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1036阅读
  • 65回复

半路出家见闻录(转)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在山上

  1、
  好几年前,我在天津的挂甲禅寺有七天的短期出家经历,做了七日小僧,第一日受戒,第七日舍戒。
  然后就又一脑袋扎进滚滚红尘。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禅寺里,心就跟猴子一样,慌乱不已,整天掐着指头算计什么时候能过完七天,我想,七天,多少人在找我啊,多少事情等着我处理啊,我的公司,我的业务,我的朋友,我的写作,我的那些正经和不正经的事业。等等。因为我把电话给了秘书,大家找不到我该多着急啊,这么多事情没有我去解决该是多么糟糕啊。
  庙里的僧侣也看出来,我记得他们的表情,很平静,但却是完全能看出我的心思的那种表情,他们有人甚至安慰我,快了,七天很快就过去了。
  是啊,七天很快就过去了,现在一看,连好几年都过去了。再等等,这辈子也就快过去了。
  那七天,是有不少人找我,也有不少事情没有及时处理,还有很多饭局没有参加,但现在想起来,哪些人,哪些事,全都想不起来。
  其实,一件正经事情都没有。
  全是瞎忙。
  瞎忙,汉语多了不起,多深刻的一个动词。大家见面都会客气地问,喂,老刘,你最近忙嘛了呀。一般都谦虚地说,嘿嘿,没忙嘛,瞎忙。
  瞎忙,就是闭着眼睛忙,跟瞎子一样地忙。
  嘴上这么说,心里不是真的这么理解和认同的,说瞎忙的时候是客气话,其实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忙的很有价值,好象自己还能再活一千年,好象自己干的事情跟挽救世界和平一样重要。没觉得自己是瞎忙,还是觉得自己忙的很明白,很有道理。
  真要是觉得自己是瞎忙,肯定就不瞎忙了。
  这几年,我是瞎忙了。
  回想起来,哪件事情也不值得推敲,财富、名誉、地位、好吃的好玩的,女色,钱多、活少、离家近,一觉睡到自然醒什么的生活境界,且不说并不是那么容易追求到的,即便是追求到了,依我对生活的观察,也都过的不明不白的。况且,大多数人都追求不到,包括我在内,累的跟牛一样,精的跟贼一样,说的跟唱的一样,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恶习倒是沾染了一身。
  确实有追求的到财富名利的,我认识几个,可他们的日子过的也都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样滋润。
  心烦意乱的居多。
  当然,还有更糟糕的,为了这些个身外之物而焦头烂额,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有靠看三流电视剧打发业余时间的,有去海外赌钱找刺激的,有靠搞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而感觉人生还不错的,还有的让没完没了的工作占有自己所有时间而不让自己感到无聊的。记者们写讴歌他们的文章时通常这样描述“企业家王富贵是个典型的工作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把他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和奉献给了他所无比热爱的增高鞋垫事业来了,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事无巨细都会一一过问到,事必躬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根鸡毛或者是一片蒜皮。。。。。。”
  其实,挺没劲的。
  当然,有追求财富追求到一个高度的,但那个高度确实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大多数还是在对财富和名利的追求中浑浑噩噩地过掉自己的一辈子。
  都是一辈子,但这么活一辈子肯定不是真理。肯定是不对的,肯定是有问题的。
  当然,人生还有文化艺术的追求,好象也挺高级的。不过,那要看能高级到什么地步。真到了一个凡人不能揣测的高度那又另到别论,不过大多数文化艺术工作者过的不光让他自己困惑,也让别人困惑。我就见过一个大画家,本来根本犯不着跟我废话,但他生怕我不知道他的身价,非要拉着我告诉我,小刘,你知道我的画多少钱一平尺吗?你知道如果我在一平尺纸的左上角只画个鸟,右下角画个树枝,中间嘛也没画,卖的时候还按一平尺计算吗?当然要按一平尺卖呀,中间虽然嘛也没画,但那叫留白。跟画了一样,都要算钱。
  搞的我很晕,也对他的艺术表示了极大的怀疑。
  文化艺术并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一般大家都靠她来解决生计问题。当然,文化艺术是承载和传播真理的工具,但那是这个系列小文章的后话。现在探讨的是我面对的人生应该怎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光是我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的孩子们要面对的问题,我担心,有一天,孩子们大了,忽然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说,喂,老刘,人生应该怎样,我们总不能这样稀里糊涂地一辈子吧。
  我真是不甘心将来自己先装模做样地沉思片刻,然后尴尬地挠挠后脑勺,最后两手一摊,跟孩子们说,嘿嘿,你老爸也不明白,你们自个琢磨去吧。稀里糊涂地过吧。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107
铜币
111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11-05-14
这几篇是好文章,好想法、好的描写。不错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258
铜币
279
威望
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11-05-11
文采横溢,阅历甚深。无常生灭。祝;师兄早日悟道归真!
无我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11-05-10
出家对出家人来说是很正常,对在家人来说,很遥远,或许可以尝试了解一下,为自己的生命、生活多一个方向和参考。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11-05-10
  寂静的僧团
  
  很多人都想了解僧团里到底是什么样,于是就对文章提出要求,希望读到稀罕的东西,像僧团里的一些大家不了解的事,其实,僧团里也要吃喝拉撒睡,正常的功课,等等。但是,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世间肯定没有的稀罕东西。
  寂静。
  就如同这篇文章的题目一样,可是,用文字如何去讲述声音呢?如何讲述清楚您迫切想知道的僧团的感受?这个就比较难,所以就需要您的配合,我们一起来尝试阅读一篇实验型的博客文章,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可以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把电脑调到静音状态,总之,关掉一切可能骚扰你阅读的声音源,如果您身边有叨叨个不停的人,您就跟他说,请您停一会儿,我要读一篇非常好玩的文章。
  当您确定周围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时候,您只能听到日光灯管镇流器的声音,或者屋外的风声,乃至您听到没有声音的时候,您就开始尝试放下,先放下你的职称,不管多高,即便是您花了三十年时间才搞到手的副处级调研员也要暂时忘掉;放下你的身份,无论尊卑,你的车钥匙,你的违章处罚通知单,你单位里的对手,你的老板的脸色,你的房照上的名字,你的前妻乃至前夫有恩于你的地方或者对不起你的地方,法院的传票,那些暧昧的电话号码和短信,总是不能让你满意的薪水,涨落不定的股票和你的信用卡以及打死都不敢告诉别人的QQ密码,折磨你多年的鸡眼乃至痔疮,孩子的考试成绩,讲理和不讲理的亲人或朋友,昨日的饭局到底是谁结的账,超市里又涨价了的卫生纸,让你牵肠挂肚的腰围,靠谱或不靠谱的往事,以及那些根本就不可行的可行性投资分析报告,等等,总之,尽可能地试着放下您有生以来所有的得意和闪失。
  当确定您都放下了,调整一下呼吸,什么都别想,只看着屏幕上的汉字,一个个地看,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开始调整呼吸,均匀地呼吸,如果您的鼻腔里有个隔夜的鼻垢,那也很不错,您可以听到鼻腔里出入的风息经过鼻垢时所发出的有趣的哨声,你自己听的到,别人听不到。此时你尝试让身体坐正,保持最舒服的状态,只要不是弯着腰,后脊椎是直的,怎么舒服怎么来,不愿意坐正,那就趴在桌子上,托着腮帮子什么的,怎么都行,那好,我们开始读下面的文字。
  您尝试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一下又一下,没完没了,您还可以听到计算机的电流声,您自己咽唾沫的声音,咽的时候牵动耳朵里的耳垢嗞嗞啦啦地在耳朵里作响,如果幸运的话,您还能听到自己的肠胃在蠕动,大肠、小肠一起发出叽叽咕咕的声音。乃至听到自己的耳鸣,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和血液被心脏一下一下地压到自己头部的感觉。
  此时,如果有别的声音出现,比如,有人往桌子上放东西,你会觉得声音是那么的大,如果有人说话,其实他就是用和平时正常的语调说话,你会觉得他的声音太大了,太大了。开关门的声音太大了,走路的声音大了,拖椅子的声音大了,连翻书这样的声音都哗啦哗啦地显得太大,让自己不适应,别人喝水时滋溜滋溜的声音也大了,要是他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尽管和平时一样的力道,但发出的声音,足够吓你一大跳。总之,一切声音都大了,如果您自己开口说话,您会主动尝试用比平时低很多的声音说话。
  声音大就会破坏您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寂静。所以,您就期待周围的声音可以小一点,再小一点。最好什么声音都没有,专门听没有声音,那多好玩啊。
  如果您真的将这篇文章读到了这里,并且照做了,您就体会到了僧团里的寂静,您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法师们都会轻手轻脚,说话温和,手里有东西都是轻拿轻放,那不是故意作出来的,是因为习惯乃至享受这种寂静。其实,刚才表达的并不是真正的寂静,对“寂静”的正解是离烦恼为寂,绝苦患为静,当涅槃讲。这样咬文嚼字的比较费劲,就当我们理解的寂静吧,比安静要深刻一点的那种静。总不能把文章的题目写成“僧团里比安静更深刻一点的静”,那就把人绕糊涂了。
  总之,这种静让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状态发生了改变,上课的时候,笔在纸上摩擦的声音会感觉很大,人晃动一下,衣服摩擦的声音会感觉很大,平时根本就没有留意到的声音都会变得很大。如果用这个静的状态听讲座,听开示,和平时完全不一样。
  教室里,走廊里,会议室里,寮房里,一切空间都有静的感觉,当然如果别人搞出点怪声,比如一边背书一边不管不顾地打个长长的带尾音的哈欠,也会让自己心烦一下,然后想,哎呀,他要是亲兄弟,就是当场放个二踢脚也会原谅他,心里就释然了。
  最神奇的是斋堂的静,好几十人一起吃饭,锅碗瓢盆地都保持着极限的寂静可能,所发出的一切非正常的声音都会被大家清晰听到,并被瞩目,如,你吃饱了,打了一个嗝,就会感觉很响很响,久久回荡在斋堂里,让你很不好意思。
  这跟在世间恰好相反,在世间,几十人一起吃饭,基本上,面对面说话就靠喊了,别说打个饱嗝了,如果不是狠狠地往地上砸碎个碗什么的,绝对不会轻易惊动你的耳膜。
  在斋堂里,碗跟碗碰一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所以,轻易不会有人搞出这样的声音来。大铁钵里放小碗,或者小金属勺,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磕了一下铁钵,立刻会发出敲罄那样的声音,令众人侧目,敲者条件反射地迅速用双手捂钵,让声音戛然而止,然后装着若无其事地样子继续用斋。
  您可能会问,静有什么用处呢。
  估计是学修的初期基础吧。法师曾经讲过,出家人要培养寂静的能力。
  有一个上座法师给简单开示了一种禅法,源自北宋,据说已断了八百多年,叫默照禅,简单易行,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根器,可以独自打坐,也可以推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就是一边过日子一边行禅。
  基础好像也是要先静下来,然后在思想上放下一切。
  好了,文章读完了,您开始放下的那些东西又该回到您的身上了。有一个沙弥师曾经开示,心不动,别的随便他怎么动,当然这么讲,也就是欣赏一下,似乎不是真有觉受,但,在僧团里,比安静更深刻一点的静确实是可以直接体验的,对世间人来说,把俗务暂时放下片刻,也是有可能的。那些东西,天天背在身上,扣在心里,死也不放,多苦啊。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11-05-10
  劈柴中的道心
  
  一位上座法师说丁班的战斗力极强,意思是出坡有力。
  因为人多,也是因为刚进僧团,初发心勇猛外加新鲜感驱使,呼啦啦一群扑上去,很快活就干完了。带班的法师不断提策,净人的目的就是净罪集资,以福养慧,一起提心力。
  冬天大寮(佛门里对厨房的专有名词)缺柴,几百人用斋,全靠柴烧,堆的像小山一样的柴,三顿饭就烧光了。
  大寮不仅缺柴,运来的柴也需要劈成适合入灶堂的尺寸。丁班的净人们在法师的引领下开始劈柴,劈成一段一段的,粗细分类。
  带班法师很喜欢劈柴,一边带大家劈柴一边讲佛法的体会。
  出坡不是为了出坡而出坡,而是为了体会佛法,学会用心。大家不断思维法师的教授,做事不是为了做事,不能粘在事项上。下午诵完《大智度论》,开始劈柴,劈一堆速生的杨树枝,缺工具,大家就用手折脚蹬,七手八脚地一起上,竟然也能把那么一大堆杨树枝给折成段。
  第二天总结经验,买了小斧子和小手锯,效率更高。
  大家干的很欢喜。
  第二天大寮烧火的净人开始抱怨,这些速生的杨树都是湿柴,不能烧,烧起来光冒烟,嗞嗞啦啦地冒水,一屉馒头蒸了一个多小时才蒸出来。差点耽误正常用斋。
  一般,这类湿柴都是放一年,第二年才能烧,如果硬要烧的话,也需要干湿搭配。
  有了这个经验,心里就装了干柴。
  转天出坡,两位带班法师领着十多个净人去抬钢筋,见路边有柴,抬完了钢筋,顺手就拣干柴,收坡的时候,树林里很多被雪压断或者被大风吹断的枯树枝,都是好柴。
  法师讲,方丈师父有关于发菩提心(利他的成佛之心)的教授,菩提心不好发,但是有善巧的方法,可以从“利他”开始,本来出坡是抬钢筋,但是我们又拣了柴,就是帮助了大寮的人,还可以思维拣柴就是直接帮助了大寮里那些辛苦劳作的老菩萨(佛门里对岁数大的居士的尊称)和义工们。还可以思维的更高远,拣柴就是兴隆道场的具体行动,就是为众服劳。
  利他是菩提心的开始。
  拣来的干柴要放进柴棚,有净人预测天要下雨,并说已经有雨滴滴到脸上了。
  这样,拣来的干柴和以前的干柴就必须都要整理出来,搬运进柴棚,以免被雨雪打湿。大家继续一起上,呼啦啦地围在柴棚外边劈柴,拽的拽,劈的劈,运的运。有了前几天劈柴的经验,手锯、电锯、斧子一起上,阴冷的天全都干到热汗淋漓。
  干完了,才放心,这些好不容易拣来的干柴终于不会被雨雪淋湿了。
  当天晚上,没下雨,也没下雪,第二天一整天也没下。劈的柴都烧完了,也没下一滴雨、一片雪。
  不过,业已造了。这个很重要。
  再转天,拣柴的意乐和经验具足,出坡清理道路,法师称,清理道路就是庄严佛净土。
  边清路,顺便又在法师的引领下搬了两铲车的石头。顺手又拣了一大堆柴,这次,柴太多了,拉不回去,恰巧,一俩居士的卡车驶到面前。就顺手这么一拣,也有一车了。
  分两个人跟车卸柴,剩下的继续庄严佛净土。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11-05-10
  67、留在世间最后的生命故事
  
  每一个默默的修学者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生命故事,感人的,平凡的,不平凡的,令人唏嘘不已的,正是这些故事令我们有所启发,有所领悟。
  陈述生命故事,更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心灵的交流,促进和合。彼此理解,进入对方的心灵世界。共同增上。
  净人们进入僧团,不断有人返家处理自己在世间最后的家事,为了关照好净人的身心状态,僧团有制度,返乡需两人。其中,有的回家是为了安置父母亲人的骨灰,千里迢迢赶回去,再千里迢迢地赶回来。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寺里,向班导法师汇报事项的进展情况,请益如何处理,班导法师再向上座法师请益。
  净人可以就地处理亲人的骨灰,也可以带回寺里,将来建塔再安置。
  有的返乡处理户籍或身份证事宜。匆匆去,匆匆回,回来后都会感慨,世间的生活不适应了,乃至感慨世间之苦。世间生活之凶险。
  净人生命的每一个点滴,从进入僧团那一天起,就得到了僧团的彻底摄受。他们出行期间,班级常会讲在僧团里所做的功课回向给他们,祈愿他们顺利圆满。
  一名净人进入僧团前,家境很苦,回东北老家处理事情,忽然家里的一切发生了变化,政府征用了家里的土地和果园,给了很多补偿和住房,从物质上彻底改变他的生活。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劝他不要再出家了,在家里过小日子多好啊。
  因为有钱了。
  有钱了是好事,但对出家却是障道,正所谓富贵修道难。
  家人开始游说净人不要再回寺里,并且力劝同去陪同的净人先返回。僧团很有经验,两个人同去,就不至于立刻被滚滚红尘吞没掉。
  财富,生活、亲情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时刻准备捕获修道者的意志。
  这位净人据说有点招架不住,在家期间,更多的亲戚朋友闻风而动,纷纷从自家出来,顶着寒风,带着东北大地朴素农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净人的家里赶,他们多想留下一个亲人啊,给东北大地留下一个和他们一起喝棒子碴粥吃酸菜的农夫,和他们一起在炕头上过日子,娶媳妇,生孩子。唠嗑。
  修道的生活和价值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陌生和遥远,而难以理解,如何会觉察到几十年的宝贵人身会一晃而过,很快就会在冰天雪地的田野上留下一座农夫的坟茔与一个凡夫的一生和梦幻。
  然后去生死流转。
  而世间将少了一个人天师表、利益众生的庄严僧侣。
  净人不善言谈,没有来得及讲述他那几天的经历。但是,在亲人们就要抵达他家的时候,陪同去的净人打电话回僧团,向法师倾诉,世间真的是三界火宅。他们打电话请示僧团,该怎么办?僧团的上座法师给开出了方子。
  走为上。
  于是,两个净人,顶着寒风,在大队人马的亲人们到来之前,提前离开已经富裕的那个老家,乘坐火车,连夜赶回寺里。
  法师上课时给净人们讲述这段故事时,他们还在路上。有的净人问,要是他们家的人追来了怎么办?
  法师自信地说,当然有办法,你信不信,他们不可能把人带走。
  班上的小净人问:人家要是一定带,那怎么办?
  法师为了让小净人学佛学的有兴趣,就说,那我们就在后山上挖个洞,把他藏在里面。
  小净人张大了嘴,目瞪口呆。
  法师当然不是真要挖个洞去藏人,而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道场有着极其清净和强大的心灵力量,只要我们有信心,来自善知识的加持和摄受定能够让我们身安道隆,斩断世间的烦恼,定能将我们从万丈红尘中拉拔出来。
  据说,那位逃回的净人已经有一个亲人就近赶到寺里,在和法师谈。
  谁也没去后山挖洞藏净人,大家都该什么干什么。
  以后,这样的故事会非常非常的多,会让大家习以为常,祈愿所有的修学者都能够道心坚固,最后有所成就,再去救度自己的亲人们。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1-05-10
  65、生死无常
  
  管库房的法师在寺院里教“库头”,古时就这样叫。
  古时的库头好当,见月律师的《一梦漫言》里讲,当年他老人家住持寺院的时候,库房里常常啥也没有,僧众只好挨饿,后来有人供养了粮食,把他老人家高兴坏了,可以放心的过冬了。
  库房里也就只有过冬的粮食而已。那个库头太好当了,管好粮食,就算完成任务了。书里还提到,有的寺院僧人们出家,僧衣都要自备。
  时代发展,现在的寺院库房里就不好管了,大到经书典籍,僧衣鞋袜、小到针头线脑,厨房中的很多东西,有的都有保质期,几百人的吃、穿、用,再加寺院处在建设期,物资众多,管起来就更不容易。
  龙泉寺的库头整理了一年半,终于将寺院的库房物资管理从杂乱无章到条理清楚,从物质到理路都搞清晰,保证了寺院的有序运转。
  库头是东北人,母亲近期从东北赶来看出家多年的儿子,母亲是癌症晚期患者,医生说,过不了这个年。
  老人家和另外几个亲友在寺里住了一些日子,表面上看,与常人无异,但已不能正常用斋,肺癌外加头部的病症不停地折磨着她,总是流鼻血。
  库头法师陪母亲去了北京的著名医院进行了诊治,但,生死无常,药是开了,也吃了,但据母亲说,不适应。
  外出看病时,寺院出车,老母亲坚持要出油钱,不愿意给寺院添负担。
  库头法师一家信佛,母亲指导儿子走上学佛的道路,但只是介绍,从未跟儿子说,你要出家。只是不断地引导。据法师自己说,多年后,他在福建的广化寺因目睹异相而发心出家,打电话给母亲,母亲激动不已。
  笃信佛法的老人家有着多年学佛念佛的功夫,此时应该一心向西,期待花开见佛了吧。据库头法师讲,他出家前,家里曾经养过一之小狗,叫“小极乐”,在世时,帮它做功德,一起在寺院里做事,培植福报,临终时为它助念,果然亲眼目睹瑞相。
  老母亲在结束龙泉寺的小住回东北老家之前,想拍一段视频录像,一是想给家乡的人介绍一下龙泉寺,二是协助老家的信众一起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
  老人还有个想法,是想留下儿子的一段影像带走。
  因为第二天就要走了,来不及拍早课,于是拍了一些外景,用斋的情景和晚课。白天,库头法师和亲友陪着她仔细地参观了龙泉寺新启用的“见行堂”的僧众寮房、教室、禅堂、斋堂等等。老人仔细地看,库头法师认真地解释、介绍。
  在库头法师的寮房里,四张床,法师问,认得哪个是我的床吗?
  母亲没说话,用眼神表示,用怎么可能不认识。库头法师想起来,哦,那个枕头妈妈认识,当然,一眼就看出来是哪张床。
  当然,也许,库头法师就知道母亲会认出那个枕头。故意这么问的。
  出寮房前,老母亲和亲友感慨地期待下一世能够童贞出家。
  生死无常。
  以前都是嘴里念叨,现在是真切的就在面前,从视频画面里看,老母亲的表情很从容,很安详,没有那种被疾病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样子,也没有癌症晚期患者常见的那种憔悴和枯瘦。但能感觉到她气力不足。
  大家都明白,库头法师和母亲的这一别,会有什么结果,谁都很难说。
  有生就有死,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
  她带回的那段视频里,有她的儿子和僧团的众法师们威仪庄严的出家相,在庄严肃穆的佛堂里打法器,上殿、过堂、唱诵、礼拜。
  不知道,她老人家回去看这些影像的时候,做何感想。一定会为自己有这样清静庄严的儿子而欣慰和自豪吧。也一定会为自己往生西方充满信心吧。
  人生在世,在末法,一个生命能以这种形式落幕,恐怕是最大的福报了。世间人不理解,总认为出家为僧,不能孝养双亲,是为不孝,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出家,一样可以尽孝,而且是大孝。
  也是不世间人想像那样弃绝亲情,而是另有超越世间的高度,另有事关无限生命的智慧和意趣,理路和世界观。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1-05-10
  64、寺院里的神人
  
  吃饭在寺院里叫过堂。
  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一日三餐,意味着三次修行的方法,有的僧侣吃两餐,晚上
  那餐不叫晚餐,叫药石,意思是这一顿不是为了添饱肚子,而是为了滋养好自己的身体,能更好地修行。
  是当药来吃的。
  大家都对上座法师有期待,觉得他们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应该有很多过人之处,但你没有境界,自然就无从知晓,不过可以从他们吃饭的状态中观察到一些东西。
  有的法师吃饭让人咋舌,他就用一个钵,给他盛什么菜,都放在一个钵里,汤、饭、点心、菜,有什么放什么。
  然后,他老人家搅和一下,吃下去。
  还有的长期就用一个一次性纸杯喝水,那个一次性纸杯都用了无数个一次了,好在还没漏,不知道他要用多久。
  大多数人都不用洗碗,吃完饭后,碗里干干净净,再用开水一涮,喝掉,用手绢一擦。省粮食、省油、省水、省事。
  “食下三寸”,是讲任何食物进了嘴巴,过了嗓子眼三寸的地方,就成了呕吐物了。我们对食物的贪着,不惜一切代价,在色香味上搞名堂,搞啊搞,搞的不亦乐乎。最后,到了嗓子眼里,再到肚子里,无论那些东西多么漂亮,多么精致,看起来多么美味,最后都是一个结局,只要不吐出来,就都会变成屎,最后被我们毫不留情地拉掉。
  我们遇到好吃的就高兴,遇到不好吃的就不高兴。
  几十个人一起吃饭,你觉得好吃的,他觉得不好吃,你觉得不好吃的他觉得好吃,所以,同样的食物,会让有的人高兴,让有的人不高兴。
  我们的快乐与否不能够被自己左右,却被所谓的食物左右。
  这么想,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世间有很多人在填写自己的简历和爱好时,会填美食,说自己喜欢美食,这个就很不科学,也不聪明,世间人的美食主要是讲荤食,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绝对是颠倒的一塌糊涂。
  把动物尸体当美食。怎么可以。
  寺院里吃素,粮食和蔬菜,会做的很精致,但精致并不是初衷,是个方便,真的道理是在训练自己不贪着这些食物,无论好坏,一律平等,心不会随着所谓的食物而喜怒哀乐。
  吃什么都香,吃什么都行。
  少吃一点有益于思维,对于过午不食的问题,我问过一些法师,有的主张还是过午不食的好,有的认为还是先适应寺院的生活,随众,过午不食这样的事情,以后再说。
  我觉得,都不冲突。
  寺院真好。
  讲究智慧地活着,这本身,就是好。成为僧团的一分子,真好。
  僧团里的僧侣确实有一些神人,有的看起来体瘦如柴,但干起活来,一个人顶好几个,那么老大的石头,别人都搬不动,他就能搬的动,而且干起活来跟发动机一样,不干完就停不下来,据说,他老人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晚上很晚睡,早上两三点钟就起了。就这样干活,还过午不食。
  他还断过食,一个星期不吃饭,光喝水,说感觉挺好,也不觉得饿。
  还有别的法师也断过食,后来被师父制止了。不让搞这些东西。
  新进僧团的净人也有搞的挺神的,有一个吃饭也混在一起吃,有一次,他老人家竟然把带壳的南瓜子混在饭里吃,我怀疑他是不是没见过南瓜子啊,是不是以为那个东西是没皮的,后来,问他,他说他知道,那么吃,是为了清肠子。
  天啊,搞不懂。
  还有一个早上两三点就起来,背书。白天干活读书都不耽误。
  还有三个每天晚上洗冷水澡,外边冰天雪地,下着鹅毛大雪,屋里也照样洗冷水澡,天天洗,不耽误。理由很简单,锻炼毅力,培养体魄。
  有人说这么搞挺好,有人说,不好。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1-05-10
  60、木鱼不是我们以往认知的那个东西
  
  我尝试写好下面的文字,因为下面的这些文字是表达一种感受,有可能讲不清楚,要是讲清楚了,我就好好赞叹赞叹自己,要是没讲清楚,你就随便一看吧。
  因为我要用文字去讲今天我听到的木鱼的声音。
  过去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木鱼卖,还有很小的木鱼,都是当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卖的。
  进寺院之前,也听过木鱼,自己以前在办公室里也请过一个,家里也有过,敲打敲打,木鱼会发出梆梆的声音。
  有人讲,那个声音有穿透力。
  确实,尤其是是晚上,有节奏地慢慢敲,声音也可以传很远,而且感觉和普通的声音不一样。
  中午的时候,看到一群法师围在一起,顺便多看一眼,是上座法师在教一个沙弥敲木鱼。
  文字最难表达的就在这里,我很难说清楚当时的感受。
  上座法师敲三下,对手的要求,高度,节奏都提出了很具体的规则。但是,学会这些并不能敲出上座法师所敲出的那个声音。
  那个声音由大到小,有快到慢。
  你的心就静了下来。
  文字似乎可以这样表达:“法师是用心在敲,而不是用手在敲。”
  即便这么表达了,你没听到,或者听到了,当时的心境、情绪、状态都不一样,所以,感受也不一样。表达也是不准确的。
  法师讲,这个声音能听出深山古刹、幽静禅院的境界。
  这个说法,估计法师也是比喻一下,他内心的状态肯定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首先我们也搞不清楚深山古刹和幽静禅院到底是个什么境界。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和感觉猜猜而已。
  过去,我摆弄过几天古筝,古筝老师就演奏过一个和深山禅院有关的曲子,当时一听,就被折服,音乐、乐器所表达的状态和境界确实也可以引领人心。但是,那个依然还是音乐,与心还是有距离。
  木鱼也是乐器,但它叫法器。表法的。
  叫法器就是因为它不是普通的乐器。它能带你进入一个状态,调整你的内心。
  也许,有的人不用任何法器就可以进入他需要的状态。就可以让身心安静下来。
  “让身心安静下来”这个说法也不准确,还可以表达为,你可以看到法师的身心极其的安静,然后你的身心也极其安静,木鱼声的本身,节奏本身,法师的手法本身,也极其的安静。
  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在那一瞬间。
  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没表达清楚就算了,本来就不是能表达清楚的事情。
  大殿里可以听到。用心听一次,以上的文字就全都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