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五
明 廣州沙門釋 弘贊在犙 輯
新安沙門釋 弘麗羅峰 校
●律藏卷第五十二
五道
[0665c17] 亦名五趣。謂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也。若言六道者。則加阿修羅趣。此不言者。以阿修羅一道。攝在天人畜生鬼趣之中。大論云。佛去久遠。經法流傳。五百年後。多有別異。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觀諸經義。應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惡有上中下。故有三惡道。若不爾者。惡有三果報。而善只二果報。是事相違。若有六道。於義無違。故此修羅。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尸賒婆
[0666a03] 亦作尸舍婆。或云尸尸婆。其木堅實。體甚潤澤。此方無。故不翻。亦似黃楊也。時瓶沙王。以此木作鉢。施比丘。佛言。不應畜。此是外道法。大論云。木鉢受垢膩。不淨故。不聽畜。瓦鐵鉢不熏。亦不聽畜。以熏不受垢膩故。佛自畜石鉢。不聽比丘畜者。以其重故。佛乳哺力。勝八萬白香象。是故不以為重。又是天王鉢。難得故。又欲令佛。與弟子異故。
婆伽提國
[0666a11] 亦作婆竭提。又作婆伽陀。如上釋。
跋闍子
[0666a13] 亦云婆闍。如初篇中釋。
梨奢
[0666a15] 亦云離車。如初篇中釋。
尼犍那耶子
[0666a17] 亦云尼揵陀若提子。如受戒犍度釋。
薩遮尼犍子
[0666a19] 雜阿含經。翻為火種。苑法師云。薩遮。此云有也。尼犍者。具云尼揵連陀。言尼者。不也。揵連陀。繫也。謂此類外道。躶形自餓。以為少欲。不為衣食所繫故也。今按尼犍。是其離繫外道之總稱。薩遮。應是別名。或其種姓也。餘如受戒犍度釋。
韛囊
[0666b01] 韛。薄邁切。音敗。韋囊也。亦云囊袋。又名鼓囊。皆以熟皮作。即鍛家用吹火者。如風箱之類。是也。
鏇器
[0666b04] 在線切。音賤。轉軸也。謂以繩轉軸。裁物為圓器也。
熏鉢
[0666b06] 佛言。聽作爐。若[谷-口+(凵@(下-、+一))]。若瓨。種種泥塗。以杏子。麻子。泥裏。以灰平地。作熏鉢場。安支。以鉢置上。鉢爐覆上。以灰壅四邊。手按令堅。若以薪牛屎。壅四邊。燒之。當作如是熏。毗尼母經云。佛聽作熏鉢爐。若麻子。若胡麻子。擣破。用塗鉢爐上。安鉢在中熏之。此爐。熏鉢已竟。好舉。莫令見雨。尼陀那云。時有苾芻。守持鐵鉢。垢生損壞。多有孔隙。以緣白佛。佛言。凡畜鐵鉢。應可熟燒。時諸苾芻。多積柴薪。而燒其鉢。即便損破。佛言。不應如是。火燒其鉢。可於籠內。安置燒之。彼便不知。云何作籠。佛言。籠有二種。一者匠作。二者自為。言匠作者。謂是陶師。言自作者。或時以壅。或可用瓨。截破用之。彼安在地。打著便碎。佛言。盛灰令滿。使人擎持。然後以釘。徐徐疎孔。鑿為兩段。時彼於外。不以泥塗。佛言。應以草[麩-夫+弋]。作泥遍塗。彼不以物。塗拭於內。佛言。應以麻滓作泥。塗拭待乾。然所燒鉢。猶未受色。佛言。內安稻[麩-夫+弋]。以籠合之。口邊泥塗。彼便以鉢置地而熏。佛言。應用物支。於上重安。事亦同此。彼物薄小。鉢便相著。佛言。應可高支。勿令相近。仍不受色。佛言。應數數洗。然後更燒。籠內煙出。佛言。應灰擁口。彼以牛糞。積為大聚。燒便損鉢。佛言。應壘牛糞。從上放火。不知欲遣何人看火。佛言。苾芻應自看守。若有別緣。曯餘苾芻看。然後應去。地上燒鉢。多損諸蟲。佛言。應淨灑掃。是故我今聽諸苾芻。畜熏鉢籠。及隨此籠。所須之物。用皆無犯。僧祇云。當用阿摩勒核。佉陀羅核。巨摩。竹根熏(巨摩。是牛糞也)。
萬字
[0666c09] 比丘鉢中作萬字。佛言。不應爾。彼畫鉢作己名字。佛言。不應爾。律攝云。凡於鉢上。不應書己名字。若作私記者。無犯(緣在尼陀那第三卷)。言萬字者。謂是西國之萬字。非此方萬。万。卍。字也。然律亦未出其字體。按華嚴經中。略出一二。並是如來吉祥萬德所集之相。苑師注云。經中上下。據漢本總一十七字。同呼為萬。如梵書[歹*歹*歹]字。是佛胸前吉祥之相。如[絫-糸+((霝-雨)/大/一/口)]字。是吉祥勝德之相。由髮右旋而生。似此[絫-糸+((霝-雨)/大/一/口)]字狀也。若作[虒-虎+力]。亦是德音之相。元非梵書。乃此方所制。即如卍字。本非是字。乃大周長壽二年。主上權制此相。著於天軀。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虒-虎+力]。譌作[卯-ㄗ+(乳-孚)])。
牛屎
[0666c21] 屎。同屎。屎。屎。音矢。糞也。耶舍傳云。西國土俗。以牛能耕地。出生萬物。故以牛糞為淨。梵王。帝釋。及牛。並立神廟。以祠之。佛隨有情。故同為淨(須黃牛者。水牛不堪用)。
鉢囊
[0667a02] 佛言。聽作鉢囊。應作帶絡肩。雜事云。應作方尺布袋。提上兩角。置鉢在中。角施短襻。將行乞食。得遮塵土。復易擎持。注曰。神州比來。無此鉢袋。下留尖角。鉢不動搖。不同平巾。轉動流溢。作時。應取布。小尺二尺。宜使正方。傍邊剪却。施橫襻。用時極理安穩也。內法傳云。可取布長二尺。寬一尺許。角攝兩頭。對處縫合。於兩角頭。連施一襻。纔長一磔。內鉢在中。上掩鉢口。塵土不入。由其底尖。鉢不動轉。此是乞食鉢袋樣。其貯鉢之袋。與此不同(若非乞食。在於平時。聽作鉢龕。鉢籠貯之。樣如律製。此不繁述)。
指[打-丁+沓]
[0667a13] 徒合切。音沓。縫衣之指[打-丁+沓]也。一曰韋[打-丁+沓]。又曰韋韜。謂以皮作之。俗曰皮指。古文作[韋*沓]。似今之射[韋*沓]。弓指也。
赭土
[0667a17] 止野切。音者。三蒼云。赭。赤土也。
白墡
[0667a19] 上演切。音善。白土也。一名白堊。
雌黃
[0667a21] 色黃如金。又似雲母。甲錯。可析為千重。畫家所珍。云其生於陰山。陰山有金。金精熏故。則生雌黃。亦有黑如鐵色者。
賒婆羅草
[0667b01] 賒詩遮切。音奢。奢婆羅。此言幻化。
翅奢草
[0667b03] 按翅。鷄。繼。迦。四字。皆梵音相近也(迦字。半音讀之)。傳。云佛掃箒。是迦奢草作。箒長三尺餘。圍可七寸。但未識其草體。又此方無。故不可翻也。
宏墎
[0667b07] 梵云。鉢里薩囉伐拏。此云濾水羅。佛言。聽作漉水囊。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墎。若作漉瓶。宏墎未詳。依字釋之。宏大也。墎同郭。內城。外郭也。若作廓。張小使大。謂之廓。今言宏墎。未識何狀。疑是胡語。或以物作匡。取像城墎之形。或以竹木作匡。囊置其中。或似筒類。以方圓為義。如五分律云。亦聽畜漉水筒。用銅。鐵。竹。木。瓦。石。作之。以細衣縵口。不聽用糞掃衣(謂鞔一頭。一頭注水)。雜事云。時有苾芻。濾大眾水。遂生勞倦。佛言。若眾大羅遲。水不供者。應作濾水[谷-口+(凵@(下-、+一))]。不知如何作。佛言。若銅鐵瓦。應作[谷-口+(凵@(下-、+一))]形。底下為孔。大如盞許。作蓮臺形。可高四指。下安多孔。大如麤箸。上以[疊*毛]裹。或用絹布。纏以細繩。於中濾水。用了洗覆曝乾。勿令疾壞(餘如九十事中釋)。
若撈
[0667b21] 郎刀切。音牢。取也。沉取曰撈。應師云。借音力導切。關中名磨。山東名撈。編棘為之。以平塊。
耶波徒比丘
[0667b24] 是比丘。禮事種種外道法。佛言。不應事餘種種外道法。所云外道法者。謂西天九十六種之言。此方百家之教。教止修身。名之為外。三乘之教。教靜心惑。名之為內。俱舍玄義云。學乖諦理。隨自妄情。不返內覺。稱為外道。什師曰。異學能大論義者。名為外道也。大論云。西域外道。大經書。有十八種。謂弊迦蘭那。僧佉。韋陀等。又一切五通仙人。俱有經書。呪術技能。所謂四韋陀。六鴦伽呪術。知日月五星經。原夢經。地動。鬼語。鳥語。手語。四足獸鬼著人語。國王。占相。豐險。日月五星鬬相。醫藥。章算。數卜。歌舞。妓樂。如是等。工巧技術諸經也(餘種種外道。所事之法。如中阿含經說)。涅槃經云。佛告迦葉菩薩言。我涅槃後。無量百歲。有諸沙門等。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占相星宿。勤修醫道。畜養奴婢。金銀。琉璃。[王*車]璖。瑪瑙。玻瓈。真珠。珊瑚。琥珀。璧玉。珂貝。種種果蓏。學諸技藝。畵師泥作。造書教學。種種根栽。蠱道呪幻。和合諸藥。作倡妓樂。香華治身。樗蒲圍碁。學諸工巧。若有比丘。能離如是諸惡事者。當說是人。真我弟子。又佛語諸比丘。出家之人。應修慧學。尋究經典。不得披讀外道典籍。路伽耶等。常處山澤空閒靜室。修禪禮誦。斷邪顯正。是汝所宗。又言。我涅槃後。有聲聞弟子。愚癡破戒。喜生鬬諍。捨十二部經。讀誦種種外道典籍。文頌手筆。受畜一切不淨之物。言是佛聽。如是之人。以好栴檀。貿易瓦木。以金易鍮石。以銀易白鑞。以絹易氀褐。以甘露易於惡毒。大論云。學習外典。如以刀割泥。泥無所成。而刀自損。又如視日光。令人眼暗。婆沙論云。如人觀日。眼不明淨。外道書論。思求之時。使慧眼不淨。如人觀月。眼則明淨。佛法經論。思求之時。令慧眼明淨。若思求外俗。如撮獼猴。唯出不淨。若思求佛法。如鍊真金。多鍊多淨。地持論云。若菩薩於佛所說。棄捨不學。反習外道邪論。世俗經典。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汙起。若上聰明人。能速受學。得不動智。於日月中。常以二分受學佛法。一分外典。是名不犯。若於世典外道邪教。愛樂不捨。不作棄想。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汙起。法苑云。佛法學人。若一廢內尋外。則便得罪。縱解理行。唯可暫習。為伏外道。還須厭離。進修內業。務令增勝。若偏躭著。則壞正法。今且略論中下之人。薄學淺識。謂智過人。起大憍慢。放誕形容。陵蔑一切。籠罩天地。踑踞師長之前。叱吒尊人之側。道本和合。恭順為僧。既心形乖反。豈成僧寶也。或有專讀外典。歌詠琴碁。諷誦詩書。徒消日月。內教法藥。救生為急。文奧理深。辭華祕博。能解一句。演無量義。新舊經論。卷軸數千。曾不窺檢。一句之義。外書不急之事。日夜勤學。若恐白衣笑我無知。不學世典者。何如俗人問我經義。不能答耶。居內不閑於外。未足可羞。在內不解於內。恥辱彌甚。良由時將末法。人命轉促。無常交臂。朝不謀夕。恐一入幽塗。累劫難出。再遇佛法。想見無由。雖經律許一分學外。為伏外道。此為上品聰叡者說。先諳於內。兼令知外。機辯鋒芒。出言關典。內外博究。堪為師匠。得如經說。為伏外道。今自量身。觸事無能。神識常閉。愚戅恒開。自救無聊。何能利物。色香不通。何辯菽麥。願自退私。省己為學。
作櫡
[0668b07] 與箸同。遲據切。音住。匙箸也。別作筯非。
燈樹
[0668b09] 目得迦云。一重燈樹。二重燈樹。多重燈樹。咸悉聽畜。雜事云。苾芻夏月然燈損蟲。佛言。應作燈籠。應以竹片為籠。薄[疊*毛]遮障。此若難求。應以紙絹。及薄物而掩蓋之。尼陀那云。佛言。不應經夜留燈。若收物竟。便可滅除(謂凡作事竟。當滅除燈也)。僧祇云。欲滅燈。不聽用口吹滅。義云。為有食火蟲。恐人口氣損蟲。所以不聽口吹也。
雜糅
[0668b17] 糅。粈。二形。同忍九切。柔上聲。糅。雜也。謂異色物相集。曰糅。前漢傳云。邪正雜糅。忠佞並進。是也。佛不聽以外道言論。雜糅佛經。聽隨國俗言音所解。誦習佛經。雜事云。苾芻不應歌詠引聲。而誦經法。若苾芻作闡陀聲。誦經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國言音。須引聲者。作時。無犯(言闡陀者。謂是婆羅門讀誦之法。長引其聲。以手點空。而為節段。博士先唱。諸人隨後誦也)。
[貝*為]物
[0668c01] [貝*為]者。賭也。六羣比丘。共他[貝*為]物。佛言。不應爾。彼得物便取。佛言。不應爾。雜事云。時六眾苾芻。隨有事至。即以衣鉢腰絛等物。而為賭[貝*為]。俗侶見時。共生譏恥。告言。仁等。豈可同俗流耶。緣有事來。便賭衣鉢。斯非合理。答言。有何非理。豈噉[葸-十+夕]蒜。而飲酒耶。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俗人譏恥。誠是合宜。苾芻不應賭物。作者。得越法罪。
蓋枓
[0668c09] 枓。音斗。柱上方斗。栱枓。今此借用。亦作斗。毗曇云。蓋斗受入蓋子。為蓋子所依。以蓋斗能持諸蓋子。使不散壞也。俗云傘托。是也。
蓋宏
[0668c13] 宏。應作橫。橫。欄也。
摩樓葉
[0668c15] 或云。摩樓多。又云摩魯迦。舊作摩樓迦。此是藤類。蔓生。纏繞覆樹。至死者也。
蓋干
[0668c18] 今云傘把。傘柄。是也。雜事云。有二種蓋。一竹。二葉。柄長二肘。或與蓋等。入聚落時。不得正擎。應偏持去(其傘式。廣如百事中齊整著三衣句釋。于字原從木。而去其枝本。像木干之形。會意通用。或作竿。竿是竹挺也)。
作楬
[0668c23] 巨列切。音傑。杙也。或作栓。橛。其月切。音掘。木段。亦杙也。
作錔
[0669a02] 託合切。音沓。說文云。以金銀有所覆冐也。廣韻云。器物錔頭。是也。
錫杖
[0669a05] 時六羣比丘。畜空中杖。為俗譏嫌。佛不聽持。而諸比丘道行。見蛇蠍蜈蚣等毒。未離欲者。皆生恐怖。佛言。聽作錫杖搖。若筒盛破石。搖令作聲。若搖破竹作聲。根本雜事中。因苾芻乞食。默然入他家內。見他私事。佛令作聲。彼即呵呵作聲。喧閙而入。俗復譏恥。佛制不聽。遂拳打門作聲而入。家人怪問。何故打破我門。默爾無對。佛言。不應打門。應作錫杖。苾芻不解。佛言。杖頭安環。圓如盞口。安小環子。搖動作聲。而為警覺。狗便出吠。用錫杖打。佛言。不應以杖打狗。應舉怖之。時有惡狗。怖時瞋劇。佛言應取一抄飯。擲地令食。至不信家。久搖錫時。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無出問。佛言。不應久時搖動。可二三度搖。無人問時。即須行去。因此多緣。故制斯杖。按梵音名隙棄羅。此譯為錫杖。由其振時。作錫錫聲。故十誦律名聲杖。本以聲目名。體任銅鐵而作。不局錫為。據錫杖經。名智杖。德杖。以彰顯聖智。行功德本。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趣道法之正幢。建念義之志。三世諸佛。皆執持之。如彼經重重表釋名義。而妙喻雖然。元非本號。況彼經。文非正本。無譯者名。僧祐法師。附東晉時錄。文句多屑。詞非佛語。故上古判之為偽。義違三藏制式逾別。智者應察。宜取通途。去其譌異。勿順久非為是。當慕元始制意。如義淨三藏。目擊西天。杖本製式。錄以寄歸。彼云。言杖錫者。梵語喫棄羅。即是鳴聲之義。古人譯為錫者。意取錫作聲鳴。杖錫任情稱就。目驗西方。所持錫杖。頭上唯有一股鐵棬。可容三二寸。安其諄管。長可四五指。其竿用木。麤細隨時。高與眉齊。下安鐵纂。可二寸許。其鐶。或圓。或匾。屈合中間。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銅鐵任情。元斯制意。為乞食時。防其牛犬。何用辛苦。擎奉勞心。而復通身總鐵。頭上安四股。重滯將持。非常冷澀。非本制意也。又西方僧徒出外。并乞食之時。所有瓶鉢。隨身衣物。各置一肩。通覆袈裟。擎傘而去。此等並是佛教。出家之儀。有暇。手執觸瓶。并革屣袋。鍚杖斜挾。進止安詳。鳥喻月經。雅當其況。至如王城覺樹。鷲嶺鹿園。娑羅鶴變之所。蕭條鵲封之處。禮制底時。四方俱湊。日觀千數。咸同此式。若那爛陀寺。大德多聞。並皆乘輿。無騎鞍乘者。及大王寺。僉亦同爾。所有資具。咸令人擔。或遣童子擎持。此是西方僧徒法式(今北天竺。醯羅城。有佛錫杖。以鐵為環。紫檀為笴)。
毛[肖*毛]
[0669b22] 先彫切。音宵。毛貌。通俗文云。毛茂謂之[召*毛][肖*毛]。又[肖*毛]。鳥尾翹毛也([召*毛]。音迢。毛貌)。
作拂
[0669c01] 時諸比丘。患蟲草塵露墮身上。佛言。聽作拂。以草。若樹皮葉。以縷線作。若裁碎繒帛作。有比丘得尾拂。佛言。聽畜。按僧祇律。則不聽用白犛牛。馬尾作。當染壞色已。聽用。
伊梨阿若著衣
[0669c06] 謂如白衣擔物著衣也。母經云。爾時六羣比丘。抄泥洹僧背上。負重。低頭而行。身體露現。為白衣所嫌。佛言。從今已去。不聽比丘。負重襞抄。若有因緣。為三寶事。須襞抄者。好自料理。莫令身現。
鉢肆酖嵐婆
[0669c11] 或作鉢耽娑婆。善見云。盋兜那波吒。漢言。絹也。此亦國號。衣出彼國。故受斯名(酖。音耽。盋。同鉢)。
頭頭羅
[0669c14] 如初篇中釋。
馱載
[0669c16] 唐何切。音駝。載負也。凡以畜載物。皆曰馱。
優波離
[0669c18] 優波離。義如上釋。此優波離童子。非持律第一優波離也。今佛在王舍城。令童子剃髮。童子即入第四禪。母論云。此童子。所以敢剃佛髮者。有三因緣。一者。愚癡故剃。二者。如來神力。欲令得第四禪故剃。三者。欲令後代眾生。知剃髮有大功德故剃。
瞿波離
[0669c24] 亦作瞿波羅。又作拘波羅。此云牛護。是憂禪國。波羅殊提王子。因緣詳如下釋。
起塔
[0670a03] 塔義。如上眾學法篇釋。時諸淨信士。作如是念。若世尊聽我等。及世尊現在起塔者。我當起立。佛言聽作。不知云何作。佛言。應四方。若八角。若圓作。應以甎石。若木作。作已應用黑泥泥。若藳泥。若牛屎泥。若用白泥。若石灰。若白墡。聽作塔基。四邊作欄楯。餘如律文說。僧祇律云。作塔法者。下基四方。周帀欄楯。圓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蓋。長表。輪相。毗奈耶雜事云。佛言應可用甎。兩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鉢。隨意高下。置平頭高一二尺。方二三尺。準量大小。中豎輪竿。次著輪相。其相輪重數。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寶瓶。若為如來造窣堵波者。應可如前。具足而作。若為獨覺。勿安寶瓶。若阿羅漢輪相四重。不還至三。一來應二。預流應一。凡夫善人。但可平頭。無有輪蓋(律攝云。若淳善異生苾芻。上無輪竿名平頭制底。十二緣生經云。凡僧。但蕉葉火珠而已。凡僧隨次。應為禮敬)。如世尊說。如是應作。苾芻不知。若為安置。佛言。如世尊住法。處中應安大師制底。諸大聲聞。應在兩邊。餘尊宿類。隨大小安置。凡夫善人。應在寺外。涅槃後分經云。佛告阿難。佛般涅槃。荼毗既訖。一切四眾。收取舍利。置七寶瓶。當於拘尸那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高十三層。上有相輪。一切妙寶。間雜莊嚴。一切世間。眾妙華旛。而嚴飾之。四邊欄楯。七寶合成。一切裝鉸。靡不周徧。其塔四面。面開一門。層層間次。牕牖相當。安置寶瓶。如來舍利。天人四眾。瞻仰供養。其辟支佛塔。應十一層。阿羅漢塔。成以四層。亦以眾寶。而嚴飾之。其轉輪王塔。亦七寶成。無復層級。何以故。未脫三界。諸有苦故。尼陀那云。給孤獨長者。請世尊曰。願許我造鐵窣堵波。佛言。隨作。復言。欲以金銀。琉璃。水精。銅等造作。佛言。應作。復言。唯願許我。於窣堵波中間空者。為作門戶。復安簷屋。并造塔基。復於塔上。以鮮白物。而塗拭之。以赤石塗拭其柱。於塔壁上。紫礦圖畵。佛言。隨意。內法傳云。凡造形像。及制底。金銀銅鐵。泥漆甎石。或聚沙雪。當作之時。中安二種舍利。一謂大師身骨。二謂緣起法頌。其頌曰。
諸法從緣起 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
是大沙門說
[0670b16] 要安此二。福乃弘多。由是經中。廣為譬喻。歎其利益。不可思議。若人造像。如穬麥。制底。如小棗。上置輪相。竿若細鍼。殊因類七海而無窮。勝報遍四生而莫盡。故造塔經云。隨所在方。未有塔處。能於其中。建立之者。其狀高妙。出過三界。乃至至小。如菴羅果。所有表剎。上至梵天。乃至至小。如鍼。所有輪蓋。覆彼大千。乃至至小。如棗葉。於彼內。藏掩如來。所有舍利。髮。牙。髭。爪。下至一分。或置如來。所有十二部經。下下至於一四句偈。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終之後。生於梵世。於彼壽盡。生五淨居。於彼諸天。等無有異。佛說偈言。
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
我作如是說
[0670c05] 如是偈義。名佛法身。當書寫置彼塔內。何以故。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說名為法身。若有眾生。解了如是因緣之義。當知是人。即為見佛(二頌隨書其一。安置塔中)。僧祇律云。初起寺時。先規度好地。將作塔處。不得在南。不得在西。應在東。應在北。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應在西。在南作僧房。佛塔。高顯處作。不得塔院內。浣染。灑衣。唾地。得為佛塔。四邊作龕。作師子鳥獸。種種綵畵。內懸旛蓋。佛塔四面。造種園林華果。是中出華。應供養塔。若樹檀越自種。檀越言。是中華供養佛。果與僧食。應從檀越語。若華多者。得與華鬘家。語言。爾許華。作鬘與我。餘者與我爾許直。若得直。得用然燈。買香供佛。兼得治塔。若直多者。得置佛無盡物中。若人言佛無貪怒癡。但自莊嚴。用是塔華果園。而受樂為。得罪報重(輪相。相輪。露盤。皆一也。以人仰望瞻相。而表聖德也。孝明帝。熙平元年。靈太后胡氏。造永寧寺。起九層木浮圖。高九十丈。上有寶剎。復高十丈。去地千尺。剎上金寶瓶。容二十五石。寶瓶下。有承露金盤。一十一重。周帀輪郭。皆垂金鐸。復有鐵鏁。四道引剎。向浮圖角。四角鏁上。亦有金鐸。大小皆如一碩甕。云云)。
作幢
[0670c24] 梵云脫闍。此翻為幢也。佛言。聽作幢。若師子幢。若龍幢。若犎牛幢。尼陀那云。給孤長者。雖作塔已。未善莊嚴。欲以旛旗。并雜繒綵。而為供養。佛言。應作。時彼不解。造旗法式。佛言。有四種旗。謂師子旗。牛旗。金翅鳥旗。及龍旗等。於旗上。畵作四形。諸苾芻眾。於供養時。欲以華鬘。掛於塔上。即便登躡。以釘釘塔。掛諸華鬘。佛言。不應於塔上。尖刺釘之。得惡作罪。然於剏始。造塔之時。應出傍橛。作象牙杙。彼至供養時。遂便登上塔頂。而安燈盞。佛言。不應於香臺頂上。而設燈明。彼上塔安置旛蓋供養之物。佛言應使俗人。求寂。此若無者。苾芻等。應先濯足。淨以香湯。或塗香泥。作如是念。我今為欲供養大師。然後升塔。若塔形高大者。可以繩繫相輪。下攀而上。異此。皆得惡作罪。給孤長者。以燈安在級上。油下汙塔。佛言。可於級下。行列然燈。有犬食油。墜損油器。聽作燈樹。牛來觸破。聽為燈架。四面安燈。便非顯望。長者白佛。請作高簷。佛言。隨意。僧祇律云。若卒風雨來。一切眾僧。應共收旛蓋供具。隨近房安置。溼者應曬。塵土坌者。應抖擻疊舉。若塔物。僧物。難起。不可便捨物去。應使可信人。藏佛僧物。當先探候看賊。不可令奄爾卒至。若賊來急。不得藏者。佛物。應莊嚴佛像。僧坐具。應敷。安置種種飲食。令賊見相。當使年少比丘。在屏處伺看。賊至時。見供養具。若起慈心。作是問。有比丘不。莫畏。可來出。爾時年少比丘應看。若賊卒至。不得藏物者。應言。一切行無常。作是語已。捨去。
持死人衣
[0671b03] 時著糞掃衣比丘。不敢持死人衣塔下過。佛言。若淨浣染。以香熏之。聽。母經云。若得糞掃衣。水中久漬。用純灰浣淨。用奚黑伽香塗上。然後得著入塔。
都子婆羅門村
[0671b07] 或云都夷。又云都雞。法顯傳云。舍衛城西。五十里。到一邑。名都雞。是迦葉佛本生處。父子相見處。般泥洹處。皆悉起塔。迦葉如來。全身舍利。亦起大塔。西域記云。室羅筏悉底國(舊云舍衛)。大城西北。六十餘里。有故城。是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迦葉波佛。本生城也。城南有窣堵波。成正覺已。初見父處。城北有窣堵波。是迦葉波佛。全身舍利。並無憂王所建也(舊云阿育王。此是育王之重建也。由旬有大小。故里數不等)。
翅毗伽尸
[0671b16] 或云迦翅。或云機里毗。或云吉利。又云吉梨姑。又云吉利枳。皆梵音輕重而轉也。除災患經云。善頸王。僧祇云。佛告波斯匿王。過去世時。迦葉佛。般泥洹時。有王名吉利。欲作七寶塔。時有臣。白王言。未來世。當有非法人出。當破此塔。得重罪。唯願王當以塼作。金銀覆上。若取金銀者。塔故在得全。王如臣言。以塼作。金薄覆上。高一由延。面廣半由延。銅作欄楯。經七年。七月。七日。乃成。作成已。香華供養佛及比丘僧。其塔四面作龕。上作師子象。種種彩畵。前作欄楯。安置華處。龕內懸繒旛蓋。四面復造種種園林華樹。及作華池。池中種種蓮華雜華。佛塔四面。起寶支提。彫文刻鏤。種種彩畵。以一切歌舞妓樂。而為供養(有舍利名塔。無舍利名支提)。爾時釋迦世尊。自起迦葉佛塔。下基四方。周帀欄楯。圓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蓋。長表相輪。佛言。作塔法。應如是。塔成已。世尊敬過去佛故。便自作禮。即說偈言。
人等百千金 持用行布施 不如一善心
恭敬禮佛塔
百千車真金 持用行布施 不如一善心
香華供養塔
百千閻浮提 滿中真金施 不如一法施
隨順令修行
百千世界中 滿中真金施 不如一法施
隨順見真諦
[0671c16] 目得迦云。然造窣堵波。小者增大。大者不應減小。若有俗人。能大作者善。如不能辦。苾芻應可勸化助造。若塔相輪。久故破壞。佛言。應可修營。時有先下故輪。更造新者。時久不成。佛言不應先下。造新者訖。方下故輪。若佛形像。泥素虧壞。苾芻生疑。不敢瑩飾。佛言。或增令大。或可相似。隨意而作。諸彩畵壁。不分明者。應可拂除。更為新畵。諸餘紙葉。佛經磨滅。應拭故者。更可新書。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應鳴鼓樂者。不知誰當作之。佛言。令俗人作。復白佛言。苾芻頗得鳴鼓樂不。佛言。不合。唯除供養佛時。告樂人曰。仁者。汝今應可供養大師。不應無故擊鼓作樂。作者得惡作罪。
浴室
[0672a05] 時眾僧。大得供養。諸比丘不節。遂成患。耆婆童子啟佛。若聽諸比丘。作浴室者。可得少病。佛告諸比丘。聽作浴室洗浴。應在屋邊屏處作浴室。若方。若圓。若八角。作戶。開牕。上應開孔出煙。內以石甎砌地。及作浴牀。別作安衣屋。煖水屋。安薪屋。若露地浴得患。聽別作小浴室。餘如律說。僧祇律云。若欲浴時。使園民等。掃灑令淨。辦其薪炭。溫暖得所。乃打揵椎。應知入浴。各以腰帶。繫衣作幟。安衣架上。入時。不得掉兩臂而入。一手遮前而入。若欲與師揩者。當先白已。無罪。不得一時舉兩手。當先令揩一臂一手。覆前竟。次揩一臂一手。及餘內外已。閉戶而坐。令身汗出。籌量用水。不得多用。若池水。自恣無罪。不聽露地裸形而浴。若水齊腰腋。得用。無罪。若坐水中。至臍亦得。根本雜事云。時諸苾芻。身嬰疾病。醫人報曰。我曾讀誦輪王醫方。彼說浴室。澡浴身形。能除其病。然我不識。其狀云何。苾芻白佛。佛言。浴室之法。內寬外迮。形如苽瓶。處中作牕。令煙出外。鳥鴿入室。應作牕檽。風雨傍入。可安門扇。作羊甲杖。而開閉之。室應著扇。并橫扂鐶鈕。若瓨水置地冷。應在室內。兩邊安垛。瓨置於上。高與膝齊。以甎石藉地。方然其火。火若燄猛。不應即入。待煙燄消。隨意當入。火散速滅。應用杴聚。苾芻中火。熱悶絕時。應以少許蔓菁子油。和麨置於火中。得令醒悟。若有惡氣。應可燒香。眼中淚出。用麨團拭。淚猶不除。應以餘甘子屑。溲作小團。用掩其淚。足蹈地時。被塵土污。應敷青草。青者難求。應將水溼油塗。身癢。不應搔破。應用浮石。磨却利處。然後方用。用了。應以繩繫。掛象牙杙上。浮石油膩。不應數洗。可置火中。若其室冷。入時應閉。出者亦然。應令苾芻。防守門戶。然洗浴時。有二儀式。一者法語。二聖默然。不應漫為言話。時苾芻。於其室中洗浴。遂便泥溼。佛言不應於此室內。以水洗浴。應別作室。於中洗浴。此還有泥。應用甎砌。或可布沙。作竇。決水令出。若澆水時。可令浴人在下。澆人在上。於浴室處。預置齒木。澡豆。牛糞。土屑。既洗浴已。身體虗羸。任飡小食。手有油膩。難卒洗除。若更延停。洗時恐過。應用匙食。或得熱粥。亦可用匙(西國平時不用匙箸此方準略教中開用)。佛令作浴室。不知遣何人作。佛言。應使弟子門人共作。若有施主。亦可憑求。洗浴之時。應將弟子入。令揩摩身。注曰。此是西方浴室制度。以複甎疊成。形如穀積。上尖下寬。中高一丈許。下濶七八尺。一畔開門。須扇掩。灰泥表裏。勿令薄漏。可於後面。安一小龕。龕置石像。或是銅像。先浴像已。擎向餘處。餘人後入。要心供養。發願常為。所費不多。獲無窮福。室中安地爐。深一尺許。至洗浴時。於此燒炭。或可然柴。看其冷暖。以適時節。室內明燈。通窻煙出。若欲洗時。著洗裙。入室已。可在一邊。踞枯而坐。片時遍汗。以油塗身。令人揩拭。遂得沉疴。冷脾。風癊。煩勞。眾病皆除。不煩餘藥。豈同湯洗。去垢而已。然後移向別室。適其時候。以藥湯浴身。此是帝釋浴法。佛教苾芻。事異未知。恐覽者不悟。聊因注出。若無病逐省者。任隨時量事。然中天熱地。作者亦稀。北方寒國。在處皆有。以表來爾。溫室經云。佛告祇域長者(即耆婆也)。澡浴之法。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何謂為七物。一者然火。二者淨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楊枝。七者內衣。此是澡浴之法。何謂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隱。二者除風病。三者除溼痺。四者除寒冷。五者除熱氣。六者除垢穢。七者身體輕便。眼目清明。是為除眾僧七病。如是供養。便得七福。一者。四大無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眾所敬仰。二者。所生清淨。面貌端正。塵水不著。為人所敬。三者。身體常香。衣服潔淨。見者歡喜。莫不欽敬。四者。肌體潤澤。威光德大。莫不敬歎。獨步無雙。五者。多饒人從。拂拭塵垢。自然受福。常識宿命。六者。齒口香好。方白齊平。所說教言。莫不肅用。七者。所生之處。自然衣裳。光飾珍寶。見者悚息。佛告祇域。作此洗浴眾僧。七福如是。從此因緣。或為人臣帝王。或為日月四天神王。或為帝釋轉輪聖王。或為梵天。受福難量。或為菩薩。發意治地。功成志就。遂致作佛。寄歸傳云。夫論洗浴之法。西國乃與東夏不同。但以時節調和。稍異餘處。於十二月。華果恒有。不識冰雪。薄有微霜。雖復多暑。亦非苦熱。熱則身無疿子。寒乃足無皴裂。為此人多洗沐。體尚清淨。每於日日之中。不洗不食。又復所在之處。極饒池水。時人皆以穿池為福。若行一驛。則望見三二十所。或寬一畝五畝。於其四邊。種多羅樹。高四五十尺。池乃皆承雨水。湛若清江。八制底處。皆有世尊洗浴之池。其水清美。異於餘者。那爛陀寺。有十餘所大池。每至晨時。寺鳴揵稚。令僧徒洗浴。人皆自持浴裙。或千或百。俱出寺外。散向諸池。各為澡浴。其浴裙法。以氎布長五肘。濶肘半。繞身使帀。抽出舊裙。迴兩頭令向前。取左邊上角。以右手牽向腰下。令使近身。併蹙右邊擪入腰內。此謂著浴裙法。臥時著裙。其法亦爾。欲出池時。抖擻徐出。勿使蟲著。若不向池寺中浴者。著裙同此。水遣人澆。隨處隨時。可為障蔽。世尊教為浴室。或作露地甎池。或作去病湯藥。或令油遍塗體。深為利益。皆有聖教。不遑具述。廣如律也。又洗浴者。並須饑時。浴已方食。有其二益。一則身體清虗。無諸垢穢。二則痰癊消散。能餐飲食。飽食方洗。醫明所諱。故知饑沐。飽浴之言。未是通方之論。若著三尺浴衣。褊小形露。或元不著。赤體而浴者。深乖教理也。應用四幅洗裙。遮身可愛。非直奉遵聖教。亦乃不愧人神。餘之可不。智者當悉。夜浴尚不改容。對人寧無掩蔽耳(羊甲杖者。小作鐵叉子。形如羊足甲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五
音釋
[谷-口+(凵@(下-、+一))]
[0673b08] 與釜同。本作鬴。鍑屬。
瓨
[0673b09] 與缸同。音岡。
[麥*戈]
[0673b10] 音戈。麥[(麩-夫+弋)-來+(土/儿)]也。
堊
[0673b11] 音惡。
路伽耶
[0673b12] 此云惡論議。師破弟子。是順世外道典。計順世情也。若云逆路伽耶。此云惡問難。弟子破師也。以所計不順世間故也。
罩
[0673b15] 音嘲去聲。
踑
[0673b16] 音其。
戅
[0673b17] 同戇。音撞。愚也。亦與憃同。
錞
[0673b18] 與鐓同。音頺上聲。柄下底平者。曰鐓。銳者曰鐏。
鉸
[0673b20] 音教。裝鉸也。
簷
[0673b21] 音炎。屋簷。
幢
[0673b22] 音牀。旛幢。乃旌旗之屬。
犎
[0673b23] 音風。形如橐駝。脊高起。
迮
[0673b24] 音適。迫也。
垛
[0673c01] 音柁。亦音妥。
杴
[0673c02] 虗嚴切。音險平聲。
溲
[0673c03] 音蒐上聲。所九切。以水調粉麪也。
竇
[0673c04] 音豆。出水之穴也。
痺
[0673c05] 音秘。冷溼病。氣不生也。
悚
[0673c06] 音聳。懼也。怖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三十六目錄
覆鉢
絡囊
祇桓
居土嚏
呪詛
安[卄/毦]
闍提那帶
散綫
尸婆羅
楊枝
三事
刮舌刀
羆子
瞿波羅
奢彌跋提
八婆羅門
碁局
博掩
樗蒲
八道十道
拍石
彗星
月蝕
右脅累脚
五蓋
拘尸城
末羅園
娑羅林
般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