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十二
明 廣州沙門釋 弘贊在犙 輯
新安沙門釋 弘麗羅峰 校
●律藏卷第十二
△掘地第十
[0490b07] (此是共戒。尼同制)。
已掘地未掘地
[0490b09] 已掘地者。謂地曾經被掘。蟲類隱散。草木不生。故云已掘地。義名不生地也。未掘地者。謂地未經被掘。故云未掘地。或曾被掘。時經四月。被雨水漬。蟲類草木滋生如本。還名未掘地。義名生地也。如律攝云。生地者。謂未曾經掘。若曾經掘。被天雨溼。若餘水霑。時經三月。是名生地。若無雨溼。及水霑潤。時經六月。亦名生地。異此非生。十誦云多雨國土。八月地生。少雨國土。四月地生。除是名不生地。薩婆多云。四月及八月。此是雨時。地相連著。潤勢相淹。能生草木。故義名生地。餘無雨時。日炙乾燥。風吹土起。而不生草。故義名不生地也。又生地者。胡本云。實地。不生者。云不實地。善見云。真地非真地。真地者。無有沙石瓦礫純土。是名真地。非真地者。多有沙石瓦礫少土。是名非真。若地被燒。亦名非真地。若地有沙石。云何可知得掘。應取少土。以水洮看。若四分石。一分土。可得掘。若石上土。厚四寸。燥得取。若雨已經四月。不得取(石雖四分。要必無蟲草。得掘)。
钁斵
[0490c03] 钁。丘縛切。匡入聲。大鉏也。斵。竹角切。音捉。削也。說文云。斵斫之也。
鎌刀
[0490c06] 力鹽切。音兼。古云。新月似磨鎌。是也。
掐傷
[0490c08] 苦洽切。嵌入聲。爪刺也。本作掐。誤作掐。掐。他刀切。音滔。非此義。
知是看是
[0490c11] 知是看是者。此是淨語。謂比丘欲有所取時。當令彼淨人自知。自看。所應掘。所應置處。然比丘之法。不得直言。掘是置是也。故五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須。語淨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復語言。汝看是。若不解。復語言。我須是。若不解。復語言。與我是。薩婆多論云。凡欲取菜草土。當遙言。某處有好者。淨來。若到邊指示。即犯也。
△壞鬼神村第十一
[0490c19] (此是共戒。尼同制)。
鬼神村
[0490c21] 婆沙論云。鬼者。畏也。謂虗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人畏其威也。又云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恒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故也。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隱顯變化。村者。聚也。一切鬼神。託樹而住。猶若人村也。有福而靈曰神。無福而鈍曰鬼。又有福者。依大樹。無福者。依小樹。乃至草藥。戒因緣經云。有神依樹根。有神依樹枝。有神依樹皮裏。有神依樹皮裂中。有神依樹蓓蕾。有神依樹葉。有神依樹華住。有神依樹果。一切藥草樹木。盡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正法念處經云。樹下住鬼者。由見人種樹。為施人作蔭。惡心斫伐。取財而用。故墮樹中。常被寒熱也(此亦一報耳。非一切惡心斫伐。而墮樹中也)。
壞村
[0491a11] 律攝云。壞者。是拗。拉。拔。掘。斬截。摧傷。之總名也。根本律云。佛告阿難陀。營作苾芻。所有行法。我今說之。凡授事人。為營作故。將伐樹時。於七八日前。在彼樹下。作曼荼羅。布列香華。設諸祭食。誦三啟經。耆宿苾芻。應作特欹拏呪願。說十善道。讚歎善業。復應告語。若於此樹。舊住天神。應向餘處。別求居止。此樹今為佛法僧寶。有所營作。過七八日已。應斬伐之。若伐樹時。有異相現者。應為讚歎施捨功德。說慳貪過。若仍現相者。即不應伐。若無別相者。應可伐之。若營作苾芻。如我所制。不依行者。得越法罪。如上無別相現者。聽伐。皆是使人伐。非比丘自伐也。五百問云。比丘自手斷樹掘地。作佛墖寺。及造形像。有福不。答。尚不免地獄受大罪苦。有何福耶。以故犯戒故(曼荼羅。此云壇。特欹拏者。是將施物供奉之義。亦是施頌。頌如後百事棄洗鉢水句中出。以此呪顯之)。
阿梨陀
[0491b03] 善見云。黃薑也。
憂尸羅
[0491b05] 或云嗢尸羅。此云茅香根。正法念處經云。是泠藥草名。善見云。憂尸羅者。香莩也(音孚)。根本律云。香附子(嗢。憂。二字。梵音是一也)。
貿他致吒
[0491b09] 雀頭香也。
盧犍
[0491b11] 黃連也。
陀樓
[0491b13] 樓。或作盧。善見云。陀盧者。外國草名也。
舍摩羅
[0491b15] 菩提樹也。
婆醯陀
[0491b17] 善見云。貝多樹也。菩提。貝多。此二種樹。惟見交廣有。餘方不見。貝多。如一百事。多羅句中釋。
蘇蔓那華
[0491b20] 或云蘇摩那。又云須曼那。此云善攝意。又云稱意華。其色黃白。而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蓋。善見云。其華香氣。與末利相似。中阿含經云諸陸地華須摩那華為第一。
蘇羅婆
[0491c01] 善見云。不得此草名也。
蒱醯那
[0491c03] 蒱。或作菩。善見云。菩醯那者。是外國草名也(凡言外國。皆北方胡語也)。
羅勒
[0491c06] 勒。或作芳。香菜也。俗以避石勒諱。改名羅香。本草云。北人呼為蘭香。術家取羊角。馬蹄。燒灰。撒於溫地。遍踏之。即生羅勒。俗呼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此有三種。一種堪作生菜。一種葉大。二十步內聞香。一種似紫蘇葉。
蓼
[0491c12] 盧絞切。音了。辛草也。按蓼類有多種。謂天蓼。多生水傍。苗莖高尺餘。葉大色赤。白馬蓼。葉大同前。卑溼之地亦生。水蓼。生淺水中。葉大有黑點。毛蓼。冬根不死。葉上有毛。白蓼。紅蓼。香蓼。禾蓼等。薩婆多論。以蓼。藍。羅勒。胡荽。名自落種子。由其自落。乃得生故。根本律。名開裂種。謂蘭香芸荽等。皆由其開裂。芽乃生故也。僧祇律。以羅勒蓼藍。名心生種。由其心生故。若淨時。他以手揉修。即名淨也。
覆羅種
[0491c21] 此是虗中種也。謂甘蔗。竹。葦。藕根。甕菜。及餘虗中生者。餘律。以蔗竹葦藕。是節生種攝。皆由種節。而得生也。涅槃經云疐子(節。作音接。謂愽接棗梨之類是也)。
子子種
[0492a01] 子還生子者。是也。根本律云。謂稻。麥。大麥。諸豆芥等。此等諸子。由子故生。故名子種。律攝云。異子種。謂穀麥等。謂異類諸子是也。又釋穀麥等。因開裂方乃生芽。是開裂種攝。其異子種者。如因牛角。能生荻等。或因羊毛。而生青稊。於牛糞聚。生青蓮華。從異類生。名異子種。故論云。若物從似因生。如從稻生稻。從麥生麥。若物從異因生。如倒種牛毛。則有蒲生。種角葦生。長阿含經云。有何因緣。世間有五種子。有大亂風。從不敗世界。吹五種子來。生此國。故世間有五種子出。起世經云。爾時有阿那毗羅大風。別於他方成住世界。吹五種子。散此世界中。散已復散。乃至大散。所謂根子。乃至子子。此為五子(此方牛糞。唯生青菌。不發蓮華)。
黑縹
[0492a15] 匹沼切。飄上聲。青白色也。釋名云。淺青色也。
若撥
[0492a17] 北末切。般入聲。捩開也。
△異語惱他第十二
[0492a19] (此是共戒。尼同制)。
一坐食
[0492a21] 謂比丘受頭陀法者。不數數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於一坐中。食令滿足。更無坐食。設未滿足。有因緣起者。亦無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不作餘食法食
[0492b01] 餘食者。謂比丘食正食竟。尚有餘殘食。或檀越送食。時未過中。若比丘食未足。或食已足。而欲食者。即應將食至一未足比丘所。或復已足。而未起座。對彼作餘食法。而食之。若受頭陀法比丘。不受此餘食法食。唯受一坐食耳。律云。若比丘見和尚阿闍黎等。應起迎。除一坐食。若作餘食法不食。若病應作如是語。大德忍我。有如是因緣。故不起。五分律云。若比丘輕三師。及戒。一一波逸提。十誦律云。不恭敬者。波逸提。薩婆多論云。不恭敬者。胡本記云。惱他也。律攝云。惱他者。謂彼本以惡作事。令他生惱。
△嫌罵第十三
[0492b13] (此是共戒。尼同制)。
有愛恚怖癡
[0492b15] 有愛者。謂心存憎愛。若相可意者便與物。不相可意者不與物。有恚者。謂意懷瞋恚。若恚恨彼者。則不輸與。無恚恨者。則便遺之。有怖者。謂情存怖畏。若畏其威者。則便與物。無怯者。則不與之。有癡者。謂心懷愚闇。智無分曉。應與物者。不與。不應與者。便與之。
譏嫌
[0492b22] 譏。堅溪切。音雞。誹也。誚也。譴也。又伺察也。嫌胡兼切。音賢。憎也。不平於心也。
△敷僧臥具不舉第十四
[0492c01] (此是共戒。尼同制)。
十七羣比丘
[0492c03] 時羅閱城中。有十七羣童子。共為親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貧者八十千。中有一童子。名優波離。最為大者。時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藍中。求為見度。時諸比丘。即度令出家。授與具足戒。多習嬉戲。少學禪誦。唯優波離童子。先斷煩惱。證阿羅漢果(優波離。或云和利。或云和提)。
鳥啄
[0492c10] 竹角切。音捉。說文云。鳥食物也。
土坌
[0492c12] 亦作坋。同房刎切。焚上聲。塵塕也。
摩摩帝
[0492c14] 舊翻為寺主。淨師曰。梵云毗訶羅莎弭。此譯為寺主。謂是造寺之人也。僧史略云。詳其寺主。起乎東漢。白馬寺也。寺既爰處。人必主之。于時雖無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東晉以來。此職方盛。故梁武造光宅寺。召法雲為寺主。創立僧制。此乃東夏之規。非關西國本式。元西國以上座為尊。造寺名主。若有事至。共眾評議。眾許方為。不允即止。並無獨任之私。方符大聖之弘化也。
毳紵
[0492c23] 俗作苧。同直呂切。除上聲。麻也紵。科生數十莖。宿根在地中。入春自生。一歲三収。剝去皮之外表。但得其裏。緝以織布。亦草名。此草可以為繩也。
△僧房不舉臥具第十五
[0493a03] (此是共戒。尼同制)。
蟲嚙
[0493a05] 五考切。音咬。與齩同。齧也。別作咬非(齧音孽。噬也)。
水漲
[0493a07] 知亮切。音障。大水貌。又水之泛溢也。
師子
[0493a09] 梵云僧伽彼。此云師子。智論云。師子王。清淨種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頰大骨。身肉肥滿。頭大眼長。光澤明淨。眉高而廣。牙利白淨。口鼻方大。厚實堅滿。齒密齊利。吐赤白舌。雙耳高上。髦髮光潤。上身廣大。膚肉堅著。修脊細腰。其腹不現。長尾利爪。其足安立。巨身大力。從住處出。偃脊嚬呻。以口扣地。現大威勢。食不過時。顯晨朝相。表師子王力。以威麞鹿。熊羆。虎豹。野豬之屬。大哮吼時。其有聞者。或喜或怖。穴處者隱縮。水居者深入。山藏者灒伏。厩象振鎖。狂逸而去。鳥飛空中。高翔遠逝(云云)。
△強奪止宿第十六
[0493a20] (此是共戒。尼同制)。
嫌迮
[0493a22] 迮。側格切。音謫。迫也。薩婆多論云。此戒體。正戒不得強違前人意。有所為作。若為惱他。故閉戶開戶。閉向開向。然火滅火。然燈滅燈。若唄呪願。讀經。說法。問難。隨他所不樂事作。一一波逸提。必以惱他心故。成罪。
△牽他出房第十七
[0493b04] (此是共戒。尼同制)。
牽出
[0493b06] 苦堅切。音愆。挽也。引而前也。五分律云。若將其所不喜人來共房住。欲令自出。若出若不出。皆突吉羅。若牽無慚愧人。若欲降伏弟子而牽出。不犯。律攝云。若於門徒。或於餘人。為訶責心。冀其懲息。牽出房時。無犯。然不應令出其住處。應以五事呵責門徒。謂不共語。不共受用。不受承事。遮善品。捨依止。有五過失。應呵責。無信心。有懈怠。出麤言。親惡友。不恭敬。若不應呵而呵。應呵不呵。得惡作罪。若無破戒罪。但難共語者。應為拽韁法。而折伏之。應遣智人。就彼開諫。令其息惡。而來懺謝。捨前五事。應忍恕之。不應恕而恕。應恕不恕。皆得惡作罪。若已近圓人。不行恭敬。不堪教誨者。應與六物。驅令出去。若是求寂。與上下二衣。亦驅令去(曳韁法者。謂暫捨置。不與共語。如惡馬難調。即合韁杙。而捨棄之)。
△重閣坐脫脚牀第十八
[0493b21] (此是共戒。尼同制)。
重閣上
[0493b23] 根本律云。謂居重閣危朽棚上。律攝云。謂是草室棚閣。顯非牢固。復不防備。若屋牢固。為防備者。無犯。薩婆多云。凡比丘坐臥法。一切審詳。不審詳。必有所傷。兼壞威儀。突吉羅。
脫脚牀
[0493c04] 苾芻尼律云。謂此牀脚。不連上蓋。律攝云。謂插脚牀。雖是插脚。逆[打-丁+屑]牢者。若脚下安替。或仰置者。無犯。薩婆多云。若用一切輭物。支牀脚。不犯。若用甎石瓦等物。能傷人者。用以支牀脚。犯(此以棚閣不堅。復是脫脚之牀。或是脫脚尖者。縱身坐臥。牀脚陷落)。
△用蟲水澆泥草第十九
[0493c10] (此是共戒。尼同制)。
蟲水
[0493c12] 律攝云。總有二種蟲。一謂眼見。二謂濾得。斯等濾用。或可去蟲。或取無蟲處用。或可信人言。水無蟲。斯並無犯(可信人。謂是持戒者。寧自失身。不傷他命)。根本律云。若苾芻河池水處。多有蟲魚。殺心決去其水。隨有蟲魚。命斷之時。皆得墮罪。若於此水處。堰之令斷。於其下畔。隨蟲命斷。同前得罪。
澆泥
[0493c19] 堅姚切。音驕。漓也。言用水者。用有內外。內用者。飲食之屬。外用者。澆灌。浣濯洗浴之屬。此中用者。是外用。內用者。如下戒制。
△覆房過三節第二十
[0493c23] (此是共戒。尼同制。餘律或云不共。尼得突吉羅)。
窻牖
[0494a01] 窻。或作牕。同初莊切。音瘡。窻者。助戶為明也。牖。元九切。音有。在牆曰牖。在屋曰牕。穿壁為之也。
覆苫
[0494a04] 苫。詩廉切。閃平聲。蓋也。又編茅以覆屋曰苫原天竺所造室宇臺觀。板屋平頭。壁泥石灰。覆以甎墼。或苫茅苫艸。及以板木。又其戶牖垣牆。圖畵彫鏤。種種奇製不一。
二三節
[0494a09] 節。子結切。箋入聲。制也。限也。節度也。二三節者。猶二三限度也。根本律云。始樅治地築基。剏起牆壁。是溼泥者。應二三重。布其模墼。若過者。得墮罪。薩婆多云。凡作房法。有三品。上中下。覆房法。各自有限。若下房以中上房覆法者。以鎮重故。兼頓成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若中房。以上房覆法者。亦以鎮重故。得罪如前。若隨上中下覆法者。以頓成故。房成已。一波逸提。若不頓壘牆成。無犯。律攝云。或時乾墼。及以熟甎。木石等成。便無限齊。若溼泥者。於其限外。著一團時。便得惡作。若徧布者。便得本罪。雖是溼泥。覆以草蓆。雖遭雨水。無懼崩隤。或時施主須遣急營。限齊雖過。斯皆無犯。
刻鏤
[0494a22] 郎豆切。音漏。雕刻也。
△僧不差教尼第二十一
[0494a24] (此是不共戒)。
大迦旃延
[0494b02] 新云摩訶迦多衍那。苑法師云。迦旃者。一宗之姓氏也。延。此云胤也。言此尊者。是彼種族之後胤也。闡義鈔云。迦旃延。此云文飾。亦云扇繩。母戀此子。不肯改嫁。如繩繫扇。淨名疏云。此翻不定。或翻離有無。破我慢心。什師曰。南天竺婆羅門姓。善解契經者。按破僧事中。阿私陀仙外甥。名那羅陀。聞仙教示。遂從出家。而作弟子。後時仙人染患。醫藥不差。諸弟子眾。請師遺誨。其師告曰。我雖出家。希求甘露。然由未證。愧無所獲。今釋迦所生童子。必當獲得無上妙果。能以甘露滋益眾生。汝諸弟子。可詣彼出家。若出家已。勿恃豪姓種類。勉勵精勤。常修梵行。為得法故。專精加行。若此行成。當獲甘露。作是語已。說偈命故。時那羅陀。如法殯已。便詣婆羅痆斯城住。與五百摩納。為其教示。婆羅門。薜陀呪。其那羅陀。本是迦旃延姓。因號迦旃延時菩薩成正覺已。迦旃延詣於佛所。佛即喚大迦旃延。而便以法教示。令度生死大海。住於最上寂靜究竟涅槃。遂以立名為大迦旃延。於論議中。最為第一。或云敷演第一(波羅痆斯。舊云波羅奈。摩納。此云年少也)。
劫賓那
[0494b22] 此云房宿(音秀)謂父母禱房星而生也。慈恩云。此云房星。房星現時生故。又翻房宿(音夙)。謂初出家。未見佛。始向佛所。值雨。寄食陶師家。後佛化作老比丘來共宿。為之說法。聞法得道。從得道處為名也。具德經云。聲聞中。言直無隱。警誡諸苾芻。劫賓那苾芻是(先則因星得稱。而後共宿。二義為名也)。
摩訶拘絺羅
[0494c05] 智度論云。秦言大膝。摩羅陀。次生一子。膝骨麤大。故名拘絺羅。舍利弗舅。與妹舍利論義不如。拘絺羅思惟念言。非妹力也。必懷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爾。及生長大。當如之何。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誓不剪爪。要讀十八種經盡。時人見爪長。因呼為長爪梵志。增一阿含經云。得四辯才。觸難能答第一(拘亦作俱)。
離越
[0494c13] 越。亦作曰。或云離婆多。正言頡隸伐多。此翻室宿。北方星也。謂父母從此星。而乞得子。故以名焉。常樂坐禪。故稱為坐禪第一。增一阿含云。坐禪入定。心不錯亂。所謂離曰比丘是。文殊問經云。離婆多。此云常作聲(然未識其義)。
般陀
[0494c19] 或云槃陀伽。或云周羅般陀。具云周利槃陀伽。此云小路邊生。又翻繼道。以其兄生路邊。弟生繼於路邊。故名繼道。根本云。大者梵云莫訶半託迦。此云大路。小者名朱荼半託迦。此云小路。舊云小者名周利槃特迦者。譌也。善見律云。般陀者。漢言路邊生也。何以故。般陀母。本是大富長者女。因與給事奴子私通。遂偷珍寶。共逃他國。安處住止。一二年中。即懷胎欲產。思念憶母。欲得還家。奴壻不從。待壻採樵。私叛半路。便生一男。夫逐共還。其後未久。以復懷胎欲產。復叛半路。復生一男。壻逐共還。其二兒並於路邊生。故便字為般陀。兄弟二人。年漸長大。共其父母。還於外家。外家翁婆。年老無子。臨欲終時。以家業悉付二兒。即便命終。其兄復以家業付弟出家。出家不久。即得阿羅漢。其弟後時厭俗。從兄出家。兄教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後。兄摩訶般陀自念。此人於佛法無緣。當遣還家。即牽袈裟。驅令出門。門外啼哭。不欲還家。爾時世尊。以天眼觀看眾生。見周羅般陀。應可度緣。往至其所。問云。何以啼哭。般陀答以兄驅因緣。佛知非聲聞能度。是以牽出。世尊安慰其心。即以少許白[疊*毛]。與周羅般陀。捉此[疊*毛]向日而曝。當作如是念言。取垢取垢。世尊教已。即入聚落受毗舍佉母請。世尊臨中。觀般陀將得道果。即說偈言。
入寂者歡喜 見法得安樂 世無瞋最樂
不害於眾生 世間無欲樂 出離於愛樂
若調伏我慢 是為第一樂
[0495a21] 周羅般陀。遙聞此偈。即得阿羅漢果。婆沙論云。兄授一偈。經四月。誦不得。兄訶擯出。爾時世尊。見啼愍之。即以神力。轉彼所誦偈。更為授之。尋時誦得。過四月所用功勞。復別授以除塵垢頌。而語之言。今日苾芻從外來者。汝皆可為拭革屣上所有塵垢。小路敬諾。如教拭之。一隻極淨。一隻苦拭。而不能淨。即作是念。外物塵垢。暫時染著。猶不可淨。況內貪欲瞋癡等垢。長夜染心。何由能淨。作是念時。彼不淨觀。及持息念。便現在前。次第即得阿羅漢果。問。小路何緣。如此闇純。答。尊者小路。於昔迦葉波佛法中。具足受持彼佛三藏。由法慳垢。覆蔽其心。曾不為他授文解義。及理廢忘。由彼業故。今得如是極闇鈍果。有說彼尊者。曾於婆羅痆斯城。作販豬人。縛五百豬口。運置船上。渡至彼岸。及下船時。氣不通故。豬已死。由彼業力。如是闇鈍。有說。彼尊者。昔餘生中。曾已閉塞瞿陀獸窟門。令不得出。在中而死。由彼業故。闇鈍如是。又處處經云。佛言昔者朱利般特比丘。學問經於二十四年。唯得五言。然解。垢不憂。何以故。由本宿命。更見五百佛。悉通知眾經。但由閉藏經道。不肯教人。後被病二十四日。臨死時乃悔。呼人教之。有是一福。依知五言尚爾。何況乃具足教人。得福不可計也。分別功德論云。此比丘。能隱形變不現。故稱為第一也(如上雖說不一。然人於多生中。莫不為之)。
大愛道比丘尼
[0495b22] 如捨墮中釋。增一阿含經云。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學。國王所敬。所謂大愛道瞿曇彌是(瞿曇彌。是其姓也)。
差摩比丘尼
[0495c02] 亦作讖摩。此云安隱。又翻忍行。是波斯匿王女。昔波斯匿王。與梵摩達王。常共忿諍。各將四兵。住河兩岸。各立標相。時二王夫人。各生男女。端正殊妙。王大歡喜。求相和解。共為婚姻。作是要言。從今已去。更莫相犯。乃至子孫。後時梵摩王子。年始七歲。欲求納娶。時女聞已。白父王言。人身難得。乃至佛世難值。唯願大王。莫置女身。在諸難中。令女永離善知識。唯願慈愍。聽我出家。王言。汝在胎時。吾以許彼。由汝之故。二國和解。今若負信。彼必還當與我作讎。時王即遣語梵摩王。七日之內。速來納娶。王女聞知。心懷憂惱。著垢膩衣。即上高樓。長跪合掌。向祇洹言。如來世尊。慈悲憐愍。一切眾生。我今苦厄。願垂哀愍。而見救濟。爾時世尊。遙知王女。求哀救濟。即現女前。種種說法。心開意解。得阿那含果。至七日已。王子將數千萬人。齎寶來娶。於時不覺女身在虗空中。現十八變。父王見女。深生惶怖。即聽出家。其夫王子。亦生信敬。自悔咎罪。而聽出家。女聞是語。即詣祇洹。求佛出家。佛即聽許。作比丘尼。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時諸比丘。請佛說彼夙緣。佛言。迦葉佛世。有一婦女。常與夫諍。後於一日。各相勸勉。詣比丘所。受八關齋。因共求願。使我等輩。在所生處。尊榮豪貴。於鬬諍中。常共和解。發是願已。隨壽長短。各取命終。共生王家。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夫主公者。今梵摩王是。彼時婦公者。今波斯匿王是。時夫主者。今王子是。彼時婦者。今王女差摩比丘尼是(出百緣經)。增一阿含經云。智慧聰明。所謂讖摩比丘尼是。於五百阿羅漢比丘尼中。最為上首。
提舍瞿曇彌比丘尼
[0496a07] 提舍。或作翅舍。或作機梨舍。又作吉離舍。瞿曇彌。或云憍曇彌。或云瞿答彌。如上釋。大論云。翅舍憍曇比丘尼。本白衣時。七子皆死。大憂愁故。失心發狂。有部律云。婆羅痆斯城。有一長者名曰瞿答摩。大富多財。娶妻未久。婦遂有娠。月滿生女。雖儀貌端正。而瘦減常人。諸親總集。與之立字。眾皆議曰。此女形瘦。是瞿答摩女。應與立字。號曰瘦瞿答彌(據此。則提舍翻瘦)。世尊觀彼根性。隨機說法。於四諦理。令其解悟。獲預流果。求請出家。佛便聽許。付與大世主。即令出家。并受近圓。教讀毗奈耶。如法教誨。彼即策勤。一心無倦。觀知五趣。輪轉不停。諸行無常。畢歸磨滅。斷三界惑。破五趣輪。證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於我弟子苾芻尼中。瘦瞿答彌。持律第一。增一阿含經云。行頭陀法。十一限礙。所謂機梨舍瞿曇彌比丘尼是(尼無住阿蘭若法。故云十一)。
波梨遮羅夷比丘尼
[0496a24] 雜阿含經云。尸利沙遮羅比丘尼。別譯雜阿含云。動頭比丘尼。入得眼林中。在一樹下坐。時魔王化作摩納。至其所。語言。九十六種道。汝樂何道。比丘尼答言。此道我都不樂。時魔即說偈言。
受誰教剃髮 自號比丘尼 不欲樂外道
汝為甚愚癡
[0496b06] 時比丘尼。即說偈言。
此外諸異道 悉為邪見縛 種種諸見縛
終竟墮魔網 釋種大世尊 無比之丈夫
一切種中勝 降魔坐道場 悉過一切上
諸事皆解脫 能調盡有邊 彼佛教於我
是我之世尊 我樂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
盡除諸結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0496b15] 時魔念。比丘尼知我心已。即懷憂不現。
訴彌比丘尼
[0496b17] 或云素彌。未詳翻。
數那比丘尼
[0496b19] 未詳翻。
蘇羅比丘尼
[0496b21] 或云蘇摩。此言善。或言善攝。或言端正。又翻為月。別譯雜阿含云。蘇摩比丘尼。乞食訖。欲向得眼林。時魔王。即化作婆羅門。在路側立。而問言。欲何所至。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詣彼寂靜處。時魔即說偈言。
仙聖之所得 斯處難階及 非汝鄙穢智
獲得如是處
[0496c04] 時比丘尼入定。觀知是魔。即說偈言。
女相無所作 唯意修禪定 觀見於上法
若有男女相 可說於女人 於法無所能
若無男女相 云何生分別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證於盡滅 住於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0496c10] 時魔念比丘尼。善知我心。懷憂還宮。具德經云。於所修持。善得天眼。蘇摩苾芻尼是。
遮羅夷比丘尼
[0496c13] 遮羅。此翻行。亦云動。雜阿含云。遮羅比丘尼。入安陀林坐禪。時魔波旬。化作年少。至遮羅前。說偈言。
覺受生為樂 生服受五欲 為誰教授汝
令厭離於生
[0496c17] 時遮羅知是魔。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生者必有死 生得受諸苦 鞭打諸惱苦
一切緣生有 當斷一切苦 超越一切生
慧眼觀聖諦 牟尼所說法 苦苦及苦業
滅盡離諸苦 修習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大師平等法 我欣樂彼法 我知彼法故
不復樂受生 一切離愛喜 捨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惡魔
自當消滅去
[0497a02] 時魔念比丘尼。已知我心。即懷憂不現。
婆遮羅比丘尼
[0497a04] 或云跋遮羅。此言賢行。或云優波遮羅。此翻近行時此比丘尼。詣得眼林中。在一樹下。端身坐禪。爾時魔王。化作摩納。往比丘尼所。問言。阿利耶。欲何處受身。尼答曰。我都無受身處。魔即說偈言。
忉利及燄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是處極快樂 汝應願樂彼 受於勝妙事
[0497a10] 時比丘尼。復說偈言。
忉利及燄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諸處雖受樂 不離於我見 必為魔所縛
世間皆動搖 彼亦歸遷謝 無有諸凡夫
離縛之境界 世間皆熾然 世間皆煙出
離於動搖者 我樂如此處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0497a18] 時魔作是念。比丘尼善知我心。即懷憂還宮(出別譯雜阿含經)。
尸羅婆遮那比丘尼
[0497a21] 尸羅。此言清涼。又言清淨。或云試羅。此言美玉。美玉亦潔淨義。增一經云。奉持律教。無所加犯。即波羅遮那比丘尼。雜阿含云。尸羅比丘尼。入安陀林。坐一樹下。時魔波旬。即化作年少。至比丘尼前。而說偈言。
眾生云何生 誰為其作者 眾生何處起
去復至何處
[0497b04] 比丘尼知是惡魔。欲作留難。即說偈言。
汝謂有眾生 此則惡魔現 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 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 假名為眾生 其生則生苦
住亦即生苦 無餘法生苦 苦生苦自滅
於一切憂苦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則自消滅去
[0497b11] 時魔念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慼。即沒不現。
阿羅婆比丘尼
[0497b13] 大論云。佛與四眾遊行。比丘尼眾中。有比丘尼名阿羅婆。是地中化生(此顯人中有四生。卵生者。如毗舍佉母。生三十二卵。溼生者。如菴羅婆利女。生於華中。胎生者。如常人生。化生者。如此比丘尼等是也)。
摩羅毗比丘尼
[0497b17] 未詳翻。
未泥比丘尼
[0497b19] 未詳翻。
婆泥比丘尼
[0497b21] 婆尼。此言辯了。
戒
[0497b23] 戒是防止身口之法。謂能持戒。堅固清淨。則戒體成就。而無持無犯也。
定
[0497c02] 定即禪定。謂修習無漏禪定。則根塵泯淨。而離諸散亂也。
智慧
[0497c05] 智慧。即無漏智慧。謂修此無漏智慧。則能斷三界煩惱。而出離有漏生死也。
解脫
[0497c08] 解縛得脫。故名解脫。謂不作諸業。則脫諸累縛。而得自在也。有二種解脫。一者有為解脫。謂以無漏智慧。斷有漏煩惱。二者無為解脫。謂一切煩惱。滅盡無餘。煩惱既盡。理本無為也。
解脫知見
[0497c13] 知。屬智知。見。屬眼見。即無生智眼。自在照了也。謂若照了識心。皆是虗妄分別。則無生之智眼。自在明了也。如上五分法身。若眾生能持戒。修習定慧。行諸淨業。則能轉五蘊色身。而成五分法身。所謂轉色蘊。成戒身。轉受蘊。成定身。轉想蘊。成慧身。轉行蘊。成解脫身。轉識蘊。成解脫知見身也。廣如經論釋。
憒閙
[0497c21] 憒。古外切。音膾。亂也閙。奴教切。鐃去聲。不靜也。擾也。
十二因緣
[0497c24] 亦名緣起。又名緣生。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從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起憂悲苦惱。如是純大苦蘊積集而生(此名為緣起初義)。生法師云。因。謂先無其事。而從彼生也。緣。謂素有其分。而從彼起也。天台云。是十二法。展轉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謂之緣因緣相續。則生死往還無際。若知無明。不起取有。則三界二十五有。生死皆息。是為出世之要術也(次當釋差別義)。
[0498a09] 一無明。謂過去世。一切煩惱之惑。覆於本性。無所明了。故曰無明。
[0498a11] 二行。謂過去世身口意。造作一切善不善業。是名為行。
[0498a13] 三識。識是心識。謂由過去惑業相牽。致令此識。投託母胎。一剎那間。染愛為種。納想成胎。是名為識。四名色。名即是心。謂心但有其名。而無體相也。色是色質。即身形也。謂由託胎。攬父母赤白二點。至後第五箇七日。名形位。生諸根形。四支差別。具有身根及意根。而未有眼等餘四根。六處未圓。皆是名色攝。故名為名色。
[0498a20] 五六處。亦名六入。謂從名色後。至第六箇七日。名髮毛爪齒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開張。有入六塵之用。是名六入。
[0498a23] 六觸。謂從出胎已。六根觸對六塵。雖此觸對。而未起分別了知。生苦樂之想。是名為觸。
[0498b01] 七受。謂因六塵。觸對六根。若起分別了知。則納受前境。好惡等事。然雖了別。尚未有起淫貪等心。是名為受。
[0498b04] 八愛。謂由分別了知諸塵境界。漸生愛染。則貪種種勝妙資具。及婬欲等境。而未廣徧追求。是名為愛。
[0498b07] 九取。謂因貪欲之心轉盛。於五塵境。念念馳求。是名為取。
[0498b09] 十有。謂因馳求諸境。起善惡業。積集牽引當生三有之果。是名為有(因果不忘。謂之有。三有者。謂欲有。色有。無色有也)。
[0498b11] 十一生。謂因現世所作善惡之業。後世還於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為生。
[0498b13] 十二老死。謂由受生已後。五陰之身。熟已還壞。是名老死。妙玄問。云何不說病為支。答。一切時。一切處。盡有者。立為支。亦有人從生無病。如薄拘羅。生來不識頭痛。況餘病。是故不立。問。憂悲是支不。答。非也。以終顯始耳。如老死。必憂悲。故天台云。老死則生憂悲哭泣。種種愁苦。眾惱合集。若正觀諸法實相清淨。則無明盡。無明盡。故行盡。乃至眾苦和合皆盡。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從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純大苦蘊積集皆滅。若能如是正觀三世十二因緣。發真無漏。成辟支佛。涅槃云。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三世十二因緣者。謂無明行二支。是過去因。識名色六入觸受五支。是現在果。愛取有三支。是現在因。生老死二支。是未來果。其餘三世展轉互為因果。乃至二世。及現在一念心起。具十二因緣。廣如論明)。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十二
音釋
礫
[0498c13] 音力。小石。
洮
[0498c14] 音陶。
鉏
[0498c15] 音徂。
蓓蕾
[0498c16] 上音倍。下音壘。乃始華也。
拗拉
[0498c17] 上於巧切。凹字上聲。拉折也。下音蠟。折也摧也。
芸荽
[0498c19] 上音云下音綏。
揉
[0498c20] 音柔。以手挻也。
疐
[0498c21] 音帝。與蔕同。爾雅云。棗梨曰疐之。禮記云。為士破瓜。疐之直除疐而已。若薯蔕之類也。
誚
[0498c23] 在笑切。樵去聲。以辭相責也。
譴
[0498c24] 牽字去聲。責也。誚也。
嬉
[0499a01] 音希。戲也。
塕
[0499a02] 翁字上聲。塵起也。
弭
[0499a03] 音米。
頰
[0499a04] 音劫。面旁。
髦
[0499a05] 音毛。
嚬呻
[0499a06] 上音貧。下音身。
麞
[0499a07] 音章。
棚
[0499a08] 音彭。棧也。閣也。
[打-丁+屑]
[0499a09] 音屑。
隤
[0499a10] 音頹。下墜也。
逃
[0499a11] 音陶。避去也。
讎
[0499a12] 音酬。報也。仇也。
四分律名義標釋卷第十三目錄
難陀
教授
賈客
半由旬
不差
嫉妒
相遺
遺餘
鍼貿
催促
或嘯
熨治
鴛鴦
同期
估客
汎漲
提婆達乃至迦留羅提舍
黎師達
讚歎
得食食
襯體衣
塗脚油
與姑
鬪競
入火光三昧
長者
大德
無住處村
病者
田殖
沙[少/兔]
三種藥
撩理
飯麨
羮飯
迦羅
四人
伽若那女
乞食比丘
佉闍尼
五種正食
作餘食法
五種足食
貪餮
嗜食
非時
蒱闍尼
黑石蜜
罽尼
服吐下藥
晛出
迦羅尊者
殘宿食
鉢盂
孔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