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905阅读
  • 8回复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3卷)釋 元照 錄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上之一
餘杭郡沙門釋 元照 錄
    鈔文分為(三)
      初敘緣發起(二)
        初題號(二)
          初標題
          二撰號
        二序文(三)
          初通敘撰述緣起(二)
            初略歎戒德以標宗
            二自下廣敘弘傳以生起(二)
              初正像弘傳
              二逮下像季弘傳(二)
                初敘昔澆訛(二)
                  初通明兩土
                  二所下別示此方(二)
                    初總明傳教之失(三)
·         初標其自任
·         二欲下列其所失
·         三豈下結示難易
                    二然下別彰講解之過(二)
·         初斥學解(三)
o    初通敘局執
o    二致下列示乖諍
o    三自下結歎難能
·         二常下嗟撰集(二)
o    初別斥(二)
§  初疏鈔乖宗
§  二時下義集繁闕
o    二並下總斥
                二余下明今述作(三)
                  初通敘興懷
                  二包下別示文體(三)
                    初引用取舍
                    二或下述作體勢
                    三并下統會成宗
                  三然下勒卷分篇(二)
                    初約文勒卷(二)
·         初能詮三卷(三)
o    初遮異說
o    二今下示今意
o    三若下指所闕
·         二然下示所詮三位
                    二但下以類分篇(二)
·         初敘意
·         二標下列名
          二至下統括諸篇大綱(三)
            初敘意生起
            二第下分門別示(十)
              第一門(三)
                初標章
                二夫下正明(二)
                  初通明教興(三)
                    初大慈愍物意(二)
·         初據論顯意
·         二故下引律證成
                    二對異外道意(二)
·         初敘本制意
·         二觀下據律證成
                    三懸被異宗意(二)
·         初總約群宗顯意
·         二且下略引二部證成(二)
o    初薩婆多部
o    二今下曇無德部
                  二上下就當宗以辨(二)
                    初指前標後
                    二夫下約律正明(二)
·         初敘廣總標
·         二一下位分別釋(二)
o    初正明別意(五)
§  初遮性往分(二)
§  初總示通局
§  二然下別明緩急(二)
§  初正明(三)
§  初性戒
§  二遮戒
§  二故下引證
§  二開制往徵(三)
§  初標舉
§  二故下引分示(二)
§  初未來教
§  二如下在世教
§  三然下明互融
§  三報有強弱
§  四機悟不同
§  五事法相對
o    二且下結顯總意(二)
§  初正明
§  二故下引證
                三下下結指
              第二門○
              第三門○
              第四門○
              第五門○
              第六門○
              第七門○
              第八門○
              第九門○
              第十門○
            三此下總結指廣○
          三夫下總示所詮所相○
      二正列諸篇○
      三批記時處○
    第二門(二)
      初標舉
      二輕下正明(二)
        初敘教難裁
        二雖下尋文可究(三)
          初敘意標舉
          二一下約文別列
          三凡下總前結示
    第三門(二)
      初標舉
      二自下正明(二)
        初敘古(三)
          初通示乖競
          二良下推究所由
          三故下勸學離過
        二今下顯今(二)
          初正判今宗
          二猶下更示分齊(二)
            初敘妄判
            二今下示通準
    第四門(二)
      初標舉
      二統下正明(二)
        初敘律分宗(三)
          初本同計異
          二所下隨計分宗
          三故下別異之相
        二今下明今取用(二)
          初正取諸部(四)
            初立宗標示
            二故下引論為準
            三然下正明取意(三)
              初敘意標示
              二謂下舉例取文
              三又下取用之法(三)
                初取相關(三)
                  初明取舍
                  二若下示合法
                  三若下斥偏局
                二若下明用他事
                三或下示兩存
            四然下檢閱無濫
          二又下兼用六師(二)
            初列示諸見(三)
              初總標
              二一下列示
              三此下通結
            二此下顯今所宗
    第五門(二)
      初標舉
      二夫下正明(二)
        初通敘立教之源
        二然下別明律藏之缺(二)
          初考昔遺缺
          二所下顯今決通(三)
            初敘意通標
            二若下別示諸例
            三然下評量可否(二)
              初明不能(二)
                初正明
                二故下引證
              二然下示堪能(二)
                初正時
                二故下引證(二)
                  初十誦
                  二了論
    第六門(二)
      初標舉
      二詮下正明(二)
        初標敘能詮
        二然下正辨所詮(二)
          初通持犯
          二若下別持犯
    第七門(二)
      初標舉
      二顯下正明(二)
        初出教體(二)
          初敘意總標
          二一下列示二教(二)
            初化教
            二行教
        二然下示所判(三)
          初示宗
          二謂下正判(二)
            初業分內外
            二然下罪異單重
          三文下徵意
    第八門(二)
      初標舉
      二然下正明(二)
        初正明通塞(二)
          初明通
          二餘下明塞
        二此下結意指廣
    第九門(二)
      初標舉
      二二下正明(二)
        初二眾沙彌(二)
          初明同法
          二自下辨異法
        二式叉摩那(二)
          初示同行
          二必下指別行
    第十門(二)
      初標分
      二初下列示(三)
        初引用正經(二)
          初明三藏正教(三)
            初總標
            二僧下別釋(二)
              初小乘律論
              二大小乘經論
            三並下結略
          二次下示諸師異執(三)
            列標舉
            二法下列示
            下結指
        二次下世中偽經(三)
          初標章
          二諸下列示
          三如下結斥
        三後下鈔興本意(二)
          初標舉
          二夫下正明(三)
            初標示名義
            二余下謙伸懷
            三雖下正示本意(五)
              初敘刪簡
              二及下指餘義
              三而下明不具
              四庶下示所為
              五猶下遮妄增
    三此下總結指廣
    三夫下總示所詮行相(三)
      初約行判文(三)
        初總示
        二若下別對
        三此下雙結
      二然下示難離過
      三今下結略伸勸
    二正列諸篇(三)
      初上卷十二篇明眾行(三)
        初標卷題
        二列篇明
        三隨篇釋(二)
          (標宗一篇)總標宗體以勸修學(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先出宗體(二)
                初敘宗勸學(二)
                  初約喻歎教
                  二故下就人勸持(三)
                    初明順奉以顯德
                    二而下敘不學以彰非(二)
·         初明愚教
·         二是下彰過失
                    三故下舉興替以激勸
                二今下正明宗體(二)
                  初示意
                  二夫下顯相(二)
                    初先敘領受(二)
·         初正示得失
·         二是下結誥用心
                    二何下徵釋相狀(二)
·         初標列
·         二言下隨釋(四)
o    初戒法(三)
§  初示相
§  二雖下彰名
§  三但下明志
o    二戒體(二)
§  初標指彼此
§  二謂下正示心相
o    三戒行
o    四戒相
              二此下引文顯德(二)
                初結前生起
                二就下廣引誠證(二)
                  初標章指廣
                  二初下依位引明(二)
                    初順戒住住(二)
·         初分科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約化教(二)
§  初總分
§  二一下別釋(四)
§  初小乘經(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三)
§  初人法相似義
§  二然下萬行所歸義
§  三又下生成住持義
§  二小乘論(二)
§  初標
§  二如下釋(三)
§  初成實論
§  二解脫道論
§  三毗婆沙論(三)
§  初總列
§  二尸下別解
§  三尊下覆釋
§  三大乘經(二)
§  初標
§  二華下釋(六)
§  初華嚴經
§  二大集經
§  三薩遮尼犍經
§  四月燈三昧經
§  五涅槃經
§  六華嚴經
§  四大乘論(二)
§  初標
§  二智下釋(三)
§  初智度論
§  二地持論
§  三十住婆沙論
o    二就制門(二)
§  初總標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律本(二)
§  初標示
§  二僧下正引(三)
§  初僧祇律
§  二四分律
§  三十誦律
§  二律論(二)
§  初標示
§  二正引(二)
§  初明功能(四)
§  初明了論
§  二薩婆多論
§  三善見論
§  四五百問論
§  二薩下顯秘勝
                    二違戒滅法(二)
·         初牒章總示
·         二十下廣引諸文(四)
o    初破戒滅法(二)
§  初十誦律(二)
§  初五種滅法
§  二又下五種怖畏
§  二四分律
o    二十下廢學訶責(二)
§  初十誦律
§  二雜含經
o    三中下現未衰惡(五)
§  初中今經
§  二涅槃經
§  三摩耶經
§  四智度論(二)
§  初引前破戒文
§  二引後遮疑問(二)
§  初正引問答
§  二今下斥非顯意
§  五四分律
o    四十下不學滅法
          (下十一篇)別約四緣以明眾行○
      二中卷四篇明自行○
      三下卷十四篇明共行○
    (下十一篇)別約四緣以明眾行(四)
      初集僧下三篇明能秉人(三)
        初集僧篇第二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意標分
            二四下隨章別釋(二)
              初明集僧軌度(二)
                初列文(三)
                  初示前後
                  二五下明制度(二)
                    初總明制法
                    二十下別定打人(三)
·         初明俗打
·         二增下明道打(二)
o    初阿含
o    二十誦
·         三若下顯通意
                  三出下翻梵號
                二上下義設(二)
                  初標示
                  二凡下正明(二)
                    初略明鋪設
                    二雖下正示打法(三)
·         初敘昔無規
·         二今下示今立法(二)
o    初量時法
o    二若下明常法(二)
§  初明打法(三)
§  初示三通
§  二佛下明長打
§  三此下指所出
§  二然下示運想(二)
§  初具儀立誓
§  二故下引事顯功
·         三世下斥世濫用
              二辨來處通局(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明處之分齊(二)
                    初標示
                    二若下正明(二)
·         初別列二界之相(二)
o    初作法分齊
o    二若下自然分齊(二)
§  初示名相
§  二初下引教別釋(四)
§  初聚落(二)
§  初標舉
§  二若下列釋(二)
§  初可分別(二)
§  初正明聚落分齊
§  二問下會通蘭若僧房(二)
§  初問
§  二答(三)
§  初準前例決
§  二故下引後反顯
§  三律下會同僧村
§  二若下不可分別
§  二蘭若(二)
§  初標簡
§  二簡下正明(二)
§  初無難
§  二若下有難
§  三道行
§  四水界
·         二今下總論二界之體(二)
o    初標舉
o    二若下別釋(二)
§  初作法體
§  二若下自然體(二)
§  初通標
§  二若下別示(二)
§  初可分別
§  二不可分別(二)
§  初略標
§  二問下廣釋(三)
§  初步量通局(二)
§  初問
§  二答
§  二問下克定廣狹(二)
§  初問
§  二答(三)
§  初定量廣狹
§  二今下約人有無
§  三今下行事倍集
§  三問下證成方圓(二)
§  初問
§  二答(三)
§  初牒斥
§  二今下顯正
§  三故下引證(三)
·         初遮妄執
·         二五下會正解
·         三故下結勸
                  二明用之通局(二)
                    初牒章
                    二此下正釋(三)
·         初通明僧義
·         二初下別列四種
·         三前下料簡差別(二)
o    初明體用
o    二又下簡淨穢(二)
§  初自行唯局淨
§  二若下眾法通淨穢(二)
§  初通標
§  二若下別釋(二)
§  初明簡淨
§  二若下示通穢
        二足數篇第三○
        三受欲篇第四○
      二羯磨一篇明所秉法○
      三結界一篇明秉法處○
      四僧網下六篇明所被事○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08
    二足數篇第三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足數本文(二)
          初敘兩途以明來意
          二就下開四例廣辨是非(二)
            初通列
            二初下別釋(二)
              初體是事違(二)
                初牒章
                二四下正示(二)
                  初通列人數(二)
                    初據文列六人
                    二餘下約義明二十五人(二)
·         初敘本宗義具
·         二今下取他部證成(二)
o    初引諸部二十三人(二)
§  初標示
§  二十下正引(三)
§  初十誦十一人
§  二伽論三人
§  三僧祇九人
o    二義下義加二人
                  二就下隨難別解(二)
                    初標示
                    二初下正解(四)
·         初四分(六)
o    初所為人(二)
§  初正釋
§  二通難
o    二神足
o    三隱沒
o    四離見聞
o    五別住
o    六戒場上
·         二睡下十誦(三)
o    初睡眠等四人
o    等三人
o    三狂等三人
·         三重下伽論(三)
o    初重病人
o    二邊地人
o    三癡鈍人
·         四與下僧祇(四)
o    初與欲人
o    二隔障人
o    三半覆二人
o    四露地人
              二體境俱非(二)
                初牒章
                二四下正釋(二)
                  初列人數(二)
                    初本宗二十二人(二)
·         初列示
·         二釋疑(二)
o    初問
o    二答(二)
§  初明今正解
§  二昔下破古妄釋
                    二十下十誦一人
                  二上下隨難釋(四)
                    初白衣
                    二三舉
                    三滅擯
                    四應擯
              三體非緣是(二)
                初牒章
                二即下正釋(二)
                  初示人數(三)
                    初指前顯相
                    二故下準律例成
                    三十下引文轉證(二)
·         初證自言
·         二證天眼
                  二言下釋自言
              四約緣有礙(二)
                初牒章
                二四下正釋(二)
                  初本宗四羯磨人
                  二覆下二律犯殘七人
        二別眾法附○
    二次下別眾法附(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二)
        初明別相(二)
          初引諸文顯相(二)
            初通約三業(二)
              初正明三別
              二反下反顯三和
            二又下別就四儀
          二別下對足數料簡(二)
            初約來否往分
            二然下約淨穢以簡(二)
              初通簡淨穢
              二若下別簡學悔
        二解成不(二)
          初牒名
          二若下正釋(二)
            初簡人成否(二)
              初正簡(二)
                初約篇聚簡
                二十下約雜類簡
              二若下指例
            二今下重明諸相(二)
              初標示
              二眾下正明(二)
                初內外違順(二)
                  初通標
                  二言下別釋(二)
                    初外儀違順
                    二內心
                二若下坐立差別(三)
                  初明答法
                  二就下示所為
                  三秉下辨能秉
    三受欲篇第四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意標章
        二初下依章開釋(二)
          初明欲法(二)
            初文章
            二初下隨釋(三)
              初制意名體(三)
                初制意
                二釋名
                三明體
              二明開遮
              三定緣是非(二)
                初定是非
                二比下斥妄行
          二明欲法(二)
            初牒章分科
            二就下隨科別釋(三)
              初與法(二)
                初分章
                二初下隨釋(二)
                  初與法(二)
                    初列示兩法(二)
·         初自與法(二)
o    初出法
o    二準下釋相(五)
§  初定陳詞多少
§  二問下明不牒緣意
§  三問下明乖錯成不
§  四問下明欲淨同異
§  五言下釋如法之相
·         二上下轉與法(二)
o    初敘緣
o    二說下詞句
                    二問下對緣辨相(二)
·         初明成否(二)
o    初問
o    二答(三)
§  初引本宗
§  二五下示他部
§  三比下決濫行
·         二問下釋現相(二)
o    初問
o    二答
                  二說法(二)
                    初牒章
                    二應下正釋(二)
·         初正出諸法(三)
o    初為他說法
o    二若下自他合說法
o    三若下在眾自說法
·         二問下決通儀軌(二)
o    初問
o    二答(二)
§  初通示諸相
§  二據下正明取舍(三)
§  初定成否
§  二五下引文示
§  三約義評
              二失法(二)
                初標示
                二四下正明(二)
                  初列示(二)
                    初本宗二十八人(二)
·         初標數
·         二受下列示(三)
o    初十八人體非失(二)
§  初列相
§  二五下引證
o    二又下七人遇緣失(二)
§  初列相
§  二言下隨釋(二)
§  初餘處行
§  二明下明相出(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o    三四下三人相乖失(二)
§  初通列諸相
§  二問下別示離處(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古釋
§  二前下今解
                    二僧下他部二十一人(四)
·         初僧祇五人
·         二五分八人
·         三僧祗五人
·         四十誦三人
                  二上下結斷
              三遇緣成否(二)
                初標章
                二文下正釋(二)
                  初遇緣不說(三)
                    初故誤成否
                    二四下重病不說
                    三若下逢難出界
                  二問下事訖不來(二)
                    初問
                    二答(二)
·         初準文意釋通
·         二引受日轉難
    二羯磨篇第五所秉法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意(三)
          初歎功能
          二而下敘訛替(三)
            初敘訛示過
            二故下引文證成
            三雖下約人對顯
          三今下示篇意
        二就下正明(二)
          初分章
          二初下隨釋(二)
            初作法具緣(三)
              初總標
              二一下別列(十)(如文)
              三上下結指
            二立法通局(二)
              初正明通局(二)
                初牒章分科
                二就下隨科正釋(二)
                  初相攝分齊(二)
                    初敘意總標
                    二第下依位別釋(四)
·         初法(二)
o    初正明分齊(二)
§  初略明三位(二)
§  初列位
§  二言下牒釋(二)
§  初徵名
§  二心下釋義(三)
§  初心念
§  二對首
§  三眾法
§  二上下曲分八種(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初下分位解釋(二)
§  初別法(二)
§  初心念(二)
§  初標列
§  二言下正釋(三)
§  初但心念
§  二對首心念
§  三眾法心念
§  二對首(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但對首
§  二眾法對首
§  二眾法(三)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三)
§  初單白
§  二白二
§  三白四
§  三若下結數(二)
§  初總結
§  二問下釋疑
o    二上下指略非相(三)
§  初敘意指廣
§  二今下略示非相
§  三問下釋通別號
·         二事(二)
o    初牒名標指
o    二所下正辨非相(三)
§  初通問
§  二何下別示(二)
§  初徵
§  二如下釋(二)
§  初情事(二)
§  初引文顯非
§  二故下結意示相
§  二非下非情事
§  三此下結詰
·         三人(二)
o    初牒名標舉
o    二初下依位別明(三)
§  初僧人
§  二二三人
§  三一人
·         四界(二)
o    初牒名
o    二四下正釋(二)
§  初通示二界(二)
§  初自然
§  二二下作法
§  二就下別明作法(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三)
§  初三小
§  二戒場
§  三大界
                  二別舉成壞(二)
                    初標章
                    二法下正釋(三)
·         初敘由總舉
·         二初下依位別釋(八)(如文)
·         三餘下結示指略
              二曲解羯磨○
    二曲解羯磨(二)
      初敘意斥非(二)
        初敘意
        二或下斥非(二)
          初委列非相(三)
            初斥執文
            二或下斥白讀
            三亦下斥師心
          二是下結詰簡人
      二今下正釋文句(二)
        初標示
        二就下正釋(二)
          初釋二法文相(二)
            初說戒單白
            二次下受戒白四(二)
              初標示
              二白下正釋(二)
                初白文
                二次下羯磨(二)
                  初總分
                  二前下別釋(二)
                    初結正決根本
                    二結成上文
          二就下加三法料簡(二)
            初標列
            二初下正釋(三)
              初增減
              二通塞(三)
                初牒名
                二單下正釋(二)
                  初單白
                  二羯磨
                三若下結示
              三是非(二)
                初標名
                二白下正示(二)
                  初明綱
                  二餘下明緣
                三問下釋疑(五)
                  初問白讀成不(二)
                    初問
                    二答(三)
·         初判定
·         二然下引例(二)
o    初戒本例
o    二又下術例
·         三余下示親聞
                  二問二眾互作(二)
                    初問
                    二答
                  三問得對餘眾(二)
                    初問
                    二答
                  四問所被多少(二)
                    初問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四下引證
                  五問作法成處(二)
                    初問
                    二答(二)
·         初示今定
·         二不下破古解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上之一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08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上之二
    三結界篇第六明秉法處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總意(四)
          初究結界之本
          二由下明同法之意
          三但下示發起之緣
          四大下彰立教之益
        二就下開章釋(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四)
            初列數定量(二)
              初標簡分章
              二一下隨章正釋(二)
                初自然界
                二作法界(二)
                  初敘意標分
                  二初下依章正釋(三)
                    初大界(二)
·         初標示名體
·         二明下定量寬狹(二)
o    初僧界(二)
§  初廣引諸文(二)
§  初里數未顯
§  二故下由旬不同
§  二通下準律定判
o    二薩下尼界
                    二戒場
                    三小界(三)
·         初敘緣定量
·         二一下列示名體
·         三此下釋通無外
            二依位作法(二)
              初標分
              二若下隨釋(二)
                初結法(二)
                  初廣明三種結法(三)
                    初結無場大界(二)
·         初標示分章
·         二初下隨位別釋(二)
o    初先出緣成(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料簡是非(二)
§  初標章
§  二問下正釋(六)
§  初問合村
§  二問合河
§  三問標相
§  四問內外
§  五問三相
§  六問重結
§  標唱相(二)
§  初牒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二)
§  初明標相(二)
§  初立相是非(二)
§  初引本宗
§  二善下引他部
§  二既下囑今牓示
§  二次下示界形
§  二唱相(二)
§  初標
§  二今下釋(二)
§  初明離過(二)
§  初敘由標示
§  二謂下列釋過相(二)
·         初城邑(二)
o    初外唱過
o    二若下內唱過
·         二蘭若(二)
o    初約相顯過
o    二故下引教斥非
§  二次下示唱法(二)
§  初標
§  二律下釋(三)
·         初明唱人
·         二先下定初始
·         三若下正唱相(二)
o    初空野處
o    二若下城邑中(二)
§  初示相
§  二若下辨異
§  三集僧欲法(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明兩種集僧(二)
§  初明盡集
§  二若下示別界(三)
§  初村界
§  二若下尼界
§  三若下僧界
§  二辨不開受欲
o    二正加聖法(二)
§  初標章
§  二上下正釋(二)
§  初問答事宗
§  二文下作法加結(二)
§  初作白
§  二羯磨
                    二結有場大界○
                    三結三小界○
                  二略示餘三大界○
                二解法○
            三法起有無○
            四非法失相○
    二結有場大界(二)
      初牒章
      二先下正釋(二)
        (二)
          初示三標
          二但下立圖相(四)
            初敘意
            二示圖(二)
              初圖相
              二法顯(三)
                初示自然
                二其下明遠近
                三且下指餘界
            三此下釋相(三)
              初自然相
              二其下戒場相
              三其下大界相
            四上下結指
        二今下結法(二)
          初總標
          二初下別釋(三)
            初緣前後(二)
              初正明先後(三)
                初引明據
                二今下斥非法
                三問下決成否
              二今下總示非法
            二二下結戒場(三)
              初先唱相
              二羯下正羯磨(二)
                初作白
                二羯磨
              三結下結
            三次下結大界(二)
              初標示
              二先下正明(二)
                初唱相(二)
                  初通示總別
                  二又下正明總法
                二眾下羯磨(二)
                  初明牒緣
                  二結下囑牓示
    三結三小界(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三)
        初集僧遠近
        二不方相(三)
          初立正義
          二比下斥古非(二)
            初標古義
            二此下申今破(三)
              初敘緣示妨
              二故下準文顯同
              三若下遮彼濫引
          三若下顯行事(二)
            初明受戒
            二若下明說恣
        三指略結法
    二餘下略示餘三大界
    二解法(二)
      初標章
      二先下別示(三)
        初解無場大界
        二解有場大界(二)
          初示先後
          二上下明解法(二)
            初解大界
            二次下解戒場(二)
              初示解處
              二律下明解法(三)
                初廢古法
                二文下出羯磨
                三善下示雜相
        三解三小界
    三法起有無(二)
      初牒章
      二有下正釋(二)
        初取有法解(二)
          初立理
          二善下引證
        二昔下貶無法解
    四非法失相(二)
      初標示
      二初下正釋(二)
        初結處非法
        二言下失否之相(二)
          初通標
          二一下別釋(二)
            初明失(二)
              初棄捨失(二)
                初正明
                二問下釋難
              二若下作法失
            二不失(二)
              初標舉
              二一下正明(二)
                初通列五種
                二五下別證第二
    四僧網下六篇明所被事分(四)
      初前三篇明情事(三)
        初僧網大綱篇第七(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篇意(三)
              初敘如法之益
              二若下彰任情之損
              三今下示立篇之意
            二就下開章釋(二)
              初分章
              二初下開章釋(五)
                初約化制二教明相不同(二)
                  初標分
                  二且下隨釋(二)
                    初化教(二)
·         初標章
·         二大下正明(三)
o    初大集經
o    二十輪經(四)
§  初攝鈍根法
§  二若下治破戒法
§  三若下不許俗治
§  四優下不對俗治
o    三涅槃經
                    二制教(二)
·         初牒章
·         二僧下隨釋(二)
o    初敘來意(三)
§  初敘根立法
§  二比下斥濫勸行
§  三四下示知可否
o    二今下示治法(二)
§  初正明七九法(二)
§  初總列
§  二一下別解(二)
§  初正列七種(二)
§  初正明(三)
§  初明四羯磨(四)
§  初訶責(二)
§  初標分
§  二言下隨釋(二)
·         初出過(三)
o    初總舉
o    二若下別明(四)
§  初四分(三)
§  初出過示相(二)
§  初總列四事
§  二言下別釋邪命
§  二雖下舉法如非
§  三然下示合治之相
§  二五分
§  三僧祗
§  四了論
o    三上下簡濫
·         二正治(二)
o    初標列
o    二初下隨釋(四)
§  初立治(二)
§  初牒名
§  二此下正示(三)
§  初明具緣
§  二律下正加法
§  三若下示不成
§  二奪行(二)
§  初牒名
§  二與下正示(二)
§  初陳告
§  二何下列相(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別釋(七)
§  初五奪眷屬
§  二五奪智能
§  三五奪順從
§  四五奪相續
§  五五奪供給
§  六五奪恭敬
§  七五奪證正他事
§  三順從(二)
§  初牒名
§  二應下正示
§  四解法(二)
§  初牒名
§  二律下正釋(三)
§  初陳乞詞
§  二上下加羯磨
§  三其下示雜相(二)
§  初威儀坐處
§  二若下所被多少
§  二擯出(三)
§  初出過相
§  二若下示治法
§  三若下明求解
§  三依止(二)
§  初出過相
§  二治下加治法
§  四遮不至白衣家(二)
§  初出過加治
§  二若下差人遣謝
§  二更下總簡同異(二)
§  初標示
§  二前下正明(二)
§  初明前四
§  二後下示後三(二)
·         初敘過彰異
·         二今下斥濫勸罰
§  三次下明三舉(三)
§  初不見舉(二)
§  初出過明治
§  二四下總示行處
§  二不懺舉(二)
§  初出過明治
§  二僧下總示求解
§  三惡見不捨舉
§  二此下結益(二)
§  初正結
§  二故下引證(二)
§  初引制教彰益
§  二涅下引化教勸治(二)
§  初引示(二)
·         初涅槃勸道俗治
·         二大集勸俗王治
§  二問下會通(二)
·         初問
·         二答
§  二言下後加二種(二)
§  初惡馬治法
§  二默擯法
§  二言下因示滅擯法(四)
§  初出過明舉
§  二五下正加擯法
§  三薩下對異標簡
§  四即下斥世不行
                二約僧制眾食以論通塞○
                三約法就時對人以明○
                四約處就用以明○
                五眾主教授之相○
        二受戒緣集篇第八○
        三師資相攝篇第九○
      二說戒篇明非情事○
      三安居篇明二合事○
      四自恣篇明非情事○
    二約僧制眾食以論通塞(二)
      初牒章
      二先下隨釋(二)
        初僧制是非(四)
          初分章
          二初下引釋(二)
            初明世立非法(三)
              初總列諸過
              二良下推釋所以(二)
                初正示非法
                二僧下引證如法
              三問下決通犯相
            二次下引正制證成(二)
              初通標
              二四下列示(四)
                初隨順如法
                二明下列示諸制
                三十下除滅非法
                四四下告語眾客
        二眾食通塞(二)
          初標列
          二然下隨釋(二)
            初明通塞(五)
              初敘意示非
              二古下引古顯正
              三若下委陳誡勸(三)
                初勸開懷
                二況下責忌狹
                三但下示違損
              四或下釋通來難(二)
                初敘問
                二答通(三)
                  初明福田無盡
                  二故下引經為證
                  三又下舉事以驗(二)
                    初舉現事
                    二若下推所感(二)
·         初非智能辦
·         二此下由道所感
              五佛下重明用與(三)
                初勸依法
                二俗下示損益(二)
                  初守教之益
                  二若下違教之損
                三若下指略
            二引聖言(二)
              初標章
              二薩下隨釋(五)
                初僧食通塞(二)
                  初引文(二)
                    初作相離過
                    二薩下造受如非
                  二義決
                二十下供給外道
                三今下僧次如非
                四大下住處如教
                五餘下瞻待餘人
    三約法就時對人以明(二)
      初牒章
      二五下隨釋(三)
        初約法(二)
          初作餘法
          二四下舉他罪
        二就時
        三對人(二)
          初上座法
          二四下狹癡法
    四約處就用以明(二)
      初牒章
      二凡下隨釋(二)
        初約人辨用(二)
          初嚴整威儀(二)
            初威儀法
            二智下處眾法
          二修飾形相(三)
            初剃髮著衣法
            二四下入眾行坐法
            三四下著用離俗法
        二靈下就處明用(二)
          初住處非法(四)
            初畜女穢染
            二寺下庫混俗
            三或下養畜長惡
            四或下慢聖縱逸
          二若下說戒檢校
    五眾主教授之相(二)
      初牒章
      二毗下隨釋(二)
        初諫諭隨機(二)
          初能諫之人
          二若下所諫之過(四)
            初諫眾中過
            二若下諫違僧制
            三若下諫造六聚
            四若下諫將被
        二然下攝眾知法(二)
          初明無法之過
          二必下簡綱眾之人
釋四分律行事抄科卷上之二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上之三
    二受戒篇第八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受戒本篇(二)
          初敘來意(四)
            初標歎功深
            二既下敘緣生起
            三而下斥世非法(三)
              初通斥無知
              二或下別列非相
              三如下結示兩損
            四故下引證勸依
          二初下分章釋(二)
            初標章
            二初下隨釋(二)
              初具緣成受(三)
                初列示五緣(二)
                  初標舉
                  二一下列釋(五)
                    初能受五法(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列(五)
o    初是人道
o    二諸根具足
o    三身器清淨
o    四出家相具
o    五得少分法
                    二所對六法(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列(六)
o    初結界成就(三)
§  初敘立所以
§  二比下斥古妄行
§  三中下引事勸慎
o    二有能秉僧
o    三數滿如法
o    四界內盡集
o    五白四教法
o    六資緣具足
                    三發心乞受
                    四心境相應
                    五事成究竟
                二今下引論通證
                三必下誡令檢勘
              二正加教法(三)
                初標章
                二若下點示
                三緣下隨釋(二)
                  初緣起方便(二)
                    初總標
                    二一下別釋(十)
·         初得法以不
·         二請師法(二)
o    初標
o    二初下釋(二)
§  初正明請法(三)
§  初請和尚法(二)
§  初請法(五)
§  初制請意
§  二善下引制緣
§  三四下列請儀
§  四當下出請詞
§  五僧下明答法
§  二問下釋疑
§  二請二師法(二)
§  初標示所出
§  二應下正明請法(二)
§  初請羯磨師
§  二請教授師
§  三請七證法(二)
§  初約義立請
§  二世下斥世不行
§  二更下料簡成否(二)
§  初標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簡持破(三)
§  初弟子知師犯
§  二若下十師互知犯
§  三若下決前犯相
§  二和下簡德臘(二)
§  初正示階漸
§  二統下通簡宿德
·         三教發戒緣○
·         四安置立處○
·         五差威儀師○
·         六出眾問緣○
·         七單白入眾○
·         八正明乞戒○
·         九戒師白和○
·         十正明對問○
                  二正明體用○
        二捨戒六念法附○
[ 此帖被释迦真胜在2009-10-08 11:33重新编辑 ]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08
    三教發戒緣(二)
      初標
      二薩下釋(三)
        初敘意分章
        二初下隨科別釋(二)
          初緣境(三)
            初示境(二)
              初正明
              二故下引證
            二薩下顯德(二)
              初歎德
              二是下勸受
            三如下結勸
          二次下心量(二)
            初標
            二應下釋(二)
              初勸發上品
              二毗下列示三品(二)
                初引文明下品
                二餘下就義明二品(二)
                  初雙標
                  二云下引別釋(二)
                    初明中品
                    二云下明上品(二)
·         初正明
·         二如下結勸
·         三問下釋疑
        三如下結告先示
    四安置立處(二)
      初引文據(二)
        初明立處
        二四下問難處
      二若下立儀式
    五差威儀師(二)
      初標
      二四下釋(二)
        初引緣
        二五下作法(四)
          初召問
          二應下和僧
          三戒師作白
          四應下教授出眾
    六出眾問緣(二)
      初標
      二所下釋(三)
        初示出意
        二但下辨遮難(二)
          初總敘(四)
            初廣辨之意
            二若下受前預教
            三若下安布次第
            四又下能問通解
          二一下別釋(二)
            初明遮難(二)
              初明難(九)
                初邊罪
                二犯尼(三)
                  初標名
                  二四下正釋(二)
                    初明壞尼(三)
·         初定淨穢
·         二十下明餘犯
·         三善下示雜相(二)
o    初引論
o    二必下義決
                    二問下壞比丘
                  三皆下總示
                三賊心(二)
                  初標
                  二律下釋(二)
                    初正示名體(二)
·         初引本律通明(二)
o    初引示
o    二四下決通
·         二善下引他部細辨
                    二四下料簡盜法(三)
·         初簡聞解
·         二摩下約年不滿
·         三十下明捨尼戒
                四破內外道(三)
                  初標名
                  二謂下正釋(二)
                    初示二破名相
                    二律下明初來聽度(二)
·         初引緣示制
·         二問下問通與戒
                  三此下結略
                五黃門(二)
                  初標
                  二一下釋(二)
                    初通列五種
                    二世下別簡第二(二)
·         初明分截
·         二四下定都截
                六三殺
                七二逆
                八非畜(二)
                  初列示二相(二)
                    初非人
                    二畜生
                  二此下總示轉問
                九二形
              二上下辨遮(二)
                初敘廣總示
                二若下列釋名相(二)
                  初示三遮定不得
                  二五下明餘遮通得否(二)
                    初先示諸部雜相(三)
·         初五分
·         二僧祇(二)
o    初引示諸遮
o    二準下準明得否
·         三十誦伽論
                    二衣下正據本宗列餘七種(三)
·         初衣(三)
o    初引本律
o    二今下決多論(二)
§  初引論
§  二引下決判
o    三昔下斥妄例
·         二父母
·         三負債
·         四諸奴(三)
o    初五種奴
o    二今下放奴
o    三五下佛僧奴
·         五官人
·         六丈夫(二)
o    初約義示相
o    二故下引證堪能
·         七五病(二)
o    初通示五種
o    二善下別明癩病
            二次下辨餘事(二)
              初標
              二五下正釋(三)
                初暗處可否
                二若下曾受加問
                三四下所被多少
        三上下明正問(二)
          初標示
          二教下正明(七)
            初敷座安慰
            二彼下取本[言*匋]
            三應下勸令實答
            四汝下問十三難
            五更下更問十遮
            六應下囑後同答
            七應下具儀安立
    七單白入眾(二)
      初標
      二律下釋(二)
        初作白
        二白下召入
    八正明乞戒(二)
      初標
      二彼下釋(三)
        初置衣安慰
        二語下勸導用心
        三大下正陳乞詞
    九戒師白和(二)
      初標
      二彼下釋(二)
        初正明和白
        二對揀二師(二)
          初問和白有無
          二問差法須否
    十正明對問(二)
      初標
      二律下釋(二)
        初示衣勸實
        二汝下正問遮難(二)
          初問難
          二汝下問遮
    二正明體用(二)
      初牒章
      二若下正釋(三)
        初受體(三)
          初受前開導(二)
            初敘由
            二應下略示(二)
              初示境發心
              二次下開懷納法
          二應下正加羯磨(四)
            初作白(二)
              初先告眾
              二大下正作白
            二又下第一羯磨(三)
              初先告白
              二大下正羯磨
              三此下問成否
            三告下第二羯磨
            四告下第三羯磨
          三若下教示雜行(二)
            初示知時節(二)
              初通明
              二四下引示(二)
                初四分
                二善見
            二若下安置處所(二)
              初正示
              二問下釋疑
        二次下說相(二)
          初約緣顯意
          二應下勤持示相
        三次下受淨
    二捨戒六念法附(二)
      初六念(二)
        初牒章
        二第下正釋(二)
          初正明六念(六)
            初念知日月(二)
              初列相顯意
              二若下示律別緣
            二念知食處(二)
              初標舉
              二若下列釋(二)
                初不受請法
                二若下受請法(二)
                  初無請法
                  二若下有請法(二)
                    初通標
                    二應下別釋(二)
·         初不背法
·         二若下開背法
            三念知夏臘
            四念知衣
            五念同別食
            六念身康羸
          二僧下兼示雜相(五)
            初畜眾具
            二五下教誦戒
            三善下備制物
            四四下憶受緣
            五時下示時節
      二舍戒(二)
        初標章
        二四下正釋(二)
          初僧捨
          二十下尼捨(二)
            初引示
            二釋疑
    三師資篇第九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來意(三)
          初敘相攝之益
          二比下彰非法之由
          三故下示立篇之意
        二就下開章釋(二)
          初分章
          二初下隨釋(二)
            初弟子依止(二)
              初分章
              二問下隨釋(二)
                初師弟名相(二)
                  初別釋兩名(二)
                    初師名
                    二弟下資名
                  二總辨相攝(二)
                    初標
                    二尸下釋(三)
·         初六方禮經
·         二僧祇律
·         三四分律
                二依止法(二)
                  初標分
                  二初下正釋(二)
                    初簡應法(二)
·         初開不依止(二)
o    初總標
o    二四下列釋(二)
§  初本宗六種
§  二他部二種
·         二須依止(二)
o    初總標
o    二四下列示(二)
§  初前七人
§  二後三人
o    三前下通簡(二)
§  初分判
§  二然下義評
                    二明正行(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七種共行法(二)
§  初釋本宗行相(二)
§  初總標
§  二別列(七)(如文)
§  二此下引諸部會同
o    二三種別行法(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隨釋(三)
§  初白事法(二)
§  初標
§  二律下釋(六)
§  初四分
§  二五分
§  三十誦
§  四僧祗
§  五善見
§  六四分
§  二受法法
§  三報恩法(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四)
§  初四分
§  二僧祗
§  三十誦
§  四雜含
            二二師攝受(二)
              初標示
              二一下隨釋(七)
                初制意
                二無師時節(二)
                  初標
                  二律下釋(四)
                    初四分
                    二十誦
                    三伽論
                    四五百問
                三簡德(二)
                  初總舉
                  二四下正釋(二)
                    初因明諸師(二)
·         初列諸名
·         二若下簡前四(二)
o    初辨得名
o    二又下明攝人
                    二律下正簡師德(二)
·         初列師德
·         二摩下明選擇(五)
o    初伽論
o    二僧祗
o    三四分五百問
o    四善見僧祗
o    五三千威儀
                四請法(二)
                  初標
                  二律下釋(三)
                    初示本緣
                    二僧下正作法
                    三五下明成否
                五攝受(二)
                  初標指
                  二僧下正釋(二)
                    初小弟子法(四)
·         初僧祗(二)
o    初正明教誡(二)
§  初引文
§  二準下指過
o    二凡下重論請意(三)
§  初正示
§  二比下斥非
§  三雜下引誡
·         二五分
·         三善見
·         四僧祗
                    二今下老弟子法(二)
·         初標示
·         二十下引明(二)
o    初十誦
o    二僧祇
                六治罰(二)
                  初標分
                  二初下正釋(四)
                    初合詞之法(三)
·         初示過(二)
o    初依律列相
o    二善下引教勸治
·         二問下釋疑
·         三雜下引勸
                    二依法訶誡(二)
·         初標
·         二凡下釋(二)
o    初敘如非
o    二依下示訶法(二)
§  初本律(二)
§  初列示如法
§  二自下廣斥非法(二)
§  初執涅槃經(二)
§  初敘過斥非
§  二如下約深位責濫
§  二又下執淨度經(二)
§  初斥妄執
§  二律下引正教(三)
§  初本律
§  二地持論
§  三大集經
§  二僧祇
                    三不應之失(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o    初列非相
o    二僧下明折伏(二)
§  初僧祗
§  二十誦
                    四辭師出離(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二)
o    初正明(二)
§  初觀緣去住法(三)
§  初十誦
§  二僧祇
§  三五百問
§  二四下懺謝辭去法
o    二釋難(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引示
                七失法(二)
                  初標
                  二和下釋(二)
                    初列示三法
                    二次下正明失相(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二)
o    初別明(二)
§  初互治罰失
§  二律下互出界失
o    二四下通列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上之三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08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上之四
    二說戒篇第十明非情事(二)
      初篇目(二)
        初標題
        二注顯(三)
          初標示正譯
          二出下廣引多翻
          三俱下會通今目
      二本文(二)
        初敘來意(二)
          初引勸勉(三)
            初顯教功益
            二然下斥時輕慢
            三昔下彰今述作
          二然下引文證(二)
            初敘意生起
            二善下引示諸文
        二就下開章釋(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僧法(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四)
                初時節不同(二)
                  初通列五種
                  二四下別釋四義(四)
                    初三日差別
                    二僧下食前食後
                    三四下明增減(二)
·         初引緣顯相
·         二但下斥古偽傳
                    四四下時非時
                二雜法眾具(二)
                  初牒章
                  二五下正釋(二)
                    初眾具雜相(四)
·         初作相
·         二十下行籌(三)
o    初引緣起
o    二五下明製法
o    三四下示梵名
·         三五下散華莊嚴
·         四僧下淨水等物
                    二僧下人法是非(三)
·         初差誦行籌等法
·         二五下恭敬志誦等法
·         三十下供給知法等法
                三正說儀軌(二)
                  初牒章
                  二此下正釋(二)
                    初總示
                    二一下別釋(二)
·         初正釋(十)
o    初處所
o    二眾具
o    三白告
o    四集僧(三)
§  初作相集僧
§  二沙下聞鍾說偈
§  三次下入堂恭攝
o    五供具
o    六維那行事(二)
§  初大小同法(二)
§  初盥浴法(二)
§  初盥掌浴籌
§  二餘下行眾湯水(二)
§  初示正儀(四)
§  初行淨水
§  二依下行淨巾
§  三又下行香湯
§  四此下指說偈
§  二又下斥非法
§  二其下唱白法(二)
§  初先示打靜法
§  二當下正明唱告法(六)
§  初審問監護
§  二又下召集聖凡(二)
§  初正唱召集
§  二有下別斥異儀(三)
§  初局召聖
§  二有下加未具
§  三不下加不清淨
§  三如下告眾受籌
§  四便下行大僧籌(三)
§  初受籌
§  二彼下還籌
§  三如下納籌
§  五維下行沙彌籌
§  六維下取數告眾(二)
§  初上座告數
§  二維那起唱
§  二若下小眾別法
o    七請戒師(四)
§  初示制緣
§  二應下陳請
§  三彼下唱告
§  四彼下升座
o    八供養說戒(四)
§  初高座有無
§  二彼下打靜梵唄
§  三彼下洒散華水
§  四彼下行香供養
o    九問答(二)
§  初問緣(三)
§  初簡小眾
§  二不下問傳欲
§  三又下請教尼(二)
§  初召問
§  二彼下請法(二)
§  初出略法(四)
§  初出眾白僧
§  二至下依位陳請
§  三若下上座對答
§  四彼下受囑復座
§  二若下指廣法
§  二說下問事宗(二)
§  初明答法
§  二然下誡眾首
o    十說竟(三)
§  初說梵唄
§  二說下下座陳詞
§  三眾下眾僧自慶
·         二就下雜辨(二)
o    初標
o    二若下釋(八)
§  初外來告淨
§  二若下主客相從
§  三毗下對犯不說
§  四若下多尼求請
§  五若下恐誤示令
§  六四下誦餘經法(二)
§  初制法次第
§  二並下舉功深勉
§  七若下犯懺可否
§  八若下座上發露
                四略說雜法○
            二別人法○
    四略說雜法(二)
      初牒章
      二四下隨釋(二)
        初略緣(二)
          初引教以明(二)
            初本宗
            二十下他部(二)
              初總示略緣
              二十下別明對說
          二若下約義以立
        二第下略法(三)
          初通示略義
          二說下正明略法(二)
            初通示緩急兩相
            二說下別顯急緣儀式(三)
              初容預可說法
              二若下隨說卒難法
              三若下欲說難近法
          三上下結斷旨非
    二別人法(二)
      初標章
      二律下隨釋(二)
        初引制
        二若下示法(三)
          初眾法
          二對首
          三心念(二)
            初明說戒
            二若下示露罪(三)
              初引諸解
              二律下明今取
              三五下引文證
    三安居篇第十一明二合事(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敘制意(三)
          初敘教本
          二故下明偏制
          三然下指所歸
        二初下開章釋(三)
          初安居本篇(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五)
              初安居緣(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三)
                  初處有是非(四)
                    初別示所依
                    二明下總明五法
                    三十下明難處
                    四毗下示白法
                  二結時不同(二)
                    初牒章
                    二由下隨釋(二)
·         初約制總明三時(二)
o    初引文顯制
o    二問結三所以
·         二上下就夏別明三時(二)
o    初標示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正示三時(二)
§  初結之分齊
§  二前下住之不同
§  二因下泛明前後(二)
§  初通標
§  二一下列釋(三)(如文)
                  三夏閏延促(二)
                    初牒章
                    二依下隨釋(二)
·         初約教詳定(二)
o    初正明(二)
§  初引示不同(二)
§  初準多論依閏
§  二若下據伽論不依
§  二既下約緣兩判
o    二問答(二)
§  初問受日
§  二問迦提
·         二今下依閏差別(二)
o    初總標
o    二若下別列(三)
§  初閏五月六月為一位
§  二若下閏四月分三位
§  三三下閏七月分二位
              二分房法(二)
                初牒章
                二四下隨釋(三)
                  初明分法(二)
                    初制緣
                    二白下行法(三)
·         初作法差人
·         二彼下白僧集物
·         三彼下次第分法
                  二問答(二)
                    初約行食立難
                    二約分物重徵
                  三僧下辨餘相(二)
                    初僧祇
                    二四分
              三作法不同(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二)
                  初設教對緣(二)
                    初通標
                    二初下列示(四)
·         初對首(三)
o    初前安居(二)
§  初加法(三)
§  初標示
§  二當下出法
§  三若下明改轉
§  二問答(二)
§  初問修治之意
§  二問所依之人(二)
§  初問答簡辨
§  二所下推究所由
o    二中安居
o    三後安居
·         二心念
·         三忘成
·         四及界
                  二用法分齊
              四遇緣成否(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有難移夏(二)
                    初正明移夏(二)
·         初引律開文
·         二準下詳定成否(二)
o    初約勤怠以判
o    二五下準文義以證(二)
§  初引通文
§  二摩下示明決
                    二問下雜辨諸緣(五)
·         初忘不受日
·         二問下出界遇難
·         三問下明相會夏
·         四若下藍界寬狹
·         五四下遇緣自去
                  二受日逢難(二)
                    初標示
                    二四下隨釋(二)
·         初引開文
·         二準下約義決
              五迦提解界(二)
                初總標
                二初下別釋(二)
                  初迦提五利
                  二解界是非(二)
                    初標示
                    二人下隨釋(二)
·         初引古難破
·         二若下伸今正解
          二受日法附○
          三料簡雜相○
    二受日法附(二)
      初牒章
      二夏下隨釋(二)
        初敘開意
        二就下分章釋(二)
          初標分
          二初下引釋(三)
            初通料簡(二)
              初標示
              二一下列釋(四)
                初對人
                二對界
                三先後(二)
                  初立今斥古
                  二釋通疑妨
                四相攝(二)
                  初攝前
                  二若下攝後
            二緣是非(二)
              初牒章總標
              二初下隨位別釋(八)
                初定緣是非(二)
                  初標
                  二凡下釋(二)
                    初通明是非(二)
·         初為他緣
·         二若下私
                    二就下別辨緣相(三)
·         初總標
·         二一下列釋(五)
o    初三寶境界緣
o    二道俗緣
o    三父母大臣緣
o    四衣草藥緣
o    五和僧護法緣
·         三上下結斥
                二對事離合
                三懸受
                四互用(二)
                  初正明(三)
                    初約別受明通塞
                    二若下就通受明通塞
                    三乃下約一家明通塞
                  二釋妨(三)
                    初問別寺
                    二問僧次
                    三問捨請
                五重受(二)
                  初昔解
                  二今解(二)
                    初立義
                    二五下引證(二)
·         初引誠教證(四)
o    初五分律
o    二十誦律
o    三五百問論
o    四明了論
·         二余下述傳聞證
                六約事長短
                七僧尼不同(三)
                  初引示開制
                  二比下斥世濫用
                  三所下顯不同所以
                八事訖不來成否
            三依位解(二)
              初牒名
              二前下正釋(三)
                初心念(三)
                  初明緣法
                  二此下告下眾
                  三其下指沙彌
                二對首(二)
                  初受法
                  二然下簡辨(三)
                    初示二法
                    二若下明過用(二)
·         初正明
·         二若下躡難
                    三問下問兼夜
                三眾法(二)
                  初示緣
                  二今下立法(二)
                    初通標
                    二二下別顯(三)
·         初略指二家
·         二第下評第三師(二)
o    初約義顯非
o    二問夏得否
·         三第下取第四師(二)
o    初半月法
o    二其下一月法
    三料簡雜相(二)
      初牒章
      二若下正釋(二)
        初多人受日可否
        二若下依處安居差別(二)
          初列示(二)
            初依界
            二若下依藍(二)
              初無界依藍
              二若下有界不依
          二上下結指
    四自恣篇第十二明非情事(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自恣本篇(二)
          初敘制意(二)
            初正明(二)
              初制自恣意(二)
                初示意
                二故下引證
              二所下制夏末意(二)
                初約義求
                二故下引文證
            二此下遮濫
          二就下開章釋(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三)
              初緣集相應(二)
                初標分
                二前下隨釋(二)
                  初時節差別(二)
                    初列示三位(三)
·         初含閏前後
·         二諍事增減
·         三修道延日
                    二然下詳定三日
                  二應人是非
              二自恣方法(二)
                初標列
                二就下隨釋(三)
                  初五人上僧法(二)
                    初六人僧法(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四)
o    初僧集緣起(三)
§  初鳴鐘敷設
§  二初下籌水唱告
§  三乃下小眾同別
o    二五德自恣(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簡人是非(三)
§  初列二種德相
§  二所下差二所以
§  三今下斥世非謬
§  二差法正式(二)
§  初簡德定處
§  二作下索欲問和
§  三應下正加差法
§  三五德行事(二)
§  初和僧(二)
§  初出眾白和
§  二若下答法通別
§  二次下行草(二)
§  初授草
§  二五下唱告
§  四對座說儀(二)
§  初略示聖儀
§  二次下正明行法(二)
§  初明自恣(四)
§  初五德來儀
§  二四下眾僧自恣(二)
§  初明制法(二)
§  初別示二座(二)
·         初上座(二)
o    初修敬
o    二應下陳詞
·         二其下次座
§  二如下總結餘眾
§  二律下示開法
§  三若下五德處所
§  四若下說訖告眾
§  二若下明舉罪(三)
§  初舉法不同
§  二五下反治須否
§  三若下僧數具缺
o    三尼來請說(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三)
§  初無尼來請
§  二若下有尼來請(二)
§  初白日同席法(二)
§  初尼來陳請
§  二上下上座告
§  二今下隔日重集法(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三五下尼來得否
o    四略說雜行(二)
§  初牒章
§  二言下正釋(二)
§  初雜緣略法(二)
§  初指略難緣
§  二若下正明略法(三)
§  初對五德略(二)
§  初示略儀
§  二今下斥非法
§  二四下僧自相對略(二)
§  初示略法
§  二以下明作白
§  三四下卒難直去略
§  二難事小界
                    二上下五人僧法(二)
·         初結顯生後
·         二若下正明作法
                  二二下四人下對首法(三)
                    初正自恣
                    二若下明犯懺(二)
·         初可懺
·         二若下不可懺(二)
o    初列示罪相
o    二若下準用發露
                    三此下示妄陳
                  三若下一人心念法(二)
                    初自恣
                    二若下懺罪
              三雜明諸行○
        二迦絺那衣法附○
    三雜明諸行(二)
      初牒章
      二問下正釋(十)
        初僧別辭句
        二說恣單重
        三未具前說
        四律下客來多少
        五十五出界(二)
          初明出界
          二受下辨受日
        六餘處自恣
        七前後受施
        八無緣略說(二)
          初無緣可否
          二四下教詔年少
        九前後相從
        十夏竟離處
    二迦絺那衣法附(二)
      初牒名
      二就下正釋(二)
        初分章
        二初下列釋(五)
          初受衣時節(二)
            初受捨時限(二)
              初約本宗以明
              二故下引他部為證(三)
                初十誦
                二五分
                三母論
            二十下不開攝閏
          二衣體是非(七)
            初四分
            二十誦
            三伽論
            四僧祇
            五五分
            六善見
            七四分
          三簡人差別(二)
            初標分
            二四下正釋(二)
              初受衣人(三)
                初四分
                二善見
                三十誦
              二持衣人(三)
                初十誦
                二善見
                三了疏
          四受衣方法(二)
            初標分
            二四下隨釋(二)
              初作次法(三)
                初差人
                二善下明共作
                三諸下示略意
              二受衣法(二)
                初置衣法式
                二秉法行事(二)
                  初先秉法(三)
                    初簡眾和僧法
                    二注如下差持衣人法
                    三注彼下持衣與法
                  二彼下正受衣(五)
                    初申敬取衣
                    二上下次第授與
                    三彼下對陳詞句
                    四即下收次行
                    五如下行訖告眾
          五捨衣雜相(二)
            初標示
            二四下正明(二)
              初捨法不同(二)
                初本部(二)
                  初通列多種
                  二今下別顯和合
                二僧下他部
              二五利通塞(二)
                初標
                二律下釋(二)
                  初明通塞
                  二思下誡等心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08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一
餘杭郡沙門釋 元照 錄
· ○第二中卷四篇明自行(三)
o 初標卷題(二)
§ 初題目
§ 二撰號
o 二列篇目
o 三隨篇釋(四)
§ 初篇聚篇第十三(二)
§ 初篇目
§ 二本文(二)
§ 初敘總意(四)
§ 初位尊所由
§ 二今下違順得失
§ 三而下愚教致損
§ 四然下立篇本意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分科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先明戒護(二)
§ 初推釋所由
§ 二明下引論廣示(三)
§ 初標示
§ 二一下列釋(八)(如文)
§ 三如下結勸
§ 二正明篇聚(二)
§ 初牒章分位
§ 二初下依位別釋(二)
§ 初明篇聚(二)
· 初正明(三)
o 初標列
o 二初下別釋(六)
§ 初波羅夷(二)
§ 初牒名
§ 二僧下正釋(四)
§ 初翻名釋義(二)
§ 初引教正示(三)
§ 初僧祗
§ 二十誦
§ 三本律
§ 二問答釋疑(二)
§ 初躡前雙問
§ 二準教別答(二)
§ 初正答(二)
§ 初別答(二)
· 初答戒有無
· 二若下答重犯
§ 二此下合證(二)
· 初引文證
· 二如下舉例證
§ 二轉難(三)
§ 初難體在(二)
· 初雙問
· 二別答(二)
o 初答足數
o 二答斷頭
§ 二問所出(二)
· 初問
· 二答(二)
o 初正答
o 二世下斥迷(二)
§ 初正斥
§ 二故下加勸
§ 三問障道(二)
· 初問
· 二答(二)
o 初引了論釋通
o 二引十輪勸慎
§ 二四下對尼同別
§ 三十下他部重犯
§ 四明下本因品數(二)
§ 初引論正示(二)
§ 初通標部義
§ 二第下別列罪相(三)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
§ 三前下顯部義
§ 二四下準律會通
§ 二僧伽婆尸沙(二)
§ 初標名
§ 二善下正釋(三)
§ 初引教翻名(四)
§ 初善見論
§ 二婆沙論
§ 三四分律
§ 四毗尼母論
§ 二若下僧尼同異
§ 三明下引示罪數(二)
§ 初引論文
§ 二諸下引疏解(三)
§ 初總標同異
§ 二引婆多解
§ 三引正量解
§ 三偷蘭遮(二)
§ 初標名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引教示名(三)
§ 初善見
§ 二聲論
§ 三了論
§ 二然下列次前後(二)
§ 初標示不定
§ 二律下約義別釋(二)
§ 初約戒儀分(二)
§ 初正明上下
§ 二然下覆釋戒儀
§ 二若下約均雜分
§ 四波逸提(二)
§ 初標名
§ 二義下正示(五)
§ 初約義翻名
§ 二四下據懺開合
§ 三尼下示尼同異
§ 四出下別翻三十
§ 五明下辨罪數量
§ 五提舍尼(二)
§ 初標名
§ 二義下正示(三)
§ 初翻名
§ 二僧下明僧尼
§ 三明下示罪數
§ 六突吉羅(二)
§ 初標名
§ 二善下正示(四)
§ 初翻名義
§ 二此下明僧尼
§ 三七下辨離分
§ 四明下示罪量(四)
§ 初翻名義
§ 二分下分輕重
§ 三若下示方便
§ 四重下明懺法
o 三四下結略(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其下略示不盡(二)
§ 初二不定
§ 二七滅諍
· 二問答(三)
o 初問篇聚離合(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通示所出
§ 二今下別釋離合(二)
§ 初七五不同
§ 二而下六七差別
o 二問七五名相
o 三問尼戒處實(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列數之意
§ 二今下準論釋通
§ 二明果報○
§ 二隨戒釋相篇第十四○
§ 三持犯方軌篇第十五○
§ 四懺六聚法篇第十六○
· ○二明果報(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起業重輕(三)
§ 初明起業之源
§ 二今下約三性示相(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三)
§ 初善心(二)
§ 初標
§ 二謂下釋(二)
§ 初別明心相(二)
§ 初犯性
§ 二又下犯遮
§ 二若下總示輕重
§ 二不善心(二)
§ 初標
§ 二謂下釋(二)
§ 初正明心相
§ 二故下引示業報
§ 三無記心(二)
§ 初標
§ 二謂下釋(二)
§ 初示心相(二)
§ 初約縱放成業
§ 二非下約睡狂成業
§ 二伸問答(二)
§ 初問無記感報(二)
· 初問
· 二答
§ 二問無記不犯(二)
· 初問
· 二答
§ 三然下結示傷歎
§ 二證成來果(二)
§ 初標示
§ 二如下正釋(三)
§ 初正明罪報(二)
§ 初引目連問經示歲數
§ 二引涅槃經會不同
§ 二自下指經勸信
§ 三今下廣斥愚教(三)
§ 初敘倚濫毀傷
§ 二原下約理正破(八)
§ 初教逐機分
§ 二故下三學次第
§ 三故下如來懸記
§ 四又下違逆招殃
§ 五故下相非滅法
§ 六且下菩薩開制
§ 七今下受必護持
§ 八縱下事須戒律
§ 三恐下示意結勸
· ○二隨戒釋相篇第十四(二)
o 初篇目(二)
§ 初標題
§ 二注顯
o 二本文(四)
§ 初敘持毀以立篇
§ 二今下示通別以彰異
§ 三然下歎德開章
§ 四就下隨章別釋(四)
§ 初戒法(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聖道本基(三)
§ 初標示
§ 二如下正釋(二)
§ 初順明
§ 二又下反顯
§ 三餘下指略
§ 二戒有大用(二)
§ 初標
§ 二諸下釋(二)
§ 初略舉勝能
§ 二故下引文顯示(二)
§ 初引律文證
§ 二故下舉結集證(二)
· 初正明
· 二所下推釋
§ 三略知名趣(二)
§ 初標
§ 二依下釋(二)
§ 初翻名(二)
§ 初列三名
§ 二顯次第
§ 二釋義(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三)
· 初律(三)
o 初正釋
o 二問下顯通局(二)
§ 初問
§ 二答
o 三所下明前後
· 二戒(二)
o 初略示體相
o 二智下廣列諸義(五)
§ 初從功能
§ 二或下從心
§ 三或下就體
§ 四因下從教
§ 五又下以因從果
· 三解脫
§ 四具緣不同(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二)
§ 初敘意
§ 二依下列緣(五)
§ 初列示人法
§ 二又下略辨雜相
§ 三毗下結界是非
§ 四多下受心輕重
§ 五多下得戒時節(二)
· 初準論以示
· 二若下引律以難(二)
o 初立難
o 二答釋
§ 五優劣有異(二)
§ 初標
§ 二由下釋(二)
§ 初敘意
§ 二婆下引釋(二)
§ 初多論
§ 二善見
§ 六重受通塞(二)
§ 初標
§ 二依下釋(二)
§ 初多宗不重受(二)
§ 初正明
§ 二釋難(二)
· 初約肥羸以難
· 二約兩意以釋
§ 二故下成宗開重受(二)
§ 初正明
§ 二如下引證(二)
· 初師資傳
· 二高僧傳
§ 七震嶺受緣(二)
§ 初標
§ 二余下釋(二)
§ 初通斥二妄
§ 二所下別顯受緣(二)
§ 初正示(二)
· 四僧受初緣
· 二比下尼受初緣
§ 二出下指所出
§ 二戒體○
§ 三戒行○
§ 四戒相○
· ○二戒體(二)
o 初標列
o 二初下隨釋(四)
§ 初戒體相狀(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辨體多少(二)
§ 初通敘立意
§ 二問下正辨多少
§ 二立兩解名(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立兩所以(三)
§ 初雙問
§ 二引答(二)
§ 初明不立一
§ 二何下明不立三
§ 三引證(三)
§ 初標示
§ 二如下正引(三)
· 初多論
· 二涅槃經
· 三善生經
§ 三以下結示
§ 二次下并解名義(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釋別名(二)
o 初作
o 二無作
· 二云下釋通名
§ 三正出體狀(二)
§ 初標
§ 二二下釋(二)
§ 初示宗
§ 二先下出體(二)
§ 初作戒體(二)
§ 初約業思明體(四)
· 初出體
· 二所下舉例
· 三文下引證
· 四若下斥異
§ 二又下約色聲為體
§ 二言下無作體(二)
§ 初出體(三)
· 初示體
· 二非下釋成(二)
o 初非色
o 二言下非心
· 三故下結歸
§ 二文下引證(二)
· 初正引(三)
o 初引本論證非心
o 二引涅槃雙證
o 三引十住證非色
· 二故下結示
§ 四先後相生(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同時解
§ 二後下前後解(二)
§ 初立義
§ 二論下釋妨
§ 五無作多少(三)
§ 初標示
§ 二一下列釋(八)(如文)
§ 三上下通簡
§ 二受隨同異○
§ 三境緣寬狹○
§ 四發戒數量○
· ○二受隨同異(二)
o 初牒章
o 二二下正釋(二)
§ 初無作同異(二)
§ 初五同
§ 二四異
§ 二作戒同異(二)
§ 初五同
§ 二四異
· ○三境緣寬狹(二)
o 初標指示意
o 二就下列釋四種(三)
§ 初通標
§ 二一下列釋(四)
§ 初能緣心
§ 二所緣境(二)
§ 初正明
§ 二成下引證
§ 三發戒
§ 四防非(二)
§ 初正明
§ 二釋妨(二)
§ 初敘難
§ 二釋通(二)
§ 初會同未起釋
§ 二又下約兩防釋
§ 三然下別簡(三)
§ 初簡示
§ 二成下引證
§ 三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轉難(二)
§ 初正難
§ 二答釋
· ○四發戒數量(二)
o 初標示
o 二然下正明(二)
§ 初懸舉
§ 二上下引證(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俱下廣引諸文(二)
§ 初境量多少(三)
§ 初俱舍明境徧(二)
§ 初總標
§ 二分下別釋(二)
§ 初釋不定(二)
§ 初分不定
§ 二因下因不定
§ 二若下釋定(二)
§ 初略釋
§ 二若下廣示(二)
· 初示離五種分別
· 二於下明徧能非能境(三)
o 初明非能通得戒
o 二若下示能境生諸過(三)
§ 初約互轉明過
§ 二若下約得捨明過
§ 三縱下約惡心明過
o 三毗下據所宗釋增減(二)
§ 初引彼所問
§ 二義下約義答通
§ 二多論明非情境(二)
§ 初引論正明
§ 二故下引善生轉證
§ 三多論明情境(二)
§ 初正示境量
§ 二故下因明戒福(二)
§ 初引論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兩眾解
· 二又下就一眾解
§ 二次下發戒多少(二)
§ 初總標
§ 二集下別釋(二)
§ 初列示(四)
§ 初五戒(二)
§ 初引論
§ 二準下義準
§ 二八戒
§ 三十戒(二)
§ 初指數
§ 二若下釋妨
§ 四若下具戒(三)
§ 初引論
§ 二今下義準
§ 三以下結指
§ 二問答(二)
§ 初問七支攝戒(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答盡
· 二答不盡(二)
o 初正答
o 二宜下料簡
§ 二問戒儀差別(二)
§ 初問
§ 二答
· ○三戒行(二)
o 初標示
o 二然下解釋(二)
§ 初正釋(二)
§ 初對體辨行
§ 二若下互顯相須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
· ○四戒相(二)
o 初標章
o 二語下隨釋(二)
§ 初敘意
§ 二初下列釋(八)
§ 初四波羅夷(二)
§ 初標篇目
§ 二淫下釋戒相(四)
§ 初婬戒(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所犯境(三)
§ 初示過相
§ 二四下列諸境
§ 三然下誡輕笑
§ 二成犯相(二)
§ 初列示犯緣(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二)
o 初自造
o 二怨逼
§ 二問下料簡犯相(四)
· 初戲笑
· 二四下怨逼
· 三律下境壞
· 四律下教他
§ 三開不犯
§ 二盜戒○
§ 三殺人戒○
§ 四大妄語戒○
§ 二十三僧殘○
§ 三二不定○
§ 四三十捨墮○
§ 五九十單提○
§ 六四提舍尼篇○
§ 七眾學篇○
§ 八七滅諍篇(欠科)
· ○二盜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性下釋相(二)
§ 初敘意
§ 二初下列釋(三)
§ 初所犯境(二)
§ 初總列諸境
§ 二問下別問無主
§ 二成犯相(二)
§ 初總列六緣
§ 二今下隨釋五種(二)
§ 初標示
§ 二就下正釋(五)
§ 初有主物(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三寶物(二)
· 初分示
· 二所下正釋(二)
o 初知事是非(三)
§ 初示意
§ 二故下引示
§ 三聖下伸誡
o 二今下盜用差別(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盜用(三)
§ 初佛物(三)
§ 初望佛結(二)
§ 初正明
§ 二引證
§ 二若下望主結(三)
§ 初正明
§ 二故下引證(二)
§ 初證斷施福
§ 二摩下證從守護(二)
§ 初例證
§ 二十下文證
§ 三所下推所以
§ 三必下盜供養(二)
§ 初引律論明開
§ 二摩下決伽論結犯
§ 二法物(二)
§ 初正明(四)
§ 初正盜(二)
§ 初示犯
§ 二文下引證
§ 二五下損壞
§ 三十下借拒
§ 四正下盜寫
§ 二問答
§ 三僧物(三)
§ 初通明犯相
§ 二然下列釋四種(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四)
§ 初常住常住
§ 二十方常住(二)
§ 初定犯
§ 二僧下引示(二)
· 初明輙用
· 二薩下不作相
§ 三現前現前
§ 四十方現前
§ 三四下別示初位(二)
§ 初斥妄執(三)
§ 初引文
§ 二因下正斥
§ 三四下通律意
§ 二然下彰過重(三)
§ 初制重
§ 二又下業重
§ 三五下報重
§ 二互用(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四)
§ 初三寶互(二)
§ 初通明犯相
§ 二寶下廣辨通塞(三)
§ 初明受用物(四)
§ 初示通塞
§ 二若下準安設
§ 三問下釋招提
§ 四五下證暫用
§ 二十下明人畜
§ 三薩下明田園(二)
§ 初列示諸文(六)
· 初多論
· 二十誦
· 三母論
· 四僧祗
· 五四分
· 六善見
§ 二上下準文誡誥
§ 二當分互(二)
§ 初標
§ 二謂下釋(二)
§ 初通示
§ 二若下別釋(二)
§ 初佛法物(三)
· 初本末迴互
· 二若下二處通塞
· 三若下本通可否
§ 二善下僧物(三)
· 初明迴易
· 二十下與餘處
· 三五下諸雜用(二)
o 初引示
o 二準下義決(三)
§ 初出界可否
§ 二若下莊所通用
§ 三若下將帶人畜
§ 三像共寶互(三)
§ 初標示
§ 二薩下引釋(二)
§ 初通問
§ 二別答(三)
§ 初施佛
§ 二施法
§ 三施僧
§ 三準下誡誥
§ 四二物互(二)
§ 初標
§ 二先下釋(三)
§ 初佛物(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四)(如文)
§ 二法物
§ 三僧物(二)
§ 初通標
§ 二若下別釋(二)
· 初二種常住(三)
o 初明局處
o 二初下簡受用
o 三常下示人畜
· 二若下二種現前
§ 三出貸(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三)
§ 初三寶互貸
§ 二十下三寶出息
§ 三十下別人貸(三)
§ 初明開
§ 二善下不開
§ 三五下輙用
§ 四瞻待(三)
§ 初標
§ 二四下釋(六)
§ 初道人
§ 二五下白衣
§ 三十下王臣等人
§ 四十下病人
§ 五善下淨人
§ 六十下作人
§ 三餘下結指
§ 二人物○
§ 三非當物○
§ 二有主想○
§ 三有盜心○
§ 四是重物○
§ 五舉離處○
§ 三然下結非囑累○
§ 三開不犯○
· ○二人物(二)
o 初標
o 二由下釋(三)
§ 初總分
§ 二就下別釋(二)
§ 初明結犯之主(二)
§ 初立句法以簡罪(二)
§ 初三句望正主
§ 二就下二句望護主
§ 二今下分二主以辨相(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七)
§ 初掌護損失主
§ 二寄附損失主(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二)
§ 初正明寄附
§ 二今下斥世非法
§ 三被盜物主(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二)
§ 初明檢校
§ 二義下示盜相(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二)
o 初不現前盜(二)
§ 初正明
§ 二故下引證
o 二對現前奪(二)
§ 初可奪(二)
§ 初正明
§ 二僧下引證
§ 二若下不可奪(二)
§ 初正明
§ 二毗下引證(二)
§ 初毗奈耶律
§ 二十下十誦律
§ 四賊施比丘主(二)
§ 初別人物
§ 二今下三寶物
§ 五收囚縛賊主
§ 六狂人施物主
§ 七守視人作主(二)
§ 初標
§ 二善下釋(二)
§ 初約盜人明主
§ 二十下約守者與物
§ 二明下示所盜之物(二)
§ 初引論文
§ 二引疏解(二)
§ 初六塵
§ 二六界
§ 三自下結指
· ○三非畜物(二)
o 初標章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非人物(二)
§ 初有護主
§ 二若下無護主(二)
§ 初引示犯相
§ 二今下明取神物
§ 二畜生物(二)
§ 初標示本宗
§ 二有下引古兩判(二)
§ 初先引非解
§ 二有下引示正解
· ○二有主想
· ○三有盜心(二)
o 初標緣
o 二然下示相(三)
§ 初敘意
§ 二十下正明(四)
§ 初十誦六種
§ 二伽論三種
§ 三五分四種
§ 四四分十種
§ 三以下誡誥
· ○四是重物(二)
o 初標緣
o 二謂下示相(二)
§ 初明物體(二)
§ 初通示錢物
§ 二薩下別定錢體(二)
§ 初引諸論解
§ 二然下約義定奪(四)
§ 初示意
§ 二今下出濫用
§ 三隨下明正判
§ 四善下引文證
§ 二二下列義門(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列示(六)(如文)
· ○五舉離處(二)
o 初標章
o 二四下正釋(二)
§ 初引律示相
§ 二離下約義分句(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列(十)(如文)
· ○三然下結非囑累
· ○三開不犯
· ○三殺人戒(二)
o 初標名
o 二犯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略述人相
§ 二四下廣辨殺相(七)
§ 初自作教人
§ 二十下自殺形體
§ 三伽下看病致死
§ 四薩下用語破國
§ 五十下坑陷剋漫
§ 六薩下贊死(二)
§ 初引論示相
§ 二今下斥世妄行
§ 七五下自殺
§ 二不犯
· ○四大妄語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四下釋相(四)
§ 初聖法
§ 二又下顯異
§ 三又下錯互
§ 四摩下稱佛
§ 二不犯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一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二
· ○二十三僧殘篇(二)
o 初標篇名
o 二故下列戒相(十三)
§ 初漏失戒(二)
§ 初標名
§ 二此下釋相(三)
§ 初安布
§ 二多下制意
§ 三具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隨釋(二)
§ 初睡眠結犯
§ 二律下夢中開意
§ 二不犯(二)
§ 初正明不犯(二)
§ 初本律
§ 二十下他部
§ 二伽下明為他犯
§ 二摩觸戒至十三拒僧諫戒○
· ○二摩觸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具下正釋(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引本律通釋三緣(三)
§ 初第一緣
§ 二有下第三緣
§ 三身下第四緣(四)
§ 初身相
§ 二言下相觸
§ 三若下二形
§ 四律下男子
§ 二善下引他部別釋第三(四)
§ 初覺不覺境
§ 二僧下非畜女
§ 三十下黃門
§ 四善下諸觸
§ 二不犯(三)
§ 初列相
§ 二僧下引決(三)
§ 初僧祇
§ 二十誦
§ 三僧祇
§ 三十下指廣
· ○三麤語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七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牒釋(二)
§ 初釋約緣
§ 二麤下釋第四(二)
§ 初約染心向女(二)
§ 初通明諸相
§ 二如下別證善語(二)
§ 初明相解
§ 二若下不相解
§ 二此下約彼此互向
§ 二不犯
· ○四歎身戒(二)
o 初標名
o 二論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四
§ 二不犯
· ○五媒人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釋第六
§ 二十下釋第三(六)
§ 初非女
§ 二此下非法
§ 三僧下畜類
§ 四五下倩使
§ 五十下媒相
§ 六僧下勸還
§ 二不犯(二)
§ 初開和合
§ 二律下開持書
· ○六無主房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六下正釋(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薩下牒釋(五)
§ 初釋第六
§ 二律下釋第四(四)
§ 初明乞法
§ 二善下明磔量(二)
§ 初通示長廣
§ 二然下校勘尺寸(三)
§ 初總引諸異
§ 二今下約義去取(二)
· 初判定
· 二後下斥濫(三)
o 初斥世妄用
o 二即下舉事證成
o 三余下斥世闕略
§ 三今下正示數量
§ 三若下釋第一
§ 四難下重釋第四(三)
§ 初妨難(二)
§ 初難處
§ 二妨處
§ 二明下處分(三)
§ 初須乞分齊
§ 二僧下指授是非
§ 三薩下房處通局
§ 三善下過量(二)
§ 初過滅(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二四下教作
§ 五妨下重釋第六
§ 二不犯
· ○七有主房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制下辨相(二)
§ 初指制意
§ 二成下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此下牒釋(二)
§ 初釋第二
§ 二律下釋第六
§ 二開下不犯
· ○八無根謗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三)
§ 初明制意
§ 二問下辨單重
§ 三具下釋犯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善下釋第五
§ 二不犯
· ○九假根謗戒(三)
o 初標名
o 二此下辨異
o 三犯下釋相(三)
§ 初指犯緣
§ 二律下明異分
§ 三餘下指略
· ○十破僧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此下釋相(二)
§ 初總示諸諫(二)
§ 初明五戒略意
§ 二至下示汙家廣意
§ 二就下正釋今戒(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違下示罪相
§ 二不犯
· ○十一助破僧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列緣
· ○十二汙家擯謗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四下釋第一(三)
§ 初四分(二)
§ 初汙家
§ 二惡行
§ 二僧祇
§ 三多論(二)
§ 初通標二種
§ 二又下別釋汙家(五)
§ 初廢亂正業
§ 二由下破平等心
§ 三又下倒亂佛法
§ 四又下營福無益
§ 五若下有緣開與
§ 二不犯
· ○十三拒僧諫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此下隨釋(二)
§ 初明違諫之由
§ 二多下引論通會(二)
§ 初問
§ 二答
§ 二不犯
· ○三二不定(二)
o 初標指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通明制意
§ 二初下別釋二戒(二)
§ 初屏處不定(二)
§ 初標名
§ 二四下釋相(三)
§ 初列緣
§ 二四下牒釋(二)
§ 初本宗通釋
§ 二僧下他部別釋(二)
§ 初釋二三
§ 二善下釋第一
§ 三如下結示
§ 二後下露處不定
· ○四三十捨墮(二)
o 初標指
o 二初下列釋(三十)
§ 初長衣戒(二)
§ 初標名
§ 二多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具下辨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列釋(二)
§ 初別示第一緣(三)
§ 初標示
§ 二四下簡辨(三)
· 初定量
· 二十下揀濫
· 三多下辨異(二)
o 初引示
o 二問答
§ 三已下結顯
§ 二二下總列餘五緣(二)
§ 初列示
§ 二多下牒釋(三)
· 初釋第三(三)
o 初示犯相(二)
§ 初明分齊
§ 二善下明開合
o 二問下明相染(二)
§ 初明應量染
§ 二若下不應量染
· 二僧下釋第四(四)
o 初僧祇
o 二四分
o 三伽論
o 四了論
· 三四下釋第二(二)
o 初八門不染
o 二律下貿易不染(三)
§ 初引律示犯
§ 二昔下憑論斥古
§ 三上下準義釋通
§ 二不犯(五)
§ 初遣施
§ 二若下異想
§ 三律下緣差(二)
§ 初昔下憑論斥古
§ 二上下準義釋通
§ 四律下重物
§ 五律下阻礙
§ 二離衣戒至三十迴僧物戒○
· ○二離衣戒(三)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指(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三下牒釋(四)
§ 初第一(二)
§ 初對衣辨犯
§ 二又下約根顯異
§ 二第二
§ 三第三(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別釋(四)
§ 初染礙
§ 二隔礙
§ 三情礙
§ 四界礙(二)
§ 初通明二界
§ 二若下別釋自然(四)
§ 初指略標示
§ 二四下引教廣釋(二)
· 初本宗十一種(二)
o 初總舉
o 二一下別釋(九)
§ 初二合明僧村(二)
§ 初明界相
§ 二此下顯同別(二)
§ 初列古指非
§ 二今下示今正解
§ 三樹界(三)
§ 初小相
§ 二十下大相(三)
§ 初十誦
§ 二善見
§ 三僧祇
§ 三明下上下
§ 四揚界
§ 五六合明車船
§ 七舍界(二)
§ 初正明舍界
§ 二對下因解聚落(三)
§ 初標示
§ 二四下正釋(三)
§ 初聚落(二)
§ 初通簡名體
§ 二聚下別明分齊(二)
§ 初對家聚明同別(二)
§ 初準律論定名
§ 二言下引多論顯相(三)
· 初聚界
· 二家界
· 三族界
§ 二僧下約多聚明同別
§ 二十下別舍
§ 三多下重舍
§ 三上下結示
§ 八堂界
§ 九庫界
§ 十倉界
§ 十一蘭若
· 二次下他部四種(二)
o 初標示
o 二十下別釋(四)
§ 十二道行界(二)
§ 初明界量
§ 二善下示別緣(二)
§ 初使人持行緣
§ 二明下出入遇難緣
§ 十三洲界
§ 十四水界
§ 十五并界
§ 三此下勢分有無(二)
· 初本宗通有
· 二諸下諸部不立(二)
o 初標示
o 二善下正明(二)
§ 初引善見明分齊
§ 二準僧祗校本宗(二)
§ 初先引諸開
§ 二若下準明緩急
§ 四上下強弱相攝(二)
· 初明各異
· 二而下示相攝(三)
o 初對僧村明相攝
o 二若下明勢分相侵
o 三若下論諸界相攝
§ 四第五(三)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
§ 三就下料簡(三)
§ 初法有無
§ 二得下罪有無
§ 三五下失不失
§ 二不犯(二)
§ 初列諸緣(二)
§ 初明情隔兩礙(二)
§ 初列示兩礙
§ 二若下勤慢兩斷
§ 二若下略示染礙
§ 二問忘誤
o 三上下結指
· ○三月望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此下釋相(二)
§ 初明制限
§ 二六下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此下隨釋(三)
§ 初列三位
§ 二僧下示急作
§ 三若下明相染
§ 二餘下不犯
· ○四取非親尼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列釋(五)
§ 初第一
§ 二第二
§ 三第三
§ 四第四
§ 五第五(二)
§ 初標緣
§ 二伽下正釋(四)
§ 初寄用無犯
§ 二僧下使受同犯
§ 三十下結罪多少
§ 四十下開受之意
§ 二不犯
· ○五浣故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浣下釋相(二)
§ 初明合制
§ 二五下列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標緣
§ 二一下隨釋(五)
§ 初第一
§ 二第二(二)
§ 初示相
§ 二今下申誡
§ 三第三
§ 四第四
§ 五第五
§ 二不犯
· ○六乞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敘制意(二)
§ 初約制明益
§ 二五下列緣示誡
§ 二具下明犯相(二)
§ 初犯(三)
§ 初標緣
§ 二一下列釋(五)
§ 初第一
§ 二第二
§ 三第三
§ 四第四
§ 五五六
§ 三四下示緣開
§ 二不犯
· ○七過分取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三)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釋第五
§ 二四下釋第三
§ 三前下簡濫
· ○八勸增衣價戒(二)
o 初標名
o 二論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四下釋第四
§ 二不犯
· ○九勸二家僧價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制下釋相(二)
§ 初指同異
§ 二五下示犯相
· ○十怱切索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正釋(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明不犯
· ○十一蠶緜袈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四下犯相(二)
§ 初明犯(三)
§ 初明制重(三)
§ 初引教(二)
§ 初引本宗
§ 二多下引諸部(四)
§ 初明純作
§ 二善下明雜作
§ 三央下大乘極制
§ 四五下小乘意急
§ 二以下結顯
§ 三多下指非
§ 二多下辨犯輕
§ 三律下自作教他
§ 二不犯
· ○十二黑毛臥具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此下釋相(二)
§ 初會名
§ 二四下顯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明犯相
§ 二不犯
· ○十三白毛三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因下正釋(二)
§ 初指同異
§ 二五下列犯緣
· ○十四六年三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僧下釋第三
§ 二不犯
· ○十五不貼坐具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正釋(二)
§ 初犯(三)
§ 初列緣
§ 二此下對簡九十
§ 三律下釋第二(四)
§ 初貼法
§ 二僧下求取
§ 三多下長短
§ 四善下故相
§ 二不犯
· ○十六持羊毛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總標
§ 二列釋(四)
§ 初第一
§ 二第二
§ 三第三
§ 四第四
§ 二不犯
· ○十七浣染毛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制緣
· ○十八畜錢寶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寶下釋相(二)
§ 初簡物體(二)
§ 初列章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列數顯過(二)
§ 初列數
§ 二顯過
§ 二開制不同(三)
§ 初明二教緩急
§ 二第下列示體相(八)
§ 初田宅園林(二)
§ 初開別人受
§ 二毗下開為僧受
§ 二種植生種
§ 三貯積穀帛(二)
§ 初標
§ 二昔下釋(二)
· 初指濫傳
· 二涅下引文示(二)
o 初引經明制
o 二僧下引律明開(二)
§ 初引僧祗
§ 二律下引本律
§ 四畜養人僕(二)
§ 初標
§ 二增下釋(二)
· 初僧別開制(二)
o 初引教正明
o 二今下斥世顯過
· 二僧下僧別開受
§ 五養繫禽獸(二)
§ 初標
§ 二律下釋(五)
· 初受畜得否
· 二涅下賣買違教
· 三十下能施非法
· 四日下聽僧限齊
· 五四下老病暫開
§ 六錢寶貴物(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二)
· 初約義分
· 二僧下引文示(二)
o 初明開
o 二雜下明制
§ 七氈褥釜鑊
§ 八像金飾床
§ 三涅下引教通結(二)
§ 初引示開制
§ 二十下會通相違
§ 三結罪輕重
§ 四交貿罪多少(二)
§ 初交貿輕重
§ 二多下說淨不
§ 二解本戒(二)
§ 初標簡
§ 二具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此下隨釋(二)
§ 初敘過誡約(二)
§ 初引文斥濫
§ 二佛下述誡勸思(二)
· 初舉過誡顯
· 二涅下引文證成
§ 二四下牒緣釋相(二)
§ 初釋第一(三)
· 初四分
· 二僧祗
· 三多論
§ 二僧下釋第四(五)
· 初受取可否
· 二四下作淨之法(二)
o 初四分
o 二僧祗
· 三多下領受之相
· 四多下開畜諸長
· 五僧下下眾同制
§ 二不犯
· ○十九貿寶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正釋(二)
§ 初對簡
§ 二五下辨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明懺
§ 二律下不犯
· ○二十販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正釋(二)
§ 初制意
§ 二論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牒釋(二)
§ 初略示結犯
§ 二多下廣明業相(十)
§ 初罪業深重
§ 二五下治生施物
§ 三僧下糴糶開制
§ 四十下對易同異
§ 五五下作福無功
§ 六四下結犯不同
§ 七多下唱買是非
§ 八五下遂貿陪直
§ 九四下準律雙開
§ 十僧下犯相差別(四)
§ 初僧祇
§ 二五百問
§ 三僧祗
§ 四多論
§ 二不犯(二)
§ 初本律
§ 二十誦
· ○二十一長鉢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餘下指略
· ○二十二乞鉢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列緣示犯
§ 二明不犯
· ○二十三乞縷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四下犯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十下隨釋(二)
§ 初第一
§ 二四下第二
§ 二不犯
· ○二十四勸織戒(二)
o 初標名
o 二論下釋相(二)
§ 初列緣示犯
§ 二明不犯
· ○二十五奪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示犯
§ 二明不犯
· ○二十六長藥戒(三)
o 初標名
o 二辨下指廣
o 三五下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明不犯
· ○二十七雨浴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過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雙列犯緣
§ 二四下廣辨犯相(四)
§ 初明結犯
§ 二僧下受用
§ 三諸下衣相(二)
§ 初指古非
§ 二僧下引文示(二)
§ 初僧祇
§ 二多論
§ 四僧下捨法
§ 二不犯
· ○二十八急施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過下釋相(二)
§ 初雙列犯緣
§ 二事下示略指廣
· ○二十九蘭若離衣(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犯(三)
§ 初列緣
§ 二四下辨相(三)
§ 初釋第三
§ 二言下釋第四
§ 三五下釋第一
§ 三明下明兩緣(二)
§ 初標示
§ 二僧下正明(二)
§ 初引示諸文(二)
§ 初引諸部明兩具
§ 二四下引本宗斥古非
§ 二今下顯今準決
§ 二不犯
· ○三十迴僧物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正釋(二)
§ 初第一
§ 二僧下第三(三)
§ 初對答離過
§ 二四下餘事犯輕
§ 三十下決施成重
§ 二不犯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二
[ 此帖被释迦真胜在2009-10-08 11:54重新编辑 ]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08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三
· ○第五九十單提(二)
o 初總標篇目
o 二別釋戒相(九十)
§ 初小妄語戒(二)
§ 初標名
§ 二此下辨相(二)
§ 初敘意勸持
§ 二六下廣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多下隨釋(二)
§ 初明離合(三)
§ 初多論
§ 二成論
§ 三善生經
§ 二四下示犯相(二)
§ 初引緣伸誡
§ 二律下引文示相(四)
· 初四分
· 二善生
· 三僧祇
· 四十誦
§ 二不犯
§ 二行罵戒至(九十)佛衣等量戒○
· ○二行罵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智下釋相(二)
§ 初引教誡勸(二)
§ 初智論
§ 二本律
§ 二六下廣辨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十下隨釋(三)
§ 初示諍本
§ 二四下顯罵相(二)
§ 初本律
§ 二僧祗
§ 三又下明息諍
§ 二不犯(二)
§ 初示諸開
§ 二十下明勸諫
· ○三兩舌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示犯相
§ 二不犯
· ○四與女人宿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三)
§ 初引律通釋
§ 二十下引聖誡凡
§ 三多下引諸文辨相(五)
§ 初多見
§ 二十誦
§ 三僧祇
§ 四多論
§ 五五分
§ 二不犯
· ○五共未具宿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犯
§ 二律下釋第三(五)
§ 初明犯相
§ 二十下示離過
§ 三僧下遇緣進否
§ 四多下人室差別
§ 五律下畜趣不同
§ 二不犯
· ○六未具同誦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釋初緣(二)
§ 初示本律犯相
§ 二僧下引諸文決通
§ 二多下釋第四
§ 二不犯
· ○七說麤罪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明過重
§ 二七下辨犯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隨釋(三)
§ 初尼眾不同
§ 二僧下答對離過
§ 三律下輕重等相
§ 二不犯
· ○八實得道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問下顯意
· ○九與女說法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若下隨釋(五)
§ 初釋第三
§ 二五下釋第六
§ 三律下釋第四(三)
§ 初四分
§ 二多論
§ 三僧祗
§ 四中下重釋前三
§ 五律下釋第五
§ 二不犯
· ○十堀地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辨相(二)
§ 初明制意
§ 二五下釋犯相(二)
§ 初犯(三)
§ 初列犯緣
§ 二戒下引緣示誡
§ 三律下隨釋(二)
§ 初引律通釋
§ 二十下引諸文別釋(三)
§ 初釋初緣(二)
§ 初明諸犯相(三)
§ 初十誦
§ 二多論
§ 三僧祗
§ 二四下示諸緣開(三)
§ 初四分
§ 二善見
§ 三五分
§ 二多下釋第四
§ 三五下釋第三
§ 二不犯
· ○十一壞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正釋(二)
§ 初明犯(二)
§ 初指緣
§ 二四下辨相(二)
§ 初正名遮濫
§ 二律下引文廣辨(四)
§ 初釋初緣(四)
§ 初四分
§ 二僧祇(二)
§ 初引種果作淨法
§ 二又下引行護開制法
§ 三善見
§ 四四分
§ 二五下釋第四
§ 三十下明結罪多少
§ 四四下約離地辨犯
§ 二不犯
· ○十二身口綺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四下隨釋(二)
§ 初示本律結犯
§ 二成下引諸文雜相
§ 二不犯
· ○十三嫌罵知事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隨釋(二)
§ 初釋第一緣(二)
§ 初僧私兩差
§ 二僧下正情俱犯
§ 二四下釋第四緣
§ 二不犯
· ○十四露敷僧物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五下釋第五(四)
§ 初五分
§ 二僧祇
§ 三多論
§ 四四分
§ 二不犯
· ○十五屏敷僧物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
· ○十六強敷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
§ 二不犯
· ○十七牽出房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釋第四(四)
§ 初四分
§ 二僧祇
§ 三十誦
§ 四五分
§ 二不犯(二)
§ 初正示不犯
§ 二前下對前辨異
· ○十八脫脚床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三下列緣
· ○十九用蟲水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釋第四
§ 二大下釋第三(二)
§ 初示畜類
§ 二僧下明漉法
§ 二不犯
· ○二十覆屋過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列緣
· ○二十一輒教尼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釋犯相
§ 二伹下明略意
· ○二十二說法至暮(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三
§ 二不犯
· ○二十三譏教尼人(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明不犯
· ○二十四與尼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明不犯
· ○二十五與尼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三
§ 二不犯
· ○二十六與尼坐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十下隨釋(二)
§ 初釋第四緣
§ 二多下釋下三緣
§ 二不犯
· ○二十七尼期行戒(二)
o 初標名
o 二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明不犯
· ○二十八尼同船戒(二)
o 初標名
o 二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明不犯
· ○二十九尼歎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一(三)
§ 初本律
§ 二僧祇
§ 三五分
§ 二不犯
· ○三十與女期行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具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指略犯緣
§ 二律下引緣顯制
§ 二不犯
· ○三十一食過受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四
§ 二不犯
· ○三十二展轉食戒(三)
o 初標名
o 二十下會異
o 三五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釋初緣(二)
§ 初釋正請
§ 二僧下明背相
§ 二又下釋第三(二)
§ 初總示諸緣
§ 二十下別釋病緣
§ 二不犯
· ○三十三別眾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然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約相分示(二)
§ 初通示所出
§ 二今下分相差別(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僧次(二)
§ 初列緣
§ 二多下隨釋
§ 二言下別乞
§ 三若下別請(二)
§ 初正明犯相
§ 二準下準文通決
§ 二今下約緣重釋(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第一
§ 二第二(三)
§ 初總標
§ 二先下別釋(三)
§ 初明僧次
§ 二多下釋別請(四)
§ 初請僧就舍
§ 二若下就界作食
§ 三若下聚落各請
§ 四或下二請互轉
§ 三善下明別乞
§ 三義下義決
§ 三第四(二)
§ 初標緣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明眾(二)
§ 初互食非眾
§ 二多下境乖非眾
§ 二多下辨處(二)
§ 初約初受後食以明
§ 二又下約食對處料簡
§ 四第五(二)
§ 初標名
§ 二五下釋相(三)
§ 初普召往赴通局
§ 二多下諸界辨集分齊
§ 三四下三位皆通不集
§ 五善下第六(二)
§ 初善見五種
§ 二本律七緣(二)
§ 初列釋(二)
§ 初正釋七緣(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列(七)
o 初明病緣
o 二作衣緣
o 三施衣緣
o 四道船二緣
o 五道船二緣
o 六眾集緣(二)
§ 初引文正釋
§ 二今下指事誡勸
o 七沙門施食緣
§ 二又下他部二緣(二)
· 初總引二緣
· 二增下別證僧次
§ 二律下總判(二)
§ 初功益
§ 二律下告白
§ 二不犯
· ○三十四歸婦賈客食(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列緣
· ○三十五足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二)
§ 初通釋(三)
§ 初四分五緣
§ 二僧祇八威儀
§ 三五分五事
§ 二十下別釋(二)
§ 初第一(二)
§ 初引示食體(三)
§ 初十誦
§ 二僧祇
§ 三善見
§ 二義下決名遮濫
§ 二四下第四(二)
§ 初引示作法(二)
§ 初明須否
§ 二律下示法相(二)
§ 初引本律作法(三)
· 初標舉
· 二能下正明(五)
o 初能作人三種
o 二對法三種
o 三食體三種
o 四自作三法
o 五彼作三法
· 三此下結示
§ 二五下引諸部雜相
§ 二義下決通時事
§ 二不犯
· ○三十六勸足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列緣
· ○三十七非時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智下釋相(二)
§ 初明制意(四)
§ 初立時意(二)
§ 初引示
§ 二今下顯意
§ 二經下取中意
§ 三多下釋名相
§ 四阿下定時節
§ 二四下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三)
§ 初釋初緣
§ 二律下釋第三
§ 三五下釋第四(三)
§ 初甞食
§ 二十下教人
§ 三五下急制
§ 二不犯
· ○三十八殘宿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三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四)
§ 初引示名體
§ 二問下對簡殘宿(二)
§ 初約殘宿簡
§ 二殘下對內宿簡
§ 三律下引緣勸持
§ 四十下廣明行護(四)
§ 初膩染
§ 二善下持髑(二)
§ 初善見
§ 二十誦
§ 三十下取食(三)
§ 初取水
§ 二僧下取故食
§ 三五下取殘果
§ 四僧下護淨(三)
§ 初淨杽護巾
§ 二僧下淨體護手
§ 三善下遇緣捨受
§ 二不犯
· ○三十九不受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十下釋相(二)
§ 初列章
§ 二初下隨釋(十)
§ 初制受意
§ 二能受人
§ 三所受境(二)
§ 初標
§ 二了下釋(三)
§ 初簡能授
§ 二五下明開緣
§ 三善下通諸趣
§ 四所受食(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泛明須否(六)
§ 初塵食墮鉢
§ 二善下便利等物
§ 三十下緣開
§ 四僧下濁水
§ 五善下流汗
§ 六僧下楊枝等物
§ 二明轉變(二)
§ 初標
§ 二善下釋(二)
§ 初自然轉變
§ 二僧下造作轉變
§ 五受食處
§ 六受食法(二)
§ 初標
§ 二一下釋(六)
§ 初器食相對
§ 二身心相對(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列釋(四)(如文)
§ 三單心無對
§ 四連絆觸礙(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五)
§ 初僧祇
§ 二四分
§ 三僧祇
§ 四十誦
§ 五僧祇
§ 五心境相當
§ 六非心境受
§ 七須食觀(四)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示
§ 三故下指廣
§ 四但下顯意
§ 八食食法(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明多種受法
§ 二十下對行食辨成否
§ 九失受法(二)
§ 初標
§ 二一下釋(六)(如文)
§ 十對文解(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犯
§ 二不犯
· ○四十索美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祇下隨釋(二)
§ 初釋初緣
§ 二五下釋第二
§ 二不犯
· ○四十一與外道食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明開
· ○四十二不囑入聚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緣
§ 二僧下隨釋(二)
§ 初別釋初緣(二)
§ 初引文示犯
§ 二義下約義決通
§ 二四下通釋後四
§ 二不犯(二)
§ 初引本律不犯
§ 二十下引他部雜相
· ○四十三食家強坐戒(三)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名
o 三四下辨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有寶
· ○四十四屏與女坐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多下釋第三(二)
§ 初多論
§ 二僧祇
§ 二不犯
· ○四十五與女露坐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三)
§ 初列犯緣
§ 二十下釋犯相
§ 三前下點前開
· ○四十六驅他出聚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明不犯
· ○四十七過受藥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六下釋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僧下釋第二
§ 二不犯(二)
§ 初指不犯
§ 二過下示犯相
· ○四十八觀軍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辨相(二)
§ 初制意
§ 二四下犯相(二)
§ 初列緣
§ 二四下隨釋(二)
§ 初通釋諸緣
§ 二僧下別釋第二
· ○四十九軍中過限戒(二)
o 初標名
o 二辨相
· ○五十觀軍戰戒(二)
o 初標名
o 二辨相
· ○五十一飲酒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三下釋相(二)
§ 初犯(三)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明制意(三)
§ 初本律
§ 二五分
§ 三多論
§ 三四下釋初緣(二)
§ 初示物體
§ 二四下明疑想
§ 二不犯(三)
§ 初示律不犯
§ 二五下引文決通
§ 三僧下僧祇急制
· ○五十二水中戲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辨相(二)
§ 初明制意
§ 二三下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三
§ 二律下不犯
· ○五十三擊攊他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僧下釋犯相
§ 二不犯
· ○五十四不受諫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指不犯
· ○五十五怖比丘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示相
§ 二明不犯
· ○五十六半月浴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四下釋第三(二)
§ 初釋有緣開法(三)
§ 初釋諸開緣
§ 二十下示離過法
§ 三五下明為他緣
§ 二僧下明無緣浴法
· ○五十七露地然火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五下釋二三(四)
§ 初五分
§ 二多論
§ 三四分
§ 四僧祇
§ 二不犯
· ○五十八藏他衣鉢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三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多下釋第一
§ 二不犯
· ○五十九真實淨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三)
§ 初列緣
§ 二戒下釋疑
§ 三展下簡異
· ○六十著新衣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辨相(二)
§ 初列緣
§ 二善下隨釋(三)
§ 初釋第四
§ 二四下釋第一
§ 三四下釋第三(五)
§ 初結犯重輕
§ 二五下作淨之意
§ 三多下色體如非(三)
§ 初多論
§ 二僧祗
§ 三十誦
§ 四多下制必須淨
§ 五僧下點淨之法
· ○六十一奪畜生命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釋相(二)
§ 初制意
§ 二五下指緣
· ○六十二飲蟲水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前下正釋(三)
§ 初簡示
§ 二五下辨相(三)
§ 初列緣
§ 二鼻下引勸
§ 三僧下隨釋(四)
§ 初僧祇
§ 二多論
§ 三十誦
§ 四僧祇
§ 三此下顯意
· ○六十三疑惱比丘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釋第三
§ 二不犯
· ○六十四覆他麤罪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隨釋(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善下隨釋(四)
§ 初多人同覆
§ 二僧下開覆
§ 三多下開疑
§ 四律下犯分齊
§ 二不犯
· ○六十五與年不滿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多下釋第一(二)
§ 初引示(二)
§ 初多論
§ 二僧祇
§ 二律下會通
§ 二不犯(二)
§ 初通列諸緣
§ 二今下別示三位(三)
§ 初敘意示略
§ 二謂下正明筭法(二)
§ 初出古筭
§ 二此下示今筭
§ 三然下結示指廣
· ○六十六發諍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列緣
· ○六十七與賊期行戒(二)
o 初標名
o 二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祇下釋第一
· ○六十八惡見違諫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列緣
· ○六十九隨舉比丘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列緣
· ○七十隨擯沙彌戒(二)
o 初標名
o 二犯下指略
· ○七十一拒勸學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十下通釋
· ○七十二毀毗尼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正釋(二)
§ 初制意
§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通釋
§ 二不犯
· ○七十三恐舉先言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辨相(二)
§ 初列緣
§ 二祇下釋第三
· ○七十四同羯磨後悔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列緣
· ○七十五不與欲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釋第三(三)
§ 初明犯相
§ 二僧下明白行
§ 三五下明不作法
§ 二不犯
· ○七十六與欲後悔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辨相(二)
§ 初列緣
§ 二多下釋第一
· ○七十七屏聽四諍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釋第四
§ 二不犯
· ○七十八瞋打比丘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四)
§ 初犯相
§ 二十下多罪
§ 三伽下女人
§ 四僧下餘趣
§ 二不犯(二)
§ 初正明不犯
§ 二撿下因斥非法(二)
§ 初明諸教不開
§ 二大下引諸文以證
· ○七十九搏比丘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前下略釋(二)
§ 初簡前戒
§ 二伽下明多罪
· ○八十無根僧殘謗戒(二)
o 初標名
o 二略下指略
· ○八十一突入王宮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四下辨相(二)
§ 初列犯緣
§ 二律下釋第一
· ○八十二捉寶戒(三)
o 初標名
o 二此下正名
o 三具下辨相(二)
§ 初列緣
§ 二多下隨釋(三)
§ 初釋第一(二)
§ 初多論
§ 二僧祗
§ 二多下釋第二
§ 三四下釋第三(五)
§ 初四分
§ 二僧祇
§ 三成論
§ 四僧祇
§ 五五百問
· ○八十三非時入聚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十下隨釋(三)
§ 初釋第四
§ 二四下釋第一
§ 三十下釋第三(六)
§ 初無所白
§ 二僧下作白法
§ 三智下通寺內
§ 四五下有緣開
§ 五多下總別法
§ 六明下所對人
§ 二不犯
· ○八十四過量牀足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隨釋(三)
§ 初釋第三
§ 二僧下釋第二
§ 三十下釋第五
§ 二不犯
· ○八十五兜羅緜褥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釋相(二)
§ 初列緣
§ 二五下隨釋
· ○八十六骨牙角鍼筒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指緣
§ 二多下毀棄
§ 二不犯
· ○八十七過量坐具戒(二)
o 初標名
o 二五下辨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律下釋第二
§ 二不犯(二)
§ 初正明不犯
§ 二僧下明懺法
· ○八十八覆瘡衣過量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律下正釋(二)
§ 初釋犯相(二)
§ 初明制法
§ 二指不犯
§ 二十下明說淨
· ○八十九雨浴衣過量戒(二)
o 初標名
o 二文下指略
· ○九十佛衣等量戒(二)
o 初標名
o 二多下示量
· ○六四提舍尼篇(二)
o 初篇目
o 二初下列戒(四)
§ 初在俗家從非親尼取食戒(二)
§ 初標名
§ 二五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緣
§ 二四下隨釋(二)
§ 初釋第四
§ 二五下點初緣
§ 二不犯
§ 二在俗家偏心授食戒(二)
§ 初標名
§ 二四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列犯緣
§ 二五下釋第三
§ 二不犯
§ 三學家過受食戒(二)
§ 初標名
§ 二事下略示
§ 四有難蘭若受食戒(二)
§ 初標名
§ 二五下列緣
· ○七眾學篇(二)
o 初標篇目
o 二威下列戒相(四)
§ 初敘意
§ 二初下牒釋(二)
§ 初委釋前四戒(四)
§ 初齊整著涅槃僧戒(二)
§ 初標名
§ 二律下釋相(二)
§ 初犯(二)
§ 初釋不齊整
§ 二此下通犯相
§ 二不犯
§ 二齊整著三衣戒
§ 三反抄衣戒
§ 四反抄衣坐戒
§ 二略釋後諸戒(二)
§ 初總示
§ 二律下別釋(四十六)
§ 衣纏頸戒
§ 覆頭戒
§ 跳行戒
§ 蹲坐戒
§ 叉腰戒
§ 搖身戒
§ 掉臂戒
§ 覆身戒
§ 左右顧視戒
§ 靜默戒
§ 戲笑戒
§ 用意受食戒
§ 平鉢受飯戒
§ 平鉢受羮戒
§ 羮飯等食戒
§ 以次食戒
§ 不挑鉢中央食戒
§ 索羮飯戒
§ 飯覆羮戒
§ 視比座鉢戒
§ 繫鉢想食戒
§ 大揣食戒
§ 張口待食戒
§ 含食語戒
§ 遙擲口中戒
§ 遺落食戒
§ 頰食戒
§ 嚼食作聲戒
§ 噏飯食戒
§ 舌舐食戒
§ 振手食戒
§ 把散飯戒
§ 汙手捉食器戒
§ 棄洗鉢水戒
§ 生草上大小便戒
§ 水中大小便戒
§ 立大小便戒
§ 不恭敬說法等戒
§ 佛塔中宿戒
§ 藏物塔中戒
§ 著革屣入塔等戒
§ 塔下坐留食戒
§ 塔下擔死屍等戒
§ 持佛像至大小便處戒
§ 向塔舒脚坐戒
§ 携手在道行戒
§ 三餘下示開緣
§ 四自下明結略
· ○八七滅諍法(欠科)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三
釋四分律行事卷鈔科中之四
· ○三持犯方軌篇第十五(二)
o 初篇目(二)
§ 初正示篇名
§ 二注顯列意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生起(二)
§ 初敘義深難見(二)
§ 初指宗示難
§ 二故下敘古無異
§ 二但下彰述作興由(二)
§ 初明後學未識
§ 二然下示今文大體
§ 二就下開章正明(二)
§ 初列章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名字(二)
§ 初總標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解二持(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正示名字(二)
· 初止持
· 二二下作持
§ 二所下徵釋先後
§ 二次下釋兩犯(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作犯
§ 二惡下止犯
§ 二體狀(二)
§ 初標章
§ 二餘下正釋(二)
§ 初總標正解
§ 二言下別陳相狀(二)
§ 初能持犯體
§ 二所持犯體(三)
§ 初標能攝之教
§ 二制下明立教之意(二)
· 初列示名義
· 二何下徵釋相須
§ 三今下正出所持犯體(二)
· 初總分四行明分齊
· 二就下別對四行明體狀(四)
o 初止持(二)
§ 初總標
§ 二制下列釋(二)
§ 初制門止作事
§ 二就下聽門止作事
o 二作持(二)
§ 初總標
§ 二對下列釋(二)
§ 初順古局示可學(二)
§ 初制門法事
§ 二就下聽門法事
§ 二所下示今難通不可學
o 三作犯
o 四止犯
§ 三成就(二)
§ 初牒章
§ 二先下正釋(三)
§ 初約三心明止持
§ 二二下約行心明四行(二)
§ 初始終成就
§ 二若下前後不同
§ 三後下約三業明四行(二)
§ 初總標
§ 二身下別釋(二)
§ 初明身口業
§ 二單下明單意業
§ 四通塞(三)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釋(四)
§ 初一心門
§ 二將心望境(二)
§ 初標舉
§ 二言下正釋(二)
§ 初約義總分
§ 二若下立問推釋(二)
· 初問起
· 二答通(二)
o 初舉宗通答
o 二若下約行別答(四)
§ 初止持
§ 二作持
§ 三作犯
§ 四止犯
§ 三自作教人(二)
§ 初標舉
§ 二如下正釋(二)
§ 初約止持具顯
§ 二乃下約餘三例通
§ 四自業相成(二)
§ 初標舉
§ 二塞下正釋(二)
§ 初總指
§ 二如下示相
§ 三此下點示
§ 五漸頓(二)
§ 初牒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就心通漸頓(三)
§ 初標舉
§ 二若下正明
§ 三莫下顯意
§ 二對行說唯漸(二)
§ 初標舉
§ 二以下別示(二)
§ 初雙示二持
§ 二作下單明作犯
§ 三約止犯別解(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正明(四)
§ 初二罪對明
§ 二分位別解(二)
· 初標
· 二不下釋(二)
o 初正明漸頓(二)
§ 初不學通漸頓
§ 二若下無知唯局漸
o 二問下雙示罪體
§ 三結罪分齊(二)
· 初標列
· 二言下隨釋(三)
o 初就教
o 二對行
o 三從根
§ 四可懺以不
§ 六優劣(二)
§ 初標章
§ 二先下正釋(二)
§ 初明二持(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別釋(十)
§ 初約法(二)
· 初標列四位
· 二初下配顯優劣
§ 二就位
§ 三就人
§ 四就行
§ 五就心(二)
· 初別列三心
· 二若下結示優劣
§ 六所求
§ 七約方
§ 八約時
§ 九遮性
§ 十六聚
§ 二明兩犯(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釋(十)
§ 初約位
§ 二對行
§ 三就心
§ 四戒儀
§ 五遮性
§ 六就時
§ 七將心望境(二)
· 初標章
· 二如下正釋(二)
o 初引論通示
o 二淫下對戒別明(四)
§ 初淫
§ 二盜
§ 三殺
§ 四妄
§ 八將制約報(二)
· 初標舉
· 二如下正明(三)
o 初犯重報輕
o 二或下犯輕報重
o 三或下二俱輕重
§ 九單心(二)
· 初標章總舉
· 二初下分位列句(二)
o 初正示句數(四)
§ 初一句三時俱重
§ 二三句二重一輕
§ 三三句一重二輕
§ 四一句三時俱輕
o 二律下會通制教
§ 十有無(三)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釋(二)
o 初正列句數(四)
§ 初一句三時俱有
§ 二三句二有一無
§ 三三句一有二無
§ 四一句三時俱無
o 二故下引律通例
· 三後下料簡(二)
o 初簡前單心
o 二後下重示無心
§ 七料簡(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不學無知(二)
§ 初標敘分章
§ 二言下隨章別釋(二)
§ 初敘結本意
§ 二既下例開句法(三)
· 初結前生後
· 二先下正配位法(四)
o 初止持(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可學九句(二)
§ 初列句
§ 二次下解釋(二)
§ 初標
§ 二上下釋(二)
§ 初點前文
§ 二上下示罪數(二)
§ 初正示
§ 二並下結宗
§ 二不可學九句(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列句
§ 二此下示罪
§ 三但下問事開(二)
§ 初正顯事開
§ 二躡前伸問(二)
§ 初引殺盜有無以問(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不同
· 二又下對前簡異
§ 二引緣法例同以難(二)
§ 初敘難
§ 二釋通
o 二作犯(二)
§ 初標舉
§ 二可下正釋(二)
§ 初略示二九同異
§ 二就下委釋不可學九句(二)
§ 初正明(二)
§ 初通簡罪相(二)
§ 初正簡有無
§ 二此下結示品類
§ 二所下廣辨句法(二)
§ 初總示二九所以
§ 二若下別明後九罪相(二)
§ 初示枝條體量(二)
§ 初結數示意
§ 二無下重示罪體
§ 二問下辨句法增減(二)
§ 初單約本迷解(二)
· 初約根本以問
· 二約枝條以答(二)
o 初正答
o 二轉難(二)
§ 初難止犯非宗
§ 二難第七非罪
§ 二又下約本迷轉想解
§ 二極下結告
o 三作持(二)
§ 初標舉
§ 二若下正釋(二)
§ 初敘略指例
§ 二就下列示句法(二)
§ 初具明可學九句
§ 二指略不可學九句
o 四止犯(二)
§ 初標章
§ 二言下正明(二)
§ 初唯約可學明八九(二)
§ 初事法止犯具九句(二)
§ 初列句示罪
§ 二所下對前顯異
§ 二言下不學止犯唯八句
§ 二若下對事有迷明二九
· 三如下指通一切
§ 二方便趣果○
§ 三具緣成犯○
§ 四境想分別○
§ 五雜相分別○
· ○二方便趣果(二)
o 初牒章
o 二然下正釋(二)
§ 初敘本意
§ 二何下列示三時(三)
§ 初前方便(三)
§ 初標問
§ 二總下示相(三)
§ 初標示二文
§ 二今下會通輕重(二)
§ 初標舉
§ 二如下列示(三)
§ 初遠方便(二)
§ 初正示方便
§ 二若下簡異單心
§ 二次方便
§ 三近方便
§ 三已下指例餘篇
§ 三何下釋名
§ 二中根本
§ 三後方便
· ○三具緣成犯(二)
o 初標章
o 二先下正釋(三)
§ 初敘由簡異
§ 二今下正示緣相(二)
§ 初通敘二緣
§ 二一下別釋通緣(七)
§ 初是五眾
§ 二無病緣
§ 三心期境(二)
§ 初遮疑示相
§ 二十下引教證成
§ 四無命難(二)
§ 初通示難相
§ 二若下別簡遮性(二)
§ 初性戒不同
§ 二若下遮戒同開
§ 五無梵難(二)
§ 初通示難相
§ 二準下準判遮性(二)
§ 初總判二戒
§ 二毗下引論證成
§ 六稱本境
§ 七進趣果
§ 三上下總結誡告
· ○四境想分別(二)
o 初牒章分科
o 二言下隨文別釋(五)
§ 初釋制意
§ 二明境界(二)
§ 初牒章分位
§ 二言下隨位別釋(五)
§ 初內報(二)
§ 初正明(六)
§ 初犯境通四趣
§ 二又下局人分道俗
§ 三然下局道通內外
§ 四又下局內通大小
§ 五又下局大辨形報
§ 六又下局報分色心
§ 二大下結示
§ 二外事
§ 三約法
§ 四約時
§ 五約罪
§ 三辨有無(二)
§ 初標章
§ 二約下正釋(二)
§ 初準文明有(二)
§ 初總示僧戒
§ 二尼下略指尼戒
§ 二約義辨無(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五)
§ 初內報
§ 二外事
§ 三約法
§ 四約時
§ 五約罪
§ 四定多少(三)
§ 初牒章
§ 二境下正釋(二)
§ 初敘由列示
§ 二所下約義簡辨(二)
§ 初總徵
§ 二昔下別釋(二)
§ 初引昔解(二)
§ 初正明(二)
§ 初輕重相對成定五
§ 二若下犯不犯成或四五
§ 二以下結示
§ 二又下示今解(二)
§ 初約本異二境通三位(三)
§ 初正明三位(二)
· 初輕重三位
· 二若下犯不犯三位
§ 二此下結示理齊
§ 三又下料簡不具
§ 二又下約本境本想定四五
§ 三故下結顯
§ 五解輕重(三)
§ 初標舉
§ 二以下正釋(二)
§ 初通敘
§ 二業下正釋(二)
§ 初總分具闕
§ 二初下別配重輕(二)
§ 初約具闕通示五句(三)
§ 初明一具
§ 二示二疑
§ 三示二想
§ 二又下約本異別示四闕
§ 三且下結略
· ○五雜相分別(二)
o 初標章
o 二但下正釋(三)
§ 初敘廣生起
§ 二或下列示眾名
§ 三如下結顯略意
· ○四懺六聚法篇第十六(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正示本篇(二)
§ 初敘來意(三)
§ 初敘意引勸
§ 二然下斥古非法
§ 三今下顯今依教
§ 二今下明懺法(二)
§ 初總分化制通局(二)
§ 初明化教
§ 二若下明制教
§ 二若下廣明二懺方法(二)
§ 初化教通懺(三)
§ 初通標
§ 二理下正示(二)
§ 初對顯二懺(二)
§ 初理懺
§ 二若下事懺
§ 二言下重廣理懺(二)
§ 初標示用心
§ 二然下別列三觀(三)
· 初標示
· 二一下正明(三)
o 初性空
o 二相空
o 三唯識
· 三以下結示
§ 三然下勸修(四)
§ 初兩懺對根不同
§ 二若下二眾緣修各異
§ 二次下制教局懺(四)
§ 初明懺法(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隨釋(六)
§ 初懺波羅夷法(二)
· 初標
· 二觀下釋(二)
o 初示業報(二)
§ 初觀佛三昧經
§ 二涅槃經
o 二四下明懺法(二)
§ 初引律辨異
§ 二先下立章示法(二)
§ 初分章
§ 二僧下別釋(二)
§ 初分別須治(四)
§ 初僧祇
§ 二十誦伽論
§ 三母論
§ 四治禪病經
§ 二律下正明立法(二)
§ 初正明(三)
§ 初對僧陳乞
§ 二僧下正與羯磨
§ 三佛下懺己行相(二)
§ 初奪行
§ 二與下入眾
§ 三若下重犯
§ 二上下結示
§ 二懺僧殘法○
§ 三懺偷蘭遮法○
§ 四懺波逸提法○
§ 五懺提舍尼罪○
§ 六懺突吉羅罪○
§ 二明發露○
§ 三重示罪性○
§ 四正明儀式○
§ 二鈔下通結中卷○
· ○二懺僧殘法(二)
o 初標
o 二略下釋(二)
§ 初略明對治(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示(四)(如文)
§ 二立懺儀軌(二)
§ 初標敘分章
§ 二初下依位別釋(二)
§ 初引明文(二)
§ 初引總示文
§ 二釋下引別釋文(二)
§ 初總標
§ 二所下別釋(二)
§ 初先釋總名
§ 二第下正釋五方(五)
§ 初第一方(二)
· 初引論釋
· 二準下對律解
§ 二第二方(二)
· 初引論釋
· 二準下對律解(二)
o 初總舉
o 二一下別釋(十)(如文)
§ 三第三方
§ 四第四方
§ 五第五方
§ 二顯格義(三)
§ 初與覆藏法(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別釋(九)
§ 初罪名種相
§ 二成覆以不
§ 三用僧多少
§ 四知用聖教
§ 五懺儀設置
§ 六覆日長短(二)
§ 初標示
§ 二律下正明(三)
· 初正釋相從
· 二十下列示不憶
· 三十下準明須露
§ 七總別懺法(二)
§ 初標示
§ 二律下正明(三)
· 初本律
· 二僧祇
· 三十誦
§ 八正加羯磨(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威儀教乞(二)
o 初明威儀
o 二大下出乞詞
· 二次下羯磨加被
§ 九奪行行護(二)
§ 初標示
§ 二羯下正明(二)
· 初引教示法(九)
o 初即座誡敕法
o 二示下在眾白僧法
o 三其下奪行治罰法
o 四律下執役居處法
o 五善下有緣白停法
o 六律下八事失夜法
o 七白下白清淨比丘法
o 八十下往他處白法
o 九四下界內見僧法
· 二鈔者評量(二)
o 初評捨制
o 二又下評行覆
§ 二與摩那埵法(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正明(三)
§ 初明乞法
§ 二上下加羯磨
§ 三彼下明白告(四)
§ 初正明諸白
§ 二律下對前辨異
§ 三僧下示本制緣
§ 四此下合論用法
§ 三與出罪法(二)
§ 初標舉
§ 二先下正明(三)
§ 初教乞法
§ 二羯下正作法
§ 三與下誡敕法
· ○三懺偷蘭遮法(二)
o 初標示分門
o 二初下隨門別釋(二)
§ 初明罪相(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示(二)
§ 初從生三品
§ 二自性三品
§ 二立懺儀(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釋(三)
§ 初大眾法(三)
§ 初標示
§ 二初下正明(七)(如文)
§ 三上下結告
§ 二小眾法(二)
§ 初定小眾
§ 二立下明懺法
§ 三一人法
· ○四懺波逸提法(二)
o 初結前生起(二)
§ 初結上三篇
§ 二下下生後四篇(二)
§ 初標舉
§ 二謂下正示(三)
§ 初識罪
§ 二又下牒數
§ 三又下斥非
o 二第下依篇出法(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三十捨墮(二)
§ 初標分
§ 二又下隨釋(三)
§ 初僧法(二)
§ 初分門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明捨財(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別示(四)
· 初辨定須不(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總明捨法差別
§ 二辨定是非(二)
§ 初通標三事
§ 二就下隨相別釋(三)
§ 初明長(二)
§ 初標示
§ 二長下隨釋(二)
§ 初明長體(二)
§ 初通標
§ 二一下別列(五)(如文)
§ 二相下指相染
§ 二離衣
§ 三販賣(二)
§ 初標示
§ 二謂下正明(二)
§ 初入捨須不
§ 二若下別捨總懺
· 二忘見本物(二)
o 初標示
o 二謂下正明(四)
§ 初明忘染
§ 二若下明後施
§ 三其下明所忘
§ 四以下明前捨
· 三修捨威儀
· 四三說捨詞
§ 二明捨心(二)
§ 初標簡
§ 二以下正明(三)
· 初示須捨
· 二四下顯宗異
· 三故下引誡告(二)
o 初敘勸
o 二薩下引誡
§ 三明捨罪(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隨釋(七)
· 初對僧乞
· 二請懺主(二)
o 初明簡人(三)
§ 初簡淨
§ 二所下顯意
§ 三亦下斥古
o 二正下示請法
· 三作單白
· 四說罪相(二)
o 初標分
o 二當下隨釋(二)
§ 初說持破之相
§ 二次下分別輕重悔法(二)
§ 初總分三種(二)
§ 初正分輕重
§ 二今下請懺主
§ 二二下別示二懺(二)
§ 初標舉
§ 二應下正示(二)
§ 初懺六品從生
§ 二懺三品從生根本(三)
§ 初標示罪相
§ 二如下正明懺法
§ 三然下示令前悔
· 五正悔罪
· 六訶責語
· 七立誓
§ 四明還衣雜相(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正明(二)
· 初明還衣(二)
o 初料簡是非(二)
§ 初總分兩位
§ 二今下評量行事
o 二律下正明還法(二)
§ 初展轉還法
§ 二若下直爾還法
· 二律下示雜相(四)
o 初明不還差別
o 二問懺罪前後
o 三問四人單白
o 四餘下指餘諸捨
§ 二眾多人法(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示(二)
§ 初對四人法
§ 二對三二人法
§ 三對首法
§ 二九十單提(二)
§ 初標示
§ 二當下正明(二)
§ 初明前緣
§ 二正懺法(二)
§ 初標
§ 二先下釋(三)
§ 初先請懺主
§ 二如下正陳詞句
§ 三善下對亡者懺法
· ○五懺提舍尼罪(二)
o 初標示
o 二昔下正明(二)
§ 初斥古
§ 二先下示今(三)
§ 初請懺主
§ 二說罪相
§ 三正捨罪
· ○六懺突吉羅罪(二)
o 初標分
o 二突下隨釋(二)
§ 初出方軌(二)
§ 初引示諸教
§ 二此下斥世所執
§ 二立條例(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出罪種(二)
§ 初簡覆藏唯故犯
§ 二明方便獨頭通二犯(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合懺答
§ 二又下約別懺答
§ 二明懺儀(二)
§ 初通標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懺故作(二)
§ 初標
§ 二前下釋(二)
§ 初悔從生
§ 二悔根本(二)
· 初出懺法
· 二此下示所立
§ 二懺誤作(二)
§ 初標
§ 二先下釋(二)
§ 初先出其相
§ 二正明作法
· ○二識下明發露(二)
o 初識罪發露
o 二疑罪發露
· ○三大下重示罪性
· ○四善下正明儀式
· ○二鈔下通結中卷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中之四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08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一
餘杭郡沙門釋 元照 錄
· ○第三下卷十四篇明共行(三)
o 初標卷題(二)
§ 初題目
§ 二撰號
o 二列篇目
o 三隨篇釋(十四)
§ 初二衣總別篇第十七(二)
§ 初篇目
§ 二本文(二)
§ 初敘意分章
§ 二何下隨章解釋(二)
§ 初總分制聽
§ 二今下依門而解(二)
§ 初制開(二)
§ 初標
§ 二前下釋(三)
§ 初三衣(三)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衣法(二)
§ 初分章
§ 二言下隨釋(四)
§ 初制意等三(三)
§ 初制意(二)
§ 初標
§ 二薩下釋(五)
§ 初異外俗意
§ 二雜下表內行意
§ 三華下捨諸惡意
§ 四薩下制須三意
§ 五僧下同聖儀意
§ 二釋名(二)
§ 初標
§ 二增下釋(二)
§ 初總名
§ 二四下別名(二)
§ 初列名標示
§ 二而下約義正翻(二)
§ 初標舉
§ 二慧下正明(四)
· 初引經文以明
· 二義下示義翻多種
· 三若下就條相以辨
· 四若下約通相以論
§ 三明功用(二)
§ 初標
§ 二大下釋(三)
§ 初大悲經
§ 二悲華經
§ 三僧祗律
§ 二作之方法(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八)
§ 初求財如法
§ 二財體如法(二)
§ 初標章
§ 二必下正釋(三)
§ 初示如非
§ 二律下引證
§ 三僧下引勸
§ 三色如法(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引文(三)
§ 初通示壞色
§ 二十下廣辨色相(三)
· 初十誦
· 二婆論
· 三僧祇
§ 三遺下引文斥濫
§ 二準下結斷
§ 四定量是非(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三)
§ 初明四分兼含
§ 二雖下引諸文示準
§ 三五下明五分唯通
§ 五條數多少(二)
§ 初標
§ 二所下釋(二)
§ 初略指隻數
§ 二四下正示多少(三)
§ 初約諸文示數
§ 二四下斥時濫行
§ 三聖下引聖為準
§ 六堤數長短(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示長短數(二)
§ 初示本部不了
§ 二婆下引多論明示
§ 二所下明割截意
§ 七重數多少(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新故多少(三)
§ 初純新故作
§ 二薩下新故參作
§ 三律下拾糞掃作
§ 二薩下摘分留置
§ 八作衣方法(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八)
§ 初三品開制
§ 二僧下作時緩急
§ 三薩下指作非長
§ 四四下改轉造作(三)
§ 初四分
§ 二五分
§ 三僧祇
§ 五十下鉤粈
§ 六十下縫刺
§ 七十下安揲
§ 八十下揲棄
§ 三加受持法(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對首法(二)
§ 初僧尼同法(三)
§ 初用法是非
§ 二若下總分品數
§ 三今下正加受法(二)
§ 初受法(三)
· 初標示
· 二應下正加(三)
o 初下衣(二)
§ 初標舉
§ 二加下加法(二)
§ 初加正衣法
§ 二加從衣法(二)
§ 初上中二種從
§ 二若下總示縵衣從
o 二中衣
o 三上衣
· 三上下結歎(二)
o 初引文顯數
o 二薩下斥非伸歎
§ 二捨法
§ 二若下尼眾別法(二)
§ 初正加法
§ 二僧下顯部別
§ 二心念法
§ 四出雜料簡(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受捨是非(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五)
§ 初借衣犯懺
§ 二五下不捨重受
§ 三善下損破失不
§ 四善下遇緣失不
§ 五薩下不受轉淨
§ 二補治浣染(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四)
§ 初淨法和合
§ 二善下補浣之法(三)
· 初善見
· 二五分
· 三四分
§ 三四下所須之具
§ 四十下補治之意
§ 三受用擎舉(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十二)
§ 初敬護
§ 二十下隨身
§ 三明下入聚(二)
§ 初入聚開制
§ 二僧下脫著法式
§ 四五下枕臥
§ 五三下重著
§ 六五下反倒
§ 七舍下通肩披
§ 八三下難開不著
§ 九決下有緣不禮
§ 十三下披著法式
§ 十一五下互著得不
§ 十二五下引示功能
o 二衣界○
§ 二坐具○
§ 三漉袋○
§ 二聽門○
§ 二(四藥)受淨篇(至)諸部別行篇○
· ○二衣界(二)
o 初牒章簡示
o 二今下立法加結(二)
§ 初揀須否
§ 二諸下明解結(二)
§ 初結法(二)
§ 初立法(二)
§ 初標古立今
§ 二此下結告顯證
§ 二加結
§ 二解法
· ○二坐具(二)
o 初牒名
o 二四下正釋(三)
§ 初製作法(四)
§ 初引制意(二)
§ 初顯意示量
§ 二諸下定搩大小
§ 二十下造作
§ 三十下離宿
§ 四僧下僧量(四)
§ 初引增文
§ 二四下示非法
§ 三如下明正法
§ 四薩下明揀濫
§ 二僧下受捨法
§ 三僧下持用法
· ○三漉袋(二)
o 初牒名
o 二物下正釋(五)
§ 初制意
§ 二薩下用法
§ 三四下製樣
§ 四此下誡約
§ 五今下遮妨
· ○二聽門(二)
o 初牒章分門
o 二初下依門別釋(四)
§ 初百一諸長(二)
§ 初總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百一供身令受持之(二)
§ 初示名揀體
§ 二僧下廣列物數(二)
§ 初開許之物
§ 二十下受法須不(二)
§ 初示受法
§ 二善下簡須不
§ 二長物及餘令說淨畜(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明長相(三)
§ 初服飾開制(二)
§ 初約時顯相
§ 二僧下廣辨眾物(三)
· 初僧祇支
· 二涅槃僧(三)
o 初示法制式
o 二十下造作著用
o 三十下毀破暫開
· 三今下餘衣(三)
o 初時用非法
o 二十下制斷俗外
o 三中下開畜之物(二)
§ 初明開意
§ 二四下列眾物(三)
§ 初著用僧物
§ 二四下受畜貴物
§ 三四下聽畜諸物(二)
§ 初開畜眾物
§ 二四下簡辨得不
§ 二四下邊方曲開
§ 三律下皮革靴履(二)
§ 初總示諸物
§ 二毗下別明靴履(五)
· 初開處
· 二五下製造
· 三毗下修敬
· 四五下作淨
· 五四下雜相
§ 二開說淨(二)
§ 初牒章分科
§ 二初下隨科別釋(六)
§ 初制說意(三)
· 初引論明意
· 二母下不說無開
· 三地下大小同制
§ 二二施主差別(二)
· 初牒章總示
· 二前下引文別簡(二)
o 初揀衣藥鉢施主(四)
§ 初明所對
§ 二五下揀可不
§ 三十下辨多少
§ 四薩下制簡德
o 二錢下揀錢寶等施主
§ 三開說進否(二)
· 初標
· 二先下釋(二)
o 初明開請須不(二)
§ 初明須請
§ 二次下似不須請
o 二請下列示請法(二)
§ 初請道眾法(二)
§ 初展轉淨主
§ 二真實淨主
§ 二寶下請俗人法
§ 四說之法用(二)
· 初標
· 二五下釋(二)
o 初衣物淨法(二)
§ 初心念法
§ 二對首法(三)
§ 初列淨法(二)
§ 初總標
§ 二至下別示(二)
§ 初展轉淨
§ 二善下真實淨
§ 二二下明成就
§ 三五下引漫標
o 二錢寶淨法
§ 五辨施主存亡(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二)
o 初示存亡
o 二然下明簡德
§ 六明失法不同(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四)
o 初淨主死亡(三)
§ 初僧祇
§ 二多論
§ 三十誦
o 二僧下迷忘重說
o 三薩下貸易後還
o 四毗下二淨和合
§ 二糞掃衣○
§ 三檀越施○
§ 四亡人物○
· ○二糞掃衣(二)
o 初標
o 二制下釋(二)
§ 初明制著意(二)
§ 初釋名顯意
§ 二十下引示利益
§ 二言下明衣物體(三)
§ 初總列諸物(二)
§ 初正列
§ 二比下斥非
§ 二十下別示死人衣
§ 三四下得畜之意
· ○三檀越施(二)
o 初標舉
o 二言下隨釋(二)
§ 初總釋名義
§ 二今下分位別釋(二)
§ 初就一部自論(二)
§ 初總舉
§ 二就下正釋(二)
§ 初二種時施(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時現前(二)
§ 初出體示法
§ 二四下引文顯相
§ 二時僧得(二)
§ 初出體示法
§ 二律下引雜相(三)
· 初明作法
· 二僧下與下眾
· 三五下給破夏
§ 二二種非時施(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非時現前(二)
§ 初示體顯法
§ 二十下例通下眾
§ 二非時僧得(二)
§ 初出體示法
§ 二律下引制緣
§ 二明二部互正(二)
§ 初標指
§ 二四下正明(二)
§ 初二部互
§ 二五下當部互
· ○四亡人物(二)
o 初標
o 二既下釋(二)
§ 初敘意開章(三)
§ 初明兩機相濟
§ 二然下示昔斷多途
§ 三今下顯今宗所立
§ 二初下隨章別釋(十)
§ 初制入僧(二)
§ 初標
§ 二所下釋(二)
§ 初不入佛法
§ 二亦下不入俗人
§ 二對亡者分法不同(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別釋(十)
§ 初糞掃取
§ 二入當時現前
§ 三入同見僧
§ 四入功能僧
§ 五入二部僧
§ 六入面所向僧
§ 七入和尚
§ 八入所親白衣
§ 九入隨所在處
§ 十上下入羯磨分
§ 三同活共財(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四)
§ 初不共同活
§ 二若下決心同活
§ 三若下各分同活
§ 四若下不同妄取
§ 四囑授是非(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囑授善惡(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四)(如文)
§ 二人物差別(二)
§ 初標
§ 二一下釋(四)(如文)
§ 三重單囑授(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二)
§ 初正明
§ 二準下斷犯
§ 四成不之相(二)
§ 初標
§ 二凡下釋(二)
§ 初約義正明(二)
§ 初正顯成不之相
§ 二若下約未死準同
§ 二故下引文以示
§ 五負債進不(二)
§ 初標
§ 二先下釋(二)
§ 初先以義求(二)
§ 初總約佛法別人以明
§ 二若下別據常住以辨
§ 二十下後引文斷(四)
§ 初十誦明諸相(二)
§ 初引文顯相
§ 二此下決通後句
§ 二母論明遣索
§ 三五百問明物主索取
§ 四僧祗明量彼可信
§ 六定物輕重○
§ 七具德賞勞○
§ 八分物時節○
§ 九正加分法○
§ 十雜明受物○
· ○六定物輕重(二)
o 初標
o 二然下釋(三)
§ 初明約教處判
§ 二今下述意總標
§ 三一下依位別釋(三)
§ 初唯取四分不取外宗(三)
§ 初敘計
§ 二若下決判
§ 三此下結示
§ 二四分先準諸部類通(二)
§ 初迷計
§ 二初下決判(二)
§ 初略分三位(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三)
§ 初佛所制畜
§ 二制不聽物
§ 三佛開聽畜(二)
§ 初敘意總標
§ 二一下別列三位(三)
· 初性重
· 二性輕
· 三從用輕重
§ 二但下廣分七種(四)
§ 初敘意總舉
§ 二十下引示儀式
§ 三第下引文正判(七)
§ 初絲麻毛緜(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四分(六)
o 初床褥
o 二氍毺
o 三被下被
o 四薄下氈
o 五氍下文綺
o 六綾下貴衣
· 二僧下諸部(七)
o 初僧祇
o 二五分
o 三五大色衣
o 四絲下絲縷
o 五盛下囊袋
o 六一下俗服
o 七雜下雜色等物
§ 二瓦石鐵木竹等(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四分(三)
o 初盆器作具
o 二剃刀
o 三錢寶
· 二十下諸部(八)
o 初十誦律
o 二僧祇律
o 三善見論
o 四楞伽經
o 五若下送終物
o 六櫃下櫃簏等物
o 七四下諸器物
o 八供下諸供具
§ 三田園房舍等(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四分(二)
o 初田園房舍
o 二若下莊嚴諸物
· 二十下他部
§ 四皮革(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四分
· 二十下他部(四)
o 初囊帶
o 二平下靴履
o 三毗下經書
o 四盛下澡豆
§ 五畜生(二)
§ 初標
§ 二毗下釋
§ 六人民奴婢(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四分
· 二毗下他部
§ 七四藥(二)
§ 初標
§ 二無下釋(二)
§ 初諸藥
§ 二十下請食前後
§ 四餘下指略結成
§ 三通用律藏廢立正文
· ○七具德賞勞(二)
o 初牒章
o 二四下正釋(三)
§ 初簡德(二)
§ 初示二種五德(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顯德
§ 二次下明行
§ 二有下明賞物可不
§ 二次下與物(二)
§ 初引文示物
§ 二義下準義量德
§ 三簡下簡人(二)
§ 初明七眾得不
§ 二十下明外界合賞
· ○八分物時節(二)
o 初標
o 二五下釋(二)
§ 初死已即分
§ 二十下屍去後分
· ○九正加分法(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集錢財衣物
§ 二加法分之(二)
§ 初列示三法(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示(三)
§ 初羯磨(二)
§ 初總分
§ 二今下別釋(二)
§ 初五人已上法(二)
§ 初標示
§ 二前下正釋(二)
· 初處判賞勞(四)
o 初集物召眾
o 二僧下瞻病捨衣
o 三眾下處判諸物
o 四但下加法賞勞(三)
§ 初明不須問德
§ 二若下告勅問和
§ 三大下正加賞法
· 二次下差分輕物(二)
o 初標
o 二律下釋(二)
§ 初明差人(二)
§ 初準用口差
§ 二持下制知合賞
§ 二今下明作法(二)
§ 初分付法(二)
§ 初明儀式
§ 二文下作羯磨
§ 二作下分物法(三)
§ 初正分(二)
§ 初先分大僧(四)
§ 初示分法
§ 二五下明衣少
§ 三若下勸依行
§ 四若下明留分
§ 二次下次分餘眾
§ 二如下結告
§ 三律下斥非
§ 二若下四人法
§ 二對首
§ 三心念
§ 二問顯非衣
· ○十雜明受物(二)
o 初標章
o 二若下正釋(二)
§ 初正明雜相(三)
§ 初在莊寺法
§ 二四下在白衣家法(三)
§ 初先至
§ 二準下互至
§ 三若下取法
§ 三僧下同界盡集
§ 二問答釋疑(二)
§ 初問出界分物成否
§ 二問將出先見得成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一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二
· ○二四藥受淨篇第十八(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釋名
§ 二就下分章解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明藥體(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列釋(四)
§ 初藥體(三)
§ 初標示
§ 二持下隨釋(四)
§ 初時藥(二)
· 初通示藥體
· 二諸下別簡魚肉(五)
o 初引大廢小(三)
§ 初引涅槃制斷
§ 二引楞伽示過
§ 三今下伸誡
o 二僧下引小急制(三)
§ 初引僧祗急制
§ 二今下斥學罔時
§ 三四下顯四分密斷
o 三稜下通禁諸物
o 四俗下舉俗況道
o 五摩下引斥倚濫
§ 二非時藥(四)
· 初明藥體
· 二十下示淨法
· 三善下簡諸漿(四)
o 初善見
o 二母論
o 三了論
o 四四分
· 四伽下明澄漉
§ 三七日藥(二)
· 初通明藥體(五)
o 初示藥體
o 二僧下配諸病
o 三五下含時食
o 四十下有緣開
o 五僧下變造法
· 二然下別誡嗜蜜
§ 四盡形藥(三)
· 初示藥體
· 二明下明制限
· 三十下顯離過
§ 三上下結斥
§ 二六味(二)
§ 初標
§ 二明下釋(二)
§ 初標論文
§ 二疏下引疏解(五)
· 初時量
· 二一下更量
· 三穌下七日量
· 四甘下一期量
· 五灰下大開量
§ 三轉變(二)
§ 初標
§ 二中下釋(二)
§ 初非時轉變
§ 二十下時藥轉變
§ 四相和(二)
§ 初標
§ 二薩下釋(二)
§ 初引論總標
§ 二若下依論別釋(二)
· 初不等從強
· 二若下俱等從首
§ 二明淨地處所○
§ 三護淨不同○
§ 四淨法差別○
§ 五二受有別○
· ○二明淨地處所(二)
o 初總標
o 二一下別釋(四)
§ 初制意釋名(二)
§ 初制意
§ 二釋名
§ 二列數作法(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四)
§ 初不周淨
§ 二檀越淨(二)
§ 初列示
§ 二此下結斥
§ 三處分淨(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四)
§ 初四分
§ 二僧祇
§ 三五分
§ 四善見
§ 四白二淨(二)
§ 初標
§ 二謂下釋(三)
§ 初明須結
§ 二四下示結法(三)
§ 初四分唯別結
§ 二五分通別結
§ 三僧祇別結
§ 三準下屬示相
§ 三在加羯磨(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通簡四淨
§ 二律下正明加結(二)
§ 初結法(三)
§ 初明唱相
§ 二次下正作法
§ 三僧下明各攝
§ 二有下解法
§ 四雜出料簡(二)
§ 初標
§ 二檀下釋(三)
§ 初總示通局
§ 二若下別明處分
§ 三問下釋通內煑
· ○三護淨不同(二)
o 初標列
o 二初下隨釋(五)
§ 初翻淨(二)
§ 初敘勸總標
§ 二言下依標別釋(四)
§ 初緣淨
§ 二體淨
§ 三體不淨
§ 四緣不淨(二)
§ 初引教正明(二)
§ 初略示緣相
§ 二五下廣引諸文(五)
§ 初五分
§ 二僧祇
§ 三十誦
§ 四善見
§ 五四分
§ 二問本制意(二)
§ 初敘問
§ 二答釋(二)
§ 初約義通答
§ 二引文別證
§ 二護淨(二)
§ 初標章
§ 二前下正釋(四)
§ 初護惡觸(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三)
§ 初行食等觸(三)
§ 初過鉢
§ 二五下受行
§ 三僧下除簡
§ 二僧下諸器等觸(三)
§ 初緣開
§ 二若下錯誤
§ 三器下器具
§ 三十下擔持等蠲(七)
§ 初十誦
§ 二四分
§ 三善見
§ 四五分
§ 五四分
§ 六十誦
§ 七鼻奈耶
§ 二護自煑(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二)
§ 初開為淨人
§ 二僧下開為比丘
§ 三通內宿
§ 四護內煑
§ 三罪通塞(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約四藥對四過明通塞(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二)
§ 初時藥
§ 二餘三藥(二)
§ 初總示
§ 二非下別顯(三)
§ 初非時
§ 二七日
§ 三盡形
§ 二約四過對四位明通塞(二)
§ 初標
§ 二先下釋(二)
§ 初先明過相(二)
§ 初略列
§ 二初下委釋(二)
§ 初引十誦明四過
§ 二引婆論明共宿
§ 二對顯通塞(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正釋(四)
§ 初內宿對
§ 二內煑對
§ 三自煑對
§ 四惡觸對(四)
· 初就處
· 二就時
· 三就人(三)
o 初總列諸觸
o 二大下明四種不成觸
o 三更下約三句分別
· 四若下就食
§ 四互明淨染(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三)
§ 初四分
§ 二五分
§ 三僧祇
§ 五儉開八事(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二)
§ 初四分開八事(三)
§ 初引八事
§ 二若下定罪多少
§ 三律下明還制
§ 二十誦開持殘宿食
· ○四淨法差別(二)
o 初標分
o 二制下隨釋(三)
§ 初制意
§ 二明處人
§ 三示淨法(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四)
§ 初食時審問
§ 二四下列諸淨法(三)
§ 初四分
§ 二僧祗
§ 三母論
§ 三僧下正明作法(四)
§ 初簡通別
§ 二四下辨自他
§ 三十下示淨法
§ 四明下示合淨
§ 四問下分示種相
· ○五二受有別(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八)
§ 初制二受意(二)
§ 初明手受意
§ 二次下明口受意
§ 二受通四藥
§ 三對人不同(三)
§ 初二受不同
§ 二薩下引證二受
§ 三善下出不受法
§ 四加法亦別(二)
§ 初敘意誡勸
§ 二就下正明受法(二)
§ 初指時藥以總標
§ 二初下列三藥以示法(三)
§ 初非時藥(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如文)
§ 二七日藥(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所受藥
§ 二能授人
§ 三所受者(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自無五過(三)
o 初標示
o 二一下列釋(五)(如文)
o 三上下結指
· 二自作四法
§ 四正受法
§ 三盡形藥(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隨釋(四)
§ 初所受藥
§ 二能授人
§ 三所受者
§ 四正受法(二)
§ 初正加口法(三)
· 初總受法
· 二若下別受法
· 三若下自買法
§ 二今下斥世不行
§ 五說淨通局(二)
§ 初標
§ 二七下釋(二)
§ 初正明須否
§ 二淨下略指淨法
§ 六二受寬狹(二)
§ 初標
§ 二手下釋(二)
§ 初手受
§ 二口法
§ 七重加進否(二)
§ 初標
§ 二若下釋(二)
§ 初手受
§ 二口法
§ 八雜明罪相(二)
§ 初標
§ 二薩下釋(二)
§ 初引論示相
§ 二問答辨罪(三)
§ 初問防罪多少(二)
§ 初正明防罪(二)
§ 初問答標示
§ 二如下四藥別論(四)(如文)
§ 二因明生罪(二)
§ 初標示
§ 二時下列釋(四)
§ 初時藥
§ 二非時藥
§ 三七日藥(二)
· 初明罪相
· 二問不受
§ 四盡形藥
§ 二問四藥重輕
§ 三問非時幾罪
· ○三鉢器制聽篇第十九(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鉢器是制教(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制意
§ 二體(三)
§ 初示如法
§ 二五下顯非法
§ 三今下斥時用
§ 三色(三)
§ 初明如法
§ 二若下斥非法
§ 三善下示熏法
§ 四量(三)
§ 初據四分定量
§ 二十下引他部同異
§ 三然下斥世非法
§ 五受法
§ 六失受相(二)
§ 初標
§ 二善下釋(四)
§ 初約穿損明失法
§ 二善下約價直辨成不
§ 三四下明不漏不失
§ 四問下明不加非犯
§ 七受用行護(二)
§ 初標
§ 二五下釋(三)
§ 初受用
§ 二毗下洗法(二)
§ 初母論
§ 二僧祇
§ 三十下行護(三)
§ 初不得非用
§ 二四下安著守護
§ 三四下破洗持行
§ 二次下眾具入聽門(二)
§ 初標示
§ 二四下列釋(十四)
§ 初釜盆等器
§ 二四下車乘諸物
§ 三十下畜針
§ 四五下洗足具
§ 五十下諸拂
§ 六十下坐床
§ 七四下諸雜物(三)
§ 初雜引諸文
§ 二四下引供給和尚文
§ 三供下引供給住房文
§ 八增下澡浴等法
§ 九毗下諸刀鑷
§ 十大下坐禪具
§ 十一毗下所畜得不
§ 十二五下離非法相
§ 十三四下染器等物
§ 十四增下作房等法(三)
§ 初開受房法
§ 二十下明自營治
§ 三僧下莊嚴賞功(五)
§ 初僧祗
§ 二四分
§ 三五分
§ 四十誦
§ 五僧祇
· ○四對施興治篇第二十(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總意(五)
§ 初敘施受二法
§ 二伹下明須法之意
§ 三何下推本勸約
§ 四然下指過激勵
§ 五今下生起下文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受施之人(四)
§ 初善見
§ 二母論
§ 三智論
§ 四四分
§ 二厭治方便(二)
§ 初標章
§ 二如下正釋(三)
§ 初大集經
§ 二四分律
§ 三若下指諸文
§ 三立觀有教(二)
§ 初標章
§ 二智下正釋(五)
§ 初智論
§ 二十誦
§ 三伽論
§ 四母論
§ 五佛藏經
§ 四作觀方法(二)
§ 初標章
§ 二然下正釋(三)
§ 初通明四事如非
§ 二雖下別顯食過
§ 三今下正列觀法(二)
§ 初述意總指
§ 二初下依位別釋(五)
§ 初計功量施(二)
· 初標名
· 二智下引示(二)
o 初智論
o 二僧祗
§ 二忖己德行(二)
· 初標名
· 二引論
§ 三防心離過(二)
· 初標名
· 二明下引了疏
§ 四正事良藥
§ 五為成道業(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正明(三)(如文)
§ 五隨治雜相(三)
§ 初標章
§ 二華下正釋(八)
§ 初立願利生
§ 二五下受施得不
§ 三十下對觀過患
§ 四五下引緣示報
§ 五毗下隨事興念
§ 六四下少食身安
§ 七雜下觀食平等
§ 八中下行乞調伏
§ 三前下結誥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二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08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三
· ○五頭陀行儀篇第二十一(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正明
§ 二智下引證
§ 二就下開意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釋總名顯德(二)
§ 初正釋名德(二)
§ 初釋名
§ 二增下顯德(二)
§ 初顯功德
§ 二十下彰勝利
§ 二頭下料簡通塞
§ 二列數明體(二)
§ 初標舉分科
§ 二初下依科別釋(二)
§ 初相生次第(四)
§ 初衣中有二種
§ 二雖下食有四種
§ 三然下處有五種
§ 四上下威儀有一
§ 二列名行體(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列釋(十二)
§ 初衲衣(三)
· 初標行體
· 二十下明勝利
· 三寶下顯功能
§ 二三衣(二)
· 初標行體
· 二論下明勝利
§ 三乞食(六)
· 初標聖行
· 二薩下明制意
· 三四下示乞法(二)
o 初入聚法
o 二僧下語默法
o 三十下至家法
· 四十下彰勝利
· 五善下顯梵名
· 六僧下引誡勸
§ 四不作餘食法
§ 五一坐食(三)
· 初標勝利
· 二智下誡節量
· 三三下明制意
§ 六一摶食(二)
· 初標示行體
· 二解下節量對治
§ 七蘭若(三)
· 初定量遠近
· 二若下指略餘二
· 三僧下引誡毀聖
§ 八塚間
§ 九樹下
§ 十露地(四)
· 初明行體
· 二增下示所修
· 三善下簡深淺
· 四論下彰勝利
§ 十一隨坐
§ 十二常坐(四)
· 初明行體
· 二解下示心用
· 三十下引勝利
· 四四下明勸修
§ 三諸部異行(二)
§ 初標章
§ 二毗下列示(六)
§ 初毗尼母論
§ 二智度論
§ 三寶雲經
§ 四十住婆沙論
§ 五解脫道論
§ 六十誦律
§ 三上下結指
§ 四雜出諸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四)
§ 初明瞻待
§ 二四下明作務
§ 三善下明免事
§ 四五下明捨法
· ○六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三)
§ 初明道俗義同
§ 二故下引經誠證
§ 三比下斥時顯意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僧像本篇(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制相敬意(二)
§ 初敬佛意
§ 二所下相敬意(三)
§ 初明立敬之意
§ 二大下引因果勸修
§ 三智下明坐立差異
§ 二對敬立緣合不(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不應禮(二)
· 初四分部
· 二寶梁經
§ 二二下應禮(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無緣合敬
o 二四下有緣不禮
§ 三立敬儀式(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敬佛法(二)
· 初標章
· 二若下正釋(二)
o 初先示敬儀(六)
§ 初受用功勝
§ 二增下承事感報
§ 三智下設禮儀式
§ 四智下對境用心
§ 五毗下入塔法
§ 六五下施繞法
o 二正明敬相(二)
§ 初標
§ 二佛下釋(二)
§ 初總斥非法(二)
§ 初通斥輕慢之相(二)
§ 初斥非致毀
§ 二故下引教伸誡
§ 二比下別斥居床設禮
§ 二十下雜列敬相(四)
§ 初供具等法
§ 二大下遺身利物
§ 三僧下修供時節
§ 四四下相敬遠益
§ 二敬僧法(二)
· 初標章
· 二若下正釋(二)
o 初攝眾開徒立
o 二若下受懺須師禮
§ 三大小致禮法(二)
· 初標章
· 二毗下正釋(六)
o 初制敬本意
o 二四下五眾相禮(二)
§ 初通明五眾(二)
§ 初次禮人塔
§ 二五下禮師屍塚
§ 二四下別示沙彌(二)
§ 初明次第
§ 二問下釋疑
o 三四下致禮諸相
o 四毗下約夏分位
o 五僧下共坐階降(二)
§ 初明大僧
§ 二伽下示餘眾
o 六僧下受禮慰勞
§ 二造像法附○
· ○二造像法附(二)
o 初牒章
o 二初下正釋(二)
§ 初造像塔法(二)
§ 初造像(二)
§ 初通敘經像意
§ 二恐下正明造像(二)
§ 初中國造立元緣
§ 二今下此方制度漸失(三)
§ 初前代近真
§ 二今下後世失法(三)
§ 初明非法
§ 二致下示過患
§ 三若下明應法
§ 三善下西土靈儀
§ 二造塔(二)
§ 初標章
§ 二雜下正釋(六)
§ 初示名
§ 二增下顯報
§ 三四下敬護
§ 四僧下造處
§ 五善下供養修治(五)
§ 初勸化供養
§ 二若下見塔塗法
§ 三若下造立莊嚴
§ 四不下接續毀損
§ 五若下校量福報
§ 六無下造毀二報(三)
§ 初掃治善報(二)
§ 初無垢女經
§ 二涅槃偈
§ 二智下隨時供養
§ 三十下毀壞惡報
§ 二造寺法(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示(二)
§ 初總示所引
§ 二謂下正引法式(二)
§ 初應法生善
§ 二伹下無法致損(四)
§ 初造立非法
§ 二又下騰踐毀壞
§ 三若下引勸俗流
§ 四因下因誡道眾(三)
§ 初自敬生信
§ 二假下舉俗況道
§ 三由下結示自失
· ○七訃請設則篇第二十三(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生起
§ 二就下分章解釋(二)
§ 初列章
§ 二初下隨釋(十)
§ 初受請法(二)
§ 初牒章
§ 二十下正釋(九)
§ 初來請等法
§ 二五下俗家敷設
§ 三增下許請之相
§ 四五下對請可不
§ 五四下僧別二請
§ 六今下改正筆注
§ 七薩下往訃是非
§ 八善下下眾同受
§ 九僧下自往雜相
§ 二往訃法
§ 三至請家法(二)
§ 初標章
§ 二若下正釋(二)
§ 初安置聖位(二)
§ 初示鋪設
§ 二不下斥非法
§ 二僧下敷牀列坐
§ 四就坐命客(二)
§ 初標章
§ 二彼下正釋(六)
§ 初入位隨坐
§ 二四下相問大小
§ 三僧下慰問施家
§ 四四下無緣後往
§ 五僧下訶止暄笑
§ 六五下外客聽不
§ 五觀食淨汙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審問作淨
§ 二僧下給付不來
§ 六行香呪願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四)
§ 初呪願前後
§ 二若下讀誦可不
§ 三增下行香儀則(三)
§ 初引本緣
§ 二若下示離過
§ 三行下明作唄
§ 四四下呪願隨機(二)
§ 初通示隨機
§ 二比下正示法式(四)
§ 初斥非標示
§ 二僧下列示諸法
§ 三長下引聖況凡
§ 四雜下引愚證失
§ 七受食方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三)
§ 初受食法式(二)
§ 初呪願受食
§ 二三下踞坐離過
§ 二二下出眾生食(二)
§ 初示前後
§ 二涅下明所為(三)
§ 初引諸文示法
§ 二今下勸改祭行施
§ 三智下明所施非多
§ 三僧下行食雜法(六)
§ 初行食法
§ 二四下唱等法
§ 三五下正受法
§ 四四下等施法
§ 五僧下受用等法
§ 六十下喫食雜法
§ 八食竟收歛法(二)
§ 初標章
§ 二僧下正釋(二)
§ 初相待
§ 二賢下行水
§ 九噠嚫布施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七)
§ 初示名
§ 二四下引緣
§ 三薩下後說之意
§ 四律下所說之法
§ 五五下能說之人
§ 六律下釋一偈之義
§ 七今下明財施之式
§ 十出請家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二)
§ 初出請家法
§ 二雜下歸本處法
· ○八導俗化方篇第三十四(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道俗相濟彰益
§ 二而下末世無法成濫
§ 二今下開章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說法軌儀受戒方法(二)
§ 初說法儀式(十四)
§ 初勸護受施
§ 二四下諸說是非
§ 三三下登座儀式
§ 四毗下籌量稱機
§ 五涅下攝眾如非
§ 六雜下教誡說法
§ 七五下受利可不
§ 八三下入房請問
§ 九毗下能說隨宜(五)
§ 初明撮要
§ 二涅下明適時
§ 三雜下明訓俗
§ 四智下明自行
§ 五大下明隨機
§ 十毗下為俗門師
§ 十一十下存心離過
§ 十二薩下教導俗式
§ 十三地下隨機慰問
§ 十四僧下接奉王臣
§ 二受戒方法(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翻邪三歸(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制意
· 二懺悔法
· 三立歸法
· 四總料簡
§ 二五戒(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簡人是非(二)
o 初簡得不
o 二故下教發戒
· 二作法差別(二)
o 初正納戒體
o 二智下示相教誡
· 三料簡(四)
o 初成論
o 二多論
o 三智論(三)
§ 初明齋日
§ 二問下明口過
§ 三又下示因果
o 四增下總指
§ 三八戒(二)
§ 初標章
§ 二薩下隨釋(三)
· 初明自他
· 二次下正受法(三)
o 初作法戒體
o 二懺悔立期
o 三說相發願
· 三僧下列雜法
§ 二辨生緣奉敬(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隨釋(七)
§ 初恩重難報
§ 二僧下節量信毀
§ 三涅下以法開悟
§ 四雜下供養感報
§ 五五下供給老病
§ 六僧下呼召異俗
§ 七若下沒後扶[臼/丌]
§ 三明士女入寺正式(二)
§ 初標章
§ 二先下正釋(二)
§ 初出立意
§ 二今下明法式(二)
§ 初中國舊法(二)
§ 初入寺法(二)
· 初清信士法(二)
o 初示正法(三)
§ 初禮敬捨惡等法
§ 二禮下想念慎護等法
§ 三若下有緣暫宿等法
o 二凡下斥非法(二)
§ 初示入寺本意
§ 二今下明非法之相
· 二清下清信女法
§ 二如下出寺法
§ 二此下今師要術(三)
§ 初指前標後
§ 二謂下正示敬護
· 初明道俗相資
· 二凡下誡拾僧過失
· 三然下歎愚人難犯
§ 三諸下付囑傳告
· ○九主客相待篇第二十五(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本篇(二)
§ 初敘制意
§ 二就下分章釋(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四)
§ 初入寺法
§ 二問主人受房等法
§ 三相識敬儀
§ 四問受利法(三)
§ 初審問對答
§ 二僧下語示僧制
§ 三三下通明瞻待
§ 二法附(二)
§ 初標章
§ 二夫下正釋(二)
§ 初敘意
§ 二五下列示(二)
§ 初總明四儀
§ 二毗下別示雜相(二)
§ 初出行法(三)
§ 初明行法
§ 二僧下示行相
§ 三智下教攝心
§ 二僧下坐臥法(二)
§ 初通明
§ 二三下別示(二)
§ 初坐法(三)
· 初示二坐法
· 二三下辨共坐法
· 三三下明上床法
§ 二善下臥法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三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四
· ○十瞻病送終篇第二十六(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總分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瞻病(二)
§ 初分章
§ 二制下隨釋(四)
§ 初制意(三)
§ 初敘意
§ 二故下引證
§ 三問下釋疑
§ 二簡人并供養法(二)
§ 初簡人(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三)
§ 初簡人不同
§ 二僧下道逢迎逆
§ 三並下結告指廣
§ 二供給(二)
§ 初標
§ 二五下釋(六)
§ 初聽僧造食
§ 二僧下瞻視諸法
§ 三十下求索給付
§ 四善下求貿可否
§ 五摩下雜物開濟
§ 六四下安置便器
§ 三安置處所(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二)
§ 初約教就房舍
§ 二若下依傳立別堂
§ 四說法歛念(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二)
§ 初餘人勸導法(三)
§ 初通標
§ 二若下別列(六)
· 初蘭若人
· 二誦經人
· 三持律人
· 四法師
· 五禪師
· 六佐助眾事人
§ 三傳下總示(二)
· 初明唱讀
· 二必下明易處
§ 二其下瞻病勸導(四)
§ 初明說法
§ 二四下問衣鉢
§ 三應下示經像
§ 四又下教勸導
§ 二送終(二)
§ 初牒章
§ 二然下正釋(二)
§ 初敘意分章
§ 二初下隨章別釋(二)
§ 初將屍出法(四)
§ 初安設儀式
§ 二五下啼泣可不
§ 三彼下客來吊慰
§ 四五下覆屍殯送
§ 二明葬法(五)
§ 初明四法
§ 二增下香華供養
§ 三四下起塔立像
§ 四增下自轝報恩
§ 五善下送俗進否
· ○十二諸雜要行篇第二十七(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三)
§ 初立篇意
§ 二若下對簡前後
§ 三其下勸覽彰益
§ 二十下開章釋(二)
§ 初標列
§ 二智下隨釋(十)
§ 初明佛法僧(七)
§ 初禮敬
§ 二薩下供養
§ 三十下知事
§ 四薩下毀像
§ 五智下供法
§ 六十下差立主掌
§ 七僧下守護三寶(三)
§ 初守護
§ 二僧下收舉
§ 三毗下用與
§ 二眾中雜事(二)
§ 初標
§ 二入下釋(三)
§ 初入眾堂
§ 二善下登高座
§ 三打下打靜法
§ 三別人自行(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十六)
§ 初不應答法
§ 二四下勸學戒律
§ 三五下雜學可不
§ 四五下剃除髮爪
§ 五四下近俗過失
§ 六成下捨離五慳
§ 七四下欣樂五寶
§ 八十下坐禪過相
§ 九四下卜術呪誓
§ 十增下有緣念聖
§ 十一五下入尼寺法
§ 十二四下嚼楊枝等法
§ 十三僧下然燈法
§ 十四五下施食法
§ 十五僧下然火過失
§ 十六撰下掃地得益
§ 四共行同法(二)
§ 初標章
§ 二所下正釋(三)
§ 初誦習三藏(三)
§ 初敘根器差別
§ 二既下教其誦習
§ 三三下引文勸勉
§ 二善下制學毗尼
§ 三多下有緣顯德
§ 五出家要業(二)
§ 初標章
§ 二道下正釋(二)
§ 初略明通局
§ 二出下委示別修(二)
§ 初正示(三)
§ 初明相須不雜
§ 二俗下示雜法兩殊
§ 三雖下指示通局
§ 二上下引證(二)
§ 初標指
§ 二智下正引
§ 六遇賊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遭賊法
§ 二毗下遮賊法
§ 七大小便法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
§ 初正明登周法
§ 二五下列示諸雜法
§ 八慈濟畜生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慈心解放
§ 二十下獵師求索
§ 九避惡眾生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二)
§ 初避非人法
§ 二四下驅諸畜法
§ 十雜治病法(二)
§ 初標章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先明醫師
§ 二四下正明治病
· ○十二沙彌別行篇第二十八(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敘本示濫
§ 二然下明信智二門
§ 二故下開章釋(二)
§ 初分門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明出家本意(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出家元緣
§ 二勸出有益(二)
§ 初標章
§ 二華下正釋(二)
§ 初能勸人益
§ 二智下出家人益
§ 三障出有損
§ 四行凡罪行(二)
§ 初標示
§ 二大下正釋(二)
§ 初引教顯相
§ 二若下總列五種
§ 五行凡福行(二)
§ 初標章
§ 二謂下隨釋(二)
§ 初竪明
§ 二智下引證
§ 六行聖道行(二)
§ 初標
§ 二但下釋(三)
§ 初述意總標
§ 二一下列示三位
§ 三離下結略指廣
§ 七大小乘相決同異(二)
§ 初標章
§ 二三下正釋(三)
§ 初總示
§ 二若下別釋(二)
· 初小乘三學(二)
o 初戒
o 二定慧
· 二大乘三學(二)
o 初戒
§ 初標示同異
§ 二智下廣示異相(三)
§ 初智論(二)
§ 初正引論文
§ 二問答釋疑(二)
§ 初會斷常二見
§ 二決貪瞋二心
§ 二攝論
§ 三涅槃經
o 二定慧
§ 三且下結勸(二)
· 初結指
· 二又下重示
§ 二依位隨解○
· ○二就下依位隨解(二)
o 初牒章標列
o 二初下隨章別明(五)
§ 初出家具緣(四)
§ 初簡人得不(三)
§ 初簡老少
§ 二智下簡根具
§ 三善下簡聽不
§ 二僧下先說苦事
§ 三四下受畜沙彌
§ 四五下出俗捨離
§ 二作法不同(二)
§ 初標章
§ 二欲下正釋(三)
§ 初秉白告眾
§ 二作下陳詞請師
§ 三應下剃髮儀式(二)
§ 初標示
§ 二在下正釋(十二)
§ 初莊嚴設座
§ 二欲下辭親易服
§ 三來下師為說法
§ 四為下灌頂贊歎
§ 五教下禮佛歸依
§ 六阿下闍梨剃髮
§ 七與下師除頂髮
§ 八除下授衣披著
§ 九禮下施繞自慶
§ 十禮下辭親受賀
§ 十一中下剃髮時節
§ 十二毗下即受歸戒
§ 三受戒方式(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緣(五)
§ 初作白告眾
§ 二五下能受是非
§ 三五下受法次第
§ 四善下示威儀
§ 五律下教問緣
§ 二體
§ 三相(四)
§ 初列戒相(五)
§ 初正教說相
§ 二授下說功德
§ 三戒下隨難解
§ 四四下明餘戒
§ 五又下指四依
§ 二次下說五德
§ 三次下說六念
§ 四僧下說十數(二)
§ 初標舉
§ 二準下列釋(二)
§ 初正明(十)(如文)
§ 二此下結歎
§ 四隨戒雜相(二)
§ 初標章
§ 二沙下正釋(二)
§ 初通簡同別(二)
§ 初示同別
§ 二所下辨所對
§ 二次下別示秉法(二)
§ 初總標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別法(四)
§ 初別明衣法
§ 二受下指同餘法
§ 三若下諸懺罪法
§ 四餘下安居受日法
§ 二眾法(二)
§ 初標示
§ 二若下正釋(二)
§ 初明通別眾法(二)
· 初說戒(二)
o 初通行法
o 二若下別行法
· 二若下自恣
§ 二若下對首心念法
§ 五雜行教示(二)
§ 初標章
§ 二其下正釋(三)
§ 初略指
§ 二毗下廣引(三)
§ 初身口雜行
§ 二薩下罪相開遮
§ 三五下責罰同利
§ 三有下斥謬
· ○十三尼眾別行篇第二十九(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指前生起
§ 二所下推釋次第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分章
§ 二前下隨釋(三)
§ 初明大尼(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受戒法(二)
§ 初畜眾
§ 二次下受戒(二)
§ 初標示
§ 二受下正釋(二)
· 初明受本法
· 二二下正受戒體(二)
o 初總標
o 二初下列釋(五)
§ 初徃來是非(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三)
§ 初明是
§ 二有下斥非
§ 三釋疑(二)
§ 初問僧寺作本法
§ 二問本法人名字
§ 二僧尼數量(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二)
§ 初引諸文斥非法
§ 二五下引五分示正儀
§ 三尼須結界(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三)
§ 初立理斥非
§ 二應下結時儀式
§ 三又下結勸依行
§ 四安置儀式
§ 五入戒法中
§ 二懺罪法(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懺初篇
§ 二二下懺二篇
§ 三偷下懺諸篇
§ 三說戒法(二)
§ 初標章
§ 二善下正釋(四)
§ 初引本緣
§ 二二下正行法(六)
· 初往請法
· 二準下受囑法
· 三僧下尼入寺法
· 四彼下僧為請法
· 五至下僧誡勅法
· 六至下尼傳教法(二)
o 初正明
o 二問答
§ 三四下明雜相
§ 四比下指廣略
§ 四安居受日(二)
§ 初標指
§ 二尼下明依僧(三)
§ 初明制犯
§ 二僧下教受請
§ 三善下示遠近
§ 五自恣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三)
§ 初明行事
§ 二律下示雜相
§ 三問制意
§ 六隨戒相(二)
§ 初標章
§ 二尼下正釋(二)
§ 初委釋盛行(三)
· 初八重(二)
o 初指同
o 二摩下明異(三)
§ 初摩觸(二)
§ 初標列犯緣
§ 二尼下辨析犯相(二)
§ 初成犯
§ 二四下不犯
§ 二八事(二)
§ 初列犯緣
§ 二八下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正釋八事
§ 二準下料簡異相
§ 二明不犯
§ 三覆藏(二)
§ 初列犯緣
§ 二若下釋犯相(二)
§ 初成犯(三)
§ 初釋覆藏心
§ 二若下釋發露
§ 三四下釋結犯
§ 二不犯
· 二僧殘(二)
o 初標指同戒
o 二言下隨釋異戒(二)
§ 初言人戒(二)
§ 初列犯緣
§ 二四下明犯相(二)
§ 初正示相言
§ 二五下別列餘相
§ 二四獨戒(二)
§ 初總標
§ 二獨下別釋(二)
§ 初明犯相(四)
§ 初獨渡河
§ 二獨入村(二)
§ 初列釋四緣
§ 二昔下斥古明犯
§ 三獨止宿
§ 四獨後行
§ 二明不犯
· 三單墮
§ 二餘下指略稀用
§ 七師徒雜行(二)
§ 初標章
§ 二尼下正釋(二)
§ 初師徒相攝
§ 二次下八敬要行(三)
· 初敘緣勸勉
· 二今下列名示相(二)
o 初正列敬法
o 二五下示違敬法
· 三僧下明諸雜行(二)
o 初開語僧
o 二四下白入寺
§ 二明式叉(二)
§ 初標名
§ 二四下正示(三)
§ 初明本制
§ 二應下正加受
§ 三此下示學法(三)
§ 初列示三種
§ 二若下總明犯相
§ 三律下廣釋行法(三)
§ 初授食開閉
§ 二僧下眾別行法
§ 三四下制立兩緣
§ 三明沙彌尼
· ○十四諸部別行篇第三十(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篇意(五)
§ 初博學兼濟
§ 二若下本闕他求
§ 三然下約受科判
§ 四若下正顯立篇
§ 五然下示廣指要
§ 二就下分章釋(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僧數多少(四)
§ 初受懺多少
§ 二十下受緣通塞(二)
§ 初引對本律
§ 二十下別示外宗
§ 三十下與欲足數
§ 四善下帶難出家
§ 二聖法通塞(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羯磨(二)
§ 初本宗揩定
§ 二僧下他部增減
§ 二四下所被
§ 三僧下與欲
§ 三重犯不同(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本宗有重犯
§ 二十下他部無重犯
§ 四攝事寬狹(二)
§ 初標章
§ 二且下正釋(二)
§ 初受日(二)
§ 初標示
§ 二四下隨釋(二)
§ 初本宗
§ 二他部(二)
· 初僧祇
· 二十誦
§ 二十下淨地
§ 五心境差別(三)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本宗
§ 二五下他部(三)
§ 初五分約無疑心
§ 二僧祇約罪遮性
§ 三十誦約前方便
§ 三且下結略
§ 六捨懺有異(二)
§ 初標章
§ 二十下正釋(六)
§ 初十誦
§ 二五分
§ 三僧祗
§ 四善見
§ 五了論
§ 六多論
§ 七隨相階別(二)
§ 初標章
§ 二十下正釋
· ○第三批文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