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857阅读
  • 8回复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4卷)釋 元照 錄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
餘杭郡沙門釋 元照 錄
    大科分(三)
      初疏序(二)
        初題號(二)
          初標題
          二撰號
        二序文(二)
          初正陳由序(二)
            初通敘教源(二)
              初明立教本意
              二故下顯被物功深
            二然下別明戒律(二)
              初略歎戒德
              二自下廣辯弘傳(二)
                初通敘自古判教
                二自下別明羯磨廢興(二)
                  初敘古(二)
                    初集本(二)
·         初通敘爭分以總標
·         二戒下別列諸家以彰失
                    二又下綴疏
                  二今下明今(二)
                    初集本
                    二本下出疏(二)
·         初正明
·         二餘下示意
          二略釋本題
      二本文○
      三批記○
    二本文(二)
      初標題
      二判釋(二)
        初立章懸判(三)
          初敘意標示
          二且下分章正釋(二)
            初分章
            二初下隨釋(二)
              初約義別釋四緣(四)
                初能辨教(二)
                  初牒章分位
                  二初下依位別釋(四)
                    初明教興本意(二)
·         初通明教興
·         二然下別示羯磨(三)
o    初敘僧寶功高
o    二但下列示差別
o    三至下正顯教意
                    二顯名定體(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o    初釋名目(二)
§  初標
§  二所下釋(二)
§  初翻名(三)
§  初明正譯
§  二自下出古翻
§  三諸下示別號
§  二然下簡辨(二)
§  初明存梵所以
§  二但下示通古之意
o    二定體相(二)
§  初標
§  二自下釋(二)
§  初敘古分章
§  二初下依章別釋(二)
§  初明體(二)
§  初標
§  二然下釋(二)
§  初約論出體
§  二今下依律出體(二)
§  初顯體
§  二若下會名
§  二明相(三)
§  初標示
§  二初下別列(三)
§  初心念三品
§  二對首二品
§  三眾法三品
§  三僧下結數
o    三分廣所以(二)
§  初標
§  二但下釋(二)
§  初敘立三體所以(二)
§  初敘由標示
§  二初下分位別明(三)
§  初小事
§  二中事
§  三大事(二)
§  初明大義
§  二然下辨通塞
§  二重下正分八相所以(二)
§  初總標
§  二就下別示(二)
§  初分位別釋(三)
§  初心念(二)
§  初標舉
§  二以下隨釋(三)
§  初但心念
§  二對首心念
§  三眾法心念
§  二就下對首(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但對首
§  二眾法對首(二)
·         初正明
·         二此下料簡
§  三就下眾法(二)
§  初敘意分章
§  二初下依位別示(二)
§  初正明(三)
·         初單白
·         二白二
·         三白四
§  二然下料簡(三)
·         初明通局
·         二然下辨前後
·         三若下示離分
§  二問答料簡(二)
§  初明對首離合(六)
§  初對二位不同以問
§  二據事例分以答
§  三躡二懺兩分以難
§  四約對人多少以答
§  五約集僧緩急以難
§  六約事情輕重以答
§  二明大數多少(二)
§  初引相傳以問
§  二承古語以答(二)
§  初正答
§  二若下顯數(三)
·         初示本數
·         二有下引增加
·         三今下出今意
o    四諸部同異(二)
§  初標
§  二計下釋(二)
§  初敘意
§  二依下正明(二)
§  初諸律
§  二明了論(二)
§  初舉數正名
§  二論下依論別釋(二)
§  初正釋(四)
§  初相貌羯磨
§  二單白羯磨
§  三中間羯磨
§  四白二白四羯磨
§  二又下會通
                    三辨務成緣
                    四廣明非相
                二所被事○
                三弘法人○
                四設法所○
              二對法相攝分齊○
          三上下示略結成○
        二牒文解釋○
    二上下明所被事(三)
      初結前生後
      二緣下約事正明
      三是下舉宗指略
    三次下明弘法人(二)
      初牒名列章
      二初下依章別釋(四)
        初制意釋名(二)
          初制意
          二言下釋名(四)
            初示正翻
            二若下明存梵
            三相下評古譯
            四然下引俗類
        二定僧體狀(二)
          初牒名分章
          二就下依章別釋(三)
            初列數定體(二)
              初列數(二)
                初通明諸位
                二然下別顯事和
              二言下定體(二)
                初標
                二有下釋(二)
                  初五陰實法
                  二四人假用(二)
                    初古解
                    二今下今取
                  三依律約數(二)
                    初約教示體
                    二若下隨相辨異
                  四局據四人(二)
                    初古解
                    二今下今破
                  五六和德用(三)
                    初敘由
                    二故下出體(二)
·         初明三體
·         二上下示三和
                    三既下結顯
            二立相所由(二)
              初標
              二有下釋(二)
                初總示三相
                二就下別明眾法(二)
                  初標示四位
                  二有下正顯所以(二)
                    初初師約一意解(二)
·         初約法情往分
·         二受下約受隨以釋
                    二有下後師據體相解(二)
·         初正明(二)
o    初總示四位
o    二自下別釋後三
·         二問答
            三攝用分齊(二)
              初牒章分位
              二就下隨位別釋(二)
                初人(二)
                  初標分
                  二就下隨釋(二)
                    初當僧局論(二)
·         初分位
·         二初下隨釋(三)
o    初明位定
o    二明用通
o    三通局料簡(二)
§  初標章
§  二問答
                    二二下僧尼互作(二)
·         初標章
·         二僧下隨釋(二)
o    初僧秉被尼
o    二十下僧尼互作
                二次下法(二)
                  初總示三位
                  二然下別簡二種(二)
                    初略示對首
                    二就下廣辨眾法(二)
·         初通標四位
·         二廣申問答(三)
o    初明四僧秉法通塞(五)
§  初舉通塞以問
§  二約俱通以答
§  三引除法以難
§  四約除事以答
§  五舉餘法以問
§  六約所為以答
§  七躡白和以難
§  八約相從以答
o    二明初僧除法不盡(二)
§  初問不列受日受衣(二)
§  初牒前文以問
§  二約非五以答(二)
§  初今釋
§  二有下古解(二)
§  初立義
§  二問答(二)
§  初引古(四)
§  初引捨懺以問
§  二約非類以答
§  三據乖法以難
§  四約僧成以答
§  二如下今判
§  二問不列結界(二)
§  初敘問
§  二引釋(二)
§  初約五人解
§  二又下據四人解
o    三明四位攝人盡不(二)
§  初牒前伸問
§  二約義以答(二)
§  初正答
§  二破古
        三人法相對(二)
          初牒章
          二問下正釋(二)
            初明二數差別(四)
              初舉差別以問
              二約相因以答
              三躡僧體以難
              四約不同以答
            二明過減差別(三)
              初舉差別以問
              二據本宗以答(三)
                初乖別有無解
                二聖教順違解
              三若下點他部不同
        四廣顯是非
    四上下明設法所(二)
      初結前生後
      二三下就位正釋(三)
        初通標
        二作下別釋(二)
          初作法
          二自下自然(二)
            初正明
            二問答(二)
              初問受欲不通
              二問捨墮不合
        三自下指廣
    二上下對法相攝分齊(二)
      初結前生後
      二就下分章解釋(二)
        初分章
        二言下隨釋(二)
          初條貫其相(四)
            初條法
            二條事
            三條僧
            四條界
          二次下引法通塞(二)
            初牒章敘由
            二先下分位正釋(二)
              初以九法條餘三緣(九)
                初但心念(二)
                  初標示
                  二列釋(三)(如文)
                二對首心念(二)
                  初標示
                  二列釋(三)(如文)
                三眾法心念(二)
                  初標示
                  二列釋(三)(如文)
                四但對首(二)
                  初標示
                  二對下列釋(三)
                    初對事
                    二對人(二)
·         初正示
·         二釋疑
                    三對界
                五眾法對首(二)
                  初標示
                  二對下別釋(三)
                    初對事
                    二對人(二)
·         初簡辨
·         二問答
                    三對界
                六小眾對首(二)
                  初標簡
                  二事下列示
                七單白羯磨(二)
                  初標示
                  二事下列釋(三)(如文)
                八白二羯磨(二)
                  初標示
                  二對下列釋(三)
                    初對事
                    二對人(二)
·         初正示
·         二問答(二)
o    初舉自恣以問
o    二引還衣轉難
                    三對界
                九白四羯磨(二)
                  初標示
                  二對下列釋(三)(如文)
              二上下就四緣各明通塞(二)
                初結前標後
                二就下分位以明(四)
                  初明法(三)
                    初心念法
                    二對首法
                    三眾法
                  二明事
                  三明人
                  四明界
    三上下示略結成
    二牒文解釋(三)
      初集法緣成篇為序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科判
          二就下牒釋(二)
            初分文
            二言下正釋(二)
              初標釋篇目(二)
                初釋題
                二注下釋注(二)
                  初集法
                  二然下緣成
              二就下科文隨解(二)
                初明集法(三)
                  初眾法羯磨(二)
                    初科分
                    二言下隨釋(二)
·         初前舉大數(二)
o    初釋標
o    二有下釋注
·         二就下隨法顯相(四)
o    初分文
o    二單下牒釋(三)
§  初單白(二)
§  初釋標(二)
§  初釋總數
§  二至下示隱顯
§  二初下釋注(二)
§  初解前諸法(三十)(如文)
§  二計下釋後略文
§  二白二(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牒釋(四十一)(如文)
§  三白四(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牒釋(二十八)(如文)
o    三有下通簡
o    四上下結示
                  二對首羯磨(二)
                    初科分
                    二初下牒釋(二)
·         初總舉位數(二)
o    初釋標(二)
§  初釋名(二)
§  初正釋名義
§  二然下舉例總分
§  二位下顯數
o    二文下釋注(三)
§  初受戒文
§  二說戒文
§  三十誦文
·         二義下依位顯相(二)
o    初釋總分(二)
§  初示分意
§  二初下釋二法(二)(如文)
o    二就下釋別相(二)
§  初但對首(三)
§  初舉數
§  二一下牒釋(五)
§  初至第八衣受捨法
§  九至十八捨請等諸法
§  十九至二十二懺諸罪法
§  二十三四自他露罪法
§  二十五至三十諸白告等法
§  三數下點數
§  二眾法對首(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牒釋
                  三心念羯磨(二)
                    初科分
                    二初下牒釋(二)
·         初標舉(二)
o    初釋標(二)
§  初釋名
§  二略下顯數
o    二義下解注(二)
§  初示分意
§  下釋三法(三)(如文)
·         二就下列相(三)
o    初但心念
o    二對首心念
o    三眾法心念
                下辨緣成○
      二諸界結解下八篇為正宗分○
      三雜法住持篇為流通分○
    下辨緣成(二)
      初結前標後
      二就下分章解釋(二)
        初科分
        二初下牒釋(二)
          初明成(二)
            初分位
            二僧下隨釋(三)
              初僧法(二)
                初敘意分文
                二初下牒文解釋(二)
                  初前舉僧位(二)
                    初釋四位(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二況下釋過減(二)
·         初過
·         二若下減
                  二就下廣顯緣具(二)
                    初列名示意
                    二初下牒文解釋(二)
·         初牒緣別釋(十)
o    初稱量前事(二)
§  初釋標
§  二注下釋注(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牒釋(二)
§  初先引文證(二)
§  初釋母論
§  二下下釋本律(二)
§  初比丘
§  二白衣
§  三羯磨
§  四犯
§  五事
§  二次下後隨義開(三)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釋三種(三)
§  初人
§  二法
§  三事
§  二或下釋作法差別(三)
§  初具單(二)
§  初略示
§  二有下委釋(二)
·         初引古解
·         二明今解
§  二離合
§  三結勸
o    二法起託處○
o    三集僧方法○
o    四僧集約界○
o    五應法和合○
o    六簡眾是非○
o    七說欲清淨○
o    八正陳本意○
o    九問發事端○
o    十答所成法○
·         二就緣通簡○
              二眾多人法○
              三一人法○
          二又下辨壞○
    二法起託處(二)
      初牒名
      二先下釋注(二)
        初文據義證
        二言下顯相通局
    三集僧方法(二)
      初標示
      二所下牒釋(七)
        初敷座
        二犍槌
        三如下打人
        四言下打法
        五阿下長打
        六威下杵數
        七論下互易
      三今下斥濫
    四僧集約界(二)
      初標示
      二文下牒釋(二)
        初分示
        二初下牒釋(二)
          初作法界(二)
            初通示
            二小下別釋(三)
              初小界
              二若下無場大界(二)
                初正明
                二釋妨
              三若下有場大界(二)
                初正明
                二問答(二)
                  初問大界(二)
                    初問
                    二答(二)
·         初今解
·         二古解
                  二問戒場
          二就下自然界(三)
            初釋總標
            二聚下釋別相(四)
              初聚落(二)
                初釋標
                二初下釋相(二)
                  初不可分別(二)
                    初示相
                    二昔下斥非(二)
·         初錯筭步限(二)
o    初斥錯筭
o    二有下斥妄執
o    三中下結示分齊
·         二彼下妄用他文(二)
o    初指古妄引
o    二今下顯今不同
[ 此帖被释迦真胜在2009-10-05 07:00重新编辑 ]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05
    五應法和合(三)
      初標示立意
      二文下牒注解釋(二)
        初三和(三)
          初身和
          二心和
          三口和
        二反下三別
      三有下破古不立
    六簡眾是非(二)
      初標指
      二律下牒釋(二)
        初牒文顯意(三)
          初敘略示廣
          二所下明廣所以
          三而下顯餘不滿
        二舉下舉相列名(二)
          初總標
          二初下別釋(四)
            初得滿不得訶
            二不得滿得訶
            三不得滿不得訶(二)
              初標分
              二四下隨釋(二)
                初略示大數(二)
                  初正示
                  二今下破執(二)
                    初引被所執
                    二今下立理以破
                二文下依文隨解(二)
                  初不足諸相(三)
                    初本宗三十二人(二)
·         初前二十八人(二)
o    初列釋(二)
§  初二十二人體不足(二)
§  初正明(四)
§  初尼等四人
§  二十三難人
§  三三舉人
§  四二擯人
§  二問答(二)
§  初敘問
§  二引釋(二)
§  初引古師取當體
§  二又下次師約須自言
§  二十下別住等六人緣不足(六)
§  十九別住人
§  二十戒場上人
§  二十一神足人
§  二十二隱沒人
§  二十三離見聞人
§  二十四所為人
o    二通下結數
·         二律下後四人(二)
o    初牒文釋
o    二若下伸問難(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答通
§  二有下斥古(二)
§  初引彼所計
§  二若下斥非顯理
                    二餘下他部二十八人(二)
·         初標
·         二十下牒釋(四)
o    初十誦十五人(二)
§  初標數
§  二一下列釋(二)
§  初明前十人(二)
§  初正明(二)
§  初前三人(三)
§  初列示
§  二若下徵釋
§  三又下簡濫
§  二四下後七人
§  二凡下結示
§  二又下解後五人(二)
§  初通列五相
§  二此下別示白衣(二)
§  初對簡
§  二有下斥非
o    二伽論三人(二)
§  初通列三種
§  二今下別釋癡鈍(三)
§  初總舉
§  二誦下別示
§  三觀下通結
o    三僧祇九人(二)
§  初前五人
§  二又下後四人
o    四五分一人
                    三上下義加二人(二)
·         初明義加
·         二文下釋引證
                  二文下足列四句(三)
                    初迷意通標
                    二初下別示兩對(二)
·         初以足數對別眾(四)(如文)
·         二上下以不足對別眾(二)
o    初躡前標後
o    二初下列示四句(四)(如文)
                    三就下料簡定不定
            四得滿得訶(三)
              初標示
              二今下牒釋(五)(如文)
              三具下總結
    七說欲清淨(三)
      初牒前生起
      二先下開章解釋(二)
        初立義門分判
        二義下就文科釋(二)
          初分文
          二初下正釋(三)
            初與欲(二)
              初分文
              二初下牒釋(三)
                初制意(三)
                  初標舉
                  二言下列示(三)
                    初明制意
                    二釋欲名
                    三出欲體
                  三文下牒釋
                二文下緣開(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緣如非
                    二定開制
                三三下作法成壞(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三)
                    初顯法
                    二二下是非
                    三就下正作(三)
·         初明出法
·         二文下解詞句(二)
o    初總分
o    二所下別釋(三)
§  初不稱緣
§  二如法事
§  三欲清淨
·         三一下釋注文(二)
o    初一說
o    二文下憶忘
            二受欲○
            三說欲○
      三上下結示○
    二受欲(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受巳是非(二)
          初諸部人數(二)
            初本宗(二)
              初失相(二)
                初標示失處
                二初下牒文隨釋(二)
                  初房內失相(二)
                    初指處明失
                    二文下正釋諸相(三)
·         初七人緣隔失(七)
o    初命過
o    二出界
o    三罷道
o    四外道眾
o    五別部眾
o    六戒場上
o    七明相出(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二自下十八人自言失
·         三離上二人相乖失(二)
o    初約處明失(二)
§  初約三處示相
§  二有下引四種分對
o    二問答辨相(二)
§  初雙問
§  二別答(二)
§  初答約人
§  二若下答俱互(三)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列(四)(如文)
§  三上下通結
                  二文下二處指略
              二既下重與(二)
                初正釋
                二自下問答
            二問下他部(二)
              初敘問生起(二)
                初敘問
                二引釋(二)
                  初約相濫釋
                  二約略無釋
              二今下正取諸文(四)
                初敘由
                二僧下牒釋(三)
                  初僧祗十人
                  二十誦三人
                  三五分八人
                三見下合數
                四如下結誥
          二引下明成不相(三)
            初牒文正釋
            二如下斥古兩分
            三十下引文重示
        二轉欲之法(二)
          初分文
          二若下牒釋(二)
            初緣
            二文下法
    三說欲(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說欲儀(二)
          初為他傳法(三)
            初簡人
            二正下詞句
            三文下改轉
          二若下有緣自說法
        二文下顯雜相(三)
          初標指
          二睡下牒釋(四)
            初睡眠定忘(二)
              初牒釋
              二通妨
            二文下故不說
            三就下重病緣(三)
              初對簡(二)
                初正簡
                二釋疑
              二文下牒釋
              三五下引示
            四文下逢難外來(二)
              初牒釋
              二若下義決
          三問下料簡(二)
            初問事訖不來
            二問僧中立說(二)
              初問答
              二引難(二)
                初難
                二答(二)
                  初正答前難
                  二然下通明儀相(二)
                    初約相成和
                    二若下簡所為差別
    三上下結示
    八正陳本意(二)
      初牒章
      二初下隨釋(二)
        初總標
        二就下別相(二)
          初僧緣(二)
            初創立法處(二)
              初正釋
              二問答(二)
                初問結界無欲
                二問稱量相濫
            二常集眾具
          二就下私緣(二)
            初造情治法(二)
              初牒釋
              二徵名
            二順情許請(二)
              初牒釋
              二徵名
    九問發事端(二)
      初標章
      二所下隨釋(二)
        初明問詞
        二事下敘通問
    十答所成法(二)
      初標章
      二有下隨釋(二)
        初明答文
        二文下釋簡辨(三)
          初事有先後
          二云下法緣通別(二)
            初明受懺(二)
              初正釋
              二斥異(二)
                初引異計
                二今下示通解
            二結下釋結捨
          三下下誡勸
    二此下就緣通簡(二)
      初標示分章
      二初下隨章別釋(五)
        初相攝(二)
          初約四緣統隨
          二問第四所歸
        二有無(二)
          初標章
          二有下正釋(二)
            初引古
            二今下申今(二)
              初對明眾法
              二豈下例通別法(二)
                初敘意
                二但下別舉(二)
                  初對首
                  二心念
        三先後(二)
          初標分
          二諸下隨釋(二)
            初法先後
            二事先後
        四成壞(二)
          初牒章
          二第下正釋(四)
            初五緣闕壞
            二第下三緣闕成
            三初下第一必具
            四八下第八隨事
        五廢立(二)
          初牒章
          二諸下正釋(二)
            初引諸本得失(二)
              初總標
              二和下別列(二)
                初并部師
                二如下相部師
            二上下明今家所立
    二眾多人法(二)
      初標分略示
      二對下牒注解釋(二)
        初法通塞(三)
          初但對首
          二就下眾法對首
          三義下小眾對首
        二下下誡勸
    三一人法(二)
      初標示
      二但下牒釋(二)
        初法通塞
        二又下囑累
    二又下辨壞(二)
      初結前生後
      二就下牒文解釋(二)
        初分文
        二初下隨釋(三)
          初僧法(二)
            初分文
            二就下隨釋(二)
              初依律本(二)
                初約義說(二)
                  初敘意分章
                  二初下隨章牒釋(四)
                    初列數釋名體(二)
·         初標分
·         二言下正釋(三)
o    初列數
o    二釋名
o    三定體(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約文
§  二約事(二)
§  初正明(二)
§  初標舉
§  二如下分配
§  三所下顯意
§  二推釋
§  三約業(三)
§  初準論示體
§  二如下別配性業
§  三故下結示如非
                    二分總別(二)
·         初牒章
·         二若下正釋(二)
o    初據名體明唯別
o    二若下約名分總別
                    三體有無(二)
·         初牒章示意
·         二有下廣引眾釋(二)
o    初引他釋(四)
§  初約文名體有無
§  二就義名體皆具
§  三約如非以辨
§  四據呵不呵以分(二)
§  初正明
§  二簡濫
o    二上下顯今義
                    四攝是非相(二)
·         初牒章
·         二然下隨釋(二)
o    初敘意分章
o    二就下依章解釋(五)
§  初人是非(二)
§  初標分
§  二約下隨釋(二)
§  初人非(二)
§  初分文
§  二言下隨釋(二)
§  初體非
§  二相非(二)
§  初總示
§  二一下列釋(四)
§  初身心別
§  二口別
§  三身別
§  四三業別(二)
·         初總示
·         二如下別釋(二)
o    初約狂睡等釋
o    二或下約異見釋
§  二就下人如(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列釋(二)
§  初體是
§  二相如(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間相如可足
§  二問足別輕重(三)
·         初總問
·         二別答(二)
o    初答足數
o    二答別眾
·         三分下結顯
§  二法是非(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二)
§  初法是(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體是
§  二相是
§  二法非(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釋(五)
§  初增減非
§  二例作非
§  三累罪非
§  四雜倒非
§  五說不明非
§  三事是非(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事是(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體是
§  二相是
§  二事非(二)
§  初標
§  二言下釋(二)
§  初體非
§  二相非
§  四違順(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明順
§  二後下辨違
§  五通雜(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歷句
§  二以下述意
                二就文解○
              二約義立○
          二對首法○
          三心念法○
    二上下就文解(二)
      初標示
      二初下隨釋(二)
        初分文
        二一下牒釋(五)
          初第一(二)
            初總示
            二一下隨釋(二)
              初人非(二)
                初正釋
                二十下引證
              二文下法非
              三若下事非
          二第二(二)
            初標
            二白下注(二)
              初非法
              二應下別眾(二)
                初略示
                二昔下斥古
          三三四
          四五六
          五第七(二)
            初標示
            二今下正釋(二)
              初約義以釋
              二母下引文以明(四)
                初母論
                二五分
                三四分
                四僧祇
    二約義立(二)
      初標章
      二文下牒釋(三)
        初總意(二)
          初牒注釋
          二今下示離合
        二一下非相(二)
          初正釋非相(二)
            初牒釋三單(三)
              初人非
              二法非
              三事非
            二餘下略示雙具
          二因下因明解法(二)
            初標示
            二謂下列釋(二)
              初無心領(二)
                初標示
                二言下正釋(三)
                  初十三有情
                  二就下六種非情
                  三又下二種無解
              二有心領
        三文下結勸
    二對首(二)
      初總標
      二於下別釋(二)
        初但對首(二)
          初總標
          二初下非相(二)
            初委釋三單(三)
              初人非(三)
                初犯重(二)
                  初正明
                  二問答
                二有下兩人
                三或下僧俗
              二法非
              三事非
            二餘下略示雙具
        二眾法對首(二)
          初廣釋三單(三)
            初人非(三)
              初別眾
              二人下非應
              三呵下呵止
            二法非
            三事非(三)
              初犯過如律
              二非制不合
              三非疑過分
          二餘下略指雙具
    三心念(二)
      初總舉
      二懺下別釋(二)
        初但心念
        二餘下餘二心念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一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05
釋四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二
    第二諸界結解下八篇為正宗分分(二)
      初標分
      二宗下隨釋(二)
        初明相從次第(二)
          初正敘次第
          二光下簡異古本
        二依篇解釋(二)
          初正釋(八)
            初諸界結解篇第二分(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釋標題(二)
                  初明位次
                  二先下敘所以
                二就下解別相(三)
                  初攝僧界(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總義(二)
o    初分章
o    二言下隨釋(四)
§  初制結意
§  二列數釋名(二)
§  初牒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釋名(二)
§  初翻名示義
§  二今下會釋今文
§  二就下列數
§  三位分大小(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大界量(三)
§  初示界量(三)
§  初示本宗極量
§  二五下據諸文會同
§  三十下引律論彰異
§  二問下顯村河(二)
§  初合問
§  二別答(二)
§  初答合河
§  二言下答合村
§  三五下明別界(二)
§  初引病緣明聞結
§  二又下準圍輪明多界
§  二戒場量
§  三三小量
§  四結解差別(懸科解文)
·         二就下別釋(二)
o    初釋總標
o    二就下釋別相(三)
§  初大界(二)
§  初釋標
§  二就下釋相(三)
§  初人法二同(三)
§  初分文
§  二就下牒釋(二)
§  初結法(三)
§  初敘意分門
§  二初下隨文牒釋(十)
§  初相是非(二)
·         初牒章顯意
·         二善下引文正明(二)
o    初引善見示相
o    二四引本律會通
§  二形體狀(二)
·         初牒章略示
·         二故下引論顯相(二)
o    初善見論
o    二明了論
§  標域(二)
·         初牒章指要
·         二若下示量顯法(二)
o    初分三量
o    二今下明(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引古解
§  二示今解
§  四唱方隅(二)
·         初標章
·         二律下正示(二)
o    初簡唱人
o    二五下示唱法
§  五集僧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二)
o    初引誡遮非
o    二若下示相明集(三)
§  初伸正解
§  二有下引古釋
§  三今下顯今通
§  六不受欲(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正釋(三)(如文)
§  七加法消文(二)
·         初牒章分門
·         二初下隨文牒釋(二)
o    初釋標
o    二就下釋文(二)
§  初標示
§  二僧下列釋(五)
§  初緣
§  二文下開
§  三文下制
§  四是下相(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釋引文
§  二自下明義設(二)
§  初標示
§  二若下隨釋(二)
§  初排緣
§  二四下唱法(三)
§  初不歸名
§  二注下示屈齒
§  三唱下明
§  五五下結(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緣(二)
§  初明能秉四位(三)
§  初約義總分
§  二若下就文牒解
§  三若下示餘律不同
§  二九下示同答二緣
§  二正加(二)
§  初標章敘意
§  二就下分門正釋(二)
§  初分門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依文相解(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白文(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五)
§  初初句
§  二第二句
§  三第一句
§  四第四句(三)
§  初總示
§  二前下對簡
§  三列下別釋
§  五第五句
o    二就下羯磨(二)
§  初列示三釋(三)
§  初初師解
§  二次師解
§  三後師解
§  二上下結斷可不
§  二就下重列諸門(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五)
o    初有無(二)
§  初標章
§  二白下正釋(二)
§  初白文
§  二羯磨
o    二通塞(二)
§  初標示
§  二如下隨釋(二)
§  初白文(二)
§  初文義俱通
§  二第下文局義通(三)
§  初總舉
§  二如下別釋(二)
§  初第二緣本雙陳
§  二至下第四單牒根本
§  三極下結誥
§  二羯磨(二)
§  初通示網緣
§  二俱下別明緣本(四)
§  初標示
§  二比下斥訛
§  二何下配釋(二)
§  初義通
§  二約下文局(二)
§  初白二當法
§  二受下白四受戒
§  四據下結誥
o    三增減(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引古不通增減
§  二今下明今有得不得
o    四成敗(二)
§  初標章
§  二如下正釋(二)
§  初明網
§  二餘下次示緣(二)
§  初約唐梵以明
§  二故下舉他部例三
o    五釋疑(二)
§  初標章
§  二正釋(四)
§  初問法中召別
§  二問稱事成局
§  三問列二同所以(二)
§  初問答
§  二難不牒羯磨(二)
§  初問
§  二答(四)(如文)
§  四問多相不改
§  八法有無(二)
·         初牒章
·         二有下正釋(二)
o    初初師定無法
o    二次師定有法(二)
§  初立義
§  二如下引證(三)
§  初指前文
§  二又下舉現事
§  三又下引善見(三)
§  初引相壞明不失
§  二若下引隨處明非無
§  三又下明樹集彰兩異
§  九顯失不(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失(二)
§  初引教明失
§  二準下會釋相違
o    二泛下不失(三)
§  初總標
§  二一下別釋(六)(如文)
§  三如下結示
§  十結不成
§  三此下結示伸誡
§  二上下解法○
§  三此下結指
§  二法食二同○
§  三法同食別○
§  二戒場○
§  三三小界○
                  二攝衣界○
                  三攝食界○
            二諸戒受法篇第三○
            三衣藥受淨篇第四○
            四諸說戒法篇第五○
            五諸眾安居法篇第六○
            六諸眾自恣篇第七○
            七諸分衣法篇第八○
            八懺六聚法篇第九○
          二上下總結○
    二上下解法(二)
      初標舉分文
      二初下隨文牒釋(二)
        初緣起
        二文下解法(二)
          初釋文(二)
            初牒釋二同
            二何下明不立相
          二文下解注
    二法食二同(二)
      初標位
      二初下隨釋(二)
        初標舉
        二二下注解(二)
          初釋緣起
          二計下明用法(二)
            初示今通解
            二有下點古局意
    三法同食別(二)
      初標分
      二由下牒釋(二)
        初當法緣起
        二文下單食同法(二)
          初明出法
          二以下顯須和
    二戒場(二)
      初標舉分文
      二初下隨文別釋(二)
        初明戒場法(二)
          初牒章科判
          二初下隨文解釋(三)
            初制開意(二)
              初制意
              二釋名(二)
                初正釋
                二問答(二)
                  初立問
                  二有下引釋(二)
                    初初師解
                    二次師解
            二文下內外先後(二)
              初標指
              二由下隨釋(二)
                初內外
                二五下先後(二)
                  初引示
                  二今下斥古(二)
                    初約義正斥
                    二母下引文質非(二)
·         初引示諸文
·         二問下決通論意
            三三下結解法(二)
              初牒章分文
              二初下隨文牒釋(三)
                初相位
                二文下唱相
                三就下結法(二)
                  初標分
                  二問下牒釋(二)
                    初結(二)
·         初明牒緣(三)
o    初問不言說戒
o    二問不牒二同
o    三問說恣通集
·         二有下引別解
                    二解(二)
·         初標示
·         二若下正釋(二)
o    初斥古濫用(二)
§  初斥用大界法(四)
§  初引古
§  二然下今破
§  三有下重救
§  四今下再責
§  二有下斥用三小法
o    二今下顯今所出(二)
§  初示意
§  二就下牒釋(二)
§  初分文
§  二問下釋法(二)
§  初問文牒住處
§  二問隨結明解
        二後下後明大界(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三)
            初緣(二)
              初不得合河(二)
                初正釋
                二問答
              二不下不得相接
            二云下相(二)
              初列斥諸非
              二界下顯今正式
            三律下結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05
    三三小界(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五)
        初教興所由(二)
          初正明
          二問答
        二集僧遠近(二)
          初標章
          二觀下正釋(二)
            初明今釋
            二有下引古解(二)
              初約身坐處
              二有下準律約量
        三無有標相(二)
          初標章
          二凡下正釋(二)(如文)
        四結解同異
        五顯張是非(二)
          初牒章分文
          二初下隨文別釋(四)
            初指緣
            二釋標處
            三明非法(二)
              初標指
              二大下正釋(二)
                初通明非法
                二下下別解四過(三)
                  初標舉
                  二初下列釋(四)
                    初非是開緣
                    二言下立相(四)
·         初引古所傳
·         二今下斥世承用
·         三故下據文翻破
·         四問答釋疑(二)
o    初問受時行事
o    二問訶人倚身(二)
§  初立問
§  二答釋(二)
§  初古解
§  二今下今斥
                    三三下處留久固
                    四四下妄通餘法
                  三明下結誥
            四指羯磨
    二攝衣界(二)
      初牒章分科
      二初下隨科牒解(二)
        初列義門
        二就文釋(二)
          初分文
          二前下隨釋(二)
            初標舉結方(五)
              初須結得不
              二文下教興本意
              三文下結之方法(二)
                初標示
                二有下牒釋(二)
                  初古解(二)
                    初約隨有無解
                    二初牒除解
                  二今下今義(三)
                    初立理
                    二故下引據
                    三問下釋疑(二)
·         初問無村牒除乖法
·         二問有無著除非要
              四有下結界通局(二)
                初標章
                二有下正釋(二)
                  初古解約體明不(二)
                    初標古所立
                    二十下引彼誤解
                  二今解約緣明不(四)
                    初通十誦
                    二僧下引文證
                    三問下伸問答(二)
·         初問衣界二同須不
·         二問淨地不稱之意
                    四若下會異宗
              五文下除結前後(二)
                初點注
                二五下引證
            二後下牒緣加事(二)
              初牒章科判
              二初下依科別釋(二)
                初標緣顯示
                二就下依法結解(二)
                  初結(二)
                    初釋結法(二)
·         初正釋除結
·         二故下別示餘義(三)
o    初明村相
o    二善下通論文
o    三餘下指自然
                    二文下釋牓示
                  二就下解(二)
                    初標章分示
                    二初下牒釋標文
    三攝食界(二)
      初牒章分科
      二就下隨文別釋(二)
        初結淨(二)
          初分門
          二初下隨釋(六)
            初制意辨名(二)
              初制意立名(二)
                初制意
                二辨名
              二今下對明開制(二)
                初標舉
                二僧下正釋(二)
                  初引教明廢(二)
                    初引二律
                    二有下斥異解(二)
·         初引古所立
·         二示今廣破(二)
o    初躡彼執略破
o    二今下準諸教廣斥
                  二問答顯開(二)
                    初問
                    二答(三)
·         初約義答
·         二五下引文示(二)
o    初引他物文
o    二引開結文
·         三有下斥異解(二)
o    初古解
o    二今解(二)
§  初正解
§  二釋妨
            二列數定體(三)
              初牒章分科
              二一下依文別釋(四)
                初檀越淨(三)
                  初示名體
                  二此下遮倚濫
                  三有下斥妄解(三)
                    初引古
                    二今下斥非
                    三疏下彰益
                二不周淨(二)
                  初標示開意
                  二文下牒釋諸相
                三處分淨(二)
                  初標意示名
                  二僧下約處顯法
                四白二淨(三)
                  初標制意
                  二據下定結處
                  三文下釋疑有
              三上下通結
            三分自他
            四院有闕缺
            五法有作不(二)
              初總分四種有無
              二又下別明二作異同(二)
                初總舉
                二一下別釋(六)(如文)
            六結解差別(二)
              初分文
              二初下隨釋(二)
                初結(三)
                  初標緣
                  二律下顯相(三)
                    初釋唱相
                    二文下釋五眾房
                    三五下釋五分通結
                  三文下加結(三)
                    初標指
                    二攝下牒釋(三)
·         初院外遙結(二)
o    初對僧界顯異
o    二又下明同處亦成
·         二問不標相
·         三文下東廂
                    三問答(五)
·         初問結竟不開內宿
·         二問制宿還同不結
·         三問看例宿應制
·         四問觸準應無犯
·         五問長房例須不合
                二就下解
        二護淨○
    二大下護淨(二)
      初牒章分科
      二初下隨科別釋(五)
        初翻染法(二)
          初標列
          二初下隨釋(四)
            初緣不淨(二)
              初明觸染緣
              二五下示翻淨法(二)
                初五分
                二僧祇
            二緣淨(三)
              初引示(三)
                初僧祇
                二十誦
                三四分
              二斯下結顯
              三前下對簡
            三體不淨
            四體淨(二)
              初明舊食器
              二如下新器物(三)
                初通列
                二今下引示(三)
                  初引文
                  二今下指濫
                  三如下重判
                三有下斥非
        二守護法(二)
          初標章
          二初下正釋(三)
            初內宿
            二內
            三惡觸
        三罪通局(二)
          初牒章分位
          二前下隨位別釋(二)
            初藥(二)
              初標示
              二據下列釋(二)
                初時藥
                二餘下餘三藥(二)
                  初通明不加法
                  二若下別示加法(二)
                    初正示(二)
·         初明非時七日(三)
o    初惡觸
o    二古下宿
o    三自下自
·         二四下引盡形反證
                    二此下結斥
            二罪(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緣(二)
                  初標示
                  二如下引明(二)
                    初引十誦通明四緣(二)
·         初明內宿(二)
o    初約人顯相
o    二故下引文示犯
·         二十下辨後三
                    二多下引論別簡宿過
                二後下法(二)
                  初牒章總舉
                  二先下分位別釋(四)
                    初內宿
                    二內煮
                    三自(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四惡觸(三)
·         初標處時
·         二就下約人(二)
o    初成觸(二)
§  初具戒有三
§  二淨人唯一
o    二又下不成觸(二)
§  初正示四緣
§  二重下歷句料簡
·         三上下就食
        四相覆墮(二)
          初正明
          二問答(二)
            初問
            二答(二)
              初釋通
              二律下引證
        五淨生種(二)
          初牒章分文
          二初下隨文別釋(三)
            初制意
            二處人
            三淨法(二)
              初標示
              二四下正釋(二)
                初列多種法(四)
                  初四分
                  二僧祇
                  三五分
                  四母論
                二僧下明離合法(二)
                  初僧祇
                  二明下了論(二)
                    初引論四句
                    二疏下引疏別釋
    二諸戒受法篇第三(二)
      初篇目
      二本文(二)
        初分文
        二初下牒釋(二)
          初標題(二)
            初分示
            二戒下隨釋(二)
              初釋標(二)
                初牒釋(六)
                  初釋諸(二)
                    初正明
                    二問答(二)
·         初問不列式叉
·         二約增法轉難
                  二釋戒
                  三釋法
                  四釋篇
                  五釋第
                  六釋三
                二不下顯意
              二所下釋注
          二就下列法(二)
            初分位
            二就下隨釋(二)
              初俗人受法(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三)
                  初受三歸法(二)
                    初敘引(三)
·         初敘非示意
·         二古下斥古撰述
·         三何下引文彰勝
                    二上下正明(二)
·         初義門懸解(二)
o    初標舉分章
o    二初下隨章別釋(六)
§  初明業體(二)
§  初引問
§  二有下引釋(三)
§  初教無教為體
§  二又下約三業為體
§  三又下善五陰為體
§  二歸依本意(二)
§  初標章
§  二論下引釋(三)
§  初明歸意(二)
§  初引論
§  二論下隨釋
§  二彼下引昔緣
§  三引問答(二)
§  初問提婆有歸無護
§  二問不救投歸無益
§  三約數寬狹(二)
§  初標章
§  二論下引釋(二)
§  初定寬狹
§  二若下伸問難
§  四境通真偽(二)
§  初標章
§  二論下引釋(三)
§  初佛(三)
§  初問所歸名義
§  二問正歸何身
§  三問出血得罪
§  二法(二)
§  初問所歸法體
§  二問自他盡處(二)
§  初引問答
§  二盡下牒釋(三)
§  初釋盡處
§  二上下揀聖凡
§  三須下結誥
§  三僧(二)
§  初問所歸
§  二若下再難
§  五作法不同(二)
§  初標章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善見
§  二多下多論(六)
§  初明倒說成不
§  二問一體何分
§  三問互減成不(三)
§  初問答
§  二若下轉難
§  三善下引示
§  四問異師別受
§  五問受時長短
§  六問為師遠近
§  六對趣分別(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三)
§  初正明
§  二多下引示
§  三義下義決
·         二二下牒文正釋(二)
o    初牒章分文
o    二初下隨文解釋(二)
§  初釋標文
§  二授下釋授法(三)
§  初釋成法處
§  二後下釋三結
§  三下下釋無戒
                  二受五戒法○
                  三受八戒法○
              二道眾受法○
    二受五戒法(二)
      初標列義門
      二二下隨文釋義(二)
        初分文
        二就下別釋(三)
          初標(二)
            初標文
            二文下注解(二)
              初戒德高勝(二)
                初標指
                二所下牒釋(二)
                  初持戒勝行施
                  二又下因戒以成施
              二二下簡器堪能(三)
                初標指
                二文下牒釋(二)
                  初審問量能(二)
                    初釋善生問遮難
                    二如下引成論簡輕重
                  二文下行淨納法
                三問答
          二將下法(二)
            初作法延促(二)
              初標指
              二若下正釋(二)
                初受緣差別(三)
                  初漸頓(二)
                    初多宗局頓
                    二成宗通漸頓
                  二若下重受
                  三又下延促
                二就下作法詞句(二)
                  初分文
                  二初下牒釋(三)
                    初指緣境
                    二文下釋詞句(二)
·         初總示
·         二我下列釋(五)
o    初稱名
o    二歸境
o    三時節
o    四多少
o    五三號(三)
§  初總示
§  二問答
§  三言下牒釋
                    三言下釋三授
            二告下發戒時節(二)
              初牒文標指
              二多下引論正釋(二)
                初正示時節
                二凡下因明具戒
          三三下相(二)
            初標指分文
            二初下牒文解釋(二)
              初就相告令(二)
                初正釋戒條
                二初下料簡諸相(三)
                  初例通自誓
                  二多下辨遮性
                  三五下明七支
              二餘下指略餘文
    三受八戒法(二)
      初標分
      二初下隨釋(二)
        初前三約義辨(三)
          初釋名簡法(二)
            初釋名(二)
              初顯正解
              二有下斥異說
            二多下簡法
          二要期立志(二)
            初標
            二多下釋(二)
              初明緣難
              二善下明斷惡
          三功益之美(二)
            初標
            二多下釋(四)
              初多論
              二善生經
              三智論
              四成論
        二就下後二對文釋(二)
          初分文
          二初下牒釋(三)
            初標緣(二)
              初標指
              二言下正釋(四)
                初受齋日
                二多下授法人
                三俱下受儀
                四又下月限
            二正下受法(二)
              初分文
              二初下隨釋
            三三下明相(二)
              初標分
              二前下別釋(二)
                初列相示(二)
                  初總示(二)
                    初引論分位
                    二有下明離合不同
                  二就下別釋(六)
                    初初戒
                    二第三
                    三第五
                    四第六(二)
·         初二方修飾
·         二西下辨兩土禮儀
                    五第七(二)
·         初總示
·         二阿下別釋(二)
o    初釋高床
o    二又下明倡伎(二)
§  初牒釋
§  二有下點示
                    六第八
                二二明願引(二)
                  初釋文
                  二下下點注
[ 此帖被释迦真胜在2009-10-05 07:02重新编辑 ]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05
    二次明道眾受戒法(二)
      初牒章分科
      二初下隨科別釋(二)
        初標舉宗致(三)
          初總舉
          二一下別釋(七)
            初出家元緣(二)
              初標
              二如下釋(三)
                初引教正明
                二此下常機對辨(二)
                  初明利鈍不同
                  二就下歷四句以簡
                三然下引誡勸修(三)
                  初斥濁世不修
                  二如下引聖論極誡
                  三道下示所修行相
            二有益超世(二)
              初標
              二橫下釋(二)
                初明立法本意
                二如下引諸教明功(三)
                  初華手經
                  二又下出家功德經
                  三智下智度論
            三障出有損(二)
              初標
              二如下釋
            四行凡罪行(二)
              初標
              二據下釋(二)
                初明罪本
                二今下明造惡(二)
                  初指世垂誡
                  二故下引教轉證(三)
                    初十誦律
                    二四分律
                    三涅槃經
            五行凡福行(二)
              初標
              二凡下釋(三)
                初出家之本
                二今下明凡福行相(四)
                  初明持戒
                  二若下修禪
                  三若下多聞
                  四若下營事
                三如下引二論通證
            六行聖道行(二)
              初標
              二但下釋(二)
                初敘難勸修
                二然下列示行相(三)
                  初標舉
                  二一下列所
                  三離下結指
            七大小乘相決同異(二)
              初標
              二三下釋(二)
                初總示
                二若下別釋(二)
                  初小乘三學(三)
                    初戒
                    二定下定
                    三今下慧(三)
·         初明修證
·         二斯下示通凡
·         三據下辨三學
                  二若下大乘三學(二)
                    初戒(二)
·         初約法明同異
·         二然下就人簡同異
                    二至下定慧
          三上下結誥
        二隨相解之○
    二隨相辨之(二)
      初牒章分文
      二此下示通兩位
      三就下隨章牒釋(二)
        初乞度人法(二)
          初標分
          二初下牒釋(三)
            初標緣(二)
              初分文
              二愚下隨釋(二)
                初釋緣起(二)
                  初正釋(六)
                    初愚癡
                    二威儀
                    三著衣
                    四乞食
                    五受

                  二問答
                二二下釋制畜
            二就下乞法(二)
              初明具儀(三)
                初總舉
                二牒釋(五)
                  初偏袒
                  二脫屣
                  三禮僧(三)
                    初大小通禮
                    二然下對別簡異
                    三初下正示禮儀
                  四跪膝(二)
                    初示法斥非
                    二余下引事顯正
                  五合掌
                三重徵
              二文下點乞法
            三三下與法(二)
              初分示
              二緣下別釋(二)
                初釋緣(二)
                  初觀察可否
                  二就下簡德如非
                二問答
        二大下正度人法(二)
          初牒章分位
          二初下依位別釋(二)
            初明僧受(二)
              初度沙彌(二)
                初分示
                二初下隨釋(二)
                  初釋標緣起(三)
                    初釋標名
                    二文下釋注解(七)(如文)
                    三餘下指廣
                  二二下隨相辨位(二)
                    初總分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形同(二)
o    初分文
o    二緣下牒釋(二)
§  初釋緣
§  二此下釋法(二)
§  初釋白文(三)
§  初牒文釋
§  二有下辨所為
§  三有下明通局
§  二五下釋後注(二)
§  初牒文正釋
§  二四下通會本宗
·         二法同(二)
o    初標章分文
o    二初下隨文解釋(二)
§  初緣
§  二法(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釋體(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三相(三)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三)
§  初戒相(二)
§  初釋通數(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二此下釋別相(三)
§  初指同標異
§  二文下異釋第十
§  三下下釋總結
§  二二下五德(三)
§  初標示
§  二初下牒釋(五)(如文)
§  三斯下結誥
§  三次下十數(三)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十)
§  初依食住(二)
§  初正釋
§  二彼下示總意
§  二名色
§  三痛痒想
§  四四諦
§  五五蘊
§  六六入
§  七七覺意
§  八八正道
§  九九眾生居
§  十十一切入
§  三上下結誥
§  三自下指略
              二二下授大戒法○
            二明尼受○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二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05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三
餘杭郡沙門釋 元照 錄

• ○二授具戒法(二)
o 初牒章分文
o 二初下隨文別釋(二)
 初標舉眾名(二)
 初標分
 二言下隨釋(二)
 初釋標舉(二)
 初正釋(三)
 初敘翻傳
 二中下釋名義
 三如下明存梵
 二餘下指廣
 二二下釋列緣(三)
 初標列章門
 二初下隨章正釋(五)
 初列數顯相(二)
 初正明(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列釋(二)
• 初僧中五受(二)
o 初正明(五)
 初善來
 二破結
 三三語
 四邊方五人
 五中國十人
o 二有下斥異(二)
 初引異解(二)
 初立理
 二釋妨
 二明今斥
• 二就下尼中五受(二)
o 初正明五受(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別釋(五)
 初八敬
 二二十眾
 三遣信
 四小年曾嫁
 五邊方十人(二)
 初例僧義立(二)
 初正明今立
 二有下斥古妄廢
 二若下明神州元始
o 二以下總通七受
 二問答(二)
 初邊方不成開
 二遣信異殺盜
 二通局不同(二)
 初牒章分科
 二初下隨位別釋(六)
 初約受
 二約報(二)
• 初標舉
• 二依下列釋(五)
o 初善來(二)
 初據本律以示
 二如下會經論相違
o 二破結
o 三三語
o 四八敬
o 五羯磨
 三約時
 四約方(二)
• 初標舉
• 二善下正釋(二)
o 初明二州通塞(二)
 初善來八敬唯局
 二羯下簡餘三通局
o 二北下簡北州唯塞
 五約漸頓(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大小通局(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o 二二下別就小論(二)
 初總示
 二故下別釋(二)
 初羯磨唯局漸(三)
 初約諸教正明
 二引多論辨析(四)
 初問頓得何須前受
 二問漸受前戒失否
 三問頓受體分幾種(二)
 初問答
 二若下轉難
 四問頓受捨時如何
 三上下結示
 二善下餘四通漸頓
 六約諸部(三)
• 初示本數生起
• 二十下引律論別明(二)
o 初引律(三)
 初十誦十種
 二僧祗八種
 三五分十二種(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三語有缺何開
 二問破惡理非在局
o 二上下引論(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如下引論正明(七)
 初多論七種(二)
 初正明通局
 二別問三歸
 二伽論十種
 三善見八種
 四母論七種
 五雜心十種
 六俱舍十種
 七了論九種(三)
 初總示
 二一下別明(二)
 初釋依他七受(二)
 初列示(二)
 初僧中四種(四)
 初善來
 二三歸
 三略羯磨
 四廣羯磨
 二尼下尼中三種
 二此下通釋
 二獨下釋自證二受
 三於下結通局
• 三上下括諸部通局
 三秉法差別○
 四教被凡聖○
 五藉緣多少○
 三具下指廣如後
 二就下隨緣正解○
• ○三秉法差別(三)
o 初標舉
o 二多下正明
o 三問答(二)
 初問兩受勝劣
 二問佛秉善來(三)
 初正伸問答
 二八下重簡八敬
 三如下引論通示(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四教被凡聖(二)
o 初標章
o 二善下正釋(四)
 初善來
 二三語八敬(三)
 初通明二受
 二別問三語
 三八下重簡八敬
 三破結
 四若下羯磨
• ○五藉緣多多(二)
o 初牒章分位
o 二初下隨位別釋(四)
 初約緣明受(二)
 初列示四受(二)
 初正明(四)
 初善來
 二破結
 三三語
 四八敬
 二問答
 二羯下略釋羯磨
 二對辨同異(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釋(五)(如文)
 三約受優劣(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就緣
 二對過
 三對功能
 四顯法前後(二)
 初牒名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具戒前後
 二餘下未具前後
• ○二就緣正解(二)
o 初標指分文
o 二前下隨文別釋(三)
 初釋緣(三)
 初分示
 二就下正解(二)
 初就法辨緣(二)
 初分文
 二文下別釋(二)
 初顯戒德尊高
 二今下依緣略簡(二)
 初釋總標
 二就下釋別相(五)
 初能受人(三)
• 初標舉敘由
• 二初下牒文正釋(五)
o 初唯是人道
o 二諸根具足(三)
 初明簡意
 二但下敘形報
 三至下簡輕重
o 三身器清淨(二)
 初明簡意
 二文下牒文解
o 四出家相具
o 五得少分法
• 三上下結示得不
 二所對境(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列數(二)
o 初正釋(七)
 初結界成就
 二能秉法人
 三僧數滿足(二)
 初牒釋
 二今下斥濫
 四界內盡集
 五白四教法
 六資緣具足
 七佛法時中
o 二上下料簡(二)
 初總束四緣
 二成下次決成敗(二)
 初總分兩異
 二若下別簡事資
 三發心乞戒
 四心境相當
 五事成究竟
 二就下就事辨緣○
 二釋法○
 三釋相○
• ○二就下就事辨緣(三)
o 初牒章總舉
o 二初下隨位別明(八)
 初明請師法(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敘師資教興(二)
 初分示
 二初下牒釋(二)
 初明緣致(三)
 初釋立和尚緣(三)
 初敘制意
 二中下翻名釋義
 三文下釋敬攝
 二又下釋立弟子緣
 初敘制意
 二言下釋名義
 三師下明相攝
 三善下釋制請緣
 二文下修虔敬
 二就下明立法加被(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釋請法(二)
 初明請儀
 二請下釋請詞
 二次下釋答詞(二)
 初釋和尚詞句(四)
 初標示
 二告下列釋
 三初下別釋
 四有下明四所以
 二文下釋諸師例同(四)
 初明請意
 二今下斥時訛
 三阿下釋名義(二)
• 初二師
• 二外下餘師
 四請下示請法
 二安受者所○
 三差人問緣○
 四出眾問法○
 五白召入眾○
 六明乞戒○
 七戒師和問法○
 八正問法○
o 三上下結斷通塞○
• ○二安受者所(二)
o 初標示
o 二云下示釋
 初安界外
 二言下離見聞
 三文下立望
• ○三差人問緣(三)
o 初標緣
o 二如下示意
o 三就下牒釋
• ○四出眾問法(二)
o 初標分
o 二就下隨釋(三)
 初示其衣鉢(二)
 初繹審問安慰
 二列下釋示衣鉢名相(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二二下正辨問難(二)
 初標分
 二勅下正釋(二)
 初定其思審
 二將下依數列問(二)
 初先以義引(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制簡淨意
 二正釋名體(二)
 初標章列數
 二初下正釋名體(二)
• 初釋名(八)
o 初邊罪(二)
 初正釋
 二自下指例
o 二壞尼
o 三賊住
o 四破內外道(二)
 初正明
 二釋妨(二)
 初問答
 二轉難
o 五黃門
o 六至十五逆(四)
 初殺父母
 二殺阿羅漢
 三破和合僧
 四出佛身血
o 十一非人畜生
o 十三二形
• 二次下定體(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依名定體(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二次下辨離合(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問邊逆離合
 二引諸師義解(三)
 初約違教有無釋
 二約離合繁濫釋(二)
 初正釋
 二若下轉難
 三約簡俗不具釋
 三得名廢立(二)
 初標舉
 二先下正釋(二)
• 初據名(二)
o 初標
o 二非下釋(二)
 初約四義釋
 二又下約三義釋
• 二次下諍名(二)
o 初標
o 二問下釋(二)
 初總問通名
 二別問初難(二)
 初問答
 二轉難(二)
 初引尼例難
 二有下約義各釋(二)
 初約尼無以釋
 二若下今約違教釋
 四收難多少(二)
 初牒章分科
 二就下隨科別釋(三)
• 初總明盡不(二)
o 初標章
o 二言下正釋(二)
 初約攝不盡(三)
 初引教文(四)
 初多論
 二善見
 二僧祗
 四了論
 二義下約義說
 二若下斷成不
 二又下明攝盡(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舉小年以問
 二引和尚轉難
• 二以八難收(二)
o 初牒章
o 二有下隨釋(二)
 初約不攝釋
 二又下約餘難釋
• 三以三障收(二)
o 初牒章
o 二黃下正釋(二)
 初總收
 二問答(二)
 初通問
 二別答(二)
 初答寬狹
 二答輕重
 五通塞不同(二)
 初牒章分門
 二初下隨門別釋(五)
• 初三趣(二)
o 初正明
o 二問答
• 二就處
• 三就時
• 四就人
• 五約戒前後(二)
o 初標
o 二全下釋(二)
 初通示
 二就下別簡
 二正消文相○
 三後下定其言詞
• ○二次下正消文相(二)
o 初標舉
o 二云下隨釋(二)
 初釋難(二)
 初廣明前五(五)
 初邊罪(二)
 初正釋(二)
 初牒釋
 二余下斥訛(五)
 初敘遊方
 二有下引他解
 二余下舉事難
 四故下引論證
 五近下示相從
 二問答
 二壞尼(二)
 初牒文示相
 二問答釋疑(五)
 初問汙聖何名難
 二問成難為婬觸(二)
 初正伸問答
 二善下料簡諸相(二)
 初引論正示
 二有下決判淨具(二)
• 初引他解
• 二若下明今解
 三問殺汙不同障
 四問凡報非同聖
 五問壞僧成難不
 三賊住(二)
 初標示
 二善下別釋(五)
 初善見(二)
 初引示
 二問答
 二僧祗
 三十誦
 四伽論
 五四分
 四破內(二)
 初牒釋
 二十下引示(二)
 初明破相
 二母下廢試教
 五黃門(二)
 初標敘示相
 二律下料簡自截
 二餘下指略餘八
 二釋遮○
• ○二次下釋遮(二)
o 初標章指廣
o 二文下牒文略釋(八)
 初合釋前三種(三)
 初示合列
 二如下釋名字
 三三下釋年歲
 四衣鉢具
 五父母聽(四)
 初述制意
 二十下示別相
 三今下明須不
 四有下顯離合
 六負債
 七奴僕(二)
 初牒釋
 二僧下引示(二)
 初明人奴
 二五下辨佛僧奴
 八官人(二)
 初簡位明制
 二僧下引教辨相
 九丈夫(三)
 初名義
 二文下十事
 三文下堪能(二)
 初正釋(三)
 初牒釋
 二何下顯意
 三律下點示
 二問答(二)
 初問例借衣四句
 二問開胎閏前後
 十諸病(二)
 初總示
 二善下別釋(二)
 初癩病
 二五下顛狂病(二)
 初引示
 二今下斥非
• ○五白召入眾(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緣(二)
 初釋立處
 二文下明立意
 二法(三)
 初今釋
 二有下他解
 三如下示異
 三儀
• ○六明乞戒(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緣(二)
 初正釋
 二僧下示異
 二就下法
• ○七戒師和問法(二)
o 初標法
o 二問答(二)
 初問戒師不差(二)
 初問答釋通
 二若下引事例難
 二問教授無白
• ○八正問法(二)
o 初標分
o 二注下隨釋(二)
 初釋緣
 二列下釋問(二)
 初釋重難(三)
 初指前重誡
 二就下通示問詞
 三就下正釋難相(二)
 初牒名顯相(七)
 六七殺父母
 八八下殺羅漢
 九破僧(二)
 初牒釋
 二文下結誥
 十惡心出血(二)
 初牒釋
 二此下通結(三)
 初明有無
 二有下引他解(二)
• 初約現相釋
• 二有下據毀壞釋
 三故下結示
 十一非人(三)
 初示名
 二約下顯相
 三曾下斥非
 十二畜生
 十三二形
 二然下諸部同異(二)
 初明差問唯同
 二制下明列相同異
 二次釋輕遮(二)
 初標示
 二汝下牒釋(二)
 初示名字
 二奴下釋餘相
• ○二大下釋法(二)
o 初標分
o 二就下隨釋(三)
 初戒緣(二)
 初標指
 二引下牒釋(三)
 初明引論之意
 二文下釋起慈心
 三此下釋正發戒法
 二次下正加法(二)
 初標舉
 二單下正釋(二)
 初白中問答
 二後下羯磨竟處
 三僧下總結(二)
 初正釋結詞
 二廣伸問答(四)
 初問戒發時節(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引他解
 二今下明今解
 二問法竟通三性(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引論立義(二)
 初正解
 二若下釋妨
 二下有斥他異說(二)
 初引彼所執
 二解下示今躡破(二)
 初約義正破(二)
• 初斥殺盜非彼例
• 二又下約教他反成今例(二)
o 初正明
o 二釋妨
 二故下引文證成
 三問安居不同戒
 四問法體相狀(二)
 初敘問開章
 二就下隨章牒釋(四)
 初明戒體(二)
 初分門
 二就下隨釋(三)
 初釋名體(二)
• 初分門
• 二初下列釋(四)
o 初立所由(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示今所立
 二釋其所以(二)
 初問不通多少(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相須
 二上下對簡聖戒
 二問不立三合(二)
 初問
 二答
o 二引經證(三)
 初標
 二如下正引(三)
 初涅槃經
 二又下善生經
 三又下雜心論
 三如下結示
o 三解名義(二)
 初標分
 二所下隨釋(三)
 初釋作
 二言下釋無作
 三用下釋戒(三)
 初略釋
 二戒下引示
 三今下顯正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05
o 四明業體(二)
 初牒章
 二問下隨釋(三)
 初問所受以發起
 二問體相以開章
 三初下隨章門以解釋(四)
 初明教宗(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舉宗以答
 二故下約義顯異
 二陳體狀(二)
 初標
 二體下釋(三)
 初克定名體
 二多下指體通標
 三先下依宗別釋(二)
 初假名宗(二)
 初標宗
 二言下依釋(二)
• 初作戒體(二)
o 初舉名標示
o 二或下諸師定體(二)
 初約色心為體(二)
 初約論示體
 二若下立理遮妨
 二約方便色聲為體(二)
 初約論正立
 二問答遮難(四)
 初五塵非記難
 二違前心助難
 三違前心體難
 四聲非相續難(二)
 初正問
 二伸答(三)
 初約要期釋
 二約斷續釋
 三約互造釋
• 二無作體(三)
o 初正示體相(二)
 初通示名體
 二言下別釋二非(二)
 初釋非色
 二釋非心
o 二引諸文證成(三)
 初引成論(二)
 初證非心(二)
 初引初殘
 二又下引後殘
 二故下證非色(二)
 初引前問答
 二引後問答
 二故下引涅槃經
 三十下十住婆沙論
o 三難作戒立色
 二實法宗○
 三列異執○
 四顯正義○
 二明先後相○
 三通敘相○
 二辨同異○
 三緣境相○
 四敘數量○
• ○二實法宗(二)
o 初標章敘起
o 二初下依位別釋(二)
 初別分六位(六)
 初有為無為分別
 二三聚分別(二)
 初標
 二二下釋(二)
 初約義以釋
 二故下引教以證
 三三色分別(二)
 初標
 二此下釋(三)
 初總束三色
 二今下正配二戒
 三所下別釋無對
 四本報方便分別(二)
 初標
 二身下釋(二)
 初二種作戒(二)
 初總示
 二就下別釋(二)
 初身作戒(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二色同異
• 二問所依非記業(二)
o 初正伸問答
o 二引教轉難
 二口作戒
 二二種無作戒(二)
 初正示體相
 二故下引經證成(二)
 初初師通約二色解
 二又下次師唯據方便解
 五三性分別(二)
 初標
 二身下釋(二)
 初作戒(二)
 初通簡善性
 二然下別簡色聲(二)
 初簡色
 二就下簡聲
 二言下無作戒
 六始終分別(二)
 初標
 二此下釋(二)
 初出諸解(二)
 初初師據終非始(二)
 初正明
 二遮難
 二又下次師始終通收(二)
 初立理難破
 二有下覆救初師
 二今下明今斷
 二上下總明體相(二)
 初示體引證
 二問答釋疑(二)
 初約非對見難名色
 二約有對礙難相違
• ○三列異執(二)
o 初牒章
o 二自下正(二)
 初明法執(二)
 初通明兩土弘傳
 二然下別就此方諍計(三)
 初明前乖競
 二後下示後分宗
 三略下略敘異計(二)
 初假宗執雜心伸難
 二彼下有部細色釋通
 二上下明迷執(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如下列示不同(三)
 初敘起
 二如下正列(四)
 初光師
 二齊末師
 三河北師
 四江南師
 三斯下總責
• ○四顯正義(二)
o 初牒章
o 二夫下正釋(二)
 初歷示三宗(三)
 初示體標宗
 二如下依宗別釋(三)
 初實法宗(二)
 初標示
 二彼下正釋(三)
 初依宗示體
 二如下引律顯正
 三如下斥前諸說
 二假名宗(二)
 初標示
 二由下正釋(二)
 初依宗通示
 二考下約義考體(二)
 初正示體相
 二問答釋疑
 三圓教宗(二)
 初標示
 二戒下正釋(三)
 初敘立教本致
 二愚下根器差殊
 三欲下所受之體(三)
 初約圓義以示體相
 二由下約隨行以明持犯
 三是下舉因果以細勸(三)
 初攝律儀戒
 二以下攝善法戒
 三以下攝眾生戒
 三此下指略結成
 二今下總結囑累(二)
 初斥迷示本(三)
 初舉現事呵破
 二故下引諸文證非
 三今下指所歸重勸
 二立問釋疑(二)
 初問乖宗(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圓義以釋
 二何下舉本宗以況
 二問假緣
• ○二明先後相(二)
o 初牒章標舉
o 二有下引示諸解(二)
 初引他師異解(二)
 初執二戒同時
 二有下執二戒前後
 二問下示今決通(二)
 初牒前總問
 二約義各釋(二)
 初引昔通
 二今下示今解(二)
 初約同時以通前
 二且下約三時以示相
• ○三第下通敘相(二)
o 初牒章總舉
o 二一下隨位別明(八)
 初作俱無作
 二形俱無作
 三要期無作
 四異緣無作
 五助緣無作
 六事在無作
 七從用無作(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八隨心無作(二)
 初依多論釋
 二如下引成論釋
• ○二辨同異(二)
o 初牒章分科
o 二初下隨利別釋(三)
 初就兩名(二)
 初牒章
 二問下隨釋(二)
 初總問
 二別答(二)
 初釋受名
 二既下釋隨名(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二分善戒(二)
 初標章
 二問下正釋(二)
 初問有犯不名隨(二)
 初問
 二答
 二問二作應非戒(二)
 初問
 二答
 三辨同異(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釋二作(二)
 初總舉
 二何下正釋(二)
 初先釋二名
 二次下正辨同異(二)
 初明五同(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列釋(五)(如文)
 二言下辨四異(二)
 初標
 二一下正釋(四)
• 初總別異
• 二根條異
• 三懸對異
• 四一多異(二)
o 初正明
o 二問答(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輕重答
 二又下約勤怠答
 二次下解二無作(二)
 初標舉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先解二名
 二今下正明同異(二)
 初明五同(二)
 初標
 二一下釋(五)
• 初名同
• 二義同
• 三體同
• 四敵對同(二)
o 初正示二同
o 二若下會今古異
• 五多品同
 二次下辨四異(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正釋(四)
• 初總別異
• 二長短異
• 三寬狹異
• 四根條異
• ○三緣境相(二)
o 初牒章總舉
o 二初下隨位別明(二)
 初就成宗(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別釋(四)
 初能緣心
 二所緣境(二)
 初舉事以明
 二故下引論以示(二)
 初正明
 二徵釋
 三發戒相
 四約防非(二)
 初略示
 二問答(四)
 初問不防現非(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更下重舉
 二問斷過去非(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約義正答
 二昔下翻破古解
 三問立二戒所以(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
 二轉難(二)
• 初牒難
• 二釋通
 四問懺悔滅幾世(二)
 初問
 二答
 二次下依多論(二)
 初標舉
 二能下正明(二)
 初通列四意
 二語下別明戒境(二)
 初總示諸境(三)
 初示境相
 二問趣外
 三餘下指非情
 二俱下別釋情境(四)
 初引俱舍(三)
 初明從生起(三)
 初通明三種(二)
• 初總標定不定
• 二分下別釋不定(二)
o 初分不定
o 二因不定
 二約下別分四位(二)
• 初總標
• 二有下別列(四)(如文)
 三若下結示定意
 二又下明離五過
 三於下明徧緣意(二)
 初舉事以徵
 二由下約義以釋(三)
• 初明從所能過
• 二縱下明離得捨過
• 三夫下正示所以
 二雜下指二論
 三如下引婆沙(二)
 初立難
 二初下釋通(二)
 初正通
 二若下轉難(二)
• 初約八般以難
• 二義下張四句通收
 四如下點成寶
• ○四敘數量(二)
o 初牒章總舉
o 二初下位位別釋(四)
 初五戒(二)
 初標舉
 二如下正釋(二)
 初引論(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三)
 初問邪淫
 二問多少(二)
 初問答
 二若下躡難
 三問徧制
 二今下義推
 二八戒
 三十戒
 四大戒(三)
 初示數量(二)
 初有情量(二)
 初引論
 二若下義推
 二自下非情量
 二如下引文證(二)
 初通證二境
 二故下引證非情
 三問攝戒(二)
 初總問
 二別答(二)
 初攝盡
 二又下攝不盡(三)
 初約義正明
 二若下徵釋經意
 三就下料簡戒善(三)
 初正簡具戒
 二就下對餘三戒
 三若下對菩薩戒
• ○第三示戒相(二)
o 初牒章分文
o 二就下隨文別釋(三)
 初止持行相(二)
 初標緣相
 二四下分文釋(二)
 初指廣總分
 二就下牒文別釋(二)
 初標舉總相(二)
 初總釋
 二沙下別釋(二)
 初沙門
 二釋下釋子
 二就下隨四結之(三)
 初正釋(二)
 初通標
 二淫下列釋(四)
 初婬(二)
• 初總分
• 二前下釋相(二)
o 初標示
o 二初下正釋(二)
 初總舉輕重
 二二下依重說示
 二盜(二)
• 初標分
• 二文下牒釋(二)
o 初釋相
o 二盜下釋喻
 三殺(二)
• 初標指
• 二下下牒釋
 四妄(二)
• 初標指
• 二不下牒釋(二)
o 初釋相
o 二譬下釋喻
 二有下斥古(二)
 初斥執文
 二有下斥別說
 三上下結示
 二作持行相○
 三結勸學方○
• ○二次下作持行相(二)
o 初標分
o 二義下隨釋(二)
 初義說(二)
 初列章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釋名數(三)
 初列數
 二所下釋名
 三或下辨異
 二約眾行(二)
 初標舉
 二一下正釋(二)
 初行法依
 二眾法依
 三明制意(二)
 初立四意(三)
 初正明(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外資
 二上下內資
 二是下引證(二)
 初涅槃經
 二雜心論
 三問答(二)
 初問經論不同
 二問種依何立
 二所下出依體
 四依次第(三)
 初標章
 二衣下正釋
 三此下對簡
 五明開遮(二)
 初標
 二良下釋(二)
 初明正法通開遮(二)
 初立教
 二是下彰益
 二調下明邪法唯制(二)
 初正示
 二故下引證
 二就下釋文(二)
 初標分
 二緣下隨釋(二)
 初釋緣
 二釋體相(二)
 初分文
 二所下隨釋(二)
 初釋標舉(三)
 初明標號
 二文下牒釋
 三前下簡異
 二就下釋列相(四)
 初糞掃衣(二)
 初分文
 二前下隨釋(二)
• 初明本制(三)
o 初總示
o 二依下別釋(四)(如文)
o 三問答
• 二就下辨後開
 二就下乞食(二)
 初總示
 二若下別釋(二)
• 初牒釋
• 二隨下結誥
 三樹下樹下坐
 四四下腐爛藥(二)
 初釋制
 二就下釋開
• ○三三下結勸學方(二)
o 初標分
o 二就下隨釋(二)
 初即坐誨約(二)
 初分文
 二前下釋初段(三)
 初總分
 二就下別釋
 三至下結示
 二後起隨行(二)
 初通明二師(三)
 初標指
 二就下分示
 三所下顯意
 二別釋依止(二)
 初釋緣
 二所下釋法(二)
 初明開離
 二具下簡師德(二)
 初有德可依(二)
 初簡解能
 二言下簡年臘
 二無下無德不須
• ○二明尼受戒法(二)
o 初牒章分文
o 二就下隨文別釋(二)
 初釋標(三)
 初釋名
 二文下明列次
 三引下明依僧
 二就下釋受(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列釋(三)
 初略示沙彌尼法
 二釋式叉尼法(二)
 初標示分文
 二就下隨文牒釋(二)
 初釋標
 二就下釋法(二)
 初總分三科
 二初下別釋二段(二)
 初乞緣(二)
• 初釋制緣(三)
o 初釋兩緣相
o 二此下明體有無
o 三今下辨今行事(二)
 初斥世妄行(二)
 初斥諸異
 二亦下斥合受今
 二今下顯今正法(三)
 初敘立意
 二六下示所立(二)
 初簡諸非法(二)
 初正明
 二若下釋妨
 二今下正明今義
 三彼下斥虗詐
• 二就下釋乞法(四)
o 初明具儀
o 二正下明前請
o 三文下釋詞句
o 四又下釋著處
 二三下說相(二)
• 初釋召入
• 二就下正釋相(二)
o 初分文
o 二初下別釋(三)
 初標舉總示
 二就下顯示輕重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釋初相(二)
 初釋戒體(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二釋學法
 二乃下標餘相
 三三下簡行有無(二)
 初標舉
 二大下正釋(三)
 初釋尼同法(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二除下釋尼異法
 三此下釋後三法(二)
 初牒文略示
 二然下簡辨服飾
 初示古式
 二近下斥濫行(二)
 初濫式叉
 二復下濫具戒(二)
 初引異解
 二今下約義斥
 三釋大尼法(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釋標緣(二)
 初指略標起
 二遣下列釋四受(四)
 初遣信
 二十下十歲曾歸(三)
• 初牒釋標舉
• 二如下引示不同(三)
o 初引多論僧祇
o 二母下引母論
o 三承下引傳聞
• 三既下結顯所取
 三三下十八童女
 四四下邊方義立
 二就下釋正受(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明本法(二)
• 初分文標示
• 二前下牒釋前緣(二)
o 初釋畜眾
o 二就下釋請法
 二後下就僧受法(二)
• 初明五義(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五)
 初對時(二)
 初引教明制
 二問法失否(二)
 初問答
 二轉難
 二約眾(二)
 初牒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引古非
 二今下顯今斥
 三明界(二)
 初牒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引古非
 二今下示今義
 四立法(二)
 初標章
 二然下隨釋(二)
 初詣僧法
 二今下集坐法
 五料簡(二)
 初牒章
 二問下正釋(二)
 初問答(二)
 初問本法同僧事
 二難未具出界外
 二如下引勸
• 二就下牒文釋(二)
o 初總分三科
o 二初下牒釋兩段(二)
 初釋緣(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四)
 初請師
 二教乞戒
 三戒師白和
 四正問難(二)
 初問遮難
 二問學戒
 二授下釋相(二)
 初標分三科
 二初下牒釋二段(二)
 初釋八重(三)
 初釋重罪相(二)
 初釋前四重(二)
 初總指同前
 二就下別釋殺戒(三)
 初釋墮胎
 二壓下釋壓禱
 三言下釋呪咀(二)
• 初釋義
• 二多下點字
 二就下釋後四重
 二總下釋總列四喻
 三有下示後四名
 二說下釋四依(二)
 初簡第三不同
 二如下引僧祇通示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三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05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三
餘杭郡沙門釋 元照 錄
• ○二授具戒法(二)
o 初牒章分文
o 二初下隨文別釋(二)
 初標舉眾名(二)
 初標分
 二言下隨釋(二)
 初釋標舉(二)
 初正釋(三)
 初敘翻傳
 二中下釋名義
 三如下明存梵
 二餘下指廣
 二二下釋列緣(三)
 初標列章門
 二初下隨章正釋(五)
 初列數顯相(二)
 初正明(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列釋(二)
• 初僧中五受(二)
o 初正明(五)
 初善來
 二破結
 三三語
 四邊方五人
 五中國十人
o 二有下斥異(二)
 初引異解(二)
 初立理
 二釋妨
 二明今斥
• 二就下尼中五受(二)
o 初正明五受(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別釋(五)
 初八敬
 二二十眾
 三遣信
 四小年曾嫁
 五邊方十人(二)
 初例僧義立(二)
 初正明今立
 二有下斥古妄廢
 二若下明神州元始
o 二以下總通七受
 二問答(二)
 初邊方不成開
 二遣信異殺盜
 二通局不同(二)
 初牒章分科
 二初下隨位別釋(六)
 初約受
 二約報(二)
• 初標舉
• 二依下列釋(五)
o 初善來(二)
 初據本律以示
 二如下會經論相違
o 二破結
o 三三語
o 四八敬
o 五羯磨
 三約時
 四約方(二)
• 初標舉
• 二善下正釋(二)
o 初明二州通塞(二)
 初善來八敬唯局
 二羯下簡餘三通局
o 二北下簡北州唯塞
 五約漸頓(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大小通局(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o 二二下別就小論(二)
 初總示
 二故下別釋(二)
 初羯磨唯局漸(三)
 初約諸教正明
 二引多論辨析(四)
 初問頓得何須前受
 二問漸受前戒失否
 三問頓受體分幾種(二)
 初問答
 二若下轉難
 四問頓受捨時如何
 三上下結示
 二善下餘四通漸頓
 六約諸部(三)
• 初示本數生起
• 二十下引律論別明(二)
o 初引律(三)
 初十誦十種
 二僧祗八種
 三五分十二種(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三語有缺何開
 二問破惡理非在局
o 二上下引論(二)
 初結前標後
 二如下引論正明(七)
 初多論七種(二)
 初正明通局
 二別問三歸
 二伽論十種
 三善見八種
 四母論七種
 五雜心十種
 六俱舍十種
 七了論九種(三)
 初總示
 二一下別明(二)
 初釋依他七受(二)
 初列示(二)
 初僧中四種(四)
 初善來
 二三歸
 三略羯磨
 四廣羯磨
 二尼下尼中三種
 二此下通釋
 二獨下釋自證二受
 三於下結通局
• 三上下括諸部通局
 三秉法差別○
 四教被凡聖○
 五藉緣多少○
 三具下指廣如後
 二就下隨緣正解○
• ○三秉法差別(三)
o 初標舉
o 二多下正明
o 三問答(二)
 初問兩受勝劣
 二問佛秉善來(三)
 初正伸問答
 二八下重簡八敬
 三如下引論通示(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四教被凡聖(二)
o 初標章
o 二善下正釋(四)
 初善來
 二三語八敬(三)
 初通明二受
 二別問三語
 三八下重簡八敬
 三破結
 四若下羯磨
• ○五藉緣多多(二)
o 初牒章分位
o 二初下隨位別釋(四)
 初約緣明受(二)
 初列示四受(二)
 初正明(四)
 初善來
 二破結
 三三語
 四八敬
 二問答
 二羯下略釋羯磨
 二對辨同異(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列釋(五)(如文)
 三約受優劣(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就緣
 二對過
 三對功能
 四顯法前後(二)
 初牒名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具戒前後
 二餘下未具前後
• ○二就緣正解(二)
o 初標指分文
o 二前下隨文別釋(三)
 初釋緣(三)
 初分示
 二就下正解(二)
 初就法辨緣(二)
 初分文
 二文下別釋(二)
 初顯戒德尊高
 二今下依緣略簡(二)
 初釋總標
 二就下釋別相(五)
 初能受人(三)
• 初標舉敘由
• 二初下牒文正釋(五)
o 初唯是人道
o 二諸根具足(三)
 初明簡意
 二但下敘形報
 三至下簡輕重
o 三身器清淨(二)
 初明簡意
 二文下牒文解
o 四出家相具
o 五得少分法
• 三上下結示得不
 二所對境(二)
• 初標示
• 二一下列數(二)
o 初正釋(七)
 初結界成就
 二能秉法人
 三僧數滿足(二)
 初牒釋
 二今下斥濫
 四界內盡集
 五白四教法
 六資緣具足
 七佛法時中
o 二上下料簡(二)
 初總束四緣
 二成下次決成敗(二)
 初總分兩異
 二若下別簡事資
 三發心乞戒
 四心境相當
 五事成究竟
 二就下就事辨緣○
 二釋法○
 三釋相○
• ○二就下就事辨緣(三)
o 初牒章總舉
o 二初下隨位別明(八)
 初明請師法(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敘師資教興(二)
 初分示
 二初下牒釋(二)
 初明緣致(三)
 初釋立和尚緣(三)
 初敘制意
 二中下翻名釋義
 三文下釋敬攝
 二又下釋立弟子緣
 初敘制意
 二言下釋名義
 三師下明相攝
 三善下釋制請緣
 二文下修虔敬
 二就下明立法加被(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釋請法(二)
 初明請儀
 二請下釋請詞
 二次下釋答詞(二)
 初釋和尚詞句(四)
 初標示
 二告下列釋
 三初下別釋
 四有下明四所以
 二文下釋諸師例同(四)
 初明請意
 二今下斥時訛
 三阿下釋名義(二)
• 初二師
• 二外下餘師
 四請下示請法
 二安受者所○
 三差人問緣○
 四出眾問法○
 五白召入眾○
 六明乞戒○
 七戒師和問法○
 八正問法○
o 三上下結斷通塞○
• ○二安受者所(二)
o 初標示
o 二云下示釋
 初安界外
 二言下離見聞
 三文下立望
• ○三差人問緣(三)
o 初標緣
o 二如下示意
o 三就下牒釋
• ○四出眾問法(二)
o 初標分
o 二就下隨釋(三)
 初示其衣鉢(二)
 初繹審問安慰
 二列下釋示衣鉢名相(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二二下正辨問難(二)
 初標分
 二勅下正釋(二)
 初定其思審
 二將下依數列問(二)
 初先以義引(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制簡淨意
 二正釋名體(二)
 初標章列數
 二初下正釋名體(二)
• 初釋名(八)
o 初邊罪(二)
 初正釋
 二自下指例
o 二壞尼
o 三賊住
o 四破內外道(二)
 初正明
 二釋妨(二)
 初問答
 二轉難
o 五黃門
o 六至十五逆(四)
 初殺父母
 二殺阿羅漢
 三破和合僧
 四出佛身血
o 十一非人畜生
o 十三二形
• 二次下定體(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依名定體(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
 二次下辨離合(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問邊逆離合
 二引諸師義解(三)
 初約違教有無釋
 二約離合繁濫釋(二)
 初正釋
 二若下轉難
 三約簡俗不具釋
 三得名廢立(二)
 初標舉
 二先下正釋(二)
• 初據名(二)
o 初標
o 二非下釋(二)
 初約四義釋
 二又下約三義釋
• 二次下諍名(二)
o 初標
o 二問下釋(二)
 初總問通名
 二別問初難(二)
 初問答
 二轉難(二)
 初引尼例難
 二有下約義各釋(二)
 初約尼無以釋
 二若下今約違教釋
 四收難多少(二)
 初牒章分科
 二就下隨科別釋(三)
• 初總明盡不(二)
o 初標章
o 二言下正釋(二)
 初約攝不盡(三)
 初引教文(四)
 初多論
 二善見
 二僧祗
 四了論
 二義下約義說
 二若下斷成不
 二又下明攝盡(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舉小年以問
 二引和尚轉難
• 二以八難收(二)
o 初牒章
o 二有下隨釋(二)
 初約不攝釋
 二又下約餘難釋
• 三以三障收(二)
o 初牒章
o 二黃下正釋(二)
 初總收
 二問答(二)
 初通問
 二別答(二)
 初答寬狹
 二答輕重
 五通塞不同(二)
 初牒章分門
 二初下隨門別釋(五)
• 初三趣(二)
o 初正明
o 二問答
• 二就處
• 三就時
• 四就人
• 五約戒前後(二)
o 初標
o 二全下釋(二)
 初通示
 二就下別簡
 二正消文相○
 三後下定其言詞
• ○二次下正消文相(二)
o 初標舉
o 二云下隨釋(二)
 初釋難(二)
 初廣明前五(五)
 初邊罪(二)
 初正釋(二)
 初牒釋
 二余下斥訛(五)
 初敘遊方
 二有下引他解
 二余下舉事難
 四故下引論證
 五近下示相從
 二問答
 二壞尼(二)
 初牒文示相
 二問答釋疑(五)
 初問汙聖何名難
 二問成難為婬觸(二)
 初正伸問答
 二善下料簡諸相(二)
 初引論正示
 二有下決判淨具(二)
• 初引他解
• 二若下明今解
 三問殺汙不同障
 四問凡報非同聖
 五問壞僧成難不
 三賊住(二)
 初標示
 二善下別釋(五)
 初善見(二)
 初引示
 二問答
 二僧祗
 三十誦
 四伽論
 五四分
 四破內(二)
 初牒釋
 二十下引示(二)
 初明破相
 二母下廢試教
 五黃門(二)
 初標敘示相
 二律下料簡自截
 二餘下指略餘八
 二釋遮○
• ○二次下釋遮(二)
o 初標章指廣
o 二文下牒文略釋(八)
 初合釋前三種(三)
 初示合列
 二如下釋名字
 三三下釋年歲
 四衣鉢具
 五父母聽(四)
 初述制意
 二十下示別相
 三今下明須不
 四有下顯離合
 六負債
 七奴僕(二)
 初牒釋
 二僧下引示(二)
 初明人奴
 二五下辨佛僧奴
 八官人(二)
 初簡位明制
 二僧下引教辨相
 九丈夫(三)
 初名義
 二文下十事
 三文下堪能(二)
 初正釋(三)
 初牒釋
 二何下顯意
 三律下點示
 二問答(二)
 初問例借衣四句
 二問開胎閏前後
 十諸病(二)
 初總示
 二善下別釋(二)
 初癩病
 二五下顛狂病(二)
 初引示
 二今下斥非
• ○五白召入眾(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緣(二)
 初釋立處
 二文下明立意
 二法(三)
 初今釋
 二有下他解
 三如下示異
 三儀
• ○六明乞戒(二)
o 初標分
o 二初下隨釋(二)
 初緣(二)
 初正釋
 二僧下示異
 二就下法
• ○七戒師和問法(二)
o 初標法
o 二問答(二)
 初問戒師不差(二)
 初問答釋通
 二若下引事例難
 二問教授無白
• ○八正問法(二)
o 初標分
o 二注下隨釋(二)
 初釋緣
 二列下釋問(二)
 初釋重難(三)
 初指前重誡
 二就下通示問詞
 三就下正釋難相(二)
 初牒名顯相(七)
 六七殺父母
 八八下殺羅漢
 九破僧(二)
 初牒釋
 二文下結誥
 十惡心出血(二)
 初牒釋
 二此下通結(三)
 初明有無
 二有下引他解(二)
• 初約現相釋
• 二有下據毀壞釋
 三故下結示
 十一非人(三)
 初示名
 二約下顯相
 三曾下斥非
 十二畜生
 十三二形
 二然下諸部同異(二)
 初明差問唯同
 二制下明列相同異
 二次釋輕遮(二)
 初標示
 二汝下牒釋(二)
 初示名字
 二奴下釋餘相
• ○二大下釋法(二)
o 初標分
o 二就下隨釋(三)
 初戒緣(二)
 初標指
 二引下牒釋(三)
 初明引論之意
 二文下釋起慈心
 三此下釋正發戒法
 二次下正加法(二)
 初標舉
 二單下正釋(二)
 初白中問答
 二後下羯磨竟處
 三僧下總結(二)
 初正釋結詞
 二廣伸問答(四)
 初問戒發時節(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引他解
 二今下明今解
 二問法竟通三性(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引論立義(二)
 初正解
 二若下釋妨
 二下有斥他異說(二)
 初引彼所執
 二解下示今躡破(二)
 初約義正破(二)
• 初斥殺盜非彼例
• 二又下約教他反成今例(二)
o 初正明
o 二釋妨
 二故下引文證成
 三問安居不同戒
 四問法體相狀(二)
 初敘問開章
 二就下隨章牒釋(四)
 初明戒體(二)
 初分門
 二就下隨釋(三)
 初釋名體(二)
• 初分門
• 二初下列釋(四)
o 初立所由(二)
 初標
 二問下釋(二)
 初示今所立
 二釋其所以(二)
 初問不通多少(二)
 初問
 二答(二)
 初正答相須
 二上下對簡聖戒
 二問不立三合(二)
 初問
 二答
o 二引經證(三)
 初標
 二如下正引(三)
 初涅槃經
 二又下善生經
 三又下雜心論
 三如下結示
o 三解名義(二)
 初標分
 二所下隨釋(三)
 初釋作
 二言下釋無作
 三用下釋戒(三)
 初略釋
 二戒下引示
 三今下顯正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四
• ○三衣藥受淨篇第四分(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
 二就下就文釋(二)
 初約文總判
 二初下隨位別釋(二)
 初制門(二)
 初受衣(二)
 初五眾受衣法(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明衣緣本制(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十)
o 初制畜三衣意(二)
 初制意(三)
 初本律(二)
 初示本緣
 二始下明重制
 二文下僧祇(二)
 初引釋
 二餘下指廣
 三如下多論
 二上下釋名(二)
 初標指
 二如下略釋(二)
 初敘本無翻(二)
 初釋多譯之意
 二如下引現翻以示
 二今下隨義別顯(二)
 初舉例示意
 二如下引教以釋(二)
 初釋通名(六)
 初大集經
 二賢愚經
 三四分律
 四真諦雜記
 五法華經
 六世傳
 二至下示別名(二)
 初指廣
 二故下略釋
o 二文下求財法(二)
 初明乞求清淨(二)
 初釋捨墮物
 二及下釋邪命(二)
 初舉相以釋
 二如下引文以示(二)
 初引經明淨心
 二依下引論顯邪相
 二雖下明財體如法
o 三三下明色相(二)
 初釋非法色(二)
 初明簡意
 二如下遮倚濫
 二言下釋如法色(二)
 初標指三色
 二然下正示袈裟色(二)
 初定色相
 二然下簡正色
o 四又下明衣量
o 五文下明重單相(二)
 初示三種差別
 二所下徵釋所以
o 六文下條相多少(三)
 初示三品
 二極下釋極數
 三所下明唯隻
o 七文下長短相(三)
 初釋割截
 二所下明長短
 二又下釋非法
o 八文下作衣法(四)
 初明作衣法
 二割下明條葉
 三鳥下明縫刺
 四前下明鈎鈕
o 九文下補治法
o 十文下敬護受用(三)
 初敬護
 二若下著用
 三所下常隨
 二明受持行護(二)
• 初牒章分文
• 二初下隨門別釋(五)
o 初軌後持(二)
 初標示妄執
 二今下明正義(二)
 初受緣前後
 二次下加法次第(二)
 初正加
 二沙下示意
o 二正從相(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二)
 初敘問
 二答釋(二)
 初准教以立(三)
 初引教
 二准下義推
 三故下引證
 二據下舉衣別配(三)
 初示通所以
 二僧下正配三衣
 三文下指文合數
o 三通塞法(二)
 初牒章
 二今下正釋(二)
 初總標
 二僧下別示(三)
 初僧尼兩眾
 二式下式叉一眾
 三兩下沙彌二眾
o 四正加受(二)
 初牒章分文
 二就下隨文別釋(二)
 初對首受捨法(二)
 初僧眾受三衣(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受法(二)
 初大僧受三衣(三)
 初安陀會(二)
• 初分文
• 二前下隨釋(二)
o 初顯可持三衣(三)
 初釋制受(二)
 初標舉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斥不加法
 二有下斥用法差
 二文下釋有疑(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三又下釋非色(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o 二依下就衣加法(二)
 初分文
 二前下牒釋(三)
 初正衣
 二文下從衣(二)
 初牒文顯意
 二有下斥世妄行
 三衣下縵衣
 二鬱多羅僧
 三僧伽梨
 二下眾受縵衣
 二後下捨法(三)
 初明諸捨差別
 二就下歷句簡辨
 三問答釋疑(二)
 初約受捨非類以問
 二約結界以難
 二尼下尼眾受二衣(二)
 初通示
 二而下別點(二)
 初總標二種
 二然下別釋祇支
 二心念受捨法(二)
 初牒釋
 二有下斥異(二)
 初引異解
 二今下伸今解
o 五失離緣(三)
 初牒章總標
 二一下依標列標(四)
 初界礙
 二染礙
 三情礙
 四隔礙
 三此下結示指廣
 二受坐具法○
 二受鉢○
 二聽門○
• ○二受坐具法(二)
o 初標示名義
o 二初下牒文解釋(二)
 初釋緣(七)
 初制意
 二長下尺量
 三必下重作
 四如下過量
 五言下不開淨施
 六離下離宿不捨
 七諸下色相
 二律下釋法
• ○二受鉢(二)
o 初標分
o 二前下隨釋(二)
 初釋緣(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制意
 二體
 三色
 四量(二)
 初引教以定(三)
 初示量
 二律下定斗
 三計下顯非
 二有下斥古異說(二)
 初引他計
 二今下伸今斥
 五行護
 二釋法(二)
 初點文
 二四下辨缺(三)
 初敘缺所以
 二余下引親問證
 三但下結示重結
• ○二聽門(二)
o 初牒章分示
o 二藥下隨位解釋(二)
 初四藥加受法(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緣(三)
 初釋四名體
 二就下釋二受法
 三文下對藥通塞(二)
 初時藥互塞
 二餘三並通
 二就下法(二)
 初分門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時藥(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釋緣
 二就下釋法(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別釋(四)
o 初觀藥染淨(二)
 初標指示意
 二一下牒文顯相
o 二授者是非(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別釋(三)
 初分別食
 二有施心
 三如法與
o 三正明受法(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別釋(三)
 初彼此相領
 二為自瞰
 三如法受
o 四量時設觀(三)
 初通標述意
 二初下牒文別釋(五)
 初計功多少
 二自量全闕
 三防心離過
 四正事良藥
 五為成道業
 三豈下結誥行用(二)
 初對境興治
 二言下極言激勵
 二非時藥(二)
 初標
 二初下釋(二)
 初釋標緣(四)
• 初離非
• 二不下時限
• 三文下藥體
• 四水下作淨
 二二下釋加法
 三七日藥
 四盡形藥
 二衣等說淨法○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05
• ○二衣等說淨法(二)
o 初衣說淨法(二)
 初標指
 二今下牒釋(三)
 初釋標緣(四)
 初體量(二)
 初正釋
 二比下斥異
 二文下簡除
 三言下不現前
 四乃下金粟同說
 二一下請施主(二)
 初明二法出沒
 二就下辨請法須不(二)
 初二主須請
 二有下主亡改易
 三正下正加法(二)
 初對首(二)
 初釋緣
 二就下釋法(二)
 初牒釋
 二此下總示
 二心念(三)
 初對簡
 二於下牒釋(二)
 初展轉淨(二)
 初釋漫指
 二文下分文句
 二文下互易淨
 三此下結意
o 二金粟說淨法(二)
 初標
 二引下釋(五)
 初制說意
 二如下簡淨主
 三言下淨財易物
 四又下主亡重覓(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五如下和合淨法
• ○四諸說戒法篇第五(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生起
 二就下分文解釋(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緣(三)
 初標指
 二十下引示(二)
 初引二律以示
 二然下原機教所由
 三文下牒釋(二)
 初布薩名義(三)
 初牒釋
 二僧下引示
 三故下結告
 二引下住持功能(三)
 初奉戒法住
 二若下毀犯法滅
 三然下勸令懺淨
 二就下法(二)
 初總分
 二就下牒釋(三)
 初眾僧法(二)
 初廣法(二)
 初說戒前法(二)
• 初僧說戒法(二)
o 初指廣總標
o 二初下隨文別釋(二)
 初說戒法(二)
 初白告(二)
 初示告意
 二文下牒文釋(三)
 初三日
 二所下上座白
 三文下白文
 二教下正說(二)
 初說前儀式
 二所下常說之意(三)
 初正明
 二母下引證(三)
 初母論
 二僧祇
 三四分
 三若下釋疑
 二就下識疑懺露法(二)
 初分示
 二如下隨釋(二)
 初識罪懺白(二)
 初明
 二就下牒文釋(三)
 初定時節
 二有下釋四制(二)
 初牒釋(四)(如文)
 二既下結示
 三律下釋懺滅
 二疑罪發露白(三)
 初敘過顯法
 二今下斥世愚教
 三問下問答釋疑(二)
 初問舉治可不
 二問迷犯不脫
• 二尼請教法(二)
o 初分文
o 二云下牒釋
 二就下說戒座上法(四)
• 初教誡尼法(二)
o 初明上座
o 二文下示對答
• 二告清淨法(二)
o 初貼文解
o 二今下以義決(二)
 初正明
 二釋難(二)
 初舉說欲難
 二約兩意釋
• 三識疑發露法
• 四座上發露法
 二大下略法(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二)
• 初釋前緣(二)
o 初分文
o 二言下隨釋(二)
 初釋八難
 二餘下點餘緣
• 二今下釋略法(二)
o 初三種略法(三)
 初常途寒熱法
 二若下正誦卒難法
 三僧下將誦卒難法
o 二舉下律制必說(二)
 初敘制說之意
 二如下明開說餘經
 二對首法○
 三心念法○
• ○二對首法(二)
o 初標示
o 二緣下正釋(二)
 初緣(四)
 初辨具待客
 二文下滿眾改法
 三三下不開受欲
 四僧下眾具莊嚴
 二問下法
• ○三心念法(二)
o 初標示
o 二僧下隨釋(二)
 初釋詞句
 二懺下明懺意
• ○五諸眾安居法篇第六分(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釋名(二)
 初敘意(二)
 初通制安居意
 二然下別制夏坐意
 二釋名
 二就下開章解釋(二)
 初開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安居法(二)
 初列義門(二)
 初分章
 二就下隨釋(五)
 初作法不同(三)
 初列法
 二用下配數(三)
• 初示今釋
• 二有下引他義
• 三如下總示
 三因下引汎解(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例釋(六)
o 初開制前後
o 二結罪前後
o 三有難前後
o 四位約前後
o 五行住不同
o 六據法不同
 二結時前後(二)
 初標章
 二問下正釋(二)
• 初問偏制夏坐(二)
o 初問答
o 二轉難
• 二問但制三月
 三夏閏延促(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定夏閏(二)
o 初初師不依閏
o 二有下次師須依閏(二)
 初引古所立
 二若下顯今去取(二)
 初據文詳定
 二約受日例難
• 二解下釋延促(二)
o 初結前標分
o 二若下依位列釋(二)
 初閏五月六月為一位
 二若下四月七月分二位(二)
 初總示
 二就下別釋(二)
 初閏四月(三)
 初明三品
 二此下歷句簡(二)
 初隔月降日一句
 二或下隔月同日多句
 三此下結示
 二若下閏七月(二)
 初分示二品
 二是下立句以簡
 四解結成不(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古師廢立(二)
o 初辨夏中解界(二)
 初初師執失夏(二)
 初據文立義
 二問答釋疑
 二有下次師定不失(三)
 初正立義
 二文下通律文
 三若下舉例難
o 二有下明夏中結界(二)
 初引古標示
 二初下分位解釋(二)
 初解失本破夏(二)
 初引他非
 二今下顯正解
 二有下次解依後不失(二)
 初立理
 二僧下引證
• 二上下今師結誥
 五背前結後(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他解(三)
o 初立義
o 二所下顯意
o 三若下釋通
• 二今下今定(二)
o 初立理
o 二故下引據
 二對文釋○
 二受日法○
• ○二上下對文釋(二)
o 初指前標後
o 二就下分文解釋(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釋緣起(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隨釋(三)
 初釋三種法
 二文下釋通五眾
 三明下釋離諸過(二)
 初總示五法
 二初下列釋五過
 二就下釋作法(二)
 初示列數
 二初下依位釋(四)
 初對首(二)
 初釋所依人(三)
 初正釋
 二有下斥非
 三多下引證
 二正下正作法(二)
 初前安居法(二)
 初釋大僧法(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列釋(八)
o 初告所對
o 二稱分
o 三標處
o 四簡位(二)
 初正明
 二世下示異(二)
 初世傳
 二人示下親問
o 五所期
o 六簡時分
o 七正所為
o 八制修治(二)
 初釋正文
 二所下釋餘辭(三)
 初三說
 二前下對答
 三餘下所依人(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春冬開意
 二問自依須否
 二有下明餘眾法
 二後安居法
 二心念(二)
 初牒文釋
 二十下引開緣
 三忘成(二)
 初牒文點示
 二若下例開受日
 四及界(四)
 初牒文通示
 二界下釋兩所
 三今下明開意(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二)
 初問雙隻出入成敗
 二難淨地內宿應同
 四又下點人解
• ○二受日出界法(二)
o 初標章分門
o 二初下依門解釋(五)
 初受日出界法(二)
 初標分
 二且下隨釋(二)
 初約義料簡(二)
 初約四位總簡(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對人(三)
 初分示
 二今下斥非
 三十下明所對
 二約界
 三先後(二)
 初引昔義
 二今下示今解
 四相攝(二)
 初標示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他解
• 二今下今義
 二就下列十門分別(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十)
 初定緣是非(三)
 初通示兩位(三)
• 初三寶緣
• 二私己緣
 二總下別分五緣(二)
• 初總示
• 二一下別列(五)
o 初三寶勝境緣
o 二道俗請召緣
o 三父母大臣緣
o 四為求衣鉢緣
o 五和僧護法緣
 三四下引律總示
 二對緣離合(二)
 初通示離合
 二或下別簡合受(二)
• 初眾別各合
• 二或下眾別互合
 三受法差別(二)
 初標指
 二然下正釋(三)
• 初簡藥法
• 二又下示部別
• 三或下明處近(二)
o 初正明
o 二釋妨
 四懸受相(二)
 初標
 二本下釋(三)
• 初定非法
• 二若下釋來難
• 三五下通論意
 五不得互(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二)
• 初引異解
• 二今下伸今義(二)
o 初斥非
o 二釋難(二)
 初牒難
 二釋通(二)
 初釋通律意
 二故下引文反質
 六重單異(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二)
• 初初師局單受
• 二有下次師開重受(二)
o 初引古通意
o 二今下明今廢立(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正解(二)
 初以義通(二)
 初古約異緣重受(二)
 初正解
 二遮難
 二若下今據本緣重受(四)
 初牒前難破
 二律下準律證成(四)
 初舉事釋通
 二律下引開緣證
 三如下引列緣證
 四五下引五分證
 三若下釋通十誦(二)
 初通不許二夜文
 二若下釋無法聽破文
 四昔下引古反例
 二五下引文證(三)
 初列五百問證
 二又下引明了論證(二)
 初總舉文
 二論下別釋文(二)
 初委湯前一(三)(如文)
 二若下指略後二
 三余下引梵僧證
 七隨事不同(二)
 初標
 二但下釋(二)
• 初明夏中受法
• 二夏下辨夏末受法(二)
o 初正明
o 二問答(四)
 初受法不還開
 二引文相違難
 三明相人開難
 四夏滿法失難
 八法盡事在(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二)
• 初引他解(二)
o 初立理
o 二通妨
• 二今下明今義
 九僧尼分別(二)
 初標
 二昔下釋(二)
• 初引昔解
• 二今下示今解
 十諸部同異(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二)
• 初明三部同異
• 二今下顯本宗有限
 二就文解釋○
 二命梵難移法○
 三和護餘緣○
 四受出逢難○
 五無緣經難不來○
• ○二就下就文解釋(二)
o 初分文
o 二緣下隨釋(二)
 初緣
 二法(二)
 初標章
 二緣下正釋(二)
 初眾法羯磨受(二)
 初緣(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別釋(三)
 初增加不同(二)
 初別示三本(三)(如文)
 二凡下總判成敗
 二近下依律直誦(二)
 初正明
 二問答(四)
• 初約私緣須乞問
• 二引德衣和僧難
• 三約德衣偏有問
• 四引說戒須和難
 三有下約緣兩通
 二羯下法(二)
 初告情
 二文下羯磨(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二)
 初問牒緣同
 二問數小用
 二次下別法對首受(二)
 初示立法
 二十下釋所告(二)
 初略點
 二有下斥非
• ○二命梵難移法(二)
o 初標章
o 二緣下正釋(二)
 初釋二難
 二律下辨成不(二)
 初牒文示
 二有下引諸解(三)
 初明開罪無夏(三)
 初引他解
 二若下準律證
 三又下引文示
 二又下約成破兩文
 三古下據勤怠二判
• ○三和護餘緣(二)
o 初標章
o 二律下正釋(二)
 初本宗開直去
 二如下僧祇聽受日
• ○四受出逢難
• ○五無緣經難不來
• ○六諸眾自恣篇第七分(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
 二就下正釋(二)
 初分文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標緣(二)
 初標目
 二緣下緣起(二)
 初釋制緣(二)
 初敘本緣
 二又下示所表
 二十下引文證(三)
 初十誦
 二僧祇
 三善見
 二就下作法(二)
 初分文指廣
 二僧下隨文牒釋(二)
 初僧法(三)
 初五人已上僧法(二)
 初廣法(二)
• 初總分
• 二初下牒釋(四)
o 初白告(二)
 初定日
 二今下斥濫(二)
 初斥用後夜
 二如下斥用十四
o 二善五德(二)
 初差緣(二)
 初釋兩種五德(二)
 初通標
 二初下列釋(二)
 初自恣五德
 二又下舉罪五德
 二所下明差二所以
 二行事
o 三單白和
o 四正作相(二)
 初釋緣(二)
 初牒釋
 二若下引誡
 二就下釋法(二)
 初正釋陳辭(二)
 初通釋詞句
 二上下別釋大小(二)
 初正明(二)
 初辨長老之名
 二前下示詞中兩牒
 二問答
 二其下展轉行事
 二就下略法
 二四人已下對首法
 三一人正念法
 二尼法(三)
 初略釋前緣
 二此下嗟時失敬
 三近下斥世非法
• ○七諸分衣法篇第八分(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
 二初下開釋(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以義分(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定時非時體
 二分諸相不同
 三作法有無(二)
 初牒章
 二有下隨釋(二)
 初三種現前
 二三種僧得(二)
• 初正明
• 二有下辨異(二)
o 初引他計(二)
 初立義
 二釋妨
o 二今下明今解
 四位例差別(二)
 初標示
 二初下正分(二)
 初總分
 二就下別分(二)
• 初檀越施
• 二第下亡僧物
 二就下就文解(六)
 初二部僧得(三)
 初約部分意
 二二下互無互受
 三釋下僧得名相
 二二部現前(五)
 初通示施法
 二與下與尼非衣
 三行下與治罰人
 四沙下與下眾
 五守下與守寺人
 三時現前
 四非時現前
 五時僧得
 六非時僧得(二)
 初總分文指
 二其下別示亡物
• ○八懺六聚法篇第九分(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生起(三)
 初敘有犯須懺
 二今下斥無知自矜
 三故下引聖言勸勉
 二將下分章判釋(二)
 初先以義顯(三)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對治方法(二)
 初標
 二凡下釋(三)
 初立懺之意(三)
 初生罪因緣
 二既下識過立懺
 三懺下釋名示意
 二然下可懺不可懺(二)
 初引二文
 二故下引他解
 三問答釋疑(二)
 初問罪滅空名
 二問懺為斷伏(二)
• 初敘問二閛
• 二答釋(二)
o 初約伏業釋
o 二又下引理事解(二)
 初總徵
 二事下別釋(二)
 初事滅有行
 二理下理懺空行
 二事理不同(二)
 初標
 二一下正釋(四)
 初強弱異
 二空有異
 三次第異
 四類遣異
 三大小對緣(二)
 初標章
 二就下正釋(二)
 初大乘懺(二)
 初總示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理懺
• 二事懺(二)
o 初敘懺意(三)
 初敘境心
 二所下明事業
 三若下示過誡勸
o 二若下明正修(二)
 初總舉
 二一下別釋(五)(如文)
 二小乘懺(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別釋(五)(如文)
 四滅伏之意(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釋(二)
 初引他解
 二今下示今解(二)
 初明大小理懺(二)
• 初正明
• 二一下結誥
 二又下小乘事懺
 三上下結示
 二後就文釋○
• ○二今下後就文釋(二)
o 初分示
o 二初下牒釋(二)
 初釋緣(二)
 初經律事理兩懺(二)
 初列釋(二)
 初釋律
 二又下釋經
 二前下總結
 二二下二懺對根不同(二)
 初通釋兩懺(二)
 初事懺
 二若下理懺(二)
 初通釋二義(二)
 初正明
 二故下引證
 二上下別明滅義(二)
 初約位以明
 二底下舉凡以勸
 二引下初釋對根(二)
 初利根依理
 二二下鈍根依事(二)
 初經中化懺(二)
 初牒釋
 二今下通示(二)
 初引論通標
 二就下略舉理觀(二)
• 初小乘
• 二大乘
 二文下律宗制懺(三)
 初罪名種相
 二疑下有疑不識(二)
 初牒釋
 二若下引難(二)
• 初約迷忘例同難
• 二約彼此無心難
 三文下懺滅分齊
 二就下釋法(二)
 初標舉
 二初下隨釋(五)
 初懺波羅夷(三)
 初敘開(二)
 初敘過明開
 二四下釋通開制(三)
 初示律緣
 二今下引他執
 三若下明今決
 二言下牒釋
 三若下指法
 二懺僧殘(三)
 初標舉
 二一下列釋(四)
 初治覆藏罪
 二治覆藏情過
 三治僧殘情過
 四治僧殘罪
 三至下略指
 三懺偷蘭遮(二)
 初釋懺法
 二文下點通結
 四懺波逸提(二)
 初總分
 二就下別釋(二)
 初三十捨墮(二)
 初標分
 二就下隨釋(三)
 初五人已上僧法(二)
• 初分位
• 二前下隨釋(四)
o 初捨財(二)
 初分文
 二就下牒釋(二)
 初捨財儀式(四)
 初釋五制
 二此下明對境(二)
 初牒釋
 二問答
 三言下通僧別
 四界下分一界
 二二下捨懺所為(二)
 初用僧限齊(二)
 初正示人數
 二有下辨定須不(四)
 初初師立義
 二有下次師難破
 三彼下初師重救
 四前下次師再破(二)
 初正破
 二釋難(三)
 初難綿寶不列
 二難九十通合懺
 三難合懺無輕重
 二就下正釋捨財(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辨須不(二)
 初約義辨定(二)
 初約物辨須不(三)
• 初標列
• 二就下隨釋(三)
o 初定長財(二)
 初總標
 二一下列釋(五)
 初隨受持
 二隨重物
 三隨供具
 四隨犯別過
 五說淨有緣
o 二已下定餘捨
o 三受下定受衣
• 三上下結示
 二二下對忘明成不(三)
• 初明成不
• 二有下斥異執
• 三問下通疑妨
 二文下牒釋三捨
 二就下釋捨儀
o 二捨心(二)
 初標示
 二就下牒釋(二)
 初釋句數(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合釋初一句(二)
 初正釋
 二問答
 二別釋第三句
 二下下釋諸部
o 三捨罪(二)
 初列緣
 二就下牒釋(二)
 初離明前五(五)
 初乞懺(三)
 初略釋乞法
 二若下無財牒懺
 三若下異部不同
 二請主(三)
 初牒釋
 二豈下引類
 三準下準決
 三白和
 四說罪(二)
 初隨有說示
 二如下審問誡約
 五捨罪(二)
 初釋緣
 二正下示法(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正釋(八)(如文)
 二六下略示後二
o 四還衣(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即座轉付(二)
 初前緣
 二就下作法(三)
 初僧多
 二難集
 三遠行
 二後下即座直付
 二四人已下對首法
 三一人對首法
 二就下九十單提
 五懺提舍吉羅
• ○三上下總結正宗
• ○第三(雜法)住持篇為流通分分(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標示
 二夫下牒釋(二)
 初敘意分文
 二就下隨文別釋(二)
 初行護流通(二)
 初總舉
 二初下別釋(五)
 初六念法
 二兩種白法
 三作餘食法
 四師資相攝法
 五有諫止作兩犯法
 二後下達教流通
• ○三曾下批記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卷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