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0225阅读
  • 14回复

关于《道德经》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手机中下载了很多的电子书,闲来会看,佛法的三藏也装在里面。其中也有《道德经》。闲的时候,或者忙里偷闲的时候,就有会看这些电子书。就有看了《道德经》。
      对于古圣先贤的论著,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末学也有对道德经个人的认识。与其它的解不同。于是想翻译一下道德经。看古文末学基本没有什么困难了,但是,要翻译起来,变成恰当的白话文就得要下另一番功夫。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精力和时间。只把道德经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翻译一下。大凡文章的开头,大约是表达了作者的总体的思想,所谓的立论。所以,由此末学对道德经第一二章的翻译,或也可对末学的认识了解一二。
    道德经的第一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故 常 无  欲,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欲,以 观 其 徼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直接翻译一下,末学的认识是这样:老子说,你让我来讲一讲道,是的,道是可以来讲一讲的,道并非是一个常恒的什么东西。直接来说吧,一切万事万物都有名子,叫这个,叫那个,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地变化,所以,并没有一个常恒的名称。宇宙生命山河大地之一始,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产生出山河大地,生命了,这才有了名称。所以,体认道的奥妙,就是恒常地没有任何的贪嗔痴,但也不是无知无觉,而是明明了了地了知和觉照一切的变化。只有了知和觉照,没有任何的贪爱,这并不是两件事,是同时的,只不过是名子不同。这就叫参玄修道,甚深甚深,是对一切觉悟的下手和入处。。。。。
     第二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翻译一下,就是进一步,老子讲普天之下人的毛病了。普天之下都认为一些事物是可爱乐的,从而追逐着认为可爱乐的事物。这是一种严重的恶习。人们都认为一些事情是好的,而追逐造作着所谓的美好,这种情况也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好。要知道,一切事物,有存在就有消失,难与易相辐相承,有长就有短,有高就有低,就象你一说话,必然就会有声音存在一样。两者必然是前后相随,这永远是如此的。所以,圣人行的立足于无为,圣人的教化远离了一切音声戏论。万事万物不停地运作,这并不存在一个第一因或者本体。万事万物的存在并没有常恒的有。万事万物运作并没有任何的执着,形成一定的样子也不认为了不起,也没有执着,正因为就是这样,只是没有任何的执着,所以,并不是断灭。不是从这里跑到那里,并不是不要这个,不要那个。。。。。

   先翻译到这里吧。以后有时间再向各位贤友善知识交作业。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3-01-14 14:31重新编辑 ]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258
铜币
279
威望
35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1-14
无我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1-16

接下来翻译道德经第三章: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 用不搞个人推崇的方法,让民众不争名夺利。用不搞物质崇拜的方法,使民众不投机倒把,用不让人产生贪欲的方法使民众不会人心沦乱。所以讲,圣人治世,让大家心中都没有复杂的想法,充实大家的衣食,消弱名利的执着,增强人民的体质健康,一直做的都是让民众看不到哪个人有名了,有利了,让大家没有名利欲,让那些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耍小聪明的人不敢胡作非为。行这样的无为之道,那一切大小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第四章: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译:第四章是跟第三章承接的,前面也是,第一章是总讲道的启用和万事万物的道理,第二章是讲天下的一些问题,第三章是讲总讲圣人治世。第四章就注释道的启用。
     道启用,或者不启用,总之是很深的,可以讲象是一切万事万物万法共同遵行的明律,就象大家都有共同的君王宗庙一样。所以,以道来讲,万事万物并无纷扰争乱,一切都没有了问题,一切万事万物都得道,连小小的尘埃也是如此。明昭湛然非断灭,从这个角度讲或者说是一种存在,其实不能讲是存在或者不存在,所以用个或字来表达,就是譬喻。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道还伟大高明的。道高过了一切万事万象的所谓本体本源。

    接下来第五章: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天地并没有一个仁爱的理念执着,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了不起的,圣人也不推贤举仁,民众没有一人是了不起的。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其实难道不就象风箱吗。空空并没有低贱可谈,风箱一动,风就层出不穷,万事万物一动,一变化就有很多的情形呈现出来。道理比喻说得越多,就离道越远,不如遵循于其中。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1-16
道德经第六章: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翻译:了知而觉照没有贪欲一直如此而不动摇就能得道。了知与觉照用神来表达,没有贪欲用谷来表达。这也是符合天地之根本,这个得道的入处就是照见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实相根源。这种只有了知与觉照的状态荡荡无着,寂照照寂而不用力。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1-17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译:这一章和下面的第八章,是比喻,这一章以天地来比喻,下一章以水来比喻。在于希望比喻能而明白。从道德经来看,天地并不是道,玄牝之门为天地根。正因为天法道,所以,以天地来比喻道。就象佛教中也借由各种比喻一样。借比喻所阐明的道理,并不是借喻者本身。
     比如,天地是非常常久的,天地能够常久的原因,在于天地普生万生,而不是自私自利。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所以圣人都是先人后已,身先士率。对于存在的身体而不考虑执着,难道不是因为圣人没有私心执着吗?所以,被大家尊重,身心安泰。


    第八章: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众人皆以善之为善于,斯不善已,上善也是善,以善之为善也是不善,但不是下善,所以,水做得还是不错的,怎么样呢?水对万物都很重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争名夺利,大家都喜欢名利,不争名利是大家不想要的,所以,水不争名夺利,处众人之所恶。所以讲,水可以用来很相近地比喻道。立足真正的无为地,心没有执着而慈悲,所讲的都是这至真的道理,以道治理天下,立足道做事,行为教化都都符合道,这一切身心,行为做事都没有争名夺利,所以,有什么忧患的呢?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1-17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翻译:拥有很多,很富有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再重要,也不是你自己本身重要。自恃有名有利而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的话,你自己就很难得以长久地平安无事。金玉满堂怎么能够永远如此呢?富贵而骄横,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普生万物,丰富多彩,但一直不显示自己,这是天道。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1-17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翻译:所以讲,修行,能不能达到只有了知和觉照,不再贪着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能不能象婴儿赤子一样?去掉一切恶习面对一切,能不能达到对一切都不执着分别是非?爱国,治理民众,能不能以无为的方法?天地普生万物,能不能参照体认大道?对一切都明白了,还有没有执着分别?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1-17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三十根车辐组装成车轮,当这车辐本身退居其后的时候,形成了车轮,车轮就转起来,车子就有了功用。水和泥巴做成器皿,当水和泥巴本身退居其后的时候,才有了器具,能盛东西。凿门凿窗做房子,当窗子和门凿空的时候,才成了房子,能住人。所以讲,存在是为了做事情,做事情的时候不执着所拥有和存在的。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1-17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翻译:各种各样的颜色让人们对真理视而不见,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人们对真理听而不闻,各种美味的食品让人贪着食欲,骑马打猎任意妄为让人狂妄不可教。有难得的好东西那就时时地提防怕失去。所以,圣人为的是内心的充实,不干增长人贪欲的事,所以,不执着这些,而行无为之治。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1-17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翻译:得宠或者受辱都会心动不安,最可贵的是意识到自己的身心是为大患。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得失都让人不安,就叫宠辱若惊。为什么讲最难能可贵的是意识到身心是大患呢?因为认识到我之所以不得安隐,得失痛苦,忧悲苦恼,因为我有身啊,如果我没有身心了,我还害怕什么呢?所以,难能可贵的是不惜身命,把自己奉献给所有的天下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