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南传经典中说,投生为人的条件为-父母交合、康达婆、父母生育期。而,康达婆就是中阴身。
中阴身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短时间鬼道投生的误认,这是帕奥禅师与一些南传尊者的说法,那是不是只有康达婆以外的众生能符合以上的条件呢? 还是说依经所说,在转生时有情都必然经历鬼道的短暂投生呢?是不是‘认为中阴身即是鬼道众生’即投生前,都必须以鬼道众生的生命来投生为人?南传学人对举出的这些经典,含糊解释为康达婆不过是 司受胎,天之乐人,这种解释是可笑的。莫非是说只有司受胎的天之乐人才能投生为人?
再看南传经典:(1)生灭,是否一瞬间?
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则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增广。
二一~二二 比丘!于受封滞……于想封滞……
二三 于行封滞而住于识者,则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广大。
色,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变异的缘起法/有为法,以它为所缘,而生起的识住,也是一种若生。
众生死后,是色无常所导致,随他的识,也缘散,
所以,这里的“住和增广”都需要时间。不一定是一瞬间生灭。
再看:
诸比丘!无论任何,缘其缘而识生,即依其缘而识生。如眼缘于色而识生,即名为眼识。耳缘于声而识生,即名为耳识。鼻缘于香而识生,即名为鼻识。舌缘于味而识生,即名为舌识。身缘于所触而识生,即名为身识。意缘于法而识生,即名为意识。诸比丘!犹无论如何,缘其缘而火燃,依此而得名。即缘薪而火燃,即名为薪火。缘木片而火燃,即名为木片火。缘草而火燃,即名为草火。缘牛粪而火燃,即名为牛粪火。缘谷皮而火燃,即名为谷皮火。缘尘屑而火燃,即名为尘屑火。诸比丘!如是依何缘而识生,即依何缘而得名。缘眼于色而识生,即名为眼识。缘耳于声而识生,即名为耳识。缘鼻于香而识生,即名为鼻识。缘舌于味而识生,即名为舌识。缘身于所触而识生,即名为身识。缘意于法而识生,即名为意识。”
世尊复曰:“诸比丘!汝等见此为生者耶?”诸比丘曰:“然!世尊!”
“诸比丘!见此为食1所成耶?”“然!世尊!”诸比丘!见凡活者缘彼食灭、即成灭者耶?”然!世尊!”“诸比丘!从犹豫此岂非生,即疑生耶?”“然!世尊!”“诸比丘!从犹豫彼岂非食所成,即疑生耶?”“然!世尊!”“凡活者从犹豫缘彼之食灭,岂非灭者,即疑生耶?”“然!世尊!”“
我们的生,是因为“为食所成”
众生,可以说是因为四食而存在,不管它是生存,死亡,或者还没入胎的时刻,都是如此。
我们既是可以发现死亡和再次轮回的一段空间/时间,都无法改变以上原理,
似乎中阴身,只是一种识住,而这种识住,需要的是什么所缘呢?
或许,人的死亡,不是断气那一刻就导致所有的识灭,他也许只是外在的色身缘灭而已,
然而,色,包含的,是否只是这个身体而已呢?
青蛙的冬眠,身体的活动已经停止,这时候,他的识住到底在哪里维持着呢?
植物人脑死了,他的识住又在哪里呢?
如果中阴身是存在的,那么,它不是一个灵魂,而是一种缘起的现象。只要有识住,就有所缘的配合。
在另一部经典里(相应部44.9经,对Vacchagotta的教诫),佛陀有比喻:
(节录)
当然的你会迷惑,Vacchagotta,当然的,你会不确定。当你有迷惑升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确定。我说,轮回是必须依赖着支撑,而不是没有支撑的。就如一团火,是必须依赖着燃料来燃烧的而非没有依赖燃料。虽然如此,我说一个人的轮回是必须依赖着支撑的而非没有支撑。
Vacchagotta:“但是,乔达摩大师!当这团火焰被风吹向远处的时候,它所依赖着的是什么?”
佛陀:“Vaccha!当这团火焰被风吹向远处的时候,我称它被风所支撑。”
Vacchagotta:“那,当某个众生,他们的身体还在一边(此生已死)而还未轮回至另一个身体的时候,你称他的支撑是什么?“
佛陀:“Vaccha!当某个众生,他们的身体还在一边(此生已死)而还未轮回至另一个身体的时候,我称他的支撑为渴爱。那个时候渴爱作为他的支撑“
评:在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是认同在以死至未生之间,是有这么一个状态。
说南传无中阴身的比喻是出于他对于南传经典的无知。康达婆的巴利语为-gandhabaa。出于中部38经-爱尽大经(MAHA TANHA SANKHAYA SUTTA)
以下是相应部44.9经
[九] 第九 论议堂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诣世尊住处,与世尊共会面……
三 坐于一面之婆蹉普姓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往昔之时,众多之种种外道
沙门、婆罗门、普行沙门,集会于此论议堂者之间,起此谈论:
四 ‘此富兰那迦叶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为众人
所笃敬,说彼或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
如此如此之处。说彼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
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
五 此又末迦利瞿舍罗……
六 此又尼乾陀若提子……
七 此又散若耶毗罗提子……
八 此又波浮陀迦旃延……
九 此又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一〇 此又沙门瞿昙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众人所
笃敬,或说彼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
此如此之处。说彼之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
出生事,谓出生如此如此之处,出生如此如此之处。然则,彼对其[弟子]如是说:
断渴爱、毁结缚、善灭憍慢,以尽苦际。’
一一 尊瞿昙!于此余有疑惑,有困迷:‘如何而了知沙门瞿昙之法耶?’
一二 ‘婆蹉!汝足以疑惑,足以困迷。故汝于疑惑之处生困迷。婆蹉!余于出生者
说示,有其燃源,不说示无有燃源。
一三 婆蹉!恰如火之有燃源则燃,无燃源则不燃。同于此理,余于出生说示有燃
源,不说示无有燃源。’
一四 ‘然则,尊瞿昙!有火焰时,为风所吹,可至远处。此时,尊瞿昙说示以何为
薪源耶?’
‘婆蹉!有火焰时,可至远处。婆蹉!余谓:此风是薪源。婆蹉!风即为此时之
薪源。’
一五 ‘然而,尊瞿昙!又,有情或时而舍此身以出生 为他身。尊瞿昙!说示以何
为此薪源耶?’
‘婆蹉!有情或时而舍此身,出生于彼之身。婆蹉!对此余说‘爱’为薪源。婆
蹉!爱于此时即为其薪源。’
——————
如果,爱欲 比喻 成 风,也就是 此生死后,凭着这个爱欲作为火薪,直到另一个名色作为入胎的缘起,
注意,这里的爱欲,应该是没有名色的阶段,只有“爱欲”作为薪源,
所以,人死后,依靠的是这个“风/爱欲”把业力带到另一个名色演变另一场轮回游戏。
在巴利圣典里,这个‘中阴身’确实存在,只不过换了别的名词,如-寻求出生者(sambhavesī)、康达婆(gandhabba)、已断再生结但未断于‘有’结之间者(指三果圣者投生于色界净居天的过渡)(antaraparinibbayi)、当没有消失与存在,非此非彼或之间(cutuupapaate asati n’eva idha na hura.m na ubhaya.m antarena)等。
中部93经-对Assalayana的教诫
(节录)
贤者阿沙地(过去世佛陀):“那,你们知道你们是如何降入母胎的吗?”
七位婆罗门:“贤者!我们知道是如何入母胎的,那就是当父母交合,母亲生育期,康达婆(又译将受生者)现前,当这三种事符合的话,就能降入母胎。”
贤者阿沙地(过去世佛陀):“那,你们知道这个康达婆(将受生者),是为战士、婆罗门、普通人还是奴隶呢?“
七位婆罗门:“贤者!我们不知道,这个康达婆(将受生者),是为战士、婆罗门、普通人还是奴隶。”
“比丘们!**当此有情,投生(别译-流向上升)为最高之天时,缚绑他的欲界之结已被断除,缚绑他的再生之结还未被断除,缚绑他的渴爱之结还未断除。”
**Uddha.msotassa akani~n~nhagaamino
佛陀在此说到,四种人的-不还果(汉译中般涅盘(Antaraa.parinibbaayii))的从死亡后至投生到最高天akani~n~nhagaamino(色究竟天)的状态,就是处于死亡至投生色究竟天前的中有状态。
在《长部经》-第二经《沙门果经》里有段经文蛮引人深思的:
(节录)
“大王!就如皇宫在中央广场(位于四条道路之中),有个人站在皇宫的顶部,他以锐利的目光,看见路人进入房舍,然后离开其处,**徘徊于马路(马车行走之路)然后坐下此处(位于四条道路之中的中央广场)。那,有此种想法在他心中升起:即那些人进入房舍、离去、沿着马路而走,然后坐在位于四条道路之中的中央广场。”
这里引用的:进入房舍、离去、沿着马路而走,然后坐在位于四条道路之中的中央广场就是代表着有情的投生、死亡与寻求投生的过程,经文中的房舍即是身体,坐在位于四条道路之中的中央广场即是有情的识在寻找欲界中的新轮回,四条马路即四大-地、水、火、风。这里的“坐下”也可以解释为-有情在“徘徊与寻找”后,识别新建立起的“名色”。
此处引用的是觉音比丘的读法Vaatisa~ncarante,暹罗本为Vithi.msa~ncarante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1-07-22 22: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