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夷 四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其时,众多相识、亲友比丘等于婆裘河畔结夏安居。时,跋耆地方饥馑难以生活,〔以致白骨狼籍,〕谷物因病菌,〔叶茎干枯〕如箸,依赖残食,生存非易。
其时,诸比丘曰:「今跋耆饥馑难以生活,〔以致白骨狼籍,〕谷物因病菌,〔叶茎干枯〕如箸,依赖残食,生存非易。我等由何方便,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亦无饮食之苦耶?」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友!我等为诸居士作事,如是,彼等当想施与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止!友!何用为诸居士作事?为诸居士运送音信(委托书),于是,彼等当想施与。如是,我等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止!友!何用为诸居士作事、为诸居士作使者?然,友!我等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禅者,其比丘是得第二禅者,其比丘是得第三禅者,其比丘是得第四禅者,其比丘是得预流果,其比丘是得一来果,其比丘是得不还果,其比丘是得阿罗汉果,其比丘是得三明,其比丘是得六神通。』 于是,彼等当想施与我等。如是,我等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友!于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乃最胜之〔策〕。」于是,诸比丘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其比丘是得初禅者……乃至…其比丘是得六神通。」
时,其诸人〔以为:〕「我等实有善利,我等实有功德,如是诸比丘为我等入安居。如是之诸比丘是持戒者、善法行者,未曾有如是之比丘,为我等入安居。」于是,彼等不自食其噉食,不供父母、不与子女、不与家婢、不与友人、不与同族亲戚,而将其〔食物〕施与诸比丘。彼等不自食嚼食、味食、饮物,不供父母、不与子女、不与家婢、不与友人、不与同族亲戚,而将具〔食物〕施与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有美貌,诸根肥大,容貌光泽,充满喜悦。
(二)安居竟,往见世尊,乃诸比丘之常法。时,诸比丘安居三月竟,收摄坐卧处,持衣钵往毘舍离。渐行至毘舍离重阁讲堂,至世尊处。至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其时,在毘舍离安居竟之比丘等,因饥渴所迫,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然,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有美貌,诸根肥大,容貌光泽,充满喜悦。与客比丘相互亲切致意,乃诸佛之常法。其时,世尊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诸比丘!诸事堪忍否?足食否?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世尊!我等诸事堪忍,足食,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
如来知而问,亦知而不问……乃至……以此二因缘故,佛世尊问诸比丘,为说法,或为声闻弟子制立学处。其时,世尊如是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如何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于是,诸比丘以是因缘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有〔上人法〕否?」「无有,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等何以为口腹故,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耶?愚人!汝等宁以锐利牛刀割腹,亦勿为口腹而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所以者何?愚人!确实因彼而至〔饿〕死或受如死之苦,然于身坏命终后,不生于恶处、恶趣、恶生、地狱。〔然,〕愚人!以是故,身坏命终后,当生恶处、恶趣、恶生、地狱。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语诸比丘曰:
(三)「诸比丘!世间有此五种大贼存在。何等为五?诸比丘!此世上有一类大贼,如是思惟:『我实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当徘徊于村落、街市、王都,要杀、令杀,要切、令切,要烧、令烧。』 彼于其后,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徘徊于村落、街市、王都,要杀、令杀,要切、令切,要烧、令烧。如是,诸比丘!此有一类恶比丘作如是思惟:『我实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当游行于村落、街市、王都,受尊敬归依信仰,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彼于其后,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游行于村落、街市、王都,受尊敬归依信仰,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一大贼。
诸比丘!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于学得如来所教之法与律后,以为己有 1。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二大贼。
诸比丘!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以无根非梵行,诽谤清净梵行者之修圆满清净梵行。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三大贼。
诸比丘!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以僧众之重物、重资具,如园林、园林地、精舍、精舍地、卧床、座床、褥、枕、铜瓶、铜瓮、铜壶、铜花瓶、剃刀、斧、锄、锹、锯、蔓草、竹、文若草、婆婆草、草、土、木制具、陶磁器等,以此等〔物〕摄取诸居士(即当作恩惠送给诸居士)。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四大贼。
诸比丘!于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此最大之贼,即是说空无之上人法者。所以者何?诸比丘!以盗心食国家施与之食故。」
未有言有者 一如诈欺师
以诈而得食 彼亦以盗得
外着袈裟衣 而不制恶法
恶者依恶业 随业生地狱
于其恶不制 而食国施食
如火热铁丸 食之犹胜彼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婆裘河边诸比丘难扶养、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未证知,而认为己有上人法,宣说〔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见,而如是言:『 我如是知,如是见。』 彼于其后,或被追问、或不被追问,冀望清净其罪,而如是言:『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言虚诳妄语。』 ,此亦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众多比丘,未见以为见、未到以为到、未达以为达、未证以为证,因增上慢而对他人说。其后,彼等之心转向贪、转向瞋、又转向痴。彼等心生后悔〔而思:〕「世尊已制立学处,〔然,〕我等未见以为见……因增上慢而向他人说,我等岂非犯波罗夷乎?」以此事告长老阿难。长老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言:〕「阿难!此等比丘实未见以为见……由增上慢而对他人说,然,此非罪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未证知,而认为己有上人法,主张〔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见,〔而作如是宣说:〕『 我如是知,如是见。』 彼于其后,或被追问、或不被追问,冀望清净其罪,而如是言:『 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言虚诳妄语。』 者,除增上慢外,此亦波罗夷不共住。」
三「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此所谓「比丘」之意。
「未证知」者,空无不实在,于己不知、不见善法,而言我有善法。
a ’「己有」者,将善法导入于己,或将己导入于善法。
「上人法」者,即禅那、解脱、三昧、正受、智见、修道、证果、断烦恼、心离盖、乐静处。
a 「正智」者,三智也。
「正见」者,此智即见,此见即智也。
「宣说」者,向或女、或男、或居士、或出家者言。
「如是知,如是见」者,言我知此等法、我见此等法、我有如是法、我入如是法。
「于其后」者,谓于其时宣言,而经过剎那、顷刻、须臾之时。
「被追问」者,凡是有自宣言之事,则对此事追问,云:「汝何故得耶?汝如何得耶?汝何时得耶?汝何处得耶?汝断何烦恼耶?汝得何法耶?」
「不被追问」者,不被〔询问〕云:「如何等等。」
b ’「冀望清净」者,期望成为居士、或期望成为优婆塞、或期望成为净人、或期望成为沙弥。
「其〔犯〕罪」者,陷于不善之欲望,而宣说空无不实之上人法,犯波罗夷罪。
b 「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者,我不知此等诸法、我不见此等诸法、我无此等诸法、我不入此等诸法之谓。
「言虚诳妄语」者,是由我说空言、由我说虚言、由我说无实、由我无知而说之意也。
「除增上慢外」者,增上慢除外。
「此亦」者,据前之谓。
「波罗夷」者,如断头之多罗树,无再生长之可能。如是,比丘恶心贪求,宣说空无之上人法者,非沙门、非释子,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是同一羯磨、同一说戒而共同修学者,名为共住。不与彼共同,是故言「不共住」。
四(一)「上人法〕 者,谓禅那、解脱、三昧、正受、智见、修道、证果、离恶、心离盖、乐静处。
「禅那」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解脱」者,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
「三昧」者,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
「正受」者,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
「智」者,三明也。
「修道」者,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也。
「证果」者,证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也。
「离恶」者,离贪、瞋、痴也。
「心离盖」者,心由贪离盖、心由瞋离盖、心由痴离盖也。
「乐静处」者,是由初禅乐静、由第二禅乐静、由第三禅乐静、由第四禅乐静之谓也。
(二)依三事言:「我得初禅。」如此故意妄语者,波罗夷。〔一〕彼于事前思:「我将语虚妄。」〔二〕语时思︰「我语虚妄。」异于所忍。〔三〕语已思:「我语虚妄已。」
依四事言:「我得初禅。」如此故意妄语者,波罗夷。彼于事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所说异于所见 2 。
依五事言:「我得初禅。」……思︰「语虚妄已。」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
依六事……思:「……语虚妄已。」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所说异于所乐。
依七事……思:「……语虚妄已。」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所说异于所乐,所说异于所想。
〔三〕依三事言:「我得初禅 3 。」……所说异于所想。
依三事言:「初禅被我所得。」……所说异于所想。
依三事言:「我是初禅得者。」……所说异于所想。
依三事言:「我是初禅之主。」……所说异于所想。
依三事言:「我已证初禅。」……所说异于所想。
(四) 依三事言:「我得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得第四禅……乃至……我得……乃至……被我得……乃至……我是四禅得者……乃至……我是……主……乃至……我已证第四禅。」如此故意妄语者,波罗夷……乃至……。如细说初禅,所有〔之禅〕亦应如是细说。
(五) 依三事言:「我得空解脱……乃至……无相解脱……乃至……我得无愿解脱,我得……无愿解脱由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空三昧……乃至……无相三昧……乃至……我得无愿三昧……乃至……我得……被我得……我是得无愿三昧者……乃至……我是……主……乃至……无愿三昧由我所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空正受……乃至……无相正受……乃至……我得无愿正受……乃至……我得……乃至……被我得……乃至……我是得无愿正受者……我是……主……乃至……无愿正受由我所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三明……我是得三明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四念住……乃至……四正断……乃至……我得四神足……我是得四神足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五根……乃至……得五力……我是得五根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七觉支……我是得七觉支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八正道……我是得八正道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预流果……乃至……一来果……乃至……不还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已舍、除、脱、断、离、出、弃贪。」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瞋被我……痴被我……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心由贪离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心由瞋离盖……我心由痴离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
──彼于事前思… …所说异于所想。
───无杂章终───
(六)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第二禅……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第三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第四禅……波罗夷……乃至…… 。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空解脱……乃至……初禅与无相解脱……乃至…初禅与无愿解脱……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空三昧……乃至……初禅与无相三昧……乃至……初禅与无愿三昧……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空正受……乃至……初禅与无相正受……乃至……初禅与无愿正受……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三明……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四念住……乃至……初禅与四正断……乃至……得初禅与四神足……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五根……乃至……得初禅与五力……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与七觉支……初禅与八正道……初禅与预流果……乃至……初禅与一来果……乃至……初禅与不还果……乃至……得初禅与阿罗汉果……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我已舍、除、脱、断、离、出、弃贪。」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乃至……由我所得……乃至……我是得初禅者……我是得主……乃至……初禅已被我证得,我已舍……贪…… 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乃至……我得……被我所证,我已舍……瞋……乃至……我已舍……痴……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乃至……我得……被我所证,我心离贪……我心离瞋……我心离痴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断片章终───
(七)依三事言:「我得第二禅与第三禅……得第二禅与第四禅……我心离痴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得第二禅与初禅……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结合章───
(八)如上,以各根展转结合章。
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得初禅……乃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空解脱。」……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离瞋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一根章───
(九)二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十根亦应如一根之详说。此为全根章──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三明、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已被我证得,我已舍……贪……乃至……我已舍……瞋……乃至……我已舍、除、脱、断、离、出、弃痴。由贪……由瞋……由痴,我心已离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彼事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如此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所说异于所乐、所说异于所想。
───全根章终───
五(一)依三事,欲言:「得初禅。」而故意妄语:「得二禅。」对方承认则波罗夷,不承认则偷兰遮……乃至……。
依三事,欲言:「得初禅。」而故意妄语:「得三禅……四禅。」……偷兰遮……乃至……。
依三事,欲言︰「得初禅。」而故意妄语:「我心已离痴盖。」……偷兰遮……乃至……。──事前思……所说异于所想。
───扩言一根断片章───
(二)依三事,欲言︰「得第二禅。」而「得第三禅……初禅。」……偷兰遮……乃至……。
───扩言一根结合章要略───
(三)依三事,欲言︰「我心离痴盖。」而故意妄语:「得初禅。」……偷兰遮……乃至……。
依三事,欲言︰「我心离痴盖。」……乃至……故意妄语:「我心离瞋盖。」对方承认则波罗夷,不承认则偷兰遮……乃至……。
───扩言一根章终───
(四)二根、三根………十根亦应如是作。是为全根章。
依三事,欲言:「初禅……乃至……我心离瞋盖。」而故意妄语:「我心离痴盖。」对方承认则波罗夷,不承认则偷兰遮。
依三事,欲言:「我得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解脱……阿罗汉果,我已舍、除、脱、断、离、出、弃贪。我已舍……瞋……我已舍……痴……由贪………由瞋……由痴,我心已离盖。」而故意妄语:「我得初禅。」对方承认则波罗夷,不承认则偷兰遮……乃至……。
依三事,欲言:「我得第三禅、第四禅……乃至……我心由痴离盖,我得初禅。」而故意妄语:「得第二禅。」……偷兰遮……乃至……。
依三事,欲言:「我心由痴离盖,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乃至……我心由贪离盖。」而故意妄语:「我心由瞋离盖。」对方承认则波罗夷,不承认则偷兰遮……乃至……。
───扩言全根章、扩言章终───
六(一)依三事言:「住汝精舍之比丘得初禅……乃至……得……乃至………被得……乃至……其比丘是得初禅者……乃至……主……乃至……初禅由彼比丘所作证。」如此故意妄语,对方承认则偷兰遮,不承认则突吉罗──事前思……所说异于所想。
依三事言:「住汝精舍之比丘得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乃至……空解脱……阿罗汉果……乃至……得… 所证。」如此故意妄语……突吉罗……乃至……。
「其比丘已舍贪……乃至……已舍瞋……乃至……已舍痴,已除、弃痴,其比丘之心由贪……由瞋……由痴离盖。」如此故意妄语……突吉罗……乃至……。
依三事言:「住汝精舍之比丘,于静处得初禅……乃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乃至……得……乃至……被得……乃至……其比丘,于静处是得四禅者……乃至……第四禅由其比丘于静处所作证。」如此故意妄语……突吉罗──事前思……所说异于所想。
十五句之进行如是详说。
(二)依三事言:「使用汝精舍……乃至……穿用汝衣……乃至……受汝施食……乃至……用汝房舍……乃至……受汝病资具药物……乃至……汝精舍被使用之……乃至……汝衣服被受用之……乃至……汝施食被受用之……乃至……汝卧具被受用之……乃至……汝病资具药物被受用之……乃至……汝施与精舍之……乃至……施与衣……乃至……施与食物……乃至……施与房舍、施与病资具药物之比丘,彼于静处得第四禅……乃至……第四禅由其比丘于静处所作证。」如此故意妄语,对方承认则偷兰遮,不承认则突吉罗──彼于事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所说异于所乐、所说异于所想。
───十五省略章终───
七 依增上慢者、无意妄语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依增上慢、住阿兰若、乞食、和尚、威仪、缚、独、法、精舍、供养。
非困难、精进、亦惧死、友疑悔者、依正修、依精进、依专念、为成就、为痛苦、言堪忍有二〔事〕 。
于婆罗门有五事、他说三〔事〕、家、离欲乐、依乐、出发。
骨〔者〕肉〔者〕俱是杀牛人、〔肉〕团〔者〕是捕鸟人、无皮〔者〕是杀羊人、剑〔毛者〕是屠猪人、枪〔毛者〕是捕鹿人、箭〔毛者〕是治罪人、锥〔毛者〕是御人。
彼被针缝者是两舌恶口者、搬阴囊者是村里诈欺师、沈粪坑者是奸夫、食粪者是恶婆罗门。
无皮女是奸妇、脸苍白之女是占卜者、被舍弃之女是〔因〕向敌人投烧炭、断头者是杀贼者。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彼等出家于迦叶佛之律而常为恶法。
于王舍城有多浮陀河、斗、象之潜水徒涉、忆念输毘陀阿罗汉五百劫。
八(一) 尔时,一比丘依增上慢而向他人说。彼心生悔恨而如是思:「依世尊所制立之学处,我岂非波罗夷乎?」时,其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依增上慢者不犯也。」
(二)尔时,一比丘〔思:〕「如斯者,世人当敬重我。」如此,以欲求心住阿兰若,世人尊敬彼。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非波罗夷。然而,诸比丘!勿以欲求心住 4 阿兰若,住者突吉罗。」
尔时,一比丘〔思:〕「如斯者,世人当敬重我。」如此,持欲心行乞食,世人敬重彼。彼心生悔恨……乃至……「诸比丘!不犯也。然而,诸比丘!勿持欲心行乞食,行者突吉罗。」
(三)尔时,一比丘如是言他比丘曰:「友!我等和尚之弟子,悉是阿罗汉。」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存何心耶?」「世尊!我是有意妄语。」「比丘!非波罗夷,是偷兰遮。」
尔时,一比丘如是言他比丘曰:「友!我等和尚之弟子,悉是大神力者、大威神力者。」彼心悔恨……「偷兰遮。」
(四)尔时,一比丘〔思:〕「如斯者,世人当敬重我。」如此,持欲心游行……持欲心而立………持欲心而坐……持欲心而眠。世人敬重彼。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非波罗夷。然而,诸比丘!勿持欲心而眠,眠者突吉罗。」
(五)尔时,一比丘言他比丘之上人法,彼亦如是言:「友!我亦舍缚。」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汝波罗夷。」
(六)尔时,一比丘独居而言上人法。他心智之比丘非难其比丘曰:「友!勿如是说,汝无此法。」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汝非波罗夷,是突吉罗。」
尔时,一比丘独居言上人法。天人非难是比丘:「尊者!勿如是说,汝无此法。」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非波罗夷,是突吉罗。」
(七)尔时,一比丘如是言一优婆塞曰:「贤者!住汝精舍之比丘是阿罗汉。」然后,彼住此精舍。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存何心耶?」「世尊!我有意说妄语。」「比丘!汝非波罗夷,是偷兰遮。」
尔时,一比丘如是言一优婆塞曰:「汝以衣、食、房舍、病资具药物供养之比丘是阿罗汉。」如此,其比丘即令优婆塞以衣、食、房舍、病资具药物供养彼〔比丘〕。彼心生悔恨……「偷兰遮。」
(八)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长老有上人法。」〔病比丘曰:〕「友!得〔法〕不难。」彼心生悔恨,〔思:〕「凡世尊之诸声闻始可如是言。然,我非世尊之声闻,我岂非波罗夷乎?」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存何心耶?」「世尊!我言之无意。」「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长老有上人法。」「友!〔以法〕语他不难。」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存何心耶?」「世尊!我言之无意。」「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九)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长老有上人法。」「友!法依精进而得。」彼心生悔恨……乃至……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友!勿惧。」「友!我对死不惧。」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友!勿惧。」「友!若有疑悔者,彼可能惧。」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长老有上人法。」「友!法依正修而得。」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友!法依精进而得。」彼心生悔恨……「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友!法依专念修持而成就。」彼心生悔恨……「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一○ )尔时,有一病比丘,诸比丘如是言彼曰:「友!堪忍否?得过否?」「友!谁亦难忍〔,唯我能忍〕。」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友!非凡人所能忍。」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存何心耶?」「世尊!我有意言之。」「比丘!非波罗夷,是偷兰遮。」
(一一)尔时,一婆罗门邀诸比丘而作是言:「大德阿罗汉!请来!」彼等心生悔恨,〔思:〕「我等非阿罗汉,而彼婆罗门呼我等为阿罗汉,我等应如何应对耶?」以此事白世尊……乃至… … 「诸比丘!于尊敬之语不犯也。」
尔时,一婆罗门请诸比丘而作是言:「大德阿罗汉!请坐!」……乃至……「大德阿罗汉!请食!」……乃至……「大德阿罗汉!请满足!」……乃至……「大德阿罗汉!请行矣!」彼等心生悔恨……「于尊敬之语不犯也。」
(一二)尔时,一比丘言他比丘之上人法。彼亦如是言:「友!我已舍漏。」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友!对我现起此诸法。」彼心生悔恨……「波罗夷。」尔时,一比丘……「友!我亦见此诸法。」 彼心生悔恨……「波罗夷。」
(一三)尔时,一比丘之亲戚作是言:「大德!来住家〔还俗〕。」「贤者!如我不适住家。」彼心生悔恨……「比丘!无意而言〔上人法〕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之亲戚作是言:「大德!来享受欲乐。」「贤者!我离爱欲。」 彼心生悔恨……「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之亲戚作是言:「大德!汝欢乐乎?」「贤者!我欢乐最上之乐。」彼心生悔恨,〔思:〕「凡世尊之诸声闻始可如是言。然,我非世尊之声闻,我岂非波罗夷耶?」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存何心耶?」「世尊!我无意而言之。」「比丘!言之无意者不犯也。」
(一四)尔时,众多比丘同意于一精舍入安居,「我等当知,由此安居最初出发者是阿罗汉。」一比丘:「应知我是阿罗汉。」而由此安居最初出发。彼心生悔恨,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汝波罗夷。」
九(一)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迦兰陀尼婆波竹林园。时,长老勒佉菟及长老大目犍连住耆阇崛山。时,长老大目犍连于清晨,著内衣,持外衣与钵,至长老勒佉菟处而言:「友!尊者勒佉菟,我等往王舍城乞食。」「然!」长老勒佉菟应诺长老大目犍连。时,长老大目犍连下耆阇崛山,于一处微笑。其时,长老勒佉菟如是言大目犍连曰:「尊者目犍连!以何因缘而微笑耶?」「尊者勒佉菟!其问非时也,应于世尊前问我此问题。」
(二)如是,长老勒佉菟与长老大目犍连,于王舍城乞食,受食后,从乞食归,至世尊处。至已,向世尊顶礼而坐一面。一面坐已,长老勒佉菟对长老大目犍连曰:「长老大目犍连下耆阇崛山,于一处现出微笑。尊者目犍连!以何因缘而微笑耶?」「尊者!我下耆阇崛山时,见骨骨相连者行于空中,鹫、乌、鹰追逐彼,并啄其肋骨之间,彼〔骨锁者〕苦恼叫唤。尊者!于此,我作如是思惟:『真希有!真不可思议!有如是之有情,有如是之夜叉,亦有如是获得自体者!』 」诸比丘讥嫌非难:「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
尔时,世尊对诸比丘言:「诸比丘!实有住天眼之声闻。诸比丘!实有住妙慧之声闻。是故,言声闻如是知、或见、或亲眼见。诸比丘!我亦曾见其有情,然而,我不言。我若言之,他人亦可能不信我,不信我者,当有长夜之不利、痛苦。诸比丘!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杀牛者,彼依业报,经许多岁月、或百年、或千年、或十万年之久,于地狱受苦,尚承业报之残余,感受如是自体之苦。诸比丘!目犍连言真实,目犍连不犯也。」
(三) ……乃至……「我下耆阇崛山时,见肉片行于空中,鹫、乌、鹰追逐彼,而撕碎断分之,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杀牛者。」……乃至……。
「尊者!我下耆阇崛山时,见肉团行于空中,鹫、乌、鹰追逐彼,而撕碎断分之,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捕鸟者。」……乃至……。
「尊者!我下耆阇崛山时,见无皮者行于空中,鹫、乌、鹰追逐彼,而撕碎断分之,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杀羊者。」……乃至…… 。
「尊者!我下耆阇崛山时,见剑毛者行于空中,彼之剑〔毛〕继续飞起,然后刺入其身,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屠猪者。」……乃至……。
「尊者!我……见枪毛者行于空中,彼〔身上〕之枪继续飞起,然后刺入其身,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捕鹿者。」……乃至……。
「尊者!我……见箭毛者行于空中,彼〔身上〕之箭……」「……是王舍城之治罪者。」……乃至…… 。
「尊者!我……见锥毛者行于空中,彼〔身上〕之锥…… 」「……是王舍城之御者。」……乃至……。
「尊者!我……见针毛者行于空中,彼〔身上〕之针向彼头入,然后从口出;于口入,然后从胸出;于胸入,然后从腹出;于腹入,从腿出。于腿入,从胫出;于胫入,从足出;彼叫唤其苦……」……「……是王舍城之两舌恶口者。」……乃至……。
「尊者!我……见睪丸如瓦者行于空中,彼行时,其阴囊载于肩;坐时,坐其阴囊;鹫、乌、鹰追逐彼,而撕碎断分之,彼叫唤其苦。」……「……是王舍城之村落诈欺师。」……乃至……。
「尊者!我……见〔身〕与头沈于粪坑者。」……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是王舍城之奸夫。」……乃至……。
「尊者!我……见〔身〕与头沈粪坑中,以两手食粪者。」……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是王舍城之恶婆罗门,彼于迦叶等正佛说法时,以食事邀请比丘僧,以桶装满粪,报告〔食〕时如是言:『 大德!请尽量食并持去。』……乃至……。
「尊者!我……见无皮女行于空中,鹫……碎分其女,彼女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女是王舍城之奸妇。」……乃至……。
「尊者!我……见颜色苍白之恶臭女人行于空中,鹫……碎分其女。」……「……是王舍城之占卜者。」……乃至……。
「尊者!我……见被烧而舍弃之女人行于空中,彼女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彼女乃迦陵迦王之第一皇后,其女善妒,以炭火投向夫之情敌。」……乃至……。
「尊者!我……见无头之躯体行于空中,其胸有口、目,鹫……碎分彼,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其有情是王舍城名为哈利迦之刑吏。」……乃至……。
「尊者!我……见比丘行于空中,彼僧伽梨有火燃烧光辉,其钵亦有火燃烧光辉,其带亦有火燃烧光辉,其身亦如是,彼叫唤其苦。」……乃至……「诸比丘!此比丘乃迦叶等正佛说法时之恶比丘。」……乃至……。
「尊者!我……见比丘尼……乃至……式叉摩那……乃至……沙弥……乃至……沙弥尼行于空中,其女之僧伽梨有火燃烧……彼女叫唤其苦。尊者!于此,我作如是思惟:『真希有!真不可思议!有如是之有情,有如是之夜叉,亦有如是获得自体者!』 」诸比丘讥嫌非难:「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实有住天眼之声闻。诸比丘!实有住妙慧之声闻。是故,言声闻如是知、或见、或亲眼见。诸比丘!我亦曾见其沙弥尼,然,我不言。我若言之,他人亦可能不信我,不信我者,当有长夜之不利、痛苦。诸比丘!其沙弥尼乃于迦叶等正佛说法时之恶沙弥尼,彼女因其业报,经许多岁月、或百年、或千年、或十万年之久,于地狱受苦。尚承业报之残余,感受如是自体之苦。诸比丘!目犍连言真实。诸比丘!目犍连不犯也。」
(四)尔时,长老大目犍连言诸比丘曰:「友!从多浮陀河流入之湖水,澄净而清冷,洁白而愉悦;堤防美观,鱼鳖多而美丽;绽开如车轮大之赤莲华。然,今之多浮陀河是沸热之流。」诸比丘讥嫌非难……乃至……「何以长老大目犍连如是言:『 友!从多浮陀河流入……是沸热之流。』耶?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以此事白世尊。〔世尊言:〕「诸比丘!从多浮陀河流入之湖水,澄净……绽开……赤莲华。然,诸比丘!此多浮陀河流于二大地狱之间,是故,多浮陀河是沸热之流。诸比丘!目犍连言真实。诸比丘!目犍连不犯也。」
(五)尔时,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为离车族所败。而后,王集大军破离车族。军阵中欢喜「王破离车族」。时,大目犍连语诸比丘曰:「友!离车族破王,然而,于军阵中欢喜王破离车族。」诸比丘讥嫌非难:「何以长老大目犍连如是言:『 友!离车族破王,而军阵中欢喜王破离车族。』耶?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以此事白世尊。〔世尊言:〕「诸比丘!最初王被离车族所破,而后王集大军破离车族。诸比丘!目犍连言真实,目犍连不犯也。」
(六) 尔时,长老大目犍连言诸比丘曰:「友!我于此叶毘尼河边入安阇三昧(第四禅),闻群象入流渡河之叫声。」诸比丘讥嫌非难:「何以长老大目犍连对我等如是言:『 入〔无取色声〕安阇三昧,闻群象入流渡河之叫声。』 耶?长老大目犍连言上人法。」……白世尊。「诸比丘!〔彼〕有此三昧,然彼还未纯净,目犍连言真实……不犯也。」
(七) 尔时,长老输毘陀语诸比丘曰:「友!我〔于一念〕忆念过去五百劫。」诸比丘讥嫌非难:「何以长老输毘陀如是言:『 我忆念……。』耶?长老输毘陀言上人法。」……白佛。「诸比丘!输毘陀有是事,然其五百劫 5 ,实〔彼之〕一生,输毘陀言真实……不犯也。」
───波罗夷四终───
诸大德!此四波罗夷法已诵竟。〔若〕比丘犯其中任何一项者,不得与诸比丘共
住。如于〔出家 6 〕前〔不得共住,出家〕后犯波罗夷者亦不共住。于此,我
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
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不净不与取 人体上人法
是四波罗夷 断头事无疑
───波罗夷品终───
1 原语attano harati ,依觉音注,善比丘说佛法使人欢喜,恶比丘由善比丘所闻受之法,为他人说法,众喜而问:「大德善说妙法,由谁受来乎?」「我自知,非由他受。」偷如来之法为己有,以求利养。于巴利《善见律》 harati作dahati 。于暹罗版hadati 是dahati 之误。
2 原语vinidhaya ditthim,于自己不同见解之处,伪作如己之见解而主张。以下之忍(khanti)、 乐(ruci )、想(bhava),皆言执思于心中,依其强弱之程度而区别。此语于V.P.IV.P.2,V. P.II.P.205 亦有,于小品之英译,虽异今译,从意义上考察,又见北传汉译律藏「所见异」(《四分》)、「异见说过人法」(《五分》)等,皆说异见之意,故如此译之。尚且bhava 是想,非修之意。于巴利《善见律》bhava乃以sanna替代。
3 于此是用samapajjami之现在式,前面二处用samapajjim乃不定过去式,此点为二和三〔时 态〕之不同也。
4 原本vatthabba ,应为vattabba或vasitabba。觉音注缺,暹罗本和原本同。
5 依注之译,声闻弟子一念中最多知一世而已,言忆念五百劫,故非难为妄语上人法。然,输毘陀之前生于无想天住五百劫,故彼五百劫为一生。此故事亦出于《十诵律》。
6 yatha pure tatha paccha parajiko hoti asamvaso于在家时不能与比丘共住,如不得共比丘布萨、自恣等,犯波罗夷后不共住,即成在俗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