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3520阅读
  • 0回复

除妄念经(增上心经)

级别: 学士
发帖
655
铜币
755
威望
286
贡献值
4
银元
0
好评度
0
梁国雄居士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佛向比丘们说:「比丘们!」

比丘们回答:「是!世尊。」

于是,佛向比丘们说:「比丘们!当比丘致力于增进其心智时〔1〕,他必须经常运用下述五种方法。是哪五种方法呢?」

(一)「比丘们!当比丘注意某对象时,若内心生起与贪、瞋或痴相应的恶念,这时,他应注意与善法相应的其他对象。当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善法相应的其他对象时,他就能够摒除那些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就好像善巧的木匠或其徒弟,能够用细小的木钉将粗大的木钉打掉、移除、取出一样;同样,当比丘注意与善法相应的其他对象时,他的心就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

(二)「当他注意与善法相应的其他对象时,若贪、瞋或痴的恶念仍然在内心生起,他应如是地思维那些恶念会带来的危险:『这些念头是邪恶不善的,应该受到指谪,它们会导致苦果的。』当他思维这些恶念会带来的危险时,他就能够摒除那些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就好像打扮入时的年青男女,如果有人把死蛇、死狗或死人的尸体挂在他/她的颈项上,他/她会感到恐怖、屈辱、厌恶;同样,当比丘思维这些恶念会带来的危险时,他就能够摒除那些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

(三)「当他思维这些恶念会带来的危险时,若贪、瞋或痴的恶念仍然在内心生起,他应努力忽视它们,不理睬它们。当他努力忽视那些念头,不理睬它们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就好像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当他不想看见进入他视力范围内的事物时,他可以闭上眼睛,或转头望向他方;同样,当比丘努力忽视那些念头,不理睬它们时,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

(四)「当他努力忽视那些念头,不理睬它们时,若贪、瞋或痴的恶念仍然在内心生起,他应着意去除那些制造恶念的原因。当他着意去除那些制造恶念的原因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就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就好像一个快速行走的人在心里想道:『干嘛要走得那么快?何不慢慢地走?』于是他慢慢地走。然后他又想:『干嘛要慢慢地走?何不停下来站着?』于是他停下来站着。然后他又想:『干嘛要站着?何不坐下来?』于是他坐了下来。然后他又想:『干嘛要坐着?何不躺下来?』于是他躺了下来。就这样,他逐渐地用较细致的姿势来取代较粗犷的姿势。同样,当比丘着意去除那些制造恶念的原因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

(五)「当他着意去除那些制造恶念的原因时,若内心仍然生起贪、瞋或痴的恶念,他应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坚强的心志来击败、压迫、摧毁那些恶念。当他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坚强的心志来击败、压迫、摧毁那些恶念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就好像大力士能够捉住弱者的头或肩膀来击败他、压迫他、摧毁他一样;同样,当比丘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坚强的心志来击败、压迫、摧毁恶念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

「比丘们!当比丘注意某对象时,若内心生起与贪、瞋或痴相应的恶念时,那个时候,(一)他若把注意力转移到与善法相应的其他对象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二)他若思维那些恶念会带来的危险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三)他若努力忽视那些恶念,不理睬它们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四)他若着意去除那些制造恶念的原因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五)他若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坚强的心志来击败、压迫、摧毁那些恶念时,他就能够摒除内心的贪、瞋或痴的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便能够向内安顿下来,变得稳定、一致和集中。这时,该比丘就可以称得上是念头的主人,他能够使自己想要的念头生起,使不想要的念头不生起。他已经断除贪爱,摆脱诸结,消除我慢,到达苦的尽头。

佛说法完毕,诸比丘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注释】
〔1〕致力于增进其心智时:多指在禅修或止观期间。





对照阅读:


 (一○一) *中阿含因品增上心經(62)第五( *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於五相,數念五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
  「云何為五?比丘者,念相善相應,若生不善念者,彼因此相復更念異相善相應,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猶木工師、木工弟子,彼持墨繩,用絣(63)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因此相復更念異相善相應,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此第一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
  「復次,比丘!念相善相應,若生不善念者,彼觀此念惡有災患,此念不善,此念是惡,此念智者所惡,此念若滿具者,則不得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令生惡不善念故。彼如是觀惡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猶人年少,端正(64)可愛,沐浴澡洗,著明淨衣,以香塗身,修治鬚髮,極令淨潔,或以死蛇、死狗、死人餘(65)半青色,膖脹臭爛,不淨流出,繫著彼頸,彼便惡穢,不喜不樂。如是,比丘!彼觀此念,惡有災患,此念不善,此念是惡,此念智者所惡,此念若滿具者,則不得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令生惡不善念故。彼如是觀惡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此第二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
  「復次,比丘!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觀念惡患時,復生不善念者,彼比丘不應念此念,令生惡不善念故。彼不念此念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猶有目人(66),色在光明,而不用見(67),彼或閉目,或身避去,於汝等意云何?色在光明,彼人可得受色相耶?答曰:『不也。』如是,比丘不應念此念,令生惡不善念故。彼不念此念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此第三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
  「復次,比丘!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不念念時復生不善念者,彼比丘為此念,當以思行漸減其念,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為此念,當以思行漸減念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猶人行道,進路急速,彼作是念:我何為速,我今寧可徐徐行耶?彼卽徐行。復作是念:我何為徐行,寧可住耶?彼卽便住。復作是念:我何為住,寧可坐耶?彼卽便坐。復作是念:我何為坐,寧可臥耶?彼卽便臥。如是,彼人漸漸息身麁行,當知比丘亦復如是。彼為此念,當以思行漸減其念,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為此念,當以思行漸減念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此第四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
  「復次,比丘!念相善相應時生不善念,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不念念時亦生不善念,當以思行漸減念時復生不善念者,彼比丘應如是觀。比丘者,因此念故,生不善念,彼比丘便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修心,受持降伏,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以心修心,受持降伏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猶二力士捉一羸人,受持降伏。如是,比丘!齒齒相著,舌逼上齶(68),以心修心,受持降伏,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以心修心,受持降伏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此第五相,念此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
  「若比丘欲得增上心者,當以數數念此五相,數念五相已,生不善念,卽便得滅;惡念滅已,心便常住,在內止息,一意得定。若比丘念相善相應時不生惡念,觀念惡患時亦不生惡念,不念念時亦不生惡念,若以思行漸減念(69)時亦不生惡念,以心修心、受持降伏時亦不生惡念者,便得自在。欲念則念,不念則不念,若比丘欲念則念,不欲念則不念者,是謂比丘隨意諸念,自在諸念跡。」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上心經第五竟(70)(千四百五十六字(71))
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