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想、行、识受阴。若沙门、婆罗门以宿命智自识种种宿命,已识、当识、今识,皆于此五受阴,已识、当识、今识:‘我过去所经,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
若可阂可分,是名色受阴,指所阂,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复以此受受阴是无常、苦、变易。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复以此想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复以此行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诸比丘,彼多闻圣弟子于此色受阴作如是学:我今为现在色所食,过去世已曾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复作是念:我今为现在色所食。我若复乐著未来色者,当复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作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患、向灭。多闻圣弟子于此受、想、行、识受阴学:我今现在为现在识所食,于过去世已曾为识所食,如今现在。我今已为现在识所食,若复乐著未来识者,亦当复为彼识所食,如今现在。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识,不乐未来识,于现在识生厌、离欲、灭患、向灭,灭而不增,退而不进,灭而不起,舍而不取。于何灭而不增?色灭而不增,受、想、行、识灭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色退而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行、识灭而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不生系著;不系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此经中佛说:在家和出家的修行人以宿命智自己已经知道,将来应当知道,现在知道的一起宿命都离不开这个五受阴,知道:我过去所经受过的如是色受想行识。
讲解了五受阴的概念。
多闻圣弟子于此色受阴作如是学(如是思维):我今为现在色所吞食,过去世已曾为彼色所吞食,如今现在。复作是念:我今为现在色所吞食。我若复乐著未来色者,当复为彼色所吞食,如今现在。作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患、向灭。多闻圣弟子于此受、想、行、识受阴学:我今现在为现在识所吞食,于过去世已曾为识所吞食,如今现在。我今已为现在识所吞食,若复乐著未来识者,亦当复为彼识所吞食,如今现在。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识,不乐未来识,于现在识生厌、离欲、灭患、向灭,灭而不增,退而不进,灭而不起,舍而不取。于何灭而不增?色灭而不增,受、想、行、识灭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色退而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行、识灭而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不生系著;不系著已,就能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断尽烦恼),心得解脱现证阿罗汉果。
名词解释:
宿命:宿指宿世、过去世;命指生命。世人于过去世皆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畜生地狱,展转轮回,谓之宿命。能够了解宿命情况的,谓之“宿命通”,属于“六通”之一。
宿命智:知宿命之智也。又名宿命智通,能知宿命之事,故云智,智力自在无碍,故云通。
阂:阻隔不通,妨碍,限制。
为作:造作,做作,行为。
色受阴:若可阂可分,是名色受阴,指所阂,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
受受阴: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复以此受受阴是无常、苦、变易。
想受阴: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复以此想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行受阴: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复以此行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识受阴: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我卑下种子 封滞五转七
二系著及觉 三世阴世食
注解:我(第37经)卑下(第38经)种子(第39经) 封滞(第40经)五(第41经)转七(第42经)
二系著(第43,44经)及觉(第45经) 三世阴世食(第46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