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过午不食有何好处?》(网易佛学2017-03-03)
问:过午不食有何好处?
圣空法师答:
过午不食好处很多,第一个我们不会昏沉。
第二个,过了中午十二点,是无形的众生吃饭的时候。如果我们动了碗筷,它们更饿、更难受、欲望更重、更想吃。
我们过午不食,是慈悲心,为了不让它们再增加自己的痛苦,折磨自己,想吃吃不到。还有,我们晚上欲望太重的时候,就容易跟它们混合在一起,我们就会昏沉,所以容易接收到它们的这种感受。
我们晚上吃饭叫吃药,所以叫“药石”。那孤魂饿鬼一听:“他吃药哇!”欲望就比较小。而且晚上吃饭,碗筷不能出声音,不要说自己吃饱了,你一说自己吃饱了,饿鬼一听,“我还没吃呢,你就吃饱了”,就对你有看法,有憎恨心。
所以晚上最主要不吃饭的因素,是因为慈悲心。第二个主要的是不昏沉,第三个减食增寿,对健康有好处。
(
https://c.m.163.com/news/a/CEKLB1AK052182IJ.html?spss=newsapp&spsw=1)
附二、《冯世纶:少吃也是愈病方》
中医书友会第671期
作者/冯世纶⊙编辑/闫立彬⊙校对/邦瑜
导读:冯老此文举重若轻,针砭时弊。“医生我应该吃点什么补补身体呀?”“医生我现在能吃山药、枸杞、大枣煮粥吗?”有没有想到《红楼梦》里刘姥姥跟凤姐儿说的“清清静静地饿两顿就好了”?冯老的两则医案更是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读“损谷则愈”有感
《伤寒论》第398条,是该书的最后一条,无关具体证治,一看而过。近治疗2例患者,再读这一条,似有所新悟。
患者为外地来京求医的6岁男孩,经常反复发烧,当地看不好而来京求治,治疗一年多病情亦不见好转。
观其方药,有用清热解毒者,有用补中益气者,有用六味地黄者……我据证以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加减烧退,但过几天又反复发烧,恰读《伤寒论》第398条,细问家长得知:因长期有病,都说是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故经常让孩子吃肉、补品,始悟“损谷则愈”,遂据症用药外,嘱其少吃肉,晚饭不能过饱,调理一月,烧未再起。
无独有偶,一个70岁男子,患前列腺炎,服西药不效,求诊中医,以肾壮阳为法,症有增无减,致夜尿1小时一次,嘱其减晚饭量,不药而愈。
近几年来大讲养生,或引经据典,通过补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或据现代医学,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使疾病不生。于是补品铺天盖地,美食遍城乡,尝试者多,受益者鲜,引起众人反思,营养过盛于人体亦无益。
实际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早已引起国内外中西医的注意,如糖尿病少吃甜,高血压少吃盐,吃肉过多易引发高血脂症、冠心病、癌症……。有不少人还做过专门研究,如日本的小仓重成于上世纪80年代观察了哮喘等病患者,除了给对症的方药外,同时采用了控制饮食、通腑涤肠等方法以消里实,使临床的治愈从20%~30%提高到70%~80%;瑞士的民间疗法,以饥饿疗法使顽固重症类风湿患者症状显著减轻,与经方的“损谷则愈”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经方的损谷则愈,并不同于西医的营养学说,即增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使疾病不再复发。而经方的损谷则愈,来自临床仔细观察的经验总结,它是应对症状反应的经验总结,即根据人患病后所呈现的症,以相应的法处治,即遵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损之……。5岁男孩长期反复发烧,经方辨证属实,故遵“实者损之”而使病愈。而增加营养是提高抗病能力的理念,是违反“实者损之”之理,故使病长期不愈。
《伤寒论》第398条原文是:“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胡希恕先生注解谓:“病人脉已解,谓平脉,无浮、沉、迟、数等病脉之意。脉解病亦当解,而于日暮微烦者,乃以大病新愈未久,家人强与之食,脾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所进食物,积食生热,故日暮时发微烦,此宜减其食量,使胃无所积则愈。”即是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临床常遇晚辈带长辈看病者,或长辈带幼童看病者,最多问的内容是:应吃什么补品?今重读《伤寒论》第398条后,似乎能正确以对,即除注意辨证论治外,当不忘“损谷则愈”。大病后康复、防止疾病反复,身体虚弱,欲使其强壮,不但要注意适当吃补品,更重要的还要注意不吃什么、少吃什么。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0月12日,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16/09/4265296_485209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