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净人U】(3月1日)曾经在*寺能很好控制的自己的食量,也许是在这边不像*寺那么多需要费心完成的自己感兴趣的事项(感觉实在是休假了,又有些焦虑,背书背不进去,只能随随大流地随众),所以发现食量就不能很好地控制了,总是贪吃,吃到撑。这边最近做菜总是四五个,每个吃一点儿就很撑,一般不要主食。最近不知是业障还是吃撑的原因,胃总是一阵一阵胀痛,有时还伴随想呕吐的感觉。
〖法师S〗不管事缘外境怎样,应该适当节制饮食以安稳身心。
【净人U】(3月29日)弟子很惭愧,在这边没有自己特需要费心的事,发现吃饭非常按时,且比*寺时要多一半。不过这两天又逐步控制了只吃菜加少量主食。
背书提不起兴趣,背的速度很慢怎么办?最近弟子在看《百业经》,看到盗用僧物和错用僧物的果报,今天又回忆起,弟子曾想若自己出家,房子给父母,一点儿钱和自己最喜欢的车供养师父,可是自己在这么作意后还老用自己原来的钱买好吃的。来**寺时,买了3000来块的衣物,别人要需要我也给过。这个有过患吗?弟子需要怎么忏悔吗?
〖法师S〗《八大人觉经》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从节制饮食开始,克制贪欲,身心清明,道心增长,自然容易安稳精进,做事、学修的效率相对会高,很多烦恼、恶业问题也容易避免。违背本来供养心愿而随贪恣用,心业不好,应拜佛惭愧忏悔。
【净人U】弟子努力改正。弟子饮食一定一定控制住……
(4月1日)弟子昨天将法师给的教授整体串习了一下,思维了一下何为无为,何为道心,因为弟子正式听闻很少,发现自己以往只是做了一些不在道上的事,学业、道业根本没有沾边的感觉。自己的思维请法师指正,具体如下:1)无为,就是不执着。做该做的事。该做的,就是随缘能够利他的事。佛门里的利他才是善的,利己的都是恶的。2)道心,就是成佛之心。成佛是为了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是需要践行六度万行的。
〖法师S〗随喜思考!无为是无因缘造作。要证得无为的真如法性,自然没有妄想分别造作,无为而为,否则只是相似随顺的。孜孜利他不也是执着吗?凡夫怎么可能不执着?执着于不执着也是执着,或是冥然愚痴而已。您说“成佛是为了自利利他”,而前面说“佛门里的利他才是善的,利己的都是恶的”,岂非成佛还夹杂恶的?
《优婆塞戒经》说:“为利自他造作诸业,是名为学。能利他已,是名学果。……菩萨信根既自利已,复利益他。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于身命财不生悭吝,是名自利。……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何以故?如是菩萨于法财中生贪着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若自不修施戒多闻,虽复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后转教,是名菩萨自利利他。……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又说:“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护法,应当爱惜身。”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说:“一切功德助道之行,举要言之,以戒为本,持戒为始。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以戒净故,不断佛种,成等正觉;不断法种,分别法性;不断僧种,修无为道。以持净戒相续不断故,功德无尽。”
出家者该做的事首要应是持戒,否则与义工居士何别?何必出家?初修大乘者宜应高远发心而严谨以戒为师,成就清净自利,期于真正深远利他。
《八大人觉经》说:“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饮食美味是五欲之一,不能看破而节制,谈何修心圣道?谈何度脱众生?
宜再广闻深思,不停留于粗浅相似认识。
【净人U】(4月1日)“以持净戒相续不断故,功德无尽。”如何能持好戒,不呆板机械持戒,也不灵活到失了戒?弟子如何发心、用心才能真正做到持净戒?
〖法师S〗戒是佛由慈悲心和般若慧而制定,本来光明、灵活。广学戒法,了解开遮轻重,切实依戒而行,自然严正而灵活。不学戒或不敬戒,就容易机械或放滥。
信重佛语,重视戒律,积极学戒,严谨持守,不因短浅的安逸方便或滥随人情而给自己开通。
【净人U】(4月3日)弟子刚刚抄写了您对自利利他的教授,感恩您将自利利他开示的如此清明,初读第一遍时,弟子就觉得您给弟子打开了一扇窗……。您对无为、自利利他,对戒的开示,以及初修大乘的指引,弟子感觉太受益了,祈愿自己能如实践行。
(四)
【法师V】**山居士信众供养了几间民房作为精舍,弟子发愿在**山要建立一个忓悔堂精舍,须要教职证和僧伽证。祈请恩师加持。更重要的是想见恩师,师父是弟子的法身慧命的贵人,赌气离开很久,朝暮思念。
〖法师S〗阿弥陀佛!我转报师父。以前您过午不食,我劝阻您,现在想来很惭愧,向您忏悔!我现在也坚持过午不食。
【法师V】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达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也就是《心经》中说的心无挂碍吧,也是佛教所说的内明吧。
〖法师S〗末法时代,混滥众多,宜应严谨以戒为师。
【法师V】摄心为戒,悲智双运,自然无碍。诸佛菩萨的愿力:“为利众生而成佛。”佛菩萨时刻都在众生身边,善知识就是佛,我是对境把善知识、三宝放在第一位,众生放在第一位,不在乎自己的得失,至诚祈祷恩师、三宝的加持,发广大誓愿,依愿导航,依佛说验证自己的内心,自会离一切相,发喜充满,法乐无穷一一
〖法师S〗佛说:“若比丘在吾身边,不能摄敛诸根、精进持戒,我不见彼,彼不见我;若比丘在海彼岸,摄敛诸根,精进持戒,我常见彼,彼常见我。”
【法师V】佛所说一切法皆是应机、对境而说。菩萨戒心地戒本“以心摄戒”,《华严经》:“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生万法,万法唯心。”佛说四摄法,应断杀、盗、淫、妄。佛在《贤愚经》中为了救度五百取宝圣人而杀盗宝贼。佛的法贯穿于悲智双运,应机而生,目的都是引导众生在心上从业力的束缚下,从无名烦恼中明白过来,解救出来。依法摄心,依心摄法,心如明镜,依愿导航,见有相言无相……
〖法师S〗凡夫不可自谩滥圣。那杀贼菩萨是圣位菩萨,极尽观察思维没有其他办法可避免彼贼造大恶业,岂是可轻易开通?缘不足是不成开缘的。且彼是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护教而违戒相,也应发露忏悔,若骄慢而不发露忏悔,便是真破戒。可参阅《大般涅槃经》。
【法师V】我的意思不是不持戒。在一个团体,戒是摄善法之根,成佛之因。依戒生定,依定生慧。在度众生行菩萨道的时候就要方便善巧,悲智双运,以心摄戒。一切众生自性是佛。鱼篮观音的公案,**讲把辛菜当一般青菜吃……
〖法师S〗鱼篮观音示现的是俗人且非受戒,也并未实际杀鱼。您是有戒的出家人,岂可攀缘滥同?把辛菜当一般青菜吃,会把社会上的毒豆芽当一般豆芽吃吗?会把大便当米饭一样吃吗?也可将出家当不出家、受戒当未受戒吧?您说“不是不持戒”,持戒体现在哪里?何必要出家受戒名份?出家与俗人根本差别在哪里?您怎知**的境界机缘而拟效同?《大般涅槃经》说:“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喻如良医示彼力士金刚宝珠。是诸众生为诸无量亿烦恼等之所覆蔽不识佛性,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又说: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
另外可参阅《楞严经》所讲阴魔,多有倚附佛法而以破戒为高明者。不可不慎思深察啊!宜广阅经律,深明开遮,谨识本位,切不可高心滥行!“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法师V】法师误会了我的分享。意思是主要是重在因上,不在果相上。当时在**寺我的所有扏着都是在果相上用功,忽略了因上和缘起,导致了很多烦恼和障碍。这些年才通过用功才慢慢明白。随缘不攀缘。辛菜是到了信众家,信众热情煮好菜饭,不知僧人不吃䓤蒜。这时应该观想是普通菜,随缘,不要难为、责怪烦恼。摄心用功,一切相乃虚妄,不要执着,有缘慢慢度化、引导。
僧人单独或在团队,肯定是要紧守戒律的,不论有相、无相。我在**寺日中一食,特别执着,过午不食人间烟火,曾有一个信众来拜访,与我朝圣五台一个星期,因我也慌说是一日,饿得头昏眼花,一年后才开玩笑说出来当时的心情,我才生大惭愧心,惭明白开遮持犯的道理。
〖法师S〗了解了。执着随缘不是执着吗?佛菩萨寻声救苦乃至无请而自说法,也属攀缘吗?到信众家,何以要“慈悲”随顺信众而不本份依戒而行,岂非攀缘?或是谄悦?成就信众让人破戒的业缘,岂是真慈悲?化导信众正信正行的道义何在?随意“开缘”破戒,与居士义工何别?怎堪为福田受居士礼敬供养?怎么是慈悲利济众生?持戒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无戒的信众居士应慈悲宽待,不以律法强求,但岂可自己破戒随顺?
【法师V】感恩法师的慈悲不舍、耐心引导。我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