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0478阅读
  • 14回复

关于《道德经》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1-18
第十四章: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眼睛看事物只是看事物,而不分别执着,耳朵听声音就是听声音而不有闻见什么了的执着,所谓的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就是这样。手里有东西而知道不可得。    这种情况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所以,浩远,希有,微妙。不可以以小聪明来思想理解。所以,这三点要混而为一,就是要做到。对于什么是道,不追求分别,对一切事物都明明白白而不执着,这种方法不断地如此,那就法次法向,其间的体证没有办法来表达,达到了没有一法的情况,所以讲,就是一法不立的情况,没有任何现象境界的境界。我把这叫做恍惚。道不是要前迎或者追随,如果这样的话,你前迎它,它没有一个头可言的,追随他,他又没有尾巴。所以,叫作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作分别。觉悟了古圣先贤对道的觉悟来对待现在的事物,那古代的圣治也就呈现了,这就是以道治世的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翻译:古代做得很好的达志士,微妙玄通,很深渊,不是头脑聪明所能理解的。因为不是知识聪明所能理解的,所以,只能方便勉强地来形容,他们行走时就象冬天下水过河,与人交往仿佛对周围的人很害怕的样子,表情非常严瑾,对等一切又疑惑冰销,象一块冰要化了的样子,敦厚得普通又普通,他们的豁达就象高山中的大谷,有时候又傻里傻气,不象一般人那样有小聪明,觉得自己知道好歹。浩淼得象海一样深不可测。谁能够烦恼执着的时候静下来慢慢地清明?谁能先做到自安再行为做事?如此护念,这样做的人很谦虚,不自满自大,正因为不自满自大,所以,坏习惯行为就慢慢地转变,脱胎换骨,重新做事做人,一切都有新的改观。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翻译:达到完全地没有执着而不动摇的时候,一切万事万物并不是要灭掉它。万事万物仍然在运作,这个时候我再来看,这芸芸万物都归于实相本原,本来的样子。归到它本来的样子,虽然是在运作,但仍然是静止的,就如同静止的流水。这就是归到生命和万物的本来了。万事万物都无常,这本来的实相从没有改变,所以,可以叫做常,知道了这一点,叫真明白,不颠倒愚痴了。不知道这个常而颠倒执着无明造作那就是凶。知道这个常了,那对一切都不会执着分别,就叫有容。真正这样,才是大公,大公那不是要这个不要那个,舍这个追求那个,这是一实相印,叫作全。中道,不偏两边。能达到全,就象虚空一样不可思义,象虚空一样不可思义就能达到道,达到道就永远如此,身体没有了,死掉也不会改变。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翻译:对于道,有人知道道是真实的,确有此事,这还算比较好的,但更多的人只不过是亲近,赞扬,智慧更不足的,那就怕这个,回避这个。你讲道,我不听。更下劣的人,对道毁谤和辱骂。天下就是这样啊,大家的信不足,很多人不信啊。所以,最可贵的还是那句话,把这些都看破,放下,自在地教化,做到没有任何执着地教化众生,而不彰显自己,行无为之治,百姓都说我们自然而然就这样的。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1-18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翻译:所以,还是直接行无为之治好。就是不搞个人崇拜,物质崇拜,名利崇拜(前几章对无为之治有详细的解释)。对大家宣扬某个人有仁义,那一定是无仁无义的太多,大道无为之治已经不在了。有傍道傍法的现象出现,那是因为真正的智慧已经有出入了,隐晦不明了。有必要讲孝慈的时候,一定是六亲不和的情况太严重了。为什么有忠臣,为国尽忠?国家里太平时需要吗?一定是国家乱了。


所以我们就知道,老子的政治观点,就是直接从无为之治下手,让追名逐利的现象没有市场,一切就迎刃而解。不用搞那些个仁义孝慈的理教和宣传,直接从根本上下手,否则,圣世是不可能的。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3-01-18 15:00重新编辑 ]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1-18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杜绝对圣贤和智慧的吹捧,大大地有利于人民。不要宣传仁义道德了,五千年的仁义道德,只有两个字,吃人。因为举孝廉,大家才有了名利欲。这些政策都不用了,人民恢复真正的孝慈。而不是你推出一两个榜样。杜绝投机取巧和争名夺利的现象,就没有人投机倒把了,犯罪的也就没有了。这三点,如果要讲的话,那是要另外详细地做为一个课题来讲的,所以,在道德经中,只是简单明了地提一下,以为文不足。所以,就是以上说的,这样,让大家都能够勤俭朴素,无私,无争,不浮燥,不欲堑难平。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1-18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翻译:绝学无忧和唯唯诺阿谀奉承,之间的差别有多少?善和恶之间差别真的这么大,需要大力地整治吗?从根上下手,无为之治就可以了。不从根上下手,是治不了的。很简单的,但是,明明这么简单,唉呀,老子叹惜,没有人这样治世啊,现在是一片混乱,得不到真正的治理。众人都对名利趋之若鹜地觉得还很对,很好,就象真正达到了真理一样,享受纵欲一片混乱还乐此不彼。只有我一人淡泊地视而不见,就象这一切名利混乱都不存在一样不动心。就象还不通世事,还没长大的孩子。对这一切都厌倦不归到一类中去。众人都不断地追求而得到,而只有我对这一切都弃如敝帚。我甘愿做一个傻瓜。没有任何分别地活着,象河水只是流着。世上的人明白这个明白那个,知道这个怎么样了,那个怎么样了,我独装不明白。世上的人机关算尽我独一窍不通。世人都有趋炎附势,独有我冥顽不灵且自甘于低贱。我跟别人追求的都不一样,得到的是道的法喜和无限自在。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3-01-18 19:36重新编辑 ]
级别: 小学生
发帖
14
铜币
14
威望
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1-25
南怀瑾的《老子他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