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2228阅读
  • 12回复

巴利律藏(元亨寺版)第三册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律藏三
  

    律藏第二部为犍度部,叙说僧伽各种制度、规则、仪式,以及其成立因由。
    大品前篇由十犍度构成(对照汉译诸本另见律藏五附录中)。
第一    大犍度
    叙说佛陀成道至舍利弗、目犍连出家因缘,并有关授具足戒种种情形及其规
    则。
诵品一  (一~六)
        菩提树下因缘 · · · · · · · · · · · · · · · · · ·  
            佛陀于菩提树下顺逆忆念十二因缘。
        阿阇波罗榕树下因缘 · · · · · · · · · · · · ·
            为傲慢婆罗门说婆罗门法。
        目支邻陀树下因缘 · · · · · · · · · · · · · ·
            目支邻陀守护龙王。
        罗阇耶他那树下因缘 · · · · · · · · · · · · ·
            多富沙、婆梨迦二商人供养佛陀。
        梵天劝请因缘 · · · · · · · · · · · · · · · ·
        〔初转法轮〕· · · · · · · · · · · · · · · · ·一○
            至波罗国奈仙人堕处之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
诵品二  (七~一四)
        耶舍出家因缘 · · · · · · · · · · · · · · · ·二一
        〔耶舍母与其原妻归佛〕· · · · · · · · · · · ·二四
        四在家出家因缘 · · · · · · · · · · · · · · ·二五
    一○  〔五十人出家〕· · · · · · · · · · · · · · · ·二七
    一一  魔缘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八
            佛劝诸比丘游行以及与魔波句问答。
    一二  三归依、具足戒因缘  · · · · · · · · · · · · ·三○
            许诸比丘循三归依出家。
    一三  〔魔缘〕· · · · · · · · · · · · · · · · · · ·三一
    一四  贤众友事  · · · · · · · · · · · · · · · · · ·三二
诵品三  优楼频螺神变(一五~二一)
            于优楼频螺示现种种神变以使三迦叶出家。
    一五     初神变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
    一六     第二神变  · · · · · · · · · · · · · · · · · ·三六
    一七     第三神变  · · · · · · · · · · · · · · · · · ·三六
    一八     第四神变  · · · · · · · · · · · · · · · · · ·三七
    一九     第五神变  · · · · · · · · · · · · · · · · · ·三八
    二○    〔其他诸神变及三迦叶归佛〕· · · · · · · · · ·三九
    二一     炽燃品  · · · · · · · · · · · · · · · · · · ·四六
诵品四(二二~二四)
    二二    〔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归佛〕· · · · · · · · · · ·四七
    二三 二四   舍利弗、目犍连出家因缘 · · · · · · · · · ·五四
诵品五     奉事和尚(二五~三○)
    二五     奉事和尚品  · · · · · · · · · · · · · · · · ·六○
    二六     承事同修品  · · · · · · · · · · · · · · · · ·六七
    二七    〔弟子规则〕· · · · · · · · · · · · · · · · ·七○
    二八~二九   〔依白四羯磨授戒〕· · · · · · · · · · · ·七三
    三○    〔出家四依〕· · · · · · · · · · · · · · · · ·七六
诵品六  (三一~三三)
    三一    〔法腊十岁及其他〕· · · · · · · · · · · · · ·七七
    三二     奉事阿阇梨品  · · · · · · · · · · · · · · · ·七九
    三三     承事侍者  · · · · · · · · · · · · · · · · · ·八○
诵品七    (三四~三八)
    三四    〔侍者之规则〕· · · · · · · · · · · · · · · ·八一
    三五    〔愚痴暗昧之阿阇梨〕· · · · · · · · · · · · ·八一
    三六     授具足戒之五分十六事品  · · · · · · · · · · ·八二
    三七     授具足戒之六分十六事品  · · · · · · · · · · ·八六
    三八     旧外道因缘  · · · · · · · · · · · · · · · · ·八六
诵品八      无畏(三九~五三)
    三九~五○  〔不得令出家者〕· · · · · · · · · · · · ·九○
    五一    〔前项之例外〕· · · · · · · · · · · · · · · ·九八
    五二    〔不得蓄二沙弥〕· · · · · · · · · · · · · · ·九九
    五三    〔须依止比丘及不须依止比丘〕· · · · · · · · ·九九
诵品九      〔余财〕(五四~七一)
    五四    〔余财〕· · · · · · · · · · · · · · · · · · ·一○三
              佛至迦维罗卫城,令求余财之罗睺罗出家。
    五五    〔五一之例外〕· · · · · · · · · · · · · · · ·一○四
    五六    〔沙弥十戒〕· · · · · · · · · · · · · · · · ·一○四
    五七~五八   罚〔沙弥〕事· · · · · · · · · · · · · · ·一○五
    五九    〔不得带走所余会众〕· · · · · · · · · · · · ·一○六
    六○ 〔摈灭沙弥〕· · · · · · · · · · · · · · · · · · 一○六
    六一~七○  〔不得授戒者〕· · · · · · · · · · ·  · · 一○六
    七一    不得令出家之三十二种人品· · · · · · · · · · · 一一三
诵品一○     (七二~七九)
    七二     〔无耻者〕· · · · · · · · · · · · · · · · · 一一四
    七三     〔无依止而住〕· · · · · · · · · · · · · · · 一一五
    七四     〔授戒与二、三人〕· · · · · · · · · · · · · 一一六
    七五     〔从入胎至二十岁受具足戒〕· · · · · · · · · 一一六
    七六      具足戒羯磨· · · · · · · · · · · · · · · · · 一一七
    七七      四依品·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
    七八      四非事品· · · · · · · · · · · · · · · · · · 一二○
    七九     〔被举而还俗者〕· · · · · · · · · · · · · · 一二一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二三
第二   布萨犍度
  诵品一  外道(一~一六)
          〔布萨起源〕· · · · · · · · · · · · · · · · 一三五
          〔布萨说法〕· · · · · · · · · · · · · · · · 一三六
          〔布萨羯磨〕· · · · · · · · · · · · · · · · 一三六
          〔布萨日〕· · · · · · · · · · · · · · · · · 一三八
          〔布萨界〕· · · · · · · · · · · · · · · · · 一三九
    六~七  〔布萨界之选定〕· · · · · · · · · · · · · · 一四○
          〔布萨堂〕· · · · · · · · · · · · · · · · · 一四一
          〔布萨场〕· · · · · · · · · · · · · · · · · 一四二
    一○    〔长老比丘及新参比丘〕· · · · · · · · · · · 一四三
    一一    〔布萨之住处〕· · · · · · · · · · · · · · · 一四三
    一二    〔不离衣〕· · · · · · · · · · · · · · · · · 一四四
    一三    〔二布萨界〕· · · · · · · · · · · · · · · · 一四七
    一四    〔布萨种类〕· · · · · · · · · · · · · · · · ·一四七
    一五~一六 〔读诵波罗提木叉〕· · · · · · · · · · · ·一四八
诵品二   周多那瓦睹(一七~二七)
    一七    〔续读诵波罗提木叉〕· · · · · · · · · · · · 一五三
    一八    〔日数与比丘数〕· · · · · · · · · · · · · · 一五四
    一九    〔布萨之告示〕· · · · · · · · · · · · · · · 一五五
    二○    〔庄严布萨堂〕· · · · · · · · · · · · · · · 一五六
    二一    〔愚痴暗昧比丘〕· · · · · · · · · · · · · · 一五七
    二二    〔与清净〕· · · · · · · · · · · · · · · · · 一五九
    二三    〔与清净欲〕· · · · · · · · · · · · · · · · 一六○
    二四    〔布萨日被捕比丘〕· · · · · · · · · · · · · 一六一
    二五    〔狂比丘〕· · · · · · · · · · · · · · · · · 一六二
    二六    〔四乃至一比丘〕· · · · · · · · · · · · · · 一六三
    二七    〔罪〕· · · · · · · · · · · · · · · · · · · 一六五
诵品三(二八~三六)
      七十五事。
    二八     无罪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一六九
    二九     以别众为别众十五事· · · · · · · · · · ·  · ·一七二
    三○     疑惑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 一七三
    三一     恶作性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一七四
    三二     愿不和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一七四
    三三    〔上项详说〕· · · · · · · · · · · · · · · · 一七五
    三四    〔旧比丘与客比丘〕· · · · · · · · · · · · · 一七五
    三五    〔布萨日迁居〕· · · · · · · · · · · · · · · 一七八
    三六    〔不得读诵波罗提木叉事〕· · · · · · · · · · 一八○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八一
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
  诵品一    雨安居诵品(一~八)
          〔雨安居起源〕· · · · · · · · · · · · · · · 一八五
          〔入雨安居时期〕· · · · · · · · · · · · · · 一八五
          〔安居中不得游行〕· · · · · · · · · · · · · 一八六
          〔不得不入安居〕· · · · · · · · · · · · · · 一八六
    五~八  〔三例外〕· · · · · · · · · · · · · · · · · 一八七
诵品二 (九~一四)
    九~一一  〔续三例外〕· · · · · · · · · · · · · · · 二○一
    一二    〔安居之处〕· · · · · · · · · · · · · · · · 二○五
    一三    〔安居中出家〕· · · · · · · · · · · · · · · 二○六
    一四    〔安居之约〕· · · · · · · · · · · · · · · · 二○七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一○
第四   自恣犍度
诵品一 (一~六)
          〔自恣起源〕· · · · · · · · · · · · · · · · ·二一三
          〔自恣时应蹲踞〕· · · · · · · · · · · · · · ·二一六
          〔自恣日〕· · · · · · · · · · · · · · · · · 二一六
          〔自恣被捕之比丘〕· · · · · · · · · · · · · 二一八
          〔五乃至一比丘〕· · · · · · · · · · · · · · 二一八
          〔罪〕· · · · · · · · · · · · · · · · · · · 二二一
诵品二 (七~一八)
      七十五事。
           无罪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 二二二
           以别众为别众十五事· · · · · · · · · · · · · 二二三
           疑惑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 二二三
    一○     恶作性十五事· · · · · · · · · · · · · · · · 二二三
    一一     愿不和十五事· · · · · · · · ·· · · · · · · ·二二三
    一二    〔上项详说〕· · · · · · · · · · · · · · · · ·二二三
    一三    〔旧比丘与客比丘〕· · · · · · · · · · · · · ·二二三
    一四    〔不得行自恣〕· · · · · · · · · · · · · · · ·二二三
    一五    〔自恣危害〕· · · · · · · · · · · · · · · · ·二二四
    一六    〔禁自恣事〕· · · · · · · · · · · · · · · · ·二二六
    一七    〔诤讼比丘〕· · · · · · · · · · · · · · · · ·二三三
    一八    〔和合比丘〕· · · · · · · · · · · · · · · · ·二三六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三八
第五   皮革犍度
          〔首楼那二十亿之出家及许履〕· · · · · · · · ·二四一
          〔禁种种履〕· · · · · · · · · · · · · · · · ·二四九
          〔许旧履〕· · · · · · · · · · · · · · · · · 二五○
          〔禁履〕· · · · · · · · · · · · · · · · · · 二五○
          〔伤足比丘〕· · · · · · · · · · · · · · · · ·二五一
          〔禁木履〕· · · · · · · · · · · · · · · · · ·二五二
    七~八  〔禁种种履〕· · · · · · · · · · · · · · · · ·二五三
          〔禁戏牛、车〕· · · · · · · · · · · · · · · ·二五五
    一○    〔乘车及兽皮床具〕· · · · · · · · · · · · · ·二五六
    一一    〔皮革之使用〕· · · · · · · · · · · · · · · 二五八
    一二    〔著履入村〕· · · · · · · · · · · · · · · · 二五九
    一三    〔首楼那亿耳〕· · · · · · · · · · · · · · · 二五九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六四
第六   药犍度
诵品一     药法 (一~一五)
          〔五种药〕· · · · · · · · · · · · · · · · · ·二六七
    二~八  〔种种药〕· · · · · · · · · · · · · · · · · 二六八
          〔药粉〕· · · · · · · · · · · · · · · · · · 二七○
    一○    〔药粉及生肉生血〕· · · · · · · · · · · · · ·二七一
    一一    〔涂药香料〕· · · · · · · · · · · · · · · · 二七一
    一二    〔涂药筐〕· · · · · · · · · · · · · · · · · 二七一
    一三~一五  〔毕邻陀婆蹉〕· · · · · · · · · · · · · 二七三
诵品二     隶车人(一六~三○)
    一六    〔疑离越〕· · · · · · · · · · · · · · · · · 二七九
    一七    〔藏于屋内等〕· · · · · · · · · · · · · · · 二八○
    一八    〔新胡麻蜜〕· · · · · · · · · · · · · · · · 二八三
    一九    〔跋难陀〕· · · · · · · · · · · · · · · · · 二八四
    二○    〔莲根〕· · · · · · · · · · · · · · · · · · 二八五
    二一    〔果实〕· · · · · · · · · · · · · · · · · · 二八六
    二二    〔刀法〕· · · · · · · · · · · · · · · · · · 二八六
    二三    〔苏卑供养及肉食〕· · · · · · · · · · · · · 二八七
    二四    〔粥与蜜丸〕· · · · · · · · · · · · · · · · 二九二
    二五    〔粥食〕· · · · · · · · · · · · · · · · · · 二九四
    二六    〔毘罗咤迦旃供养砂糖〕· · · · · · · · · · · ·二九六
    二七    〔砂糖〕· · · · · · · · · · · · · · · · · · ·二九八
    二八    〔巴连弗邑居士及摩竭国之二大臣〕· · · · · · 二九九
    二九    〔拘利村〕· · · · · · · · · · · · · · · · · ·三○四
    三○    〔淫女庵婆婆梨与隶车人〕· · · · · · · · · · 三○四
诵品三    二十四事  (三一~三三)
    三一    〔私呵将军〕· · · · · · · · · · · · · · · · 三○七
    三二    〔废止一七~二○ · · · · · · · · · · · · ·三一三
    三三    〔相应地〕· · · · · · · · · · · · · · · · · 三一四
诵品四    (三四~四○)
    三四    〔旻荼居士〕· · · · · · · · · · · · · · · · 三一五
    三五    〔翅菟〕·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一
    三六    〔卢夷〕· · · · · · · · · · · · · · · · · · 三二四
    三七    〔老出家〕· · · · · · · · · · · · · · · · · ·三二六
    三八    〔果实〕·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七
    三九    〔种子〕· · · · · · · · · · · · · · · · · · 三二八
    四○    〔许不许及时分药等〕· · · · · · · · · · · · 三二八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二九
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
诵品一   所持   (一~七)
        〔波利邑比丘与迦絺那衣之制定〕· · · · · · · ·三三三
         持七事·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六
         受持七事· · · · · · · · · · · · · · · · · · ·三三七
         持六事·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八
         受持六事· · · · · · · · · · · · · · · · · · ·三三八
    六~七〔舍迦絺那衣〕· · · · · · · · · · · · · · · ·三三八
诵品二  (八~一三)
         非望十二事· · · · · · · · · · · · · · · · · ·三四一
         望十二事·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二
    一○   有事十二事· · · · · · · · · · · · · · · · · ·三四四
    一一   储藏九事· · · · · · · · · · · · · · · · · · ·三四五
    一二   安乐住处五事· · · · · · · · · · · · · · · · ·三四七
    一三  〔迦絺那衣之执受〕· · · · · · · · · · · · · ·三四八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四八
第八   衣犍度
诵品一 (一)
        〔受衣〕· · · · · · · · · · · · · · · · · · ·三五三
            收载自名医耆婆童子出生至医佛、献布等故事。
诵品二  毗舍佉(二~一五)
    二~三〔受衣〕· · · · · · · · · · · · · · · · · · · 三六七
        〔粪扫衣〕· · · · · · · · · · · · · · · · · · 三六八
        〔衣之受纳人〕· · · · · · · · · · · · · · · · 三六九
        〔衣之收藏人〕· · · · · · · · · · · · · · · · 三七○
        〔衣库〕·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
        〔守库人〕·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一
        〔衣之分配〕·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一
    一○  〔染料〕·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二
    一一  〔染法〕·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三
    一二  〔三衣制法〕· · · · · · · · · · · · · · · · · 三七四
    一三  〔三衣制定〕· · · · · · · · · · · · · · · · · 三七四
    一四  〔补缀〕· · · · · · · · · · · · · · · · · · · 三七七
    一五  〔毘舍佉鹿母之供养〕· · · · · · · · · · · · · 三七七
诵品三  (一六~三二)
    一六  〔梦〕· ·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二
    一七  〔覆疮布〕· · · · · · · · · · · · · · · · · · 三八四
    一八  〔擦面巾〕· · · · · · · · · · · · · · · · · · 三八四
    一九  〔委托〕· · · · · · · · · · · · · · · · · · · 三八四
    二○  〔个人所有与僧伽所有〕· · · · · · · · · · · · 三八五
    二一  〔说三衣制法〕· · · · · · · · · · · · · · · · 三八五
    二二  〔与父母〕· · · · · · · · · · · · · · · · · · 三八六
    二三  〔说脱三衣〕· · · · · · · · · · · · · · · · · 三八六
    二四  〔施僧伽〕·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七
    二五  〔跋难陀〕· · · · · · · · · · · · · · · · · · 三八九
    二六  〔病比丘与看病比丘〕· · · · · · · · · · · · · 三九一
    二七  〔圆寂比丘之衣钵〕· · · · · · · · · · · · · · 三九三
    二八  〔裸形及种种衣〕· · · · · · · · · · · · · · · 三九五
    二九  〔种种衣〕· · · · · · · · · · · · · · · · · · 三九六
    三○  〔说衣之分配〕· · · · · · · · · · · · · · · · 三九六
    三一  〔亲厚意〕· · · · · · · · · · · · · · · · · · 三九八
    三二  〔与衣〕· · · · · · · · · · · · · · · · · · · 四○○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第九  瞻波犍度
诵品一  婆娑婆村 (一~四)
       〔迦叶姓比丘〕· · · · · · · · · · · · · · · · ·四○五
    二~三 〔非法别众等羯磨〕· · · · · · · · · · · · · ·四○八
       〔五种僧伽羯磨〕· · · · · · · · · · · · · · · ·四一三
诵品二   优波离所问 (五~六)
       〔不见罪等羯磨〕· · · · · · · · · · · · · · · ·四一七
       〔优波离所问〕· · · · · · · · · · · · · · · · ·四二○
诵品三  (七)
       〔非法别众等羯磨之种种情形〕· · · · · · · · · ·四二四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三一
第十  憍赏犍度
诵品一  长生王子(一~二)
    一~二〔憍赏弥比丘之分裂〕· · · · · · · · · · · · · 四三九
            此中载有长生王子故事。
诵品二  (三~六)
        〔佛偈〕· · · · · · · · · · · · · · · · · · · 四五三
        〔婆咎等〕· · · · · · · · · · · · · · · · · · ·四五四
        〔憍赏比丘之和合〕· · · · · · · · · · · · · · 四五八
        〔优波离所问〕· · · · · · · · · · · · · · · · 四六三
    摄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六六
  
      中文、巴利文对照索引· · · · · · · · · · · · · · ·1
      巴利文、中文对照索引· · · · · · · · · · · · · · ·22
[ 此帖被三藏在2011-09-02 15:05重新编辑 ]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8-20
大品(Mah[font=&quot]a-Vagga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第一    大犍度

一(一)尔时佛世尊初成现等觉,止优楼频螺〔村〕,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时世尊于菩提树下,一度结跏趺坐,坐受七日解脱乐。
(二)时,世尊是夜初分,于缘起顺逆作意。〔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忧悲、苦、恼。如是集起一切苦蕴。又无明灭尽,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尽一切苦蕴。
(三)时,世尊了知此义,即于此时自唱颂曰:
            力行静虑婆罗门1
            若是显现诸法者
            了知有因2 诸法故
            灭彼一切疑惑尽
(四)时,世尊其夜中分,于缘起顺逆作意。〔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如是集起一切苦蕴……乃至灭尽……
(五)时,世尊了知此义,即于此时自唱颂曰:
            力行静虑婆罗门
            若是显现诸法者
            了知灭尽诸缘故
            灭彼一切疑惑尽
(六)时,世尊其夜后分,于缘起顺逆作意。〔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如是集起一切苦蕴……乃至灭尽……
(七)时,世尊了知此义,即于此时自唱颂曰:
            力行静虑婆罗门
            若是显现诸法者
            则彼端立破魔军
            犹如照虚空日轮
                                               ───菩提〔树下〕因缘终───
二(一)时,世尊过七日后,从三昧起,离菩提树下,往阿阇波罗榕树处。往已,于阿阇波罗榕树下,一度结跏趺坐,坐受七日解脱乐。
(二)时,有一傲慢婆罗门,诣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而立一面。于一面立已,彼婆罗门白世尊曰:「汝瞿昙!依何为婆罗门?以何成为婆罗门法耶?」
(三)时,世尊了知此义,即于此时自唱颂曰:
            婆罗门3 若除恶法
            无慢无浊但自制
            通达吠陀成梵行
            是得自称婆罗门
            如彼世间无多人4
                                        ───阿阇波罗〔榕树下〕因缘终───
三(一)时,世尊过七日后,从三昧起,离阿阇波罗榕树下,往目支邻陀5 树处。往已,于目支邻陀树下,一度结跏趺坐,坐受七日解脱乐。
(二)此际,不时起大云,连续降雨七日,天阴风起,空气流寒。时,目支邻陀龙王,从己栖处出,局蜷七匝,绕世尊身,举巨首覆〔世尊〕头而立,〔心中念言:〕「毋寒世尊,毋热世尊,虻、蚊、风、热、蛇毋触世尊。」
(三)时,目支邻陀龙王,过七日后,见雨止而空中清明,从世尊身解去局蜷,舍去本形,化孺童相,合掌立世尊前,归依世尊。
(四)时,世尊了知此义,即于此时自唱颂曰:
            乐知足闻法          并见法远离
            乐于世无瞋          于有情制御
            乐于世离贪          并超越诸欲
            调伏我慢者          此为最上乐
                                          ───目支邻陀〔树下〕因缘终───
四(一)时,世尊过七日后,从三昧起,离目支邻陀树下,往罗阇耶他那树处。往已,于罗阇耶他那树下,一度结跏趺坐,坐受七日解脱乐。
(二)尔时,多富沙与婆梨迦二商人从郁迦罗〔村〕,来至此地路上。时,多富沙与婆梨迦二商人〔有于前生〕具亲族血缘一鬼神,告多富沙、婆梨迦二商人曰:「诸兄!世尊于此初成现等觉,在罗阇耶他那树下。汝等应以麨子、蜜丸往供彼世尊。将于长夜得其利益、安乐。」
(三)时,多富沙、婆梨迦二商人即持麨子、蜜丸,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于一面立。一面立已,多富沙、婆梨迦二商人白世尊言:「愿世尊受我等麨子及蜜丸,使我等于长夜得其利益、安乐。」
(四)时,世尊心生思念:「诸如来不以手受,我当以何〔器〕受麨子、蜜丸耶?」时,有四大天王,以心知世尊念处,分从四方来献世尊四石钵〔曰〕:「世尊!请以此〔器〕受麨子、蜜丸。」世尊受此新石钵,受麨子、蜜丸而食。
(五)时,多富沙、婆梨迦二商人见世尊洗钵及手已,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我等于此归依世尊与法,愿世尊容我等从今日起至命终止为优婆塞。」彼等于世间,初唱二归依为优婆塞。
                                      ───罗阇耶他那〔树下〕因缘终───
五(一)时6,世尊过七日后,从三昧起,离罗阇耶他那树下,往阿阇波罗榕树处。往已,于此,世尊住阿阇波罗榕树下。
(二)时,世尊于静居宴默,心生思念:「我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解、寂静、美妙,超寻思境而至微,唯智者所能知焉。然此众生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而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众生,难见此缘依性、缘起处也。亦甚难见一切诸行寂止,一切缘依断舍,渴爱灭尽,离、灭、涅槃处。我若说法,彼不了解我时,我唯疲劳、困惫而已。」
(三)然而未曾闻稀有偈句,于世尊〔心中〕显现:
            我困苦所证          今为何应说
            贪瞋所恼者          不易悟此法
            导引逆世流          深微而难见
            欲著痴闇覆          是人不得见
(四)世尊如是思择,心念默然,不欲说法。时,有索诃主梵天,心知世尊之所思念而念:「啊!世间败坏!啊!世间败坏!如来、应供、等正觉心念默然,不欲说法。」
(五)时,索诃主梵天如力士屈伸臂,伸屈臂,〔迅〕没梵界而现世尊前。
(六)此时,索诃主梵天偏袒上衣一肩,右膝著地,合掌面世尊而白世尊曰:「愿世尊说法!愿善逝说法!有情有少尘垢者,若不闻法,即退堕;若〔闻〕法,即得悟也。」
(七)索诃主梵天如此说,如此言已,且更说曰:
            曾于摩竭国现前
            垢秽7 所思不净法
            愿欲弘开甘露门
            令闻无垢所觉法
            恰如壁立山顶峰
            普见低处诸众生
            汝乃胜慧普眼者
            升登法所就高楼
           自超忧苦望鉴临
            沈忧生老恼众生
            跃起雄者战胜者
            商主债无游世间
            愿请世尊为说法
            能悟入者应有人
(八)如是说时,世尊告索诃主梵天曰:「梵天!我心生思念:『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解……困惫而已。』然而,梵天!未曾闻稀有偈句,现于我〔心〕:『……覆〔不得见〕。』梵天!我如是思惟,心念默然,不欲说法!」
(九)索诃主梵天重白世尊:「世尊!愿为说法……应得了知!」世尊重告索诃主梵天曰:「我心生思念:『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解……困惫而已。』然而,梵天!未曾闻稀有偈句,现于我〔心〕:『……覆者〔不得见〕。』梵天!我如是思惟,心思默然,不欲说法!」
(一○)索诃主梵天三白世尊曰:「世尊!愿为说法,……应得了知!」时,世尊因知梵天劝请,并哀愍有情,乃以佛眼观察世间。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见有情有尘垢少者、尘垢多者、利根者、钝根者、善行相者、恶行相者、易教导者、难教导者,有知他世与罪过之怖畏而住者。
(一一)譬如于青莲池、赤莲池、白莲池;或如青莲、赤莲、白莲有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沈于水中而繁茂者;或如青莲、赤莲、白莲有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住于水面者;或如青莲、赤莲、白莲有生于水中,长于水中,出住水面,不为水所染者。
(一二)如是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见有情有尘垢少者、尘垢多者、利根者、钝根者、善行相者,恶行相者、易教导者、难教导者,有知他世与罪过之怖畏而住者。见已,以偈〔告〕索诃主梵天曰:
            有耳得闻甘露门
            闻时弃舍昔所信
            思欲娆惑恼害者
            不为演说妙法音
(一三)时,索诃主梵天已知「世尊许为说法」,敬礼世尊,右绕而没其处。
                                              ───梵天劝请因缘终───
六(一)时,世尊心生思念:「我应为谁先说法耶?谁〔能〕速悟此法耶?」时,世尊心生思念:「彼阿罗逻迦罗摩贤明、聪敏、伶俐,长夜甚少尘垢,我宜先为阿罗逻迦罗摩说法,彼将速悟此法。」
(二)时,有天不显身,白世尊:「阿罗逻迦罗摩,已命终七日矣。」世尊亦自知「阿罗逻迦罗摩已命终七日。」时,世尊心生思念:「阿罗逻迦罗摩是大损失8 ,彼若闻此法,当速悟也。」
(三)时,世尊心生思念:「我应先为谁说法耶?谁能速悟此法耶?」时,世尊心生思念:「郁陀迦罗摩子贤明、聪敏、伶俐,长夜甚少尘垢也,我宜先为郁陀迦罗摩子说法,彼将速悟此法。」
(四)时,有天不显身,白世尊:「郁陀迦罗摩子于昨夜命终矣。」世尊亦自知「郁陀迦罗摩子于昨夜命终。」时,世尊心生思念:「郁陀迦罗摩子是大损失,彼若闻此法,当速悟也。」
(五)时,世尊心生思念:「我应先为谁说法耶?谁能速悟此法耶?」时,世尊心生思念:「五比丘为我9多所饶益,于我专心精进时,承事于我,我宜先为五比丘说法。」
(六)时,世尊心生思念:「五比丘今在何处耶?」世尊以清净超人天眼,见五比丘在波罗捺国仙人堕处之鹿野苑。时,世尊于随意间住优楼频螺后,向波罗捺游行。
(七)有邪命外道优波迦,见世尊在迦耶与菩提树途中。见已,白世尊:「汝诸根清净,汝肤色清净皎洁,汝依谁出家耶?以谁为汝师?爱乐谁之法耶?」
(八)彼如是言时,世尊以偈告优波迦曰:
            一切胜者一切知
            我不污染一切法
            渴爱解脱离一切
            自证知须法谁人
            于我无有师          无有等我者
            人天等世间          无与我比伦
            此世间应供          我为无上师
            我独等正觉          而清凉寂静
            乃为转法轮          赴迦尸都城
            于盲闇世间          击彼甘露鼓10
(九)〔优波迦言:〕「如汝自称,汝适为无边胜者。」〔世尊以偈曰〕:
            若得诸漏悉灭尽
            即与我同为胜者
            胜诸恶法优波迦
            是故我乃为胜者
    如是说时,邪命外道优波迦言:「或然。」摇头取别路离去。
(一○)时,世尊次第游行至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近五比丘住处。五比丘从远方见世尊来,见而相约言:「从彼处来者是沙门瞿昙,彼奢侈而弃精进,堕于奢侈。勿礼彼,勿起迎,勿取彼衣钵,但为设座,彼若欲时得就坐。」
(一一)世尊渐临近五比丘,五比丘即不守己约,起迎世尊。或取世尊衣钵,或与设座,或持来洗足水、足台、足布11 。世尊坐于所设座上,就坐已,世尊洗足,而〔五比丘〕以「卿」称呼世尊。
(一二)彼等如是称呼时,世尊即告五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切勿以名、以『卿』称呼如来。诸比丘!如来是应供等正觉。诸比丘!谛听!证得不死已,我应教诲,我应说法。随所教而行者,不久必能于现法自证、现证,具足究竟无上梵行而住。此乃善男子离家、出家之本怀也。」
(一三)如是说时,五比丘白世尊言:「瞿昙!汝以彼行、彼道、彼难行,尚未证得上人法、至尊殊胜之智见。今汝奢侈弃精进,堕奢侈,如何能证得上人法、至尊殊胜智见耶?」
(一四)如是说时,世尊告五比丘曰:「诸比丘!如来非奢侈而弃精进,非堕奢侈。诸比丘!如来乃应供等正觉也。诸比丘!谛听!证得不死已,我应教诲,我应说法。随所教而行者,不久必能于现法自证、现证,具足究竟无上梵行而住。此乃善男子离家、出家之本怀也。」
(一五)五比丘重白世尊:「……乃至…… 」世尊重告五比丘曰:「……乃至……」五比丘三白世尊:「瞿昙!汝于彼行、彼道……〔何能证得〕至尊殊胜之智见耶?」
(一六)如是言时,世尊告五比丘曰:「诸比丘!汝等于今以前知我有如是说12否?」「否。」「诸比丘!如来乃应供等正觉也。〔诸比丘!〕谛听……出家之本怀也。」世尊已说服五比丘。时,五比丘倾听、善听如来故,发了知心。
(一七)时13 ,世尊告五比丘曰:「诸比丘!于世有二边,出家者不得亲近。何为二耶?〔一〕于诸欲欣爱、贪著为事,乃下劣、卑贱凡夫所行,而非圣贤,无义相应也。〔二〕自以烦苦为事,乃苦而非贤圣,无义相应也。诸比丘!如来舍此二边,以现等觉中道,为资眼生、智生、寂静生、证智、等觉、涅槃者也。
(一八)诸比丘!何为如来所现等觉,资眼生、智生、寂静生、证智、等觉、涅槃中道耶?此即八圣道也!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比丘!以此为如来所现等觉,资眼生、智生、寂静生、证智、等觉、涅槃之中道也。
(一九)诸比丘!苦圣谛者,如此: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之,五取蕴苦也。
(二○)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如此:持生后有,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也。
(二一)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如此:无余离灭、舍弃、定弃,解脱此渴爱而无执著也。
(二二)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如此:即八圣道。谓:正见……正定也。
(二三)诸比丘!『苦圣谛者如此』,于先未闻之法,于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遍知此苦圣谛者……乃至……已遍知,于先未闻之法,于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二四)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如此』……光明生。诸比丘!应断此苦集圣谛……乃至……已断……』时……光明生。
(二五)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如此』时……光明生。诸比丘!应现证此苦灭圣谛,……乃至……已现证……光明生。
(二六)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如此』……光明生。诸比丘!应修习此苦灭道圣谛……乃至……已修习……光明生。
(二七)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尚未为完全清净期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界,不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二八)诸比丘!然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已完全清净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界,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二九)又于我智生、见我心解脱不动。此我最后生,不更受后有。」世尊如是说已,五比丘欢喜、信受世尊所说。又,〔世尊〕说此教时,具寿憍陈如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三○)世尊转法轮时,地居诸天,发声言曰:「如此世尊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所转无上法轮,是乃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任何人所不能复者。」闻地居诸天声已,四天王诸天发声言曰……乃至……闻四天王诸天声已,忉利诸天……乃至……焰摩诸天……乃至……兜率诸天……乃至……化乐诸天……乃至……他化自在诸天……乃至……梵身诸天发声言曰:「如此世尊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所转无上法轮,是乃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世间任何人所不能复者。」
(三一)如是于彼剎那、须臾间,其声乃至达彼梵天,剧烈动摇、震、撼此十千世界,无量广大辉煌,超越诸天荣耀光明现于世间。时,世尊赞叹曰:「憍陈如悟矣!憍陈如悟矣。」由此,名具寿憍陈如曰阿若憍陈如14
(三二)时,具寿阿若憍陈如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我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具寿具足戒也。
(三三)时世尊说法、教导、教诫其余比丘。于世尊说法、教导、教诫时,具寿婆颇及具寿跋提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三四)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诸具寿具足戒也。
(三五)时,世尊食用彼等持来施物15 ,并说法、教导、教诫其余比丘曰:「三人比丘行乞食,以其所得供养六人。」
(三六)时,世尊说法、教导、教诫时,具寿摩诃男与具寿阿说示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三七)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具寿等具足戒也。
(三八)时,世尊告五比丘曰:「诸比丘!色无我。诸比丘!若色有我者,此色应不致病,于色应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诸比丘!然色无我故,色乃致病,于色不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三九)受无我。诸比丘!若受有我者,此受应不致病,于受应得谓:『我用此受,不用彼受。』诸比丘!然受无我故,受乃致病,于受不得谓:『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四○)想无我……乃至……行无我。诸比丘!若行有我者,此行应不致病,于行应得谓:『我用此行,不用彼行。』诸比丘!然行无我故,行乃致病,于行不得谓:『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四一)识无我。诸比丘!若此识有我者,此识应不致病,于识应得谓:『我用此识,不用彼识。』诸比丘!然识无我故,于识不得谓:『我用此识,不用彼识。』
(四二)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常耶?无常耶?」「世尊!无常也!」「无常者,苦耶?乐耶?」「世尊!苦也!」「观无常、苦、有变坏之法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本我自身。』然耶?」「世尊!不然!」
(四三)「受……乃至…………乃至…………乃至……识常耶?无常耶?」「世尊!无常也!」「无常者,苦耶?乐耶?」「世尊!苦也!」「观无常、苦、有变坏性之法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本我自身。』然耶?」「世尊!不然!」
(四四)「是故,诸比丘!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色,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色,应以正慧如实如此观察: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本我自身。
(四五)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受……乃至…………乃至…………乃至……识,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识,应以正慧如实如此观察: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本我自身。
(四六)诸比丘!多闻圣声闻,若如此观察,则厌患色、厌患受、厌患想、厌患行、厌患识。若厌患,则离贪;若离贪,则解脱;解脱者,则『我已解脱』智生,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四七)世尊如是说已,五比丘欢喜、信受世尊所说。又,〔世尊〕说此教时,五比丘无取,而由诸漏得心解脱。其时世间有六阿罗汉矣。
                                              ───诵品一 〔终〕───
七(一)尔时,波罗捺国有名耶舍者,为族姓子、长者子,富贵受宠溺。彼有三时殿,为:一冬、一夏、一雨季。彼于雨季堂殿,为不搀杂男子妓人围绕侍奉。入雨季历四月间,不下殿堂。时族姓子耶舍,被侍女围绕备足沉迷五妙欲乐,彼先睡眠,而后侍女等亦睡,终夜燃灯。
(二)时,族姓子耶舍先醒,见已睡眠中诸侍女,或置琵琶腋下、或置小鼓项畔、或置鼓于胸16、或乱发、或流涎,或寐语,如现丘冢。见已,彼生过患,其心决定住于厌离。时,族姓子耶舍,叹而言:「厄哉!祸哉!」
(三)时,族姓子耶舍,著黄金履趣向家门。诸非人开门言:「任何人皆勿妨害族姓子耶舍离家出家。」时,族姓子耶舍趣向城门,诸非人开门言:「任何人皆勿妨害族姓之子耶舍离家出家。」时,族姓子耶舍,乃向仙人堕处鹿野苑而去。
(四)尔时,世尊早晨起而于露处经行。世尊见族姓子耶舍从远处来。见即自经行处降,敷座而坐。时族姓子耶舍趋近世尊叹曰:「厄哉!祸哉!」时,世尊告族姓子耶舍曰:「耶舍!此处无厄,此处无祸。耶舍!来!坐!我为汝说法。」
(五)时,族姓子耶舍〔闻:〕「此处无厄,此处无祸。」欢喜踊跃,脱黄金履,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于一面坐。族姓子耶舍于一面坐已,世尊为之次第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
(六)知族姓子耶舍生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世尊乃为开阐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如此族姓子耶舍,亦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七)时,族姓子耶舍之母,上彼堂殿,不见族姓子耶舍,即至长者居士处。至已白长者居士曰:「居士!不见汝子耶舍。」时,长者居士即令使者乘马遣往四方。自己趣向仙人堕处鹿野苑。长者居士见黄金履迹,见而追其踪迹。
(八)世尊见长者居士由远处来。见已世尊生如是思念:「我应现神通变化,使长者居士虽于此坐,但不见坐于此处之族姓子耶舍。」时,世尊即如是现神通变化。
(九)时,长者居士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世尊见族姓子耶舍否?」「啊!居士!请坐此处。若坐此处,汝或见族姓子耶舍坐此处。」时,长者居士〔念:〕「若坐此处,我即见族姓子耶舍坐于此处。」而欢喜踊跃,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长者居士,坐于一面时,世尊为之次第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知长者居士生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世尊乃为开阐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如此长者居士亦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时,长者居士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妙哉!譬如扶起倒者,如揭露覆者,如教迷者道,如暗中提举灯火,令有眼者见色。如是,世尊亦以种种方便,显示教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请世尊容我从今日起至命终止归依为优婆塞。」彼乃世间始唱三归依之优婆塞。
(一一)时,为其父说法时,族姓子耶舍,随观、随知,以观察地,其心无取,由诸漏得解脱。时,世尊心生思念:「为其父说法时,族姓子耶舍随观、随知,以观察地,其心无取,由诸漏得心解脱。族姓子耶舍不能还俗,如前在家时享受诸欲乐。我应止神通变化。」时,世尊即止神通变化。
(一二)长者居士见族姓子耶舍已坐所座,见已,告族姓子耶舍曰:「汝耶舍!汝母充满悲忧,勿使母死。」
(一三)时,族姓子耶舍瞻视世尊。时,世尊告长者居士曰:「居士!汝意云何?耶舍以有学智、以有学见,观法犹如汝也。彼随观、随知以观察地,其心无取,由诸漏得心解脱。居士!耶舍应得还俗,享受如前在家时诸欲乐否?」「否!」「居士!族姓子耶舍,以有学智、以有学见,观法犹如汝也。彼随观、随知以观察地,其心无取,由诸漏得心解脱。居士!族姓子耶舍不能还俗而享受如前在家时之诸欲乐。」
(一四)「族姓子耶舍其心无取,由诸漏得心解脱,族姓子耶舍之利也,族姓子耶舍之妙利也。世尊!愿受我请,今日与我进食,令族姓子耶舍随从沙门。」世尊默然受请。时,长者居士知世尊受请,即从坐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一五)时,长者居士离去未久,族姓子耶舍白世尊曰:「我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具寿具足戒也。其时,世间有七阿罗汉。
                                       ───耶舍出家〔因缘〕终───
八(一)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以具寿耶舍为随从沙门,往长者居士住处。往已,坐所设座。时,具寿耶舍母与原妻,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二)世尊乃为彼等次第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世尊知彼等生起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开阐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彼等如是亦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三)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妙哉!妙哉!……乃至……我等于此处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愿世尊容我等,从今日起以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夷。」彼等乃世间始唱三归依优婆夷。
(四)时,具寿耶舍之母、父及原妻,亲手供奉世尊与具寿耶舍嚼食、噉食,令充足饱满。〔知〕世尊食讫,洗钵及手已,坐于一面。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使具寿耶舍之母、父及原妻庆喜,从座起去。
九(一)时,具寿耶舍有四在家友,乃波罗捺国长者、随长者族姓子,〔名〕离垢、善臂、满胜17 、牛主,闻:「族姓子耶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离家而出家。」闻已,彼等心生思念:「此非下劣法、律,此非下劣出家。何以故?族姓子耶舍于此剃除须发,著袈裟衣,离家而出家故。」
(二)彼等四人至具寿耶舍处。至已,敬礼具寿耶舍,立于一面。时,具寿耶舍与彼等四在家友,俱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具寿耶舍白世尊曰:「此等四人我在家友,波罗捺国长者、随长者族姓子,〔名〕离垢、善臂、满胜、牛主,请世尊教导、教诫此等四人。」
(三)世尊为彼等顺序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世尊知彼等生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开阐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彼等如是亦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四)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等具寿具足戒也。时,世尊说法、教导、教诫诸比丘。世尊说法、教导、教诫时,彼等之心无取,由诸漏得心解脱。其时,世间有十一阿罗汉矣。
                                      ───四在家出家〔因缘〕终───
-○(一)具寿耶舍有五十在家友,故里之旧家、随旧家18 族姓子。〔彼等闻:〕「族姓子耶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离家而出家矣。」闻已,彼等心生思念:「此非下劣法、律,此非下劣出家。何以故?族姓子耶舍于此剃除须发,著袈裟衣,离家而出家故。」
(二)彼等至具寿耶舍处。至已,敬礼具寿耶舍,立于一面。时,具寿耶舍与彼等五十在家友俱,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耶舍〕白世尊曰:「此五十人我在家友,故里之旧家、随旧家族姓子也。请世尊教导、教诫我等。」
(三)世尊为彼等次第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乃至……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彼等于其座,亦如此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四)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处出家,得具足戒。」「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等具寿具足戒也。时,世尊说法、教导、教诫彼等比丘。世尊说法、教导、教诫之时,彼等皆心无取,由诸漏得心解脱。其时,世间有六十一阿罗汉矣。
一一(一)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解脱天、人一切罗网。诸比丘!汝等亦解脱天、人一切罗网。诸比丘!去游行!此乃为众生利益、众生安乐、哀愍世间、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切勿二人同行。诸比丘!教说初善、中善、后善,且具足义理、文句之法,显示皆悉圆满清净梵行。有情有少尘垢者,若不闻法者退堕,〔闻〕法者即得悟也。诸比丘!我将至优楼频螺军村19 说法。」
(二)时,魔波旬诣世尊住处。诣已,以偈白世尊:
           汝缚于天人
           等一切罗网
           汝缚于大缚
           汝无解脱我。
           天人等一切
           罗网我解脱
           我已脱大缚
           死魔20汝坏落。
           此有意罗网
           往来翔虚空
           以此我缚汝
           汝无解脱我。
           色声及香味
           所触成意乐
           于此全无欲
           死魔汝坏落。
    时,魔波旬苦恼悲叹:「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即于其处隐没。
                                                  ───魔缘终───
一二(一)尔时,诸比丘从诸方、诸国偕来,希望出家、希望〔受〕具足戒者,恭请「世尊使出家,授具足戒。」如是诸比丘卽甚疲劳矣。时,世尊于静居宴默,心生思念:「今诸比丘由诸方、诸国偕来,希望出家、希望〔受〕具足戒者,恭请『世尊使出家,授具足戒。』如是诸比丘疲劳,希望出家、希望〔受〕具足戒者皆疲劳。我当许诸比丘,应言:『诸比丘!汝等应各自于当地、当国使之出家,授其具足戒。』」
(二)时,世尊于傍晚从宴默起,由此因缘,于此时机21,集会比丘众说法。之后,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今于静居宴默,心生思念:『今诸比丘由诸方、诸国偕来,希望出家、希望受具足戒者,恭请世尊使出家、授具足戒。如是诸比丘疲劳,希望出家、希望受具足戒者皆疲劳。我当许诸比丘,应言:『诸比丘!汝等应各自于当地、当国使之出家,授具足戒。』
(三)诸比丘!我许汝等,各自于当地、当国使之出家,授具足戒。诸比丘!出家授具足戒者,当如此为之:始令剃除须发,著袈裟衣,令偏袒上衣,令蹲踞,令合掌,令礼比丘足,如此唱曰:
(四)『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再归依佛、再归依法、再归依僧。我三归依佛、三归依法、三归依僧。诸比丘!许以此三归依,使之出家授具足戒。』」
                                       ───三归依、具足戒因缘终───
一三(一)时,世尊于雨季过后,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如理作意,如理正勤,获得无上解脱,现证无上解脱。诸比丘!汝等亦如理作意,如理正勤,获得无上解脱,现证无上解脱。」
(二)时,魔波旬诣世尊住处。诣已,以偈白世尊:
            汝缚于天人
            死魔之罗网
            汝缚于大缚
            汝无解脱我。
            天人与魔之
            罗网我解脱
            我脱离大缚
            死魔汝坏落。
    时,魔波旬苦恼悲叹:「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即于其处隐没。
一四(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波罗捺后,向优楼频螺游行。时,世尊离道路,到一密林处。到已,于其密林,坐一树下。尔时,有三十贤众22友辈伴随夫人游玩密林。有一无夫人,因此而伴随妓女。时,彼等放逸游玩,其妓女取财物而逃。
(二)时,彼友等为助其友寻找其女,徘徊密林,见世尊坐一树下。见已,诣世尊处。诣已,白世尊曰:「世尊曾见一女人否?」「诸孺童!汝等与一妇女何为耶?」「今我等三十贤众友伴随夫人游此密林,有一无夫人者,伴随妓女。时,我等放逸游玩,其妓女取财物而逃。故我友等助是友寻找其女,徘徊于此密林。」
(三)「诸孺童!汝等于意云何?汝等以何为胜耶?寻妇女乎?寻自己乎?」「我等以寻自己为胜!」「诸孺童!若尔且坐,我为汝等说法。」「唯!唯!」彼等贤众友,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四)世尊为彼等次第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出离功德。世尊知彼等生堪任心、柔软心、欢喜心、明净心,乃开阐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彼等亦如此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五)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我等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为彼等具寿具足戒。
                                               ───贤众友事终───
                                                  ───诵品二终───
一五(一)时,世尊次第游行至优楼频螺。其时,优楼频螺住三人螺髻梵志,〔名〕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其中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乃五百人螺髻梵志之导师、遍导师、最尊、上首、最上,螺髻梵志那提迦叶乃三百螺髻梵志之导师、遍导师、最尊、上首、最上,螺髻梵志伽耶迦叶乃二百螺髻梵志之导师、遍导师、最尊、上首、最上。
(二)时,世尊至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庵。至已,言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若汝不介意,我欲于火堂过夜。」「大沙门!我不介意,然23彼处有具神通猛恶龙王、有猛毒毒蛇,若于汝无害者,可也。」世尊再次言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若汝不介意,我欲于火堂过夜。」「大沙门!我不介意,然彼处有具神通猛恶龙王、有猛毒毒蛇,若于汝无害,可也。」世尊三次言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若汝不介意,我欲于火堂过夜。」「大沙门!我不介意,然彼处有具神通猛恶龙王、有猛毒毒蛇,若于汝无害,可也。」「无害我事,迦叶!许入火堂。」「大沙门!请随意而住!」
(三)时,世尊进入火堂铺草为敷具而坐,结跏趺坐,正身持念现前而住。时,彼龙见世尊入,见而苦恼悲叹、吐烟。时,世尊心生思念:「我当以威力灭尽威力,不损此龙皮肤、肉、筋、骨髓。」
(四)时,世尊即现如此吐烟神通行。时,彼龙不胜忿怒而吐火焰,世尊亦入火界三昧而放火焰。两者放光明故,火堂炽然如焚,出火焰,放光明。时彼螺髻梵志等围绕火堂,如此言:「端正大沙门,将为龙所害。」
(五)时,世尊过是夜后,以威力灭尽威力,不损其龙皮肤、肉、筋、骨、髓,盛于钵中,示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此汝龙也,其威力已以威力灭尽矣。」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何以故?有神通猛恶龙王、有猛毒毒蛇之威力,已以威力灭尽故也。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六)时24,世尊于尼连禅河边,言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若汝不介意,欲于火堂过此月夜25 。」「我不介意,欲令汝安稳而停留。彼处有具神通猛恶龙王、有猛毒毒蛇。若于汝无害,可也。」「无能害我,迦叶!许入火堂!」知彼已许可,无所恐惧,超越怖畏而进入焉。见仙人入,蛇龙悲叹、吐烟。人龙适意无惑,亦于是处吐烟。蛇龙不胜忿怒,犹如燃火而放火焰。善于火界人龙,亦于是处散放火焰。两者放光明故,螺髻梵志等睹〔炽燃〕火堂而言:「端正大沙门将为龙所害26。」
(七)时,是夜过后,蛇龙火焰消除。具神通〔世尊〕火焰仍有多种彩色,有青、赤、深红、黄、水晶多种色彩火焰,现于鸯耆罗娑27身上。蛇龙盛入钵中,以示婆罗门〔曰〕:「迦叶!此汝龙也,其威力已以威力灭尽矣。」
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因世尊如此神通、神变,乃起信心,白世尊:「大沙门!请住此处,我恒常供汝食。」
                                               ───初神变〔终〕───
一六(一)时,世尊住一密林,近于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庵。时,四大天王于深夜现殊妙色相,遍照密林,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四面,如大火聚。
(二)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食时至矣。大沙门!何人深夜现殊妙色相,遍照密林,诣汝住处,诣已,礼汝,立于四面,如大火聚耶?」「迦叶!彼四大天王诣我住处,欲听受法。」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四大天王亦诣,彼欲听受法。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时,世尊食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供食,住彼密林。
                                             ───第二神变〔终〕───
一七(一)时,释提桓因深夜现殊妙色相,遍照密林,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如大火聚,较前色光,更为殊胜美妙。
(二)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大沙门!食时至矣。大沙门!何人深夜现殊妙色相,遍照密林,诣汝住处,诣已,礼汝,立于一面,如大火聚,而较前色光,更为殊胜美妙耶?」「迦叶!彼释提桓因诣我住处,欲听受法。」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释提桓因亦诣,彼欲听受法。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时,世尊食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供食,住彼密林。
                                             ───第三神变〔终〕───
一八(一)时,索诃主梵天深夜现殊妙色相,遍照密林,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如大火聚,而较前色光,更为殊胜美妙。
(二)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大沙门!食时至矣。大沙门!何人深夜现殊妙色相,遍照密林,诣汝住处,诣已,礼汝,立于一面,如大火聚,而较前色光,更为殊胜美妙耶?」「迦叶!彼索诃主梵天诣我住处,欲听受法。」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索诃主梵天亦诣,彼欲听受法。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时,世尊食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供食,住彼密林。
                                               ───第四神变〔终〕───
一九(一)尔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将举行大祭典,全鸯伽、摩竭国人,赍来嚼食、噉食。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我今将举行大祭典,全鸯伽、摩竭国人,赍来嚼食、噉食。若大沙门于众人中行神通、神变,则增大沙门利养恭敬,衰退我利养恭敬,望明日大沙门不来。」
(二)时,世尊知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所思念,至郁单越,由是处取抟食,至阿耨达池而食,于是处行昼间坐。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大沙门!食时至矣。大沙门!何故昨日不来耶?我等忆念汝,汝何故不来耶?留有汝分之嚼食、噉食。」
(三)「迦叶!汝非心生思念乎?『我将举行大祭典,全鸯伽、摩竭国人,赍来嚼食、噉食。若大沙门于众人中行神通、神变,则增大沙门利养恭敬,衰退我利养恭敬,望明日大沙门不来。』
(四)迦叶!我知汝心所思念,至郁单越,由是处取抟食,至阿耨达池而食,于其处昼间坐。」
    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能以心知心。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时,世尊食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供食,住彼密林。
                                            ───第五神变〔终〕───
二○(一)尔时,世尊得粪扫衣。时,世尊心生思念:「我于何处洗粪扫衣?」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所思念,以手掘池而白世尊曰:「世尊!请于此处洗粪扫衣。」时,世尊心生思念:「我于何处揉粪扫衣?」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所思念,即置大石于前言:「世尊!请于此揉粪扫衣。」
(二)时,世尊心生思念:「我攀何物以出〔水池〕?」时,有住迦休树天知世尊心所思念,即垂树枝而言:「世尊!可攀此而出。」时,世尊心生思念:「我于何处晒28粪扫衣?」时,释提桓因知世尊心所思念,即置大石近世尊前曰:「世尊!请于此晒粪扫衣。」
(三)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大沙门!食时至矣。大沙门!此处本无水池,何以此处今有水池耶?此处本亦无石,何人置此石耶?此迦休树枝本未垂下,〔何以〕此枝今垂下耶?」
(四)「迦叶!我于此处得粪扫衣。时,我心生思念:『我于何处洗粪扫衣?』迦叶!时,释提桓因知我心所思念,以手掘池而白我曰:『世尊!请于此处洗粪扫衣。』此池非人手所掘。迦叶!我生思念:『我于何处揉粪扫衣?』迦叶!时,释提桓因知我心所思念,置大石于前曰:『世尊!请于此处揉粪扫衣。』此石非人所置。
(五)迦叶!时,我生思念:『我攀何物以出〔池〕耶?』迦叶!时,有住迦休树天知我心所思念而垂树枝曰:『世尊!请攀此出。』此乃迦休树与其手29也。迦叶!我心生思念:『我于何处晒粪扫衣?』迦叶30 !时,释提桓因知我心所思念,置大石于前曰:『世尊!请于此处晒粪扫衣。』此石非人所置。」
(六)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神变,故释提桓因欲为供给。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时,世尊食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供食,住彼密林。
(七)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时至曰:「大沙门!食时至矣。」「迦叶!请往!我将随往。」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遣往后,乃取阎浮提名称由来之阎浮树31果,先至火堂而坐。
(八)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见世尊坐于火堂。见而白世尊曰:「大沙门!汝由何路而来耶?我先汝出,然汝先到火堂而坐。」
(九)「迦叶!我于汝去后,取阎浮提名称由来之阎浮树果,先至火堂而坐。迦叶!此阎浮果乃具足色、具足香、具足味,若喜请食。」「大沙门!止!汝独能适此,请汝自食。」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先遣我往后,取阎浮提名称由来之阎浮树果,先至火堂而坐。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时,世尊食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供食,住彼密林。
(一○)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是夜过后,诣世尊住处。诣已,白世尊曰:「大沙门!食时已至。」「迦叶!请往!我即随往。」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遣往后,即取阎浮提名称由来之阎浮树近处所生庵婆树……乃至……阿摩勒树……乃至……阿梨勒树……乃至……往忉利天取波利质多罗华,先至火堂而坐。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见世尊坐于火堂。见而白世尊曰:「大沙门!汝从何道而来耶?我先汝出,汝却先至火堂而坐。」
(一一)「迦叶!我送汝后,至忉利天取波利质多罗华,先至火堂而坐。迦叶!此波利质多罗华具足色、具足香,若喜请取。」「大沙门!止!汝独能适此,请汝自取。」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送我后,即至忉利天取波利质多罗华,先至火堂坐。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一二)时,又彼螺髻梵志等欲供养火而不能折薪。时,彼螺髻梵志等心生思念:「我等所不能折薪者,无疑是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也。」时,世尊告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应折薪否?」「大沙门!应折薪!」〔时〕五百薪一时俱折。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薪折。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一三)时,又彼螺髻梵志等欲供养火而不能燃火。时,彼螺髻梵志等心生思念:「我等不能燃火,所以者无疑大沙门有神通、威力也。」时,世尊告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应燃火否?」「大沙门!应燃火!」五百火皆一时燃。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火燃。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一四)时,又彼螺髻梵志等供养火已,不能灭火。时,彼螺髻梵志等心生思念:「我等不能灭火,所以者无疑大沙门之神通、威力也。」时,世尊告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应灭火否?」「大沙门!应灭火!」五百火皆一时灭。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火灭。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一五)时,又彼螺髻梵志等于寒冷冬夜,八日祭32 与其次八日祭间降雪时,入尼连禅河,或沈、或浮;或浮、或沈。时,世尊化作五百火炉33。彼螺髻梵志等出,即自烘烤。时,彼螺髻梵志等心生思念:「化作此等火炉,所以者无疑大沙门之神通、威力。」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化作火炉。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一六)又,于非时现大云降雨,起大洪水。世尊住处为水所浸覆。时,世尊心生思念:「我当于四面水退尘土所覆地上经行。」时,世尊于四面水退尘土所覆地上经行。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思念:「不得使大沙门被水所漂!」率领诸多螺髻梵志乘船至世尊处。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见世尊于四面水退尘土所覆地上经行。见已,白世尊曰:「大沙门!汝在此处耶?」「迦叶!我在此处!」世尊即飞虚空,立于船上。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心生思念:「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故不为水漂。然犹未若我阿罗汉。」
(一七)时,世尊心生思念:「此痴人犹长久心想:『大沙门有大神通、大威力,然犹未若我阿罗汉。』我当使此螺髻梵志感奋。」时,世尊告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汝非阿罗汉,亦非具足阿罗汉道。汝尚未有可为阿罗汉,或具足阿罗汉之道。」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我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
(一八)「迦叶!汝乃五百螺髻梵志导师、遍导师、最尊、上首、最上,且告彼等,彼等可随其所思惟而行。」时,螺髻梵志优楼频螺迦叶到彼诸螺髻梵志处,告彼诸螺髻梵志曰:「我欲往大沙门处修习梵行,汝等随所思惟而行。」「我等久已信乐大沙门。若愿于大沙门处修习梵行,我等全部即往大沙门处修习梵行。」
(一九)时,诸螺髻梵志将毛发、螺髻、担荷34、祭火具皆付流水,诣世尊住处。诣已,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乃彼等具寿之具足戒。
(二○)螺髻梵志那提迦叶见水漂流毛发、螺髻、担荷、祭火具。见而心生思念:「愿我兄等无灾祸!」言:「往访我诸兄。」已,即遣诸螺髻梵志又自率三百螺髻梵志至具寿优楼频螺迦叶住处。至已,言具寿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以如此为最胜耶?」「然!以如此为最胜也。」
(二一)时,彼诸螺髻梵志将毛发、螺髻、担荷、祭火具皆付流水,诣世尊住处。诣已,头面礼世尊足而白世尊曰:「我等愿于世尊处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诸具寿之具足戒也。
(二二)螺髻梵志伽耶迦叶见毛发、螺髻、担荷、祭火具漂流于水。见而心生思念:「愿我诸兄无有灾祸!」言:「往访我诸兄。」已,即遣诸螺髻梵志,又自率二百螺髻梵志至具寿优楼频螺迦叶住处。至已,言具寿优楼频螺迦叶曰:「迦叶!以如此为最胜否?」「然!以如此为最胜也。」
(二三)时,彼诸螺髻梵志将毛发、螺髻、担荷、祭火具皆付流水,诣世尊住处。诣已,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前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彼等之具足戒也。
(二四)依世尊加持故,五百薪或劈或不劈,火或燃或不燃,或灭或不灭,并化作五百火炉。依此理趣,生三千五百神变。
二一(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优楼频螺后,率千大比丘众向伽耶国象头山游行,此皆故旧螺髻梵志也。于是与比丘千人俱住伽耶国象头山。
(二)于是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一切炽燃。诸比丘!如何一切炽燃耶?诸比丘!眼炽燃,色炽燃,眼识炽燃,眼触炽燃,缘眼触生受,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亦炽燃也。以何为炽燃耶?我说以贪火、瞋火、痴火为炽燃,以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为炽燃。
(三)耳炽燃,声炽燃,……乃至……鼻炽燃,香炽燃,……乃至……舌炽燃,味炽燃,……乃至……身炽燃,触炽燃,……乃至……意炽燃,法炽燃,意识炽燃,意触炽燃。缘意触生受,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亦炽燃。以何为炽燃耶?我说以贪火、瞋火、痴火为炽燃,以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为炽燃也。
(四)诸比丘!多闻圣声闻如是观察,即厌患眼,厌患色,厌患眼识,厌患眼触,厌患缘眼触生受,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也。厌患耳,厌患声,……乃至……厌患鼻,厌患香,……乃至……厌患舌,厌患味,……乃至……厌患身,厌患所触,……乃至……厌患意,厌患法,厌患意识,厌患意触,厌患缘意触所生受,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若厌患即离贪,离贪即解脱,解脱则所谓『我已解脱』智生,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世尊〕说此法时,彼千比丘无有取著,心自诸漏解脱。
                                                 ───炽燃品终───
                                      ───诵品三优楼频螺神变终───
二二(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象头山后,与大比丘众千人向王舍城游行,此皆旧时螺髻梵志。时,世尊顺次游行至王舍城。于是,世尊住杖林园善住灵庙。
(二)摩竭国洗尼35 瓶沙王闻:「从释种出家沙门瞿昙释子,到王舍城住杖林园之善住灵庙。彼世尊瞿昙受如此善名称扬,〔谓:〕彼世尊是阿罗汉、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说自证知法,现证天、魔、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彼说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文句之法,显示一切圆满悉皆清净梵行。善哉!见如此阿罗汉。」
(三)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为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36所围绕,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彼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亦或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或与世尊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坐于一面;或向世尊住处合掌,坐于一面;或世尊前称言姓名,坐于一面;或唯默然,坐于一面。
(四)时,彼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心生思念:「大沙门从优楼频螺迦叶修梵行耶?又或优楼频螺迦叶从大沙门修梵行耶?」时,世尊心知彼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心所思念,以偈告具寿优楼频螺迦叶曰:
            优楼频螺居住人
            瘦削躯体人见称37
            汝何所见舍火天
            汝何故舍事火法?
            我以此事相问询。
            祠祀色声味欲女
            知如此者执垢秽
            是故我不乐祠祀。
(五)世尊乃言曰:「迦叶38
            若于此处汝心意
            不爱乐著色声味
            人天世间有何处39
            汝心不爱乐著耶?
            迦叶就此覆语予:
            我见寂静道无著
            无所有40不执欲有
            不变异难令变异
            是故我不乐祠祀。
(六)时,具寿优楼频螺迦叶即从座起,偏袒上衣,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世尊是增益我师,我是声闻!世尊是增益我师,我是声闻!」时彼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心生思念:「优楼频螺迦叶依大沙门而修梵行。」
(七)时,世尊心知彼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心所思念,顺次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杂染、出离功德。知彼等生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世尊开阐诸佛本真说法。〔谓:〕苦、集、灭、道。
(八)犹如清净无有缁斑原布领受正色,以此瓶沙王为上首,摩竭国婆罗门、居士十二那由多亦如此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一那由多诸人言愿为优婆塞。
(九)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已见法、得法、知法、悟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曰:「我前为太子时怀有五愿,我今成就此等。我前为太子时心生思念:『我愿受灌顶为王。』此,我第一愿,我今成就此矣。『愿应供、等正觉降临我土。』此,我第二愿,我今成就此矣。
(一○)『愿得承事彼世尊。』此,我第三愿,我今成就此矣。『愿世尊为我说法。』此,我第四愿,我今成就此矣。『愿我证悟世尊法。』此,我第五愿,我今成就此矣。我前为太子时,有此五所愿,我今成就此等矣。
(一一)妙哉!妙哉!譬如扶起倒者,揭露覆者,教迷者道路,暗中提举灯火,令有眼者见色。世尊如此以种种方便显示教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世尊!容我从今起至命终止归依为优婆塞,愿世尊与比丘众俱于明日受我供食。」世尊默然受请。
(一二)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知世尊受请,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是夜过后,令调殊妙嚼食、噉食,白世尊时至曰:「食时至矣!」时,世尊于早晨时,著下裳,持钵、衣,率大比丘众千人入王舍城。此皆旧时螺髻梵志也。
(一三)尔时,释提桓因化现孺童色相,立于佛为上首大比丘众前而说偈曰:
                 己已调御解脱人
                 率领螺髻梵志群
                 己已调御解脱者
                 一同进入王舍城
                 此如金环金世尊
                 率旧螺髻梵志等
                 今已自由解脱人
                 解脱者入王舍城
                  此如金环金世尊
                 率旧螺髻梵志等
                 今已度脱解脱人
                 度脱者入王舍城
                 此如金环金世尊
                 住于十居41十力42
                 了知十法43十具足44
                 千人拥入王舍城
(一四)诸人见释提桓因曰:「此孺童美丽端正、此孺童甚可爱、此孺童甚殊妙,此孺童随于何人耶?」如此言时,释提桓因向彼诸人说偈曰:
                 勇猛一切调御己45
                 世间无有伦比者
                 佛陀应供是善逝
                 我乃随侍奉事彼
(一五)时,世尊至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已,与比丘众俱坐所设之座。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向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亲手供奉殊妙嚼食、噉食,令充足饱满。〔知〕世尊食讫,洗钵与手已,而坐一面。
(一六)坐于一面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心生思念:「世尊可住止何处耶?宜离都邑不远、不近,往来便利,所有希求诸人易往,昼少喧闹、夜少音声、绝人迹46、离人众、幽静,而适于宴默之处。」
(一七)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心生思念:「我此竹林园离都邑不远、不近,往来便利,所有希求诸人易往,昼少喧闹、夜少音声、绝人迹、离人众、幽静、适于宴默。我当施竹林园于佛为上首之比丘众。」
(一八)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取金澡瓶献世尊曰:「我施竹林园与世尊为上首之比丘众。」世尊领受此园。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使之庆喜,即从座起而去。
    时,世尊以此因缘说法,告比丘等曰:「诸比丘!许受僧园。」
二三(一)尔时,删若梵志住王舍城,大梵志众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舍利弗、目犍连随梵志删若修习梵行,约定:「若先得不死者,必告。」
(二)时,具寿阿说示于早晨时著下裳,持钵、衣,入王舍城乞食。彼心庆乐,行止若即、若离;若瞻、若顾;若屈、若伸,眼视地上,具足威仪。梵志舍利弗见具寿阿说示于王舍城乞食,彼心庆乐,行止若即、若离;若瞻、若顾;若屈、若伸,具足威仪。见已,对彼心生思念:「若世间有阿罗汉、阿罗道具足者,此人即彼比丘中一人,我应至此比丘处请问:『汝依谁出家耶?以谁为师?爱乐谁教法耶?』」
(三)时,梵志舍利弗心生思念:「此比丘行入民家乞食故,今非问时。我当随此比丘后,彼知希求者所需之道。」时,具寿阿说示步行王舍城乞食,取施食而还。时,梵志舍利弗至具寿阿说示处。至已,与具寿阿说示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而立一面。立于一面已,梵志舍利弗言具寿阿说示曰:「汝诸根澄清,汝肤色清净、皎洁。汝依谁出家耶?谁为汝师?爱乐谁教法耶?」
(四)「有从释种出、出家大沙门释子。我乃依此世尊出家,以彼世尊为师,爱乐彼世尊教法。」「具寿尊师教法者何?彼教示者何耶?」「我尚幼稚,出家日浅,新进此法与律。我不能广延示法,但能略说其义。」时梵志舍利弗言具寿阿说示曰:「唯!多少请说,唯说其义,我所希求,唯义而已,何用有多文句!」
(五)时,具寿阿说示为梵志舍利弗说此法门:
               诸法因缘生
               如来说其因
               诸法灭亦然
               是大沙门说
    时,梵志舍利弗闻此法门,得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彼又言曰〕:「若唯有此47 ,亦足为正法。汝等已悟无忧处,其为我等经多那由多劫中所不曾见者。」
(六)时,梵志舍利弗至梵志目犍连处。梵志目犍连见梵志舍利弗从远方来,见而言梵志舍利弗曰:「汝诸根澄清,汝肤色清净、皎洁。汝得不死否?」「然!得不死矣。」「如何得不死耶?」
(七)「我今见比丘阿说示,步行王舍城乞食。彼心庆乐,若即、若离;若瞻、若顾;若屈、若伸,眼向地上,具足威仪。见而我生思念:『若世间有阿罗汉,或阿罗汉道具足者,此乃其比丘中一人。我应至此比丘处请问:「汝依谁出家耶?以谁为师,爱乐谁教法耶?」』
(八)时,我生思念:『此比丘行入民家乞食故,今非问时。我当随此比丘后,彼知希求者所需之道。』时,阿说示于王舍城乞食,取施食而还。时,我至比丘阿说示处。至已,与比丘阿说示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立于一面。我立于一面,言比丘阿说示曰:『汝诸根澄清,汝肤色清净、皎洁。汝依谁出家耶?以谁为师?爱乐谁教法耶?』
(九)『有从释种出、出家之大沙门释子,我依世尊出家,以彼世尊为师,爱乐彼世尊教法。』『具寿尊师教法者何?彼教示者何耶?』『我尚幼稚,出家日浅,新入此法与律。我不能广延示法,但能略说其义。』『多少请说,唯说其义,我所希求,唯义而已,何用有多文句!』
(一○)时,比丘阿说示教示此法门:
               诸法因缘生
                如来说其因
               诸法灭亦然
               是大沙门说
    时,梵志目犍连闻此法门,得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彼又言曰:〕「若唯有此,亦足为正法。汝等已悟无忧处,其为我等经多那由多劫中所不曾见者。」
二四(一)时,梵志目犍连言梵志舍利弗曰:「我等往世尊处,以彼世尊为我等师。」「此处有二百五十梵志,依止我等,瞻仰我等而住此处。且告彼等,令随其所思而行。」时,舍利弗、目犍连至诸梵志处。至已,告诸梵志曰:「我等至世尊处,以彼世尊为我等师。」「我等依止具寿,瞻仰具寿而住此处。若具寿于大沙门处行梵行者,我等皆于大沙门处行诸梵行。」
(二)时,舍利弗、目犍连至梵志删若处。至已,言梵志删若曰:「我等往世尊处,以彼世尊为我等师。」「止!勿往!我等三人并领此众。」舍利弗、目犍连再次乃至三次言梵志删若曰:「我等往世尊处,以彼世尊为我等师。」「止!勿往!我等三人并领此众。」
(三)时,舍利弗、目犍连率二百五十梵志到竹林。梵志删若于是处口吐热血。
世尊见舍利弗、目犍连从远方来,见已,告诸比丘曰:「彼处来二友,乃拘律陀、优波提舍也。彼等成我声闻一对上首双贤也。」二人于甚深智境,灭执得无上解脱,而到竹林。时,师授二人记别:「来此处二友,乃拘律陀、优波提舍也。彼等成我声闻一对上首双贤也。」
(四)时,舍利弗、目犍连诣世尊住处。诣已,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曰:「我等唯愿于世尊处出家,得具足戒。」世尊曰:「来!诸比丘!所善说者法,为正灭苦尽,故行梵行。」此为彼等具寿具足戒。
(五)尔时,摩竭国诸有名族姓子于世尊处行梵行。众人忿怒、非难:「沙门瞿昙来夺〔我〕子,沙门瞿昙来夺〔我〕,沙门瞿昙来断绝〔我〕族姓。今彼令千螺髻梵志出家,令二百五十删若梵志出家,令摩竭国诸有名族姓子,于沙门瞿昙处修梵行。」又见诸比丘以如此偈句非难:
            来此摩竭国义利巴奢48大沙门
            已诱删若徒众矣今复诱何人
(六)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此声应不久存,唯存七日而已,七日过后当消灭矣。是故诸比丘,若以偈难汝等曰:
            来此摩竭国义利巴奢大沙门
            已诱删若徒众矣今复何谁人
    汝等即以偈反难之:
            大雄如来尊
            正法诱循循
            以法诱智者
            何生嫉妒心
(七)尔时,众人见诸比丘以如此偈非难:
            来此摩竭国义利巴奢大沙门
            已诱删若徒众矣今复诱何人
    诸比丘即以如此偈反难:
            大雄如来尊
            正法诱循循
            以法诱智者
            何生嫉妒心
    众人〔知〕「沙门释子以法而不以非法诱导。」此〔非难〕声唯存七日。七日过后则消灭矣。
                             ───舍利弗、目犍连出家〔因缘〕终───
                                                ───诵品四终───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8-21

二五(一)尔时,诸比丘无和尚教导、教诫,上衣、下裳皆不整齐,威仪不具而往乞食。彼等于众人供食时,于噉食上出钵,于嚼食上出钵,于味食上出钵,于饮料上出钵,自定汁、饭而求食。于食堂亦出大声、高声而住。
(二)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上衣、下裳皆不整齐,威仪不具而往乞食,众人供食时,于噉食上出钵,于嚼食上出钵,于味食上出钵,于饮料上出钵,自定汁、饭而求食。于食堂亦大声、高声而住,如婆罗门食时之婆罗门耶?」
(三)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诸比丘中少欲知足、怀惭知悔而好学者,忿怒、非难:「如何诸比丘上衣、下裳皆不整齐,威仪不具足而往乞食,众人供食时,于软食上出钵,于嚼食上出钵,于味食上出钵,于饮料上出钵,自定汁、饭而求食,于食堂亦出高声、大声而住耶?」
(四)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令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比丘等上衣、下裳俱不整齐,威仪不具而往乞食,众人供食时,于软食上出钵,于嚼食上出钵,于味食上出钵,于饮料上出钵,自定汁、饭而求食,于食堂亦出高声、大声而住,真实否?」「世尊!真实也!」
(五)时,佛世尊呵责曰:「诸比丘!此等愚人所为非也、非随顺、非相应、非沙门之法、非威仪、不应为。诸比丘!如何此等愚人之上衣、下裳俱不整齐,威仪不具而往乞食,众人供食时,于噉食上出钵,于嚼食上出钵,于味食上出钵,于饮料上出钵,自定汁、饭而求食,于食堂亦出高声、大声而住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有所增益,且令未信者不信,若已信者所以离反者也。」
(六)时,世尊以诸多方便呵责彼等比丘,说示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参与众中懈怠之非;以诸多方便,说示易扶养、易教养、少欲、知足、渐损、好头陀行、行信心、损减障碍、精进。为诸比丘说其相应、随顺法,以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许有和尚。诸比丘!和尚见弟子时,当思如儿子;弟子视和尚,当思如父亲。若如此互相恭敬、尊敬,和合而住者,则令此法与律增益广大。
(七)「诸比丘!请和尚当如此行:偏袒上衣,礼足,蹲踞,合掌,如此唱曰:『尊者!请为我和尚!尊者!请为我和尚!尊者!请为我和尚!』若彼曰:『善哉!』『诺!』『唯!』『相应!』『以信心勉之!』或以身报,或以言报,或以身、言报者,则为和尚。若不以身报,不以言报,不以身、言报者,则不为和尚。
(八)诸比丘!弟子于和尚应正当奉事,正当奉事者如此:晨起后应脱履、偏袒上衣、奉杨枝、奉漱水、设坐具。若有粥,即当洗钵奉粥。粥已饮时,奉水取钵,于下方洗,不令毁坏,善洗收藏。和尚起时,应收坐具,若其处有尘垢,应清扫其处。
(九)若和尚入村时,应奉裙、取副裙、奉衣带,叠、奉僧伽梨,洗钵、盛水以献。若和尚欲随从沙门,则应遍著下裳,覆三轮49,结带,叠僧伽梨、缠而结纽,洗钵携持,作和尚随从沙门。
(一○)和尚言谈时,不应中断其言谈。若和尚言似有犯,应行遮止。还时先回以设坐具,取来洗足水、足台、足布,迎取钵、衣,奉副裙、取裙。若上衣为汗所湿时,应暂于热处烘干,但上衣不应收置热处。应叠上衣。叠上衣时,由端余四指宽,以叠上衣,心念:不使中间有所损坏。衣带应置于〔上衣〕襞间。若有施食而和尚欲食时,应与水而奉施食。
(一一)应问和尚要水否。若食已当奉水,取钵于下方洗,不令毁坏,善洗去水,暂于热处烘干,但钵不应放置热处。应收藏钵、衣。收藏钵时,一手取钵,一手摩触床下,或小床下,收藏钵盂。钵不得置于露地。收藏上衣时,一手取上衣,一手拂衣架、或衣绳,端外襞内而藏上衣。和尚离去时,应收坐具,去洗足水,收藏足台、足布。若其处有尘垢,应清扫。
(一二)若和尚欲洗浴时,即应设浴。若欲冷〔浴〕,即设冷者。若欲热〔浴〕,即设热者。若和尚欲入浴室50,应捏细面湿以粘土。持浴室用椅与随从和尚,奉浴室用椅,取上衣置于一面,奉细面,奉粘土。若可能应〔俱〕入浴室。入浴室时,应以粘土涂脸,妥覆前后入于浴室。
(一三)不得推挤长老比丘而坐,不得拒新参比丘入座,应于浴室奉侍和尚。从浴室出时,持浴室用台,妥覆前后而出浴室。水中亦应奉侍和尚。欲出时,先出拭己身之水,著下裳、再拭和尚身上水,奉下裳,奉僧伽梨,持浴室用台,先行以设座,置洗足水、足台、足布。应问和尚要水否。
(一四)若欲〔和尚〕受请说教,当请说法。若欲〔和尚〕受问,当问。若和尚所住精舍尘污,能则令净洁。净扫精舍时,应先出衣、钵置于一面,出坐具、敷具置于一面,出褥、枕置于一面。
(一五)置床于下,勿撞门、楣,妥善取出,应置于一面。置小床于下,勿撞门、楣,妥善取出,应置于一面。出床脚置于一面,出唾壶置于一面,出枕板置于一面。出地敷具,思惟如何敷张而置于一面。若精舍有蛛网者,应观察而拂之。应清扫窗户及角隅。若涂红土色墙壁有尘垢者,应湿绞杂巾而拭之。若作黑色地面有尘垢者,应湿绞杂巾而拭之。若地未经处置者,应浇水而清扫之,思:『为使精舍无尘垢污故。』应集清扫所出,弃于一面。
(一六)应晒干、洁净、抖打地面敷具而搬入内,如昔所敷张而敷之。应晒干、净扫床脚而搬运入内,放置原处。应晒干、洁净、打扫用床,放置于下,勿撞门、楣,妥善搬入,如昔所置设而置之。应晒干枕、褥,净、拍而搬入,如昔所置设而置之。应晒干坐具、敷具,净、拍而搬入,如昔所铺陈而陈之。应晒干唾壶,拭净搬入,放置原处。应晒干枕板,扫洁搬入,放置原处。
(一七)应收藏衣钵。收藏钵者,应一手取钵,一手摩触床下,或摩触小床下以藏钵。钵不得收置于露地。收藏上衣者,应一手取上衣,以一手拂衣架、或衣绳,端外襞内而藏上衣。
(一八)若由东方风吹尘来时,应闭东窗。若由西方风吹尘来时,应闭西窗。若由北方风吹尘来时,应闭北窗。若由南方风吹尘来时,应闭南窗。若寒冷时,应于昼间开窗夜间闭窗。若暑热时,即昼间闭窗夜间开窗。
(一九)若房间有尘垢时,当清扫房间。若库间有尘垢时,当清扫库间。若勤行堂有尘垢时,当清扫勤行堂。若火堂有尘垢时,当清扫火堂。若厕房有尘垢时,当清扫厕房。若无饮料时,当备饮料。若无食物时,当备食物。若洒水瓶无水时,当盛水于洒水瓶。
(二○)若和尚生不欣喜时,弟子应〔自〕除,或令〔他人〕除之,或为此而说法。若和尚生恶作时,弟子应〔自〕灭,或令〔他人〕灭之,或为此而说法。若和尚生成见时,弟子应〔自〕离,或令〔他人〕离之,或为此而说法。
(二一)若和尚犯尊法,应受别住时,弟子应使僧伽与和尚别住。若和尚应受本日治51时,弟子应使僧伽与和尚本日治51。若和尚应受摩那埵时,弟子应使僧伽与和尚摩那埵。若和尚应受出罪时,弟子应使僧伽与和尚出罪。
(二二)若僧伽欲为和尚行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之羯磨时,弟子应使僧伽勿为和尚行羯磨,或使减轻。又或僧伽为和尚行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之羯磨时,弟子应使和尚正行、顺从、乞求除罪,使僧伽解其羯磨。
(二三)若应洗和尚上衣时,弟子应〔自〕洗,或使〔他人〕洗和尚上衣。若应作和尚上衣时,弟子应〔自〕作,或使〔他人〕作和尚上衣。若应为和尚调染料时,弟子应〔自〕调,或使〔他人〕为和尚调染料。若应染和尚上衣时,弟子应〔自〕染,或使〔他人〕染。染上衣时,应妥善反复返转而染之,若滴未止时不应离去。
(二四)未问和尚,不得与钵于他人,不得受他人之钵;不得与上衣于他人,不得受他人之上衣;不得与资具于他人,不得受他人之资具;不得剃除他人头发,不得使他人剃除头发;不得奉事他人,不得使他人奉事;不得侍候他人,不得使他人侍候;不得为他人随从沙门,不得使人作随从沙门;不得搬送他人〔所得〕施食,不得使人搬送〔自得〕施食。不问和尚不得入村,不得往冢间,不得赴他乡。若和尚患病,但有生命时,应近侍以待快愈。」
                                          ----奉事和尚品终----
二六(一)「诸比丘!和尚对同修应正当承事。应如此正当承事:诸比丘!和尚应依说示、质问、教导、教诫,以摄护、增益同修。若和尚有钵同修无钵时,和尚应与同修钵或使〔他人〕与同修钵。若和尚有上衣同修无上衣时,和尚应与同修上衣,或使〔他人〕与同修上衣。若和尚有资具同修无资具时,和尚应与同修资具,或使〔他人〕与同修资具。
(二)若同修患病时,晨起应与杨枝、与漱水、设坐具。若有粥时,应洗钵、与粥。饮粥已,应与水,取钵于下方洗,不令毁坏,妥善洗净收藏。同修起时应收坐具,若其处有尘垢时,当清扫。
(三)若同修欲入村时,应与裙、取副裙。与衣带、叠僧伽梨。洗钵,应盛水与之。若料彼还时,应设坐具,置洗足水、足台、足布,出迎而取钵、衣,与副裙,取裙。若上衣为汗所湿时,应暂于热处烘干,但上衣不应收置于热处。应叠上衣。叠上衣时,由端余四指宽以叠上衣,不使中间有所损坏。衣带应入于〔上衣〕襞间。若有施食,同修欲食时,应与水、与施食。
(四)应问同修要水否。若食已当与水,取钵于下方洗,不令毁坏,妥善洗净拭水,暂于热处烘干,但钵不应收置于热处。应收藏钵、衣。收藏钵时,应一手取钵,一手摩触床下,或小床下,以收藏钵盂。钵不得置于露地。收藏上衣时,应一手取上衣,一手拂衣架,或衣纲,端外、襞内而收藏上衣。同修起时,应收坐具,去足水,收足台、足布。若其处有尘垢时,应清扫之。
(五)若同修欲洗浴时,应设浴。若欲冷〔浴〕时,应设冷者。若欲热〔浴〕时,应设热者。若同修欲入浴室时,应捏细面湿以粘土。持浴室用台,与浴室台。取上衣置于一面,与细面、与粘土。若可能应〔俱〕入浴室。入浴室时,应以粘土涂脸,妥覆前后入于浴室。
(六)不得推挤长老比丘而坐,不得拒新参比丘就座,当于浴室承事同修。从浴室出时,持浴室用台,妥覆前后而出浴室。于水中亦应承事同修。欲出时,先出拭己身之水,著下裳,再拭同修身上水,与下裳,与僧伽梨,持浴室用台,先行以设座,置洗足水、足台、足布。当问同修要水否。
(七)若同修所住精舍有尘垢,可能时当清扫。清扫精舍时,应先出钵、衣,置于一面〔同第一  大犍度二五(一四)─(一九)〕若洒水瓶无水时,应盛水于洒水瓶。
(八)同修生不欣喜时,和尚应〔自〕除,或使〔他人〕除之,或为此而说法。若同修生恶作时,和尚应〔自〕灭,或使〔他人〕灭之,或为此而说法。若同修生成见,和尚应〔自〕离,或使〔他人〕离之,或为此而说法。
(九)若同修犯尊法应受别住时,和尚应使僧伽与同修别住。若同修应受本日治时,和尚应使僧伽与同修本日治。若同修应受摩那埵时,和尚应使僧伽与同修摩那埵。若同修应受出罪时,和尚应使僧伽与同修出罪。
(一○)若僧伽欲为同修行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之羯磨时,和尚应使僧伽勿为同修行羯磨,或使减轻。若僧伽为〔同修〕行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羯磨时,和尚应使之正行、顺从、乞求除罪,使僧伽解其羯磨。
(一一)若同修上衣应洗濯时,和尚当教之曰:『如此洗濯。』或勉力思惟:『同修上衣应如何洗濯。』若同修欲作上衣时,和尚当教之曰:『如此作。』或勉力思惟:『同修上衣应如何制作。』若欲调染料时,和尚当教之曰:『如此调。』或勉力思惟:『同修染料应如何调理。』若同修欲染上衣时,和尚当教之曰:『如此染色。』或勉力思惟:『同修上衣应如何染色。』染上衣时,应妥善反复返转而染之,滴未止时,不得离去。若同修患病,但有生命时,应近侍以待快愈。」
                                            ----承事同修品终----
二七(一)尔时,诸弟子不正事和尚。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弟子不正事和尚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弟子不正事和尚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曰:「诸比丘!如何诸弟子不正事和尚耶?」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诸弟子不可不正事和尚,不正事和尚者堕恶作。」
(二)犹不正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正事者,许摈出。诸比丘!摈出应如此行之:『摈出汝!』『勿还此处!』『持汝衣、钵去!』『不得近侍我!』或以身示,或以言示,或以身、言示之,以摈出弟子;不以身示,不以言示,不以身、言示者,不得摈出弟子。」
(三)尔时,弟子被摈出而不悔过。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悔过。」犹不悔过。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被摈出者不可不悔过,不悔过者堕恶作。」
(四)尔时,诸和尚不受悔过,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受悔过。」犹不受悔过,诸弟子离去、还俗、入于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可不受侮过,不受悔过者堕恶作。」
(五)尔时,诸和尚摈出正事者,不摈出不正事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摈出正事者,摈出者堕恶作。诸比丘!不可不摈出不正事者,不摈出者堕恶作。
(六)诸比丘!应摈出具足五分之弟子,谓:对和尚无最上爱敬、无最上信心、无最上惭、无最上畏敬、无最上修习也。诸比丘!应摈出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诸比丘!不得摈出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谓:对和尚有最上敬爱、有最上信心、有最上惭、有最上畏敬、有最上修习也。诸比丘!不应摈出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
(七)诸比丘!具足五分之弟子者宜摈出,谓:对和尚无最上爱敬、……无最上修习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宜摈出。诸比丘!具足五分之弟子不宜摈出,谓:对和尚有最上爱敬……有最上修习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不宜摈出。
(八)诸比丘!不摈出具足五分之弟子,和尚行有违越;若摈出者,则无违越。谓:对和尚无最上爱敬……无最上修习也。诸比丘!不摈出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和尚行有违越;若摈出者,则无违越。诸比丘!摈出具足五分之弟子,和尚行有违越;若不摈出者,则无违越。谓:对和尚有最上爱敬……有最上修习也。诸比丘!摈出具足如此五分之弟子,和尚行有违越;若不摈出者,则无违越。」
二八(一)尔时,有一婆罗门到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等不欲使彼出家。彼于诸比丘处不得出家,而致瘦弱粗丑,渐渐身黄色恶,露出脉结。世尊见是婆罗门瘦弱粗丑,渐渐身黄色恶,露出脉结。见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如何婆罗门瘦弱粗丑,渐渐身黄色恶,露出脉结耶?」「世尊!彼婆罗门到比丘等处请求出家,比丘等不欲使彼出家。彼未得于比丘等处出家,以致瘦弱粗丑,渐惭身黄色恶而露脉结也。」
(二)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何人有忆念彼婆罗门所为耶?」如此言时,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我于彼婆罗门行为有所忆念。」「舍利弗!如何于婆罗门行为有忆念耶?」「我于此处,于王舍城行乞食时,彼婆罗门令一匙施食,我于彼婆罗门如此行为有所忆念。」
(三)「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士知恩知报。舍利弗!故汝宜令彼婆罗门出家,授具足戒!」「我如何使彼婆罗门出家,授与具足戒耶?」时,世尊于此时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先许以三归依为具足戒,今日以后弃之。诸比丘!许依白四52 授具足戒。
(四)诸比丘!授具足戒时,应如此行之: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曰:『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欲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当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此为表白。
(五)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欲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僧伽当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再次说此义,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欲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僧伽当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六)『我三次说此义,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欲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僧伽当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已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二九(一)尔时,有一比丘,受具足戒未久而行非行。诸比丘言曰:「勿如此行!此非威仪。」彼言:「非我请具寿而受具足戒,何以非请而授我具足戒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受请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受请授具足戒。
(二)诸比丘!请时应如此行之:愿受具足戒者,应到僧伽处,偏袒上衣,礼诸比丘足,蹲踞,合掌,如此唱言:『我向僧伽请具足戒。僧伽!哀愍济度我。』应二请乃至三请乃至
(三)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欲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某甲请僧伽以某甲为和尚,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与某甲。此乃表白。
(四)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欲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某甲请僧伽以某甲为和尚,受具足戒。僧伽应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与某甲。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与某甲,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我二次说此义乃至我三次说此义乃至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与某甲已。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三○(一)尔时,于王舍城备行赓续〔供养〕殊胜诸食。时,有婆罗门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戒易、行易、进食美食、卧风不入之卧具。我应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时,彼婆罗门到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令彼出家,授与具足戒。
(二)彼出家后赓续〔供养〕美食停止。诸比丘曰:「来!往乞食。」彼言曰:「我非为乞食而来出家,汝等若施我即食,若不施我即不出家。」「汝为腹而来出家耶?」「然!诸比丘!」
(三)诸少欲比丘忿怒、非难:「如何于如此善说之法、律,有为腹而来出家之比丘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比丘!汝真为腹而来出家耶?」「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曰:「愚人!如何汝于如此善说之法、律,为腹而出家耶?愚人!此令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非所增益。」为之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
(四)「诸比丘!许授具足戒者说四依,〔谓:〕『出家依乞食,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僧次食、别请食、请食、行筹食、十五日食、布萨食、月初日食也。出家依粪扫衣,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亚麻衣、绵衣、野蚕衣、褐衣、麻衣、纻衣也。出家依树下坐,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精舍、平覆屋、殿楼、楼房、地窟也。出家依陈弃药,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熟酥、生酥、油、蜜、糖也。」
                                        ----诵品五奉事和尚终----
三一(一)尔时,有一孺童,至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为彼豫说〔四〕依。彼言曰:「若我已出家后,若说〔四〕依者,应不爱乐。我今不出家,我嫌厌不爱乐此〔四〕依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豫说〔四〕依,说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于授戒等无间说〔四〕依。」
(二)尔时,诸比丘以二人或三人僧众授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满十人僧众,不得授与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以十人或十人以上僧众授具足戒。」
(三)尔时,比丘一戒腊者二戒腊者授弟子具足戒。具寿优波斯那崩犍多子亦一腊而授弟子具足戒。彼过安居后届二腊,率一腊弟子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与诸客比丘俱相庆慰,乃佛世尊常法也。
(四)时,世尊言具寿优波斯那崩犍多子曰:「比丘!忍乎?足乎?从远道来疲倦乎?」「世尊!忍!世尊!足!我从远道来不倦。」诸如来知而故问,知而不问。知时而问,知时而不问。诸如来于利志事即问,非利志事不问。诸如来毁非利志事之桥。佛世尊依二相问诸比丘,谓:为说法、为施设声闻学处。
(五)时,世尊言具寿优波斯那崩犍多子曰:「比丘!汝几腊耶?」「世尊!我二腊也。」「此比丘几腊耶?」「世尊!一腊也。」「比丘是汝何人?」「世尊!是我弟子也。」佛世尊呵责曰:「愚人!非也!非随顺、非相应、非沙门法、非威仪,不应为之。愚人!惟汝自身应受他人教诫、教导,如何教诫、教导他人耶?愚人!汝堕奢侈,如此过速集众。愚人!此令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非所增益。」呵责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未满十腊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诸比丘!十、或过十腊者许授具足戒。」
(六)尔时,诸比丘曰:「我十腊也!」「我十腊也!」愚痴、暗昧而授具足戒。故有和尚愚痴,弟子贤明;有和尚暗昧,弟子聪明;有和尚劣慧,弟子具慧。有一旧外道,于和尚为顺次说法时,论难和尚而还旧外道处。
(七)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比丘言:『我十腊也!』『我十腊也!』愚痴、暗昧而授具足戒耶?有和尚愚痴……弟子具慧。」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言:『我十腊也!』『我十腊也!』愚痴、暗昧而授具足戒。有和尚愚痴……弟子具慧。事真实否?」「世尊!真实也!」
(八)佛世尊呵责之曰:「诸比丘!如何诸愚人言:『我十腊也!』『我十腊也!』愚痴、暗昧而授具足戒耶?有和尚愚痴……弟子具慧。诸比丘!此令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愚痴、暗昧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十腊或过十腊者授具足戒。」
三二(一)尔时,诸比丘于和尚离去、还俗、死亡、归于外道时,无阿阇梨,无人教导、教诫,上衣、下裳不齐整,威仪不具足而往乞食。彼等于众人施食时……〔同第一  大犍度二五(一)-(四)〕……「世尊!真实也!」呵责而说法,告诸比丘:「诸比丘!许有阿阇梨。诸比丘!阿阇梨视侍者当如儿子,侍者视阿阇梨当如父亲。若如此互相恭敬、尊敬、和合而住,则当增益、广大此法与律也。诸比丘!若届十腊前依止而住,届十腊者许为依止。
(二)诸比丘!请阿阇梨者,当如是行:应偏袒右肩,礼足,蹲踞,合掌,如此唱言:『为我作阿阇梨!我依止具寿!为我作阿阇梨!我依止具寿!』若彼曰:『善哉!』『诺!』『唯!』『相应!』『以信心勉之!』或以身报,或以言报,或以身、言报者,可作阿阇梨;若不以身报,不以言报,不以身、言报者,不得为阿阇梨。
(三)诸比丘!侍者于阿阇梨应正奉事,正奉事者当如此:晨起后应脱履、偏袒上衣、奉杨枝、奉漱水、设坐具。若有粥者,应洗钵奉粥。食粥已时,奉水,取钵于下方洗,不令毁坏,妥善洗濯而收藏之〔同第一  大犍度二五(八)-(二四)。「和尚」改为「阿阇梨」,「弟子」改为「侍者」〕若阿阇梨患病,但有生命时,应近侍以待快愈。」
                                        ----奉事阿阇梨品终----
三三(一)诸比丘!阿阇梨于侍者应正行承事,正承事者应如此:诸比丘!阿阇梨应依说示、质问、教导、教诫、摄护、摄受弟子。若阿阇梨有钵,弟子无钵时,阿阇梨应以〔自〕钵与弟子,或令〔他人〕以钵与弟子。若阿阇梨有上衣〔同第一  大犍度二六(一)-(一一)。「和尚」改为「阿阇梨」,「弟子」改为「侍者」〕若侍者患病,但有生命时,应近侍以待快愈。
                                               ----承事侍者终----
                                              ----诵品六〔终〕----
三四(一)尔时,诸侍者于阿阇梨不正奉事〔同第一  大犍度二七(一)-(八)。「和尚」改为「阿阇梨」,「弟子」改为「侍者」……不摈出者无违越。
三五(一)尔时,诸比丘愚痴、暗昧,言:「我十腊也!」「我十腊也!」与人依止。故有阿阇梨愚痴而侍者贤能,有阿阇梨暗昧而侍者聪明,有阿阇梨少闻而侍者多闻,有阿阇梨劣慧而侍者具慧。诸少欲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比丘愚痴、暗昧,言:『我十腊也!』『我十腊也!』与人依止耶?有阿阇梨愚痴……侍者具慧。」
(二)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愚痴、暗昧,言:『我十腊也!』『我十腊也!』与人依止,事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愚痴、暗昧者不得与人依止,与依止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聪明、贤能比丘,十腊、或过十腊者,许与人依止。」
三六(一)尔时,诸比丘于阿阇梨离去、还俗、死亡、归依外道时,不知是〔否〕丧失和尚依止。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丧失和尚依止有五:和尚离去、还俗、死亡、归依外道、与命令。诸比丘!如此五者成丧失和尚依止。诸比丘!失阿阇梨依止有六:阿阇梨离去、还俗、死亡、归依外道、与命令,此等为五,又或与和尚同住一处。诸比丘!如此六者为失阿阇梨依止。
(二)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不具足无学戒蕴,不具足无学定蕴,不具足无学慧蕴,不具足无学解脱蕴,不具足无学解脱知见蕴。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三)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得与依止,得蓄沙弥,〔谓:〕具足无学戒蕴……具足无学解脱知见蕴。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得与依止,得蓄沙弥。
(四)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自不具足无学戒蕴,亦使他人不具足无学戒蕴,……自不具足解脱知见蕴,而亦使他人不具足无学解脱知见蕴。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五)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自具足无学戒蕴,亦使人具足无学戒蕴,……自具足无学解脱知见蕴,而亦使人具足无学解脱知见蕴。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六)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不信、无惭、无愧、懈怠、失念。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七)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有信、有惭、有愧、精进、不失念。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八)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于增上戒破戒,于增上行破行,于增上见破见、寡闻、劣慧。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九)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于增上戒不破戒,于增上行不破行,于增上见不破见、多闻、具慧。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一○)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侍者或弟子生病,不能〔自〕近侍或使〔他人〕近侍之;生不欣喜,〔不能自〕除或使〔他人〕除之;生恶作,〔不能〕依法〔自〕灭或使〔他人〕灭之;不知犯;不知出罪。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也。
(一一)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侍者或弟子生病,能〔自〕近侍或使〔他人〕近侍之;生不欣喜,能〔自〕除或使〔他人〕除之;生恶作,能依法〔自〕灭或使〔他人〕灭之;知犯;知出罪。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一二)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不能令侍者或弟子学增上行仪之学,不能令于调顺初梵行学,不能令于调顺增上法,不能令于调顺增上律,不能令于依法〔自〕离或令〔他人〕灭离。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一三)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能使侍者或弟子学增上行仪之学,能令彼等调顺初梵行学,能令调顺增上法学,能令于调顺增上律学,能令依法〔自〕离或令〔他人〕灭离。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一四)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轻犯,不知重犯,不善审知两部波罗提木叉,不善分别,不善转,不善决择经文。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一五)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善审知两部波罗提木叉,善分别,善转,善决择经文。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一六)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不知犯,不知不犯,不知轻犯,不知重犯,未满十腊。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
(一七)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谓:〕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十腊或过十腊。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授具足戒、与依止、蓄沙弥。」
                                ----授具足戒之五分十六事品终----
三七(一)「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谓:〕不具足无学戒蕴,不具足无学定蕴,不具足无学慧蕴,不具足无学解脱蕴,不具足无学解脱知见蕴,不满十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授具足戒,不得与依止,不得蓄沙弥,〔以下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二)~(一五),但加「未满十腊」和「十腊或过十腊」〕
                              ----授具足戒之六分十六事53品终----
三八(一)尔时,有旧外道者,和尚为说顺法时,以论难和尚而还旧外道处。彼再来诸比丘处请具足戒。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和尚为旧外道说顺法时,以论难和尚而还旧外道处者,虽〔再〕来不得授具足戒。诸比丘!若彼旧外道希望依此法与律出家,希望具足戒者,当与四月别住。
(二)诸比丘!与此〔别住〕时,当如此行之:先剃须发,令著袈裟衣,偏袒右肩,礼诸比丘足,蹲踞,合掌,如此唱言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再次……三次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三)诸比丘!彼旧外道至僧伽处,偏袒上衣,礼拜诸比丘足,蹲踞,合掌,如此唱言:『我某甲为旧外道,希望于此法与律〔受〕具足戒。我请僧伽与四月别住。』再次请愿,三次请愿,聪明贤能比丘告僧伽曰:『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旧外道某甲,希望于此法与律〔受〕具足戒,彼请僧伽与四月别住。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与旧外道某甲四月别住。此乃表白。
(四)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旧外道某甲,希望于此法与律〔受〕具足戒,彼请僧伽与四月别住,僧伽应与旧外道某甲四月别住。今与旧外道某甲四月别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与旧外道某甲四月别住已。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五)诸比丘!旧外道适于僧意者如此,不适僧意者如此。诸比丘!如何是旧外道不适僧意耶?诸比丘!此处为外道者,入村落过早,归来过迟也。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不适僧意也。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与淫女亲近,与寡妇亲近,与年华童女亲近,与黄门亲近,与比丘尼亲近也。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不适僧意也。
(六)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不堪任梵行弟子之种种当为,不勤勉,不具足其为方便之观察,不能〔自〕作,不能导他。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不适于僧意也。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于质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之教说,无志欲之愿望也。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不适于僧意也。
(七)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闻毁訾前外道处旧师之见、忍、喜欲、执,忿而不乐、不欣。闻毁訾佛、法、僧,则乐而欣、喜。有闻赞叹前外道处旧师之见、忍、所欲、执,乐而欣、喜。闻赞叹佛、法、僧,则忿而不乐、不欣。诸比丘!如此乃决定为旧外道者不适于僧意之所以也。诸比丘!如此乃为旧外道者不适僧意也。诸比丘!如此不适僧意之旧外道来时,亦不得授具足戒。
(八)诸比丘!如何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耶?诸比丘!此处为旧外道者,入村落不过早,归来不过迟。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也。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不与淫女亲近,不与寡妇亲近,不与年华童女亲近,不与黄门亲近,不与比丘尼亲近。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也。
(九)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堪任于梵行弟子种种当为勤勉,具足其为方便之观察,能〔自〕作,能〔导他〕。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也。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于质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之教说,有利志欲也。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也。
(一○)复次,诸比丘!为旧外道者,闻毁訾前外道处旧师之见、忍、所欲、执时,乐而欣、喜,闻毁訾佛、法、僧时,忿而不乐、不欣。闻赞叹前外道处旧师之见、忍、所欲,执时,忿而不乐、不欣,闻赞叹佛、法、僧时,乐而欣、喜。诸比丘!如此乃决定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之所以也。诸比丘!如此为旧外道者适于僧意。诸比丘!如此适于僧意之旧外道来时应授具足戒。
(一一)诸比丘!为旧外道者若裸形而来者,乞请衣则依于和尚。若不断发而来者,乞僧伽剃发应许可。诸比丘!若火教徒、螺髻梵志来时,当授具足戒,不得与别住。何以故?诸比丘!彼等赞业,赞所当作故。诸比丘!生于释迦族而为旧外道者来时,当授具足戒,不得与别住。诸比丘!我与诸亲族此不共之特典。」
                                            ----旧外道因缘终----
                                                ----诵品七终----
三九(一)尔时,摩竭国盛患五种病:癞、痈、疹、肺病、癫狂也。众人患五种病者,到耆婆童子处曰:「师!愿治我等〔病〕。」「我甚多当作、甚多当办。我于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及后宫,于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亦不能不奉事,我不能治〔汝等〕。」「师!一切所有归于汝,我等将为汝奴仆。师!愿治我等。」「我甚多当作、甚多当办。我于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及后宫,于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亦不能不奉事,我不能治〔汝等〕。」
(二)时,彼众人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戒易、行易、食美食、卧风不入之卧具。我等当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若尔,诸比丘应看护〔我等〕,耆婆童子应治〔我等〕矣。」时,彼众人到诸比丘处请出家,诸比丘令彼等出家授具足戒,诸比丘为之看护,耆婆童子为之治疗。
(三)尔时,诸比丘看护甚多患病比丘,多所乞、多所求曰:「与病者食,与看护病者食,与病者药物!」而耆婆童子因治此众多患病比丘故,时舍王事。
(四)有一人患五种病,到耆婆子处曰:「师!愿治我〔病〕。」「我甚多当作、甚多当办。我于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及后宫,于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亦不能不奉事,我不能治〔汝〕。」「师!一切所有归于汝,我当为汝奴仆。师!愿治我〔病〕。」「我甚多当作、甚多当办。我于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及后宫,于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亦不能不奉事,我不能治〔汝〕。」
(五)时,是人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戒易、行易、食美食、卧风不入之卧具。我当到诸沙门释子处出家。若尔,诸比丘应看护〔我〕,耆婆童子亦应治〔我〕,我至无病则还俗。」时,是人到诸比丘处请出家,诸比丘令彼出家受具足戒,诸比丘为之看护,耆婆童子为之治疗。彼病愈还俗,耆婆童子见是人还俗。见已,言是人曰:「汝非至诸比丘处出家耶?」「师!乃尔!」「卽尔,何作如此事耶?」时,是人以此事告耆婆童子。
(六)耆婆童子忿怒、非难:「如何诸尊者令患五种病者出家耶?」时,耆婆童子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耆婆童子白世尊言:「世尊!愿不令患五种病者出家。」
(七)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耆婆童子令之欢喜。时,耆婆童子欢喜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患五种病者不得令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一)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境内反乱。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命令将军、大臣曰:「汝等往镇国境!」「唯!唯!大王!」将军、大臣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
(二)时,著名军士心生思念:「我等若喜战而往,则为恶而多积非福。将依何方便以脱恶为善耶?」时,彼诸军士又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行法、行平等、修梵行、说真实、持戒、有善法。若我等往诸沙门释子处出家,则我等脱恶为善矣。」时,彼诸军士即至诸比丘处请出家,诸比丘令彼等出家授具足戒。
(三)将军、大臣问王臣曰:「如何某甲等军士不在耶?」「某甲等军士于诸比丘处出家矣。」将军、大臣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令王臣出家耶?」将军、大臣以此事告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问司法大臣曰:「以使王臣出家者当于何罪耶?」「大王!应断和尚头颅,拔表白师之舌,半折会众之肋骨。」
(四)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诣世尊住处,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洗尼瓶沙王白世尊曰:「世尊!于诸王中有无信心、无净心者,以琐事烦恼诸比丘,愿世尊不令王臣出家。」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使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欢喜。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庆喜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已,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以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令王臣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一(一)尔时,盗贼鸯崛摩罗于比丘处出家。众人见之惊惧而逃、避路、背面、闭门。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令强盗出家耶?」诸比丘闻彼等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令强盗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二(一)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下令曰:「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者,得不作任何事,但善说法、行梵行、正作苦边际!」尔时,有一人,为盗被系于狱舍,破狱舍逃脱,于诸比丘处出家。
(二)众人见曰:「此乃彼破狱舍盗贼也!应捕之!」或言:「不得如此说,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下令:『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者,得不为任何事,但善说法、行梵行、正作苦边际。』」众人忿怒、非难:「彼诸沙门释子得无畏,彼等得不为任何事,如何令破狱盗贼出家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破狱盗贼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三(一)尔时,有一人为盗而逃至诸比丘处出家。于王后宫张贴告示,谓:「若见应即杀。」众人见而言曰:「此乃彼告示中盗贼也!应杀之!」或曰:「不得如此言……作苦边际。」众人忿怒、非难:「彼诸沙门释子得无畏,彼等得不为任何事,如何令被告示之盗贼出家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被告示之盗贼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四(一)尔时,有一受笞刑者于诸比丘处出家。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令受笞刑者出家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受笞刑者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五(一)尔时,有一受烙刑者于诸比丘处出家。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令受烙刑者出家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受烙刑者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六(一)尔时,有一逃债者于诸比丘处出家。诸债主见曰:「此乃我等债务人!捕之!」或曰:「不得如此说,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下令:『到沙门释子等处出家者,得不为任何事,但善说法、行梵行、正作苦边际。』」众人忿怒、非难:「彼沙门释子等得无畏,彼等得不为任何事,如何令负债人出家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负债人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七(一)尔时,有一奴仆逃于诸比丘处出家。诸主人见曰:「此乃我等奴仆!逮捕之!」或曰:「不得如此言……正作苦边际。」众人忿怒、非难:「彼沙门释子等得无畏,彼等得不为任何事,如何令奴仆出家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奴仆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四八(一)尔时,有一秃头锻工,与父母争而往〔僧〕园于诸比丘处出家。时,彼秃头锻工之父母,为寻彼秃头锻工,到〔僧〕园问诸比丘曰:「见如此童子否?」诸比丘不知而言曰:「我等不知。」未见而言曰:「我等未见。」
(二)时,彼秃头锻工之父母,寻彼秃头锻工,见于诸比丘处出家,忿怒、非难曰:「此诸沙门释子无惭、妄语破戒。知而言不知;见而言未见。此童子已于诸比丘处出家也。」诸比丘闻彼秃头锻工之父母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应于僧伽求剃发之许可。」
四九(一)尔时,王舍城有一群童子十七人为好友,以优波离童子为其上首。时优波离父母心生思念:「我等死后,优波离依何方便得以安乐生活而无困苦?」时,优波离父母心生思念:「若令优波离善学书,我等死后,优波离可得安乐生活而无困苦。」时,优波离父母心生思念:「若令优波离学书,于指即痛苦。若令优波离学算数,我等死后,优波离可得安乐生活而无困苦。」
(二)时,优波离父母心生思念:「若令优波离学算数,于胸即痛苦。若令优波离善学画,我等死后,优波离可得安乐生活而无困苦。」时,优波离父母心生思念:「若令优波离善学画,于眼即痛苦。彼诸沙门释子戒易、行易、食美食、卧风不入之卧具。若令优波离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则我等死后,优波离可得安乐生活而无困苦。」
(三)优波离童子闻父母如此言谈。时,优波离童子即至彼诸童子处。至已,言彼诸童子曰:「来!我等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若汝出家者,则我等亦出家。时,彼诸童子至各自父母处言曰:「许我离家而出家。」时,彼诸童子之父母及彼诸童子皆同有善意趣志愿,故许焉。彼等到诸比丘处请出家。诸比丘令彼等出家授具足戒。
(四)彼等于夜未明凌晨早起而唤曰:「与粥!与食!与噉食!」诸比丘曰:「应待至天明,有粥即饮,有食即食,有噉食即食之;若无粥、食、噉食时,应往乞食而食焉!」诸比丘虽如此说,彼等唯唤:「与粥!与食!与噉食!」〔而〕濡污卧床。
(五)世尊于夜未明凌晨时,起而闻童子声。闻已,告具寿阿难曰:「阿难!何故彼童子声?」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知未满二十岁而授与具足戒事,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曰:「诸比丘!如何愚人知未满二十岁而授与具足戒耶?」
(六)「诸比丘!未满二十岁者,不堪忍耐寒、热、饥、渴、蚊、虻、风、热、虫、蛇所触;〔不堪忍耐〕骂詈恶口言语;身不堪忍受苦、猛、粗、利、不悦、不可意而夺命。诸比丘!二十岁者,堪忍耐寒、热……。诸比丘!如此令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非所增益。」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知未满二十岁者,不得授与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应依法断除。」
[ 此帖被三藏在2011-08-22 14:09重新编辑 ]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8-22
五○(一)尔时,有一家族,因蛇风病而死,唯遗父子。彼等于比丘处出家,俱往乞食。时,彼童子当受其父施热粥言曰:「父亲!亦与我!父亲!亦与我!」众人忿怒、非难:「彼沙门释子非梵行者也,此童子乃比丘尼所生也。」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未满十五岁童子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五一(一)尔时,有一归依阿难家族有信心、有净心。因蛇风病而死,唯遗二童子。彼等依旧习,见有比丘即趋近前,诸比丘等叱退之。彼等为诸比丘所叱退而仍叫唤。时,具寿阿难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不得令未满十五岁童子出家,而此诸童子皆不满十五岁,依何方便得不丧失此诸童子耶?」时,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阿难!此诸童子能驱乌否?」「世尊!能!」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令未满十五岁童子为驱乌人而出家。」
五二(一)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谓骞荼与磨竭也。彼等更相行淫。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沙门行如此非行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一人不得蓄二沙弥,蓄者堕恶作。」
五三(一)尔时,世尊于王舍城卽过雨季,又过夏、冬。众人忿怒、非难:「有诸沙门释子,四方无路而盲闇,彼等不知四方。」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二)时,世尊告阿难曰:「阿难!持键往告各房舍诸比丘言:『世尊将游行南山,欲从者来。』」「唯!唯!」具寿阿难应诺世尊,即持键往各房舍告诸比丘言:「世尊将游行南山,欲从者来。」
(三)诸比丘曰:「阿难!世尊规定于十腊间依止而住,过十腊后,可与〔人〕依止。若我等当往彼处而取依止,住短时间复还来时,则不能不再取依止。若我等阿阇梨、和尚往,我等亦往;若我等阿阇梨、和尚不往,我等亦不往。阿难!〔不然〕我等知为轻率也。」
(四)时,世尊与少数比丘众俱,游行南山。时,世尊于随意间住南山后,复还王舍城。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如何如来游行南山,唯与少数比丘众俱耶?」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依止五年,暗昧者乃至命终应依止而住。
(五)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不具足无学戒蕴〔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二)〕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无学之〔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三)〕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六)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不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六)〕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有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七)〕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七)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增上戒学〔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八)〕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于增上戒〔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九)〕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八)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四)〕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不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五)〕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九)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六)〕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不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七)〕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无学之〔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一)〕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无学之〔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二)〕……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一)诸比丘!又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不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五)〕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有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六)〕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二)诸比丘!又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于增上戒〔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七)〕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于增上戒〔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八)〕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三)诸比丘!又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犯〔同第一大犍度三七(一三)〕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不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一四)〕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无畏诵品终----
五四(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往迦维罗卫城,顺次游行至迦维罗卫城。时,世尊住释迦国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时,世尊于早晨时著下裳,持钵、衣,至释氏净饭王住处。至已,坐于设座。时,罗睺罗之母王妃言罗睺罗王子曰:「罗睺罗!彼汝父也,往求余财!」
(二)时,罗睺罗诣世尊住处。诣而立于世尊之前曰:「沙门!欢喜汝之形影。」时,世尊即从座起而去。时,罗睺罗王子随往世尊之后言曰:「沙门!与我余财,沙门!与我余财。」时,世尊告舍利弗曰:「舍利弗!汝令罗睺罗出家!」「我如何令罗睺罗出家耶?」
(三)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以三归依令出家为沙弥。诸比丘!令出家者,应如此为之:先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偏袒上衣,礼比丘足,蹲踞,合掌,如此唱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二次……三次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诸比丘!许以如此三归依令出家为沙弥。」
(四)时,具寿舍利弗令罗睺罗出家。时,释氏净饭王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释氏净饭王白世尊曰:「我有一愿求世尊。」「瞿昙!诸如来已超所愿。」「〔我愿〕相应无过也。」「瞿昙!请言!」
(五)「世尊出家之时,我不少痛苦,难陀之时亦然,及至罗睺罗而极大。想对子之爱由如割皮,割皮而切肤,切肤而割肉,割肉而断筋,断筋而粹骨,粹骨而彻体。愿不令父母不许之子出家。」
(六)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释氏净饭王庆喜。时,释氏净饭王于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已,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令父母不许之子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五五(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迦维罗卫城后,向舍卫城游行,顺次游行至舍卫城。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家族归依具寿舍利弗,送具寿舍利弗一童子,请长老令其童子出家。时,具寿舍利弗心生思念:「世尊制定一人不得蓄二沙弥学处。我已有罗睺罗,我如何令〔此童子〕出家。」彼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一人蓄二沙弥,只要能教授、教诫,许蓄〔沙弥〕。」
五六(一)时,诸沙弥心生思念:「我等学处有几何耶?我等应学何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沙弥有十学处,许沙弥学此,〔谓:〕不杀生、不偷盗、不行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观听歌舞伎乐、不用鬘香涂饰、不睡高广大床、不受金银。诸比丘!沙弥有如此十学处,沙弥应学此。」
五七(一)尔时,诸沙弥不尊敬,不恭顺,不与诸比丘和合住。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沙弥不尊敬,不恭顺,不与比丘等和合住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罚具足五分之沙弥,〔谓:〕图谋令诸比丘无所得,图谋令诸比丘不利,图谋令诸比丘无住处,诽谤诸比丘,离间比丘与比丘。诸比丘!许罚具足如此五分之沙弥。」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如何行罚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禁止。」时,诸比丘皆禁止沙弥〔入〕僧园。诸沙弥不得入园,或离去,或还俗,或归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禁止全僧园,禁止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禁住处或归处。」
(三)尔时,诸比丘禁止诸沙弥进食。众人作粥或僧食,言沙弥曰:「来!请饮粥。来!请进食。」诸沙弥言:「我等不能,比丘禁止矣。」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大德禁止诸沙弥饮食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禁食,禁止者堕恶作。」
                                                   ----罚事终----
五八(一)尔时,六群比丘未问和尚而禁止沙弥。诸和尚寻〔思〕曰:「何故我等沙弥不在耶?」诸比丘言曰:「为六群比丘所禁止。」诸和尚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不问我等而禁止我等沙弥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不问和尚而为禁止,为者堕恶作。」
五九(一)尔时,六群比丘带走诸长老比丘之沙弥。诸长老自取杨枝、漱水而疲
    倦。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带走他人会众,带走者堕恶作。」
六○(一)尔时,具寿跋难陀之沙弥骞荼污染比丘尼康达迦。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沙弥行如此非行仪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摈灭具足十分之沙弥,〔谓:〕杀生、偷盗、非梵行、妄语、饮酒、谤佛、谤法、谤僧、邪见、污染比丘尼也。诸比丘!许摈灭具足如此十分之沙弥。」
六一(一)尔时,有一黄门,于诸比丘处出家。彼至诸年青比丘处言曰:「来!与我行不净法。」诸比丘斥退而言:「黄门!灭去。黄门!丧去。何用汝耶!」被诸比丘所斥退而至诸长大、肥胖沙弥处言曰:「来!与我行不净法。」沙弥等斥退而言:「黄门!灭去。黄门!丧去。何用汝耶!」被诸沙弥所斥退而到放象人、放马人处,言:「来!与我行不净法。」放象人、放马人与之行不净法。
(二)彼等忿怒、非难:「彼诸沙门释子乃黄门也。彼等之中非黄门者污染黄门,如此,彼等皆非梵行者。」诸比丘闻放象人、放马人之忿怒及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黄门未受具足戒者,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二(一)尔时,有一旧族姓子,家道衰落而其身柔弱。时,彼家道衰落旧族姓子心生思念:「我身柔弱,不能得未得之富,使已得之富增大。依何方便得安乐生活而无困难耶?」时,彼其家断灭旧族姓子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戒易、行易、食美食、卧风不入卧具。我当自备钵、衣,除去须发,著袈裟衣,往〔僧〕园与诸比丘共住。」
(二)时,彼家道衰落旧族姓子,自备钵、衣,去须发,著袈裟衣,往〔僧〕园敬礼诸比丘。诸比丘曰:「汝何腊?」「何腊者何?」「汝之和尚为谁耶?」「和尚者何?」诸比丘言具寿优波离曰:「优波离!请寻问此出家者。」
(三)时,具寿优波离询问彼家道衰落旧族姓子,彼告以此事。具寿优波离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贼住者未受具足戒将不得授具足戒,已授具足戒者当摈灭之。诸比丘!归外道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三(一)尔时,有一龙悲叹、羞耻、嫌恶龙生。时,彼龙心生思念:「依何方便脱离龙生,速得人性耶?」时,彼龙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行法、行平等、修梵行、说真实、持戒有善法。我若到诸沙门释子处出家时,应脱离龙生,速得人性。」
(二)时,彼龙现为孺童形,至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令彼出家授具足戒。尔时,彼龙与一比丘俱住边隅精舍。时,比丘于夜未明凌晨起身于露处经行。时,彼龙于比丘外出安心入睡,现龙身遍满精舍,局蜷出于窗外。
(三)时,彼比丘欲开门入精舍,见有龙身遍满精舍,局蜷出于窗外。见而怖畏举声。诸比丘跑来言彼比丘曰:「何以举声耶?」「有龙身遍满精舍,局蜷出于窗外。」时,彼龙为其声惊醒而坐于座。诸比丘曰:「汝为何耶?」「我乃龙也!」「如何汝现如此形耶?」时,彼龙以此事白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四)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集会诸比丘而告彼龙曰:「汝诸龙于此法与律不增长。龙!离去!应持上半月十四日、十五日、八日之斋戒,如此,汝可脱龙生,速得人性。」时,彼龙〔知〕于此法与律,不增长,苦恼悲叹、流泪举声而去。
(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现龙自相有二因缘,〔谓:〕与同类者交会时及安心入睡时也。诸比丘!现龙自相有如此二因缘。诸比丘!畜生于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四(一)尔时,有一孺童,夺母之命,彼以其恶业故而悲叹、羞耻、嫌恶。时,彼孺童心生思念:「依何方便出离此恶业耶?」时,彼孺童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行法、行平等、修梵行、说真实、持戒、有善法。我若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时,可出离彼恶业。」
(二)时,彼孺童至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言优波离曰:「优波离!前有龙现孺童形,于诸比丘处出家。优波离!询问此孺童。」时,具寿优波离询问彼孺童,彼告其事。优波离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杀母者未受具足戒者,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五(一)尔时,有一孺童,夺父之命。彼以其恶业故〔同第一  大犍度六四(一)~(二)〕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杀父者未受具足戒者,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六(一)尔时,有甚多比丘,行于娑竭陀至舍卫城道上。路上诸贼出,强夺一部分比丘,杀戮一部分比丘。王臣由舍卫城来,捕捉一部分盗贼而一部分逃走。诸逃走者于诸比丘处出家。诸被捕者,以受死罪而拘去。
(二)彼诸出家者,见拘去受死罪诸贼。见而言:「我等善逃,若被捕时,我等亦将如此被杀。」诸比丘曰:「汝等作何事耶?」彼诸出家者以此事白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诸比丘乃阿罗汉也。诸比丘!杀阿罗汉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与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七(一)尔时,有甚多比丘尼,行于娑竭陀往舍卫城道上。路上诸贼出,强夺一部分比丘尼,污染一部分比丘尼。王臣由舍卫城〔同第一  大犍度六六(一)-(二)〕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污染比丘尼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诸比丘!破和合僧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受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诸比丘!〔出佛身〕血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八(一)尔时,有一人二根者,于诸比丘处出家。彼自行之亦令他行。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二根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九(一)尔时,比丘等授不请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请和尚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二)尔时,诸比丘授以僧伽为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以僧伽为和尚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三)尔时,诸比丘授以众人为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以众人为和尚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四)尔时,诸比丘以黄门为和尚而授具足戒乃至以贼住者为和尚……以归外道者为和尚……以畜生者为和尚……以杀母者为和尚……以杀父者为和尚……以杀阿罗汉者为和尚……以污染比丘尼者为和尚…… 以破和合僧者为和尚……以〔出佛身〕血者为和尚……授以二根者为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以黄门为和尚者具足戒,不得授以贼住者为和尚者具足戒……不得授以二根者为和尚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七○(一)尔时,诸比丘授于未具钵者具足戒,彼等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未具钵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二)尔时,诸比丘授于未具衣者具足戒,彼等裸形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未具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三)尔时,诸比丘授于未具钵、衣者具足戒,彼等裸形、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未具钵、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四)尔时,诸比丘授于借钵者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而还钵,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借钵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五)尔时,诸比丘授于借衣者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而还衣,裸形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借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六)尔时,诸比丘授于借钵、衣者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而还钵、衣。裸形、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借钵、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不得授具足戒二十种人品终----
七一(一)尔时,比丘等令手被割截者出家乃至足被割截者……手、足被割截者……耳被割截者……鼻被割截者……耳、鼻被割截者……指被割截者……大指被割截者……腱被割截者……手如蛇头者……佝偻者……侏儒者……瘿者……受烙印刑者……受笞刑者……被标记罪状者……象皮病者……恶疾者……毁辱众者……瞎子……瘤手……跛者……半身不遂者……残废者……老弱者……盲者……痖者……聋者……盲痖者……盲聋者……聋痖者……盲聋痖者出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不得令手被割截者出家,不得令足被割截者出家……不得令盲聋痖者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不得令出家之三十二种人品终----
                                            ----余财诵品终----
七二(一)尔时,六群比丘与无耻者依止。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无耻者依止,与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依止诸无耻者而住,不久,成为无耻恶比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依止诸无耻者而住,依止而住者堕恶作。」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不得与无耻者依止,不得依止无耻者而住,我等如何知有耻及无耻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待四、五日以知比丘习性。」
七三(一)尔时,有一比丘在拘萨罗国游行旅途中。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依止而在旅途中,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旅游途上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
(二)尔时,有二比丘在拘萨罗国游行旅途上。彼等至一住处,而于是处有一比丘生病。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觅依止但有病,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
(三)时,彼看病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作依止,但此比丘有病。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看病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
(四)尔时,有一比丘住森林,于其坐、卧处得安稳。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寻得依止,但住森林而于此坐、卧处得安稳,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森林安稳住之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但与依止相应者来,应依止而住。」
七四(一)尔时,有愿从具寿摩诃迦叶受具足戒者。时,具寿摩诃迦叶遣使言具寿阿难曰:「阿难!来为此人诵〔具足戒文〕。」具寿阿难曰:「我不能唱长老名,长老乃我所尊重者故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唯称姓诵〔具足戒文〕。」
(二)尔时,有二人愿从具寿摩诃迦叶受具足戒。彼等争言:「我先受具足戒!我先受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一次诵文而与二人同〔授具足戒〕。」
(三)尔时,有甚多愿从长老受具足戒者。彼等争言:「我先受具足戒!我先受具足戒!」诸长老言:「我等一次诵文而悉与〔授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一次诵文而与二人或三人悉〔授具足戒〕,但应依同一和尚,不得依其他和尚。」
七五(一)尔时,具寿鸠摩罗迦叶从入胎算至二十岁受具足戒。时,具寿鸠摩罗迦叶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未满二十岁者不得受具足戒,而我从入胎算起满二十岁。我算受具足戒或不算受具足戒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母胎生第一心而现第一识,由此有生。诸比丘!许从入胎算至二十岁授具足戒。」
七六(一)尔时,受具足戒者有癞、痈、疹、肺病、癫狂等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授具足戒者询问障法。诸比丘!询问时应如此为。谓:汝有癞、痈、疹、肺病、癫狂等病否?汝是人否?是男人否?自在否?非负债者否?非王臣否?父母许否?满二十岁否?钵、衣圆满否?何名耶?和尚之名为何耶?」
(二)尔时,诸比丘对愿受具足戒者未与教诫而问障法。愿受具足戒者困惑、羞愧不能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先教诫而后问障法。」
(三)于其僧伽中行教诫。愿受具足戒者困惑、羞愧不能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一边教诫之后问障法。诸比丘!教诫者应如此为之:应先令选择和尚,选和尚后,应示钵、衣,曰:『此是汝钵,此是僧伽梨,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安陀会,往立彼处。』」
(四)有愚痴、暗昧者与教诫,愿受具足戒者,受教诫时困惑、羞愧而不能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愚痴、暗昧者不得与教诫,与教诫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与教诫。」
(五)有未当选者与教诫。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未当选者不得与教诫,与教诫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当选者与教诫。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或选自己,或选他人。如何选自己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当与我教诫某甲。』如此,选己也。
(六)如何选他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曰:『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当令某甲与教诫某甲。』如此,选他也。
(七)当选比丘应至愿受具足戒者处言彼曰:『某甲请听,今汝〔语〕真时,〔语〕实时。于僧伽询问时,有应言有,无应言无,勿困惑、勿羞愧。当如此问汝:汝有病否?……和尚之名为何耶?』
(八)〔教诫者及受者〕相偕而来,不得相偕而来。教诫者应先来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我与彼教诫已。若僧伽机熟者,令某甲来。』应言:『请来!』即偏袒上衣,礼诸比丘足,蹲踞,合掌,请受具足戒:『我请僧伽授具足戒,僧伽哀愍济度我。二次……三次……我请僧伽授具足戒,僧伽哀愍济度我。』
(九)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我问某甲障法。某甲!请听!今乃汝〔语〕真时,〔语〕实时也。我问汝事,有应言有,无应言无。汝有病否?……和尚之名为何耶?』
(一○)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愿从具寿受具足戒。无有障法,钵、衣完备。某甲请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此乃表白。
(一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无有障法,钵、衣完备。某甲请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僧伽应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一二)我二次说此事……我三次说此事……不听者请说。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已。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具足戒羯磨终----
七七(一)「其次,应量〔日〕影、告时季、告日分、告法式。应告四依,〔谓:〕出家依乞食,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僧次食、别请食、请食、行筹食、十五日食、布萨食、月初日食也。出家依粪扫衣,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亚麻衣、绵衣、野蚕衣、褐衣、麻衣、纻衣也。出家依树下坐,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精舍、平覆屋、殿楼、楼房、地窟也。出家依陈弃药,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熟酥、生酥、油、蜜、糖也。」
                                             ----四依品终----
七八(一)尔时,诸比丘授一比丘具足戒,唯留其一人而去。彼以后独往而于途中遇其旧妻。彼女言曰:「汝今出家耶?」「然!我出家矣。」「出家者难得淫法,来!行淫法。」彼与彼女乃行淫法,甚久始来。比丘等言曰:「汝为何迟来耶?」
(二)时,彼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授具足戒者,许与同伴而告四非事。受具足戒之比丘,即对畜生亦不得行淫法。比丘以行淫法者,非沙门,非释子也。犹如有人一经斩首,其身命即绝。如此比丘若行淫法,其沙门释子〔戒命〕亦绝。此即至命终不得为也。
(三)受具足戒比丘,不与取即偷盗,乃至盗一草叶亦不得为之。为五钱、或五钱物、或过五钱物不与取偷盗者,乃非沙门、非释子。犹如枯叶离枝不〔复〕绿色,如此比丘行五钱、或五钱物、或过五钱物不与取偷盗者,亦非沙门释子矣。此至命终不得为也。
(四)受具足戒比丘,不得知而夺去有情乃至蝼蚁性命。比丘知而夺命乃至堕胎者,即非沙门、非释子。犹如巨石破为二分,不得复合,如此比丘知而夺人身命,非沙门、非释子。此至命终不得为也。
(五)受具足戒比丘,不得称上人法乃至言:「我于空屋受快乐。」比丘有恶欲,为恶所迫,称非真非实之上人法、禅、解脱、三昧、正受、道、果者,乃非沙门、非释子。犹如多罗树截去其心者,不能复生,如此比丘有恶欲,为恶所迫,称非真、非实上人法者,亦非沙门、非释子。此至命终不得为也。」
                                             ----四非事品终----
七九(一)尔时,有一比丘,不〔自〕见罪被举而还俗,彼再还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自〕见罪被举而还俗,再还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应言彼曰:『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可令出家;若言不见,不得令出家。
(二)令出家后,应言:『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可授具足戒;若言不见,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后,应言:『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可与解羯磨;若言不见,不得与解羯磨。与解羯磨后,应言:『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善;若言不见者,若得僧和合可再举之;若不得僧和合者,与〔之〕共住共食亦不成罪。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罪不忏悔而还俗,再还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应言彼曰:『汝忏悔彼罪耶?』若言忏悔者可令之出家;若言不忏悔者不得令出家。令出家后,应言:『汝忏悔彼罪耶?』若言忏悔者可授具足戒;若言不忏悔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后,应言:『汝忏悔彼罪耶?』若言忏悔者可与解羯磨;若言不忏悔者不得与解羯磨。与解羯磨后,应言:『汝忏侮彼罪?』若言忏悔者善;若言不忏悔者,得僧和合时可再举之;若不得僧和合者,与之共住共食亦不成罪。
(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舍恶见,被举而还俗,再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应言彼曰:『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可令出家;若言不舍者不得令出家。令出家后,应言:『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可授具足戒;若言不舍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后,应言:『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可与解羯磨;若言不舍者不得与解羯磨。与解羯磨后,应言:『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善;若言不舍者,得僧和合可再举之;不得僧和合者,与之共住共食亦不成罪。」
                                         ----〔诵品一○终〕----
            律乃于大义          赍乐善美者54
            折伏恶欲人          摄受有耻者
            持教者而为          悉知胜者境
            无疑善施设          不异境安稳
            于犍度附随          篇并毘尼母
            如义而行善          能者如理觉
            若人不知牛          不能保牛群
            不知戒律者          安护律仪行
          经论纵亡失          律存教常存
            是故乃为总摄随智进
            次第摄颂我说请倾听
            事因理趣广说等皆是
            虽难遍尽但可依理知
            于菩提树下          阿阇波罗树
            罗阇耶他那          索诃主梵天
            阿罗逻迦罗          郁陀迦罗摩
            比丘优波迦          憍陈如婆颇
            跋提摩诃男          乃至阿说示
            耶舍及四人          五十人诸方
            由一切罗网          事魔三十人
            与优楼频螺          及螺髻梵志
            火堂与大王          帝释及梵天
            祠祭之和合          粪扫衣池石
            及迦休树石          阇浮庵婆树
            阿摩勒取波          利质多罗华
            迦叶应折薪          迦叶应燃火
            迦叶应灭火          沈之火炉云
            伽耶杖林园          以及摩竭国
            以优波提舍          乃至拘律陀
            为有名出家          下裳不齐整
            乃至以出钵          瘦丑婆罗门
            而以行非行          满腹及孺童
            二人或三人          众授具足戒
            法腊而愚痴          授与具足戒
            和尚之离去          法腊十依止
            不奉事驱出          愚痴失依止
        五分之比丘          六分之比丘
            其他旧外道          裸形不断发
            髻梵志释子          摩竭国五病
            55盗贼鸯崛        摩竭王下令
            狱标记笞刑          烙印刑负债
            奴仆及秃头          优波离蛇病
            一家有信心          骞荼无路去
            迦维罗卫城          童子及受处
            不和合而住          如何行罚耶
            所有之僧园          食不问和尚
            带走及骞荼          黄门贼住者
            及归外道者          蛇杀母父者
            以杀阿罗汉          污染比丘尼
            以破和合僧          出佛身血者
            乃至二根者          不请和尚者
            僧伽为和尚          以众为和尚
            黄门为和尚          及不具钵者
            借者有三人          手被割截者
            足被割截者          手足割截者
            耳被割截者          鼻被割截者
            耳鼻割截者          指被割截者
            大指割截者          腱被割截者
            手如蛇头者          佝偻人侏儒
            瘿者笞刑者          受烙印刑者
            标记罪状者          及象皮病者
            恶疾瞎子者          毁辱大众者
         瘤手及跛者          半身不遂者
            断威仪路者          老弱盲痖者
            盲痖盲聋者          盲聋痖聋者
            及盲痖聋者          为无耻依止
            不为无耻者          依止旅途中56
            请者及希望          来者争先后
            依一人和尚          鸠摩罗迦叶
            受具戒者病          不受教诫而
            使困惑教诫          僧伽中教诫
            愚痴之教诫          非当选教诫
            教诫受者来          谓请济度我
            之具足戒依          留一人三人
            此犍度有一          百七十二事57  
                              ----第一大犍度摄颂终----

  1 婆罗门,「除恶漏尽者」以名婆罗门。(原注)婆罗门(Brahmana),解释为「除恶」(bahita-papa),是一语源之说明。
  2 十二缘起支皆由因生故名为有因之法。(原注)言所有一切法。
  3 原文So brahmanobrahmavadam vadeyyaMahavasto文一致,brahmano一语可能为衍文。
  4 此一行甚多异解,今依文脉,ussada解释为「伙、多」。原注此语解为「肿物」:「彼于一切世间处之任何所缘,无不是贪肿物、瞋肿物、痴肿物、慢肿物、见肿物之五种肿物」。英译意同此译。
  5 目支邻陀,巴利语谓Mucalinda,北传言mucilinda
  6 对下文请看相应部一.二三四页、五分律卷第十五(大正二二.一○三页a)。
  7 「有垢秽者」指六师外道。(原注)
  8 「为大损失」(mahajaniya)「七日不出而失所得道果,故彼为大损失。」(原注)。或得译为「阿罗逻伽罗摩长衰矣。」
  9 原本之Kho,me读为Kho me
  10 原本amatadudrabhin改为dundubhin,至于ahanhiGeiger巴利文典153, 2
  11 「足台」「足布」。此处缺注释,依其他注“Padapitha置已洗足之台,Padakathalika是置未洗足之台,或擦足布。北传有「洗足台」「拭足布」之译例。
  12 bhasita之语根有二义,即「语」(bhas)及「辉」(bhas)也。若依原注谓:「如是说」者「有如是二语」(vakyabheda)之义。(参照四分律第三十二卷,大正藏第二十二卷七八七页下。)但中阿舍经译为「光明照耀。」
  13 参照相应第十六卷下转法轮品增支部六集第六大品六十一。
  14 阿若憍陈如annatakondanna谓「证憍陈如」。
  15「食施物」nihara-bhatta之意义不明,梵语ni+√hr有施与故如现译,向来译为「持来物。」原本次二语iminaniharena暹罗本缺,衍文不译。
  16 暹罗本有(ure)「胸」故采用之。
  17 「满胜」(Punnaji)于佛本行集经中「富兰那迦(言随满足)」依此应为Purnaka
  18 「旧家随旧家」。「旧家随旧家者,乃旧家系及次旧家系之意。」(原注)。
  19 军村(Senanigama)。于Lalitavistara,MahavastuSenapatigramaha,依此,即「将军村」义。
  20 「死魔」(Antaka)。魔波旬之形容语,原注谓「劣恶下贱有情。」
  21 原本etasmim nidane之下省略etasmim Pakaranebhikkhusangham sannipatapetva四语,依暹罗本补。
  22「贤众」(bhaddavaggiya)。「彼等王子之外貌内心皆优美,必与众游,故名贤众。」(原注)又梵文佛传呼「五人比丘群」为「贤众。」可能非固有名词。
  23「虽然」(api ca kho)原本缺。依暹罗本补,下同。
  24 以下几近第七节终了为止,乃以上返复记述。暹罗本大部份看似偈文。以用语观之,或亦未可知,但不明了。
  25「此月夜」(ajjunho)依辞典解为ajjajunha但原批注释为「今日一日」(ajjaekadivasam)。
  26 此句意义不明,此处辞典乃以udiccareudikkhati之自言,现在,第三人称,复数。但原注将此语释为「炽然」(adittam)。此释一如视语根为√dip者然,在音韵上实有难处,但依此文脉,无宁用此意义颇见自然。若尔,应将复数改为单数,当如次译之:「以二俱放光明故,火堂炽然。螺髻梵志等言……。」今暹罗本句读亦然。
  27「鸯耆罗娑」angirasa,属安义罗斯族者。佛之异名。
  28 「晒」Vissajjeti。「为令干而铺开义。」(原注)。
  29「与我手」aharahattha。如言「请攀〔我〕手」而垂之也(原注)。
  30「迦叶!」一语原本缺。
  31「阎浮树」原本jambuyayam从暹罗本可改为jambuya,下同。
  32「八日祭」Atthaka。参照第八犍度一三-二(南传卷三.五○二页),并请参阅大品英译(东方圣典第十三卷一三○页注一)。
  33 「火炉」(mandamukhi)。语义不明,原注「谓火器(aggibhajana)也」今依之。
  34 「担荷」(kharikaja)。此语甚难解。原注释为「一加利重担」(kkaribhara),一加利重约六斗,如此解释不一定妥当。为对照四分律卷第三十三文句,乃相当于「净衣,澡瓶。」然,应再勘之。
  35「洗尼」(Seniya),若依梵本,大事乃Srenya。参照荻原博士「梵汉对照佛教辞典」(一八四.一○)及神博士「翻译名义大集」(三六五二)。(前面译为斯尼耶频毘娑罗王。)
  36 「那由多」(nahuta)。此音译用梵语形。若依(原注)「此处一那由多乃十千也,」十二那由多即十二万。于四分律有车乘一万二千、人数八万四千。
  37 「瘦躯者」(kisaka),苦行者之称。「因苦行而成为瘦躯者」(原注),但不采用原注kisakaovadana一合成语之解释。
  38 「迦叶!云云」原文四语,似不属偈文。如此解时虽以一字不足,但如此等偈文亦多乱脱。又,梵本大事相当此文之一行(第三卷四四四页一八行)亦不足一字。
  39 「何处」。于原注ko。释为kuhim也。
  40 「无所有」(akincana)。「无所有贪等」(原注)。
  41 「住十居」(dasavasa)。原注「住十圣居」十圣居之名出自长部经典第三卷三四九及三八○页(南传大藏经第八卷),增支部经典第二二卷上三四六及三四七页
  42 「十力」一名,出自相应中部经典第十三卷三九-四○页等。参照荻原博士梵汉对译佛教辞典七一-一○
  43 「知十法」。「知十业道也」(原注)。
  44 「十具足」「具足十无学分」(原注)。大概同于十无学力,若尔即于八支圣道再加正智、正脱。出于无碍解脱道第二卷一七三页。
  45 「调御一切己」(sabbadhi danto)。依原注:「于一切根调御自己,世尊于眼等无有少分不调御也。」但四分律「一切解」即读sabbadhi读为sarvadhih者。依此,应译为「于一切解调御自己。」
  46 译为「绝人迹」原语为是vijanavata从来解释有三:一、依原批注为「无人身风(嗅即气息)。」二、vrjanavata译作「村落风吹。」三、视为vata,译为「群」。日译者以梵语vijana(无人)模拟此语而推断为,vijanapada之转讹。
  47「若唯有此」云云,暹罗本为偈,似Tristubh之四分三,今依原注。原注曰:「若认唯有此」,为假令即无此以上者,亦足以得彼预流果道,如所云然,此乃正法义也。「汝等已悟无忧之处」者,即汝等已了悟,已获得我等所寻求以行之无忧处之意。「于多那由多劫中亦未曾见」者,我等经多那由多劫未见此无忧处……。」原文abbhatitam可依暹罗本断作abbhatitam(但原注有abbhutitam)。
  48「义利巴奢」(Giribbaja梵语Girivraja)。王舍城之别名,日译者想为「山所围」义。
  49 「三轮」,脐与两膝也。
  50 「浴室」(jantaghara)。神博士编「翻译名义大集」九二八九有jentaka「暖房」,温暖浴室。又汉译亦云「温室」。但现代汉译以「温室」指种植花果而有气温装置、园艺房舍,故直以「浴室」名之。
  51 「本日治」又「本日」(mulayapatikassana)。犯罪别住期间再犯罪时又从新起算之别住。神博士编「翻译名义大集」八六五一「再从根本(头)起算别住」(yan-gshi-nas-bslan-ste-spo-ba)即此也。但其出自梵语mulapakarsaparivasa似应准巴利语形订正。
  52 「白四」(natticatuttha,梵jnapticaturtha)。三唱之后行决议之法也。
  53 「十六事」,原本暹罗皆然,但实仅十四事。
  54 以下颂文似后世附加。
  55 原本eko依暹罗本改为bhato
  56 原本kataddhanam依暹罗本改为tathaddhanam
  57 以上所举项目中有一二互相对应亦不明了者,其数法亦不明了。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8-24
           第二  布萨犍度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其时诸外道梵志于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说法,众人为听法至彼等处。众人于诸外道梵志得爱念、得信心,诸外道梵志即得宗徒。
(二)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静居宴默,心生思念:「今诸外道梵志于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说法,众人为听法而至彼等处。众人于外道梵志得爱念、得信心,诸外道梵志即得宗徒。当令诸尊者于上半月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
(三)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已,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摩竭国洗尼瓶沙王白世尊言:「我于此处静居宴默而心生思念:『今诸外道梵志……』尊者等亦于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可乎?」
(四)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之庆喜。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闻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而庆喜,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于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
二(一)尔时,世尊已许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诸比丘集会,默然而坐。众人等前来彼等处听法。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于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默然而坐,犹如痖猪耶?集会者应不说法耶?」诸比丘闻众人忿怒、非难,彼诸比丘乃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于上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集会说法。」
三(一)时,世尊静居宴默,心生思念:「我为诸比丘制定学处,我当许诵此为波罗提木叉,以此为布萨羯磨。」
(二)时,世尊凌晨之时,从宴默起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今我静居宴默,心生思念:『我为诸比丘制定学处,我当许诵此为波罗提木叉,以此为布萨羯磨。』诸比丘!许诵波罗提木叉。
(三)诸比丘!诵时应如此行之: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今日十五日布萨也。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当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何为僧伽最初行事耶?具寿等应告己清净矣,我应诵波罗提木叉,我等全体一一于此处作意谛听之。有罪者应发露,无罪者静默。诸具寿静默故,我知清净。正如每一问即有一答,于似此会众中亦如是唱言三次。唱言三次已,比丘忆念有罪而不发露者,即故妄语也。故犯妄语者,诸具寿!是世尊所言障法。故已犯罪比丘,忆念而欲清净者,应发露之。若发露已,即得安稳。』
(四)「波罗提木叉」者,是诸善法元,是面,是首,故名「波罗提木叉」。「具寿」者,是爱语,是敬语,是尊重,崇奉增上语,是谓「具寿」。「诵」者,开释、教诲、施设、建立、表白、分别、显示是也。「此」者,谓波罗提木叉。「我等全体一一于此处」者,谓所有会众!长老、新参、中位,是谓「我等全体一一于此处」。「谛听」者,乃是作意思惟、全心、存念。「作意」者,谓倾听而一境心、心无散乱、心不纷扰也。
(五)「有罪者」者,于长老、新参、中位,犯五种罪1之某一罪,或于七罪中,犯某罪。「发露」者,于僧伽,或于众人、或于一人前,告白,说明,开阐,显示。「无罪者」者,未犯或犯而已出离也。「静默」者,谓应意可而不得言说也。「我知清净」者,我知、持之也。
(六)「正如每一问即有一答」者,乃如有一〔人〕,蒙问〔一事〕而作答言,此亦如是,使会众知:彼问我矣。「似此会众」者,谓比丘会众也。「唱言三次」者,唱言一次、唱言二次、唱言三次也。「忆念」者,谓亦知亦想也。「有罪」者,疑犯或犯而未出离也。「不发露」者,谓于僧伽,或于众人、或于一人前,不告白,不说明,不开阐,不显示。
(七)「故犯妄语者」,何为故犯妄语?是犯恶作也。「世尊所言障法」者,所障者何?初静虑证得之障,第二静虑证得之障,第三静虑证得之障,第四静虑证得之障。静虑、解脱、三昧、三钵底、出、出离、远离、善法证得之障。「故」者,谓以是故也。「忆念」者,谓亦知亦想念也。「欲清净者」,谓欲出离、欲清净者也。
(八)「有罪」者,疑犯或犯而未出离也。「发露」者,谓于僧伽,或于众人、或于一人前以发露之。「若发露已,即得安稳」者,且于何时有安稳耶?初静虑证得之安稳,第二静虑证得之安稳,第三静虑证得之安稳,第四静虑证得之安稳。证得静虑、解脱、三昧、三钵底、出、出离、远离、善法,即得安稳也。」
四(一)尔时,诸比丘以世尊许诵波罗提木叉,乃日日诵彼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日日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诸比丘!准于布萨日诵波罗提木叉。」
(二)尔时,诸比丘以世尊许于布萨日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于半月即于半月之十四日、十五日、八日,诵波罗提木叉三次。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于半月中诵波罗提木叉三次,诵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半月一次,于十四日或十五日诵波罗提木叉。」
五(一)尔时,六群比丘于各自会众前随从会众,诵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于各自会众前随从会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和合布萨羯磨。」
(二)时,诸比丘思念:「世尊许和合布萨羯磨,如何始为和合耶?一住处耶?或一切地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一住处为和合。」
(三)尔时,具寿摩诃劫宾那住王舍城近处曼直鹿园。时,具寿摩诃劫宾那静居宴默,心生思念:「我往不往布萨?往不往僧伽之羯磨?然我以第一清净为清净。」
(四)时,世尊心知具寿摩诃劫宾那心所思念,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彼亦如是从耆阇崛山隐没,出现于曼直鹿园具寿摩诃劫宾那之前。世尊坐于所设座席,具寿摩诃劫宾那敬礼世尊而坐一面。
(五)于一面坐已,世尊告具寿摩诃劫宾那曰:「劫宾那!汝于静居宴默时,心生:『我往不往布萨?往不往僧伽之羯磨?然我以第一清净为清净』之思念否?」「然!」「若汝等婆罗门不恭敬、尊重、尊奉、供养布萨者,谁当恭敬、尊重、尊奉、供养布萨耶?婆罗门!往布萨,不得勿往。」「唯!唯!世尊!」具寿摩诃劫宾那应诺。
(六)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具寿摩诃劫宾那,使之庆喜已,如力士屈其伸腕、伸其屈腕,彼亦如是隐没于曼直鹿园具寿摩诃劫宾那前,出现于耆阇崛山。
六(一)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已制定一住处为和合,如何为一住处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协定境界。诸比丘!应如此协定:应先唱相,〔谓:〕山相、石相、林相、树相、道相、蚁垤相、河相、水相也。唱相之后,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已唱四方相,若僧伽机熟者,僧伽依此等协定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此表白也。
(二)诸大德!请听我言!已唱四方相,僧伽依此等相,定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依此等相,定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依此等相,定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七(一)尔时,六群比丘以世尊许定境界而协定过大之境界,有四由旬、五由旬、六由旬。诸比丘往布萨,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到达者,有诵已之时到达者,有宿于途中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协议四由旬、五由旬、六由旬之过大境界,〔如此〕协定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定三由旬为最大境界。」
(二)尔时,六群比丘协定跨河为境界。诸比丘往布萨,有被水冲去者,有钵被水冲去者,有衣被水冲去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协议跨河为境界,〔如此〕协定者堕恶作。于常有船或有桥处,许协定跨河为境界。」
八(一)尔时,诸比丘不作标示,但于各个之房舍诵波罗提木叉。客比丘等不知或心念:「今日何处行布萨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标示时,不得于各个之房舍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以僧伽所欲精舍、或平覆屋、或殿楼、或楼房、或地窟,协定为布萨堂,以行布萨。诸比丘!应协定如次:
(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以某甲之精舍协定为布萨堂。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以某甲之精舍协定为布萨堂。以某甲之精舍为布萨堂之协定,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已协定以某甲精舍为布萨堂。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三)尔时,于一住处协定二布萨堂。诸比丘于两处集会,心念:「此处将布萨。」「此处将布萨。」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于一住处协议二布萨堂,协定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废除一处,但于他一处行布萨。
(四)诸比丘!废除应如是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废除某甲之布萨堂。此为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废除某甲之布萨堂。僧伽废除某甲布萨堂,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废除某甲布萨堂。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九(一)尔时,协定于一极小住处为布萨堂。于布萨日大比丘僧团来集会,诸比丘等坐协定以外地上,闻波罗提木叉。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于经协定布萨堂行布萨,而我等坐协定以外地上闻布萨。是彼布萨为我等行耶?或未行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如人坐地上,不论已协定或未协定者,若能闻波罗提木叉即为彼行布萨矣。
(二)是故,诸比丘!如一僧伽希求最大布萨堂宽窄若干,即令其协定布萨堂如是宽窄。诸比丘!协定应如此行之:应先唱相,于唱相已,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已唱四方相,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依此等相,协定布萨堂最大限量。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已唱四方相,僧伽应依此等相,协定布萨堂最大限量。依此等相,协定布萨堂最大限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依此等相,协定布萨堂最大限量。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一○(一)尔时,于一住处,在布萨日新参诸比丘首先集会,曰:「长老等未来。」即去,于非时行布萨。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布萨日长老比丘等率先集会。」
一一(一)尔时,于王舍城同一境界有多住处。诸比丘于此争言:「于我等住处行布萨。」「令于我等住处行布萨。」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同一境界有多住处,诸比丘于此争言:『于我等住处行布萨。』『于我等住处行布萨。』诸比丘!是比丘等皆应集会一处,施行布萨,或应于有长老比丘住处集会而行布萨。不得于别众施行布萨,行者堕恶作。」
一二(一)尔时,具寿摩诃迦叶从阿那伽宾头往王舍城行布萨,于途中渡河时,险被水所冲去而衣溅湿。诸比丘言具寿摩诃迦叶曰:「如何汝衣溅湿耶?」「我今从阿那伽宾头往王舍城布萨,途中渡河时,险被水所冲去,故我衣溅湿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令彼僧伽协定,彼境界内不离三衣2
(二)诸比丘!协定应如是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即应协定于彼境界不离三衣。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先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即彼僧伽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三)尔时,诸比丘以世尊许协定不离三衣,置衣于屋内。彼衣遗失、被焚、被鼠所咬啮,诸比丘乃服恶衣,其衣坏薄。诸比丘言:「如何汝诸尊者,服恶衣而衣坏薄耶?」「是我等比丘以世尊许协定不离三衣,我等置衣屋内,彼衣遗失、被焚、被鼠所咬啮。是故我等服粗恶衣,我衣坏薄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前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应即令彼僧伽协定境界内不离三衣,但除村里与村里近处。
(四)诸比丘!协定应如是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但除村里与村里近处。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僧伽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但除村里与村里近处。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但除村里与村里近处,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协定于此境界不离三衣,但除村里与村里近处。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五)诸比丘!协定一境界时,应先协定同一住处境界,后定不离三衣〔处〕。诸比丘!废除境界时,应先废除不离三衣〔处〕,然后废除同一住处境界。诸比丘!废除不离三衣〔处〕,应如是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议不离三衣矣,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可废除不离三衣〔处〕。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议不离三衣〔处〕矣,此僧伽废除不离三衣〔处〕。于废除不离三衣〔处〕,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废除不离三衣〔处〕。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六)诸比丘!废除境界应如是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废除此境界。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前僧伽协定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境界已,僧伽应废除此境界。于废除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此境界,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废除同一住处、同一布萨之此境界。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七)诸比丘!当未协议、未建立境界时,住村里、村落者,以其村里之村里境界,以其村落之村落境界,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诸比丘!若人于无村落森林,以四面七阿阪陀罗3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诸比丘!于一切河无境界,于一切海无境界,于一切湖无境界。诸比丘!凡有河、海、湖处,以之为同一住处,同一布萨〔境界〕者,乃一中等〔身材〕之人四面洒水所及之地也。」
一三(一)尔时,六群比丘以一境界合〔前〕一境界。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等既先为之协定境界者,其人所作如法、不动、应理。诸比丘!彼等若后为之协定境界者,其人所作不如法、非不动、非应理。诸比丘,不得以一境界合〔前〕一境界,合者堕恶作。」
(二)尔时,六群比丘以一境界覆〔前〕一境界。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等既先为之协定境界者,其人所作如法、不动、应理。诸比丘!彼等若后为之协定境界者,其人所作不如法、非不动、非应理。诸比丘!不得以一境界覆〔前〕一境界,覆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协定境界时,留出两界中间地带,以协定一境界。」
一四(一)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布萨有几日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有二布萨日,十四日与十五日也。诸比丘!此二为布萨日。」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布萨羯磨有几种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有四布萨羯磨:非法别众布萨羯磨、非法和合布萨羯磨、如法别众布萨羯磨、如法和合布萨羯磨是也。诸比丘!此中别众布萨羯磨乃非如法。诸比丘!不得施行如此布萨羯磨,亦不许如此布萨羯磨。
(三)诸比丘!此中非法和合布萨羯磨,诸比丘!不许如此……。诸比丘!此中如法别众布萨羯磨,诸比丘!不许如此……诸比丘!如此中如法和合布萨羯磨,诸比丘!应行如此布萨羯磨,亦许如此布萨羯磨。诸比丘!故当思念:『我行此如法和合布萨羯磨。』诸比丘!于是汝等应修学也。」
一五(一)时,诸比丘心生思念:「有几种诵波罗提木叉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有五种诵波罗提木叉。诵序已,余应唱如常所闻,此第一〔种〕诵波罗提木叉。诵序,诵四波罗夷已,余应唱如常所闻,此第二〔种〕诵波罗提木叉。诵序,诵四波罗夷,诵十三僧残已,余应唱如常所闻,此第三〔种〕诵波罗提木叉。诵序,诵四波罗夷,诵十三僧残,诵二不定已,余应唱如常所闻,此第四〔种〕诵波罗提木叉。第五为广说也。诸比丘!如此有五种诵波罗提木叉。」
(二)尔时,以世尊许略诵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于一切时略诵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略诵波罗提木叉,〔略〕诵者堕恶作。」
(三)尔时,于拘萨罗国一住处,布萨日生蛮族怖畏。诸比丘未得广说而诵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生危害,许略诵波罗提木叉。」
(四)尔时,六群比丘未生危害而略诵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不生危害,不得略诵波罗提木叉,〔略〕诵者堕恶作。诸比丘!若生危害,许略诵波罗提木叉。此中危害者:王之危害,贼之危害,火之危害,水之危害,人之危害,非人之危害,猛兽之危害,蛇之危害,危害于命,危害于梵行也。诸比丘!若有如此诸危害者,许略诵波罗提木叉,若无危害者,应广说。
(五)尔时,六群比丘于僧伽中未受请而说法。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僧伽中未受请者不得说法,说者堕恶作。诸比丘!许长老比丘自行说法或求于他人〔为彼说法〕。」
(六)尔时,六群比丘于僧伽中未选而问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僧伽中,未选不得问律,问者堕恶作。诸比丘!于僧伽中,许当选者问律。诸比丘!选应如此行:选自己或选他人。
(七)如何选自己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我当问某甲律。』如此选自己。如何选他人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应使某甲问律于某甲。』应如此选他人。」
(八)尔时,善行诸比丘当选,于僧伽中问律。六群比丘生嫌恨、生忿怒,作恶事以胁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僧伽中当选者,亦应观察会众,计其人数后,许以问律。」
(九)尔时,六群比丘于僧伽中未选而答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未选者不得答律。诸比丘!选应如此行:选自己或选他人。
(一○)如何选自己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我当答某甲问律。』应如此选自己。如何选他人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者,应令某甲答某甲问律。』应如此选他人。」
(一一)尔时,诸善行比丘当选,于僧伽中答律。六群比丘生嫌恨、生忿怒,作恶事以胁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僧伽中当选者,亦应观察会众,计其人数后,许应答律。」
一六(一)尔时,六群比丘未得许可,责罪比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未得许可,不应责罪比丘,责者堕恶作。诸比丘!言:『具寿!我欲向汝言,与之许可。』以求许可之后,方能责罪。」
(二)尔时,诸善行比丘求于六群比丘许可后,责罪之。六群比丘生嫌恨、生忿怒,作恶事以胁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即使得许可,亦应计其人数之后,方能责罪。」
(三)尔时,六群比丘思念:「诸善行比丘应先向我等求许可。」先向无事、无因、清净无罪诸比丘求许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可向无事、无因、清净无罪诸比丘求许可,求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于计其人数之后,方求许可。」
(四)尔时,六群比丘于僧伽中行非法羯磨。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僧伽中不得行非法羯磨,行者堕恶作。」彼等仍行非法羯磨。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行非法羯磨时,可非议。」
(五)尔时,六群比丘行非法羯磨,诸善行比丘非议之。六群比丘生嫌恨、生忿怒,作恶事以胁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亦许说其所见。」于彼〔六群比丘〕现前,言说所见。六群比丘生嫌恨、生忿怒,作恶事以胁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摄持若四五人非议,若二三人说所见,若一人『我未听此。』」
(六)尔时,六群比丘于僧伽中诵波罗提木叉时,故意不闻。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诵波罗提木叉时不得故意不闻,不闻者堕恶作。」
(七)尔时,具寿优陀夷为僧伽诵波罗提木叉,有乌之声音。时,具寿优陀夷心生思念:「世尊规定:诵波罗提木叉者,应令能听闻。我有乌之声音,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诵波罗提木叉者应尽力听闻,尽力者无罪。」
(八)尔时,提婆达多于有在家会众,诵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有在家会众,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
(九)时,六群比丘于僧伽中未受请,诵波罗提木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僧伽中未受请,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诸比丘!许波罗提木叉依长老。」
                                              ----外道诵品终----
一七(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已,向周多那瓦睹游行,次第游行至周多那瓦睹。尔时,一住处住甚多比丘,其中有一长老比丘愚痴、暗昧,彼卽不知布萨、布萨羯磨、波罗提木叉,亦不知诵波罗提木叉。
(二)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制定波罗提木叉依长老,而我等此长老愚痴、暗昧而不知布萨……或诵波罗提木叉。我等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波罗提木叉可请求其中聪明贤能之比丘。」
(三)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住多比丘愚痴、无能。彼等无论布萨、布萨羯磨、波罗提木叉、诵波罗提木叉皆不知也。彼等乞长老曰:「长老!请诵波罗提木叉。」彼言:「非我所能。」乞第二长老曰:「长老!请诵波罗提木叉。」彼亦言:「非我所能。」乞第三长老曰:「长老!请诵波罗提木叉。」彼亦言:「非我所能。」以如此方便,乃至乞诸僧伽新参曰:「具寿!请诵波罗提木叉。」彼亦言:「非我所能。」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四)「诸比丘!布萨日于此间一住处住多比丘愚痴、暗昧,彼等于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尽皆不知。彼等乞长老曰:『长老!请诵波罗提木叉。』彼言:『非我所能。』乞第二长老曰:『长老!请诵波罗提木叉。』彼亦言:『非我所能。』
(五)乞第三长老曰:『长老!请诵波罗提木叉。』彼亦言:『非我所能。』以如此方便乃至乞诸僧伽新参曰:『具寿!请诵波罗提木叉。』彼亦言:『非我所能。』诸比丘!彼诸比丘应急遣一比丘诣四方住处曰:『具寿!往!略、或广修学波罗提木叉,来!』」
(六)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遣何人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长老比丘可命新参比丘。」长老所命新参比丘等亦不往。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长老命令时,非病者,不得不往,不往者堕恶作。」
一八(一)时,世尊于周多那瓦睹随意间住已,再还王舍城。尔时,诸比丘往乞食时,众人问:「〔今〕是半月之何日耶?」诸比丘言:「我等不知。」众人轻蔑、责难:「此沙门释子尚不知算半月,如何知他善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学算半月。」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何人应学算半月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皆学算半月。」
(三)尔时,诸比丘往乞食,众人问:「比丘有多少耶?」诸比丘言:「我等不知。」众人忿怒、非难:「此诸沙门释子自己等互不相知,如何知他善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算比丘。」
(四)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于何时算比丘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可于布萨日,聚群或取筹以算。」
一九(一)尔时,诸比丘不知「今日乃布萨日」,而往远方村里乞食。彼等或于正诵波罗提木叉时、或诵毕时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告以『今日布萨。』」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以何人告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应以长老比丘于当时告。」尔时,一长老于当时忘其忆念。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于食时告。」彼于食时亦忘其忆念。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于彼〔长老〕能忆念时宣告。」
二○(一)尔时,一住处布萨堂为尘所污。诸客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比丘不净扫布萨堂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净扫布萨堂。」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以何人净扫布萨堂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由长老比丘命新参比丘。」长老命已,新参比丘亦不净扫。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长老命已,非病者,不得不净扫,不净扫者堕恶作。」
(三)尔时,布萨堂未设座,比丘等坐地上,肢体及衣为灰尘所污。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于布萨堂设座。」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以何人于布萨堂设座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由长老比丘命新参比丘。」长老比丘命已,新参比丘亦不设座。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长老命时,非病者,不得不设座,不设者堕恶作。」
(四)尔时,布萨堂无明灯,诸比丘于闇中,身、衣被踏。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于布萨堂设明灯。」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以何人于布萨堂设明灯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由长老比丘命新参比丘。」长老命已,新参比丘亦不设明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长老命时,非病者,不得不设明灯,不设明灯者堕恶作。」
(五)尔时,于一住处,其住处之诸比丘不备饮水、不备食物。客比丘等忿怒、非难:「如何此住处不备饮水、不备食物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汝等备饮水与食物。」
(六)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以何人备饮水与食物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长老比丘命新参比丘。」长老命已,新参比丘亦不备。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长老命时,非病者,不得不备,不备者堕恶作。」
二一(一)尔时,有甚多比丘愚痴、暗昧,往四方不问阿阇梨、和尚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甚多比丘愚痴、暗昧,往四方不问阿阇梨、和尚等。诸比丘!彼阿阇梨、和尚等应问言:『汝等往何处耶?与何人俱往耶?』诸比丘!若彼诸愚痴、暗昧者,言与其他诸愚痴、暗昧者时,诸比丘!阿阇梨、和尚等不得许之,若许者堕恶作。诸比丘!若彼诸愚痴、暗昧者,未得阿阇梨、和尚等许可而往者,堕恶作。
(二)诸比丘!此一住处住甚多比丘愚痴、暗昧。彼等无论布萨、布萨羯磨、波罗提木叉、诵波罗提木叉皆不知。此处有一比丘来,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贤明、聪敏、具慧、知耻、有悔而欲学。诸比丘!彼诸比丘应摄护、摄受、送迎,而以细面、粘土、杨枝、漱水承事此比丘;若不摄护、不摄受、不送迎,且不以细面、粘土、杨枝、漱水承事者,堕恶作。
(三)诸比丘!此一住处布萨日住甚多比丘愚痴、暗昧。彼等无论布萨……诵波罗提木叉皆不知。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即遣一比丘往四方住处,曰:『往!略、或广修学波罗提木叉,来!』若如此,其得者善;若不得者,彼诸比丘应皆往知布萨诵波罗提木叉〔比丘等〕住处。不往者堕恶作。
(四)诸比丘!此一住处甚多止住安居比丘愚痴、暗昧。彼等无论布萨……或诵波罗提木叉皆不知。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即遣一比丘往四方住处,曰:『往!略、或广修学波罗提木叉,来!』若如此,其得者善;若不得者,应七日间遣一比丘,曰:『往!略、或广修学波罗提木叉,来!』若如此,其得者善;若不得者,彼诸比丘于其住处不得止住安居,若住者堕恶作。」
二二(一)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集会!僧伽行布萨。」如此说时,一比丘白言:「有病比丘不来。」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病比丘清净4。诸比丘!与之者应如此行:彼病比丘至一比丘处,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与我清净,我持清净,我告清净。』如此,以身告之,以语告之,以身及语告之者,即与清净;不以身告,不以语告,不以身及语告者,非与清净。
(二)若如此,其得者善;若不得者,诸比丘!应用床或小床载彼病比丘,来僧伽中行布萨。诸比丘!若看病之诸比丘心生思念:『若将病者由此处移动,病当更笃以至死亡。』时,诸比丘!不得自彼处移动病者。僧伽应往彼处行布萨,但于别众不得行布萨,行者堕恶作。
(三)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即离〔僧伽〕者,应以清净与他人。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即还俗、死亡、自言为沙弥、自言弃学、自言犯极罪、狂人……乱心者……痛苦者……因见罪被举……不忏罪被举……舍弃恶见被举……黄门……贼住者……归于外道者……畜生……杀母者……杀父者……杀阿罗汉者……污染比丘尼者破和合僧者……出〔佛身〕血者……自言二根者,应与他人清净。
(四)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途中〔由僧伽〕离去者,非持清净来也。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而途中还俗、死亡……自言二根者,非持清净来也。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至僧伽而后离去者,乃持来清净也。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至僧伽而后还俗、死亡……自言二根者,乃持来清净也。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至僧伽因睡眠不告、放逸不告、入定不告者,乃持来清净也,持清净者无罪。诸比丘!持清净者若受清净,至僧伽故意不告者,乃持来清净也,持清净者,堕恶作。」
二三(一)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集会!僧伽行羯磨。」如此说时,一比丘白言:「有病比丘不来。」世尊曰:「诸比丘!与病比丘清净欲5。诸比丘!与者应如此行:彼病比丘到一比丘处,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与我清净欲,我持清净欲,我告清净欲。』如此,以身告之,以语告之,以身与语告之,可与清净欲。不以身告,不以语告,不以身与语告,非与清净欲。
(二)若如此,其得者善;若不得者,诸比丘!以床或小床将彼病比丘载来僧伽中行羯磨。诸比丘!若看病之诸比丘心生思念:『若将病者自此处移动,则病更笃,乃至有死亡。』诸比丘!不得将病者自彼处移动。僧伽应往彼处行羯磨,但于别众不得行羯磨,行者堕恶作。
(三)诸比丘!持清净欲者,若受清净欲即离〔僧伽〕者,清净欲应与他人。诸比丘!持清净欲者,若受清净欲即还俗、死亡……自言二根者,清净欲应与他人。诸比丘!持清净欲者,若受清净欲于途中〔由僧伽〕离去者,非持来清净欲。诸比丘!持清净欲者,若……〔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二(四)〕……持清净欲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于布萨日与清净者清净欲。此乃僧伽之事也。』」
二四(一)尔时,一比丘于布萨日为亲族所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布萨日为亲族所拘。诸比丘应向彼亲族言:『诸具寿!此比丘行布萨间,请让彼离去须臾。』
(二)如此,若得者善;若不得者,诸比丘应向彼亲族言:『诸具寿!愿与此比丘清净之时,请须臾居于一面。』如此,若得者善;若不得者,诸比丘向彼亲族言:『诸具寿!僧伽行布萨时,请将此比丘带出境界外须臾。』如此,若得者善;若不得者,不得以别众行布萨,若行者堕恶作。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布萨日为王所逮捕……乃至……为盗贼所拘捕……暴恶人所拘捕……为诸怨敌比丘所拘捕。诸比丘应向彼诸怨敌比丘言:『…………〔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四(一)~(二)〕』……不得以别众行布萨,若行者堕恶作。」
二五(一)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集会!僧伽有事。」如此言时,一比丘白言:「有名伽伽之比丘,为狂者,不来。」世尊曰:「诸比丘!狂者有二。有狂比丘于布萨或忆念、或不忆念,于僧伽羯磨或忆念、或不忆念者,有决定而不忆念者;有于布萨或来、或不来,于僧伽羯磨或来、或不来,决定而不来也。
(二)诸比丘!此中对于狂者,于布萨或忆念、或不忆念,于僧伽羯磨或忆念、或不忆念,于布萨或来、或不来,于僧伽羯磨或来、或不来。诸比丘!许与如此狂者狂羯磨6
(三)诸比丘!与者应如此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伽伽比丘为狂者,于布萨或忆念、或不忆念,于僧伽羯磨或忆念、或不忆念;于布萨或来、或不来,于僧伽羯磨或来、或不来。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与狂者伽伽比丘狂羯磨。无论伽伽比丘于布萨忆念、不忆念,无论于僧伽羯磨忆念、不忆念,无论于布萨来、不来,无论于僧伽羯磨来、不来,无论伽伽现在在、不在,僧伽应行布萨,行僧伽羯磨。此乃表白。
(四)诸大德!请听我言!伽伽比丘为狂者,于布萨……或不来。僧伽与狂者伽伽比丘狂羯磨,无论伽伽比丘于布萨……或不来,无论伽伽现在在、不在,僧伽应行布萨,行僧伽羯磨。与狂者伽伽比丘狂羯磨……行僧伽羯磨,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与狂者伽伽比丘狂羯磨,……行僧伽羯磨。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二六(一)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住四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要行布萨,我等是四人,我等如何行布萨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四人许诵波罗提木叉。」
(二)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住三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四人诵波罗提木叉,我等是三人,我等如何行布萨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三人行清净布萨7
(三)诸比丘!应如此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彼诸比丘,言:『诸具寿!请听我言!今十五日布萨也。若诸具寿机熟者,我等互相行清净布萨。』长老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诸比丘,曰:『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
(四)新参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诸比丘,曰:『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
(五)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住二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四人诵波罗提木叉,三人清净布萨。我等二人,我等如何行布萨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二人行清净布萨。
(六)诸比丘!应如是行:长老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言新参比丘,曰:『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
(七)新参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言长老比丘,曰:『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我清净,知我清净。』」
(八)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住一比丘。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四人诵波罗提木叉,三人行清净布萨,二人行清净布萨。我只一人,我如何行布萨耶?」彼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九)「诸比丘!布萨日于一住处住一比丘。诸比丘!彼比丘即于诸比丘回来之勤行堂、廷堂、或树下,洁净其处,调备饮水、食物,设座、设明灯而坐。若其他诸比丘来,即俱行布萨。若不来则应心念:『今日是我布萨也。』若不心念者堕恶作。
(一○)诸比丘!此中若住四比丘,一人持来清净,三人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若诵者堕恶作。诸比丘!此中若住三比丘,一人持来清净,二人不得行清净布萨,若行者堕恶作。诸比丘!此中若住二比丘,一人持来清净,一人不得心念,若心念者堕恶作。」
二七(一)尔时,有一比丘于布萨日犯罪。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有罪者不得行布萨,而我犯罪,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布萨日犯罪。诸比丘!彼比丘应到一比丘处,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我犯某罪,以此忏悔。』此比丘言:『汝见耶?』『然!我见之矣。』『今后戒之。』
(二)诸比丘!有比丘于此处,于布萨日疑有罪。诸比丘!彼比丘到一比丘处……言:『我疑有某罪。至无疑时,当忏悔彼罪矣。』如此言后,行布萨,闻波罗提木叉,但不得以此因缘为布萨之障碍。」
(三)尔时,六群比丘忏悔同分罪。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忏悔同分罪,忏悔者堕恶作。尔时,六群比丘受同分罪〔之忏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受同分罪〔之忏悔〕,受者堕恶作。」
(四)尔时,有一比丘诵波罗提木叉时,忆念有罪。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制定有罪者,不得行布萨,而我犯罪。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诵波罗提木叉时,忆念有罪。诸比丘!彼比丘应向邻近比丘言:『我犯某罪,从此忏悔彼罪。』如此言后,应行布萨,闻波罗提木叉,但不得以此因缘为布萨之障碍。
(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诵波罗提木叉时,疑有罪。诸比丘!彼比丘应言邻近之比丘曰:『我疑有某罪。至无疑时,当忏悔彼罪。』如此言后,应行布萨,闻波罗提木叉,但不得以此因缘为布萨之障碍。
(六)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僧伽皆犯同分之罪。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不得忏悔同分之罪,不得受同分罪〔之忏悔〕,而此僧伽皆犯同分之罪。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布萨日于一住处僧伽都犯同分之罪。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即遣一比丘往邻近之住处言:『请往!为忏悔彼罪来〔我住处〕,我等于汝前忏悔彼罪。』
(七)如此,若得者善;若不得者,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僧伽皆犯同分之罪,至见其他比丘清净无罪时,当于彼前忏悔此罪。』如此言后,当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但不得以此因缘为布萨之障碍。
(八)诸比丘!布萨日于一住处,僧伽都疑有同分之罪。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僧伽皆疑有同分之罪,至无疑时,当忏悔此罪矣。』如此言后,当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但不得以此因缘为布萨之障碍。
(九)诸比丘!于一住处入安居时,僧伽犯同分之罪。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即遣一比丘……〔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七(六)一(七)〕……若不得者,七日间应遣一比丘,言:『往!为忏悔彼罪来,我等当于汝前忏悔彼罪。』」
(一○)尔时,于一住处,僧伽皆犯同分之罪,皆不知其罪之名、类。尔时,他比丘来,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贤明、聪敏、具慧、知耻、有悔而好学。有一比丘往彼比丘处,到而言彼比丘曰:「若行如是如是之事,是犯何罪耶?」
(一一)彼曰:「行如是如是之事者,犯某罪。汝若犯此罪时,则忏悔其罪。」彼言:「非独我犯此罪,此僧伽皆犯此罪也。」彼曰:「他人犯与不犯,于汝何干。请出离己罪。」
(一二)时,彼比丘依此比丘之言,忏悔彼罪后,往诸彼比丘处。至而言彼诸比丘曰:「行如是如是之事者,犯某罪。汝等犯此罪,即忏侮其罪。」时,彼诸比丘不欲依彼比丘之言,忏悔其罪。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一三)「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僧伽皆犯同分之罪,皆不知其罪之名、类。尔时,他比丘来,多闻……好学。有一比丘往彼比丘处,至而言彼比丘曰:『若行如是如是之事者,是犯何罪耶?』
(一四)彼曰:『行如是如是之事者,犯某罪。汝犯此罪者,即忏悔其罪。』彼言:『非独我犯此罪,此僧伽皆犯此罪。』彼曰:『他人犯与不犯,于汝何干。请出离己罪。』
(一五)诸比丘!若彼比丘依此比丘之言,忏悔彼罪后,往诸彼比丘处。到而言诸彼比丘曰:『行如是如是之事者,犯某罪也。汝等犯此罪,即忏悔其罪。』诸比丘!若诸比丘依彼比丘之言而忏悔其罪者,善;若不欲忏悔者,诸比丘!彼比丘不欲时,则不须与彼诸比丘言。」
                                       ----周多那瓦睹诵品终----
二八(一)尔时,布萨日于一住处,其住处8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不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未来,彼等以为适法、以为适律、以为和合而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其住处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不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未来,彼等以为适法、以为适律、以为和合而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诵波罗提木叉,诵者无罪。
(三)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相等。已诵部分已善诵,余分应闻,诵者无罪。
    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少。已诵部分已善诵,余分应闻,诵者无罪。
(四)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比丘等应再诵波罗提木叉,诵者无罪。
    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相等。已诵部分已善诵,应告彼等清净,诵者无罪。
    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少。已诵部分已善诵,应告彼等清净,诵者无罪。
(五)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而会众未离座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诵波罗提木叉,诵者无罪。
    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会众未离座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相等。已诵部分已善诵,应告彼等清净,诵者无罪。
    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会众未离座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少。已诵部分已善诵,应告彼等清净,诵者无罪。
(六)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部分会众已离座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比丘等……其数相等……其数甚少……〔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五)〕
(七)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二)〕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一切会众已离座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其数相等……其数甚少……〔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八(五)〕……
                                            ----无罪十五事终----
二九(一)「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其住处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未来,彼等以为适法,以为适律,知为别众而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诵波罗提木叉,不诵者堕恶作。
(二)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一)〕……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相当。已诵部分已善诵,余分应闻,不诵者堕恶作。
    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一)〕……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少。已诵部分已善诵,余分应闻,不诵者堕恶作。
(三)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一)〕……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已……乃至……会众未离座时……乃至……部分会众已离座时……乃至……一切会众已离座时,其住处有其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乃至……其数相等……乃至……其数甚少。已诵部分已善诵,应告彼等清净,不诵者堕恶作。」
                                       ----以别众为别众十五事终----
三○(一)「诸比丘!尔时,一住处布萨日,其住处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未来,彼等于自行布萨为相应或不相应犹疑而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诵波罗提木叉,不诵者堕恶作。
(二)诸比丘!尔时,……〔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二)一(三)〕……不诵者堕恶作。」
                                             ----疑惑十五事终----
三一(三)「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其住处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未来,彼等自行布萨,以为相应而非不相应。恶作性而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诵波罗提木叉,不诵者堕恶作。
(二) 诸比丘!尔时!……〔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二)- (三)〕……诵者堕恶作。」
                                          ----恶作性十五事终----
三二(一)「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其住处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知其住处有其他诸比丘未来,彼等言:『〔未来者〕将丧亡、将坏灭,彼等于汝何益?』彼等愿不和合以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彼等正诵波罗提木叉时,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来,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诵波罗提木叉,不诵者堕偷兰遮。
(二)诸比丘!尔时,……〔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二)~(三),但将「堕恶作」改为「堕偷兰遮」〕……堕偷兰遮。」
                                           ----愿不和合十五事终----
                                                   ----七十五事终---
三三(一)「诸比丘!尔时,于一住处布萨日,其住处多诸比丘集会,四人或过〔四人〕。彼等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正入境界内,知其住处有他诸比丘已入境界内。见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正入境界内,见其住处有他诸比丘已入境界内。闻其住处有他诸比丘正入境界内,闻其住处有他诸比丘已入境界内。
    其住处〔之比丘〕对其住处〔之比丘〕有一百七十五之三重。其住处〔比丘〕对客〔比丘〕、客〔比丘〕对其住处〔之比丘〕、客〔比丘〕对客〔比丘〕,若广说有七百之三重。」
三四(一)「诸比丘!此处,其住处比丘以十四日、客〔比丘〕以十五日行〔布萨〕。若其住处〔比丘〕数多者,客〔比丘〕应从其住处〔比丘〕;若数相等者,客〔比丘〕应从其住处〔比丘〕;若客〔比丘〕数多者,其住处〔比丘〕应从客〔比丘〕。
(二)诸比丘!此处,其住处比丘以十五日、客〔比丘〕以十四日行〔布萨〕。若其住处〔比丘〕数多者,客〔比丘〕应从其住处〔比丘〕;若数相等者,客〔比丘〕应从其住处〔比丘〕;若客〔比丘〕数多者,其住处〔比丘〕应从客〔比丘〕。
(三)诸比丘!此处,其住处比丘以初日、客〔比丘〕以十五日行〔布萨〕。若其住处〔比丘〕数多者,其住处〔比丘〕若不欲时可不与客〔比丘〕和合,客〔比丘〕应往境界外行布萨。若数相等,其住处〔比丘〕若不欲时可不与客〔比丘〕和合,客〔比丘〕应往境界外行布萨。若客〔比丘〕数多,其住处〔比丘〕应与客〔比丘〕和合,或应往境界外。
(四)诸比丘!此处,其住处比丘以十五日、客〔比丘〕以初日行〔布萨〕。若其住处〔比丘〕数多,客〔比丘〕应与其住处〔比丘〕和合,或往境界外。若数相等,客〔比丘〕应与其住处〔比丘〕和合,或往境界外。若客〔比丘〕数多,客〔比丘〕不欲时可不与其住处〔比丘〕和合,其住处〔比丘〕应往境界外行布萨。
(五)诸比丘!此处有客比丘,见其住处比丘居住行相、居住记相、居住因相、居住标志善标示;并妥备床、小床、敷布、枕、饮水、食物,见其房舍甚清净。见之而疑其住处比丘在耶?或不在耶?
(六)彼等疑而不寻〔问〕。未曾寻问而行布萨,即堕恶作。彼等疑而寻问,寻问而不见,不见而行布萨,即无罪。彼等疑而寻问,寻问而见,见而俱行布萨,无罪。彼等疑而寻问,寻问而见,见而各别行布萨,堕恶作。彼等疑而寻问,寻问而见,见之念言:『失去!灭去!彼等于汝何益?』愿不和合行布萨,即堕偷兰遮。
(七)诸比丘!此处有客比丘,见其住处比丘居住行相、居住记相、居住因相、居住标志;闻经行跫音、读诵声、咳嗽声、喷嚏声。闻之而疑其住处比丘在耶?或不在耶?彼等……〔同第二  布萨犍度三四(六)〕……堕偷兰遮。
(八)诸比丘!此处有住处比丘,见客比丘客行相、客记相、客因相、客标志、未知之钵、未知之衣、未知之座、见流洗足水等。见而疑客比丘来耶?或未来耶?彼等……〔同第二  布萨犍度三四(六)〕……堕偷兰遮。
(九)诸比丘!此处有住处比丘,见客比丘客行相、客记相、客因相、客标志;闻来至跫音、扫履声、咳嗽声、喷嚏声。闻之而疑客比丘来耶?或未来耶?彼等……〔同第二  布萨犍度三四(六)〕……堕偷兰遮。
(一○)诸比丘!此处有客比丘,见其住处比丘为异住者,彼等以为同住者。以为同住者而不问,不问而俱行布萨,无罪。彼等问,问而不留意,不留意而俱行布萨,堕恶作。彼等问,问而不留意,不留意而各别行布萨,无罪。
(一一)诸比丘!此处有客比丘,见其住处比丘为同住者,彼等以为异住者。以为异住者而不问,不问而俱行布萨,堕恶作。彼等问,问而不留意,不留意而各别行布萨,堕恶作。彼等问,问而留意,留意而俱行布萨,无罪。
(一二)诸比丘!此处有住处比丘,见客比丘为异住者,彼等以为同住者。……〔同第二  布萨犍度三四(一○)〕……无罪。
(一三)诸比丘!此处有住处比丘,见客比丘为同住者,彼等以为异住者。……〔同第二  布萨犍度三四(一一)〕……无罪。」
三五(一)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之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
(二)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非住处往无比丘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
(三)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无比丘住处或非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
(四)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三五(一)-(三)〕……诸比丘!布萨日不得从有比丘之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异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但除与僧伽俱,或有障碍。
(五)诸比丘!布萨日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但应知当日必达。诸比丘!布萨日可从有比丘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非住处,但应知当日必达……诸比丘!布萨日可从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往有同住比丘之有比丘住处或非住处,但应知当日必达。」
三六(一)「诸比丘!于有比丘尼众会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诸比丘!于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弃学者……犯极罪者在坐众会,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
(二)于有不见罪而被举者在坐之众会,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应依法处分。于有不忏悔罪而被举……于有不舍弃恶见而被举者之众会,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应依法处分。
(三)于有黄门之众会,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于有贼住者……乃至……归于外道者……畜生……杀母者……杀父者……杀阿罗汉者……污染比丘尼者……破和合僧者……出〔佛身〕血者……二根者之众会,不得诵波罗提木叉,诵者堕恶作。
(四)诸比丘!除众会未起之时,不得依与别住者之清净而行布萨……。诸比丘!非布萨〔日〕不得行布萨,但除得僧伽和合时。」
                                        ----布萨犍度诵品终----
        此犍度有八十六事9。摄颂曰:
            外道瓶沙王         集会而默然
            说法与独居         波罗提木叉
            日日之读诵         以半月一次
            随众会读诵         一住处和合
            和合及曼直         境界之过大
            跨河各房舍         二之布萨堂
            极小布萨堂         新参王舍城
            三衣不离境         以先定境界
            而后解境界         未定用村里
            河海湖水境         离境覆境界
            几日布萨日         羯磨及读诵
            波罗提木叉         蛮族无障碍
            法律胁胁律         难罪得许可
            非法之非议         四五说所见
            不令闻故勤         有在家众会
            不得求读诵         周多那瓦睹
            不知不知数         急遣及不往
            半月之何日         比丘有多少
            远方并告知         不忆念尘污
            座明灯四方         他多闻比丘
            急安居布萨         净羯磨亲族
            伽伽四比丘         三及二比丘
            罪同分忆念         僧伽皆犯罪
            疑有罪不知         多闻之比丘
            多数数相等         少数众未去
            部分起离座         皆离座知疑
            成之相应而         有恶作之性
            乃至知见闻         旧客之比丘10
            十四十五日         初日十五日
            于以有记相         二种共住者
            别住者布萨         若不得僧伽
            和合时在于         布萨外布萨
            如此说摄颂         以为解说事

  1 「五种罪」者,波罗夷罪、僧残罪、不定波逸提罪、提舍尼罪、恶作之五者。「七罪」者,五罪外加偷兰遮(重)罪、恶说二。
  2 「不离三衣」(ticivarenaavippavasam)译不失衣。不得离三衣也。参阅律藏第三卷二六二页以下。
  3 「七之中」(sattabbhantara),原注「阿阪陀罗」者言二十八肘长。今解为「中」义。不论何者皆不明了。
  4 「清净」(prisuddhi)以告己清净代出席布萨会。
  5 「清净欲」(chanda)本义为欲,此处谓因病缺席羯磨比丘,告己意欲清净。古译有谓「清净欲」前之「清净」与此二合言。
  6 「狂羯磨」(ummattakasammati),直译「承认为狂者」。今用意译。
  7 「清净布萨」(parisuddhi-uposatha)。于五分律谓「向他说净」。
  8 「其住处比丘」(avasika bhikkhu)。旧译对「客比丘」言「旧比丘」。
  9 「此犍度八十六事」,数法不必一致。以下文句后世附加者耶?
  10 「客」,原本agantu依暹罗本agantuka改。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8-25
           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

一(一)尔时,佛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尔时,世尊未为诸比丘制定雨时安居。此处彼诸比丘夏时、冬时、雨时尽皆游行。
(二)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冬时、夏时、雨时尽皆游行,践踏青草,以害一根之命1,多杀小生命耶?彼诸外道其法恶说,亦顾此以求雨时安居,彼鸟等亦顾此作巢树顶,求雨时安居。然彼沙门释子等不论冬时、夏时、雨时,尽皆游行,践踏青草,害一根之命,多杀小生命。」
(三)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入雨安居。」
二(一)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何时应入雨安居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雨期许入雨安居。」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入雨安居有几种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有二入雨安居,前时与后时也。前时于頞沙荼满月之翌日入,后时于頞沙荼满月一月后入。诸比丘!如是,有二时入雨安居。」
三(一)尔时,六群比丘入雨安居,雨安居中,亦去游行。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冬时、夏时、雨时尽皆游行,践踏青草,害一根之命,多杀小生命。彼诸外道其法恶说,亦顾此以求雨时安居,彼诸鸟亦顾此而树顶作巢,求雨时安居。然彼诸沙门释子,冬时、夏时、雨时尽皆游行。践踏青草,害一根之命,多杀小生命。」
(二)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入雨安居,于雨安居中,亦去游行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入雨安居未满三月,或后不住三月者,不得出外游行,出者堕恶作。」
四(一)尔时,六群比丘不欲入雨安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可不入雨安居,不入者堕恶作。」
(二)尔时,六群比丘于入雨安居日不欲安居,故意出离住处。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入雨安居日,不欲入安居者,不得故意出离住处,出者堕恶作。
(三)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欲令延期入雨安居,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于次满月日入雨安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随顺于王。」
五(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往舍卫城游行,次第游行至舍卫城。其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拘萨罗国有忧陀延优婆塞,为僧伽建立精舍。遣使至彼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
(二)诸比丘曰:「世尊规定未住满入雨安居三月或后三月者,不得出外游行。忧陀延优婆塞!于诸比丘住雨安居期间暂待,若出雨安居时则往。若彼急要时,请于彼住处之诸比丘之处,奉献精舍。」
(三)忧陀延优婆塞忿怒、非难:「我遣使者去如何不来耶?我乃施者、作者、僧伽近侍者也。」诸比丘闻忧陀延优婆塞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四)时,世尊以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若为七种人所请,但许七日事,即许往;未受使者,不然〔七种人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也。诸比丘!为如此七种人所请,许为七日,即许往;未受使者,不然。七日应返。
(五)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塞,为僧伽建立精舍。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请行事七日,即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六)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塞,为僧伽建立平覆屋、建立楼房、建立地窟、建立房舍、建立藏库、建立勤行堂、建立火堂、建立用房、建立厕所、建立经行处、建立经行堂、建筑水井、建立井堂、建立浴室、建立浴室堂、建立小池、建立廷堂、建立庭园、建立园地。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请行事七日,即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七)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塞,为多数比丘……乃至……为一比丘建立精舍、建立平覆屋、建立殿楼……〔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五(六)〕……七日应返。
(八)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塞,为比丘尼僧伽……乃至……为多数比丘尼……乃至……为一比丘尼……乃至……为多数式叉摩那……乃至……为一式叉摩那……乃至……为多数沙弥乃至……为一沙弥……乃至……为多数沙弥尼……乃至……为一沙弥尼建立精舍、建立平覆屋、建立殿楼、建立楼房、建立地窟、建立房舍、建立藏库、建立勤行堂、建立火堂、建立用房、建立厕所2、建立经行处、建立经行堂、建筑水井、建立井堂、建立小池、建立廷堂、建立庭园、建立园地。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使行事七日间,即许往;未受使者,不然。七日应返。
(九)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塞,为自己建立住屋……乃至……建立卧处、建立小屋、建塔、建立天幕、建立店、建立店屋、建立殿楼、建立楼房、建立地窟、建立房舍、建立藏库、建立勤行堂、建立火堂、建立厨房、建立厕所、建立经行处、建立经行堂、建筑水井、建立井堂、建立浴室、建立浴室堂、建立小池、建立廷堂、建立庭园、建立园地。或为其子婚礼、或为其女婚礼、或病、或读诵名经,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此经未灭前,即学此经。』或有其他所用、所作,或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请行事七日,即许往;不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一○)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夷,为僧伽建立精舍。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请行事七日间,即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一一)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夷,为僧伽建立平覆屋……〔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五(六)〕……建立园地。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五(一○)〕……七日应返。
(一二)诸比丘!此处有优婆夷,为多数诸比丘……乃至……为一比丘……乃至……为比丘尼僧伽……乃至……为多数之比丘尼……乃至……为一比丘尼……乃至……为多数之式叉摩那……为一式叉摩那、为多数之沙弥、为一沙弥、为多数之沙弥尼、为一沙弥尼……乃至……为自己建立住屋……乃至……建立卧处……〔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五(九)〕……或病、或读诵名经,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此经未灭前,学此经。』或有其他所用、所作,而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请行事七日间,即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一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为僧伽……有比丘尼为僧伽……合有式叉摩那为僧伽……有沙弥为僧伽……有沙弥尼为僧伽……为多数之比丘……为一比丘……为比丘尼僧伽……为多数之比丘尼……为一比丘尼……为多数之式叉摩那……为一式叉摩那……为多数之沙弥……为一沙弥……为多数之沙弥尼……为一沙弥尼为自己建立精舍……〔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五(八)〕……建立园地。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请莅临!我欲行布施、闻法、见比丘。』诸比丘!若受请行事七日间,即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六(一)尔时,有一比丘患病。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五种人七日间行事,虽不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五种人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也。诸比丘!如此五种人七日间行事,虽不受请亦可往,何况受请耶?七日应返。
(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病。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七日间行事,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须求病者之食、求看病者之食、求病者之医药、问候、看护。』七日应返。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生不欣喜。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生不欣喜,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为之灭不欣喜,令灭〔不欣喜〕而说法。』七日应返。
(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生恶作〔悔疑〕。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生恶作,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为之除恶作,令除〔恶作〕而说法。』七日应返。
(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生成见。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生成见,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为之离成见,令离〔成见〕而说法。』七日应返。
(六)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以犯尊法而当别住。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以犯尊法而当别住,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别住,或唱〔表白〕,或加入会众以满僧数。』七日应返。
(七)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本日治。若彼遣使者至比丘等处言:『我当本日治,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本日治,或唱〔表白〕,或加入会众以成满数。』七日应返。
(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摩那埵。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当摩那埵,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摩那埵,或唱〔表白〕,或〔加入〕会众以成满数。』七日应返。
(九)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当出罪。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当出罪,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出罪,或唱〔表白〕,或〔加入〕会众以成满数。』七日应返。
(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欲僧伽为之行羯磨、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欲僧伽为我行羯磨,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如何使僧伽行羯磨,或令转而减轻。』七日应返。
(一一)或僧伽已为彼行羯磨、呵责……举罪也。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僧伽为我行羯磨,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如何使之正行、从顺、免罪,使僧伽停止羯磨。』七日应返。
(一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病。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求病者之食、求看病者之食、求病者之医药、问候、看护。』七日应返。
(一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生不欣喜。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生不欣喜,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为之灭不欣喜,令灭〔不欣喜〕而说法。』七日应返。
(一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生恶作。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生恶作,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为之除恶作,令除〔恶作〕而说法。』七日应返。
(一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生成见。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生成见,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为之离成见,令离〔成见〕而说法。』七日应返。
(一六)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犯尊法而当摩那埵。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犯尊法而当摩那埵,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摩那埵。』七日应返。
(一七)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当本日治。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当本日治,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本日治。』七日应返。
(一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当出罪。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当出罪,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与出罪。』七日应返。
(一九)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尼,欲僧伽为之行羯磨、呵责、依止、驱出、下意、举罪。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欲僧伽为我行羯磨,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如何使僧伽行羯磨,或令转而减轻。』七日应返。
(二○)或僧伽已为彼尼行羯磨、呵责……举罪也。若彼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僧伽已为我行羯磨,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如何使之正行、从顺、免罪,使僧伽停止羯磨。』七日应返。
(二一)诸比丘!此处有式叉摩那病。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须求病者之食、求看病者之食、求病者医药、问候、看护。』七日应返。
(二二)诸比丘!此处有式叉摩那生不欣喜……乃至……生恶作……生成见……犯学〔处〕。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犯学〔处〕,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再〕受学〔处〕。』七日应返。
(二三)诸比丘!此处有式叉摩那欲受具足戒。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欲受具足戒,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受具足戒,或唱〔表白〕,或〔加于〕众会以成满数。』七日应返。
(二四)诸比丘!此处有沙弥病。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须求病者之食、求看病者之食、求病者之医药、问候、看护。』七日应返。
(二五)诸比丘!此处有沙弥生不欣喜……乃至……生恶作……生成见……欲问有几岁3。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欲问有几岁,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需询问、解说。』七日应返。
(二六)诸比丘!此处有沙弥欲受具足戒。若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欲受具足戒,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受具足戒,或唱〔表白〕,或〔加入〕会众以成满数。』七日应返。
(二七)诸比丘!此处有沙弥尼病。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需求病者之食、求看病者之食、求病者之医药、问候、看护。』七日应返。
(二八)诸比丘!此处有沙弥尼生不欣喜……乃至……生恶作……生成见……欲问有几岁。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欲问有几岁,诸尊者!请莅临!欲尊者等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需询问、解说。』七日应返。
(二九)诸比丘!此处有沙弥尼欲受学〔处〕。若彼女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我欲受学〔处〕,诸尊者!请莅临!欲诸尊者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虽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且应念:〕『我力令受学〔处〕。』七日应返。」
七(一)尔时,有一比丘之母生病。彼女遣使者至子处言:「我病!我子!回来!欲子回来。」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七种人行事七日,受请者许往,未受请者不然。规定五种人行事七日,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我母生病,但非优婆夷,我应如何为之耶?」彼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于七种人若行事七日,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七种人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母、父也。诸比丘!如此七种人若行事七日,未受请亦许往,何况受请耶?七日应返。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彼母生病。若彼女遣使者至子处言:『我病!我子!回来!欲子回来。』〔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五(二)〕……七日应返。
(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彼父生病。若彼遣使者至子处言:『我病!我子!回来!欲子回来。』……〔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六(二)〕……七日应返。
(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彼兄弟病。若彼遣使者至兄弟处言:『我病!我兄弟!回来!欲兄弟回来。』诸比丘!若行事七日,受请者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六)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彼姊妹生病。若彼女遣使者至兄弟处言:『我病……〔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七(五)〕……』七日应返。
(七)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彼之亲族病。若彼之亲族遣使者至比丘处言:『我病!请莅临!欲汝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受请者即许往,未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友病。若彼遣使至诸比丘处言:『我病!诸比丘!请莅临!欲诸比丘莅临。』诸比丘!若行事七日,受请者许往,不受请者不然。七日应返。」
八(一)尔时,僧伽精舍朽废,有一优婆塞于森林斫材,彼遣使者至诸比丘处,言:「若运彼材,我以彼材与之。」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因僧伽事者许往。七日应返。」
                                            ----雨安居诵品终----
九(一)尔时,于拘萨罗国之一住处有比丘等入雨安居,为猛兽所恼,或遭捕、或遭杀。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为猛兽所恼,或遭捕、或遭杀。此为障碍应离去,无破雨安居罪。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为蛇所恼,或遭咬、或遭杀。此无……罪。
(二)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为盗贼所恼,或遭掠夺、或遭殴打。此无……罪。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为毕舍遮所恼,或为所凭附、或夺精。此无……罪。
(三)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其村为火所烧,诸比丘为食所困而疲。此无……罪。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其卧具床座为火所烧,诸比丘为卧具床座所困而疲。此无……罪。
(四)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其村为水所漂,诸比丘为食所困而疲。此无……罪。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其卧具床座为水所漂,诸比丘为卧具床座所困而疲。此无……罪。」
一○(一)尔时,于一住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其村为避盗贼而迁移。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往村所迁移处。」村为二分。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往多数者处。」多数者无信心、无净心。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往有信心、有净心者处。」
一一(一)尔时,于拘萨罗国一住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粗、妙之食皆不得满足,不应所求。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粗、妙之食皆不得满足,不应所求。此为障碍应离去,无破雨安居罪。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粗、妙之食皆得满足,能应所求,但不得足量之食。此无……罪。
(二)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粗、妙之食得满足,能应所求,得足量之食,但不得所应医药。此……无罪。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粗、妙之食得满足,应所求,得足量之食,得所应之医药,而不得相称之侍者。此无……罪。
(三)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女人引诱彼言:『来!与汝黄金、与妙色金、与田、与土地4、与牡牛、与牝牛、与奴仆、与女儿为妻,我为汝妻,勿娶他女。』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说心易变,或障碍我梵行。』应离去,无破雨安居罪。
(四)诸比丘!此处有诸比丘入雨安居,淫女诱彼……乃至……年长童女诱彼……黄门诱彼……亲族诱彼……国王诱彼……盗贼诱彼……恶人诱彼言:『来!与汝黄金……与女儿为妻,勿娶他女。』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罪。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发见无主之财。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罪。
(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见多数诸比丘图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说破僧乃最重〔罪〕,于我现前不得有破僧者。』应离去,无破雨安居罪。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闻多数诸比丘图破僧。于此无……罪。
(六)诸比丘!于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之诸比丘图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是我友,我告彼等言,世尊说破僧乃最重〔罪〕,诸具寿勿悦破僧。彼等不顺从我言,不恭敬听闻。』即应离去。无破安居罪。
(七)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图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虽非我友,彼等之友是我友也。我告彼友以言彼等,世尊……〔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六)〕无……罪。
(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行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是我友也,我言彼等,世尊……〔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一(六)〕无……罪。
(九)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行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虽非我友,彼等之友是我友也。我告彼友言彼等,世尊……〔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一(六)〕无……罪。
(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尼图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尼是我友也,我告彼诸尼言,世尊说破僧乃最重〔罪〕,诸姊妹勿悦破僧。彼女不顺从我言,不恭敬听闻。』即应离去。无破雨安居罪。
(一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尼图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尼虽非我友,彼诸尼之友是我友也。我告彼友言彼尼等,世尊……〔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一(一○)〕无……罪。
(一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尼行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尼是我友也,我言彼尼等,世尊……〔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一(一○)〕无……罪。
(一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入雨安居,于某甲住处,闻多数诸比丘尼行破僧。于此,若比丘心生思念:『彼诸比丘尼虽非我友,彼诸尼之友是我友也。我告彼友言彼尼等,世尊……〔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一(一○)〕无罪。」
一二(一)尔时,有一比丘欲于牛舍入雨安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牛舍入雨安居。」牛舍迁移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往牛舍处。」
(二)尔时,有一比丘于近入雨安居时,欲与旅商俱往。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旅商中入雨安居。」尔时,有一比丘于近入雨安居时,欲乘船而往。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船入雨安居。」
(三)尔时,诸比丘于树洞入雨安居。众人忿怒、非难:「犹如树神。」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于树洞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四)尔时,诸比丘于树叉上入雨安居。众人忿怒、非难:「犹如猎夫。」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树叉上不得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五)尔时,诸比丘于露地入雨安居。天下雨,或跑至树下、或跑入拈笆(nimb)树洞。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露地不得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六)尔时,诸比丘无卧具、床座入雨安居,为寒冷所困而疲、为炎热所困而疲。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无卧具、床座不得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七)尔时,诸比丘于纳尸堂入雨安居。众人忿怒、非难:「犹如火葬夫。」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纳尸堂不得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八)尔时,诸比丘于伞盖之下入雨安居。众人忿怒、非难:「犹如放牛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伞盖之下不得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九)尔时,诸比丘于土缸中入雨安居。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土缸中不得入雨安居,入者堕恶作。」
一三(一)尔时,舍卫国僧伽相约于雨安居间,不令出家。毘舍佉鹿母之孙到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言:「僧伽相约于雨安居间,不得令出家。且待诸比丘住雨安居,从雨安居出时,即令出家。」时,诸比丘从雨安居出,言毘舍佉鹿母之孙曰:「今可出家!」彼言:「若我已出家,我则欣喜,今我不出家。」
(二)毘舍佉鹿母忿怒、非难:「如何如此相约于雨安居间,不令出家耶?何时不可行法耶?」诸比丘闻毘舍佉鹿母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如此相约于雨安居间,不令出家,约者堕恶作。」
一四(一)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与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相约雨安居前,彼往彼住处,于途中见多衣物之二住处。彼生思念:「我当于此二住处住雨安居。如此者可多得衣物。」彼于其二住处住雨安居。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忿怒、非难:「如何跋难陀释子违反与我之约。世尊岂非以无数方便,呵责妄语,赞叹离妄语耶?」
(二)诸比丘闻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忿怒、非难。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具寿跋难陀释子违反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约耶?世尊岂非以无数方便呵责妄语,赞叹离妄语耶?」
(三)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此因缘令比丘众集会,问具寿跋难陀释子曰:「跋难陀!汝违反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约,真实耶?」「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愚人!如何汝违反与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之约耶?愚人!我岂非以无数方便呵责妄语,赞叹离妄语耶?愚人!此令未信者不信……〔参照第一  大犍度二五(五)〕……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
(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相约雨安居前,彼往彼住处,于途中见多衣物二住处。彼生思念:『我当于此二住处住雨安居,如此者可多得衣物。』彼于彼二住处住雨安居。诸比丘!彼比丘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
(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相约雨安居前,彼往彼住处,于外行布萨,半月之次日到精舍,设卧具床座、调饮食、净房舍,于是日无事而去。诸比丘!彼比丘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乃至……于是日有事而离去。诸比丘!彼比丘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
(六)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后二、三日无事而去。诸比丘!彼比丘因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二、三日后,有事而去。诸比丘!彼比丘因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二、三日后,有七日间行事而离去,彼于外面过七日。诸比丘!彼比丘因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二、三日后,有七日间行事而离去。彼于七日中返。诸比丘!彼比丘因未失约于〔雨安居〕前,无罪。
(七)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先行自恣,于七日间行事而离去。诸比丘!彼比丘返或不返其住处。诸比丘!彼比丘因不失约于〔雨安居〕前,无罪。
(八)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相约雨安居前,彼往彼住处行布萨,半月之次日至精舍,设卧具床座、调饮食、净房舍,但于是日无行事而离去。诸比丘!彼比丘因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
(九)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行事,于其日离去……乃至……住二、三日后,无行事而离去……乃至……住二、三日后,有行事而离去……乃至……住二、三日后,有七日间行事而离去,彼于外面过七日。诸比丘!彼比丘因失约于〔雨安居〕前,堕恶作。
(一○)……住二、三日后,有七日间行事而离去,彼于七日内返。诸比丘!彼比丘因不失约于〔雨安居〕前……无罪。……先行自恣,七日间……〔同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四(七)〕……无罪。
(一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相约雨安居后,彼欲往彼住处。于外面行布萨,半月之次日到精舍,设卧具床座、调饮食、净房舍,是日无行事而离去。诸比丘!彼比丘因失约于〔雨安居〕后,堕恶作。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参照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一四(五)-(一○)。将「雨安居前」改为「雨安居后」,将「先行自恣」改为「迦刺底迦月满月前」。〕约……,无罪。」
        此〔犍度〕摄颂曰:
            入于雨安居            何时与几何
            中有游行者            不欲入故意
         延期优婆塞           病母父兄弟
            姊妹与亲族            比丘友精舍
            乃至猛兽蛇            盗贼毕舍遮
            至火灾二种            水漂村迁移
            多数村施者            粗妙所应食
            医药并侍者            女人及淫女
            黄门与亲族            国王与盗贼
            乃至恶人财            破僧有八种
            牛舍与旅商           船洞并木叉
            露地雨安居            无卧具床座
            纳尸堂伞盖            土缸入安居
            僧伽约违约            于外作布萨
            前雨安居与            雨安居之后
            以应理而行            无行事而去
            有事但离去            二三七行事
            先七日去者            返不返无罪
            应听此诸事            摄颂中要道
            此之犍度中            有五十二事。

  1 「一根之命」,谓植物。
  2 「厕所云云」原本漏脱,依暹罗本增补。
  3 「欲问有几岁」(Vassampucchitukamo),此原文或可译为「欲问雨安居」,亦不太明白。今作沙弥问自己是否届受具足戒之年龄解。
  4 「土地」(vatthu)。通常虽多用作「事物」义语,但从「基础」义合成语之后分言,有「土地」之义。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8-26
           第四  自恣犍度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多数同见相亲诸比丘,于拘萨罗国一住处入雨安居。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我等以何方便和合、欢喜而无相争、安乐住雨安居,于食得无困疲耶?」
(二)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我等不共谈话、不问讯。先于村里乞食还者,设床座,调洗足水、足台、足布,调洗残食、器具,调饮食。
(三)后于村里乞食还者,若有余食,欲者食之;不欲者即弃于无青草处,或沈于无虫类水中。彼除床座,收洗足水、足台、足布,收洗残食、器具,扫净食堂。
(四)若见水瓶、食瓶、澡盆水空,其人应调备之。若彼不能者,以手招其他〔比丘〕备之;但以姿势,无须语言。若如此者,我等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以住雨安居,于食得无困疲。」
(五)时,彼诸比丘不共谈话,不相问讯。从村里乞食先还者,即设床座,调洗足水、足台、足布,调洗残食、器具,调饮食。
(六)后于村里乞食还者,若有余食,欲者食之;不欲者即弃于无青草处,或沈于无虫类水中。彼除床座,收洗足水、足台、足布,收洗残食、器具,扫净食堂。
(七)若见水瓶、食瓶、澡盆水空,其人即备之。若彼不能者,以手招其他〔比丘〕备之;但以姿势,无须语言。
(八)时,出雨安居诸比丘,诣拜世尊乃为常法。时,彼诸比丘三月后出雨安居,收藏卧具床座,持衣、钵,往舍卫城。顺次诣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时,佛世尊与客比丘互相致问乃为常法。
(九)时,世尊告彼诸比丘曰:「诸比丘!堪忍否?满足否?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以住雨安居,不为食所困疲否?」「世尊!堪忍!世尊!满足!我等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住雨安居,未曾为食所困疲。」
(一○)诸如来有知而故问、知而不问,知时而问、知时而不问;诸如来有利而问、无利而不问;诸如来乃毁无利之桥者也。佛世尊依二相以问诸比丘:或说法、或为声闻定学处。时,世尊告彼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如何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住雨安居,不为食所困疲耶?」
(一一)「此处我等多数同见相亲诸比丘,于拘萨罗国一住处入雨安居。时,我等心生思念:『我等依何方便得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住雨安居,不为食所困疲?』我等心生思念:『我等……若如此者,我等得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住雨安居,不为食所困疲也。』时,我等不共谈话,不相问讯。从村里乞食先还者,设床座、洗足水……无须言语。如此我等和合、欢喜、无争、安乐住雨安居,不为食所困疲。」
(一二)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此诸愚人非安乐住而称安乐住。诸比丘!此诸愚人住畜兽共住而称安乐住。诸比丘!此诸愚人白羊共住而称安乐住。诸比丘!此诸愚人住放逸共住而称安乐住。诸比丘!如何此诸愚人持外道所持哑戒耶?
(一三)诸比丘!此令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说法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持外道所持哑戒,持者堕恶作。诸比丘!住雨安居,比丘可依三事行自恣,〔三事者:〕见、闻、疑也。依此汝等互相随顺、免罪、尊律。
(一四)诸比丘!行自恣者应如此行:聪明贤能比丘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今日行自恣,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行自恣。』长老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我以见、闻、疑向僧伽行自恣。诸具寿!以哀愍我而语,若见我〔罪〕者即除之。二次……三次,我于见、闻、疑向僧伽行自恣,诸具寿!哀愍我而语,若见我〔罪〕者即除之。』新参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言:『我以见、闻、疑向僧伽行自恣……二次……三次……若见我〔罪〕者即除之。』」
二(一)尔时,六群比丘于诸长老比丘蹲踞以行自恣时,坐于座上。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于诸长老比丘蹲踞行自恣时,坐于座上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于长老,……坐于座上,真实耶?」「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如何彼诸愚人于长老……坐于座上耶?诸比丘!此令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长老比丘蹲踞行自恣时,不得坐于座上。坐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一切人蹲踞行自恣。
(二)尔时,有一老羸比丘,于一切人行自恣间,蹲踞而待,绝气而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行自恣间,蹲踞自恣终时,可坐于座。」
三(一)时,诸比丘心生思念:「自恣〔日〕有几何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自恣有二〔日〕,十四日与十五日也。诸比丘!如此自恣有二〔日〕。」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自恣羯磨有几何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有四自恣羯磨:非法别众自恣羯磨……〔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一四(二)一(三)〕……应学。」
(三)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集会!僧伽行自恣。」如此说时,有一比丘白:「有病比丘不来。」世尊曰:「诸比丘!许与病比丘自恣。诸比丘!与自恣者应如此行:彼病比丘应至一比丘处,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而唱言:『与我自恣,我取自恣,我行自恣。』如此,以身告之,以语告之,以身语告之,即与自恣;不以身告,不以语告,不以身、语告,非与自恣。
(四)若如此,得者善;若不得者,诸比丘!应将病比丘以床或小床,接至僧伽中行自恣。诸比丘!若看护病患诸比丘心生思念……〔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二(二)〕……僧伽应往彼处行自恣。但于别众不得行自恣,若行自恣者堕恶作。
(五)诸比丘!若持自恣者,受自恣……〔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二(三)一(四)。但「清净」换为「自恣」〕……持自恣者堕恶作。诸比丘!于自恣日,若僧伽有事,许与自恣者,与清净欲,此为僧事。」
四(一)尔时,有一比丘,于自恣日为亲族所羁留。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自恣日为亲族所羁留。诸比丘应言彼亲族:『诸具寿!此比丘行自恣间,请须臾免此比丘。』
(二)若如此,得者善;若不得者……〔同第二  布萨犍度二四(二)。但将「清净」「布萨」改为「自恣」〕……若行自恣者堕恶作。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自恣日为国王所逮捕……为盗贼所逮捕……为恶人所逮捕……为怨敌比丘所逮捕。诸比丘应向彼怨敌比丘言……于别众不得行自恣,若行自恣者堕恶作。」
五(一)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住五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僧伽应行自恣,而我等仅五人,我等如何行自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五人为僧伽,行自恣。」
(二)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住四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五人为僧伽以行自恣,而我等四人。我等如何行自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四人互相行自恣。」
(三)「诸比丘!行自恣者应如此行: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彼诸比丘曰:『诸具寿!请听我言!今日自恣。若诸具寿机熟者,我等互相行自恣。』长老比丘偏袒上衣,蹲踞,合掌应言彼诸比丘曰:『我以见、闻、疑向诸具寿行自恣。诸具寿!哀愍我而语,若见我〔罪〕者即除之。二次……三次……除之。』新参比丘偏袒上衣,蹲踞,合掌应言彼诸比丘曰:『我以见、闻、疑向诸具寿行自恣……二次……三次……除之。』」
(四)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住三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五人为僧伽可行自恣,四人者可互相行自恣,而我等仅三人。我等应如何行自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三人可互相行自恣。诸比丘!行自恣时,应如此为之:聪明……〔同第四  自恣犍度五(三)〕……除之。』」
(五)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住二比丘。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五人为僧伽可行自恣,四人者可互相行自恣,三人者可互相行自恣,而我等二人。我等如何行自恣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二人可互相行自恣。
(六)诸比丘!行自恣时应如此为之:长老比丘应偏袒上衣,蹲踞,合掌,言新参比丘曰:『我以见、闻、疑向具寿行自恣。具寿!哀愍我而语,见我〔罪〕者除之。二次……三次……除之。 新参比丘应……上衣……合掌,言长老比丘曰:『我以见、闻、疑向具寿行自恣……二次……三次……除之。』」
(七)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住一比丘。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五人可为僧伽以行自恣,四人者可互相行自恣,三人者可互相行自恣,二人者可互相行自恣,而我仅一人。我应如何行自恣耶?」彼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八)「诸比丘!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住一比丘。诸比丘!彼比丘应净诸比丘还来之勤行堂、廷堂、树下处,备饮食,设床座,点明灯而坐。若其他诸比丘来时,应俱行自恣;若不来时,应摄持『今日乃我自恣也。』若不摄持,堕恶作。
(九)诸比丘!于五比丘住处,一人持来自恣,四人不可为僧伽行自恣,若行自恣者堕恶作。诸比丘!于四比丘住处,一人持来自恣,三人不得互相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诸比丘!于三比丘住处,一人持来自恣,二人不得互相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诸比丘!于二比丘住处,一人持来自恣,一人不得摄持,摄持者堕恶作。」
六(一)尔时,有一比丘于自恣日犯罪。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有罪者不得行自恣,而我犯罪。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此处……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七(一)一(二)〕……应言忏悔以行自恣,不得以此作自恣之障碍。」
(二)尔时,有一比丘正行自恣时,忆念及罪。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有罪者不得行自恣,而我犯罪,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正行自恣时忆念及罪。诸比丘!彼比丘应言邻近比丘曰:『我犯某罪,由此出后,即忏悔彼罪!』如此言而行自恣。由此不得作自恣障碍。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正行自恣时心疑有罪。诸比丘!彼比丘……〔参照第二布萨犍度二七(四)一(八)〕……应言忏悔以行自恣。由此不得作自恣障碍。」
                                             ----诵品一终----
七(一)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甚多其住处比丘集会,五人或过〔五人〕。彼等不知其住处,有其他比丘未来者。彼等思念是法、思念是律、思念和合别众而行自恣。彼等正行自恣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甚多。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此于一住处自恣之日,甚多其住处比丘集会,五人或过〔五人〕。彼等不知其住处有比丘未来者。彼等思念是法、思念是律、思念和合别众而行自恣。彼等正行自恣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行自恣;已行自恣者,无罪。
(三)诸比丘!此于一住处自恣之日……彼等正行自恣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相等。已行自恣者,是善行也。余者应行自恣,已行自恣者无罪。诸比丘!此于一住处布萨之日……彼等正行自恣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甚少。已行自恣者是善行也。余者应行自恣,已行自恣者无罪。
(四)诸比丘!此于一住处,自恣之日……彼等已行自恣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甚多。诸比丘!彼诸比丘应再行自恣,已行自恣者无罪。诸比丘!于此……彼等已行自恣之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相等。已行自恣者是善行也,〔后来者〕应于彼等之前行自恣,已行自恣者无罪。诸比丘!于此……彼等已行自恣之时,有其住处之其他比丘来者,其数甚少。已行自恣者是善行也,〔后来者〕应于彼等之前行自恣,已行自恣者无罪。
(五)诸比丘!此……彼等已行自恣,众会未离座时……〔同第四  自恣犍度七(四)〕……已行自恣者无罪。诸比丘……于此……彼等已行自恣,部分众会已离座时……〔同第四自恣犍度七(四)〕……已行自恣者无罪。诸比丘!此……彼等已行自恣,一切众会已离座时……〔同第四  自恣犍度七(四)〕……已行自恣者无罪。」
                                              ----无罪十五事品终----
-一三〔参照第二  布萨犍度二九-三五〕。
一四(一)「诸比丘!于有比丘尼在坐之众会,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诸比丘!于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弃学者……犯极罪者在坐之众会,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
(二)于不见罪而被举者在坐之众会,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应依法而断之。因不忏悔罪而被举者……因不弃恶见而被举者在坐之众会,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应依法而断之。
(三)于黄门在坐之众会,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贼住者……归于外道者……畜生……杀母者……杀父者……杀阿罗汉者……污染比丘尼者……破和合僧者……出〔佛身〕血者……根者在坐之众会,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
(四)诸比丘!众会尚未离去时,不得受别住者之自恣而行自恣。诸比丘!若非自恣〔之日〕,不得行自恣,但除僧伽和合时。」
一五(一)尔时,于拘萨罗国一住处,自恣之日发生蛮族怖畏,诸比丘无法三语以行自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再语行自恣。」但蛮族怖畏逾益激烈,比丘无法以再语行自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以一语行自恣。」蛮族怖畏逾益激烈,诸比丘无法以一语行自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住雨安居者齐唱而行自恣。」
(一一)尔时,于一住处,自恣之日众人供奉布施,至夜更甚。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众人供奉布施,至夜更甚。若僧伽以三语行自恣时,僧伽未自恣已,但夜将已明。我等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三)「诸比丘!于此一住处,自恣之日众人供奉布施,至夜更甚。若诸比丘于此心生思念:『众人……夜将明矣。』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众人供奉布施,至夜更甚,若僧伽三语行自恣,僧伽自恣未已,但夜将已明。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再语、一语,住雨安居者可齐唱以行自恣。』
(四)诸比丘!于此一住处,自恣之日诸比丘说法。经师结集诸经,持律者决定戒律,宣法者谈法,诸比丘争论,至夜更甚。于此若诸比丘心生思念:『诸比丘争论,至夜更甚。若僧伽以三语行自恣时,僧伽自恣未已,夜将已明。』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诸比丘争论,至夜更甚,若僧伽以三语行自恣时,僧伽自恣未已,夜将已明。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再语、一语,住雨安居者可齐唱行自恣。』」
(五)尔时,于拘萨罗国一住处,自恣之日大比丘僧团集会,防雨之处少而大云飞腾。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此处大比丘僧团集会,防雨之处少而大云飞腾。若僧伽以三语行自恣时,僧伽自恣未已,雨将已降。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六)「诸比丘!此于一住处,自恣之日大比丘僧团集会,防雨之处少而大云飞腾。于此若诸比丘心生思念:『此处大比丘僧团……雨将已降。』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如此大比丘僧团……雨将已降。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再语、一语,住雨安居者可齐唱以行自恣。』
(七)诸比丘!此于一住处,自恣之日有国王障碍……乃至……盗贼障碍……火障碍……水障碍……人障碍……非人障碍……猛兽障碍……蛇障碍……命障碍……梵行障碍。于此若诸比丘心生思念:『此是梵行之障碍也。若僧伽以三语行自恣时,僧伽自恣未已,梵行障碍将已生。』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是梵行障碍,若僧伽以三语行自恣时,僧伽自恣未已,梵行障碍将已生。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再语、一语,住雨安居者可齐唱以行自恣。』」
一六(一)尔时,六群比丘有罪而行自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有罪者不得行自恣,行自恣者堕恶作。诸比丘!有罪而行自恣者,得容许〔僧伽〕责难其罪。」
(二)尔时,六群比丘已蒙乞容许,而不欲与容许。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欲与容许者,许禁止其自恣。诸比丘!禁止者应如此为之:自恣之日〔即〕十四日或是十五日,彼人现前之时,应于僧伽中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其人有罪,我禁止其自恣。于彼现前处,不得行自恣。』如此以禁止自恣。」
(三)尔时,六群比丘念:「善行比丘禁止我等自恣。」先与清净无罪诸比丘,以无事、无因禁止其自恣,于诸已行自恣者,亦禁止其自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对清净无罪诸比丘,无事、无因不得禁止其自恣,禁者堕恶作。诸比丘!于诸已行自恣者,亦不得禁止其自恣,禁者堕恶作。
(四)诸比丘!自恣如此者可禁止,如此者不可禁止。诸比丘!如何不能禁止自恣耶?诸比丘!若以三语说自恣,语尽之时,若禁止自恣者,自恣不可禁止。诸比丘!若再语……诸比丘!若一语……诸比丘!若住雨安居者以齐唱自恣,语尽之时,若禁止自恣者,自恣不可禁止。诸比丘!如此自恣者,不可禁止也。
(五)诸比丘!如何自恣可禁止耶?诸比丘!若以三语说自恣,语未尽时1,即禁止自恣者,自恣可禁止也。诸比丘!若再语……诸比丘!若一语……诸比丘!若住雨安居者齐唱自恣,语未尽时,即禁止自恣者,自恣可禁止也。诸比丘!如此者,自恣可禁止也。
(六)诸比丘!此处自恣之日,有比丘禁止〔他〕比丘自恣。若于彼比丘,他比丘等心知:『此具寿身行不净、语行不净、命不净、愚痴、暗昧、受问不能答。』时,即言:『比丘!止!不得讼、诤、争、论』制止之,僧伽应行自恣。
(七)诸比丘!于此处自恣之日,有比丘禁止〔他〕比丘自恣。若于彼比丘,其他诸比丘心知:『此具寿身行清净、语行不净、命不净、愚痴、暗昧、受问而不能答。』……应行自恣。
(八)诸比丘!于此自恣之日,有比丘禁止〔他〕比丘自恣。若于彼比丘,他诸比丘心知:『此具寿身行清净、语行清净、命不净、愚痴、暗昧、受问而不能答。』者……应行自恣。
(九)诸比丘!于此自恣之日,有比丘禁止〔他〕比丘自恣。若于彼比丘,他诸比丘心知:『此具寿身行清净、语行清净、命清净、愚痴、暗昧、受问而不能答。』时……应行自恣。
(一○)诸比丘!于此自恣之日,有比丘禁止〔他〕比丘自恣。若于彼比丘,他诸比丘心知:『此具寿身行清净、语行清净、命清净、贤明、受问即能回答。』时,应言彼曰:『汝禁止此比丘自恣者,是因何而禁之耶?因坏戒而禁止耶?因坏行而禁止耶?因坏见而禁止耶?』
(一一)若彼言:『我乃因坏戒而禁止之、因坏行而禁止之、因坏见而禁止之。』时,应向彼言:『具寿!汝知坏戒耶?知坏行耶?知坏见耶?若彼言:『我知坏戒、知坏行、知坏见。』时,应向彼言:『何等为坏戒耶?何等为坏行耶?何等为坏见耶?』
(一二)若彼言:『四波罗夷与十三僧残为坏戒,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为坏行,邪见、边执见为坏见』时,应向彼言:『汝禁止此比丘自恣,是由见而禁止耶?由闻而禁止耶?由疑而禁止耶?』
(一三)若彼言:『我由见而禁止之、由闻而禁止之、由疑而禁止之。』时,应向彼言:『汝于此比丘,因见而禁止自恣者,汝见者何耶?何为见耶?何时见耶?何处见耶?见犯波罗夷耶?见犯僧残耶?见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耶?汝在何处耶?此比丘在何处耶?汝为何事耶?此比丘为何事耶?』
(一四)若彼言:『我于此比丘非因见而禁止其自恣,是因闻而禁止其自恣。』时,应向彼言:『汝于此比丘,由闻而禁止其自恣者,汝闻何耶?何为闻耶?何时闻之耶?何处闻之耶?闻犯波罗夷耶?闻犯僧残耶?闻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耶?由比丘闻耶?由比丘尼闻耶?由式叉摩那闻耶?由沙弥闻耶?由沙弥尼闻耶?由优婆塞闻耶?由优婆夷闻耶?由国王闻耶?由王臣闻耶?由外道闻、由外道之弟子闻耶?』
(一五)若彼言:『我于此比丘非由闻以禁止其自恣,由疑以禁止其自恣。』时,应向彼言:『汝于此比丘,由疑以禁止自恣者,汝疑何者耶?何为疑耶?何时疑之耶?何处疑之耶?疑犯波罗夷耶?疑犯僧残耶?疑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耶?由比丘闻而疑之耶?……由外道之弟子闻而疑之耶?』
(一六)若彼言:『我于此比丘,非由疑而禁止其自恣,由何禁止此比丘自恣,我不知也。』诸比丘!若彼诘难比丘,由征问不适于有智之同梵行者之心者,则言:『被诘难之比丘无过。』应止〔其〕说。
(一七)诸比丘!若彼诘难比丘,自言以无根波罗夷难之者,于处僧残后,僧伽应行自恣。诸比丘!若彼诘难比丘,自言以无根之僧残难之者,于如法治后,僧伽应行自恣。若彼诘难比丘,自言以无根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难之者,于如法治后,僧伽应行自恣。
(一八)诸比丘!若彼被诘难之比丘,自言犯波罗夷者,摈灭之后,僧伽应行自恣。诸比丘!若彼被诘难之比丘,自言犯僧残者,于处僧残之后,僧伽应行自恣。诸比丘!若彼被诘难之比丘,自言犯偷兰遮、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恶作、恶说者,于如法治后,僧伽应行自恣。
(一九)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犯偷兰遮。部分比丘见是偷兰遮,部分比丘见是僧残。诸比丘!见为偷兰遮之诸比丘,伴同彼比丘于一面如法治后,应到僧伽言:『彼比丘之罪,如法除矣。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行自恣。』
(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犯偷兰遮。部分诸比丘见是偷兰遮,部分诸比丘见是波逸提;部分诸比丘见是偷兰遮,部分诸比丘见是波罗提提舍尼;部分诸比丘见是偷兰遮,部分诸比丘见是恶作;部分诸比丘见是偷兰遮,部分诸比丘见是恶说。诸比丘!见是偷兰遮之比丘等,以彼比丘……〔同第四  自恣犍度一六(一九)〕 ……僧伽应行自恣。
(二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犯波逸提……犯波罗提提舍尼……犯恶作……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僧残。诸比丘!见是恶说之比丘以彼比丘……〔同第四  自恣犍度一六(一九)〕……僧伽应行自恣。
(二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偷兰遮;部分诸比丘见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波逸提;部分诸比丘见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波罗提提舍尼;部分诸比丘见是恶说,部分诸比丘见是恶作。诸比丘!见是恶说之比丘等,以彼此丘……〔同第四  自恣犍一六(一九)〕……僧伽应行自恣。
(二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于僧伽中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见有如此事,但不见其人。若僧伽机熟者,除事之后,僧伽应行自恣。』应言彼曰:『世尊规定唯清净者可行自恣,若见事不见人者,立即语此〔事〕。』
(二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于僧伽中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见有如此人,但不见其事。若僧伽机熟者,除人之后,僧伽应行自恣。』应言彼曰:『世尊规定应和合以行自恣,若见人不见事者,立即语此〔人〕。』
(二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恣之日于僧伽中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见有如此事与人。若僧伽机熟者,除事与人之后,僧伽应行自恣。』应言彼曰:『世尊规定应清净和合以行自恣,若知事与人者,立即语此〔事与人〕。』
(二六)诸比丘!若于自恣之前见事,之后见人而语者善。诸比丘!若自恣之前见人,之后见事而语者善。诸比丘!若自恣之前,见事与人,行自恣之后,若发起之者,发起波逸提也2。」
一七(一)尔时,有多数同见相亲诸比丘,于拘萨罗国一住处入雨安居。于彼等邻近有其他诸比丘,常诉讼、斗诤、争论、谈论,于僧伽行诤事,彼等〔亦〕入雨安居,〔思:〕「我等于彼比丘等住雨安居而行自恣时,禁止其自恣。」彼比丘等闻之:「我等邻近有他诸比丘常诉讼……行诤事,彼等〔亦〕入雨安居,〔思:〕『我等……禁止……』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此处有多数同见相亲诸比丘,于一住处入雨安居。彼等邻近有他诸比丘,常诉讼……行诤事,彼等〔亦〕入雨安居,〔思:〕『我等……禁止……。』诸比丘!许彼诸比丘于十四日,行二或三布萨。以是,应于〔他〕诸比丘之前行自恣。诸比丘!若彼常诉讼……行诤事之诸比丘,到其住处者,其住处比丘等应速集会而行自恣,行自恣后,应言:『我等已行自恣,诸具寿随意行之。』
(三)诸比丘!若彼常诉讼……行诤事之诸比丘,不意〔忽然〕到彼住处者,诸比丘!其住处比丘等设床座,备洗足水、足台、足布,迎取衣、钵,问〔欲〕水否,应对招呼彼等后,往境界外以行自恣。行自恣后应言:『我等已行自恣,诸具寿可随意为之。』
(四)若如此,得者善;若不得者,其住处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其住处诸比丘曰:『此住处诸具寿!请听我言!若具寿等机熟者,今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于次新月行自恣。』诸比丘!若彼常诉讼……行诤事比丘等,向彼诸比丘言:『善哉!今与我等行自恣』者,彼等应言:『汝等非我等自恣之主,我等尚未行自恣。』
(五)诸比丘!若彼常诉讼……行诤事之诸比丘共住至新月时,诸比丘!其住处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其住处诸比丘曰:『此住处诸具寿!请听我言!…………,于次满月行自恣。』诸比丘!若彼常诉讼……行诤事之诸比丘向彼诸比丘言:『善哉!今与我等行自恣。』时,应告彼等曰:『汝等非我等自恣主,我等尚未行自恣。』
(六)诸比丘!若彼常诉讼……行诤事之诸比丘共住至其满月,诸比丘!彼一切比丘虽不欲者,于次满月,〔即〕于迦刺底迦月之满月行自恣。
(七)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行自恣时,病者禁止无病者自恣,则应言彼曰:『具寿!有病者,世尊说病者不堪受问。且待病愈,病愈之后,若欲者,可诘难之。』若如此说,彼犹诘难者,不恭敬波逸提也3
(八)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行自恣时,无病者禁止病者自恣,则应言彼曰:『此比丘乃病者也,世尊说病者不堪受问。且待此比丘病愈,病愈之后,若欲者可诘难之。』若如此说,彼犹诘难者,不恭敬波逸提也。
(九)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行自恣时,病者禁止病者自恣,则应言彼等曰:『诸具寿病者也,世尊说病者不堪受问。汝等且待病愈,病愈之后,若欲者可诘难之。』若如此说,彼犹诘难者,不恭敬波逸提也。
(一○)诸比丘!若彼诸比丘行自恣时,无病者禁止无病者自恣,僧伽纠问两者,如法治理后,即应行自恣。」
一八(一)尔时,有多数同见相亲诸比丘,于拘萨罗国一住处入雨安居。彼等和合、欢喜、无争,得精舍安乐而住。时,彼诸比丘心生思念:「我等和合……得精舍……。若我等今行自恣,而诸比丘于自恣已,出而游行,若是则我等将失此安乐精舍。我等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此处有多数同见相亲诸比丘,于一住处入雨安居。彼等和合……得精舍……若彼诸比丘于此心生思念:『我等和合……』若失时,诸比丘!许彼诸比丘行自恣摄取4
(三)诸比丘!行此者,应如此为之:一切人应于一处集会。集会之后,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和合、欢喜、无争,得精舍安乐而住。若我等今行自恣,诸比丘于自恣已而出游行,若是则我等将失此安乐精舍。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行自恣摄取。今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于次迦刺底迦月之满月,僧伽应行自恣。此乃表白。
(四)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和合……将失……。僧伽行自恣摄取。今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于次迦刺底迦月之满月,以行自恣。诸大德!行自恣摄取。今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于次迦刺底迦月之满月,以行自恣。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行自恣摄取。今行布萨,诵波罗提木叉,次迦刺底迦月之满月以行自恣。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五)诸比丘!行自恣摄取时,若有一比丘言:『我欲往外地游行,我于外地有事』者,应言彼曰;『善!自恣已可往。』诸比丘!若彼比丘行自恣时,禁〔他〕一比丘行自恣者,应言彼曰:『汝非我自恣主,我尚未行自恣。』诸比丘!若彼比丘行自恣时,有一比丘禁止彼比丘自恣者,僧伽应纠问两人,如法治理。
(六)诸比丘!若彼比丘外地行事已,于迦刺底迦月之满月前还彼住处。诸比丘!若诸比丘行自恣时,有一比丘禁止彼比丘自恣者,应言彼曰:『汝非我自恣之主,我已行自恣矣。』诸比丘!若诸比丘行自恣时,彼比丘禁止随一比丘自恣,僧伽应纠问两人,如法治理后,僧伽应行自恣。」
        此犍度有四十六事。摄颂曰:
            于拘萨罗国          入住雨安居
            以往见世尊          乃及非安乐
            与畜兽共住          行自恣床座5
            自恣日之二          自恣之羯磨
            病比丘亲族          王盗贼恶人
            及怨敌比丘          五人与四人
            三人与二人          一人及犯罪
            疑有罪忆念          一切之僧伽
            以疑多等少          其住处比丘
            十四日标识          二种共住者
            应往不应往          尼等坐众会
            与欲假自恣6         蛮族夜更云
            障碍及自恣          不与我等先
            不可以禁止          比丘依何禁
            何者为坏戒          坏行坏见耶
            乃于见闻疑          诘难之比丘
            被诘难比丘          偷兰遮事讼
            自恣之摄取          非自恣之主

  1 「未尽」(apariydsitaya),原本作pariyositaya此依暹罗本改。
  2 「发起波逸提」(ukkotanakampacittyam),参考律藏原典第四卷一二六页,波逸提第六
三。
  3 「不恭敬波逸提」(anadariyepacittiyam),古译作「轻师及戒波逸提」。律藏原典第四卷一一三页、波逸提五四。
  4 「自恣摄取」(pavarana-samgaha),规定自恣日行布萨,改于次迦刺底迦月之满月行自恣。
  5 「床座」(asana),原本apana误。
  6 「自恣」,原本apavarana误。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8-27
           第五  皮革犍度
一(一)尔时,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乃八万村邑主之王。其时,于瞻波城名首楼那二十亿长者子,生来手脚柔软于足下生毛。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令集会彼八万村邑首长时,有一事而遣使至首楼那二十亿处曰:「首楼那!令来!我欲首楼那来。」
(二)时,首楼那二十亿父母言首楼那二十亿曰:「首楼那!王欲见汝足。首楼那!勿伸足于王在方向,于王之前应结跏趺坐,坐时王可见汝足。」时,彼等令首楼那二十亿乘轿而伴随之。时,首楼那二十亿到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处,到而敬礼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于王之前结跏趺坐,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见首楼那二十亿足下生毛。
(三)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对彼八万村邑首长,于现法义教诫后,劝导而言:「我对汝等行现法义教诫矣,汝等往恭敬礼拜世尊!彼世尊将以来世义行教诫。」时,彼八万村邑首长往耆阇崛山。
(四)尔时,具寿娑竭陀为世尊侍者。时,彼八万村邑首长到具寿娑竭陀处,到而言具寿娑竭陀曰:「此等八万村邑首长为见世尊来到此处,我等心愿得见世尊。」「来!诸具寿!汝等于此处待须臾,我往白世尊。」
(五)时,具寿娑竭陀于彼八万村邑首长眼前,没于踏石之处,现于世尊前,白世尊言:「此等八万村邑首长为见世尊来到此处,世尊知是时否?」「娑竭陀!然!即设座于精舍之后。」
(六)「唯!唯!」具寿娑竭陀应诺世尊,乃持小床,没于世尊之前,现于彼八万村邑首长眼前踏石处,设座于精舍之后。时,世尊从精舍出,坐于精舍后所设座上。
(七)时,彼八万村邑首长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时,彼八万村邑首长唯尊崇具寿娑竭陀而不如此尊崇世尊。时,世尊心知彼八万村邑首长心所思量,而告具寿娑竭陀曰:「娑竭陀!显种种上人法神通、神变。」「唯!唯!」具寿娑竭陀应诺世尊,腾于空中,于虚空或经行、或止、或坐、或卧、或出烟、出焰或隐没。
(八)时,具寿娑竭陀于虚空显示种种上人法神通、神变后,以头面礼世尊足,白世尊言:「世尊是我师,我是声闻。世尊是我师,我是声闻。」时,彼八万村邑首长〔心生思念:〕「希有哉!未曾有哉!声闻尚且有如此大神通、大威力,何况师耶?」彼等唯尊崇世尊,不如此尊崇具寿娑竭陀。
(九)时,世尊心知彼八万村邑首长心所思量,次第说教,〔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出离杂染功德。世尊知彼等生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说诸佛本真教法〔谓:〕苦、集、灭、道。譬如清净无缁斑衣正受染色,如此彼八万村邑首长,亦于其座远尘离垢得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一○)彼等已见法、得法、知法、入于法、超越疑惑、弃除犹豫、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言:「妙哉!妙哉!譬如扶起倒者,如揭露覆者,为迷者说道,于暗中揭举灯明,有眼者见色!如此,世尊亦以种种方便说法。我等归依世尊与法及比丘众。世尊!容我等从今日起至命终止,归依为优婆塞。」
(一一)时,首楼那二十亿心生思念:「我知世尊所说之法,在家而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纯白之梵行不易也。我当由家而出,出家剃除须发,著袈娑衣。」时彼八万村邑首长,欢喜、随喜世尊所说,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一二)时,首楼那二十亿于彼八万村邑首长离去未久,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首楼那二十亿白世尊言:「知世尊所说之法…………梵行不易也。我欲由家而出,出家剃除须发,著袈娑衣。世尊许我出家!」首楼那二十亿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具足戒。受具足戒未久,具寿首楼那住于尸陀林。
(一三)彼精进勉力过甚,经行而足伤,血涂经行处,犹如屠牛场。时,具寿首楼那静居宴默,心生思念:「世尊有声闻,力行精进而住者,我乃其中一人,而我未离执著,无出诸漏心解脱。我家有财宝,我可娱乐财宝而享福。我当还俗,娱乐财宝,而得享福。」
(一四)时,世尊心知具寿首楼那心所思惟。譬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彼亦如此〔迅〕没于耆阇崛山,现于尸陀林。时,世尊与众多诸比丘,俱巡回卧处、座处,到具寿首楼那经行处。世尊见具寿首楼那经行处涂血,见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此谁之经行处耶?涂血犹如屠牛场。」「具寿首楼那精进过于勤勉,经行而足伤。故彼经行处涂血,犹如屠牛场。」
(一五)时,世尊到具寿首楼那精舍,到而坐于所设座上。具寿首楼那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向一面坐之具寿首楼那曰:「首楼那!汝静居宴默时,心生思念:『为世尊声闻……可以作福。』」「然!」「首楼那!汝于意如何?汝在家时,善调琴弦否?」「然!」「首楼那!汝于意如何?若汝调琴弦过急者,汝之琴声其时善堪任否?」「否!」
(一六)「首楼那!汝于意如何?若汝琴弦过于缓者,汝之琴声其时善堪任否?」「否!」「首楼那!汝于意如何?若汝之琴弦不过急,不过缓,平均之时,汝之琴声其时善堪任否?」「堪!」「首楼那!如此精进,过于勤勉者,即至掉举;精进过少者,即至懈怠。
(一七)首楼那!故汝精进摄持平等,诸根平等通达,请于是处取相。」「唯!唯!」具寿首楼那应诺世尊。时,世尊以此教诫具寿首楼那,教诫之后,譬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亦复如此〔迅〕没于尸陀林具寿首楼那之前,而现于耆阇崛山。
(一八)时,具寿首楼那自后于精进摄持平等,诸根平等通达,于是处取相。时,彼具寿首楼那独住远离,不放逸、力行,而心住精进,不久彼于现法究竟无上梵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证知「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具寿首楼那成为阿罗汉之一。此,诸善男子正行自家出家之本怀也。
(一九)时,具寿首楼那得阿罗汉,如此心生思念:「我当于世尊处,作自记别。」时,具寿首楼那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具寿首楼那白世尊言:
(二○)「比丘若成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弃重担,逮得己利,断除有结,正知解脱者,即信解六处,〔谓:〕信解出离,信解寂静,信解不瞋恚,信解取〔蕴〕尽,信解渴爱尽,信解无痴。
(二一)或有具寿心生思念:『此具寿依唯信,而信解出离。』不应作如是观。漏尽比丘,〔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凡己所作,已作聚集尽皆不见。依灭尽以离贪故信解出离,依灭尽以离瞋故信解出离,依灭尽以离痴故信解出离。
(二二)或有具寿心生思念:『此具寿欲以利养、恭敬、名闻而信解寂静。』不应作如是观……依灭尽以离贪故信解寂静,依灭尽以离瞋故信解寂静,依灭尽以离痴故信解寂静。
(二三)世尊!或有具寿心生思念:『此具寿实为戒禁取,归此而信解不瞋恚。』不应作如是观……依灭尽以离贪故信解不瞋恚,依灭尽以离瞋故信解不瞋恚,依灭尽以离痴故信解不瞋恚。
(二四)依灭尽离贪故信解取〔蕴〕尽,依灭尽离瞋故信解取〔蕴〕尽,依灭尽离痴故信解取〔蕴〕尽。依灭尽离贪故信解渴爱尽,依灭尽离瞋故信解渴爱尽,依灭尽离痴故信解渴爱尽。依灭尽离贪故信解无痴,依灭尽离瞋故信解无痴,依灭尽离痴故信解无痴。
(二五)如此正心解脱比丘,若众多眼所识色,显现于眼,其心亦不摄取,其心不杂而得安住不动,以观灭尽。若众多耳所识声,鼻所识香,舌所识味,身所识触,意所识法,显现于〔耳乃至于〕意,其心亦不摄取,其心不杂而得安住不动,以观灭尽。
(二六)譬如石山不穿、无孔,成为一团。若从东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从西方……乃至……北方……乃至……南方……不摇。如此于正心解脱比丘,若众多眼所识色……意所识法,现于〔眼乃至于〕意,其心亦……不动,以观灭尽。」
(二七)  信解心出离          乃至心寂静
          信解不瞋恚          取蕴之灭尽
         信解心无痴          渴爱之灭尽
          虽见处生起          但心正解脱
          已得正解脱          心寂静比丘
          无已作聚集          亦无有所作
          譬如一石山          不为风所动
          声香味与触          如此一切色
          不摇如是人          可爱非可爱
          以观其灭尽          心安立解脱
(二八)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善男子如此作自记别,说义而不显自我。于此但有一类愚人,嬉戏作自记别,彼等日后将受损坏。」
(二九)时,世尊告具寿首楼那曰:「首楼那!汝乃柔软。首楼那!许汝一重履。」「我舍弃八十车量金锭与七象扈从,由家出家。有言我者:『首楼那二十亿舍弃八十车量金锭与七象扈从,由家出家,彼今竟贪一重履。』
(三○)若世尊许比丘众,则我亦用;若世尊不许比丘众,我亦不用。」时,世尊依此因缘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一重履。诸比丘!不得著二重履、不得著三重履、不得著数重履,著者堕恶作。」
二(一)尔时,六群比丘著全青履……乃至……著全黄履……著全赤履……著全茜履……著全黑履……著全红蓝色履……著全落叶色履。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全青履,不得著全黄履……不得著全落叶色履,著者堕恶作。」
(二)尔时,六群比丘著青缘履……著黄缘履……著赤缘履……著茜缘履……著黑缘履……著红蓝缘履……著落叶色缘履。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青缘履……不得著落叶色缘履,著者堕恶作。」
(三)尔时,六群比丘著覆踵1履,著覆脚履,著覆上脚履,著全满绵履,著沙若鸡翼履,著羊角作履,著山羊角作尖履,著蝎尾饰履,著孔雀羽饰履,著彩色履。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覆踵履……不得著彩色履,著者堕恶作。」
(四)尔时,六群比丘著狮子皮饰履、著虎皮饰履、著豹皮饰履、著羚羊皮饰履,著獭皮饰履、著猫皮饰履、著栗鼠皮饰履、著枭皮饰履。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狮子皮饰履……不得著枭皮饰履,著者堕恶作。」
三(一)时,世尊于早晨时,著下裳,持衣、钵,为乞食入王舍城,与为随从沙门一比丘俱。时,彼比丘跛行随世尊后。时,有一优婆塞著数重履,见世尊从远处来。见之脱履,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后,至彼比丘处,至而敬礼彼比丘言:
(二)「如何尊者跛足耶?」「我足受伤。」「请著履!」「止!世尊禁著数重履己〔世尊曰:〕「比丘!且受其履!」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被弃之数重履。诸比丘!不得著新作数重履,著者堕恶作。」
四(一)尔时,世尊于露地不著履经行。诸长老比丘知:「师不著履经行。」故亦不著履经行。师不著履经行,长老比丘亦不著履经行,而六群比丘著履经行。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师不著履经行,长老比丘亦不著履经行,为何六群比丘著履经行耶?」
(二)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师……经行,六群比丘著履经行,真实耶?」「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师……经行,如何彼诸愚人著履经行耶?诸比丘!彼白衣在家人为工巧活命故,尚且尊重、恭敬、和顺而住。
(三)诸比丘!若汝等如此于所善说法、律出家,于阿阇梨、阿阇梨等人;和尚、和尚等人,如不尊重、恭敬、和顺而住,此未可也。诸比丘!如此者,使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阿阇梨、阿阇梨等人;和尚、和尚等人,不著履经行时,不得著履经行,著经行者堕恶作。诸比丘!于园内不得著履,著者堕恶作。」
五(一)尔时,有一比丘患足胼胝病。〔余诸比丘〕挽扶此比丘往大小便。世尊巡回卧处、座处时,见彼诸比丘挽扶此比丘往大小便,见而至彼诸比丘住处。至而言彼诸比丘曰:
(二)「诸比丘!此比丘患何病耶?」「此具寿患足胼胝,我等挽扶彼往大小便。」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足痛、足伤,或患足胼胝病者,许著履。」
六(一)尔时,诸比丘不洗足而上床、上小床,污衣与卧具床座。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当汝思念:『我将上床或小床』时,即许著履。」
(二)尔时,诸比丘夜分往布萨堂、集会场,于闇中足踏树株、荆棘而痛。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园内许著履,持炬火、灯明与杖。」
(三)尔时,六群比丘夜分凌晨起身,穿木履于露地经行,出高声、大声、喧骚声,说种种野论,〔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女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异论、世间谭、海谭、有、无如是谭论。如此彼等踏杀虫类,且乱诸比丘禅定。
(四)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夜分凌晨起身,穿木履于露地经行,出高声……踏杀虫类,且乱诸比丘禅定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夜分凌晨起身,穿木履于露地经行出高声……踏杀虫类,且乱诸比丘禅定,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乃至……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著木履,著者堕恶作。」
七(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波罗捺游行,次第游行到波罗捺。时,世尊住波罗捺仙人堕处鹿野苑。尔时,世尊已禁木履,六群比丘乃折多罗幼树,著多罗叶履,彼多罗幼树被折而枯。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折多罗幼树,著多罗叶履耶?彼多罗幼树被折而枯,诸沙门释子害一根命也。」
(二)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折多罗幼树,著多罗叶履,彼多罗幼树被折而枯,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如何彼诸愚人折多罗幼树,著多罗叶履耶?多罗幼树被折而枯。诸比丘!众人思惟树有生命。诸比丘!如此即令未信者不信…………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著多罗叶履,著者堕恶作。」
(三)尔时,世尊禁著多罗叶履,六群比丘乃折幼竹,著竹叶履……〔参照第五  皮革犍度七(一)一(二)〕……「诸比丘!不得著竹叶履,著者堕恶作。」
八(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波罗捺后,向跋提游行,次第游行到跋提。时,世尊住跋提胜叶林。尔时,跋提诸比丘为庄严故,惯用种种履而住,〔谓:〕作草履,令他作;作门叉(munja)草履,令他作;作波罗波草履,令他作;作汉陀罗草履,令他作;作迦摩罗草履,令他作;作褐履,令他作。舍弃教示、质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
(二)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跋提诸比丘为庄严故,惯用种种履而住,〔谓:〕作草履,令他作……舍弃教示、质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跋提诸比丘为庄严故,惯用种种履而住,〔谓:〕作草履,令他作……乃至……舍弃教示……增上慧,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如何彼诸比丘为庄严故,惯用种种履而住,〔谓:〕作草履,令他作……乃至……舍弃教示、质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耶?诸比丘!如此即令未信者不信……
(三)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著草履、不得著门叉草履、不得著波罗波草履、不得著汉陀罗草履、不得著迦摩罗草履、不得著毛履、不得著金所成履、不得著银所成履、不得著摩尼所成履、不得著琉璃所成履、不得著水晶所成履、不得著鍮所成履、不得著鍮石所成履、不得著锡所成履、不得著铅所成履、不得著铜铁所成履,著者堕恶作。诸比丘!不得著可互用之履,著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固定而不可互用三种履,〔谓〕:大便所之履、小便所之履、洒水所之履也。」
九(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跋提后,向舍卫城游行,次第游行至舍卫城。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六群比丘渡阿夷跋提河,捉牝牛角、捉耳、捉颈、捉垂肉、乘背,以染心而触生支,沈杀牝犊。
(二)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渡河捉牝牛角……乃至……杀牝犊,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耶?」诸比丘闻彼众人之忿怒、非难。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真实否?」「世尊!真实也。」……
(三)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捉牝牛角、不得捉耳、不得捉颈、不得捉垂肉、不得乘背,乘者堕恶作。诸比丘!不得以染心而触生支,触者堕偷兰遮;不得杀牝犊,杀者应如法治之。」
(四)尔时,六群比丘乘车而往,或牵牝牛2,男子御之;或牵牡牛,女人御之。众人忿怒、非难:「犹恒河摩企河〔欢戏祭〕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乘车而往,乘往者堕恶作。」
一○(一)尔时,有一比丘于拘萨罗国往舍卫城见世尊,途中生病。时,彼比丘离开道路,于一树下坐。众人见彼比丘言:「往何处耶?」「我往舍卫城拜见世尊。」
(二)「我等俱往。」「我不能,我生病。」「请乘车乘。」「止!世尊禁乘车。」疑惑而不敢乘车乘。时,彼比丘至舍卫城,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者许乘车乘。」
(三)时,诸比丘心生思念:「牝牛曳〔车〕耶?牡牛曳〔车〕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牡牛曳车、手挽车。」尔时,有一比丘因车乘摇动故而苦恼。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乘舆轿。」
(四)尔时,六群比丘用高广大床,〔谓:〕超大床3、兽像脚台卧椅、长山羊毛覆、文彩覆、白毡覆、绣花覆、满绵覆、虎师像绣覆、毛面毡覆、毛里毡覆、宝石绸覆、宝石绢覆、十六舞女舞蹈式覆、象覆、马覆、车覆、羚羊皮覆、殊胜羚羊皮覆、天盖、两头各具赤枕大床。众人巡回精舍,见而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五)「诸比丘!不得用高广大床,〔谓:〕超大床、兽像脚台卧椅、长山羊毛覆、文彩覆、白毡覆、绣花覆、满绵覆、虎师像绣覆、毛面毡覆、毛里毡覆、宝石绸覆、宝石绢覆、十六舞女舞蹈式覆、象覆、马覆、车覆、羚羊皮覆、殊胜羚羊皮覆、天盖、两头各具赤枕大床,用者堕恶作。」
(六)尔时,世尊禁用高广大床,六群比丘乃用大兽皮,〔谓:〕狮子皮、虎皮、豹皮也。此等依床尺度裁制,依小床尺度裁制,敷于床内侧,敷于床外侧,敷于小床内侧,敷于小床外侧。众人巡回精舍,见而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用大兽皮,〔谓:〕狮子皮、虎皮、豹皮,用者堕恶作。」
(七)尔时,世尊禁用大兽皮,六群比丘乃用牛皮,此等依床尺度裁制……敷小床外侧。有一恶比丘与一恶优婆塞亲交。时,彼恶比丘于早晨著下裳,持衣、钵,至彼恶优婆塞家,至而坐于所设座上。时,彼恶优婆塞至彼恶比丘处,至而敬礼彼恶比丘,坐于一面。
(八)时,彼恶优婆塞有犊,幼丽、美妙,有彩如豹子。时,彼恶比丘一心凝视其犊。时,彼恶优婆塞言彼恶比丘曰:「如何一心凝视此犊耶?」「我欲此犊皮。」时,彼恶优婆塞杀彼犊,剥皮与彼恶比丘。时,彼恶比丘以僧伽梨衣覆其皮而去。
(九)时,彼牝牛惜念其犊,随彼恶比丘后。诸比丘言:「如何此牝牛随汝后耶?」「我亦不知此牝牛何故随我后也。」其时,彼恶比丘僧伽梨衣涂血。诸比丘言:「汝如何用此僧伽梨衣耶?」时,彼恶比丘以此事告比丘等。「汝令行杀生耶?」「然!」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比丘令行杀生耶?世尊岂非以无数方便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一○)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令集会比丘众,问彼恶比丘:「比丘!汝令行杀生,真实否?」「世尊!真实也。」「愚人!如何汝令行杀生耶?愚人!我岂非以无数方便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耶?愚人!如此,即令未信者不信……。」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令行杀生,令行者应如法治之。诸比丘!不得用牛皮,用者堕恶作。诸比丘!不得用任何兽皮,用者堕恶作。」
一一(一)尔时,众人以兽皮覆盖,以兽皮包卷床与小床,比丘等疑惑不敢坐。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在家人所作者许坐,但不得卧。」尔时,精舍以皮结纽,诸比丘疑虑不敢坐。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唯〔皮〕纽者许坐。」
一二(一)尔时,六群比丘著履入村邑。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著履入村邑,入者堕恶作。」尔时,有一比丘生病,彼不著履,不能入村邑。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病比丘著履入村邑。」
一三(一)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在阿盘提国拘留欢喜山曲中。尔时,优婆塞首楼那亿耳4为具寿摩诃迦旃延侍者。时,优婆塞首楼那亿耳至具寿摩诃迦旃延住处,至而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于一面坐。坐于一面已,优婆塞首楼那亿耳言具寿摩诃迦旃延曰:「我知摩诃迦旃延所说之法。住家不易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纯白梵行。我欲由家出家,剃除须发,著袈娑衣。摩诃迦旃延!令我出家!」
(二)「首楼那!乃至命终行一卧、一食梵行甚难也。首楼那!汝于是处作在家人,但以时节修诸佛所教一卧、一食梵行可耳!」时,优婆塞首楼那亿耳出家志愿经止灭。但优婆塞首楼那亿耳二次……优婆塞首楼那亿耳乃至三次至具寿摩诃迦旃延住处……「摩诃迦旃延!令我出家!」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令优婆塞首楼那亿耳出家。尔时,阿盘提与南路比丘甚少。时,具寿摩诃迦旃延经三年艰难辛苦,由诸处令一群十比丘集会,授具寿首楼那具足戒。
(三)时,具寿首楼那住雨安居已,静居宴默时心生思念:「我如是如是唯闻世尊,而未至现前拜见。若和尚允许,我愿往拜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时,具寿首楼那于傍晚时从宴默起,至具寿摩诃迦旃延住处。至而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寿首楼那言具寿摩诃迦旃延,曰:
(四)「我于此处静居宴默,心生思念:『我如是如是唯闻世尊而未至现前拜见。若和尚允许,我愿往拜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故若和尚允许,我愿往拜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首楼那!善哉!善哉!首楼那!汝往拜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
(五)首楼那!汝应拜见世尊,彼殊妙欢喜、根寂静、意寂静、得最上调伏寂静,已调、已护、增益制御诸根之龙象。首楼那!汝以我名头面礼世尊足,言:『我和尚是具寿摩诃迦旃延,头面礼拜世尊足。』更言:『阿盘提与南路比丘甚少,经三年艰难辛苦由诸处令一群十比丘集会,得具足戒。愿世尊许于阿盘提与南路,以少数众授具足戒。
(六)于阿盘提与南路,地面因黑牛蹄践踏而坚硬,愿世尊许于阿盘提与南路著数重履。于阿盘提与南路,人人尊重沐浴,以水净之,愿世尊许于阿盘提与南路屡屡沐浴。于阿盘提与南路以兽皮为敷具:羊皮、山羊皮、鹿皮是也。犹于中国伊罗具5、摩罗具、摩奢如、毡陀,如此于阿盘提与南路亦以兽皮为敷具,〔即:〕羊皮、山羊皮、鹿皮是也。故愿世尊许于阿盘提与南路以兽皮为敷具,〔即:〕羊皮、山羊皮、鹿皮是也。
(七)今众人施衣与已往境界外之诸比丘,言:『此衣与某甲。』彼等还时,言:『某甲与汝衣。』彼等以堕尼萨耆,疑虑而不受。愿世尊说衣法。」「唯!唯!」具寿首楼那应诺具寿摩诃迦旃延已,从座而起,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右绕而去。收纳卧具床座,携持衣、钵,向舍卫城而去。
(八)次第诣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阿难!为此客比丘设卧具床座!」时,具寿阿难心知:「世尊命我曰:『阿难!为此客比丘设卧具床座。』世尊欲与此比丘俱住一精舍,世尊欲与具寿首楼那俱住一精舍。」乃于世尊所住精舍为具寿首楼那设卧具床座。
(九)时,世尊于露处过夜之多分后,而入精舍。具寿首楼那亦于露处过夜之多分后,而入精舍。时,世尊夜分凌晨起身,访具寿首楼那曰:「比丘!应诵法,应辨法!」「唯!唯!」具寿首楼那应诺世尊,唱诵全八部品6。时,具寿首楼那唱诵已,世尊甚为欢喜:「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汝善受持八部品、善作意、善思惟。汝音声具足善美、分明、清亮而能述其义。比丘!汝几腊耶?」「世尊!我一腊也。」
(一○)「比丘!汝如何如此迟缓耶?」「我见诸欲过患已久,但家事繁多,多应作,多事务也。」时,世尊了知此义,即于此时唱此颂曰:
                 见世间过患
                 无著了知法
                 圣者不欣恶
                 清净者乐教
(一一)时,具寿首楼那心知:「世尊悦我,现在乃〔白〕我师所说时机。」从座而起,偏袒上衣,以头面礼拜世尊足,白世尊言:「我和尚具寿摩诃迦旃延言礼世尊足,曰:『阿盘提与南路……请说衣法。』」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阿盘提与南路比丘甚少,诸比丘!许于如此边地集持律五人众,以授具足戒。
(一二)此中边地7如此:东方有名加将伽罗聚落,其外有摩诃沙罗,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东南有名萨拉瓦提河,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南方有名世达康名尼加聚落,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西方有名陀那之婆罗门村,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北方有名宇尸罗达奢山,从此以外为边地,从此以内为中国。诸比丘!许于如此边地集持律五人众,以授具足戒。
(一三)诸比丘!于阿盘提与南路地面,为黑色牛蹄所踏而坚硬,诸比丘!许于一切边地著数重履。诸比丘!于阿盘提与南路,人人尊重沐浴,以水净之,诸比丘!许于一切边地屡屡沐浴。诸比丘!于阿盘提与南路以兽皮为敷具〔谓:〕羊皮、山羊皮、鹿皮是也。诸比丘!犹如于中国伊罗具、摩罗具、摩奢如、毡陀,如此于阿盘提与南路亦以兽皮为敷具〔谓:〕羊皮、山羊皮、鹿皮是也。诸比丘!许于阿盘提与南路以兽皮为敷具〔谓:〕羊皮、山羊皮、鹿皮是也。诸比丘!于此处众人施衣与已往境界外比丘,言:『此衣与某甲。』诸比丘!许受纳。尚未入手期间不入〔日〕数8也。」
    此犍度有六十三事。摄颂曰:
            摩竭国之王          以及首楼那
            及八万之主          具寿娑竭陀
            于耆阇崛山          多示上人法
            出家及精勤          足伤琴一重
            轻黄赤茜黑          红蓝落叶色
            禁缘覆踵履          覆脚覆上脚
            以及满绵履          沙鸡翼乃至
            羊角作尖履          山羊角尖履
            蝎尾孔雀履          彩色狮子皮
            虎皮豹皮履          羚羊皮獭皮
            猫栗鼠皮履          及枭皮饰履
            足伤履胼胝          足不洗树株
            喧骚多罗竹          草乃至们叉
            波罗汉陀罗          迦摩罗褐金
            银摩尼琉璃          水晶鍮鍮石
            锡铅铜牡牛          乘车与病者
            牡牛牵车舆          卧床大兽皮
            牛皮恶比丘          在家人所作
            兽皮纽著履          入村邑病者
            摩诃迦旃延          以及首楼那
            读诵八部品          五人具足戒
            乃至数重履          屡屡之沐浴
            许兽皮敷具          不入于日数
    以上五许乃导师与首楼那长老者。

  1 「覆踵履」云云,以下列举履之种类不明,今依原注而译。
  2 「牵牝牛」云云,依原注译,英译则为「牝牛牵〔车〕中杂牡牛,牡牛牵〔车〕中杂牝牛」,可参较。
  3 「超大床」云云,以下名称一一不尽明了,今依照长部梵网经原注。
  4 「首楼那亿耳」(Sona kutikanna)。于四分律谓唯「亿耳」、五分律谓「沙门亿耳」。日译以前分音译为同名异人译例借用,今仍之。
  5 伊罗具等四语(eragu, moragu,majjhara, janta)为敷具名称,实物不详。英译亦只列原语。
四分律相当处所有「伊梨延陀」「耄罗」「耄耄罗」「氍氀」。
  6 「八部品」,英译疑此或指「小部经典小经集经」第四品。五分律有「十六义品经」。
  7 「边地」,以次出现地名不明。于四分律则以东方之白木调国、南方之静善塔、西方之一师梨仙人种山、北方之柱国分界,分为边地与中国。
  8 「不入数」,若未入手时即起算入手日数,则不合理,故未入手时期不计入也。参考舍堕一(〔汉译南传大藏经律藏一〕第二七六页)。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8-28

           第六  药犍度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患秋时病,饮粥吐出,进食物亦吐出,是故彼等枯瘦、粗丑、色恶、渐次形黄、身露脉结。世尊见彼诸比丘枯瘦、粗丑、色恶、渐次形黄、身露脉结。见而言具寿阿难曰:「阿难!如何今诸比丘枯瘦、粗丑……身露脉结耶?」「今诸比丘患秋时病,饮粥吐出,进食物亦吐出,因此彼等枯瘦、粗丑、色恶,渐次形黄,身露脉结。」
(二)时,世尊静居宴默,心生思念:「今诸比丘患秋时病……乃至……身露脉结。我许诸比丘用何药耶?此应为世间共许之药,可资食但非大量食者也。」时,世尊心生思念:「有五种药,〔谓:〕熟酥、生酥、油、蜜、糖。此等药乃世间共许之药,可资食但非大量食。我当许诸比丘如此五种药,应于正时摄受,正时服用。」
(三)时,世尊于傍晚时,由宴默起,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于此处静居…………但非大量食者也。』诸比丘!时,我心生思念:『有五种药……乃至……我当许诸比丘如此五种药,应于正时摄受,正时服用。』诸比丘!许彼五种药于正时摄受,正时服用。」
(四)尔时,诸比丘正时摄受,正时服用彼五种药。彼等于平常粗食而消化不良,况油性物耶?故彼等以患秋时病,与食物消化不良二因,而日益枯瘦、粗丑、色恶、渐次形黄、身露脉结。世尊见彼诸比丘日益……乃至……身露脉结。见而言具寿阿难曰:「阿难!如何今诸比丘日益枯瘦……乃至……身露脉结耶?」
(五)「今诸比丘,彼五种药于正时……二因,而日益枯瘦、粗丑、色恶、渐次形黄、身露脉结。」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受彼五种药,于正时、非时皆许服用。」
二(一)尔时,诸病比丘须脂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服脂药,〔谓:〕熊脂、鱼脂、鳄脂、猪脂、驴脂,以正时受、正时煮、正时混合,与油共服用。
(二)诸比丘!若非时受、非时煮、非时混合,若以此服用者,堕三事恶作。诸比丘!若正时受、非时煮、非时混合而服用此者堕二事恶作。诸比丘!若正时受、正时煮、非时混合服用者堕恶作。诸比丘!若正时受、正时煮、正时混合,服用之者无罪。」
三(一)尔时,诸病比丘须用根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根药,〔谓:〕姜黄、生姜、菖蒲、白菖蒲、麦冬、辛胡莲、嗢尸罗、苏子或其他根药,于嚼食毋资于嚼食,于噉食毋资于噉食。许领受而储至命终,应时服用,不应时而服用此者,堕恶作。」
(二)尔时,诸病比丘须用根药粉末。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捣臼、磨石。」
四(一)尔时,诸病比丘须用涩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涩药,〔谓:〕荏婆涩、具达奢涩、婆迦瓦涩、那达摩罗涩,或其他涩药,于嚼食毋资于嚼食,于噉食毋资取于噉食。许受而储至命终,应时服用,不应时服用者,堕恶作。」
五(一)尔时,诸病比丘须用叶药。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叶药,〔谓:〕荏婆叶、具达奢叶、拔陀罗叶、苏罗尸叶、迦婆尸迦叶或其他叶药,于嚼食毋资于嚼食,于噉食毋资于噉食……乃至……
六(一)尔时,诸病比丘须用果药……乃至……「诸比丘!果药,〔谓:〕伊兰迦、摹拨、胡椒、柯子、川练、余甘子、五达婆罗或其他果药。于嚼食毋资于嚼食,于噉食毋资于噉食……乃至……
七(一)尔时,诸病比丘须树脂药……乃至……「诸比丘!树脂药,〔谓:〕滨具、滨具树脂、滨具尸婆提迦、达迦、达迦婆提、达迦胖离、萨周拉沙或其他树脂药。于嚼食毋资于嚼食……乃至……
八(一)尔时,诸病比丘须用盐药……乃至……「诸比丘!盐药,〔谓:〕海盐、黑盐、岩盐、厨盐、赤盐或其他盐药。于嚼食毋资于嚼食,于噉食毋资于噉食,许受储至命终,应时服用,不应时服用者,堕恶作。」
九(一)尔时,具寿阿难之和尚具寿毘罗咤狮子患疥癣。因黄水固著彼衣、身,诸比丘以水湿此使离之。世尊巡回卧处、座处,见彼诸比丘以水湿使离彼衣。见而至彼诸比丘住处,言彼诸比丘曰:「诸比丘!此比丘患何病耶?」「此具寿患疥癣,为黄水固著彼衣、身,我等以水湿此使离之。」
(二)时,世尊由此因缘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患庠、疔、脓、疥,于身有恶臭者,许用粉药,无病者用牛粪、粘土、颜料。诸比丘!许用臼与杵。」
一○(一)尔时,诸病比丘须用过筛粉药……乃至……「诸比丘!许用筛。」须用细软……乃至……「诸比丘!许布筛。」
(二)尔时,一比丘患非人病。阿阇梨、和尚虽看护彼,亦不能愈。彼往屠猪场食生肉、饮生血,彼之非人病愈矣。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患非人病时,许用生肉、生血。」
一一(一)尔时,一比丘患眼疾,诸比丘扶彼比丘往大便、小便。世尊巡回卧处、座处,见彼诸比丘扶彼比丘往大便、小便。见而至彼诸比丘住处,言彼诸比丘曰:「诸比丘!此比丘有何病耶?」
(二)「此具寿患眼疾,我等扶彼往大便、小便。」时,世尊依此因缘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涂药,〔谓:〕黑涂药、矾涂药、长石涂药、红土子、煤烟。」须用涂药混合香料……乃至……「诸比丘!许用旃檀、零凌香、随时檀、达子香、苏子。」
一二(一)尔时,诸比丘以小钵、小皿置细末涂药,蒙上草粉、细尘……「诸比丘!许用涂药筐。」尔时,六群比丘用种种涂药筐,金制、银制。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用种种涂药筐,用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骨制、角制、苇制、竹制、木制、树脂制、果制、铜制、劫贝制1者。」
(二)尔时,涂药筐无盖,蒙上草粉、细尘……乃至……「诸比丘!许用盖。」盖落。「诸比丘!许用线缚,结于涂药筐。」涂药筐倒,盖开药落。「诸比丘!许用线缝。」
(三)尔时,诸比丘以指涂抹。使眼痛……乃至……「诸比丘!许用涂药篦。」尔时,六群比丘用种种涂药篦,金制、银制。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乃至……「诸比丘!不得用种种涂药篦,用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骨制……乃至……劫贝所制者。」
(四)尔时,涂药篦落地而变粗糙……乃至……「诸比丘!许用篦筐。」尔时,诸比丘手持涂药筐、涂药篦……乃至……「诸比丘!许用涂药筐袋。」无肩纽……乃至……「诸比丘!许用肩纽、缠线。」
一三(一)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头热……乃至……「诸比丘!许用油〔涂〕头。」不愈……乃至……「诸比丘!许灌鼻。」由鼻流出……乃至……「诸比丘!许用灌鼻筒。」尔时,六群比丘用种种灌鼻筒,金制、银制。众人忿怒、非难:「犹如享诸欲乐诸在家人。」〔……乃至……〕「诸比丘!不得用种种灌鼻筒,用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用骨制……乃至……劫贝所制者。」
(二)灌鼻不得平均。「诸比丘!许用一对灌鼻筒。」不愈。「诸比丘!许吸烟。」涂于灯心而吸。喉烧焦……乃至……「诸比丘!许用烟筒。」尔时,六群比丘用种种烟筒……乃至……许用劫贝所制者。尔时,烟筒无盖。虫入……乃至……「诸比丘!许用盖。」尔时,诸比丘手持烟管。「诸比丘!许用袋。」一面磨擦……乃至……「诸比丘!许用一对袋。」无肩纽……乃至……「诸比丘!许用肩纽、缠线。」
一四(一)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腹痛。诸医师言:「应煮油。」「诸比丘!许煮油。」煮油须用酒混之。「诸比丘!煮油许混酒。」尔时,六群比丘煮油混酒过多,饮而醉。「诸比丘!不得饮混过多酒之油,饮者应如法治。诸比丘!若煮油令不知酒之色、香、味者,如此时许饮混酒之油。」
(二)尔时,诸比丘处有甚多混合过多酒份所煮之油。时,诸比丘心生思念:「混合过多酒份之油,应如何为之耶?」「诸比丘!许用于涂药。」时,具寿毕邻陀婆蹉处,煮甚多油,而无盛油容器。「诸比丘!许用三种壶,〔谓:〕铜壶、木壶、果壶。」
(三)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肢痛。「诸比丘!许用发汗法。」不愈。「诸比丘!许用腌法。」不愈。「诸比丘!许用大发汗法。」不愈。「诸比丘!许用热汤药。」不愈。「诸比丘!许用浴室。」
(四)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关节痛。「诸比丘!许用出血。」不愈。「诸比丘!许用角取坏血。」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足破裂。「诸比丘!许用涂足药。」不愈。「诸比丘!许用足油。」尔时,有一比丘患疮。「诸比丘!许用刀。」须用涩水。「诸比丘!许用涩水。」须用胡麻膏。「诸比丘!许用胡麻膏。」
(五)须用敷著布。「诸比丘!许用敷著布。」须用绷带。「诸比丘!许用绷带。」疮痒。「诸比丘!许用芥子粉撒之。」疮烂。「诸比丘!许熏。」疮肉隆起。「诸比丘!许用盐片断〔腐〕。」疮不愈合。「诸比丘!许用疮油。」油流出,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亚麻布治疗〔其他〕一切疮。」
(六)尔时,有一比丘被蛇咬。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可与四种污物,即:屎、尿、灰、粘土。」时,诸比丘心生思念:「〔此等〕不应受耶?或应受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有施与者,即受之;若无施与者,许自取用之。」尔时,有一比丘饮毒。「诸比丘!许令饮尿。」时,诸比丘心生思念:「〔此〕不应受耶?或应受耶?」「诸比丘!若作者自受时,受已成,不须复受。」
(七)尔时,有一比丘因毒药而病。「诸比丘!许令饮〔著犁〕畦土煎汁。」尔时,有一比丘便秘。「诸比丘!许令饮炒〔米〕灰汁。」尔时,有一比丘患黄疸病。「诸比丘!许令饮〔浸〕〔牛〕溲之呵利勒〔汁〕。」尔时,有一比丘患皮肤病。「诸比丘!许涂用香料。」尔时,有一比丘身体液多。「诸比丘!许饮用吐下药。」须用澄明稀粥。「诸比丘!许用澄明稀粥。」须用天然豆汁。「诸比丘!许用天然豆汁。」须用人工处理与天然〔豆汁〕。「诸比丘!许用人工处理与天然〔豆汁〕。」须用肉汁。「诸比丘!许用肉汁。」
一五(一)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欲于王舍城边清扫山崖作窟室。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至具寿毕邻陀婆蹉住处,至而敬礼具寿毕邻陀婆蹉,坐于一面。坐一面已,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言具寿毕邻陀婆蹉曰:「长老何所为耶?」「大王!清扫山崖,欲作窟窒。」「尊者须用守园人耶?」「大王!世尊不许用守园人。」「若尔,白世尊后,报我!」「唯!唯!大王!」具寿毕邻陀婆蹉答摩竭国洗尼瓶沙王。
(二)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使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庆喜。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闻具寿毕邻陀婆蹉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庆喜已,从座而起,敬礼具寿毕邻陀婆蹉,右绕而去。时,具寿毕邻陀婆蹉遣使白世尊曰:「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欲施与守园人,应如何为之耶?」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受〕守园人。」
(三)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至具寿毕邻陀婆蹉住处,至而敬礼具寿毕邻陀婆蹉,坐于一面。坐一面已,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言具寿毕邻陀婆蹉曰:「世尊许用守园人否?」「许!大王!」「若尔,我施守园人与尊者。」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虽约定〔施〕守园人于具寿毕邻陀婆蹉,但忘之矣。久后忆念,告一事务大臣曰:「我约〔施〕守园人于尊者,施与守园人耶?」「大王!未施守园人于尊者。」「是今日前几日事耶?」
(四)时,彼大臣将日数告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曰;「大王!五百日也。」「若尔!施与尊者五百守园人。」「唯!唯!大王!」彼大臣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施与具寿毕邻陀婆蹉五百守园人。因此而成一村邑,故此称守园人村,亦名毕邻陀村。尔时,具寿毕邻陀婆蹉依此村而住。时,具寿毕邻陀婆蹉于早晨著下裳,持衣、钵,为乞食而入毕邻陀村。
(五)尔时,是村行祭礼,诸童女饰身,著华鬘而游戏。时,具寿毕邻陀婆蹉顺次乞食往毕邻陀村,到一守园人住处,坐所设座。尔时,彼守园人之妻有女,见他诸童女饰身,著华鬘游戏,而号泣言:「与我华鬘!与我华鬘!」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言彼守园人之妻曰:「何故此童女号泣耶?」「见他诸童女身饰著华鬘游戏,故此童女号泣而言:『与我华鬘!与我华鬘!』我等贫困者,何处得华鬘?何处得庄严?」
(六)时,具寿毕邻陀婆蹉取一草轮2,言彼守园人之妻曰:「将此草轮置彼童女头上。」时,彼守园人妻以彼草轮置于彼童女头上,即成为金华鬘,端丽、可乐、殊妙,如此金华鬘即王之后宫亦未曾有。众人告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曰:「大王!某甲守园人家有金华鬘,端丽、可乐、殊妙,如此金华鬘即大王后宫亦未曾有。彼贫困者从何处而得耶?必由窃盗而得也。」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令缚彼守园人一族。
(七)复次,具寿毕邻陀婆蹉于早晨著下裳,持衣、钵,为乞食入毕邻陀村。于毕邻陀村顺次乞食而至彼守园人住处,至而问近邻之人曰:「彼守园人一族往何处耶?」「彼因金华鬘故为王所缚矣!」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至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已,于设座而坐。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至具寿毕邻陀婆蹉坐处,至而敬礼具寿毕邻陀婆蹉,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具寿毕邻陀婆蹉言摩竭国洗尼瓶沙王曰:
(八)「大王!何故令缚守园人之一族耶?」「彼守园人家有金华鬘,端丽、可乐、殊妙,如此金华鬘即我后宫亦未曾有。彼贫困者从何处得耶?必窃盗而得也。」时,具寿毕邻陀婆蹉观想将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宫殿变成金色时,此一切皆成金制。「大王!汝有如此多金,从何处得耶?」「我了知矣!此尊者神通威力也。」如是令释彼守园人。
(九)尊者毕邻陀婆蹉于王与其众会,示现神通、神变上人法,众人欢喜信仰,持来五种药与具寿毕邻陀婆蹉,〔谓:〕熟酥、生酥、油、蜜、糖。而具寿毕邻陀婆蹉本得五种药,乃随而与其徒众。彼徒众骄奢,随得藏满瓮、瓶,盛满漉水器、囊而悬挂于门窗,但此等物互相粘著,被鼠散乱于精舍。众人巡回精舍时,见而忿怒、非难:「诸沙门释子内藏财物,犹如摩竭国洗尼瓶沙王。」
(一○)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比丘欲如此骄奢!」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诸比丘欲如此骄奢真实耶?」「世尊!真实也。」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病比丘应服药物,〔谓:〕熟酥、生酥、油、蜜、糖等限储七日,必须受用。过此者,应如法治之3。」
                                            ----药法诵品〔终〕----
一六(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舍卫城后,向王舍城游行。具寿疑离越4于途中至制糖厂,见粉或炭投于糖中。见而〔念:〕「混合食物沙糖不相应,非时食糖亦不相应。」而怀疑惧,与其徒众俱不食糖。又听从彼等之人亦不食糖。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为何将粉或炭加于糖中耶?」「世尊!为使之坚硬。」「诸比丘!若为使之坚硬,以粉或炭加于糖中而属于糖者,诸比丘!则许随所好而食糖。」
(二)具寿疑离越于途中,见粪堆上长豆。见而〔念:〕「豆不相应,豆熟生长故。」而怀疑惧,与其徒众俱不食豆。又听从彼等者亦不食豆。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豆熟而生长,诸比丘!但许随所好而食豆。」
(三)尔时,有一比丘腹痛,彼饮盐酸粥而其腹痛止。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病者以盐酸粥,无病者以之混合水为饮料,皆许饮用。」
一七(一)时,世尊顺次游行到王舍城,于此,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尔时,世尊腹痛。时,具寿阿难以前世尊腹痛时,曾用三辛粥而治愈,而自调胡麻、米、豆,藏于屋内煮之,奉世尊曰:「世尊!请饮三辛粥。」
(二)如来或知而问,或知而不问;知时而问,或知时不问;如来有义而问,无义不问;如来即毁无义之桥也。佛世尊依二相问诸比丘,〔谓:〕说法与为声闻定学处。时,世尊问具寿阿难:「阿难!此粥从何处得耶?」时,具寿阿难以彼义白世尊。
(三)佛世尊呵责:「阿难!不相合、不随顺、不相称、非沙门之法、不相应、非事也。阿难!汝如何欲如此骄奢耶?阿难!藏于屋内者不相应也,煮于屋内亦不相应,自煮亦不相应。阿难!如此者令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藏于屋内,煮于屋外,自煮者不得食,食者堕恶作。
(四)诸比丘!若藏于屋内,煮于屋内,自煮而食之者,堕三事恶作。诸比丘!若藏于屋内,煮于屋内,他人煮而食者,堕二事恶作。诸比丘!若藏于屋内,煮于屋外,自煮而食者,堕二事恶作。
(五)诸比丘!若藏于屋外,煮于屋内,自煮而食者,堕二事恶作。诸比丘!若藏于屋内,煮于屋外,他人煮而食之者,堕恶作。诸比丘!若藏于屋外,煮于屋内,他人煮而食之者,堕恶作。诸比丘!若藏于屋外,煮于屋外,自煮而食之者,堕恶作。诸比丘!若藏于屋外,煮于屋外,他人煮而食之者,无罪。」
(六)尔时,以世尊禁止自煮,诸比丘于更煮疑惧。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更煮。」
(七)尔时,王舍城饥馑,众人将盐、油、米、嚼食持来〔僧〕园。诸比丘将此等物藏于屋外,或为害虫、害兽所食,或为盗贼取去。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藏屋内。」藏于屋内,煮于屋外,残食行者5围绕,诸比丘于不安中进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屋内煮。」饥馑时,施者取多,与诸比丘者少。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自煮。诸比丘!许藏于屋内,煮于屋内,自煮。」
(八)尔时,有多数比丘于迦尸国住雨安居后,往王舍城拜见世尊,于途中不得满足所需粗、妙食,有甚多嚼食即是果实,而无施与者。时,彼诸比丘呈疲劳相,诣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佛世尊与诸客比丘俱相致候,乃是常法。时,世尊言彼诸比丘曰:「诸比丘!堪忍否?满足否?来途中不极疲耶?诸比丘!汝等从何处来耶?」
(九)「世尊!满足。我等于迦尸国住雨安居后,来王舍城拜见世尊,于途中不得满足,极需粗、妙食,有甚多嚼食即是果实,而无施与者,故我等呈疲劳相,行路而来。」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有嚼食之果实而无施与者处,许人自取持。于见施者,许受置地上果实而食。诸比丘!许受所拾〔果实〕。」
一八(一)尔时,有一婆罗门得新胡麻、新蜜。时,彼婆罗门心生思念:「我当将此新胡麻、新蜜,施与佛为上首诸比丘等。」时,彼婆罗门诣世尊住处。诣而与世尊俱相致候,交谈欢庆、感铭之言,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彼婆罗门白世尊言:「瞿昙!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食。」世尊默然而许。时,彼婆罗门知世尊许诺而离去。
(二)时,彼婆罗门是夜过后,调殊妙嚼食、噉食,而白世尊食时言:「瞿昙!时至也,食已备。」时,世尊于早晨时著下裳,持衣、钵,到彼婆罗门住处,到而与比丘众坐于所设座上。时,彼婆罗门手捧殊妙嚼食、噉食,以奉佛为上首比丘众,皆令饱满,以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彼婆罗门,使之庆喜,离座而去。
(三)时,世尊离去未久,彼婆罗门心生思念:「我请佛为上首比丘众为施新胡麻及新蜜,但我忘失施与此等。我当盛新胡麻、新蜜,于瓮、于瓶,运至〔僧〕园。」时,彼婆罗门令盛胡麻、新蜜于瓮与瓶而运至〔僧〕园,诣世尊住处。诣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彼婆罗门白世尊言:
(四)「瞿昙!我请佛为上首比丘众,为施新胡麻及新蜜也,但我忘失施此等。瞿昙!受我供奉新胡麻及新蜜。」「婆罗门!若尔,即施与诸比丘。」其时饥馑,供奉微小,而诸比丘体谅谢绝。〔今〕一切僧伽皆受供奉,诸比丘疑惧而未受。「诸比丘!受之,食之。诸比丘!许于食已、谢已,受用彼自〔施食者〕处赍来,而非残食者。」
一九(一)尔时,有归依具寿跋难陀释子一家族,为僧伽送嚼食,言:「应示跋难陀后,施与僧伽。」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为乞食而入村里。时,彼诸人往〔僧〕园,问诸比丘曰:「跋难陀在何处耶?」「具寿跋难陀释子为乞食而入村里矣。」「此嚼食应示跋难陀后,施与僧伽。」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若尔,受而置之以待跋难陀归来!」
(二)时,具寿跋难陀释子食前访问诸家,是日日中归来。然以尔时饥馑,供奉微小,而诸比丘体谅谢绝。〔今〕一切僧伽皆受供奉,诸比丘疑惧而不受。〔世尊曰:〕「诸比丘!受之,食之。诸比丘!许于食已、谢已,受用食时以前所受,而非残食者。」
二○(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舍卫城游行,顺次游行至舍卫城。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具寿舍利弗患热病。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至具寿舍利弗住处,至而言具寿舍利弗,曰:「舍利弗!汝前患热病时,依何而治耶?」「依莲藕、莲根也。」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譬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然,乃亦如此〔迅〕没于祇树林,现于曼陀祇尼莲池岸。
(二)有象见具寿摩诃目犍连由远处来。见而言具寿摩诃目犍连,曰:「摩诃目犍连!来!摩诃目犍连!善来!何所需耶?我应以何施与之耶?」「莲藕、莲根也。」时,彼象命一象言:「施与尊者所需之莲藕、莲根。」时,彼象潜入曼陀祇尼莲池,以长鼻拔莲藕、莲根,净洗而束之,至具寿摩诃目犍连住处。
(三)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譬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乃亦如此〔迅〕没于曼陀祇尼莲池岸,现于祇树林。彼象亦没于曼陀祇尼莲池岸,现于祇树林。时,彼以莲藕、莲根呈送具寿摩诃目犍连,而没于祇树林,现于曼陀祇尼莲池岸。时,具寿摩诃目犍连以莲藕、莲根,与具寿舍利弗。时,具寿舍利弗食莲藕、莲根,热病乃愈。而尚多莲藕、莲根余存焉。
(四)然以尔时饥馑,供奉微小,而诸比丘体谅谢绝。〔今〕僧伽皆受供奉,诸比丘疑惧而不受〔彼莲藕、莲根〕。「诸比丘!受之,食之。诸比丘!许食已、谢已,受用林中所生,池中所生,而非残食者。」
二一(一)尔时,舍卫城嚼食果实充足,但无施者,诸比丘疑惧而不食果实。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无种子或已去种子果实,虽无施者亦许受用。」
二二(一)尔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舍卫城后,向王舍城游行,顺次游行到王舍城。于此,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尔时,有一比丘患痔病,医师阿迦沙噶嗒施刀。时,世尊巡回卧处、座处,到彼比丘精舍。
(二)医师阿迦沙噶嗒见世尊从远方来,见而白世尊言:「瞿昙!来!观此比丘大便道,如大蜥蜴口然。」时,世尊心念:「此愚人愚弄我。」默然而还,依此因缘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曰:「诸比丘!此精舍有病比丘否?」「世尊!此处有。」「诸比丘!彼比丘患何病耶?」「彼具寿患痔病,医师阿迦沙噶嗒曾施刀。」
(三)佛世尊呵责曰:「诸比丘!彼愚人之〔所为〕不相合、不随顺、不相称、非沙门法、不相应、非事。诸比丘!如何彼愚人于密处施刀耶?诸比丘!密处皮肤柔软,伤既难治,刀亦难施。诸比丘!如此令未信者不信……。」乃呵责、说法,告比丘等曰:「诸比丘!于密处不得用刀,用者堕偷兰遮。」
(四)尔时,六群比丘心念:「世尊禁止刀法。」而行灌肠。少欲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行灌肠耶?」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六群比丘行灌肠,真实否?」「世尊!真实也。」乃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密处周围二指处,不得行刀法或灌肠,行者堕偷兰遮。」
二三(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波罗捺国游行,顺次游行到波罗捺国。于此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其时波罗捺国有优婆塞苏卑与优婆夷苏卑,皆有信心,而为施者、侍者,归依僧伽。时,优婆夷苏卑往诸〔僧〕园,由精舍到精舍,由房舍到房舍,问诸比丘:「谁患病耶?应为谁持何物来耶?」
(二)尔时,有一比丘服吐下药。时,彼比丘言优婆夷苏卑曰:「我服吐下药,我须肉味。」答言:「善!当持来。」而往家命侍者言:「往视有存肉否?」「唯!唯!」彼人应诺优婆夷苏卑,巡游波罗捺到处不见存肉。时,彼人到优婆夷苏卑住处。到而言优婆夷苏卑曰:「已无存肉,今日不杀也。」
(三)时,优婆夷苏卑心生思念:「若彼病比丘不得肉味则或加病或丧命也。我已应诺,若不持往,不相应也。」如是持利刀割髀肉与婢言:「调理此肉,施与某精舍病比丘。彼若问我时,答曰有病。」如是以上衣裹髀入后室而卧于床。
(四)时,优婆塞苏卑归家问婢曰:「苏卑在何处耶?」「彼女卧于后室。」时,优婆塞苏卑到优婆夷苏卑住处,到而言优婆夷苏卑曰:「何故而卧耶?」「我有病。」「汝有何病耶?」时,优婆夷苏卑以彼事告优婆塞苏卑。时,优婆塞苏卑言:「希有哉!未曾有哉!此苏卑有信心、有净心,乃至弃舍己肉。此女又有何他物不能施耶?」欢喜踊跃,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五)坐于一面已,优婆塞苏卑白世尊言:「世尊!明日请比丘众俱受我食。」世尊默然而许之。时,优婆塞苏卑知世尊已许,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优婆塞苏卑于是夜过后,调殊妙嚼食、噉食,白世尊曰:「时到,已调食。」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到优婆塞苏卑住处。到而与诸比丘俱坐于所设座上。
(六)时,优婆塞苏卑诣世尊在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时,世尊言优婆塞苏卑曰:「苏卑在何处耶?」「世尊!有病。」「若尔!令前来!」「世尊!不能。」「若尔!抱来。」时,优婆塞苏卑抱优婆夷苏卑来。彼女见世尊时,大伤即愈,皮肤长成,身毛已生。
(七)时,优婆塞苏卑、优婆夷苏卑言:「希有哉!未曾有哉!如来有大神变、有大威力。一见世尊,大伤即愈,皮肤长成,身毛已生。」欢喜踊跃,手捧殊妙嚼食、噉食奉以佛为上首比丘众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已,乃坐于一面。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优婆塞苏卑、优婆夷苏卑,令彼庆喜,即从座起离去。
(八)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令集会比丘众,问诸比丘:「诸比丘!谁向优婆夷苏卑乞肉耶?」如此说时,彼比丘白世尊言:「我向优婆夷苏卑乞肉。」「比丘!持来耶?」「世尊!持来!」「比丘!汝食耶?」「世尊!我食矣!」「比丘!汝观察否?」「世尊!我未观察。」
(九)佛世尊呵责曰:「愚人!汝如何不观察而食肉耶?愚人!汝食人肉也。愚人!如此令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而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有具信心、具净心之人,彼等舍弃己肉。诸比丘!不得食人肉,食者堕偷兰遮。诸比丘!不观察不得食肉,食者堕恶作。」
(一○)尔时,王之象死。时当饥馑,众人食象肉,以象肉与往乞食之诸比丘,诸比丘食象肉。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食象肉耶?象乃王〔兵〕众,若王了知,应不悦彼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食象肉,食者堕恶作。」
(一一)尔时,王之马死。时当饥馑,众人食马肉,以马肉与往乞食之诸比丘,诸比丘食马肉。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食马肉耶?马乃王之〔兵〕众,若王了知,应不悦彼等。」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食马肉,食者堕恶作。」
(一二)尔时,正当饥馑,众人食狗肉,以狗肉与往乞食之诸比丘,诸比丘食狗肉。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食狗肉耶?狗乃可恶嫌厌者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食狗肉,食者堕恶作。」
(一三)尔时,正当饥馑,众人食蛇肉,以蛇肉与往乞食之诸比丘,诸比丘食蛇肉。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沙门释子食蛇肉耶?蛇乃可恶嫌厌者也。」又苏拔沙龙王6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苏拔沙龙王白世尊言:「龙有无信心、无净心者,彼等以伤害诸比丘。善哉!不得令诸尊者食蛇肉。」时,世尊说法、教示苏拔沙龙王……乃至……右绕离去。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食蛇肉,食者堕恶作。」
(一四)尔时,诸猎夫杀狮子而食其肉,以狮子肉与往乞食之诸比丘。诸比丘食狮子肉,住于林中,狮子循狮子肉香而袭诸比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食狮子肉,食者堕恶作。」
(一五)尔时,诸猎夫杀虎〔……乃至……〕杀豹〔……乃至……〕杀熊〔……乃至……〕杀鬣狗,而食其肉,以虎〔……乃至〕鬣狗肉与乞食之诸比丘。诸比丘食虎……乃至〕鬣狗肉,住于林中,虎〔……乃至〕鬣狗循虎〔……乃至〕鬣狗肉香而袭诸比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食虎……乃至〕鬣狗肉,食者堕恶作。」
二四(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波罗捺国后,向阿那伽宾头国游行,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地方众人多以车载盐、油、米、嚼食,随佛为上首比丘众后,曰:「若当班者,即应设食。」又有五百食残食者。时,世尊顺次游行到阿那伽宾头国。
(二)时,有一未曾当班婆罗门,心生思念:「〔谓:〕『若当班者,即应设食。』随佛为上首比丘众以来,已过二月而未轮班。我乃单身,弃多家事。我当观察食堂,调理食堂所无者。」时,彼婆罗门观察食堂,无有二种,〔谓〕:粥与蜜丸也。
(三)时,彼婆罗门到具寿阿难住处,到而言具寿阿难:「阿难!今,我未轮班,心生思念〔谓:〕『若当班者,即应设食。随佛为上首比丘众以来,已过二月而未轮班。我乃单身,弃多家事。我当观察食堂,调理食堂所无者。』阿难!我观察食堂,无有二种,〔谓:〕粥与蜜丸也。阿难!我若调粥与蜜丸时,瞿昙能受否?」「婆罗门!若尔,我往问世尊。」
(四)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阿难!若尔令调。」〔阿难言彼婆罗门曰:〕「婆罗门!若尔调之。」时,彼婆罗门于是夜过后,乃调甚多粥与蜜丸供奉世尊曰:「瞿昙!请受我粥与蜜丸。」「婆罗门!若尔,施与诸比丘。」诸比丘疑惧不敢受。〔世尊曰:〕「诸比丘!受之,食之。」时,彼婆罗门以手捧甚多粥与蜜丸,奉佛为上首比丘众,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于一面坐。
(五)坐于一面已,世尊言彼婆罗门曰:「婆罗门!粥有十种功德。何者为十耶?施粥者施寿、施色、施乐、施力、施辩,饮粥者灭饥、除渴、顺气、净腹、助化。婆罗门!粥有如此十种功德
(六)  食他施食人          善能调御己
        应时起恭敬          以粥施与者
        赋与此十处          谓寿色乐力
        由此生辩才          灭饥渴顺气
        腹净助消化          善逝赞此食
        故人若愿乐          欲享天上乐
        乐人界幸福          应常行施粥
(七)时,世尊以如此偈,向彼婆罗门随喜,从座起而离去。时,世尊以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用粥与蜜丸。」
二五(一)众人闻知:「世尊许用粥与蜜丸。」彼等早晨调软粥与蜜丸。诸比丘于早晨饱食软粥、蜜丸,不好食堂食物。尔时,有一大臣得新信心,明日请佛为上首比丘众。时,彼新得信心大臣心生思念:「我当为一千二百五十比丘,调一千二百五十钵肉,应于一一比丘奉一一钵肉。」
(二)时,彼新得信心大臣于是夜过后,调殊妙嚼食、噉食及一千二百五十钵肉,以是时白世尊言:「食时到,已调食。」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衣、钵,到彼新得信心大臣家,到而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座上。
(三)时,彼新得信心大臣于食堂供养诸比丘,诸比丘言:「少与!少与!」此新得信心大臣言:「勿少受!我调甚多嚼食、噉食及一千二百五十钵肉,而奉一一比丘一一钵肉。受所欲!」「我等非以是故少受,我等早晨饱食软粥、蜜丸,故此少受。」
(四)时,彼新得信心大臣忿怒、非难:「如何诸尊师受我所招请而亦食他人软粥耶?我非无能施与所欲。」如是忿怒不悦、非难,盛满诸比丘之钵,继而言:「请食肉,不然持去。」时,彼新得信心大臣手奉嚼食、噉食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新得信心大臣,使之庆喜,即从座起离去。
(五)时,世尊离去未久,彼新得信心大臣心生悔疑、生追悔,〔念:〕「我有失、我无得;我有恶得、我无善得;我忿懑不悦、非难而盛满诸比丘之钵,继而言:『食之,不然持去。』我多行善耶?行不善耶?」时,彼新得信心大臣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彼新得信心大臣白世尊言:「于此,世尊离去未久,我生悔疑、生追侮,〔念:〕『我有失、我无得;我有恶得、我无善得;我忿懑不悦、非难而盛满诸比丘之钵,继而言:「食之,不然持去。」我多行善耶?行不善耶?』我多行善耶?行不善耶?」
(六)「汝招请佛为上首比丘众时,汝别日多为善。一一比丘从汝受一一抟食时,汝乃多为善,汝生天。」时,彼新得信心大臣言:「我有得、我有善得、我多为善、我生天。」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七)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令集会诸比丘,问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受一人招请而食余人软粥,真实耶?」「世尊!真实也。」佛世尊呵责曰:「诸比丘!如何诸愚人受一人招请而食余人软粥耶?诸比丘!如此令未信者不信〔……乃至……〕。」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受一人招请则不得食余人软粥,食者应如法治之。」
二六(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阿那伽宾头国后,向王舍城游行,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其时毘罗咤迦旃从王舍城往阿那伽宾头途上,率五百车,皆载满砂糖壶。时,世尊见毘罗咤迦旃从远方来,见而离开道路,于一树下坐。
(二)时,毘罗咤迦旃诣世尊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毘罗咤迦旃白世尊:「我欲于一一比丘施与一一砂糖壶己「迦旃!若尔持一砂糖壶来。」「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持一砂糖壶诣世尊处。诣而白世尊:「持来砂糖壶矣!我应如何为之耶?」「迦旃!若尔,施砂糖与诸比丘。」
(三)「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施砂糖与诸比丘后,白世尊:「施砂糖与诸比丘,于此处残留甚多砂糖,我应如何为之?」「迦旃!若尔,依诸比丘所欲施与砂糖。」「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施与诸比丘所欲砂糖后,白世尊:「依诸比丘所欲施与砂糖矣。然此处尚余甚多砂糖,我应如何为之耶?」「迦旃!若尔,以砂糖施令诸比丘饱满。」「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以砂糖令诸比丘饱满。少数诸比丘既满钵,漉水器及囊亦饱满。
(四)时,毘罗咤迦旃以砂糖饱满比丘等后,白世尊:「以砂糖令诸比丘充实饱满矣,然此处尚余甚多砂糖,我应如何为之耶?」「迦旃!若尔,以砂糖施与诸食残食者。」「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以砂糖施与诸食残食者后,白世尊:「以砂糖施与诸食残食者矣,然此处尚余甚多砂糖,我应如何为之耶?」「迦旃!若尔,依诸食残食者所欲,施与砂糖。」
(五)「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施与诸食残食者所欲砂糖后,白世尊:「虽施与诸食残食者所欲砂糖,然此处尚余甚多砂糖,我应如何为之耶?」「迦旃!若尔,以砂糖饱满诸食残食者。」少数诸食残食者瓮、瓶既满,笼、襜亦满。
(六)时,毘罗咤迦旃以砂糖饱满诸食残食者后,白世尊:「以砂糖饱满诸食残食者矣,但此处尚余甚多砂糖,我应如何为之耶?」「迦旃!我不见天、魔、梵天、世间、沙门、婆罗门、天、人群生中,有食此砂糖,正得消化者,但除如来与如来声闻。迦旃!若尔,汝将此砂糖弃于无草地上,或沈于无虫水中。」「唯!唯!」毘罗咤迦旃应诺世尊,将彼砂糖沈于无虫水中。
(七)时,彼砂糖投于水中矣,沸腾出火焰,譬如终日烧热铁板投水中时沸腾出火焰,彼砂糖投水中亦如此沸腾出火焰。时,毘罗咤迦旃恐惧,身毛竖立,诣世尊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八)坐于一面时,世尊与毘罗咤迦旃依次说示,〔谓:〕施论、戒论、生天论、诸欲过患、邪害、杂染及出离功德。世尊知毘罗咤迦旃生堪任心、柔软心、离障心、欢喜心、明净心,说诸佛本真教法……〔同第一  大犍度七(六)〕…… 如此毘罗咤迦旃即于其座生远尘离垢法眼,谓:「凡有集法者,皆有此灭法。」
(九)时,毘罗咤迦旃已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超诸疑惑、弃除犹豫而得无畏,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奇哉!奇哉!譬如覆者起……〔同第一大犍度七(一○)〕……如此世尊以种种方便说法。我归依世尊、法及比丘众。世尊容我从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二七(一)时,世尊次第游行到王舍城。于是,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尔时,王舍城甚多砂糖。诸比丘疑惧〔念:〕「世尊许病者用砂糖,无病者不然。」而不敢食砂糖。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病者用砂糖,无病者用砂糖水。」
二八(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向巴连弗邑游行,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时,世尊次第地游行至巴连弗邑。巴连弗邑优婆塞闻:「世尊至巴连弗邑。」时,巴连弗邑诸优婆塞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巴连弗邑优婆塞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之庆喜。
(二)时,巴连弗邑诸优婆塞庆喜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时,白世尊:「世尊与比丘众俱请至休息堂。」世尊默然许之。时,巴连弗邑诸优婆塞知世尊默许,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去休息堂。至休息堂已,遍敷卧具、设座、置水瓶、挑油灯,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
(三)立于一面已,巴连弗邑诸优婆塞白世尊:「于休息堂遍敷卧具、设座、置水瓶、挑油灯,世尊!请知是时。」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衣、钵,与比丘众俱到休息堂。到而洗足,入休息堂,近中柱东面而坐。巴连弗邑诸优婆塞洗足,入休息堂,近东壁,面向世尊而坐。
(四)时,世尊告巴连弗邑诸优婆塞曰:「诸居士!破戒、坏戒有五过患。何者为五耶?诸居士!于此处破戒、坏戒者将因放逸而大失财,此,破戒、坏戒第一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起恶名声,此,破戒、坏戒第二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到随一众会,或剎帝力众会、或婆罗门众会、或居士众会、或到沙门众会,皆至畏惧羞愧,此,破戒、坏戒第三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迷乱而死,此,破戒、坏戒第四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身坏死后,生恶处、恶趣、堕处、地狱,此,破戒、坏戒第五过患也。诸居士!如此破戒、坏戒有五过患。
(五)诸居士!持戒、成戒者有五功德。何者为五耶?诸居士!此处持戒、成戒者不放逸而得大财蕴,此,持戒、成戒第一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起善名声,此,持戒、成戒第二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到随一众会,或剎帝力众会、或婆罗门众会、或居士众会、或沙门众会,皆无畏无羞,此,持戒、成戒第三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不迷乱而死,此,持戒、成戒第四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此,持戒、成戒第五功德也。」
(六)时,世尊至夜更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巴连弗邑诸优婆塞,令之庆喜:「居士等!夜深矣!知是时。」「唯!唯!」巴连弗邑诸优婆塞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七)时,巴连弗邑诸优婆塞离去未久,世尊入于空屋。尔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为防跋祇族而于巴连弗邑筑城。世尊深夜凌晨早起,以清净超人天眼,见多数诸天,围封宅地。有大势力诸天倾心与有大势力王者与王大臣,于封宅地处建筑住宅;中位诸天倾心与有中位王者与王臣,于封宅地处建筑住宅;下劣诸天倾心与下劣王者与王臣,于封宅地处建筑住宅。
(八)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阿难!谁在筑巴连弗邑城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为防跋祇族于巴连弗邑筑城也。」「阿难!譬如与三十三天商量,阿难!如此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为防跋祇族亦于巴连弗邑筑城。阿难!我于此处深夜凌晨早起,以清净超人天眼见多数诸天……乃至……下劣王与王臣倾心…………建筑住宅。阿难!但言圣民住处,但言商贾市集,巴连弗邑都城应是最胜都城。阿难!巴连弗邑有三障难!依火、依水、自内生不和也。」
(九)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诣世尊住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候,交谈庆喜、感铭之言,而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白世尊:「瞿昙!今日与比丘众俱请受我等食。」世尊默然许之。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知世尊默许而去。
(一○)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调殊妙嚼食、噉食,奉告世尊是时:「瞿昙!食时到。」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至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住处,至而与诸比丘俱坐所设座上。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于佛为上首僧伽,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于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世尊以偈随喜:
(一一)  若有贤者于一处          建筑住居立门庭
          首先供养于是处          有戒自制梵行人
          是处居住有诸天          供物将来且供奉
          供养其人受供养          尊重其人受尊重
          若尔诸天愍其人          犹如慈母于儿身
          若受诸天垂哀愍          其人常见善福临
    时,世尊对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以此偈随喜已,即从座起而去。
(一二)尔时,摩竭国大臣须尼陀与禹舍随世尊后,〔心生思念:〕「今日瞿昙所出之门当名瞿昙门,恒河渡头当名瞿昙津。」时,世尊所出之门名瞿昙门。时,世尊到达恒河。尔时,恒河水满及岸,〔岸〕鸦得饮。众人或求船、或求筏、或结桴,欲从此岸渡彼岸。
(一三)世尊见众人或求船、或求筏、或结桴,欲从此岸渡往彼岸。见而譬如力士伸其屈腕、屈其伸腕,乃亦如此〔迅速〕与诸比丘俱没于恒河此岸,而现于彼岸。时,世尊了知此义,乃于此时,自唱偈曰:
             贤者舍泥沼
             作桥渡海河
             众人结桴间
             剎那已渡过
二九(一)时,世尊到拘利村,世尊住此拘利村。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了悟、不通达四圣谛,如此我与汝等亦久流转轮回也。以何为四?诸比丘!因不了悟、不通达苦圣谛,如此我及汝等亦久流转轮回;因不了悟、不通达苦集圣谛〔……乃至……〕苦灭圣谛〔……乃至……〕苦灭道圣谛,如此我及汝等亦久流转轮回。
(二)诸比丘!今了悟、通达苦圣谛,了悟、通达苦集圣谛,了悟、通达苦灭圣谛,了悟、通达顺苦灭道圣谛,断有爱、尽有索、更不受后有。
                因为不如实          净观四圣谛
               永久处处生          常流转轮回
               观此诸圣谛          得灭有纽索
               亦断苦根本          更不受后有
三○(一)淫女庵婆婆梨闻:「世尊到拘利村。」时,淫女庵婆婆梨驾善美车、乘善美车,随善美车出毘舍离,拜见世尊。凡车可通处,乘车而往,然后下车步行,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二)坐于一面时,世尊为淫女庵婆婆梨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使之庆喜。时,淫女庵婆婆梨〔闻〕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庆喜时,白世尊:「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请受食。」世尊默然许之。时,淫女庵婆婆梨知世尊默许,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三)毘舍离诸隶车人闻:「世尊至拘利村。」时,毘舍离诸隶车人驾善美车、乘善美车,随善美车出毘舍离,拜见世尊。部分诸隶车人以青作青色,著青衣,带青庄严;部分诸隶车人以黄作黄色,著黄衣,带黄庄严;部分诸隶车人以赤作赤色,著赤衣,带赤庄严;部分诸隶车人以白作白色,著白衣,带白庄严。时,淫女庵婆婆梨与隶车青年以辕对辕、轭对轭、轮对轮、轴对轴相冲突。
(四)时,彼诸隶车人言淫女庵婆婆梨曰:「庵婆婆梨!汝何故与隶车诸青年以辕对辕、轭对轭、轮对轮、轴对轴相冲突耶?」「我明日宴请佛为上首诸比丘。」「庵婆婆梨!〔与汝〕百千金,此食〔供养〕让于我等。」「假令以毘舍离及其周边与我,亦决不让此食〔供养〕。」时,彼诸隶车人弹指而言:「我等败于少妇,我等输于少妇。」
(五)时,彼诸隶车人诣世尊住处。时,世尊见彼诸隶车人从远方来,见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比丘若未见三十三天者,诸比丘!观隶车人众!诸比丘!观此隶车人众!诸比丘!依隶车人众,了知三十三天众。」时,彼诸隶车人凡车可通,即乘车前往,然后下车步行,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为彼诸隶车人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之庆喜。时,彼诸隶车人闻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庆喜时,白世尊:「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请受食。」「诸隶车人!我已有约明日受淫女庵婆婆梨食。」时,彼诸隶车人弹指而言:「我等败于少妇,我等输于少妇。」时,彼诸隶车人欢喜、随喜世尊所说,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六)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拘利村后,到那陀村。于是,世尊住那陀村犍椎处。时,淫女庵婆婆梨是夜过后,于自己园中,调殊妙嚼食、噉食,白世尊是时,言:「食时到。」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到淫女庵婆婆梨住处。到已,与比丘众俱坐所设座上。时,庵婆婆梨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以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淫女庵婆婆梨白世尊:「我以此庵婆婆梨园,施与佛为上首诸比丘。」世尊受此园。时,世尊为淫女庵婆婆梨说法、教示……使之庆喜,即从座起,而往大林。于是,世尊住毘舍离城大林重阁堂。
                                            ----隶车人诵品终----
三一(一)尔时,诸著名隶车人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伽。尔时有私呵将军,是尼犍弟子,坐于众会中。时,私呵将军心生思念:「彼必然是世尊、应供、等正觉,故此著名诸隶车人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伽。我当往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
(二)时,私呵将军至尼犍子(Nataputta)住处,至而白尼犍子言:「我欲往见沙门瞿昙。」「私呵!汝是作业论者,何故往见非作业论者沙门瞿昙耶?私呵!沙门瞿昙是非作业论者,以非作业说法,以教诸弟子。」时,私呵将军,欲往见世尊之心乃止。
(三)复次,诸著名隶车人集会于断事堂,以无数方便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伽。私呵将军再次心生思念:「彼必……应往见等正觉。」私呵将军再次至尼犍子住处…………再次私呵将军……乃止。三次著名……赞叹僧伽。私呵将军三次心生思念:「彼必然……赞叹僧伽。于尼犍子徒求不许可,于我又如何耶?我当不求尼犍子之许可,往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
(四)时,私呵将军于日中随五百车,从毘舍离出发,往见世尊。凡车可通处,乘车前往,然后下车步行,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私呵将军白世尊:「我闻如此:『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说非作业法,以教诸弟子。』如此『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说非作业法,以教诸弟子。』众人所云,世尊真说者耶?非以非实诽谤世尊耶?如法说法耶?于法论议不受呵责耶?我等不欲诽谤世尊故也。」
(五)「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说非作业法,以教诸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乃作业论者,说作业……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乃断灭论者,说断灭……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厌嫌者,说厌嫌……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调伏者,说调伏……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苦行者,说苦行……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离胎者,说离胎……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已苏息者,说苏息……教弟子也。』
(六)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非作业论者,说非作业法,以教诸弟子』者,如何?私呵!我说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非作,说种种恶不善法非作也。私呵!依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说非作业……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作业论者,说作业……教弟子』者,如何?私呵!我说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作业,说种种善法作业。私呵!依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作业论者,说作业……教弟子也。』
(七)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断灭论者,说断灭……教弟子』者,如何?私呵!我说贪、瞋、痴断灭,说种种恶不善法断灭。私呵!依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断灭论者,说断灭……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厌嫌者!说厌嫌……教弟子』者,如何?私呵!我厌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说种种成就恶不善法之厌嫌法。私呵!依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厌嫌者,说厌嫌……教弟子。』
(八)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调伏者,说调伏……教弟子』者,如何?私呵!我说调伏贪、瞋、痴法,说调伏种种恶不善法。私呵!以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调伏者,说调伏……教弟子。』私呵!或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苦行者,说苦行……教弟子』者,如何?我说应烧尽恶不善法: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私呵!若有人断除应烧尽之恶不善法,折根,如无根之多罗树,而使归灭于无,行未来不生之法者,我名如此人为苦行者。私呵!如来断除应烧尽之恶不善法……不生之法。私呵!依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苦行者,说苦行……教弟子。』
(九)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离胎者,说离胎……教弟子』者,如何?私呵!若有人于未来受后有,断入胎,折根,如无根之多罗树,而令归灭于无,行未来不生之法者,我名如此人为离胎者。私呵!如来未来不受后有……行不生之法。私呵!依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离胎者,说离胎……教弟子。』私呵!有以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是已苏息者,说苏息……教弟子』者,如何?私呵!我依最胜苏息,为已苏息者而说苏息之法,以教诸弟子。私呵!有以此方便于我正语:『沙门瞿昙为已苏息者而说苏息法,以教诸弟子。』」
(一○)如此说时,私呵将军白世尊:奇哉……〔同第一  大犍度七(一○)〕……世尊容我从今日起乃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私呵!熟虑!如汝著名人能熟虑者是善事也。」「我依此愈益欢喜、信乐世尊。世尊告我:『私呵!熟虑!如汝著名之人能熟虑者是善事。』故也,若外道得我为弟子时,将持旗巡行全毘舍离,言:『私呵将军为我等弟子。』世尊却对我言:『私呵!熟虑!如汝著名之人能熟虑是善事也。』我再次归依世尊、法、比丘众。世尊!容我从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一一)「私呵!尼犍子久于汝家〔受供养〕,如〔取〕泉水,故汝应念,若彼等来时,当施与食。」「我依此愈益欢喜、信乐世尊。世尊对我言:『私呵!尼犍子久于汝家〔受供养〕,如〔取〕泉水,故汝应念,若彼等来时,当施与食。』故也,我闻如此,谓沙门瞿昙言:『应布施我,不得布施余人;应布施我弟子,不得布施余人弟子。与我者有大果,与余人者无大果;与我弟子者有大果,与余人弟子者无大果。』而世尊亦劝布施尼犍子。我等于此了知时宜。我三次归依世尊、法、比丘众……归依……。」
(一二)时,世尊为私呵将军顺次说法,谓:施论……以师教……,白世尊:「请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食。」世尊默许。时,私呵将军知世尊默许,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私呵将军命一人言:「往视有存肉否?」私呵将军是夜过后,调殊妙嚼食、噉食,白世尊:「食时到,已调食。」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至私呵将军家。至而与诸比丘俱坐所设座上。
(一三)尔时,有多数尼犍徒,由毘舍离之道路而至各道路、自四衢道至各四衢道,举手号泣:「今日私呵将军杀肥兽为沙门瞿昙设食。沙门瞿昙知为己杀,为己造业而食肉。」时,有一人至私呵将军住处。至而耳语私呵将军:「知否?于此有多数尼犍子徒众,从毘舍离之道路至各道路、自四衢道至各四衢道,举手号泣:『今日……知为己杀,为己造业而食肉。』请止之。彼诸具寿久欲谤佛、欲谤法、欲谤僧伽,而彼诸具寿以非有、空虚、虚妄、非实,诽谤世尊而无厌。我等为活命,不故意断灭众生之命。」
(一四)时,私呵将军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为私呵将军说法、教示……使之庆喜,从座起而离去。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知为己杀之肉不得食,食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三种清净鱼肉,〔谓:〕不见、不闻、不疑〔为己所杀〕。」
三二(一)尔时,毘舍离丰饶,谷物充足,而易乞食,依遗穗或施与而容易生活。时,世尊静居宴默,心生思量:「饥馑谷乏而不易乞食时,我许诸比丘藏于屋内、煮于屋内、自煮,从他取而受〔由供养者家〕持来之物,于食时以前所受之物,林中所生之物,池中所生之物,许〔食用之〕。今诸比丘尚食此等耶?」时,世尊于傍晚,自宴默起,告具寿阿难曰:「阿难!我于诸比丘……食耶?」「世尊!尚食!」
(二)时,世尊由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饥馑谷乏,不易乞食之时,我许诸比丘藏于屋内、煮于屋内、自煮,从他取而受〔由供养者家〕持来之物,食时以前所受之物,林中所生之物,池中所生之物,许〔食用之〕。我今日起,废弃此等。诸比丘!藏于屋内、煮于屋内、自煮,从他取而受之物,不得食用,食者堕恶作。诸比丘!〔由供养者家〕持来之物,食时以前所受之物,林中所生之物,池中所生之物,食讫已谢者,虽非余食,亦不得食,食者应如法治之7。」
三三(一)尔时,地方众人以车载甚多盐、油、米、嚼食,于〔僧〕园境外,停为车队,言:「我等当轮班调食。」说时即大云腾起。时,彼众人至具寿阿难住处,至而言具寿阿难:「阿难!车载甚多盐、油、米、嚼食,住此处时,大云腾起。阿难!应如何为之耶?」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阿难!若尔,僧伽于精舍近处,协定相应僧伽所欲之地,令住其处,〔即:〕精舍、平覆屋、殿楼、楼房、地窟也。诸比丘!协定应如此为之:聪明贤能比丘应白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僧伽当协定某甲精舍为相应地。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协定某甲精舍为相应地。协定某甲精舍为相应地,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协定某甲精舍为相应地,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三)尔时,众人于彼协定之相应地煮粥、煮食、调汁、切肉、劈薪。世尊夜分凌晨时起,闻高声、大声、如鸦鸣声。闻而言具寿阿难曰:「阿难!彼高声、大声、如鸦鸣声为何耶?」
(四)「今众人于彼协定相应之地煮粥、煮食、调汁、切肉、劈薪。世尊!此彼高声、大声、如鸦鸣声也。」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协定相应之地不得使用,用者堕恶作。诸比丘!许三种相应之地:依宣告者、备偶然使用者及在家人赠与者。」
(五)尔时,具寿耶苏奢病,为彼持药来,诸比丘置屋外,为鼠所咬,为盗贼持去。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用协定相应之地。诸比丘!许四种相应之地:依宣告者、备偶然使用者、在家人赠与者及协议者是也。」
                                        ----二十四事诵品终----
三四(一)尔时,于跋提城住居士旻荼。彼有如此神通威力,即:洗头、扫除谷仓已,坐于户外,使谷从虚空流下,盛满谷仓。其妻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坐于一升锅与汁器之傍,供奴仆食用,彼女不离座时,是〔食〕无尽。其儿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取盛一千金囊,与奴仆六月薪资,在彼手中时,〔金囊〕无尽。
(二)其儿妇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坐于四斗笼傍与奴仆六月之食,彼女不离座时,〔其食〕无尽。其奴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一犁耕遍七垄也。
(三)摩竭国洗尼瓶沙王闻言:「我领土跋提城住居士旻荼,彼有如此神通威力,即:洗头、扫除谷仓已,若坐于户外,谷从虚空流下,盛满谷仓。其妻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坐于一升锅与汁器之傍,供奴仆食用,彼女不离座时,〔食〕无尽。其儿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取盛一千金之囊,与奴仆六月薪资,在彼手中时,〔金囊〕无尽。
(四)其儿妇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坐于四斗笼傍与奴仆六月之食,彼女不离座时,〔其食〕无尽。其奴亦有如此神通威力,即:一犁耕遍七垄也。」
(五)时,摩竭国洗尼瓶沙王告一庶务大臣,言:「我领土跋提住居士旻荼,彼有如此神通威力,即…………遍七垄也。往见之,汝见则如我自见。」「唯!唯!大王!」彼大臣应诺摩竭国洗尼瓶沙王,率四部兵前往跋提。
(六)次第到达跋提居士旻荼住处。至而言居士旻荼,曰:「居士!王命我言:『我领土……如我自见。』居士!我欲见汝之神通威力。」时,居士旻荼洗头、扫除谷仓,坐于户外时,谷从虚空流下,盛满谷仓。「居士!我见汝神通威力已,欲见汝妻神通威力。」
(七)时,居士旻荼命妻言:「若尔,供食于四部兵!」时,居士旻荼之妻坐于一升锅与汁器傍,以食供四部兵,彼女不离座时,〔彼食〕无尽。「居士!我见汝妻神通威力已,欲见汝儿神通威力。」
(八)时,居士旻荼命儿言:「若尔,与四部兵六月薪资!」时,居士旻荼之儿取盛一千金囊,与四部兵六月薪资,在彼手中时,〔金囊〕无尽。「居士!我见汝儿神通威力已,欲见汝儿妇神通威力。」
(九)时,居士旻荼命儿妇言:「若尔,与四部兵六月之食!」时,居士旻荼儿妇坐于四斗笼傍,与四部兵六月之食,彼女不离座时,〔其食〕无尽。「居士!我见汝儿妇神通威力已,欲见汝奴神通威力。」「我奴神通威力应于田地见之。」「居士!且止!我已见汝奴之神通威力矣!」时,彼大臣率四部兵再还王舍城,至摩竭国洗尼瓶沙王住处。至而以此事白洗尼瓶沙王。
(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毘舍离后,向跋提游行,与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俱。时,世尊顺次游行到跋提,于此,世尊住跋提胜叶林。
(一一)居士旻荼闻言:「沙门瞿昙释子由释迦族出而出家,已至跋提,住跋提胜叶林。彼世尊瞿昙如此善名播扬,彼世尊、应供、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彼于天、魔、梵之此世间,沙门、婆罗门、人、天之有情界,说自证知、现证,说初善、中善、后善而具义理、备文句教法,说纯一圆满悉净梵行。往见如此阿罗汉诚善事也。」
(一二)时,居士旻荼驾善美车、乘善美车,随善美车从跋提出,拜见世尊。多数诸外道见居士旻荼从远方来,见居士旻茶言:「居士!汝往何处耶?」「我往拜见世尊沙门瞿昙也。」「居士!汝是作业论者,如何往见非作业论者沙门瞿昙耶?居士!沙门瞿昙乃非作业论者,说非作业法以教诸弟子者也。」
(一三)时,居士旻荼心生思念:「彼必是世尊、应供、等正觉者也,所以此诸外道嫉妒也。」凡车可通即乘车往,然后下车步行,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为居士旻荼顺次说法,谓:施论……〔同第一  大犍度七(一○)〕……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言:「奇哉!……乃至……世尊!容我从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世尊默许。
(一四)时,居士旻荼知世尊默许,从座而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居士旻荼是夜过后,调殊妙嚼食、噉食,以白世尊:「时到,已备调食。」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至居士旻荼家,至而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座上。
(一五)时,居士旻荼之妻、儿、儿妇、奴仆诣世尊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世尊为彼等顺次说法……乃至……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言……乃至……于此处,我等归依世尊及法与比丘众,世尊!容我等从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一六)时,居士旻荼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居士旻荼白世尊言:「世尊住跋提问,我于佛为上首比丘众,常恒以食供养。」时,世尊说法、教示居士旻荼……使之庆喜,即从座起离去。
(一七)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跋提后,未咨居士旻荼,而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向阿牟多罗国游行。居士旻荼闻:「世尊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向阿牟多罗国游行。」时,居士旻荼命奴仆等言:「以车载多量盐、油、米、嚼食来,及率一千二百五十放牛人与一千二百五十牝牛来,〔同〕见世尊,于所见处以鲜乳食供养。」
(一八)时,居士旻荼于途中旷野见及世尊。时,居士旻荼诣世尊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居士旻荼白世尊言:「世尊!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世尊默许。时,居士旻荼知世尊默许,敬礼世尊,右绕而离去。时,居士旻荼是夜过后,调殊妙嚼食、噉食,白世尊:「时到,已调食。」
(一九)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到居士旻荼住处。到而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座上。时,居士旻荼令一千二百五十放牛人言:「牵一一牝牛,奉一一比丘,以鲜乳供养。」时,居士旻荼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及鲜乳,令饱满至示谢。诸比丘疑惧而不受乳。〔世尊曰:〕「诸比丘!受之,食之!」
(二○)时,居士旻荼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及鲜乳,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钵与手,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居士旻荼白世尊言:「道有旷野,乏水、乏食,无道路粮,不易往。善哉!世尊!许诸比丘道路粮。」时,世尊说法、教示……使之庆喜,即从座起而离去。
(二一)时,世尊以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五种牛乳,即: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也。诸比丘!道路有旷野,乏水、乏食,无道路粮,不易往。诸比丘!许求道路粮,〔求〕需米者米、需菽者菽、需豆者豆、需盐者盐、需糖者糖、需油者油、需醍醐者醍醐。诸比丘!有具信心、具净心众人,彼等以黄金授与相应者,言:『以此施与相应尊者。』诸比丘!以此若得相应者,许受之。诸比丘!但以任何方便亦不得受金、银。此我言也。」
三五(一)时,世尊顺次游行到阿摩那。螺髻梵志翅菟闻言:「沙门瞿昙释子由释迦族出而出家,至阿摩那住于阿摩那。彼世尊瞿昙如此善名遍扬……乃至……见如此阿罗汉,善事也。」时,螺髻梵志翅菟心生思念:「我应为沙门瞿昙持何而往耶?」
(二)时,螺髻梵志翅菟心生思念:「彼婆罗门中诸古仙是真言作者、真言诵者。今日婆罗门尝唱诵彼等〔所作〕诸古咒文,且集成今日随唱随诵、所说随说、所言随言之文句,〔古仙者:〕阿叱摩、婆摩、婆摩提婆、毘沙蜜多、耶婆提伽、鸯耆罗、跋罗幡阇婆悉咤、迦叶、婆咎也。彼等虽止夜食,亦离非时食,然受如此饮料。
(三)沙门瞿昙亦止夜食,离非时食,沙门瞿昙亦受如此饮料乎?」如是调甚多饮料,装于担杆,诣世尊住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候,交谈欢喜、感铭之言,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螺髻梵志翅菟白世尊言:「瞿昙!请受我食。」「翅菟!若尔,即施与诸比丘。」诸比丘疑惧不受。「诸比丘!受之,食之。」
(四)时,螺髻梵志翅菟于佛为上首僧伽,亲手供养多量饮料,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洗手与钵,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为螺髻梵志翅菟说法、教示……使之庆喜。时,螺髻梵志翅菟〔闻〕世尊说法、教示……使之庆喜时,白世尊言:「瞿昙!明日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
(五)「翅菟!有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且汝信仰婆罗门也。」螺髻梵志翅菟再次白世尊言:「瞿昙!有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而我信仰婆罗门也。纵然,明日亦与比丘众俱受我请食。」「翅菟!大比丘众……信仰……也。」螺髻梵志翅菟三次白世尊言:「瞿昙!有大比丘众……受我请食。」世尊默许。时,螺髻梵志翅菟知世尊默许,从座起而离去。
(六)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八种饮料,谓:庵婆果浆、阎浮果浆、俱罗果浆、芭蕉浆、蜜浆、蒲桃果浆、舍楼伽浆、波楼果浆也。诸比丘!许一切果汁,但除谷汁。诸比丘!许一切叶汁,但除菜汁。诸比丘!许一切花汁,但除蜜花汁。诸比丘!许甘蔗汁。」
(七)时,螺髻梵志翅菟是夜过后,于自己庵室,调殊妙嚼食、噉食,白世尊:「瞿昙!时到,请食调食。」时,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钵、衣,至螺髻梵志翅菟庵室,至而与比丘众俱坐于所设座上。时,螺髻梵志翅菟于佛为上首比丘众,亲手供养殊妙嚼食、噉食,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食已,洗手及钵,坐于一面。
(八)坐于一面时,世尊以偈随喜螺髻梵志翅菟曰:
               天祠供养火为最          婆罗门书萨裨帝
               于诸人中王为首          诸江河中海第一
               诸星宿中月为元          于照明中日绝贵
               于愿福德诸圣者          僧伽至上无伦比
    时,世尊以此等偈,随喜螺髻梵志翅菟已,即从座起离去。
三六(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阿摩那后,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向拘尸那游行。拘尸那摩罗子等闻:「世尊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来拘尸那。」彼等相约而言:「若有不迎世尊者,罚五百金。」尔时,有摩罗子卢夷者,具寿阿难友也。时,世尊顺次游行到拘尸那。
(二)时,拘尸那摩罗子等迎世尊。时,摩罗子卢夷迎世尊,至具寿阿难住处。至而敬礼具寿阿难,立于一面。立于一面时,具寿阿难言摩罗子卢夷曰:「卢夷!汝迎世尊甚善。」「阿难!我非敬佛、法、僧。诸亲族相约:『若有不迎世尊者,罚五百金。』阿难!我唯恐亲族受罚,故来迎世尊。」时,具寿阿难不悦:「摩罗子卢夷为何如此言耶?」
(三)时,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具寿阿难白世尊言:「此处摩罗子卢夷是卓著有名人也。如此有名人,若于此法与律得信心者,即威力大也。善哉!世尊!佑助摩罗子卢夷于此法与律得生信心!」「阿难!如来佑助摩罗子卢夷于此法与律,得生信心,非难事也。」
(四)时,世尊令慈心遍满摩罗子卢夷,乃从座起而入精舍。时,摩罗子卢夷以蒙世尊慈心遍满,譬如犊于母牛,从精舍至精舍,从房舍至房舍,问诸比丘言:「彼世尊、应供、等正觉今在何处耶?我等欲见彼世尊、应供、等正觉者。」「卢夷!彼处有闭户精舍,汝须静往,徐入外廊,謦咳叩门,世尊当为汝开门矣。」
(五)时,摩罗子卢夷静诣彼闭户精舍,徐入外廊,謦咳叩门,世尊即为开门。时,摩罗子卢夷进入精舍,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世尊为摩罗子卢夷顺次说法,谓:施论……乃至……以行师教不依他缘,白世尊言:「善哉!请唯受我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拒受他人者。」「卢夷!已有学智、有学见、见法诸人,亦如汝思念:『请唯受我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他人者拒受。』卢夷!故汝与、他与皆受也。」
(六)时,拘尸那相续行供养殊妙饮食。时,摩罗子卢夷未值轮班,心生思念:「我当观察食堂,应调食堂所无者。」时,摩罗子卢夷观察食堂,无有二种:菜与坚饼。时,摩罗子卢夷至具寿阿难住处。至而言具寿阿难:「阿难!此处未值轮班,心生思念:『我当观察食堂,应调食堂所无者。』阿难!我观察食堂,无有二种:菜与坚饼。阿难!我若调菜与坚饼者,世尊受否?」「卢夷!若尔,我请问世尊。」
(七)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阿难!若尔,即调。」〔阿难言:〕「卢夷!若尔,即调。」时,摩罗子卢夷是夜过后,调多量菜与坚饼,供奉世尊而言:「世尊!请受我菜与坚饼。」「卢夷!若尔,施与诸比丘。」诸比丘疑惧不敢受。〔世尊曰:〕「诸比丘!受之,食之。」
(八)时,摩罗子卢夷以多量菜与坚饼,亲手供养佛为上首比丘众,令饱满至示谢。见世尊洗手与钵,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世尊为摩罗子卢夷说法、教示……使之庆喜,即从座起离去。时,世尊依此因缘说法,告比丘等曰:「诸比丘!许用一切菜及坚饼。」
三七(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拘尸那后,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向阿头游行。尔时,有一老年出家人住于阿头,旧为剃头师。彼有二儿,声音美妙而有辩才,堪能承师传己身之剃头业,悉能善巧。
(二)彼老年出家人闻言:「世尊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来阿头。」时,彼老年出家人言彼二儿曰:「世尊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来阿头。汝等即往,手持剃具,家家巡回,以瓶集盐、油、大米、嚼食,世尊若来,我等作粥。」
(三)「唯!唯!」彼二儿应诺彼老年出家人,即持剃具,家家巡回以瓶集盐、油、米、嚼食。众人见彼二儿声音美妙而有辩才,不欲行事者亦承起行之,承行并给与甚多。时,彼二儿集得多量盐、油、米、嚼食矣。
(四)时,世尊顺次游行到阿头。于是,世尊住阿头打谷场8。时,彼老年出家人是夜过后,调多量粥,供奉世尊言:「世尊!请受我粥。」如来知而故问……〔同第一  大犍度三一(四)〕……制定声闻学处。时,世尊言彼老年出家人曰:「比丘!此粥从何处得耶?」时,彼老年比丘以彼事白世尊。
(五)佛世尊呵责曰:「愚人!非相合、非随顺、非相称、非沙门法、非相应、非事也。愚人!如何汝出家而受不相应物耶?愚人!如此令未信者不信……。」呵责、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出家不得受不相应物,受者堕恶作。诸比丘!虽是旧剃师亦不得藏剃刀,藏者堕恶作。」
三八(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阿头后,向舍卫城游行,次第游行至舍卫城。于是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多丰富果实嚼食。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许果实嚼食耶?或不许耶?」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一切之果实嚼食。」
三九(一)时,以僧伽所有之种子种一在家人地,以一在家人所有之种子种僧伽地。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以僧伽所有之种子种一在家人地者,应与部分后受用;以一在家人所有之种子种僧伽地者,应与部分后受用。」
四○(一)尔时,于各种事,诸比丘心生疑惧:「世尊许耶?或不许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如此,我虽未禁曰:『不相应。』若顺不相应事,违相应事者,此,汝等为不相应也。诸比丘!如此,我虽未禁曰:『不相应。』若随顺相应事,违不相应事者,此,汝等为相应也。诸比丘!如此,我虽未许曰:『相应。』若顺不相应事,违相应事者,此,汝等为不相应也。诸比丘!如此,我虽未许曰:『相应。』若顺相应事,违不相应事者,此,汝等为相应也。」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若以时药和合于时分药者,是相应耶?是不相应耶?若以时药和合于七日药者,是相应耶?是不相应耶?若以时药和合于尽形寿药者,是相应耶?是不相应耶?若以时分药和合于七日药者,是相应耶?是不相应耶?若以时分药和合于尽形寿药者,是相应耶?是不相应耶?若以七日药和合于尽形寿药者,是相应耶?是不相应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三)「诸比丘!以时药和合时分药,即日受者,于正时为相应,但于非时,即不相应。诸比丘!以时药和合七日药,即日受者,于正时为相应,但于非时,即不相应。诸比丘!以时药和合于尽形寿药,即日受者,于正时为相应,但于非时,即不相应。诸比丘!以时分药和合于七日药,即日受者,于时分为相应,但过时分者,即不相应。诸比丘!以时分药和合于尽形寿药,即日受者,于时分为相应,但过时分者,即不相应。诸比丘!以七日药和合于尽形寿药者,于七日为相应,但过七日者,即不相应。」
        此犍度有一百另六事。摄颂曰:
            秋时病非时          脂根及粉末
            涩叶果树脂          盐牛粪粉末
            筛肉及涂药          香料涂药筐
            盖篦及篦筐          袋肩纽缠丝
            头油及灌鼻          灌鼻筒烟筒
            盖袋煮油酒          混过多涂药
            壶发汗腌法          大发汗药汤
            浴室血及角          涂足药足油
         刀涩胡麻膏          敷著布绷带
            芥子粉熏片          疮油亚麻布
            污物受及屎          作者土灰汁
            溲浸呵利勒          香料吐下药
            澄明自然汁          人工自然汁
            肉汁及山崖          守园人七日
            糖豆及酸粥          自煮及更煮
            再许与饥馑          果实并胡麻
            嚼食前时食          热病无种子
            痔灌肠苏卑          人肉象马狗
            蛇狮子虎豹          熊及鬣狗肉
            轮班粥得新          余人须尼陀
            糖及休息堂          此庵婆婆梨
            隶车人恒河          拘利村谛论
            为己杀之肉          丰饶及再禁
            云及耶苏奢          旻荼并牛乳
            乃至道路粮          翅菟及庵婆
            阎浮与俱罗          芭蕉蜜蒲桃
            舍楼伽波楼          乃至菜坚饼
            阿头剃头师          舍卫城果实
            种子各种事          以及时药等

  1 劫贝制(sankhanabhimaya)。直译即以劫贝脐所作。恐是砗磲贝坚硬之中心部。
  2 「草轮」(tinandupaka)。以草作成,成为釜式敷具形,载水瓶等于头上而运输时,置于头顶。
  3 「应如法治之」,相当于尼萨耆波逸提第二三。(律藏原典三卷二五一页)。
  4 「疑离越」(kankharevata),依十诵律译例。「疑」是义译,余为音译。于律疑多,故取此名。亦译「离婆多」「梨婆多」「离日」。
  5 「残食行者」(damaka),此原语甚多,只是「苦行者」意义。今于此处,原批注谓「食残食」者。
  6 「苏拔沙龙王」(Supasson nagaraja)。于四分律有「善现龙王」。
  7 相当波逸提第三五。(律藏原典第三卷八二页)。
  8 「打谷场」(bhusagara)。此语不详,且依英译。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333
铜币
411
威望
36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8-29
           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
一(一)尔时,佛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利邑比丘有三十人,皆住于林中,皆食乞食,皆著粪扫衣,皆唯有三衣。往舍卫城拜见世尊,时近入雨安居,但不及于舍卫城入雨安居,而途中于娑竭陀入雨安居。彼等疲劳而住雨安居,〔念:〕「世尊虽住距此六由旬近处,我等不得见世尊。」时,彼诸比丘经三月住雨安居已,而行自恣,雨水溢满,泥水流出,衣服皆湿而彼等疲劳,诣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世尊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二)佛世尊与诸客比丘互相致问是常法也。时,世尊言彼诸比丘曰:「诸比丘!堪忍否?满足否?和合相喜而无争,安乐住雨安居否?不困疲于乞食否?」「世尊!堪忍,世尊!满足,我等和合相喜无争,住雨安居无困疲于乞食。于此,我等三十人是波利邑比丘,欲来舍卫城拜见世尊,时近入雨安居,但不及于舍卫城入雨安居,乃于途中娑竭陀入雨安居。我等疲劳住雨安居,〔念:〕『世尊虽住距此六由旬近处,我等不得拜见世尊。』时,我等经三月住雨安居已,乃行自恣,雨水溢满,泥水流出,衣服皆湿,疲劳行路而来。」
(三)时,世尊以此因缘说法,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住雨安居比丘,许受迦絺那衣。诸比丘!汝等受迦絺那衣者,有五事相应〔许可〕,谓:〔食前食后〕不嘱〔比丘〕1而入聚落、离三衣而宿2、别众食3、尽受须要量之衣4、受衣者可持〔彼衣〕5。诸比丘!汝等受迦絺那衣者,有如此五事相应。诸比丘!受迦絺那衣时,应如此为之6
(四)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得此迦絺那衣物,若僧伽机熟者,僧伽以此迦絺那衣物与某甲比丘,作迦絺那衣。此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得此迦絺那衣物,僧伽以此迦絺那衣物,与某甲比丘,作迦絺那衣。以此迦絺那衣物与某甲比丘,作迦絺那衣,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已以此迦絺那衣物与某甲比丘,作迦絺那衣。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此了知。』
(五)诸比丘!如此为成受迦絺那衣者,如此为不成受。诸比丘!如何为不成受迦絺那衣耶?唯作辗治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浣洗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衣计量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裁断不成受迦絺那衣,唯安缘边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假缀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缀合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固缝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重缝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背缝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合缝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一染不成受迦絺那衣,豫待作迦絺那衣决定者不成受迦絺那衣,作〔与迦絺那衣预〕谈者不成受迦絺那衣,唯作暂时物者不成受迦絺那衣,若延期者不成受迦絺那衣,〔以过一夜而〕弃舍者不成受迦絺那衣,不相应者不成受迦絺那衣,无僧伽梨衣时不成受迦絺那衣,无郁多罗僧衣时不成受迦絺那衣,无安陀会衣时不成受迦絺那衣;五条或过五条,不即日裁断作缘时,为不成受迦絺那衣;异比丘作时,为不成受迦絺那衣;虽正受迦絺那衣,但境界外人随喜者,如此为不成受迦絺那衣。诸比丘!如此者即为不成受迦絺那衣。
(六)诸比丘!如何为成受迦絺那衣耶?以新衣成者为成受迦絺那衣,以等新衣成者为成受迦絺那衣,以故衣成者为成受迦絺那衣,以粪扫衣成者为成受迦絺那衣,以落于市场〔门前成〕者为成受迦絺那衣,不决定豫待作迦絺那衣为成受迦絺那衣,不豫言与迦絺那衣为成受迦絺那衣,非作暂时物为成受迦絺那衣,不延期为成受迦絺那衣,〔过一夜〕不舍弃者为成受迦絺那衣,若相应为成受迦絺那衣,有僧伽梨衣时为成受迦絺那衣,有郁多罗僧衣时为成受迦絺那衣,有安陀会衣时为成受迦絺那衣;五条或过五条,即日裁断作缘时,为成受迦絺那衣;其人作时,为成受迦絺那衣;境界内随喜受迦絺那衣者,如此为成受迦絺那衣。诸比丘!如此者,为成受迦絺那衣。
(七)诸比丘!如何为舍迦絺那衣耶?诸比丘!舍迦絺那衣有八事,谓:离去、〔衣〕成、决定〔不作〕、失、闻〔僧伽已舍迦絺那衣〕、断期望、出境界7、与〔僧伽〕共舍。
二(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已作之衣,念:『不还』而去,此比丘依去而舍迦絺那衣也。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而舍迦絺那衣也。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而舍迦絺那衣也。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失去衣,此比丘由失而舍迦絺那衣也。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念:『还』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闻:『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此比丘由闻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而念:『还』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但于界外住时已过迦絺那衣期限,此比丘由过期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而念:『还』而去,往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而〔还时〕适迦絺那衣期限至,此比丘与诸比丘共舍迦絺那衣也。」
                                ----持〔迦絺那衣〕七事终----
三(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已作之衣,念:『不还』而去,此比丘由去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失去衣,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已,念:『还』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闻:『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此比丘由闻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已,念:『还』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于界外已过迦絺那衣期限,此比丘由过期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已,念:『还』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还时〕适迦絺那衣期限至,此比丘与诸比丘共舍迦絺那衣。
                              ----受持〔迦絺那衣〕七事终----
四(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未成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而舍迦絺那衣……〔同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二。但将「持衣」改为「持未成衣」〕……诸比丘共舍迦絺那衣。
                                 ----持〔迦絺那衣〕六事终----
五(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未成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同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三。但将『受持衣』改为「受持未成衣」〕……诸比丘共舍迦絺那衣。
                              ----受持〔迦絺那衣〕六事终----
六(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而舍迦絺那衣。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不还』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不还』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此比丘由发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不还』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
(三)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
(四)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还」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而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闻:『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此比丘由闻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而于界外已过迦絺那衣期限,此比丘由过期限,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衣料,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而〔还时〕适迦絺那衣之期限至,此比丘与他比丘共舍迦絺那衣。
七(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衣料而去……〔同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六(一)-(四)。但「持衣料」改为「受持衣料」〕……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持未成衣而去……〔同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六(一)-(四)。但「持衣料」改为「持未成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受持未成衣而去……〔同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六(一)-(四)。但「持衣料」改为「受持未成衣」〕……与比丘等共舍迦絺那衣。
                                  ----持〔迦絺那衣〕诵品终----
八(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而去,往诣界外而期望衣,不望而得,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衣而失去,此比丘由失而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望衣,不还』而期望衣时,断衣之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期望,而舍迦絺那衣也。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不还』而去,往诣界外期望衣,不望而得,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而作衣,正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不还!』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期待衣』而期望衣,断衣之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期望,以舍迦絺那衣。
(三)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期望衣,不望而得,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期待衣,不还』而期望衣,断衣之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期望而舍迦絺那衣。
                                          ----非望十二事终----
九(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而期望衣,念:『还』而去,往诣界外期望衣,望而得,不望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期待衣,不还』而望衣,断衣之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望,以舍迦絺那衣。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闻:『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念:『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故,我于此处期待衣。』而望衣,望而得,不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定〔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闻:『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念:『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故,我于此处期待衣,不还』而望衣,断衣之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望以舍迦絺那衣。
(三)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望衣,望而得,不望而不得,令作衣,作衣已,闻:『于彼住处舍迦絺那衣。』此比丘由闻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期待衣,不还』而望衣,断衣之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望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而期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望衣,望而得,不望而不得,令作衣,作衣已,念:『还!还!』但已过迦絺那衣期限,此比丘由出境界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期望衣,念:『还』时而去,往诣界外望衣,望而得,不望而不得,令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迦絺那衣期限至,此比丘与比丘等共舍迦絺那衣。
                                              ----望十二事终----
一○(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有事而去,往诣界外而生望衣念,不望而得,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有事而去,往诣界外,生望衣念,念:『我于此处期待衣,不还』而望衣,断衣之期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望,以舍迦絺那衣。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有事,念:『不还』而去,往诣界外,生望衣念,望衣,不望而得,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此比丘由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有事,念:『不还』而去,往诣界外,生望衣念,念:『我于此处期待衣』而望衣,断衣之期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望,以舍迦絺那衣。
(三)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有事而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生望衣念,望衣,不望而得,望而不得,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有事而踌躇于『还』或『不还』,未决定而去,往诣界外,生望衣念,念:『我于此处期待衣,不还』而望衣,断衣之期望,此比丘由断衣之望,以舍迦絺那衣。
                                            ----有事十二事终----
(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藏衣分,行走四方,至余处,有诸比丘问:『汝于何处住雨安居耶?汝之衣分在何处耶?』彼言:『我于某甲住处住雨安居,我之衣分在彼处。』彼等言:『往持衣来,我等于此处为汝作衣。』彼往彼住处,问诸比丘言:『我衣分在何处耶?』彼等言:『汝之衣分乃此也,汝欲往何处耶?』彼言:『我往某甲住处,彼处诸比丘为我作衣。』彼等言:『且止!勿往!我等于此处为汝作衣。』彼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乃至……此比丘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乃至……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
(二)有比丘受迦絺那衣,藏衣分而行走四方……『汝之衣分乃此也。』持衣往彼住处,途中有诸比丘,问:『汝往何处耶?』彼言:『我往某甲住处,彼处比丘等为我作衣。彼等言:『且止!勿往!我等于此处为汝作衣。』彼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彼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正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
(三)有比丘受迦絺那衣,藏衣分而行走四方……『汝之衣分乃此也。』彼持衣往彼住处,往彼住处而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彼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念:『我于此处不作衣,亦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
                                          ----储藏九事终----
一二(一)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求安乐住处,持衣而去,念:『我往某甲住处,于其处得住安乐;若不得安乐者,则往某甲住处,于其处得住安乐;若不得安乐者,则往某甲住处,于其处得住安乐;若不得安乐者,则还。』往诣界外,念:『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此比丘由〔衣〕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求安乐住处……念:『还!』往诣界外,念:『我不作衣,亦不还。』此比丘由决心〔不作〕,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求安乐住处……念:『还!』往诣界外,念:『我于此处作衣,不还』而作衣,当作衣时而失去,此比丘由失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求安乐住处……念:『还!』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而于界外已过迦絺那衣期限,此比丘由过期限以舍迦絺那衣。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求安乐住处……念:『还!』往诣界外作衣,作衣已,念:『还!还!』而〔还时〕适迦絺那衣期限至,此比丘与比丘等共舍迦絺那衣。
                                        ----安乐住处五事终----
一三(一)诸比丘!迦絺那衣有二执受8,有二非执受。诸比丘!何为迦絺那衣执受耶?住处执受与衣执受也。诸比丘!何为住处执受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住其住处9,或言「还」时,留恋而〔暂〕去,诸比丘!如此于住处执受也。诸比丘!何为衣执受耶?诸比丘!于此处有比丘,其衣或未作、或未成、或未断衣之期望,诸比丘!如此衣执受也。诸比丘!如此迦絺那衣执受有二。
(二)诸比丘!何为迦絺那衣非执受耶?住处非执受与衣非执受也。诸比丘!何为住处非执受耶?诸比丘!于此处有比丘舍弃、厌离、放弃、无待言「不还」而去,诸比丘!如此于住处非执受也。诸比丘!何为衣非执受耶?诸比丘!于此处有比丘,其衣或已作、或已失、或已灭、或已烧、或已断衣之期望,诸比丘!如此于衣非执受也。诸比丘!如此迦絺那衣非执受有二也。」
    此犍度有十二事,有一百十八说门。摄颂曰:
            比丘三十波利邑        沙竭陀住疲惫身
            住雨安居尽淋湿        往见胜者世间尊
            此处迦絺那衣事        五事相应一一明
            不嘱离衣别众食        但须受衣得则属
            迦絺那者一门足        表白受成受不成
         辗治浣洗计量问        裁断安缘假缀合
            固缝重缝与背缝        合缝染及决定谈
            暂时延期舍弃焉        不相应与无三时
            过五条而不作缘        异比丘正受界外
            随喜时令不成受        迦絺那衣成受者
            佛陀如此说是义        新衣等故粪扫衣
            市场前布不谈之        不决定与非暂时
            不舍弃与非延期        相应以及有三衣
            五过五裁作缘时        人作界内正随喜
            如上受迦絺那衣        舍中一一有八事
            去成发心失与闻        断望出界共舍之
            持已作衣去不还        依去舍迦絺那衣
            持衣界外作不还        依成舍迦絺那衣
            持衣界外作不还        依发心舍迦絺衣
            持衣界外作不还        思惟此迦絺那衣
            当正作时即失去        依失舍迦絺那衣
            还持往界外作衣        作已闻言说舍之
            由闻舍迦絺那衣        还往界外令作衣
            作已期过未来归        此由身出境界外
            而舍彼迦絺那衣        还往界外令作衣
            作已还来限正著        与他比丘等共舍
            迦絺那衣舍磊落        持与受持次七七
            去缺未成六次第        持往界外念令作
            已成发心失三事        不还持往界外作
            已成发心失有三        次无决意有三类
         还来持往界外作        作与成舍未决三
            发心失闻出境界        与他共生十五类
            受持未成及受持        此等四重总十五
            望非望所用有三        亦分门类列其间
            知此乃依于理趣        三度十二有十二
            藏有九种安乐五        执受非执受两类
            如是如是依理趣        说摄颂已百十八

  1「食前食后不嘱比丘」,入聚落(anamantacara),于波逸提四六(律藏原典第四卷九八页)之除外例。
  2「离三衣而宿」(asamadanacara),于尼萨耆二(律藏原典第三卷一九九页)之除外例。
  3「别众食」(ganabhojana),于波逸提三二(律藏原典第四卷七二页)之除外例。
  4「受须要量之衣」(yavadatthacivaram),于尼萨耆一(律藏原典第三卷一九六页)之除外例。
  5「受衣者可持」(yo ca tattha civaruppado so nesam bhavissati),于尼萨耆三(律藏原典第三卷二○三页)之除外例。
  6 以下有关迦絺那衣规定术语,义多难明。多用原注所说,今仍之。
  7「出境界」(simatikantika),依后文说明及古译,应译为过界限时。
  8「执受」(palibodha),此原语通常译为「障碍」。就本文述如何为受「迦絺那衣资格」,此原语具「贪著」义,故按意义试作如是译。
  9「住其住处」(vasati va tasmim avase)。采暹罗本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