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尔时,有一家族,因蛇风病而死,唯遗父子。彼等于比丘处出家,俱往乞食。时,彼童子当受其父施热粥言曰:「父亲!亦与我!父亲!亦与我!」众人忿怒、非难:「彼沙门释子非梵行者也,此童子乃比丘尼所生也。」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令未满十五岁童子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五一(一)尔时,有一归依阿难家族有信心、有净心。因蛇风病而死,唯遗二童子。彼等依旧习,见有比丘即趋近前,诸比丘等叱退之。彼等为诸比丘所叱退而仍叫唤。时,具寿阿难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不得令未满十五岁童子出家,而此诸童子皆不满十五岁,依何方便得不丧失此诸童子耶?」时,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阿难!此诸童子能驱乌否?」「世尊!能!」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令未满十五岁童子为驱乌人而出家。」
五二(一)尔时,具寿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谓骞荼与磨竭也。彼等更相行淫。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沙门行如此非行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一人不得蓄二沙弥,蓄者堕恶作。」
五三(一)尔时,世尊于王舍城卽过雨季,又过夏、冬。众人忿怒、非难:「有诸沙门释子,四方无路而盲闇,彼等不知四方。」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二)时,世尊告阿难曰:「阿难!持键往告各房舍诸比丘言:『世尊将游行南山,欲从者来。』」「唯!唯!」具寿阿难应诺世尊,即持键往各房舍告诸比丘言:「世尊将游行南山,欲从者来。」
(三)诸比丘曰:「阿难!世尊规定于十腊间依止而住,过十腊后,可与〔人〕依止。若我等当往彼处而取依止,住短时间复还来时,则不能不再取依止。若我等阿阇梨、和尚往,我等亦往;若我等阿阇梨、和尚不往,我等亦不往。阿难!〔不然〕我等知为轻率也。」
(四)时,世尊与少数比丘众俱,游行南山。时,世尊于随意间住南山后,复还王舍城。时,世尊告具寿阿难曰:「如何如来游行南山,唯与少数比丘众俱耶?」时,具寿阿难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依止五年,暗昧者乃至命终应依止而住。
(五)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不具足无学戒蕴…〔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二)〕… 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无学之…〔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三)〕…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六)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不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六)〕…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有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七)〕…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七)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增上戒学…〔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八)〕…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于增上戒…〔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九)〕…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八)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四)〕…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不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五)〕…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九)诸比丘!又,具足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六)〕…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不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六(一七)〕…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五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无学之〔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一)〕…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无学之〔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二)〕……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一)诸比丘!又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不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五)〕…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有信…〔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六)〕…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二)诸比丘!又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于增上戒…〔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七)〕…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于增上戒…〔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八)〕…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一三)诸比丘!又具足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谓:〕……犯〔同第一大犍度三七(一三)〕…未满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不得无依止而住。诸比丘!具足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谓:〕…不犯〔同第一 大犍度三七(一四)〕…五腊或过五腊也。诸比丘!具足如此六分之比丘得无依止而住。」
----无畏诵品终----
五四(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王舍城后,往迦维罗卫城,顺次游行至迦维罗卫城。时,世尊住释迦国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时,世尊于早晨时著下裳,持钵、衣,至释氏净饭王住处。至已,坐于设座。时,罗睺罗之母王妃言罗睺罗王子曰:「罗睺罗!彼汝父也,往求余财!」
(二)时,罗睺罗诣世尊住处。诣而立于世尊之前曰:「沙门!欢喜汝之形影。」时,世尊即从座起而去。时,罗睺罗王子随往世尊之后言曰:「沙门!与我余财,沙门!与我余财。」时,世尊告舍利弗曰:「舍利弗!汝令罗睺罗出家!」「我如何令罗睺罗出家耶?」
(三)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以三归依令出家为沙弥。诸比丘!令出家者,应如此为之:先剃除须发,著袈裟衣,偏袒上衣,礼比丘足,蹲踞,合掌,如此唱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二次……三次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诸比丘!许以如此三归依令出家为沙弥。」
(四)时,具寿舍利弗令罗睺罗出家。时,释氏净饭王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释氏净饭王白世尊曰:「我有一愿求世尊。」「瞿昙!诸如来已超所愿。」「〔我愿〕相应无过也。」「瞿昙!请言!」
(五)「世尊出家之时,我不少痛苦,难陀之时亦然,及至罗睺罗而极大。想对子之爱由如割皮,割皮而切肤,切肤而割肉,割肉而断筋,断筋而粹骨,粹骨而彻体。愿不令父母不许之子出家。」
(六)时,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令释氏净饭王庆喜。时,释氏净饭王于世尊说法、教示、劝导、奖励已,敬礼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由此因缘,于此时机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不得令父母不许之子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五五(一)时,世尊于随意间住迦维罗卫城后,向舍卫城游行,顺次游行至舍卫城。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家族归依具寿舍利弗,送具寿舍利弗一童子,请长老令其童子出家。时,具寿舍利弗心生思念:「世尊制定一人不得蓄二沙弥学处。我已有罗睺罗,我如何令〔此童子〕出家。」彼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一人蓄二沙弥,只要能教授、教诫,许蓄〔沙弥〕。」
五六(一)时,诸沙弥心生思念:「我等学处有几何耶?我等应学何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沙弥有十学处,许沙弥学此,〔谓:〕不杀生、不偷盗、不行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观听歌舞伎乐、不用鬘香涂饰、不睡高广大床、不受金银。诸比丘!沙弥有如此十学处,沙弥应学此。」
五七(一)尔时,诸沙弥不尊敬,不恭顺,不与诸比丘和合住。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诸沙弥不尊敬,不恭顺,不与比丘等和合住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罚具足五分之沙弥,〔谓:〕图谋令诸比丘无所得,图谋令诸比丘不利,图谋令诸比丘无住处,诽谤诸比丘,离间比丘与比丘。诸比丘!许罚具足如此五分之沙弥。」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应如何行罚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禁止。」时,诸比丘皆禁止沙弥〔入〕僧园。诸沙弥不得入园,或离去,或还俗,或归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禁止全僧园,禁止者堕恶作。诸比丘!许禁住处或归处。」
(三)尔时,诸比丘禁止诸沙弥进食。众人作粥或僧食,言沙弥曰:「来!请饮粥。来!请进食。」诸沙弥言:「我等不能,比丘禁止矣。」众人忿怒、非难:「如何诸大德禁止诸沙弥饮食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禁食,禁止者堕恶作。」
----罚事终----
五八(一)尔时,六群比丘未问和尚而禁止沙弥。诸和尚寻〔思〕曰:「何故我等沙弥不在耶?」诸比丘言曰:「为六群比丘所禁止。」诸和尚忿怒、非难:「如何六群比丘不问我等而禁止我等沙弥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不问和尚而为禁止,为者堕恶作。」
五九(一)尔时,六群比丘带走诸长老比丘之沙弥。诸长老自取杨枝、漱水而疲
倦。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带走他人会众,带走者堕恶作。」
六○(一)尔时,具寿跋难陀之沙弥骞荼污染比丘尼康达迦。诸比丘忿怒、非难:「如何沙弥行如此非行仪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摈灭具足十分之沙弥,〔谓:〕杀生、偷盗、非梵行、妄语、饮酒、谤佛、谤法、谤僧、邪见、污染比丘尼也。诸比丘!许摈灭具足如此十分之沙弥。」
六一(一)尔时,有一黄门,于诸比丘处出家。彼至诸年青比丘处言曰:「来!与我行不净法。」诸比丘斥退而言:「黄门!灭去。黄门!丧去。何用汝耶!」被诸比丘所斥退而至诸长大、肥胖沙弥处言曰:「来!与我行不净法。」沙弥等斥退而言:「黄门!灭去。黄门!丧去。何用汝耶!」被诸沙弥所斥退而到放象人、放马人处,言:「来!与我行不净法。」放象人、放马人与之行不净法。
(二)彼等忿怒、非难:「彼诸沙门释子乃黄门也。彼等之中非黄门者污染黄门,如此,彼等皆非梵行者。」诸比丘闻放象人、放马人之忿怒及非难。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黄门未受具足戒者,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二(一)尔时,有一旧族姓子,家道衰落而其身柔弱。时,彼家道衰落旧族姓子心生思念:「我身柔弱,不能得未得之富,使已得之富增大。依何方便得安乐生活而无困难耶?」时,彼其家断灭旧族姓子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戒易、行易、食美食、卧风不入卧具。我当自备钵、衣,除去须发,著袈裟衣,往〔僧〕园与诸比丘共住。」
(二)时,彼家道衰落旧族姓子,自备钵、衣,去须发,著袈裟衣,往〔僧〕园敬礼诸比丘。诸比丘曰:「汝何腊?」「何腊者何?」「汝之和尚为谁耶?」「和尚者何?」诸比丘言具寿优波离曰:「优波离!请寻问此出家者。」
(三)时,具寿优波离询问彼家道衰落旧族姓子,彼告以此事。具寿优波离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贼住者未受具足戒将不得授具足戒,已授具足戒者当摈灭之。诸比丘!归外道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三(一)尔时,有一龙悲叹、羞耻、嫌恶龙生。时,彼龙心生思念:「依何方便脱离龙生,速得人性耶?」时,彼龙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行法、行平等、修梵行、说真实、持戒有善法。我若到诸沙门释子处出家时,应脱离龙生,速得人性。」
(二)时,彼龙现为孺童形,至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令彼出家授具足戒。尔时,彼龙与一比丘俱住边隅精舍。时,比丘于夜未明凌晨起身于露处经行。时,彼龙于比丘外出安心入睡,现龙身遍满精舍,局蜷出于窗外。
(三)时,彼比丘欲开门入精舍,见有龙身遍满精舍,局蜷出于窗外。见而怖畏举声。诸比丘跑来言彼比丘曰:「何以举声耶?」「有龙身遍满精舍,局蜷出于窗外。」时,彼龙为其声惊醒而坐于座。诸比丘曰:「汝为何耶?」「我乃龙也!」「如何汝现如此形耶?」时,彼龙以此事白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四)时,世尊依此因缘,于此时机,集会诸比丘而告彼龙曰:「汝诸龙于此法与律不增长。龙!离去!应持上半月十四日、十五日、八日之斋戒,如此,汝可脱龙生,速得人性。」时,彼龙〔知〕于此法与律,不增长,苦恼悲叹、流泪举声而去。
(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现龙自相有二因缘,〔谓:〕与同类者交会时及安心入睡时也。诸比丘!现龙自相有如此二因缘。诸比丘!畜生于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四(一)尔时,有一孺童,夺母之命,彼以其恶业故而悲叹、羞耻、嫌恶。时,彼孺童心生思念:「依何方便出离此恶业耶?」时,彼孺童心生思念:「彼诸沙门释子行法、行平等、修梵行、说真实、持戒、有善法。我若于诸沙门释子处出家时,可出离彼恶业。」
(二)时,彼孺童至诸比丘处请求出家。诸比丘言优波离曰:「优波离!前有龙现孺童形,于诸比丘处出家。优波离!询问此孺童。」时,具寿优波离询问彼孺童,彼告其事。优波离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杀母者未受具足戒者,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五(一)尔时,有一孺童,夺父之命。彼以其恶业故…〔同第一 大犍度六四(一)~(二)〕…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杀父者未受具足戒者,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六(一)尔时,有甚多比丘,行于娑竭陀至舍卫城道上。路上诸贼出,强夺一部分比丘,杀戮一部分比丘。王臣由舍卫城来,捕捉一部分盗贼而一部分逃走。诸逃走者于诸比丘处出家。诸被捕者,以受死罪而拘去。
(二)彼诸出家者,见拘去受死罪诸贼。见而言:「我等善逃,若被捕时,我等亦将如此被杀。」诸比丘曰:「汝等作何事耶?」彼诸出家者以此事白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诸比丘乃阿罗汉也。诸比丘!杀阿罗汉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与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七(一)尔时,有甚多比丘尼,行于娑竭陀往舍卫城道上。路上诸贼出,强夺一部分比丘尼,污染一部分比丘尼。王臣由舍卫城…〔同第一 大犍度六六(一)-(二)〕… 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污染比丘尼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诸比丘!破和合僧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受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诸比丘!〔出佛身〕血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八(一)尔时,有一人二根者,于诸比丘处出家。彼自行之亦令他行。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二根者未受具足戒时,不得授具足戒;已受具足戒者,应摈灭之。」
六九(一)尔时,比丘等授不请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请和尚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二)尔时,诸比丘授以僧伽为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以僧伽为和尚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三)尔时,诸比丘授以众人为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以众人为和尚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四)尔时,诸比丘以黄门为和尚而授具足戒…乃至…以贼住者为和尚……以归外道者为和尚……以畜生者为和尚……以杀母者为和尚……以杀父者为和尚……以杀阿罗汉者为和尚……以污染比丘尼者为和尚…… 以破和合僧者为和尚……以〔出佛身〕血者为和尚……授以二根者为和尚者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以黄门为和尚者具足戒,不得授以贼住者为和尚者具足戒……不得授以二根者为和尚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七○(一)尔时,诸比丘授于未具钵者具足戒,彼等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未具钵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二)尔时,诸比丘授于未具衣者具足戒,彼等裸形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未具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三)尔时,诸比丘授于未具钵、衣者具足戒,彼等裸形、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未具钵、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四)尔时,诸比丘授于借钵者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而还钵,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借钵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五)尔时,诸比丘授于借衣者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而还衣,裸形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借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六)尔时,诸比丘授于借钵、衣者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而还钵、衣。裸形、以手受而往乞食。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外道。」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授于借钵、衣者具足戒,授具足戒者堕恶作。」
----不得授具足戒二十种人品终----
七一(一)尔时,比丘等令手被割截者出家…乃至…足被割截者……手、足被割截者……耳被割截者……鼻被割截者……耳、鼻被割截者……指被割截者……大指被割截者……腱被割截者……手如蛇头者……佝偻者……侏儒者……瘿者……受烙印刑者……受笞刑者……被标记罪状者……象皮病者……恶疾者……毁辱众者……瞎子……瘤手……跛者……半身不遂者……残废者……老弱者……盲者……痖者……聋者……盲痖者……盲聋者……聋痖者……盲聋痖者出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
(二)「诸比丘!不得令手被割截者出家,不得令足被割截者出家……不得令盲聋痖者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
----不得令出家之三十二种人品终----
----余财诵品终----
七二(一)尔时,六群比丘与无耻者依止。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与无耻者依止,与者堕恶作。」尔时,诸比丘依止诸无耻者而住,不久,成为无耻恶比丘。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依止诸无耻者而住,依止而住者堕恶作。」
(二)时,诸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不得与无耻者依止,不得依止无耻者而住,我等如何知有耻及无耻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待四、五日以知比丘习性。」
七三(一)尔时,有一比丘在拘萨罗国游行旅途中。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依止而在旅途中,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旅游途上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
(二)尔时,有二比丘在拘萨罗国游行旅途上。彼等至一住处,而于是处有一比丘生病。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觅依止但有病,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
(三)时,彼看病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作依止,但此比丘有病。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看病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
(四)尔时,有一比丘住森林,于其坐、卧处得安稳。时,彼比丘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无依止不得住,我应寻得依止,但住森林而于此坐、卧处得安稳,我应如何为之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森林安稳住之比丘不得依止时,许无依止而住;但与依止相应者来,应依止而住。」
七四(一)尔时,有愿从具寿摩诃迦叶受具足戒者。时,具寿摩诃迦叶遣使言具寿阿难曰:「阿难!来为此人诵〔具足戒文〕。」具寿阿难曰:「我不能唱长老名,长老乃我所尊重者故也。」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唯称姓诵〔具足戒文〕。」
(二)尔时,有二人愿从具寿摩诃迦叶受具足戒。彼等争言:「我先受具足戒!我先受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一次诵文而与二人同〔授具足戒〕。」
(三)尔时,有甚多愿从长老受具足戒者。彼等争言:「我先受具足戒!我先受具足戒!」诸长老言:「我等一次诵文而悉与〔授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一次诵文而与二人或三人悉〔授具足戒〕,但应依同一和尚,不得依其他和尚。」
七五(一)尔时,具寿鸠摩罗迦叶从入胎算至二十岁受具足戒。时,具寿鸠摩罗迦叶心生思念:「世尊规定未满二十岁者不得受具足戒,而我从入胎算起满二十岁。我算受具足戒或不算受具足戒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于母胎生第一心而现第一识,由此有生。诸比丘!许从入胎算至二十岁授具足戒。」
七六(一)尔时,受具足戒者有癞、痈、疹、肺病、癫狂等病。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授具足戒者询问障法。诸比丘!询问时应如此为。谓:汝有癞、痈、疹、肺病、癫狂等病否?汝是人否?是男人否?自在否?非负债者否?非王臣否?父母许否?满二十岁否?钵、衣圆满否?何名耶?和尚之名为何耶?」
(二)尔时,诸比丘对愿受具足戒者未与教诫而问障法。愿受具足戒者困惑、羞愧不能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先教诫而后问障法。」
(三)于其僧伽中行教诫。愿受具足戒者困惑、羞愧不能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许于一边教诫之后问障法。诸比丘!教诫者应如此为之:应先令选择和尚,选和尚后,应示钵、衣,曰:『此是汝钵,此是僧伽梨,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安陀会,往立彼处。』」
(四)有愚痴、暗昧者与教诫,愿受具足戒者,受教诫时困惑、羞愧而不能答。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愚痴、暗昧者不得与教诫,与教诫者堕恶作。诸比丘!许聪明贤能之比丘与教诫。」
(五)有未当选者与教诫。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未当选者不得与教诫,与教诫者堕恶作。诸比丘!许当选者与教诫。诸比丘!选时应如此为之:或选自己,或选他人。如何选自己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当与我教诫某甲。』如此,选己也。
(六)如何选他耶?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曰:『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当令某甲与教诫某甲。』如此,选他也。
(七)当选比丘应至愿受具足戒者处言彼曰:『某甲请听,今汝〔语〕真时,〔语〕实时。于僧伽询问时,有应言有,无应言无,勿困惑、勿羞愧。当如此问汝:汝有病否?……和尚之名为何耶?』
(八)〔教诫者及受者〕相偕而来,不得相偕而来。教诫者应先来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我与彼教诫已。若僧伽机熟者,令某甲来。』应言:『请来!』即偏袒上衣,礼诸比丘足,蹲踞,合掌,请受具足戒:『我请僧伽授具足戒,僧伽哀愍济度我。二次……三次……我请僧伽授具足戒,僧伽哀愍济度我。』
(九)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我问某甲障法。某甲!请听!今乃汝〔语〕真时,〔语〕实时也。我问汝事,有应言有,无应言无。汝有病否?……和尚之名为何耶?』
(一○)聪明贤能比丘应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愿从具寿受具足戒。无有障法,钵、衣完备。某甲请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若僧伽机熟者,僧伽应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此乃表白。
(一一)诸大德!请听我言!此处某甲愿从具寿某甲受具足戒。无有障法,钵、衣完备。某甲请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具足戒。僧伽应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
(一二)我二次说此事……我三次说此事……不听者请说。僧伽以某甲为和尚授某甲具足戒已。具寿听故默然,我如是了知。』」
----具足戒羯磨终----
七七(一)「其次,应量〔日〕影、告时季、告日分、告法式。应告四依,〔谓:〕出家依乞食,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僧次食、别请食、请食、行筹食、十五日食、布萨食、月初日食也。出家依粪扫衣,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亚麻衣、绵衣、野蚕衣、褐衣、麻衣、纻衣也。出家依树下坐,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精舍、平覆屋、殿楼、楼房、地窟也。出家依陈弃药,于此乃至命终应勤行。余得者:熟酥、生酥、油、蜜、糖也。」
----四依品终----
七八(一)尔时,诸比丘授一比丘具足戒,唯留其一人而去。彼以后独往而于途中遇其旧妻。彼女言曰:「汝今出家耶?」「然!我出家矣。」「出家者难得淫法,来!行淫法。」彼与彼女乃行淫法,甚久始来。比丘等言曰:「汝为何迟来耶?」
(二)时,彼比丘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授具足戒者,许与同伴而告四非事。受具足戒之比丘,即对畜生亦不得行淫法。比丘以行淫法者,非沙门,非释子也。犹如有人一经斩首,其身命即绝。如此比丘若行淫法,其沙门释子〔戒命〕亦绝。此即至命终不得为也。
(三)受具足戒比丘,不与取即偷盗,乃至盗一草叶亦不得为之。为五钱、或五钱物、或过五钱物不与取偷盗者,乃非沙门、非释子。犹如枯叶离枝不〔复〕绿色,如此比丘行五钱、或五钱物、或过五钱物不与取偷盗者,亦非沙门释子矣。此至命终不得为也。
(四)受具足戒比丘,不得知而夺去有情乃至蝼蚁性命。比丘知而夺命乃至堕胎者,即非沙门、非释子。犹如巨石破为二分,不得复合,如此比丘知而夺人身命,非沙门、非释子。此至命终不得为也。
(五)受具足戒比丘,不得称上人法乃至言:「我于空屋受快乐。」比丘有恶欲,为恶所迫,称非真非实之上人法、禅、解脱、三昧、正受、道、果者,乃非沙门、非释子。犹如多罗树截去其心者,不能复生,如此比丘有恶欲,为恶所迫,称非真、非实上人法者,亦非沙门、非释子。此至命终不得为也。」
----四非事品终----
七九(一)尔时,有一比丘,不〔自〕见罪被举而还俗,彼再还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自〕见罪被举而还俗,再还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应言彼曰:『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可令出家;若言不见,不得令出家。
(二)令出家后,应言:『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可授具足戒;若言不见,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后,应言:『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可与解羯磨;若言不见,不得与解羯磨。与解羯磨后,应言:『汝见彼罪耶?』若言见者善;若言不见者,若得僧和合可再举之;若不得僧和合者,与〔之〕共住共食亦不成罪。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罪不忏悔而还俗,再还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应言彼曰:『汝忏悔彼罪耶?』若言忏悔者可令之出家;若言不忏悔者不得令出家。令出家后,应言:『汝忏悔彼罪耶?』若言忏悔者可授具足戒;若言不忏悔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后,应言:『汝忏悔彼罪耶?』若言忏悔者可与解羯磨;若言不忏悔者不得与解羯磨。与解羯磨后,应言:『汝忏侮彼罪?』若言忏悔者善;若言不忏悔者,得僧和合时可再举之;若不得僧和合者,与之共住共食亦不成罪。
(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舍恶见,被举而还俗,再来向诸比丘请求受具足戒。应言彼曰:『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可令出家;若言不舍者不得令出家。令出家后,应言:『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可授具足戒;若言不舍者不得授具足戒。授具足戒后,应言:『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可与解羯磨;若言不舍者不得与解羯磨。与解羯磨后,应言:『汝舍彼恶见耶?』若言舍者善;若言不舍者,得僧和合可再举之;不得僧和合者,与之共住共食亦不成罪。」
----〔诵品一○终〕----
律乃于大义 赍乐善美者54
折伏恶欲人 摄受有耻者
持教者而为 悉知胜者境
无疑善施设 不异境安稳
于犍度附随 篇并毘尼母
如义而行善 能者如理觉
若人不知牛 不能保牛群
不知戒律者 安护律仪行
经论纵亡失 律存教常存
是故乃为总摄随智进
次第摄颂我说请倾听
事因理趣广说等皆是
虽难遍尽但可依理知
于菩提树下 阿阇波罗树
罗阇耶他那 索诃主梵天
阿罗逻迦罗 郁陀迦罗摩
比丘优波迦 憍陈如婆颇
跋提摩诃男 乃至阿说示
耶舍及四人 五十人诸方
由一切罗网 事魔三十人
与优楼频螺 及螺髻梵志
火堂与大王 帝释及梵天
祠祭之和合 粪扫衣池石
及迦休树石 阇浮庵婆树
阿摩勒取波 利质多罗华
迦叶应折薪 迦叶应燃火
迦叶应灭火 沈之火炉云
伽耶杖林园 以及摩竭国
以优波提舍 乃至拘律陀
为有名出家 下裳不齐整
乃至以出钵 瘦丑婆罗门
而以行非行 满腹及孺童
二人或三人 众授具足戒
法腊而愚痴 授与具足戒
和尚之离去 法腊十依止
不奉事驱出 愚痴失依止
五分之比丘 六分之比丘
其他旧外道 裸形不断发
髻梵志释子 摩竭国五病
臣55盗贼鸯崛 摩竭王下令
狱标记笞刑 烙印刑负债
奴仆及秃头 优波离蛇病
一家有信心 骞荼无路去
迦维罗卫城 童子及受处
不和合而住 如何行罚耶
所有之僧园 食不问和尚
带走及骞荼 黄门贼住者
及归外道者 蛇杀母父者
以杀阿罗汉 污染比丘尼
以破和合僧 出佛身血者
乃至二根者 不请和尚者
僧伽为和尚 以众为和尚
黄门为和尚 及不具钵者
借者有三人 手被割截者
足被割截者 手足割截者
耳被割截者 鼻被割截者
耳鼻割截者 指被割截者
大指割截者 腱被割截者
手如蛇头者 佝偻人侏儒
瘿者笞刑者 受烙印刑者
标记罪状者 及象皮病者
恶疾瞎子者 毁辱大众者
瘤手及跛者 半身不遂者
断威仪路者 老弱盲痖者
盲痖盲聋者 盲聋痖聋者
及盲痖聋者 为无耻依止
不为无耻者 依止旅途中56
请者及希望 来者争先后
依一人和尚 鸠摩罗迦叶
受具戒者病 不受教诫而
使困惑教诫 僧伽中教诫
愚痴之教诫 非当选教诫
教诫受者来 谓请济度我
之具足戒依 留一人三人
此犍度有一 百七十二事57
----第一大犍度摄颂终----
1 婆罗门,「除恶漏尽者」以名婆罗门。(原注)婆罗门(Brahmana),解释为「除恶」(bahita-papa),是一语源之说明。
2 十二缘起支皆由因生故名为有因之法。(原注)言所有一切法。
3 原文So brahmanobrahmavadam vadeyya与Mahavasto文一致,brahmano一语可能为衍文。
4 此一行甚多异解,今依文脉,ussada解释为「伙、多」。原注此语解为「肿物」:「彼于一切世间处之任何所缘,无不是贪肿物、瞋肿物、痴肿物、慢肿物、见肿物之五种肿物」。英译意同此译。
5 目支邻陀,巴利语谓Mucalinda,北传言mucilinda。
6 对下文请看相应部一.二三四页、五分律卷第十五(大正二二.一○三页a)。
7 「有垢秽者」指六师外道。(原注)
8 「为大损失」(mahajaniya)「七日不出而失所得道果,故彼为大损失。」(原注)。或得译为「阿罗逻伽罗摩长衰矣。」
9 原本之Kho,me读为Kho me。
10 原本amatadudrabhin改为dundubhin,至于ahanhi见Geiger巴利文典153, 2
11 「足台」「足布」。此处缺注释,依其他注“Padapitha置已洗足之台,Padakathalika是置未洗足之台,或擦足布。北传有「洗足台」「拭足布」之译例。
12 bhasita之语根有二义,即「语」(bhas)及「辉」(bhas)也。若依原注谓:「如是说」者「有如是二语」(vakyabheda)之义。(参照四分律第三十二卷,大正藏第二十二卷七八七页下。)但中阿舍经译为「光明照耀。」
13 参照相应第十六卷下转法轮品增支部六集第六大品六十一。
14 阿若憍陈如annatakondanna谓「证憍陈如」。
15「食施物」nihara-bhatta之意义不明,梵语ni+√hr有施与故如现译,向来译为「持来物。」原本次二语iminaniharena暹罗本缺,衍文不译。
16 暹罗本有(ure)「胸」故采用之。
17 「满胜」(Punnaji)于佛本行集经中「富兰那迦(言随满足)」依此应为Purnaka。
18 「旧家随旧家」。「旧家随旧家者,乃旧家系及次旧家系之意。」(原注)。
19 军村(Senanigama)。于Lalitavistara,MahavastuSenapatigrama(ha),依此,即「将军村」义。
20 「死魔」(Antaka)。魔波旬之形容语,原注谓「劣恶下贱有情。」
21 原本etasmim nidane之下省略etasmim Pakaranebhikkhusangham sannipatapetva四语,依暹罗本补。
22「贤众」(bhaddavaggiya)。「彼等王子之外貌内心皆优美,必与众游,故名贤众。」(原注)又梵文佛传呼「五人比丘群」为「贤众。」可能非固有名词。
23「虽然」(api ca kho)原本缺。依暹罗本补,下同。
24 以下几近第七节终了为止,乃以上返复记述。暹罗本大部份看似偈文。以用语观之,或亦未可知,但不明了。
25「此月夜」(ajjunho)依辞典解为ajja+junha但原批注释为「今日一日」(ajjaekadivasam)。
26 此句意义不明,此处辞典乃以udiccare为udikkhati之自言,现在,第三人称,复数。但原注将此语释为「炽然」(adittam)。此释一如视语根为√dip者然,在音韵上实有难处,但依此文脉,无宁用此意义颇见自然。若尔,应将复数改为单数,当如次译之:「以二俱放光明故,火堂炽然。螺髻梵志等言……。」今暹罗本句读亦然。
27「鸯耆罗娑」angirasa,属安义罗斯族者。佛之异名。
28 「晒」Vissajjeti。「为令干而铺开义。」(原注)。
29「与我手」aharahattha。如言「请攀〔我〕手」而垂之也(原注)。
30「迦叶!」一语原本缺。
31「阎浮树」原本jambuyayam从暹罗本可改为jambuya,下同。
32「八日祭」Atthaka。参照第八犍度一三-二(南传卷三.五○二页),并请参阅大品英译(东方圣典第十三卷一三○页注一)。
33 「火炉」(mandamukhi)。语义不明,原注「谓火器(aggibhajana)也」今依之。
34 「担荷」(kharikaja)。此语甚难解。原注释为「一加利重担」(kkaribhara),一加利重约六斗,如此解释不一定妥当。为对照四分律卷第三十三文句,乃相当于「净衣,澡瓶。」然,应再勘之。
35「洗尼」(Seniya),若依梵本,大事乃Srenya。参照荻原博士「梵汉对照佛教辞典」(一八四.一○)及神博士「翻译名义大集」(三六五二)。(前面译为斯尼耶频毘娑罗王。)
36 「那由多」(nahuta)。此音译用梵语形。若依(原注)「此处一那由多乃十千也,」十二那由多即十二万。于四分律有车乘一万二千、人数八万四千。
37 「瘦躯者」(kisaka),苦行者之称。「因苦行而成为瘦躯者」(原注),但不采用原注kisaka+ovadana一合成语之解释。
38 「迦叶!云云」原文四语,似不属偈文。如此解时虽以一字不足,但如此等偈文亦多乱脱。又,梵本大事相当此文之一行(第三卷四四四页一八行)亦不足一字。
39 「何处」。于原注ko。释为kuhim也。
40 「无所有」(akincana)。「无所有贪等」(原注)。
41 「住十居」(dasavasa)。原注「住十圣居」十圣居之名出自长部经典第三卷三四九及三八○页(南传大藏经第八卷),增支部经典第二二卷上三四六及三四七页
42 「十力」一名,出自相应中部经典第十三卷三九-四○页等。参照荻原博士梵汉对译佛教辞典七一-一○ 。
43 「知十法」。「知十业道也」(原注)。
44 「十具足」「具足十无学分」(原注)。大概同于十无学力,若尔即于八支圣道再加正智、正脱。出于无碍解脱道第二卷一七三页。
45 「调御一切己」(sabbadhi danto)。依原注:「于一切根调御自己,世尊于眼等无有少分不调御也。」但四分律「一切解」即读sabbadhi读为sarvadhih者。依此,应译为「于一切解调御自己。」
46 译为「绝人迹」原语为是vijanavata从来解释有三:一、依原批注为「无人身风(嗅即气息)。」二、vrjanavata译作「村落风吹。」三、视为vata,译为「群」。日译者以梵语vijana(无人)模拟此语而推断为,vijanapada之转讹。
47「若唯有此」云云,暹罗本为偈,似Tristubh之四分三,今依原注。原注曰:「若认唯有此」,为假令即无此以上者,亦足以得彼预流果道,如所云然,此乃正法义也。「汝等已悟无忧之处」者,即汝等已了悟,已获得我等所寻求以行之无忧处之意。「于多那由多劫中亦未曾见」者,我等经多那由多劫未见此无忧处……。」原文abbhatitam可依暹罗本断作abbhatitam(但原注有abbhutitam)。
48「义利巴奢」(Giribbaja梵语Girivraja)。王舍城之别名,日译者想为「山所围」义。
49 「三轮」,脐与两膝也。
50 「浴室」(jantaghara)。神博士编「翻译名义大集」九二八九有jentaka「暖房」,温暖浴室。又汉译亦云「温室」。但现代汉译以「温室」指种植花果而有气温装置、园艺房舍,故直以「浴室」名之。
51 「本日治」又「本日」(mulayapatikassana)。犯罪别住期间再犯罪时又从新起算之别住。神博士编「翻译名义大集」八六五一「再从根本(头)起算别住」(yan-gshi-nas-bslan-ste-spo-ba)即此也。但其出自梵语mulapakarsaparivasa似应准巴利语形订正。
52 「白四」(natticatuttha,梵jnapticaturtha)。三唱之后行决议之法也。
53 「十六事」,原本暹罗皆然,但实仅十四事。
54 以下颂文似后世附加。
55 原本eko依暹罗本改为bhato。
56 原本kataddhanam依暹罗本改为tathaddhanam。
57 以上所举项目中有一二互相对应亦不明了者,其数法亦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