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三
· ○五頭陀行儀篇第二十一(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正明
§ 二智下引證
§ 二就下開意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釋總名顯德(二)
§ 初正釋名德(二)
§ 初釋名
§ 二增下顯德(二)
§ 初顯功德
§ 二十下彰勝利
§ 二頭下料簡通塞
§ 二列數明體(二)
§ 初標舉分科
§ 二初下依科別釋(二)
§ 初相生次第(四)
§ 初衣中有二種
§ 二雖下食有四種
§ 三然下處有五種
§ 四上下威儀有一
§ 二列名行體(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列釋(十二)
§ 初衲衣(三)
· 初標行體
· 二十下明勝利
· 三寶下顯功能
§ 二三衣(二)
· 初標行體
· 二論下明勝利
§ 三乞食(六)
· 初標聖行
· 二薩下明制意
· 三四下示乞法(二)
o 初入聚法
o 二僧下語默法
o 三十下至家法
· 四十下彰勝利
· 五善下顯梵名
· 六僧下引誡勸
§ 四不作餘食法
§ 五一坐食(三)
· 初標勝利
· 二智下誡節量
· 三三下明制意
§ 六一摶食(二)
· 初標示行體
· 二解下節量對治
§ 七蘭若(三)
· 初定量遠近
· 二若下指略餘二
· 三僧下引誡毀聖
§ 八塚間
§ 九樹下
§ 十露地(四)
· 初明行體
· 二增下示所修
· 三善下簡深淺
· 四論下彰勝利
§ 十一隨坐
§ 十二常坐(四)
· 初明行體
· 二解下示心用
· 三十下引勝利
· 四四下明勸修
§ 三諸部異行(二)
§ 初標章
§ 二毗下列示(六)
§ 初毗尼母論
§ 二智度論
§ 三寶雲經
§ 四十住婆沙論
§ 五解脫道論
§ 六十誦律
§ 三上下結指
§ 四雜出諸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四)
§ 初明瞻待
§ 二四下明作務
§ 三善下明免事
§ 四五下明捨法
· ○六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三)
§ 初明道俗義同
§ 二故下引經誠證
§ 三比下斥時顯意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正釋(二)
§ 初僧像本篇(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制相敬意(二)
§ 初敬佛意
§ 二所下相敬意(三)
§ 初明立敬之意
§ 二大下引因果勸修
§ 三智下明坐立差異
§ 二對敬立緣合不(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不應禮(二)
· 初四分部
· 二寶梁經
§ 二二下應禮(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二)
o 初無緣合敬
o 二四下有緣不禮
§ 三立敬儀式(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敬佛法(二)
· 初標章
· 二若下正釋(二)
o 初先示敬儀(六)
§ 初受用功勝
§ 二增下承事感報
§ 三智下設禮儀式
§ 四智下對境用心
§ 五毗下入塔法
§ 六五下施繞法
o 二正明敬相(二)
§ 初標
§ 二佛下釋(二)
§ 初總斥非法(二)
§ 初通斥輕慢之相(二)
§ 初斥非致毀
§ 二故下引教伸誡
§ 二比下別斥居床設禮
§ 二十下雜列敬相(四)
§ 初供具等法
§ 二大下遺身利物
§ 三僧下修供時節
§ 四四下相敬遠益
§ 二敬僧法(二)
· 初標章
· 二若下正釋(二)
o 初攝眾開徒立
o 二若下受懺須師禮
§ 三大小致禮法(二)
· 初標章
· 二毗下正釋(六)
o 初制敬本意
o 二四下五眾相禮(二)
§ 初通明五眾(二)
§ 初次禮人塔
§ 二五下禮師屍塚
§ 二四下別示沙彌(二)
§ 初明次第
§ 二問下釋疑
o 三四下致禮諸相
o 四毗下約夏分位
o 五僧下共坐階降(二)
§ 初明大僧
§ 二伽下示餘眾
o 六僧下受禮慰勞
§ 二造像法附○
· ○二造像法附(二)
o 初牒章
o 二初下正釋(二)
§ 初造像塔法(二)
§ 初造像(二)
§ 初通敘經像意
§ 二恐下正明造像(二)
§ 初中國造立元緣
§ 二今下此方制度漸失(三)
§ 初前代近真
§ 二今下後世失法(三)
§ 初明非法
§ 二致下示過患
§ 三若下明應法
§ 三善下西土靈儀
§ 二造塔(二)
§ 初標章
§ 二雜下正釋(六)
§ 初示名
§ 二增下顯報
§ 三四下敬護
§ 四僧下造處
§ 五善下供養修治(五)
§ 初勸化供養
§ 二若下見塔塗法
§ 三若下造立莊嚴
§ 四不下接續毀損
§ 五若下校量福報
§ 六無下造毀二報(三)
§ 初掃治善報(二)
§ 初無垢女經
§ 二涅槃偈
§ 二智下隨時供養
§ 三十下毀壞惡報
§ 二造寺法(二)
§ 初標章
§ 二有下正示(二)
§ 初總示所引
§ 二謂下正引法式(二)
§ 初應法生善
§ 二伹下無法致損(四)
§ 初造立非法
§ 二又下騰踐毀壞
§ 三若下引勸俗流
§ 四因下因誡道眾(三)
§ 初自敬生信
§ 二假下舉俗況道
§ 三由下結示自失
· ○七訃請設則篇第二十三(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生起
§ 二就下分章解釋(二)
§ 初列章
§ 二初下隨釋(十)
§ 初受請法(二)
§ 初牒章
§ 二十下正釋(九)
§ 初來請等法
§ 二五下俗家敷設
§ 三增下許請之相
§ 四五下對請可不
§ 五四下僧別二請
§ 六今下改正筆注
§ 七薩下往訃是非
§ 八善下下眾同受
§ 九僧下自往雜相
§ 二往訃法
§ 三至請家法(二)
§ 初標章
§ 二若下正釋(二)
§ 初安置聖位(二)
§ 初示鋪設
§ 二不下斥非法
§ 二僧下敷牀列坐
§ 四就坐命客(二)
§ 初標章
§ 二彼下正釋(六)
§ 初入位隨坐
§ 二四下相問大小
§ 三僧下慰問施家
§ 四四下無緣後往
§ 五僧下訶止暄笑
§ 六五下外客聽不
§ 五觀食淨汙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審問作淨
§ 二僧下給付不來
§ 六行香呪願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四)
§ 初呪願前後
§ 二若下讀誦可不
§ 三增下行香儀則(三)
§ 初引本緣
§ 二若下示離過
§ 三行下明作唄
§ 四四下呪願隨機(二)
§ 初通示隨機
§ 二比下正示法式(四)
§ 初斥非標示
§ 二僧下列示諸法
§ 三長下引聖況凡
§ 四雜下引愚證失
§ 七受食方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三)
§ 初受食法式(二)
§ 初呪願受食
§ 二三下踞坐離過
§ 二二下出眾生食(二)
§ 初示前後
§ 二涅下明所為(三)
§ 初引諸文示法
§ 二今下勸改祭行施
§ 三智下明所施非多
§ 三僧下行食雜法(六)
§ 初行食法
§ 二四下唱等法
§ 三五下正受法
§ 四四下等施法
§ 五僧下受用等法
§ 六十下喫食雜法
§ 八食竟收歛法(二)
§ 初標章
§ 二僧下正釋(二)
§ 初相待
§ 二賢下行水
§ 九噠嚫布施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七)
§ 初示名
§ 二四下引緣
§ 三薩下後說之意
§ 四律下所說之法
§ 五五下能說之人
§ 六律下釋一偈之義
§ 七今下明財施之式
§ 十出請家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二)
§ 初出請家法
§ 二雜下歸本處法
· ○八導俗化方篇第三十四(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道俗相濟彰益
§ 二而下末世無法成濫
§ 二今下開章釋(二)
§ 初分章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說法軌儀受戒方法(二)
§ 初說法儀式(十四)
§ 初勸護受施
§ 二四下諸說是非
§ 三三下登座儀式
§ 四毗下籌量稱機
§ 五涅下攝眾如非
§ 六雜下教誡說法
§ 七五下受利可不
§ 八三下入房請問
§ 九毗下能說隨宜(五)
§ 初明撮要
§ 二涅下明適時
§ 三雜下明訓俗
§ 四智下明自行
§ 五大下明隨機
§ 十毗下為俗門師
§ 十一十下存心離過
§ 十二薩下教導俗式
§ 十三地下隨機慰問
§ 十四僧下接奉王臣
§ 二受戒方法(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翻邪三歸(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四)
· 初制意
· 二懺悔法
· 三立歸法
· 四總料簡
§ 二五戒(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三)
· 初簡人是非(二)
o 初簡得不
o 二故下教發戒
· 二作法差別(二)
o 初正納戒體
o 二智下示相教誡
· 三料簡(四)
o 初成論
o 二多論
o 三智論(三)
§ 初明齋日
§ 二問下明口過
§ 三又下示因果
o 四增下總指
§ 三八戒(二)
§ 初標章
§ 二薩下隨釋(三)
· 初明自他
· 二次下正受法(三)
o 初作法戒體
o 二懺悔立期
o 三說相發願
· 三僧下列雜法
§ 二辨生緣奉敬(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隨釋(七)
§ 初恩重難報
§ 二僧下節量信毀
§ 三涅下以法開悟
§ 四雜下供養感報
§ 五五下供給老病
§ 六僧下呼召異俗
§ 七若下沒後扶[臼/丌]
§ 三明士女入寺正式(二)
§ 初標章
§ 二先下正釋(二)
§ 初出立意
§ 二今下明法式(二)
§ 初中國舊法(二)
§ 初入寺法(二)
· 初清信士法(二)
o 初示正法(三)
§ 初禮敬捨惡等法
§ 二禮下想念慎護等法
§ 三若下有緣暫宿等法
o 二凡下斥非法(二)
§ 初示入寺本意
§ 二今下明非法之相
· 二清下清信女法
§ 二如下出寺法
§ 二此下今師要術(三)
§ 初指前標後
§ 二謂下正示敬護
· 初明道俗相資
· 二凡下誡拾僧過失
· 三然下歎愚人難犯
§ 三諸下付囑傳告
· ○九主客相待篇第二十五(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本篇(二)
§ 初敘制意
§ 二就下分章釋(二)
§ 初總標
§ 二初下別釋(四)
§ 初入寺法
§ 二問主人受房等法
§ 三相識敬儀
§ 四問受利法(三)
§ 初審問對答
§ 二僧下語示僧制
§ 三三下通明瞻待
§ 二法附(二)
§ 初標章
§ 二夫下正釋(二)
§ 初敘意
§ 二五下列示(二)
§ 初總明四儀
§ 二毗下別示雜相(二)
§ 初出行法(三)
§ 初明行法
§ 二僧下示行相
§ 三智下教攝心
§ 二僧下坐臥法(二)
§ 初通明
§ 二三下別示(二)
§ 初坐法(三)
· 初示二坐法
· 二三下辨共坐法
· 三三下明上床法
§ 二善下臥法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三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四
· ○十瞻病送終篇第二十六(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總分
§ 二初下別釋(二)
§ 初瞻病(二)
§ 初分章
§ 二制下隨釋(四)
§ 初制意(三)
§ 初敘意
§ 二故下引證
§ 三問下釋疑
§ 二簡人并供養法(二)
§ 初簡人(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三)
§ 初簡人不同
§ 二僧下道逢迎逆
§ 三並下結告指廣
§ 二供給(二)
§ 初標
§ 二五下釋(六)
§ 初聽僧造食
§ 二僧下瞻視諸法
§ 三十下求索給付
§ 四善下求貿可否
§ 五摩下雜物開濟
§ 六四下安置便器
§ 三安置處所(二)
§ 初標
§ 二僧下釋(二)
§ 初約教就房舍
§ 二若下依傳立別堂
§ 四說法歛念(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二)
§ 初餘人勸導法(三)
§ 初通標
§ 二若下別列(六)
· 初蘭若人
· 二誦經人
· 三持律人
· 四法師
· 五禪師
· 六佐助眾事人
§ 三傳下總示(二)
· 初明唱讀
· 二必下明易處
§ 二其下瞻病勸導(四)
§ 初明說法
§ 二四下問衣鉢
§ 三應下示經像
§ 四又下教勸導
§ 二送終(二)
§ 初牒章
§ 二然下正釋(二)
§ 初敘意分章
§ 二初下隨章別釋(二)
§ 初將屍出法(四)
§ 初安設儀式
§ 二五下啼泣可不
§ 三彼下客來吊慰
§ 四五下覆屍殯送
§ 二明葬法(五)
§ 初明四法
§ 二增下香華供養
§ 三四下起塔立像
§ 四增下自轝報恩
§ 五善下送俗進否
· ○十二諸雜要行篇第二十七(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意(三)
§ 初立篇意
§ 二若下對簡前後
§ 三其下勸覽彰益
§ 二十下開章釋(二)
§ 初標列
§ 二智下隨釋(十)
§ 初明佛法僧(七)
§ 初禮敬
§ 二薩下供養
§ 三十下知事
§ 四薩下毀像
§ 五智下供法
§ 六十下差立主掌
§ 七僧下守護三寶(三)
§ 初守護
§ 二僧下收舉
§ 三毗下用與
§ 二眾中雜事(二)
§ 初標
§ 二入下釋(三)
§ 初入眾堂
§ 二善下登高座
§ 三打下打靜法
§ 三別人自行(二)
§ 初標
§ 二十下釋(十六)
§ 初不應答法
§ 二四下勸學戒律
§ 三五下雜學可不
§ 四五下剃除髮爪
§ 五四下近俗過失
§ 六成下捨離五慳
§ 七四下欣樂五寶
§ 八十下坐禪過相
§ 九四下卜術呪誓
§ 十增下有緣念聖
§ 十一五下入尼寺法
§ 十二四下嚼楊枝等法
§ 十三僧下然燈法
§ 十四五下施食法
§ 十五僧下然火過失
§ 十六撰下掃地得益
§ 四共行同法(二)
§ 初標章
§ 二所下正釋(三)
§ 初誦習三藏(三)
§ 初敘根器差別
§ 二既下教其誦習
§ 三三下引文勸勉
§ 二善下制學毗尼
§ 三多下有緣顯德
§ 五出家要業(二)
§ 初標章
§ 二道下正釋(二)
§ 初略明通局
§ 二出下委示別修(二)
§ 初正示(三)
§ 初明相須不雜
§ 二俗下示雜法兩殊
§ 三雖下指示通局
§ 二上下引證(二)
§ 初標指
§ 二智下正引
§ 六遇賊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遭賊法
§ 二毗下遮賊法
§ 七大小便法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
§ 初正明登周法
§ 二五下列示諸雜法
§ 八慈濟畜生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慈心解放
§ 二十下獵師求索
§ 九避惡眾生法(二)
§ 初標章
§ 二五下正釋(二)
§ 初避非人法
§ 二四下驅諸畜法
§ 十雜治病法(二)
§ 初標章
§ 二善下正釋(二)
§ 初先明醫師
§ 二四下正明治病
· ○十二沙彌別行篇第二十八(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敘本示濫
§ 二然下明信智二門
§ 二故下開章釋(二)
§ 初分門
§ 二初下隨釋(二)
§ 初明出家本意(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出家元緣
§ 二勸出有益(二)
§ 初標章
§ 二華下正釋(二)
§ 初能勸人益
§ 二智下出家人益
§ 三障出有損
§ 四行凡罪行(二)
§ 初標示
§ 二大下正釋(二)
§ 初引教顯相
§ 二若下總列五種
§ 五行凡福行(二)
§ 初標章
§ 二謂下隨釋(二)
§ 初竪明
§ 二智下引證
§ 六行聖道行(二)
§ 初標
§ 二但下釋(三)
§ 初述意總標
§ 二一下列示三位
§ 三離下結略指廣
§ 七大小乘相決同異(二)
§ 初標章
§ 二三下正釋(三)
§ 初總示
§ 二若下別釋(二)
· 初小乘三學(二)
o 初戒
o 二定慧
· 二大乘三學(二)
o 初戒
§ 初標示同異
§ 二智下廣示異相(三)
§ 初智論(二)
§ 初正引論文
§ 二問答釋疑(二)
§ 初會斷常二見
§ 二決貪瞋二心
§ 二攝論
§ 三涅槃經
o 二定慧
§ 三且下結勸(二)
· 初結指
· 二又下重示
§ 二依位隨解○
· ○二就下依位隨解(二)
o 初牒章標列
o 二初下隨章別明(五)
§ 初出家具緣(四)
§ 初簡人得不(三)
§ 初簡老少
§ 二智下簡根具
§ 三善下簡聽不
§ 二僧下先說苦事
§ 三四下受畜沙彌
§ 四五下出俗捨離
§ 二作法不同(二)
§ 初標章
§ 二欲下正釋(三)
§ 初秉白告眾
§ 二作下陳詞請師
§ 三應下剃髮儀式(二)
§ 初標示
§ 二在下正釋(十二)
§ 初莊嚴設座
§ 二欲下辭親易服
§ 三來下師為說法
§ 四為下灌頂贊歎
§ 五教下禮佛歸依
§ 六阿下闍梨剃髮
§ 七與下師除頂髮
§ 八除下授衣披著
§ 九禮下施繞自慶
§ 十禮下辭親受賀
§ 十一中下剃髮時節
§ 十二毗下即受歸戒
§ 三受戒方式(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緣(五)
§ 初作白告眾
§ 二五下能受是非
§ 三五下受法次第
§ 四善下示威儀
§ 五律下教問緣
§ 二體
§ 三相(四)
§ 初列戒相(五)
§ 初正教說相
§ 二授下說功德
§ 三戒下隨難解
§ 四四下明餘戒
§ 五又下指四依
§ 二次下說五德
§ 三次下說六念
§ 四僧下說十數(二)
§ 初標舉
§ 二準下列釋(二)
§ 初正明(十)(如文)
§ 二此下結歎
§ 四隨戒雜相(二)
§ 初標章
§ 二沙下正釋(二)
§ 初通簡同別(二)
§ 初示同別
§ 二所下辨所對
§ 二次下別示秉法(二)
§ 初總標
§ 二先下別釋(二)
§ 初別法(四)
§ 初別明衣法
§ 二受下指同餘法
§ 三若下諸懺罪法
§ 四餘下安居受日法
§ 二眾法(二)
§ 初標示
§ 二若下正釋(二)
§ 初明通別眾法(二)
· 初說戒(二)
o 初通行法
o 二若下別行法
· 二若下自恣
§ 二若下對首心念法
§ 五雜行教示(二)
§ 初標章
§ 二其下正釋(三)
§ 初略指
§ 二毗下廣引(三)
§ 初身口雜行
§ 二薩下罪相開遮
§ 三五下責罰同利
§ 三有下斥謬
· ○十三尼眾別行篇第二十九(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來意(二)
§ 初指前生起
§ 二所下推釋次第
§ 二就下開章釋(二)
§ 初分章
§ 二前下隨釋(三)
§ 初明大尼(二)
§ 初標分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受戒法(二)
§ 初畜眾
§ 二次下受戒(二)
§ 初標示
§ 二受下正釋(二)
· 初明受本法
· 二二下正受戒體(二)
o 初總標
o 二初下列釋(五)
§ 初徃來是非(二)
§ 初標
§ 二四下釋(三)
§ 初明是
§ 二有下斥非
§ 三釋疑(二)
§ 初問僧寺作本法
§ 二問本法人名字
§ 二僧尼數量(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二)
§ 初引諸文斥非法
§ 二五下引五分示正儀
§ 三尼須結界(二)
§ 初標
§ 二有下釋(三)
§ 初立理斥非
§ 二應下結時儀式
§ 三又下結勸依行
§ 四安置儀式
§ 五入戒法中
§ 二懺罪法(二)
§ 初標章
§ 二初下正釋(三)
§ 初懺初篇
§ 二二下懺二篇
§ 三偷下懺諸篇
§ 三說戒法(二)
§ 初標章
§ 二善下正釋(四)
§ 初引本緣
§ 二二下正行法(六)
· 初往請法
· 二準下受囑法
· 三僧下尼入寺法
· 四彼下僧為請法
· 五至下僧誡勅法
· 六至下尼傳教法(二)
o 初正明
o 二問答
§ 三四下明雜相
§ 四比下指廣略
§ 四安居受日(二)
§ 初標指
§ 二尼下明依僧(三)
§ 初明制犯
§ 二僧下教受請
§ 三善下示遠近
§ 五自恣法(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三)
§ 初明行事
§ 二律下示雜相
§ 三問制意
§ 六隨戒相(二)
§ 初標章
§ 二尼下正釋(二)
§ 初委釋盛行(三)
· 初八重(二)
o 初指同
o 二摩下明異(三)
§ 初摩觸(二)
§ 初標列犯緣
§ 二尼下辨析犯相(二)
§ 初成犯
§ 二四下不犯
§ 二八事(二)
§ 初列犯緣
§ 二八下釋犯相(二)
§ 初明犯(二)
§ 初正釋八事
§ 二準下料簡異相
§ 二明不犯
§ 三覆藏(二)
§ 初列犯緣
§ 二若下釋犯相(二)
§ 初成犯(三)
§ 初釋覆藏心
§ 二若下釋發露
§ 三四下釋結犯
§ 二不犯
· 二僧殘(二)
o 初標指同戒
o 二言下隨釋異戒(二)
§ 初言人戒(二)
§ 初列犯緣
§ 二四下明犯相(二)
§ 初正示相言
§ 二五下別列餘相
§ 二四獨戒(二)
§ 初總標
§ 二獨下別釋(二)
§ 初明犯相(四)
§ 初獨渡河
§ 二獨入村(二)
§ 初列釋四緣
§ 二昔下斥古明犯
§ 三獨止宿
§ 四獨後行
§ 二明不犯
· 三單墮
§ 二餘下指略稀用
§ 七師徒雜行(二)
§ 初標章
§ 二尼下正釋(二)
§ 初師徒相攝
§ 二次下八敬要行(三)
· 初敘緣勸勉
· 二今下列名示相(二)
o 初正列敬法
o 二五下示違敬法
· 三僧下明諸雜行(二)
o 初開語僧
o 二四下白入寺
§ 二明式叉(二)
§ 初標名
§ 二四下正示(三)
§ 初明本制
§ 二應下正加受
§ 三此下示學法(三)
§ 初列示三種
§ 二若下總明犯相
§ 三律下廣釋行法(三)
§ 初授食開閉
§ 二僧下眾別行法
§ 三四下制立兩緣
§ 三明沙彌尼
· ○十四諸部別行篇第三十(二)
o 初篇目
o 二本文(二)
§ 初敘篇意(五)
§ 初博學兼濟
§ 二若下本闕他求
§ 三然下約受科判
§ 四若下正顯立篇
§ 五然下示廣指要
§ 二就下分章釋(二)
§ 初標列
§ 二初下隨釋(七)
§ 初僧數多少(四)
§ 初受懺多少
§ 二十下受緣通塞(二)
§ 初引對本律
§ 二十下別示外宗
§ 三十下與欲足數
§ 四善下帶難出家
§ 二聖法通塞(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羯磨(二)
§ 初本宗揩定
§ 二僧下他部增減
§ 二四下所被
§ 三僧下與欲
§ 三重犯不同(二)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本宗有重犯
§ 二十下他部無重犯
§ 四攝事寬狹(二)
§ 初標章
§ 二且下正釋(二)
§ 初受日(二)
§ 初標示
§ 二四下隨釋(二)
§ 初本宗
§ 二他部(二)
· 初僧祇
· 二十誦
§ 二十下淨地
§ 五心境差別(三)
§ 初標章
§ 二四下正釋(二)
§ 初本宗
§ 二五下他部(三)
§ 初五分約無疑心
§ 二僧祇約罪遮性
§ 三十誦約前方便
§ 三且下結略
§ 六捨懺有異(二)
§ 初標章
§ 二十下正釋(六)
§ 初十誦
§ 二五分
§ 三僧祗
§ 四善見
§ 五了論
§ 六多論
§ 七隨相階別(二)
§ 初標章
§ 二十下正釋
· ○第三批文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卷下之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