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一〕布萨初〔中后〕解答章
一 何为布萨羯磨之初?何为中?何为终?何为自恣羯磨之初?何为中?何为终?何为呵责羯磨之……依止羯磨之……何为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举羯磨、与别住、今日治、与摩那埵、解罪、授具羯磨之初?何为中?何为终?何为呵责羯磨解之初……何为依止羯磨解之……驱出羯磨解之……下意羯磨解之……举羯磨解之……忆念毘尼之……不痴毘尼之……觅罪相之……如草覆地之……教诫比丘尼人选定之……不离衣宿认可之……卧具认可之……舍金银人选定之……沐浴衣受纳者选定之……钵受纳者选定之……持杖许可之……纽许可之……杖、纽许可之初、中、终?何为布萨羯磨之初?何为中?何为终?和合集为布萨羯磨之初,执行为中,完了为终。何为自恣羯磨之初……和合集为自恣羯磨之初,执行为中,完了为终。何为呵责羯磨之初……事与人为呵责羯磨之初,白为中,羯磨语为终。依止羯磨之……乃至……何为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举羯磨、举别住、本日治、与摩那埵解罪之初……事与人为解罪之初,白为中,〔最后〕羯磨语为终。何为受具羯磨之初……人为受具羯磨之初,白为中,羯磨语为终。何为呵责羯磨解之初……正所行为呵责解之初,白为中,羯磨语为终。何为依止羯磨……乃至……驱出羯磨、下意羯磨、举羯磨解之初……正所行为举羯磨之初,白为中,羯磨语为终。何为忆念毘尼……事与人为忆念毘尼之初,白为中,羯磨语为终。何为不痴毘尼、觅罪相、如草覆地、教诫比丘尼人选定……何为杖、纽许可之初?何为中?何为终?事与人为杖与纽许可之初,白为中,羯磨语为终。
〔二〕 〔制戒〕义利论
二 十种义利故,世尊为诸声闻制立学处:为僧摄,为众僧安乐,为调伏恶人,为善比丘安乐住,为断现世之漏,为灭来世之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已信者令增长,为正法久住,为爱重律。
摄僧即众僧安乐。僧众安乐即为恶人之调伏也。为恶人之调伏即为善比丘安乐住……为正法久住即为爱重律。
摄僧即众僧安乐。众僧安乐即为恶人之调伏……摄僧即为爱重律。
僧众安乐即恶人之调伏……僧众安乐即为爱重律。僧众安乐即摄僧。
……
为爱重律即摄僧也……为爱重律?为正法久住也。
百义1百法有二百词
于义利论中有四百智
----义利论终----
----大品终----
摄颂
最初问于八 因缘亦复八
此等于比丘 以计为十六
至于比丘尼 为数亦十六
省略中分解 以及增一法
自恣义利章 大品之合集
1 此颂之意,各十义为根,如前十重而为百义(atthsatam),依其百义说明之句而有百法(dhammasatam),此说百义百法,各有百词而为二百词(dveniruttisatani),百义百法二百词各有智而为四百智(cattari nanasatani)。
第八 伽陀集
一 以衣覆于一肩而合掌,如愿求,汝〔优波离〕为何来此?两种律制,于布萨诵出,有多少学处?彼于多少城市制之耶?汝之质问是贤善,汝如理遍问,我(佛)尽善巧实为汝说示。
两种律制,于布萨读诵,有三百五十1,彼等制立于七城市。
制立于何处之七城市耶?今我此解说注意令入此言路,于我等有利益。
于毘舍离、王舍城、舍卫城、阿罗毘、憍赏弥、释迦国及婆祇国制之。
于毘舍离制立多少?于王舍城作多少?于舍卫城有多少?于阿罗毘为多少?于
憍赏弥制立多少?于释迦国说多少?于婆祇国制立多少?请问此,为我说示。
十制立于毘舍离,二十一制立于王舍城,二百九十四皆作于舍卫城,六制立于
阿罗毘,八制立于憍赏弥,八制立于释迦国,三制立于婆祇国。
制立于毘舍离,汝应如实闻:不净法2,人体,上人,长衣,黑〔羊毛〕,实有,
数数食,杨枝,裸形,于比丘尼戒之责骂,此等之十项,于毘舍离制之。
制立于王舍城,汝应如实闻:不与取及二诽谤于王舍城,二种破僧,安陀会,
金银,线,讥嫌,斡旋食,别众食,非时食,往诣,沐浴,未满二十,与衣后
不平,此等制立于王舍城。山上行3,同与欲之二十一。
制立于舍卫城,汝应如实闻:波罗夷有四,僧残有十六,不定有二,舍堕有三
十四4,小戒计说百五十六,十非难法,七十二学法,二百九十四皆制立于舍
卫城。
制立于阿罗毘,汝应如实闻:房,绢丝,〔共〕宿,掘〔地〕,至树神,浇有虫
水,此六制立于阿罗毘。
制立于憍赏弥,汝应如实闻:大精舍,恶口,异〔语〕,窗,酒,轻侮,如法,
第八为乳饮物。
制立于释迦国,汝应如实闻:羊毛,钵〔五缀〕,教诫〔比丘尼住处〕,药〔请〕,
针〔筒〕,阿兰若者,此等之六于迦毘罗?城,于比丘尼戒,于水洗净,于说教
诫。
制立于婆祇国,汝应如实闻:燃火温身,于食物混饭粒〔之三〕。
四波罗夷,七僧残,八舍堕,三十二小戒,二非难法,三学法之五十六,于六
城依日种佛陀而制。
凡二百九十六于舍卫城,依有光辉之瞿昙而作。
二 问我等之尊师,为我等说示,彼一一说无误。我问他,愿说此:重与轻,有残
无残,粗与非粗,至三次罪,共通不共通,失坏,依此而灭之灭法。答复此一
切,我等听闻师语。
有三十一重罪,此中八为无残罪。重罪即粗罪,粗罪即戒坏。波罗夷与僧残称
为戒坏。偷兰遮,波逸提,提舍尼,恶作,为戏乐恶口之恶说,此罪为行坏。
抱颠倒之见,以非正法为尊,诽谤正觉者,无智而覆愚痴,此罪为见坏。
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持恶求,性贪欲而主张空无之上人法。活命之因,依活
命故,行媒介。活命之因,依活命故,说:「住汝精舍彼比丘是阿罗汉。」活
命之因,依活命故,比丘为自己乞求美味之食而食。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比
丘尼为自己乞求美味之食而食。活命之因,依活命故,无病而为自己乞求羹与
饭而食,此罪为命坏。
有十一至三次为罪,彼等汝应正闻:有随摈八至三次为罪,阿利咤戒,旃达加
利戒,此等至三次为罪。
有几何应切断之罪耶?有几何应破之罪耶?有几何应拔除之罪耶?有几何非他
〔理由〕之波逸提?有几何比丘许可耶?有几何如法行耶?有几何决定最高之
戒耶?有几何「知」而依日种佛陀而制耶?
有六种应切断之戒。有一种应破之戒。有一种应拔除之戒。有四种非他波逸提。
有四种比丘许可。有七种如法行。有十四种决定最高之戒。有十六种〔知〕而
依日种佛陀而制。
二百二十比丘之学处,于布萨读诵;三百四比丘尼之学处,于布萨读诵。
比丘四十六与比丘尼不共通,比丘尼百三十与比丘不共通。
百七十六两者不共通。百七十四为两者共通之学。
二百二十比丘之学处,于说戒诵出,于斯汝应正闻:
波罗夷有四,僧残有十三,不定有二,舍堕有三十,小戒有九十二,四提舍尼,
七十五学法。比丘之学处有二百二十,于说戒诵出。
三百四比丘尼之学处,于说戒诵出,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有八,僧残有十七,舍堕有三十,小戒有百六十六,八提舍尼,七十五
学法。
比丘尼之学处有此三百四,于说戒诵出。
比丘四十六戒与比丘尼不共通,此汝应如实闻:
六僧残与二不定为八,舍堕十二,依此等为二十,二十二小戒,四提舍尼,比
丘戒中此四十六与比丘尼不共通。
比丘尼戒之百三十与比丘不共通,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之四,从僧〔残〕出十戒,舍堕之十二,九十六小戒,八提舍尼,比丘
尼戒中此百三十与比丘不共通。
百七十六两者不共通,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有四,僧残有十六,不定有二,舍堕二十四,举百十八之小戒,十二提
舍尼,此百七十六两者不共通。
百七十四为两者之共学,此汝应如实闻:
波罗夷有四,僧残有七,舍堕有十八,小戒七十,学法七十五。
此百七十四为两者之共学。
八波罗夷难近,如陀罗树,〔犯此〕彼人如枯叶、如破大石、如切断陀罗树之头,
彼等不成长。
二十三僧残、二不定、四十二舍堕、百八十八波逸提、十二提舍尼、七十五学
法依三种灭法而灭罪。
现前、自言与如草覆地、二种说戒、二种自恣、四种羯磨依胜者而说示。
〔比丘〕有五种读诵,〔比丘尼〕有四种,其他无有。有七种罪聚。四种诤事依
七种灭法而灭之。〔口论诤事乃依其中〕二种,〔非难诤事〕依四种,〔罪过诤事〕
依三种,事〔诤事〕依一种而灭之。
所谓波罗夷(被他所胜),汝应如实闻:
依正法而令消失、见失、坠落、放弃者也,于彼不共住,故如是言。
所谓僧残,汝应如实闻:
僧伽与别住,行本日治,与摩那埵,解罪,故如是言。
所谓不定,汝应如实闻:
不定而不决定,为不确定之言,不决定三者(波罗夷,僧残,波逸提)中任何
之一处,故言不定。
所谓偷兰遮,汝应如实闻:
自受悔于一根〔罪〕,〔重〕罪依彼不灭,故如是言。
所谓舍堕,汝应如实闻:
于僧中,于别众中,或对一人,依一人舍而自白忏悔,故如是言。
所谓波逸提(堕),汝应如实闻:
令善法堕没,伤圣道,为心愚恶处,故如是言。
所谓提舍尼(悔过),汝应如实闻:
比丘由非亲里〔比丘尼〕困难而得之食,自取而食者,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受招待食之比丘,其处之比丘尼依爱而指图,不拒〔彼〕而食,应受非难,〔故〕
如是言。
至贫穷之信士家,无病,于其处而食,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住于具危险恐怖之阿兰若者,不〔豫〕告而于其处食,应受非难,〔故〕如是言。
比丘尼于非亲里之其他爱好者,自乞酥、油、蜜、砂糖、鱼、肉、牛乳、酪者,
比丘尼于善逝之教,应堕非难之罪。
所谓恶作,汝应如实闻:
过失,失败,恶行即恶作。人若于阴、或于阳而为恶者,为恶作,故如是言。
所谓恶说,汝应如实闻:
恶说恶语等言,智者呵责彼,故如是言。
所谓学,汝应如实闻:
此最初之行,又为初之禁制律仪,顺于直道而行修有学之学法者,无有如是学,
故如是言。
强雨降于有覆者,不降于露者,是故覆者露,如此,强雨不降。
森林兽之趣,虚无羽翼之趣,灭是法之趣,涅槃阿罗汉之趣也。
----伽陀集终----
摄颂
于七城制之 四种之失坏
比丘比丘尼 共通不共通
此乃为慈悲 教法伽陀集
1 三百五十,比丘戒二百二十加不共通比丘尼戒之百三十。从比丘戒中除七灭诤法。
2 以下为戒名,关于各项,参照本书第三章等起法。
3 山上行,波逸提三十七。
4 此处底本二十四(catuvisati),暹罗本亦同此,依经分别应三十四(catuttimsati),是底本之误。
第九 诤事分解
一(一)有四种诤事: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此四种诤事也。此四种诤事有几种发起1耶?此四种诤事有十种发起:诤论诤事有二种发起,教诫诤事有四种发起,犯罪诤事有三种发起,事诤事有一种发起,彼四种诤事有此十种发起。诤论诤事发起时,发起几种灭诤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发起时,发起几种灭诤耶?诤论诤事发起时,发起〔现前、多人语〕二种灭诤〔拒否、呵骂〕,教诫诤事……四种……犯罪诤事……三种……事诤事发起时,发起一种灭诤。
(二)有几种诤事,依几种行相而发起耶?具几种支分发起人诤事耶?发起几种人诤事而犯罪耶?有十二种发起,依十种行相而发起,具四分而发起人诤事,发起四种之人诤事而犯罪。
(三)何为十二种发起:羯磨不成,羯磨不善,应更作羯磨,判定不成,判定不善,应再判定,裁决不成,裁决不善,应再裁决,灭诤不成,灭诤不善,应再灭诤。此为十二种之发起。
何为依十种行相而发起耶?于彼处发起生诤事,于彼发起生〔诤事〕停止2,于道中发起诤事,于道中发起诤事停止,至彼处发起诤事,至彼处发起之诤事停止,发起忆念毘尼,发起不痴毘尼,发起觅罪相,发起如草覆地,依此十种行相而发起。
何为具四分发起人诤事?行爱不应行而发起诤事,……瞋不应行……痴不应行……行怖不应行而发起诤事。具此四分发起人诤事。
何为发起四种人诤事为犯罪?若其日受具人(翌日)发起,发起者波逸提,客比丘……行羯磨人……与欲而发起,发起者波逸提。此四种人诤事发起时为犯罪。
(四)诤论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起因,为何种类、以何为生出、以何为集起、以何为等起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
诤论诤事以诤论为因缘、以诤论为起因……以诤论为等起;教诫诤事以教诫为因缘……犯罪诤事以犯罪为因缘……事诤事以行事为因缘……以行事为等起。
(五)诤论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何为等起耶?
诤论诤事以因为因缘……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因为因缘,以因为等起。
(六)诤论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
诤论诤事以缘为因缘……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缘为因缘……以缘为等起。
(七)四种诤事有几种根、有几种等起耶?四种诤事有三十三种根、三十三种等起。何为四种诤事之三十三根?诤论诤事3有十二根,教诫诤事有十四根,犯罪诤事有六根,事诤事有一根,即僧伽。四种诤事有此三十三种根。
何为四种诤事之三十三种等起?诤论诤事有十八破僧事之等起,教诫诤事有四种失坏之等起,犯罪诤事有七罪聚之等起,事诤事有四种羯磨之等起。四种诤事有此三十三种等起。
(八)诤论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诤论诤事乃非罪过。然而以诤论诤事为缘,而犯罪过耶?然!以诤论诤事为缘而犯罪过也。以诤论诤事为缘,犯几种罪过耶?以诤论诤事为满缘犯二种罪过,谓:骂受具者,波逸提;骂未受具者,突吉罗。以诤论诤事为缘,犯此二种罪过。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随伴几种失坏耶?于四种诤事中,为何种诤事耶?于七种罪聚中,摄几种罪聚耶?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几种等起而生起耶?依几种诤事、于何处、依几种灭法而灭耶?
其罪过于四种失坏中,随伴一种失坏:行坏。于四种诤事中,为犯罪诤事。于七种罪聚中,摄于二种罪聚:有依波逸提罪聚,有依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三种等起而生起。一种诤事:依行事诤事。于三种处:僧众中,别众中,于别人之前。依三种灭法而灭,谓:有依现前毘尼与自言治,有依现前毘尼与如草覆地。
(九)教诫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参照(八)〕……以教诫诤事为缘,犯三种罪过: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比丘者,僧残罪;以无根僧残诽谤者,波逸提;以无根行坏而诽谤者,突吉罗。以教诫诤事为缘,犯此三种罪过。彼罪聚于四种失坏中,依几种……几种灭法而灭耶?
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随伴二种失坏:有戒坏,有行坏。于四种诤事中,为犯罪诤事。于七种罪聚中,依三种罪聚而摄:有僧残罪聚,有波逸提罪聚,有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三种等起而生起。彼罪重者,是一种诤事,即依事诤事。一种处,即于僧众中,依二种灭法而灭,即:依现前毘尼与自言治。彼罪轻者,是一种诤事,即依事诤事。三种处,即于僧众中……〔(八)〕……有依……如草覆地。
(一○)犯罪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犯罪诤事是罪过也。然而……以犯罪诤事为缘,而犯四种罪过,谓:比丘尼知而覆藏波罗夷法者,为波罗夷罪;持疑念而覆藏者,偷兰遮罪;覆藏比丘僧残罪者,波逸提罪;覆藏行坏者,突吉罗。以犯罪诤事为缘而犯此四种罪过。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依几种灭法而灭耶?
彼罪过于四种……〔(九)〕……依四种罪聚而摄:有波罗夷罪聚,有偷兰遮罪聚,有波逸提罪聚,有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一种等起而生起,谓:依身、语、意而生起。彼罪之无残者,依任何诤事、于任何处、依任何灭法亦不能灭。彼罪过之轻者,有一种……〔(九)〕……有依……如草覆地。
(一一)事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八)…… 以事诤事为缘而犯五种罪过:随顺被举比丘尼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依白,突吉罗;依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终,波罗夷罪。助破僧者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僧残罪;对恶见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波逸提。以事诤事为缘,犯此五种罪过。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几种……依几种灭法而灭耶?
彼罪过于四种……〔(九)〕……依五种罪聚而摄:有波罗夷罪聚,有僧残罪聚,有偷兰遮罪聚,有波逸提罪聚,有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一种等起而生起,谓:依身、语、意而生起。彼罪之无残者……〔(一○)〕……彼罪之重者,一种诤事,依事诤事。一种处,即于僧众中。依二种灭法而灭,即依现前毘尼与自言治。彼罪之轻者,一种……〔(九)〕……有依……如草覆地。
(一二)口论诤事有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耶?诤论诤事是教诫诤事、犯罪诤事而无事诤事。以诤论诤事为缘而有教诫诤事,有犯罪诤事,有事诤事。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为事诤事。如是以口论诤事为缘,有教诫诤事,有犯罪诤事,有事诤事。
教诫诤事是犯罪诤事、事诤事、口论诤事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此事如何?于此有比丘,以比丘……为事诤事。如是以教诫诤事为缘,而有犯罪诤事、事诤事、口论诤事。
犯罪诤事是事诤事、口论诤事、教诫诤事耶?犯罪诤事……事诤事……此事如何?以五种之罪聚……为事诤事。如是以犯罪诤事为缘而有事诤事、口论诤事、教诫诤事。
事诤事是口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耶?事诤事……口论诤事……此事如何?僧伽之所作……为事诤事。如是以事诤事为缘,有口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
(一三)有忆念毘尼之处有现前毘尼,有现前毘尼之处有忆念毘尼;有不痴毘尼之处有现前毘尼,有现前毘尼之处有不痴毘尼;有自言治之处……有多人语之处……有觅罪相之处……有如草覆地之处有现前毘尼,有现前毘尼之处有如草覆地。
(一四)依现前毘尼与忆念毘尼而灭诤事时,有忆念毘尼之处有现前毘尼,有现前毘尼之处有忆念毘尼,其处无不痴毘尼、无自言治、无多人语、无觅罪相、无如草覆地。依现前毘尼与不痴毘尼而……诤事……依现前毘尼与如草覆地而灭诤事时,有如草覆地之处有现前毘尼,有现前毘尼之处有如草覆地。其处无忆念毘尼……无觅罪相。
(一五)言现前毘尼或言忆念毘尼时,此等法为亲近者耶?抑为不亲近者耶?此等法之差异,得区别而示耶?言现前毘尼或言不痴毘尼时……言现前毘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为亲近者耶?……得……耶?
言现前毘尼或言忆念毘尼时,此等法为亲近者,而非不亲近者。此等法之差异是不可能分离而示。言现前毘尼或言不痴毘尼时……言现前毘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亲近者而非分离者,此等法之差异不可能分离而示。
(一六)现前毘尼以何为因缘、以何为起因、以何为种、以何为出生、以何为集起、以何为等起耶?忆念毘尼……如草覆地以何为因缘、以何为起因、以何为种、以何为出生、以何为集起、以何为等起耶?
现前毘尼以因缘为因缘、以因缘为起因、以因缘为种、以因缘为出生、以因缘为集起、以因缘为等起。忆念毘尼……如草覆地以因缘为因缘、以因缘为起因……以因缘为等起。
(一七)现前毘尼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忆念毘尼……如草覆地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
现前毘尼以因为因缘……如草覆地以因为因缘……因为等起。
(一八)现前毘尼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忆念毘尼……如草覆地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现前毘尼以缘为因缘……如草覆地以缘为因缘……以缘为等起。
(一九)七灭诤法有几种根、有几种等起?七灭诤法有二十六根、有三十六等起。
何为七灭诤法之二十六根?现前毘尼有四根:僧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忆念毘尼有四根。不痴毘尼有四根。自言治有二根:自白人与受自白人。多觅〔毘尼〕有四根。觅罪相有四根。如草覆地有四根:僧现前……人现前。七灭诤法有此二十六根。
何为七灭诤法之三十六等起?忆念毘尼之羯磨:有执行、遂行、著手、进行、承认、容许。不痴毘尼之羯磨、自言治之羯磨、多觅之羯磨、觅罪相之羯磨、如草覆地之羯磨:有执行、遂行……容许。七灭诤法有此三十六种等起法。
(二○)言现前毘尼或言忆念毘尼时,此等法为别义、别语,或同义而唯有语别异。言现前毘尼或言不痴毘尼时,言现前毘尼或言自言治时……言现前毘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有……别异。
言现前毘尼或言忆念毘尼时,此等法有别义而又有别语。言现前毘尼或言不痴毘尼时……言现前毘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有别义,而又有别语。
(二一)有口论而为口论诤事、口论而非口论诤事、诤事而非口论、诤事而又为口论、口论而……为……〔小品四.一四(一二)-(一五)〕……事诤事为诤事而又为行事。
----诤事分解终----
摄颂
诤事及发起 方便以及人
因缘因缘根 以及等起法
罪过有其处 亲近与因缘
因缘根等起 语口论诤事
此诤事分解
1 发起(ukkota),诤事已灭,唱异议不平又发起。四分律戒本云「还发起」,十诵律言「还更发起」,参照比丘波逸提六十三。
2 以下参照小品四.一四(一七)、(一八)。
3 以下参照小品四.一四(二)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