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17895阅读
  • 50回复

修观是否可以得定,定中是否可以修观?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信士A 11:53:01
在下认为修定后思维法义如法而行
即可如实观照
如实观照即是慧的启用
信士A 11:53:30
戒定慧有渐次
信士A 11:54:57
不懂这样理解有无偏差
信士B 11:55:12
没有错,不过是有局限的认识
信士A 11:55:48
依在下程度而说的
请师兄细说
信士B 11:55:54
你说的是指在出定之后对于法义的思维
信士A 11:56:20
定中也可以思维法义啊
信士B 11:56:22
其实在修定的时候,确实就在修慧了。而不是需要出定后才可以修慧
信士B 11:56:34
不行,定中不能思维法义的
信士B 11:56:53
能思维法义就是在定中了,而是出定了
信士A 11:56:55
佛教的大定是无出入
信士B 11:56:59
能思维法义就不是在定中了,而是出定了
信士C 11:57:09
思维苦集灭道算不算思维法义啊
信士A 11:57:12
佛陀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信士B 11:57:31
禅定指的是四禅八定。哪有什么大定?
信士B 11:57:50
误解了,佛陀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这是误解的说法
信士A 11:58:09
再请师兄说说
信士B 11:58:17
在定中如何可以吃饭说话呢?
信士D 11:58:35
吃饭说话只是应付
信士B 11:58:41
行住坐卧都可以修定,都可以进入禅定,这句话就对了
信士A 11:58:59
这样啊
多谢师兄呢
信士A 11:59:15
我再想想
信士B 11:59:27
佛教的修定是止观具足的,
信士A 11:59:40
对的
比丘 12:00:03
思维法义不一定是推理,观察生灭无常无我也是思维法义,可以在定中进行
信士B 12:00:04
只要是依据正法而修,就一定起到修慧的作用
信士A 12:00:09
先吃饭了
多谢师兄法布施
信士C 12:00:23
吉祥祝福 愿闻详解
信士B 12:00:32
不客气,只是交流
信士B 12:01:13
*吉祥祝福师傅,那是属于观了,不属于定
比丘 12:01:39
其实现代人对于定的标准似乎与佛所说的不同
比丘 12:02:28
佛经中的正定大多数是指修观时得到的,所以修观应该可以得定,定中应该可以修观
比丘 12:03:12
出问题在后人对心一境性解释的过分苛刻,超过佛的定义
信士B 12:03:33
你说的佛的定义是?
比丘 12:03:54
心一境性印度话就是三摩地(又译为三昧,定),是一种心所有法,即使没有禅定的日常生活中也有
比丘 12:04:06
并非绝对的专心
信士B 12:04:42
只有出定后才可以修观,而在佛教的修定,是起着修慧的作用,而并不是在定中可以修观
信士C 12:04:41
何等为正定。正定有二种。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若心住不乱.不动.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何等为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信士B 12:05:17
比丘  12:03:54
心一境性印度话就是三摩地三昧,是一种心所有法,即使没有禅定的日常生活中也有
对啊
信士B 12:05:50
然而,禅定并非只是心一境性啊?
比丘 12:06:00
谢谢,此段经文也明确说了正定中可以"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住。不乱.不散.摄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
比丘 12:06:39
禅定并非只是心一境性,我是说误会出自对心一境性的定义不同
比丘 12:07:41
比如佛对初禅的定义是离欲离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
比丘 12:08:32
当修止或修观时都能达到这个状态,但是后人一定说修观不能得定
信士C 12:08:45
解脱圣者是否具足八正道,是否行住坐卧偶尔离开八正道?或者只有前面7道,没有正定?
比丘 12:09:39
即使是佛,定应该不是全天候都有的
比如禅定不能说话中不能在吃饭中不能在睡眠中
佛在这些状态时也不能在禅定中
信士C 12:10:54
有正念之时无正定?
信士C 12:11:22
或者干脆连正念都没?
比丘 12:11:26
有正念之时不一定在禅定中
信士C 12:11:57
我想,问题出在“定”这个字的定义上面
信士B 12:12:18
正定有两种,得要分开看
信士C 12:12:28
有正念之时不一定在禅定中——有正念之时无正定
这里的禅定跟正定是一个概念吗?
信士C 12:12:57
明河,我们当然讨论的是解脱圣者的出世间定了
比丘 12:12:59
佛教的最初的定是初禅,初禅的定义是离欲离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
比丘 12:13:26
有的经中解释正定就是初至四禅
信士C 12:14:01
是啊,所以说,问题出在概念上
信士C 12:14:18
不先去限定概念,就很浪费精力
比丘 12:16:27
阿毗达摩是后人所著,解释就出现差异而导致争议了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10
   按阿姜查的讲法,这位尊者并不同意人们把戒定慧分开来定义,尊者把戒定慧拿芒果来比喻,认为戒是小芒果,定是大芒果,慧是成熟的芒果。我们来看看阿姜查尊者是如何对定进行开示的吧!

阿姜查关于定的开示(节选)

我们禅坐,觉知者同在
      心理活动和轻安并存,此时有寻,它是将心带入思惟主题的举动,有多少正念就有多少寻。然后伺会紧接着出现,围绕那主题进行思惟。
     若心是平静的,且安住于正念、正知上,则对于所遭遇的各种现象就不会有疑惑,心将确实地超越这些障碍。我们将如实觉知心里生起的每一件事,不会落入疑惑中,因为心是清晰与光明的。禅定里的心就是如此。 
    看见戒、定、慧一起出现,这就称为和谐的正道。当和谐出现时,心不再迷妄而成为一体,这就称为定。
  心就那维持好几天平静与安定,当心如此时,是清净的。无论经验到什么,都能从容面对与观察,这是定的成果。

心入定而完全无知觉 即是邪定
      因此,有正定与邪定。邪定是心入定,而完全无知觉。你可以坐两个小时或一整天,但心并不知道它到过哪里,或发生什么事。有定,但仅此而已,就如一把使用不到的利刃,这是种受蒙蔽的定,因为缺少觉知。禅修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已达到究竟,因此无须费心去寻找其它东西。定在这层次可能成为敌人,因为缺少对与错的觉知,所以智慧无法生起。

      若是正定,无论定境多深,都一定有觉知,它充满正念与正知。这是能生出智慧的定,人们在此不可能会迷失,禅修者应了解这点。少了这觉知你将无法成功,它从头到尾都必须存在,这种定才没有危险。
     禅修者必须精进修行,让心更宽广、光明,让它自在与独立
     你不能说现在我先修定,之后才来修观,那是办不到的!你只能在言语上区分它们,就如一把刀子有刀刃与刀背,无法将两者分开。若你拿起一个,同时也会拿起另一个,定就如此生出慧。因此,戒、定、慧是圣者迈向觉悟的道路。这三者其实是一体的戒即定,定即戒;定即慧,慧即定。就如一颗芒果,当它是花时,我们称它为花;当结果时,就称它为芒果;当它成熟时,则称它为成熟的芒果。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1-01-10 18:32重新编辑 ]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107
铜币
111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1-10
回 1楼(古莲子) 的帖子
有理!有理!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126
铜币
133
威望
3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1-11
    
级别: 学士
发帖
655
铜币
755
威望
286
贡献值
4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1-11
古莲子师兄发的“阿姜查的讲法”帖文很好阿,大家多读理解有好处,最重要的是实践,概念可以适当交流谈谈。
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11
是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禅定的资粮与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对这个资粮与基础不善加思维,而只是选择一个方法急证禅定,难免就会落入狭隘的禅定,我思维了一下,禅定的资粮应当划分这四个重点,一个是五戒十善,一个是正知正见,一个是绝对健康良好的身心状态基础,接下来才是正确的禅修方法。这其中,五戒十善与绝对良好健康的身心状态是重点。禅定最好是自然契入的,这是最好的,比如我们的吉祥祝福师父,他就是自然契入禅定的,当时并没有接触过佛法,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契入禅定了,所以,我们师父的禅定,不假造作,不会走偏,他有足够的经验与认识,但有些人不是这样,他并不曾有过禅定经验,而直接参加禅修,在一些观念指导下形成一定的觉受,就容易产生歧见。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展开来认识是一个大部头,我还没有时间来系统总结向大家报告。。。。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1-01-11 18:28重新编辑 ]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11
关于禅定,师父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所开示也是最正确和全面的,因为师父不假修饰,自然契入禅定,就象佛陀小时候自然契入初禅,师父是天才的权威,不是人才的教授。
级别: 学士
发帖
655
铜币
755
威望
286
贡献值
4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1-12
“师父是天才的权威”这说法还是世间学问,是世间法,师父自然契入也是因缘条件的成熟!是宿世缘,我们修行不是从学地达到无学吗?从有为回到无为吗?禅定的情况多种多样,开口说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呵呵。
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
sym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24
铜币
24
威望
9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1-12
学习了,我有点明白我的打坐是在瞎打了,反而弄的自己很紧张,不过如何觉知自己的身心活动而没有疑惑这点我不明白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107
铜币
111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1-12
佛陀小时候自然契入初禅,师父是天才的权威,你是否认为师傅就是佛。你是否是敢扪心自问。这样的话是文革林彪会说的,难道古莲子也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