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FOR 清净道论导读)
本书又名为涅槃的北二高,是先由护法法师口述讲解清净道论
后又由法师以及陈水渊师兄再做文字上的整理而成,清净道论是
南传佛教最重要的论著之一,由五世纪的觉音尊者造,也是一本
相当理想的禅修参考书籍,佛法修行上的百科全书,无奈因缘和
合不巧,至使台湾近年方有此书的中译本,而此书的译者叶均老
先生因采逐句直译的方式,所以也令不少人生畏疏离以致错过,
末学有感于此论对禅修的俾益甚多,故和法师联络并获法师允许
,让"清净道论导读"一书放上网路,以供各位网友能方便认识清
净道论一书.并共同体会"法"的滋味.
唯一可惜的是,清净道论导读一书上的插图,因受陷于末学时
间以及能力不足,只好忍痛删略,这点还望各位网友原谅.
祝 福慧双修
清净道论导读(一)
<<前 言>>
台湾现今的修行风尚极其昌盛,海外的华语系教区也有繁荣的景象.今日
华人英姿焕发,正以豪爽有力的姿态活耀在世界舞台上.修行方法五花八门,
有够热闹,这就是台湾创新的生命力.这些现象中:有些古不依今的,古说今
唱的,有的自创品牌,有的自创宗派,有的制造新佛,还有超越佛陀的.读者
享受自由选择,但也面临选择的迷惑,特别是宗教乱象不断,也让空虚的人们
犹豫不前.禅修,活现了生命的自在,多么迷人,但却又那令人不解.
朋友们,尝尝真理的滋味吧.<<清净道论>> 是古今公认的禅修宝典,佛法
的百科全书.作者的原意就是为了铺陈清净的生活之道,破除真理的迷障,在
渐次升进的历程指引修行.它以戒定慧三学总摄一切佛法,也以三学的阶梯带
领修行,指明各环节的关卡,破除各环节的障碍.〞来,看看法〞,来验证一
下〞清净道〞,走看看,特别是今日台湾的佛教已成华语系的心脏,试试原味
的佛法吧.
<<清净道论>>的作者是觉音尊者,约五世纪人,遍注经律论,奠定南传佛
教(上座部)的方向与内容.<<清净道论>>就是他注解三藏的核心,最深动,
最具体系的杰作.学习<<清净道论>>可通达佛法,清楚禅修的各种技巧,修止
修观的分际与升进,可以破除修习止观的障碍.既可选定适合自己个性的修行
法门,也懂得如何选择,亲近禅师,它也可以当作禅师的教学手册.禅修,而
没有受用<<清净道论>>之类的修行教导,真是可惜.戒学的部份未提示教团运
作的原理,觉音尊者或许另有安排,但对有心建力清净教团的人可说是美中不
足.
本书的写作原则,力求简明清晰.不涉入该论百科全书式得征引,讨论.
以明确的纲骨,带领血肉,方变大家品尝精髓.为易于通览阅读,尽可能的不
放入任何外文,不另作注,适度地现代诠释.对于古今的禅修法门,也在相关
脉络胳厘其分际.<<清净道论>>已有叶均的中译本,嘉惠中文世界,本书也有
引用,但译文质仆,加以<<清净道论>>本文叙述繁杂,非常不易读.我们就分
层次,以论题的方式,逐项解释,并编号依序说明,请读者循线贯穿,慢慢地
沿路拾宝.有些段落若觉陌生,可以先略过.体认戒学与定学的要义之后,就
可进入〞修定的注意事项〞(第二章第二节)
撰写本书,再次体认法的尊贵与超越.怀着修智慧波罗密的喜悦,引介本
论与国人分享,感谢提供意见,协助校稿的法友,助印的善友,更感谢杜婷婷
小姐为本书插图.愿以此书献给台湾人,与广大的华人分享殊胜的佛法.
清净道论导读(二)
<<序 论>>
1:<<清净道论>>全书是为了回达下面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被结绑住,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结’是贪爱的意思,绑着人们的东西.爱有物质方面和内心方面,六根引发
的烦恼都是结.结犹如苦行者纠缠的头发,很难打开.所以,如何打开生死轮
回的网结呢?
2:全书的回答可以表达如下: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住戒’是戒学,‘修心’是定学,‘修慧’是慧学,这三学就是本论的全部
内容.
3:本论名为‘清净道’,就是导至涅槃的道路.‘清净’是已净化的垢秽的
涅槃,‘道’是到达涅槃的方便.本论就是以戒定慧三学来导引至清净道.三
学可以从九个不同的角度解释.
3.1:三增上学,戒是增上戒学,定是增上心学,慧是增上慧学.
3.2:三种善教,戒是阐明初善,定是阐明中善,慧是阐明究竟善.
3.3:成就究竟解脱的原因,戒是三明的原因,定是六神通的原因,慧是四
无碍解的原因.
3.4:避二边行而行中道,戒是避免欲乐的极端行为,定是避免自我折磨的
极端行为,慧是中道正行.
3.5:超越三界的方法,戒是超越恶趣的方法,定是超越欲界的方法,慧是
超越一切轮回的方法.
3.6:三种断烦恼的层次,戒是以各种善来对治各种烦恼,定是镇伏压住烦
恼,慧是断尽烦恼.
3.7:三种对治的方法,戒是诸惑违犯的对治,定是缠的对治,慧是随眠的
对治.
3.8:三种杂染的净化,戒是恶行杂染的净化,定是爱杂染的净化,慧是恶
见杂染的净化.
3.9:得到圣果的原因,戒是初果二果的原因,定是三果的原因,慧是四果
阿罗汉的原因.只有初果二果的人圆满戒,三果的人才圆满定,证阿罗汉则为
圆满慧.
4:<<清净道论>>全书的结构可以三学或七清净来划分.
4.1:依三学分为三部份,戒学、定学、慧学.论中以树为喻,解释整体‘
清净道’.戒学的持戒与定学的修心是术跟,而戒又为定的基础,没有树根将
没有树,慧学须先听闻思惟智慧所要了知的真理(蕴,处,界,根,缔,缘起)
,这犹如种树的大地,没有大地泥土的树,树就会枯死.修习智慧就是修毗婆舍
那观,修毗婆舍那观犹如树干,树干是透过树根攀稳深入泥土中,在泥土中摄取
养分;修观就是清净道的骨干,它的必要对象是‘五蕴、无常、苦、无我’的大
地,然而这是以戒定为根基.清净道的目的地就是涅槃,犹如树的果实.总之,
‘清净道,就像大树,壮健的骨干透过清净有力的根深入大地吸取养份,成熟丰
美的果实.
4.2:<<清净道论>>就是七种清净的七个阶段.一:戒清净就是戒学,二:定
清净就是定学,其于五清净就是修慧的骨干,即,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
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它们是观察五蕴、无
常、苦、无我.可见,七清净是对三学的修行次第进一步的说明.前六阶段都只
是世间的,第七阶段才是出世间的圣道与圣果.
5:本书如何安排解释<<清净道论>>?可整理成表一.全论有一个纲要的<序论>
,二十三章的正文,简洁的结论;本书也有一个<序论>,九章的正文,结论.戒
学包含全论的第一、第二章,属于第一部分;戒学也是本书的第一部份,在第一
章中解释.定学包含全论的第三到第十三章,属于第二部份;定学也是本书的第
二部分,在第二、第三、第四章中解释.慧学包含全论的第十四章到第二十三章
,属于第三部份;慧学在本书也是第三部份,在第五到八章中解释.全论的最后
有结论;本书也于最后总结说明.
表一:本书解释<<清净道论>>的结构
┌─────────┬──────────┬─────────┐
│七清净 │ <<清净道论>> │ 本 书 │
├─────────┼──────────┼─────────┤
│ │ 序 论 │ 序 论 │
├─────────┼──────────┼─────────┤
│一:心清净 │戒学(第一、第二章)│ 第一章 │
├─────────┼──────────┼─────────┤
│二:心清净 │定学(第三至十三章)│第二至四章 │
├─────────┼──────────┼─────────┤
│ │慧学(慧地:第十四章│第五至七章 │
│ │ 至十七章) │ │
│ │ │ │
│三:度疑清净 │ 慧体与果:第十│第八章 │
│四:度疑清净 │ 八章至二十三章│ │
│五:道非道智见清净│ │ │
│六:行道智见清净 │ │ │
│七:智见清净 │ │ │
├─────────┼──────────┼─────────┤
│ │ 结论 │结论(十六阶段智)│
└─────────┴──────────┴─────────┘
清净道论导读(三)
第一章:戒学
<导论>开始提到,走到“清净道”必须是“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戒
学教导如何“住戒”,是清净道最初步的根基。本章第一节通论戒学,第二节讨
论头陀行。
第一节:戒学的一般教导
<<清净道论>>以七个问题通说戒学。第一:什么是戒?第二:什么是戒的语
义?第三:什么是戒的特点,功能,生起(展现),依因(近因)?第四:什么
是戒的利益?第五:戒有几种?第六:什么是戒的杂染?第七:什么是戒的净化
?
第一:什么是戒?(1)思戒是遵守身口业的戒。(2)心所戒是遵守意业的戒。
(3)律仪戒是别解脱戒(比丘比丘尼戒),保护六根的律仪,智律仪,忍耐的律
仪,智律仪,精进的律仪。(4)不犯戒是身口不犯戒。
第二:什么是戒的语意?戒就是戒行。分就两方面来说,正持身口意业而不杂乱
,确持而建立一切善法的基础。
第三:什么是戒的特点,功能,生起,依因?戒的特点是正持三业和确持善法。
功能是摧毁恶行。生起是身口意清净。依因(立足处)是惭愧心,有羞耻心。
第四:什么是戒的利益?持戒会得大财富,善名远播。有尊严。临命终时意识不
昏昧,死后升到好地方。持戒的人受到大众喜爱和尊敬!
第五:戒有几种?可分成五重解释。
1:以一种解释就是自我调整。
2:以二种解释有七项。(1)作持是应该作的事,止持是不应作的事。(2)等正
行是身口业的正行,初梵行是道梵行的初步。?(3)离戒是离杀生等等行为,不
离戒是其余等等行为。(4)有条件的戒祈求生天或清净,无条件的戒是出世间戒
。(5)暂时的戒是一段时限内持守的戒,终身的戒是一辈子奉持的戒。(6)有
限制的戒是为求利养,出名,亲戚称赞,身体健康,长寿而犯戒,无限制的戒是
即使没有利养还是持戒。(案:此条巴利文本解释不尽恰当。有限制的戒应该是
为求利养等等而持戒。)(7)世间戒是会轮回的戒,出世间戒是不再轮回的戒。
3:分成三种的有五项。(1)下中上三等。下等为求生命生命享受而持戒,中等
是为求自己解脱,上等是为求一切众生解脱。(2)三种增上。我增上是为求自重
而受持,世间增上是尊重世间,法增上是为了恭敬法。(3)执取,不执取,安息
。执取戒以爱见而执取。不执取戒与圣道相应而持戒,安息戒是与圣果相应的戒。
(4)有疑,不清净,清净。有疑是不清楚是否违犯戒的生疑,不清净是犯了罪而不
忏悔,清净戒是圆具不犯或如法忏悔所犯。(5)非学非无学,学,无学。非学非无
学是世俗人的戒,学是与阿罗汉相应的戒。
4:分成四种的有四项。(1)退,住,胜进,决择。退分是违反戒,住分是以戒自满
而不进求修定。胜进分是为求修定而持戒。决择是进求解脱。(2)比丘,比丘尼,
未具足,居士。比丘戒是比丘应受持的戒,比丘尼戒是比丘尼应受持的戒,未具族是
沙弥,沙弥尼戒,居士戒是在家男女的戒。(3)自然,种族,超俗,宿因。自然戒是
自然而不犯戒,传统戒是种族,地方,宗教等各自规定的戒,超俗戒是超越一般世俗
人的戒,宿因戒是前世的习气而持戒。(4)别解脱律仪,根律仪,活命遍净,资具依
止。别解脱律仪保护言行的戒,行为端正,不到易招染烦恼的处所,微细的罪过也见
到怖畏;换言之,它维持出家人的水准,是以信而成就的。跟律仪戒是保护六根的戒,
确保眼,耳,鼻,舌,身,意正知外境,而不被牵引随逐。换言之,他可以遮房邪念,
是以正念而成就的。活命遍戒是以正当方法获得生活必须品(食,衣,住,医药)的戒
,他是依精进而成就的。资具依止借是正当使用生活必需品的戒,它是以智慧成就的。
这项解释,<<清净道论>>有深刻的阐释。
5:分成五种解释的有两项。(1)有限制遍净,无限制遍净,圆满遍净,无执取遍净,
安息遍净。有限制遍净是指未受具足戒者受持有限制的戒,无限制遍净解是受持一切戒
,圆满遍净戒是指未悟道的善良人尽全力持戒,无执取遍净戒是有学人的戒,安息戒是
指阿罗汉的戒。(2)断,离,思,律仪,不犯。
第六:什么是戒的杂染?毁犯破损戒就是杂染。
第七:什么是戒的净化?善持不犯就是清净。常思维破戒的过患与具戒的功德,有助成
就净戒。
结语:持戒之后,就跑在涅槃的高速公路上。过程如下:持戒->律仪行->不后悔->愉悦
->欢喜->轻安->快乐->定->如实知见->舍离->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涅槃。
第二节:头陀行
1:头陀(Dhuta)行。头陀的字意是抖落,头陀行也就是抖落烦恼的方法。有助于简单
地生活,少欲知足,但不是佛陀制定的戒。
2:佛陀对头陀行的态度。佛陀为制定头陀行作为修道应遵守的戒,但他的态度是开放的
,准许修行者适宜地自由选用。头陀行者不可强迫他人也持用头陀行,更不应该自我标
榜。佛陀开导的修行是中道。不是头陀苦行,也不是纵欲的乐行。他甚至指出头陀苦行
会障碍修行的提升。
3:头陀行进入教团的原因。因为佛陀时代,苦行的风气很盛,有些苦行者来佛陀的座下
出家,仍习惯于苦行的修法,所以佛陀随重自由持守苦行。因此,虽准许大家自由受持
,但绝不准许强迫别人接受。例如提婆达多要求佛陀制定五种苦行的戒,(1)住森林
(2)住树下,(3)只准托钵,(4)只穿捡回来的破衣服,(5)吃全素。佛陀拒绝他
的要求,但所许自由选用。
4:头陀行的内容。完整的头陀行有十三项,修行者可以随适宜而选择部份。(1)粪扫衣
,只穿路边,坟墓,垃圾堆捡回来的衣服。(2)三衣:只穿出家人的三衣(重复衣,上
衣,下衣)。(3)常乞食,一定要托钵。(4)次第乞食,挨家挨户乞食。(5)一座食
,在同一座位上食用。(6)一钵食,用同一钵。(7)食后不食,食后不再食用其他食
物。(8)阿兰若住,住在森林。(9)树下住,住在树下。(10)露地住,住在没有遮
盖的地方。(11)冢间住,住在坟墓。(12)随处住,随别人所给的处所而住。(13)
常坐不卧。不躺下去,俗称不倒单。
清净道论导读(四)
第二部份定学: 定学
1:定学在清净道的地位。<序论>的开头提到:‘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戒
学已经教导‘住戒’,这里的定学教导‘修习心’的方法。修定必须以持戒为基础
持戒,调理适切的良善的人际关系与端直庄重的行为,排除了外在粗重明显的烦扰
。以此为基石才可能进一步的成就定学,成就柔软安乐的身心,作为修习智慧的资
粮。
2:定学的八各问题。<<清净道论>>以八个问题说明定学。第一:什么是定?第二
:什么是定的语义?第三:什么是定的特点、功能、生起、依因?第四:定有几种
?第五:什么是定的杂染?第六:什么是定的净化?第七:怎样休息?第八:修定
有什么功德?比较戒学,定学增加了‘第七:怎样修习?’这是定学最重要的部份
,详细教导初习者各种修定的方法,是本论的一大优点,占定学最大的篇幅。
3:本书对定学的章节安排。第二章是定学的一般教导,第一节将解答前六个问题
,乃定学的基础知识。第七各问题的解答依次分成七个重点,前六个重点是修定的
准备事项,重点七是定的‘修习法’,第三节将教导修订的共通方法。第三章分别
说明修定的四十个业处(四十种修定的法门)的各别,这是第七各问题的剩余部份
。第四章说明修定的功德,也就是回答第八个问题。
清净道论导读(五)
第二章:定学的一般教导
1:定学在清净道的地位。<序论>的开头提到:‘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戒
本章的第一节是定学的基础知识,将解答定学的前六个问题。第二节是修定的准备
事项,解答第七个问题的前六重点。第三节是定学的共通方法,乃第七个问题的第
七重点通论部份。
第一节:定学的基础知识
<<清净道论>>关于修定的前六个问题说明了定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什么是定?定是善心聚于一境的特性。也就是说一心不乱,而不是恶心或散
乱的状态。
第二:什么是定的语义?善巧保持心与心所(附属于心的五十二种状态,慧学将解
释)在同一对象上,使心不杂乱。
第三:什么是定的特点、生起、依因?特点是不散乱,功能是消除散乱,生起是消
除散乱后的不摇动,乐是定的依因。
第四:定有几种?可分五重解释。
1:以一种解释的就是不散乱
2:以二种解释的有四项。(1)近行定是修习行至接近定的状态,安止定是已到
达定。(2)世间定是三界内的善心聚于一境,出世间定是超越善心而与圣道相应
。(3)有喜是定中伴随着喜,无喜是定中没有喜。(4)有乐是定中伴随着乐,
有舍是定中伴随着舍。
3:以三种解释的有四项。(1)下是初得到定,中是达到某种程度,上是已达到
善巧发展。(2)有寻有伺是有寻找又有伺察,无寻唯伺是已无寻找只剩伺察,无
寻无伺是既无寻找又无伺察了。(3)有喜是定中伴随着喜,有乐是定中伴随着乐
,有舍是定中伴随着舍。(4)小是近行定,中是色界无色界的善心一境,无量是
与圣道相应的定。
4:以四种解释的有六项。(1)苦行道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苦且通达观慢,苦行
道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苦而通达观快,乐行道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乐而通达观慢,
乐行道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快乐且通达观快。苦乐与快慢取决于渴爱、无名、烦恼
的轻重及六根的利钝。(2)小定小所缘,小定无量所缘,无量定小所缘,无量定
无量所缘。小定是不熟悉定且不能发展,小所缘是所缘不能改变也不能进步,无量
定是可以进展的定,无量所缘是所缘可以改变又可进步。(3)初禅是镇伏五种盖
住禅定的障碍而得到初禅的五种成份(寻,伺,喜,乐,定),二禅是离寻伺唯有
喜乐定,三禅是乐与定,四禅是定与舍的感受。(4)退分是生起定的障碍,住分
是住于定,胜进分是定的增长,抉择分是进求解脱。(5)欲界定是欲界的近行定
,色界定是色界的善心一境,无色界定是无色界的善心一境,离系定是出世间的定
。(6)欲定是强力的愿心得到的定,勤定是强力观想得到的定。
5:什么是定的杂染?杂染是退分。
6:什么是定的净化?净化是胜进分。
清净道论导读(六)
第二节:修定的注意事项
这节开始解答‘第七:怎样修定?’修定的方法依次分成七个重点
,本节提示前六点,就是修定的各种注意事项。
1:破除十种障碍修定的因缘。这些障碍会使人没时间修定或不能专
心禅修,初学者应该避免。
1. 1:住所。有三种人住所会形成修定得障碍,热心从事修建等事,
好积存物品,或以任何原因而贪着于住所得人。
1.2:家。管家是累的事,每天忙着布施好几个菩萨。
1. 3:供养。忙着应付信徒,忙着度众生,接受供养,应避开信众。
1. 4:学众。忙于教授佛法,好为人师,以致没时间禅修,应该离开学
众,放生。
1. 5:盖道场。忙于盖道场,以致没时间修行,不应因此而荒废道业。
1. 6:旅行。忙着朝山朝圣,穿梭于道场法会之间,此该避免
1. 7:看护法友或父母的病。照顾师父,道友,徒弟,或父母的病,这
是不能推托的义务,但病愈之后即应破除障碍。
1. 8:生病。为病所苦。
1. 9:读书。研究经典,迷於戏论,练习当鹦鹉。
1. 10:神通。执着于神通会障碍解脱。
2:亲近禅师(教授禅的善友)。禅修是实际的体验,不只是文字知识,
修禅而没有善知识指导,常是迷路或盲修瞎恋。
2. 1:可教授禅修的善友最好兼具有六个优点。可爱,值得尊敬,循
循善诱,善于倾听,能做甚深论说,不作无用的引导。
2. 2:善友的修先顺序。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得禅的凡
夫,善持三藏者,善持一藏者,精通一部及其注释而又自知自我反省
的人。这些人是以佛陀的教法为准量,以传承正法为依归,不会自我
标榜,自创品牌。
2. 3:如何亲近善知识。亲近如法的善知识是为了修行求法,应先具备两
种态度,抱着贡献自己给佛陀或阿者梨的心态、怀着欢喜心。道了善知
识驻锡的道场,应善巧服侍善知识,善知识经验丰富,观察敏锐,待其
问:‘为什么来这里?’再告诉来的目的,若至十天善知识仍未发问,
则应自行请法。
3:认识自己性格的方法。修定是为了聚集善心于一处,透过调伏自己粗强
的烦恼,或强化既有的优点,身心才可能初步安住下来。认识性格倾向,
选择适当的方法,调整个性上明显的负面情绪,或活化善良的面向。这里
先来认识自己的性格倾向。
3. 1:造成性格的原因。人的性格倾向有六类,贪、嗔、痴、信、觉寻,可
分成三对。贪心的人对于善行有信心,所以贪与信是一对。嗔心的人对于
善行觉察清楚,所以贪与觉是一对。痴是混乱而不能确立,而寻乃寻求而
不能确立,因此是一对。
3.2:造成性格的原因。根本性格是长期造成的,它的差异取决于过去
业,结生心的作业是决定因。
4. 3:辨别性格的方法。性格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与心态,有五种辨别性格
的方法。
(1):姿势,例如贪心的人走路优美有序,嗔心的人走路急促,痴心的人
走路散乱。(2):做事情,例如贪心的人做事系统有序,嗔心的人做事快速
,痴心的人做事笨拙混乱。(3):食,例如贪心的人喜欢吃甜美的食物,细
尝慢食;嗔心的人喜欢吃酸辣的食物,满口快食;痴心的人没有一定的嗜好
,散乱其心不知如何下箸。(4):见,例如贪心的人即使见细小的喜悦事物亦
惊愕而久视不息,有大过错亦不计较;嗔心的人若见细小的不如意亦感不悦,
见小过亦生嗔恨;(5)心理状态的生起。性格贪的人常生起如下的心态,谄、
诳、恶欲、大欲、不知足、淫欲至盛、轻佻。嗔心的人常有,念、恨、覆、恼、
妒、悭。痴心的人则有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执取、固执。信愿强的人
则有施舍、欲见圣者、欲闻正法、多喜悦、不诳、不谄、信于可信乐的事。觉心
强的人则有和蔼、可为善友、饮食知量、正念正知、努力不眠、未雨绸缪。寻求
的人常有多言、乐众、不喜为善努力、心不确定。
3.4:如何辨别自己的性格。上述的五种方法可以辨别别人的性格,敏锐的人,透
过自我观察,渐渐地可以确定性格,调整行为与心态。亲近善友,请法修禅,能
力具足的善友可以看清个性的症状,对症下药,提供禅修的方法。确实服用,必
可药道病除。
4:选择适当的修行法门。<<清净道论>>提出四十业处(修行的对象),作为修习
世间定的法门。所谓‘业处’,依文解义就是‘工作的处所’(Working-place? ;
就实际修定而言,是指心的作业所焦聚的对象。业处或所缘都是禅修的术语,
乃修心的对象,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论所讨论的认识对象。
4. 1:业处的内容有四十种,他们的名称有十遍(地遍、水遍、火遍、风遍、
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十不净(膨胀相、青淤相、脓烂相
、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石斤"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骇骨相),十随念?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施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念呼吸、
寂止随念),四梵住(慈、悲、喜、舍),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一想(食厌想),一差别(四界差别)。第三章会教导四十种法
门的各别修法。
4. 2:性格与四十业处的顺适关系。修定旨在调适心绪达到安住,重对治性格或增长
潜在的善心。贪行者适合十不净及身随念。嗔行者适合四梵住及青黄赤白的遍处。痴
行者与寻行者适合入出息随念,觉行者适合死随念、寂止随念、四界差别、食厌想。
其余六种遍处与四无色适合一切性格的人。虽有上述的顺适关系,修成任何依种法们
都可镇伏盖障。
5:适当的住处。禅修要选择适当的住处作为助缘,不是一开始便来个‘不执着就好’
。可以与教授的禅师共住是最恰当的,若不行,得另选适当的住处。
5.1:不适当的修定的住所有十八种(1)大的道场常有人事的纷扰。(2)新道场有很
多新的工作。(3)古寺常需整修。(4)路旁的道场日夜有客人来访。(5)泉边的
道场常有人们来汲水。(6)有菜叶的精舍常有人们来摘取。(7)有花的道场常有人
们来采花。(8)有果树的地方人们来采果子。(9)有名的道场常有朝圣的信众。
(10)近于城市常是声色交杂。(11)近于薪林常有人们伐材。(12)近田的精舍
常有农事。(13)有不和合者共住的道场常有诤斗的事情。(14)市集附近。(15)
不信佛法的边地。(16)国界处易有战事。(17)常有异性或非人的地方。(18)不
得善友的道场是大过失。从今日看来,经忏道场、事业型道场、公寓式道场等都是不
适合修定的住处。
5.2:适当的处所需具备五种条件,离乞食第远近适中,日间不愦闹而夜间安静,无
蚊蛇或强风烈日,食衣住医药无缺,有善友可解答修行的问题。
6:破除小障碍。住在适当的寺院中,得进一步断除细小的障碍。剪除长法及爪毛,补
缀旧衣,洗净污秽的衣服,钵生垢则应烧煮,以及清洁床椅。
清净道论导读(七)
第三节:修定的共通方法
问题七:怎样修习定?前六个重点己于上节说明,这节开始教导重点七
:定的修习法。本节先说明修定的共通方法,四十业处的各别修法待第三章
进行。在定学中的修法只教导降伏烦恼的世间定,慧学才开示导至彻底解脱
的出世间定。
定的经验超越世间欲乐的享受,它有渐次安住与喜乐的进阶过程和净化
提升的方法。本节的第一项提示修行至初禅的三阶段,行者就不会迷失;第
二项说明四种禅的规定,为求实用,只详说初禅。
第一项:修行至初禅的三阶段
1:修准备相直到取相成就。
1.1:制作准备相。已了知修止的注意事项,初下手习止,依性格确认适合
的业处作为修行对象,准备制作好所选定的业处,这就是准备相。有的业处
不须制作特别的准备相,如念息法直接置心于鼻端念息即是准备相。须制作
业处的方法依不同对像而有不同的方式,以修地遍为例,地遍的制作有诸多
注意事项。地遍有两种,自然之地是非人为的地、自然的地,如耕地;以自
然之地作为对象,这只适合前世曾于地遍生起禅定的人。人为之地是人造的
地,一般人修定宜用人为之地。制作人为的地遍宜用河泥的颜色,不适合用
青、黄、赤、白之泥的混合。它的大小约直径二十公分的圆状。它的位置可
以是固定的,每次取地遍的相就须到固定的地方;移动的准备相可以随身携
带,方便取相。
1.2:修准备相,修习的方法就是置心于准备相上,反覆将注意力集中在制
作好的准备相上。刚开始调心相当不容易,就如调伏醉像,须耐心,精诚以
进,不断地忆念外在的对象,百次,千次,努力不懈。以修地遍为例,念取
对像前先将身体与地遍调整为适当的位置,以舒服方便取相为宜。取相时眼
睛张开不宜太大或太小,开起来看了之后就自然闭上,试看看外在的对象能
否现于眼前。如此开与合,反覆忆取对象,百次,乃至千次,直到闭眼时,
外在的相也来现于心中,就像是开眼的状态,这时才是取相成就。取相的过
程,可以配合数数开合眼睛而默念‘地.地.地...’,以助成取相,这类
似念呼吸之初可以数息。
图三:取相(图待补)
1.3:取相成就,直到闭眼时其相状现于心,犹如开眼时,这时已有初步的
安住与轻柔。
2:修取相直到似相成就。
2.1:修取相。取相成就之后,安坐修习,专心致志,数数思维专注取相,
修习再修习。太掉举、动摇时,宜放松放缓,太低沉、不明显时,宜集中专
注。渐离掉举与惛沉,越来对取相越亲切,觉得好玩,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
兴味,取相渐次趋于清净、明显、柔软,不须用力造作、轻安,镇伏五盖时
就是似相成就。
2.2:似相成就,就是近行定。似相时,对象极其清净、明显、柔软,镇伏
五盖,以近行定等持其心。取相与似相的区别,前者的相犹有模糊还不明净
,后者犹如明镜、出云翳的满月,极其清净实百千倍于取相。
3:修似相直到安止定成就。修似相的方法就是如何保护似相,成就安止定
就是初禅。从近行定达到安止定,有三类的修行方法。
3.1:调整七种适不适合的生活事项。(1)住所,选择定境易生起的地方。(2)
容易托钵的地方。(3)避免三十二种无用的谈论,例如政治事务,品评男女
,世俗的学说等;适度地谈论有助于解脱的知见,少欲、知足、远离烦恼、
不执着、精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十事也是修行的次第。(4)
接近持戒有德的人。(5)食物,有的人以甜为适合,有的以酸为适合。(6)气
候,有的人适合冷,有的人适合热,食物与气候因人而有不同的适合。(7)
姿势,有些人适合经行,或以住、坐、卧为适宜。
3.2:调心为主的十种安止善巧。(1):令事物清净,净化自己的身体,洁净
生活用具与住所。(2)使五根平衡发展。五根(信、精进、念、定、慧)的偏重
发展,心就不易安住平等相续,所以五根的均衡发展有助生起安止定。(3)
于相善巧,熟悉各种生起、发展、保护所缘的技巧。(4)惛沉时当策励心,
可以用择法、精进、喜觉支来活化心。修择法觉支的方法,如远离恶慧的人
、亲近有慧的人、观察蕴处缘起等。修精进觉支的方法,如思维恶趣的怖畏
、思维解脱的功德、思维随佛而行不能懈怠、思维正法的伟大、作光明想、
远离懒惰的人、亲近精进的人、观察四正勤。修喜觉支的方法,修佛、法、
僧、戒、施、天、寂止随念,亲近慈爱的人。(5)掉举时当抑制心,可修轻
安、定、舍觉支来降伏心。修轻安的方法,如受用悦意的食物、受用舒适的
气候、选择轻松的姿势、用中庸的加行、远离暴恶的人、亲近身轻安的人。
修定觉支的方法,如适时抑制、适时策励、不干涉平等的正行、远离无定之
人、亲近有定之人、观察禅与解脱。修舍觉支的方法,如中庸对待有情、中
庸的对于诸行、远离爱着的人、亲近平等心的人。(6)不乐修定时如何喜悦
心,可以观察八苦而使心惊醒,或念三宝的功德。(7)功用均等时当行舍心
,如马夫对于平均进行的马,只任其自由奔跑。(8)远离无等持的人。(9)亲
近等持的人。(10)专心致志于定。
3.3:精进平等是成就安止定的总原则。修定以平等正行努力修定,远离惛
沈与掉举。犹如外科医师的实习生,惛沉迟钝的人不敢动刀,一事无成;伶
俐掉举的人急速下刀,造成伤害;修行者当如远离沉掉的医生,适切用刀,
正中要害。
<<清净道论>>教授修成安止定的方法非常丰富,生动,切用。但于修
成似相的阶段提示较少,或可依这里的三类方法来助成。
清净道论导读(八)
第二项:四种禅
1:初禅。1.1: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差异。上述三类保护似相的方法,
从近行定修行到定止定,不只镇伏五盖,且具足五种支分(寻、伺、喜
、乐、定,参见下面对初禅的规定)。这时的心相并不是实相,只是定
心相应的境界,切莫误以为开悟之类。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区别,前者
的禅支不稳固,犹如幼儿学走路,屡屡跌倒在地上,后者就如有力的
人,可以持续稳固地站立。四十种业处有十种只能达到近行定,不得
定止定,它的内容是八随念(十随念中除了身至念与念呼吸)、食厌想
、四界差别。
1. 2:初禅的规定,就是离开五盖且具备五种支分。五盖是欲贪(五
欲的贪)、嗔恨、昏沉(昏昧)与睡眠(欲睡)、掉举(浮躁不安稳)与恶作(
后悔所作的恶行)、疑(怀疑),详见不善心所(第六章第四节)。初禅的
五支是寻、伺、喜、乐、定。寻是寻求,心专注击触于所缘,它可以
镇伏五盖的惛沉与睡眠;伺是伺察,心继续深细考察,它可以镇伏五
盖的疑。初禅的寻与伺没有渴望求知的冲动,不是豁然开解的恣意,
它是依于澄净与安住。寻伺的差别,寻就如击钟之初的响,伺犹如钟
的余韵。寻又如鸟振翅上飞,伺如下降的平滑。喜是喜悦欢喜所缘,
可以细分为五阶段,小喜身上的毫毛竖立,毛孔都感到欢喜;刹那喜
犹如电光刹那刹那而起;继起喜犹如海岸的波浪,于身上数数现起而
消逝;踊跃喜是很强的,全身踊动;遍满喜遍身内外欢喜,犹如吹胀
的气泡。遍满喜成就才是成就初禅的特点,喜可以镇伏五盖的嗔。乐
是愉悦安乐,遍满喜成就后引发身心轻安,成就身心两种乐,安详地
享受喜才是乐,它可以镇伏五盖的掉举与恶作。初禅的喜与乐不是豪
爽的快感、不是酣畅的舒适,它是平静清凉。喜乐的差别,喜是行蕴,
乐属受蕴;喜是对于所缘的满足,乐是享受获得的滋味;喜犹如沙漠
困乏的旅人见到了林水,乐如受用水。定是安住于一境,可以镇伏欲
贪;它是禅支的主要特点,但是成就初禅必须余四支均衡兼用。
2:二禅是寻伺止息,内净心专一故,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禅
具足住。自在熟悉初禅才能修习二禅,否则骤修二禅反而会退失初禅
3:三禅是离喜的妙乐,而住于舍、念与正知,成就舍念乐住,第三禅
具足住。
4:四禅是由断乐及由断苦,并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故,舍念清净
,第四禅具足住。
清净道论导读(九)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上一章已总说修世间定的注意事项与修行方法,本章说明各种业处的不
同修法,回答完第七个问题。
第一节:十遍
‘遍’是遍满的意思,十遍被称为遍是因为这十种对像达到似相时无限
地扩延遍入于一切处。它的内容是1:地遍,2:水遍,3:火遍,4:风
遍,5:青遍,6:黄遍,7:赤遍,8:白遍,9:光明遍,10:限定
虚空遍。十遍的修行原则与要领都相同,所异者是各遍的准备相不同。
1:地遍。
1.1:准遍相。地遍的制作有诸多注意事项。地遍有两种,自然之地是非人
为的地、自然的地,如耕地;以自然之地作为对象,这只适合前世曾于地遍
生起禅定的人。人为之地是人造的地,一般人修定宜用人为之地。制作人为
的地遍宜用河泥的颜色,不适合用青、黄、赤、白之泥的混合。它的大小约
直径二十公分的圆状,圆形较适合眼睛取相。它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每次
取地遍的相就须到固定的地方;移动的准备相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取相。修
习的方法就是置心于对像上,数数将心拉回来对象上。
1.2:修准备相就是开始取相。刚开始调心的阶段是最辛苦的,须精诚以进
。取相前先将身体与地遍调整为适当的位置,以舒服方便取相为宜。取相时
眼睛张开不宜太大或太小,开起来看了之后就自然闭上,试看看外在的对象
能否现于眼前。如此开与合,反覆忆取对象,百次,乃至千次,直到闭眼时
,外在的相也来现于心中,如同开眼时所见,这时才是取相成就。取相的过
程,可以配合数数开合眼睛而默念‘地.地.地...’,以助成取相,这类似
修念息法之初可以数息。1.3:修取相达到似相,成就似相就是近行定。取
相回来之后,安坐修习,专心致志,数数思维专注取相,渐次变成极清净、
明显、柔软,犹如明镜、出云翳的满月,镇伏五盖,这时就成就近行定。似
相比起取相清净柔软,超过百千倍。 1.4:修似相成就安止定,保护似
相有三类方法,从近行定达到安止定(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以上的四阶段都是造作有为的,想念忆念为主的活动。观想成就可以遍
一切处,往返没有边际,开一色为恒沙,能成就善柔悦人的定,作为修智慧
的资粮。但修十遍都不是如实正观,正观是观察如实的身心,不是在假想的
世界上下功夫。
2:水遍。水遍的人为之遍是以清净的水来制作遍处,不取青黄等有颜色的
水。自然之遍如池、湖、大海等。其余的修法同于地遍。十种遍都有自然之
遍与人为之遍,以下只介绍人为之遍的不同制作方式。
3:火遍。先准备好一块保丽龙或布等,在中间开一个直径二十公分的圆形
,升火之后,将保丽龙放于面前,采适当的距离,透过圆洞取相。取相的时
候不适宜注意热的感觉,也不宜注意它的烟,只取它的火相。一边忆取一边
默念‘火.火.火...’。
4:风遍。修习风遍取风相的方法,可对被风吹动的叶端、树梢取相。也可
以由观察吹到身体的风,若吹电风扇或冷气不应注意冷的感觉,只注意风相
5:青遍。修青遍的人可以把取花或布等的青相,也可以用彩色笔制作青遍
,自由携带以利取相。
6:黄遍。修习黄遍的人,可以对花取相,也可以用彩色笔制作黄遍,以利
取相。
7:赤遍。把取赤遍可对花取赤相,当然也可以自己彩缯制作,再取赤相。
8:白遍。修白遍的人可以取白莲花的白相,也可以取月亮圆明的净白相。
月圆观想是修定的好方法,修习成就唯见明朗,任运相应,妙得很。但不是
修慧,不能解脱,更不可能成佛。
9:光明遍。把取光明遍的人可以对壁孔的光明取相,或以灯光照映在墙上
来取相。
10:限定虚空遍。把取虚空遍可在壁隙的虚空相。
修十遍是典型的假想观,想蕴为主的作用。先制作准备相,就如同观想
佛相的方法,必须先有个佛像的样子可看。取相的阶段就如忆念想取佛像的
部位,修成似相,乃至安止定则佛相安立,自在现前。有的进一步想像佛的
说法开示,慈悲加持,无边美妙的佛世界都在观想中现起。也有进一步想念
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体认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真的,诸佛相好都是
从心想生。更有进一步肯认我就是佛,这更是慢心的强化了。这些都是安乐
柔软的定心观想的世界,无限美好,执着于上就成为修习智慧的障碍。
图四:观想佛相
清净道论导读(十)
第二节:十不净
十不净是死尸败坏过程的十种不净相,修十不净观就是以死尸恶臭厌恶
的特点来对治贪欲,特别是淫欲。它的内容是1:膨胀相,2:青瘀相,3
:脓烂相,4:断坏相,5:食残相,6:散乱相,7:斩斫离散相,8:
血涂相,9:虫聚相,10:骸骨相。
1:膨胀相,人死之后渐渐地胀大,就像吹满风的皮囊。修膨胀相的方法除
了修定的共通方法之外,有五个的特点须注意。
1.1:膨胀相的对像应该是同性,不是异性。应注意去处的安全问题,出发
前往取相之前应告知同参道友。前往的路上应避免在逆风的方向或下风处,
也可以带口罩以隔离死尸的恶臭。
1.2:四方诸相的考察。到达地点之后,宜先观察地形与风向,选择适合取
相的位置。
1.3:取相的方法,应先注意尸体的颜色,形状,尸体的相关位置,从不同
角度观察。接着选择最易取相的部位开始修行取相,就像时下观想佛像的方
法,选择相应的部份入手。默念‘厌恶的膨胀相’,数数开合眼睛忆取,直
到取相成就。
1.4:观察往来的路,这是预防忘失取相时,可以再到该处取相。
1.5:达到安止定的过程。膨胀相的把取不容易,修膨胀相可以成就禅支,
进为进修毗钵舍那观的资粮,以成就解脱,所以当如穷人获得宝珠般的珍惜
,善加运用,精进修习。取相的显现是坏形的、可怕的、恐怖的景象。似相
的特点则如四肢五体肥满的人,随其所欲吃饱睡卧的样子。获得似相的同时
,因不再注意外欲而舍于外欲,次第降伏五盖。待安止定的生起,具足喜乐
等禅支。
图五:膨胀相
其余九种不净相的修法同于膨胀相,差别的只是尸体的变化不一样。
2:青瘀相。尸体的颜色改变,肉的隆起处是红色,脓的积聚处是白色,其
它多为青色。定心成就的青瘀相,随所观想而现前明住,但见自心,就像唯
识所现。修成不净观,就是如此的妙。
3:脓烂相。尸体烂掉破了的地方,流脓,流出青紫金黄黑色的血水,像补
汤一样!
4:断坏相。就如解剖开来。
5:食残相。动物来吃剩下的样子。
6:散乱相。尸体散开,头、手等各为一处。
7:斩斫离散相。咬乱离散的样子。
8:血涂相。流出的血涂肢体上。
9:虫聚相。长满了虫,虫在开party。
图六:虫聚相
10:骨相。剩下的骨骸,Original Person。修白骨观成就也有白骨流光的
生理现像,这是禅定的净妙相,执受它,就会障碍进一步修智慧的因缘。
修不净观可以对治贪欲,十种不同的不净各有所对治。膨胀相显示身体
的变形,适合对治贪身材的人。青瘀相显示皮肤的坏色,适合对治贪着肤色
的人。脓烂相显示身体的恶臭,适合对治喜欢化装品香味的人。断坏相显示
身体的孔隙,适合对治贪着身材健壮的人。食残相显示丰满部分的破坏,适
合贪着脸脥、胸部、臀部的人。散乱相显示肢体的散乱,适合对治玩弄肢体
之美的人。斩斫离散相显示身体的破坏变易,适合对治贪着身体完美的人。
血涂相显示血的涂抹恶状,适合对治好打扮的人。虫聚相显示身体为虫所聚
有,适合对治贪于身为我所的人。骸骨相显示身体的骨头,适合对治贪于牙
齿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