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没有绝对,都有特例。如果佛法是绝对的,那就违背了无常与不执着的佛法本身的法理。佛在阿含经与巴利经典和大乘金刚经中也提到筏喻品。龙女成佛是一个特例。龙畜于正法律不能增广是普遍情况。法华经是因缘出世为宗。举出龙女成佛的例子,是为众生权开出世因缘和信心。而且龙女成佛这一例子设在提婆达多品中。无疑是对众生的多加勉励,使当时会众重要的是后世众生闻见后增长出世的信心,如此,即有人天娑婆心大欢喜,无量众生信心不退,得授道记,无量是指过去,现在,未来讲的,这是讲这些人种下了得渡的因缘,成就了普遍的吉祥悦意。当时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这个真正有些成就的,当时就是这六千人。相当于悟无生法忍,因为当时龙女的根性是猛利的,她婆罗密资粮很足,她所作的,是供养,以龙珠供养,龙珠跟龙的性命一样重要。她的表现,就是一个榜样,就是俱舍的彻底布施。表现了龙女不执着身心的情形。龙女并不是在佛陀坐下出家,她自己早有这个资粮,她只作了一次彻底的布施,表现了身心的俱舍。以此功德而成佛。龙女献了龙珠,她就活不了了,所以,她转生去了南方无垢世界,转成男子身成佛。自然也应当有一个做为男子出家修道,最后悟道的过程,若不然,岂不是南方无垢世界突然天上掉下个如来佛。而真正来讲,依了义来讲,南方无垢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大乘经典多以方便引导众生。法华经以因缘出世为宗,当然也是为众生设的善巧因缘。可以认为是有一个南方无垢世界,如极乐世界可以认为是有一个阿弥陀佛,但经中明明说诸佛如来,去无所去,来无所来,无过去现在未来,但以畴愿度生,这个畴愿,就是出世的愿,有这个愿,佛施设出世因缘就叫畴愿度生。极乐世界,极乐极乐,寂灭最乐,就是极乐,这是极乐世界的终极国土。而南方无垢世界,南方就是南无,隐含了皈依的意思,无垢,当然也无净,就是心经讲的不垢不净。这里南方无垢世界,了义来讲,也就是般若空。这里是以龙女的信愿利根智慧与无畏施,表达了迅速解脱觉悟成佛的必然。而此会中,龙女都成佛了,会中的其它人也不过最有成就的是三千人不退转,三千得授记。他们为什么不马上成佛呢?所以就是讲,法华经以龙女成佛,提婆达多也将未来成佛,因缘出世为宗,以此因缘,先讲提婆达多会成佛,大家还不信,就马上出来一个龙畜成佛的例子,成就众生的欢喜与信心。非常殊胜。
对任何一部佛经要懂得看重点,能受益了,象会中人,或者经中听闻的人一样,能马上因经受益,这才是重要的,而对任何一部经,都不应当即抓不住重点,还执着于其中次要的内容。所以,怎么样正确是次要的,应当避免在这上面争论,而应当真正于一部经受益,产生了信心了,法喜充满了,象会中人一样因一部经有所成就。这就不枉诸佛菩萨的慈悲开显了。佛法本无诤,诤即失道义。这就是讲,诤论于次要末节而于重点不能受用,多是斗争的原因。也多为佛所呵斥。如楞严经阿难说因缘,佛就呵斥他讲因缘不是第一义。但这也并不是在否定缘起法,佛讲缘起法彰显的是缘谢法还灭。缘谢还灭与楞严把一切还掉的妙明真心讲的是一个了义。后世无智慧的人往往以佛说而互相诤论。金刚经与阿含经以至于巴利经中就讲筏喻品,又讲无法可说,就是佛在开示要抓住重点。解脱觉悟。阿姜查在开示中也讲过,要佛法学习有成就,只要不执着就是了,但这不执着,却很深,应当是彻底的。需很深的洞见这一点。六祖在开示法华经时讲,佛法是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所有的佛经都是给凡夫讲的,不是给佛讲的。因缘出世。法华经如果不信,那此理若不信者,从它退席,这个因缘施设你不信,那你退席就好。同样的,其它经也是一样,不信任何一部经,退席就好,在另一部经中真能抓住重点得益,也就一样了。又讲法即甚达,汝心不达,心若能达,法就都能通了,也不会有诤。所以讲,读任何一部经生烦恼的,不如读这部经心生欢喜的,生烦恼的是分别执着重,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是真的有智慧,也是与这部经无缘。真要有缘,佛经本是诸佛因缘出世的慈悲开显,真要有缘,至少是能因佛开示心生欢喜与信心。真要有智慧,就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不会诤论。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3-10-07 20: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