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平常心是人的本性,只要是人就有,如何能超脱?
答:你说的这种平常心不是佛所说的平常心,是错误的心,佛所说的平常心不是这种心。我们人都有欲望、见美色就动心,见逆境就起嗔,见顺境就高兴,就攀缘。我们的心总是随环境走,随着欲望走,这是有病的心。佛说的平常心是平等的心,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靠愚痴是靠智慧来平等的,对逆境不起嗔心,对顺境也不起贪心,认知它是缘生缘灭的,对非顺非逆的境界认知它,也是缘生缘灭的,是以智慧的平等对待各种境界。常人随境走分不清好坏。
能够没有贪嗔痴的心理缺陷,靠智慧来平等的对待一切境界,不受境界左右自己的情感就是超脱。
2、问:人离开世间能带走什么?
答:首先要明白人是由身体和精神构成。人的身体是由物资组成的,有肢干、肉、血、内脏等组成,这些都是物资的和合。他们都在刹那刹那的代谢消亡,说话的瞬间都在代谢,刚才打字的你现在都留不住。它是个相续。这个东西是带不走的。你活着时都带不走,更不要说死了。就是你现在的身体也没法留下。身外的东西就更带不走了。再说我们的精神也是在变化的。我们的心也一样,刚才打字的心现在变成了听问题的心,也在刹那刹那的生灭。活着的时候都留不住,更何况死了呢?
死了的时候不要误以为还有个我的身体在下一个阶段,没有!我们种了善恶因,后面就要感受苦乐果,应当知道只是个因缘的相续,没有“我”来,没有“我”去。
3、 问:大智大慧是如何修得的?
答:首先要断恶,要断恶就要持戒。如果不持戒,你又想杀人,又想饮酒,又想贪,又想成佛,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心很难调伏,不让它生气它就要生气,你想让它高兴它就高兴不起来。这个心很不自在,你要想心念专一做不到,这样不能觉悟真理。那么怎么办呢?因此下一步就是要调伏我们的心,压服烦恼,使我们的心念专一。就要靠修定来调伏心,不修定人就心猿意马。有了前面的这两个前题你才能修智慧。
开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胜观(也叫假想观),一种是如实观。如实观就是要如同本来地观察你的身心和外部世界,不是靠假想。只是要求我们对人生宇宙的自然规律正确地认知,认知我们人生所遵循的自然法则。你认知的越透,你的智慧就越大。佛说他不是制造真理的人,他是第一发现真理的人。佛陀就是如实的认知我们身心所共同遵守的自然法则而觉悟的。第二种是假想观。你知道佛说的没有错误,坚信那种无常苦无我的见解是正确的。这时你就时时的观察,观想无常无我,观想一切如梦幻泡影,观想空性,观想没有实有,也可以觉悟真理。
4、问:生活中能修行吗?
答:生活中当然能修行了,也是必要的。佛陀说保持正念,要24小时保持的正念。具体修法要看你修什么?要是修禅定你就觉照你修的方法。要是念佛你就要专注在佛号上,假如要是观呼吸上就注意在你的呼吸上。假如你在修身念处你,就要观动作,要觉照你的全部动作。初期时动作要慢一些。假如你在修受念处时,要随时注意你身心的感受。假如你在修心念处,随时觉知你的心念的起灭。你起了嗔心,你就认知它,当你起了欢喜心时,你认知它是贪心,非贪非嗔时你就认知它是无记心,但不随顺它们。总是在专心的状态中。假如你在观法念处时,就观察相应的法。
吃饭时先不要着急吃,把碗筷摆好等一下。要注意吃饭的整个过程,饭是如何进口里,如何咀嚼的,如何吞咽下去的?然后感觉饥饿是如何消除的?刷碗和洗菜时你可以觉知你的动作。睡觉观想光明的睡眠,不要想着快点睡着。要右侧卧放松,或想光明或想几点起床;或是观呼吸,随你日常的修法来观察。不要贪着睡眠。要是念佛号你就念着,要是睡不着就一直念,只要不起烦恼、不起嗔心就好。你这一夜不睡也很舒服,但不能强求不睡的,要随自己的身体的情况而定。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每次做事时不要着急办,先要等一等,做一下假想观,一切如梦幻泡影……。总之要时刻如实观照自己的身心!
5、问:什么是轮回?
答:简单的说是我们在过去世所做的因感受了今世的果,今世我们所做的因还会影响到下一世,此生要结束时还要有下一世,还要继续的感受果报,这种不能超出世间的不自在就叫轮回。
6、问:修行怎么与待人处事结合起来?
答:假如修出世间法,你就远离世事,越清净越好,越远越好。在家人要做不到真是远离世事,那怎么办呢?你要修慈心三昧,既要慈悲又不爱染,对于众生普遍的平等慈善,讲究文明礼貌。这样的待人接物就会处理的很好。
7、问:诵经时来了客人怎么?是接着诵,还是停下来?
答:按道理是不该停的。只要家里人和客人不反对,明白因果的,你就继续诵完。假如不理解的人你最好随俗,不然的话他会认为你太怪了,以后会干扰你,就先停诵,等客人走了再继续诵完。
8、问:为什么别人的错都会怪罪我?我该如何去面对?
答:先打个比方:好比见到一个西瓜,你会认为这个西瓜是由苦瓜的种子所生吗?你肯定不会这样认为。那么你看见苦瓜你也不会认为这以前是甜瓜的种子所生的吗?肯定不会。你懂了这个道理就懂得了为什么别人错会怪罪你的身上。这是因果,没有苦因得不到苦果。那是你过去种的苦因。应该不生烦恼以慈悲心面对。
9、问:学佛的同时也学外道,看圣经行吗?
答:我建议你还好是先把佛经搞懂了,其它的思想也就都懂了。你现在这样是佛经没懂,其他的也没懂,一起学反而会互相干扰。建议您先学习《阿含经》。我给你提供几个问题你去读《阿含经》,一是不管佛门的那个宗派都要觉悟一个共同的真理,那么觉悟的这个真理是什么呢?二是佛法的目的是要我们要究竟出三界,达到涅槃,涅槃是什么样的境界?三是怎么鉴别外道的方法:你把我们三界、六道的境界搞清楚,把四禅八定的境界搞清楚。你就明白那些外道的境界是什么水平了。
你明白了这些就同时具备了一个能力,就是鉴别别人是否开悟。当有人说他开悟了不要轻信也不要急于呵斥,你要问他悟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假如他悟到了一个常有的东西,说明他的我见肯定没破,不可能是觉悟的人。他若说悟到的是即有又无一类话的话,这是诡辩,他是悟到了个糊涂帐。你可以进一步再问他悟的境界是什么样的?他要说是光明,那是色界的禅定,假如他悟到一个空境,心里有大乐,他得到的是第三禅的境界,假如他悟到了身体空了,心也清净了,他悟道的是第四禅的定境,还不是开悟。假如他得到是遍满宇宙的法身,他可能得到的是识一切处的定境。假如他悟到什么都没有,他证的是无所有处境界。假如是空中妙有,他证的是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只要是常有的虚空指定没有开悟。
10、问:是出家容易成就?还是在家容易成就?
一般来讲是出家容易成就。为什么呢?在家有些善行没法修,有些人被生活所累有些恶行没法断,影响修行。比如农民要不杀生不行,种地不杀虫就没法收获。但不是说在家都不能觉悟,在家也有觉悟真理的。出家有好处,但也有个问题,这个时代能真正修行明白道理的也很少,不明白道理盲修瞎练也不行,又要受人的供养,他也要舍福的,也有魔障。出家在家要看自己的因缘,如果能真正的放下,清净修行还是出家好,放不下在家也能修,也能觉悟真理断尽烦恼。
11、问:佛经太多,先明白那些佛经?
答:根据我十多年的经验,看的佛经有几千卷,有的经不直接,不容易明白。阿含经比较直接,是佛在世时和弟子的问答,从凡夫到觉悟就需要几百个字就能解决,很容易抓住精髓,一对比就很容易看明白的、我赞成从阿含经下手。
12、问:转境界是怎么会事呢?
答:就是我们凡人遇到境界不认知无常苦无我的真相故生贪嗔痴就被境界所转,不能自控。假如有智慧就可以不起烦恼了,能够自控,以后遇到同样的环境就不生痛苦烦恼了,而进一步还可能影响环境。
13、问:什么是实相?
答:实相就是真实相,就是人生宇宙所遵守的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缘起自然法则。你把它看清楚了就是认知实相。
14、问:不轻与不重怎么理解?
答:不轻与不重是一个用功的方法、等于用心的方法,并不代表觉悟。
15、问:一个修行者愿力的实行依靠的什么?
答:你的愿力是业,发愿是思心所,思心所发愿行善就是善业,发愿作恶就是恶业。实行发的善愿就要布施断恶,就要修戒定慧(修八正道),首先要断恶,然后修定和修智慧。如果不断恶的话,想圆满你的佛道是没有希望的。然后再修定,修定可以调伏你的自心。在调伏自心后呢,你再修观(修智慧)来觉悟真理。自己不觉悟真理,就想度众生是没法度的,可能反而把众生往反方向度,所以自己必须要觉悟真理,不觉悟真理是不行的。觉悟真理后再把烦恼断尽,这样就得究竟了,这样利人利他都很好。
16、问:他心很散乱是不是平时谈论时造成的?
答:是的。只要是在说话中,你就不能入定,所以佛陀要求我们出家人除了交流佛法之外我们就要贤圣默言,没有意义的话不说。
17、问:在睡中会入定吗?
答:这是不可能的。躺着可以入定,但不是睡觉。因为进入初禅以上是没有睡眠的,假如有昏沉睡眠就不是在定中。禅定修的好的人睡眠很浅,即使是睡觉时别人做什么他都知道。假如你睡前在禅定中,后来可能就退出来就睡着了。睡眠的同时就不可能入定。
18、问:我们在家弟子如何做到对父母的至孝,如何面对夫妻关系?
答:我们要时时关心父母,孝顺父母,但父母叫你做不好的事你不要听父母的。若按照父母错误的要求去做,就叫愚痴,对你不好,对他们也不好。假如能让你的父母修善法就更好了,慢慢的引导他们。夫妻之间就要相敬如宾,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能够一起修佛法更好。
19、问:什么叫菩提心?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菩提。菩提是断烦恼证解脱的智慧。我们要觉悟真理,断尽烦恼这就是菩提心。你求真理的心,求涅槃的心就是菩提心。假如你不想求涅槃,不觉悟真理,那么你就没有菩提心。慈悲心并不是菩提心。
20、问:修观非要到四禅才可以吗?
答:这个不一定,未到地定就可以了。你还没有进入初禅有轻安就可以了。但是四禅观察真理最好!有的人业习不同,他修禅定很困难,或太聪明的人他总生妄想,修不上去,他们就常选择直接修观。
21、 问:真正大法是无上佛法是无为法,说一句无为已经落在有为了,说也错,不说也错,定也错,不定也错,本质无为,该怎么理解?理解为无常还是缘起性空?
答:这样说是不对的。首先他没有明白什么是有为法,什么是无为法?要想知道无为法就要先知道什么是有为法。因缘造作的法,也就是缘生缘灭的是有为法。世界是物质、精神和虚空组成,物质是因缘和合所生,因缘合就生,因缘缺就灭。有情的精神也是缘生缘灭的也是有为法,那么除掉物质和精神也就剩虚空了。虚空也是缘起法。虚空也是相对物质而成立,假如世界上没有物质虚空本身也不成立。这些都是有为法。
无为法是非缘起法,没有因缘造作的,(有因缘造作的是有为法)。
在我国有的宗派把无为分五种:一种是虚空无为,虚空遍一切处。现在科学已经发现,虚空是相对物质成立的,也是无常缘起的。它也不是无为。二是择灭无为,择是拣择,灭是寂灭、涅槃,是通过智慧证悟涅槃,断尽所有的烦恼,舍去此生不受后有,既不受物质也不受精神,也不受虚空,是真正的无为。三是非择灭无为,一般有为法是靠因缘而生,如果没有缘的话虽然有因,也是生不起来的,比如有人专心于下棋,而本来该遇到的人路过却没能看到,以后这个因缘也永远不会再有了,被称为非择灭无为。这也是缘生缘灭的所以它应该也是有为法。四是不动无为,指的是到了四禅舍念清静地,称为不动无为。有三灾可以坏世界,水灾可以坏到初禅天(不能坏二禅天),因为初禅有寻有伺,火灾坏到二禅天,因为二禅有喜有乐(坏不到三禅),风灾可以坏到三禅天,坏不了四禅天,因为三禅还有呼吸(风)。到了四禅没有呼吸了,没有风(这个“风”字是动的意思,不是指空气中的风),不动了。实际四禅天也是缘生缘灭的,也是造作的,可以灭去的,是无常的,所以它也是有为法。五是想受灭无为,是说的灭尽定,它是想受灭尽。灭尽定接近于涅槃的境界。可以算做无为的境界,但不究竟,可以退出来。真正的无为是涅槃没有造作。
我们明白了有为和无为就应当明白以上话的对错了。您说的“真正大法是无上佛法就是无为法”无为法正确的理解是涅槃,是出三界完全的离苦,这句话是可以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佛法都是无为法。“说也错,不说也错,”“定也错,不定也错,”这都是含糊其词,有的是为了诡辩,有的是说明他自己都不知道无为法是什么。您问:“本质无为,该怎么理解,理解为无常还是缘起性空?”应该是指无常和缘起性空都是自然法则,不是人为造作的。
22、问:心地自生光明觉性现前是不是明心见性?
答:不是。光明是自然就有的,只不过是有的人有禅定就能看见,有的人看不见,但通过修禅定也可以看见,见到光明不等于是明心见性。有的外道认为见到光明就可以升天解脱了,这是外道的见解。您说的觉性现前是建立在我见的基础上的思想。我们只有物质和精神组成,你把什么当成觉性,以谁作为觉性?你的意思是:本来有觉性被盖住了,结果污垢去掉了,觉性现前了,这里隐含着“觉性”常有的我见,这样说是不对的。明心见性是见到缘生缘灭的自然法则,没有一个我在主宰。
23、问:在家不管是不是修行都有男女欲,可是他通过修行对那方面没有要求,别人说他有障碍?
答:他们这样说是不对。通过修行男女的欲望是可以减轻的,这是好事。比如我们在十三、四岁时没有进入青春期,那时也很清静快乐,到了青春期时就有了这方面的欲望,多了一个乐(男女欲之乐)。现在回想一下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后我们的心态,当男女欲望生起时,他的心就浑浊了,痛苦也就开始增多了。
他们认为人都有男女欲望,认为你没有是不正常的。实际上去掉了男女欲就等于回到了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心态。你没有男女欲望的要求就比他们安乐的多,你的痛苦没有他们多。这是好事,越修心越清静。
24、问:居士如何才能福慧双修?
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依据杂阿含经929经来对照修行。首先要尽此一生归依三宝。也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具体对照下面八个方面去做。
1、对三宝要具足正信,并帮助他人建立正信。
2、要受持五戒,不堕恶趣,并帮助他人受持五戒,不堕恶趣。
3、多做善事自行布施,帮助他人多做善事布施。
4、要随时自诣塔寺见诸沙门请求正法,也要教别人随时往诣塔寺见诸沙门请求正法。
5、自己要专心听闻正法,也教他人专心听闻正法。
6、自己听完正法后还要受持正法,按着正法的要求去做,并教他人听完正法后也要受持正法,按着正法的要求去做。
7、自己要不断观察法的甚深法义,并教别人观察法的甚深法义。
8自己知道法的甚深法义,随顺修行法次法向,也就是烦恼断尽,趋向涅槃。也教别人了解法的甚深法义,随顺修行法次法向。烦恼断尽,趋向涅槃。
在家居士如能做到以上八法,自利利他这就是福慧双修!
25、问:请问师父修哪宗?
答:我哪个宗都不是。我只学佛法,佛法本来是没有宗派的。
26、问:修禅的路怎么走好?
答:先要断恶不要伤害其他人,最好要受五戒,因为不断恶行修行要有障碍。不要有争斗的心,增加烦恼的活动最好不要参加,如喝酒、赌博等。然后你要修定,比如(安那般那)就好,有了一定定力后再修四念处观察身心。最好也看一些理论,在你自己没有证得的情况下,要先看看佛是怎么说的,要有正见,要知道你修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是禅定的境界,还是开悟的境界,还是解脱的境界?免得的闹误会。一个学,一个是修。学的目的是为了修,修是主要,学是其次。我们修行修的就是八正道(也就是修好戒、定、慧)。
27、问:如何看待佛家和道家的关系?
答:佛家对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平等的、慈悲的,对道家也是一样慈悲的,但见地却是不能相同的。有的人讲三家的见地都是一样的,这是不对的,连佛家和道家的见地都分不清怎么讲法啊?
道家的空是无极什么也没有,佛门的空是说身心无常无我,同样是空字,而意义截然不同。
道家也在修空,也在求解脱,它空的是身体,不断我见,要证那个空的境界。但是你可以想象它要证这个空,他就要用精神取这个空,他得的果报是无色界的禅定,不是解脱。
佛法也求解脱,修禅定,也证空性,而修佛法要先觉悟真理,破我见,认知身心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在这个生命里除了因缘相续外没有一个实有不变的自性(自性就是我见),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在。佛门的空是认知身心的无常无我。破了我见,证了无我,然后在把烦恼断尽,断了爱染就不会住三界。把一切爱都断尽,欲界的爱、色界禅定的爱,无色界的无有爱都不取,当他舍去此生时才能超出三界。既不受物质的身体,也不受精神,而且包括其他一切法都不受。因为你不受一切法才能出三界。假如你受了一法,必在三界中。佛法是这么解脱的。道家和佛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28、问:你好?什么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出家人常常道阿弥陀佛?
法师:这是因为在我国的佛教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靠外力,祈求来生的净土法门的缘故。最初的净土法门是求生欲界的兜率天见弥勒菩萨,后来于东晋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开始改为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后有善导正式创立净土宗。
此宗认为西方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可能相当于我们这个银河系)大约有十万亿个世界之外(也就是说距离我们这里有十万亿个银河系那么远)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里现在也有个佛叫做阿弥陀佛。要是一心祈求,临欲命终时愿意求生的话,阿弥陀佛就会接引他投生。
佛教本是通过持戒并且修善修正身口的错误行为,通过定、慧的修持来觉悟真理对治烦恼。若能当下对治一份烦恼,就能现时证得一分离苦安乐;假若断尽了所有烦恼当生就证的与佛等同的究竟离苦解脱涅槃——“得现法离炽然,不待时节”。但因佛理深奥,人们的烦恼深重之故难于受持清静的戒律,找不到正确的修法难于亲证定慧,使大多数人望之却步。
净土法门因为提倡外力的加持,认为不需要很大的智慧,不需要严格的戒定慧的修持,即使今生不断恶行,只要临命中时能够念佛求生,就可以靠佛力加持往生。所以此法门极为盛行。(这也就是为什么世人误以为佛门消极只求来生的缘故。)此宗行者为了能够保证临命终时还不忘念佛,就在平时不断地念佛名号,甚至在生活中的礼节客气语言都用阿弥陀佛的名号代替了。所以才会出现“常常道阿弥陀佛”的现象了。
29、问:禅为何物?
答:禅是禅那之略称。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静虑等。是佛门利用专注于一境(定)的方法消除心理缺陷的修行时所证八个水平的下四个等级,分别叫做初禅,二、三、四禅。
由于心专注于一境(定)的训练可以使人们消除很多的心理缺陷(烦恼)获得安乐。比如通过修定即使是证得最浅的水平——初禅,在禅定中就能够完全没有不喜欢的心态(嗔心),没有男女欲和食欲,没有怀疑的心态,没有散乱心和后悔心(思维非常专一),没有昏沉(头脑处于完全地清醒状态);因此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遍满身心欢喜和舒服。这时候您要想找到一丝不舒服都是不可能的。这种感受是人间的五欲的享受所无法比拟的。出了禅定,在日常生活中对是是非非看得一清二楚,而却能够不再随其喜怒痛苦,获得身心安乐。何况证得更高的水平?内容太多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话等您真正学佛法实修时就知道了。若肯断恶实修的话这些利益人人有份。
佛门还有另外一类训练自心的方法,就是修慧,也称为观,又名毗婆舍那,四念处,内观等。这类方法是专心地观察身心宇宙的真相,也可以证得禅定,可以觉悟真理断尽烦恼与佛等同。这种修法的利益更超过禅那!若肯断恶实修的话同样人人今生有份。
我国禅宗的修法实际上是专心观察人心的真相,属于后者,本来应该被称为观宗不该叫做禅宗的。但是因为禅宗的修法是在寂静中的思虑——静虑,所以就误称为禅宗了。虽然禅宗的“禅”与佛所说的“禅”的原意不同了,但是在我国已成习俗,不需要再改了。
30、问:你们这么高深的科学理论,为什么没有被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科研部门所采纳、开发、号召、?
师答:这么高深的科学理论,若是没有被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科研部门所采纳、开发、号召确实很遗憾是一大损失!看看公认的智者是如何评价的。
爱因斯坦对于佛教有如下评价:
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摩尼巴格西在《我们的佛陀》中说:“最让人吃惊的一点是,佛陀是一个冷静的科学大脑与一颗饱含深切同情的热诚爱心的独特的结合体。
鲁迅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章太炎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
伯特兰 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
卡尔 马克思(德国)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两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国)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31、问:佛的佛理是应该广泛的的让大家理解和认识到佛的理念和意义,而不应该象一些高僧神秘的对别人说:不能解释佛,不敢说佛,甚至说是佛不让说这些道理、?
师答:佛理确实是“应该广泛的让大家理解和认识到佛的理念和意义。”佛教的正法中除了出家人戒律里传戒,诵戒,忏悔的等等仪式不公开外,其它法为了更多的利益众生都是无私地公开传播没有秘密的。
但是因为佛教发展了有两千五百多年了,已经掺杂进来了很多其它思想和行为。比如就有一类人认为真理是不可以了知、不可思议、不可以描述的;也有的将诡辩当作真理,而说出既有又无、非有非无一类自相矛盾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话来;也有人认为真理超过了世间的一切,或者他本身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理只是利用“神秘”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用来欺骗他人;也有诈现威仪故弄玄虚的……等等。也有的将外道的一些不可见人的非法行为谎称是佛法,比如:驱役鬼神、伤害众生的诛杀法,纵欲的双修法等等,因此才会有这些怪现象。遇到这些人士也不要好奇,远离他们就好了。
32、问:中国的佛教书籍比较繁杂很难让人理解,我发现民间和大的佛教圣地珍藏的佛教书籍也很杂乱,根本没有什么头绪,我希望中国佛教高僧和佛学博士专家们能够把这些佛教书籍系统的按照顺序整理整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从而才能够使更好更快的发扬广大、
师答:这是因为佛教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失误;后人又作了很多增删的修改。我基本上阅读过流入我国的绝大多数佛经和戒律,阅读后的感受是,佛教的思想是在发展变化的,后人造出来的“佛经”比佛陀在世时亲口所说的经多出来了很多倍,因此造成了混乱。而且他们还都将佛陀在世时亲口所说的经贬低为“小乘”使得人们不愿意去看。所以您看“佛经”时就会发现经与经之间的思想互相矛盾,充满了诡辩,就如同被陷于迷魂阵中。我大约经过近十年,几乎是完全献身的努力,用生命鲜血的代价,才从明白真相的。
33、问:我的意思是说:为了把佛法发扬广大,更加能够让人们无误的修行,就应该让世间的人们懂得佛的意思,佛法无边,怎么就不能公开说又怎么会造成斗争呢?
答:如同孔子去贼窟给土匪讲仁义道德的道理是一个道理。
现在错误的思想占了主流,很多人自己被欺骗还不自知,继续欺骗他人。很难!就如同来我的博客辩论的人,自己被欺骗,而我问得他不能回答时,他就用咒骂和诡辩等无赖手段应付一样。佛在世时也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接受他的道理。当佛发现他人不可能接受时采取的应对方法是——默然不语。正法只能对有缘人讲。
34、问:佛陀为什么还要享受涅槃之乐?算贪么?
答:断尽了贪欲当下就享受涅槃之乐。这也是自然法则,不需要造作的。如想不享受涅槃之乐反而需要造作升起贪心才可以做到。
35、问:师傅你好?修成正果到达佛界领域里是否也有领导和被领导的不同地位?在人们幼小时候的心灵了就不断听老人讲,如来佛主,所以我们平时和过节都信仰叩拜佛主如来佛。佛主是不是所有修成佛者的领导?我们信仰佛。信仰佛和修佛的人讲究不杀生等戒律,请问如果当动物要伤害你的时候,还能讲究这些戒律吗?不杀它,它就伤害自己,杀了它又违背戒律,请问该怎么处理和对待这些问题?
答:佛门讲的是因果。如同种田播何种将来会收相应的果实一样,种恶因感苦果,种善因感乐果。当动物要伤害你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伤害对方,现在是乐将来感苦;也可以不伤害它,现在虽苦将来获乐。杀生的果实是多病短寿生活环境危险。我们都有权利自己选择。
您要是看过佛教的律藏的话就会知道,佛陀非常讲民主。他只将自己当作老师不是领导。将佛陀当做主宰这是后人迷信的误解。我们说佛祖是始祖之意不是主宰的“主”。
36、问:请问有没有上帝?
答:佛教相信除了人畜之外的还有其他具精神活动的生命存在,但是不承认他们的任何一位是造物主,不认为他们是主宰。他们与人畜相同都是众生,只不过以其它类的形式存在罢了。
37、问:当时释迦牟尼佛,他在寻求何种解脱?
答:实际上很简单,同所有人一样就是求从痛苦不自在中解脱。但是区别在佛陀找到了正确的究竟解脱道路,世人却因为没有智慧虽然也求离苦反而引发更多痛苦或不能究竟离苦。
38、问:道为何物,为何能得到动物垂怜!
答:感动白猿献蜜,一是佛陀的慈悲心的力量的感应,一是往昔世白猿与佛陀结有善缘。
“道”有时解释为修行解脱的道路,也有时解释为真理……。修行解脱的道路是八正道。真理是宇宙人生所共同遵守的自然法则,既是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因缘法则。佛陀说八正道是过去现在未来佛陀和一切圣人唯一成就的道路。
39、问:人和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如果长期不过性生活对身体没有好处,太过度的性生活也没有好处,但是适当的夫妻生活对身心健康还是有好处的是吗?。
答:必须依赖其它刺激才能维持自己的身心的平衡不是优点是缺陷,这种缺陷严重时还会靠吸毒、自虐等伤害自身来满足需要。对于心理有缺陷的人确实是要靠其它的感官刺激来维持心理平衡的,若长期不得满足欲望的话他的心理会很痛苦因此使身体也受到伤害。而您不理解这些心理缺陷较轻或者没有这类缺陷的人的状态。就用儿童时代来看,那个时候没有这种男女欲的依赖,身心反而会更安乐。
40、问:请问悉达多为何创立佛教,他之初目的为何?
答:佛陀出家前是太子,必定会做国王。但是他看到人们不能逃脱老病死等苦,为了追求解脱痛苦的方法放弃了享受,出家修道。最后他靠自己找到了解脱的道路,并且自己获得了究竟的解脱。他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与他同样的究竟解脱完全摆脱痛苦所以建立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