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4349阅读
  • 0回复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

级别: 学士
发帖
655
铜币
755
威望
286
贡献值
4
银元
0
好评度
0
空海法师  讲述
  1.问:为何要生?如果人生是苦,那为何要出生?这是不是造物主的造弄?

  我认为把人生定义为人生是苦,这是不正确、有失公平的。人生,它是个中性。你的出生本来也不是你的错;你的出生,是法界非常殊胜的因缘。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没有清醒明觉去觉察宇宙的真理实相,我们所做所为是背道而驰,所以就造成自讨苦吃。所以,这个苦不是本来就存在,不是人生本来就是苦。如果你能够了悟真理实相,你可以过得很安祥、很快乐、很自在。苦是来自于众生对真理实相的不了解,然后你所做所为跟真理实相背道而驰,这就像逆流而游,你不断的跟法界的运转法则相违背,而自讨苦吃。

  所以,我们要了解,不是生命本来就是苦,它是中性的、中性的,那为何要生?为何要生?这就是整个法界的殊胜因缘,慢慢深入去了解,你就会珍惜我们这个生命,就像一个星球,它从零、从无,要慢慢的形成、慢慢的凝聚,转换到一个太阳系出来,要经过好几十亿年的酝酿,有了太阳系、有了地球之后,到达要有众生在地球上能够出生、能够诞生,一样要经过好几亿年的酝酿,来到要有人类在这个地球出现,那又是经过好几亿年的酝酿,如果真的能够好好、慢慢去深观,佛陀所跟我们讲的缘起法则、缘起甚深,你会很赞叹法界的奥妙、缘起甚深,缘起真的非常深,它会破除众生的宿命论,破除众生错误的因果论。并不是没有因果,是有因果,但是要深观缘起,你才不会落入宿命论,才不会都认为生命是很苦。

  2.问:是否有天命呢?为何出生即有差别?

  以世间人来讲,都认为出生在清寒的家庭跟出生在富有人家的家庭,他们好像出生就不同,他们就有很大的差别,就像很多人看前面这个花,或是你在历缘对境看很多花的时候,你的大小眼就出来了!认为:这一朵小花那么小,你还敢开?人家所开的花那么大,这才漂亮、才欣赏、价值才高… …,要知道这种大小眼、大小高低不平的心态,这一种价值观的差别,是来自于人类的虚妄分别,对法界大自然而言,大花、小花都是平等,每一位众生对大自然、对整个存在而言,都是完全平等,没有地位的高低、贵贱。

  那种二元对立的区别,都是人类的虚妄分别,看到一个大官来,就觉得他好威风、好有权势,那是人类的错误想像,看到一个看不起眼的人、一个很朴实的人,就觉得他没有什么,就觉得:你怎么这么落魄?怎么这么可怜?如果看到人间真实的佛陀在你面前出现,你是认不出他的。人间真实的佛陀,穿的是粪扫衣,他是拿著钵去托钵、去乞食啊!他国王不当,去行乞食、托钵的生活,弘法度众,别人留著很漂亮的头发,而佛陀却把头发剃掉。如果你用人间的那一种衡量标准去看,你会觉得说他怎么这么可怜?怎么这么落魄?但其实他不是可怜、不是落魄,不是用一般众生的眼光去衡量的那一种价值观。

  所以,希望大家内心的价值观能够重新洗牌、重新来过,不要用我们过去那种尊卑、高低、好坏、贵贱的二元对立来区别,那都是人类贴上去虚妄的标签,对大自然而言、对存在而言,众生是平等的,这就是佛陀他们所体悟到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含意很深,大家要慢慢去体会。

  3.问:“出入息法”是先观呼吸再心中默念生灭变异,而经行是意念引导:提移落触,为什么“出入息法”与经行的使用方法好像刚好相反,是吗?

  这两个我们要有所分别,第一、“出入息法”是属于自主神经在运转,而我们内脏器官在发挥作用,都是属于自主神经在运转。自主神经在运转,一样都是有指令,它受到某种指令,然后才动作,只是有些指令,它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意念在掌控,但一样都是有指令在下达,有时候它是透过化学变化,就好像如果我们身体喝些酒精下去,这个酒精的成份就会激发我们的肝脏要去解毒,而这个解毒的过程,不是你在下达口令,但是它一定有诱因,有指令出来、有信号出来,我们的肝脏才会进行解毒的这种作用。

  所以一样,我们身体本身都是有意念、有指令在前引导,“出入息法”本来是属于自主神经在运作,但因为我们的心都跑东跑西,如果你又把你的意念扩大,然后意念在前引导的话,这个“出入息”会变成一种机械式的训练。当我要吸气,就下达口令吸气,它才吸气;当下达口令呼气,它才呼气,这样会变成你在喧宾夺主,要替代自主神经的运转。而当你用你的意念要去引导它,结果没多久你的呼吸会变成很混乱或是很闷。

  所以这时候,我们是保持一个客观的觉察,觉察自主神经在运转,一个自然的呼吸的进出。你是看到现象的产生,然后再默念,如果没有默念,观出入息时,你的心念很容易就散失掉的、很容易就跑掉,与其让它这样跑东跑西,不如就像小孩子给它有个玩具可以玩,它可以在那里安定下来打坐,或是安定在禅堂,所以默念就是给它一个方便法。

  有人所给予的方便法很多,但是我们用单纯又有效果的方便法。我们是在现象发生之后,因为那是自主神经在运转,现象发生之后,我们的心紧盯著它、紧看著它,然后我们默念:生灭变异,一方面可以摄心,一方面可以清楚觉察呼吸的进出,这里有很深的见法基础埋伏在里面。

  再来,为什么经行要用意念去引导?经行是我们的肢体动作、我们的手脚四肢,这是属于我们的随意肌,在我们讲述的整个课程里面有讲到不随意肌,就是属于自主神经系统。随意肌就是属于可以随著我们的意念而动作的,我们的手脚是可以随著我们的意念而动作。好像我现在想要握拳,我就可以握拳;要放开伸展,我就可以放开;要伸手、要屈手,我可以随著我的意念来引导身体的这些动作。

  肢体语言是随著我们的意念引导,它才动作,本来都是意念在前,只是因为你平常的动作太冲动、太快,你看不到。那现在呢?让你的动作跟意念能够缓慢下来,让它分解、分开,黏得太紧的,就把它稍微分开,让你能够清楚的看到,所以意念先下达口令,然后再动作。慢慢的你不要下达口令,你只是动作,然后当你内心清楚明觉度够的时候,就能够看到你的身体在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那不是暗示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我们只是训练你的觉醒、明觉度而已。

  这个觉醒明觉度训练出来之后,是要帮助你去清楚的看到那个已经存在的事实,如果本来是动作在前、意念在后,因为我们透过空海这个人讲一些方法训练之后,然后我就改变过来,透过训练而去改变事实,这样是错误的,而且也不可能,顶多只是暂时的有效果而已,终究你改变不了法界的运转法则,所以我们是协助大家把这个明觉、觉醒、觉察力提升,把已经存在的事实放大、分解,让你能够看的清楚。慢慢的因为这个过程让你的心能够定下来,而且觉性开发出来之后,你稳定活在当下,再来我们就可以进入更微细的觉察,你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已经存在的事实,这时候你才能够进入到“名色分界智”的开发。

  4.问:如何溶入一切境界?

  如果从究竟义来讲,没有所谓的溶入、不溶入,就好像说鱼跟大海,没有所谓的溶入大海、溶入不溶入。但是当众生的身见、我见,还没有破除之前,是有这个溶入、不溶入的过程,要来到真正的溶入一切境界,是要来到真的是无我、无私,没有身见、没有我见。证到初果是身见破除,但是那个“我 ”,还没有消失,我见我慢还没有消失,这些必须要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深入,才能够真正把那个我见、我慢消失。当你有我慢的时候,你就没办法跟境界溶为一体;当你有自卑的时候,也不会跟境界溶为一体,你的那一种溶入不是真正的溶入。

  所以究竟来讲,你要真的溶入一切境界,是要来到没有我慢、没有自卑,身见与我见破除、消失,但是这个标准太高了。要真正做到这样,用这一种标准来要求,是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但是我们可以从“有为法”开始,怎么从“有为法”开始呢?向初果、证初果、二果、三果,就是“有为法”逐渐的深入。

  那怎样溶入一切境界呢?除了要有深厚的闻思基础,才能够在一切历缘对境之中,慢慢的去应用出来、处处见法。当你见法之后,我们的身见、我见、我慢,都会逐渐的消失,那十个结缚就是十道的城墙,十道城墙把自己跟众生、境界隔阂开来,不是境界跟我们对立,是我们自己的我见、身见隔阂开。而修行就是要把这些城墙、身见、我见一一的去除,一一的淡化、净化,把那些身见、我见、结缚,慢慢的拆除掉,当你见法越深一分,你的我见、我慢就会越淡薄一分。当你淡薄一分,你跟境界的相容性就会增加一分。

  所以,要溶入一切境界,你要不断的闻思的深入,在历缘对境中都要去实修、去体悟,处处去见法。再来,比较具体要溶入一切境界,现在大家就要学习著面对每一个境界,要真诚真心的去面对它,不要逃避,也不要刻意去攀缘。当面对境界的时候,我们真诚真心的去面对、去处理;当面对众生的时候,我们也是真诚真心的善待一切众生,不要把自己跟众生划分出来,我们是男人、你们是女人,我们是出家众、你们是在家众……。你这样的划分,就很难跟众生溶为一体,如果你再划分出来:我是董事长、你是职员,我是什么、你是什么……,你那一种区别心、虚妄的分别心,虚妄的界线一划分出来,就没办法跟众生相溶。

  所以在历缘对境中,我们处处就要学习著把二元对立的分别,慢慢的泯除掉,大小、是非、高低、好坏的那一种大小眼的心态,慢慢的去除,用平等心来善待一切众生。但是要做到平等心非常不容易,这个需要学习,而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也是大家平常历缘对境之中,你每天都要学习的功课,真正的修行也是在这方面。如果你修个一二十年,但是还没有展现出平等心,那你的修行还是在练功夫,那一种平等心慢慢的深入、慢慢的深入,真的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而且体证到也真的做到,你就会体悟到佛陀无上正等正觉的那个法号,没有大小眼、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不错!是有总统、有小职员,但是在你的内心中,他们都是平等的,“无上”就是众生平等,“正等”是完全平等,“正觉”是清楚明觉,而且清清楚楚彻底的了悟实相的存在就是这样,对宇宙、对大自然存在而言,众生都平等,我们跟佛陀完全平等,如果你真的能够体会到跟一切众生平等,你跟诸佛菩萨都平等,你就会来到没有所谓的溶入、不溶入,也就是来到真正一体的世界,那是涅槃解脱自在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是可修可证可达。只要大家一步一脚印的深入,一定可以来到这样的境界。

  5.问:如何对治昏沉?

  如何对冶昏沉?这是很普遍,尤其是打坐的人很常遇到的问题,有的人他用某种法门,譬如说,持续的持咒或是念佛,他可能会觉得比较不容易昏沉,不错!是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但是因为我们要进入禅定,要进入到比较微细的内心世界,我们要用更单纯的方法、更简便的方法。观出入息法,是在各种方法里面来讲,算是相当高级的阶段,就好像说有些方法是适用初学者,有些方法是适用你要进入比较深层的、内心宁静的时候所用的。

  “出入息法”就是要帮助大家进入到微细的内心世界,来开发明心的阶段,你心不明,你的内心是常常处在凹凹凸凸、无明的世界里面,你带著凹凸镜的心镜在看世间,看的是幻相的世间都不知道,在你还没有觉醒过来之前,跟你讲所看的是幻相不是实相,你就是不知不觉、也不以为然。你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都不容易觉察到,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打坐的阶段,透过打坐禅修,内心渐渐宁静下来之后,你才会有能力来看到自己过去真的是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

  所以,观出入息而进入比较深的宁静、比较深的禅定,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高级的禅修方法,大家不要小看这样的因缘,因为我们所用的是很单纯的出入息方法。如果以治病来讲,我们是用比较单纯又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我们不是用麻醉剂、不是用兴奋剂、不是用安慰剂。所以,在用这一种单纯简便的方法,当我们心渐渐宁静下来的时候,有一个情况很容易会发生,就是很容易就进入昏沉。

  比如一个人平常靠抽烟在提神,现在要让你把那个烟戒掉、放下烟,在这个戒烟的期间,没有抽烟的时候,你很快就会无精打采、会昏沉,因为那个兴奋剂、麻醉剂、刺激剂渐渐减少,当没有的时候,你一下子没办法适应,就好像有些吸毒的人,他要靠一些毒品才能够兴奋、才很高兴、很快乐,但是那个副作用很大。现在来戒毒的时候,他会有一段期间很痛苦、很不能够适应,现在大家本来在欲界里面打滚,欲界里面有很多的兴奋剂、有很多的麻醉剂,现在要让你放下那些兴奋剂、麻醉剂,单纯的坐在禅堂,用单纯的方法来用功精进,你很自然、很容易进入昏沉的情况,所以这是修行过程很自然的现象,你不要排斥昏沉的现象,因为这是必经的过程。

  请你用爱心、用耐心来包容它,有昏沉的现象是代表我们过去身心的疲惫,我们没有让心真的宁静下来,有昏沉的现象代表我们过去吃太多的兴奋剂、麻醉剂,我们没有让心回到单纯宁静的情况。今天的禅修正是要透过这样的殊胜因缘,而且透过大众的加持力量,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里禅修,那一种精进力道没办法这么强的,大众的精进用功、大众的精进力量,会鼓励我们提起精神振作起来,就像一个戒烟的人,一个人要单独戒烟不容易,但是如果大众集体来奋斗,那一种互相勉励的力量会更大。

  所以,真正最大的加持来自于学员们的精进用功,你们的精进用功会让其他的学员产生正面的效益,他们会看齐、会学习,也比较会有信心、有毅力,来突破昏沉的阶段、烦燥不安的阶段,请大家也用爱心来包容其他学员呈现一些烦燥不安的时候,或是有干扰到我们的时候,也请你用爱心来包容他们,彼此多体谅、相扶持,这是最好的加持。所以昏沉方面,你用爱心来接纳它,用一段期间让它慢慢的沉淀下来,没多久,这个昏沉就会消失。

  6.问:容易昏沉打瞌睡,怎么办?

  因为我们平常身心就是静不下来,就是一直冲动、一直的攀缘,你又静不下来,背后就是要有更多的刺激,为什么很多人静不下来?因为他内心没办法安祥,也不知道心要依归何处?所以他就继续不断的在攀缘,因为平常心没有宁静下来,导致我们的身心疲惫,所以现在来打坐的时候,就很容易会打瞌睡、很容易陷入昏沉,除了要用爱心、耐心来包容之外,再来,对治昏沉还有一招很有效果,就是如果真的要昏沉、想睡觉的时候,你不用挫折,你用爱心、耐心来包容它、接受它。

  如果真的想睡的时候,你也正知明觉的进入睡觉,不是不可以睡,睡觉也是个卧禅,只是用打坐的方式来进入卧禅的境界,如果你内心一直在跟昏沉拉扯,觉得今天要精进用功,我七天里面一定要开悟,怎么可以昏沉呢?我不可以睡觉啊!然后当昏沉一起来的时候,你又在那里责备:别人坐的好像佛陀一样,一动也不动,而我却拚命在那里点头……,你一直很自责,当你越拉扯、越自责的时候,你昏沉的时段会越拉长,想睡又不好意思睡,昏沉又不敢让它昏沉,然后就不断的在那里拉拉扯扯、拉拉扯扯,结果怎么样呢?提不起、也放不下,你不断在那里拉扯、拉扯,禅修经过了一半,人家已经渐渐的安祥下来了,你还在那里:糟糕!别人都进入情况了,我却还没有……,你又会越慌乱。

  所以,修行也要有大丈夫的气势,要能够提得起、放得下,不要提不起、也放不下,包括对昏沉、对打瞌睡也是一样,我敢做敢当,我敢在禅堂里面睡觉、敢做敢当,没关系!你就好好的睡。对治昏沉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好好安心的让它睡觉,本来我们安排的睡眠时间都已经够,但是因为在睡眠的时候,你又在那里打妄想,又在那里胡思乱想,没有好好睡觉,结果到禅堂里面又是在打妄想,又是在那里昏沉,但是没关系,这都是很正常的过程,我敢做敢当啊!我精进用功,我也精进努力的睡觉,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真的昏沉的时候,你就用爱心来接纳它,所以前面三天有昏沉、有昏睡、打瞌睡的这种情况,我不会提醒你,也不会去摇醒你,但是到了第四天我就会,所以前面的三天是让你把身心慢慢安定下来,消除疲劳的一个阶段,如果没有消除你的疲劳、你的昏沉,后面你没办法进入的。昏沉是属于五盖之一,只要你有这五盖其中的昏沉盖还存在,你没办法进入后面的,所以前面的这几天,一方面是一个很拉扯、浮动不安的过程,没关系!就是用耐心来接纳它。

  再来就是要能提、能放,身心放轻松,让这个昏沉能够早点消失,它会自然的很快消失,只要你睡饱、睡够,自然它就不会昏沉,所以对冶昏沉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的睡觉,在禅堂内不是不可以睡觉,可以,但是只要你精进用功,我睡觉是为了不必睡觉,我睡觉是为了对治昏沉,你就好好的去接纳它,接纳自己的丑陋、接纳自己的不足,我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所以这是对治昏沉的良方。

  7.问:一打坐很容易打妄想,怎么办?如何对治呢?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平常不觉察到内心怎么会这么多的妄想,一打坐的时候,就是妄想纷飞。师父告诉我们“出入息法”观出入息,很简单、很单纯,但是我们做起来没多久就被妄想拉著走,常常是想到九霄云外,当有所察觉之后,又已经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很不好意思,就赶快拉回来 ……,这都是在禅修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

  很多错误的观念就是想要设法要去打压妄念,或是想要设法去排斥它,很多人在修行过程的前几天,会修得很烦躁、很烦恼,觉得这个昏沉怎么比麦芽糖还更黏,甩都甩不掉,越甩黏得越多,所以会觉得修得很挫折,坐了好几天,怎么还是一样,一坐下来就是妄想,怎么都去除不了?师父告诉我们的方法,我有用啊!但是没多久,那个方法又被那些妄想打倒了。禅修的前几天,尤其是到第三天是不容易克服,内心拉扯最大的时候。

  第二天、第三天是内心拉扯最大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过了第三天,到第四天就稳定下来了。妄想怎么处理呢?错误的方式是任你如何去对治它、压抑它,但是这个妄想是法界的一个现象,它也是一个众生,你要去除掉那些妄想,要用方法去对付那些妄想,就像说你不喜欢虚空中、天空中飘著乌云,当乌云来了,就认为:奇怪!我只喜欢看到白云,甚至晴朗的天空最好了,怎么……,至少白云过来就好了,乌云怎么可以乌云过来?我喜欢的正面过来就好,怎么可以有乌云过来?……

  所以,你就会设法要持咒、要念佛,要用什么方法、就要搬出最高级的武器,甚至还拿出核子飞弹,要把那乌云射掉……。你要使出种种方法去对抗乌云,去对抗妄想、妄念,就像你用种种方法要去对抗乌云,你是白浪费体力、白浪费生命。

  现在告诉大家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虚空不碍白云飞,虚空不碍乌云聚”,虚空不会阻碍白云飞,也不会阻碍乌云的聚集。如果你内心有无量的空,白云过来也好,就欣赏它;乌云过来也一样包容它、接纳它。不管是白云、乌云,在你的包容之下,在你无边无际的虚空里面,它也会成为法界的装饰品,也会成为庄严法界,这是从根本来治疗。

  不要跟妄念对抗,只要你拉回来,回到当下,保持清醒明觉,用爱心、耐心接受过去的种种,活在当下,清醒明觉就好。活在当下、清醒明觉,就是用无量的虚空来包容过去,不要在那里跟它拉扯,不要在那里跟它抗拒,保持一个不迎不拒的心,内心很清楚、很明觉,回到当下、回到现在,继续再用功就好,也不要把它贴上一个标签:那个念头不好,那个乌云不好。

  就是因为把它贴上不好的标签,你在抗拒它,后面的副作用、反弹力、拉扯力才更大、更久,如果不要去对抗它,就只要回来、接受过去,接受过去的妄想、接受过去的种种,现在就回到当下。也不要认为把它贴上一个标签,认为它不好,因为当你用不好的念头去对付它,贴上不好的标签的时候,你内心里面是含有微细的嗔心,而这个微细的嗔心,会引起现象的反弹力量,让你对付不完,会让你修个没完没了。

  所以,修行不是在对抗那些妄想、念头,你只要保持清醒明觉。清醒明觉就像一个晴朗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虚空;清醒明觉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然后虚空它可以不碍白云飞、不碍乌云聚,而这些都可以庄严法界,只要你的心胸无量、保持明觉,它们真的可以庄严法界。

  8.问:虽修行了一段期间,也有一些感触,但总觉得仍有些框框,如何再有效的去除那些框框呢?

  这个框框每个人都有,除非你是解脱者,如果你的框框越多、越狭窄,你的烦恼就越大、你的苦海就越大,修行就是要去除掉我们内心的框框,整个解脱道就是要协助大家把内心的框框清楚照见,然后很快的把那些框框去除掉,而这必须要有闻思的基础,又再配合实修实证。

  闻思基础是给你一张地图,实修实证就是按照地图逐渐的深入,如果没有实修、没有禅修的基础,你照见不到内心里面的框框。如果你没办法打坐,你的心宁静不下来,你没办法看到自己内心有很多很多的框框,有很多的界线,你看不到的时候,只要当别人讲出来的触犯到你内心框框,你就会很快的反弹,认为别人不对,而且会讲出很多、很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立论是正确的,你会否定别人,但你看不到。

  事实上是因为别人所讲的,不符合你的内心的框框的标准,你内心里面拿著一把剑:顺我则是、逆我则非,你不知道而已。真正烦恼、痛苦的原因,事实上是来自于自己,但你看不到,所以你会怪罪别人;你找很多的理由,都是别人不对;找很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有没有在颠倒梦想的世界,欺骗不了人的。

  因此,如实回来面对自己,透过闻思修证,我们才能够看到我们内心很多的框框,当你能够照见到,佛陀就把这些从粗到微细整个过程,把它概略的讲出来,就是十个结。要有禅定力,你才能够看到,看到你才能够净化。所以,如何有效去除框框?如果讲更深入的话,就是必须要有闻思修证的深入,一定要有闻思基础,而且要配合实修实证,你才能够有效去除框框。

  以目前现在来讲,就是大家要随时归零,身心柔软回到当下。有时候空海这个人会讲到一些观念、方法,或是讲到一些知见不符合你原先内心所理解的时候,不符合你原先所要的答案的时候,也许这时候你马上就会反弹:啊!这个人讲错了,我以前在其他上师那里学的,人家的方法是怎么样殊胜,他讲的这些不够啦!不够高啦!不够理想啦!这太简单了、太简便了啦!这没什么!人家那些很虚、很玄、很神秘!而且那时候我要缴很多的钱,才能够去参加禅修啊!我来这里参加禅修没有缴钱,他就让我进来啊!这个法门好像不是很珍贵 ……,你内心会有很多跟过去在比较,会有很多你认为的那一种界定标准在衡量,你不知道。

  那都是我们自己的框框,今天就请大家把那些归零、归零、放下,每一天、每一个境界,如果遇到跟自己内心有所阻碍、有所卡住、有所冲突的时候,记得不要马上就找出答案,认为别人不对,这样我们很容易落入自欺欺人的境界而不知道,能不能让自己归零?给自己有无限的空间,让自己大死一番,让自己重新来过,每天都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每天从是从零开始,每天都是用赤子之心来吸收、来学习,这样你的进步会非常的神速,这就是有效去除内心的框框。

  9.问:打坐的时候有美好的境界发生,该如何处理?

  在打坐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美好的境界,也就是禅相,禅修中、禅坐中会产生一些相出来,有的人会看到莲花好漂亮、好大,或是会看到佛菩萨的相,或是会看到祥云来会集、祥云海会,这些都是属于一些所谓美好的境界,很多人就一直沉醉或是早上第一支香,那个禅相很好,然后再来第二支香要打坐的时候,就又再开始期待,结果你再期待那个相能够再出现,你看不到你被那个相的境界抓走了,把你吸引住了,《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打坐里面的那些恶相、不好的相,你会产生恐怖,所以你会抗拒、不希望它来,但是那些瑞相、美好的相会吸引你,你内心就会产生期待的心,而这个期待里面会让你产生一种执取、一种抓取,所以有的人会跟我讲说,他多久以前就开悟了,问他:你怎么开悟啊?他说打坐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境界… …,问他多久以前?,几年前啊!现在呢?现在没有了!他以为那时候的禅相,就认为是开悟,不是这样啦!你被那个相把你捆绑了好几年,你都还不知道啊!你还一直在沉醉在那里、沉迷在那里啊!你没有活在当下。

  所以,我们要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你在打坐的时候有产生种种禅相,不管是恶相、良相、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 …。注意!要不迎不拒,而且当下拿出你觉知的宝剑出来,不是去砍它,要拿出觉知的力道出来。再来,好好的去体悟三法印,不管任何相都一样,你第一个要去体悟的就是无常法印,任何相都是一样,再恐怖的相一样,拿出觉察力看著它然后去体悟什么叫无常法印?只要你有正知正念,又能够体悟到无常法印,那个相它自然的一定一直地变化、变化、变化。

  你不抓取它,它不会停留;你不排斥它,它不会反弹,它不会攻击你。当你遇到一些猛兽,你不要落荒而逃,如果你遇到猛兽,你落荒而逃,要知道那个猛兽它就认为你是它的食物,你是它的猎物,它就会追捕你。也不要遇到猛兽,你就攻击它,如果你攻击它,它有可能会反扑,能不能用爱心跟它善待、和平相处呢?面对各种相都是一样,不管是恶相也好,会恐怖的相也好,我们都保持一个正知正念、明觉的心,然后用爱心、耐心来善待一切相,不迎不拒。再从中去体悟三法印,第一个就是去彻证无常法印,再好的相也是一样,它还是缘生缘灭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执取任何相。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你执取任何相的话,很容易走偏差,很容易走火入魔,你被那个相吸引走,如果你有贪婪贪爱之心,很容易啊!你就会走偏差。

  10.问:在经行的时候提移落触,脚的幅度应该多大呢?我们脚步一步一步的幅度应该多大?

  这没有固定的标准,不用太大、也不用很小,适中就好,你觉得走起来安稳、舒适,这样就好,原则上来讲,一步二、三十公分就可以了,最主要是我们要看那个脚的提、移、落、触,而不是要走快或是走多大,重要的过程是你要去看到那个有念头之后,产生的动作,当你慢慢在走,慢慢就可以变化了,脚可进、可退,可提、可落,有时候你往前走,有时候可以往后走,有时候你也可以命令你的脚,往左或是往右,你慢慢的去体会,就可以觉察到,奇怪?这个脚的动作都是随我的指令在走、在做啊!我要它右,下个指令它就往右,要它让它向左,下个指令它就向左,你慢慢就会有心得、有所体悟。

  这个幅度多大,看个人情况,你觉得走起来舒服、适中,这样就好。再来,当你慢慢走到一个阶段,当你要转身的时候,也不要慌忙,一样要转身的这整个过程,你也都保持清楚觉察。至于经行还有更深、更微细的过程,以及更微细的心行。

  11.问:打坐时,点、线会了,而面、全身如何用功呢?

  在打坐的时候,我如何从这个点线,然后扩大到面呢?这都是属于实修方面的问题,在画图的时候,我们先画出一个点,然后这个点延伸,就可以画出线,两个点我们就可以连结出来一条线,然后再连接一个点,我们就可以画出一个面出来,所以面是由点逐渐的扩大、扩大,我们的觉察力最初就是放在人中、鼻头这里,因为放在这里容易让我们的心能够聚集下来、安定下来,它有一个聚焦的目标。

  先慢慢聚集之后,再把明觉的心觉察范围慢慢的扩大,这时候我们就转移到丹田、腹部来,因为腹部起伏的范围比较大,所以你的觉察范围就会比较大,慢慢的这个过程你也清楚觉察到了,这时候就把我们的全身想像为是气球。当吸气的时候,你的觉察力一样放到全身,去感受全身随著气的充进去,而全身稍微膨胀一点;呼气的时候,你全身会像消气的气球,会稍为缩一点,这是很自然的在运作。

  如果没办法清楚觉察到的时候,你可以深深的吸气,深呼吸、深深的吸气,然后不要用力,你的觉察力还是一样放在全身,然后深深的吸气,去感受我这时候的身体变化情况,然后再呼气、吐气,这个过程你去觉察身体是不是像气球消气?慢慢的缩进来,你深呼吸几次,就可以感受到我们身体会随著呼吸的频率,而在收缩膨胀,你的觉察力呢?如果一下子没办法扩大到全身的范围,你可以从丹田,再腹部、胸部慢慢的扩大,觉察的范围慢慢扩大,然后再扩大到全身,如果你的全身不容易觉察,你就觉察在呼吸的时候,有比较明显起伏的地方,就从那里开始,不要挫折。不要想说,奇怪!我看那么久,怎么都还看不到?没关系!不要挫折,只要你有耐心,并且掌握放松的要领,你就容易看到。如果再看不到,就深呼吸几次,不要快、不要急,保持明觉,深呼吸几次之后,然后慢慢的能够觉察到之后,你再把它放松,就能够觉察到那个自然在收缩膨胀,你能够觉察到全身的这一种随著呼吸在收缩膨胀,再来,你内心又更宁静、更微细的时候,你可以觉察到全身它的心有一种波动、波动,而这个波动是来自于心脏的节律、心脏的脉动,我们的呼吸一分钟是十六、十八次左右,而心跳是一分钟七十二次,所以它是更微细的波动脉动,只要你心够宁静、觉察力够,都可以清楚的觉察到。这方面,需要大家多练习,用爱心、用耐心来协助它成长,你很快就可以体会到的。

  12.问:看到自己心浮气躁,如何安住当下?

  心浮气躁是在修行过程很自然的现象,就像一个抽烟或是一个吸毒的人,让他戒烟、戒毒的过程,他会心浮气躁,一样的,众生习惯在欲界里面浮沉打滚,很多的刺激、很多的抓取,而今天要放下这些刺激、放下这些抓取,在这个过程会心浮气躁是很自然、很正常,这也是好的现象。你用喜悦的心来接纳它,这是很好的净化过程,你用喜悦的心来接纳它,它会很快会消失,不要用责备,如果你用责备的话,你会更多的拉扯、更多的痛苦、更多的烦恼,你用喜悦的心、用爱心来关怀它、接纳它、包容它,这个心浮气躁、调皮的小孩,它在你爱心、耐心、慈悲心的长养之下,会很快的安静下来,而且会很快的脱胎换骨、很快的改变。

  13.问:我来学佛参禅、禅修,我参悟的目的是在于明心见性,这几天所学的方法,师父你所讲的身、受念处,有帮忙吗?对我明心见性有益处吗?

  这是学员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没有益处的话,他就不想再修下去了,白浪费功夫啊!我目的是要明心见性……。我们一开始有稍微概略跟大家讲过,你要来到明心之前,一定要开发出你的身念处跟受念处,身体的觉察如果没有开发出来的话,你的心念是很微细的,是不可能觉察得到,就像我们有跟大家讲“名色分界智”,如果你的身心还很粗鲁、还浮动燥动不安,你没办法看到微细的起心动念。

  微细的起心动念看不到,你谈明心,都只是空谈,所以修行是要有次第、有步骤,明心见性不会困难,问题在于你愿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去修、去做呢,我们的身跟心比起来,身体的动作是比较粗的动作,你都没有清醒明觉,微细的动作、微细的念头,你怎么能够看得到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从粗的身体动作开始觉察起,平常你这一颗心是到处东飘西飘、东奔西跑,没有跟这个身对焦,你的心念处怎么开发出来呢?怎么觉醒呢?如果你的身跟心没有对焦,你就是活在梦幻世界里面,你追逐的那个明心,不是真正的明心。真正的明心一定是身心对焦、活在当下。

  再来,身体的动作你都能够清醒觉察,这是醒过来的第一个步骤,你身体的动作如果没有觉察,你还是在梦中啊!身体的动作清楚觉察之后,才是醒过来的第一步。再来比较微细的受念处,你也要清楚的去觉察到,因为我们的身体是这样,由微细的意根起作用之后,然后它慢慢扩大,身口意,意行发出来之后,然后会来到口行。口行之后,会来到身行,它那个动作是由最微细,然后渐渐微细,再来到比较粗的、比较明显的,你要觉察得到很深层的、很微细的,你必须粗的能够先觉察得到。

  所以禅修的前几天,著重在禅定出入息法、“身念处”的开发,都是要帮助大家进一步去开发“受念处”。这个基础功夫如果没有做好,后面的“心念处”,你就不可能开发出来,你的观察也都是很肤浅,你的震憾力不会强,见法力道不足,你的见法悟道就很薄弱,你只是用头脑的思惟在理解、在推理而已,你不是真的用心灵去直觉、去感受,所以身、受念处的开发,完全都是要帮助大家做明心的基础,逐步上来,你很快就能够见性、就是见法,那是一种开悟。

  14.问:在出入息法,吸气入丹田,我可以憋在丹田吗?

  意思就是说,把气停留在丹田憋住这样,那你能够憋多久?你可不可以一直都憋著?不是说不可以憋,是可以!但这是属于一种以意念去导气的一种练气功,这可以练身,如果你应用得当,对身体的练法、对强身会有益助,但是这止于练身,而且那是属于有为法,不是说不可以这样,而是这样对你“心念处 ”的开发,对于你的身的安定,帮助不是很大,因为我们观察出入息,最主要是让我们这一颗心能够宁静下来,心静下来之后,我们还有下一步更有意义的目标要走,而不要停留在那个练气、练身方面,当然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修行也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不要糟蹋、不要蹂躏,但目标不是在练身而已,不是在练气而已。

  15.问:打坐的时候,会出现旧伤、皮痒等,是否正常吗?

  有人打坐到皮痒啊?如果是皮痒的话,老禅师就会拿著香板出来,帮你抓一抓,他这里皮痒是在打坐的时候,自然会出现皮肤酸、胀、痛、麻、痒,那一种痒是正常的现象,而且我们旧伤会感受比较敏锐,因为以前当我们身心没有放松的时候,你的感觉迟钝,那个地区的气血不容易通畅,就好像一个比较坏死或是被围起来,一个封闭的地区。

  当你打坐慢慢用功,身心慢慢放松、柔软下来之后,气血原来比较僵化、有受损的地方,它慢慢的气血会畅通,在这个过程,你会感受到以前这个地方不会酸痛,现在有受伤过的地方,现在怎么会酸痛起来?这也是气血渐渐在畅通的一个现象,会麻、会痒,都是气血在打通、畅通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也是好的现象,你不用慌忙、不用害怕,你继续保持放松。再来,一方面也去体会,它一样不断的在变化、变化,用爱心、用耐心来帮它渡过痛苦危机,所以这算是正常的现象,你只要能够身心宁静、放轻松,对你这些旧伤疾病也都会有所益助、有所改善的。

  16.问:丹田的膨胀收缩容易感受,但要进入全身的膨胀收缩就不简单,请再说明?

  丹田的膨胀收缩比较容易感受到是不错,再来,你从丹田要进到全身,把你的觉察范围放大到全身,在这个过程有个很重要的关键要领,就是你要越放松越好,要全然的放松,如果你能够全然的放松,然后你的觉察力就是在你这个身体的范围,很快你就可以觉察到。但是如果你没有参加过禅修,或是第一次、第二次参加禅修,你常常还是会说要放松,我很认真的放松、很努力的放松,怎么还没有放松?我很努力的放松,怎么还没有觉察波动收缩?因为你的努力是有用力、有紧的情况,还是没有全然的放松,你努力要放松,结果还是没有放松,你是从一边然后跑到另一端,但是这也是修行过程中必须经历过的过程,除非你的利根性,你能够知道很快就可以放松,问题是你要来到能够很快掌握到那个诀窍、要领,你也是要经历过很多,也是要有相当的基础。

  所以不要气馁,当你觉察不到收缩膨胀的时候,提醒自己放松,这个自然的放松跟用力的放松,大家可以去体会。像我现在握拳,我可以松松的握拳,也可以很紧的握拳,再来,当我放开,我可以轻松的放开,也可以用力的撑开,你用力的放开用力的放松,跟自然的放松,不一样,你要去觉察出自然的放松跟有用力的放松有不一样的地方,你要去觉察出来,这个你必须要实修,去校正、校正,你就可以来到中道上、自然的放松。

  这个一定要实际去做,就好像告诉你游泳,游泳最简单的就是你懂得放松,你放松就不会呛到水,问题是你要学到说,真的游泳又能够放松,你要喝过多少水知道吗?如果你怕喝水,不敢跳下去或是怕被呛到,你没有实际去练习的话,放松归放松,你讲再久,还是不会游泳,一下到水,还是吓得要死,还是放不了松。

  所以打坐的要领,包括说我们观呼吸要能够放松,这个说起来都容易,很多人都认为说这个很简单啊!就是因为你没有实际去做,你才说是简单啦!你真的有认真去做就知道,不容易啦!所以你有没有实际修?有没有实际在做?那骗不了的啦!因为你有实际在做,你的生命品质一定不一样。

  17.问:人生无常,如何面对死亡?

  如何面对死亡?请你深入整个《阿含解脱道次第》的闻思修证,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单纯三言两语就可以释疑,我们整个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要来到大安心、大自在,但是要如何面对死亡?死亡之前,你要先学会如何快乐安祥的面对每一天?如何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你如果能够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安祥自在,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很安祥、很自在,则何时死亡?那已经不是我的事。

  面对死亡,你一样可以很潇洒,能够很安祥,看你能不能每一天都很快乐、很安祥?但是说起来容易,现在是从果地来讲,问题是我什么时候、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我每一天都能过得很快乐、很安祥,如果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没有开悟、没有见法,不可能每天都能够安心自在,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悟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修行要能够来到安心自在,一定要了悟生死大事。所以禅宗也有讲:生死未明,如丧考妣。因为还不知道要死往何处去啊?当你不知道究竟归依处在哪里的时候,你的心一定没办法安心,没办法真正安祥的,顶多只能够短暂啊!

  只要你还不知究竟归依处在哪里?潜伏的苦、潜伏的不安,就一定存在。而我们今天来走解脱道、闻思修证,就是要揭开生死之谜,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让我们能够开悟、见法,让我们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如何面对死亡?如何能够安祥自在、快快乐乐的过每一天?就是整个解脱道所要做的。所以,请大家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的去做,一定可以了悟生死大事,像佛陀一样来到大安心大自在、解脱自在的境界。

  18.问:“见法”是怎么一回事?工作当中一样能够见法吗?

  见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见”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心领神会,是用你的智慧眼去看。“见法”就是用你的心灵去体悟宇宙的真理实相,用你的心灵真的去彻证大自然的运转法则,用你的心灵去彻证“三法印”,这是佛陀所讲的“ 见法”,也是那些真正的解脱者他们能够远离颠倒梦想的核心。

  很多人对“见法”,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回到佛陀所讲的“见法”,真的是能够帮助我们了悟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见法”会不会困难?只要大家依循著「四念处”的修行方法--身、受、心、法,逐步的深入明心阶段, “心念处”能够开发出来。第四个阶段的“法念处”,就是协助大家去“见法”,这一定要实修实证,你要亲证喝到,那一种法喜就自然泉涌。如果没有体证到的话,都只是一种空论、空谈、知见;如果你体悟到,你“见法 ”体悟到的那种喜悦,它是由心里面泉涌出来,你压抑也压抑不了、骗也骗不了。如果你没有“见法”,就算再怎么装,都装不出来的;会皮笑肉不笑,身在笑,心没有在笑,心是苦的。所以,你有没有见法?都写在脸上、骗不了人。

  有关于“见法”,很多的解释都不一样,“见法”事实上也是一种开悟,整个修行的过程,是从不断累积很多的小悟、小的开悟,开悟、开悟,然后会来到大彻大悟。所以“见法”一样有浅有深,这是佛陀所划分出来的,证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果位区分?跟一个人所断的结缚多少有关,以及“见法”的力道及深度有关。

  鼓励大家不要得少为足,要一直的深入直达,非达究竟解脱绝不终止,要有这样的魄力决心,“见法”到大彻大悟是要累积很多的小悟,不断的开悟。才能够来到大彻大悟。

  工作当中一样能够见法吗?肯定的告诉大家:可以!而且很多很深的“见法”,是要在历缘对境中,开悟、见法不只是在禅堂、禅修打坐,禅堂内的打坐跟禅修期间,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之下把基础打好。有了基础之后,你见法容易;有了这样的基础,再来,你回到社会、回到各位的工作岗位之中,处处历缘对境的时候,正是你见法的好时机,会让你的见法力道更深,而见法不只是“三法印”而已,你还要去看到深层的那些结缚,看到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我慢当下在展现的时候,你马上当下看到,那也是一种见法。

  如果你只是看到外面的这些“三法印”,而没有看到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我慢,那还是只是一半而已。所以“法念处 ”所讲著重的重点,是在于看到我们自己内心的种种污垢、种种结缚,但是后面深层那些微细的结缚,你要看到、要断除,一定要彻证“ 三法印”的。而在工作当中、历缘对境之中,你在单纯的环境之下打坐,你的贪心跟嗔心展现,不会很明显、不会很强烈,是会有,但是程度比较薄弱,你一样可以看得到。但是,你在工作中、历缘对境中,贪、嗔、痴、我慢的展现,我是、我能的展现,都是在历缘对境中更清楚啊!更明显啊!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在禅堂里,才能够见法、才能开悟,我们真的要迈向究竟解脱,动、静要配合,要有静态充电、提炼、提升的阶段,但是当你充电、训练到一个阶段之后,一定要回到滚滚红尘接受世间的历练、洗涤,唯有你能够禁得起有血有泪的世间洗涤,才能够来到彻证。如果你隐闭在山中,或是一直在茅蓬里面,或是到高山上去闭关修个几年,那样的见法都只是到达一种程度、一种清况而已。

  你要经历有血有泪的世间、滚滚红尘的洗涤,才能够完全地断除内心的贪、嗔、痴,才会完全没有“我慢”,没有经过滚滚红尘的洗涤,深层的我慢、深层的结缚是不可能断除。但是你要在滚滚红尘里面,能够处处见法,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思修证基础。如果没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你就在滚滚红尘里面打滚、你展现你很行,处处在展现“我慢”,你都不知道啊!或是你的基础没打好,结果一上战场,很快就阵亡了。不过,没关系啦!阵亡哦!请你再回到月眉山灵泉禅寺来充电。

  19.问:打坐是否就是静坐?就是安静专心的坐在那里。是否盘脚效果比较好?散盘可以吗?

  打坐跟静坐事实上是一样,打坐就是静坐,问题是外表一样,但内心世界可不一样。所以最初的阶段,我们不会强调要双盘、单盘、还是散盘,只要你用轻松的方式能够坐著,身体能够静止下来,然后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用功。所以有的人他一样在家里都有练习静坐,但是如果他没有整个解脱道的闻思基础,坐个几年还是一样,都停留在只是静坐这样而已,静下来这样而已,还是没办法开悟、没办法见法。

  20.问:开发明觉的方法,除打坐、经行之外,若随意姿势的静坐是否也可以呢?

  开发明觉的方法,除了打坐、经行之外,若随意姿势的静坐是否也可以?可以的,只你闻思观念正确,我端坐、随意坐、吉祥卧一样啊!我一样可以开发明觉,可以开发觉性,也可以继续观呼吸,但是你要有闻思基础。只要你有闻思基础,你处处什么姿势、什么动作,都可以开发觉性的。只是在静坐的时候,开发觉性的力道会最强、也会越深。

  21.问:假设一个人真的明觉当下起心动念,身心稳定敏觉,天生敏锐而且沉稳,这样的人是否一定必须要透过“有为法”的修行打坐,“熬腿”的过程呢?

  意思就是说,我是天生就很敏锐啦!老师你叫我来打坐“熬腿”,我受不了啦!难道我不经过这个过程,我就不能够“明心见性”吗?我这么有慧根、这么聪明,慧根这么强,难道这样就不能够“明心见性”吗?对不起!我把他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也很好,因为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学佛?因为认为他都懂、他都会,为什么很多人他不愿意来打坐、来静坐?他认为那些是在练功夫,那些没有必要。

  认为自己观察很敏锐、IQ180、智慧很高,我很会讲经说法、辩才无碍,我哪里还需要打坐参禅?!哪里还需要几天的禅修?!你叫我在那里打坐,我坐不下啦!我没办法在那里打坐啦!但是我一样智慧很高啊!很聪明啊!我判断力都很强啊!……这样的人是不少。但是,跟各位勉励的就是,我们是要学习佛陀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很多的判断、很多的思维想像,跟真理实相的走向是背道而驰,我们不知道,就算你IQ180,你还是苦啊!不安啊!“我慢”还是存在啊!就算你聪明如爱因斯坦,你还是有很多的困惑啊!你还是没办法了悟究竟归依处在哪里啊?世间的世智辩聪跟佛教所讲的开智慧、妙智慧,是不一样的。

  你从国小一年级到博士班毕业,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都是第一名,但是你内心的“我慢”消失了吗?你的苦、你的不安消失了吗?你是IQ180,但是你的EQ情绪管理未必好,,而很多IQ很高的人展现出来是越冷酷,人际关系反而越不和谐,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我慢”无形中在长养。IQ是属于世间的世智辩聪,一般的那一种敏锐观察力,都是属于世间的觉察而已,是世间法的智慧、世智辩聪,但是跟你的EQ情绪管理,还差一大截。

  如果你IQ高,但是只要你还有“我慢”,你会用你高的IQ要去吃别人,“意思食”在展现、“识食”在展现,要吃别人,你知道吗?你看得到吗?所以,佛陀希望我们能够大死一番,把过去的观念知见放下,这个大死一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啊!因此,佛陀就告诉我们一条解脱之路,你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很快就能够到达。

  所以这个盘腿,不是我们的目的,但却是很重要的过程,打坐、静坐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是很重要的过程、很重要的工具,就好像我们错误的观念知见来修禅定,有的人又把修定当为目标,在炫耀他的定力有多深,那又是走偏差。走在解脱道上,禅定不是我们的目的,但那是帮助你见法很重要的过程,这个 “定”就是我们“心”的开发,“心念住”的这个心啊!心,本来就是浮动、躁动不安,你世间的世智辩聪再怎么厉害,如果你的心定不下来,你的心镜就是一面凹凹凸凸的镜子。

  如果你静不下来,就没办法看清真理实相,很多的判断都是从自我的意识,去投射、去解析、去论断是非、好坏,而你所论断的是非、好坏,不是如实观,你没办法来到“如来”的境界。如果你心静不下来,没办法来到“明心”的阶段,没办法见性,没办法大彻大悟,没办法真的彻证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所以不是空海刻意要让你们来受苦、来这里练腿功,来这里这样折磨啊!不是我要折磨你们,而是我们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大家有这样很好的因缘能够在这里,让我们的身心稳定下来、沉淀下来,这样知道吗?

  当你身心沉淀、稳定下来之后,“明心”的过程开发出来了,一方面你身心会越来越柔软,一方面你对事情的看法,就能够真的越来越客观、越如实。当你有定力之后,对事情的看法,你会有空间出来,不会像以前这样的盲目,随著个人的好恶跟境界都黏著在一起,你的判断力都会不一样。

  打坐、练腿功不是目的,但它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让我们身稳定下来。为什么需要打坐呢?因为打坐可以让我们身稳定,当你身稳定之后,才能够开发微细的 “心行”,才能够看到微细的起心动念,这都是环环相扣逐渐的深入的,所以你这几天的打坐,不会白浪费。那都是协助你逐渐的迈向解脱。

  22.问:打坐的时候单盘、双盘,除开发明觉之外,是否对身体健康有益处呢?

  会的,应该是说静坐,静坐对身体的健康有没有益处?有的,因为静坐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身体的这一匹牛,你一直把他当牛当马,在蹂躏它、在折磨它,打坐可以让它得到充分的休息,打坐也是一种关怀,让我们的身体能够消除疲劳,一方面当你的身体的疲劳消除之后,你的心也比较容易明觉开发出来,所以打坐对我们的身心都会有益助。

  如果我们七情六欲不协调,很容易暴怒、很容易生气、很容易冲动,你的身体就容易出毛病。如果我们身心越能够详和,你的身体也会比较健康。

  23.问:打坐的时候进入一种似乎是深沉的睡眠,但是又不是睡眠也不是昏沉,当下只有呼吸,除了呼吸之外,没有其他的妄念,这是否正确?是否落入“世间定”?

  问得很好,这是很多修行人容易产生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观念,再来你不知道要怎么走下去?或是会有出现一些禅相、异相,然后很容易走偏差而你不知道,所以现在有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如果你有正确的闻思基础,有正知正见、有见法的话,打坐就算你进入刚才所叙述的情况,那也无所谓。因为这是回到涅槃寂静,能够让你休息、安心自在,但是前提是来自于你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以及见法、开悟,这时候的打坐,回到涅槃寂静,是让你充电、让你休息,让你能够更祥和、更安详。但是如果你没有深厚的闻思基础,没有正知正见的话,你打坐落入在这种情况,不错!这就是“世间定”,而且很容易落入一直停留在“顽空”的世界里面,世间的“定”,不管你定力多久,不管你能够打坐维持几个小时,或是入定几天,你还是开不了智慧,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止观双运?

  打坐、禅定不是目的,如果你没有见法、没有来到安心自在,而你一直停留在禅定的世界里面,你的心灵会停滞不前,你没有善用这个定力去“止观双运”,你的智慧就没办法开发出来,所以这都有很微细的区别,八正道的正定是排在最后一节第八个阶段,而你要产生到正定的这个阶段,必须有前面的“正见”为首。你有正见,你再怎么打坐、再怎么禅定,那都可以。你可进可出、可浅可深,“三界”出入自在,但是如果你没有正见、没有见法、没有安心自在,就容易停留在“世间定”里面,这个很微细,大家要深度的去觉察。

  24.问:虽说众生平等却仍有强凌弱、众欺寡的现象,或隐藏各种欺骗、诈拐之行为,修行之人只能够修自己,却改变不了环境,反击、报复之心往往使受害者更加痛苦,如何面对?

  这一位学员内心对这世间有很多的困惑,他也有慈悲之心,只是感觉自己的力量很薄弱;他也有正义之心,只是怕用得不当的话,又会形成一种反击报复,而引来更多的灾祸。不错,在现在的社会情况是存在著,但佛陀是希望我们解决事情,能够从治本来著手,治标方面当然是要兼顾,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很多的现象,是来自于众生的无明、颠倒梦想,如果我们能够从这里下手的话,这个世间才能够有祥和,社会才能够充满著慈悲,如果大家不知道从净化我们的身心开始,都只是在看别人的脸黑,这世间就会冲突不断。

  众生就是因为没有了悟真理实相,所以很多的观念知见跟真理实相是背道而驰,一般人很少回来看自己的脸黑,然后都是在看众生的是是非非,所以世间的冲突不断,众生体会不到“无我”,所以用著很根深蒂固的身见,我见,一直在欲贪的世界不断的在追求,不断的满足自己的欲贪,然后不断的啃蚀大地的资源,以强凌弱、大欺小的这一种姿态,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欲贪,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佛陀也深观到世间众生的颠倒梦想,所以发誓一定要找寻出一条出离苦海的解脱之路,治病一定要从根本,所以佛陀本来他是王子、太子,可以是王位的继承人,如果他当个国王的话,一样可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佛陀一样觉得这一种治国的方式,还是只能够治标,而且世间的冲突还是不断,人在政存、人去政亡啊!所以佛陀发现要解决世间的冲突、世间的苦难,唯有从根本去著手。所以,他就用生命去找寻一条究竟的解脱之路、究竟的解决之路,当佛陀走过这一条解脱之路之后,倒驾慈航回来告诉众生,怎样才能够来到真正的大同世界?怎样才能够来到真正的净土、真正的极乐世界?而这些的起点就是在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人开始做起。

  你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世界祥和,唯有从我们本身开始做起,如果我们摆不平自己,我们如何让社会祥和?如何改革社会、改良社会呢?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痛苦、矛盾不断,我们自己还有嗔心、还有嫉妒心、还有我慢,我们本身自己的内心是凹凹凸凸,我们又怎么有能力去要求别人是个解脱者呢?所以。真的要改变社会、促进社会祥和、世界和平,唯有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如果你的心地平静了,就会散发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氛,来回馈这个世间、回向这个世间,这里问到修行人只能够修自己,却改变不了环境,这是不正确的。从古至今,对人类的影响力之大,有哪一位国王能够胜过佛陀?有哪一位国王能够胜过耶稣?他们没有一兵一卒,他们有的就是只有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但是两千多年来,他们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一位国王能够比得上?这不正是一个人只要能够真的净化自己、开发智慧出来,远离颠倒梦想之后,你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之力、慈悲之力,是非常巨大的,你能够净化自己,就能够净化世间。苦海无边的众生,需要我们大慈大悲来救度他们,但是一切都要从净化我们自己开始。

  问:参禅的时候,不思善、不思恶,当下契入法流脉动并深观之,请问如何觉知心行?不思善、不思恶溶入法流并深观?

  不错,这是用功来到相当深入的清况,你的身心来到很和谐,而且要很柔软,你才有办法契入法流、脉动,这时候你保持清醒明觉,如何觉知心行呢?一样的,你这一种觉照、觉察力,它还是有很微细的心行,有时候你是晴空万里,但是有时候还是一样会有念头浮现出来,那个很微细的念头,一样要能够觉察得到,而且我当下的心的状态,是昏沉、是无明?有没有明觉?当下的心的状态,一样都清清楚楚的觉察,有念头,微细的念头清楚的觉察到,没有念头起来晴空万里,这也是心的展现,。所以,一样这时候,可以觉察到我们的心的状态,以及心行,当然这是必须要相当宁静,身心要很稳定,你才能够看到那些微细的念头,以及是否晴空万里,但不求无念,如果你求无念的话,你那个求、那个打压里面,它本身就有念头,你是全然的来到一个很客观的如实观,这就是来到不思善、不思恶的那种境界。

  25.问:法流脉动好像就是身心脉相的放大,对吗?

  从一个角度说,这是对的,如果我们从点、线、面、空,这样逐步扩大来讲是正确的,一个人你从丹田的收缩膨胀,然后再慢慢地觉察到全身的随著呼吸在收缩膨胀,慢慢再觉察到整个全身的波动、脉动,随著心脏在跳动、脉动,慢慢地你会感觉到全身好像熔化掉了,这时候也是进入法流,但是这只是一种进入法流的一种叙述之一,并不是说出了定、下了打坐,你就不在法流里面。平常无所不在,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到哪里,你都是处在这法流里面。

  就像海中的鱼,不管什么时候,它都是跟大海一起在脉动,不是我这个身体脉动,海水才动,不是我这个身体脉动,而溶入海水里面海水才跟著我这个身体一起流动、一起脉动,不是这样。而是海水它在流动、脉动,我们这个小宇宙跟著这个大宇宙一起在流动、脉动,所以那一种流体流动脉动的清况,要逐渐的深入而且遍及一切,而且要不管是打坐或是平时,你就是浸泡在法流里面。这是属于实修的一种情况,必须要有相当的深入用功。

  《阿含经》所有讲的入流、入法流,含意都很深,如果你光只是停留在闻思的阶段,没有实修实证,是不可能入流的,都只是头脑的观念知见,你一定要实修实证,身心全然的放松,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才能够入流,当你能够入流,要见法就很快。

  26.问:内心深层不安,一个人面对空的时候,那一种孤寂感很害怕,如何对治?

  这个问题很好,是很深入的问题。你要能够来到面对“空”、孤寂感消失,你要深刻的去了解“空”的特征、特性,以及“空”对我们的重要。但是你要真正了解“空”之前,因为那是涅槃智,你必须先从 “世俗谛”方面下手,先从“有为法”下手,如果能够深入的去体证世俗谛,你就能够体证到第一义谛;如果能够先知法住智,你就能够知涅槃智。

  你真的能够来到面对“空”,把你丢入到“空”里面,你能够很安详自在,那是来到涅槃智的世界。但是你要先知法住智,而你要能够来到安详自在、面对一切境界,一样要有深厚的闻思跟实修实证,你一定要亲证到,你内心的害怕才会消失。为什么一个人面对 “空”的时候,他会有所孤寂感呢?因为众生习惯抓取有,就好像一个习惯很热闹这一种环境的人,你叫他到山中来,住在一个很宁静的地方,他觉得很孤单、很不安全、很害怕。

  像前几天我住的地方,为了安全,在旁边屋顶上做一些栏杆,那个工人来做,他看我周遭的情况说:喔!你这里这么安静,叫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我不敢住、不敢住。我们是觉得很难得宁静的地方,觉得这是很殊胜,像天堂、像净土,对空海来讲是天堂、是净土,但是对不适应的众生,他却是不敢住。

  讲到这里,我们要引申出来一个问题,净土是来自于心的清净,心净佛土净,你真的了悟真理实相,你的心清净了,不管你到哪里都是净土啊!所以你要面对空,然后那一种孤独感要能够完全消失,你必须要了悟真理实相、了悟整个法界大自然,跟我们的密切关系。如果你知道什么叫做天地父母恩,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整个大自然,包括虚空,就像天地父母这样的在养育我们、爱护我们,你还会害怕吗?

  如果你了解这个虚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无边无际的家,我们的最广大的舞台,任我们翱翔、任我们发挥,你感恩都来不及了,你怎么还会怕?所以那种孤寂感那种怕,是来自于我们不了解,不了解,就是因为无明。今天修行就是要把这些无明一一的破除,为什么要闻思?就是让你去了解什么叫做究竟归依处?什么叫做涅槃彼岸?所以大家逐渐的深入,你就可以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如果你没有深入的闻思修证,把你带到净土的地方,你会很怕的。大家要一步一脚印的用功,你就可以体证到什么叫做心净佛土净。

  问:如何让身心安住,能够觉知持续?

  一般人因为妄念纷飞,我们这一匹心猿意马奔跑习惯了,安不下来、停不下来,所以在打坐的时候,人在禅堂内但是这一匹心猿意马,却到处在外面游荡、游晃,有时候跑到后山去,很不容易找回来,所以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但是,请你有爱心、有耐心的,一次一次的用慈悲心把它呼唤回来,在这个过程一定是有进有出、有进有出,你只要有耐心一次一次的练习,从以前你的觉知力很少停留在当下,以前是很少停留在当下,我现在用功的时候,能够停留几分钟,停留几分钟之后它跑掉了,没关系!又耐心的把它拉回来,再停个几分钟之后,它又跑掉了,没关系!你要给自己鼓励。以前它连几秒钟都停不住,我现在能够停几分钟,已经不错了啦!当你给自己鼓励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越有信心,不要订太高的标准。当你订太高标准的时候,你会修得很挫折,我们把标准订低一点,然后你能够达到标准,又超过的时候,你就会越有信心。

  在你的爱心跟耐心的呼唤之下,慢慢你的觉察力就会越来越稳定,而且你那种觉知力,会越来越深、越稳定,这没有什么快速的秘方,再什么加持、灌顶那些,都是比不上我们一次一次的用爱心耐心呼唤回来,然后有毅力的、有恒心的做下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失败了再从头来。所以说随时归零,让自己每次都重新开始,让自己能够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新的开始。

  问:在观呼吸久了之后,心胸会闷,甚至呼吸停止,请问如何化解?

  如果你呼吸停止、不呼吸、忘了呼吸的时候,你就提醒自己不要忘掉。观呼吸的时候久了,心胸会闷,这是初学者很正常的现象,也是在打坐的过程之中很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闷呢?打坐的姿势不正确有关系,你弯腰驼背、胸部被压著,这也会容易胸闷。因为你不是自自然然的呼吸,你在呼吸的当下,本来是请你来当一位如实的观察而已,但是你那个“自我”不甘寂寞,要当起导演来,他要去指挥。本来只是要请你来当观众,本来别人导演是做得好好的,但是你看不惯。原来导演的作为,你要去干涉他、你要去指挥,本来呼吸是自主神经,很自然地随著我们身体的需要量自然在调整,自然在吸、自然在呼啊!你不看的时候,还会呼吸啊!但是一观呼吸的时候,糟糕啦!就不会呼吸,呼吸得这样不顺畅,这是因为你本来是要如实观、要很客观啊!嘴巴说客观,但是你却是变成很主观的要去主宰,很无意中就会进入。

  连这个都是要让大家去看到我们那个“自我”,常常是不甘寂寞,就是闲不下来,它不搅局,就不甘心啦!不能够保持客观、不能够保持如实观,它就是要去干涉、要去引导,但是你这个引导又是外行来指挥内行,人家身体本来就是自然在呼吸,进行得很好,你这个自我是外行,就是要操控它,所以导致呼吸不顺畅,就会产生胸闷。这个胸闷就是告诉你,你那个“自我”哦!拜托!不要干涉我啦!这样知道吗?拜托你饶了我啦!放了我!让我自由自在的呼吸好了。所以胸闷的时候,也是众生在告诉我们,这时候检查一下坐姿,有没有坐得放松?有没有坐正?如果放松坐正,然后再检查我们自己有没有在用力?有没有在干扰?通常你检查之后,胸部再稍微活动一下,再动一下,这现象就会消失。

  27.问:经行的提、移、落、触,有何意义呢?

  本来你每个脚步都是在提、移、落、触,我们只是把这个过程分解动作进行,只是分解开来把它扩大,像平常连贯这样过来,你看不清楚。我们现在把它分片段片段这样,让大家可以看得清楚,如果你没有把动作慢下来,你的行走都是无明行,是在冲动啊!你能够这样从慢动作开始,清清楚楚的觉察、觉察,在慢动作觉察到之后,再把动作慢慢地加快、慢慢加快,你加快的速度要多快呢?只要在你能够清楚觉察的范围,你能够渐渐地加快,然后能够多快都可以。

  当你慢慢地熟练、慢慢稳定之后,你平常在工作、历缘对境之中,你的走路快速,一样都可以保持清醒明觉。有一次禅修的时候,一位学员很率直问我,老师你教我们走路要慢一点,但是我怎么有一次看你走路很快呢?刚好那一次我是有些急事要去办啦!有事要去办,难道我脚步就不可以快吗?只要你能够保持清醒明觉,可以快的,甚至你也可以跑步,你跑步的当下,我一样很轻松、清醒明觉,但因为快动作,你不清楚,所以要让你从慢动作开始、从分解动作开始。就像要打太极拳,你从分解动作把要领、诀窍抓到之后,再来就可以行云流水的打出来。

  28.问:为什么要打坐?

  为什么要打坐?我要解脱难道不打坐不可以吗?打坐就是帮助我们把躁动不安的身心,能够让渐渐地宁静、沉淀下来,你的身心能够宁静、沉淀下来,才能够渐渐地来到止观,才有观察能力。你的心宁静下来之后,才有反观以及深观的能力,这时候才能够看到真理实相,众生是习惯一直冲动、一直冲动,你停不下来,然后忙忙碌碌的一直追、一直追寻,追寻一个崇高的理想目标,追寻一个遥远的未来的理想。但是,佛陀呼唤我们,请你停下来,停下来!停下来!因为你一直急急忙忙要找的最终目标就在当下、就在眼前、就在这里。打坐,不只是让身宁静下来、稳定下来,是让你这个一直往前冲的心,能够停下来。只要你能够停得下来,就有深观的能力,就能够看清楚你以前一直在追的,原来是追个梦幻世界;你以前一直在逃跑、一直在抗拒的,原来是梦幻泡影。这时候你认清了实相,就会远离颠倒梦想,这样请劳驾你来这里打坐,可以吗?

  29.问:打坐的时候,上身保持挺直,这样就必须用力、出力,以致於呼吸急促,无法觉知丹田的收缩、伸缩,对初学者如何修正呢?

  上身保持挺直,我讲的是自然的正直,我们的脊椎是有自然的一个稍微曲线,并不是说像笔这样一个笔直,如果你要让它笔直、很挺直的话,变成你是矫枉过正,脊椎是有一个自然稍微自然弯曲,但是坐得弯腰驼背,是不正确的;如果你这样抬头挺胸、腰都很直,这样也不正确的,这个不是自然的直,你要自己要去拿捏,要去找那个角度出来,很放松情况之下,身体不会向前倾,也不会向后仰。

  当你自己上坐的时候,可以前后左右自己稍微调整一下,等于说对焦、对一下角度,然后调一下,慢慢地调到你觉得一个很适中、很舒服的一个角度,所以这个挺直不是用力,唯有你坐到自然的那一种直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全然的放松。如果你没有坐到自然那一种直的清况,你的挺直里面会用力,用力呢?你的肌肉就会容易僵化、会酸痛,而且呼吸也会不顺畅。所以你打坐调整好姿势,又掌握到放松的要领,当然你必须要自己琢磨过好多次,才能够拿捏到那个分寸,拿捏到放松的要领,当你能够放松、姿势又坐正,很快的你就可以觉察到丹田的起伏。

  所以,要觉察到全身的收缩膨胀跟全身的脉动,记得一个要诀就是要全然的放松,我们全身的脉动,是本来就存在,只是我们因为平常身心绷得太紧,身心太粗糙,在紧的情况之下,肌肉都比较僵化、欠缺弹性,气血的循环脉动不是很通畅,只要你放松,气血就很自然的在循环。当你一放松的时候,气血它自然的畅通,呼吸收缩膨胀以及脉动,它都自然在运作,这时候你就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这不是修出来的,而你只是还原,回到它本来该有的现象这样而已。

  这个波动脉动不是我修炼出来的,而是它本来就有,只是因为你的身心太迟钝,而没有觉察到,只是因为你的身体、心理太僵化,所以它不容易波动而已,只要放松,那个自主神经,那个“自我”不要去干扰它,不要去紧绷、不要去操控它,自然就会在波动、脉动、流动,所以真正到后来最高级的修行方法是什么方法?无为法。真正最高级的修行方法是“无为法”,这时候你才会来到“无修之修”。

  但是要来到这种情况、这种境界,必须经历过“有为法”,如果你不经历过“有为法”,你想直接契入 “无为”,只是空谈、空论而已,或是在展现我慢而已。所以,从“有为”到“无为 ”、从“方便”到“究竟”,但不要错把“方便”认为就是 “究竟”。

  30.问:当进入细的禅相时,这时候要进入起观之际,往往观不起来,或被腿的酸拉著走,不易起观,怎么办呢?

  这是在打坐方面下比较多的功夫之后,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每当进入比较细的禅相,你的打坐渐渐的比较深入了,然后要起观之际,往往观不起来,这有一种情况,如果你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你的打坐有时候很容易变成是一种枯木禅,你只是定在那里、静在那里、停在那里,你的身心未必能够柔软。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打坐比较偏好禅定,在比较喜好禅定的情况之下,你没有善用当下止观双运,所以你会比较容易进入深的那一种定,在深的定的情况之下,你要起观就变成比较困难。如果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来讲,当初禅的五禅支具足的时候,能够有觉、观、喜、乐、一心,在初禅的情况之下,这是对于止观双运、开智慧最有益助的阶段。如果你到第二禅,觉观停止、寻伺停止,这时候要你起观,有时候会觉得不容易起来,如果在你见法力道还没有很深之前,禅定有适当的经历过就好,但是不要一直在禅定。

  喜好禅定或是偏好禅定,当下我们要维持止观双运,这样你才能够不断的见法、处处见法。再来,要想起观的时候,有时候观不起来或是被腿酸拉著走,腿的酸、痛、胀、麻,让你不容易进入深观,这也是打坐常有的现象,但是你这时候一样,如果腿、酸、痛、胀、麻,这时候酸,你也可以去观察那个酸,一方面去体会那个觉受。酸,你不要光是说:酸ㄙㄨㄢ,我知道啊!问题是,什么叫做真正的酸?你要用你的心灵去感受,这样知道吗?不是光懂一些名相啊!痛,你也一样啊!不是光会写一个名相,光知道一个名相啊!你要用心灵去品尝、去感受痛,到底是怎么样?它有时候抽痛,这个抽痛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把它看清楚,一样啊!酸、胀、痛、麻,都是你可以观的对象,你这个不观,不然你要观什么?那也是“受念住”的开发,而且里面一样有“法念住”,里面一样在告诉你什么叫做无常?什么叫做无我?什么叫做缘起?所以只要你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你当下都可以止观双运进行的。

  31.问:四禅八定是否在打坐、禅坐中才能够进入呢?

  不错,深的定是需要用坐姿来进入,如果你的身体浮动,不容易进入深定,但是“四禅八定”原则上是这样,如果有因缘的人,你可以经历过了解什么叫做“色界定”?什么叫做“无色界定”?但目标不要放在入深定,我们修行的主要目标不是在入深定,而是你要早日开智慧。但是四禅八定有经历过,你要断诸结缚更容易,因为有这些深定的基础,你懂得止观的时候,你的观察能力就会更深入,所以我们没有排斥深定,但是不鼓励大家停留在深定下功夫。

  一个人要真的启开智慧、要见法,只要你具有未到地定或是初禅,你具有这一种禅定力的话,你就能够进行止观双运,如果你没有正确的理解什么叫做 “正定”?你是在深定上面下功夫的话,一方面你偏落在“世间定”里面,而这些“世间定 ”不容易开发智慧,所以我们打坐的目的,禅定不是目标,是过程、是工具,我们要善用禅定的力量、定力,善用这种力量来止观双运、开发智慧,有智慧,你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出离苦海。

  (今天有个小朋友他要问一个很特殊的问题,等一下我们请他跟我们来问出他的问题,但是在他发问之前,有前面的个因缘要先跟大家来分享、叙述一下,第一就是今年的一月十号,当我们解脱道学员团圆聚餐的时候,有两位六岁的小男孩都来参加团圆聚餐,他们都还没有读国小,都还在幼稚园大班,当时两位都很亲切的跟我打招呼、问好,其中一位小朋友说他都有在听空海师父的录音带,另外一位小朋友说他有在看空海师父的VCD光碟。那一位听录音带的小朋友说,他每天都要听著空海师父开示的录音带才会睡得著、才能够入睡,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因为你讲得很好听。他回答的很直接。

  事实上是他妈妈在家里先闻思一段期间,结果小孩子加减听,后来竟然希望妈妈能够在他睡觉之前,播放录音带让他听,他很喜欢听我们禅修开示录音带,这样他才会入睡,不然的话他会吵、不高兴,他希望能够听禅修开示的录音带。

  再来,当那一次的聚餐结束,回去之后,我们这位学员写一封信讲述最近的心得,然后信中提到一段:有一次她在家里观看空海在讲解脱道VCD的时候,空海在上课影片里面有问到大家:你知道解脱道上最大的敌人是谁?你知道吗?这位学员她是坐在家里沙发自己看,没想到从后面传出一个声音:自己!她吓了一跳,转回去看小萝卜头也在后面看,她很惊讶想说:奇怪!你怎么知道这问题?所以问他:你怎么知道?因为我们里面问说:你知道解脱道上最大敌人是谁?你知道吗?那个小孩子他马上回答:自己!妈妈很惊讶就问他:你怎么知道?那个小孩子回答说:我早就听过了,我早就听好几遍了,我早就知道了。妈妈很震撼,以为是小孩子只是把它当做催眠曲而已,结果没想到小孩子竟然是真的听进去。

  故事的第三章,在这次禅修的前一个礼拜,我们这位学员打电话来讲,因为她需要照顾这位六岁的小男孩,她问我:能不能带著小男孩到山上来一起参加禅修?那时候我是跟她讲:因为我们打坐时间比较久,然后又禁语,小孩子他可以吗?怕他不能够接受的话,会影响到其他学员,所以以大体的考量,我是希望如果她能够找到有人帮忙照顾小孩子,她可以全程参加,如果不行的话,那我们就必须要慎重评估这样,这位学员她听了,当然也知道说,如果小孩子没有带上来,她要全程参加就很困难,除非先生放假、上班之余,假日带小孩子的时候,她才可以上来参加,不然做父母亲的总是要照顾小孩,我知道她是有点失望,但是为了照顾整个全体,所以我还是跟她讲说考量看看、评估看看。电话讲完十几分钟后,我这边的电话铃声响了,响了之后我接起来,一个小男孩跟我讲话,他说:师父我很想参加禅修,拜托你让我参加禅修,求求你让我参加禅修……,他讲话很真诚,我满惊讶的,我想说是不是因为这位学员不能够参加禅修,然后跟他讲说去跟师父求情,我想是不是这样?所以我就直接问他,小孩子不会欺骗,我问他:是你自己要参加禅修?还是妈妈叫你参加?他说:我自己要啊!这个电话是你自己打?还是妈妈叫你打?我自己打的,我有点惊讶就是说:你怎么知道师父的电话?他说:我按重拨,事实上在家里妈妈是跟他讲说,师父不允许,因为怕你会没办法禁语、怕你没办法打坐,所以师父不允许我们去参加禅修,结果他自己力争,他自己跟妈妈沟通之后说:那我直接跟师父讲我要参加禅修,这样。你看小孩子这么的真诚,而且还拜托你、求求你,所以后来我就……好,那你就过来参加禅修,但是有跟他约法三章,跟他讲说:你知道我们禅修几天吗?他说八天,因为我想说他大概以为一、二天,以为像上次团圆聚餐一、二天,所以就问他几天?他说八天、他知道,我跟他讲说:那我们要打坐,你可以吗?可以,我们要禁语,前面好几天都不能讲话,你能够做得到吗?他说:我尽量啦!所以我就说:好,那你就跟妈妈讲你们一起过来参加禅修,他好高兴!

  所以我们这一次有两位六岁的小男孩,来一起参加禅修,他们不是跟班,而是真的自己都想要过来参加禅修,因为他们在家里都有在看、都有在听,我们解脱道的课程,你看小孩子的认真、积极用功,今天因为禅修已经经过五天,这几天因为我比较忙碌都没有跟他谈话,早上我开完示之后出去,想说跟他打个招呼,问他一下这几天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结果他一听到我问他有没有什么问题,他跟我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内容是怎么样?我们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跟我们问你早上怎么样跟师父问的问题?请你讲一下。)

  32.问:要怎么样才能让自我消失不见?要怎样才能够大死一番呢?要怎样才能够把“自我”交出来?

  这个问题一问,让我很震撼,一个六岁的小男孩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大死一番?如何把这个“自我”交出来?真的很让我们赞叹,他是真的有在听、有在消化、有在理解,这个问题,改天再来跟大家解答。本来下午请他把这个问题再讲一遍的时候,最初是透过他妈妈来跟他转达,他怎么讲呢?他说我不要问,因为我已经问过了,师父已经有帮我解答,小孩子很纯真,后来再跟他商量请他就是:你慈悲啊!帮这些阿姨、帮这些叔叔他们问问题,后来他才答应说:好!但是他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要叫我站到前面,我们尊重他、尊重小孩子,真的,我们尊重每一个人。

  他的问题希望也能够让各位有所体悟,有所震撼,这个刚才是让他自己问出来,不要以为说我在传述。小孩子会注意到如何大死一番?他不是问“大死一番什么意思”?不是问“把‘自我’交出来是什么意思”?他不是问意思,而是问如何去做?我想这个各位也要去参悟,如何才能够真的大死一番?怎样才能够把这个“自我”交出来?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去参悟,如果不了解的,以后可以问这个小弟弟。

  33.问:学解脱道有成就以后,是否可以冥阳两利?如何度三恶道的众生?

  只要你有成就,后面的我就不用回答,你就知道了。我现在关心的是你怎么样能够早日见法、开智慧?一人得道,九族生天;有的是回答:一人得道,鸡犬生天。事实上也真的是这样,当一个人真的得道之后,你用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以前你用不平等的心来对待你家里的鸡或是家里的狗,你把它们认为是畜生道,所以它们是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处在次等的地位,但是当你真的得道之后,当你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的时候,那些鸡犬它们也解脱了,知道吗?而且真的你用慈悲心善待这些动物,它们展现出来的那一种灵性,也是会让你很惊讶的,动物一样有灵性,你慈悲善待它们,它们一样很慈悲的回馈我们。

  以前在上课的时候,有跟大家介绍法国那位TIPPY这位小女孩,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在她的心目中,那些野生动物跟她都是平等,跟她都是好朋友,跟她都一起玩,那些动物是不是过得很快乐呢?所以说“鸡犬生天”也不为过,而且你真的开悟得道之后,你会用智慧,而且那一种慈悲力跟智慧力,无形中会散发出来,那一种气氛、那一种磁场会自然的散播在这个世间,你周遭的人、亲戚朋友跟你有缘的这些世间众生,他们都会获益的,而不要只是界定说,这样阴界的众生他们有获益吗?只要你散发出慈悲的磁场,会的。

  就好像以前在中鼎菩提社的时候,我们讲经说法一样啊!不是说光眼前的这一群学员而已,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虽然他们没有在场听闻,但是他们一样可以获益,就像各位这几天收到从大陆传来的学员,他们真诚的心得分享,他们的脱胎换骨改变多么地感人、多么地真实,所以我讲经说法并没有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但是它会对法界众生起正面的效用,只要你能够修行有成之后,不用担心,真的很多众生都会因为你的开悟解脱而获益。

  问:学解脱道禅修后,回家该如何用功呢?

  现在你就好好的珍惜当下,有这么好的因缘,你好好的练习、好好的用功,继续把这一种力道、把这一种宁静的心、把这一种清净的心,带回到我们的工作岗位、带回到我们的家庭,用这一种明觉的心来办事情,用这一种宁静的心来办事情,效果会更好,用这一种柔软心、用这一种慈悲心来善待家人,你的家庭会更好,你跟同事关系会更好,办事效果会更好。我们打坐、禅修,目的不光只是在禅堂里面的开悟,真正的开悟、真正的见法,是要带回到历缘对境中应用出来,你真的学到活生生的法,就能够把它应用到任何的历缘对境之中,如果你的学佛、你的打坐都只是在禅堂内,出了禅堂外或是出了你的茅棚,就用不出来,表示你学的不是真正的解脱道,解脱道它是要能够出世间也能够入滚滚的红尘。

  真正的修行有成,你真正的开悟、真正的检验,是在滚滚红尘里面,你能不能真的应用得出来?能不能真的慈悲善待每一位众生?学佛绝对不是一种知见,更不是一种见诤。

  34.问:当环境吵杂的时候,如何能够禅修?我内心很不安、怕大声吵、容易受惊吓,我该如何安住呢?

  运用“观音法门”,对你如何去溶入声尘,你就会更清楚。当然这只是对声尘,我们内心的害怕以及对环境的抗拒,当你能够透过深度的闻思修证,当你的心量逐渐打开之后,你就会有更大的包容量来包容世间的不圆满,你能够多体谅别人,当你能够如实面对自己的时候,你会真的多体谅别人。就算如果邻居的一些机器声吵杂声,有干扰到我们、影响到我们的时候,如果能够包容我们就包容,因为我们居住的环境需要安静,我们并不是一种纵容,当需要沟通的时候,我们一样用慈悲心来沟通,当你用慈悲心来沟通,跟用那一种抱怨、嗔恨的去沟通,效果不一样的。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有慈悲心善待一切境界,而这个慈悲是有智慧的,慈悲并不是一昧的纵容,纵容里面是有忍,一直忍、忍……,你的内面积蓄的压力就会很大,我们要有智慧去沟通,悲智双运。

  35.问: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不净跟苦之结果,似乎先有预设立场,事实上也有清净,也有乐的……乐的觉受,如何才是正确的观照知见呢?

  在北传大乘佛教地区,对于“四念处”的说法,就是标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北传在讲“四念处”,都是直接从这里解析,但是以前我在听闻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里面有正确的一面,但是也觉得有不妥当的地方,后来看到南传原始佛法,《阿含经》所讲的“四念处”,那是有所出入的。

  《阿含经》它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 “四念处”马上就是标出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这样你的观跟答案都已经出来,不错!所以这个学员也有所疑惑啊!你这样不是已经有预设立场、预设的答案在那里了吗?那还须要观吗?我们不是要去求证一个已经预设好的答案,而是说,原始佛法是这样,你就观身、观察你的身,如实的来观察、如实的来了解,这是如实观。所以这位学员的问题,他里面也觉得身是有不净的地方,但是也有清净的;受,有苦也有乐的啊!不能把一切的受都认为是苦啊!

  如果我们预设一个立场,则这个答案是对?还是错?而是说我们在求真求证的过程,这样有时会有失客观,如果我们能够从一个很客观的角度,来如实观,你现在这样的觉受,到底是苦受呢?还是乐受呢?你如实的观察。所以“四念处”里面的“受念处”是这样:苦受,如果有苦受的时候,你就如实的知当下正在苦受,苦受的情况是怎么样?你如实的去观察。如果是乐受,一样我如实的去观察,乐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乐的波浪是怎么样?乐的形状是怎么样?你一样清楚如实的去观察,当你被灌一些迷魂汤,乐在其中的时候,你当下一样清楚的去觉察。

  当下处在某种情况,你是保持一个客观如实觉察,也就是你进入里面去如实了解。原始佛法里面,它是观察你的身,如同你现在当下的情况,如实的去观察,包括说我们有讲到说你的心,如果是北传的“四念处”,是说观心无常,但是心不只是无常,还有其它的啊!你心量是大是小?有没有我慢?是高是下?有没有贪?有没有嗔?那都是当下要去了解。所以是要如实的来了解,我们当下我们的心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这叫做观心如心念处。你的心正处在怎么样的状态下?当下你如实的了解。

  所以我也感恩以前协助我在《阿含解脱道》深入的一位杨郁文老师,他把这个处就读为ㄔㄨˇ,观心如心念处,你观察你的心要如同你的心,当下正处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如实观。你的身、你的身体当下,正处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处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你如实观。

  36.问:如何深观无常?修“四念处”可以消业障吗?

  修四念处可以消业障吗?我认为消业障只是一个附带的,只要认真的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好好的地去开发“四念处”,不错!你的业障一定可以大大消除,为什么呢?因为“四念处”正是不断的开发我们的觉性,让我们的无明渐渐地减少,我们以前处在无明的情况,在起嗔心、在起贪心、在起嫉妒心、在造恶业、种恶因,我们都不知道,不知不觉也不以为然,这是最严重,这就是佛教所讲的惑、业、苦。“惑 ”就是无明,你不清楚当下你的心态,你在起嗔、在嫉妒别人,你在种恶因、结恶缘,但是你不知道,这就是处在无明,处在迷惑的世界里面,你造了恶业,但是你不以为然。

  因为种恶因就会有恶果,这个恶果就是苦嘛!苦的现象产生,你又不以为然,你又在怨天尤人、又在怪东怪西,又在怪自己的业障深重,所以修“四念处”正是让我们开发身、心的明觉,包括深入到“心念处”的时候,让我们的起心动念都能够清楚觉察。不只是表面意识我们可以觉察到,连潜意识里面潜伏很幽微的心态,你也可以觉察到,只要“心念处”有开发出来的时候,都是可以觉察到的。

  当经过“四念处”的禅修之后,你能够处在明觉的情况之下,当下我起嗔、起嫉妒心,一句话本来要冲出去,但是因为我马上有觉察到自己又在起嗔,自己又起那种嫉妒之心了,对不起!不应该这样!我要慈悲善待众生,当下你有看到的时候,会把原来的这一种恶因、恶种子,你会把它拿掉、不会播种下去。代之而起的是播种下的是善因、善种子,播种这个善因、善种子之后,点点滴滴的累积,你以后的善果是不是会越来越多?这样你原来不好的那些业障是不是很明显的减少?

  真正要消业障,请你好好的开发“四念处”,一定可以,而且这是最有效的,从根本来解决。我们讲说“菩萨畏因 ”种子啊!“凡夫畏果”啊!菩萨讲的就是有智慧的人,开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他是怕种下那个因,从在因地、种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觉察到,所以说“菩萨畏因”。众生呢?因为那个因你看不到,“四念处”没有开发的话,你不知道你在种恶因,你是等到果,结果生出来之后、结恶果出来之后,你才看到那个现象,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所以你害怕那些果报现前,这就是 “凡夫畏果”。

  但是你不知道你以前种了很多的恶因,所以今天修行就是要让你彻底的醒过来,让你在每一天的当下,都是多种善因,而那些恶因、恶种子呢?你会一直的减少、减少、减少,因为你会知道,只要我种下恶因,以后就会有恶果,这样你还会自讨苦吃吗?如果我去嫉妒众生,这个是种下恶因,以后的恶果就会回报到我身上来。如果你清楚了解,你就会知道我当下要跟众生广结善缘,你当下都是善的念头出发,慈悲心回向这个世间。同样的,这个世间会回向给你善的种子。所以,修行就是要深入到那个因,根本原因从那里就开始著手。

  如何才能深观无常?你要深观无常就是必需要能够来到止观双运,你前面“止”的功夫必需要有,所以我们禅修的前几天,是著重在 “定”的开发,“身念处”的开发,这都是让我们能够开发宁静、明净的心,当你的心越清醒,越明觉、越宁静,你在看事情的时候就更有力道。所以我们讲说定,它是有力的叫做定力,你有这个定力的时候,它会产生力量出来,你懂得止观双运,当下你看事情就能够看穿、看透,别人不知不觉,你可以来到先知先觉,至少也可以后知后觉,所以你要如何才能够深观?就是要不断的开发我们的觉性,这个觉性的开发,不是光在禅修期间而已,禅修只是塑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让大家方便的开发,而且透过集体共修的力量,让大家相辅相成,这种开发的力道会很强,但是不是在禅堂里面才这样而已,不是出了禅修或是禅修结束之后,就没有了,不是这样,而是要把这个品质继续延伸下去,你回到家里一样,继续开发你的觉性,你能够这样的话,只要你清醒明觉的这个力道越开发,你处处就可以去体悟到什么叫做无常?

  要体悟无常,你可以从比较小的范围慢慢去观察起,包括一朵花的花开、花落,树叶从绿而转黄而掉落,从你所能够看得到的这些慢慢去体会,从大的范围慢慢去缩小,从比较粗的那些慢慢去看,慢慢越来越缩小越微细,像去年我们到大陆,在森林中带他们禅修,有个学员就讲:师父你一直说要当下看到无常法印,我怎么都还看不到无常法印?我就跟他讲:你脚底有没有踩到很多的枯叶?他说:有啊!那你能不能从脚底下所踩的枯叶里面去体会,这个树叶的无常变化?他说:喔!真的无常是遍一切处,而且是活生生的法,不是在经典文字堆里面,在那里解析、在那里钻研,“三法印”是遍一切的存在,任何的地点处处每一个当下,都是“三法印”具足。

  所以我们所有的闻思,都是要你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当你真的能够看懂这一部大地风云经,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时候,所有的经典都在印证你的体会,知道吗?你要深观无常,就是心要宁静下来。

  37.问:开悟、证悟、悟后起修……等种种,有何关系呢?这个途径是怎么样呢?

  开悟也可以说就是证悟,但是在开悟的过程,我们可以分为体道、悟道、行道、与道合一。一个人你体会道、悟道,它是逐渐的深入,是有层次、有深度的,体道、悟道之后,真的体会道,你要做的出来才算。行道、开悟绝对不是抽像的,你真的见法、真的学到活生生的佛法,你真的体悟到活生生的佛法,你是处处见法,而且处处都是可以展现出来,处处都可以见法。

  你如果真的体悟无常法印,就会展现出跟无常法印相符合的实相出来;你如果真的体悟到“无我”法印,你就真的能够处处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特色出来。我们要求的是,你要真的做到才算,很多人都是“错把知见当证量”,很多人会理解无常、知道无常、知道无我,以为说知道就算了,也很会讲、很会宣说,但问题是,你只是停留在知见而已,你有做到吗?如果我没有做到,要跟人家讲说:你要“无我 ”、要展现“无我”,我会觉得很惭愧。如果我们本身都在跟无常对抗,你要劝人家体会无常,我们会起惭愧,所以真的是要做到才算,而且你要做到才讲。体道、悟道,你要能够行的出来、做的出来,这样才算真的得道,得道绝对不是一个空谈,不是一个光是懂一些知见,所以千万不要“错把知见当证量”。

  “悟后起修”就是当你体悟道之后,从此开始你不会再背道而驰,一步一脚印的符合“三法印”的这种原理、原则去做,然后不断的去努力净化,也散发出慈悲回来回馈这个世间,点点滴滴的用功,你就可以迈向究竟解脱。

  问:自我、本尊、中阴身,有什么不同呢?看到本尊进出,是不是开悟呢?

  “自我”就是一个人很深沉的那个身见、我见,因此“自我”是形容一个人很深沉、根深蒂固的那种我见,做什么事情总从“我”开始考量,都是为我,也就是你“自我”越强的话,那种私心就越强。

  “本尊”是一种形容,如果空海现在人在这里,就是本尊在此,有的学员他想说,他可能会看到空海,那是分身,我意思就是说,空海现在的分身有一千多尊,知道吗?为什么?因为法身遍一切处,我们现在不只是千手千眼,现在是千尊法身、千尊分身,我们《阿含解脱道次第》的课程VCD这些光碟,已经一千多套在世界在台湾各处、大陆,以及世界好几个地方在流通,每一套《解脱道次第》的光碟,就有一个课程在上,所以就像一个分身在那边上课,这样知道吗?我想把本尊跟分身这样来解析,比较合乎科学,大家不要用幻象的那些,然后在迷惑众生。

  再来“中阴身”,如果以《西藏度亡经》来讲,就是一个人在死亡这时候,到他投胎转世之前,这一段的过程叫作“中阴身”,但这是名词、名相而已,因为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生命的存在形态,好像花开花落的时候,会结下那个种子,种子就好像个中阴身这样,但是那个种子,他是以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存在,所以我们了解这样的区别。

  看到本尊进出,是不是开悟呢?不是,那不叫作开悟,有的人叫作阳神出窍,看到灵魂出窍,但是这不叫作开悟,那只是一种特殊的一些现象、能力,真正佛法所要讲的各种通里面,最重要的是漏尽通,其他的神通,人类未必比其他的动物高,但是解脱者跟六道众生所不同的,就在于漏尽通。所以,其他天界的天人如果有神通,但是欠缺漏尽通的话,那还是一样。佛经里面所讲的,还是会在福尽还堕,还是会在六道里面浮浮沉沈,所以漏尽通是最重要,而不是说在禅修的时候,或是有一些灵异现象,然后灵魂会出窍,看到这些就是开悟,不是的。

  38.问:观音法门,观声音,耳根圆通、入流亡所,今天到后山有体会,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整个溶入法界,没有能听、所听?

  不错,当你溶入法流、声尘里面,然后来到“能所双泯”的时候,这就是入流亡所。进入那个法流,你那个“能所 ”就消失了,叫作“入流亡所”,心跟境的对立消失了、是一起的。欣赏花的时候,我跟花是一体的,不是用一个 “我”在看,如果你用一个“我”在看,你就会带著很多主观的色彩来论断他,带著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你就是能、所对立。

  “入流亡所”就是你要溶入法流,当我听鸟叫声的时候,我跟鸟就是一体、欣赏,一方面体会无常法印。我要体会无常法印,我要正思惟,都一样都可以,那是进入直觉,一方面也体悟缘起。

  39.问:如果长时间一直浸泡在声尘里面,观缘起、观无常可以吗?

  长时间浸泡在声尘里面,不是说不可以,因为浸泡没多久,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枯燥,还是会想要换换口味。我们是讲说耳根圆通,那是从这里切入,你一样要切换频道,用其他的根,或是用眼根来看,有的人错误的解释耳根圆通,认为耳根圆通开发出来之后,你可以用耳朵去听,用耳朵去看。看,还是用眼睛去看,只是从耳根彻证无常法印之后,其它眼根跟声尘,其它的根一样,一一去检验、去体悟,从这里你可以去体会,原来六根真的也是无常生灭变化,六尘也是无常生灭变化,而我们的心呢?从生灭变化的主体,跟生灭变化的客体,这两个主客都是不断的在生灭变化,结合起来的那个“六识”,我们的心里怎么会不变呢?我们的“心识”怎么会不变呢?你如果有正确深入闻思《阿含经》,你不会再执著去找一个恒常不变的真我、真如,不会的。

  佛陀处处都告诉我们最深沉的那些识,一样都是缘起,而且都是刹那生灭变异,只是它变异的太快,众生不容易看到,就像日光灯每一秒钟闪烁60次,除非它有病变了,不然它正常闪烁的时候,一般众生不容易觉察出来,但当你有足够的定力,你可以看得到、就可以清楚,不因为你不知道,然后事实真理就被你推翻,不会的。

  40.问:有时会突然对人起不恭敬、没有礼貌,就是无礼的那一种念头,要如何对治呢?譬如说,我对一个特别恭敬的人,看到他向他恭敬合掌,突然内心里面就起了不恭敬的念头,要骂他或是其他不礼貌的念头就会冒出来,以前没有这个现象,但是当我闭关出来才出现这种情形,有几位同修也会有类似这种困扰,请问该如何对治?

  最重要的,我们的闻思基础要深入,当你的闻思基础不深厚,千万不要随便闭关,因为闭关是来到积极精进、用功实修的阶段,你没有深厚的基础,没有真正明眼善知识在协助、在指导,你闭关很容易出问题、很容易走偏差,而且内心、心灵逐渐的僵化,或是产生一些不好的副作用,这都会变成不容易处理、对治,所以我不会轻易鼓励别人闭关。你没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不要随便闭关,如果以正常的标准来讲,如果你没有见法、没有证到初果,至少要向初果,如果你没有向初果,比较理想是来到证初果,你再闭关,效果才会出来。

  从根本来对治的一个方法,我们要真诚真心的善待自己,也真诚真心的善待每一个人,为什么对某一个人本来是很恭敬,但是没多久,突然内心会起嗔,或是起不恭敬的念头?为什么前后表里会不一?那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跟表面意识没有相同,也就是我们本身就表里不一,我们内心是冲突的、矛盾的,如果我们内心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我们不会有这种情况。这个人就算是国际很有名的大师,但是我知道他的知见正不正确,该恭敬几分,我会如实的恭敬几分。不会说,我一开始非常的恭敬,但是我明知道他不是这样,然后没多久又起嗔,觉得这个人事实上是很虚假,不会这样。所以我们一样要学习真诚真实的面对自己、善待自己,也真诚真实的面对众生,不要言过其实,我们要学习表里一致

  第三,慈悲善待一切众生,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如果你不断的长养慈悲心,我们的嗔心会自然渐渐的减少,慈悲跟嗔心是一个对比,慈悲越增加,嗔心就自然渐渐的减少,这是有从根本、治标治本,都提供让大家作参考。

  41.问:有生与死吗?有生跟死吗?有没有生跟死这回事?若是有,是不是都是因缘和合?那天地又如何形成?

  后面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要了解天地如何形成?请看《阿含解脱道次第》提到的,整个大自然、整个太阳系、整个银河系是如何形成?里面有介绍,简单讲都是因缘聚合它就会产生。生与死,简单讲是有生与死,但是光要讲这个问题,可以讲好几个小时,因为它还有很深的含意。如果以究竟智来讲,没有生、没有死,包括生跟死,从众生世俗谛的立场来讲,那是众生把它截然划分开来的,我们在解脱道课程里面有讲,冰、水、云的这个过程,大家好好去体会,从某个角度看它好像是死亡,但是,当下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却是生。如果站在比较超然立场来看,到底是生?还是死呢?

  举个例子来讲,这一块冰它本身要慢慢的溶解,在溶解的过程,对这一块冰来讲,它是渐渐迈向死亡,对不对?冰的消失就是冰的死亡,但是我们看另外脸盆的这个水,它却是越来越多。对你所要的水而言,你的水却是不断的在生起来,不断的在愈来愈多,所以对水而言,它当下却是生。冰溶解为水的这个过程,你说是生还是死?如果你只是站在片段冰的立场来讲,你就认为这是死亡,这你要理解、推论到其他,这只是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来解释而已。你要推论到其他,包括美丽的莲花,开花漂亮,然后它慢慢的凋谢,花瓣脱落下来,你说这个现象是生还是死?对花瓣来讲,掉落是死亡,一朵花来讲,这个花瓣掉落好像是死亡,但是对莲藕来讲呢?对莲子来讲呢?是生,对不对?

  所以有关于生跟死方面,众生都从片段的角度来看,包括人的一生,一期的生命的这个生死,人也都是从片段的角度来看,所以你才在那里贪生怕死。如果以法界的立场、以大自然的立场、以实相的立场来说,没有所谓的生死,只有不断的变化、变化、变化,就这样。无常、生灭变异,如果你能够好好去了解,会透视生死大事。

  前几天报纸也有刊出来,现在的天文学家他们又发现到、观察到,有一个太阳的整个太阳系、整个星球被黑洞吸进去,然后在粉碎的过程,你从单面、片面来讲,是一个太阳、一个星球的消失死亡。但是从另个角度来看,它却又再提供新的能源出来。

  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从片段、片面来看,对事情的看法,不要很武断的从某个角度来论断,包括对一个人所作所为,到底是:是非好坏对错?真的,我们要站在比较客观、超然的立场来看,众生都习惯只是站在片面的角度,然后就下论断,那都是有失客观、有失公平,一个人有百分之七十的优点,你不看;你却一直在看他百分之三十的缺点。为什么人家的优点那么多,我们不愿意去虚心的学习,而人家的缺点比我们还少,但是我们却只看别人的缺点。所以说,学佛、走在解脱道上,真的会把你的视野打开、把你的世界打开,你整个对人生的看法,那种深度广度都不一样,学佛真的是非常实用,是开智慧的。

  42.问:打坐的时候,感受到脚或是身体不见,或是心情很平静的时候,这时候可否张开眼睛,看看四周当下的周遭,可不可以呢?或可否特定去思考一件待办的事情呢?或仍然将念头拉回,纯粹感受脉动?

  可以的,如果你打坐到觉得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已经都找不到我,那请你打开眼睛看看因为我们打坐目的,不是为了打坐,修定目的不是为了定,打坐、修定是为了有个宁静的心灵品质,产生定力,这个定力是用来止观双运。如果我们当下用这种宁静的定力,然后去思考一件事情,会更灵活而且更深入,所思考的那种事情能够更深入,所以当下你可以正思维,去体悟法、去见法,对自己的解析,也会更细腻、更深入,不要在那里枯坐。

  当在感受波动脉动的时候,能不能思考呢?或是只是继续浸泡在脉动里面,这个问题跟前面是有连带关系的。我们有时候,就算你浸泡脉动里面,一样去体会那个刹那生灭变异,修定不是为了定,修定是为了止观双运,每一个当下你都处处去见法,修定是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来到止观双运、正思维,你这样子才能够开悟、见法。

  禅修的时候就是要放下理论知见,然后一步一脚印的去做,一步一脚印的去修,是要来到把理解跟实修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你身心要相当的宁静、稳定、深入之后,然后来到止观双运,而不是一直用头脑的思维,去理解一些佛学名相,这样你没有来到觉性的开发,你没有活在当下,这样就很可惜,所以希望大家学佛的这个方向,不要错了,用错功,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禅修的时候,你还是在想很多的佛学知见,或是一些哲学名相,这样就浪费,然后禅修结束了,你又在那里懊恼这一期禅修,怎么好像没有什么突破,没有什么具体的收获,常常就是提不起、放不下,这样就很可惜。

  43.问:每当走过或是踏过坟墓的时候,或是吃祭拜过阴的食品,总觉得不舒服,应如何处理?

  这是很多人会遇到的问题,以前我在乡下的时候,老一辈的人都会跟我们讲这些的观念,看到有人要出殡,你们小孩子不可以看、赶快躲起来,但是我们还是会躲在门后偷偷看,也没有去冲到、没有煞到。所以,真的很多是因为别人灌输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知见,我们心里已经有不正确的成见在里面,所以当遇到一些现象产生的时候,我们毛毛的心态就产生出来。那一种不舒服,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对这种情景,不可意的投射、畏惧的投射,因为你已经被灌输不正确的观念、讯息。

  佛陀希望我们处处要见法,佛陀是去看到老、病、死亡,他才觉悟到真的要好好用生命去修行。像我们前几次禅修,一样都有带大家到坟墓区去禅修,就是要让大家去了解实相,我们到坟墓区去打坐,一样是用感恩的心、用学习的心,来向这些老师们学习,一具一具的坟墓尸体,都是大体老师,他们都是在跟我们讲经说法,你如果把他们当作是我们学习的善知识、我们学习的老师,你怎么会畏惧他们呢?

  在出殡的时候,一具棺材抬过去,你能不能用一种见法的心、感恩的心来看?这样怎么会有畏惧?怎么会冲到呢?怎么会煞到呢?真的要如实去面对生老病死,如果你用学习的心,你到坟墓区打坐、去见法,去体悟什么叫作无常法印?什么叫作无我?摆在眼前的乱葬岗,就是荒冢一堆草没了,那些英雄们、那些古人,他们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所以大家用学习的心去看、去体会,你真的会处处见法,而且不会畏惧的。

  像以前我在完成中医师的整个过程之中,一样要到中国医药学院去进修,到解剖室里面去研究。在解剖室里面,有十几具的尸体,有的是完整的,有的已经解剖不同的程度,有的是内脏全部都用出来,一个一个的这样呈现,有的人进去会很害怕,但是我们是以学习的心来学习,所以那些尸体,我们都把它当作大体老师,他们都是以身作则在教、在示现,告诉我们什么叫作真理?什么叫作实相?什么叫作无我?

  一个人一直抓、一直抓,抓到最后面,你手上所抓的是什么?所以都是在告诉我们,一方面解剖成不同程度的这些尸体,让我们了解身体里面的组织状况,我们去触摸那些内脏一样,我们都是一种感恩的心。我想主要的是,我们心里面要有正确的心理建设,也就是要有正知正见。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以前会产生的那些问题,它就会消失、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我们要有慈悲心,虚心的学习,这样那些会冲煞的那些问题,就没有。因为我们处处见法、处处怀著感恩的心。

  44.问:学佛是否仍应祭拜祖先?

  一般佛教徒是没有反对你祭拜祖先,但如果是出家众,一般是没有祭拜祖先,但是一些超度一样都还是有在祭拜祖先。以空海个人而言,我是觉得重点不是在于有没有祭拜的仪式,重点不是在这里,而是我们对我们的祖先,有没有怀著感恩的心?还有,我们能不能争气一些,好好的努力,精进奋斗早日成佛?能够做到,一人得道、九族生天,是对祖先更深、更大的回馈,所以重点不是在能不能拜,那是随个人因缘、随个人的需要,随个人的情况而论,重点不是在那里,而是我们要有感恩的心,以及我们早日解脱自在来回馈,不只回馈我们的祖先,也回馈众生恩、世间恩佛恩、父母恩。

  45.问:解脱者如何面对“世间法”?

  解脱者如何面对“世间法”?这好像解脱者他们就不在世间。解脱者他肚子饿的时候,还是要吃饭,如果他喝水喝比较多,上课的时候需要尿尿,他还是要停课下来,赶快以世间法先去解决,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无我,所以我们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但并不是说“出世间法 ”跟“出世间法”是完全一样,不要混为一谈。而是说,你要在“世间法”里面去厘清出来,你要清清楚楚的了解什么叫“世间法”?什么叫“出世间法”?

  而要真正的了悟什么叫“出世间法”?你一定要深观世间法,这就是龙树所讲的,如果你不知世俗谛,就没办法了悟第一义谛,这样知道吗?如果你忽略“世间法”,该尽的责任义务你不去做的话,你的内心会不安。你内心不安,就没办法安心的来禅修,你的身心没办法静下来,你还怀有那一种愧疚之心,就没办法身心安定,也没办法来到“所作已作”的阶段。

  “所作已作”就是告诉我们,你“世间法”该做的,我们会去做,该承担的我们会去承担。所以各位先生,如果你回去之后,该弥补的要去弥补,同样的,各位女众、各位菩萨,我们这几天能够在这里禅修,家人他们的承担、他们的付出很多,我们能够回馈的、能够弥补的,我们去弥补,把我们学佛之后柔软的身心,以及慈悲的心,回向给我们的家人、回向亲戚朋友、回向世间。所以,并不是说解脱者就是变得很冷酷,他们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是这样的啦!掌握了“出世间法”,但是他一样,能够出三界又能够入三界。

  所以,欠人债务该还的,他一样会还;该承担该做的,他会去做;该尽的责任义务,他不会逃避。但是不必攀的缘,他不会去攀那些缘,不会静不下来,然后去攀更多的缘,展现我的人际关系很好,不会这样。或是说心静不下来,然后去攀更多的缘,然后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不会这样。他会有所过滤,不必攀的缘放下,该承担的我们去承担。

  再来,如果这个之外,我有能力能够回馈世间的,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回馈世间,解脱者他一样不离“世间法”,但是他不会被 “世间法”所捆绑,而且他还深明因果,所以他不会在世间跟众生纠缠,也不会追名逐利,他也清楚知道说,哪些他该作?那些他值得去做?哪些他会超越放下?但是这个要有智慧,你如果真的能够成为解脱者,他一定是悲智双运的,要有智慧才能成为解脱者,不是说我打坐入深定,我境界很高,然后我开悟了。但是却看不到我慢,以为自己就解脱、高高在上,对世间的种种不屑一顾,这样是不正确的。,真正的解脱者,他是悲智双运,他会用智慧去处理世间事情。

  46.问:记得两次因缘梦见自己赤裸裸的身体在街上走,为何会有如此梦境呢?

  梦见自己赤裸裸的在街上走,我想这里面,如果要解析梦境的话,我们可以请佛洛伊德来帮大家梦的解析,不过我们解析的就是潜伏的心态,在我们潜意识里面,第一个是一个人想解脱的一种潜伏欲望,他希望能够解脱,不希望各种的束缚。再来,他希望能够回归大自然、回归自然,这是对这样的梦境一个解析。

  47.问:众因缘和合之下成果实,以及发芽、绿叶、红叶、黑叶、腐烂这个过程,是否生住异灭的觉知?是否在展现生老病死呢?如果是,那真是一叶一如来呀!

  这位学员禅修之后,然后去体会从一个种子发芽成长、绿叶、红叶、黄叶、黑叶、枯萎,不过还没有见到黑的叶子,有啦!在水里面腐臭的那些,就是他去解析那个叶子都在变化,这是不是在宣说生、住、异、灭?他以前懂很多的名相,但是生、住、异、灭,我以前看不到,我现在看的这些,是不是真的在证明生、住、异、灭呢?是否连这这个叶子,都在展现生、老、病、死的情况呢?如果是的话,那真是一叶一如来。不错!这就是从一片叶子怎么样生长出来的,它怎么样成为绿色、黄色,然后枯萎、掉落、腐烂,这都是在跟我们讲经说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无常法印?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缘起?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无我?所以你真的可以处处见法,一叶一如来啊!一花一世界啊!一朵花的形成,真的是要有很多很多的因缘具足才会形成,你能不能去体会到什么叫作缘起甚深?大家心静下来去看一花一草一木,你都可以处处见法,所以“若见缘起则见如来”。

  48.问:观呼吸稳定之后,进入身体不见了,心念也停了,这时候如何是好呢?

  像这样的情况,表示说你有不错的定力,但不是说,一直停留在这样的境界,而是我们打坐修定,目的不是为了定,我们的目是要进一步止观双运。所以,你要用这样稳定的身心来见法,这时候用你的心灵去体悟无常法音、无常法流;用你的心灵去体悟什么叫做缘起?什么叫做无我?那是进入直觉。

  当然,在还不稳定、还不熟练的情况之下,你必须要退回到正思惟,你有了正定之后,一样要再退回到正思惟,深度的去止观双运、去静虑,当你不断的用你的心灵去体悟之后,见法的力道就会越来越深,而且法喜会泉涌,所以,定力是为了让我们止观双运、开智慧。

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