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6901阅读
  • 0回复

名词解释——什么是封滞者不解脱?什么是不封滞则解脱?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八六(四○)(3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封滯者不解脫(40),不封滯則解脫。云何封滯不解脫?比丘!攀緣四取陰識住。云何為四?色封滯識住,受、想、行封滯識住,……乃至非境界故,是名封滯,故不解脫云何不封滯則解脫?於色界離貪,受、想、行、識離(41)貪,……乃至清淨(42)真實,是則不封滯則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39)本經說明封滯(執取)故不解脫,不封滯故解脫。相應部(S. 22. 53. Upāya 封滯)
(040)封滯者不解脫(upāyo avimutto anupāyo vimutto)(巴),封滯(upāya),為對五陰近倚而有愛、慢、見等執著之意。
(041)宋、元、明三本均無「離」字。
(042)「淨」,宋、元、明三本均作「涼」。


对应的南传经文
[五三] 第一 封滞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者,则解脱。
四诸比丘!于色封滞而住于识者,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喜而住,令生长增广。……乃至……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喜而住,令生长增广。
五 诸比丘!如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六~一〇诸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诸比丘!比丘若于受界,……于想界……于行界……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一一识无依止、无增长、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知足,知足故无恐怖,无恐怖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
相應部22相應53經/攀住經(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攀住者則不解脫,不攀住者則解脫。
  比丘們!當識佇立時,會佇立在攀住的色、根據地的色、依止處的色,有喜的澆灑,就能得到生長、增長、擴展。
  當識佇立時,會佇立在攀住的受……(中略)。
  當識佇立時,會佇立在攀住的想……(中略)。
  當識佇立時,會佇立在攀住的行、根據地的行、依止處的行,有喜的澆灑,就能得到生長、增長、擴展。
  比丘們!如果任何人這麼說:
  『除了色,除了受,除了想,除了行外,我要安立識的或來或去,或沒或生,或成長或增長或擴展。』
  這是不可能的。
  比丘們!如果比丘對色界的貪捨斷了,貪的捨斷,根據地被切斷了,識的依止處就沒有了。
  比丘們!如果比丘對受界……。
  比丘們!如果比丘對想界……。
  比丘們!如果比丘對行界……。
  比丘們!如果比丘對識界的貪捨斷了,貪的捨斷,,根據地被切斷了,識的依止處就沒有了。
  識無所依止,不增長、不為作而解脫,從解脫而穩固,從穩固而滿足,從滿足而不戰慄,不戰慄自證涅槃,他了知: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一生[輪迴]的狀態了。』」


南北傳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1.參看《雜阿含39經》及其「經文比對」。
  2.北傳經文的「封滯」,南傳經文作「攀住」(upaya,另譯為「接近;牽引」),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被佔用;與之發生關連」(engaged with),註解書解說為「以愛、慢、見之方式趨近五蘊」,就是「攀住」,另參看《雜阿含39經》「經文比對」。
  3.北傳經文的「四取陰識住」,意思是「識所執取的其他四蘊」,即「色、受、想、行」。
  4.北傳經文「受……想……行識離貪」,依前後經文研判,應為「受……想……行界離貪」,故以「受……想……行{識}[界]離貪」表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b7e3470100gyp8.html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