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700阅读
  • 9回复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11-20(40卷)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一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二門第十子攝頌之餘難陀因緣
[0251a15] 緣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世尊有弟名曰難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孫陀羅。儀容端正世間罕有。光華超絕人所樂見。難陀於彼。纏綿戀著無暫捨離。染愛情重畢命為期。世尊觀知受化時至。即於晨朝著衣持鉢。將具壽阿難陀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難陀門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其光普照難陀宅中皆如金色。于時難陀便作是念。光明忽照定是如來令使出看。乃見佛至即便速返。白難陀曰。世尊在門。聞此語已即欲速出迎禮世尊。時孫陀羅便作是念。我若放去。世尊必定與其出家。遂捉衣牽不令出去。難陀曰。今可暫放禮世尊已我即却迴。孫陀羅曰。共作要期方隨意去。以莊濕額而告之曰。此點未乾即宜却至。若遲違者罰金錢五百。難陀曰。可爾。即至門首頂禮佛足。取如來鉢却入宅中。盛滿美食持至門首。世尊遂去。即與阿難陀。世尊現相不令取鉢。如來大師威嚴尊重不敢喚住。復更授與阿難陀。阿難陀問曰。汝向誰邊取得此鉢。答曰。於佛邊取。阿難陀曰。宜授與佛。答曰我今不敢輕觸大師。默然隨去。世尊至寺洗手足已就座而坐。難陀持鉢以奉世尊。食已告曰。難陀。汝食我殘不。答言我食。佛即授與難陀食已。世尊告曰。汝能出家不。答言出家。然佛世尊昔行菩薩道時。於父母師長及餘尊者。所有教令曾無違逆。故得今時言無違者。即告阿難陀曰。汝與難陀剃除鬚髮。答曰如世尊教。即命剃髮人為其落髮。難陀見已告彼人曰。汝今知不。我當不久作力輪王。汝若輒爾剃我髮者當截汝腕。彼便大怖裹收刀具[3]即欲辭出。時阿難陀便往白佛。佛便自去詣難陀處。問言難陀。汝不出家。答言出家。是時世尊自持瓶水灌其頂上。淨人即剃。便作是念。我今敬奉世尊。[4]且為出家。暮當歸舍。既至日晚尋路而行。爾時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見已便念孫陀羅斯成遠矣。無緣得去。我今相憶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曉方行。憶孫陀羅愁苦通夜。爾時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難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報。世尊令爾作知事人。問曰云何名為知事人。欲作何事。答曰可於寺中撿挍眾事。問曰如何應作。答言具壽。凡知事者若諸苾芻出乞食時。應可灑掃寺中[5]田地。取新牛糞次第淨塗。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當為白僧。若有香花應行與眾。夜閉門戶至曉當開。大小行處常須洗拭。若於寺中有損壞處即應修補聞是教已。答言大德。如佛所言我皆當作時諸苾芻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入劫比羅城為行乞食。于時難陀見寺無人便作是念。我掃地了即可還家。遂便掃地。世尊觀知以神通力令掃淨處糞穢還滿。復作是念。我除糞穢方可言歸。放箒收持糞穢無盡。復作是念。閉戶而去。世尊即令閉一[6]戶竟。更閉餘戶彼戶便開。遂生憂惱。復作是念。縱賊損寺此亦何傷。我當為王。更作百千好寺倍過於是。我宜歸舍。若行大路恐見世尊。作是思量即趣小徑。佛知其念從小道來。既遙見佛不欲相遇。路傍有樹枝蔭低垂。即於其下隱身而住。佛令其樹舉枝高上其身露現。佛問難陀。汝何處來。可隨我去。情生羞恥從佛而行。佛作是念。此於其婦。深生戀著。宜令捨離。為引接故出劫比羅城詣室羅伐。既至彼已住毘舍佉鹿子母園。
[0251c21] 爾時毘舍佉鹿子母。聞佛有弟號曰難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與佛俱來。我暫往禮或容得見。是時難陀於小食時執持衣鉢入城乞食。次第巡至鹿子母家。時毘舍佉見彼容儀相好光飾與餘不等。即作是念。此豈不是佛之弟耶便起淨信禮其雙足。將手觸著彼身柔軟。女是觸毒近便損害。難陀稟性多欲便起染心。遂即流精墮毘舍佉頭上。世尊知已化彼不淨令作[7]蘇合香油。手觸嗅之作如是念。何因此處得有如是微妙香油。是佛神通變斯香物。遂生希有歡躍之心。讚言善哉佛陀。善哉達摩。善哉僧伽。善說法律不可思議。能令如此難陀之類耽欲男子。投佛法中專修梵行。時彼難陀起追悔心。豈非我犯眾教罪耶。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難陀無犯。若有如是多欲之人。應以皮帒子盛勿致疑惑。佛言多欲畜皮帒子者。苾芻不知以何皮作。佛言應用三種羊鹿鼠皮。即便生用遂有臭氣。佛言熟之當用洗已曬乾。曬時見女生欲染意。遂乃精洩穢污下[1]裙。佛言應為兩枚。一曬一著。時有精多其皮濕壞。應將物[2]襯可安沙土。時有苾芻著而噉食及繞制底。佛言解安屏處。淨洗手已噉食禮敬。後於一時難陀在石上坐憶孫陀羅。即於石上畫作其像。時大迦[3]葉波因過其所見彼畫石。問言難陀汝何所為。答言大德。我畫孫陀羅形。報言具壽。佛遣苾芻作二種事。一者習定。二者讀誦。汝今棄此自畫婦形。聞已默然。迦[*]葉波白佛。佛作是念。苾芻作畫有此過生。佛告苾芻。難陀癡人憶孫陀羅畫其形像。是故苾芻不應為畫。作者得越法罪。
[0252a23] 時諸苾芻聞佛制畫。於制底處不敢塗香。佛問阿難陀。何故如來髮爪窣覩波所。不著塗香及香泥[4]灑地。時阿難陀以緣白佛。佛言應以香泥隨意塗拭。不得畫作眾生形像。作者得越法罪。若畫死屍或作髑髏像者無犯。佛念難陀愚癡染惑。尚憶其妻愛情不捨。應作方便令心止息。即告之曰。汝先曾見香醉山不。答言未見。若如是者捉我衣角。即就捉衣。于時世尊猶如鵝王。上[5]昇虛空至香醉山。將引難陀左右顧眄。於果樹下見雌獼猴[6]又無一目。即便舉面直視世尊。佛告難陀曰。汝見此瞎獼猴不。白佛言見。佛言於汝意云何。此瞎獼猴比孫陀羅誰為殊勝。答言彼孫陀羅是釋迦種。猶如天女儀容第一舉世無雙。獼猴比之千萬億分寧及其一。佛言汝見天宮不。答言未見。可更捉衣角。即便執衣。還若鵝王上虛空界至三十三天。告難陀曰。汝可觀望天宮勝處。難陀即往歡喜園婇身園麁身園交合園圓生樹善法堂。如是等處諸天苑園。花果浴池遊戲之處。殊勝歡娛。悉皆[7]遍察。次入善見城中。復見種種鼓樂絲竹微妙音聲。廊宇疎通床帷映設。處處皆有天妙婇女共相娛樂。難陀遍觀見一處所。唯有天女而無天子。便問天女曰。何因餘處男女雜居受諸快樂。汝等何故。唯有女人不見男子。天女答曰。世尊有弟名曰難陀。投佛出家專修梵行。命終之後當生此間。我等於此相待。難陀。聞已踊躍歡欣速還佛所。世尊問言。汝見諸天勝妙事不。答言已見。佛言汝見何事。彼[8]如所見具白世尊。佛告難陀。見天女不。答言已見。此諸天女比孫陀羅誰為殊妙。白言世尊。以孫陀羅比此天女。還如香醉山內以瞎獼猴比孫陀羅。百千萬倍不及其一。
[0252b28] 佛告難陀。修淨行者有斯勝利。汝今宜可堅修梵行。當得生天受斯快樂。聞已歡喜默然而住。
[0252c02] 爾時世尊便與難陀。即於天沒至逝多林。是時難陀思[9]慕天宮而修梵行。佛知其意告阿難陀曰。汝今可去告諸苾芻。不得一人與難陀同座而坐。不得同處經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處安鉢及著水瓶。不得同處讀誦經典。阿難陀傳佛言教告諸苾芻。苾芻奉行皆如聖旨。是時難陀既見諸人。不共同聚極生[10]羞愧。後於一時阿難陀與諸苾芻。在供侍堂中縫補衣服。難陀見已便作是念。此諸苾芻咸棄於我不同一處。此阿難陀既是我弟豈可相嫌。即去同坐。時阿難陀速即起避。彼言阿難陀。諸餘苾芻事容見棄。汝是我弟何乃亦嫌。阿難陀曰。誠有斯理。然仁行別道。我遵異路是故相避。答曰何謂我道。云何爾路。答曰仁樂生天而修梵行。我來圓寂而除欲染。聞是語已倍加憂慼。
[0252c18]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告難陀曰。汝頗曾見捺洛迦不。答言未見。佛言汝可捉我衣角。即便就執。佛便將去往地獄中。爾時世尊在一邊立告難陀曰。汝今可去觀諸地獄。難陀即去先見灰河。次至劍樹糞屎火河。入彼觀察遂見眾生受種種苦。或見以鉗拔舌[11]拔齒抉目。或時以鋸[利-禾+皮]解其身。或復以斧斫截手足。或以[12]牟鑹鑱身。或以棒打矟刺。或以鐵鎚粉碎。或以鎔銅灌口。或上刀山劍樹碓擣石磨。銅柱鐵床受諸極苦。或見鐵鑊猛火沸騰。熱焰洪流煮有情類。見如是等受苦之事。復有一大鐵鑊然湯涌沸中無有情。覩此憂惶問獄卒曰。何因緣故自餘鐵鑊皆煮有情。唯此鑊中空然沸涌。彼便報曰。佛弟難陀。唯願生天專修梵行。得生天上暫受快樂。彼命終後入此鑊中。是故我今然鑊相待。難陀聞已生大恐怖。身毛皆竪白[1]汗流出。作如是念。此若知我是難陀者生叉鑊中。即便急走詣世尊處。佛言汝見地獄不。難陀悲泣雨淚[2]哽咽而言。出微細聲白言已見。佛言汝見何物。即如所見具白世尊。佛告難陀。或願人間或求天上。勤修梵行有如是過。是故汝今當求涅槃以修梵行。勿樂生天而致勤苦。難陀聞已情懷愧恥默無所對。爾時世尊知其意已。從地獄出至逝多林。即告難陀及諸苾芻曰。內有三垢。謂是婬欲瞋恚愚癡。是可棄捨是應遠離汝當修學。
[0253a16] 爾時世尊住逝多林。未經多日。為欲隨緣化眾生故。與諸徒眾往占波國住揭伽池邊。時彼難陀與五百苾芻。亦隨佛至往世尊所。皆禮佛足在一面坐。時佛世尊見眾坐定。告難陀曰。我有法要。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所謂入母胎經。汝當諦聽。至極作意。善思念之。我今為說。難陀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難陀。雖有母胎有入不入。云何受生入母胎中。若父母染心共為婬愛。其母腹淨月期時至中蘊現前。當知爾時名入母胎。此中蘊形有其二種。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醜陋。地獄中有容貌醜陋如燒杌木。傍生中有其色如烟。餓鬼中有其色如水。人天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中有形色鮮白。無色界天元無中有以無色故。中蘊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復無足。隨其先業應託生處。所感中有即如彼形。若天中有頭便向上。人傍生鬼橫行而去。地獄中有頭直向下。凡諸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猶如天眼遠觀生處。言月期至者謂納胎時。難陀。有諸女人或經三日或經五日半月一月。或有待緣經久期水方至。若有女人身無威勢多受辛苦。形容醜陋無好飲食。月期雖來速當止息。猶如乾地灑水之時即便易燥。若有女人身有威勢常受安樂。儀容端正得好飲食。所有月期不速止息。猶如潤地水灑之時即便難燥。云何不入。若父精出時母精不出。母精出時父精不出。若俱不出皆不入胎。若母不淨父淨。若父不淨母淨。若俱不淨亦不受胎。若母根門為風病所持。或有黃病痰癊。或有血氣胎結。或為肉增。或為服藥。或麥腹病蟻腰病。或產門如[3]駝口。或中如多根樹。或如犁頭或如車轅。或如藤條或如樹葉。或如[4]麥芒。或腹下深。或有上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或復水流。或如鵶口常開不合。或上下四邊闊狹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內有虫食爛壞不淨。若母有此過者並不受胎。或父母尊貴中有卑賤。或中有尊貴父母卑賤。如此等類亦不成胎。若父母及中有俱是尊貴。若業不和合亦不成胎。若其中有於前境處。無男女二愛亦不受生。
[0253b28] 難陀。云何中有得入母胎。若母腹淨中有現前見為欲事。無如上說眾多過患。父母及子有相感業方入母胎。又彼中有欲入胎時心即顛倒若是男者於母生愛於父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愛於母生憎。於過去生所造諸業。而起妄想作邪解心。生寒冷想大風大雨及雲霧想。或聞大眾鬧聲。作此想已隨業優劣。復起十種虛妄之想。云何為十。我今入宅我欲登樓。我昇臺殿我昇床座。我入草菴我入葉舍。我入草叢我入林內。我入牆孔我入籬間。難陀其時中有作此念已即入母胎。應知受胎名羯羅藍。父精母血非是餘物。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緣。為識所緣依止而住。譬如依酪[5]瓶鑽人功動轉不已。得有[6]酥出異此不生。當知父母不淨精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復次難陀。有四譬喻。汝當善聽。如依青草虫乃得生。草非是虫虫非離草。然依於草因緣和合。虫乃得生身作青色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牛糞生虫。糞非是虫虫非離糞。然依於糞因緣和合。虫乃得生身作黃色。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棗生虫棗非是虫虫非離棗。然依於棗因緣和合。虫乃得生身作赤色。難陀當知父精母血羯羅藍身亦復如是。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如依酪生虫身作白色。廣說乃至因緣和合大種根生。復次難陀。依父母不淨羯羅藍故。地界現前堅鞕為性。水界現前濕潤為性。火界現前溫煖為性。風界現前輕動為性。難陀。若父母不淨羯羅藍身。但有地界無水界者。便即乾燥悉皆分散譬如手握乾麨灰等。若但水界無地界者。即便離散如油[1]渧水。由水界故地界不散。由地界故水界不流。難陀。羯羅藍身有地水界無火界者。而便爛壞。譬如夏月陰處肉團。難陀。羯羅藍身。但有地水火界。無風界者。即便不能增長廣大。此等皆由先業為因更互為緣。共相招感識乃得生。地界能持水界能攝。火界能熟風界能長。難陀。又如有人若彼弟子熟調沙糖。即以氣吹令其增廣。於內空虛猶如[2]藕根。內身大種地水火風業力增長亦復如是。難陀。非父母不淨有羯羅藍體。亦非母腹亦非是業非因非緣。但由此等眾緣和會方始有胎。如新種子不被風日之所損壞。堅實無穴藏舉合宜。下於良田并有潤澤。因緣和合方有[3]芽莖。枝葉花果次第增長。難陀。此之種子。非離緣合[*]芽等得生。如是應知。非唯父母非但有業及以餘緣而胎得生。要由父母精血因緣和合方有胎耳。難陀。如明眼人為求火故。將日光珠置於日中。以乾牛糞而置其上方有火生。如是應知。依父母精血因緣合故方有胎生。父母不淨成羯羅藍。號之為色受想行識。即是其名說為名色。此之蘊聚可惡名色託生諸有。乃至少分剎那我不讚歎。何以故。生諸有中是為大苦。譬如糞穢少亦是臭。如是應知生諸有中少亦名苦。此五取蘊色受想行識。皆有生住增長及以衰壞。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長衰壞即是老死。是故難陀。誰於有海而生愛味。臥母胎中受斯劇苦。
[0254b01] 復次難陀。如是應知。凡入胎者大數言之。有三十八七日。初七日時胎居母腹。如榍如癰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前熬極受辛苦名羯羅藍。狀如粥汁或如酪漿。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地界堅性水界濕性火界煖性風界動性方始現前。難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臥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莊熱煎熬極受辛苦。於母腹中有風自起名為遍觸。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頞部陀。狀如稠酪或如凝酥。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四界現前。
[0254b12] 難陀。第三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刀[4]鞘口。從先業生觸彼胎時名曰閉尸。狀如鐵箸或如蚯蚓。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0254b15] 難陀。第四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為內[5]開。從先業生吹擊胎箭名為健南。狀如鞋楥或如溫石。於七日中四界現前。
[0254b18] 難陀。第五七日廣說如前。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攝持。此風觸胎有五相現。所謂兩臂兩髀及頭。譬如春時天降甘雨樹林欝茂增長枝條。此亦如是五相顯現。
[0254b22] 難陀。第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廣大。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肘兩膝。如春降雨荑草生枝。此亦如是四相顯現。
[0254b25] 難陀。第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為旋轉。此風觸胎有四相現。謂兩手兩脚。猶如聚沫或如水苔。有此四相。
[0254b28] 難陀第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翻轉。此風觸胎有二十相現。謂手足十指從此初出。猶如新雨樹根始生。
[0254c02] 難陀。第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分散。此風觸胎有九種相現。謂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
[0254c05] 難陀。第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堅鞭令胎堅實。即此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普門。此風吹脹胎藏。猶如浮囊以氣吹滿。
[0254c08] 難陀。第十一七日。於母胎中有風名曰疎通。此風觸胎令胎通徹有九孔現。若母行立坐臥作事業時。彼風旋轉虛[6]通漸令孔大。若風向上上孔便開。若向下時即通下穴譬如鍛師及彼弟子。以槖扇時上下通氣。風作事已即便隱滅。
[0254c14] 難陀。第十二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曲口。此風吹胎於左右邊作大小[7]腸。猶如藕絲。如是依身交絡而住。即此七日復有風名曰穿髮。於彼胎內作一百三十節無有增減。復由風力作百一禁處。
[0254c19] 難陀。第十三七日。於母腹中以前風力知有飢渴。母飲食時所有滋味。從[8]臍而入藉以資身。
[0254c22] 難陀。第十四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線口。其風令胎生一千筋。身前有二百五十。身後有二百五十。右邊二百五十。左邊二百五十。
[0254c25] 難陀。第十五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蓮花。能與胎子作二十種脈吸諸滋味。身前有五身後有五。右邊有五左邊有五。其脈有種種名及種種色。或名伴或名力或名[9]勢色。有青黃赤白豆[10]酥油酪等色。更有多色共相和雜難陀。其二十脈。脈別各有四十脈以為眷屬。合有八百吸氣之脈。於身前後左右各有二百。難陀。此八百脈各有一百道脈眷屬相連。合有八萬。前有二萬後有二萬。右有二萬左有二萬。難陀。此八萬脈復有眾多孔穴。或一孔二孔乃至七孔。一一各與毛孔相連。猶如藕根有多孔隙。
[0255a08] 難陀。第十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甘露行。此風能為方便安置胎子二眼處所。如是兩耳兩鼻口咽胸臆。令食入時得停貯處。能令通過出入氣息。譬如陶師及彼弟子。取好泥團安在輪上。隨其器物形勢安布[1]令無差[2]舛。此由業風能作如是。於眼等處隨勢安布。乃至能令通過。出入氣息亦無差失。
[0255a15] 難陀。第十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毛拂口。此風能於胎子眼耳鼻口咽喉胸臆食入之處。令其滑澤通出入氣息安置處所。譬如巧匠若彼男女取塵翳鏡以油及灰。或以細土揩拭令淨。此由業風能作如是。安布處所無有障礙。
[0255a21] 難陀。第十八[3]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無垢。能令胎子六處清淨。如日月輪大雲覆蔽。猛風忽起吹雲四散光輪清淨。難陀。此業風力令其胎子。六根清淨亦復如是。
[0255a25] 難陀。第十九七日。於母腹內令其胎子成就四根眼耳鼻舌。入母腹時先得三根。謂身命意。
[0255a28] 難陀。第二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堅固。此風依胎左脚生指節二十骨。右脚[4]亦生二十骨。足跟四骨膞有二骨膝有二骨。髀有二骨腰髁有三骨。脊有十八骨。肋有二十四骨。復依左手生指節二十骨。復依右手亦生二十。腕有二骨臂有四骨。胸有七骨肩有七骨。項有四骨頷有二骨。齒有三十二骨髑髏[5]四骨。難陀。譬如[6]塑師或彼弟子。先用鞕木作其相狀。次以繩纏後安諸泥以成形像。此業風力安布諸骨亦復如是。此中大骨數有二百。除餘小骨。
[0255b10] 難陀。第二十一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生起。能令胎子身上生肉。譬如泥師先好調泥泥於牆壁。此風生肉亦復如是。
[0255b13] 難陀。第二十二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浮流。此風能令胎子生血。
[0255b15] 難陀。第二十三七日。於母腹內有風名曰淨持。此風能令胎子生皮。
[0255b17] 難陀。第二十四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滋漫。此風能令胎子皮膚光悅。
[0255b19] 難陀。第二十五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持城。此風能令胎子血肉滋潤。
[0255b21] 難陀。第二十六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生成。能令胎子身生髮毛爪甲。此皆一一共脈相連。
[0255b24] 難陀。第二十七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曲[7]藥。此風能令胎子髮毛爪甲悉皆成就。難陀。由其胎子先造惡業。慳澁悋惜於諸財物。堅固執著不肯惠施。不受父母師長言教。以身語意造不善業。日夜增長當受斯報。若生人間所得果報皆不稱意。若諸世人以長為好彼即短。若以短為好彼即長。以麁為好彼即細。若以細為好彼即麁。若[8]支節相近為好彼即相離。若相離為好彼即相近。若多為好彼即少。若少為好彼即多。愛肥便瘦愛瘦便肥。愛怯便勇愛勇便怯。愛白便黑愛黑便白。難陀。又由惡業感得惡報。聾盲瘖瘂愚鈍醜陋。所出[9]音響人不樂聞。手足攣躄形如餓鬼。親屬皆憎不欲相見。況復餘人。所有三業向人說時。他不信受不將在意。何以故。由彼先世造諸惡業獲如是報。難陀。由其胎子先修福業。好施不慳憐愍貧乏。於諸財物無悋著心。所造善業日夜增長當受勝報。若生人間所受果報悉皆稱意。若諸世人以長為好則長。若以短為好則短。麁細合度支節應宜。多少肥瘦勇怯顏色無不愛者。六根具足端正超倫。辭辯分明音聲和雅。人相皆具見者歡喜。所有三業向人說時。他皆信受敬念在心。何以故。由彼先世造諸善業獲如是報。難陀胎若是男。在母右脇蹲[10]踞而坐。兩手掩面向母脊住。若是女者在母左脇蹲[*]踞而坐。兩手掩面向母腹住。在生[11]藏下熟[*]藏上。生物下鎮熟物上[12]刺。如縛五處插在尖標。若母多食或時少食皆受苦惱。如是若食極膩或食乾燥。極冷極熱醎淡苦醋或太甘辛。食此等時皆受苦痛。若母行欲或急行走。或時危坐久坐久臥跳躑之時悉皆受苦。難陀當知。處母胎中有如是等種種諸苦。逼迫其身不可具說。於人趣中受如此苦。何況惡趣地獄之中苦難比喻。是故難陀。誰有智者樂居生死無邊苦海受斯厄難。
[0256a02] 難陀。第二十八七日。於母腹中胎子。便生八種顛倒之想。云何為八。所謂屋想乘想園想樓閣想樹林想。床座想河想池想。而實無此妄生分別。
[0256a06] 難陀。第二十九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花條。此風能吹胎子令其形色鮮白淨潔。或由業力令色黧黑。或復青色。更有種種雜類顏色。或令乾燥無有滋潤。白光黑光隨色而出。
[0256a10] 難陀。第三十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鐵口。此風能吹胎子髮毛爪甲令得生長。白黑諸光皆隨業現。如上所說。
[0256a13] 難陀。第三十一七日。於母腹中胎子漸大。如是三十二七。三十三七。三十四七日已來增長廣大。
[0256a16] 難陀。第三十五七日。子於母腹支體具足。
[0256a17] 難陀。第三十六七日。其子不樂住母腹中。
[0256a18] 難陀。第三十七七日。於母腹中胎子便生三種不顛倒想。所謂不淨想。臭穢想。黑闇想。依一分說。
[0256a21] 難陀。第三十八七日。於母腹中有風名曰藍花。此風能令胎子轉身向下。長舒兩臂趣向產門。次復有風名曰趣下。由業力故風吹胎子。令頭向下雙脚向上。將出產門。難陀。若彼胎子於前身中造眾惡業并墮人胎。由此因緣將欲出時。手足橫亂不能轉側。便於母腹以取命終。時有智慧女人或善醫者。以煖酥油或榆皮汁及餘滑物塗其手上。即以中指夾薄刀子利若鋒芒。內如糞廁黑闇臭穢可惡坑中。有無量[1]虫恒所居止。臭汁常流精血腐爛深可厭患。薄皮覆蓋惡業身瘡[2]於斯穢處推手令入。以利刀子臠割兒身片片抽出。其母由斯受不稱意。極痛辛苦因此命終。設復得存與死無異。難陀若彼胎子善業所感。假令顛倒不損其母。安隱生出不受辛苦。難陀。若是尋常無此厄者。至三十八七日將欲產時。母受大苦。性命幾死。方得出胎難陀。汝可審觀。當求出離[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一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二門第十子攝頌難陀因緣之餘
[0256b18] 佛告難陀。凡胎生者是極苦惱。初生之時或男或女墮人手內。或以衣裹安在日中。或在陰處或置搖車。或居床席懷抱之內。由是因緣皆受酸辛楚毒極苦。難陀。如牛剝皮近牆而住被牆蟲所食。若近樹草樹草蟲食。若居空處諸蟲唼食。皆受苦惱初生亦爾。以煖水洗受大苦惱。如癩病人皮膚潰爛膿血橫流。加之杖捶極受楚切。生身之後飲母血垢而得長大。言血垢者於聖法律中即乳汁是。難陀。既有如是無邊極苦無一可樂。誰有智者於斯苦海而生愛戀。常為流轉無有休息。生七日己身內即有八萬戶虫縱橫噉食。難陀。有一戶蟲。名曰食髮依髮根住常食其髮。有二戶蟲。一名杖藏。二名麁頭。依頭而住常食其頭。有一戶蟲。名曰繞眼。依眼而住常食於眼。有四戶蟲。一名驅逐。二名奔走。三名屋宅。四名圓滿。依腦而住常食於腦。有一戶蟲。名曰稻葉。依耳食耳。有一戶蟲。名曰藏口。依鼻食鼻。有二戶蟲。一名遙擲二名遍擲。依脣食脣。有一戶蟲。名曰蜜葉。依齒食[4]齒。有一戶蟲。名曰木口。依齒根食齒根。有一戶蟲。名曰針口。依舌食舌。依一戶蟲。名曰利口。依舌根食舌根。有一戶蟲。名曰手圓。依腭食腭。復有二戶蟲。一名手網。二名半屈。依手掌食手掌。有二戶蟲。一名短懸。二名長懸。依腕食腕。有二戶蟲。一名遠臂。二名近臂。依臂食臂。有二戶蟲。一名欲吞。二名已吞。依喉食喉。有二戶蟲。一名有怨。二名大怨。依胸食胸。有二戶蟲一名螺貝二名螺口。依肉食肉。有二戶蟲。一名有色二名有力。依血食血。有二戶蟲。一名勇健二名香口。依筋食筋。有二戶蟲。一名不高。二名下口。依脊食脊。有二戶蟲。俱名脂色。依脂食脂。有一戶蟲。名曰黃色。依黃食黃。有一戶蟲。名曰真珠。依腎食腎。有一戶蟲。名曰大真珠。依腰食腰。有一戶蟲。名曰未至。有脾食脾。有四戶蟲。一名水[5]命。二名大水命。三名針口。四名刀口。依腸食腸。有五戶蟲。一名月滿。[6]二名月面。三名暉耀。四名暉面。五名別住。依右脇食其脇。復有五蟲。名同於上。依左脇食其脇。復有四蟲。一名穿前。二名穿後。三名穿堅。四名穿住。依骨食骨。有四戶蟲。一名大白。二名小白。三名重雲。四名臭氣。依脈食脈。有四戶蟲。一名師子。二名備力。三名急箭。四名蓮花。依生[1]藏食生藏。有二戶蟲。一名安志。二名近志。依熟[*]藏食熟[*]藏。有四戶蟲。一名鹽口。二名蘊口三名網口四名雀口依小便道食尿而住。有四戶蟲一名應作二名大作三名小形四名小束依大便道食糞而住。有二戶蟲一名黑口二名大口依髀食髀。有二戶蟲一名癩二名小癩依膝食膝。有一戶蟲名曰愚根依脛食脛。有一戶蟲名曰黑項依脚食脚。難陀如此之身甚可厭患。如斯色類常有八萬戶蟲日夜噉食。由此令身熱惱羸瘦疲困飢渴。又復心有種種苦惱憂愁悶絕眾病現前。無有良醫能為除療。難陀於大有海生死之中有如是苦。云何於此而生愛樂。復為諸神諸病之所執持。所謂天神龍神八部所持。及諸鬼神乃至羯吒布單那。及餘禽獸諸[2]鬼所持。或為日月星辰所厄。此等鬼神作諸病患。逼惱身心難可具說。
[0257a21] 佛告難陀。誰於生死樂入母胎受極辛苦。如是生成如是增長。飲母乳血妄生美想。及諸飲長漸至長成。假令身得安樂無病衣食恣情壽滿百歲。於此生中睡眠減半。初為嬰兒次為童子。漸至成長憂悲患難眾病所逼。無量百苦觸惱其身難可說盡。身內諸苦難忍受時不願存生意便求死。如是之身苦多樂少。雖復暫住必當謝滅。難陀生者皆死無有常存。假使藥食資養壽命得延年歲。終歸不免死王所殺送往空田。是故當知生無可樂來世資糧應勤積集勿作放逸。策修梵行莫為嬾惰。於諸利行法行功德行純善行常樂修習。恒觀自身善惡二業。繫在於心勿令後時生大追悔。一切所有愛樂之事。皆悉別離隨善惡業趣於後世。難陀。壽命百年有其十位。初謂嬰兒位臥於襁褓。二謂童子樂為兒戲三謂少年受諸欲樂。四謂少壯勇健多力。五謂盛年有智談論。六謂成就能善思量巧為計策。七謂漸衰善知法式。八謂朽邁眾事衰弱。九謂極老無所能為。十謂百年是當死位。難陀梗概大位略說如是。計准四月以為一時。百年之中有三百時於春夏冬各有其百。一年十二月總有一千二百月。若半月為數總有二千四百半月。於三時中各有八百半月。總有三萬六千晝夜。一日再食總有七萬二千度食。雖有緣不食亦在其數。不食緣者所謂瞋恨不食。遭苦不食。或求索不得。睡眠持[3]齋掉戲不食。事務不食。食與不食而共合集數有爾許。并飲母乳。人命百年我已具說年月晝夜及飲食數。汝應生厭。難陀。如是生成長大身有眾病。所謂頭目耳鼻舌齒咽喉。胸腹手足疥癩癲狂。水腫欬嗽風黃熱癊。眾多瘧病[4]支節痛苦。難陀。人身有如是病苦。復有百一風病百一黃病。百一痰癊病百一總集病。總有四百四病。從內而生。難陀身如癰箭眾病所成。無暫時停念念不住。體是無常苦空無我。恆近於死敗壞之法不可保愛。難陀。凡諸眾生復有如是生受苦痛。謂截手足眼耳鼻舌頭及支分。復受獄囚枷鎖杻械鞭打拷楚。飢渴因苦寒熱雨雪。蚊虻蟻子風塵猛獸。及諸惡觸種種諸惱無量無邊難可具說。有情之類常在如是堅鞕苦中愛樂沈沒。諸有所欲苦為根本。不知棄捨更復追求。日夜煎迫身心被惱。內起燒然無有休息。如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取陰苦。四威儀中行立坐臥亦皆是苦。若常行時不立坐臥即受苦無樂。若常立時不行坐臥。若坐不行立臥。若臥不行立坐皆受極苦而無安樂。難陀。此等皆是捨苦求苦。唯是苦生唯是苦滅。諸行因緣相續而起如來了知故說有情生死之法。諸行無常非真究竟。是變壞法不可保守。當求知足深生厭患勤求解脫。難陀。於善趣中有情之類。生處不淨苦劇如是。種種虛誑說不可盡。何況具說於三惡趣餓鬼傍生地獄有情。所受楚毒難忍之苦。
[0257c19] 復次難陀有其四種入於母胎。云何為四。一者有情正念入正念住正念出。二者正念入正念住不正念出。三者正念入不正念住出。四者三皆不正念。誰是正念入住出。如有一類凡夫有情。性愛持戒數習善品。樂為勝事作諸福行。極善防護恒思質直。不為放逸有大智慧。臨終無悔即更受生。或是七生預流或是家家。或是一來或是一間。此人由先修善行故。臨命過時雖苦來逼受諸痛惱。心不散亂正念而終。復還正念入母胎內。了知諸法由業而生。皆從因緣而得生起。常與諸[5]病作居止處。難陀。應知此身恒是一切不淨窟宅。體非常住是愚癡物誘誑迷人。此身以骨而作機關。筋脈相連通諸孔穴。脂肉骨髓共相纏縛。以皮覆上不見其過。於熱窟中不淨充滿。髮毛爪齒分位差別。執我我所故恒被拘牽不得自在。常出涕唾穢污流[1]汗。黃水痰癊爛壞脂膩。腎膽肝肺大腸小腸屎尿可惡。及諸虫類周遍充滿。上下諸孔常流臭穢。生熟二[*]藏蓋以薄皮。是謂行廁汝應觀察。凡食噉時牙齒[2]咀嚼。濕以涎唾咽入喉中。髓腦相和流津腹內。如[3]犬咬枯骨妄生美想。食至[4]臍間嘔逆覆上還復却咽。難陀。此身元從羯羅藍頞部陀閉尸健南鉢羅奢佉不淨穢物而得生長。嬰兒流轉乃至老死輪迴繫縛。如黑闇坑如臭壞井。常以醎淡苦辛酸等食味而為資養。又母腹火燒煮身根。不淨糞鍋常嬰熱苦。母若行立坐臥之時。如被五縛亦如火炙。難可堪忍無能為喻。難陀彼胎雖在如是糞穢坑中眾多苦切。由利根故心不散亂。復有一類薄福有情。在母腹內或橫或倒由其先業因緣力故。或由母食冷熱醎酸甘辛苦味不善調故。或飲漿水過量。或多行婬欲。或饒疾病或懷愁惱。或時倒地或被打拍。由是等緣母身壯熱。由身熱故胎亦燒然。由燒然故受諸苦惱。由有苦故便即動轉。由動轉故或身橫覆不能得出。有善解女人以[5]酥油塗手內穢孔中。緩緩觸胎令安本處。手觸著時胎子即便受大苦惱。難陀。譬如幼小男女。人以利刀削破皮肉散灰於上。由斯便有大苦惱生。胎子楚毒亦復如是。雖受此痛由利根故正念不散。難陀此胎如是住母腹中受如斯苦。又欲產時辛苦而出。由[6]彼業風令手交合。[7]支節[8]拳縮受大劇苦。欲出母胎身體青瘀。猶如初腫難可觸著。飢渴逼迫心懸熱惱。由業因緣被風推出。既出胎已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皆受極苦。雖受此苦由上利根故正念不亂。於母腹中知入住出悉皆是苦。難陀。誰當樂入如是胎中。
[0258b10] 難陀。誰是於母腹正念入住不正念出。難陀。如有一類凡夫有情。性樂持戒修習善品。常為勝事作諸福行。其心質直不為放逸。少有智慧臨終無悔或是七生預流。或是家家。或是一來或是一間。此人先修善行。臨命終時雖苦來逼。受諸痛惱心不散亂。復還正念入母胎中。了知諸法由業而生。皆從因緣而得生起。廣說如上。乃至出胎雖受如是諸極苦楚。由是中利根故。入住正念不正念出。廣說如上。乃至誰當樂入如是胎中。
[0258b20] 難陀。誰是正念入胎不正住出。難陀。如有一類凡夫有情。性樂持戒修習善品。常為勝事作諸福行。廣說如上。乃至臨終無悔。或是七生預流等。臨命終時眾苦來逼。雖受痛[9]苦心不散亂。復還正念入母胎中。由是下利根故入胎時知住出不知。廣說如上。乃至誰當樂入如是胎中。
[0258b27] 難陀。誰是入住出俱不正念。如有一類凡夫有情。樂毀淨戒不修善品。常為惡事作諸惡行。心不質直多行放逸。無有智慧貪財慳悋。手常拳縮不能舒展濟惠於人。恒有希望心不調順。見行顛倒臨終悔恨。諸不善業皆悉現前。當死之時猛利楚毒。痛惱逼切其心散亂。由諸苦惱不自憶識。我是何人從何而來今何處去。難陀。是謂三時皆無正念。廣說如上。難陀。此諸有情生在人中。雖有如是無量苦惱然是勝處。於無量百千俱胝劫中人身難得。若生天上常畏墜墮有愛別離苦。命欲終時餘天告言。願汝當生世間善趣。云何世間善趣。謂是人天。人趣難得遠離難處更復是難。云何惡趣謂三惡道。地獄趣者常受苦切極不如意。猛利楚毒難可譬喻。餓鬼趣者性多瞋恚無柔軟心。諂誑殺害以血塗手無有慈悲。形容醜陋見者恐怖。設近於人受飢渴苦恒被障礙。傍生趣者無量無邊。作無義行無福行無法行無善行無淳質行。互相食噉強者[10][夌*欠]弱。有諸傍生若生若長若死。皆在闇中不淨糞屎垢穢之處。或時暫明所謂蜂蝶蚊蟻蚤虱蛆蟲之類。自餘復有無量無邊生長常闇。由彼先世是愚癡人。不聽經法恣身語意。貪著五欲造眾惡事。生此類中受愚迷苦。難陀。復有無量無邊傍生有情。生長及死皆在水中。所謂魚鼈黿鼉鱓蛭蚌蛤蝦蟇之類。由先世業身語意惡如上廣說。難陀。復有無量無邊傍生有情。聞屎尿香速往其處以為食飲。所謂猪羊雞犬狐狢鵰鷲烏蠅蜣蜋禽獸之類。皆由先世惡業所招受如是報。難陀。復有無量無邊傍生之類。常以草木及諸不淨充其飲食。所謂象馬駝牛驢騾之屬。乃至命終由先惡業受如是報。
[0259a02] 復次難陀。生死有海苦哉痛哉。猛焰燒然極大炎熱。無一眾生不被燒煮。斯等皆由眼耳鼻舌身意熾盛猛火。貪求前境色聲香味觸法。難陀。云何名為熾盛猛火。謂是貪瞋癡火。生老病死火。憂悲苦惱毒害之火。常自燒然無一得免。難陀。懈怠之人多受眾苦。煩惱嬰纏作不善法。輪迴不息生死無終。勤策之人多受安樂。發勇猛心斷除煩惱。修習善法不捨善軛無休息時。是故汝今應觀此身。皮肉筋骨血脈及髓不久散壞。常當一心勿為懈[1]息。未證得者勤求證悟。如是應學。難陀。我不共世間作諸諍論。然而世間於我強為諍論。所以者何。諸知法者不與他諍。離我我所共誰為諍。由無見解起妄執故。我證正覺作如是語。我於諸法無不了知難陀。我所言說有差異不。難陀言。不也世尊。如來說者無有差異。佛言善哉善哉。難陀。如來所說必無差異。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欲令世間長夜安樂獲大勝利。是知道者是識道者是說道者是開道者是大[2]導師。如來應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為奴僕。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難陀。且止如斯智慧境界。汝今應以肉眼所見而觀察之。知所見者皆是虛妄即名解脫。難陀。汝莫信我莫隨我欲。莫依我語莫觀我相。莫隨沙門所有見解。莫於沙門而生恭敬。莫作是語沙門喬答摩是我大師。然而但可於我自證所得之法。獨在靜處思量觀察。常多修習隨於用心所觀之法。即於彼法觀想成就正念而住。自為洲渚自為歸處。法為洲渚法為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難陀云何苾芻自為洲渚自為歸處。法為洲渚法為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如是難陀。若有苾芻。於自內身隨觀而住。勤勇繫念得正解了。於諸世間所有恚惱。常思調伏。是謂隨觀內身是苦。若觀外身及內外身亦復如是。難陀。次於集法觀身而住觀滅而住。復於集滅二法觀身而住。即於此身能為正念。或但有智或但有見或但有念。無依而住於此世間知無可取。如是難陀。是[3]謂苾芻於自內身隨觀而住。外身內外身為觀亦爾。次觀內受外受及內外受而住。觀內心外心及內外心而住觀內法外法及內外法而住。勤勇繫念得正解了。於諸世間所有恚惱常思調伏。觀集法住觀滅法住。復於集滅二法觀法而住。即於此身能為正念。或但有智或但有見或但有念。於此世間知無可取。如是難陀。是謂苾芻自為洲渚自為歸處。法為洲渚法為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難陀。若有丈夫稟性質直遠離[4]諂誑。於晨朝時來至我所。我以善法隨機教示。彼至暮時自陳所得。暮以法教旦陳所得。難陀。我之善法現得證悟。能除熱惱善應時機。易為方便是自覺法。善為覆護親對我前。聞所說法順於寂靜。能趣菩提是我所知。是故汝今見有自利。見有他利及二俱利。如是等法應常修學。於出家法謹慎行之勿令空過。當獲勝果無為安樂。受他供給衣食臥具病藥等物。令其施主獲大福利。得勝果報尊貴廣大。如是難陀。應當修學。
[0259c05] 復次難陀。未有一色是可愛樂。能於後時不變壞者。無有是處。不起憂悲不生煩惱者亦無是處。難陀。於汝意云何。此色是常為是無常。大德。體是無常。難陀。體既無常為是苦不。大德是苦。若無常苦即變壞法。我諸多聞聖弟子眾。計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白言。不也世尊。於汝意云何。受想行識是常無常。大德。皆是無常。難陀。體既無常為是苦不。大德是苦。若無常苦即變壞法。我諸多聞聖弟子眾。計受等是我我有受等受等屬我我在受等中不。不也世尊。是故應知凡是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所有諸色皆非是我。我不有色色不屬我。我不在色中。如是應以正念正慧而審觀察。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此等亦非是我。我亦非有此等。我亦非在此中。如是應以正念正慧而審觀察。若我多聞聖弟子眾。如是觀察於色厭患。復於受想行識亦生厭患。若厭患已即不染著。既無染著即得解脫。既解脫已自知解脫。作如是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世尊說此法已。時具壽難陀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百苾芻於諸有漏心得解脫。爾時世尊重說[5]伽[6]他告難陀曰。
 若人無定心  即無清淨智
 不能斷諸漏  是故汝勤修
 汝常修妙觀  知諸蘊生滅
 清淨若圓滿  諸天悉欣慶
 親友共交歡  往來相愛念
 貪名著利養  難陀汝應捨
 勿親近在家  及於出家者
 念起生死海  窮盡苦邊際
 初從羯羅藍  吹生於肉疱
 肉疱生閉尸  閉尸生健南
 健南漸轉變  生頭及四[*]支
 眾骨聚成身  皆從業因有
 頂骨合九片  頷車兩骨連
 齒有三十二  其根亦如是
 耳根及頸骨  腭骨并鼻梁
 胸臆與咽喉  總有十二骨
 眼[1]眶有四骨  肩[2]髃亦兩雙
 兩臂及指頭  總有五十骨
 項後有八骨  脊梁三十二
 此各有根本  其數亦四八
 右脇邊肋骨  相連有十三
 左脇相連生  亦有十三骨
 此等諸骨鎖  三三相續連
 二二相鉤牽  其餘不相續
 左右兩[3]腿足  合有五十骨
 總三百十六  支拄於身內
 骨節相鉤綴  合成眾生體
 實語者記說  正覺之所知
 從足至於頂  雜穢不堅牢
 由此共成身  脆危如[4]葦舍
 無榍唯骨立  血肉遍塗治
 同機關木人  亦如幻化像
 應觀於此身  筋脈更纏繞
 濕皮相裹覆  九處有瘡門
 周遍常流溢  屎尿諸不淨
 [5]譬如倉與篅  盛諸穀麥等
 此身亦如是  雜穢滿其中
 運動骨機關  危脆非堅實
 愚夫常愛樂  智者無染著
 洟唾[6]污常流  膿血恒充滿
 黃脂雜乳汁  腦滿髑髏中
 胸[7]膈痰癊流  內有生熟[*]藏
 肪膏與皮膜  五藏諸腸胃
 如是臭爛等  諸不淨居同
 罪身深可畏  此即是怨家
 無識耽欲人  愚癡常保護
 如是臭穢身  猶如朽城郭
 日夜煩惱逼  遷流無暫停
 身城骨牆壁  血肉作塗泥
 畫綵貪瞋癡  隨處而莊飾
 可惡骨身城  血肉相連合
 常被惡知識  內外苦相煎
 難陀汝當知  如我之所說
 晝夜常繫念  勿思於欲境
 若欲遠離者  常作如是觀
 勤求解脫處  速超生死海

[0260b29] 爾時世尊說是入胎經已。具壽難陀及五百苾芻。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0260c02] 難陀苾芻越生死海險難之處。能至安隱究竟涅槃。獲阿羅漢果說自慶頌曰。
 敬心奉澡浴  淨水及塗香
 并修諸福因  獲斯殊勝報

[0260c06] 時諸苾芻聞是說已。咸皆有疑為斷疑故請大師曰。大德難陀苾芻。先作何業由彼報得金色[8]之身。具三十相以自嚴飾。望世尊身但少四指。於婬欲境極生愛著。大師哀愍於生死海。強拔令出方便安置究竟涅槃。唯願為說。佛告諸苾芻。難陀苾芻先所作業果報成熟皆悉現前。廣說如上。即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260c15] 汝等諸苾芻。過去世時九十一劫人壽八萬歲。有毘鉢尸佛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與六萬二千苾芻。遊行人間至親慧城[9]王所都處往親慧林。即於此住。時彼世尊有異母弟。於婬欲境極生愛著。其毘鉢尸如來應正等覺。於生死海勸令出家。方便安置究竟涅槃。時彼國主名曰有親。以法化世人民熾盛豐樂安隱。無諸詐偽賊盜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王異母弟極耽婬染。王聞佛眾住親慧林。將諸王子親侍大臣及內宮女。人民翊從往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彼王眾。宣揚妙法示教利喜得殊勝解。其弟耽欲不肯出門。時大臣子及餘知友撫塵之類詣而告曰。善友知不。王及王子并諸內宮大臣人眾。往毘鉢尸佛所躬行禮敬。聽受妙法獲殊勝解。人身難得汝已得之。如何今時耽著婬欲不肯出門。彼聞責已心生愧恥。俛仰相隨同行而去。時佛[1]弟苾芻見諸徒侶共行而去。問曰何故君等將此一人共伴而去。時彼同伴具以事白。苾芻曰我是佛弟。昔在家時於諸欲境極生耽著。幸蒙大師強牽令出。安隱將趣究竟涅槃。更有如是愚癡之輩與我相似。仁等慈悲強共將去誠為大善。今可往詣無上大師。得至佛所必生深信。時彼同伴共至佛所。佛觀彼類稱根欲性而為說法。既得聞已深起信心。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唯願大師及諸聖眾。明至我家入溫室澡浴。佛默然受。彼知受已禮佛雙足奉辭而去。遂至王所申恭敬已。白言大王。我詣佛所聞法生信於婬欲境起厭離心。奉請佛僧明至我家入溫室浴。如來大師慈悲為受。佛是人天所應供養。王今宜可灑掃街衢嚴飾城郭。王作是念。佛來入城我當嚴飾。然我之弟耽欲難諫。佛今調伏實誠希有。答言甚善。汝今可去營[2]辦澡浴所須之物。我當隨力嚴飾城隍。弟生大喜辭王而去。王告諸臣曰。當可唱令普告諸人。明日世尊將入城內。諸舊住者。及遠方來。汝等諸人咸當隨力。嚴飾城郭灑掃街衢。持諸香華迎大師入。臣奉王教普告令知具宣王勅。時諸人眾於彼城中。除去瓦礫遍灑香水。燒諸妙香懸眾旛蓋散花供養。如天帝釋歡喜之園。時彼王弟辦諸香湯及香油等。莊嚴浴室敷置床座。毘鉢尸佛漸欲至城。王及諸臣太子后妃宮人婇女及諸人眾。咸出奉迎遙禮佛足隨從入城。時彼王弟引佛世尊。入溫室內授香水等以充澡浴。見佛世尊身如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周遍莊嚴。見已歡喜生深信心。洗浴既竟著衣服已。即便頂禮世尊雙足。發是願言。我今幸遇最上福田微申供養。願此善因於未來世。身得金色與佛無異。如世尊弟於欲境中。深生耽[3]著強拔令出。得趣安隱究竟涅槃。願我當來得為佛弟獲金色身亦復如是。我於欲境生耽著時。強牽令出愛染深河。得趣涅槃安隱之處。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彼親慧王耽欲之弟。即難陀苾芻是。由於昔時請毘鉢尸佛。入浴室中香湯澡浴。淨心發願彼之善因。今為佛弟身作金色。我於耽著婬欲之境。強拔令出捨俗出家。究竟涅槃至安隱處。
[0261b18] 時諸苾芻更復有疑。請世尊曰。大德。難陀苾芻。曾作何業今身感得三十大丈夫相。佛告諸苾芻彼所作業廣說如前。乃往過去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資生無乏。有一苑園花菓茂盛。流泉浴池林木森竦。堪出家人棲隱之處。時有獨覺出現於世。哀愍眾生樂處閑靜。世間無佛唯此福田。于時有一獨覺尊者。遊行人間至斯聚落。周旋觀察屆彼園中。其守園人既見尊者。告言。善來為解勞倦。尊者住此即於中夜入火光定。園人見已作如是念。此之大德成斯勝行。即便夜起往就家尊。告言大家。宜於今者生慶喜心。於[4]花園中有一大德來投我宿。成就妙行具足神通。放大光明遍照園內。長者聞已疾往園中。禮雙足已作如是言。聖者仁為求食我為福因。幸住此園我常施食。彼見慇懃即便為受。住此園內入勝妙定解脫之樂。復作是念我此臭身輪迴生死。所應作者並已獲得。宜入圓寂永證無生。作是念已即昇虛空。入火光定現諸神變。[5]放大光明上燭紅輝下流清水。捨此身已神識不生。永證無餘妙涅槃界。時彼長者取其屍骸。焚以香木復持乳汁而滅其火。收餘身骨置新瓶中。造窣堵波懸諸旛蓋。深生敬信灑三十種眾妙香水。并發大願求諸相好。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長者即難陀是。由以勝妙供養敬信業故。今受果報感得三十殊妙勝相。時諸苾芻更有疑念。重請世尊。大德。難陀苾芻。曾作何業若不出家棄塵俗者。必當紹繼力輪王位。佛告諸苾芻。難陀先世所造之業。果報熟時必當自受。廣如上說。過去世時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有迦攝波佛出現世間。十號具足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依止而住。時彼城中王名訖栗枳。以法化世為大法王。廣如上說。王有三子謂大中小彼迦攝波佛施化事畢。猶如火盡入大涅槃。其王信敬取佛餘身。以諸香木栴檀沈水海岸牛頭天[6]木香等。焚燒既訖滅以香乳。收其舍利置金寶瓶。造大[7]宰堵波皆用四寶。縱廣正等一踰繕那高半踰繕那。安相輪時王之中子親上中蓋。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時王中子者即難陀是。由於昔時敬心供養安置中蓋斯之善業。於二千五百生中常為力輪王化一洲內。今此生中若不出家者。還作力輪王得大自在。
[0262a04] 時諸苾芻更復有疑。請問世尊。大德。難陀苾芻。曾作何業於佛弟子。善護根門最為第一。佛言此由願力。難陀苾芻於迦攝波佛時捨俗出家。其親教師彼佛法中。善護根門稱為第一。盡其形壽梵行自持。然於現身竟無證悟於命終時便發[1]誓願。我於佛所盡斯形壽梵行自持。然於現身竟無所證。願我以此修行善根。此佛世尊記未來世。有摩納婆當成正覺號釋迦牟尼。我於彼佛教法之中。出家離俗斷諸煩惱。獲阿羅漢如親教師。於斯佛所善護根門最為第一。我亦如是於彼教中。守護根門最為第一。由彼願力今於我所。諸弟子中善護根門最為第一。如是苾芻若純黑業得純黑報。若純白業得純白報。若雜業者當受雜報。是故汝等離純黑雜業。修純白業如是應修。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二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三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62a27] 第[2]三門別門總攝頌曰。
 三衣及衣架  河邊造寺[3]簷
 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應畜

[0262b01] 第三門第一子攝頌曰。
 三衣條葉量  床脚拂遊塵
 行處著氍毺  [4]杵石須聽畜

[0262b04] 緣在室羅伐城。如佛所說苾芻應畜割截支伐羅。時諸苾芻即便割截。長條短條不能相似。以緣白佛。佛言長條短條不應參差。割截應須齊割。彼復不知云何齊割。佛言長條短條應隨其量。可取竹片量截長短方定。
[0262b09]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作支伐羅。葉不相似便不端正。以緣白佛。佛言若作衣時葉應相似。苾芻不知云何相似。佛言可取竹片量葉寬狹。然後裁之。佛言應量葉者。時諸苾芻作葉極大。佛言不應大作。然葉相有三。謂大中小。大寬四指或如烏張足。小寬二指或如母指面。此內名中。諸苾芻於不淨地縫刺其衣遂便垢污。佛言應以牛糞淨拭其地。作曼[5]茶羅待乾淨已。於上作衣。佛言作曼[*]茶羅者。然牛糞難得。佛言應以水灑其地淨掃置衣。
[0262b19]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作[6]尖床脚遂便損地。佛言不應尖利應可平作。然猶致損。佛言應作糠帒置床脚下。或破帛纏裹。
[0262b22] 緣處同前。有婆羅門因出城外行遊疲極。食時既至入逝多林。見其食處敷妙褥座置[7]好飲食。見生希有發信敬心。即脫上帔敷上座坐處出門而去。後於異時衣便垢膩。其知事人敷之下座。彼婆羅門後[8]因他事。來至寺中行詣食處。於上座所不見其衣。巡次遍觀見敷下座。彼作是念。我衣新物又是貴價。因何今日穢污若斯。且待片時察其何故。乃見知事安置座已捉衣拂地。彼見如是知其污緣。告知事曰。此之小事仁不解耶。先當灑水次掃令淨然後敷座。由不解故致損我衣。起嫌恥心捨之而去。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每於食處應先灑水次掃令淨。然後敷座方成應法。時知事人於塵土座上。敷其座褥遂多垢污。招過同前。佛言先可拂拭床座。次敷氈褥。苾芻不知以何拂拭。佛言應以一衣用拂床座。[9]時彼知事拂以好衣。佛言應用故衣。其知事者拂以故衣。不久破碎即皆棄擲。佛言不應即棄。裂為細片繫在杖頭用拂床座。經久無堪遂還棄擲。佛言雖不堪用不應棄擲。應剉和泥及和牛糞。用填柱孔或塗牆隙。欲令施主福利久增。
[0262c15] 緣處同前。時有年少苾芻。隨於一處而作經行。彼經行時令地損壞。時有長者入寺遍觀。至經行處便作是念。地尚如此聖者之足其狀若何。作是念已問言聖者。誰令此地有損壞耶。苾芻報曰。此即是我經行之處。長者報曰。地既如此足如之何。幸當舉足我試觀足。即便舉示其皮並穿長者見已起悲念心報言聖者。我有氍毺。欲為敷設在上經行於足無損。答言長者。佛未聽許。彼言聖者。仁之大師。性懷慈念此定應許。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彼精勤警策經行。苾芻應畜氍毺隨意無犯。還告長者彼即為敷。苾芻便受多時足蹋。遂為兩叚各在一邊。長者後來見其狼[10]籍。問言聖者。因何氍毺零落至此。若見破處何不縫治。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長者所說斯實善哉。見有破處即可縫治或以物補。若其碎破不堪修理。應可和泥或和牛糞。於經行處而為塗拭。能令施主增長福田。
[0263a04] 緣處同前。有苾芻病往醫人處報言賢首。我有如是病為處方藥。彼言聖者。服如是藥當得平復。即為處方還歸住處。料理藥時須得[1]杵石。便詣餘家暫借充用。彼人便與磨藥既了以石相還。答言聖者。此即相遺隨意將歸。答曰佛未聽畜。若如是者可置地去。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畜[*]杵石并軸。他若施時隨意應受。
[0263a12] 第三門第二子攝頌曰。
 衣架及燈籠  勿使蟲傷損
 熱開三面舍  可記難陀身

[0263a15] 緣在室羅。伐城苾芻隨處而安衣服。便多垢膩被蟲蟻穿。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隨處而置衣服。當作衣[2]架。苾芻即便穿壁安衣令壁損壞。佛言不得穿壁。初造寺時應出木坎上置衣竿。時諸苾芻房內置竿簷前不作。佛言簷前亦作。勿令闕事。
[0263a21] 緣處同前。佛言應作衣架者。[3]蘭若苾芻求竹無處佛言應將葛蔓橫繫置衣。或葛亦無。佛言以繩為笐[4](戶浪反)。
[0263a24] 緣處同前。如世尊言夜闇誦經者。彼誦經時有蛇來至。少年見已驚忙大喚。唱言長脊長脊。凡夫苾芻悉皆驚怖。遂令聽者因斯廢闕。以緣白佛。佛言當可然燈以誦經典。苾芻夏月然燈損蟲。佛言應作燈籠。苾芻不知云何應作。佛言應以竹片為籠薄[5]疊遮障。此若難求用雲母片。此更難得應作百目[6]瓶。苾芻不解如何當作。佛言令瓦師作如燈籠形傍邊多穿小孔瓦師難求。佛言應用瓶瓨打去其底傍穿百目。置燈盞已向下而合。若孔有蟲入應以紙絹及薄物而掩蓋之。
[0263b06] 緣處同前。時當盛暑苾芻苦熱。身體萎黃病瘦無力。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諸苾芻身體萎黃病瘦無力。時阿難陀具以事白。佛言應作招涼舍。苾芻不知如何當作。佛言應近寺外為三面舍。三邊築牆架作偏敞疎徹來風。不同於寺四面有壁。苾芻即便於內安牆外置行柱。佛言中安行柱。復不開窓還遭熱悶。佛言置[7]窓。彼著窓時或太高下。佛言應與床齊。有諸鳥雀來入房中。佛言應置窓欞勿令得入。風雨飄灑。應安窓扇。苾芻食時閉門室闇。佛言食時開門。苾芻熱時於自房內。但著下[8]裙及僧脚崎。隨情讀誦并為說法作衣服等。於四威儀悉皆無犯。
[0263b19] 緣處同前。爾時世尊既與難陀。剃髮出家并受近圓已。將詣香山及三十三天至[9]捺落迦。周旋觀察還逝多林。諸客苾芻未識難陀。見彼身作金色具三十相周匝莊嚴。有老苾芻見時謂是如來便起迎接。既識知已方生悔心。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於難陀衣應為記驗。若更有此人亦為記識。此是正覺此是餘人。
[0263b26] 第三門第三子攝頌曰。
 河邊制齒木  羅怙遣出門
 合訶不合訶  二行應與服

[0263b29] 緣在室羅伐城。時勝慧河邊諸苾芻輩。以善方便策勵勤修。斷盡諸惑證阿羅漢果。時諸苾芻威儀庠序所為審諦。能使眾人敬信深重。爾時世尊告諸苾芻。勝慧河邊苾芻住處近彼村坊。所有人眾獲大善利。時具壽阿難陀聞世尊語即解其義。由近大師久為侍者。或聽其言或時覩相皆即解了。若世尊欲得見者說讚美言尊者了已。便寄信報河邊苾芻。諸具壽世尊讚歎。意欲相見仁等可來。彼既聞已更相告語。佛於我等為讚歎言。事須相見當欲如何。一人報云。更何所作我等當去。遂不觀察所應作事。若不觀者雖阿羅漢不能預知。復共議云去為善事。即告諸苾芻曰。仁等當知。世尊大師讚歎我等。意欲相見今者可去。諸苾芻曰。若如是者我等同行。即共相隨涉路而去。漸漸遊行至室羅伐。舊住諸苾芻出迎慰問。便於寺外有大喧聲。世尊聞已知而故問阿難陀曰。寺外何故有大喧聲。阿難陀曰。勝慧河邊諸苾芻眾。皆共來至停在寺外。寺內諸人咸出迎接。更相問訊致此喧聲。于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往告勝慧河邊諸苾芻眾。皆可還去勿住於此。于時尊者承佛教已。詣苾芻所告言具壽當知。世尊有教。仁等還去勿住於此。時彼聞已執持衣鉢遊適人間。佛告諸苾芻曰。諸有村坊所居之處。若有勝慧河邊苾芻住者。近彼村坊所有人眾獲大善利。阿難陀聞復還寄信。苾芻重來如是至三。諸苾芻執持衣鉢復往人間。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曰。勝慧河邊苾芻住處人皆獲利時阿難陀聞佛頻讚復令信報。彼諸苾芻共相謂曰。具壽何故世尊讚歎我輩欲得相見。頻往佛所令我還來。應由我等普告多人致令遣去。我今宜可不告諸人默然而去。時諸苾芻。密持衣鉢。詣世尊所禮佛雙足退坐一面。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可覓閑房靜處。為我及彼勝慧河邊諸苾芻輩敷置座褥。尊者奉教安置既了。還至佛所白言大德。我於一處敷設已了唯佛知時。是時世尊往勝慧河邊苾芻住處。即於門[1]外洗雙足已。於一房中就座而坐。加趺端身住現前念。時諸苾芻亦各洗足。入房而坐住現前念。爾時世尊便入初定。河邊諸苾芻亦入初定。世尊從初定出。入第二定第三第四定。次入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次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其河邊苾芻亦復如是。隨佛世尊出入諸定。世尊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無所有定。諸苾芻亦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無所有定。乃至入至初定。諸苾芻亦復如是入至初定。世尊念曰我入初定諸苾芻亦入初定。我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定諸苾芻亦入此定。我復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乃至初定。諸苾芻亦皆同我。我今應可作餘相狀而入初定。便非獨覺聲聞所行之境。作是念已即入其定。時諸苾芻共相謂曰。仁等當知。大師世尊住於自定。我等亦可自定而住便入自定。爾時世尊至天明已即從定出。大眾皆集。佛於眾中就座而坐。時具壽阿難陀從座而起。整衣服露右肩禮雙足。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頻頻讚歎勝慧河邊諸苾芻等意欲相見。彼諸苾芻皆來至此不蒙問及。佛言阿難陀。我已共彼諸人語訖。依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阿難陀白佛言未審。云何名為聖語法律共相慰問。阿難陀。如我共諸苾芻。皆於門外洗雙足已。隨次入房就座而坐。各並端身住現前念。我入初定河邊諸苾芻等亦入初定。我從初定出。入第二定第三第四定。次入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次入非想非非想處定。河邊諸苾芻等亦復如是。隨我出入諸定。我從非想非非想定出。入無所有處定。我復乃至入初定。是諸苾芻亦復如是。入至初定。阿難陀我作是念。我今應可作餘[2]相狀而入初定。便非獨覺聲聞所行之境。作是念已即入其定。時河邊苾芻自相謂曰。大師世尊住於自定。我等亦可自定而住。阿難陀。此謂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我作如是相安慰已。阿難陀白佛言。善哉大德。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極善世尊。聖語聖法律共相安慰。世尊既與河邊諸苾芻。以[3]聖語聖法律共安慰已。其聲普遍四遠諸人共相謂曰。佛共河邊諸苾芻輩。以聖語聖法律而相安慰。既聞此事諸長者婆羅門皆來禮拜河邊苾芻。此諸苾芻即為長者婆羅門。宣說法要口出臭氣。時彼諸人左右顧眄。共相謂曰。此之臭氣從何而來。諸苾芻曰。此之臭氣從我口出。白言聖者。豈可日日不嚼齒木耶。答曰不嚼。彼[4]曰何故。諸苾芻曰。佛未聽許。答[5]曰聖者。若不嚼齒木得清淨耶。時諸苾芻默然無對。以緣白佛。佛言彼婆羅門長者。所作譏恥正合其儀。我於餘處已教苾芻嚼其齒木。而汝不知。是故我今制諸苾芻應嚼齒木。何以故。嚼齒木者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能除黃熱。二者能去痰癊。三者口無臭氣。四者能[6]喰飲食。五者眼目明淨。佛制苾芻每嚼齒木。時一年少苾芻於顯露處而嚼短條。世尊至彼苾芻見佛深生羞恥。云何不應對世尊前。吐出齒木即便吞咽遂鯁喉中。諸佛常法無忘失念。爾時世尊便舒無量百千功德所生左手旋環萬字。能除怖畏善施安隱。捉少年頭。屈右手指內彼口中。鉤其齒木與血俱出。世尊告曰。汝何所為。苾芻以事白佛。佛作是念。在顯露處嚼齒木者有如是過。告諸苾芻曰。有一少年於顯露處。嚼短齒木有是過生。故諸苾芻於顯露處。不嚼齒木亦非短條。苾芻違者得越法罪。如佛所言。苾芻不應於顯露[7]處坐嚼齒木者。時有少年苾芻。於老者前坐嚼齒木。佛言不應爾。有三種事可於屏隱處。謂大小便及嚼齒木。佛言不將短條充齒木者。時諸六眾便[8]用長條以充齒木。諸苾芻見共生嫌恥。報言具壽。汝等豈可執杖戲耶。答曰佛教洗口云何是戲。汝豈不見嚼短齒木幾[9]將命終。蒙佛救護得存餘壽。豈可汝等於我衣鉢有希[10]願耶。令我早亡共為羯磨。然長齒木有利益處。一得然釜煮[11]飯。二得鞭打小師。彼聞皆默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長條將充齒木。嚼長條者得越法罪。苾芻不知齒木長短。佛言此有三種謂長中短。長者十二指短者八指。二內名中。佛言應在屏處嚼齒木者。時有老病羸弱。不能行就隱屏之處。佛言病人應可畜洗口盆。苾芻便用隨宜瓦盆安在房內。脚觸便傾水流污地。佛言洗口之盆形如象跡。時有苾芻求盆無處。佛言應就水竇邊嚼齒木。苾芻遠嚼不近竇口。佛言應可近邊方一肘地。佛教嚼齒木時。苾芻不知刮舌其口仍臭。佛言嚼齒木已。當須刮舌。苾芻不知用何刮舌。佛言應畜刮舌篦。佛聽畜篦。六眾苾芻便以金銀瑠璃[1]玻[王*梨]寶作。諸婆羅門長者見已。問言聖者。此是何物。答曰賢首。世尊令我用刮舌篦。彼言豈汝沙門釋子貪欲樂耶。六眾默然。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四種刮舌篦。苾芻應畜。云何為四。謂是銅鐵鍮石赤銅。時諸苾芻便即利作刮舌傷損。佛言不應利作。然此[2]四難求。佛言應劈齒木屈以刮舌。苾芻劈破便用刮舌作瘡。佛言劈齒木已兩片相揩。去上籤刺然可用之。苾芻嚼齒木已不知作聲默爾而棄。遂便墮在護寺天神頭上彼生嫌恥。佛言不得默棄應可作聲。若不[3]作聲者得越法罪。苾芻唯於齒木一事作聲而棄。大小行時涕唾吐利及吐水等。所有棄擲皆不作聲。佛言凡有如是所棄之事皆須作聲。大師既制恒嚼齒木。苾芻道行卒求難得遂不敢食。佛言不應斷食。若無齒木。應用澡豆土屑及乾牛糞。以水三遍淨潄。隨意[*]喰食勿復生疑。
[0265a28] 緣處同前。時具壽舍利子有二求寂。一是准陀。二羅怙羅。後於異時。尊者舍利子欲往人間。告二弟子曰。我欲人間隨意遊適。汝等二人為住為去。准陀白言。鄔波馱耶我願隨逐。羅怙羅[4]曰。鄔波馱耶我住於此。舍利子言。若如是者以汝付誰。答言以我付囑尊者鄔陀夷。我依彼住。報言羅怙羅。彼是惡人恐行非法。答曰。鄔波馱耶。我事如父彼何為惡。即便付與行趣人間。纔[5]去之後鄔陀夷告羅怙羅曰。汝來作如是如是事。答言不作。鄔陀夷瞋言癡物。此尚不作餘何肯為。羅怙羅言。仁豈是我親教師及軌範師耶。鄔陀夷轉更瞋盛。遂扼其項推出寺門。便於門外啼泣而住。時大世主苾芻尼與五百門人。來禮佛足見其啼泣問言。聖者羅怙羅何故啼泣。報言喬答彌。大德鄔陀夷手扼我項推令出寺。彼作是念。我今不應棄佛之子而向餘處。即共門徒圍繞而立。次有憍薩羅主勝光大王。擬入園中敬禮佛足。見羅怙羅同前問答。王作是念。我今不應棄佛之子。及以佛母而向餘處。即圍繞而立。次有給孤長者。亦入園中敬禮佛足。見羅怙羅同前問答。長者作念。我今不應棄佛之子。及以佛母國[6]主大王而向餘處。即圍繞而住。是時門外大眾雲集致有囂聲。世尊大師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門外多人聚集有大喧聲。尊者阿難陀。具以上事敬白世尊。佛告阿難陀實有苾芻驅他苾芻令出寺耶。答言大德。實有此事。佛告阿難陀苾芻但於已房可得為主。非於寺內不應驅他。苾芻令出寺外。違者得越法罪。世尊。既制不驅苾芻令出寺外。時諸苾芻於弟子門人皆不敢訶責。遂慢法式不肯奉行。佛言應須訶責。苾芻不知云何訶責。佛言。有五種訶法。一者不共語。二者不教[7]授。三者不同受用。四者遮其善事。五者不與依止。言不共語者。謂不共言語所有問答。言不教授者。於利害事皆不教[8]詔。言不同受用者。所有供承皆不應受。衣食及法亦不交通。言遮善事者所有修行善品勝事皆不令作。言不與依止者。謂絕師徒相依[9]止事不共同房。如佛所言應訶責者。苾芻於事不為簡擇即便訶責。佛言不應隨事即為訶責。若有五法方合訶之。云何為五。一者不信。二者懈怠。三者惡口。四者情無羞恥。五者近惡知識。時諸苾芻具此五法方始訶責。若不具五即不訶責。佛言五法之中隨有一時即須訶責。訶弟子時諸餘苾芻遂相攝受。佛言若被親教師軌範師訶責之時。餘人攝受作離間意。是破僧方便得窣吐羅罪。佛言不應攝受。時諸苾芻皆不容許。因此難調更不恭敬。或有出國或有還俗。佛言應令苾芻教其改悔生恭敬心。彼即令其不善巧者。至彼人邊。告言具壽汝親教師喚乞歡喜。彼更高慢。佛言應令善巧苾芻教令改悔深起[10]殷心。時彼本師見來收謝。便不簡別即相容捨。彼於善品不能增進。復有少年因斯[11]歸俗。佛言具五種法應作懺摩。一者有信心。二者發精進。三者生恭敬。四者口出美言。五者近善知識。佛言於此五中隨有多少亦可懺摩。然諸苾芻不合訶責而訶責者得越法罪。應合訶責而不訶責亦越法罪。不合容捨而容捨者得越法罪。應合容捨而不容捨亦越法罪。
[0266a03] 若有於前黑品五法。隨一現行心無恭敬應可驅出。若知彼懷有慈順者應可恕之。若具五黑法者即可驅出。若不驅者得越法罪。佛言驅出。即露體驅出。佛言不應露體令去。若是求寂應與水羅[1]君持。及上下二衣然後令去。若是近圓或擬近圓者。應與六物驅其出寺。皆不得露體令去(六物者三衣坐具水羅君持[*]君持有二謂是淨觸)。
[0266a10] 第三門第四子攝頌曰。
 造寺安簷網  廣陳掃地處
 求法說二童  熱時應造舍

[0266a13] 緣在室羅伐城。如佛所言樹下臥具者。清淨易得。苾芻依此而為出家并受近圓成苾芻性。若得長利別房樓閣悉皆得受。苾芻造寺不安基階及以前簷。佛言先安基階可與膝齊。上置厚版立柱於上。[2]斗枅梁棟准次而安。上布平版版上布甎。於上復以碎甎和泥。極須鞕築上安鹽石灰泥。一重既爾餘皆類[3]知。前安欄楯橫牽釘柱勿令墮落。時諸苾芻或於此食。有鳥雀來共相惱亂。應安羅網。不知以何為網。佛言有五種網。謂麻紵[4]芒茅及楮皮等。雖作得網不解安置。佛言於網四角安小鐵鐶。方便挂舉勿令雨爛。後於此食鳥尚入者。以物遮掩食了還開。苾芻食時犬來前住希覓殘食。苾芻不與望斷命終。苾芻白佛。佛言凡噉食時為施畜生留一抄食。時[*]蘭若苾芻所出飲[5]食。唯與野干遮餘烏鳥。烏便瞋恨作烏音聲告賊[6]帥曰。林中苾芻多有金寶。賊解烏語至苾芻所從其索金。報言我無即便打罵。苾芻曰。咄哉丈夫何因打我。答言汝多有金何不相與。苾芻曰。我居林野何處得金願勿[7]枉打。賊曰汝定有金若不見與定斷汝命。苾芻曰有瞋我者妄作此言。定是我怨幸當實報。賊曰烏向我道。苾芻曰由彼懷恨。問曰何故。苾芻具說上事。賊[8]帥言聖者若不具言。我定枉殺知已便放。苾芻白佛。佛言苾芻局心行施有此過生。由此應知留食之時。普施群生勿拘一類可於飯上以水[9]澆濕。餅須細擘散之於地。隨意當食不應遮止。若遮止者得越法罪。苾芻造房天雨之時。傍入簷下水流漫損。佛言應作懸障[10]遮。苾芻不知云何作障。佛言用版。彼便遍遮遂令處暗。佛言不應遍遮可留明處版求難得。佛言蘧蒢席等權用遮障。既遭雨濕蟲蟻便生。佛言夏雨時安餘時應去[1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三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四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三門第四子攝頌之餘
[0266b26] 緣處同前。時給孤獨長者。每於晨朝往逝多林。禮世尊足禮已掃寺內地。後於一時長者他緣不遑入寺。世尊經行見地不淨。起世俗心作如是念。如何令彼帝釋天主。從香醉山持篲來至。諸佛常法起世俗心。乃至蟻子咸知佛意。若起出世心聲聞獨覺尚不了知況餘能測。時天帝釋既觀知已。便作是念。大師何故起世俗心。乃見世尊躬欲掃除逝多林地。既知佛念便詣香醉山中。取五百上妙掃篲輕軟如綿。至佛前住。爾時世尊意欲令彼樂福眾生。於勝田中植淨業故。即自[12]執篲欲掃林中。時舍利子大目乾連大[13]迦攝波阿難陀等。諸大聲聞見是事已。悉皆執篲共掃園林。時佛世尊及聖弟子。遍掃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諸苾芻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心淨。三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業。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後時給孤長者來入林中。聞佛世尊及大弟子。躬自執篲遍掃林中。便作是念。如來大師及諸聖眾。躬自執篲掃逝多林。我等云何敢以足蹈。時彼長者情懷愧悚立不敢前。佛知故問諸苾芻曰。立者是誰。苾芻白言。大德。彼是給孤長者。聞佛世尊及大弟子。各親執篲掃逝多林。情懷愧悚當處而立不敢前行。佛告長者口誦經法當可前行。由佛世尊敬重法故。諸阿羅漢皆尊敬法。長者即誦伽他行詣佛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說妙法開示勸導讚勵慶喜。是時長者聞法踊躍奉辭而去。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希有大德。自於正法生尊重心讚歎恭敬。佛言今者如來離染瞋癡。遠生老死無憂悲苦。具一切智於一切境皆得自在。於法尊重讚歎。正法未為希有。汝等當知我於往昔。具染瞋癡未離生老病死現有憂悲苦惱。為法因緣捨自身命。汝今善聽我當為說。乃往古昔婆羅痆斯城中。王名梵授。以法化世。人民熾盛安隱豐樂。[1]廣說如餘。
[0267a05] 時梵[2]授王深信正法。稟性賢善自利利他。憐愍一切常行惠施。有大慈悲離染著心。曾無悋惜。後於異時王大夫人忽然有娠。便生異念求聞妙法。夫人白王。王命相師問其所以。彼白王言由[3]大夫人所孕聖胎遂生是念。爾時大王即為求法。便勅大臣盛金滿箱。周遍國界奉金求法竟未遂心。月滿生子顏容超絕眾相具足廣說如餘。王作是念。此兒端正人所樂觀。未生之時已希妙法。宗親共集與作何名。大臣白言王子未生已希妙法。應與立字名求妙法。王令八母乳養供承廣如餘說。乃至如蓮出水。年漸長大常求妙法竟未遂心。王崩之後自紹王位告諸群臣。卿當為我求於妙法。群臣受勅即持金箱遍贍部內。處處求訪無法可得。臣白王言在處遍求無法可得。時求法王不滿所願常懷憂惱。時天帝釋觀知王心為求法故而懷憂惱。即作是念。王雖如此真偽未知我應往試。遂即變身為大藥叉。舉手張目形容可畏。至王前立便說頌曰。
 常修於善法  不作諸惡行
 此世及後生  寤寐常安樂

[0267a27] 王聞此頌心大歡喜。告藥叉曰仁者當重為我說此伽他。時彼藥叉即報王曰。王用我語我當為說。王曰唯然願為宣說隨意無違。時藥叉曰大王若實樂法者。可作火坑。七日七夜燒炭猛焰投身入中。我為重說王聞斯語。倍增欣躍報藥叉曰。此不敢違王即宣令遍告國中。我為樂聞妙法。七日之後當入火坑。一切有緣樂希有者可來觀我。既宣勅已舉國皆知。無量眾生至期咸赴。由王重法至誠所感。於虛空中復有無量百千諸天。鼓樂[4]絃歌香花供養慶希有事。重王至誠悉皆來集。時彼藥叉七日既滿。便昇虛空告菩薩曰。所期已至可入火坑。爾時大王遂立太子紹繼王位。普召群臣咸乞歡喜。共為辭別漸近火坑。臨岸而立即說伽他曰。
 如是炎熾大火坑  紅焰如日令人怖
 我今歡喜投身入  為法曾無悔懼心
 今我雖處火坑中  決定當求希有事
 願此福利資[5]舍識  猛火變作妙蓮池

[0267b17] 爾時大王說伽他已。便自投身入火坑內放身纔下。時大火坑變作蓮池清涼可愛。是時菩薩身無虧損。時天帝釋見其希有人天歸敬。復帝釋身即為彼王重說前頌。
 常修於善法  不作諸惡行
 此世及後生  寤寐常安樂

[0267b23] 爾時菩薩受斯頌已。即出池中書之金葉。遍贍部洲城。邑聚落。咸悉告知普令修學。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求法王者即我身是。為求法故委棄身命。何況今時於勝妙法不生尊重。是故汝等應當修學。我於妙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是誠心依法而住。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苾芻聞已歡喜奉行。
[0267c01] 如世尊說若掃地時有五勝利。時有老宿苾芻棄禪誦業。入逝多林皆親掃地。佛言我於知事人作如是說。非諸耆宿苾芻修行業者。然於我所依善法律而出家者。有二種業。一者習定。二者讀誦。苾芻聞佛為知事人密作是說。其知事人不能[6]遍掃逝多林地。佛言隨要當掃。若月八日或十五日。應鳴[7]揵稚總集眾僧共為灑掃。時諸苾芻既奉佛教。於掃地時談話俗事。遂使護寺天神及非人類并餘[8]法眾。聞說戲論生嫌賤心。佛言不應爾應說法語或聖默然。時諸苾芻既掃地已。塵土坌身不信敬人見生嫌賤。佛言既掃地了除去糞穢應可洗身。若不洗者以水濕手拭去塵坌。洗手濯足如常所為。佛言每至八日十五日觀察床敷。苾芻總作。佛言不應爾。可令弟子詳審觀察。恐有[9]蚤虱及以污穢。如佛所言見淨掃地誦經而蹈者。苾芻灑地然後[10]淨掃作曼[11]茶羅。餘人見時不敢足蹈。佛言應[12]誦伽他蹈過無犯勿生疑惑。如是應知諸香臺殿旛竿制底如來形影。皆誦伽他然後足蹈。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0267c22] 爾時北方有一國王。送二童子與勝光王以為國信。一名[13]馱索迦。一名波洛迦。其馱索迦能作飲食。波洛迦解敷床座。凡邊國人性多饕餮。每因遊行便入市中。取他魚飯隨意而食。爾時食主即便苦打。時二童子還至王所。白言大王。我向廛中少取魚飯。時彼家人苦打於我極困幾死。王聞語已勅告市人。汝等當知所有飲食自須掌護。我此二童不應輒打。後於異時王罷朝已暫為偃息。時二童子各在一邊。為王按摩搖動王足。見王不語一云王睡。二云如是。王聞起念豈非此二有私語耶。遂便佯睡伺其所說。時馱索迦告波洛迦有後世耶。答言何有。後世。時波洛迦告馱索迦曰。世間頗有阿羅漢不。馱索迦曰世間無有阿羅漢果。時王聞彼二童[1]子語已。便作是念。此二童子俱起惡見。一是斷見。一是邪見。王告大臣。大臣轉語。遂令國內遠近咸知王二童子是邪惡見人。時給孤長者。於大眾中。分明告示震師子吼作如是言。若於我舍而命終者必得生天王聞語已作如是念。長者若來此二童子我當付囑。後於異時給孤長者來至王所。自將小童持其坐物既置座已。爾時童子即便出外。與餘童子共為戲樂。小童去後王作是念。今正是時。以二童子用相分付。即便竊告守門人曰。長[2]者童子勿使入來。門人奉教不令其入。長者坐久心念還家。從座而起顧盻使童。王言長者何所顧耶。白言大王。我覓使童。王言長者。我有二童。今付長者可領將去。彼觀王意俛仰而取。復作是念。何因大王付我二童。[3]復思此二先是惡見。王今試我令遣將去。是時長者即共還家。既至家已命掌庫人曰。此二童子所須之物悉皆給與。又復告彼市肆諸人。若二童子有所須者君可與之。明書價直我倍酬還。時二童子至掌庫所。求索所須皆隨意得。告掌庫者曰我所求覓君皆與耶。答言盡與。童子。復問進遣如是。答是長者。二童相謂長者於我父母無異。我所求者皆悉無違。復於異時相隨[4]入市。諸人遙見皆喚二童汝來我處隨意所食。二童報曰。昔時遙見各掩食盤。今日遠觀悉皆喚我。非無所以幸為說之。諸人答曰汝昔強飡一無酬直。今時長者倍還其價。我等緣斯故相命食。二童聞已復相謂曰。長者慈悲深見憐愛。還白長者若有作業幸當見付。報言且住後當令作。後時長者將彼二童。入逝多林俱持篲[5]箒令掃僧地。長者有緣須還本宅。告二童曰我緣須出。汝等且留淨掃寺中屏除糞穢。作是事已方可還家。地既淨已欲除糞掃。佛神力故令糞無盡。時此二童孝敬於主。竭誠用力除糞不停。爾時佛告阿難陀曰。為此二童應留殘食。時阿難陀留殘命食。二童作念。要除糞了我當還家。而不食此聖者殘食。佛以神力除東畔時西畔還在。除西畔時東畔還在。如是艱辛至日將暮。
[0268b19] 佛告阿難陀。今此二童當近汝宿。汝復遍告諸苾芻等。我先所說善事當隱惡事顯露。欲令二童捨惡見故。宜現其善。汝等苾芻有得定者。如定而住至於初夜。時阿難陀宣佛教已。時諸苾芻即於初夜。或放光明或現奇相。二童見已告阿難陀曰。此是何物。阿難陀曰。彼是阿羅漢現諸神變。時二童子白言聖者。於世界中有阿羅漢耶。阿難陀曰豈汝二人不自親見何所致疑。然此二人先起邪見謂無應供。今見神通邪見便息[6]而生正見。佛於中夜起世俗心。如何令彼釋梵諸天咸來至此廣說如上。時諸天眾觀知佛心咸來佛所。由彼威力有大光明。二童見已問阿難陀此是何光。答曰此是梵釋及餘天眾。來詣佛所現此光明。問言。聖者有他世耶。答曰汝既親見何所致疑。彼二童子先時邪見謂無後世。今見天眾即於此時生正見心。深自慶幸俱詣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稱其根性說四諦法。示教利喜令得開悟。以金剛智杵斷二十種有身邪見山。證預流果。既得果已重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今願於如來善說法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勤修梵行。世尊即便命言。善來馱索迦波洛迦汝修梵行。時彼二人於佛言下。鬚髮自落瓶鉢在手。如初剃髮經七日來。進止威儀同百歲者頌曰。
 世尊命善來  髮除衣著體
 威儀如百歲  隨佛意皆成

[0268c18] 爾時世尊親教授彼二苾芻。精勤無倦。未久時間得羅漢果廣說如餘。乃至梵釋諸天所共敬重。
[0268c21] 爾時世尊度馱索迦及波洛迦令出家[7]已。勝光大王既聞是事情生嫌恥。如何世尊度此邪見令其出家斯非善事。由彼邪見人所共知。世尊聞已作如是念。於我眾中聲聞弟子諸惑斷盡。功德尊重同妙高山。如何國王。生輕慢想斯成大失。我今宜可彰彼二人有殊勝德。時給孤獨長者來禮佛足在一面坐。聽佛說法示教利喜。于時世尊默然而住。長者即便從座而起。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唯願大師及諸聖眾。明就我家為受微供。佛默然受。長者知已禮佛而去。
[0269a03] 爾時佛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去告馱索迦波洛迦曰。汝等二人明日宜應至長者家為眾行水。于時尊者奉佛教已。至二人所具陳佛教。時彼二人奉佛勅已。報言尊者。如世尊教我當奉行。便作是念。何故世尊捨諸耆宿及以中年。於我二人曲為顧命令我行水。豈非世尊欲於我所彰其勝德。我等宜應滿世尊願。爾時長者即於其夜。具[1]辦種種淨妙飲食。所謂五噉食五嚼食。即於晨朝敷設床座。及盛水器莊嚴已訖。遣使白佛飲食已辦唯願知時。爾時世尊著衣持鉢。與苾芻眾詣長者家。至其食處就所設座。及諸大眾悉皆坐已。是時長者復遣使人白勝光王曰。我於今日在自家中。請佛及僧微設供養。唯願大王暫來隨喜。時王聞已便與太子及內宮人扈從相隨。至長者宅共申隨喜。既至佛所禮足而坐。
[0269a19] 爾時具壽馱索迦於上座前立。手執瓶水神力加持。令所注水從上至下次第洗手。爾時具壽波洛迦於下座前立。執淨瓶水神力加持。亦令其水從下至上次第漱口。時勝光王見是事已。便作是念。斯何耆宿大德苾芻親於佛前敢現神力。即起尋水至下座邊。見波洛迦手持瓶水。後更尋水至上座邊。見馱索迦持瓶而立。極生希有長舒右手出讚歎言。希有佛陀希有達[2]摩。善哉正法能於現世令馱索迦波洛迦等捨罪惡見。證獲如是殊勝之德。時彼長者既見大眾悉坐定已。便以自手行諸飲食。大眾飽已洗手漱口。嚼齒木已屏除鉢器。即取小席親於佛前長跪聽法。
[0269b03] 爾時世尊為勝光王及大長者。隨機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0269b05] 時諸苾芻至住處已。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此馱索迦波洛迦曾作何業生在邊地一是斷見。一是邪見。又作何業。於佛法中而為出家。斷盡諸惑得阿羅漢。佛告諸苾芻此之二人自所作業果報成熟廣說如前。乃至果報還自受之。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迦攝波佛出現於世。時此二人投彼佛法而為出家。二人為伴往詣邊國。無教授師自修禪定。實無所證作證解心。臨命終時誹謗聖法。生邪見心作如是語。迦攝波佛誑惑世間。斷盡煩惱得阿羅漢。我於諸惑不能斷盡。何有餘人得阿羅漢。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二人無師習定者。即馱索迦波洛迦是。由謗聖法生邪見故。經歷多時墮於惡趣。復於多生常處邊地。起邪見心乃至今身還生邊地起邪見心。由彼二人讀誦受持蘊界處緣生道[3]理。及處非處悉皆善巧。由斯業力於我法中出家修行。斷盡諸惑得阿羅漢。無師習定有如是過。是故汝等不應無師輒自習定。若輒學者得越法罪。
[0269b25]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於[4]蘭若處造一小室。時有苾芻於此而住。時屬春陽為熱所逼。形色萎黃瘦損無[5]相。欲移住處往白長者。仁當守護我欲他行。長者問曰有何闕少而欲他行。苾芻答曰我無闕乏然為時熱室小難居。長者答曰若畏熱者為造地窟。答言長者。佛未見聽。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須地窟者隨意應作。長者為作。至夏月時復多濕氣便不堪住。後白長者[6]言我欲他行同前問答。然為地濕痰癊病增不堪居住。長者答曰若如是者為造大舍。苾芻告曰世尊未許。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任為大舍。長者便造。以無簷故柱危欲破。以緣白佛。佛言安簷。若恐摧者應安邪柱以[7]釘釘之。
[0269c10] 第三門第五子攝頌曰。
 石鹽安角內  藥器用氍毺
 安替誦經時  以物承其足

[0269c13] 緣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具壽畢隣陀跋蹉從出家後身常抱疾。有同梵行者來相問[8]訊言。上座四大安隱不。答言我患寧有安隱。復問上座比來曾服何藥。答曰曾服石鹽。若爾今何不服。答言賢首。佛未聽許。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諸苾芻應畜先陀婆鹽。苾芻隨處安置遂令銷滅。佛言不應如是隨宜安置。應可畜筩。便安竹筩亦還銷失。佛言應用角筩安鹽於內。遂用新角更令臭穢。佛言應用牛糞水煮洗乾無損。佛言石鹽應安角中者。不解安蓋塵土便入。佛言著蓋。苾芻不解。佛言還應用角。時畢隣[9]跎跋蹉因患問答同前。須畜藥椀。佛言應畜。
[0269c26]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娶妻未久便生一息。年漸長大。遂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但臥空床未有氈席。長者後時入寺遊觀。便見其子但臥單床更無氈席。告言聖子。自餘苾芻皆有氈席汝何故無。答曰諸人多是宿舊出家先來貯畜。我新捨俗由斯未有。答言若爾我舍有好氍毺可用敷臥。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聽用氍毺。苾芻即便不以物襯。赤體而臥遂多垢膩。長者入寺見其垢惡。便不識認問其子曰。更得褥耶。答言舊物。[1]父言因何垢污以至於此。答曰為無襯替致令污染。父曰此貴價物令其損壞。汝今宜可安替而用。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雖是私物亦應安襯。若不著者得越法罪。
[0270a11] 緣處同前。佛言應誦經者可昇高座。其人坐師子座下垂雙足致有勞倦。佛言應作承足床。苾芻不解。佛言若座不移動應以甎作。若移轉者可用版為。雖以版作移舉時難。可於四角各安鐵鐶隨意擎去。時有求福苾芻及信心俗[2]旅。於足趺上塗以香泥。時誦經師不敢足踏。佛言以草及葉替而方踏勿致疑心。
[0270a18] 緣處同前。佛言作承足床。林中苾芻此物難得垂足勞倦。以緣白佛佛言以石支足。
[0270a20] 第三門第六子攝頌曰。
 拭面巾疎薄  唾盆并襯體
 鐵槽砌基地  月光珠浣衣

[0270a23] 緣在王舍城。畢隣陀跋[3]瑳。身常抱疾頭面垢膩問答同前。乃至上座先持何物。答曰持拭面巾。今何不持。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有病無病應持面巾。
[0270a27] 緣處同前畢隣陀跋[*]瑳。苦熱身黃問答同前。乃至上座先持何物。答曰持疎薄衣。今何不持。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熱時應著疎薄之衣。
[0270b02]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苦患痰癊於床兩邊棄其涎洟令不淨潔。天將欲曉門人入房。禮問安否洟唾污額。苾芻見問即以事答。苾芻曰我試觀之。便入房中見其洟唾床邊狼藉。告諸苾芻共生嫌恥。云何苾芻於僧房中洟唾不淨。以緣白佛。佛言非是合棄洟唾之處不應輒棄。若在闇中不頭扣地而為禮拜。須致敬者口云畔睇。但有請白咸應如是。若患傷寒涎洟流出應以器承。著器物時致有傾側更多穢污。佛言可安支物。彼置圓繩然[4]由傾側。佛言其承唾盆及洗口器。形如象跡底[5]凸向內置地安[6]穩。棄唾水時即便却出。佛言盆內安物。苾芻不解。佛言應截草置中或安沙土等有多蠅附。佛言應扇去之。盆有臭氣。佛言時時應洗。洗已不曬致有虫生。佛言曬乾。復有苾芻涎唾不止待器乾時事便廢闕。佛言應畜二盆更互而用。苾芻簷下讀誦經行若洟唾時隨處棄擲。佛言不應[7]爾。棄者得越法罪。然於寺中四角柱下各安唾盆。若有唾者可棄於此。
[0270b22]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名曰毛血。昔於五百世若生若死常處地獄。後生人趣處在居家。常好嚴身戲樂無厭不思地獄。後於異時在佛法中出家修行。見佛說法。於三藏教說地獄苦傍生餓鬼人天差別。聞地獄時極苦現前。身諸毛孔並血流出。衣裳點污常有臭氣。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如此苾芻應畜襯身衣。苾芻即便披在衣外遂生譏醜。佛言應在內披。其身[癈-(弓*殳)+虫]癢將此衣揩。佛言不應如是。若有濃血當以樹葉作湯徐徐洗除。其襯身衣時時浣染曬曝令乾。
[0270c04] 緣在王舍城。具壽畢隣陀跋蹉。身常抱疾同梵行者問答同前。乃至上座先持何物。答曰曾持鐵槽安藥湯浸。若爾何不持用。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病者當畜鐵槽。
[0270c08] 緣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於夏雨時。旋繞制底有泥污足。佛言應可布甎。上以碎甎和泥打之。復安礓石灰泥。塔大難遍。佛言應齊一尋。此亦難辦。佛言安版。復更難求。佛言步步安甎。苾芻寺門及寺內地多有泥陷。佛言如上所作准事應為。
[0270c14]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於靜林中。造一小舍苾芻寄住。時當寒節苾芻觸冷身形羸瘦來告長者曰我欲他行。答言聖者。有所闕耶。[8]報言無乏但為苦寒。長者曰。仁住於此我與日光珠令常得火答言長者。佛未聽許答曰佛大慈悲必聽受用。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須日光珠者聽畜隨時出火。長者便與苾芻受用。時有五百群賊欲打小城。過苾芻處告言須火。報曰現無。賊曰何方得火。答曰賢首有日光珠能出於火便示其處。賊去破城迴至於此。欲奪其珠問珠何處。苾芻示珠賊取而去。苾芻患寒至長者所。報言我寒具如上說。長者曰珠在何處。答曰有賊將去。長者曰此貴價物不密舉掌。令賊將去深成可惜。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此之貴珠不應示賊。應與其火如[9]日光珠月光亦爾。
[0271a01]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令浣衣人洗濯衣服。時浣衣者多得他衣洗浣未了。時鄔波難陀至日晡後。便持故衣詣洗衣處報言為洗。答曰現有多衣明當為洗。便生忿怒。彼言勿瞋可留而去我今為洗。即便留衣與眾多衣一處同浸。遂令赤色染壞他衣。彼見愁惱掌頰而住。多人來見皆共譏嫌。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浣衣故生眾譏嫌。告諸苾芻曰鄔波難陀以赤色衣污他衣物。是故苾芻不應以赤色衣令他洗浣。作者得越法罪。六眾聞已便將白衣令彼洗浣。彼便摋打令衣損破。佛言苾芻衣皆不應令浣衣人洗。
[0271a13] 緣處同前。六眾聞佛不許令他洗浣衣物。即便持衣至浣衣處。以物纏頭於池水邊自洗衣服。眾人見譏。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至浣衣處自洗衣服。作者得越法罪。
[0271a17] 緣處同前。苾芻便於大版木上。摋打浣衣令衣破壞。佛言不應爾。應在盆中以煖水浸。徐徐自手洗濯令淨。佛令手洗。苾芻不能。佛言用脚。時有手足皆悉不能。佛言令他為洗應可自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四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71b06] 第三門第七子攝頌曰。
 拭身履蛇咽  石器生疑惑
 染衣有多種  隨意[1]畫伽藍

[0271b09] 緣在室羅伐城。苾芻洗已濕體披衣色壞兼臭。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畜拭身巾。時有苾芻無巾可得。佛言洗已片時蹲地。以洗裙拭體然後披衣。苾芻革屣上有塵土。即便摋打令[2]網[3]系斷。佛言不應爾。復用水洗轉加爛壞。佛言不應爾。可將濕帛拭。是故苾芻應持拭鞋履物(言洗裙者。可用絹布一幅半長六尺許。橫繞腰髁擫勿令脫。更不安帶。是[4]西國法也)佛在占波國揭伽池側。時有龍女信心純善。其子不信不依法律。其母遂便勸令聽法。子今宜去於聖者邊聽聞正法令汝獲福。其子不變本形而去至誦經處。少年苾芻見之驚怖便唱長腰長腰。其餘苾芻未離欲者皆生恐怖。即以毛繩繫其龍項擲於寺外。其子歸家。母見問言。汝向聖者處聽正法不。答言阿母不須說此無慈愛人。母曰彼於汝處作何非法。即便具說毛繩損項。母曰由此因緣名為聖者。若是餘類殺汝無疑。子便默爾。時彼朋友皆共譏笑。唱言破項。見調弄時身體黃瘦氣力衰弱。母見告曰何故汝身萎黃若是。答言阿母[5]常有知識調言破項。我負羞恥致斯羸瘦。母曰由汝不變本形遂招此過。若變形去不被毛繩。今可變形往聽妙法。隨所聞見皆稱汝心。若依本形藏身而聽。彼[6]乏信心不隨母語默然而住。母作是念聖者毛繩繫[7]龍子項。欲聽法者與作難緣。我今為此當往白佛。過初夜分身放光明來至佛所。禮佛雙足在一面坐。由彼龍女身光明故。令揭伽池周遍照耀。龍女白佛言。大德。我子不信勸令聽法至誦經處。聖者既見便以毛繩急繫其項棄之寺外。項便傷損。彼諸朋友見而調弄唱言破項。由被戲弄身體萎黃氣力羸損。唯願世尊於諸聖眾略為遮制。勿以毛繩繫諸龍子。慈愍故。世尊知已默然受請。是時龍女禮佛而去。爾時世尊至天曉已。於僧眾前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昨[8]夜龍女來至我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由彼威光遍照池[9]側悉皆明朗。而白我言大德。我子不信勸令聽法至誦經處。聖者既見便以毛繩急繫其項棄之寺外。項便傷損彼諸朋友見而調弄唱言破項。由被戲弄身體萎黃氣力羸損。唯願世尊於[10]諸聖眾略為遮制。勿以毛繩繫諸龍子。慈愍故。告諸苾芻曰。汝等[11]何因作非法事。令彼龍神心生輕慢。能使正法遂至銷亡。故諸苾芻勿以毛繩繫龍蛇項。若見來時即可彈指告言賢首向不見處。隨言去者善。若不去者以羊[12]甲杖緩杈其頭。置甖[13]瓨中傍邊穿孔。口以物塞擎之出外。此杖無者以軟絛等繫項牽出。此亦無者應以杖徐按。繩索繫項舉置[*]瓨[14]中。如前棄外放草叢中。蛇縱瞋火焚燒此草蛇亦命終。佛言不應棄草叢內。後棄露地不久觀察。便有諸虫來相唼食佛言棄已不應即去。可於露地棄之。待入穴已然後可去。
[0272a04] 緣在王舍城。城中有一長者。善閑石作造諸石器。隨時貯賣多獲利物。便作是念。作何方便獲多福業。能於現世得利無窮。我今宜可請佛及僧就舍供養。於石器中而噉飲食。獲多福業得利無窮。即詣佛所廣說如上。乃至佛眾皆來就家坐定。長者便將新器行與上座。舊器授與下行。苾芻生疑不肯為受。佛言出處淨故應為受之勿致疑惑。長者供養皆令飽滿。佛為說法從座而去。
[0272a13] 緣在室羅伐城。苾芻須染。世尊聽許。苾芻煮濕[1]染木令染色壞。佛言曬乾然後煮用。於日中曬令染不好。佛言不應日中[2]曬曝。於陰處曬致令醭出。佛言非在烈日復非極陰隨時曬曝又復以衣與染木同煮令衣損壞。佛言別[3]煎染汁。一度煮已即便棄擲。佛言三煮方棄。苾芻三度煮汁皆一處安。佛言三皆別安。不能記知何者初中後。佛言書字記其次第。苾芻以汁澆在衣上。佛言不應先於盆中置染汁已然後投衣便多著汁[4]曬時流下。佛言不應多著。或時染少令衣[5]斑駁。佛言不得極多極少。應處中斟酌。在地曬衣塵土便污。佛言不應爾。復於草束上曬汁向一邊。佛言可於繩上或在竿上。便搭繩上中無染色。佛言。可於繩上搭衣一邊以竹[6]夾夾定。若恐損衣以物替夾。苾芻不數翻轉汁向一邊。佛言。應數翻轉時有苾芻作重大衣。染安繩上重不能勝。佛言。敷草上曬數須翻轉。有以新汁而染舊衣。有以新衣投之舊汁。佛言。新衣新汁舊衣舊汁不應異此。有以新衣曝於陰處便以故服曬在日中。佛言。新在日中故於陰處。染衣之時以第三汁先用染衣。次中後初。佛言。先初次中及後。染衣既竟不以水捼。衣色[*]斑駁。佛言。應以水捼。苾芻染了當日水捼。佛言。應待明日。正染衣時風雨來至。苾芻慞惶不知何處欲曬衣服。佛言。應置簷前。即於簷前染衣。令染汁污地。俗旅見問。聖者何因此處得有流血。答言。非血是我染處遂生譏醜。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染衣之處或以牛糞或用土塗拭。
[0272b14] 緣處同前。給孤長者創造此等施佛僧已。所有牆壁未為彩畫。便作是[7]念。我今請佛欲畫僧寺。至禮佛足退居一面。白言。大德。寺牆未畫我今欲畫。佛言隨意。長者不解來白苾芻。苾芻不知用何彩色。便往白佛。佛言善哉長者。不知汝今復問。應用四色青黃赤白及雜彩色以充圖畫。
[0272b21] 第三門第八子攝頌曰。
 造寺所須物  穿床禮敬儀
 別畜剃髮衣  花鬘[8]挂眠處

[0272b24]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一長者。[9]施食苾芻數至其舍。遂令長者住歸戒中。後於異時因說七種有事福業。報言聖者。我欲隨一福業發意修營。苾芻答曰。善哉應作。問言。聖者我作何事。答曰。可為眾僧修營住處。聖者我今現有造寺之直。然無善伴助我修營。答言。長者仁當[10]辦物我助修營。善哉聖者即[11]授錢物。苾芻念曰。此物即是屬四方僧。如何費用造器具耶。我於餘處別更求覓長者錢物貯於庫中。後時長者作如是念聖者好心為我造寺。試往觀察其狀如何。往觀其處一無營造。問苾芻曰。許為造寺何意空無。答曰。既無作具用何營造。報言。施物何不營為。答曰。物在庫中。長者曰。宜用此物造諸器具。答[12]曰。此物屬四方僧我不敢用。長者言。造寺元屬四方眾僧費用何過。答言。長者我往白佛有教當行。長者言隨意往白。便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物用造器具修營寺宇。時彼苾芻營造寺時巡家乞食。長者見怪為我造寺因何行乞。寺中錢物可充食用。如其少者我更持來。答曰。豈我一人食四方物。長者言。我意相通此有何過。苾芻曰。我問世尊苾芻白佛。佛言。營作之人應食寺物。雖聞許食尚噉麁[13]飡。佛言。不應麁食。彼作上食。佛言。不應絕上。應觀餘寺體例為食。
[0272c20]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忽患腹痛。數去迴轉致有疲困。苾芻白佛。佛言。於[14]床穿孔隨時轉[15]易。即於好床穿破作孔。佛言。應取故床若[16]藤織者。應割為孔若絛編者擘開為穴。若病差後隨事料理。由數迴轉下部瘡痛。佛言。於床孔邊可安軟物。不淨墮地以瓦盆承勿令高舉。糞臭外棄更覓餘盆。如是展轉無器可得。佛言。不應總棄。可畜[17]一一盆洗而曬乾。無第二盆應安樹葉。其盆雖洗臭氣不除應用油塗。如佛所教應看病人。時有老少苾芻[1]咸來問疾。少至便禮病人老來病人致敬。緣此祗接病苦轉增。佛言。彼身不淨不應敬禮。自身污染不合禮他。設他禮時亦不應受。若有違者俱得越法罪。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說若不清淨不應受禮亦不禮他者。大德不知總有幾種不淨污染。佛告鄔波離有二種不淨。一噉嚼不淨。二穢污不淨。言噉嚼不淨者。謂嚼齒木噉諸飲食根果餅菜之類。若食噉時及以食了。未淨漱來皆名不淨。穢污不淨者。謂大小便及以料理不淨處并剃髮時。乃至未淨洗濯漱口已來皆名不淨。有如是等不淨觸時受禮禮他咸招惡作(金口明文此方不用致令軌則並悉湮沈)。
[0273a14]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妙花婆羅門作如是語。白言。喬答摩。我乘車時或控馬轡。或舉鞭大[2]喝。當爾之時願表知我婆羅門妙花。頂禮佛足并[3]問起居。又言。喬答摩。若復見我涉路行時。或脫革屣或時避道或時舒臂。當爾之時如前表知我申敬問。又言。喬答摩。或時見我在自眾中共人談說。若移坐處或去上衣或除頂帽。當爾之時如前表知我申敬問。世尊未審如來聖教之中亦同如是禮敬法耶。佛告鄔波離。不應如是而行禮敬。凡是口云我今敬禮。但是口業申敬。若時曲躬口云畔睇。此雖是禮而未具足。然鄔波離於我法律。有二種敬禮。云何為二。一者五輪著地。二者兩手捉腨。而皆口云我今敬禮彼云無病。若不爾者俱得越法罪。緣處同前。時諸苾芻隨著何衣剃除鬚髮。還披此服而為食噉及禮大師。不信之人見生嫌恥。沙門釋子實不清淨。用剃髮衣便將噉食。還披此服敬禮大師。我等云何於此生敬。苾芻白佛。佛言。不於三衣隨披其一而剃鬚髮。然應別畜剃髮之衣。(即縵[4]條是)應[5]被此衣而除鬚髮時有貧[6]乏此衣難得。佛言。應用僧脚[7]敧遮身而剃。除髮了時苾芻不洗。諸俗人見皆共譏嫌。沙門釋子剃鬚髮已。不知洗浴可惡之甚。苾芻白佛。佛言。剃髮了時宜應洗浴。時有老病氣力衰微。或復有時求水難得。佛言如此之類應洗五[8]支。謂頭及手足。
[0273b12] 緣處同前。時有敬信婆羅門及居士等。以妙花鬘[9]來施苾芻皆不敢受。俗人報曰。聖者廣說如上。乃至我今豈可捨諸善品往後世耶。幸當為受。苾芻白佛。佛言。見施花鬘宜應為受。彼受得已隨處棄擲。彼見嫌曰。我以貴價買得此花。供養仁等何因漫棄。佛言。不應輒棄。苾芻便用於髮爪窣覩波懸以供養。彼言。聖者豈我不見髮爪塔耶。我於先時已供養塔。今故持來奉上仁等。苾芻得已挂房門上。俗人見時謂是佛殿即便敬禮。佛言。勿安門外應置房中。彼露處安同前招過。佛言。應安屏處時復嗅香。但是香物能益眼根。苾芻不知云何屏處。佛言。可於臥處挂在頭邊。
[0273b25] 第三門第九子攝頌曰。
 好座并床施  香泥及鉢[10]龕
 油器法語行  衣袋持三索

[0273b28] 緣在室羅伐城。佛告諸苾芻若得妙好床座。僧伽應受別人不許。得大倚床此亦是僧非別人也。
[0273c02] 緣處同前。信敬俗人以上香泥。來施苾芻皆不敢受。俗旅報曰。聖者我今以仁為福田廣說如上。乃至我今豈可捨諸善品往後世耶幸當為受。苾芻白佛。佛言應受。既受得已對面棄地。彼起譏嫌我以貴價[11]賈得此香仁今棄擲。苾芻白佛。佛言。不應棄擲。便將塗拭髮爪佛塔廣說如前。乃至受已應置頭邊。塗於壁上時時鼻嗅。凡諸香物能令眼明。時有信心長者請苾芻眾就舍而食。以上香泥塗苾芻足皆不敢受。報言聖者。諸有信敬婆羅門。他施香泥彼得塗頭或摩身體。我敬仁等以香塗足因何不受。苾芻白佛。佛言。為受塗足香泥。受已棄擲諸俗人見廣說如前。善哉仁等當為我受。將至寺中隨情所作。苾芻白佛。佛言。如前不應對面棄擲。
[0273c17]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隨處安鉢令其損壞。苾芻白佛。佛言。不應隨處安鉢應為鉢龕。時諸苾芻穿牆而作。佛言。不應如是初造寺時於諸房中作安鉢處。佛言。應作鉢龕者。[12]蘭若苾芻無作龕處。佛言。應用葛蔓或以草索編籠。塗以牛糞或將泥拭置鉢於中。有塵土入。佛言。[13]應還如是作蓋合之。不應置地。[14]宜可施系挂在樹枝。苾芻出行隨身將去。不信者見共起譏嫌。問言聖者。所持之物。為是鷄籠及安獼猴耶。佛[15]言。若出行時不應持去可留舊處。
[0273c28]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人間遊行。至一聚落求停止處。主人既許即便洗足復從乞油。其家有女將油來施。苾芻無器展手欲受。女人報言。聖者雖解乞油不知持器。報言。小妹佛未聽許。女人默然。苾芻白佛。佛言。應持油器。聞佛聽許。時鄔波難陀將二弟子。各持油器相隨乞油。有一婦人將油來施。見器極大[1]搥胸。告曰。聖者誰能施滿此大油瓶。苾芻曰。奇哉慳惜隨汝意施。更有信心婆羅門等自當添滿。女人默然。苾芻白佛。佛言。不應持大油器從人乞覓。佛制大已便持小器。將以乞油所用不足。佛言。不應持極小器。然器有三種。大者二抄。小者一抄。二內名中。應如是畜。
[0274a12] 緣處同前。有二苾芻一老一少。隨路而行說非法語。時有不信心藥叉。聞其所說而作是念。此釋迦子談說非法隨路而行。我今宜可吸其精氣。即隨後而去復作是念。前事已去此不可追。更作邪言當吸精氣。相隨去時復遇藥叉。是敬信者彼便問曰汝欲何之。以事具答彼便報曰。此二行人必論法語。汝宜且待勿逐苾芻。我今共汝且申談論。答言。知識我於此二必不相放。時二藥叉即隨後去。彼二苾芻說非法語。至[2]歧路邊一詣給孤獨園。一向鹿子母舍。時彼小者禮上座足唱言好去。上座答言。具壽。願汝無病勿為放逸。時二苾芻各隨路去。彼不信藥叉奮迅形儀欲吸精氣。後來藥叉報言。汝今不應輒為造次。彼二苾芻已說妙法。汝自不解漫生瞋恚。彼復問云。何者是法。汝豈不聞大云無病勿為放逸。得無病者。佛言。大利勿放逸者眾善之本。如世尊說。
 若不放逸者  能得不死處
 若作放逸人  終歸於死路

[0274b03] 彼聞法已心生歡喜隨路而歸。時後藥叉便作是念。此即是我所為之事。我今宜去白世尊知。既至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白言大德。有諸藥叉是非人主。於佛法中情懷信敬。復有藥叉專懷不信。凡藥叉眾於佛法中多不敬信。諸有苾芻隨路行時作非法語。恐藥叉聞作無利事。唯願世尊制諸苾芻應存正念。隨路行時莫非法語願慈悲故。世尊知已默然而受。時彼藥叉知佛許已禮足而去。爾時世尊藥叉去後。於大眾中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我聞藥叉作如是說。苾芻在道作非法言隨路而去。無信藥叉伺求其便爾所為非。諸出家者隨路行時作非法語。是故我今制諸苾芻隨路行時所有行法。苾芻涉路行時有二種事。一作法語。二聖默然。於止息處說聖伽[3]他。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槃處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0274b25] 緣處同前。苾芻作三衣竟置在肩上隨路而行。遂被汗霑并塵土污。佛言。應以帒盛置肩而去。苾芻不知如何作帒。佛言。可長三肘闊一肘半。其一肘半中疊縫之。一頭開口形如象鼻。佛言。不應如是可當中開口。不安[4]怐紐塵土猶入。佛言。應安[*]怐紐。苾芻以常用衣置之於下。非常用者安在於上。取時翻攪令衣雜亂。佛言。常用者在上非常用者在下。
[0274c04] 緣處同前。時有群賊於路劫人遂入村中。諸人競出趁賊敗散隨處依投。時賊求水無綆及罐。賊帥令人上樹遙望。若有來者可隨借用。見有苾芻隨路而來。遂相告曰。有釋子來彼多著事必有罐索。若有者善彼若無者。當破其腹取血飲之。作是議已。遙望而住。苾芻來至。問言聖者。頗有井索及水罐不。答言我無。時賊聞已即便閙亂各持刀[5]杖左右觀瞻。眾中上首是阿羅漢即便觀察。何故諸人各持刀[6]杖。觀見彼賊欲殺苾芻。告諸賊曰。何故[7]仁等情生閙亂。彼具報知。上座告曰。仁等勿憂我皆為[8]辦。必得清水恣意飲足。即取苾芻所有腰絛共相連接。復取其鉢繫使堅牢。放下井中隨意取水。觀察無虫飽足令飲。諸人慶悅報言聖者。如其無水我於仁等相害不疑。善哉聖者當持井索。苾芻報曰。當順爾言。賊便禮足隨路而去。時諸苾芻亦皆飲水。盛滿[9]君持并添澡罐([*]君持著嘴澡罐口開)俱尋前路漸至[10]給園。苾芻見已慰問善來善來。仁等尋途得安隱不。即便具告苾芻白佛。佛言。由是我今聽諸苾芻須持井索。苾芻聞已持極長繩。佛言。不應爾。便持極短。佛言不應爾。然繩有三種。謂長中短。長者一百五十肘。短者十肘。二內名中。有處足水尚持長繩。佛言可量地勢長短隨時。
[0274c29] 第三門第十子攝頌曰。
 須剃刀應畜  及[1]剪甲等物
 支床并偃枕  香土用隨情

[0275a03]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頭髮既長。詣剃髮人處。報言[2]賢首。為我剃髮。彼作是念。沙門釋子強力使人。虛費功勞竟無酬直即取刀[3]具揩拭延時作如是念。我速剃者更有人來。如是連延廢我家業。報言且去午後方來。隨言而來復言晡後。晡時既至復道明朝。常作誑言竟不為剃。有知識苾芻。問言具壽。何因數數頻來此家。為是宗親為是知識。答言不是。但為髮長欲求除剃。彼人誑我為此頻來。知識報曰。汝不聞乎。工巧之人難得實語。我解剃髮佛未見聽。苾芻白佛。佛言。若有苾芻解剃髮者。宜於屏處更互剃髮。勿使俗流致生譏笑。時彼苾芻聞是教已。至知識所報言具壽。世尊聽許仁今可來為我剃髮。答言善哉。雖佛聽許。豈以指頭為仁剃髮。須刀磨石并[4]須鉗子及[*]剪甲刀子。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許為僧伽故。畜剃髮刀并雜所須物。
[0275a20] 佛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佛令釋子家別一人得出家已。床無承足臥不安寧。然彼先時[*]支體柔軟。所臥之物悉皆華麗。今時床下身臥不安無多火力。便詣醫所。問言賢首。我無火力當為處方。醫人報曰。可相隨去觀所住房於所臥床如何安置。見其臥床頭邊低下。報言聖者。由所臥床頭邊低下。致令四大火力衰微。可於床脚下安支足物。答曰。佛未聽許。佛大慈悲必應聽許。苾芻白佛。佛言。於所臥床應安支足。彼依言作病仍不除。復問醫人與我方藥。醫曰。若眠臥時當安偃枕。答曰。佛未聽許廣說如上。佛言。臥時當安偃枕。苾芻不解云何當作。佛言。作枕之法用物長四肘闊二肘。其四肘疊作兩重。縫以為帒。內貯綿絮可用支頭。
[0275b06] 緣在王舍城。畢隣陀跋蹉。性常抱疾廣說如上。乃至問言。先持何物。答言。我於先時用香熏土。報曰。今何不持。報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為病因緣[5]任持香土。
[0275b10] [6]雜法第三門了。
[0275b11] 第四門總攝頌曰。
 上座及牆柵  緣破并養病
 [7]栴荼猪蔗[8]寺  鉢依栽樹法

[0275b14] 第四門第一子攝頌曰。
 上座番次說  或可共至終
 濾作非時漿  處不為限齊

[0275b17] 如世尊說半月半月應為長淨。苾芻不知遣誰說戒。佛言。應令上座。於說戒時上座常誦。有一住處上座不能。諸人報曰。說戒將至何不溫尋。答言具壽。我自無力知欲如何。苾芻白佛。佛言。上座不能第二應說。復有住處第二不能廣說如上。第二不能令第三作。復有住處第三不能廣說如上。佛言。苾芻應作番次說戒。時諸苾芻番次說時。或有能者或復不能。能者為說。其不能者不知如何。佛言。其不能者求能為說。復有住處說戒番次至不能者。轉覓餘人彼不肯與不知如何。佛言。其能說者常可豫請。如世尊言令上座說戒。上座不能可令第二。第二不能令第三作。此若不能令番次作。此復不能應求能者。或常請作有一住處無有一人總誦得戒。然其上座誦得四波羅市迦餘皆不誦。時諸苾芻便不說戒。佛言。不應總停說戒。隨所誦者即可為說。上座應可誦四他勝。次[9]座可[10]誦僧殘。次座誦二不定。其次三十。其次九十。其次四對說法。其次眾學。其次七滅。應作如是誦過。戒經不應不誦。
[0275c09] 緣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時非時漿者。云何為時云何非時。佛言。其不濾者為時。其淨濾者為非時。仍以水[11]渧渧之為淨。
[0275c13] 緣處同前。是時六眾常多惡欲慳垢所纏。向餘住處非理受用。或一切時或房分齊時。或日分時或親友時。云何一切此即是我春時住處。此是夏處。此是冬處。名一切時。云何分齊。此是我房。此是他房。云何日分時。此是[12]且時住處。此是晡時住處。云何親友時此是我軌範師處。此是親教師處。此是弟子處。此是門人處。此是知識住處。由如是故多人來往惱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於住處自作如是限齊。受用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五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76a06] 第四門第二子攝頌曰。
 牆柵尼剃具  不著打光衣
 得少亦平分  汝淨儀應識

[0276a09] 緣在室羅伐城。其給孤長者施寺之後。道俗諸人來往者眾。長者念曰。今者寺園便成大路。我今宜可遍築高牆。即往佛所白言世尊。今此寺園便成大路。欲安園牆不知得不。佛言長者。隨意應作。長者即於四面悉以牆圍。至夏雨時其水不出致令淹[1]漬。長者後時來禮佛足。見其水滿作如是念。我先築牆不通水竇致令水滿。佛若許者為竇通出。白佛。佛言隨意通水。時諸牛犢揩損其牆或以角觸。長者見已作如是念。我雖築牆未為木柵廣說如上。佛言。應為木柵。時有惡人盜木將去。長者來見柵被賊偷隨處零落。長者以事白佛。柵外安塹。佛言隨作。長者即於柵外周匝安塹。
[0276a23]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尼名曰底灑。頭髮極長[2]詣剃髮人處求彼剃髮。彼作是念。諸釋迦女強使我作廣說如前。苾芻所請許尼僧。伽得畜剃髮具等。宜於屏處更相剃髮。
[0276a27] 緣處同前。世尊既許難陀出家。時孫陀羅作好法衣打治光淨。以牙揩拭寄與難陀。難陀得已披此好衣。手擎上鉢對諸大眾馳騁而行。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著好衣有如是過。告諸苾芻此是非法所不應為。難陀癡人著此衣服。手擎好鉢馳騁眾前是為非法。若有苾芻著熟打衣得越法罪。世尊既制著熟打衣。有信心婆羅門居士將熟打衣施與苾芻。苾芻不受廣如上說。豈令我等無善資糧趣於後世願當受取。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隨意受取。既受得已。除去衣光任情受用。苾芻以手捼衣光仍不去。佛言。[3]置於露地待潤捼之。亦不能除。佛言。以水浸去。亦不總除。佛言。若水浸已隨意受用勿生疑惑。若有信心婆羅門居士等。施與大眾熟打好衣準上應用。
[0276b14]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婆羅門居士等。在於要處眾集堂中共為言話。告言。汝等知不。沙門喬答摩及聲聞弟子。所得利養不共均分不如外道。時眾會中有一婆羅門。先無淨信。告諸人曰。明日宜共君等。親觀喬答摩等是均平不。諸人曰。善。時婆羅門遂將白[4]疊一雙入[5]誓多林。即以其[*]疊於上座前施四方僧。白言。聖者我以此[*]疊施與眾僧隨意受用。上座報曰。大婆羅門願無病長壽。汝此布施是心莊嚴是心資助。善扶勝定得妙菩提。天上人中受勝衣服。時婆羅門聞是語已。詐現恭敬禮辭而去。
[0276b26] 爾時世尊。告具壽阿難陀曰。汝可告諸苾芻。彼婆羅門故來入寺。欲求瑕隙施此[*]疊衣。汝諸苾芻應可均平各取少分。或用補衣或為[6]怐紐。或方手許隨用資身。時阿難陀受佛教已。告諸苾芻。世尊有教。彼婆羅門來求瑕隙。所施[*]疊布汝等可應平等共分各取少分。或用補衣或為[*]怐紐。或方手許隨用資身。苾芻聞已報尊者曰。如世尊教我等奉行。苾芻得已。便即平分如前受用。於明日旦彼婆羅門在城門立。時諸苾芻執持衣鉢。入城乞食。既至門所。彼婆羅門言。聖者我施眾[*]疊仁[7]等作何受用。有一苾芻報大婆羅門曰。眾僧得已。平等共分。我所分得便補破衣。一人報曰。我所得者用為[*]怐紐。一人報言。我所得者方如手許隨身[8]受用。時婆羅門既聞斯語便作是念。我等所說並是虛言。漫相謗說沙門釋子所得利養不共均分。我今親驗知諸苾芻是具[9]德者。實是均平心無偏黨。可於此[10]中而為出家。時婆羅門起信心已。往詣佛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慈悲許我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并受近圓成苾芻性。於世尊所勤修梵行。佛告婆羅門善哉善哉。汝能發此勝上之心而求出家。智者了知諸出家者。有五勝利廣如下說。乃至世尊及聖智者。悉皆讚歎當求出家。世尊即命婆羅門曰。善來苾芻。便是出家即成圓具。策勤正念勇猛不息。摧破五趣生死之輪。如前廣說。斷諸煩惱獲阿羅漢果。乃至釋梵諸天悉皆恭敬。佛告諸苾芻濟及餘人知量而受獲如是利。是故苾芻若得餅食。乃至極小猶如樹葉眾共分張。若得衣[11]物乃至極少堪作燈[12]炷眾亦共分。
[0276c29]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婆羅門。常樂清淨希願出家。便作是念頗有洗淨愜我心者。當依彼法而為出家。其婆羅門遊方求覓。巡歷外道及婆羅門修行之處。見便利了有不洗淨。有入池中以百土塊而洗淨者。見斯穢惡或事繁多。皆不稱心無歸依處。時婆羅門復作是念。我皆遍看無遂意者。唯有沙門釋子未往觀察。即詣逝多林乃見具壽舍利子。携[1]君持瓶水可受三升向便利處。見已生念此是沙門喬答摩上首弟子。我且觀察如何洗淨。即隨後去。若阿羅漢不入定時。不能觀察他人意趣。舍利子既見彼人隨從而行。遂便[2]斂念觀此婆羅門何故隨我。乃知此人心求潔淨。欲於我所伺其善惡。復觀其人有善根不與誰相屬。遂見彼人先有善根繫屬於我。作是觀已即於上風安置法服。唯著僧脚[3]敧及下裙而已。次於一邊甎石之上。置末土七聚以為一行各如半桃。復於此邊更行七聚。又於一畔別安一聚。持一籌片并三塊土。入廁室中不閉其門。方便令彼遠處遙見。便利既了籌用拭身。便以左手取其一土向下洗淨。復取一土洗小便處既清淨已。次將一土[4]偏洗左手。右手持瓶至其土處。瓶安左髀令水[5]斜出(若有三叉木者置上極要)。
[0277a24] 先以七聚一一用洗左手。又取七土一一兩手俱淨。洗拭兩臂亦令淨潔。又取一土用洗澡瓶。事了[6]徐去威儀寂靜。[7]披著法衣後更。以水而洗雙足。次至房中取淨瓶水。再三漱口。方始任情隨所作務。彼婆羅門見是事已。深起信心便作是念。善哉要法餘莫能加。外道設用百土洗淨。不如釋子但須二七。作是念已。頂禮舍利子雙足。白言。聖者我今願於尊者之處。善說法律而為出家。并受近圓成苾芻性。勤修梵行作不放逸。舍利子報言。善哉善哉。婆羅門。汝能發此殊勝之心斯為善事。如佛所說諸智慧者見五利故當樂出家。云何為五一者出家功德。是我自利不共他有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二者自知我是卑下之人被他驅使。既出家後受人供養禮拜稱讚。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三者從此命終當生天上離三惡道。是故智者應求出家。四者由捨俗故出離生死。當得安隱無上涅槃。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五者常為諸佛及聲聞眾諸勝上人之所讚歎。是故智者應求出家。汝今應可觀斯利益。以殷重心捨諸俗網求大功德。說是語已便與出家并十學處。次受圓具如法教誡策勵勤修。斷諸結惑證無生法。得阿羅漢果離三界染。觀金與土平等不殊。刀割香塗了無二想。如手撝空心無罣礙。能以大智破無明[穀-禾+卵]。三明六通四無礙辯悉皆具足。於三有中隨處愛著。利養恭敬無不棄捨。帝釋諸天所共讚歎。舍利子。將羅漢弟子。親詣佛所[8]俱禮雙足。具陳上事。佛告舍利子。汝能如是以善方便。引導眾生於我法中。因斯制戒為清淨事福利無邊(驗斯聖教金口親言。事合奉行理難違逆。但為昔諸律部文有[9]闕遺。雖復少傳未盡其[10]旨。致令學者無所[11]准憑。遂使七百年中斯法[12]未備。或以筒槽充事。復用帛拂拭身。或於石上揩手。元無用土之處。此則咸非本法。求淨翻成污染。今既皎鏡灼然。行否[13]任其恭慢)。
[0277b28]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由何緣業具壽舍利子以清淨事調伏引攝彼婆羅門。能令出家到圓寂處。佛告諸苾芻。非但今日調伏彼人令得安樂。於往昔時以清淨事已曾調攝令捨賊徒歸依三寶受持五戒汝等當聽乃往古昔。於一聚落有婆羅門。妻誕一女儀貌端正。年既長大處女在家。有五百群賊夜劫其村。時彼賊帥渴逼須水。入婆羅門舍見彼少女。告言。女[14]子我今渴逼有水將來女言。且待即[15]急然燈取水觀察。賊帥問曰。何所觀耶。答言觀水。問曰。有何可觀。答言。恐有草髮飲時致患。報曰。我是狂賊欲害汝村。准斯非理應與毒藥。何憂草髮為我患乎。女[16]聞是語說伽[17]他曰。
 凡賊所為者  枉奪他財物
 隨君作不作  我常依法行

[0277c15] 知水淨已即便授與。是時賊帥飲水既訖。情生歡喜報言少女。汝是我妹勿起異心。女曰。我實不須。如此賊人以為兄弟。常於他物作劫奪心。物主見時射以毒箭。遭此命過苦痛難言。我聞兄亡倍生憂慼。仁今若能歸依三寶持五戒者我為仁妹。賊便美語告其女曰。汝言甚善我當作之。女即為說三歸五戒令起信心。群賊奉持共尋歸路。汝諸苾芻勿生異念。往時賊帥即婆羅門是。彼之少女即舍利子是。昔時觀水為清淨故。令賊受戒捨惡歸依。[18]今復以其洗淨之法。令生希有。拔出愛河登涅槃岸。長辭苦海永證無生。
[0277c27] 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此是常行恒須[19]在意。如是洗淨有大利益。令身清潔諸天敬奉。是故汝等從今已去。若苾芻苾芻尼學戒女求寂男求寂女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歸依於我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如舍利子。若人不作如是洗淨者。不應繞塔行道。不合禮佛讀經。自不禮他亦不受禮。不應噉食不坐僧床。亦不入眾。由身不淨不如法故。能令諸天見不生喜。所持呪法皆無効驗。若有犯者得惡作罪。若作齋供書經造像不洗淨者。由輕慢故得福寡薄。若晨朝午後不爵齒木。即不合食亦不成齋同前得罪。汝等皆應依我言教無得自欺作不淨法。懈怠放逸為下品行當墮惡道。時諸苾芻聞佛教誨皆大歡喜如法奉行。
[0278a13] 第四門第三子攝頌曰。
 緣破須隨替  明月聞便領
 依止知差別  三人共坐聽

[0278a16] 緣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著故舊衣無心愛惜。時衣邊畔皆悉破落。苾芻白佛。佛言。隨所損處以線絡之。雖復橫絡線復下垂。更著竪線絡令牢固。佛言。當觀僧伽胝服猶若身皮。時諸苾芻更無餘衣常披大衣。於其腋下流[1]汗霑污。臭氣不淨令衣疾破。苾芻白佛。佛言。可於腋邊別安[2]怗緣。苾芻不知如何安[*]怗。佛言。用物一肘半闊一張手而為其[*]怗。佛言。不應用白物[*]怗應以壞色。彼用[3]袈裟色。佛言。不應(此乾陀色恐染餘衣)赤石赤土染之。苾芻縫著。佛言。應可麁絣。遂於一邊安[*]怗。佛言。兩畔緣邊俱可安[4]怗顛倒任披。若有臭氣時時[5]坼洗。
[0278a29] 緣處同前。有婆羅門娶妻未久便生一女。名為明月年漸長大。時大世主便度出家與授近圓。時大世主將五百苾芻尼。往詣佛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佛為說法乃至默然而住。時大世主既聞法已。從座而起整衣一肩。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已為苾芻說毘奈耶。唯願慈悲亦為尼說。佛言。無有是處。如來大師親對於尼說毘奈耶法。然於苾芻尼眾。有聞一遍即能持者我當為說。時明月苾芻尼在眾中坐。即起合掌白言世尊。唯願為說望受尊言一聞領悟。佛為彼說一領無[6]遺。佛告諸苾芻。於我法中聲聞尼眾。一聞便領者明月苾芻尼斯為第一。佛作是念非一切處有明月可求。及相似者亦不可得。是故苾芻亦應受持苾芻尼毘奈耶為苾芻尼說。復應教詔有問為答。如是念已告諸苾芻。如所念事乃至有問為答。如世尊說由依戒故由[7]住戒故修習於法。若定若慧如理相應。此明月尼隨順於我。由依戒故由住戒故。定慧相應發起勇猛。正勤策勵廣說如前。得阿羅漢果壞五趣輪出生死海。廣說乃至釋梵諸天皆為供養。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此明月苾芻尼。曾作何業彼業異熟。得大聰慧有大辯才。聞持之中說為第一。於佛教中出家修行。斷諸煩惱證阿羅漢。佛告諸苾芻。此明月尼曾所作業果報成熟廣說如餘。汝等苾芻乃往古昔九十一劫。人壽八萬歲有佛出世。名毘鉢尸十號具足。與六萬二千苾芻。往親慧城住勝慧林中。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生一女。年漸長大其父信敬至隨意時。遂[8]便將女往苾芻尼寺。以刀子及針行與尼眾作隨意施。時彼女子見斯善事。心生歡喜白其父曰。我亦隨情與諸尼眾作隨意事。父曰善哉隨汝意作。其女即取刀子及針金銀珍寶種種異物。奉施尼眾為隨意事。即於眾首合掌禮拜而發誓言。願我以此於尼眾中敬心福施所有善根。於未來世令我獲得大慧大辯具足聞持。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女者即明月是。由彼昔日於尼眾中行刀子等所有善根。復發弘願願我未來得大辯才聞持具足。由彼業緣今受斯報。又於迦攝波佛時。出家修行為苾芻尼。乃至盡形持戒無[9]缺竟無所證。時親教尼於彼佛法中聞持第一。時彼弟子發如是願。我親教師於此法中。總持第一。如佛授記於未來世人壽百年。有佛出世名釋迦牟尼。於彼法中我當出家。佛亦記我於尼眾中總持第一。由昔願力今受斯報。汝等應知若純黑業得純黑報。廣說如前。是故汝等應當修學。
[0278c20] 緣處同前。有少年苾芻共老苾芻。人間遊行至室羅伐。時老苾芻向鹿子母舍。少者詣給孤獨園。於一苾芻請為依止住少多時。白其師曰。阿遮利耶我於彼寺安置衣鉢暫往取來。報言。子隨去速來。答言。彼無他事尋即旋歸。禮足而去既至彼已。眾先有制若於一宿無依止師即不應住。便詣苾芻而為依止。既至天明情欲歸去。到師[10]房所扣門而進。白言敬禮阿遮利耶四大安不。師曰不安。彼便念曰。師今有疾我即棄去是所不應。世尊由斯制須依止互相瞻視。我今宜住待差當行。即便供給病遂瘳損。白言。觀察臥具我今欲去。報言。子汝無闕乏不。答言。我無闕乏然我本心不擬住此。但為暫來取自衣鉢。此眾有制假令一宿亦須依止。我懼眾法請作依止。見師有病我作是念。師有疾病我今棄去是所非宜具陳其意。師曰。善哉善哉。具壽。共住門人於親教師及軌範師。共相瞻侍應如是作。若有諸餘共住門人。於二師處亦應如是。增長善法如蓮花出水。斯為善事汝當好去。常為謹慎勿作放逸。遂禮師足奉辭而去。漸至給園到其師處合掌禮敬。師言。善來具壽。何故遲遲。彼便以事具悉白知。師曰。善哉具壽。汝能如是。於其師處敬重相看。能令善根日夜增長如蓮處水。師作是念為前依止為更授耶。苾芻白佛。佛言。有緣暫去即擬還來。宜依舊師無勞更授。
[0279a18]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專修靜慮。有小苾芻請作依止。即便為作生如是念。如佛所說寧作屠兒。不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而不教誡。共住既爾門人亦然。我修禪寂無緣教授。宜付餘人令教讀誦。詣一苾芻。報言。具壽。教此讀經。答曰。共立要期我當教讀。若有乏少。能供承者我不相違。答言。若有闕少我自供給。即便教讀。後於異時彼便染患。其依止師如法供給遂便瘳差。其依止師復自染患。彼不迴顧瞻察其師。如是至三竟不看侍。報言。汝去別求依止。答曰。蒙作依止是事流恩一無闕乏今何驅遣。報曰。汝無闕乏我有闕乏。汝之病苦我自供承。我病至三不曾迴顧。汝作如是不恭敬事。若有與汝作依止者可於彼住。彼聞默然不能致答。苾芻白佛。佛言。於依止師可為供侍。當觀師主與父母無異。違者得越法罪。時有教讀阿遮利耶身嬰疾病。受法弟子不為瞻侍。及其病差還來問經。師曰汝去。我身病苦曾不相看。誰復更能教爾習讀。可覓餘人共相指示。復便無對。苾芻白佛。佛言。於依止師應為供侍。於教讀師亦為供給者。後於異時依止教讀二俱染患。不知於誰而為供給。苾芻白佛。佛言。若其能者二俱看侍。若無力者可供依止。若無教讀隨處得住。若無依止不合停居。
[0279b14]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與他出家并受圓具。即便棄擲人間遊行。[1]於彼弟子不以衣食及法而相攝養。此便於餘而求依止。其師即以衣食法共相資助。如世尊說有四攝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時彼門人於其師處。倍生敬重情無捨離。後於異時其親教師。遊行事周還來給[2]園。少年苾芻皆起迎接。其年老者咸唱善來。彼舊弟子見不起座。諸苾芻告曰。見尊者來少皆迎接。老唱善來。因何汝今見本師來身不移座。豈成合理。答曰。豈彼於我出家近圓。能以衣食及法共相資助。令我憶念見而迎接。苾芻報曰。勿作是語。如佛所說。若復有人依託師主。於佛法中剃除鬚髮而披法服。以淨信心出家修行。彼人於師乃至盡壽。四事供養未能報恩。汝作是言非為應理。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弟子門人纔見師時即須起立。若見親教[3]師依止即捨。如佛所言見親教師即捨依止者。諸苾芻不知云何如下具說。
[0279c04]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與一少年而為依止。經半月已至長淨時。來到師處白言。阿遮利耶。我今敬禮有所請白。欲守持長淨。師言。賢首。何因我得是汝之師。彼云我以阿遮利耶而作依止。師曰。如汝傲慢不相敬重。誰與依止。隨汝意去別覓餘師。彼便默然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日不三時禮敬師主。有如是過。是故應知弟子門人。每日三時須就二師而申禮敬。即告諸苾芻曰。是故汝等弟子門人。每日三時應就二師而申禮敬。
[0279c14]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與一少年而為依止。恩養供給愛念如子。時彼弟子遇有他緣須向餘處。白其師曰。阿遮利耶。請為觀察房舍臥具。我今欲向人間遊行。師言。子無闕乏不。答言。阿遮利耶我無闕乏。然欲人間隨處遊歷不久還來。報言。子去若於中路生追悔者即可迴來。白言。甚善奉教當還。至中路已便生追悔。作如是念。我依止師有所須者悉皆供給。我棄他行不為應理。今可迴歸遂却還住處。師見問曰。汝今[4]復來有所遺忘。答言。我無遺忘然我路中作如是念。我依止師有所須者悉皆供給。更求何事。在外遊行為此還來。師言。甚善師復生念。即舊依止為更與耶。苾芻白佛。佛言。若依止師有心顧戀。門人無顧戀心。是則名為不捨依止。若依止師無顧戀心。門人有顧戀心。此亦名為不捨依止。若二人俱有戀心亦不名捨。若二人俱捨名失依止。
[0280a03]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為眾導首。有多少年來從習讀。師於異時忽染時患。諸習讀人曾不看侍。如是至三皆不顧問。後時病差弟子皆來。請其師曰。教我[1]習讀。或云教誦。師言具壽。我三染患。汝等無人迴顧看我。若有見汝如此傲慢能相教者。可就於彼而為讀誦。苾芻白佛。佛言。教讀誦師亦應瞻侍。彼悉皆作便[2]虧善品。佛言。應為番次。是時有一老瘦苾芻先就依止。餘人報曰。老人明日當番。答言。何故於師作直供給。汝等安隱我常侍養。諸人報曰。斯為善事如佛所說。若看病人即是看我。汝善丈夫隨意當作。彼便供給因斯病差。來請師曰。教我讀經。報言。且住未至汝番。後請師曰。教我闇誦。答曰。未至汝番。答其師曰。看承供給是我當番。[3]讀誦授經餘人巡次。宜當好住我出他行。師言。且住有所須者我皆為作。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常供侍者不得同餘。勿令有廢次及餘人時有二人。一聰一[4]懞。授聰者時以其文長。[*]懞便事闕。佛言。應更次授。
[0280a23]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向門徒舍。出床令坐六人同坐。其床遂破一時大笑。餘苾芻見告言。具壽。作斯非法不知慚恥仍更大笑。彼共答曰。我豈飲酒瞰葱蒜耶。報曰。此亦不久必當見作。問曰我何非法。答曰。豈可不見床重破耶。答曰。豈可木盡巧匠身亡。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不應一床六人同坐。彼遂五人還同前過。四人亦爾。佛言。不應四人。若於一床三人得坐。若大木枯兩人同坐。小者唯一。違者得越法罪。
[0280b04] 第四門第四子攝頌曰。
 養病除性罪  將圓不昇樹
 王臣不受戒  斬手不應為

[0280b07]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若見病人應供給者。用何等物而為供侍。佛言。鄔波離。但除性罪。餘清淨物隨意供給。
[0280b10] 緣處同前。時具壽鄔波難陀。有一求寂欲受近圓。師即為喚作羯磨師及屏教者并餘[5]七人。遂將求寂并持座物。先至壇中灑掃田地。敷其座席諸人未來。鄔波難陀左右顧眄。見樹開花即命求寂。汝可取花行與僧眾。彼便昇樹墮地傷手廢闕近圓。苾芻白佛。佛言。汝等應知。如轉輪王第一[6]太子。將受灌頂次當王位。於此時中倍加守護。欲近圓人亦復如是。善加愛護。是故不應令將近圓人輒昇高樹。令昇樹者得越法罪。
[0280b20]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名曰廣大。是勝光王之所委寄。曾於一時因有過失被王訶責。長者便作是念。凡是國主。難久祇承宜應遠避。我今可去求作出家。如是念已詣逝多林。六眾苾芻恒令一人在門邊住。時鄔波難陀住在門首。見廣大來。即以美語告言。善來何故難覩猶如初月。答言。大德。豈可不聞。世人有語希逢致敬數見便輕。問言。廣大。何緣得來。答言。聖者。凡是國王難久承事。今雖得意終致滅身。我欲出家[7]頗能濟度。報言。賢首。能發此心極為善事。凡出家者有五勝利廣如[8]一說。諸佛聲聞及諸智者共所稱讚。今正是時。即便引去與出家受圓具。時勝光王問諸群臣。不見廣大為遇病耶。答言。彼無患[9]疹。大王訶責因斯即去。詣逝多林而為出家。王曰。誰作斯事。答言。聖者鄔波難陀。[10]王聞此語心懷瞋恨。令使往報。聖者。我所訶者即度出家。今可度我及惡生太子。勝鬘行雨皆與出家。可自稱王統領城邑。使者至寺具說王言。鄔波難陀聞王此語。報使者曰。汝持我語報汝國王。可來至寺并將惡生勝鬘行雨悉與出家。我當作王此亦何損。豈我就宅詃誘廣大令其出家。彼自來求我便濟度。隨時利益獲福無邊。王聞此語更起譏嫌。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度王大臣有如是過。是故不應輒度此等。告諸苾芻曰。汝等當知鄔波難陀是愚癡人。度大臣廣大令王起嫌。是故苾芻不應度大臣出家。見來求請應須詰問。汝非王臣不。若不詰問與出家者得越法罪。佛既制已。時有外國人來無人委識。又本國王元未聽許。至苾芻所求請出家。皆生疑慮不與出家。佛言。若有此輩外國之人應與出家勿生疑惑。
[0280c24] 緣處同前。具壽阿難陀曾於一時新剃鬚髮。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行至街衢。有一婆羅門是大學士。於好顯敞高堂之處。教授五百婆羅門子讀四明論。時彼博士傲慢自高不存禮節。情懷毒害輕蔑於人。見尊者阿難陀已。命弟子曰。汝能以手攉此禿沙門頭[1]不。答言。我能。時彼弟子承其師命。即便以拳攉尊者頭。時阿難陀四望顧視。婆羅門更加瞋惱。復令弟子更打其頭。尊者念曰。我何顧瞻。宜可默去。既至逝多林飯食訖洗鉢已。告諸苾芻。具壽。不應往某街巷處問曰。有何過患。答曰。彼有婆羅門。稟性毒害不閑禮節。教諸弟子讀誦明論。令一弟子拳攉我頭。苾芻問曰。汝何愆犯致彼瞋恨。答曰我是無過。亦是有過。問曰。其事云何。答曰。我元無過彼令攉頭。由我顧瞻重更來打。先是無過。後是有過。時鄔波難陀聞已問言。尊者。作何言說。答曰。有片許事。鄔波難陀曰。我向略聞願更重說。即為具說。時鄔波難陀即三點頭。口中唱[2]諾作如是念。我今自解治彼小人。使剃頭人逆順淨剃。揩摩以油。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室羅伐城。漸次至彼婆羅門教學之處。彼有餘事未覩苾芻。時鄔波難陀即在其前經行來去。婆羅門見命一弟子曰。汝去攉彼禿頂沙門。鄔波難陀聞是語已。告婆羅門曰。汝無知物何用遣他不自來打。婆羅門發大瞋心。即便自去拳打其頭。鄔波難陀即捉其臂。報言。癡物。[3]鄔波難陀被汝所打。我今將汝共至王邊。便捉其臂牽曳前行。婆羅門發聲大喚弟子俱來。復捉一臂共相牽挽。餘人續來並皆曳去。鄔波難陀有大氣力。牽[4]挽婆羅門及五百弟子皆至王門。六眾法爾若懷忿怒。至王門時王殿遂動。王覩相已報左右曰。出門觀察豈有聖者六眾來耶。即便出觀見鄔波難陀將五百婆羅門子俱到門所。還入白王。聖者鄔波難陀今在門外。王言喚入。彼便面見。問言。大王。向使聖者阿難陀不出家者。合受何位。王言。聖者。當作力輪王。王作何人。答言。我為從者。又曰。王先有制觀諸苾芻猶如太子。觀苾芻尼事等妃后。是事放免不並餘人。王於我等俱生愛念。然有婆羅門違王教勅。輒以拳打聖者阿難陀頭。彼復懷瞋亦打我頂。其事合不。王聞大怒。告近臣曰。卿今可去斬婆羅門手。大臣即將婆羅門到街巷處告眾人知。時彼父母并餘親族及諸知友。悉皆來至悲啼雨淚。發聲號哭作如是語。苦哉我子。苦哉我子。皆共前行白法官曰。善哉大臣。我子有愆。王令斬手。既犯國憲[5]非是枉[6]刑。然婆羅門以右手活命。若斬左手斯誠曲恩。大臣聞之即斬左手。後於異時婆羅門手瘡漸差。遂掩左手舉右臂點節誦書鄔。波難陀遙見舉手倍生忿怒還。至王所白。言大王。為王之法勅令無違斯成快樂。王雖知國無如是事。報言。聖者。我有何事。答言。前時出勅斬婆羅門手。彼手現全。王喚臣來。問言。婆羅門何不斬手。答言。斬訖。若爾聖者鄔波難陀見為諸人舉手教讀。大臣白言。見彼父母悲啼相勸諸婆羅門右手為活。幸當截左。為此即便截其左手。王言。為彼父母截其左畔。今由我勅更截右邊。即便往斬。時婆羅門既無兩手垂臂而住。後時鄔波難陀在傍而過。問言。何故垂手不同昔日來打我頭。彼聞懊惱默無所對。時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并諸人眾。皆生譏恥作如是言。沙門釋子無有慈悲遣行刑戮。作苦切事截他人手。苾芻白佛。佛作是念。苾芻斬他手時。有如是過。是故苾芻不應斬截他人手足。告諸苾芻曰。鄔波難陀愚癡之人。作非沙門法所不應為。於我法中出家捨俗作斯惡業。若有苾芻斬人手足者得[7]吐羅[8]底也罪。是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以何緣故。具壽阿難陀護彼婆羅門。鄔波難陀意存酬報。佛言。非但今日阿難陀起擁護心。鄔波難陀行酬報事斬截其手。汝等當聽乃往古昔。於一園中花果浴池在處充滿。時有隱人依止而住。唯食根果飲水自[9]怡。但著皮衣更無所願。於果樹下[10]加趺而坐思量法義。上有獼猴攀果令落打破彼頭。爾時隱人說伽[*]他曰。
 我終不起念  令汝苦身亡
 由汝自作愆  當招斷命報

[0281c18] 時彼隱人先共獵師以為知友。獵師因出至彼林中到果樹下。隱人有事棄此而去。見彼不在遂於樹下暫時停憩。時彼獼猴便將大果打獵師頭。時彼獵師[11]頭先無髮。其果纔落頭遂血流。苦痛纏心舉頭觀樹。遂見獼猴跳擲枝上。便即援弓射以毒箭。從樹而墮因此命終。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昔時隱[12]人即阿難陀是。往日獼猴即婆羅門是。其獵師者即鄔波難陀是。彼時為阿難陀之所擁護。鄔波難陀之所酬報。乃至今時亦復如是。一護一棄由此應知。先業因緣終不亡失。廣說如餘[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六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82a06] 第四門第五子攝頌曰。
 旃荼蘇陀夷  大衣暫時用
 師謨婆蘇達  取鉢己物想
 阿市多護月  賊想取自衣

[0282a10] 此頌與廣釋盜戒不異。故更不出尋彼可知。
[0282a11] 第四門第六子攝頌曰。
 猪蔗多羅果  毛[1]緂黑喜還
 安置刀子針  不用瑠璃器

[0282a14] 緣處同前。時當儉歲有竊盜者偷得他猪。往闇林中殺而噉食。骨及頭蹄棄擲而去。六眾常法。晨朝起已。昇寺閣上四方瞻顧。若遙見有烟群烏亂下。即便相命[2]共往觀看。既見闇林烟[3]揚烏下。遂相告曰。難陀鄔波難陀。彼處定有可[4]噉之物。我等宜往或有所得。至彼便見猪骨頭足。共相謂曰。糞掃之物斯為足矣。可煮而食即便自煮。是時猪主尋蹤遂至。見其煮肉。報言。聖者。著大仙服作此非宜。報言。賢首。若我得作殺生事者。豈可不能取好麞鹿上妙之肉而充食耶。何容取此猪骨頭足自煮而食。有人盜得好肉已飡。餘骨頭蹄是他所棄。充糞掃物於我何辜。彼言聖者。然出家人不應作此可惡之事。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如是取糞掃物。作者得越法罪。
[0282a29] 緣處同前。時有盜者。取他甘蔗中間食訖根梢棄去。六眾行見。遂相告曰。尊者。多有糞掃物可共收將。即便收取。時甘蔗主尋[5]蹤來至。見彼六眾共收殘蔗。報言。聖者。著大仙服為非法事。答言。賢首。若我得為偷盜事者。豈可不能取好甘蔗隨意噉食。而復取他所棄之物。然此甘蔗有人盜來。食好棄惡。我等收取。斯有何過。[6]彼言。聖者。此譏嫌事非出家人之所應作。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如是取糞掃物。作者得越法罪。
[0282b10] 緣處同前。時有盜者取多羅果。[7]於闇林中好者選食惡者棄去。六眾因行見此遺物。事同甘蔗。乃至被俗訶責。苾芻白佛。佛言。取者得越法罪。
[0282b14]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8]有賣香童子。有好毛[9]緂極生愛樂不同餘物。後因染患。雖加醫療無効將終。遂集諸親告言。我亡之後勿以火焚。將此毛緂纏裹我身棄於林野。現在諸親共安慰曰。汝不須怖。豈遭病者並悉身亡。不久之間自當平復。然命盡難留奄然氣斷。由於毛緂生重愛故。捨命之後生大癭鬼中。時彼親族以五色彩[10]裝飾喪輿。毛緂纏尸送至林處。苾芻見已告屍林苾芻黑喜曰。具壽有賣香人因病身死。以好毛緂用裹屍骸棄在林內。是糞掃物可往取之。彼便疾往詣屍林所取其毛緂。時彼非人即便起屍。堅捉其緂作如是語。聖者黑喜。勿取我緂。凡屍林人多有胸膽。便報鬼曰。癡人。汝由愛緂生餓鬼中。今更欲往捺洛迦耶。汝今宜放。黑喜愛著共鬼相爭。以脚踏之強牽而去。往逝多林。時彼屍鬼更增瞋恚隨逐不放。報言。聖者。還我緂來。彼不採錄便入寺中。然逝多林多有天龍藥叉諸大神祇之所守護。此鬼薄福不敢前行。於寺門前啼[11]泣而住。佛知故問阿難陀曰。何意門前非人啼泣。即白佛言。有黑喜苾芻取彼毛緂。佛作是念。看此非人深生愛著。若不得緂必歐熱血因即命終。告阿難陀曰。汝即宜去報彼黑喜還非人緂。若不與者歐血而死。既與緂已令使前行。到彼林中。報言。汝臥後以緂蓋。時阿難陀宣教語彼黑喜苾芻。廣如上說。乃至[12]後以緂蓋。黑喜聞已告阿難陀曰。如佛所教不敢違越。即報鬼曰。愛毛緂者可在前行。至林遣臥。隨言即臥。以緂蓋上。時彼非人便以脚踏黑喜苾芻。[13]黑喜有大力僅得免死。苾芻白佛。佛言。苾芻不應隨宜輒取屍林處衣。亦復不應作如是與。若取衣時從足向頭。若與衣時從頭向足。苾芻當知。屍林處衣有五過失。云何為五。一惡彩色。二臭氣。三無力。四多虱。五藥叉所持。若其死屍身無瘡處不應取衣。聞佛制已。六眾即便將狗而去。不信見譏。問言。聖者。仁將[14]犬去向彼空林。豈殺畜耶。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將狗隨去。便以刀傷損而取其衣。佛言。不應如是。若有[15]虫蟻損傷身者。後當取衣。彼得衣已隨便即披。佛言。不得即披。可七八日置叢林中。待風日吹曬已。然後浣染方可披著。即披入寺旋禮制底。苾芻白佛。佛言。屍林苾芻所有行法我今應制。屍林苾芻披死人衣。不得入寺不禮制底。若樂禮者離一尋外。不受用僧房及床敷等。不入眾坐。不為俗人宣說法義。不往俗家。若有緣須至者。應立門外。主命入者。答曰。我住屍林。若言。我今獲大福利。幸蒙聖者勝杜多人來過我舍。聞如是語。即應入舍。不坐床座。若喚坐者。答曰。我住屍林。若說難遭。即應為坐。勿致疑惑。屍林苾芻不依教者得越法罪。
[0283a08]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所有刀針隨處安置被垢所損。苾芻白佛。佛言。不應隨處安置。應安針氈。苾芻不解如何當作。佛言。應用氈片或於布帛炙黃[1]臘拭[2]裹方刀針即不生垢。
[0283a13]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彼先停貯假琉璃器。有尼渴逼欲求水飲。詣彼尼所。問言。聖者。我為渴逼與琉璃器欲將飲水。報言。此即是器。汝可持用。用時墮地便破。後於異時吐羅難陀。憶所借器。即從彼索。還我器來彼言。聖者。手執不牢墮地打破。別造當還。答言。與我舊物。如是多時。故相煩擾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尼於瑠璃器飲水有如是過。故尼不應於此器中飲水噉食。若受用者得越法罪。
[0283a23] 第四門第七子攝頌曰。
 寺中應遍[3]畫  然火并洗浴
 鉢水不蹈葉  連鞋食不應

[0283a26] 緣處同前。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莊飾。即往白佛。佛言。隨意當畫。聞佛聽已。集諸彩色并喚畫工。報言。此是彩色可畫寺中。答曰。從何處作欲畫何物。報言。我亦未知。當往問佛。佛言。長者。於門兩頰應作執杖藥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變。又於一面畫作五趣生死之輪。簷下畫[4]作本生事。佛殿門傍畫持鬘藥叉。於講堂處畫老宿苾芻宣揚法要。於食堂處畫持餅藥叉。於庫門傍畫執寶藥叉。安水堂處[5]畫龍持水瓶著妙瓔珞。浴室火堂依天使經法式畫之。并畫少多地獄變。於瞻病堂畫如來像躬自看病。大小行處畫作死屍形容可畏。若於房內應畫白骨髑髏。是時長者從佛聞已禮足而去。依教畫飾既並畫已。時有不作意苾芻。隨處然火烟熏損畫。苾芻白佛。佛言我聽苾芻作然火堂。若有須者於此然火。非於餘處。作者得越法罪。時有病人要須然火。於房簷下不敢輒然。佛言。可寺外或寺中庭然。待烟盡方持火入。
[0283b17] 緣處同前。苾芻於簷下洗浴濕損壁畫。佛言。不應爾。可於寺內近一角頭。面向佛像而為澡浴。或可別作洗浴之室。室中有泥。佛言。安甎應為水竇。若有不淨時時洗決。或近水渠為澡浴事。
[0283b22]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婆羅門。其子遇患。至醫人所。問言。我子有如是病。幸為處方。其人信敬。報言。仁可向聖眾處乞取鉢水。用洗身形必當得差。時婆羅門聞已便去。往給園中。六眾在門。鄔波難陀見婆羅門。報言。善來。何現遲遲猶如初月。彼言。畔睇聖者。我實希來今幸相見。若數來者仁生賤心。問曰。仁何故來。答言。聖者。我子病[6]重。往問醫人。彼言。可乞聖眾鉢水洗得病除。我故來乞。幸願施與。鄔波難陀報言。且住我為取水。即便入寺食已洗鉢。取殘[7]餅麨菜餅果雜葉。以水和攪持出寺外。報婆羅門曰。此是鉢水。汝可取用。彼言。聖者。我兒寧死。豈能將此不淨之物用洗身耶。鄔波難陀曰。如汝信心堅固成就。其子亦應得病瘳損。時婆羅門深生輕賤。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將惡物置在鉢中有如是過。是故我今告諸苾芻。不以惡物置於鉢內。若有作者得越法罪。然諸苾芻授他鉢水。所有行法我今當制。先可三遍淨洗其鉢。盛水滿中以佛經頌呪之數遍。然後授與。若不依者得越法罪。
[0283c14]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每食噉時。替鉢之葉便以脚蹈。俗旅見譏。沙門釋子實不清淨。安鉢之葉脚蹈而食。苾芻白佛。佛言。苾芻不應蹈葉而食。作者得越法罪。
[0283c18] 佛在廣嚴城。時有苾芻著革屣食。俗旅譏云。沙門釋子食不清淨。佛言。不應如是著[8]鞋履食。作者得越法罪。時諸病人脫去革屣食便增病。佛言。若病人[9]不脫革屣踏上而食。
[0283c22] 第四門第八子攝頌曰。
 無鉢度大賊  安居無依止
 五年同利養  負重不應為

[0283c25] 緣在室羅伐城。鄔波難陀度一弟子無鉢可與。眾人食時各自洗鉢。置於淨處出行禮塔。新出家者見鉢便念。比有閑鉢。我今將去食後當還。即便欲取上座阿若憍陳如鉢。餘人報言。具壽。此是尊者鉢。汝不應將復更取餘尊者馬勝賢善等鉢。苾芻問曰。汝無鉢耶。答言。我無。誰先無鉢度汝出家。答曰。鄔波馱耶鄔波難陀與我出家。苾芻譏恥除彼惡行。誰不與鉢令他出家。苾芻白佛。佛言。不應無鉢與他出家。作者得越法罪。凡欲與他為出家者。先當與[1]辦所須六物三衣敷具鉢及水羅。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知其無鉢與受近圓成近圓不。佛言成。受眾得越法罪。時有苾芻。以其小鉢或絕大鉢。或以白鉢與受近圓成近圓不。佛言成。受眾得越法罪。
[0284a11] 緣處同前。時有大賊偷他物時。主既覺已棄物逃走。往逝多林道行既困。止一樹下掌頰而住。時鄔波難陀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食。於路見賊。問汝何人。答曰。我是貧人。問言。若爾何不出家。答曰。說我情事方論出家。我是大賊誰當攝受。答曰世尊教法慈念為先。誰不悲憐共相引接汝須發意我與出家。善哉聖者。我今出俗。鄔波難陀即與出家并受圓具。報言。賢首。豈見於鹿能養鹿耶。室羅伐城處所寬廣。即是祖父所行之處。宜當乞食以自供身。聞是語已。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食。巡歷之時。彼諸俗人。咸皆憶識。遂相告曰。此是大賊。今得出家。復共譏曰。善哉。沙門釋子。知是大賊亦與出家。白日巡家諳知處所。[2]夜便作賊竊取他財。苾芻白佛。佛作是念。度賊出家有如是過。告諸苾芻曰。若是大賊勿與出家。度者得越法罪。時有苾芻。不知是賊而不與出家。遂作難緣乖出離道。佛言。若知是賊不與出家。若不知者隨意當與。若有人來求出家者。應先問言。汝非大賊不。不問出家得越法罪。
[0284b03] 緣處同前。時有住處。有一苾芻。多有門人而來依止。此師命過無依止人。共相[3]謂曰。我既無依欲何所作。苾芻白佛。佛言。彼諸門人應更求覓有德之人。供給好房放免知事。侍人臥具咸令無闕。若得者善。必其無者。時諸苾芻不應於此處經第二褒灑陀。違者得越法罪。復有苾芻。於一住處欲為依止。其依止師忽然命過。諸人議曰。我欲如何。白佛。佛言。此等亦可求依止師同前供給。若得者善。若其無者。苾芻於此不應為夏。違者得越法罪。復有苾芻。於一住處作前安居。有一依止師遇患身死。諸人議曰。我欲如何。白佛。佛言。應可求覓依止師同前供給。若得者善。若其無者。時諸苾芻應向餘處求依止師而為後夏。違者得越法罪。
[0284b18] 復有苾芻。依止一師作後安居。師遂身亡。佛言。可於兩月共相撿察謹慎而住。過兩月已有依止人同前供給。若其無者。不得更過第二長淨。可向餘處求依止師。違者得越法罪。復有苾芻。於一住處出家圓具。本師身死。不知如何。佛言。所有事業皆悉同前依止師作。如有違者得越法罪。
[0284b25] 緣處同前。於一聚落有大長者。造一住處眾事具足。捨與四方僧伽。後於異時被[4]官拘執。苾芻聞已棄寺他行。有三寶物被賊偷去。長者得脫。苾芻知已還來相問。長者。先知棄寺而去失受用物。長者白言。何因聖者棄寺他行。答曰。我聞長者為王所執。心生惶懼遂即逃奔。答曰。我雖被禁。餘有宗親豈皆拘執。彼能供給何事怱遽。彼聞默爾。苾芻白佛。佛言。不應逃走應問寺主所有宗親。寺主被拘仁等頗能相供濟不。若能者善。若不能者。五歲以來隨緣乞食守護而住。寺主脫者善。若不脫者。於隨近寺五年之中同一利養別為長淨。應作羯磨敷座席鳴[5]揵[6]椎。言白。告已大眾皆集。令一苾芻作白羯磨。應如是作。
[0284c10] 大德僧伽聽。今某住處造寺施主。若為王若為賊之所拘執。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此住處與某住處。於五年中作同利養別長淨。白如是。次作羯磨。
[0284c14] 大德僧伽聽。今某住處造寺施主。若為王若為賊之所拘執。僧伽。今此住處與某住處。於五年中作同利養別長淨。若諸具壽聽此處彼處於五年中作同利養別長淨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於此處彼處於五年中作同利養別長淨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0284c21] 若滿五年主來者善。若不來者。乃至十年如是應作同利養別長淨。主來者善。若不來者。所有臥具及諸雜物寄隨近寺牢閉寺門隨意當去。若主來時所寄之物悉當還彼。若還者善。不還者苾芻得越法罪。
[0284c26]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身擎重擔。俗旅見時便生譏笑。我等俗人有父母妻子王官人事共相養育。自身負擔正是其宜。仁今為誰作斯勞苦。彼聞默爾。苾芻白佛。佛言。苾芻不應身持重擔。作者得越法罪。是時六眾聞此制已。即於頭背腰髁而擎重擔還招譏醜。不應如是擎[1]持重擔。作者得越法罪。
[0285a04] 第四門第九子攝頌曰。
 四依求六物  賊盜苾芻衣
 委寄五種殊  須知染方法

[0285a07] 緣處同前。時有婆羅門。欲求出家往逝多林。既入寺已見諸苾芻執錫持鉢欲行乞食。彼見苾芻作如是念。我今問彼何處行耶。問言。聖者。欲何處去。答曰。我行乞食。問曰。豈諸苾芻皆乞食耶。答曰。諸有大德眾所知者。多諸施主持食來施。無知識者自行乞食。彼作是念。我若出家還同乞食有何殊異。來投釋子不免劬勞。復作是念。我今更可問餘苾芻。唯依乞食而作出家。為更有餘事。即詣餘人所。彼既見已問言。何故仁今得來。答言。聖者有事須來今欲請問。仁等何依而為出家。答曰。善問且當安坐。吾為汝說。其人心欲希求出家。禮已而坐。苾芻報言。於佛法中為出家者。有四依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云何為四。佛告苾芻。著糞掃衣清淨易得。乞食活命。在樹下居。用陳棄藥清淨易得。依此出家成苾芻性。時婆羅門聞是語已。報言。聖者。誰能依此而為活命。我之本意求覓出家。見此難行我今辭去。遂與出家近圓為大障礙。苾芻白佛。佛作是念。未出家人先告四依有如是過。由此苾芻見未出家未近圓者。不應為彼說四依法。若近圓後方可為說。預先說者得越法罪。
[0285b01]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男。年漸長大其父瞋責。便作是念。父難承事宜可出家。便往逝多林。時鄔波難陀見而問曰。何故得來。答曰我欲出家。報言。斯為善事。如佛所說夫出家者有五勝利。廣說如前。佛所讚歎。然出家者須得六物。問言。何者為六。答曰。三衣鉢盂水羅敷具。報言。我無。鄔波難陀曰。汝今且去。我為方求所須六物。彼辭而去。知父已棄。不歸本舍往親眷家。親屬知是長者之子欲求出家。便不放去即為娶妻。具壽鄔波難陀求得六物。後於異時入城乞食。見彼童子報言。賢首。我得六物汝今可來當為出家。答言。聖者。我亦求得所須六物。問曰。如何六物。答曰。所謂眼耳鼻舌身意。鄔波難陀問曰。此是何物。彼即答曰。我諸眷屬為我娶婦具足六根。由是我今不能出家。以此因緣。遂與出家近圓為大障礙。苾芻白佛。佛言。從今已後若貧人來欲出家近圓者。應可為借所須六物。何以故。於善法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實難遭遇。既近圓已後自經求還他本物。
[0285b22] 緣處同前。時有眾多苾芻人間遊行。中路遭賊劫奪苾芻所有衣物。往逝多林賣所盜物。被奪苾芻亦至林所。見自衣鉢悉皆識認。即皆大聲告諸人曰。捉賊捉賊。我等衣鉢是此劫來。囂聲遠聞賤便走散。苾芻各各自取衣鉢隨處而住。作如是念。此等諸物更合取不。苾芻白佛。佛言。不應驚彼。其所劫者即是彼物。如佛所言其所劫者即是彼物者。復有苾芻。人間遊行賊奪其物。賊手觸著苾芻衣鉢。苾芻便棄。遂於衣鉢廢闕受用。佛言。苾芻失物不應造次即作捨心。乃至其賊心未安隱。作屬已心來見時應取。復有苾芻。同前遭賊。賊詣給[2]園賣其衣物。苾芻見衣悉皆憶識。執捉其賊將付王家。即便枷棒打拷楚毒受眾苦惱。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將賊付彼官人。可為說法從其乞物。若不與者應還半價。若仍不與應[3]全與直。何以故。成就衣鉢卒難可得。
[0285c11]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用牛糞土及以齒木并雜染汁。行出外時無顧戀心棄擲而去。時諸苾芻雖見棄去有疑[4]惑心。皆不敢用遂便爛壞。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作親友想用。凡是親友可委寄人有其五種。一者心相愛愍。二者近為得意。三者是所尊重。四者久故通懷。五者聞用已財心生歡喜。此五人物雖不問主用時無咎。又復觀知他所棄物。作無主想用亦無過。
[0285c20] 緣處同前。佛許染衣。便於寺外露地及經行處而為染作。被塵土污及風雨濕。苾芻白佛。佛言。可於寺內而為染作。寺內染時染汁墮地猶如血色。俗人見時作如是語。聖者此處殺牛羊耶。答曰。非殺眾生是染汁墮地。報言。聖者染汁墮地何不掃除。佛言。可於染處牛糞及泥塗拭令淨。彼遂重塗損石灰地。佛言。石灰地處可以水洗。餘處應塗。若違者得越法罪。
[0285c29] 第四門第十子攝頌曰。
 須知栽樹法  賊緂作神通
 若得上帔衣  不應割去[1]繢

[0286a03] 緣在王舍城竹林園中。爾時世尊於勝身山。令天帝釋得見諦已。其影勝王即於此處建大法會。盡摩揭陀所有人眾悉皆雲集。山無樹木人眾聚時為熱所困。報苾芻曰。善哉仁等。可於此處栽植樹陰。答曰。世尊未許。報言。賢首。有何違處。苾芻默然。佛言。我聽種樹。苾芻種樹便棄而去其樹便死。時諸人眾至第二年還來集會同前熱逼。問言。聖者。先栽樹耶。答曰。已種。今何故無。報言。種了棄去不為防守。致使摧殘復多枯死。俗人曰。仁等初生父母若不將養必當損壞。樹須將護待大方行。苾芻白佛。佛言。不應種樹即棄他行。苾芻不知云何養護。冬月恐損應以草蓋。野火便燒。佛言。當於四邊壘墼遮護。復為熱傷。佛言。應通窓穴。夏雨如篅停水爛壞。佛言。夏時可除圍壁應通水穴。其樹未大棄去同前致損。苾芻白佛。佛言。種樹行法我今當制若是花樹花發隨行。若是果樹著子方去。時有苾芻有要緣務事必須行。不知云何。佛言。應委守園人及親友者隨意而去。
[0286a23] 緣處同前。時北方健陀羅王附上毛緂與影勝王。王既得已將奉尊者畢隣陀婆蹉。尊者便披向阿[2]蘭若。賊聞此事。王得[3]上緂與尊者披在阿蘭若。共相議曰。此是好物我等如何。一人報曰。可行奪取餘更何云。即便夜至阿蘭若處杖扣其門。尊者問曰。汝是何人。答言。聖者。我是賊徒。問曰。欲何所覓。答曰。欲取上緂若如是者窓中舒臂。賊便展手。是時尊者作念加持。勿令此緂被截被燒。出莫令盡。其賊遂即抽出一邊。拔之不已便成大聚不知窮盡。遂以刀割刀不能傷。復以火燒火不能著。告言。聖者畢隣陀婆蹉。何因惱我。答言。癡人汝不惱我我何惱汝。盡汝勇健努力拔取我終不放。賊相謂曰。尊者有大神通我非彼敵。宜當逃竄勿被王收。便棄毛緂滅影而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披上緂住蘭若中有如是過。告諸苾芻曰。畢隣陀婆蹉所作非理。披此上緂住蘭若中。是故苾芻不應披此上價之緂住曠野中。若有作者得越法罪。若有蘭若苾芻得斯好緂。應著村中令人守護。[4]後有蘭若苾芻得他好緂寄在俗舍。身往林中遂被蟲食佛言。不應如是於其衣內。安苦蔘葉。或安阿魏或苦[5]楝葉。此等若無應安架上時時曬[6]暴。
[0286b18] 緣在室羅伐城。給孤長者常來禮佛及諸尊者。時屬寒天見諸苾芻[7]踡脊而臥。長者既見不修善品隨處而眠。問言。聖者世尊之教一向專修。何故聖者棄其善品隨處而臥。答言。長者。我忍寒苦何暇專修。長者聞已禮而辭去。既至宅中以五百張白[8]疊衣帔。持來寺內奉施僧伽。苾芻得已截其縷[*]繢。染以[9]赤石隨意而披。長者後來於諸房門。觀其帔[*]疊悉皆不見。問言。聖者。我施帔物今何不見。苾芻以事具答。報言。聖者。我以如是勝妙上帔。因何割壞。唯願留[*]繢受用。苾芻白佛。佛言。僧祇之物不應割[*]繢直爾而用。割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七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八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86c09] 第五門總攝頌曰。
 焚屍詰三轉  捨墮我身亡
 界苾芻不應  不合五皮用

[0286c12] 第五門第一子攝頌曰。
 焚屍誦三啟  目連因打亡
 不應廣大作  多獲諸珍寶

[0286c15] 緣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此城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便誕一息。年漸長大。於佛法中而為出家。遇病身死。時諸苾芻即以死屍并其衣鉢棄於路側。有俗人見作如是語。沙門釋子身亡棄去。有云。我試觀之。見已便識報諸人曰。是長者子各共生嫌。於釋子中為出家者無有依怙。向若在俗諸親必與如法焚燒。苾芻白佛。佛言。苾芻身死應為供養苾芻不知云何供養。佛言。應可焚燒。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於此身中有八萬戶[10]蟲如何得燒。佛言。此諸蟲類人生隨生若死隨死此無有過。身有瘡者觀察無蟲方可燒[11]殯。欲燒[12]殯時無柴可得。佛言。可棄河中。若無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濕多有蟲蟻。佛言。於叢薄深處令其北首右脇而臥以草[1]稕支頭。若草若葉覆其身上。送喪苾芻可令能者誦三啟無常經。并說伽[2]他為其呪願。事了歸寺便不洗浴隨處而散。俗人見譏。[3]咸言。釋子極不淨潔。身近死屍身不洗浴。佛言。不應爾應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觸屍者連衣俱洗。其不觸者但洗手足彼還寺中不禮制底。佛言。應禮制底。
[0287a08] 緣在王舍城。具壽舍利子及大目連。於時時中往觀地獄餓鬼傍生人天五趣。巡行觀察至無間獄。時舍利子語大目連曰。具壽宜當為此無間有情息猛焰苦。時大目連聞是語已即昇虛空。於大獄上降注洪雨[4]渧如車軸。獄中猛焰令空中雨隨處銷亡。時舍利子見是事已報目連曰。具壽且止我滅其火。答言。隨意。時舍利子入勝解三摩地降注大雨。令無間獄地並成泥。咸得清涼皆蒙息苦。遂見外道晡剌拏。由昔為他說惡邪教。報受大身。於其舌上有五百鐵犁耕墾流血。見二尊者報言。大德。仁等若往贍部洲中。傳我所說報我門徒曰。由我生時口說邪法欺誑他故。彼惡業力墮無間中。於我舌上有五百鐵犁。耕墾流血受極苦惱。然汝供養我本塔時。我身苦痛倍更增劇。從此已後勿為供養。時二尊者聞彼語已默然而受。從地獄沒至王舍城。二人相隨共入城內。便於中路逢諸外道。並是執杖[5]推髻之流。外道議曰。我欲打彼沙門釋子。一人報曰。今正是時。然有過方打不損[6]勿聽。我且先問。稱我意者善。若不遂心打之未晚。舍利子在前而至。問言。苾芻。正命眾中有沙門不。舍利子作是思惟。何心見問。觀知欲打即說頌言(露形外道自[7]云正命)。
 正命眾中無沙門  釋迦眾內沙門有
 若阿羅漢有貪愛  即無凡小愚癡人

[0287b05] 時彼外道不閑頌義。報尊者曰。汝讚歎我當隨意去。尊者即便順路而行。尊者目連前業將熟緩[8]步而來。外道[9]即見問言。苾芻。正命眾中有沙門不。若不豫觀雖阿羅漢智亦不行。答言。汝等眾內寧有沙門。如佛所說。此是初沙門。此是第二沙門。此是第三沙門。此是第四沙門。除此已外更無沙門。婆羅門但有空名。說是沙門婆羅門而無其實。如是我於人天之中及聲聞眾。說無誑言作師子吼。又復汝師晡剌拏由在人中說邪惡法誑惑人故。生無間獄受廣大身。於其舌上有五百鐵犁。耕墾流血受極苦惱。彼寄我言。我由人中說惡邪法誑惑眾生。[10]今墮惡趣[11]受耕舌苦。總報徒眾。汝等更勿供養我塔。每供養時我身苦痛倍更增劇。從此已後憶我言教。諸人聞已便生忿怒。作如是語。諸人當知。此禿頭沙門非但於我強論過失。并我大師亦被誹謗。今欲如何。一人報曰。直須熟打餘更何言。豈不平章有過方打。今既謗我大師斯為巨過打便合理。眾即以杖打尊者身。遍體爛熟由如[12]搥[13][竺-二+韋]即便四散。時舍利子怪其在後遲晚不來。遂即往看見其形體碎如搥[*][竺-二+韋]而布于地。問言。具壽何意如此答言。舍利子。此是業熟知欲如何。舍利子言。具壽。豈非大師聲聞眾中稱說神通最為第一。何乃至斯。答曰。業力持故我於神字尚不能憶。況發通耶。時舍利子以七條衣裹襆其身猶若孾兒抱持至寺。諸人驚集問舍利子。尊者何緣身至如此。答曰。執杖外道打令爛熟。遂緩下衣徐置于地。時諸苾芻問舍利子曰。豈非大師聲聞眾中。說尊者目連神通第一。答言。實說。仁等當知。業力最大。然大目連有大氣力。以足右指蹴天帝釋戰勝之宮。能令搖動幾欲崩倒。於聲聞中如來讚說有大威力神通第一。然由前世業力所持。於神字尚不能憶。況發於通。是時目連作如是念。我以不淨無用之身。親於佛邊而為給侍。奉行教命隨力隨能無有違犯。於佛教主少酬恩惠。誰於德海盡能報謝。我於此身不能荷負。無邊苦器深生厭離。當求寂靜無宜久停。即留命行捨其壽行。時有苾芻未得聖道者。見是事已極生憂惱起出離心。即往林中阿蘭若處。受下臥具少欲自居。屏棄人間專修寂靜。于時王舍城中并餘住處人皆普聞。執杖外道共打聖者大目乾連。遍身[14]支節悉皆爛熟碎如搥[*][竺-二+韋]。時舍利子自以衣裹。猶若孾兒持至竹園。僅有殘命極受苦痛不久將死。時有百千大眾總萃竹園。諸臣白王。執杖外道共打聖者大目乾連。遍身[*]支節碎如搥[*][竺-二+韋]。時舍利子自以衣裹猶若孾兒持至園中。僅有殘命極受苦痛不久將死。王既聞已深生痛惜。便與內宮太子宰相城內諸人。悉皆雲集詣竹園中。諸人見王即便開路。至尊者所涕淚橫流。猶如大樹崩倒于地。執足號啼悲哽言曰。聖者何因忽至於此。答言。大王。此是前身自作業熟知欲如何。王極瞋怒告大臣曰。卿等即宜奔馳四散覓彼外道。若捉獲者置於空室以火焚燒。尊者報曰。大王。不應作如是事我先作業猶如瀑流。注在於身非餘代受。王報臣曰。若如是者上命難違。若捉得時應令出國。王又白言。我之所有皆奉聖者隨意受用。王言。聖者豈非大師聲聞眾中稱說尊者神通第一。何不飛騰遭斯苦痛。答言。大王。是大師說。然業力持。我於神字尚不能憶。況發通耶。如來大師不為二語。親說伽[1]陀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0288a14] 我今受報知更何言。時未生怨王以衣掩淚命諸醫曰。於七日中不令聖者遍身[*]支節平復如故者。我當奪汝現在封祿。復令大臣躬為瞻養。慇懃致敬禮尊者足奉辭而去。時大目連告舍利子曰。具壽當知。願垂恩恕。願垂恩恕。我當涅槃。舍利子聞而告曰。我等二人俱求善法。同時出家。同證甘露。同歸圓寂。舍利子言。當如是作。尊者馬勝聞大目連身遭苦楚。來至其所而申慰問。告言。具壽當知。
 非山非海中  無有地方所
 亦不在空裏  能避於先業
 如影隨人去  無有安住者
 善惡業不亡  無上尊所說

[0288a28] 時大目連及舍利子。即禮尊者馬勝足已。右繞三匝白言。阿遮利耶。
 所作我已辦  今是最後辭
 當入無餘依  清涼涅槃界

[0288b03] 是時尊者馬勝告舍利子曰。
 汝所作事已成[2]辦  能隨善逝轉法輪
 今者樂欲入涅槃  世間法將燈明滅

[0288b06] 彼醫人等既奉王命共相議曰。王出嚴勅我欲如何。一人告曰知何所為。聖者年尊被杖熟打。猶如搥[*][竺-二+韋]如何可治。然此尊者有大悲力。我等歸命彼自垂恩。諸人曰斯為善計。即便共去詣尊者所禮足而白。大王有教總命醫人。於七日中不令聖者遍身支節平復如故者。我當奪汝現在封祿。然聖者年尊加斯苦害難可平復。唯願慈悲賜方便力。令我封祿不至削除。時尊者報醫人曰。若如是者汝去白王。聖者目連滿七日已。入王舍城次行乞食。諸人喜辭共詣王所而白王曰。聖者目連滿七日已。入王舍城次行乞食。王聞歡喜若實如是斯曰善哉。滿七日已以神通力。息除苦痛入王舍城。次行乞食至大王宮門。門人見已入報王曰。尊者大目連今在門首欲見大王。王聞語已不勝喜躍疾起敷座出至門首。見尊者五輪著地慇懃禮已。請尊者入就座而坐。白言聖者。尊體起居得平和不。尊者答曰。大王應聽。
 我今何用膿血身  荷負眾苦無休息
 今已除盡蚖蛇毒  安隱當趣涅槃城
 涅槃城中絕諸患  緣生眾苦悉皆無
 佛及聖眾在中居  輪轉愚夫不能入

[0288b29] 大王當知。是我宿業必須受報。身如搥[3][竺-二+韋]無可療治。假使古大醫王不能痊復。所有醫人願皆釋放。王曰皆放醫人。王聞是已涕淚交流起禮[4]尊足。尊者告曰。王勿放逸略說法已即辭而去。時舍利子入定觀察。以何意故具壽目連。雖遭此苦入城乞食。乃見將欲入於涅槃。尊者舍利子從見目連被打之後。心生悲戀遂嬰疾苦。作如是念。具壽目連。若涅槃者我住何為。我今宜可先入圓寂。作是念已至具壽阿難陀所辭別廣如經說。次往世尊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
 佛教我已持  隨力為他說
 聖眾已供侍  於身無愛心
 勉勵自事終  已修涅槃行
 身語意三業  依正道無差
 我於生不愛  於死亦無憂
 是故我涅槃  更無過此樂

[0288c17] 作是語已。佛告舍利子。汝於如是殊勝法中。於後而來最初而去有何意耶。爾時舍利子。合掌恭敬說伽[*]他曰。
 不忍見佛入涅槃  殊勝目連亦如是
 如來法將今事了  故我於先證圓寂
 今啟大聖人中尊  我今欲往本生處
 為諸親族說法要  當捨輪迴五蘊身

[0288c24] 佛告舍利子。汝欲涅槃。白佛言世尊。我欲涅槃。又問汝欲涅槃。白佛言善逝。我欲涅槃。又告舍利子。若汝欲得入涅槃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隨汝所欲我更何言。時舍利子最後禮佛合掌恭敬。右繞三匝奉辭而去。
[0288c29] 次至大目連處。白言具壽。我有重病。仁頗知不。我今欲往那羅陀聚落。於親族所為其說法當趣涅槃。答言具壽。隨意應作。我亦如是往林圍聚落。為諸親眷說法要已當入涅槃。次至難陀阿難陀阿尼盧陀頡離[1]伐多跋[2]陀迦羅怙羅等諸大聲聞。咸與辭別云欲涅槃。時彼尊宿告言謹慎。舍利子侍者準陀與苾芻眾詣那[3]羅陀村(在那爛陀寺東南二十餘里許)具壽羅怙羅。亦與苾芻眾隨後而行。時舍利子便以愛語告羅怙羅曰。
 若有志求於解脫  當知一切悉無常
 世間無有可愛事  決定應觀莫放逸
 形命無常無有樂  猶如[4]畫水不暫停
 了知一切皆如夢  危生同聚亦如是
 敬佛敬法供養僧  佛正法藏為依止
 汝羅怙羅如我囑  於耆宿者應親近
 三藏教中有疑處  除我更無能答者
 若有宜應問世尊  為汝解疑宣實義

[0289a18] 具壽羅怙羅答曰。
 我觀是次第  佛亦不久滅
 如樹燒四枝  其身寧久住

[0289a21] 時羅怙羅禮舍利子足右繞三匝。了知諸行皆悉無常即便迴去。尊者舍利子將求寂準陀以為侍者。於摩[5]揭陀國人間遊行。漸至那羅陀村北升攝波林依止而住。為諸親屬演說法要。令住三歸受五學處。聞舍利子將欲涅槃。時有無量百千眾生悉皆雲集。尊者觀察如是人眾堪應受化。順其根性方便說法。開示勸導讚勵慶喜。令彼眾生或得煖法。或得頂忍世間第一。或得預流一來不還。或復出家得應供果。或植無上菩提種子。或植獨覺聲聞種子。是時尊者濟度親屬及諸大眾。生淨信已於日初分。上昇虛空放大光明現諸神變。入無餘依妙涅槃界。當圓寂時大地震動。四方焰起流星墮落。於虛空中天鼓發響。諸苾芻眾或在北俱盧東西二洲。或居妙高餘七[6]山處。雪香山等諸崖坎窟江河之側。隨處禪[7]修受解脫樂。時彼諸人見地動已便作是念。何意大地忽然震動。[8]斂念觀察見其親教已入涅槃。皆作是念。我今不應無親教師於贍部洲安隱而住。作是念已尊者弟子有八萬阿羅漢。同時皆悉入般涅槃。
[0289b13] 爾時大目乾連於日初分執持衣鉢。以神通力支持身體。入王舍城次第乞食。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詣世尊所禮雙足已。白世尊言。
 此身皆是膿血聚  無堅危脆常動搖
 猶如毒[9]餅我捨除  唯願大師哀愍恕

[0289b19] 又說頌曰。
 我今無有債  意將為滿足
 生死海無邊  離怖昇彼岸
 我伴舍利子  大智已圓寂
 我今隨後去  唯願大雄知

[0289b24] 佛告目連汝欲涅槃。白佛言世尊。我欲涅槃。又問汝欲涅槃。白佛言善逝我欲涅槃。又問若汝欲得入涅槃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隨汝所欲我更何言。時大目連最後禮佛合掌恭敬。右繞三匝奉辭而去。時大目連往林[10]園村。為諸親族說法要已廣如前說。為受歸戒發心獲果者其數無量。尊者遂於晡時入般涅槃。所有弟子七萬七千阿羅漢同時皆悉入于涅槃。時二聖者涅槃之後。所有親屬婆羅門居士等。取其身骨造窣覩波營造。諸人皆作生天解脫勝妙之業。
[0289c06] 時具壽阿難陀及羅怙羅。聞舍利子并大目連入涅槃已悲泣盈目。往詣佛所禮佛足已俱立一面。具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
 我聞身子目連滅  周遍身心皆動搖
 目視諸方悉暗冥  假使聞法心迷亂

[0289c11] 爾時世尊告彼二人曰。
 汝等勿生惱  恩愛皆離別
 先為汝等說  是故莫憂悲
 生者不免死  世界無常定
 輪迴五趣中  終無得存者

[0289c16] 時求寂準陀為鄔波馱耶。焚燒供養已取遺骨舍利。并持衣鉢詣王舍城。既至住處。置衣鉢洗足已。至具壽阿難陀所。頂禮足已在一面坐。白言。大德知不。我鄔波馱耶大德舍利子已入涅槃。此是遺身并三衣鉢。時阿難[11]陀即將準陀。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
 我聞身子滅  形體若癡人
 不[12]辯於方隅  聞法心無解

[0289c25] 今求寂準陀來詣我所作如是言。大德知不。我鄔波馱耶大德舍利子已入涅槃。我已焚燒供養取遺身舍利。并持衣鉢。並皆至此今欲如何。佛告阿難陀。舍利子苾芻將諸戒蘊入涅槃耶。不爾世尊。將諸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入涅槃耶。不爾世尊。又我自覺所說之法。謂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携持此法入涅槃耶。不爾世尊。具壽舍利子不將如是無漏法蘊及三十七菩提分法。入於涅槃。然具壽舍利子具戒多聞少欲知足。樂寂靜行常有勤勇。正念現前有正知慧速疾慧。出離慧趣入慧。大利慧寬廣慧。甚深慧無等慧空慧具足。開示勸導讚勵慶喜。聞悉[1]解了。處眾宣揚情無怯弱。然我與舍利子於佛法中同共受用。今既涅槃由斯憶念。令我憂愁悲啼不樂。佛告阿難陀。汝勿憂愁悲啼不樂。無容得有如斯道理。從緣生法欲令常住者。無有是處。既知諸法性常滅壞。不應憂慼。阿難陀。我先曾於處處宣說。一切恩愛歡樂之事。悉皆無常終歸離別。譬如大樹植根深固莖幹枝條花果繁實悉皆充滿。枝聳出者必先摧折。如大寶山峯高峻者必先墮落。今亦如是。[2]佛為上首。苾芻僧伽現住於世。而舍利子先般涅槃。又阿難陀。若舍利子所去之處。於彼方隅名稱充滿我無憂慮。是故汝今勿生[3]憂念。世相如是終歸離別。若我現在或復去世。如是應知自為洲渚自為救護。法為洲渚法為救護。無別洲渚無別歸依。又阿難陀。汝可自為洲渚。乃至無別歸依。然於我法弟子之中。能持戒者則為第一。云何苾芻自為洲渚自為救護。法為洲渚法為救護無別洲渚無別歸依。若有苾芻觀於內身勤行正念。知諸世間瞋恚憂愁[4]妄生煩惱。或於外身或於內身或內外身。如是廣說。觀受心法勤行正念。知諸世間瞋恚憂愁[*]妄生煩惱。如是名為自為洲渚乃至無別歸依。時阿難陀聞佛說已。頂禮佛足退辭而去。
[0290b05]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聖者目連曾作何業。被[5]諸外道粉碎其身。世尊告曰。汝等苾芻大目乾連自所作業。無人[6]代受。乃至廣說。乃往古昔於一城處。有一婆羅門妻誕一男。年既長大為其娶婦。兒於婦處極生愛[7]戀。母瞋新婦兒懷忿心。於其母處不為敬重。母責子曰。汝愛其婦與我相違。婦聞是語遂生惡念。此之老母年過容華。於己婿邊未能暫離。而更於我夫主強說過非。從是已後常求母過。後於異時婦見姑嫜作私隱事。遂告其夫共生瞋忿。子告婦曰。愚癡老耄尚不息心[8]於我少年強生言責。遂起惡心作磣害語。如何得有勇力之人。打彼身形碎如[9]搥葦。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婆羅門子即大目連。由於父母發生惡念作無義言。於五百生中身常被打碎如[*]搥葦。乃至今日最後生身。於我弟子聲聞眾中。神通第一尚受斯報。是故汝等當知。先所作業必須自受。無人代當。乃至廣說如是應學。諸苾芻眾聞已奉行。
[0290b24] 時諸苾芻復請佛言。由何緣故。諸外道等。不打舍利子而害目連。佛告苾芻。非但今日放一打一。過去亦爾。汝等應聽。乃往古昔於一村邊有多童子。群聚遊戲。見二摩納婆隨路而來。遂相告曰。我今打此二人。[10]又共議曰。無宜即打且可問之。若可意者我不行杖。如不可意方可打之。一人問曰何時有寒。一摩納婆念曰何意相問。看其形勢擬欲相打。即便答曰。
 不問冬夏時  但令有風起
 風生寒即有  無風寒定無

[0290c06] 童子聞言。遂便放去。次問第二者。彼便報曰。
 冬月定有寒  夏時寒不有
 此事人皆識  無智共生疑

[0290c09] 時諸童子聞已瞋嫌。熟打而去。汝等苾芻往時放去者即舍利子是。其被打者即大目連。今時亦爾。
[0290c12] 時諸苾芻。復更有疑。請世尊曰。希有大德。具壽阿難陀生大憂惱。世尊大慈能為開解。佛告諸苾芻。我今開解慶喜憂懷未成希有。我於往昔已為慶喜除其憂慼。汝等應聽。過去世時。迦尸國婆羅痆斯城。王名梵授。乃至廣說。豐樂安隱。其王有子名曰善生。善生有子顏貌端正。宗親聚會乞與立名。諸人議曰。此是迦尸國王之孫。應名迦尸孫陀羅。後於異時善生王子忽然命過。時梵授王憐愛子故。[11]兩手抱屍悲啼號哭。[*]搥胸大喚憂懷悶絕。時迦尸孫陀羅有方便[12]智。作如是念。大王憂惱或致身亡。我今宜可為解憂結。即詣王所禮足。白言大王。我有所欲。王曰汝欲何物。答曰與我造車用日月為輪。裝挍精妙可疾將來。若不與者至第七日。我胸當破。而取命終。王聞是[13]以更增憂懼。告其子曰。
 誰作斯無益  是愚者所言
 定知我不能  強欲令求覓

[0291a01] 其子白言。
 大王我非愚  國主是愚者
 抱此臭屍肉  喚子苦悲號
 日月纔出時  普照於人世
 能除四方闇  開發大光明
 父王今不知  子去生他趣
 地獄傍生鬼  人天異道中
 非處勿攀緣  人王善思察
 慇懃須定意  唯法可歸依
 王聞童子語  身心皆欣躍
 拔除憂毒箭  便棄子屍骸

[0291a12]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迦尸孫陀羅者即我身是。善生者即舍利子是。其梵授王即阿難陀是。即說頌曰。
 王子即我身  我父舍利子
 阿難陀梵授  往昔事應知

[0291a17] 爾時世尊出王舍城。往憍薩羅國。人間遊行至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具壽阿難陀於舍利子遺身之骨香花供養。給孤長者聞舍利子已入涅槃。有遺身骨具壽阿難陀親為供養。便詣其所禮雙足已。白言。聖者知不。尊者舍利子今已涅槃。彼即是我先所尊重。長時日夜敬仰彌深。仁將彼骨隨處供養。我亦有心欲申供養。惟願見與。報言長者我亦如是。先所尊敬無由相與。廣說乃至給孤長者往詣佛所。白言世尊。惟願慈愍。與我具壽舍利子遺身之骨欲申供養。佛告阿難陀。汝於同梵行者供養遺骨。於如來所未為供養。未是報恩。於如是事若能作者。是於如來真為供養是大報恩。所謂能與他人出家及受近圓。或與依止教其讀誦。策勵禪思專求出道勿令虛度。何以故。阿難陀。如來世尊於三無數大劫之中。為諸有情備受無量百千萬種難行苦行。方證無上正等菩提。阿難陀。由依止我為善知識故。令諸有情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得解脫。是故汝今應與長者遺身之骨令其供養。時阿難陀蒙佛教已。即持身骨授與長者。何故阿難陀不違佛教。如佛昔時行菩薩道。於父母師長尊重之處。所有言教曾無違逆。今有言教無敢違者。是時長者得身骨已禮佛而去。持歸本宅置高顯處。與其居家并諸眷屬。咸以所有香華妙物[1]具申供養。時此城內人眾。共聞尊者舍利子於摩伽陀國那羅聚落已般涅槃。所有身骨。求寂準陀持付阿難陀。尊者阿難陀持來至此。佛令授與給孤長者。持歸宅內共申供養。時勝光王及勝鬘夫人行雨夫人。并諸長者鄔波索迦毘舍佉鄔波斯迦及餘人眾。咸持香花奇妙供具。詣長者宅俱申供養。或有曾因舍利子故得證道者。追念昔恩亦來供養。後於異時給孤長者。有緣須出[2]鎖門而去。時諸大眾咸持供養來至門所。見其門閉共起譏嫌。長者何因障生福路。長者迴還。家人告曰。多有人來欲申供養。見門鎖閉咸起譏嫌。云障福業。長者聞已便作是念。此即是緣可往白佛。禮佛足已在一面坐。白言世尊。多有人眾。於尊者舍利子遺身舍利。情生敬重持諸妙物。各申供養來至我宅。我有他緣鎖門而去。諸人來見共起嫌言。長者閉門障我福路。若佛聽者。我今欲於顯敞之處以尊者骨起窣覩波。得使眾人隨情供養。佛言長者隨意當作。長者便念。云何而作。佛言應可用甎兩重作[3]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鉢。隨意高下[4]上置平頭。高一二尺方二三尺。準量大小中[5]竪輪竿次著相輪。其相輪重數。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寶瓶。長者自念。唯舍利子得作如此窣覩波耶。為餘亦得。即往白佛。佛告長者若為如來造窣覩波者。應可如前具足而作。若為獨覺勿安寶瓶。若阿羅漢相輪四重。不還至三。一來應二。預流應一。凡夫善人但可平頭無有輪蓋。如世尊說如是應作。苾芻不知若為安置。佛言如世尊住法處中應安大師制底。諸大聲聞應在兩邊。餘尊宿類隨大小安置。凡夫善人應在寺外。長者既為造窣覩波已。白佛言。若聽許者我為尊者舍利子。慶窣覩波設大施會。佛言隨作。時勝光王聞大長者請佛。欲為尊者舍利子慶塔設會。王作是念。我當助作。即於城中搖鈴普告。現在城中所有人物。及餘四遠商[6]估之類。若有來觀此法會者。所賣貨物隨情交易不取其[7]稅時有五百商人。於大海內遭遇黑風。欲破船舶。時彼諸人先於尊者舍利子所。曾受歸戒各各[8]稱念。復賴諸天共相扶助得出洪波平安屆此。聞勝光王作如是教。咸生是念。王由昔業受斯勝位。今復無厭更修檀捨。我等云何而不營福。商人皆共起敬信心。即以眾多金銀珍寶真珠貝玉。於法會中盡心供養。捨之而去。苾芻受已不知如何處分其物。佛言螺貝堪吹響者。應與贍部影像處用。自餘所有珍寶應留多少。與舍利子塔修理所須。若有衣物堪懸供養者應留多少。可於齋日懸繒供養。所餘諸物衣裳[1]疊布。及錢貝等現前僧眾應共分之。是同梵行財理合用故。此據舍利子塔物作斯處分。若是佛塔之物。皆入塔用。
[0292a09] 第五門第[2]二子攝頌曰。
 詰問令憶念  問彼容許不
 教授事不為  長淨及隨意

[0292a12] 佛在室羅伐城。時六眾苾芻不審見聞疑。即便詰問苾芻。諸苾芻聞已各生羞恥形體羸瘦。顏色萎黃氣力減少。不能讀誦如理思惟。乃至佛告諸苾芻。從今已去苾芻不以不審見聞疑詰他苾芻。若作如是詰責他者。得越法罪。詰問既爾如是應知。憶念問[3]訊。不為教[4]授。長淨隨意。類此應知。皆越法罪[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八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92a26] 第五門第三子攝頌曰。
 佛三轉法輪  初度五人已
 不喚名族等  [6]俱尸宣略教

[0292a29]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苾芻。此苦聖諦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汝等苾芻。此[7]苦集苦滅順苦滅道聖諦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汝等苾芻。此苦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知。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07] 汝等苾芻。此苦集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斷。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09] 汝等苾芻。此苦滅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證。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11] 汝等苾芻。此順苦滅道聖諦。是所了法。如是應修。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13] 汝等苾芻。此苦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知。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15] 汝等苾芻。此苦集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斷。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17] 汝等苾芻。此苦滅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證。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19] 汝等苾芻。此順苦滅道聖諦。是所了法。如是已修。於所聞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覺。
[0292b21] 汝等苾芻。若我於此四聖諦法。未了三轉十二相者。眼智明覺皆不得生。我則不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捨離煩惱心得解脫不能證得無上菩提。
[0292b25] 汝等苾芻。由我於此四聖諦法解了三轉十二相故。眼智明覺皆悉得生。乃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捨離煩惱心得解脫。便能證得無上菩提。
[0292b29]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具壽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佛告憍陳如。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世尊。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善逝。由憍陳如解了法故。因此即名阿若憍陳如[8](阿若是解了義)。
[0292c05] 是時地居藥叉聞佛說已。出大音聲告人天曰。仁等當知。佛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廣說三轉十二行相法輪。由此能於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為大饒益。令同梵行者速至安隱涅槃之處。人天增盛阿蘇羅減少。由彼藥叉作如是告。虛空諸天四大王眾皆悉聞知。如是展轉。於剎那頃盡六欲天。須[9]臾之間乃至梵天普聞其響。梵眾聞已復皆遍告。廣說如前。因名此經為三轉法輪。時五苾芻及人天等。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0292c16] 爾時佛為五人三轉法輪。令彼出家近圓成苾芻已。時五苾芻於如來處。頻喚名字及以氏族。或云具壽。佛告諸苾芻。汝等不應於如來處喚其名字及以氏族或云具壽。何以故。若有苾芻。於如來處喚名氏族及具壽者。此是癡人。於長夜中多受苦惱作無利益。是故汝等更不應於如來處喚名字等。若更喚者得越法罪。如佛所說不應於如來所喚名字等得越法罪者。時有少年苾芻。除佛世尊於餘耆宿苾芻之處。喚名字等乃至具壽。苾芻白佛。佛言年少苾芻亦復不應於耆宿處喚名字氏族或云具壽。然有二種[10]呼[11]召之事。或云大德。或云具壽。年少苾芻應喚老者為大德。老喚少[12]年為具壽。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0293a01] 佛在[*]俱尸那城壯士生地娑羅雙樹間。爾時世尊臨般涅槃告諸苾芻曰。我為汝等已廣宣說毘奈耶藏。未曾略說。我今更為說其略教。汝等應可諦聽善思至極作意。汝等苾芻或時有事。我從先來非遮非許。然於此事若違不清淨順清淨者。此即是淨應可行之。若違清淨順不清淨者。此是不淨即不應行。[1]此可奉持。勿致疑惑。
[0293a09] 第五門第四子攝頌曰。
 捨墮物不分  蚊幬隨意畜
 三股杖作釜  應張羯恥那

[0293a12]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長衣犯捨。便即持衣於上座前捨。其知事人見此衣已作如是念。今日僧伽多得利物可賣分之。遂即唱賣。眾共分張。時彼便廢闕。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犯捨之衣捨與眾僧。有如是過。由是犯衣不捨與僧。告諸苾芻。昔日苾芻犯捨衣[2]捨與僧。遂被分張事成闕乏。由是不應捨與僧眾。可與別人。若無知者雖捨與僧亦不應分。若以長衣捨與眾僧遂即分者。此二俱得越法罪。佛言長衣捨與別人者。時有犯長苾芻。以衣捨與。無識知人既得衣已。默然而住不知還衣。苾芻白佛。佛言應遣餘人教無識者。若還者善。若不與者。應強奪取而守持之。此捨衣者乃是作法非是全與。然捨衣時求知法者。然後當捨。
[0293a27] 緣在廣嚴城。時諸苾芻為蚊蚋唼食。爪搔癢時遍身血出。俗旅見時問其何故。苾芻具答。彼言聖者。仁等豈可不畜蚊幬耶。答曰世尊不許欲何所畜。報言世尊大悲此應聽許。苾芻白佛。佛言聽諸苾芻畜其蚊幬。苾芻不知當如何作。佛言周十二肘。於上安蓋。[3]蓋長四肘闊二肘。隨身高下[糸*屬]帶懸垂。直縫留門蚊蟲還入。佛言不應盡縫應留少許。相掩作門熱應搖扇。若下邊蚊入可以氈席。或將餘物壓之。勿令得入。
[0293b08] 緣處同前。佛言用水應漉者。時諸苾芻以手捉羅遂致勞倦。佛言繫於杖上開羅取水。如是用時仍猶勞倦。佛言持三股杖以繩繫杖。繩不肯住。佛言近上應穿為三孔以繩貫繫。或安鐵鐶寬開三股。羅繫於二開羅受水。瀉水之時溢出流地。佛言用心瀉水勿令溢出。瓨底無[4]倦隨處傾側。佛言安棬勿令瓨動。水在羅中急過不住。令蟲悶絕。佛言應可羅中安物。苾芻不解。佛言或砂或乾牛糞。應以水濕安在羅中。水猶不住。佛言應作承水器。苾芻不知如何作器。佛言器有二種。謂銅及瓦。苾芻以手持椀遂致疲勞。佛言不應手持。可於椀邊穿作三孔。以繩繫之懸在三股叉上方便令牢。應以羅角置在器中存養蟲命。若其羅密水不下者。應以滑杖羅外打之。苾芻於不滿瓨內。而觀於水不能見蟲。佛言瀉水滿瓨令其不動已。方可觀察水上有塵。觀蟲不見。佛言去塵方察。若以小蟲示他人時將指頭示。小蟲行急見不分明。佛言應以茅端及草莛等而指示之。苾芻得蟲時於井口上而覆其羅。蟲雖落水多並悶絕或時致死。佛言應作放生器覆水在中。苾芻即用此罐滿而放下滿而引出。蟲仍依舊。佛言應以[5]比器盛蟲放下。至水覆之空而引出。苾芻不解。應別作放生器。時有無器可得。佛言可以繩繫羅方便投下。斟酌蟲去然後牽出(其放生器者。但為西國久行人皆共解。東夏先來落漠。故亦須委其儀。若不具陳無由曉悟。其器任用銅鐵瓦木。若擬隨身將去。可用銅作受二三升。即是舊來小銅罐子。[6]遂施銅系。令穿手得過。底傍一邊須安銅[7]鉤。可[8]受小竹箸頭。[9]若乞食去時。穿在左臂以[10]衣掩蓋。右手携鉢。乞得食已。隨至一家安置[11]飯鉢。自將淨繩一條如麁[12]筋許。隨井深淺繫罐取水。[13]濾以小羅斟酌得足。即以繩一頭穿鉤急繫。擡繩使起與罐子[14]系齊。即[15]於繩上繫小鐵鉤。鉤系起時務令平穩勿使傾側。並[16]豫先作了不得臨時求[17]覓。即以小羅覆蟲罐內。徐[18]徐放下至水縱鉤。拔繩令覆。再三下濯方牽出井。此是乞食之儀也。若在寺者。即以常用井索鐵罐覆之。如前安置少有別處。底傍著鐵鐶可容三指。以罐鉤內中擡起系齊。同前著鉤覆[19]虫在中。下[20]令至水準法翻覆。假令深井亦得為之。若別畜繩恐成勞擾。若井深處或可別為盆貯。或可送往河池。[21]寫水竟時還須滌器。斯其法也。夫以如來聖教慈悲為本。所制[22]戒律罪有性遮。[23]遮輕性重。性罪之內殺生最初。是故智人理宜存護。若將此為輕者何更重哉。若能作者。現在得長命果報。來世當[24]生淨土。且神州之地四百餘城。出家之人動有萬計。於[*]濾水事存心者[25]寡。習俗生常見輕佛教。不可一一門到口傳。冀諸行人遞相教習。設使學通三藏坐證四禪。鎮想無生澄心空理。若不護命不免佛所訶責。十惡初罪誰代受之。且如見有屠兒牽羊入寺。不過數口放作長生。眾共看之彈指稱善。寧知房內用水日殺千生萬生。既知教理宜應細羅細察。自利利物善護善思。復有令人耕田畎植。規求小利不見大尤。水陸俱傷殺生無數。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手泉門任他分判。故經云。殺生之人當墮地獄餓鬼畜生。設得為人短命多病。[26]嗚呼此[27]苦誰當用之。脫有能為善哉甚善。龍花初會共結慈緣。廣如別傳此不煩也)。
[0293c20] 時諸苾芻每用羅竟不數洗濯。不捩乾不日[28]暴不翻轉令羅疾壞。佛言凡用羅者應為洗等若不作者得越法罪。時有苾芻濾大眾水。徒眾既多遂生勞倦。佛言若眾大羅遲。水不供者應作濾水釜。苾芻不知如何作。佛言若銅鐵瓦應作釜形。底下為孔大如盞許。作蓮臺形可高四指。[1]上安多孔大如麁箸。上以[2]疊裹或用絹布。纏以細繩於中濾水。用了洗覆如上準為。
[0294a05] 時諸苾芻以虱壁虱及諸蟲類。懸棄於地彼便悶絕。苾芻白佛。佛言凡是生命不應懸棄。亦不應隨處輒為棄擲。虱安故帛。此若無者可安木孔。牆隙壁虱置青草中。此若無者置涼冷處。若更有餘蟲可於所宜處安置。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濾漉之水不觀得飲不。佛言不得。由不觀故。大德不濾之水觀得飲不。佛言得。以觀察故。
[0294a13] 緣處同前如佛所說。眾安居了應張羯恥那衣。時勝光王聞佛許已。便以羯恥那衣寄奉大眾。勝鬘夫人及行[3]雨夫人給孤長者。及諸居士敬信之流。咸送多衣以充僧用。時諸苾芻但取一衣作羯恥那。餘皆還主。王聞是已報言聖者。我等此物已捨與僧。如何今者更重收取。苾芻白佛。佛言由是我今聽諸苾芻受取此衣。隨彼多衣應差多人。作張衣者當取其一。作法守持餘應舉畜。當為僧伽作安居利物。
[0294a23] 第五門第五子攝頌曰。
 死後囑授別  委寄者身死
 他方通委寄  若死對餘人

[0294a26] 緣在室羅伐城。時此城中有一長者誕生三子。其最小者於佛法出家遊行人間。去後未久父便遇病。將死之際總命諸親。告二子曰。家中所有咸可收來。彼便集聚遣為三分。二子人各與一。其餘一分與出家者。作是[4]記已因即命終如有頌曰。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0294b05] 時彼二子如法焚葬憂慘而居。彼出家者聞父身亡便生是念。我有兄弟今可言歸為其說法。既到舍已兄弟相見共盡哀情。兄曰弟不須哭父亡之日。遣留一分財物相與。弟作是念。如世尊說死後與者。不成善與遂不受之。苾芻白佛。佛言俗人死者有希望心。苾芻死時心無希望。此是俗人有希望心。取時無過隨[5]意應用。
[0294b13]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疾病。告餘苾芻曰。當好[6]瞻侍我。我有衣鉢當屬於汝。彼便看侍不久命終。彼見身死便取衣鉢安已房中。時諸苾芻共來借問。亡者衣鉢今何所在。答言彼已與我具告其事。苾芻白佛。佛言彼之愚人。生存在日何不相與死後方施。無如是法云死方與。應索其物大眾共分準分應與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對彼苾芻。分別衣物忽爾身亡。彼苾芻便取其物置己房中。[7]舁彼屍骸既焚燒已還[8]歸房內。時知事人入亡者室。次第觀察見其衣鉢及濾水羅。尋將此物來至眾內。苾芻問曰。此物且來。餘有多物何不將來。答曰房中唯此更無他物。餘人報曰。有一苾芻是其知友。若問彼者知其有無。問彼答曰對我分別我取其衣。苾芻白佛。佛言此是作法不應便留可奪取共分。
[0294b29]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對彼分別衣。彼忽命過。此便持衣捨與僧伽。大眾問曰。此是誰物。答言我物對彼分別。彼遂身亡我持此物捨與大眾。苾芻白佛。佛言作法應爾雖對分別物不屬彼當自取用。
[0294c05] 緣處同前。復有苾芻對他苾芻分別衣物。所對苾芻忽然歸俗。後時憶念彼某甲苾芻。曾於我所分別其衣。我雖還俗彼物屬我。我宜就索既至彼已報言聖者仁曾對我。分別衣物今可與我。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以彼苾芻為委寄者。即還對彼而作分別有如是過。是故我今制諸苾芻。不應對彼委寄之人分別衣物。作者得越法罪。
[0294c13] 緣處同前。復有苾芻對他苾芻分別衣物。其所對者是鬪諍人。常與苾芻諍競紛擾。既懷瞋忿便欲出去。其分別衣人見去啼泣。報言勿去雖復苦留而不肯住。諸人謂曰。汝勿留此好為鬪諍[9]亂惱眾人。答言如何我不留住。我常對此分別衣物。餘處無有委寄之人。苾芻白佛。佛言若委寄苾芻設居海外但令身在。遙指委寄亦無有過。時有苾芻於極遠方。指他苾芻作委寄人。彼便命過苾芻聞時。已經多日不知云何。苾芻白佛。佛言初既聞已所有新舊物。即於餘人而作委寄。
[0294c24] 第五門第六子攝頌曰。
 界外不與欲  將行不展轉
 說戒隨意事  違者並招愆

[0294c27]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雖居界外亦與界內者欲。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在界外與界內人欲。見佛不許時有苾芻欲出界外。臨將發足僧伽有事。六眾即便強令說欲。苾芻白佛。佛言欲出界者不應取欲。六眾聞已遂於界外更互與欲。乃至六人展轉相與。苾芻白佛。佛言不應界外展轉與欲。作者得越法罪。
[0295a05]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半月應說戒者。六眾便於界外欲與清淨。佛言不應如是。又取將行者欲。又於界外展轉取欲清淨廣如前說。佛言皆不應作。作者得越法罪。
[0295a09] 如佛所說安居了時。苾芻可於三事見聞疑[1]作隨意事。六眾苾芻便於界外作隨意事。又留將行者又界外展轉。亦如上說皆不應為。
[0295a12] 第五門第七子攝頌曰。
 應可知人數  隨意任行籌
 不與俗同坐  老少應隨夏

[0295a15]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婆羅門。因事出外入逝多林。生希有心我今試問。寺中現[2]住可有幾人。既見苾芻問其人數。苾芻報曰。我不能知。婆羅門曰。勝光大王憍薩羅國所有兵眾尚可數知。寺內僧徒何因不測。彼默無對。苾芻白佛。佛言應知人數。苾芻即便一一別數。或時屈指忘不能憶。苾芻白佛。佛言應可行籌。既總數已告眾令知。苾芻不知何時應數。佛言應於安居時數。復有長者入逝多林。見諸苾芻勤加習讀繫念靜思。見斯事已深生淨信。欲知僧數擬設中食。便問苾芻於斯住處總有幾人。彼報其數禮已而去。既至舍中報家人曰。我欲明日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有爾許人隨其僧眾汝當具[3]辦。報曰甚善。即於家中具諸供養。時彼長者於眾集時。遂至寺中報知事人曰。仁當為我敬白僧伽。某甲長者明當請佛及諸大眾就舍而食。既白知已奉辭而去。有餘苾芻從人間來至給[4]孤園內。時彼長者即於其夜具辦種種美飲食已。敷設座席安置水[5]瓮齒木澡豆。旦令使人往白佛眾。告其時至幸願降臨。苾芻僧眾於日初分。執持衣鉢詣長者家。于時大師於寺而住。令人取食。有五因緣如來大師不親赴請。云何為五。一自宴坐。二為天說法。三為瞻病人。四觀臥具。五為制學處。此中為者欲制學處。時彼長者準計僧數。安置座物飲食亦然。及見多人來至其宅。報典座曰。聖者所告。人數多少我為[6]準擬。既過[7]先數其欲如何。典座報曰。有客新來爾須生喜。答曰仁若先言我當辦食。苾芻默爾。于時大眾有飽足者有被飢者。苾芻白佛。佛言典座應觀客數告施主知。復有苾芻臨中而至。佛言此亦告知我今為彼。眾首上座說其行法。上座應當先觀徒眾及以飲食。若人多食少者。應告施主曰。賢首人多食少可平等均行。若人少食多者。告言賢首大有飲食可隨意行。若其上座不善觀察。不依所制者得越法罪。又至施主家。當須觀水濾蟲及齒木土屑。並令備足勿使闕少。食前食後洗手澡漱並須如法。若不撿挍者上座次座皆得越法罪。
[0295b26]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與諸俗人同座而坐。時敬信者見便譏笑。告言聖者仁是出家常修梵行。云何乃與常行婬欲不淨之人而同一座。彼聞默爾。苾芻白佛。佛言諸信俗人言合道理。故諸苾芻不應與俗人同座而坐。坐者得越法罪。聞佛制已遂與求寂同處而坐。信者告曰。仁已近圓。因何得與小師共座。答曰此非俗人是出家者。斯有何過彼聞默爾。苾芻白佛。佛言亦復不應與未近圓者同座而坐。佛不許已。時老苾芻與少[8]者同座。復有少者與老一處不相恭敬。苾芻白佛。佛言老少不應雜座若無夏者得共二夏者同座。一夏者得與[9]二夏者同座。若二夏已去共大三夏者皆得同座。佛既制已。時諸苾芻在於俗舍。但得與其大三夏者同座而坐。座席難求。佛言若俗舍內座難得者。雖親教軌範亦得同座。以物隔中無致疑惑。
[0295c14] 第五門第八子攝頌曰。
 不應居貯座  不誘他求寂
 不為誓賭物  亦不食虎殘

[0295c17] 緣處同前。聽法之時應敷座席。時有求寂亦居軟座。因而睡著遂失便利污其座褥。苾芻白佛。佛言求寂不應坐軟座褥。時具壽舍利子求寂準陀來聽法時。苾芻便與鞕[10]枮令坐。問言大德。何故與我堅[11]硬座物。答言軟座佛遮。求寂報言大德。我豈同彼有過失耶。佛言若有用心求寂。與其軟座餘即不應。
[0295c24]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訶責求寂。遂便遣出逝多門外啼泣而住。時鄔波難陀見而問曰。汝何意啼。答曰被師訶責。報言子來我當與汝衣鉢及鉢[12]絡腰絛之類。隨所須者不令闕乏。遂喚歸房白佛。佛言於弟子處訶責之時。不應決捨可作帶韁棄。留眷念心還擬收攝。應令苾芻開語求寂。彼言我今不用彼親教師。大德鄔波難陀。我所須者咸皆供給。我更不能往舊師處。彼師聞已作嫌罵言。我與出家而鄔波難陀遂誘將去。苾芻白佛。佛言苾芻不應誘他弟子。輒誘將者得吐羅底耶罪。是破僧方便故。
[0296a07] 緣處同前。是時六眾有緣事時。即便引佛法僧寶而為呪誓。或引鄔波馱耶阿遮利耶而為呪誓。有信敬俗人聞呪誓時作如是語。我等俗流尚不引佛及師為誓。仁等出家何故引佛及師而作盟誓。是所不應。彼默無對。苾芻白佛。佛言俗生譏恥時合其宜。然出家者本求實語不應盟誓。若作者得越法罪。
[0296a14] 緣處同前。是時六眾苾芻隨有事至。即以衣鉢腰絛等物而為賭[貝*為]。俗侶見時共生譏恥。告言仁等豈可同俗流耶。緣有事來便賭衣鉢斯非合理。答曰有何非理。豈噉葱蒜而飲酒耶。彼便默爾苾芻白佛。佛言俗人譏恥誠是合宜。苾芻不應賭物。作者得越法罪。
[0296a20]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每於晨旦。於寺閣上遙望野田。或見煙浮或觀鳥下。便往其處覩有何物。曾於一時見前事已躬往觀之。於叢林處有虎殘肉。喜而持來入逝多林。其虎尋氣來至寺所。夜於門外[1]啼叫出聲。世尊知而故問阿難陀曰。何意虎來大聲[*]啼叫。阿難陀曰。彼虎所藏餘肉。尊者近喜持[2]來寺中。佛言苾芻食虎殘耶。白佛言食。阿難陀如師子王殺好麋鹿。[3]敢其精肉飲鮮血已決捨而去。然其虎類食肉既飽藏舉殘肉。是故苾芻不食虎殘。食者得越法罪。然眾首上座所有行法。我今當制。凡是上座見行肉食。時應可問言此是何肉非虎殘耶。又非不應食物不。不問而受得越法罪。
[0296b05] 第五門第九子攝頌曰。
 不合自藏身  不為言白等
 若得上價[4]緂  賣之應共分

[0296b08] 緣處同前。於一城中先有僧寺。時難陀鄔波難陀因行人間遇到此寺。于時大眾多獲利物。時諸苾芻雖見此二。知其惡行曾無一人為解勞者。時鄔波難陀白難陀曰。阿遮利耶此諸黑鉢常生傲慢。我等宜可為作惱緣。且共潛身隱居一處。觀彼如何分張利[5]物。答言甚善應如是作。遂即隱身竊觀分物。既見分已。報言斯分不善。是惡分張。仁可[6]白眾言欲分衣。報曰分時不見今何處來。苾芻白佛。佛言欲分利時先白眾知。僧有利物今欲共分。所有苾芻不應輒去。時諸苾芻重聚其物。普告眾知不應出食。即分其物。時彼二人還自藏隱。及眾分了同前出告此不成分。報言先已告眾。仁何處來。二人告曰。雖言告知可鳴[7]揵稚。苾芻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復打揵稚方可分物。時諸苾芻復還斂物。告眾令知復打揵稚共分其物。二人復藏分了方出。同前詰責。諸人報曰。豈可不聞告眾及揵稚聲。即便告曰。雖告眾知及鳴揵稚。仁等豈可共行籌耶。苾芻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復打揵稚。并可行籌方共分物。時諸苾芻復還斂物。為三事已。如前復藏分了方出同前詰責。諸人告曰。具壽何故如是故惱眾僧。告白揵稚并復行籌。故不現身待了方出。答曰仁等何故云我惱僧。仁等豈可對眾行耶。此總不須我今出去。苾芻白佛。佛言雖作三事仍對眾行。若不現前即不須與。斯曰善分勿致疑惑。然諸苾芻不應故作惱眾僧事。若故惱者得越法罪。
[0296c08] 緣處同前。時給孤長者以寺捨與四方僧竟。便用種種上妙彩色內外圖畫。此城人眾既聞長者圖畫已周。競來觀看遂有無量百千人眾皆集寺中。城內有一大婆羅門以是勝人眾所欽尚。於大王家得一毛緂。即便披服作玩好心。入逝多林周觀寺宇。發希有念便將毛緂施四方僧(此中雖言四方意與現前非常住僧也)如佛所說有現衣物乃至截為燈炷平等共分。苾芻遂便割緂為片眾共分張。時婆羅門夜作是念。彼是上緂我宜與直。贖取將來。旦起入寺至其門所。見諸苾芻問言聖者。我所施緂人作何用。苾芻報曰。仁可隨喜。我等割破大眾共分。一人告曰。我將作帽。一云作靴一云繳腰一云拭鉢巾。報言聖者。彼是上緂因何截破。宜應出賣既得錢貝眾可共分。苾芻白佛。佛言彼婆羅門所言稱理。是故苾芻若得如是上價緂時。賣取錢貝然後共分。
[0296c25] 第五門第十子攝頌曰。
 五皮不應用  餘類亦同然
 若患痔病時  熊皮履應著

[0296c28]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自相謂曰。難陀鄔波難陀於此城中所有人眾。我等皆從乞得餅直。然於王家調象師邊曾不見施。今可就覓或容見與。一人報曰。應如是作。然須豫設少多方計。應取師子皮以為鞋履。於繫象處上風而行。象聞氣時即便驚走。答曰善計。我今且去從彼乞求。若得者善若不與者怖象未遲即於晨朝詣調象師處。報言賢首。仁等何太無求福心。曾於我等不施[1]少多餅果之直。彼言聖者我等豈可繫屬於仁。以餅果直共相供給。六眾聞已點頭唱[2]諾棄之而去。遂於他日著師子皮鞋。於其象處上風而立。時彼群象聞師子氣。遺失便利驚怖奔馳。時彼象師鉤[3]斸象頂不能令住。六眾遙見告言賢首。急牽急牽。答言鉤[*]斸不住如何手牽。六眾報曰。我能令住。答言聖者。若能令住斯成大恩。六眾曰。共立盟言。若能與我餅果直者我當令住。報言即與。彼便急步至象下風。象不聞氣。即不驚走。諸調象人問言聖者。仁解呪耶。答曰我無異術。若如是者云何令象怖不怖耶。彼便以實告彼象師。彼言聖者。仁等如何作斯非法不饒益事。若其王家最勝大象。因此驚怖走入山林。仁等必當招大罪罰。彼聞微笑默爾無言。苾芻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著師子皮鞋有如是過。即告諸苾芻曰。汝等從今不應更著師子皮鞋。若著此者得越法罪。聞佛不許便用虎皮而為鞋履。佛言此亦不應。然有五種爪牙等獸皮不應用。所謂智象智馬師子虎豹。佛不聽已。時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若更有餘爪牙之類皮得用不。佛言亦不應用。用者得惡作罪。
[0297b01]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痔病。詣醫人所告言賢首。我有痔病幸為處方。報言應用熊皮作鞋著時病差。答曰世尊未許。醫言。佛是大慈必應見許。苾芻白佛。佛言為病應著。多重難得。佛言若無。應取一重并毛替其履底。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九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1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二十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297b13] 第六門總攝頌曰(此二頌[4]攝至[5]第三十一卷半)。
 猛獸筋不應  燈光及勇健
 馱娑度尼法  因許喬答彌
 尼不前長者  可與餘臥具
 不合[6]灒水污  第六總應知

[0297b18] 第六門第一子攝頌曰。
 猛獸筋皮綖  擁前復擁後
 兩角及尖頭  諸靴皆不合

[0297b21] 緣在室羅伐城。佛言苾芻不應用五猛獸皮有爪牙者。謂智象智馬師子虎豹。是時六眾用彼獸筋還同有過。佛言不用此筋而縫鞋履。六眾便用皮綖有過同前。復用其皮補鞋。佛言皆不合用。如是應知履屨之屬。若擁前擁後兩角尖頭。麻履諸靴皆不應著。皆越法罪。除兩三重革屣(如斯之類西國人皆不著若是外國寒鄉為活命因緣持心方用)。
[0297b28] 內攝頌曰。
 四大王初誕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為立其名

[0297c02] 爾時菩薩在覩史天宮。王舍城中有王名曰大蓮花。以法化世人民熾盛。安隱豐樂無諸盜賊。室羅伐城王名梵[7]授。唱誓尼城王名大輪。憍閃毘城王名百軍。此等四王皆是法王。以法化世廣說如餘。是時菩薩於天宮上。以五種事觀察世間。云何為五。一觀遠祖。二觀時節。三觀方國。四觀近族。五觀母氏。六欲諸[8]天三淨母腹。摩耶夫人因寢夢見六牙白象來降腹中。于時大地六種震動。放大光明遍滿世界勝天光明。世界中間黑闇之處。日月不照悉皆明了。所有眾生皆得相見。菩薩生時如下所說。四大國王皆誕太子。見大光明如鎔金色。各各自言由我生男威神力故。能令天地光曜希奇。各為立名用符靈瑞。時大蓮花王告眾人曰。我子生時如日光影。乾坤洞照勝妙希奇。應與我子名曰影勝[9](梵云頻毘[10]娑羅)其梵授王告眾人曰。我子生時。光明殊勝。普照世間。應與我子名曰勝光。其大輪王告眾人曰。我子生時如大燈光遍皆明照。應與我子名曰燈光。其百軍王告眾人曰。我子生時光如日出無不明了。應與我子名曰出光。各各自謂子之功能。然並不知由菩薩力。
[0297c24] 內攝頌曰。
 腹中天守護  生已蹈蓮花
 舉手獨稱尊  灌洗花衣落

[0297c27] 爾時菩薩降母腹中。天帝釋主令四天子。各持器仗守護其母。勿令人及非人輒為損害。菩薩處胎不為胎中血垢所污。譬如眾寶聚在一處不相[1]霑污。菩薩在[2]腹亦復如是。又如清淨妙瑠璃寶置五彩上。明目之人分明見別。母觀腹內分明亦爾。母雖持胎身無勞倦。自然奉持五種學處。謂盡形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於諸丈夫絕婬染意。十月滿足往藍毘尼林攀無憂樹枝。暫時佇立便於右脇誕生菩薩。爾時大地六種震動。放大光明與入胎無異。菩薩生時帝釋親自手承置蓮花上不假扶[3]侍足蹈[4]七花行七步已。遍觀四方手指上下作如是語。此即是我最後生身。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梵王捧傘天帝執拂。於虛空中龍王注水。一溫一冷灌浴菩薩。初誕生時於其母前。自然[5]井現香泉上[6]涌隨意受用。又於空中諸天下散嗢鉢羅花鉢頭摩花。拘勿頭花奔陀利花。并餘種種奇妙香[7]末。天妙音樂自然發響。天妙衣[8]纓從空亂墜。更有眾多奇妙靈瑞。如餘處說。
[0298a18] 內攝頌曰。
 阿私多覩相  那剌陀勸師
 五百瑞現前  父王立三字

[0298a21] 于時南方於大山中。有古仙人名阿私多。善知世界成壞時節。時有一人名那剌陀。聰明辯慧數來參謁。阿私多仙共論世間成壞之事。聞已傷歎即於仙處而為出家。後於異時共此仙人在石窟中。見光明照異相希奇。即說伽[9]他問其師曰。
 何故此光明  遍照猶如日
 充滿山林處  忽現此希奇

[0298a29] 仙人答曰。
 若是日光便赫烈  今此涼冷現希奇
 必是無上牟尼尊  初出母胎彰此瑞
 此是菩薩出胎相  光明清淨世希有
 譬如金色滿十方  騰照三有皆明徹

[0298b05] 那剌陀白其師曰。鄔波馱[10]耶。若如是者。今可共行往觀菩薩。師曰子今知不。菩提薩埵有大威神。無量諸天悉皆雲集。我等雖至頂謁無由。待入城中為立名已。如其重出我望[11]逢迎。菩薩生時闡鐸迦等。五百侍者同時而生。闡稚迦等五百侍女亦同時而誕。上象厩馬皆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開發。隣國諸王皆奉信物。大臣見已白淨飯王曰。大王今日國祚興隆。王子誕生[12]嘉瑞咸應。五百侍男五百侍女。上象上馬各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開現。諸國朝賓奇珍總集。王聞告已心大欣躍。告大臣曰。太子生後諸事皆成。宜與立字名一切事成[13](梵云薩[14]娑頞他悉陀)此是菩薩最初立字。號一切事成。是時菩薩乘四寶輿。無量百千人天翊從入劫比羅城。諸釋迦子體懷憍慢立性多言。菩薩入城皆悉默然牟尼無語王見是已報諸臣曰。諸釋迦子體懷傲慢立性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無語。應與太子名曰釋迦牟尼。此是菩薩第二立名。時此城中有舊住藥叉名釋迦增長。時人敬重立廟祠祀。但是釋種生男女已。令淨澡浴抱至藥叉處而申敬禮。時淨飯王以上[15]酥蜜滿太子口。告大臣曰。可抱太子往禮藥叉。大臣抱至。時彼藥叉遙見太子即自現身。至菩薩所頂禮其足。臣歸白王。王聞是已生希有心。今我太子於天神中更為尊勝。應與立字名天中天。此是菩薩第三立名。
[0298c03] 內攝頌曰。
 付母養太子  令觀大人相
 阿私多遠至  親覩牟尼形

[0298c06] 爾時父王便以太子付諸養母。隨時澡浴乳哺飲食。常令安隱適悅身心。養母便以上妙塗香塗摩身體。具諸瓔珞授與父王。王即抱持瞻視歡喜。即便總命諸婆羅門。國中所有解占相人知算計者令觀太子。告言君等宜可瞻察。我聞古仙作如是說。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者有其二事。若在家者當為輪王。普王四洲以法化世。七寶成就。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16]主兵臣寶。千子具足。勇健忠良能伏怨敵。周圓海內無諸患惱。人民豐樂安隱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鬚髮。服[17]袈裟衣成等正覺。有大名稱充滿世間。時諸相師聞王說已。悉共觀察咸白王曰。誠如大王所說之事。三十二相若成就者。唯有二事謂輪王及佛。乃至有大名稱充滿世間。王復問曰其相云何。時彼相師悉皆具答。一一別指三十二相。具有廣文(以共餘經及律論等事無差別故不煩譯)。
[0298c24] 爾時阿私多仙人告那剌陀曰。摩納婆比者菩薩已入城中立三名訖。我等宜往禮拜瞻顏。各乘神通騰空而去。由彼菩薩威神之力。去劫比羅城可一驛許。遂失神通足步而去。既入城已到王門所。報門人曰。汝去白王。阿私多仙今至門首。使去白王。王曰隨入誰遮大仙。即詣王所王見仙至。遙唱善來奉吉祥事。為洗足已妙師子座安置令坐。王禮足已白言大仙。何事得來。仙說伽[1]他曰。
 國主我今至  欲見王太子
 瞻仰牟尼尊  導師中第一

[0299a06] 王言太子睡著。答曰雖睡我欲暫觀。王便抱現。覩菩薩眼雙眸不合。仙既見已說伽[*]他曰。
 良馬不多睡  半夜暫時眠
 所為事未成  因何久安寢

[0299a10] 仙復問曰。諸占相人有何記說。王言大仙彼相者云。當作輪王化四天下。仙以伽[*]他而答王曰。
 相者語多謬  末劫無輪王
 [2]有此勝福緣  斷惑當成佛
 若是化四洲  輪王相非顯
 分明大師相  成佛定無疑

[0299a17] 仙人遍觀見成佛相已。復更觀察久近當得無上甘露轉妙法輪。遂見二十九年捨王城去。六年苦行當成正覺。復觀自身得幾時住得見佛不。知不見佛便生憂惱涕淚盈目。王見懷愁說頌問曰。
 若男若女來觀者  咸悉歡喜遍身心
 仁今親覩相非常  何因泣涕盈雙目
 假使太子相非善  短壽多病不吉祥
 唯願大仙如實言  勿令我意增憂悴

[0299a26] 仙人答曰。
 假使霹靂從空下  可畏來臨太子身
 此於無上牟尼尊  如毛髮許不能損
 假使烈火騰風焰  利劍如霜現在前
 毒藥黑蛇一時來  至太子處皆銷散
 我傷早死不見佛  流淚盈目難裁忍
 棄無上法我前亡  未有事業能成就
 此有大福除眾惱  證甘露法為導師
 若能聞教如說行  咸歸寂滅無為處

[0299b06] 王聞太子證甘露法默然無語。凡諸世人皆為邪心之所擾亂。出言諂誑不能依實。時彼仙人而告王曰。比日大王每作是念。何時得令阿私多仙。足步入城與我相見。及諸人眾致敬慇懃。我哀愍故徒行至此。今時事了將欲出城。可為掃除淨修郭邑。時淨飯王勅令諸臣嚴治道路。普告城邑皆共修營。巷陌康莊塗拭清淨。灑以栴檀香水散以占博迦花。幢蓋[3]陵空香煙滿路。見者愛樂如歡喜園。復遣搖鈴遍皆宣告。諸人當知或先住城中。或他方新至。所有人眾皆悉存心。明日晨朝看大仙出。眾既聞已各至途中。瞻望仙人步出城闕。咸生希有悵望而歸。時阿私多仙還向本山。繫心禪寂以智方便發起神通。報命將終遂便遇患。雖加藥餌[4]瞬息無幾。時那剌陀來禮師足。白言大師我本出家求甘露味。師所得者幸願共分。師曰我亦同汝。本出家時意求甘露。竟無所獲空處生涯。彼雪山側劫比羅城。太子興世相師共記。當成正覺號天人師稱一切智。汝當於彼而求出家。捨高慢心當自謙下。勤修梵行作不放逸。當於爾時獲甘露味。說伽[*]他曰。
 如來出世難遭遇  今得逢時甚希有
 汝莫放逸至心求  當獲無生甘露味

[0299c01] 作是語已便即命終。如有頌言。
 積聚皆銷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皆別離  生者咸歸死

[0299c04] 爾時阿私多仙命終之後。弟子那剌陀如法焚燒。殯葬事訖割捨憂慼。遂詣婆羅痆斯於諸仙內而共住止。其那剌陀先是迦多演那種族。時人因號迦多演那仙人。眾皆敬重。時嗢逝尼王所生太子名曰燈光。王付八母而為瞻養。是事無闕。乃至年漸長大[5]技藝博通。文武所須無不綜習。
[0299c11] 釋迦菩薩為童子戲。燈光太子亦為童戲。菩薩受太子灌頂時。燈光亦受太子灌頂。菩薩出四門觀見老病死患。遂於三夫人處生厭離心。所謂牛護夫人鹿養夫人名稱夫人。此為上首六千婇女咸皆捨棄。於其中夜踰城而去。往空林所修出家業。依止仙人學殊勝定離欲界欲。次從曷羅摩子習無所有定。斷無所有處欲更無導者。便於六年專修苦行。不別證悟將為無益。遂即[6]住情而為遊縱。噉好飲食[7]酥油塗身。湯水[8]澡浴往聚落中。於難陀難陀力二牧牛女所。食十六倍上妙乳糜。迦利迦龍王尊重讚歎。於善吉邊取吉祥草。詣菩提樹下自敷草已。端身正念[9]加趺而坐。心念口言若不斷盡諸漏我終不解[*]加趺。是時菩薩以慈心器仗。降伏三十六億千魔眾已證無上智。受梵天請往婆羅痆斯三轉十二行法輪。時燈光王亦於此時。受灌頂大王位以法教化。嗢逝尼國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廣如餘說。由王力故百姓歌謠。歡會相次隨處供養勝上天神。穿五百池五百渠水。令人受用無有闕乏。
[0300a03] 第六門第二子攝頌曰。
 燈光得為王  有五殊勝物
 因敘奇異事  廣說健陀羅

[0300a06] 時燈光王有五勝物。云何為五。一者勝雄象名曰葦山。二者勝母象名曰賢善。三者勝駝名曰海足。四者勝馬名曰衣頸。五者勝使者名曰飛烏。其象日夜行一百驛。母象日夜行八十驛。駝日夜行七十驛。馬日夜行五十驛。飛烏日夜行二十五驛。其王雖有如是勝物快樂安隱。然而四大不調忽有不睡之病。由此疾故於酥起憎於酒生愛。時諸醫人以種種妙藥。與[1]酥和煎上王令服。王不肯用。時太子中宮咸知[*]酥藥能治不睡。皆奉藥[*]酥王更[2]憎睡。王乃勅曰。若有人當在我前說[*]酥名者。當斬其頭。王既無睡便於初夜。與內宮人共為歡戲。於中夜時至象馬厩而為撿閱。於後夜時觀諸庫藏自持利劍問守更人曰。誰為警覺。若第一問及二問時。不應答者[3]乍容忍[4]恕。至第三問不相答者。便斬其首。由斯嚴酷隱燈光名。共安餘字號曰猛暴燈光王於異時。命大夫人及內宮曰。我親警覺爾何眠睡。答言。大王我亦警覺。如是連宵不得眠睡。共白王曰。若使我等通宵不睡者。是則無由稱可王意。又此不眠廢我等業。王曰。若非爾業誰復應為。答言太子應作。時王即便行告太子曰。何不警覺。答曰我為警覺。後遂不能便白王曰。若常令我為警覺者。便廢王業此非我事。王曰。誰復應為。答言大臣應作王即便行告大臣曰。何不警覺。答曰我為警覺。後遂不能便白王曰。若常令我為警覺者。誰輔佐王如法化世此非我事。王曰誰復應為。答言散兵應作。王即便行詣散兵所。告言我自警覺汝等何因不為警覺。後遂不能便白王曰。若常令我為警覺者。如何為王共他交戰此非我事。王曰誰復應為。答言百姓應作。王即便行詣百姓所同前問答。時彼國人番次守更而為警覺。時賣香童子當其番次。念王暴惡或當殺我。遂於夜中掌頰懷憂。時彼知識見而問曰。仁何故憂。彼即以事具答知識。彼便報白。汝家不遠有人名曰健陀羅。何不相求為警覺事。童子報曰。如我惜命彼寧肯為。設使見求定不能作告言與其錢物必當為作。即往相求彼人報曰。若能與我五百金錢我當為作。即便許彼。健陀羅曰。[5]且當與半若我命存相還未晚。如其身死此即屬君隨情所用。即便與半。彼得錢已多買酒肉及諸餅果。王[6]執[7]杖人並皆命食咸令飽足。報諸人曰。王令警覺我當番次。問諸人曰。大王如何作警覺事。彼皆具報所有因緣健陀羅曰。幸願君等為我思量。答曰。我等蒙君所賜美饍。在腹未消云何不為。問曰我等為君欲作何事。答曰若王來問誰警覺時喚我令覺。答言如是。時健陀羅。即於中夜。以毛[8]毯縈膝坐而暫睡。王於初夜與宮人戲笑。於中夜時觀諸象馬。便於後夜問守更人。諸人告曰健陀羅。汝覺勿睡大王欲來。彼遂警覺。王便告曰。警覺者誰健陀羅聞作如是念。我若初言即為答者後時不然定當斬我頭落于地。即不言應。王更喚之誰為警覺。彼還默然。第三復命警覺者誰。答言大[9]天我是健陀羅。王曰健陀羅汝思何事。彼有智慧於世間事善能談說。答言大王我思世事。
[0300c07] 內攝頌曰。
 鵂鶹鶴飲乳  芒草尾身齊
 [10]斑駁與毛同  沙盆水不溢
 鹽麨水差別  衣瓦變成塵
 是謂健陀羅  世間思十事

[0300c12] 王曰。汝於世事何所思量。健陀羅曰。世有奇事。且如鵂鶹鳥有毛無毛。以秤秤之輕重相似。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11]目驗。王曰。若然者善我自親觀。健陀羅至曉得鵂鶹鳥。對王秤看後去其毛秤便相似。王曰此有何緣。答曰由風扇羽。王曰汝有妙智。答曰。由王故然。王遂默然。時健陀羅愁過一宵。以手摩頭而還舊宅。時賣香童子。持餘半物還健陀羅。是時國中但當番次皆以五百金錢雇健陀羅求其警覺。為知更次。王於後夜問言誰覺。答曰我健陀羅。王曰汝何所思。答言大王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長項白鶴以水和乳令飲。但飲其乳唯有水存。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者善。至曉便將鶴鳥對王令飲果如所言。王曰。此有何緣。答曰。鳥口性醋。若飲乳時遂便成酪。致令水在。王言汝有妙智。答曰由王故然。王遂默然。復於他夜王問誰為警覺。如前答言我為警覺。王曰汝何所思。答言大王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世有芒草以物椎打。與不椎者若以秤秤輕重相似。餘草不然。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者善。至曉便將芒草對王椎打。便以秤秤果如所說。王曰此有何緣。答曰椎打之時便有風入。乃至王遂默然。復於他夜王復問言。何人警覺。答曰我健陀羅。王曰汝何所思。答曰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有[1]告靈鼠尾與身等。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者善。至曉便將鼠來對王比度。誠如所言。王曰此有何緣。答曰。我於春時見緣樹下尾與身齊。乃至王遂默然。復於他夜王復問言。答曰我為警覺王曰汝何所思。答曰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事。答曰大王我思雉鳥。於其身上隨有[*]斑駁。還有爾許莖毛仍除其尾。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王曰若然者善。至曉即得一雉。對王果如所說。王曰汝何得知。答曰我先數知。王曰汝有妙智。答言由王故然。王遂默然。又復問言。何人警覺。答曰我健陀羅。王曰汝思何事。答言大王。如沙滿盆還將盆水添滿不溢。沙水同處兩不相礙。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至曉即以盆盛沙。[2]瀉水令滿其水不溢。王遂默然。又王問是誰警覺。答言是我警覺。王復問言汝思何事。我思世事。云何世事。我思以鹽一升和一升水其水不增。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至曉即以水和鹽。王親自試。王問何故。答言鹽從水出得水依舊王遂默然。王復問言。何人警覺。依前而答。王[3]曰汝思何事。答言我思世事。王曰。云何世事。答言我思以水一升和一升麨。揣不相著。王曰此事實不。答言王當[*]目驗。至曉取水及麨對王和試。王問何故。答曰我本國人並多食麨。常見如此。王云汝能記事。答言是大王力。王遂默然。王復問言。何人警覺。同前問答。乃至云何世事。答曰我見世人常於日夜機[4]柕織功。所出絹布綺繡之屬不知何去。王曰我亦不知此物何去。健陀羅曰。此等諸物終歸為土。王曰誠如汝說終歸為土。王復問言。何人警覺。同前問答。乃至云何世事。答曰我見世間諸陶師等。日夜不住多作瓦器。不知此物向何處去。時王答言。我亦不知向何處去。健陀羅曰。此等諸物化為泥土。王言。如汝所說爛為泥土。
[0301b17] 內攝頌曰。
 猛光親問母  知從蠍所生
 與彼五百金  驅之令出國

[0301b20] 爾時大王既見健陀羅。多有情智應答巧便。即更問曰汝多智慧。能了世間種種事業。我不能睡此有何因。健陀羅曰。唯願大王。寬其罪賜無畏敢為王說。王曰賜汝無畏隨意說之。時健陀羅即白王曰。王從蠍生。王曰汝今罵我。健陀羅曰王令實說豈敢相罵。如其不信待至明旦王自驗知。王報言好。至天明已。時健陀羅掘地作坑。滿填牛糞上安敷具。令王臥息即便得睡。王自證知尚疑虛實。遂入宮中問其母曰。我今有事要須問知。當可實說我從何生。母曰。大王今可與我無畏我當為說。王言與母無畏。即便報曰。汝昔父王多諸婇女。因行他國綿歷[5]歲時。我起欲心忽見一蠍。作如是念此是丈夫。我共行欲可不樂[6]乎。於時彼蠍變成男子。與我交通便覺有娠因茲生汝。王既聞已作如是念。彼健陀羅有大明慧。能知我本從蠍所生。我施無畏不可刑戮。今者應可重與賞賜。令其出國勿使眾人知如是事。遂即賜與健陀羅五百金錢令其出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