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354阅读
  • 0回复

讲经录音:杂阿含经第42经 七处善三种观义

级别: 总版主
发帖
2699
铜币
3148
威望
703
贡献值
9
银元
0
好评度
0



手机用户点此蓝字进入音频网页播放



杂阿含经(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云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为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灭如实知?触灭是想灭,如是想灭如实知。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想灭道迹,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若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触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行灭道迹,如是行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此经说明若能从五蕴十八界十二入三方面(三处)观察义理,于苦(苦圣谛)集(集圣谛)灭(灭圣谛)灭道迹(道圣谛)味(爱著)、患(过患)、离(出离)七处善巧了知;直至究竟则能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名词解释:
八圣道:是具足八种特征的修行方法可以觉悟真理证入圣流得到解脱涅槃又名八正道,是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四念处。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四禅。修此八正道,可证得解脱涅槃。
四圣谛: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痛苦;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归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道谛是说明人要修道才能证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种,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此四圣谛括尽了世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苦 谛(迷的果,即苦果)┐
  四 │集 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间的因果
  圣─┤
  谛 │灭 谛(悟的果,即乐果)┐
    └道 谛(悟的因,即乐因)┘─────出世间的因果

阴:五阴。阴谓色声等之有为法也。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
界:十八界。界别为界,诸法性别,故名为界。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开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属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及意根、法尘,皆属于心,故开之为八也。)
  [一、眼界],谓能见之根,名为眼界。
  [二、耳界],谓能闻之根,名为耳界。
  [三、鼻界],谓能嗅之根,名为鼻界。
  [四、舌界],谓能尝味之根,名为舌界。
  [五、身界],谓能觉触之根,名为身界。
  [六、意界],谓能觉知之根,名为意界。
  [七、色界],谓眼所见一切色境,名为色界。
  [八、声界],谓耳所闻一切音声,名为声界。
  [九、香界],谓鼻所嗅一切香气,名为香界。
  [十、味界],谓舌所尝一切诸味,名为味界。
  [十一、触界],触即触着,谓身所觉冷暖细滑等触,名为触界。
  [十二、法界],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十三、眼识界],谓识依眼根而能见色,名眼识界。
  [十四、耳识界],谓识依耳根能闻诸声,名耳识界。
  [十五、鼻识界],谓识依鼻根能嗅诸香,名鼻识界。
  [十六、舌识界],谓识依舌根能尝诸味,名舌识界。
  [十七、身识界],谓识依身根能觉诸触,名身识界。
  [十八、意识界],谓识依意根而能分别一切法相,名意识界。
入:十二入。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十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眼入],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三、鼻入],谓鼻根对香,即能嗅香,是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对味,即能尝味,是名舌入。
  [五、身入],谓身根对触,即能觉触,是名身入。
  [六、意入],谓意根对法,即能分别于法,是名意入。
  [七、色入],谓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
  [八、声入],谓一切可闻之声,而对于耳,是名声入。
  [九、香入],谓一切可嗅之香,而对于鼻,是名香入。
  [十、味入],谓一切可尝之味,而对于舌,是名味入。
  [十一、触入],谓一切可觉之触,而对于身,是名触入。
[十二、法入],谓一切可分别之法,而对于意,是名法入。
义:1.利益。2.道理;意义;字义。3.目标;目的。4.必要;需要。

[ 此帖被释迦真胜在2016-10-22 13:1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