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5937阅读
  • 0回复

缘起甚深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 本帖被 释迦真胜 从 ≡经藏≡ 移动到本区(2011-01-21) —
有一次,佛陀告诉一位比丘说:
  「我已不再疑惑,不再犹豫,拔除了像刺一样的邪见,不再退转了。心不执著的缘故,哪裡还有个自我呢?我曾经为一位比丘说我所证的法,为他说了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即:有足够的因缘,就有蓄积力量的成熟,然后有事物的生起,亦即:由于无明而有行,由于行而有识,由于识而有名色,由于名色而有六入处,由于六入处而有触,由于触而有受,由于受而有爱,由于爱而有取,由于取而有有,由于有而有生,由于生而有忧悲恼苦、纯大苦的聚集。……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我这样说时,那位比丘无法理解,还有疑惑、犹豫。因为之前他以为自己已经证入,彻底了悟了,现在听到我说这些他无法理解的道理,反倒让他生起忧苦、悔恨、模糊、障碍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缘起法,是甚深而不容易完全明了的,更何况进一步做到随顺缘起法,证入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那就更加倍困难了。
  这缘起与涅槃二法,就称为有为与无为。
  有为,如生、住、异、灭等。
  无为,即不生、不住、不异、不灭,也就是诸行与苦的寂灭涅槃。
  苦的因缘聚集了,所以苦就生起;苦的因缘灭除了,苦就跟著灭除了。就如,一旦断了接续下一生的因缘,下一生的相续就灭除了,这就叫到了苦边。
  比丘!什么被灭除了呢?就是苦被灭尽了,不留一点残馀。
  当所有的苦都被灭除、停止、清凉、止息、沉没了,就是所谓的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        ※        ※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拘楼国,住在首都剑磨瑟昙。
  尊者阿难独自在静室禅修,起了这样的思惟:
  「这缘起真是奇特、甚深啊!缘起所展现的亦是甚深!但对我来说,我能够看得明明白白,倒不是那么的难。」
  傍晚禅修结束后,尊者阿难来见佛陀,将他禅修中思惟的心得,向佛陀报告。
  佛陀听了以后,纠正尊者阿难说:
  「阿难!不要这么说啊!为什么呢?这缘起是极甚深的!缘起所展现的,也是甚深的!
   阿难!众生对缘起不能真切、如实的了知,不能觉了通达,因此而令他们像织布机将布织得紧密交错,像丛生蔓草般地交缠纠葛,一直吵吵闹闹、迷迷糊糊地一生度过一生,不能超越生死流转。阿难!由此可以证明,缘起是极甚深的!缘起所展现的,也是甚深的!」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二九三经》,后段取材自《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经》、《长部第一五大缘经》前部分、《中阿含第九七大因经》前部分、《长阿含第一三大缘方便经》前部分。
  二、佛陀将他所说的法,称为「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是值得注意的,这表示了缘起法的特质:缘起法是可以使众生进入贤圣之流;是出世间的;与空相应的。尤其说「空相应」,道出了空义与缘起的紧密关系。
  三、「有足够的因缘,就有蓄积力量的成熟,然后有事物的生起。」原经文作:「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这是将事物的生起,解析成「因缘、有、生」的关系。其中的「有」,可以视为「十二缘起」中「缘取有」的「有」,依此解读为事物生起前的一种「蓄积力量的成熟」。比对其他经文,这句话应相当于「此有故彼有」。
  四、「有为」与「无为」这样的观念与名称,看来在《杂阿含经》中早有清楚的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