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6476阅读
  • 0回复

步行时的内观,行禅(非南传)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在修行禅时,经典上并没有特别说明我们的手应该摆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走法等。但从身体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手若放在身体两旁任其自然摆动的话,便有可能对以后静虑止妄造成妨害非帮助,因此,我们要将双手放在前面,与肚脐等高,两掌手心向上,以右上左下的方式相叠;这也是一个专注或摄心的手势,它有一种收拢的感觉。因此,这样的姿势与这种法门颇为契合。
  在对诸佛与阿罗汉的祈请文中,说到由于他们庄严神圣的形相,因此走起路来如“鹤的步姿”般。诸佛与阿罗汉处于极度寂静中,因此气质庄严沈稳――立禅正反映出这种庄严性。走路时,我们首先将脚后跟往上抬,继之抬高脚底其他部位,直至只剩脚趾尖著地;然后走一步,由脚后跟先落地,再慢慢将整个脚底放下――以此方式,我们不急不徐地稳步而行。除此外,做一个转法轮的象徵,诸佛与罗汉均采顺时钟方向而行,因此我们也将此并入其中而修似乎是件很合理恰当的事。用这种方法行走,右脚先出,以顺时钟方向绕行,可帮助我们的心更为沈稳,获益更多。
*步行时的内观(行禅)
当你步行时,颈项和背部必须挺直,脚底移动时必须与地板平行,眼光投在两公尺前的地板上。观察每一步脚底的感觉。移动右脚还是左脚,不要概念化。提起、移动或接触,不要概念化,而只观察脚板或脚趾的感觉(脚板与地面是平行地移动)。走了一阵子之后,你就会觉察到感觉。当你提起你的脚时,觉知脚底略有粘粘的感觉。要有正念,不要东张西望,要觉知脚板以及你所走的路。如此,你会发觉从脚底、腿部、膝盖、身躯甚至头部有许多的感觉。尽量专注观察你每一步伐所产生的感觉。行禅时,观察提脚、往前移脚及踏到地板的感觉,并体验「身触」的生灭。禅修者的认知愈来愈深入,愈来愈清楚,将体验到「意触」以及其它效应(见第十图)。
很多人以为禅修一定要坐着修,但是当他实行过行禅之后,他的坐禅功夫将大有进步而且他的身体会更健康。
若想更成功地练习行禅,必须在步行时使脚底保持和地面平行,并且在提起、移前及踏下时,持续仔细观察脚底的感觉。当一个人已经熟练地学会及理解它,行禅对他就很有用处了。
当一个人独自在房子修习时,他可在一个室内打圈子。然而,最好还是找一处可以来回步行的地方。沙地比水泥地对健康有益,而木材地板也可以。
行禅的正确方式:往上提脚使脚底平行于地板,要同时提起脚跟与脚趾。移脚时,脚趾直接指向移动的方向而不是向外侧。踩下时,脚跟和脚趾要同时到达地面。
行禅引起的感觉如下:移动时脚底有刺痛,脚底的麻或热的感觉向上移动到腿部、胸部感到紧闷、头部晕眩等,你不用担心任何感觉的产生,因为它们都会自然地消失。最好的现象是这些感觉传到胸部中心产生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时,禅修者就应停止步行,站定,持续专注在这感觉上。这样禅修者将对他的全身会生起「正知」,对感受以及每一时刻所作的行为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敏锐地觉知了。
佛陀教导行禅时说,禅修者对自己的每一个步伐都要「正知」。
行禅有五个益处:
(1)有耐心去步行长距离而不疲困。
(2)工作有恒心,这是佛陀在练习禅修时所强调的。初学的禅修者,不易坐、站或步行一段长时间,因此他最好由行禅开始,过后他就会比较有耐心了。
(3)增进健康︰你会发现当你在行禅时,身体各部的神经都活跃起来,全身热起来,身体冒汗。佛陀曾说过身体的不正常的活动会产生病痛。
(4)饮食容易消化,这就是为什么行禅可治疗胃病。
(5)行禅所获得的功效可以维持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