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9690阅读
  • 26回复

无题···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有人认为“烦恼即菩提”
===============================

第一,这两个概念的立名缺一不可,没有烦恼哪里有菩提这样的概念。
曾狸月 发表于 2010-4-18 13:07

===================================

佛陀说:
  「諸比丘!我於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離、不出,永住顛倒,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我於諸天(59)、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已脫、已離、已出(60),永不住顛倒,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从上面佛陀的教导,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烦恼和菩提不是“缺一不可”,而是烦恼必须灭尽,而后才有菩提。烦恼不灭进,就没有菩提。
所以,你所说的这种“即”的关系根本不成立。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0-05-01
佛陀已经成无上正等正觉了  在他的心里还有烦恼吗   没有了吧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0-04-30
十五之前,日日不圆满,不知何为十五,十五之后,日日是好日,包括十五之前。
堪破之时,觉悟无烦恼,放下之后,一笑泯恩仇。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2
铜币
51
威望
2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0-04-30
同意定慧之路的观点,烦恼就是烦恼。烦恼要彻底断除才是智慧的彻底圆满。那些事实而非的戏言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0-04-21
引用
引用第21楼古莲子于2010-04-21 19:06发表的 :
凡夫即佛,

这句话不是大邪见是什么!!!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04-21
回 21楼(古莲子) 的帖子
朋友,请您仔仔细细地看看佛陀是怎样说他自己是怎样成就菩提的好吗?
佛陀说:
  「諸比丘!我於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離、不出,永住顛倒,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已脫、已離、已出,永不住顛倒,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您看看佛陀是前念、后念这样简单的就成菩提了吗?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04-21
关于烦恼即菩提,也出现在六祖坛经中,经文是这样讲的: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04-21
朋友,你晕头了吧?在圣言的状态下,也就是在佛陀的状态境界下,只有菩提,没有烦恼!那么还能成立什么烦恼即菩提之邪说!

朋友,请你清醒清醒!一个人如果能够处于中道,在这个人的境界当中还能有烦恼吗?朋友,有烦恼才会落入两边!

朋友,话说到这里如果你还不能清醒的话,那么说明我们无缘,我也只能舍弃,愿你修行无障碍,智慧无烦恼!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4-20
   烦恼即菩提是立足无学说的圣言量,它不是修行方法。所以,这不是如何修行,而是直指。如果你现在想着断灭心色二法,是不能证得菩提的,你只能拥有不执着的正见,也只有在不断灭名色法,仅于不执着的情况下,完全不执着了,即能证得没有名色二法的菩提。菩提与名色二法之所以不一不异,这句话的正确性也是由中道决定的,即便还未证得涅盘,有智慧的人也能理解。您 把这句话认为是诡辩是您的分别,我接受这句话是圣言量是我的认同。而上面的贴子都是你我的分析。这些分析都是希望能较正不正确的认识。但你我的态度不同,立场不同,您是要否定这样的话,并指责这句话的错误。我是认同这句话,并解释这句话的正确性,
    我没有什么问题,我也不知道色身还在,受想行识还在,烦恼还有,而对这一切完全不执着,不执着烦恼还会有什么问题。
    渐修法门就是再修行,也是要达到这个中道不偏激,也不过只是达到喜贪尽,而不是烦恼尽。烦恼尽除非行入涅盘,菩提是烦恼的灭尽,也是名色的一起灭尽,菩提不仅是烦恼灭尽,也是色受想行识灭尽,那什么是菩提,涅盘是菩提,那阿罗汉还活着也不能叫证得菩提哩。
    烦恼的灭尽确实即是菩提,恰如六祖所说,菩提本无树,烦恼是心法,菩提没有烦恼,菩提也没有色法,无名法也无色法,恰如心经所讲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烦恼跟菩提虽然不是一回事,所谓的不一,但是,也不异,绝不是在烦恼之外有一个菩提,也不是在色法之外有一个菩提,也不是在三千大千世界之外有一个涅盘。如果这样的话,世尊就不会说阿罗汉涅盘是哪里也没有去了。恰如六祖所解释寂灭最乐,他说: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    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    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    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    许汝知少分




     我很欣赏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这一句话也需要有智慧才能理解,为道日损还好理解,就是,修行就是不断地看破,放下执着,这样,以至于无为,就是全部都放下了。而无为无不为,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许多人认为,无为无不为,是讲修行成功了,无为成就了,就可以无所不为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无为无不为是解释无为的,意思是说,无为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连不为也没有了,就是,彻底地无为。修行,开始的时候,就是日损,日损就是不断地做到不为,不执着,最后,达到了彻底的不执着,彻底的不执着,就是连不为,不执着,也放下了。金刚经讲,以须菩提实无所行,所以,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须菩提并没有一种执着说我要行阿兰若,所以,连这个也放下了。烦恼即菩提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说的,烦恼,名色法,身心世界,都不执着,这就是,一法不取,当下享受涅盘之乐。就是现法乐住,就是以义饶益,长夜安乐。菩提并不在烦恼之外。至于灭尽,那是命尽时自然的事情,当然圣者也能够体验到灭尽。而并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能够现生体验到灭尽。五百阿罗汉只有小部分俱解阿罗汉能现生入灭尽定。但这并不代表慧解阿罗汉不能解脱。命尽时自然灭尽。世尊所说的知道离是离,是知道,当然也达到了,能入灭尽定。但对于更多的阿罗汉来讲,并没有做到灭尽,只做到了离欲与不执。什么叫离是离?真正的离是离那就是一法不取,这才叫知道离是离,你并不知道什么是离,只知道不应当执着,而且在对治着烦恼。真正的离就是一法不取,万法俱在,离诸法相,一无所得。这句话也要解释一下,离诸法相就是离诸法的执着,包括烦恼的执着,也包括对熄灭烦恼的执着,阿姜查说,圣人也有烦恼,只是没有执着。知道都不可得,一切都在,只有了知和觉照,烦恼也在,只是不再贪着。
  偶然进过一个聊天室,大家正在讨论,怎么样才能不再烦恼,我参与说,首先应当知道,身心,都是无常的,这是佛法的正见,烦恼也是,佛法的正见就是对身心,世界,都不执着,都不抱幻想期望,六祖讲,顿悟法门以无念为宗,顿修也是修行,什么是无念的修行呢,不是没有念头了,而是有念头时也不执着,有烦恼时也不执着,身心烦恼都不执着,这样,就是大自在。身心都在,烦恼起时起,灭时灭,眼见色时只是色,这就是心解脱。
  杂阿含经中,有人说涅盘是什么都没有,舍利弗尊者更正说,阿罗汉只是做到什么都不执着。 你修行修你的就是了,不净观,白骨观,墓园九相,观呼息,修就是了,而我依杂阿含经中世尊所说动摇即被魔所缚,不动,则解脱魔波旬,我只是不动摇。大家修法不同。对于我来说,所有的修行方法,所有的法门,几乎都没有错误。我不反对您的修行方法。也没有说您的修行方法不对。我也没有说大便就是食品,菩提不是对立法,是一切的真实。烦恼的真实也即是菩提。 您是站在有修有证的角度,我是立足无修无证的立场。渐修顿修都是修行,渐修是有修有证来修,为道日损,顿修是立足无修无证,不取不舍。 不管用了多长时间,不管六年还是几大阿僧祗劫,觉悟只在当下。觉悟本身没有时间性。我不否定您的修行方式。您好好修行就是了,依此修行,也能解脱。圣言量没有什么错误,只有理解不同造成错误,这才是需要更正的。如果有人听了烦恼就是菩提而继续颠倒执着,那我也会同样尽量给予更正。。。。。
同样祝你好运,平安,智慧,吉祥! 
  
[ 此帖被古莲子在2010-04-21 07:36重新编辑 ]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43
铜币
354
威望
66
贡献值
3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4-20
引用
引用第17楼古莲子于2010-04-20 18:40发表的 :
   呵呵,烦恼的调服,对一些人来讲,只是一刹那的事情

朋友
一刹那也要有个过程
佛陀说的非常清楚,是烦恼灭尽,是灭尽之后才能叫菩提,而不是调服的过程叫菩提,请注意:调服的过程我们佛教管它叫修行。更何况这仅仅是调服,而不是灭尽。
按照你所说的“随即”的含义推理,应当是:烦恼的心已经灭去了,而觉知的心声起来了,是觉知的心在说烦恼又祸患,应当通过修行来灭尽烦恼,所以去修行,这个修行的过程却是有快有慢,但不论多快也要有个过程,你不可以将这个过程省略,而直接从烦恼心就随即成菩提。你这样的省略就是一种诡辩。

佛陀说的很清楚,即使是他要成就菩提也要通过如实认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的修行过程才能成就菩提。

请你注意:佛陀从认知烦恼,随即人知道烦恼有祸患,随即在想到应当出离烦恼的束缚,随即在到要调服烦恼,随即在到通过修行去调服烦恼,随即在到要灭尽烦恼,随即在通过修行去灭尽烦恼,随即在到彻底地灭尽了烦恼,随即成就菩提。你说说他的这个修行过程用了多长时间?用大菩提成的说法他应当用了无数打劫吧?用《杂阿含经》的说法,他至少是用了六年以上吧?

好了,你后面那些错误的观点我就不为你一一的分析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愿你修行无障碍,智慧无烦恼。
愿你智慧、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