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4821阅读
  • 1回复

金刚经直说

级别: 论坛版主
发帖
1166
铜币
796
威望
463
贡献值
1
银元
0
好评度
0
       如果真是善知识,象六祖,一针见血的,说很多话,都是废话,谬以千里,隔靴搔痒的。。。。。。以盲引盲,看似繁荣,佛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不怕没有众生度,只怕自己不成佛,当你在贴一些东西的时候,说一些东西的时候,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自己到底是什么程度?相当然拿来就乱传,见路就走,这大概是在什么情况下?现在佛教徒做的都是期货生意,无论是上家还是下家。货除了在经上有描述,现实中根本没货,还到处传。。。。。把假货当成真货,把水货当成行货,问题是根本没有正版的。你觉得谁是大善知识?你说那个是,你真了不起,都能给他授记了么?真大善知识,几句话就让你法眼净的,用得着那么多废话?你要学佛了,事实上的真相是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信,信的是什么,其实是反正你信了,然后还是你自己,觉得谁谁谁不错,反正你觉得不错,其实只是你觉得,而事实上是你听他讲一辈子,帮他传一辈子,你还是不明白,还是心虚得很。。。。到最后临死的时候,除了一个最初的反正你信了做稻草,没有一点进步。这就叫迷信。你今天弄弄这个,明天弄弄那个,觉得这个高明,那个不错,从来没走上过真正的正道,只是在路边玩玩把戏,所谓的学佛,就是这样一辈子弄过去了。你觉得这个有境界,那个很殊胜,这只不过是路边下道的风景,从来没走上过正路,也不知道这条路通向哪里,若你得些境界,也不过是唬弄自己的戏论之粪,
        总之,是瓶里的青蛙,前途光明,出路不大而已。这能叫佛法吗?真正的善知识,如六祖,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讲佛法就是明明白白,佛法也就象每天的太阳一样明明白白地在当下照耀,一切的草绿水蓝,都是邪宗。所以六祖才讲,为传见法性,出世破邪宗。当太阳照耀的时候,一切的草绿水蓝就都出现了,连碎玻璃都闪闪发光,美其名曰佛法,其实都是邪宗,傍佛外道。如果你遇到两个人,一个叫西方阿弥陀佛世尊,一个叫观世音菩萨古佛再来,如果你正常,肯定会笑掉大牙的,但如果你迷惑,肯定会跪倒在他们脚下,不是他们错了,是贪欲太厉害了。悬崖撒手,桶底脱落,其实很简单,死尽偷心无妄意,金刚佛种始开萌,就看你能不能有魄力勇于把法与非法都放下。

      禅宗的开宣其实很简单,那些指月录,公案的传讼,都是有贪欲的人到处传说美其名曰佳话至今的,其实已经大失禅宗的宗趣。如果你能把一切都放下,把你还盛着东西的桶弄个底朝天,让一切都撒出去,不管你认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那就是了。所以讲,回头是岸,歇即菩提!楞严经不是也是吗?凡是一乘了义的经典都是的,把一切都还掉,就是妙明真心,但你只贪着个妙明真心,盯着不放,盯着个明心见性不放,那就不是妙明真心了,也不是明心见性了,那是贼心大王不死。心不见心,性不见性,不要以为前面有一个明心见性在等着你!所有说法的,如果不是在以盲引盲,就是在扣着一张牌说法,这是不善的,是黑业,把牌摊开来跑马,才是真正的自在。一陀狗屎溢清香,万卷诗书造昧民!真正的禅宗,就有这样究竟的棒呵,震聋发聩,耳朵旁边有个贵子,听到真正的东西了,三天耳聋! 使聋子得到醒悟。现在傍禅的也有很多,自己不明白,逮人就问说话的是谁,提问题的是谁,自己也不懂,听的和说的吵个不停,一起往贼心大王上使劲。花样和热闹流传百年,真意却早已遗失了!除了故作高深者和被高深迷惑者,除了我慢高深,再没别的了。
      达摩说,若见一境界,即为见鬼,神光觅心不可得,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我问问所谓的学佛,有谁不是在境界上下功夫?有谁不是在心上下功夫?有谁不是在花样上下功夫?禅光二祖知道觅心不可得,把心放下了,就开悟了。事实上是神光一直在心上下功夫,一直想心安心净,达摩知道他下错功夫了,说把你心拿来,神光觅心不可得,达摩说,你还知道不可得啊,不可得你还执着心做什么?神光把心放下了,所以就开悟了。你们有谁一开始学佛没听说过出离心这个词?但你们学佛这么多年,有没有对心出离?真懂了吗?!!!六祖说,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妙明真心,明心见性,常乐我净,有谁不是在随言解?随言执着?真正的佛法进步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放下了什么。真正的大自在不是得到了一切,而是放下了一切。所以,佛法很简单,简单到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甚至你不需要多打一个妄想。回头是岸,歇即菩提,这就是本来。
     人人都是佛,都是善知识,所谓的凡夫不过是自我的惑乱,自我的颠倒,自甘下贱。人都喜欢没事找事,喜欢乱吃药,尤其是女人,没病也要吃药,吃点减肥药也行。只要你想走,路的前面依然是路,什么时候你停下了,就发现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地。凡是自己触发的都是镜花水月,一旦真明白了,就会发现自己过去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错的。黄念祖老居士讲,学佛需要吃很多苦,流很多泪,才能够入门,检点自己这几十年的功夫,不知道下到哪里去了。
     智慧明白了就明白了,不明白就是魔障。金刚经是很明白的经典,讲三十二相也是虚妄,佛成佛无所得,无论是佛眼观,法眼观,智眼观,肉眼观,都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么明白的经典,但心最喜欢贪着符合自己贪嗔痴的,只留意在读诵能得无量功德上,只留意在佛有佛眼,佛有法眼,佛有天眼上。这不是着我,人,众生,寿者,是什么呢?而这一分不过是一体同观分,重点是在说,佛无论是以佛眼观,以法眼观,慧眼观,天眼观,肉眼观,同样的都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重点是在说明这个。金刚经中还有一句不说诸法断灭,一听说不说断灭,就开始妄想有实有了,其实说断说不对,说实有就对吗?不说断灭就是不说断灭。还有一个无实无虚,无实即是在讲没有实在性,无虚即是说也并非是莫虚有的,重点就是在讲即不是法,也不是非法。即不执法,也不执非法。所以,六祖能开悟,因为他能绝相超宗,敢把一切都放下。大家却不能开悟,因为大家眼盯在得功德上。
      文字误人,有因可循,难怪有古德见经就撕,还要撒烂了吃掉了。也难怪有人感叹,我本眼明,因师而瞎!!!人应当行善,但应当净心行善,如何净心?离心就是所谓的净心。六祖所谓的即心即佛,其实是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何谓前念不生?从前所作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什么是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彻底不再贪,不再嗔,不再痴了,一切都放下了,叫真忏悔,所以,六祖坛经先给大家做无相忏悔。就是彻底地不执着。这个叫前念不生即心。如果还在相上打转,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心上贪,那就不叫前念不生,前念是从前的错误想法,认识,执着。偷心死尽,从前所有的执着,法的,非法的,彻底放下了,叫前念不生即心。所谓的烦恼即菩提也是如此。干干净净,彻彻底底地放下了,无所住而生其心,叫后念不灭即佛,净心行善。贪嗔痴永断,常行诸善,善亦无常,所以,所言善法者,即非善法。这才是所谓的即心即佛。文字误人不浅!!!
      三法印讲常乐我净,明明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三法印的中间法印,是一切的宗旨主线,无论是诸善的奉行还是菩提涅盘,都依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如果执着一个常,一个乐,一个我,一个净,那就是大我执,增上执!!!常乐我净也好,圆寂也好,涅盘也好,泥洹也好,一真法界也好,常寂光土也好,寂灭最乐也好,都是共同指向的不同说法,佛法不可能有两个指向。比如指月亮,可能是以手指月,也可能是用鞭子,用勺子,用各种东西指月亮,随便你执着哪一个名词,都是认指为月!!!不要以为寂灭最乐不是指妙明真心。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证到的是什么?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坛经中,六祖大师对寂灭最乐做了最权威与肯定的解释: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所以,金刚经所说的于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得无边功德,以哪四句偈?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是一切有为法,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都不是!!!金刚经说的以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得无边功德,这个四句偈并不在金刚经中,而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每一篇经文,都不是独立于三藏而存在的,每一个宗派,都不是独立于整体的佛法而存在的,否则就不是佛法了。金刚经的四句偈,是三藏中常提的,最权威的四句偈,尽管并不在金刚经中。

       整个金刚经讲的就是菩萨应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就是在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如何住?就是应无所住。做菩萨必须要生心,成佛需要生心,利益众生需要生心。住就是立足。菩萨应当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华严经讲,诸菩萨立足无我无我所而行六度万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无我无我所。金刚经有六种译本,现在常读诵的是鸠摩罗什译的,但还有其它译本。在其它译本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译作无我想,无人想,众生想,寿者想。而无我无我所,是佛在其它经典中重点开示的。
     金刚经的第一品,为什么叫法会因由分?金刚经第一品只是在讲佛托钵乞食,然后回来禅坐。因是原因,由是理由,这一段跟金刚经的因由有关吗?应当第二品善现乞请才是金刚经的缘起因由吧?但为什么把佛托钵乞食禅坐做为金刚经的法会因由呢?这是有原因的。因由并不是那么简单,把佛托钵乞食禅坐做为金刚经的法会因由,是菩萨的因地,菩萨的安住。是在讲,金刚经的因地,菩萨的立足。立足不仅是观点和想法,关于佛托钵乞食禅坐的经文,内容有很多,总之就是重点在讲如何做到,为什么要无我无我所,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金刚经并没有重点在讲菩萨如何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成为一个有资格的菩萨,而重点讲菩萨应当立足于什么,如何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的开示,侧重点在佛托钵乞食禅坐的开示中。也就是这就是为什么把第一段佛托钵做为法会因由的原因。
       金刚经并没有重点在讲因由,而是讲菩萨应当怎么做,怎么立足。但这也是有原因的,佛陀时代对金刚经的开示,并不是独立于其它开示之外的,而恰恰是大家都在修行如何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时候,须菩提提了一个如果要发心做佛,应当怎么做的问题。这就是金刚经省略了如何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的原因,因为大家当时都在这样做,托钵,乞食,禅坐,所以,当时没有必要再讲。这就是为什么,金刚经必不是独立于三藏之外的原因。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佛带领着许多的阿罗汉,声闻弟子一起修行,乞食,托钵,禅坐。修行如何解脱。但当时有很多人不想只是做为一个声闻解脱,大家有成佛做佛的呼声和情结,所以,须菩提才向佛提出如果有人要发心成佛,应当如何做?关于这些希望做佛行菩萨道的人的发心,有种种的不同。有的是看到佛的相好,觉得殊胜,所以,希望成佛,有的是看到佛的十力无畏,神变希有,发心成佛,有的是不忍众生苦而独自解脱,所以发心成佛等等,有种种的不同。大家发心不一而足,但有这种发心成佛的呼声和情结,所以,须菩提请佛开示,如何有善男子善女人,不是仅想做为一个阿罗汉尽快解脱,而要发心成无上正等正觉的话,要成佛的话,请佛开示应当如何行持。所以,须菩提说,佛啊,您能很好地对菩萨们进行护念和教育,对菩萨们进行教导,有很多善男善女发心要成佛,他们应当怎么样安住,对他们这种种呼声和情绪,应当怎么样降服呢?佛说好啊,确实就象你说的,如来能够对菩萨进行很好的教育和咐嘱。善男善女要发心成佛,也应当如是安住,如是降服。金刚经关于如是安住,如是降服,讲的也并不多,因为这也是佛当时正在讲的,大家正在行持的。什么是如是呢?一切是什么样的,就应当如理作意,佛当时在讲的重点是苦空无常无我,万法都是无常的,色受想行识都是,无常,无我,即然是无常无我的,就不应当执着,而且,有具体的修行方法,托钵乞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一衣钵,不净观,墓园九相,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安般观呼息,慈心观等等这一系列的方法。以种种的行持,智慧地如实观照。达到彻底地不执着。当一个人彻底地做到不执着的时候,他就是阿罗汉。所以,佛说,大家要发心成佛,也要立足在现在这样如实如是的修持上。

      然后,佛告诉大家,大家不是想要发心成佛吗?那好,我先告诉大家真正的菩萨,大乘是什么样的,所以,佛在金刚经第三,第四分中,分别讲了大乘正宗分和妙行无住分。就是,佛讲了做为一个真正的大乘行者,菩萨,是怎么样的。自然,从发心上,要度尽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涅盘,而不再颠倒轮回,但,做为一个菩萨,必然没有任何的执着,体证了无我,没有一个常恒的我,也没有什么常恒的事物是我所有的,这就是无我所。这是需要如实地观照当时佛陀在讲金刚经讲的行持,法会因由分中而觉悟的。佛先总讲真正大乘和真正菩萨行仪,然后,接下来,针对种种的发心,进行了纠正。
      首先,针对有些人因为佛的相好而发心成佛的人,佛首先进行了纠正,这就是金刚经的如理实见分。佛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这个凡所有相,就完全地概括了,佛的三十二相,也是虚妄。尽管殊胜,但一样是无常无我,如露如电的。不能以相见如来。所以,金刚经最后真明白者才会有感叹,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这样一讲,是让大家非常害怕的,大家都不敢否定佛,所以,不敢相信,所以,须菩提说,世尊,您这样讲,会有太多的人相信吗?这就是金刚经接下来的正信希有分。佛说,有的,就算我涅盘以后还会有人相信。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还会有人相信,为什么说后五百岁呢?就是佛曾经说过,正法只住世五百年。这就是讲,五百年正法以后,仍然会有人相信。这就是打消须菩提的疑问,告诉他,哪怕是正法时期结束了,相法时期,末法时期,一样会有人相信。而且,佛说,我已经预见到了,但这样的人,能相信,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持戒修福,第二,他曾经亲近过很多的佛,听佛讲过这样的道理,就象现在我教大家修行的破除法我二执的佛法,他曾经在无量佛前听受过。
     所有的佛,在人间显示的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就了非常多的声闻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燃灯佛时是这样,我们的本师释伽弁尼遇到燃灯佛时,燃灯佛也在带着无数阿罗汉人间游行。当来下生弥勒佛也一样,在人间成就无数声闻四众。释伽弁尼佛也是这样,每天都是与诸多声闻阿罗汉托钵乞食,如金刚经第一分所讲。所以,大家必须要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那就是,首先要把声闻法认识到,是佛法的重点,是佛陀时代,讲金刚经时的权威。所以,金刚经中,处处以声闻来做比较,因为声闻四果是权威,所以,讲了须陀洹,斯陀含,阿拿含,阿罗汉。如果没有权威性,就不做这样的比较了。哪怕是到了极乐世界里,首先要补上的,大家要做菩萨,倒驾慈航,首先普遍要宣讲的,处处音声,都在讲苦空无常无我,都在宣说这些,在空,在地经行坐禅。如果没有这一些的补课,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有资格的菩萨的。没有办法悟无生法忍,也就没有办法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办法破法我二执。心经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他不如实观照五蕴的无常空性,怎么能照到?所以,心经就是观照五蕴,如实体认到五蕴皆空,当认识到五蕴真相的时候,五蕴就完蛋了,对五蕴就不再执着了,所以,度一切苦厄,人生的苦厄,无非是五蕴的苦,三百部般若经,可以浓缩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可以浓缩为一部心经,心经可以浓缩为一个字,就是照。所以,心中心密法初祖大愚阿舍黎,最后对他女儿的咐嘱,是寂照照寂,切勿用力,成佛作祖,无它秘密。坛经最后六祖的咐嘱,也是,腾腾不修善,巫巫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就是讲的观照五蕴身心世界,如实地体认到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从而无所执着,无所住。
     所以,佛说,不应当执着法,也不应当执着非法,非法就是增上的执着,根本没有的事,自己认为,想象,臆想的。佛经中讲龟毛兔角。所以,在金刚经中,非法就是佛有三十二相,是不同的,所以是不同的,所以我要发心成佛,佛得的是佛果,是不同的,所以,我要成佛,这就是取非法。增上的执着。
      接下来,佛就是针对有人认为佛很神奇,殊胜,佛果是不同的,佛得了一个神奇的不同的果位,或者法,所以,要发心成佛,针对这种情况,佛开始纠正教育。就是金刚经的无得无说分。佛以问须菩提的方式告诉大家,问须菩提,你觉得呢?如来得了一个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法吗?如来说法是在有所指向,有所目标,在指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吗?就是金刚经原文,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有所,就是有所指向,有地点,有方位,有目标。须菩提回答说,佛啊,根据我对您的开示的理解,根本没有什么固定的特定的一个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指这个,而只不过是叫这样一个名子。而且,如来也根本没有固定的,常恒的东西可说,我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呢?因为您对我们说法,都是在说,不可以取着,不能够描述,不是任何什么法,也不是什么法之外的莫须有的非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贤圣,都凭无为法而有种种不同。
      所以,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以是凭着,为什么他们称得上贤圣呢?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执着,觉悟无为,所以,称得上贤圣。无为的觉悟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在行仪上,有为表现上有种种不同,所以说,一切贤圣,称得上贤圣的,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比如讲,菩萨和阿罗汉不一样,但都是觉悟了无生法忍,一个是发愿普行六度万行,一个是目标不受后有。阿罗汉也有不同,十大阿罗汉,有多闻第一的,有持戒第一的,有智慧第一的,有神通第一的,有说法第一的,都不同。但都是阿罗汉,佛陀也是大阿罗汉,这都源自于他们的波罗密,发愿不同,但对于真理无为的觉悟,是一样的。南传来讲,菩萨是觉悟了行舍智,也就是无所住了,北传讲无生法忍,其实也是指这个。他们只是有为行仪不同,殊胜有为不同,但无为没什么不同。
    所以,佛讲,你要懂得这个,知道了这一点,如果有执着地布施,就算布施得太多,得的福德多,但是,福德并没有福德的属性,而是空性,无常的,如露如电的,但明白了这一点的福德就要相比大得多了。一切的佛觉悟正等正觉,都是这样的。然后,佛就提出来初果到四果阿罗汉,做例子,之所以提出来做例子,就是刚才讲的,初果四果声闻是权威,在金刚经开示的佛陀时代,是这样的,所以,要大家首先要转变这一观念。
    那么,佛先说须陀洹,就是声闻初果,他问须菩提,初果的须陀洹,他能这样想,有一个我,然后我得了一个果位,叫须陀洹吗?须菩提说,不是的世尊,非也非也,须陀洹又叫入流,入圣流了。但并不是有固定的证果可得,也并没有我执的观念,所以因为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所以,叫入圣流了。叫须陀洹。不入就是不深入沉迷。须陀洹又叫贪嗔痴薄,就是讲,他不会深入堕落沉迷于色声香味触法中了。因为这样,他所,他的贪嗔痴会越来越薄,最后完全会没有了,几返人天,绝对证阿罗汉,所以,入圣流了。初果破了戒禁取,疑,和身见。也就是没有了我执的见解,没有了对佛法的疑惑,也不会迷惑,非因计因,胡乱修习了。比如许多外道,都非因计因,胡乱修习,特别是印度一些苦行外道。初果绝对不会了。初果才叫走上了正路,才叫真正的入门。佛又问,二果斯陀含,会有这样的想法吗?有一个我,然后我得了一个证果,叫斯陀含吗?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斯陀含不会这样的,斯陀含又被称为一往来,就是一返人天毕竟解脱,而实无往来,就是说,而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都西在人天往来,都是无常的。所以,三果阿拿含,须菩提也说,阿拿含会往生到天上然后解脱,不会再来人间了,但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变的不来的东西。然后,佛又问阿罗汉,须菩提是阿罗汉,他说,阿罗汉不会认为有一个我,然后我得了一个阿罗汉道,比如,须菩提说自己,他说比如您称我是第一离欲的阿罗汉,我不会这样想,我,是离欲的阿罗汉,如果我认为有一个我,得了一个阿罗汉道,佛就不说我是乐头陀行者了,正因为我没有任何执着,所以,您称我为是最自在于头陀行。因为没有任何执着,所以,表现的就是头陀行了,就是粪扫衣,树下宿,日中一食,托钵。因为没有执着,就成了这样了。所以,佛提出来初果以至四果,就是一相无相分,就是说,初果到四果,大家所觉悟的,一概没有任何执着。
     接下来,佛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说,我在燃灯佛那里,是不是得到了什么高明的法?比如六祖,当时五祖以袈裟遮围,为他讲金刚经,大家就会猜,是不是五祖给六祖讲了什么秘密之法,所以,六祖才会彻悟,大家是不是因为没有听到特别的密法,所以,才不会觉悟?须菩提说,不是的,世尊您在燃灯佛那里,真实情况是并没有得到什么密法。
     佛又问须菩提,那菩萨庄严佛土吗?是不是把佛土搞得很妙,很清净,很美丽啊?须菩提说,不是的,如果那样的话,那就错了,并没有什么长久永恒的实在佛土和佛土的美妙存在。如大乘无量清净庄严平等觉经所说,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 ,必成如是刹 知土如影像 ,恒发弘誓心 ,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 ,修胜菩提行, 受记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 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 ,必成如是刹。正因为比如极乐世界,讲的是处处都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样的道理,所以,执着佛土的庄严美妙即错了。佛说,是的,所以,菩萨们,真实虽然是方便庄严国土,但是,真实是立足无我无我所,离一切执着,清净自在。不会执着色声香味触法,而是无所执着地广利众生。然后佛打了一个比喻,说,假如一个人,身体象须弥山王一样大,是不是很大啊,须菩提说,确实太大了,为什么说太大了呢,但佛说的大身,只不过是名为大身,真实没有任何恒常的大身存在。所以,这就是庄严净土分,很严重。讲的是诸佛净土的问题。如坛经所讲,说极乐世界十万八千,是为其下根而说,实在是讲十恶八邪,去十恶即去十万,无八邪即过八千。所以,为利根讲,就是当下净土,心净国土净了。这个心净不是心清净,是没有任何执着挂碍,心经讲,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讲的就是这个。而为其钝根,就是十万亿过土之外了,死后往生,有个依估处。这也是不虚的,是从因缘来说,此有彼有来说,忆佛念佛,去佛不远,发愿往生,为众生做一个开缘。六祖是从非因缘非自然的第一究竟义说。
     所以,般若空的体证,要强过无量有相的布施,这就是无为福胜分,这样的开示,这样的道理,才是一切世间阿修罗应当供养的,就是尊重正教分。金刚经只是个名子,不要执着,正因为讲的是绝相超宗,顿无人法的般若空的道理,才叫金刚经,所以,是名金刚经,所以,要如法受持,就是如法受持分。说到这里,如果能接受得了,金刚经的其它几分就容易理解了。
      值得最后一提的是,金刚经多次讲,如果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得无边,无量,不可思义功德,那要怎么样为人演说呢?那就在金刚经的最后一分,应化非真分,应化,就是菩萨应化说法,应化非真,就是菩萨应化说一切都不要执着。所以,金刚经最后,云何为演说?就是要告诉大家,对一切都不要执着,不取于相,对不断变化的一切都不要执着,如如不动。那么,就有为会问,为什么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金刚经的所以者何?那就进一步讲了道理,因为一切有为法,如露如电,如梦想泡影作如是观。一切法的无常虚妄,诸法空相,诸法相空,是如实的,真实的。所以,金刚经,如果三十二分的标题,弄明白了,金刚经也就明白了,本来三十二分标得很明白,但是古人标的,是古文,就不太容易明白了。金刚经,就是讲菩萨应当如是安住,也应如是说法。也就是讲,菩萨应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应当认识到一切有为法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的道理,并且为众生开示这个,让大家都远离颠倒梦想,入无余涅盘。
级别: 中学生
发帖
47
铜币
47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