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阿罗汉未断“法执”,是什么诡辩?
答:大乘经典批评阿罗汉未断“法执”,是靠谣言和偷换概念的诡辩才建立起来的。
佛陀说阿罗汉断尽一切烦恼,究竟解脱不受后有。后人无中生有谣言阿罗汉有“法执”。其它要根据他们具体事例来判断是哪一类的诡辩。还有的是依据一个叫做大天的假阿罗汉的错误行为及言论建立。
大天五事:
大天五事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因大天比丘提出在佛教教义上的五种主张,后称“大天五事”。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
大毗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
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
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证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
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
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证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
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
大天遂造偈曰:“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1)“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淫欲烦恼,但仍有漏失不净之物,如遗精、便利、涕唾等;此是由于恶魔憎嫉佛法,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
(2)“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无知,尚有疑惑存在。
(3)“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后者,故虽为无学圣者,仍有惑相现前。
(4)“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别,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的授记,才能自知已得解脱。
(5)“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方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
说阿罗汉未断法执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谎言。
阿罗汉要破见解上的疑惑后断尽一切贪嗔既证涅槃。阿罗汉是因为不贪执一切法才证涅槃,并非是因为贪执涅槃才证涅槃的。
有贪才可能有执取,阿罗汉没有一切贪心如何能有法执?
看看这些经,阿罗汉会有法执吗?
《杂阿含经》(二七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法是我,我于何住?”佛告比丘:“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比丘,若有说言,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生眼识。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内、是因缘、是坚、是受,是名眼肉形内地界。比丘,若眼肉形,若内、若因缘、津泽、是受,是名眼肉形内水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内、若因缘、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内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内、若因缘、轻飘动摇、是受,是名眼肉形内风界。比丘,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等诸法非我、非常,是无常之我,非恒,非安隐、变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谓生、老、死、没、受生之法。比丘,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无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执明灯,入于空室,彼空室观察,如是,比丘,于一切空行、空心观察欢喜,于空法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我、我所,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诸法无我、无常,乃至空我、我所。比丘,于意云何,眼是常、为非常耶?”答言:“非常,世尊。”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世尊。”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否?”答言:“不也,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多闻圣弟子于眼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时,彼比丘闻世尊说合手声譬经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
《杂阿含经》(二三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佛说此经已,三弥离提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一三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我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答曰:“无常,世尊。”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如是,比丘,若无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系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头,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见、闻、觉、识,求得、随忆、随觉、随观,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有见言:有我、有世间、有此世、常、恒、不变易法,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佛所狐疑断,于法、于僧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弟子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圣弟子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来作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还有众多相关经文,以后自己多看《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