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现今佛教三大系宗派源流初探
回帖:Andre/ Bareau著·郭忠生译〈分别说部之思想〉



在部派佛教一般问题研究中,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是最为困难的部分。它的问题在于︰究竟分别说部是否为单一部派,抑或指由多数略具异质性之部派所构成之部派集团。如系前者,即应明确的指出它是那一部派,其教理及传承之特点何在;如果是后者,则必须确立各该不同部派共同之处,以及尽可能找出究竟是何等部派构成此一集团。



很早以前开始,现代学者即尝试解决此一问题,但见解并不一致,莫衷一是。某些学者本身在经过一番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后,反而不愿表达明确之见解,而这些学者一般都是对于相关资料之来龙去脉有相当认识之人。



我们必须承认,此问题之所以会盘根错节,纠缠不清,有相当程度是因为后代之注解者,他们所提供之资料并不确定,而且不是他们个人单纯假设而已。在此,我们首先应说明‘Vibhajyava^din’乙词之意义︰‘主张“分别”(vibhajya)理论之人’或是‘主张不同理论之人,所以是异论者。’此一语词往往因为使用之人不同而赋予各别之意义。



(一)早期文献



(1)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之《大毗婆沙论》大约在西元200年左右集出,它是现存关于分别说部之文献中,时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大毗婆沙论》收录了相当数量关于分别说部之理论,形成了相当广泛的教理系统,这我们将在下文加以说明。分别说部通常就是指与应理论者(yuktava^din)持相反见解之人,所谓应理论者即是主张正确理论之人,在《大毗婆沙论》中,应理论者就是指说一切有部毗婆沙师。而在本文下面所引之《大毗婆沙论》论文中,分别论者即是异论者,‘好持异论,立恶法,遮善法’。所以《大毗婆沙论》似乎就是以分别论者之名来称呼一般的异论者,亦即不赞同《大毗婆沙论》思想之人,在此情况之下,其作者即不可能或没有想到要明确的指出其论敌究系何人。所以《大毗婆沙论》使用分别论者一词就是泛指说一切有部毗婆沙师以外之人,而指我们多在前面尝试加以说明的多数部派所构成之集团。



依《俱舍论》之记载,世亲认为︰‘……以说三世皆定实有故,许是说一切有宗,谓若有人说三世实有,方许彼是说一切有宗,若人唯说有现在世及“过去世未与果业”,说无未来及“过去世已与果业”,彼可许为分别说部。’此处可以确定饮光部(Kas/yapiya)就是持此一看法,所以它就是分别论者。但分别说部是否仅指饮光部?世亲并没有回答此一问题。



众贤(Sam%ghabhadra)很明确的区分所谓之‘增益论者’(补特伽罗论者,cpudgala-va^din)、‘刹那论者’、‘都无论者’、‘假有论者’(prajn~aptiva^din)以及‘分别论者’,而最后一种的见解是︰‘唯说有现(在)及“过去世未与果业”。’所以他的看法与世亲相同。



婆薮跋摩(Vasuvarman)在其《四谛论》固也区别分别说部及说假部(Prajn~aptiva^-din,假名部),而他认为分别说有一项主张︰‘一切有为(sam!skr!ta)皆苦,由无常(anitya)故。’不过这应是说假部之立场。



最后,(西藏所传)清辩(Bhavya,跋毗耶)关于部派分裂之第一说,即西北印度之说法(按此一地区为说一切有部之化区),却将分别说部列入说一切有部之中,这在形式上显然与《大毗婆沙论》所传相互矛盾。清辩之说法是︰‘在其(说一切有部)本身,有的人认为︰“不感果之过去业是存在的。未来以及已感果之业则不存在。”因为这种分别(vibhajya),他们在说一切有部之中被称为分别说部。’上开见解是饮光部之立场,所以这点也与世亲及众贤之传述一致。



(2)锡兰上座部之大寺派(Maha^viha^ra)多次自称为分别说部。



在华氏城(Pa^taliputta)结集时,阿育王(As/oka)问︰佛陀之教理究竟是什么?该结集之主持人目犍连子帝须(Tissa Maggaliputta)则告诉阿育王说佛陀主张分别说(vibhajjavaa^di^)在此之后,目犍连子帝须接着说︰佛陀既不是常见论者(sassatava^di^),也不是断灭论者(ucchedava^di^);既不是有想论者(snn~n~i^va^di^),也不是无想论者(asan~n~i^-va^di^)等等……。而是在面对此等重大问题时,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分别(vibhajja)每一教理的正反立场。但是此一相当后出之解释(西元五世纪时)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按此方式,则每一佛教者都是分别论者。实际上,在诸部派所共传之《梵网经》,(Brahma-ja^lasu^tra)中,已对此一态度有所说明,所以不能和上座部之大寺派一样,以此一角度来成为区别佛教部派的标准。另一方面,在佛教结集大会上,这也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正统之标准,因为它是所有参与集会者所共同采取的。所以,在西元五世纪时,上座部(Therava^-din)很可能,特别是大寺派,仍然认为自己是分别论者,用以显示他们承续着华氏城结集的正统地位,而此一结
下一页 (1/3)
下一楼›:以下是《大毗婆沙论》所述分别说部之主张︰



(1)(犊子部)分别论者欲令音 ..
‹上一楼:分别论者的思想



分别论者的思想,与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论义,距离极大。在 ..

查看全部回帖(1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