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什么是“真阿罗汉”的修因?
答:何谓“真阿罗汉”的修因?即是《法华经》所述“真阿罗汉”从凡夫地起修时,必然在无始以来的“宿修因行间”,经过“无数多劫”,学习斩断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与生俱生的“烦恼惑业”的各种“修行过程”,包括受到无数菩萨行者教化,修学礼忏法门,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事行,广行菩萨道,习学无量深厚的戒、定、慧资粮,才能在最后“某佛出世时”,因再次熏修声闻法而将“贪、嗔、痴”等障碍生死的烦恼惑业俱时顿断,证空、解脱。(此处只是略提)
故知一个能证阿罗汉果的圣者,依《法华经》“化城品”所述的“无始以来的宿世引因、远因、积因”而言,是从凡夫地起,皈依三宝,生生世世一点一滴地经常依大乘佛法忏悔业障,修学最初的“戒、定、慧”三学;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辗转轮回在受宿缘眷属牵缠的苦海中;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辗转轮回于相似佛法及外道禅法修学中犹以为是正道;甚至堕入地狱……,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辗转逢遇善知识,劝化其习学六度行门及戒、定、慧三学,犹不能断除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与生俱生的“贪、嗔、痴”等烦恼惑业;又辗转受宿世各种六亲眷属因缘所牵缠;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又辗转流转于各种相似佛法及各种外道法修学中;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辗转逢遇各种善知识(如菩萨行者或者诸佛出世,皈依三宝,闻法修行,一点一滴的“伏淫、伏贪、伏嗔、伏痴……”);又在不可思议的无量受生中,受宿缘眷属纠缠,于相似佛法误修中犹以为是正道,如经常衔接十方世界中各类“五浊恶世”的业轨,漂浮于相似佛法习学中,甚至又因说错法义,误导众生,堕入三恶道……不知浮浮沉沉经过多少“生死受生的劫数”;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辗转逢遇诸佛菩萨出世,一点一滴地修学戒、定、慧三学,犹不能斩断“贪、嗔、痴”等烦恼惑业;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随著各种“善缘”、“恶缘”、“善增上缘”、“恶增上缘”、“逆增上缘”、“修学各种外道、正道禅修因缘”,如在无量劫的受生中重覆熏修四禅、四空定……,又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随著「各种外道、正道学法因缘”、“各种外道、正道修行因缘”……浮浮沉沉不知经过了多少“生死受生”的岁月,最后才在不可思议的受生中,一点一滴累积了与“般若空慧”相应的甚深“定慧”资粮,才能“在某佛出世时”,再于熏修声闻法间,完全斩断、或者斩断三分、四分、五分、六分、七分、八分无始以来与生俱生的不可思议的“贪、嗔、痴”等烦恼惑业,或证初果、或证二果、或证三果,或证四果,了脱生死。
所以依《法华经》“化城品”及“授记品”而言,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一个能证阿罗汉果的声闻圣者,皆是宿世累积了无量福德资粮及深广的“定慧”资粮,甚至积聚了深厚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宿福”、“事行”(按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事行、积因对治、净化无始受生中所积聚的“贪、嗔、痴”等烦恼惑业,是“解脱道”的宿修中,一定要经过的历程),乃至汇聚了六度行门的深广宿修资粮(因为曾熏习菩萨道,后来忘失所修,如《法华经》所说),诸如“布施、持戒、忍辱”属“慈、悲、喜”三义,“精进、禅定、般若”属“舍门”。(见《法华经》授记品)。才能在“某佛出世时”,再于熏修声闻法间,顿断三界中的贪、嗔、痴等烦恼惑业,了脱生死。所以一个能在《法华会上》“不退席”的“阿罗汉圣者”,必然是“宿世善根深厚”,才是《法华经》所赞叹的“真阿罗汉”,实在稀有难得,堪受人天供养。
3.现代佛弟子对“初果”的“宿修积因”及对断“身见、戒取、疑”三结的解释各说各话没有共识
而佛出世时,才有证果的阿罗汉圣者可言,佛未出世时,若有了脱生死者,称为辟支佛,其根器必然高于“阿罗汉”圣者,才能在“佛未出世时”依其“宿修深厚的‘定慧’资粮”,于“无大解脱圣者”出世指导修学间,依“解脱经义”顿悟、证空、解脱。(见《杂阿含》所说)
这种根器优于阿罗汉的“辟支佛”圣者,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就是三果、二果圣者也没有,因为若是于佛出世时已证初果者,现在已在欲界天上进修,不在人间。甚至证初果者,在这个世界恐怕也很难见到,因为现在已经是“末法时期”,现代佛弟子对“初果”如何修行才能具足顿断“身见、戒取、疑”三结的“宿修积因”及对断“身见、戒取、疑”三结的解释,各说各话,没有共识,看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大体来说“末法的根器”,只能在“禅修间”暂时压伏“贪、嗔、痴”的生起,若是不能将今生所修“定学”形成一种“无间定业”以及禅福果报成熟,犹不能上生“禅天”,何况证初果!?
相对的,依净土法义,发菩提心,以般若正见引导精进念佛,不但可以深入“正定”,还可以依仗佛力,上品往生,比今生“修禅者”临终更有保障!
4.色界天众为何皆具有一入禅定、慈心显发的证量?
而依《法华经》所说,在证阿罗汉果前的“久远劫中”的生生世世的辗转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