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从《阿含经》看十方佛存在的真谛

1.依《阿含经》及《般若经》证明佛在世时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同时存在?

  事实上,在《增一阿含经》中已经有“菩萨修行方法”(如在家菩萨法(卷四“五”)与出家菩萨法(卷四十五)以及“一生补处菩萨”的经文出现(卷十二)。《杂阿含经》中虽然只有数处有“菩萨”及“菩萨摩诃萨”的名词出现(卷二十三),却没有实质的“菩萨修行法义”的经文,然而却有“佛神通、智慧高于阿罗汉的经义”出现(如佛十力义)。再看《别译杂阿含经》亦有“菩萨”的名词,同样却没有实际菩萨修行法义,然而却与《杂阿含》一样同时有“历劫求佛道”的经文出现。《中阿含经》内也同样有“佛道”的名词,亦有“弥勒净土”的经文,亦有供养佛、辟支佛、声闻弟子等较量功德经文,却没有实质的“菩萨法”。《长阿含经》中亦有“菩萨”名词,也有“弥勒菩萨”的经文,也有“菩萨法”,却只是略说。可以肯定的是,在《四部阿含经》中少说“成佛之法”,这是事实。但是在《四阿含》中皆有“阿罗汉为什么不是佛”及“为何佛是阿罗汉”的明确经文及略有“历劫求佛道”的经文以及略有“菩萨法”的经义出现,这亦是事实。是故佛弟子应该深思:为何《阿含经》上有记载:佛就是阿罗汉的经文及又同时记述阿罗汉不是佛的经文?而不是因为个人研究《阿含》的动机不同、主观理解不同,便“自由心证”地接受、肯定佛是阿罗汉的经文,而视阿罗汉不是佛的经文为后起,而予以否定。

  而由经文记载佛是阿罗汉的经文及阿罗汉不是佛的经文,虽然为“五百罗汉”所共同结集出来,认定两者皆是佛说,但是此亦反映出佛在世时及佛灭度后,形成两类弟子,对“佛”的定义看法不同。也就是说,由《阿含经》所记载的经文,令后世及末法之中阅读《阿含经》的行者,对阿罗汉与佛的关系,做出两种解读:一类弟子认为“佛就是阿罗汉”,一类弟子认为“佛虽自称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是佛”。而认为“阿罗汉与佛平等”的弟子,自然解读经义为:成佛之法就是声闻弟子解脱之法(这在经文中记述佛是阿罗汉的经文中可见一班)(前已说明),至今南传佛教国家中的声闻弟子皆肯定阿罗汉就是佛的观点而否定大乘佛法是佛说,并且北传佛教国家如台湾的四众弟子,已经有受“阿罗汉就是佛”的观点,而否定大乘佛法是佛说的真理。相对的,认为“阿罗汉不是佛”的弟子,自然确定成佛之法不等同声闻弟子修行解脱之法,而另有“成佛之道”,并且在佛住世时,便一直依“世尊”所说成佛之法在修行。而为什么在《阿含经》中少说成佛之法?因为《阿含经》最主要是记载佛指导声闻弟子如何修学了脱生死之法。但是佛却在《阿含经》中开示声闻弟子,阿罗汉为何不是佛的道理,因为阿罗汉不是佛,必有“成佛之法”,只是在《阿含经》中少谈。

  而由《阿含经》中记载有“成佛之法”、“有菩萨道”的经证可知,佛在世时,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后世学者认为“大乘经典”中记载的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皆在印度的史迹上找不到祂们的出生地、姓氏、死亡,便推测说“菩萨”的名词是后起的。(后有略说)

2.《增一阿含》、《金刚经》等虽然有“菩萨法”并没有指名道姓“菩萨”是谁?

  而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事实是:在《增一阿含经》中所记载的“菩萨”名词及“菩萨法”,并没有“特定指名道姓”是谁?除了在《增一阿含经》中有“有关弥勒菩萨”的经文出现外(如卷十九“五”、卷三十七“六”、卷三十八“二”、卷“四十四”)外,只有“菩萨”的名词及“菩萨法”的经文出现,而没有指名道姓是谁?如经文中或有对居士说在家菩萨法(卷四),然而大多均是佛对比丘大众说菩萨法,包括在家、出家菩萨法。诸如或对出家比丘说布施法(卷十二、卷三十七、卷四十),或对比丘说宿世曾经无量劫修布施法,施舍内外身成就,方授佛记(卷十一)。或为比丘说过去无量诸佛,皆由勇猛精进而成佛(卷十一)。或为比丘说供养一生补处菩萨获大功德(卷十二),或为居士开示布施成佛者其福大于布施证声闻四种果位及得辟支佛果者(卷十三),或为比丘说“佛土境界不可思议”(卷十八、卷二十一),或为比丘说佛出世为未发菩萨心令发菩萨意及受佛决(卷二十八)。或为比丘说他方净土世界有佛出世(卷二十九),或为比丘说佛有六功德,应受人礼拜(卷三十二),或为比丘说受记成佛因缘(卷三十八),或为比丘说宿世行菩萨道的因由(卷四十),或为比丘说佛成就十种力,非诸沙门所及(卷四十二),或为比丘说菩萨以平等心惠施之义(卷四十五、卷五十一),或为比丘说,佛智慧无量,比丘当求佛十力及四无所畏(卷四十八),或为比丘说轮王及罗汉、辟支佛三乘圣者供养之法(卷四十九)。

  又如《小品般若经》是以千二百五十阿罗汉为闻法大众,由佛告须菩提,为“诸发成佛心”的菩萨行者说“般若波罗蜜”。

  又如《金刚经》中虽然由须菩提问善男
下一页 (1/7)
下一楼›:天人神足通不能测知十方世界有多少?

  如《增一阿含》卷三十八也说:“……如是诸 ..
‹上一楼:《金刚经》所说的“成佛义”与《阿含经》所说的“成佛义”是截然不同的

又有另外一种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