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金刚经》所说的“成佛义”与《阿含经》所说的“成佛义”是截然不同的

又有另外一种重要理由,也会让后世佛弟子误会阿罗汉就是佛,因为就如金刚经亦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而且在《诸般若经》中均有“相类法义”。无怪乎后世一类弘法者要将《金刚经》及“诸般若经典”所说“成佛之义”与《阿含经》所说“证空三昧、无相三昧等就是成佛之义”来相提并论。然而若是只取《金刚经》所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之义而以此说明《金刚经》所示的“成佛义”,亦是“断章取义”。因为《金刚经》又有经文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修一切善法?详见《诸般若经典》所说。其中包括“菩萨以六度波罗蜜庄严净土”的修行内涵过程,才是“般若经典”所说的“具足修一切善法的完整义”。而最后成就充足、圆满、庄严的佛位果报身相,才是《金刚经》所说的“修一切善法,才能究竟成佛之意”,否则“经中”就不会接著说: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故知《金刚经》之义是说要“离一切相”得证“实相空义”,成就“心庄严”及累劫修积福报圆满,具足三十二相等,成就“身庄严”,这才是《金刚经》所说“圆满成佛义”(此为略提)。故一类弘法者只提《金刚经》及《般若经》所说:“离一切诸相(即修学空三相、无相三相)成就”,就是“充足成佛义”,诚如《金刚经》所说有将“成佛义”导入“断灭空”中误导众生不能正确分辨“阿罗汉证空解脱”与“圆满成佛义”时所具足成就的“真空妙有”的“内证智境”两者有何不同?(如《华严经》所说)

癸、佛在世时佛弟子的修行路线分为两大类

  而且由《四部阿含经》的内容得知,佛在世的时候,因为弟子的根器,有大、小、利、钝的种种差别,所以选择修行的法门,有种种的不同。有的弟子发心修学了脱生死的法门。有的弟子发愿生天享乐,有的弟子发心修学成佛的法门(《四阿含》略说),所以就会因为弟子根器的不同,而产生多类的修行路线。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两大类,一种就是《阿含经》上处处提到的,声闻弟子所选择的了脱生死的修行路线,一种就是《杂阿含经》中约略提到和《增一阿含经》多次提到的,乃至“大乘经典”中广泛说明的发佛道悲愿的具有大道心的大根器弟子,所选择的成佛的修行路线。

  既然有成佛的修行方法,那么这种修行的方法,当然不是了脱生死的修行成果,就能够满足的。换句话说,就是《增一阿含经》中和“大乘经典”中,佛为另一类根器的弟子所开示的成佛的修行方法。这种成佛修行的方式,当然是由另一类发大心、行大愿的佛弟子来完成这种艰钜的成佛修行理想。在《杂阿含》、《增一阿含经》及《长阿含经》上,就是为了区别发成佛悲愿的修行人和声闻弟子的修行有差别,所以用“菩萨”的名词来称呼在成佛道上走的修行人。所以才会有菩萨道的修行成佛过程出现,因此才会有菩萨运用神足通往返十方宇宙中有众生居住的世界,广度众生,庄严净土,成熟有情,开发净土世界,成就圆满佛果的事实出现在诸“大乘经典”中。

  而且“授记成佛”的经义及佛经过无量劫修成佛果的经文,即佛宿世的本生故事,是《阿含经》所公认的事迹。诸如《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皆有记载未来佛(弥勒菩萨)及世尊授记成佛(燃灯佛)的经文及佛与佛弟子共同修行的本生故事。又如《增一阿含》卷十一亦有记述佛对比丘说宿世曾经历经无量劫修行,方授佛记的经文。《增一阿含》卷三十八(二)又有佛对优波离说过去此阎浮提(娑婆世界曾经有一位宝藏佛出世,当时有一位长者比丘供养佛……,佛为其授记说:“汝今比丘,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的经文。又《杂阿含》亦有“经过无量劫”、“历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经证。)

  因此由菩萨成佛的真理,又会产生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十方诸佛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是成立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另一个更重要的分辨点,以下就来说明这个课题。
下一楼›:从《阿含经》看十方佛存在的真谛

1.依《阿含经》及《般若经》证明佛在世时声闻弟子与 ..
‹上一楼:成佛的时间与证阿罗汉果的时间相差得很远

(1)佛在世时的声闻弟子皆是“顿根器”故证果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