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三)原始佛法的定义与定中持法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必须探讨,原始佛法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一般都会用《阿含经》所说的三法印或者四法印来判断所有传译到后世的大、小乘佛经是不是佛所说的法,也就是断定是不是原始佛法。然而在《阿含经》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仅能用“三法印”来诠释佛所说法的真实义。
如果说,我们采用《杂阿含经》,作为原始佛教的第一手资料的,那么现在来看看《杂阿含经》的内容,到底在讲些什么?
1.《四阿含》略说
在《杂阿含经》里,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佛弟子皈依三宝、信仰佛教、学佛修行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三界,了脱生死。而在《杂阿含经》里所提出了脱生死的修行方法,就是三十七种助道修行的方法,简称为三十七道品。就是一般阅读佛经的人,都能朗朗上口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等这三十七种由浅入深,帮助我们得到定慧、助道修行的方法。如果再将这三十七种助道品的内容,加以解释、演绎,那么《四部阿含经》里所说所有了脱生死的次第和细节,都可以涵盖进去。而且不仅是《杂阿含经》讲到了脱生死的修行方法,其他的《三部阿含经》(就是《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这《三部阿含经》最主要内容的根本目的,也是和《杂阿含经》一样,大部分都是记载佛陀教导出家弟子学戒、学定、学慧的修行解脱、证入涅槃的方法。
2.《杂阿含》
由“四阿含”内容得知,《四部阿含经》皆已经有过“编辑”的程式,非“原始第一手资料”。如《杂阿含经》中有将佛开示弟子如何“禅思五蕴、四谛、十二因缘、十八界等”了脱生死的修行方法,大都汇编在前半部的趋向(如说为“事相应教”,又“事相应教”的文句精练而短,符合修行人背诵的原理。)又如从《杂阿含》卷十六起才有较多的“杂义出现”,如将“界与界聚”的道理汇编在数页,卷十七至卷五十中大都皆有“止观”、“九次第定”等“禅定”经文出现,卷十八起有出家弟子答问的经文及大弟子为“天众说法的经文及天人向佛请法的经文出现”(卷二十二),以及才陆续有较明显的(神通)的经文出现(卷十八、卷二十一、卷三十一)以及才有佛为婆罗门说法的经文出现(卷二十三)。当然其间卷二十四至卷五十仍然有不少“佛开示弟子三十七助道品的法义散见经文中……,例如卷二十八有多篇八正道的经文出现,乃至于卷十八开始有弟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如目连与阿难)及大弟子与天帝释之间的问答。卷十九又有佛至天上为母说法的经文,卷二十出现较多比丘与外道梵志问答的经文及大弟子与居士之间的问答及比丘与比丘尼之间的对答经文(凡此皆是佛住世的情形)。卷二十一起及卷二十七、卷二十九……卷四十七又出现比丘开示居士佛所说修学四无量心定的经文及佛开示比丘修四心定的经文。卷二十二又渗杂天子向佛问法的经文,卷二十三又出现阿育王以沙供佛的经文,卷二十四渗杂有佛为弟子说法的经文出现,卷二十五又有舍利弗涅槃的经文,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四、卷三十五皆有佛为在家俗人、或为居士、或为外道婆罗门、梵志说法的经文。卷三十二(九○五)又有佛说四种无记义,卷三十四又有佛度外道出家法义,又卷二十五及卷四十二已经有佛涅槃后的事迹夹杂经文中。(此即说明将佛灭度后的事迹及佛预见未来佛法兴衰的内容……往后编排。)综观《杂阿含》全文,虽然已有“编排”现象,仍然是“杂乱无章”的,如又全经皆有诸多“杂文”出现,而且没有“次第性”,如卷四十五又有数篇记述佛在世比丘尼坐禅为魔波旬所扰的经文(卷四十五)。又记述犯戒者为鬼神所持(卷五十),又多篇有天人下凡人间向佛请法经文(卷四十九),又记述佛是受金枪刺足,起身苦痛,能得舍心、正智正念的经文(卷四十八),又记述佛为天人说十善、说地狱寿命、劝弟子修慈心(卷四十七)、又记述佛度给孤独长者皈佛、证果生天(卷四十七),又记述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交战(卷四十六),又记述摩诃男宿世布施辟支佛七返生三十三天经文(卷四十六“一二三三”),又记述天帝释化作婆罗门引导王舍城百姓供佛(卷四十六“一二二四”),又记述佛涅槃经文(卷四十四“一一九七”),又记述婆罗门以食供佛,佛以说偈得故,不受其食(卷四十二、卷四十四“一一八四”),又记述佛患背痛,叫婆罗门拿酥油净身即愈(卷四十四“一一八一”),又记述佛背疾令目连说法(卷四十三“一一七五”),又记述心动摇时魔即随缚,心不动摇,魔即随解(卷四十三“一一六八”),又记述佛说对于修行人,当亲近观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决,当审谛观察,勿但钦慕,见说知明,久而见知,莫可卒识,当用智慧思惟观察(卷四十二“一一四八”),又记述佛涅槃不久,时世饥馑,乞食难得,有三十比丘还俗,阿难与迦叶对答经文(卷四十一“一一四四”),又记述对于居士要先后次第教诫、教授,视根器而定(卷四十一“一一二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