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彼流至地狱畜生饿鬼,故曰顺流二见。
由婬觉出者:三觉欲觉瞋恚觉害觉,欲生欲首欲所缚着,故曰由婬觉出也(十竟)。
弃身恶行 及口恶行 弃意恶行
诸秽杂想
弃身恶行者:现灭身三恶行,故曰弃身恶行也。
及口恶行者:现灭口四恶行,故曰及口恶行也。
弃意恶行者:现灭意三恶行也,故曰弃意恶行也。
诸秽杂想者:若知诸余杂想亦当灭,故曰诸秽杂想(十一也)。
如鬘童子,见见有足闻闻足知知足识识足如非此,如非此者如非彼,如非彼者如非下非上非两中间,此是苦边。或鬘童子见见有足或无。谁有?答曰:若眼见色不起垢,是谓有。谁无?答曰:若眼见色起垢,是谓无。闻闻足知知足识识足亦如是。如彼鬘童子,见见有足闻闻足知知足识识足如非此,若染若秽若愚若非此,若染若秽若愚者如是非彼取缚,若如非彼取缚者,如是如非下欲界,非上无色界,非两中间色界,此是苦边。苦谓之五盛阴,彼是边后边最后边,故曰此是苦边(十二竟)。
磨舍(一)兜舍(二)僧贳磨(三)萨披多罗毘比栗多(四)此是苦边。
磨舍者:不悕望,若欲若恚若愚故曰磨舍也。兜舍者:喜佛道,喜善说法,顺圣(僧【CB】【丽-CB】【宫】【圣】【圣乙】,憎【大】)憎别苦习尽道,色无常痛想行识无常,故曰兜舍也。僧贳磨者:欲生制息之,瞋恚愚痴生制息之,故曰僧贳磨也。萨披多罗毘比栗多者(昙蜜罗国语也):一切欲界心脱离,一切色无色界心脱离,故曰萨披多罗毘比栗多也。此是苦边者:苦谓之五盛阴,彼是边后边最后边,故曰此是苦边也(十三竟)。
知身如聚沫 觉法如野马
断魔华小华 不往见死王
知身如聚沫者:如彼沫聚无力羸虚空不坚。五盛阴如是,无力羸虚空不坚,故曰知身如聚沫也。
觉法如野马:如野马者:从日光出不久弹指顷不住,本无忽有设有便尽。五盛阴如是斯须弹指顷不住,本无忽有设有便尽,故曰觉法如野马也。
断魔华小华者:四魔阴魔垢魔死魔自在(天子【大】,天子魔【宋】【元】【明】【宫】)天子。世尊为彼现见谛断华垢尽小华思惟断,故曰断魔华小华也。
不往见死王者:如是见谛思惟断结已尽无余,自在天子不随意自恣,故曰不往见死王也(十四竟)。
守堂若彼此 诸觉喜足我
知世间兴衰 善心尽解脱
守堂若彼此者:三讲堂空无愿无相,诸缘内生外缘,故曰守堂若彼此也。
诸觉喜足我者:觉谓之智达,聪明智慧成,喜于佛道善说法顺圣僧别苦习尽道,色无常痛想行识无常,(想妙【大】,如【宋】【元】【明】【宫】)想妙,我具身口意行成就,故曰诸觉喜足我也。
知世间兴衰者:世间谓之五盛阴,诸比丘游观兴衰,如此色如此色习如此色尽,如此痛想行识,此识习此识尽,故曰知世间兴衰也。
善心尽解脱者:彼思义思法思善思妙,一切有道没,生脱当脱已脱,故曰善心尽解脱(十五竟)。
脱若堕已堕 贪餮复来还
已逮安隐处 乐往至乐所
脱若堕已堕者:脱谓欲界也。已堕谓生色界,若堕谓办色界中五阴也,故曰脱若堕已堕也。
贪餮复来还者:有世间道垢尽圣智未生,彼自身娱乐自身恃怙,复堕地狱畜生饿鬼,故曰贪餮复来还也。
已逮安隐处:已逮者:谓佛佛弟子,安隐者:谓之泥洹彼娱乐,故曰已逮安隐处也。
乐往至乐所者:彼道乐至泥洹,故曰乐往至乐所也(十六竟)。
若无根无皮 叶无况有枝
彼猛缚解脱 谁堪能诽谤
若无根无皮者:世尊现无明根。如说:“诸此恶趣今世后世,彼无明本,悭贪等生。”皮者四识住。彼不尽有余不欲不忍,故曰若无根无皮也。
叶无况有枝者:世尊现叶我慢,如说:云何比丘烧叶?答曰:我慢。尽无余枝者:爱如说:比丘,我今当说爱(丛【大】,聚【宋】【元】【明】【宫】)丛水枝洒,于此众生覆隐(况【大】,没【圣】【圣乙】)况阴盖缠,故曰叶无况有枝也。
彼猛缚解脱者:猛谓佛弟子猛勇,智慧成就猛胜除恶法三缚,欲瞋恚愚痴,彼脱已脱当脱,故曰彼猛缚解脱也。
谁堪能诽谤者:彼人当称誉不可毁訾也。若毁訾者受罪多。如说:若毁便誉,若誉便毁,口招祸殃,不觉(乐【大】,乐觉【宫】)乐,故曰:
若无根无皮,叶无况有枝,彼猛缚解脱,谁堪能诽谤?
偈品第四十四竟(梵本二百一十首卢 秦三千九百五十七言)。
见犍度第八尽。
八犍度共四十四品。
阿毘昙八揵度论卷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