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果。

  也就是说,一个修行人如果想要成就佛道,一定要在“历劫中求选择”,亦即是要在无量劫中,选择修学异于声闻行法、异于辟支佛行法,也就是“成佛之法,行菩萨道”,回入生死海中,做无量利益众生的修持,才能究竟成佛。如前述《增一阿含》卷十六(八)所说,佛于六法无厌足,故修福无量,“由福成佛道”。但是一位在佛住世时已经见性、悟道的声闻行人,若不是经“由佛指导修行”,自己却没有自觉、自证法性的能力,不能如“辟支佛”般地“无师自悟”,一定要听佛说法,才能证果、解脱。而且“利根器”如舍利弗、大迦叶、目犍连等,只要在一生中精进苦修,就可以得证阿罗汉果,最迟也能在天上、人间往返七次后,成就阿罗汉果。并且当罗汉证果后,也只能随顺所知法义,随顺道果而行进。(按此指一类“小阿罗汉”而言)。

  如《杂阿含》卷十(二五九)说:“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无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杂阿含》卷二十四(六二一)亦说:“若阿罗汉,诸漏尽已,所作已作,舍诸重担,尽诸有结,正知、善解脱,当于彼时,亦修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乃至于法得远离。”这两段经文,足以证明一类阿罗汉在证四果后,只能随顺其所知“四念处”等法义而行,随顺道果而行进的事实。

  以是证明,许多证罗汉的行者因为没有如佛过去、现在、未来“历劫广修福慧、回向佛道”的坚固、不退的事行及过程,当然没有佛的十种广大智慧功德法力。因为阿罗汉的学法能力和智慧力、福德力不如佛,所以说阿罗汉当然不是佛。

  并且从前述《阿含经》的经文中,明白的指示说,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在无量劫中把智慧与福德修持圆满成就,才可以称为佛,否则都只是在成佛的道路上前进而已。所以不仅在佛在世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阿罗汉弟子,敢自称是佛,就是佛涅槃以后,也没有一个阿罗汉弟子,敢自称自己已经成佛。

  由此证明,因为阿罗汉不是佛,当然了脱生死的方法绝不等同“成佛之法”,是故必然有另外的“成佛之道”,可见五百阿罗汉第一次在“窟内结集”声闻藏经外,一定同时有多方的“大众部”在“窟外结集”“菩萨藏经”,这是不容诤辩的事实。亦由此证明“佛教经典的结集”,与世俗哲学丛书撰写、编辑方式是迥然不然的。因为“大、小乘经典”的内容不仅涉及佛、阿罗汉、菩萨、辟支佛等“内证智境”的“修证大问题”,更涉及“佛教宇宙观”的“深广内涵”,其中谈到“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多度、复度时空间”“无数化生众生”因各种业力的和合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秽土世界”及“多类善性世界”乃至“净土世界”的﹁时空﹂、“依报”、“正报”等不可思议的不同类别的“共业聚合”的生存问题乃至“修行问题”等,岂是现代生存在“三度时空”的学术研究者能够以人类有限的“凡常思虑”所推测及臆度出来的!?
上一页  (5/5)
下一楼›:《金刚经》所说的“成佛义”与《阿含经》所说的“成佛义”是截然不同的

又有另外一种 ..
‹上一楼:阿罗汉没有佛的十种智慧力

甲、《杂阿含》

  《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六八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