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何等为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如实知,苦灭圣谛如实知,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作如是知如是见已,断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嗔恚。断此五下分结已,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

  云何色不具足?若问阿毗昙律,不能解了句次第、随顺、决定解说,是名色不具足。

  云何形体不具足?谓非名闻大德,能感财利、供养、衣被、饮食、随病汤药,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何等为捷疾具足?色贝足,非形体具足,谓善男子此苦圣谛如实知,乃至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复还生此世,是名捷疾具足。

  云何色具足?若有问阿毗昙律,能以次第句味,随顺决定而为解说,是名色具足。

  云何非形体具足?谓非名闻大德,能感财利供养、衣被、饮食、随病汤药,是名非形体具足,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非形体具足。

  何等为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谓善男子此苦圣谛如实知,乃至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复还生此世,是名捷疾具足。

  何等为色具足?若有问阿毗昙毗律,乃至而为解说,是名色具足。

  何等为形体具足?谓名闻大德能感财利乃至汤药众具,是名形体具足。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又《增一阿含》卷十七(九)亦同。)

  这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以此说明一类声闻弟子虽然得证三果,但是在“他人询问阿毗昙律时,不能解了句味、次第、不能随顺应答、不能决定解说,甚至“默默无闻”(非名闻大德),四事供养乏少。以此证明声闻弟子在证果后,因为当时弘法因缘不具足,不一定得名闻、财利、供养,不一定能说戒、说法利生,当然其福德、说法能力不如佛。

(6)佛的常随众五百比丘有得慧解脱、有的俱解脱、有的三明达

  依《中阿含经》卷二十九(一二一)说:“……唯然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耶,彼时世尊告曰:舍梨子,我不嫌汝身口意行,所以者何?舍梨子,汝有聪慧、大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舍梨子,汝成就实慧。舍梨子,犹转轮王而有太子,不越教已,则便受拜父王所传,而能复传。如是舍梨子,我所转法轮汝复能转。舍梨子,是故我不嫌汝身口意行。

  尊者舍梨子复再叉手向佛白曰:唯然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世尊,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耶?

  世尊告曰:舍梨子,我亦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所以者何?舍梨子,此五百比丘尽得无著,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重担已舍,有结已尽而得善义、正智、正解脱。唯除一比丘,我亦本已记于现法中得究竟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舍梨子,是故我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尊者舍梨子复三叉手向佛白曰:唯然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亦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世尊,此五百比丘,几比丘得三明达?几比丘得俱解脱?几比丘得慧解脱耶?

  世尊告曰:舍梨子,此五百比丘,九十比丘得三明达,九十比丘得俱解脱,余比丘得慧解脱。舍梨子,此众无枝无叶亦无节戾,清净真实得正住立。”(《杂阿含》卷四十五“一二一二”亦同)

  由此可知,佛在世时,获得“慧解脱者”远比得“俱解脱者”为多,而获得“俱解脱者”又比得“三明达者”为多。而事实上,俱解脱者,得“宿命明、天眼明、神足明、三明达者”甚多,应该说是俱解脱者得“三明达”的神通力用又有厚薄,深浅之别。故此段经文,更将阿罗汉果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慧解脱、俱解脱及三明达,而佛更高于任何阿罗汉果的层次。何以证明?
下一页上一页  (4/5)
下一楼›:成佛的时间与证阿罗汉果的时间相差得很远

(1)佛在世时的声闻弟子皆是“顿根器”故证果 ..
‹上一楼:佛未说法如大林叶

  《杂阿含经》卷十五(四○四)更说:“……尔时世尊,手把树叶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