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br/>4.隋朝慧思禅师以宿命通自忆“佛在世时与天台智者大师同在《法华会上》听佛说法”

  而且如果从《四阿含》的内容做一番考察,虽然《四阿含》均是“杂乱无章”,没有次第性的“归类”编辑,但是皆有经过人为因素的编排,均非第一手资料(前已略说)。但是其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出家弟子陈述自己从佛闻法的“内容”亲诵出来。而且从《四阿含》所述,更能“正见”诸多佛弟子对“在世佛陀”的“果德”看法意见分歧,不是到“部派佛教”才开始对佛的看法出现分歧现象。如有的弟子将世尊看做与自己声闻弟子一样,依解脱道而修。有的弟子将世尊的果德看成与自己所修声闻法的成果不一样,高于声闻果位,认为自己的智慧不如佛。又如有的弟子将佛视为大阿罗汉而视自身为小阿罗汉。虽然一类弟子“从佛说法”认定阿罗汉不是佛,但是自己依然遵从“声闻法”而修。因为任何一位菩萨行者,皆要随佛出家经过证声闻果位的历程,即了脱生死的经历,才能不退转于“佛道”。而依“出家声闻身”,更发“成佛心”,发愿未来劫中依世尊所说“行菩萨道”的内涵,像世尊一样的完成佛果。此类“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的“出家弟子”(见《法华经》所说),除了在《四阿含》中略有诵出“佛道之义”及“菩萨道”的法义外,应该有更多此类弟子,亦将其亲闻佛所说法,“于佛在世时”甚至“于佛灭度后”,于不同聚会的团体各各传诵、书写、流通佛所说成佛之法,而集成如此浩如烟海的“大乘经藏”,并且曾经参与佛讲经盛会的诸多弟子,多有于“转世受生的修行中”,仍然在“定中亲见佛住世时说法的盛况”,而在定中忆持不忘佛所说“菩萨法”,乃至将“定中所闻法义”继续背诵、补遗、演绎,亦即著作“经文补遗”及经疏、论著,辗辗流通到后世。如随朝慧思禅师,一见到智者大师就说:“过去你我同在灵鹫山上一起听闻《法华经》,由于这个宿世因缘,使你今日又来此处与我相见。”这只是古时“有修有证的禅定高僧”以“宿命通”自忆“佛在世”说《法华经》时自己与智者大师同在“法华会上”听佛说法的一小段“在定中自忆亲见佛住世时宣说《法华经》的盛况”,当时自己亦在法会上为法会的听众之一员。而且古代的高僧大德“有修有证者”能以“宿命通”自忆佛在世时说法的情形,一定不在少数,见“历代高僧传”即知。由此亦可证明“大部分极重要”的“大乘经典”的结集,绝对是佛在世时由“菩萨大众”及大多数的“声闻大众”二大类弟子所共同听闻的法宝,并不是在佛灭度后的百年间,甚至二百年间,才陆续由“部派佛教”,乃至由后世其余“在家或出家集团”所辗转遐想、编篡、演绎、创造出来的神话思想。

  是故不能因为《杂阿含经》中少有“菩萨”名相及只有数篇“佛智慧高于阿罗汉”的经文,就以此断定“菩萨道”是后起的。同理,不能因为《增一阿含经》有“菩萨法”的经文,就因此断定为“后起”。因为“佛道”真理,是《四阿含》中共同传诵、共同结集的内容。

5.如果用人文哲学思想史看“大乘经典”的内容当然会对“如此庞大、繁长”的“大乘经典”产生是不是佛说的怀疑?

  虽然“大乘经典”在佛涅槃后于部派佛教形成后,才大为兴盛,如在印度弘法时间(经典受重视)的先后上,有初期“般若经典”兴起与中期有“唯识经典”兴盛及后期才有“密教经典”兴起,(如西元前五○年至西元二五○年后“大乘经典”开始由多方面弘扬出来,而受到当时出家僧众的大力推崇、倡导。)但是这仅可看做是“弘法时间上”的“先后兴盛时期”而言,并不能以此“肯定”“大乘佛经”的“结集”时间是依此“三个时期”的先后而依次成立的。如果以此推论“大乘佛经”是依此“三个时期”而先后编辑成立,但是此亦仅出于“推论”而非“肯定”一定如此,当知中国在历史上的译经工作,是非常缜密、严谨的。

  倘若用人文哲学思想史的观点考察“大乘佛经”的内容,当然会有“如此庞大、繁复、冗长”的“大乘经典”一定是与“哲学思想”一样及“印度神话小说”一样经过年代的汇集,由少至多逐渐编辑而成的结果。

6.成佛之道牵涉到佛教的宇宙观

  但是以“修证佛法”的观点来看“解脱之法”乃至“成佛之道”,却不是人类知识有限的考察范围所能理解的。因为“成佛之道”,牵涉到佛教的“宇宙观”,牵涉到以人类的科学知识无法企及的“多度时空中”是否有无量无边他方世界中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以不同形态存在的问题(如化生世界的众生)。这牵涉到佛说非常复杂,甚深难解:不可思议、不可预知的“业、缘、果、报”等大课题。而此“业缘果报”的思想,到底是古印度某部派佛教的哲学思想,或者是“印度佛教”所专有的名词、学说,抑是当时古印度宗教的本有思想?然而不论佛出不出世,乃是十方宇宙众生“由善恶业力因缘自作自受轮回六道”的真理!乃至亦是由众生“净业因缘”自作自受而创造“十方净土世界”的缘起显相的真谛之一!在“大乘经典”中肯定他方世界有无穷无尽的
下一页上一页  (3/7)
下一楼›:天人神足通不能测知十方世界有多少?

  如《增一阿含》卷三十八也说:“……如是诸 ..
‹上一楼:《金刚经》所说的“成佛义”与《阿含经》所说的“成佛义”是截然不同的

又有另外一种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