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满呼王子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满呼王子白世尊言:我曾闻朱利槃特比丘与卢迦延梵志共论,然此比丘不能答对。我又曾闻如来弟子众中,诸根闇钝无有慧明无出此比丘上者。如来优婆塞中在居家者,迦毗罗卫城中瞿昙释种,诸根闇钝情意闭塞。
佛告王子曰:朱利槃特比丘,有神足之力,得上人之法,不习世间谈论之宜。又王子当知,此比丘者极有妙义。
是时满呼王子白世尊言:佛所说虽尔,然我意中犹生此念:云何有大神力而不能与彼外道异学而共论议?我今请佛及比丘僧,唯除朱利槃特一人。是时世尊默然受请。
是时王子已见世尊受请已,即从座起,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三匝,便退而去。即其夜办种种甘馔饮食,敷好坐具,而白时到今正是时。
尔时世尊以钵使朱利槃特比丘捉在后住,请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入罗阅城。至彼王子所,各次第坐。
尔时王子白世尊言:唯愿如来,手授我钵,我今躬欲自饭如来。
佛告王子曰:今钵在朱利槃特比丘所,竟不持来。
王子白佛言:愿世尊遣一比丘往取钵来。
佛告王子:汝今自往取如来钵来。
尔时朱利槃特比丘化作五百华树,其树下皆有朱利槃特比丘坐。尔时王子闻佛教已往取钵,遥见五百树下皆有朱利槃特比丘于树下坐禅系念在前,无有分散,见已便作是念:何者是朱利槃特比丘?
是满呼王子,即还来世尊所而白佛言:往彼园中均是朱利槃特比丘,不知何者是朱利槃特比丘?
佛告王子曰:还至园中最在中央住而弹指作是说,其实是朱利槃特比丘者,唯愿从座起。
是时满呼王子受教已,复至园中在中央立而作是说:其实是朱利槃特比丘者便从座起,王子作是语已,其余五百化比丘自然消灭,唯有一朱利槃特比丘在。
是时满呼王子共朱利槃特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满呼王子白佛言:唯愿世尊,今自悔责不信如来言教,此比丘有神足大威力。
佛告王子曰:听汝忏悔,如来所说终无有二。又此世间有九种人周旋往来:云何为九,一者豫知人情,二者闻已便知,三者观相然后乃知,四者观察义理然后乃知,五者知味然后乃知,六者知义知味然后乃知,七者不知义不知味,八者学于思惟神足之力,九者所受义?,是谓王子九种之人出现世间。
如是王子,彼观相之人,于九人中最为第一无过是者,今此朱利槃特比丘,习于神足不学余法,此比丘恒以神足与人说法。我今阿难比丘,观相便知豫知人情,知如来须是不用是,亦知如来应当说是、离是,皆令分明,如今无有出阿难比丘上者,博览诸经义,靡不周遍。又此朱利槃特比丘,能化一形作若干形,复还合为一,此比丘后日当于虚空中取灭度,吾更不见余人取灭度,如阿难比丘、朱利槃特比丘之比也。
是时佛复告诸比丘曰: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变化身形能大能小,无有如朱利槃特比丘之比。
是时满呼王子,手自斟酌供养众僧,除去钵器更取小座,在如来前叉手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朱利槃特比丘恒至我家,随其所须衣被、杂物、沙门之法,尽在我家取之,当尽形寿供给所须。
佛告王子:汝今王子,还向朱利槃特比丘忏悔躬自请之,所以然者,非智之人欲别智者,此事难遇。欲言智者能别有智之人,可有此理耳。
是时满呼王子即时向朱利槃特比丘,礼自称姓名求其忏悔,大神足比丘,生意轻慢,自今之后更不敢犯,唯愿受忏悔,更不敢犯。
朱利槃特比丘报曰:听汝悔过,后莫复犯,亦莫复诽谤贤圣。王子当知,其有众生诽谤圣人者,必当堕三恶趣生地狱中,如是王子当作是学。
尔时佛与满呼王子,说极妙之法,劝发令喜,即于座上得演此咒愿……。”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经中说:朱利槃特比丘是佛在世时所有比丘中根器最闇钝的,但是仍然证得阿罗汉果。(然而若是生在末法之中,此比丘却是最优质的“利根器者”),因其能证罗汉果。此比丘在证果后,居然与当世外道梵志共论时,不能答对,深究其义,应该“其心已寂然”,“不愿诤论世俗事”。故与梵志谈论时不乐诤辩。而“专意习于神足,不学余法;恒以神足与人说法。”以此说明一类罗汉比丘解脱后,其心已寂然,不乐诤辩应答事,此亦是一类阿罗汉“慈悲心薄弱”的明证。以此说明阿罗汉的福德、慈悲及对世俗法的应答能力均不如佛。
丁、证声闻果位者不一定得名闻、财利、供养,不一定能说法
依《杂阿含》三十二(九一八)又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有三种良马,何等为三:有马捷疾具足,非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非形体具足。有马捷疾具足,色具足,形体具足。
于正法律,有三种善男子,何等为三: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