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自受的真理,不是某个“部派佛教”专有的哲学名词。

(6)佛经上所说“世界”、“众生界”的深义

  界的意义,非常的广泛深奥,在《瑜珈师地论》卷三十一、五十六、五十七、《辩中边论》中卷、《杂集论》二卷、《五蕴论》八页以及《俱舍论》一卷……等,都有解释。其中《杂集论》卷二十七页说:“界,是能持因果性义。”《俱舍论》卷一十五页说:“种类自性,各别不同,是界义,如十八界。”《解深密经》卷三更清楚的指出:“‘界’义者,谓五种界:一者器世界(星球世界),二者有情世界(有情众生居住的世界),三者法界(按法界有三义:1诸法的分界名为法界。2一法总摄万法,称法界。3真如的理性,名法界,诸佛所依之性,诸法皆同一性(性空)名法界。)四者所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杂阿含经》也有说明“三五四”)。

  既然“界”的意义,是在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由因至果所形成无数差别种类的意义,当然就有由众生业力差别,而形成不同众生业力因果相应的世界种类。所以《杂阿含经》上说“众生界无数无量。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亦即是说,众生恒常与自己造作业力而形成未来投生之处的时间与空间相应。我们地球世界只是释迦牟尼佛手上所抓泥土譬喻中的无数众生形类可见中的一粒沙土而已,还有无数由不同业力所形成形相、心识、种类微细的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如净土世界及他方浊恶世界,就如同大地上的泥土一样的广泛无尽,不可预知、不可思议,不是我们地球人类肉眼的力用可以看见。

(7)《杂阿含经》上有“众生物与类聚”的经证

  在《杂阿含经》第十六卷第四四七经又广义的说明界与界聚、众生物以类聚的道理,我们看经上说:“当时尊者憍陈如和许多比丘都经常聚集在一个地方经行、论道,他们都是上座多闻的大德,出家已久,具修梵行。当时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亦即聚集在一个地方绕行、论道,他们都是少欲知足、修头陀苦行、不积畜财物的梵行者。当时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一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具有大智辩才的智证者。当时尊者大目犍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亦即聚集在一处绕行、论道,他们皆是具有神通大力的修行人。当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具有天眼通的修行者。当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勇猛精进、专门精勤的修行人。当时尊者陀骠亦与众多比丘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能为大众广修供具的佛弟子,即以施主供养的器具转养僧众。当时尊者优婆离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通达戒律行仪的佛弟子。当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法,他们皆是具有辩才、善说法要的修行人。当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当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多闻总持的佛弟子。当时尊者罗?罗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论道,他们皆是善持律行的佛弟子。当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亦聚集在近处经行,他们皆是造恶多端的僧团败类。是名比丘常与界俱,与界和合。所以说比丘们都是经常各各与他们修行法门相应的同参道友聚集在一起论法、修行。是故诸比丘,当善分别种种诸界。”

  《杂阿含》卷三十七(一○四五)经又对众生“物以类聚”的道理,做了很好的说明。如经文说:“尔时世尊诸比丘:有‘相习近法’,谓杀生者、杀生者习近,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各各随类更相习近。譬如不净物、不净物自相和合,如是杀生、杀生,乃至邪见、邪见,自相习近。如是比丘,不杀生、不杀相习近,乃至正见、正见更相习近。譬如净物,净物自相和合,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醍醐自相和合,如是不杀、不杀更相习近,乃至正见,正见更相习近,是名比丘相习近法。”

  《佛说相应可经》亦云:“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比丘即到,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不闻者不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闻者多闻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贪淫者贪淫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贪淫者不贪淫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嗔恚者嗔恚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嗔恚者不嗔恚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愚痴者愚痴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慧者慧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布施者布施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悭贪者悭贪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少欲者少欲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多欲者多欲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持戒者不持戒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持戒者持戒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难给者难给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易给者易给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知足者不知足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知足者知足者俱,相类、相聚、相应、相可。不自守者不自守者俱,相类、相聚、相应、
下一页上一页  (2/4)
下一楼›:三界初意

  现在我们是生存在财欲、色欲、名利、食欲、睡欲这五种贪欲炽盛的生存空 ..
‹上一楼:从《阿含经》看十方佛存在的真谛

1.依《阿含经》及《般若经》证明佛在世时声闻弟子与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