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子善女人发成佛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亦由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但是并没有“指名道姓”佛所说“菩萨摩诃萨”是谁?《金刚经》最后亦只是说:“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最末经文中却没有“菩萨大众聚”的字句。而事实上“菩萨大众”已含盖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之间。

  又佛在说《大般若经》(六百卷)时,在“经首”虽然有“大菩萨众”聚会,但是在后续诸多经文中,纵然常有“菩萨摩诃萨”的名词出现,但是却没有“特定”指名道姓是谁?(因为《大般若经》也是由佛在不同地方、对不同听众说法,如人、天皆有。乃是由无数小经所集成。)

  因为佛在世时,随佛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有数十万人(见《杂阿含》及《增一阿含》序文所说)。在家居士听佛说法者,不计其数,天人及非人等前来问法,亦不计其数,而形成“菩萨众”与“声闻众”二大类的佛弟子。并且这两大类弟子同时依“六度”及“三十七助道品”而修菩萨道或修解脱道。

  由此说明了一个事实,佛在世时,“菩萨行者”乃是与声闻弟子一样同时随佛出家修行,亦是声闻弟子的一部分。此即说明非常重要的事证:‘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是重叠的’,乃至延续至后世北传佛教国家的佛弟子,亦是声闻弟子与菩萨弟子也是重叠的,两者均同时随佛出家修行,同时修学声闻法与菩萨法,亦是声闻弟子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佛住世时,在佛的出家弟子中,有的弟子有听到“佛说自己是阿罗汉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听到“佛说阿罗汉不是佛”的内涵,或者辗转听闻……(因佛在世时,是以行脚的方式游历印度各地。而在当时各地说法的听众亦因佛暂住不同之处而形成闻法大众各有不同的聚会情形。当然有很多法义是依各地弟子根器不同而应机说法,各地所说法义也不是印度各处听众同时在一处听到的,于是形成有的弟子听到“佛说自己是阿罗汉”的内容,也有听到“佛说阿罗汉为何不是佛”的原因。有的弟子有听到“佛说阿罗汉为何不是佛”的理由,但是并没有听到“佛说自己为何是阿罗汉的内容”,虽然阿罗汉不是佛的经文及佛是阿罗汉的经文是佛在世时,千阿罗汉共同听闻的,而且在佛灭度后,共同结集、共同传诵出来的经句,认定“两者经文”皆是佛所亲说,但是当时佛弟子散居在印度各地听佛说法的时间、地点,却不是皆是在同一时间听闻的,因而对“佛及阿罗汉”的内涵认定形成不同的看法。事实上证明“无论佛是阿罗汉及阿罗汉不是佛”的判定,在《阿含经》本身有“明确记载”,本是没有疑异的,为何到了后世乃至末法之中南传及北传的佛弟子对“阿罗汉”与佛之间的关系是异?是同,产生那么大的不同看法,乃至末法之中的诸多佛弟子受到某些“论著”影响,因而肯定阿罗汉就是佛而否定“成佛之道”,令后世无数四众弟子从此只承认“声闻法”而否定“菩萨法”,导致现世及未来“断送佛种善根”,这是非常严重的大问题,值得佛弟子警惕与省思!?

3.若否定《阿含经》中“阿罗汉不是佛”的经文便形成否定“佛是阿罗汉的经文”及否定“声闻行者修行的经文”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佛在世时,一分佛弟子虽然听到佛及舍利弗、迦叶等大弟子亲口说“阿罗汉不是佛”,“阿罗汉没有佛的一切智慧”,但是却因自己专注修持“声闻解脱法”,并因为佛及舍利弗等“少说此义”,而不注重、不思索、不探究、忽略佛为何说“阿罗汉不是佛”的“深入法义”,就会因“听而不辨识”及不重视(此等法义),而影响“后学”对“阿罗汉”与“佛”两者之间的介定问题,产生“偏差”的认知,以致令现代诸多佛弟子对“阿罗汉”至“佛道之间”是否平等或者有延续修学“菩萨道”的可行性,形成肯定或者否定的误判。原因是《四部阿含经》中虽然皆有记载“佛是阿罗汉”与“阿罗汉不是佛”两者“同时存在”的经文,而却都只少说,当然不受“专注禅思解脱法义”、“速求解脱的声闻弟子等”的“注意及重视”。如果一分学者否定《阿含经》中所述“阿罗汉不是佛”的经文,便形同以“自由心证”的观点否定“佛是阿罗汉的经文”及否定“声闻行者修行的经文”。因为“四部阿含经”同时皆有“阿罗汉的智慧不如佛”的经文及同时均有“佛是阿罗汉的经文”以及同时均有“声闻行者依三十七助道品修行的经文”,不是只有《增一阿含经》及《长阿含经》才有,这便说明“佛是阿罗汉”及“阿罗汉不是佛”的问题与“声闻行者修行法义”等诸多在《阿含经》中同时出现的经义,是当时“所有诵法者”所共同接收到的“讯息”。《增一阿含经》中虽然有佛对比丘开示“菩萨法义”的内容,但是仅有“三、四十篇”左右,大都是记载“声闻行者的修行法则”,当然尚有其他杂文出现。(按《增一阿含》有六十卷共四百余经,而且大都是长经。所以严格说起来,《增一阿含经》亦是属于“声闻弟子”修学解脱法义的专属经典,只是有少许“菩萨法”的杂义出现。)
<
下一页上一页  (2/7)
下一楼›:天人神足通不能测知十方世界有多少?

  如《增一阿含》卷三十八也说:“……如是诸 ..
‹上一楼:《金刚经》所说的“成佛义”与《阿含经》所说的“成佛义”是截然不同的

又有另外一种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