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消息
主题:四阿含最全面的系统审视
回帖:部:弘扬世间法但有假名,出世间则皆真实之经教。

3.鸡胤部:仅弘扬三藏中的阿毗达磨藏,认为经、律皆是佛陀 的方便之教,后来又分出二部派。即:

4.多闻部:因其所闻超过大众部,故称为“多闻部”。

5.说假部:以弘扬世出世法中皆有少分是假之经教为主。

而“鸡胤部”又于佛灭后二百年末期,因一位外道比丘舍邪归正,居住在制多山中,同时大众部僧多居住于此,当时因重视大天比丘所说“五事”,大众部僧因此主张不同而又分裂出三部派。即:

6.制多山部:乃居住制多山中。

7.西山住部:迁居至制多山的西部。

8.北山住部:迁居到制多山的北部,以上称为枝末分裂。大众部合本末共计分裂成九部派。

(2)上座部分裂为十一部派

  自从原始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后,上座部便迁居至喜马拉雅山一带。而于佛灭后三百年间,又分裂出十个部派。故共有十一部派即:

 上座部:

1.说一切有部:弘扬有为、无为一切法皆有实体的理论。

2.雪山部:乃原本之上座部,迁居至雪山,故称为“雪山部”,其论说与说一切有部同。

3.犊子部:说一切有部分出“雪山部”后,又分出“犊子部”,弘扬舍利弗所造“阿毗达磨”为根本论典。

4.法上部:因“犊子部”内容贫乏,而有主张补以经义,又“犊子部”众中因所持不同,而分出“法上部”。

5.贤胄部:乃贤阿罗汉的后裔而名之。

6.正量部:以己所理解的义理来判定佛说甚深法义内容而认为无有邪谬。

7.密林山住部:因此部主居住密林山中而得名。

8.化地部:在密林山住部成立的同时,“说一切有部”又分出“化地部”。此时已是佛灭度的三百年,因有婆罗门名为“化地”,出家得证阿罗汉果,弟子相承其言教,故称为“化地部”。

9.法藏部:部主“法藏”为目犍连的弟子。此部弘扬经、律、阿毗达磨、明咒、菩萨行事等五藏。

10.饮光部:佛灭度后三百年末,“说一切有部”又分出 eq \o\ac(○,10)10“饮光部”,饮光即是迦叶波,是部主的姓氏。

11.经量部:佛灭度后四百年初,“说一切有部”又分出 eq \o\ac(○,11)11“经量部”,弘扬佛所说经为正量,凡所援据,以经为证,不依律法为正量。以上所说上座部合本末分裂共计为十一部派,合大众部九部派,共为二十部派。

  部派佛教的形成,最主要的是起源于对佛所说《阿含》“教理”观点不同,理解不同而导致部派之间分裂再分裂的原因。每一个部派不仅以己之见阐扬“佛说教理”,更因己对佛说教理有不同解释,而创作教理论著,如现存“根本阿毗达磨”论书即是,散见“南传佛教”各个部派所著之论著。

(3)部派佛教弘扬大乘经藏的情形

  而诸部派佛教的兴起,与大乘佛法传至中国后,在中国形成十个宗派,其两者的形成与各个以“佛所说经”为依据来加以弘扬的方式,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同的是部派佛教大多以弘扬“声闻经论”为主,而中国十大宗派,大多以弘扬大乘经藏为主,成实宗与俱舍宗则以弘扬声闻法藏为重。而部派佛教中,亦有弘扬大乘经藏的,又因有信、有不信者,而因此分裂为三个部派。

如“三论玄义”卷五说:“至二百年中(佛灭度后二百年),从大众部又出三部。于时大众部因摩诃提婆移度住央崛多罗国,此国在王舍城北。此部将《华严》、《涅槃》、《胜鬘》、《维摩》、《金光明》、《般若》等大乘经,杂三藏中说之。时人有信者,有不信者,故成二部。不信者唯言阿难等三师所诵三藏此则可信,自三藏外诸大乘经皆不可信。谤言无般若等诸大乘经,言此等之经皆是人作、非是佛说,悉简置处,还依三藏根本而熟用之。复有信大乘者有三因缘:一者尔时犹有亲闻佛说大乘法者,是故可信。二者自思量道理应有大乘,是故可信,三者信其师故,是故可信。不信者言:是自作经,《五阿含》中无此经故,由此遂分三部。”

  又说:“佛灭度后三百年,从萨娑多部复出一部,名‘正地部’,有婆罗门,是国师名,‘正地部’善解四韦陀,出家得罗汉,取四韦陀如语庄严佛经,执义又异,时人有信其所说,故别成一部。”

  又说:“佛灭度后三百年,从‘化地部’流出一部,名为‘法藏部’(即法护部),法护是人名,此罗汉是目连弟子,恒随目连往天上(欲界、色界、人中,六欲天子见目连, 必共谈说佛法),我曾说如此咒供养如来。或言:如来如是说菩萨修行法门。法护既随师游行,随所闻者,无不诵持。目连灭后,法护习为五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四、咒藏,五、菩萨本因,即名菩萨藏也,有信其所说者,故别成一部也。”

  由此可知,部派佛教中有“数部”是弘扬大乘经教的,因此更加证明,一类大乘佛经的守护者、流通者,亦是阿罗汉弟子,而且是由佛在世时的无数罗汉所收的弟子在佛灭度后,依“罗汉师父”所教,忆持在心,不断的
下一页上一页  (2/3)
下一楼›:(四)四无量心与六度的修持经文

1.一分佛学者以符合凡夫“精简扼要、背诵”的原理来看 ..
‹上一楼:4.《长阿含》

  《长阿含》只有二十二卷,记载的法义更杂,如卷一即以长文方式说明 ..

查看全部回帖(5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