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4897阅读
  • 0回复

周恩来总理和佛教的因缘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115
铜币
141
威望
62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原文地址:周恩来总理和佛教的因缘!中国人必需知道的事实!作者:沙门惜福





    在《周恩来早期文集》里,收录了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的三篇佛学日记,从中可见周恩来总理对佛学的研究程度:

(丁巳十一月十九日戊申)(星期二)
  气候:晴阴不定。温度:四十五度。
  提要:(修学)悟则为佛,迷则众生。
  (治事)晨起往青年会,见伯鸣、天池。午后涤愆、蓬仙、涤非来。去后取《南开思潮》阅之。晚访铁卿于其寓。
  (通信)接涤愆、润泽、安甫、春生、白涛贺年片,乃如、念远、〔季〕贤信各一。致安甫、〔速〕达信片一。
  今日是阳历的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自今日往后,一天不缺,留个纪念。等着老年的时候想起幼时的光景,翻一翻这本日记,想着或者有点儿趣味。若是说留着事迹给人家看,这个我是万万的不敢想,亦不愿真够儿有这个事。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报恩为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有生以来沾着这个“情”字,至于赤子之心……


  ② 以下此行日记已用墨笔涂沫不易辨清。
  
(丁巳十一月二十日己酉)(星期三)
  气候:早雨晚晴。温度:三十八度三。
  提要:(修学)佛门十戒: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恚、痴。
  (治事)早,涤愆、冠贤来。既去,读母亲遗墨。下午,见伯鸣,遇朴山,偕至浅草观电影。
  (通信)接剑帆信一。
  晨间起来后,童冠贤来,等吴涤愆,打算同到江勉君的住处,约他做南开同学会的庶务,不一会儿涤愆来了,两个人商量一同前往。忽然想到书记一职,陈铁卿还没答应担任,所以先打算去劝铁卿。本来这书记的事,冠贤干事长先叫我干,我想想我要预备功课,三月里还打算考师范,实在没有闲功夫,便辞绝了。就是评议员,我还打算辞去,等到后天开会时向大家说说,不定可辞去辞不去。他们走后,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儿子没有?

 
(戊午正月初一日己丑)(星期一)
  气候:阴云满天。温度:四十二度三。
  提要:“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
      “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 有如三宝。
     “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
  (修学)万象都由心自造,寂寥天地不关情。
  (治事)昨夜与蓬、山两兄谈至今晓三钟始睡。九钟起,早饭毕,涤愆来,三人同至其寓,自炊饭食,甚欢。下午往神田。晚归来静坐。
  (通信)接拱宸信一。致硕陆、问凯信共一。
我们家中有两句俗语:“大年初一不高兴,一年晦气”。现在又是大年初一了,叫我高兴我从哪里高兴起;叫我不高兴我的不高兴的事情可多了。守着家规暂把那不高兴的事情不去想他。先乘着今天是元旦,立个这年内应行的方针。我平生最烦面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我嫌他是多事。今天我也立志了,但是我这志是早定了。不过今天想的是这一年内进行的方针问题,既然比那铺张门面的话小,事情究比较着得亲切而易行了。我先把它写出来,做个旧历元旦的开笔篇吧: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

最能够体现周恩来的佛学造诣的还有他著名的“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题词。
1939年春,周恩来到南岳衡山为游击干部训练班作报告。当时南岳寺观里的僧人以丘赞、演文法师为首,组织了一个救亡团体———“南岳佛教救国协会”,决心为抗日事业尽一份力量。但是他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演文主张成立一支僧军,奔赴抗日战场,直接同日本鬼子拼杀,而丘赞不同意,认为杀生是犯了佛门戒律,彼此争执不休,便请周恩来“裁决”。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上封寺。他高度评价了僧人们的爱国热情,又提出不必成立僧军的主张。谈话将要结束时,丘赞请周恩来题词。周恩来没有推辞,接过笔默想片刻,洋洋洒洒地在宣纸上写了八个大字“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丘赞望着题词,沉吟了一会道:“弟子斗胆请教,先生题词‘杀贼’与‘学佛’联系在一起,于教义是否相符?”
周恩来笑着解释说:“阿罗汉的第一个汉译是‘杀贼’。不杀除烦恼之贼,就成不了阿罗汉。我写的是‘杀贼’。不是‘杀人’,这个‘贼’当然是指佛教中不能容忍的歹徒。现在日本强贼正在大批杀我同胞,我们不把杀人的贼杀掉,怎么普渡众生?这是善举,杀贼就是为了爱国,也是为佛门清静。你们出家人只出家没有出国,所以同样要保国爱国。抗战就是杀贼,杀贼就是抗战爱国。”
周恩来把“杀贼”与“学佛”紧紧联系起来,使得丘赞不得不从心理上承认杀贼的合理性,接着又把“杀人”与“杀贼”这两个关系一区别分清,将“杀贼”提高到“普渡众生”、“善举”这样的佛家最高教义上来认识,最后说到抗战救国的大目标上来。真是步步为营,循循善诱。丘赞听后激动地说:“周先生真是博学,精于教义,通晓佛理。我明白了,只有上马杀贼,才能下马学佛。我们出家人也要投身抗日,手持戒刀,上马杀贼。”
鲜有人知,周恩来总理也是佛门皈依弟子,他的皈依师父是虚云老和尚。据1999年《佛教文化》第41期载文:
据全国劳模、党委书记出身的灵岩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的灵岩寺)副主持法安法师(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后在核工业部某铀矿工作,总支书记兼坑长。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学毛著标兵。后提拔当党委副书记兼第一副矿长,一直干到退休。副局级。后出家)说,李先念是在少林寺皈依的,刘少奇是在菩陀山皈依的,提起周恩来的皈依又生出一段故事。
有一次在武汉,毛泽东问周恩来:“为什么你办事总是那么圆满?”周答:“主席,我除了马列,还有佛法。”
“你皈依了那一个?”“虚云老和尚。”“这虚云老和尚何许人也?”“虚云老和尚是当代高僧,他父亲是泉州知府,父亲和叔叔就他一个男儿,给他讨了两个老婆,可他出了家,拾树叶充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毛泽东被周恩来说的心动,要周将虚老叫来武汉,虚老不肯:“自古法王大于人王,毛泽东要皈依,叫他到南华来。”毛泽东听后也气得一倔,皈依就此告吹。
 
   周恩来未满一岁时,小叔父周贻淦病危,心地善良的周贻能夫妇为了使周贻淦兄弟在弥留之际得到一点安慰,就把周恩来过继给了贻淦。两个月后,贻淦病故。于是周恩来就有了生母、继母和乳母三位母亲。
 
生母万冬儿是清河县知县万青选的第12个女儿,容貌俊美,聪慧精敏。虽不识字,但从小常随为官的父亲外出,见多识广,十分能干。周攀龙去世后,整个破落贫困的大家庭,全靠万氏来支撑。
 
万妈妈生性开朗,爽直豪放,办事果断。是一位为人善良,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的女性。出嫁后,娘家人还经常请她去决断疑难。据老人回忆,万冬儿调解纠纷的秘诀是“六合敬”,求同存异。在35岁时患肺痨而死,她的优秀品质,给年幼的周恩来以无形影响。为中华民族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治国高手和卓越的外交家。
 
继母陈妈妈出身于书香门第,温文好学,爱好诗词、戏曲、小说和绘画。丈夫去世后,她把小恩来当做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小恩来三四岁的时候就跟她读书写字,5岁以后跟她学唐诗宋词,熟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篇。
 
小恩来掌握了一、二百字后,课以《弟子规》。她并不要求孩子认得那些字,“遵循勿忘”而已,三字文合辙押韵,易记易诵,小恩来跟着娘念,兴越盎浓。《弟子规》是封建时代的童蒙读物,讲述如何做人的道理。当代佛学大师净空法师就主张学佛的人先学《弟子规》,先学会如何做人,然后学佛,从周恩来这个成功典型上看是很有见地的。
陈妈妈经常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和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太平天国、义和团等,恩来“终日听之不倦。”
 
天雨花出自佛典。有两则记载:一是《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花)散诸菩萨大弟子。华至菩萨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为能令去。”
 
二是《法华经·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关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陈妈妈讲的《天雨花》故事指的是中国古代讲唱文学代表作,为清代陶贞怀著。它通过主人公左维熙与阉党郑国泰、魏忠贤的斗争故事,反映了明朝后期东林党与阉党斗争历史,再现了明末著名的挺击案、红头丸和秽宫案等重大事件。贯穿了因果报应的佛家思想,教人要诸恶莫作,善事奉行,慈悲济世。
 
《再生缘》弹词为清代奇女列传,作者为杭州女才子陈端生。讲述才貌双全的孟丽君和皇甫少华爱情故事,颂扬了追求独立奋斗精神,宣扬佛教勇猛精进,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报众生恩的思想。郭沫若对陈端生评价很高,他认为她在中国文坛名气应不逊李清照,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订、《简爱》作者勃朗特相提并论。
 
周恩来对陈妈妈感情特别深厚,将她的诗稿遗墨一直带到身边,1918年1月2日,陈妈妈去世10周年之际,他在日本一边焚香,一边流泪拜读。1920年周恩来领导天津学生运动,在警察厅非法拘留时写过一篇情深意切的《念娘文》寄托怀念。
乳母蒋妈妈是农家劳动妇女。勤劳俭朴,心地善良,信奉佛教,长年吃斋。在吃饭时,常把播种、插秧、收割、舂米的事讲给小恩来听。还带他到乡下家中玩,亲眼看看农民的耕耘劳动,帮助小恩来在庭院里种玉米、南瓜和一些蔬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有一次,家里有人生病,乳母带着他到东岳庙求东岳大帝保佑。小恩来在庙门口看见一个菩萨的手指断了,才知道菩萨全是泥巴做的。他开始怀疑,拉着乳母说:“这菩萨是泥做的,求他有什么用?”虔信神明的乳母被五岁孩子的问话惊呆了。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蒋妈妈到天津去探望他。周恩来留蒋妈妈住了5天。临行时,他请伯父替蒋妈妈买了船票,并送他几十元钱。他知道蒋妈妈持斋吃素,专门让她带上一只吃饭用的瓷缸和一条毛巾,在路上用。
 
周恩来三位信奉佛教的生母、嗣母、乳母都把人间最珍贵的母爱、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传给了他;同时也把救苦救难、忘我利他、普度众生的佛家思想传给了他。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根,长大,必定长成参天大树。
 
知恩图报是佛教倡导的美德,在青年周恩来心灵上烙印很深。他在1918年1月1日的日记上写道:“(修学)慎则为佛,迷则众生。我今年已18岁了,想起从小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者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的报恩为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能够成佛呢?俗话说得对: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
 
1918年1月8日,20岁的周恩来接堂弟来信,得知叔父周贻奎在贫病中逝去,异常悲伤,他时不时地焚香读《真言净落提》、《禅议》、《般若经》等佛教经书。这一段时间,是周恩来一生中读佛经最多的时期。
 
周恩来通过阅读《新青年》等杂志和认真思索,表示要“随着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对能领悟到这一点,十分喜悦,在1918年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这些思想的产生和周总理幼时佛教化的家庭,及个人接触的大乘佛法济世度人的精神不无关系。
 
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善于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伟大事业之中。如抗日时期,他为南岳僧众题写“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去绍兴参拜大禹陵,给家乡亲朋题写了30多件题词等,都体现了慈悲的胸怀,灵活的斗争艺术和渊博的佛学知识。
 
以下为一些“伟人”对佛教的看法:

马克思:辨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恩格斯: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辨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孙中山: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鲁 迅: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就已明白地启示了。
 
爱因斯坦: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梁启超: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切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康有为:佛学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尼 采: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禅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科学,更没有形态或教条,它是冷静而投入生活与工作的智慧和态度。

爱因斯坦:“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