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11-20(20卷)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佛法实践网 -> ≡律藏≡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11-20(20卷)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07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11-20(20卷)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一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964a06] 第三攝頌曰。
 不看捨不捨  乞金銀染直
 得利有五殊  買藥衣二價

不看五衣學處第二十一
[0964a10] 緣在室羅伐城。女人性少憶念。諸尼不知何者是僧伽胝。何者嗢怛羅僧伽。何者安怛婆娑。何者是厥蘇洛迦。何者是僧脚崎。時大世主喬答彌詣世尊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以事白佛。佛言。由此事故諸尼半月內應看守持五衣。佛既令持。時吐羅尼。半月半月不看守持。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尼。於毘奈耶中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4a19] 若復苾芻尼。於半月內不看五衣守持者。[1]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4a21] 其衣應捨罪須說悔。此中犯相。於半月半月內。尼若不看五衣者。皆得捨墮。
非時捨衣學處第二十二
[0964a24] 緣處同前。佛令諸尼應捨羯恥那衣。時吐羅尼非時欲捨。告諸尼曰。何用藏置此衣。宜共捨却。更待何時。即便勸捨。諸苾芻尼各持五衣遊行人間。餘尼問曰。聖者豈不張羯恥那衣。答曰。已張。若張何故持五衣行。即以此事具向論說。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是非時令捨羯恥那衣不。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4b04] 若復苾芻尼。非時捨羯恥那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4b06] 苾芻尼者。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云何羯恥那衣時。謂從八月十六日終至正月半。除此皆是非時。捨者謂作白二羯磨捨皆得捨墮。衣須捨罪應悔。此中犯相。若有非時作者。皆是墮罪。無犯者被賊奪將。
依時不捨羯恥那衣學處第二十三
[0964b12] 緣處同前。如世尊教。令諸苾芻尼依時應捨羯恥那衣。吐羅難陀獨不肯捨。同前有過。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吐羅難陀。汝實時至不欲捨羯恥那衣。白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依時不捨羯恥那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時非時等義如上說。
乞金學處第二十四
[0964b20] 緣處同前。時有金師娶妻未久。後於異時金師念曰。我妻頗能撿校家事令增益不。今可試看。念已即取金環置於婦前從舍而出。時吐羅難陀著衣持鉢。因乞食入其舍。告金師妻曰。賢首。可施我食。婦即入房出麨將施。尼見金環。告言。汝先與麨是不吉祥。可施我金。彼聞默爾。尼謂與金。即取金環從舍而出。金師後至問其妻曰。金環何在。婦言。出家者來持金環去。金師隨逐。告言。聖者。何故盜我金去。尼曰。賢首。若無人授我何敢取。金師報曰。可還我金。尼以金環置於口內。金師苦打擘口奪金。種種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吐羅難陀。汝實作此不端嚴事。非沙門女[2]法。白言。實爾。世尊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4c06] 若復苾芻尼。乞求金銀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4c0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乞者謂巡家從他求索。餘義如上。
以衣染直充食學處第二十五
[0964c10] [3]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五衣破壞。食時著衣持鉢詣勝鬘夫人處。至彼敷座令坐。為說法已默然而住。夫人白言。何為衣服故破。吐羅難陀尼告言。我今豈可有夫及子與我衣耶。夫人白言。聖者。我與五衣。答曰。願爾無病今正是時。夫人即出衣箱。白言。聖者。隨意當取。尼曰。雖有施福。無受用福。應須縫價染價。夫人亦與。吐羅難陀得已賣却以充食噉。同前更著故衣詣夫人所。夫人見言。聖者。何因著此故衣。尼曰。但當隨喜得離八難。前所施者在於無盡藏中。夫人白言。聖者。得衣將作何用。尼曰。隨宜而過但得覆體。糞掃衣[4]著何用淨潔衣服。夫人觀察心生不敬。云何苾芻尼。五衣之利將充食用。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4c26] 若復苾芻尼。以衣染直將充食用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4c28]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得衣染直者。七種衣如上。染直謂得其價。將充食用者。得如是等衣物。賣却作二五食噉。餘義如上。
以別衣利充食學處第二十六
[0965a03]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著故壞衣。持鉢入城。巡婆羅門居士長者家。為說法要。俗旅問言。聖者何故著此弊衣。尼曰。我豈有夫男女奴婢而與衣服。仁等資施方得充濟。俗旅報言。我等隨分奉施聖者。或有施線或與衣直。或與縫衣直。或與染直。尼得皆貨以充食用。同前著故破衣。詣長者家為說法要。長者妻問。聖者何故還著弊衣。尼答如上。廣說乃至俗旅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5a13] 若復苾芻尼。得別衣利充食用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5a15]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得別衣利者。謂從他各得別施。充食用者。謂賣充食噉。釋罪相等。義如上說。
以臥具利充食學處第二十七
[0965a19]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在於寺內。時有長者共婦來看。尼為說法。皆發淨信心生歡喜。白言。聖者所須幸見相告。我等奉施。尼曰。我須臥具。既聞此語。便持臥具以施此尼。尼既得已貨充食用。復往長者婆羅門家。問言。聖者。我等前施臥具之直。今作竟不。尼即告曰。此身穢污隨事受用。何須更作上妙臥具。俗旅聞已咸皆譏嫌。云何苾芻尼。將臥具利用充食噉。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5b01] 若復苾芻尼。得臥具利將充食用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5b03]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得臥具利者。謂是財物。餘義皆同上說。
營寺安居利充食學處第二十八
[0965b0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作念。我住居寺今皆破壞。誰當修補。遂有婆羅門長者妻等。來禮尼足退坐一邊。尼說法要。復將諸女遍示破處。彼諸女人為欲修補。各減[1]貲財淨心奉施。尼既得已同前食噉。後時復來。見寺破落。問言。聖者何故猶不修[2]理。尼即報曰。小房庵室足得安居。何用嚴飾。聞已譏嫌。云何苾芻尼。得僧祇利物。迴入自己而為食用。諸尼聞已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5b16] 若復苾芻尼。得營寺利充食用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5b18] 尼等如上。營寺利者。謂施主本心與如來聲聞眾利。具如前說。餘義亦同。
得多人利迴入己學處第二十九
[0965b21]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應作五年六年大會。時有眾多苾芻尼來。由此因緣。吐羅難陀入室羅伐城。從長者婆羅門妻乞求。得多利養便迴入己。諸尼聞已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得多人利迴入己者。[*]泥薩祇波逸底迦。釋相同前。
得僧祇利物迴入己學處第三十
[0965b29] 緣處同前。諸苾芻尼三月安居。吐羅難陀從諸俗旅乞隨意時。供養眾利得皆入己。俗旅聞已咸皆譏嫌。云何苾芻尼。為眾乞求物將獨入[3]己。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5c06] 若復苾芻尼。得僧祇利物迴入己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5c08]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得僧祇利者。謂尼眾故得二種利。或衣或食。迴入己者。自將受用。釋罪相同前。
買藥解繫學處第三十一
[0965c12] 緣處同前。時珠髻難陀苾芻尼。於一賣香男子處有愛染心。詣彼鋪所買諸藥物。繫竟復解。解而復繫。談話受樂。諸尼見諫。聖者勿作如此事。彼不納受。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買諸藥物。繫竟復解。解而復繫者。[4]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5c19] 尼謂珠髻難陀。或復餘尼。買諸藥物乃至復解者。謂從他貨取有染愛心。解繫受樂。[*]泥薩祇波逸底迦者。其物應捨墮罪說悔。此中犯相。凡有解繫。咸得墮罪。
持貴價重衣學處第三十二
[0965c24] 緣處同前。時憍薩羅勝光大王。將貴價重衣。賜與軍將。彼便以衣施法與尼。尼得衣已安於架上。時珠髻難陀尼。入法與房禮拜。見此貴衣問言。聖者於何處得。報曰。執戟軍將持來施我。珠髻尼曰。聖者福深人天供養。法與尼曰。意有所愛。珠髻尼言。聖者神廟殘花萎即須棄。聞語知意。法與便持與珠髻尼。彼既得已。即便披著入城乞食。俗旅見已咸皆譏誚。今觀此尼耽著欲樂。云何著此王上服衣。隨處遊履。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知實已訶責。汝是難養難滿多欲無厭。世尊讚歎易養易滿少欲知足杜多功德是妙莊嚴。告諸苾芻尼曰。我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持貴價重衣者。[1]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6a10] 尼謂珠髻難陀。或復餘尼。持貴價重衣者。謂衣重百兩。直二十迦利沙波拏。或過此衣。謂細迦尸衣。或上絹衣。持謂自受。[2]泥薩祇波逸底迦者。義如上說。釋罪相等亦同上說。
持貴價輕衣學處第三十三
[0966a15] 緣處同前。時勝光大王。將貴價輕衣。與勝鬘夫人。夫人將衣施大世主。得安架上。珠髻難陀來見。問答同前。乃至得衣而行乞食。俗旅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6a20] 若復苾芻尼。持貴價輕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0966a22] 尼謂珠髻難陀。或復餘尼。持貴價輕衣者。貴直二十迦利沙波拏。或過此輕有五兩。餘義同上。諸大德。我已說三十三[3]泥薩祇波逸底迦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0966a26]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0966a27] 諸大德。此一百八十波逸底迦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0966a29] 初攝頌曰。
 妄毀及離間  發舉說同聲
 說罪得上人  隨親輒輕毀

故妄語學處第一
[0966b04] 爾時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竹林園中。時具壽羅怙羅。於此城側溫泉林住。時有眾多敬信婆羅門居士等。來詣其所。問言。大德。世尊今者住在何處。若佛世尊在竹林中。時羅怙羅恐惱大師。即便報云。在鷲峯山。若在畢鉢羅窟。報云。西尼伽窟。若在西尼伽窟。報云。在畢鉢羅窟。時彼諸人。欲求禮佛不能得見。身體疲倦極生勞苦。詣羅怙羅處。時羅怙羅問諸人曰。仁等得見世尊不。答言。不見。諸人報云。聖者何因故惱我等。答言。實爾。我故相惱時彼諸人各生嫌賤。時諸苾芻以緣白佛。爾時世尊聞是語已。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王舍城。次第乞食還至本處。飯食訖。於食後時。即便往詣溫泉林所羅怙羅住處。時羅怙羅遙見佛來。為佛敷座。即安置瓶水并洗足器。淨洗手已往迎世尊。收取上衣白言。善來世尊。願於此座。佛便就[4]座已。即取瓶水自洗雙足。於洗足器傾去多水。餘留少許。告羅怙羅曰。汝見器中留少水不。白言。我見羅怙羅。若苾芻故以妄語。無有慚恥亦無追悔。我觀如是愚癡之人。說為乏少沙門之法。世尊復以器中少水。總瀉于地。告羅怙羅曰。汝見少水盡棄地不。白言。已見。佛言。羅怙羅。若故妄語。無有慚恥亦無追悔。我觀如是愚癡之人。說為棄盡沙門之法。世尊復以其器傾側至地。告羅怙羅曰。汝見此器傾側不。白言。已見。若苾芻故心妄語。廣說乃至。說為傾側沙門之法。世尊復以其器覆之于地。同前告問羅怙羅。乃至說為傾[5]側沙門之法。復次羅怙羅。如醉象王有大力勢牙如車軸。肥壯勇猛善能鬪戰。往戰場中共他戰時。四足兩牙尾及脊脇悉皆作用。唯有其鼻卷而不出。羅怙羅。此象為護命故不用其鼻以摧彼軍。象師即念。此之象王護惜身命。羅怙羅。若彼象王共鬪之時。出鼻戰者。是時象師即知此象不[6]悋軀命。自軍他軍遇便殘害。無惡不作。如是羅怙羅。若復苾芻故心妄語。無有慚恥亦無追悔。我說是人無惡不造。爾時世尊說伽他曰。
 若人違實法  故作虛誑語
 乃至命終來  無過而不造
 寧吞熱鐵丸  猶如猛火焰
 不以破戒口  噉他信心食

[0966c18] 此是緣起。世尊尚未制戒。
[0966c19] 緣在室羅伐城。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故心妄語。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是故心妄語。答言。實爾。種種訶責。乃至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66c24] 若復苾芻尼。故妄語者。波逸底迦。
[0966c25]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故者。謂是故心知其不實。妄語者。有九種妄語。八七六五四三二種差別不同。云何九種妄語。謂以無根他勝。僧伽伐尸沙。波逸底迦。提舍尼。突色訖里多。以無根破戒。破見。破威儀。破正命。而作妄語。云何八種妄語。謂以無根[1]他勝。僧伽伐尸沙波逸底伽。提舍尼。突色訖里多。以無根見聞疑。云何七種妄語。謂以無根破戒。破見。破威儀。破正命。及無根見聞疑。云何六種妄語。若苾芻尼欲作妄語。生如是念。我當妄語。正妄語時作如是念。我正妄語。妄語已作如是念。我已妄語。以無根見聞疑。云何五種妄語。謂以無根五部罪而作妄語。云何四種妄語。謂以無根破戒破見破威儀破正命。云何三種妄語。謂以無根見聞疑。又有三種妄語。作如是念。我當妄語。我正妄語。我已妄語。云何二種妄語。謂我正妄語。我已妄語。無有一種成妄語者。復有五種妄語。何者是耶。自有妄語得波羅市迦。有得僧伽伐尸沙。有得窣吐羅底也。有得波逸底伽。有得突色訖里多。云何妄語得波羅市迦。若苾芻尼。實不得上人法。自稱言得。此妄語得波羅市迦。云何妄語得僧伽伐尸沙。若苾芻尼。知苾芻尼清淨無犯。以無根他勝法謗。此妄語得僧伽伐尸沙。云何妄語得窣吐羅底也。若苾芻尼。在尼眾中故心妄語。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律說律。律說非律。此妄語得窣吐羅底也。云何妄語得突色訖里多。若苾芻尼。半月半月作褒灑陀。誦戒經時。彼問清淨。實不清淨自知有犯。作覆藏心默然而住。此妄語得突色訖里多。除向所說四種妄語。諸餘妄語悉皆得波逸底迦罪。此是燒煮墮落義。謂犯罪者。墮在地獄傍生餓鬼惡道之中。受燒煮苦。又此罪若不慇懃說除。便能障礙所有善法。此有諸義故名波逸底迦。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作如是想如是忍可。便云我見我聞我覺我知。如是說時。語語皆得波逸底迦罪。
[0967b05] 若苾芻尼。曾見聞覺知而忘其事。作如是想如是忍可。而云不[2]妄。語語皆得波逸底迦。若實見聞覺知後遂生疑。彼作此想如是忍可。言於見等無有疑心。語語說時皆得墮罪。若不見聞覺知。有見等想。彼作此解。言有見等。語語說時皆得本罪。若實不見。有聞覺知。彼作此想。如是忍可。後言我見無有聞等。語語說時皆得本罪。若實不聞。有見覺知。彼作此想。如是忍可。後言我聞無見覺知。語語說時皆得本罪。若實不覺。而有見聞知。彼作此想。如是忍可。後言我覺無見聞知。語語說時皆得本罪。若實不知。而有見聞覺。作如是想。如是忍可。後言我知無見聞覺。語語說時皆得本罪。
[0967b19] 若實見而忘。聞覺知不忘。彼作此想。後言我見不忘。聞覺知亦不忘。語語說時皆得本罪。若實聞而忘。見覺知不忘。彼作此想。後言我聞不忘。見覺知亦不忘。語語說時皆得本罪。
[0967b23] 若實覺而忘。見聞知不忘。彼作此想。後言我覺不忘。見聞知亦不忘。語語說時皆得本罪。
[0967b25] 若實知而忘。見聞覺不忘。彼作此想。後言我知不忘。見聞覺亦不忘。語語說時皆得本罪。
[0967b27] 若實見而疑。聞覺知不疑。彼作此想。後言我見不疑。聞覺知疑。語語說時皆得本罪。若實聞而疑。見覺知不疑。彼作此想。後言我聞不疑。見覺知疑。說時本罪。若實覺而疑。見聞知不疑。彼作此想。後言我覺不疑。見聞知疑。說[3]時本罪。若實知而疑。見聞覺不疑。說亦如上。若實不見而作不見想。有聞覺知作聞覺知想。後言我見不聞覺知。說時本罪。若實不聞作不聞想。有見覺知作見覺知想。後言我聞不見覺知。說時本罪。若實不覺作不覺想。有見聞知作見聞知想。後言我覺不見聞知。說時本罪。若實不知作不知想。有見聞覺作見聞覺想。後言我知不見聞覺。說時本罪。若實見聞覺知。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見聞覺知。說時本罪。
[0967c13] 若實見聞覺知而不忘其事。彼作此想。後言我見聞覺知而忘[4]其事。說時本罪。
[0967c15] 若實見聞覺知而無疑心。彼作此想。後言我見聞覺知而有疑心。說時本罪。若實見不聞覺知。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見然有聞覺知。說時本罪。若實聞不見覺知。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聞然見覺知。說時本罪。若實覺不見聞知。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覺然見聞知。說時本罪。若實知不見聞覺。彼作此想。後言我不知然見聞覺。說時本罪。
[0967c23] 若實見不忘。聞覺知忘。彼作此想。後言我見而忘。聞覺知不忘。說時本罪。若實聞不忘。見覺知忘。彼作此想。後言我聞而忘。見覺知不忘。說時本罪。若實覺不忘。見聞知忘。彼作此想。後言我覺而忘。見聞知不忘。說時本罪。若實知不忘。見聞覺忘。彼作此想。後言我知而忘。見聞覺不忘。說時本罪。若實見不疑。聞覺知有疑彼作此想。後言我見有疑。聞覺知不疑。說時本罪。若實聞不疑。見覺知有疑。彼作此想。後言我聞有疑。見覺知不疑。說時本罪。若實覺不疑。見聞知有疑。彼作此想。後言我覺有疑。見聞知不疑。說時本罪。若實知不疑。見聞覺有疑。彼作此想。後言我知有疑。見聞覺不疑。說時本罪。
[0968a08] 若實見作見想。不聞不覺不知作不聞不覺不知想。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見然有聞覺知。說時本罪。
[0968a11] 若實聞作聞想。不見覺知作不見覺知想。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聞然有見覺知。說時本罪。若實覺作覺想。不見聞知作不見聞知想。彼作此想。後言我不覺然有見聞知。說時本罪。若實知作知想。不見聞覺作不見聞覺想。彼作此想。後言我不知然有見聞覺。說時得本罪。若苾芻尼。凡所有語違心而說。皆得本罪。若不違心而說者。並皆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一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10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毀訾語學處第二
[0968a27]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是時六眾苾芻。每於諸苾芻處作毀訾語云。眇目[1]癵躄背傴侏儒。太長太短太麁太細。聾盲瘖瘂[2]枴行腫脚。禿臂大頭哆脣齵齒。是時六眾苾芻作如是等毀訾語時。諸苾芻聞已慚赧憂愁不樂。讀誦思惟悉皆廢闕。懷憂而住。時有少欲苾芻。見其事已咸生嫌賤。作輕毀言。云何苾芻於苾芻處而作毀訾。云眇目等。如上所說。時諸苾芻以緣白佛。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二部眾。乃至問六眾曰。汝等實作毀訾語惱諸苾芻云眇目等耶。六眾答曰。實爾大德。世尊即便種種呵責。廣說如上。乃至此非沙門汝所應作事。所以者何。汝等當聽。往古世時。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歡愛同居。便生一女年漸長大。長者單身躬為耕墾。時有居士子。父母俱喪。常於林野販樵為業。持其樵擔來至耕處。田頭樹下棄[3]檐息肩。見彼長者躬自耕作。就而問曰。阿舅。何故衰年自營辛苦。應居村落翻在田疇。報言。善來外甥。我無兄弟復無子息。不自躬耕衣食寧濟。彼便報曰。阿舅。我且代耕仁當暫息。即便執犁代其耕作。遂至日午。家中食來。喚言。外甥。可來共食。既共食已。報言。阿舅宜可還家。然我未知舅之宅處。至日晡後當出村外。路首相迎。長者聞已即便歸舍。時居士子耕至日晚。牛放青稊躬持草[*]檐。并取柴束驅畜而歸。至彼村隅長者迎見。遂即將歸到其宅所。時居士子掃除廠庘。布以乾土并設火烟。多與牛草。長者見已作如是念。我由此兒今受安樂。我之小女當與為妻。令其食已。報云。外甥。當住於此勤修家業。此之小女授汝為妻。報言。甚善。即依處分營作生業。時彼長者家有二牛。每令驅使。大者為性調善。小者稟識貪餮。雖復拘制犯暴是常。童子發憤放石遙打折其一角。因名禿角。後於他日尚犯田苗同前不止。便放鎌斫遂截其尾。因名禿尾禿角。後於異時居士子告長者言。阿舅。先所許親幸可為作。爾時長者言好。便告妻曰。賢首。衣服瓔珞當可營辦。小女不久欲為婚[4]匹。妻便問曰。曾未與人如何辦具。長者報曰。吾已與人。妻曰。是誰。報此居士子。妻曰。此人宗族本不委知。如白胡椒莫了生處。如何以女輒作婚姻。凡婚姻者。親屬還往飲噉追呼。氏族相應我方與女。報其妻曰。賢首此居士子自至我家。由斯代勞得受安樂。此若無者還嬰辛苦不免躬耕。妻報夫曰。我實不能將所愛女與客作人。世間之人多用妻語。是時長者便作是念。我若報云不與女者。作人今日便捨我去。我還不免自執耕犁。今且詭設方便勿令即去。時彼作人復於異時告長者曰。家長。宜應作婚姻事。報曰。外甥。我家親族其數寬廣。聚集之時多須飲食。宜待秋熟稻穀收成。既收穀已復告成婚。報言。外甥。事須沙糖宜待甘蔗。此既收已復告成婚。報言。外甥。[5]餅麵是資當待麥熟。既收麥已復告成婚。報言。外甥。陳稻將盡可待新粳。時居士子見作推延。遂生此念。無容田實總一時成。看此事由便成誑我。[6]我今宜可往[7]告眾人。若不與者經官取定。便對眾人告云。阿舅。可作婚姻。諸人聞已告長者曰。許言已久何不為婚。是時長者怒而告曰。諸君當知。此是我舍客作之人。我以何緣共為婚娶。時居士子便作是念。我不得錢復不得婦。虛淹歲序莫見成功。我今宜可損害其人。方隨意去。便將二牛。半日驅使多與杖捶。繫之枯樹曝以烈日。方[1]欲言歸。近劫初時畜解人語。大牛便告居士子曰。汝先於我共相愛念。恩同父母知我劬勞。何故今時多行杖楚。繫之枯樹曝以烈日。棄我還家。我於汝處有何愆過。居士子曰。汝無有咎。然汝曹主於我有過。牛曰。彼有何過。報曰。先許與女今者違信。牛曰。何不經官。男子報曰。為無證人。牛曰。我等為汝而作證人。男子曰。為作人語為作牛音。答曰。不作人語我當現相。汝當為盟引我為證。令人表知。牽我二牛繫於廠內莫與水草。滿七日已。可於地中多水草處放我令出。乃至傍人來覩信驗。我等噤口不噉水草。我現相貌令王大臣信汝言實。我當飲噉。是時男子聞是計已。即便俱解放茂草中。自詣王所致敬白王。大王。某村長者許女為婚。使役多年今乃翻悔。王喚長者問其虛實。長者白云。我實不許。王問男子。汝有證不。白王言有。王曰。為人為非人。白言。非人。王曰。是何。白言。是牛。王曰。為作人語。為餘語耶。白言。不作人語。王曰。如何成證。白言。彼有實信令人表知。其牛於七[2]白中繫在廠內莫與水草。滿七日已可於地中多水草處放牛令出。我引為證必有奇相。乃至大王未信已來牛終不食。此若虛者我當死罪。王命臣曰。當依此言看其證驗。大臣奉教。便取二牛繫之廠內不與水草。時禿角禿尾報大牛曰。豈[3]斯顛倒。唯獨我等日出西方幽閉廠中不聞水草。大牛報曰。豈非我許居士子為作保證。於七日中自餓而住。乃至王未信來不食水草。禿尾禿角報大牛曰。若放我者逢石尚噉。況水草耶。大牛報曰。此居士子愛念我等事同父母。豈得違信誤彼人耶。禿尾禿角曰。雖實愛念恩同二親。然常喚我為禿尾禿角。我聞喚時即欲以角決破其腹。大牛聞已默爾而住。彼居士子時復來看。問其牛曰。得安隱不。大牛報曰。我且安隱汝不安隱。居士子曰。何意如此。大牛具說。居士子曰。若如是者我於今夜當急逃走。對王為誑命在須臾。大牛報曰。汝不須走。當與禿尾禿角穿鼻安繩。其紖促繫我角。放出之日。若彼違信食水草時。我以雙角舉鼻令上。汝即報言。今此二牛告第五護世。世人共許有五種擁護者。謂地水火風日。時居士子遂與穽鼻。禿尾禿角報大牛曰。仁當觀此苦虐於我。大牛曰。與著瓔珞何苦之有。便以拘紖繫大者頭。至七日已。王及諸臣親共觀視。多水草田放牛令出。禿尾禿角既見水草即便欲食。是時大牛遂以雙角舉小牛鼻。向日而望。王問臣曰。何意二牛向日而望。時有智臣。白言。大王。今此二牛意欲啟王說如是事。非直我二為證。亦兼告彼第五護世。明明白日助我證知。王見是事極生希有。報諸臣曰。畜生無知尚能為人而作保證。事既非虛。宜以彼女共為婚事。便放二牛俱食水草。時居士子既得勝已。娶女為妻。
[0969c01] 佛告諸苾芻。汝等當知。在傍生趣聞毀訾言尚懷害念。況復於人。是故苾芻不應惡語毀訾他人。此是緣起猶未制戒。佛復告諸苾芻。乃往古昔。於一村中有長者住。以行車為業。彼有二牸牛。一名歡喜。二名美味。於春陽時各生一子。毛色斑駮。既漸長大。歡喜之子其角廣長。美味之兒頭禿無角。是時長者為其立字。一名歡喜長角。二名美味禿頭。及其壯盛俱有氣力。後於異時諸行車人。各因飲牛共集池所。作如是言。誰牛最勝。各云牛勝。長者答云。我牛極勝。何以得知。可於峻坂令牽重車。共立明言。賭金錢五百。作是要已。便將己牛於峻坂處牽其重車。時彼長者便喚牛曰。歡喜長角宜可疾牽。美味禿頭亦當急挽。時禿頭牛聞毀訾語。即便却住不肯挽車。長者大怒。便以麁杖而拷楚之。餘人報曰。汝今豈欲殺此牛耶。既其不如宜當放却。是時長者便輸五百金錢。極大忿怒多與牛杖繫之枯樹。牛解人語已如上說。長者報曰。今由汝故罰我金錢。牛曰。由曹主口過。長者曰。我何口過。牛曰。何故人前辱毀於我。若言好名不毀訾者。便於峻坂牽倍重載。共立明要。倍賭一千。長者報曰。汝今更欲倍罰我耶。牛曰。勿毀訾我定當盡力。後時共他要契。以牛牽車令上峻坂。便喚牛曰。歡喜宜可急牽。美味當須疾挽。二牛聞已便生歡悅。盡力牽車令至平地。亦既得勝。便獲金錢一千。時有天神。於虛空中說伽他曰。
 雖有極重載  居在峻坂下
 二牛心若喜  能牽出此車
 若陳順意語  二牛聞慶悅
 牽車出不難  主獲千金賞
 是故常愛語  勿作逆耳言
 若出愛語時  無罪常安樂

[0970a06] 佛告諸苾芻。彼傍生類聞毀訾時。尚能為主作無利益。何況於人。是故汝苾芻等。不應於他作毀訾語。種種訶責。廣說乃至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0a10] 若復苾芻尼。毀訾語故波逸底迦。
[0970a11] 尼謂此法中尼。毀訾語者。謂於他人為毀辱事。出言彰表。他領解時得波逸底迦罪。廣說如上。
[0970a14]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0970a15] 總攝頌曰。
 種族及工巧  業形相病五
 罪及煩惱類  惡罵為後邊

[0970a18] 別攝頌曰。
 種姓織毛針  鐵銅及皮作
 陶師并剃髮  木竹作并奴

[0970a21] 若苾芻尼若毀訾語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處。作如是語聖者。汝是婆羅門種出家。今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時彼苾芻尼聞是語已。隨惱不惱。此尼得惡[1]作。
[0970a25]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剎帝利種尼處。同前作語。廣說乃至隨惱不惱。此尼亦得惡[*]作。若往薜舍種尼處。作如是語。聖者。汝是薜舍種出家。今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聞語已。隨惱不惱。此苾芻尼得波逸底迦。(已下諸文皆有隨惱不惱恐文多不譯)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戍達羅種苾芻尼處作如是語。聖者。汝是戍達羅種出家。今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此尼得墮罪。此論種族訖。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處。作如上語。乃至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及諸[2]技術。謂婆羅門所有威儀法式洗淨執瓶。及取灰土。讀誦規矩。瓮聲蓬聲。四薜陀論。作諸施會。施受方法。彼尼聞已。此尼得惡作罪。
[0970b10]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剎帝利種尼處。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及諸[*]技術。若剎帝利所有威儀法式。謂乘馬車。執持弓箭。迴轉進趣。執鉤執索。排鑹之類。斬截斫刺。相扠相撲。射聲等術。彼尼聞已同前得罪。若往薜舍種尼處。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若薜舍所有威儀法式。謂耕田牧牛。及興易等。彼尼聞已。此得波逸底迦罪。
[0970b18] 若往戍達羅種尼處。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應學自工巧。若戍達羅所有威儀法式。所謂檐運樵薪餧[3]飤諸畜。彼尼聞已此得墮罪。若尼往織師種尼處。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大[4]疊小[*]疊。及披蓋物緝麻紵衣等。彼尼聞已得罪同前。
[0970b24] 若往織毛種尼處。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大小氍毺。或厚或薄方圓座褥等。彼尼聞已此同前罪。
[0970b27] 若尼往縫衣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頭帽衫襖大小[5]褌袴。彼尼聞已得罪同前。若往鐵師種尼所。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6]應學自工巧。所謂鐵針剃刀斧钁等物。彼尼聞已。此得波逸底迦。
[0970c03] 若往銅作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銅盤椀等物。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0970c06] 若往皮作種尼所。作如上語。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富羅鞋履鞍韉坐具等物。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0970c09] 若往陶師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瓶瓨甌器等物。時彼尼聞同前得罪。
[0970c12] 若往剃髮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剃髮剪爪[7]料理卷舒等事。彼尼聞已同前得罪。
[0970c15] 若尼往木作種尼所。作如上語。廣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床座窓屋舍等事。彼尼聞已餘如上說。
[0970c18] 若尼往竹作種尼所。作如上說。乃至汝今宜應學自工巧。所謂箱箕席扇傘蓋鼻筒等事。彼尼聞已餘如上說。若尼往奴婢種尼所。作如上[8]語乃至學自工巧。所謂與他濯足洗身驅馳作役等事。彼尼聞已餘如上說。此論工巧訖。
[0970c24]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是婆羅門種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汝今宜應作其自業。謂婆羅門所有威儀法式。洗淨執瓶等業。如前廣說。彼尼聞已。此得惡作罪。如是剎帝利令作自業。廣說如前。得惡作罪。若薜舍戍達羅。及餘諸類奴婢所作之業。廣說如前。准事應說。[1]如其器具。而此苾芻尼得波逸底迦罪。此論作業訖。若尼作毀訾意。往跛躄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是跛躄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時彼苾芻尼聞是語已。此尼得波逸底迦罪。如是乃至眇目盲瞎曲脊侏儒聾瘂[*]枴行可惡相貌。向彼說時。彼聞語已。此尼皆得波逸底迦罪。此論形相訖。
[0971a09] 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病癩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是病癩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同前得罪。如是身生疥癬禿瘡噎[2]噦變吐乾消熱瘧風氣癲狂水腫痔漏塊等所有諸病。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如是病尼所。作如上語。得罪同前。
[0971a15] 云何為罪。若尼作毀訾意。往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犯波羅市迦。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同前得罪。如是汝犯僧伽伐尸沙。窣吐羅底也。波逸底迦。波羅底提舍尼。突色訖里多。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尼聞已。此苾芻尼同前得罪。此論罪訖。
[0971a21] 云何煩惱。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苾芻尼所。作如是[*]語。汝有瞋恚。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彼聞語已。隨惱不惱。同前得罪。如是汝有[3]恨覆惱嫉慳諂誑無羞恥惡行邪見。同前得罪。是謂煩惱。
[0971a26] 云何惡罵。若苾芻尼作毀訾意。往苾芻尼所。作種種鄙媟語。而為罵詈。彼聞語已同前得罪。無犯者。為一住處有多同名苾芻尼。若問他時。他不識者應報彼云。[4]如是如是種類婆羅門等苾芻尼。說皆無犯。
離間語學處第三
[0971b03]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於諸苾芻離間語時。諸苾芻共相怨恨生大慚恥。各懷憂悒不能樂住。廢修正業讀誦思惟。久愛念心因斯斷絕。時諸少欲苾芻。聞是事已心生嫌賤。作如是語。云何苾芻於諸苾芻作離[5]間語。即以此緣白佛世尊。集眾問實訶責。乃至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昔緣如大苾芻律)若復苾芻尼。離間語故波逸底迦。
[0971b11] 尼謂此法中尼。或更有流類。離間語者。若苾芻尼於他苾芻尼處。作離間意。所有言說得波逸底迦。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0971b14] 總攝頌曰。
 種族及工巧  業形相病五
 罪及煩惱類  惡罵為後邊

[0971b17] 別攝頌曰。
 種謂是四姓  乃至於奴種
 工巧事皆同  作業亦如是
 於中有雜類  織師毛作針
 鐵匠銅作人  皮作陶師種
 剃髮并木作  及以竹作人
 類有十一殊  奴最居於後

[0971b24] 若苾芻尼作離間意。往婆羅門種苾芻尼所。作如是語。聖者。有苾芻尼云。汝是婆羅門種出家。非沙門女。非婆羅門女。問言是誰。答云某甲。彰其名者得惡作罪。所說種族亦惡作罪。剎帝利種罪亦同前。若薜舍等乃至於奴。若彰其名及以種族。皆得波逸底迦罪。於中廣說。如毀訾語學處。
發舉學處第四
[0971c03]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知和合眾如法斷諍已。更於羯磨而相發舉。乃至世尊訶責告曰。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1c06] 若復苾芻尼。知和合僧伽如法斷諍事。已除滅後於羯磨處更發舉者。波逸底迦。
[0971c08] 尼謂此法中尼。知者。謂自解了說向他人。和合者。謂同一味。眾者。謂佛弟子如法斷者。謂如律如大師教。諍者四諍。謂評論諍非言諍犯罪諍作事諍。已除滅者。謂事消殄。後於羯磨更發舉者。謂發舉其事令不止息。墮義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評論諍事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波逸底迦。事不除滅作除滅想。疑更發舉者。得突色訖里多。
[0971c17] 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非言諍事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波逸底迦。餘犯同前。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犯罪諍事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波逸底迦。餘犯同前。若苾芻尼於評論諍事。作[6]非[7]事諍想。知事除滅作除滅想。或復生疑更發舉者。得罪同前。如以評論諍事為初。望餘三諍而為四句。餘諍為首。類此應知。廣說總有十六句。有五種別人。云何為五。謂主人。作羯磨人。與欲人。述自見人。客人。言主人者。謂於諍事了初中後。作羯磨人者。謂於此諍事為秉羯磨。與欲人者。謂於當時而與其欲。述自見人者。謂作羯磨時說其自見。客人者。謂於諍事不了初中後。於此五中。初之三人知和合眾於其諍事如法除殄。更發舉其事者。得波逸底迦。後之二人於和合斷事。更發舉者。得突色訖里多。境想句數如常應知。
獨與男子說法過五六語學處第五
[0972a07] 緣處同前。時鄔陀夷善解身相。於日初分時。執持衣鉢。入室羅伐城。次行乞食至婆羅門居士舍。為說隱密暴惡之相。乃至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廣緣如大苾芻律說)。
[0972a12] 若復苾芻尼。為男子說法過五六語。除有[1]智女人。波逸底迦。
[0972a14] 尼謂此法中尼。男子者。謂解善惡語。不得過五六語者。若說五句法時。故心至六若說六句法時。故心至七。法者。若佛說若聲聞說。說者。謂口宣陳。有智女人者。謂知解女。波逸底迦。義亦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以五六句。為男子說法。故心至六至七。各得墮罪。
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學處第六
[0972a22]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便於住處作大囂聲。如婆羅門誦諸外論。又如俗眾在[2]學堂中高聲習讀。乃至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2a26] 若復苾芻尼。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及教授法者。波逸底迦。
[0972a28] 尼謂此法中尼。未近圓人者。有兩種圓具。謂苾芻苾芻尼。餘並名為未圓具者。言句者。有同句前句。云何同句。謂圓具者云諸惡莫作時。其未圓具者便共一時云諸惡莫作。是名同句。云何前句。謂圓具者云諸惡莫作。聲未絕時。其未具者同聲道此句。遂在先云諸善奉行。是名前句。云何同字。謂圓具者云惡字時。未具者遂同時云惡。是名同字。云何前字。謂圓具者云惡字。聲未絕時。其未具者同聲道惡字。遂在先云[3]惡。是名前字。言讀誦者。謂言領受。言法者。謂[4]佛及聲聞所說之法。波逸底迦者。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未圓具人。作同句前句讀誦法者。得根本罪。前字同字亦同前得罪無犯者。若口吃者。若性急者。若捷語者。並無犯。若教誦時。若教問時。亦無犯(近圓圓具二義俱通)。
向未圓具說麁罪學處第七
[0972b16]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由未離欲。遂犯眾教。求悔除罪行遍住法。六眾告諸俗人。令生不信。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2b20] 若復苾芻尼。知他苾芻尼有麁惡罪。向未近圓人說者。波逸底迦。
[0972b22]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尼制學處已。室羅伐城有苾芻名曰廣額。有苾芻尼名曰松幹。時此二人於諸俗舍。作污家事現不善相。遂使諸人不生敬信。時諸尼眾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應差一尼。於諸俗家告語諸人云。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作非法。若苾芻尼不具五法。即不應差。設差不應遣去。云何為五。有愛恚怖癡不知說與未說。若具五法應差應去。謂翻前五應敷座席鳴[5]健[6]稚。眾既集已以言告知。先當問能。汝某甲能往諸俗家。說彼二人所行非法不。彼答言能。次一苾芻尼。為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尼僧伽聽。此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諸非法。遂令諸人不生敬信。此苾芻尼某甲。能往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若尼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尼某甲。於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白如是。次作羯磨。
[0972c11] 大德尼僧伽聽。此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諸非法。遂令諸人不生敬信。此苾芻尼某甲。能往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若諸具壽。許此苾芻尼某甲於諸俗家為說過人。於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今已許。差此苾芻尼某甲。於諸俗家。為說過者。向諸俗家。說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所行非法。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0972c20] 汝等苾芻尼。我今為彼於諸俗家說過苾芻尼制其行法。彼苾芻尼應至俗家。作如是[*]語。諸仁當聽。有污俗家者。有污出家者譬如田畦稻穀滋茂便遭霜雹。遂令苗稼盡見摧殘。又如甘蔗莖幹敷榮遭赤節病。遂令損壞無有遺餘。仁等當知。彼二罪惡之人亦復如是。仁等莫與共為雜住虧損聖教。當知此人自身損壞。猶如[7]焦種不復生[8]芽。今於聖教法律之中不能增長。汝等當觀如來應供正遍知。及觀上座尊者解了憍陳如。尊者婆澁[1]波。尊者無勝。尊者賢善。尊者大名。尊者名稱。尊者圓滿。尊者無垢。尊者牛[2]王。尊者善臂。尊者身子。尊者大目乾連。尊者俱恥羅。尊者大准陀。尊者大迦多演那。尊者頻蠡迦[3]攝。尊者那他迦[*]攝。尊者伽耶迦[*]攝。尊者大迦[*]攝。尊者難提。如是等諸大苾芻。汝當觀察。又復觀大苾芻尼。准陀尼。民陀尼。波吒婆尼。波吒折羅尼。阿吒毘迦尼。佉閃摩尼。明月尼。瘦喬答彌尼。蓮花色尼。大世主尼。如是等諸大尼眾。汝當觀察。時彼告令苾芻尼。應於俗家如是告已即出其舍。時松幹苾芻尼聞斯事已。告言。汝於俗家說我過失耶。彼便報[4]曰。我得僧伽如法教令。答曰。我於是事隨合不合。當破汝腹決取中腸挂於樹上。彼聞是語即大驚怖。具告諸尼。我今不能更於俗舍陳說其事。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彼之癡人能欺別人不能欺眾。由是僧伽應作單白詳說其過。敷座席鳴[*]健[*]稚。眾既集已。應言告知。令一苾芻尼應如是作。
[0973a20] 大德尼僧伽聽。此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非法事。遂令多人不生敬信。今無別人能於俗[5]舍說其過惡。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若見廣額苾芻松幹苾芻尼於諸俗家作非法處。即應於彼說其過失。白如是。
[0973a26] 如佛所教。令諸尼眾於彼行處普告俗家。隨知不知悉皆告語。遂令眾人不生敬信。使乞食者飲食難求。即以此緣白佛。佛言。於諸俗家知彼苾芻尼行惡行處。當說其過。勿於不知處。由此當知。除僧羯磨。爾時世尊讚歎持戒隨時宣說少欲法已。告諸尼曰。前是創制。此是隨開。[6]乃至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知他苾芻尼有麁惡罪。向未近圓人說。除眾羯磨。波逸底迦。尼謂此法中尼。言近圓者。有其二種。謂苾芻苾芻尼。餘名未具。言麁惡者有二種。謂波羅市迦因起。及僧伽伐尸沙因起。此麁惡者有二種相。一自性麁惡。二因起麁惡。說者。謂是彰露其事。除僧羯磨者。謂除大眾為其作法。波逸底迦。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他麁惡罪者。得墮罪。若苾芻尼。於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者。得惡作罪。無犯者。於不知俗家作先知想。若大眾詳說其事。或時人眾普悉知聞。猶如壁畫人所共觀。非我獨知。說皆無過。
實得上人法向未圓具人說學處第八
[0973b18] 緣處同前。時眾多苾芻。精勤練行繫念修習。[7]廣說乃至得阿羅漢果。皆向眷屬說其果利顯己威德。乃至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3b22] 若復苾芻尼。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說者。波逸底迦。
[0973b24] 尼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實得者。謂其事實。上人法等者。此並如前。大苾芻第四他勝廣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無虛妄心作實有想。對未圓具人說。得惡作罪。於中別者。前他勝罪此云墮落。前云麁罪此云惡作。
謗迴眾利物學處第九
[0973c01] 緣起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3c03] 若復苾芻尼。先同心許。後作是說。諸具壽。以僧利物隨親厚處。迴與別人者。波逸底迦。
[0973c05] 尼謂此法中人。先同心許者。先許其事。後作是說者。謂於後時作如是語。隨親厚者。謂親厚二師與弟子同師等。并餘親友知識。彼此相望並為親厚。僧者。謂佛弟子。物利者有二種。一衣物利。二飲食利。此中利者謂是衣利。已至眾中迴與者。謂以僧物轉與別人。波逸底迦者。義並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隨有多少眾僧利物。先同心許。後作是說者。皆得墮罪。若僧實不與。輒自迴與者。說時無犯。
輕訶戒學處第十
[0973c16] 緣在室羅伐城。佛告諸苾芻。汝等半月半月應說波羅底木叉經。時諸苾芻隨佛所教。半月說戒經。時六眾苾芻。聞說作如是語。何故於我所有瘡疣數更傷損。此小隨小戒半月半月數宣說時。令諸苾芻聞心生憂惱發起追悔。少欲苾芻皆生嫌恥。乃至世尊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3c23] 若復苾芻尼。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諸具壽。何用說此小隨小學處為。說是戒時。令諸苾芻尼心生惡作惱悔懷憂。若作如是輕訶戒者。波逸底迦。
[0973c27] 尼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言半月者。謂一月分兩。戒者。謂從八他勝終至七滅諍。經者。是次第相應。略說者。謂宣說時。具壽等者。謂敘述其情彰憂惱狀。輕訶戒者。謂出毀語以告前人。墮義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每於半月說八他勝時。乃至說七滅諍時。作如是語。具壽。何須說此小隨小戒。令諸苾芻尼心生惡作者。得波逸底迦。或生惱悔憂熱。或云思憶俗事。或云不樂出家。或云歸俗。作斯等語皆得墮罪。如是應知。於餘十六事處。及雜事處。尼陀那處。目得迦等處。及於律教相應經處。及在餘處。說此等時。若苾芻尼作如是語。何[1]角說此小隨小戒。說此之時令生惡作者。咸皆墮罪。若餘經處宣說之時。作語令人惱悔等者。[2]得惡作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二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12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三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0974a20] 第二攝頌曰。
 種子輕惱教  安床草蓐牽
 強住脫脚床  澆草應三二

壞生種學處第十一
[0974a24]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時六眾苾芻自作使人。斬伐樹木及諸生草。乃至花果隨取而用。于時外道等見是事已。各生嫌恥作如是議。此諸沙門釋子。自作使人斬伐草木。然我俗流婆羅門等。乃至傭人。亦自作使人。斬伐諸樹及殺草等。雖復出家與俗何別。誰當供養如是禿沙門耶。諸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4b04] 若復苾芻尼。自壞種子有情村。及令他壞者。波逸底迦。
[0974b06]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種子村者。有五種子。一根種。二莖種。三節種。四開種。五子種。云何根種。謂香附子菖蒲。黃薑白薑。烏頭附子等。此物皆由種根乃生故名根種。云何莖種。謂石榴樹柳樹。蒲萄菩提樹。烏曇跋羅溺屈路陀樹等。此等皆由莖生故名莖種。云何節種。謂甘蔗竹葦等。此皆由節上而生故名節種。云何開種。謂蘭香芸菱橘柚等子。此等諸子皆因開裂乃生故名開種。云何子種。謂稻麥大麥諸豆芥等。此等諸子皆由子生故名子種。斯等總名種子村。云何有情村。有情者。謂蛗螽蛺蝶蚊虻蜣蜋蟻子蛇蠍及諸蜂等。此等有情皆依草樹木而為窟宅。若苾芻尼。於草樹木。若拔若破若斫截。皆波逸底迦。義如前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0974b21] 攝頌曰。
 根等生種想  斫樹草及花
 樹等經行處  青苔瓶架等

[0974b24] 若苾芻尼。於根種作根種想。生作生想及疑。自斫教人斫。得墮罪。若乾物作生想疑。俱得惡作罪。若苾芻尼。於根種作莖種想。生想及疑。自斫教人斫。皆得墮罪。若乾物作生想疑。斷壞之時皆得惡作罪。如是根種。望節種開種及子種。皆有四番。准前應作。又以莖種自望。及望餘四。各有四番。若想若疑。俱得墮及惡作。准事廣說。若苾芻尼。於五種子自作使人投著火中。作如是念。令此種子悉皆損壞。得五墮罪。若不損壞者。得五惡作罪。若於五種子自作使人。投著水中。亦如前說。若以五種子安著臼中。以杵擣築令子損壞。得五墮罪。若不壞者得五惡作。若以五種子。置乾燥地。或安熱處。灰汁瞿昧耶。及乾土等。和糅一處作損壞心。隨事得罪輕重如前。若以五種子。置在羹臛飯汁之中。令其損壞。得罪同前。若以一方便斫樹斷時。得一惡作。得一墮罪。若以一[3]下斫兩樹斷時。得一惡作。得二墮罪。若以一斫斷多樹時。得一惡。作眾多墮罪。若以二斫斷一樹時。得二惡作一墮罪。若以二斫斷二樹時。得二惡作二墮罪。若以二斫斷多樹時。得二惡作眾多墮罪。若以多斫斷一樹時。得多惡作一墮罪。若以多斫斷二樹時。得多惡作二墮罪。若以多斫斷多樹時。得多惡作及多墮罪。如樹既爾。若於生草及蓮花等。准事得罪多少同前。若苾芻尼。拔樹根者。得墮罪。樹皴皮及不堅濕處壞。得惡作。若壞堅濕處。皆得墮罪。若損未開花。得墮罪。若已熟者壞。得惡作。若於生草地處。以熱湯澆及牛糞泥等。傾瀉其上令損壞者。皆得墮罪。若不壞者。皆得惡作。若作傾瀉物心無損壞意者。皆悉無犯。若苾芻尼。於生草地。經行之時起如是念。令草損壞者。隨所壞草皆得墮罪。若但經行心者無犯。若於生草地。牽柴曳席欲令壞者。得墮罪。若無壞心者無犯。若於青苔地。經行之時同前有犯無[1]犯。若於此地牽柴曳席及餘諸物。得罪同前。若於水中舉浮萍葉及青苔時。乃至未離水來。得惡作罪。離水得墮。若拔地菌得惡作罪。有損地心亦墮。若苾芻尼。於瓶[2]瓨等處及衣服上。若褥席等及衣架飲食等處。有青衣白醭生者。若作損壞心皆得惡作。若令人知淨方受用者無犯。若五生種令人知淨者。亦皆無犯。
嫌毀輕賤學處第十二
[0975a10] 緣起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5a12] 若復苾芻尼。嫌毀輕賤苾芻尼者。波逸底迦。
[0975a13] 嫌毀輕賤者。謂對面直言。及假託餘事。以言彰表。波逸底迦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被僧伽作法為訶責已。於十二種人被眾差者。事未停息。若嫌毀者。波逸底迦。若輕賤者。波逸底迦。若嫌毀輕賤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尼。被僧作法為訶責已。於十二種人被眾差者。事雖停息。而嫌毀者。波逸底迦。若輕賤者。波逸底迦。若嫌毀輕賤者。波逸底迦。若苾芻尼。不被眾僧作法訶責。於十二人被差者。事未停息。而嫌毀者。得惡作罪。若輕賤者。得惡作罪。若嫌毀輕賤者。得惡作罪。若苾芻尼。不被眾僧作法呵責。於十二種人被眾差者。事雖停息。而嫌毀者。得惡作罪。若輕賤者。得惡作罪。若嫌毀輕賤者。得惡作罪。境想句數准事應知。又無犯者。謂最初犯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違惱言教學處第十三
[0975b01] 緣起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5b03] 若復苾芻尼。違惱言教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尼者。謂是此法中苾芻尼。餘義如上。違惱言教者。作惱他想。以言表示。波逸底迦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有苾芻尼。往苾芻尼所。作如是語。阿離移迦頗見苾芻尼新剃[3]鬢髮著赤色大衣以物替鉢手執錫杖或以[4]酥蜜沙糖石蜜盛滿鉢中擎持去不。彼見問時。答言。我實不見如是相狀。苾芻尼。然我見苾芻尼兩脚行去。若苾芻尼。別見別說。故作是語。惱亂他時得波逸底迦。如是乃至正學女求寂女同前問答。得波逸底迦。若他來問。頗見俗人擔持甘蔗竹[5][竺-二+韋]柴草[*]酥油瓶等從此過不。彼便答言。我實不見如是之人。但見有兩脚行去。若苾芻尼見別語別。作是惱者。波逸底迦。若有問言。頗見俗人男子著青黃赤白等衣持[*]酥瓶等從此過不。乃至報云。但見兩脚行去。廣說應知。惱心說時皆得墮罪。如語既爾。默亦同然。皆得墮罪。無犯者。若苾芻尼。見有獵人逐麞鹿等來入寺內。苾芻尼見已。獵人問言。聖者。頗見有走鹿從此過不。不應答言我見。若是寒時報獵人曰。賢首。汝可暫入溫室中少時向火。若是熱時報言。賢首。汝可暫入涼室飲清冷水少時停息。若獵者云我不疲倦。我問走鹿。即應先可自觀指甲。報彼人云。諾佉鉢奢弭。若更問者。應自觀太虛。報彼人云。納婆鉢奢弭(此之梵語但以方殊音別極難解義自非通知密意豈能體此言辭自非[6]自指難為啟悟指甲太虛並說無字有廣註述具如餘處)若獵者云。我不問指甲及以太虛。然問可殺有情於此過不。苾芻尼。即應遍觀四方。作如是念。於勝義諦一切諸行本無有情。即報彼云。彼不見有情。此皆無犯。若苾芻尼。於餘問時不如實者。皆得墮罪。
在露地安僧敷具學處第十四
[0975c06]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於舍受食。時諸苾芻。於日初分執持衣鉢詣長者家。于時世尊在寺內住。令人取食。佛有五緣。在寺而食。云何為五。一自須宴默。二為諸天說法。三為觀病者。四為觀僧臥具。五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此時佛欲觀僧臥具并制學處。由此為緣。在寺內住令人取食。爾時世尊眾僧去後持戶鑰。遍觀寺內所有房舍。乃至寺外隨近園林。普皆觀察。次至僧房。於此房中多有敷具置在露地。忽有非時風雨蒙密而至。佛作是念。斯等敷具。並皆是信心婆羅門諸居士等。自苦己身減妻子分。而施僧伽為求勝福。而諸苾芻苾芻尼受用之時。不知其量不善守護。隨處棄擲風雨欲至。世尊見已作神通力屏除風雨。而有重雲靉靆垂布不散。以待世尊收攝臥褥。世尊自取敷具安置室中。便取雨衣出於房外。方欲洗沐。即攝神通。雷霆晝昏遂降洪雨高下同潤。佛洗身已洗足入房宴默而住。時取食苾芻持食既至安在一[7]邊。詣世尊所頂禮雙足。世尊常法共取食人歡言問訊。苾芻僧伽所受飲食得飽滿不。答言大德。皆得飽滿。即便以食進奉世尊。食事既訖宴[8]默而住。至日晡時於如常座。[9]既坐定已告諸苾芻曰。向者僧伽出食之後我持戶鑰遍觀房舍。見於露地多安臥褥。時天欲雨。我以神力悉皆屏除躬自收攝。告諸苾芻曰。諸有施主苦自己身施僧求福。汝等不能如法受用。虛損信施。即說頌曰。
 於他信施物  知量而受用
 自身得安隱  令他福業增

[0976a07] 爾時世尊讚歎知足。依法受用信施物已。告諸苾芻。廣說如前。乃至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床座。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者。波逸底迦。
[0976a12]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制學處已。時有苾芻。隨逐商旅人間遊行。至一住處遂投寄宿。於後夜時商旅發去。一人來喚。苾芻聞其喚聲即便疾起。分付臥具既延時節。於後隨行[1]遂被賊劫。以緣白佛。佛言。於住止處若有苾芻囑授而去。時諸苾芻。[*]既聞佛教有因緣者皆囑授去。室羅伐城有二長者。生生之處共為讎隙。一有信心一無信心。其信心者作如是念。我今何因增長怨隙。可捨怨惡而為出家。無信者聞懷怨告曰。縱令汝走入牛角中。我終不放。苾芻聞已便作是念。我由怖彼而來出家。豈於此處還遭彼怖。我今宜可逃避他方。念已白鄔波馱耶。我向何處得免其難。親教師曰。汝有斯畏。可遊人間弟子即去。怨者聞已。便持路糧隨趁而去。苾芻。依時而行非時不行。俗人則時與非時俱不停息。於其中路有一僧寺。長者趁及苾芻遙見即入寺內。長者念曰。明當在路。我自知之。作是念已別求息處。時彼苾芻至天曉已。告諸苾芻。觀察臥具我欲前行。問曰。欲何處去。答曰。欲詣王舍城。苾芻報曰。應尋此道勿行餘路。報言好住。遂即前行。時彼長者旦入寺中。問苾芻曰。取何路去。答言此路。隨路急去趁及苾芻。告曰。咄禿頭沙門欲向何處。苾芻答曰。賢首。我已出家欲除怨諍。彼便答曰。我於今時為除怨諍。以杖熟打幾將至死。衣鉢破碎餘有殘命。覆向寺中以事具說。寺中苾芻告曰。若不教汝所向之處。必定不遭如斯苦惱。遂以此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除時因緣餘當囑授。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76b13] 若復苾芻尼。於露地處安僧敷具及諸床座。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尼。不囑授除餘緣故。波逸底迦。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僧者。謂如來聲聞弟子。敷具者。謂大床氈褥被毯等。雜物者。謂小床座枯及餘資具。於露地者。謂無覆蓋。去時者。謂離勢分。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大德。離敷具時齊遠近來名為勢分。世尊告曰。如生聞婆羅門種菴沒羅樹法。相去七尋方植一樹。枝條聳茂花果繁實。[2]十樹之內有四十九尋。若安敷具在露地時。齊此遠近當須囑授。離此勢分即須收攝。若不自舉不教人舉者。謂不收攝。有苾芻尼者。謂現有人堪可囑授。有五種囑授。云何為五。應報主人曰。具壽。此是住房。此房可觀察。此是敷具。此應可掌持。此是房門鑰。若於其處無苾芻尼者。應囑求寂女。此若無者應囑俗人。此若無者應觀四方。好藏戶鑰然後方去。若於中路逢見。應報某處取之。言除時因緣者。謂除難緣。波逸底迦者。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安僧敷具。故不囑授捨而去者。乃至未離勢分已來。得惡作罪。若離勢分便得墮罪。若苾芻尼於露地處安僧敷具。迴入房中為欲安坐寂止亂心。既寂定已方隨意出。至初更時若不損壞敷具者。得惡作罪。若損壞者得墮罪。
[0976c09] 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大德。凡敷具者有幾種損壞。佛告鄔波離。有二種壞。謂風及雨。若風吹卷攝是名風壞。若雨濕徹是名雨壞。若苾芻尼於日暮時露安敷具。至半更時而不收攝。不自他看守。若不損壞者得惡作。若壞得墮罪。如是乃至一更一更半。二更二更半。三更三更半。四更四更半。平旦(西方夜有三時分十稍令難解故依此方五更為數冀令尋者易知耳)日出時小食時[3]隅中時。欲午時正午時過午時。日角時晡時晡後時日暮時。若苾芻尼齊此晝夜。於時時中安僧敷具不即觀察。若未損壞得惡作罪。若損壞者得墮罪。
不舉草敷具學處第十五
[0976c22] 緣處同前。有二苾芻。為禮佛故向室羅伐城。在道日暮入寺寄宿。時諸苾芻遙見老者與房臥具。其少年者但與其房而無臥具。此二苾芻立性勤策。多覓乾草敷令厚煖。至曉便去。後有眾蟻依此草敷穿壞房舍。佛欲觀僧臥具并制學處。見草狼藉廣說如上。訶[4]責乃至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6c29] 若復苾芻尼於僧房內。若草若葉自敷。教人敷。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尼不囑授波逸底迦。
[0977a03]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制學處已。時有眾多苾芻遊行人間。有一長者容其停止。多敷乾草積與膝齊。至天曉已不告而去。長者見譏。佛言。應白主知。應須除棄。若違者得越法罪。復有眾多苾芻遊行人間。廣說同前。於一寺內止宿欲棄草敷。主人報曰。我為客故遠求此草。實是難得無宜輒棄。客苾芻報曰。仁等無知自身犯罪。欲令我等亦犯罪耶。作此責已取草棄外。以事白佛。佛言。此不應棄。若有苾芻囑授而去遣棄方棄。若異此者得越法罪。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77a14] 若復苾芻尼。於僧房內。若草若葉自敷教人敷。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若有苾芻尼。不囑授。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0977a17] 尼謂此法中人。僧房者。謂是如來弟子住處。於中堪得為四威儀行住坐臥。敷具者。謂草葉。餘廣如上。此中犯相亦同前說。若在甎鞕地。或在沙石中無蟲蟻處敷草。設不數看此皆無犯。
強惱觸他學處第十六
[0977a23] 緣處同前。時具壽鄔陀夷。至彼眾多年少苾芻處。勸喻之曰。汝等共我人間遊行。廣說乃至少年苾芻。俱出露地而臥。於一夜中備受寒苦等。具如苾芻律說。佛訶責已為二部眾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7a28] 若復苾芻尼。於僧住處。知諸苾芻尼先此處住。後來於中故相惱觸。於彼臥具若坐若臥。作如是念。彼若生苦者自當避我去。波逸底迦。
[0977b03] 尼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知者謂了其事。苾芻尼先此處住者。先在此中而為止宿。後來於中等者。謂是縱身強為坐臥。彼嫌苦痛者。謂被惱不樂。自當避我去者。謂以此為緣不由餘事。波逸底迦。義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了知其事如向所說。乃至避我去者。皆得波逸底迦。
故放身坐臥脫脚床學處第十七
[0977b11] 緣處同前。時具壽鄔波難陀。至彼眾多少年苾芻處勸喻曰。汝等共我人間遊行。必當降伏他宗自獲名稱。汝等若欲[1]讚誦禪思。及以衣食病緣所須皆令無闕。時諸少年雖聞此勸。共知鄔波難陀稟性惡行不堪共居。竟無一人許共同去。時有乞食苾芻。聞其覓伴。遂告鄔波難陀曰。我共大德人間遊行。有同行人報乞食者曰。此鄔波難陀為人惡行。汝今隨去必遭惱觸。遂報同梵行者曰。我滿十夏不依止他。亦不就彼求受學業。彼於我處欲何所為。知識報曰。不相用語後自當知。不受勸言遂共同去。廣說乃至鄔波難陀在[2]上棚臥。知脫脚床放身而坐。令床脚脫打破他頭等。具如苾芻律說。世尊以此因緣種種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7b26] 若復苾芻尼。於僧住處。知[3]重房棚上脫脚床及餘坐物。放身坐臥者。波逸底迦。
[0977b28] 尼[4]謂此法中尼。餘義如上。知者。或時自作或被他教。重房者。謂居重閣危朽。棚上脫脚床者。謂此床脚不連上蓋(西國床脚安四角頭於上有蓋與脚相連為此不同[5]也)及餘諸座放身坐臥者。謂極縱身或坐或臥。故令脚出傷損他人。波逸底迦者。廣釋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僧房舍有脫脚床。縱身坐臥欲惱他者。皆得墮罪。若是版棚。或是[6]甎地。或脚以版支。或時仰著。此皆無犯。
用蟲水學處第十八
[0977c09] 緣在憍閃毘。時具壽闡陀。以有蟲水澆草土牛糞等用。諸少欲者共生嫌賤。云何以有蟲水將澆草等。自作使人不顧生命。以緣白佛。佛以此緣問實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7c14] 若復苾芻尼。知水有蟲。自澆草土若和牛糞。及教人澆者。波逸底迦。
[0977c16] 餘如上說。此中犯相。若苾芻尼於有蟲水作有蟲想。若自用若教人用。得波逸底迦。疑亦如是。若水無蟲作有蟲想。得惡作罪。疑亦如是。
造大寺過限學處第十九
[0977c21]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修福德者今世後世[7]常受安樂。無福之人恒遭苦惱。時諸苾芻教化婆羅門居士。為僧伽故置立住處。時六眾苾芻說諸過患。觀此寺門安置不好。廣說如苾芻律。乃至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7c27] 若復苾芻尼作大住處。於門梐邊應安橫扂及諸窓牖并安水竇。若起牆時是濕泥者。應二三重齊橫扂處。若過者波逸底迦。
[0978a01] 餘義如上。大者。謂有二種。一施物大。二形量大。此謂形量大。言住處者。謂於其中得為行住坐臥四威儀事。作者。或自作或使人。於門梐邊應安橫扂及窓牖水竇。若起牆時是濕泥者。始從治地築基創起。應二三重布其[1]梐塹。若過得波逸底迦。釋義如上。此中犯相廣同大僧。
過一宿食學處第二十
[0978a09] 緣在室羅伐城。世尊現大神通。外道摧破悉皆逃散。邊方而住。時有長者為諸外道造一住處。外道邪師與六十人於此而住。後時長者有知識人。從室羅伐至長者處。告言。仁今於此有勝福田可恭敬不。長者即將至邪人所。知識報曰。此是世顛倒物非真福田。即為長者說諸苾芻德行尊高。廣說乃至告六眾知皆來至。彼遂令長者心[2]無淨信。復打外道驅逐令去。苾芻以事白佛。佛以此緣種種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8a19] 若復苾芻尼。於外道住處。得經一宿一食。若過者波逸底迦。
[0978a21] 爾時世尊觀彼長者調伏時至。令具壽舍利子為其說法。彼聞法已得見真諦。復為無量百千有情說法皆悟真諦。時過不食風發遭患。乃至廣說。佛言。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於外道住處。得經一宿一食。除病因緣。若過者波逸底迦。
[0978a27] 尼謂此法中尼。外道住處者。謂非同梵行。一宿一食者。謂於彼眾受食宿止齊限時節。除病因緣者。謂緣說法事及有病。波逸底迦者。廣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別住處己受一食。若更經宿得惡作罪。若食者便得墮罪。若於此宿餘處受食。宿時惡作食時無犯。若於餘處宿此處食。宿時無過食[3]時得墮罪。若餘處宿餘處食。暫來此者無犯。若此處所是多人共作。或主見留。或是親族造此住處。過食無犯。
 第三攝頌曰  過三不餘[4]食
 勸足并別眾  非時觸不受
 蟲外道觀裝

過三鉢受食學處第二十一
[0978b12] 緣在室羅伐城。世尊既證無上智覺。名稱普聞。爾時北方有大商主。來至此城郭外停止。時六眾聞已共詣其處而為說法。他便請食。既受食已更復相看為其說法。商主慇懃請其受食。復還報曰。我不須食現相求衣。商人捨去隨後而行。說伽[5]他曰。
 邊方險路不應往  設令去者勿居停
 非但處所不堪行  彼人勿共為親友
 山險居人初見好  如金揩石創鮮明
 中方居者則不然  始終不動如山岳

[0978b22] 時諸商人聞此語已。答聖者曰。何因致恨苦見譏誚。六眾告曰。賢首。已與仁等略申情義廢我善品。頻為說法復現相已乃至得衣。商人俛仰咸並與之。所有路糧無不罄盡。[6]遂遭賊劫。諸餘商人聞是語已咸共譏嫌。此是緣起尚未制戒。
[0978b28]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長者。娶妻不久便即身死。如是乃至第七娶妻悉皆身亡。時人並皆喚為妨婦。更欲娶妻人皆不與。乃至求得眇右目女。彼有知識說伽[7]他曰。
 波羅舍[8]修將淨齒  若人頭向西出眠
 眇右目女娶為妻  此等皆為不善相
 兩惡相逢必有損  譬如刀石共相投
 夫婦皆是妨害人  若娶定當遭死事

[0978c07] 時彼知友雖聞此語竟不齒錄。猶索不休。眇目父母營辦飲食而欲嫁女。十二眾來[9]飯食盡授不成禮會。俗旅譏嫌。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8c11] 若復眾多苾芻尼。往俗家中。有淨信婆羅門居士。慇懃請與餅麨飯。苾芻尼須者。應兩三鉢受。若過受者波逸底迦。
[0978c14] 既受得已還至住處。若有苾芻尼應共分食。此是時。尼謂十二眾。或復餘尼。過二已去名曰眾多。俗家謂白衣家婆羅門等。往者謂到其所。淨信者。謂信三寶深心歸敬。慇懃者。謂心至極。請者。謂發言[10]近請。麨餅者。謂所施食。須者。謂情愛樂。兩三鉢者。鉢有三種。謂上中下。上者謂受摩揭陀國二升米飯。中者謂受一升半米飯。小者謂受一升米飯。應兩三鉢者。指其限齊。還至住處者。謂至寺中。若有苾芻尼應共分食者。謂與同梵行者共相分布。若過受得波逸底迦者。事並如前。此中犯相。以[11]二大鉢受時。得惡作罪。若吞噉者。得墮罪。
足食學處第二十二
[0978c28] 緣處同前。佛告諸苾芻曰。我為一坐食時。常得少欲無病起居輕利氣力康強安樂而住。如佛所說。一坐食時有斯勝利。時諸苾芻皆一坐食。然正食時若見二師及餘耆宿即便離座。將為足食更不敢食。由少食故顏色痿黃形體羸瘦。世尊見已知而故問阿難陀。我一坐食乃至得安樂住。教諸苾芻亦一坐食得安樂住。何故諸苾芻顏色痿黃身體羸瘦。阿難陀白言。時諸苾芻如佛所教為一坐食。正噉食時見二師來及諸尊宿即起離座。既離座已將為足食更不敢食。由食少故。顏色痿黃身體羸瘦。佛告阿難陀。若苾芻食時。乃至未足已來。隨意飽食。若受食已更不應起。如佛所教乃至不應起者。時諸苾芻。隨得多少羹菜之類及食熟豆。即謂足食。起已更不敢食。由此因緣身皆羸損。世尊見已問阿難陀曰。我教諸苾芻。凡欲食時。行鹽已去。乃至未足已來。隨意飽食。若受食已更不應起。何故諸苾芻身體羸瘦不能充悅。時阿難陀即以上緣具白世尊。佛以此緣告阿難陀曰。有五種珂但尼食。(是嚼齧義[1]也)若食不成足食。云何為五。謂一根二莖三葉四花五果。食此五時不成足食。若苾芻。先食五種嚼食。後時得食五種噉食。若先食五種噉食。更不應食五種嚼食。若更食者得越法罪。如世尊說。五種嚼食不名足食。五種噉食名足食者。時諸苾芻所受得食纔食少許。有緣起已即謂成。足更不敢食。身皆瘦損。世尊見已知而故問阿難陀曰。我說五種嚼食不成足食。五種噉食方是足食。皆令飽食。何意苾芻身形瘦損。阿難陀白佛言。如佛所說。五種嚼食不名足食。五種噉食是[2]名足食者。時諸苾芻所受得食纔食少許。有緣起已即謂成足更不敢食。由是因緣身形損瘦。佛告阿難陀。有五因緣方成足食。復有五緣不成足食。云何五緣成足食。一知是食。二知有授食人。三知受得而食。四知遮食。五知捨威儀。云何知食。謂知是五嚼食噉食。云何知授食人。謂知女男半擇迦等。云何知受得而食。謂二五食從他受得而食。云何知遮食。謂遮二五食。云何知捨威儀。謂於此座捨之而起。具此五緣名為足食。云何五種不名足食。謂知非是食。知無授人。知受得未食。知不遮食。知未離座。是名五種不足食。復有五種足食。云何為五。一是清淨食。二少有不淨食相雜。三非惡觸食。四少有惡觸食相雜。五捨其本座。是名五種足食。復有五種不名足食。云何為五。一是不清淨食。二多有不淨食相雜。三惡觸食。四多有惡觸食相雜。五未離本座。是謂五種不名足食。復有五種足食。云何為五。謂見行食者與食之時。苾芻報云。我不須。或云去。或云休。或云已足食。或云已了。斯五皆是決斷不取。無餘之言。作此語時即名足食。復有五種不足食。云何為五。謂見行食者與食之時。苾芻報云。何且未須。或云且去。或云且休。或云且待食。或云且待了。斯五皆是未為決斷。有餘之言。作此語時不名足食。如世尊說。苾芻不應飽足食已更復受食。時十二眾苾芻尼。隨足未足更復噉食。少欲苾芻尼聞生嫌恥。作如是語。云何違佛所教。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79c03] 若復苾芻尼。足食竟更食者。波逸底迦。
[0979c04]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有眾多苾芻尼身嬰病苦。其瞻病人亦去就食。既自食已并為病者持食而歸。時諸病人不能盡食。瞻病之人自足食已更不敢食。復無求寂淨人可令授食。便將殘食棄在一邊。遂有烏鳥競來噉食。因致諠聲。佛言。我聽作餘食法隨意而食。如佛所言。聽作餘食法。不知云何作。以緣白佛。佛言。若有苾芻尼已足食竟。更有施主與五嚼五噉美好飲食。情希欲食者。彼苾芻尼應淨洗手受取其食。可詣彼現食。苾芻尼未離座者。前而立作如是語。具壽存念。我苾芻尼某甲。已飽滿足食竟。更復得此珂但尼食蒲繕尼食等。情希更食。具壽當與。我作餘食法。時彼苾芻尼即應為作餘食法。食二三口已。告曰。可去。此是汝物隨意當食。時彼苾芻尼既作法已。持向一邊[3]任意飽食。若苾芻尼既足食已情希更食。不作餘法而食者。得越法罪。
[0979c22] 有五因緣不成作餘食法。云何為五。謂住界外。或遠處障處。或居背後。或在傍邊。或所對人已離本座。此皆不成作餘食法。有五因緣成作餘食法。云何為五。謂同一界內。在相近無障處。非背後。非傍邊。其所對人亦非離座。此成作餘食法。復有五緣不成作餘食法。云何為五。謂在界外。或遠障處。或不以器盛。或手不持捧。或所對者已離本座。此不名作餘食法。有五因緣成作餘食法。翻上應知。若其一人作餘食法已。有眾多苾芻尼來共食者悉皆無犯。勿致疑惑。世尊讚歎持戒。告諸苾芻尼。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80a05] 若復苾芻尼足食竟。不作餘食法更食者。波逸底迦。
[0980a07] 尼謂十二眾。餘義如上。足食竟者。謂飽食已離本座。不作餘食法者。謂不持二五等食對他作法。更食者。謂是吞咽。此中犯相。若苾芻尼足食想疑。皆得墮罪。足食不足想疑。得惡作罪。不足食不足食想。足食不足想無犯。爾時鄔波離白佛言。世尊。食何等粥名為足食。佛告鄔波離。若粥新熟竪匙不倒。或指等句[1]畫其跡不滅。食此粥時名為足食。大德。食何等麨名為足食。佛言。若初和水攪時。竪匙不倒。或五指句其跡不滅。食此麨時名為[2]足食。又鄔波離。凡是薄粥薄麨皆非足食。
勸他足食學處第二十三
[0980a19] 緣處同前。時有白衣婦人。詣苾芻尼所。白言。聖者。我欲出家。尼將此女。於親教師處便與出家。報弟子曰。汝當教授。時有長者。請佛[3]及僧就舍而食。隨意食已更得餘食將向池邊。師問老者。汝欲得不。答言。欲得。師曰。汝為濾水為作餘食法耶。老弟子曰。我作餘食法。師可取水。彼即入水。便將己分作餘食法。師分不作。師取水已即便取食。師既食已。老者白言。師今有罪應如法悔。師曰。我不見罪。答曰。不作餘食法。師曰。我實無罪。准斯道理汝當有過。即以此事告諸苾芻尼。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僧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0b03] 若復苾芻尼。知他苾芻尼足食竟。不作餘食法。勸令更食。告言。具壽。當噉此食。以此因緣欲使他犯生憂惱者。波逸底迦。
[0980b06] 尼謂此法中尼。知者。或自覺知或因他告。足食竟者。謂飽食已。不作餘食法者。謂不對於人他不取食。勸者。謂遣更食。以此因緣欲令他犯。結罪釋義並廣如前。此中犯相。若苾芻尼知他足食。不作餘食法。勸他令食此可噉嚼者。皆得墮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三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13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四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別眾食學處第二十四
[0980b19] 佛在王舍城。時提婆達多於其界內。與五百苾芻別眾而食。少欲苾芻共生嫌恥。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集二部僧問實訶責。告言。我今與諸苾芻苾芻尼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別眾食者。波逸底迦。
[0980b24]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苾芻苾芻尼身嬰病苦。佛言。除病因緣。或有道行。或緣作務。並皆絕食。佛言。除道行及以作時。或有附船而去者。佛言。除船行時。乃至除大施會時。于時影勝王未得見諦。以竹林園施露形外道。得見諦已遂廢外道。奉施佛僧而為受用。時影勝王舅。在外道中出家。起信敬心請白供養。乃至白佛。佛言。除沙門施食時。爾時世尊讚歎少欲及尊重戒者。為說法已。告諸苾芻。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0c06] 若復苾芻尼。別眾食者。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病時作時。道行時船行時。大會食時沙門施會時。此是時。
[0980c09] 餘義如上。別眾食者。謂別別而食。除餘時者。謂除別時。病時者。於一食時不能安坐。作時者。或窣[4]覩波。或是眾事下至掃地大如席許。或時塗拭如牛臥處。道行時者若行半驛往來。或行一驛。船行時者。若附他船。或半驛一驛。大會者。謂多人聚集。沙門者。謂佛法外諸外道類亦名沙門。以彼勞身求道故。此是隨開。結罪同前。
[0980c17]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界內作同界想及疑。為別眾食。得波逸底迦。若在界外作界內想疑。得惡作罪。若在界外作界外想。及在界內為界外想。無犯。
[0980c21] 凡言住處有二種。一根本住處。二院外住處。若於本處苾芻尼食時。應問院外苾芻尼同來食不。若不問而食者。得惡作罪。若院外苾芻尼食時。應問本處苾芻尼同來食不。若不問知四人同食者。得波逸底迦。若三人食一人不食。若三圓具一未圓具食。皆無犯。若以食送彼。[5]乃至鹽一匙。或草葉一把。與彼眾處食。皆無犯。或時施主作如是語。但來入者我皆與食。或時施主造別房施云。於我房中住者我皆與食。斯亦無過。
非時食學處第二十五
[0981a03] 緣處同前。時大目連。與十七眾出家。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被婆羅門長者等瞋罵。乞食不得空鉢而還。遂便斷食。於眾人前自摩其腹。說伽他曰。
 佛說最妙語  遍滿於人天
 飢是苦中極  斯言為最妙

[0981a09] 乃至十七眾。詣一長者處。非時[1]飽食。世尊種種訶責告曰。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1a12] 若復苾芻尼。非時食者。波逸底迦。
[0981a13] 餘義如上。言非時者。有其二限。一過中已去。二明相未出已來。結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非時非時想及疑食者。波逸底迦。若時非時想及疑。得惡作罪。若時作時想。非時時想。無犯。
食曾觸食學處第二十六
[0981a19] 緣處同前。時哥羅苾芻。常法如是。每居村邑行乞食時。持鉢及鉢帒。若得濕飯以鉢承受。若獲乾[2]飯即以帒盛。所有濕飯當日皆食。乾者曬曝舉之[3]盆內。若遇風寒陰雨。即以煖水潤漬充食。既飽食已便受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微妙之樂。乃至世尊種種訶責告曰。我今為諸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1a26] 若復苾芻尼。食曾經觸食者。波逸底迦。餘義如上。曾經觸食者。有二種觸。一中前受過午觸。二過午受過更觸。若苾芻尼。知是曾觸食。不作法而重吞咽者。結罪同前。
[0981b01]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曾觸食作曾觸想及疑食者。波逸底迦。若非曾觸作曾觸想疑。得惡作罪。若非觸非觸想。或觸作非觸想。無犯。若曾所觸鉢未好淨洗。若小鉢若[4]匙若銅盞若安鹽器而用食者。皆波逸底迦罪。若手觸鉢帒若拭巾錫杖。若戶鑰及鎖。如是等物。若觸捉已不淨洗手捉餘飲食。乃至果等吞咽之時。皆得波逸底迦。若苾芻尼欲飲水時。不淨洗口吞咽之時。得惡作罪。若以澡豆土等。清淨澡漱者。無犯。
不受食學處第二十七
[0981b12] 緣處同前。時大哥羅苾芻。於一切時常用深摩舍那處鉢。(謂是棄死屍處舊云尸陀者[5]訛)受用深摩舍那處衣食臥具。云何死屍處鉢。若有人死。瓦甌祭器取以充鉢。云何死人衣。以衣贈屍取以浣染縫刺為衣。云何死人食。是諸親族以五團食祭饗亡靈。取而充食。云何臥具。此大哥羅常在屍處而為眠臥。是謂屍林鉢衣食臥具。若人多死時。大哥羅身體肥盛。不復數往城中乞食。若無人死。身形羸瘦。數往城中巡門乞食。時守城門者。作心記念。大哥羅食死人肉耶。時此城中有一婆羅門。身亡送至林所。其妻及女哭在一邊。時大哥羅看燒死屍。時女見已告其母曰。今此聖者猶如瞎烏。守[6]屍而住。時有人聞來告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彼婆羅門女自為損害。我聲聞弟子德若妙高。作麁惡言共相輕毀。緣斯惡業於五百生中常為瞎烏。時遠近人眾。咸聞世尊所記之事。廣說乃至勿令野干噉其祭食。即便疾去驅彼野干取其祭食。諸人報曰。任汝所食何物。然聲遍城廓云汝食人。作是語已相隨而去。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我聲聞弟子由不受食。有此過生。是故我今勅諸弟子。受取應食。令他證知故。如佛所教。受取方食。不知如何成受。佛言。有五種受。一身與身受。二身與物受。三物與身受。四物與物受。五置地受。有五種不成受云。何為五。謂在界外。或在遠處障處。或在傍邊。或居背後。或時合手。是謂五種不成受食。廣說乃至獲果不受。佛言。應受應作淨。不知如何作淨。佛言。有五種作淨。云何為五。謂火淨。刀淨。爪淨。蔫淨。鳥啄淨。復有五種作淨。謂拔根淨。手折淨。截斷淨。劈破淨。無子淨。如佛所說。受取應食。十二眾苾芻尼。隨受不受自取而食。少欲尼見生嫌恥心。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事。同前集尼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1c18] 若復苾芻尼不受食。舉着口中而噉咽者。波逸底迦。
[0981c20]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苾芻尼。水及齒木無人授與。入村求授。佛言。除水及齒木。復有遊行人間經過險路無人授食。獼猴熊羆為授果食。尼不肯受迴還。乃至白佛。佛言。若諸有情知授未授皆得[7]授食勿致疑心。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81c26] 若復苾芻尼不受食。舉著口中而噉咽者。除水及齒木。波逸底迦。
[0981c28] 尼謂此法中人。不受者。謂不從他受得。食者。謂二五等。噉咽者。謂是吞咽。除水及齒木者。謂除此物餘皆須受。若生濕條火淨應受。結罪同前。此中犯相。不受食作不受想及疑等。二重二輕。後二無犯。廣如上說。
飲蟲水學處第二十八
[0982a05] 緣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爾時闡陀苾芻。用有蟲水。時諸苾芻見而告曰。何因故心用有蟲水。報曰。此水內蟲誰持付我。諸餘盎盆江河池沼四大海水何不[1]往耶。自生自死於我何過。聞是語已共生嫌恥。以緣白佛。佛以此緣。集二部弟子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2a12] 若復苾芻尼。知水有蟲受用者。波逸底迦。
[0982a13] 尼謂此法中人。知者。或自知或他告。水有蟲者。蟲有二種。一纔觀即見。二羅漉方見。水謂諸水。用水有二。一內受用。二外受用。云何內受用。謂是內身所有受用。外謂於身外所有受用。洗濯衣鉢。若浣染衣。若灑地。若牛糞塗拭等。波逸底迦釋義如上。此中犯相。若苾芻尼。用蟲水作有蟲想及疑。皆得波逸底迦。若水無蟲作有蟲想疑。得惡作罪。餘二無犯。
[0982a21] 若苾芻尼。知麨蜜糖油醋水[2]漿及醋乳酪餅果等有蟲而受用者。皆得墮罪。
與無衣外道男女食學處第二十九
[0982a24] 緣在王舍城。時此城內有諸商人。來詣佛所頂禮雙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為諸商人說微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既聞法已深心歡喜禮佛而去。復詣阿難陀所禮已而坐。尊者為說法要。乃至白言。大德。世尊欲向何處人間遊行。阿難陀曰。仁等自可往問世尊。答言。世尊大師威德嚴重。我等何敢輒有諮問。阿難陀曰。我觀相貌。世尊不久當向室羅伐城。既至夏了。世尊將諸大眾隨路而行。時商旅內有露形外道亦與隨行。求食不得現其飢相。諸苾芻尼有鉢食餘各持授與。餅果之類盛滿其器。廣說乃至於其路中逢一露形。問言。仁等道糧誰復相濟。答言。諸禿釋女。時露形者聞是語已情生不忍。為諸外道說伽他曰。
 云何汝身不陷地  云何舌不百片裂
 云何諸神見此事  不以霹靂破汝身
 野干每食師子殘  而常有念害師子
 十力聖眾以食濟  汝今見罵不知恩
 [3]彼定證得一切智  於友非友心平等
 汝等外道可惡人  尚亦相依蒙濟給
 若人不識恩與義  當知此類不如狗
 狗於人處解施恩  汝似惡蛇常吐毒

[0982b18] 此是緣起尚未制戒。
[0982b19] 爾時世尊人間遊行。至室羅伐城。時有五百邑人。請佛及僧。廣說乃至聞法見諦。時有露形外道二女。一老一少。來從乞食。阿難陀不善觀察餅有相黏。老者與一。少者得二。老者曰。王子苾芻與我一餅汝便得二定知於汝心生愛念當自嚴飾。少者曰。勿作是語。今此王子棄上宮闈出家厭俗。脫屣塵勞如捐涕唾。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自手授與無衣外道及餘外道男女食者。波逸底迦。
[0982c01] 尼謂此法中人。自手等者。謂以手授食。食義同前。無衣者。謂是露形之儔。及餘雜類外道。得波逸底迦。餘義如上。此中犯相。若苾芻尼自手與食。皆得墮罪。若是親族。或是病人。與者無犯。或欲以食因緣除彼惡見。與亦無犯。
觀軍學處第三十
[0982c07] 緣在室羅伐城。時勝光大王。令一大將領兵征伐。時六眾苾芻聞兵欲去。共相告曰。我等宜觀。便往路所見象軍來。問曰。何去。答[4]云。聖者。今有邊隅不臣。王命我等往伐。六眾報曰。看汝形勢有去無歸。汝等暫還與宗親取別。以苣勝水共相祭祀方可從軍。廣說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告諸苾芻。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2c15] 若復苾芻尼。往觀整裝軍者。波逸底迦。
[0982c16] 尼謂此法中人。整裝軍者。謂將欲戰整帶甲冑裝束軍儀。有一類軍。謂唯有象。有二類軍。謂兼以馬。有三類軍。謂兼以車。有四類軍。謂兼以步。往觀者。謂向其處。結罪如上。此中犯相。
[0982c21] 若苾芻尼。觀整裝軍者。得波逸底迦。若苾芻尼。為行乞食路見軍來。或時寺近大路。或軍入寺。或苾芻尼為王所喚。或夫人太子大臣及諸人等所請。設見軍時並皆無犯。若見軍時不應說其好惡。又八難緣隨一現前。見亦無犯。
 第四攝頌曰  觀軍二打擬
 覆罪詣俗家  然火與欲過
 說欲非障法

軍中過二夜宿學處第三十一
[0983a02] 緣處同前。時勝光王。親帥軍旅自往邊城。至彼合圍尚未降伏。大臣白王。給孤獨長者有大福力。彼若來者或可歸降。勅書命來。雖在軍中但思聖眾。時勝光王即便以書白諸僧眾。六眾聞已赴王軍所。便捉象牙撲之於地。見馬兵來捉尾擲置一邊。見車兵來云此破車。即便捉軸拔之路左。見步兵來云如草人。便扼其項擲之軍外。時彼四兵既見[1][夌*欠]辱無可奈何。乃至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眾。問答同前。告曰。我觀十利為二部眾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3a13] 若復苾芻尼。有因緣往軍中。應齊二夜。若過宿者。波逸底迦。
[0983a15] 尼謂此法中人。有緣者。謂是王等乃至眾庶所有請喚。軍中者。謂軍兵欲戰。四兵如前。齊二夜者。二夜應宿過此不應。若過宿者波逸底迦。此中犯相。若至軍中過二夜。皆得墮罪。若其王等請留住宿及八難事。過宿無犯。
擾亂軍兵學處第三十二
[0983a21] 緣處同前。餘如上說。乃至共行觀兵為勇為怯。預先藏伏驚怖軍眾共相擾亂。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同前集眾告諸苾芻。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3a25] 若復苾芻尼。在軍中宿經二夜觀整裝軍。見先旗兵及看布陣散兵者。波逸底迦。
[0983a27]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旗者有四種。一師子旗。二大牛旗。三鯨魚旗。四金翅鳥旗。兵有四種。謂象馬車步。陣有四種。一槊[2]刃勢。二車轅勢。三半月勢。四鵬翼勢。若觀此等軍陣之時。便得墮罪。此中犯相。若二夜在軍中。若觀四兵未著甲冑未執[3]杖者。得惡作罪。若觀整裝者波逸底迦。若其王等請留住者及八難事。見亦無犯。
打苾芻尼學處第三十三
[0983b07] 緣處同前。時大目連。與十七眾出家若自遊行人間去時。告言。汝等我若不在依好僧住。彼便依止鄔陀夷。報言。汝等可來作如是如是事。報言。所有處分我不能作。時鄔陀夷便搭一人。時十七人高聲啼哭。廣說乃至世尊訶責。云何苾芻。以瞋恚心打他苾芻。集苾芻眾告曰。我觀十利為諸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3b15]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不喜。打苾芻尼者。波逸底迦。
[0983b17] 尼謂此法中人。瞋者。謂恚纏心起忿惱時。打者。謂打搭也。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已受圓具。釋罪如上。此中犯相。若以內身分或以外物或兩俱兼。內者。若以一指打時得一墮罪。若二得二。乃至以五得五墮罪。若以拳肘頭肩胯膝乃至足指。皆得墮罪外者。若以細草莛。或以箭笴及餘器具。乃至棗核。或掬芥子。遙打擲他。隨一著時皆得墮罪。是謂外物。二俱者。手執刀杖擊前人。及餘種種之類及箒莛樹葉。隨所著處皆得墮罪。是謂二俱。若為令彼怖。或為成就呪術打搭前人。此皆無犯。
擬手向苾芻尼學處第三十四
[0983b29] 緣處同前。餘如上說。時鄔陀夷。即便瞋忿[4]努手向一。彼十七人一時皆倒高聲啼泣。苾芻嫌賤以事白佛。佛便訶責乃至告曰。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3c04]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不喜。擬手向苾芻尼者。波逸底迦。
[0983c06] 餘義如上。言擬手者。謂舉手擬他。釋罪同前。
覆藏他罪學處第三十五
[0983c08] 緣處同前。時難陀苾芻。有親教弟子。名曰達摩。深懷慚愧樂持戒行常自悔謝。因白師曰。我今欲向閑靜之處隨情作業。難陀報曰。爾當謹慎。鄔波難陀聞是語已。告曰。汝持我座共爾俱行。達摩白言。豈詣閑林而逐靜耶。鄔波難陀曰。癡人。汝謂我心散亂無所了知。達摩便持彼座往晝遊處。廣說乃至時有女來。鄔波難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遍抱女身。嗚咂其口捨之而去。告達摩曰。具壽。雖知汝見勿告餘人。報言。大師。乃至未見善苾芻來我終不說。鄔波難陀曰。汝親教師有鄙惡事我常覆蓋。汝見我過不藏護耶。達摩曰。大師。知他有麁罪共相覆護。如此之事我當先說。達摩便去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集苾芻告曰。我為[5]諸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知他苾芻尼有麁惡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0983c25]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麁惡罪者有二種。謂他勝罪。及眾教罪。覆藏者。謂掩蔽也。釋罪同前。此中犯相。作心覆藏麁罪皆得墮罪。若墮罪者。乃至明相未出已來得惡作。明相出已亦得惡作。若恐他作梵行等難。覆皆無犯。
共至俗家不與食學處第三十六
[0984a02] 緣處同前。鄔波難陀語難陀苾芻。大德當知。仁之弟子達摩。於我有隙。彰我惡響令制學處。我欲令得不饒益事。或令一日絕食受飢。廣說乃至六眾將達摩往一俗家互相飲噉。
[0984a06] 令其不食。世尊訶責告言。由此事故。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語餘苾芻尼。作如是語。具壽。共汝詣俗家。當與汝美好飲食令得飽滿。彼苾芻尼至俗家竟不與食。語言。具壽汝去。我與汝共坐共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作是語時。欲令生惱者。波逸底迦。
[0984a13]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共至俗家者。謂四姓家。言美好飲食。謂五嚼食及五噉食。令得飽滿者。謂恣意而食。汝去等者。是驅遣言。語謂讀誦。坐[1]謂禪思。獨坐等。樂者。明作惱意令他絕食。以此為緣不為餘事。釋罪同前。此中犯相。若苾芻尼。故心令他苾芻尼絕食者。得波逸底迦。若為病緣醫遣絕食不與。無犯。
觸火學處三十七
[0984a21] 緣在王舍城。時此城中長者婆羅門。作如是念。世尊夏了。欲向何處遊行人間。多持財貨隨佛而去。多獲福利。廣說乃至問阿難陀。同前問答。觀其先兆欲向王舍城。商主問知行日多少。即皆預辦供設所須。時阿難陀。每日常在商主前行。遂見岐路。一是直道。多有師子虎豹恐怖難行。一是曲路。安隱無礙。商人分為二眾。乃至廣說。阿難陀言。如來大師久離怖畏。師子虎豹何所能為。隨佛去者若遭恐懼。無有是處。佛漸遊行至一聚落。有二童子在村門戲。一人持鼓。一人執弓。時二童子來對佛前聲鼓彈弓。爾時世尊即現微笑。有種種光從口而出。所謂青黃赤白紅頗胝色。此之光明或有沈下或復上昇。其光下者。下至速活地獄黑繩眾[2]合小叫大叫小熱大熱[3]阿毘地獄及八寒地獄。光既至彼。若諸有情受炎熱者皆得清涼。若處寒氷便獲溫暖。彼諸有情離苦安樂。皆作是言。我與汝等為從地獄死生餘處耶。爾時世尊為欲令彼諸有情類生信喜故。便遣化身往地獄內。彼見化已咸作是說。我等不於此死而生餘處。此由希奇大人成就力故。令我身心除苦得樂。既生信已便能消滅地獄諸苦。於人天趣受勝妙身。常為法器能見諦理。其上昇者。上至四[4]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色究竟天。所至之處。光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并復說此二伽[5]陀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0984b24] 時彼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還至佛所。若佛世尊說過去事。光從背入。若說未來事。光從胸入。若說地獄事。光從足下入。若說傍生事。光從足跟入。若說餓鬼事。光從足指入。若說人事。光從膝入。若說力輪王事。光從左手掌入。若說轉輪王事。光從右手掌入。若說天事。光從臍入。若說聲聞事。光從口入。若說獨覺事。光從眉間入。若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光從頂入。是時光明繞佛三匝從頂而入。時具壽阿難陀。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非無因緣熙怡微笑。即說伽他曰。
 世尊遠離掉憍慢  於有情中第一尊
 降伏煩惱及諸[6]惡  若無因緣不微笑
 如來自證真妙覺  諸有聽者皆樂聞
 牟尼最勝願宣揚  大眾疑心為開決

[0984c11] 佛告阿難陀。如是如是。如來應正等覺非無因緣而現微笑。汝見二童子引導我不。白佛言見。佛告阿難。以此善根。於當來世十三劫內。不墮惡趣生人天中。於最後身得成無上正等菩提。一名法鼓音如來。二名施無畏如來。爾時世尊說是記已隨路而去。至一村隅林中而宿。如佛所說。苾芻住處乃至樹下。亦應隨次共分。時六眾苾芻分得一枯樹。夜被寒逼。以火燒樹。於此樹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緣枝而上。垂身欲下。六眾見蛇高聲唱言。欲墮欲墮。時諸商人聞是聲已。咸作斯念。有師子入營。跳躑而墮。便[7]大驚怖四向奔走。于時世尊告阿難陀曰。何意商旅四面逃奔。阿難陀白佛言。大德。如佛教勅。凡諸苾芻所在之處。應隨長幼共分住處。六眾苾芻今宵宿處。分得枯樹被寒所逼。以火燒樹。於此樹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緣枝而上。放身欲下。六眾見蛇高聲唱言。欲墮欲墮。時諸商人聞是聲已。咸作斯念。有師子入營跳躑而墮。便大驚怖四[1]面奔逃。世尊告曰。汝可急去報諸商人。如來在處離師子怖。速[2]命商旅勿復驚惶。時阿難陀奉教告知。諸人咸住。時諸苾芻見是事已。悉皆有疑。俱來白佛。大德。何意六眾作墮落聲驚諸商旅。世尊因此重為安慰令離憂怖。
[0985a07] 佛告阿難陀。非但今日驚怖商旅。乃往古昔已曾恐懼於他。令彼四面逃走。我為安慰令離憂惱。汝等當聽。於過去世。於一水側有頻蠡果林。於此林中有其六兔。共為知友依止而居。時頻蠡果熟墮水作聲。于時六兔聞果落聲。形小志怯便大驚怖四向逃走。時有野干見其奔走來問其故。兔曰。我聞水內有非常聲。將非猛獸欲來害我。緣此事故我等逃奔。野干亦走。如是猪鹿牛象豺狼虎豹及小師子。各相詰問。聞斯語已悉皆奔竄。去斯不遠。於山谷中有一猛師子王依止而住。于時師子見諸獸類惶怖奔馳。問言。汝等何怖。皆說其事。師子報曰。在何處所而作惡聲。諸獸答曰。我亦不知。若未委者且勿馳走。我為審觀。即便次第而問。兔云。此之怖聲是我親證非是傳聞。共觀聲處。于時諸獸咸悉共至須臾暫住。還聞果落墮水作聲。報曰。此是食果非關恐怖。爾時空中有天見已。說伽他曰。
 不應聞他語便信  當須親自審觀察
 勿如樹果落池中  山林諸獸皆驚走

[0985a27]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師子者。即我身是。往時六兔者。即六眾是。爾時世尊漸次遊行到王舍城。時六眾苾芻於燃火處。各以火頭共相調弄。或作日月形。外道見時各生輕賤。作如是語。仁等知不。沙門釋子火頭調戲。與彼童兒有何異處。云何減割妻子之分。給此禿人充其鉢食。時諸苾芻聞是語已。具白世尊。佛以此緣。集諸苾芻問實訶責。告言。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5b07] 若復苾芻尼。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0985b09] 爾時世尊為諸尼眾制學處已。諸苾芻尼。於如來窣[*]覩波處。更不燒香然燈以為供養。亦不承事親教師軌範師煖湯水等。佛知故問。乃至佛言。若觸火者。作時守持雖觸無犯。不知云何守持。佛言。凡觸火時作如是念。我為供養佛故今須觸火。或云。為法為僧。為鄔波駄耶阿遮利耶。及己自受用并同梵行。為某事故今須觸火。乃至病緣。佛言。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0985b18] 若復苾芻尼。無病為身。若自然火。若教他然者。波逸底迦。
[0985b20]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此中犯相。若苾芻尼。以火頭共相戲弄。或作日月輪形。皆得墮罪。凡然火時。應觀其事而作守持。若不守持輒然輒觸者。得波逸底迦。若滅火者。亦得墮罪。亦應准事持心云我滅火。若捉火頭前[3]火。或抽火頭。或翻轉火炭。或翻轉糠[麥*弋]等火。隨作何事。謂作食煮水然燈燒香等觸著之時。皆惡作罪。若以毛髮爪唾等棄火中者。亦得惡作罪。若此等事准時觀察作守持者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四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19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欲已更遮學處第三十八
[0985c09] 緣處同前。時六眾中。阿說迦補捺伐素。二俱命過。其難陀鄔波難陀年並衰老。彼十七眾年漸長大勇健有力。便共詳議。我等常被六眾欺輕。於二人中鄔波難陀更為苦切。我等宜應為作捨置羯磨。廣說乃至難陀苾芻為眾上座。權為誘誑。不令入眾。即鳴[4]犍[5]稚便作捨置羯磨。鄔波難陀詣難陀所。啼泣而住。難陀報曰。持欲不成。是惡與欲。還我欲來。以此因緣世尊訶責。廣說乃至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5c19] 若復苾芻尼。與他欲已。後便[6]悔言。還我欲來不與汝者。波逸底迦。
[0985c21] 尼謂此法中人。與欲已者。先已言與。後便等者。是索欲[7]詞。釋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先與欲已後便[8]生追悔。即報眾云。還我欲來我不樂與者。便得墮罪。
與未近圓人同室宿過二夜學處第三十九
[0985c26] 緣處同前。爾時世尊大眾圍遶而為說法。言[*]詞美妙令眾樂聞聽者忘疲如蜂食蜜。時有貧窮作人。聞佛法已作如是言。世尊出現皆為富人。若佛世尊於夜說法我得聽聞。佛言。應夜誦經。或為說法。應著燈燭勿令闇昧。時有摩訶羅苾芻。不用心眠。遂即[1]讇言說非法事。俗人聞已遂即譏嫌而不聽法。以事白佛。佛言。由與未圓具者同一室宿及然燈燭。有是過生。是故我今不聽苾芻苾芻尼與未圓具人同一室宿及然燈燭。此是緣起尚未制戒。時尊者舍利子。有二求寂。一是准陀。二是羅怙羅。欲夏安居。大眾集會共分房舍。此二求寂不蒙其分情懷憂惱。乃至准陀問羅怙羅。何故憂住。答言。仁具福德有大威神。化作草菴即堪止宿。我無威力其欲如何。准陀曰。非時見佛欲有諮問。無有是處。有淨施主。以妙香泥塗拭圊廁。可於此宿以度一宵。遂入廁屋權時而臥。即於其夜天降大雨。去斯不遠。於地穴中有大毒蛇依止而住。水滿穴中。其蛇遂出便往廁[2]中。如來大師得無忘心。作如是念。若彼毒蛇[3]螫羅怙羅者。此必當死。但有其名。又釋迦種自恃高慢便生不信。作如是語。若羅怙羅不出家者。繼轉輪王位。今既出家無所依怙。臥於廁上被蛇所[*]螫枉苦身亡。作是念已。便舒右手如象王鼻。擎取彼身安自床上。佛於是夜時行時坐以至天明。有[4]餘苾芻往世尊所欲。申禮敬。世尊常法。若欲為諸聲聞制學處者。未至待集至不令去。時求寂羅怙羅覺已。知是佛床。即便驚起惶怖而立。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凡諸求寂求寂女。無父無母。唯有汝等同梵行人共相慈念。此不愍護誰當見憂。是故我今聽諸苾芻苾芻尼與未近圓人齊二夜同宿無犯。時六眾苾芻過二夜宿。少欲苾芻聞是語已便生嫌賤。云何苾芻不奉佛教。以緣白佛。佛問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6b05] 若復苾芻尼。與未近圓人同室宿過二夜者。波逸底迦。
[0986b07] 尼謂此法中人。有二圓具。謂苾芻苾芻尼。餘非圓具。謂求寂女等。室有四種。一總覆總障。如諸房舍及樓觀等。上總遍覆四壁皆遮。二總覆多障。於其四壁少安窓戶。三多覆總障。即四面舍。於四邊安壁中間竪柱。四簷內入或可平頭。四多覆多障。謂三面舍。於四面舍無其一邊。若半障半覆。或多障少覆。或簷際等並皆無犯。若有病同宿。縱過二夜亦無犯。
不捨惡見違諫學處第四十
[0986b17] 緣處同前。時無相苾芻自生惡見。作如是語。如佛所說。障礙之法不應習行。我知此法習行之時非是障礙。以緣白佛。乃至佛[5]言。眾應與彼作別諫事。若復更有如斯等類苾芻苾芻尼。應如是作。往至其所告言。汝莫作是語。如佛所說障礙之法不應習行。我知此法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說障礙法非障礙法。種種方便說是障礙法。若習行者定是障礙。汝今應捨如是惡見。如是應諫奉教而去。彼執不捨。佛言。應作白四羯磨諫彼。事同大僧律。乃至作捨置羯磨。然[6]後堅執不捨。以緣白佛。[7]佛集眾問種種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6c02] 若復苾芻尼。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法。欲是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諸苾芻尼應語彼苾芻尼言。汝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說欲是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尊。謗世尊[8]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以無量門於諸欲法說為障礙。汝可棄捨如是惡見。諸苾芻尼如是諫[9]時捨者善。若不捨者。乃至二三隨正應諫隨正應教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波逸底迦。
[0986c11] 餘義如上。作是語者。謂說其事。我知佛所說法者。謂如來應正等覺。法謂佛說或聲聞說。說是彰表義。障礙法者。謂[10]四他勝及眾教。三十三捨墮。百八十墮。乃至七滅諍法。習行之時非障礙者。謂不能障沙門聖果。謗者。謂出非理言。不善者。招惡異熟。諸苾芻尼見是語時。應作別諫。若不捨者作羯磨諫。乃至結竟。廣說如前。此中犯相。若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等。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得惡作罪。羯磨諫時若白時及初二羯磨。若不捨者皆得惡作罪。若第三竟時便得墮罪。若非法等彼無有犯。
[0986c23] 第五攝頌曰。
 與惡見同宿  求寂壞色衣
 [11]捉寶洗傍生  惱指水同宿

隨捨置人學處第四十一
[0986c27] 緣處同前。時無相苾芻既得羯磨。以掌[12]榰頰懷憂而住。六眾見問。何故懷憂。報言。諸黑鉢者為我作捨置羯磨。將我同為旃荼羅不相交涉。六眾報曰。設與城邑聚落及三界有情作捨置羯磨者。豈城邑等而非有耶。且勿憂惱。便共言說。受用衣食同室而臥。時少欲者共生嫌賤。以緣白佛。廣說乃至。佛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7a06] 若復苾芻尼。知如是語人未為隨法不捨惡見。共為言說共住受用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0987a08] 餘義如上。未為隨順法者。未作隨順懺摩之法。不捨惡見。共為言說等者。謂作教授依止等事。於四室中同宿天明。結罪事皆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如是語人未作隨順法。共為言論同宿等事。便得墮罪若彼身病看侍無犯。或共同居令捨惡見。此亦無犯。
攝受惡見不捨求寂女學處第四十二
[0987a16] 緣處同前。時六眾有二求寂。一名利[1]刺。二名長大。時有乞食苾芻。與二共住。言戲掉舉。後生懊悔。便自剋責發勇猛心。斷諸煩惱證阿羅漢。獲大神通乘空往至二求寂處。具說乃至獲得[2]通果。求寂聞已便作是念。昔與我等共作如是如是非法之事。云何於今得增上果。以此因緣我知佛所說法云習諸欲是障礙者此非障礙。以事白佛。佛言。此二求寂所言非理。應作別諫開曉。若更有此類亦如是諫。汝某甲等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說法欲是障礙者此非是障。勿作是語謗讟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佛以種種方便說行諸欲是障礙法。汝今二人當捨惡見。奉佛教已往彼示語。時二求寂堅執不捨。以緣白佛。佛言。應作白四羯磨。廣如上說。其苾芻尼亦應如是作。
[0987b03] 大德尼僧伽聽。此某甲等求寂女。自起如是惡見。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法欲是障礙者此非是障。苾芻尼與作別諫之時。彼猶惡見堅執不捨。作如是語。此是真實餘皆虛妄。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彼作白四羯磨曉喻其事。廣說乃至作白。報言。眾僧與汝作白竟。汝今應捨惡見。若捨者善。若不捨者次作羯磨。乃至初了如前令問。第二第三了時亦如前問。奉教作已。彼猶惡見堅執不捨。以緣白佛。佛言。汝等應與彼求寂女作不捨惡見擯羯磨。如是應作。鳴[3]犍集眾。一苾芻尼作白羯磨。
[0987b15] 大德尼僧伽聽。彼某甲求寂女。自起惡見。如前廣說。僧伽為作別諫及白四羯磨曉喻之時。堅執不捨。云此事是實餘皆虛妄。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彼作不捨惡見擯羯磨竟。應告之曰。汝等從今已去。不得更云如來應正等覺是我大師。亦復不應隨苾芻尼後同一道行。如餘求寂女與大苾芻尼二夜同室宿。汝今無是事。汝愚癡人今可滅去。白如是同前告問。若不捨者次作羯磨。准白應為作一番訖。還令苾芻尼向彼陳說。眾已與汝作初羯磨訖。應捨惡見。廣說如上。乃至第三羯磨竟。結文准作。承佛教已為作驅擯羯磨已。惡見不捨。鄔波難陀苾芻。供給供養言談同宿。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7c02] 若復苾芻尼。見有求寂女作如是語。我知佛所說法欲是障礙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諸苾芻尼。應語彼求寂女言。汝莫作是語。我知佛所說欲是障礙法者習行之時非是障礙。汝莫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以無量門於諸欲法說為障礙。汝可棄捨如是惡見。諸苾芻尼語彼求寂女時。捨此事者善。若不捨者。乃至二三隨正應教隨正應諫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諸苾芻尼語彼求寂女言。汝從今已去。不應說言如來應正等覺是我大師。若有尊宿及同梵行者。不應隨行。如餘求寂女得與苾芻尼二夜同宿。汝今無是事。汝愚癡人可速滅去。若苾芻尼。知是被擯求寂女。而攝受饒益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0987c17] 餘義如上。佛謂如來。應正等覺。說者。開導義。法者。若佛說若聲聞說。欲是障礙者。謂是五欲。習行者。謂作其事。非是障礙者。謂不能障沙門聖果。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語彼求寂女等者。述其惡見與作別諫及與眾諫。若不捨者應作擯羯磨。語言。汝從今已去廣說其事。是不應作共行同宿。汝是癡人可速滅去。知者。或自知或從他聞。攝受者。與作依止。饒益者。謂給衣食。同室者。四種室中與其同宿。結罪同前。此中犯相。知是被擯求寂女。乃至同室宿者。波逸底迦。若是親族或[4]時帶病。若復令彼捨惡見故。雖權攝受。並皆無犯。
著不壞色衣學處第四十三
[0988a01] 緣在王舍城。時此城中有二龍王。一名祇利。二名跋寠。時影勝王。即於城外林泉之所。造二神堂。每年二時至節會日。遍六大城所有諸人並皆雲集。曾於一時至節會日。有南方樂者來至王城。自相謂曰。若說大人殊勝行迹。可使眾人情生歡愛多獲財物。詣六眾所禮足白言。聖者。為我宣說。如佛往昔為菩薩時所有勝行。六眾問曰。汝等問此欲何所為樂人告曰。我欲修入管[1]絃緝為歌曲。告曰癡人。汝將我佛法勝事奏入[*]絃歌。汝可即行更不須說。即便往詣吐羅難陀苾芻尼處。[2]尼為具[3]宣。始從生位終至菩提。樂人聞已咸入[*]絃歌。廣集諸人作眾伎樂。敬信之類生希有心。皆云。奇哉樂人。善為歌唱。多贈錢賄。有異常倫復更思惟。不信之人終須汲引。即作六眾形儀行動所為之事。時不信人見皆大笑多遺珍財。六眾聞說至二神堂所。自著俗服皆為舞樂。大眾雲奔棄彼戲場。多獲衣物。樂兒嫌賤。云何苾芻著俗白衣。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8a22] 若復苾芻尼得新衣。當[4]作三種染壞色。若青若泥若赤。隨一而壞。若不作三種壞色而受用者。波逸底迦。
[0988a25] 尼謂此法中人。新衣者。有二種新。一謂體是新衣。二謂新從他得。此中新者。謂是新衣。衣有[5]十種。具如上說。青者謂青色。泥者謂赤石。赤者謂樹赤皮。染壞色者謂壞其色。若不壞而受用者。得罪同前。此中犯相。若得衣。三種色中不隨一而壞者。皆得墮罪。
捉寶學處第四十四
[0988b03] 緣處同前。時鄔波難陀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食。於其中路。見諸童男以瓔珞具置在一邊而共遊戲。鄔波難陀見謂藥叉物。遂即收取。時諸童子便各競來牽其手足。咸以塵土而散擲之。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8b09] 若復苾芻尼。寶及寶類。若自捉若教人捉者。波逸底迦。
[0988b11] 爾時世尊從廣嚴城。至室羅伐城。住逝多林。時毘舍佉鹿子母。聞佛來至欲申敬禮。著諸瓔珞周遍嚴身。稟性懷慚恥將見佛。遂脫瓔珞付其從者。禮佛聽法從座而去。時彼從者以其瓔珞置花樹下遂忘歸家。時阿難陀見已作念。世尊所制由此當開。即便收取自往白佛。佛言。善哉。我雖未許。汝已知時。廣說乃至。世尊以此因緣。集眾讚歎持戒。告曰。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88b20] 若復苾芻尼。寶及寶類。若自捉教人捉。除在寺內及白衣舍。波逸底迦。若在寺內及白衣舍。見寶及寶類。應作是念。然後當取。若有認者我當與之。此是時。
[0988b24] 尼謂此法中人。寶謂七寶。寶類者。謂諸兵器弓刀之屬及音樂具鼓笛之流。自捉使人及以結罪廣如上說。苾芻尼。在寺中及以俗舍。若見寶等聽作是念。[6]具當收取。若有主來我當持與。此中犯相。若自手捉使人捉寶物已磨治者。皆得墮罪。未磨治者。得惡作。乃至捉假瑠璃。亦惡作罪。若捉嚴身瓔珞之具。皆得墮罪。乃至麥[7]莛結為鬘者。捉亦得惡作。若捉琵琶等諸雜樂具有絃柱者。便得墮罪。無絃惡作。乃至竹筒作一絃琴。執亦惡作。若諸[8]蠡[9]貝是堪吹者。捉得墮罪。不堪吹者惡作。諸鼓樂具亦然。像有舍利。執得墮罪。無舍利者惡作。若作大師想擎持者。無犯。
非時洗浴學處第四十五
[0988c09] 緣處同前。時此城傍有三溫泉。一王自洗浴。二是王宮人。三諸雜人。其王洗處苾芻亦洗。宮人浴處苾芻尼亦浴。于時六眾及十二眾苾芻尼。往洗浴時便念。試王信心厚薄意欲相惱。沈吟久之不時速出。王遂遣人取水別處而浴。不入溫泉。既洗浴已往詣佛所頂禮雙足。聽聞妙法辭佛而退。時阿難陀以事白佛。佛言。由諸苾芻為洗浴故有是過生。不應洗浴。身不洗故體多垢膩。乞食之時俗旅見問。將此垢膩為清淨耶。佛言。半月應浴。於暑熱時不數洗故同前見問。佛言。熱時應洗。有苾芻病。醫人令洗。答言。世尊不許。佛言。病時應洗。或營眾作。或窣[10]覩波。[11]身垢不淨人見譏嫌。佛言。作時應洗。涉道行時來往疲極委身而臥。諸人見怪。佛言。若道行時應洗。乃至被風吹時身多塵坌。佛言。風時應洗。又觸雨時。又風雨時泥污身體。同前白佛。佛言。若雨時若風雨時隨意應洗。爾時世尊讚歎持戒。乃至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8c29] 若復苾芻尼。半月應洗浴。故違而浴者。除餘時波逸底迦。
[0989a02] 餘時者。熱時病時作時行時風時雨。時風雨時。此是時。尼謂此法中人。半月應洗浴者。謂齊十五日一度聽浴。故違者。謂不依教行。除餘時者。若在餘時此則無犯。時者。春餘一月半在。謂有一月半在。當作安居。(從四月一日至五月牛是)及夏初一月。謂入夏一月。(謂從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半是)此兩月半名極熱時。若病時者。謂有病除多洗浴不能安隱者是。作時者。謂為三寶所有作務。下至掃地大如席許。或時塗拭如牛臥處。行時者。謂行一踰膳那。或半還來者是。風時者。乃至風吹衣角搖動。雨時者。乃至兩三[1]渧落在身上。風雨時者。謂二俱有。此是時者。是隨聽法。結罪同前。此中犯相。若苾芻尼。每於開限洗浴之時。常須心念口言而為守持。應云在某時中我[2]令洗浴。若不守持者。以水洗身。水未至臍得惡作罪。水至臍者即得墮罪。若有事緣渡水過臍。無犯。
殺傍生學處第四十六
[0989a20] 緣在室羅伐城。時鄔陀夷。因乞食至教射堂中。取箭射烏。乃至俗眾譏嫌。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9a24] 若復苾芻尼。故斷傍生命者。波逸底迦。餘義如上。故者。明非錯誤。傍生者。謂是飛鳥。或復諸餘禽獸之數。斷命者。謂殺其命根。釋罪同前。此中犯相。言斷傍生命者。謂以三事。內外及俱而興方便。斷彼命根。若苾芻尼作殺害心。乃至以一指損害傍生。因此命終者得波逸底迦。或當時不死。後時因此死者。亦得墮罪。若後時不死者。得惡作罪。如前斷人命學處具說。
故惱苾芻尼學處第四十七
[0989b05] 緣處同前。時十七眾親近六眾。告言。作如是事。答曰。我不能作。即便駈遣不許同住。時十七眾隨向餘處而為讀誦。難陀詣鄔波難陀處。告言。此諸小師不受我語。答曰。應可令彼各生惱悔廢其習讀。當如是作。廣說惱緣。令生追悔。以緣白佛。廣說乃至問實呵責。告曰。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9b12] 若復苾芻尼。故惱他苾芻尼。乃至少時不樂。以此為緣者。波逸底迦。
[0989b14] 餘義如上。故惱者。欲令心惡作發起追悔。少時不樂者。乃至須臾情不安隱。以此為緣者。非餘緣事。結罪如上。此中犯相。謂問其別事。又問律教相應。云何問[3]其別。若苾芻尼。於他苾芻尼處。作惱亂心。往詣其所作如是言。具壽。汝憶某王及某長者不。答言。彼已多時我不記憶。報言。具壽。彼非多時汝不憶者。即是生年未滿二十而受圓具。更可重受者。得墮罪。如是問言。汝憶某時日蝕月蝕儉歲豐年。廣說如上。云何問律教相應如作惱心。問言。汝先於何處所而受近圓。答言。某處。報曰。彼無大界不結界場。大眾不集便成別住。非善受近圓。汝應更受。又問。誰是阿遮利耶。鄔波馱耶。答言。彼是我二師。報曰。彼人破戒不合為師。汝則不名善受近圓。又問。汝向某處不。答言。去。若向彼處。皆是愚癡破戒之人。或鄙惡類非是善伴。汝定破戒。作如是等語。惱亂他時。隨彼前人惱與不惱。但使聞知。皆得墮罪又問具壽。汝取二師衣不。答言曾取。報言。汝若取者。有賊心故犯他勝罪。問言具壽。汝頗曾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不。答言我說。報曰。汝若說此上人法者。犯他勝罪。若有苾芻尼。於[4]諸苾芻尼所。作如是問。具壽。汝憶某王及某長者不。答言我不憶。報言具壽。彼已多時汝雖不憶。亦是年滿二十善受近圓。又日月[5]薄蝕年歲豐儉。如上應知。是謂問其別事。如有苾芻尼詣苾芻尼所作如是問。具壽。汝先於何處所而受近圓。答言某處。報曰。我知[6]某處先有大界舊結界場。汝即善受近圓。如是問其二師。問所向處。問取師衣。答曰。此皆無過。又問具壽。汝說諸行無常乃至涅槃寂滅。答言我說。報曰。汝不自稱得此上人法不。答言不也。若如[7]是者說亦無過。是謂問與律教相應。
以指擊攊他學處第四十八
[0989c20]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以指擊攊令他致死。世尊訶責乃至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9c23] 若復苾芻尼。以指擊攊他者。波逸底迦。餘義如上。以指擊攊者。謂是身業。結罪如上。此中犯相。若以一指得一墮罪。乃至五指便得五罪。若以指端示其[8]靨處。或指瘡處。此皆無犯。
水中戲學處第四十九
[0989c29] 緣處同前。時十七眾中有最大苾芻。名鄔波離。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已。便作是念。我始觀察。於共住同梵行者。於此眾中誰有善根誰無善根。觀已知有繫屬於誰。知屬於我。為作引導方便相隨。俱往阿市羅跋底河濾水添瓶。觀察水已。正念用心為洗浴事。既洗浴竟住在一邊。時十六人亦皆澡浴。既入河中乍浮乍沒。或往彼岸或還此岸。或沿波或泝流。或打水鼓或擊水蛙。或為水索或為水杵。如是等類作眾伎樂。身手掉舉共為戲笑。時勝光大王。於高樓上遙見彼戲。告勝鬘夫人曰。試當觀汝所重福田。夫人白言大王。此輩少年顏容盛壯。能修梵行王不稱奇。王雖年邁未能靜息。彼水中戲亦何見責。時鄔波離觀知王心已。告諸人曰。可各整衣俱持水瓶共還住處。時鄔波離以神通力。與同梵行者各昇虛空。於王樓上飛騰而過。時勝鬘夫人。俯觀其影仰視希奇。便白王曰。王可觀此勝妙福田騰空而去。王言夫人。豈有證阿羅漢者水中戲耶。夫人答曰。此則是王之所聞知。有未聞事王所不知。王曰。何謂也。夫人曰。[1]心如電光須臾改易。以堅固定猶若金剛。剎那之間破無明惑。王不應怪。王聞語已默然無答。時勝鬘夫人。令使白佛。唯願世尊而為憶念。爾時世尊知已集眾問實。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0a26] 若復苾芻尼。水中戲者。波逸底迦。
[0990a27] 餘義如上。水中戲者。並如上說。皆得墮罪。此中犯相。作水中戲意入水中。乃至未沒已來。皆惡作罪。身若沒時。便得墮罪。乃至以指彈作聲。皆得墮罪。若瓶器盛水而戲者亦墮罪。若羹臛椀中打作聲。得惡作罪。欲令冷者無犯。
與男子同室宿學處第五十
[0990b05] 緣處同前。時阿尼盧陀。斷眾結惑證阿羅漢。執持衣鉢遊行人間。至一聚落。此聚落中有一長者。二男一女。其女長成行不貞謹。彼二兄弟因與他競。他人告曰。汝妹未嫁與外人私通。聞已問妹虛實。妹即答曰。我實清謹。世人[2]謾說。於後有娠。兄弟問曰。汝言清謹何處得斯。妹曰。曾有禿人強逼於我因即有娠。後遂生男。時人名為禿子[3]母。是時具壽阿尼盧陀既至此村。日將欲暮求宿處所。時諸童子報言。聖者彼處禿子母舍必相容宿。隨言投宿。時禿子母遂相容止便生邪念。即於夜中欲相抱捉。于時尊者知其惡見。以神通力上昇虛空。女人見已生希有心。求哀懺謝。廣說乃至。尊者見斯過已。更不復於俗舍中宿。以事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讚歎持戒。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0b22] 若復苾芻尼。共男子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0990b23] 餘義如上。共者兼彼也。男子者。若丈夫若童男謂堪行婬境。同室宿者。室有四種如上。釋罪同前。此中犯相。若與男子同宿。身在中閣男子在閣下。應拔梯令上。或門安扂鎖。或遣人看守。若異此者。乃至明相未出已來。得惡作罪。若過明相。便得墮罪。若苾芻尼在閣下。男子在中閣。或苾芻尼在中閣。男子在上閣。或復翻此。廣說如前。或苾芻尼在房。男子在簷。前唯除梯一事。餘並如前。若男子在房中。苾芻尼簷下。應外繫其戶。餘如前說。若在門屋下。苾芻尼門內。男子在門前。應內安關扂。翻斯外繫。餘並如前。假令共室。若有妻守護者無犯。
[0990c07] 第六攝頌曰。
 怖藏瞋二道  掘地四月請
 拒教竊聽言  默然從座起

恐怖苾芻尼學處第五十一
[0990c11] 緣處同前。時十七眾勤為習誦。六眾知已便於初夜反披毛毯作可畏聲。時十七眾各大驚惶。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0c15] 若復苾芻尼。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芻尼。下至[4]戲笑者。波逸底迦。
[0990c17] 餘義如上。他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此中犯相。若苾芻尼為恐怖他意。便作種種可畏形狀。所謂諸雜色類。如燒杌樹。或復作諸鬼神等像。云來食汝斷汝命根。隨彼苾芻尼怖與不怖。而此苾芻尼得波逸底迦。若苾芻尼作恐怖他意。便作種種可畏諸聲。所謂師子虎豹及諸鬼神等聲。云來食汝。餘並同前。若作可畏諸氣。所謂大小便氣。或鬼神等氣。或作恐怖他意。作不可意觸。所謂麁鞕席薦。及諸鬼神惡觸之事。云來害汝。餘並同前。或作種種可愛之色。所謂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天神等像。云此來害汝。隨彼苾芻尼怖與不怖。得惡作罪。若作可愛聲。所謂琵琶[5]笙笛天龍等聲。云此諸聲欲來害汝。若作可愛氣。所謂栴檀[1]沆水龍腦欝金天龍等香臭諸氣。欲來害汝。若作可愛觸。謂繒綵細[2][疊*毛]等上妙諸觸。及天龍等觸。云此諸觸欲來害汝。隨彼苾芻尼怖與不怖。皆得惡作。若欲令前人生厭離心。為說捺洛迦傍生餓鬼人天諸趣所有苦樂之事。令發怖心者。此皆無犯。
藏他苾芻尼等衣鉢學處第五十二
[0991a09]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請佛及僧就舍而食。六眾與十七眾。在後徐行至一池所。六眾即告十七眾曰。未須急去。且共入池徐徐澡浴。既入池已告十七眾曰。共汝俱沒誰後出頭。[3]十七既[4]後六眾疾出。取彼衣裳藏草叢下。廣說乃至世尊呵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1a16] 若復苾芻尼。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寂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者。波逸底迦。
[0991a19] [5]復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苾芻。寄餘苾芻衣。彼苾芻但藏自衣不藏他衣。時有賊至盜他衣去。其寄苾芻因此廢[6]闕。佛言。除時因緣藏者無犯。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91a23] 若復苾芻尼。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寂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者。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0991a26] 餘義如上。苾芻等五眾並此法中人。衣有七種。腰絛有三。及所餘物。並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自藏他苾芻尼等衣鉢資具。若教人藏。咸得墮罪。除餘緣故者。謂八難等。並皆無犯。
以眾教罪謗清淨苾芻尼學處第五十三
[0991b03] 緣在王舍城。時具壽實力子。住鷲峯山。於積石池邊經行遊履。時嗢鉢羅苾芻尼。遙見尊者來申禮敬。彼苾芻尼剃髮未久。低頭禮拜欲起之時。頭戴實力子大衣而起。乃至[7]支地。二苾芻見斯事已。遂還住處告諸苾芻曰。諸具壽。欲令我等於何人處生信仰心。而我自見實力子。共嗢鉢羅苾芻尼身相摩觸。廣說其事乃至佛令究問。答言。我有瞋恨忿恚之心故作是說。世尊呵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1b13]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知彼苾芻尼清淨無犯。以無根僧伽伐尸沙法謗者。波逸底迦。
[0991b15] 餘義[8]如上。瞋恚者。謂懷忿恨。清淨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無根者。謂無三根見聞疑事。餘如上說。此中犯相。謂知清淨人以無根法謗。十事成犯五事無犯。事同上說。
與男子同道行學處第五十四
[0991b20]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織師。稟性麁獷難為共住。娶妻苦楚鎮無樂意。出外見有苾芻往室羅伐城。即與相隨尋路而去。是時織師尋蹤急逐。見一苾芻共婦隨路。織師遙見待至一村。喚諸相識共打苾芻。幾將至死。廣說乃至世尊讚歎持戒。告言。我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1b27] 若復苾芻尼。共男子同道行。更無女人。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
[0991b29] 餘義如上。男子者。謂堪行婬境。更無女人者。但有二人。道謂曠遠路。此中犯相。若與男子於逈遠路相隨而去者。得波逸底迦。若一村間有一拘盧舍。如是至七。若未滿得惡作。若滿得墮罪。若於其處。他遣男子為引導者。或迷於道路男子來為指授者。此皆無犯。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五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48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賊同行學處第五十五
[0991c14]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於王舍城夏安居竟。時有商人欲向室羅伐城。此之商人是偷稅者。苾芻不知。共相隨去偷道而行。遂便撿獲俱縛將來。廣說乃至世尊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1c19] 若復苾芻尼。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
[0991c21] 餘義如上。與賊者。謂破壞村坊及偷關稅。同道行者。謂逈遠處共為伴侶。乃至一村間得波逸底迦。若以賊為防援。引導人者同行無犯。或迷失道。彼來指示者。雖同道去。此亦無犯。
壞生地學處第五十六
[0991c27]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自手掘地。或教人掘。俗旅見譏。乃至以緣白佛。佛集苾芻。以種種方便。讚歎持戒少欲知足。訶責多欲。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2a02] 若復苾芻尼。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0992a04] 餘義如上。自他同前。地者有其二種。謂生地非生地。云何生地。謂性是生地。或因發掘於三月中經天大雨是名生地。若無雨者經六月後方名為生。釋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掘損生地得墮罪。若非生地得惡作[1]罪。若舉地皮時。若與地性相連者。波逸底迦。若不相連者。得惡作罪。若尼釘橛者。波逸底迦。若拔橛者得惡作罪。若尼輒畫地者得惡作罪。若輕為記數者無犯。若牛糞著地而發起者得惡作罪。若但取牛糞者無犯。若尼崩河岸時損生地者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崩墮者得惡作罪。若尼搖動河池中泥者得惡作罪。若瓨在泥處而擎起者得惡作罪。若牆上釘杙者波逸底迦。若牛糞著牆發舉者得惡作罪。若推牆壁與濕性相連者得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者得惡作罪。若畫壁得惡作罪。若作記數想者無犯。若牆上生青衣損動者得惡作罪。若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罪。若土少者得惡作罪。若純石者無犯。若掘砂地砂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者得惡作罪。若純砂者無犯。若營作苾芻尼欲定基時。得好星候吉辰。無有淨人。應自以橛釘地。欲記疆界深四指者。無犯。
過四月索食學處第五十七
[0992a28] 緣在劫比羅城。時釋迦大名。請佛及僧三月飲食供養。并及一切所須之物不令有闕。時六眾於三月中常噉好食皆如醫教。三月既了尚從厨人索好美味。大名譏嫌。受他請了非分強索。以緣白佛。佛言。勿復從施主強為乞索因生忿惱。廣說先緣。乃至種種訶責。告諸苾芻。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2b07] 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波逸底迦。
[0992b09] 如是制已。時勝光大王。請佛及僧三月供養。時有苾芻施主復請。佛言[2]我今隨開。若別[3]別請者應受無犯。復有客來不被王請遂行乞食。王因見之。問言。我請。眾僧何因乞食。答言。我不受請。王曰。我今更請食。佛言。若更請者應受。乃至慇懃重請。王請食了而行乞食。王復常請。佛言。若常請者亦應受。世尊讚歎持戒少欲。訶責多欲。告諸苾芻曰。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0992b18] 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謂別請更請慇懃請常請。此是時。
[0992b21] 餘義如上。四月者。謂齊四月。請受者。[4]請許其事。若過者。[*]請過期限。除餘時者。謂別請時。即是不同餘人。更請。謂數數更請。慇懃請者。謂更慇懃盡心而請。常請者。謂是長時延請。此是時者。謂隨開時。釋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他請麁食從索美好。索時惡作。食便墮罪。若他與好食從索麁者。索時惡作。食時無犯。如與乳等時。便從索酪等。索時惡作。食時墮罪。若病者無犯。若巡家乞食。主人見已持食而出。尼情[5]悕者應告彼曰。更不須[6]飯。若返問言。聖者更何所須者。此即是請。隨所須者當就覓之。無犯。
遮傳教學處第五十八
[0992c05] 緣在王舍城。世尊法爾。若制二部共學處時。即二部僧伽。並皆須集此之學處。是二部共有。然尼眾不集。佛告具壽阿難陀。汝可語朱荼半託迦。汝當持此學處詣苾芻尼眾而為宣告。彼奉佛教已。便往尼寺欲宣佛教。於其中路見六眾問是何學處。即為陳說。若復苾芻尼。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餘時波逸底迦。乃至此是時。既為說已。六眾報曰。汝是愚癡。不分明不善好。豈用汝言。我若見餘善閑三藏者。當隨彼言受行學處。作是罵已遂便捨去。又至十二眾尼處。彼亦作非法言。餘眾苾芻苾芻尼。聞已歡喜頂受奉行。廣說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告言。我觀十利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2c19] 若復苾芻尼。聞諸苾芻尼作如是語。具壽。仁當習行如是學處。彼作是語。我實不能用汝愚癡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說之言受行學處。我若見餘善閑三藏。當隨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若彼苾芻尼實欲求解者。當問三藏。此是時。
[0992c25] 餘義如上。具壽仁今當習如是學處者。謂是所傳學處。不能用汝愚癡等者。謂思其惡思說其惡說。作其惡作。名之為愚。若不持經律論。名之為癡。若於三藏不了其義。名不分明。若於三藏不善決擇。名不善解。餘文易知。乃至釋罪皆如上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告餘尼。作如是語。仁可習行如是學處。彼便報云。我不能用汝語。便以愚等四事。一一說時皆得墮罪。若彼前人是實愚等。說時無犯。
默聽鬪諍學處第五十九
[0993a07] 緣在室羅伐城。時十七眾。見六眾中有命過者。鄔陀夷依大眾住。時十七眾憶先被欺。於食堂中共[1]為籌議。欲與鄔波難陀作捨置羯磨。彼便詣其窓所側耳而聽。即入堂中[2]苦為剋責。如是十七眾在處議論。皆[3]往竊聽共為鬪亂。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3a14] 若復苾芻尼。知餘苾芻尼評論事生。求過紛擾諍競而住。默然往彼聽其所說。作如是念。我欲聽已當令鬪亂。以此為緣者。波逸底迦。
[0993a18] 餘義如上。言評論事者。謂初見不可意事始作評論。言求過者。謂求覓過愆更相道說。紛擾者。謂情不含忍發舉其事。諍競者。以此諍事入鬪諍門。自結朋黨共相扶扇。鬪諍而住默而聽者。謂竊聽其言隨彼所說。鬪亂者。欲令紛競不止息也。釋罪如上。此中犯相。若尼在於閣共為議論。有餘苾芻尼昇閣之時。應蹈階道作聲。或謦欬或彈指。若不作如是事昇閣之時。但聞言聲未解其義。得惡作罪。若解言義便得墮罪。廣說如前。乃至門屋輕重之罪。隨事應知。若經行處若靜林中。亦准事應識。若隨路行時共為籌議。苾芻尼後來。所有行法皆准昇閣應知。若不作者得罪輕重如上。若先無讐隙。[4]偶爾聞之。或復聽已。欲令鬪諍方便殄息者。無犯。
不與欲默然起去學處第六十
[0993b05] 緣處同前。時鄔陀夷斷諸結惑。廣如上說。乃至十七眾共為籌議。集苾芻眾已詣上座前。作如是白。我今有所詰問。乃至欲與鄔波難陀作捨置羯磨。難陀聞已遂生怖懼。默而起去。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3b11] 若復苾芻尼。知眾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起去者。波逸底迦。
[0993b13] 如是制已。時諸苾芻尼久在眾中。其看病人及授事人。事有廢闕。由此為緣。佛更聽許。若有緣者應囑授去。世尊讚歎持戒。乃至廣說。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93b17] 若復苾芻尼。知眾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起去。有苾芻尼不囑授者。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0993b20] 餘義如上。眾謂佛弟子。如法評論者。謂是如法單白白二白四羯磨。默然從座起去者。謂出勢分外。不囑授者。有尼不語知而去。釋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知眾有如法事言論決擇。有尼不囑授。默然從座而起去者。乃至言聲所及處來。得惡作罪。捨此處時。得根本罪。
[0993b27] 第七攝頌曰。
 不恭敬飲食  入聚往餘家
 明相攝耳[5]筩  床足綿敷具

不恭敬學處第六十一
[0993c02] 緣在王舍城。時有二苾芻。知諸苾芻集食堂中欲殄諍事。一順眾命。一便違教不[6]赴眾所。以緣白佛。佛以此緣同前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3c06] 若復苾芻尼。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0993c07] 餘義如上。不恭敬者。[7]其有二種。一謂大眾。二是別人。於此二處不恭敬時。皆得墮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知大眾集評論事時喚令赴集。而不來者便得墮罪。喚住不住遣去不去。遣取臥具而不肯取。不遣取時即便強取。遣詣房等。事皆同此。違眾教時皆得墮罪。若尼見親教軌範二師。作如是語。喚來不來乃至房等事。違別人教時皆得惡作。若依道理而白知者非不恭敬。此皆無犯。
飲酒學處第六十二
[0993c17]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名曰浮圖。大富多財衣食豐足。娶妻未久誕生一女。顏貌端正人所愛樂。至年長大。娉與給孤獨長者男為妻。後誕一息。父見歡喜。唱言。善來善來。時諸親族因與立名。號曰善來。由此孩兒薄福力故。所有家產日就[8]消亡。父母俱喪。時諸人眾見其如此。遂號惡來。與乞匃人共為半侶。以乞活命。廣說乃至修[9]青處觀影像現前。世尊復為演說法要示教利喜。便證見諦。出家離俗修持梵行。發大勇猛守堅固心。於初後夜思惟忘倦。斷除結惑證阿羅漢果。說伽他曰。
 昔於諸佛所  但持瓦鐵身
 今聞世尊教  轉作真金體
 我於生死中  更不受後有
 奉持無漏法  安趣涅槃城
 若人樂珍寶  及生天解脫
 當近善知識  所欲皆隨意

[0994a06] 時不信敬者便生嫌[1]議。沙門喬答摩。貧賤愚人皆度出家以為走使。世尊為欲發起善來德故。令調毒龍。乃至龍受三歸并五學處。佛告諸苾芻。我諸弟子聲聞之中降伏毒龍。善來第一。時收摩羅山遠近諸人婆羅門等。見伏毒龍眾無惱害。時有婆羅門。奉請善來。以上妙飲食至誠供養令飽食已。欲使善來食速消化。便以少許飲象之酒置飲漿中。善來不知。飲此漿已醉臥于地。諸佛世尊於一切時得不忘念。便於善來臥處化為草菴。蓋覆其身不令人見。告諸苾芻曰。汝等當觀善來所作。於江猪山處降伏菴婆毒龍。豈復今時能調小[2]蟹。汝諸苾芻若飲酒者有斯大失。即以無量百千網鞔輪相福德殊勝莊嚴王手。摩善來頂。告言善來。何不觀察受斯困頓。爾時善來得少醒悟。隨從佛後至逝多林。佛洗足已。於如常座就之而坐。告諸苾芻曰。汝等當觀。諸飲酒者有斯過失。讚歎持戒。廣說乃至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4a25] 若復苾芻尼。飲諸酒者。波逸底迦。
[0994a26] 餘義如上。言諸酒者。謂米麴酒。或以根莖[3]皮葉花果相和成酒。此等諸酒飲時令人惛醉。飲者謂吞咽。釋罪如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尼飲諸酒時能令人醉。波逸底迦。若不醉人飲。得惡作罪。若尼見彼諸酒。有酒色酒氣酒味。若能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得三惡作。若尼飲諸酒時。有酒色酒氣。若能醉者波逸底迦。若不醉者得二惡作。若尼飲諸酒時。但有酒色。若能醉者隨罪。若不醉者得一惡作。若食酒糟醉者墮罪。若不醉者得惡作罪。若尼食諸根莖葉花果能醉人者。皆得惡作。
[0994b09] 佛告諸苾芻苾芻尼。汝等若以我為師者凡是諸酒不應自飲。亦不與人。乃至不以茅端[4]渧酒而著口中。若故違者得越法罪。若苾芻尼飲醋之時。有酒色者。飲之無犯。若飲熟煮酒者。此亦無犯。若是醫人令含酒。或塗身者。無犯。
非時入聚落不囑授苾芻尼學處第六十三
[0994b16] 緣處同前。時有餘處婆羅門。來此城中娶婦同居。未經多時誕生一女。年漸長大。共諸童女。往逝多林至寺門前。時鄔陀夷。見此女人顏容姿媚。遂起染心。即摩觸彼身鳴唼其口。是時童女欲行非法。鄔陀夷不然其事。女懷瞋忿。遂以指甲自爴身形。既還家已告其父曰。鄔陀夷損我童女。其父即告五百婆羅門。各懷瞋忿共集一處。欲打鄔陀夷。時五百人[5]即至其所俱共牽曳。乃至移足亦不能令動。世尊知已作如是念。此是最後教誡鄔陀夷事。佛衰其力令無所堪。諸婆羅門見其力弱。即共熟打幾將至死。曳至王門。時王於高樓上晝日而睡。佛以神力令王[6]驚覺。廣說乃至勝鬘夫人告令改悔。聞斯責已發勇猛心。未久之間。眾惑皆斷證阿羅漢果。廣度人民。世尊記為教化人中最為第一。後因夜入他舍。非理被殺棄糞聚中。爾時世尊至住處已。告諸苾芻。此由非時行。招斯大過。廣說乃至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非時入聚落者。波逸底迦。如是制已。諸苾芻尼有看病人。不得非時入村。遂闕瞻視。知僧事者僧事廢闕。以事白佛。佛言。有苾芻尼者囑授應去。應告彼曰。具壽存念。我有看病因緣。或為眾事。須非時入聚落。白具壽知。彼答云。奧箄迦時。有苾芻於俗舍內先寄衣鉢。其舍非時忽然火起。即便往取行至中路憶不囑授。遂即迴還。衣鉢燒盡。佛言。除因緣故。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0994c15] 若復苾芻尼非時入聚落。不囑授餘苾芻尼。除因緣故波逸底迦。
[0994c17] 餘義如上。非時者。有二分齊。謂從過午至明相未出。聚落義如上。入者。謂至村門。餘苾芻尼者。謂於其處既有苾芻尼而不告語。除時因緣者。謂有難緣。餘義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非時非時想疑。得根本罪。於時作非時想疑。得惡作罪。餘二無犯。餘有昔因緣。同苾芻說。
受食前食後請學處第六十四
[0994c25] 緣處同前。時此城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受用豐足。時鄔陀夷。因乞食至其舍。為說法要。施食之人獲五功德。謂長命色力安樂[7]詞辯。長者聞已持食奉施。深心歡喜頂禮其足。歸依三寶受五學處。時鄔陀夷。復於他日至長者家。長者白言。我請佛僧就舍而食仁可早來。即於晨朝至長者宅。報曰。我有緣事暫至餘家。我若未來不須行食。佛將大眾詣長者家。時諸苾芻報長者曰。應唱隨意。長者報曰。聖者。我為大眾設斯座褥。佛言。此即便是唱隨意訖宜應就坐。時鄔陀夷。時欲將過方至行食。諸苾芻輩。有噉少許有不食者。佛為長者說施頌已。從座而去。鄔波難陀。即於此住不往寺中。當時是十五日眾僧長淨不來赴集。復無持欲人。眾皆久坐妨廢法事。求覓不得令眾疲勞。廣說乃至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5a13] 若復苾芻尼。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家者。波逸底迦。
[0995a15] 如是制已。時有看病知僧事者同前過起。佛聞此已。告曰。前是創制今復隨開。應如是說。
[0995a17] 若復苾芻尼。[1]受食家請。食前食後行詣餘家。不囑授者。除因緣故波逸底迦。
[0995a19] 餘義如上。食家請者。謂他請喚。食前者。謂是午前。若出行時過二家者。便得墮罪。食後者。謂過午已後。若出行時過三家者。便得墮罪。不囑授者。謂不報人。應囑施主云。我往某處。或囑苾芻尼云。向某處。結罪如上。此中犯相。若受食家請。食前行過二家。食後行過三家。不囑授得墮罪。若不以此苾芻尼為先首而請喚者。無犯。
入王宮學處第六十五
[0995a28] 緣處同前。時鄔陀夷不知機變。夜聞兵馬鈴鐸之響。即便驚覺作如是念。豈非王眾有事他行。即於未明作天明想。執持衣鉢入王宮中。勝鬘夫人聞已。迎接敬受經教。再三反覆猶未天明。宮人譏議。王雖敬信情無間然。苾芻不識時機中宵而至。王未藏寶及諸寶類。[2]而便造次輒到宮門。廣說乃至佛以此緣。告諸苾芻苾芻尼。入王宮者有十種過失。廣說具如大苾芻律。乃至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5b09] 若復苾芻尼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頂王未藏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波逸底迦。
[0995b11] 如是制已。復於異時。王請佛僧。世尊不去。令舍利子與眾俱行。既至王門不敢輒入。王命令進。舍利子作念。世尊制戒。不許輒入宮門。今得王教復不許違。佛以此緣或容開許。即入宮內還至佛所。述如上事。佛告舍利子。善哉。我未開許汝已知時。汝等當知。前是創制今更隨開。為諸弟子應如是說。
[0995b18] 若復苾芻尼。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頂王未藏寶及寶類。若入過宮門閫者。除餘緣故。波逸底迦。
[0995b21] 餘義如上。明相未出者。謂天未曉。有三種相。王及寶等並如餘說。宮門閫者。有三種別。謂城門王門宮門。過者。謂舉足越。除餘緣故者。除得勝法如舍利子等。釋罪如上。此中犯相。若尼未曉未曉想及疑。越城門者。得惡作罪。曉未曉想疑。亦得惡作。王門亦爾。若越宮門想疑本罪。次二惡作。後二句無犯。若王妃及太子大臣喚。亦無犯。
詐言不知學處第六十六
[0995c01] 緣處同前。佛言。半月半月應說波羅底木叉戒。奉教而說。六眾聽戒之時。作如是語。我今始知是法在戒經中說。諸苾芻曰。仁等比來豈不聞耶。答曰。豈可我等唯聽說此更無餘事。乃至世尊訶責。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5c07] 若復苾芻尼。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具壽。我今始知是法戒經中說。諸苾芻尼。知是苾芻尼若二若三同作長淨。況復過此。應語彼言。具壽。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應如法說悔。當勸喻言。具壽。此法希奇難可逢遇。汝說戒時。不恭敬。不住心。不殷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攝耳。不策念。而聽法者。波逸底迦。
[0995c15] 餘義如上。說戒經時者。謂從八他勝乃至七滅諍法。相次而說詮其要義。我今始知等者。謂六眾與餘苾芻屢同聽戒。而彼故言我不知者。意欲令他心生[3]憂悔故諠惱時眾。諸苾芻當勸喻言等者。明不恭敬等有所虧失故。此中犯相者。尼見說八他勝時如是乃至二十一殘罪七滅諍法。作如是說者。一一說時皆得墮罪。若實不了知如愚癡人者。說實無犯。
作針筒學處第六十七
[0995c25] 緣處同前。有一工人名曰達摩。善牙骨作。先於外道心生敬信。因來寺中而聽法要。棄彼偽教契想真宗。念曰。然我家貧難修福業。宜可自勵役己惠人。白諸苾芻苾芻尼曰。我善牙作及骨。若須針筒我當施手為造。時彼工入因致貧困。衣不掩形食不充口。外道見問。汝於先時家道豐贍。今依剃髮遂致貧窮。以此察之[1]孰為勝友。廣說乃至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6a06] 若復苾芻尼。用骨牙角作針筒。成者應打碎。波逸底迦。
[0996a08] 餘義如上。其骨牙角如事可知。有二種針筒。一[2]筒二[3]管。若用骨牙角作者二皆不許。若自若他並不應作。若成者即應打碎。其罪說悔。其所對人應問云。爾針筒打碎未。若不問者得惡作罪。問已方悔。尼應用竹[竺-二+韋]為筒。或氈片等以安其針。時可數看勿令生垢。此皆無犯。
作過量床學處第六十八
[0996a16]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人間遊行至逝多林[4]間。日暮門閉。即於門屋下坐。短脚床洗足歛身入定。有蛇愛冷在床前住。見苾芻垂頭。遂螫其額。因即身亡生三十三天。廣說乃至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下小床上而為寢臥。亦不應床前洗足。違者得越法罪。時六眾聞是制已。遂作高床。脚長七肘緣梯上下。俗旅譏嫌。世尊訶責告諸苾芻。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6a25] 若復苾芻尼。作大小床足。應高佛八指。若過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0996a27] 如是制已。時鄔陀夷身形長大。坐彼床時[5]頦[6]拄著膝。佛言。此更隨開。除入梐木。若過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0996b01] 餘義如上。作大小床者。謂自作使人造。此大床及小[7]座時應高佛八指者。佛謂大師。此之八指長中人一肘。除入梐木者。除床脚入梐木此非是量。若過作者。謂量若過應截去。墮罪應說悔。此中犯相。若為僧作。若自為作。過八指量者應截去。其罪說除。對說罪者。應可問言。床脚截未。若不問者得惡作罪。其罪不應說悔。若依量作者無犯。
用草木綿貯床學處第六十九
[0996b10] 緣處同前。時鄔波難陀分得大床。以木綿貯安儭而臥。有年老者來。合與臥具時。便去儭物以散木綿。令其寢息。身衣總白。以緣白佛。佛言。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以木綿等。貯僧床座者應撤去。波逸底迦。
[0996b16] 餘義如上。言貯物者有五種。一苫末梨。二荻苫。三頞迦。四蒲[8]薹。五羊毛。若尼以五種物自貯教人貯。皆得墮罪。此中[9]犯者。苾芻尼。若僧私床座。以木綿等而散貯者。皆得墮罪。絮應撤去罪應說悔。餘並同前。
過量作尼師但那學處第七十
[0996b22]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若受用僧伽臥具及餘人物乃至私物。應用儭身[10]替。不識其量遂便大作。小者棄擲或嫌長短。廣說乃至世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6b26] 若復苾芻尼。作尼師但那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二張手。廣一張手半。若過作者波逸底迦。如是制已。時吐羅尼身形長大。每至臥時。為護臥具故於其足邊以諸樹葉而為儭替。乃至佛言。此復重開。長中更增一張手。若過作者應[11]截去。波逸底迦。
[0996c03] 餘義如上。尼師但那者。謂敷具也。若自作使人皆悉同犯。應量者如文可知。若佛一張手。當中人三張手。總長九張手。合有四肘半。廣一張[12]手半者。當中人四張手。復有六指。若不依此量而過作者。物應截去罪應說悔。餘問答等並如上說。
[0996c09] 第八攝頌曰。
 覆瘡佛衣量  蒜剃洗手拍
 自煮食水灑  生草棄牆外

作覆瘡衣學處第七十一
[0996c13] 緣處同前。如世尊說。作覆瘡衣。苾芻及尼。不知當云何作其量。過大或時[13]太小。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作覆瘡衣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四張手。廣二張手。若過作者應截去。波逸底迦。
[0996c18] 餘義如上。覆瘡衣者。謂覆身瘡疥也。其佛張手及有過截。并說罪等廣如上說。
同佛衣量作衣學處第七十二
[0996c21] 緣處同前。時鄔波難陀。與佛等量作衣。但披一邊餘聚肩上。佛以此緣告諸苾芻。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6c24] 若復苾芻尼。同佛衣量作衣。或復過者。波逸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長佛十張手。廣六張手。此是佛衣量。
[0996c27] 餘義如上。佛衣者。大師衣也。長佛十張手。當中人三十張手有十五肘。廣六者。當十八張手有九肘。或復過此皆犯墮罪。廣如上說[14]。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六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52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噉蒜學處第七十三
[0997a09]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種蒜為業。於其園中多生好菜。時世飢儉乞求難得。長者每見諸苾芻尼為行乞食皆空鉢而歸。長者告言。聖者。我園種蒜多生餘菜。可隨意取。諸苾芻尼。頻往彼園多將美菜。時吐羅難陀尼。亦往取菜并取其蒜。餘尼見告。仁取蒜耶。尼便報曰。菜即是蒜蒜即是菜。長者見已情生不忍。即便苦打奪菜及蒜驅出園外。種種譏嫌。云何苾芻尼而噉蒜耶。諸尼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由此事集苾芻尼眾。佛是知者見者。知而問非[1]知不問。時而問非時不問。有利而問無利不問。破決隄防為除疑惑。問吐羅難陀尼曰。汝實作斯不端嚴事而噉蒜耶。白言實爾。大德世尊。即便種種訶責。汝非沙門[2]女法。非淨行法。非端嚴事。告諸苾芻尼。我觀十利廣說如餘。為諸聲聞苾芻尼弟子。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噉蒜者波逸底迦。
[0997a2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噉蒜者。謂咽食。波逸底迦者。謂是燒煮墮落義。謂犯罪者墮在地獄傍生餓鬼惡道之中。受燒煮苦。又犯此罪。若不慇懃說除。便能障礙所有善法。有此諸義故名波逸底迦。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噉蒜者。皆得墮罪。
[0997b04]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唯願大德。為說吐羅難陀尼為貪心故被他所打驅出園外往昔因緣。佛告諸苾芻。吐羅尼非但今時為貪心故遭諸無利事。往昔之時亦遭殃苦至於死處。汝等諦聽。我當為說。昔有一賊穿牆作孔而入王家。盜多金銀諸妙珍寶裹持而出。遂於孔邊遺忘一杓。却來欲取為防守人之所擒獲。送至王所。勅令法官截去手足。時有天人為說頌曰。
 不應作多貪  貪是罪惡事
 若作多貪者  所獲皆散失
 如彼求遺杓  遂遭眾苦難

[0997b16]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賊者豈異人乎。今吐羅尼是。由其貪心獲無利苦。今亦如是。復次諸苾芻。此尼由懷貪故。多遭無利所獲散失。汝等諦聽。我今更說。乃往古昔。於婆羅痆斯城中有一金寶作師。娶妻未久遂誕一女。容儀端正顏色超絕甚可愛樂。女年長大其父命過。遂生鵝趣得為鵝王。女受貧苦甚大艱辛。父為鵝王憶前生事作心觀女。若為存濟遂見貧窮受諸苦惱。戀愛女故飛往寶洲。銜一寶珠於晨朝時置女門下。女收寶珠遂深藏舉。鵝王如是每[3]且常[4]送。女亦收藏竟不費用。如是其女有多寶珠。念曰誰與我珠。即於後夜側門伺候。遂見鵞來便作是念。此鵞身中並是寶藏。每來門首棄一而去。作何方便我當捉得總取寶珠。為求鵞故密張羅網。鵞王見網作如是念。此罪惡物不識恩情而欲害我。便即飛去更不重來。天說頌曰。
 不應作多貪  貪是罪惡事
 若作多貪者  所獲皆散失
 汝今為捉鵞  寶珠便斷絕

[0997c07]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女者豈異人乎。今吐羅難陀苾芻尼是。由貪心故失諸寶物。今由貪心被他所打驅出園外絕其希望。由是義故。諸苾芻尼不應多貪。
剃隱處毛學處第七十四
[0997c1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於顯露處剃腋底毛。餘尼見問。誰剃腋毛棄於此處。吐羅尼曰。是我。諸尼復問。因何事故。答言。腋毛惱我是以剃却。諸尼曰。聖姊。斯為淨事耶。報曰。隨淨不淨我已剃竟。諸苾芻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吐羅難陀尼。汝實剃腋毛耶。白言實爾。大德。世尊種種呵責。廣說乃至為諸聲聞苾芻尼弟子。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7c21] 若復苾芻尼。剃隱處毛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難陀苾芻尼。或復餘尼。隱處者。謂非顯處。剃毛者。謂除其毛。墮罪如前。乃至犯相其事云何。若諸苾芻尼。剃隱毛者。皆得墮罪。
洗淨不過量學處第七十五
[0997c27]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欲心熾盛。水[5]洗淨時即便以指內生支中。為受樂想。如是作時遂成瘡腫受大苦惱。告諸弟子曰。汝等可求諸餘香物栴檀草香等。我有[1]病痛。門徒問言。聖者今有何患。彼即具說其事。諸尼曰。聖者。合作是事應淨法耶。報曰。淨與非淨我已作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此諸過患皆由洗淨。是故不應令尼洗淨。世尊制已。後於異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與長者妻說法。身有穢氣他不堪忍。問言。此氣從何而來。又問尼曰。豈可世尊制尼不令洗淨有穢氣耶。尼曰如是。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由是我今復為諸尼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若洗淨時應齊二指節。若過者波逸底迦。
[0998a13]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應齊二指節者。不得過量。若過二指節者。皆得墮罪。餘如前說。
以手拍隱處學處第七十六
[0998a16] 緣處同前。時吐羅尼欲心熾盛。以手拍隱處。如是作時遂成瘡腫。生大苦惱。問答同前。乃至聖者今有何患。彼即具說其事。諸尼曰。合作是事應淨法耶。報曰。淨與非淨我已作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8a22] 若復苾芻尼。以手拍隱處者。波逸底迦。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隱處者義如上說。拍者。謂以手[2]拍墮罪如前。若尼以手拍隱處者。皆得墮罪。
自手煮生食學處第七十七
[0998a27] 緣處同前。時有一人性愛苑園。命造食人曰。我欲遊觀。晨朝早來可造食飲。便與供直。并作食人皆來就宅咸須具辦。作是告已便詣芳園。于時家人備辦所須佇待食手。竟不見來時將欲過憂愁而住。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因乞食入其舍。告言。賢首無病可施我食。其妻報曰。聖者。我今憂愁何能施食。尼曰賢首。所憂何事。彼即具說。尼曰姊妹。唯解針線餘不知耶。報言聖者。解造食耶。尼曰。所有[3]工巧我何不解。婦人言。聖者。若爾願哀[4]慜故與造飲食。尼曰。我若造食當與食不。答言與。及守房者與不。答言亦與。尼曰。作何等食。報言。可作種種脂[5]酥果[6]盤及諸餅類。隨他所須尼皆為作。眾事辦已取食歸寺。食手後來。家人告曰。飲食已蒙吐羅尼為精煮訖。食手聞已種種譏嫌。出惡言語。云何沙門釋[7]女奪人活業。非沙門女非淨行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8b17] 若復苾芻尼。自手煮生食者。波逸底迦。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生食者。自手煮令熟。墮罪如前。無犯者。若為苾芻僧伽故。及餘同梵行者若欲煮食。於密室中無外人見者。無犯。
水灑上眾學處第七十八
[0998b22]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娶妻既久更無男女。親族皆喪資財罄盡。貧窮孤老無所控告。以手支頰作如是念。我今年邁何用為財。應可出家希求勝處。告其妻曰。賢首。我願出家汝何所作。妻曰。我亦出家。即將其妻詣大世主處。白言聖者。此是我妻。意求出家故來相問。時大世主便度出家。其夫亦復詣師出家。作如是念。我先與彼共作要期。時數相問。今可往見。作是念已即詣尼處。彼尼遙見即自出迎為置床座。苾芻便坐。尼在一邊為說妙法。聞已欲去。女人之輩性多貯畜。曾所得物積在房中。尼即白言。願見少留受我片食。將諸食飲授與苾芻。尼前扇涼又執瓶水。苾芻遂笑。尼即問言。何意見笑。苾芻答曰。在家事我今還[8]復如是。為此我笑。尼便忿恚。報言。我將作福田虔心供給。翻更見笑。即以掬水灑苾芻上。復以瓶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8c11] 若復苾芻尼。以水灑上眾者。波逸底迦言上眾者。出家在先處在於上。以水灑者。將水灑身。墮罪同前。若見悶絕灑時。無犯。
生草上大小便學處第七十九
[0998c15] 緣處同前。近尼寺前有生草地。諸婆羅門及長者子。少年之輩皆來於此。作非法談話共相掉弄。作大喧擾。惱亂諸尼。時吐羅難陀見是事已。所有弟子皆與瀉藥。於大器中承取不淨。既見盈滿。即將寺前散生草上。其婆羅門長者子如前皆來。共為戲弄宛轉于地。互相語曰。甚有惡氣多有不淨誰作斯事何不滅亡。吐羅難陀遙見大笑。諸人問曰。聖者何笑。豈是污此生草地耶。答曰。除我更誰。汝等惡人正合料理。彼諸男子聞皆不悅各還住家。向父母親族兄弟姊妹。具陳其事悉皆譏恥。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8c28] 若復苾芻尼。在生草上。大小便洟唾者。波逸底迦。
[0999a01]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在生草上者。謂青活草地。大小便者。謂諸不淨。墮罪同前。無犯者除病因緣。
以不淨棄牆外學處第八十
[0999a05] 緣處同前。時吐羅苾芻尼。為知眾事。或為教授或教諷誦。如是經夜多不眠睡。飲食不消便患苦腹。所有不淨棄於牆外。其勝光王有一大臣名曰吉祥。擅乘王象。王嗔驅出近寺牆行。時吐羅尼所棄不淨。污大臣頭。諸苾芻尼知此事已。共相議曰。今此大臣有大勢力。我等今者必遭殃禍。其臣含忿懷羞詣河洗浴。時鹿子大臣。為彼吉祥而白王曰。彼臣忠謹於國有功。唯願大王捨乘象過。王然其奏發使遣追使往告曰。大王相憶令我追喚。其臣忙懼不測來心。便著濕衣急詣王所。王見歡喜還其官位。白蓮花象任彼乘騎。吉祥歡躍復作是念。我從何處重得官榮。由彼梵行除棄不淨霑污我身。得斯果報。從王宮出詣尼住處。告諸尼曰。聖者今日何尼以其不淨棄我頭上。時吐羅難陀尼。見彼尋問心大驚恐。却閉其戶。於扇隙中報言。有一老尼不知好惡。不覺擲此。霑污貴人幸無嗔恨。臣曰。我於彼所誠無恚心。欲施衣服故來相問。我由斯污重受官榮。尼聞斯語。從門而出。以手[1]椎胸報言。是我麁心作斯罪過。臣見尼出脫諸衣服自持奉施。臣復含笑作如是言。我由聖者不淨威力。得勝尊位蒙王褒寵。後於異時。吐羅尼與諸尼眾共為鬪競。罵彼尼曰。我今觀汝不及我糞。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不善觀察。輒以不淨棄牆外者。波逸底迦。
[0999b04]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尼。或復餘尼。棄外者棄牆外。不觀察者。謂不觀看。不淨者。謂人糞不淨。墮罪如前。若以物裹持棄外。無犯。
[0999b07] 第九攝頌[2]曰。
 為獨有五種  由耳語有四
 若懷瞋恚心  推胸皆不合

獨與男子屏處立學處第八十一
[0999b1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獨與男子在屏處立。婆羅門長者及諸人眾。見斯事已遂生疑心。共相議曰。此非寂靜出家之類。獨與男子在於屏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9b16] 若復苾芻尼。獨與男子在屏處立者。波逸底迦。
[0999b18]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獨與男子者。謂與俗人丈夫。立在屏處者。有五種屏障。一柵籬。二牆壁。三帷幔。四深林。五黑闇處。立謂住立。乃至皆得墮罪。
獨與苾芻屏處立學處第八十二
[0999b23] 緣處同前。時笈多苾芻尼。與鄔陀夷在屏處立。婆羅門長者及諸男子見已生嫌。共相議曰。此尼非是寂靜出家。乃與苾芻在屏處立。必作期會。其不信者作種種譏謗。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9b29] 若復苾芻尼。獨與苾芻在屏處立者。波逸底迦。
[0999c02] 尼謂笈多苾芻尼。或復餘尼。苾芻者。謂鄔陀夷苾芻。在屏處立者。屏有五種義如上說。乃至立者。皆得墮罪。
獨與男子露處立學處第八十三
[0999c0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獨與男子在露處立。婆羅門長者等見已生嫌。共相議曰。此尼非是寂靜出家。遂與男子獨在露處共為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9c11] 若復苾芻尼。獨與男子在露處立者。波逸底迦。
[0999c13]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尼。或復餘尼。獨與男子者。謂白衣丈夫。在露處立者。謂顯露無障乃至若有立者。皆得墮罪。
獨與苾芻露處立學處第八十四
[0999c17] 緣處同前。時笈多苾芻尼。獨與鄔陀夷苾芻在露處立。婆羅門長者見議同前。乃至共為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3]說如上。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99c21] 若復苾芻尼。與苾芻在露處立者。波逸底迦。
[0999c22] 尼謂笈多。或復餘尼。苾芻者。謂鄔陀夷。或餘苾芻。在露處立者。義如上說。皆得墮罪。無犯者。苾芻有伴。及尼有侍者。
獨住一房學處第八十五
[0999c26] 緣處同前。珠髻難陀苾芻尼著上妙衣。威儀庠序行步端嚴。行乞食時。有賣香男子。見尼容儀情生染著。欲心熾盛不知羞恥。徐步前進小聲語言。聖者。可共我作私處交歡。尼曰。我是出家。云何共汝作斯鄙事。情復生忿。告言。爾無賴人父何不[1]殺。今於我處出此麁語。汝何不與象虎師子[2]毒蛇。惡物同為歡戲。男子曰。聖者何怪。丈夫之類皆作是語。尼作是念。此非善人既惱於我。我當惱彼可共作期。便作是念告言。賢首我房。在於某處。當自知時可來同戲。時將暮已。諸苾芻尼皆禮制底。是時男子來入房中。尼共餘人同為諷誦。夜將既久。即入房內床上坐已。男子遂來執手。尼即高聲唱言。有賊入我房中。男子忙怕速從房出。作如是語。此尼多妄與我期會。既來於此唱言有賊。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呵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a15] 若復苾芻尼。獨[3]住一房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尼者。謂珠髻難陀尼。或復餘尼。獨住一房者。謂無第二尼宿經夜。墮罪同前。乃至宿者皆得墮罪。無犯者。第二伴尼身死。或[4]被滅擯。或自罷道。
共男子耳語學處第八十六
[1000a2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於小食時入室羅伐城。正住威儀而行乞食。共諸俗人而為耳語。婆羅門長者及不信敬人見已生嫌。共相議曰。觀此苾芻尼。非是寂靜出家。棄自善品。與諸男子共為耳語。必作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a28] 若復苾芻尼。共男子耳語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尼。或復餘尼。共男子耳語者。謂與丈夫耳語共相領納。乃至語者皆得墮罪。
受男子耳語學處第八十七
[1000b04] 緣處同前。時吐羅尼如前威儀入城乞食。受男子耳語。不[5]信敬者見已譏嫌。廣如上說。乃至與他作期會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b09] 若復苾芻尼。受男子耳語者。波逸底迦。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受男子耳語者。謂將耳受男子語。墮罪同前。乃至受者皆得墮罪。
共苾芻耳語學處第八十八
[1000b13] 緣處同前。時笈多尼[6]如吐羅尼城中乞食。遂與苾芻共為耳語。諸不信者見已譏謗。今觀此尼。非是寂靜出家。為私竊事而作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b18] 若復苾芻尼。共苾芻耳語者。波逸底迦。尼謂笈多尼。或復餘尼。共苾芻耳語者。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受苾芻耳語學處第八十九
[1000b22] 緣處同前。時笈多尼如前乞食。受苾芻耳語。諸不信者見已譏嫌。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b25] 若復苾芻尼。受苾芻耳語者。波逸底迦。尼謂笈多。或復餘尼。受苾芻耳語者。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椎胸學處第九十
[1000b29]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互相鬪諍說諸過咎。各懷瞋恚便自[*]椎胸。唱言苦痛。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c04]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便自[*]椎胸生苦痛者。波逸底迦。
[1000c06] 若復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瞋恚故自[*]椎胸者。聞違情事而不容忍。以手[*]椎胸極生苦痛者同前。乃至作斯事者。皆得墮罪。
[1000c09] 第十攝頌曰。
 呪誓不觀事  坐床以樹膠
 在四白衣家  [7]不看病同臥

呪誓學處第九十一
[1000c13]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皆往長者婆羅門家。或因乞食。或緣問病。或為說法。至他舍已。俗旅見來皆申敬禮。虔恭白言。諸聖者甚難值遇。我等有福得見聖者來往家中。幸願慈悲數能至此。令我瞻望。時此諸尼。見他讚歎稱喚聖者。各懷我慢生大貢高。俗旅復言。恐諸聖者去更不來。必若來者為設呪誓。諸苾芻尼曰。若去不來我修淨戒當無果利。既以自梵行而為呪誓。眾共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0c24] 若復苾芻尼。以自梵行而為呪誓者。波逸底迦。
[1000c26] 尼等如上。以自梵行者。謂不行嫌法。呪誓者。自出呪言。義如上說。皆得墮罪方便罪如常。
不觀詰他學處第九十二
[1000c29] 緣處同前。諸苾芻尼和合而住。信心長者及婆羅門皆興恭敬尊重。供養衣食臥具及施藥直。白言聖者受此藥直。若有患時隨意充用以自供身。時十二眾苾芻尼見此事時。情生嫉妬作如是念。我等何故不蒙俗旅恭敬供養衣食臥具及諸藥直以充飡噉。作是念已共相議曰。我等設計。令彼長者婆羅門於我等處倍生淨信恭敬供養尊重奉施。議已不見聞疑為見聞疑。詰諸苾芻尼。某甲尼有斯過失。某甲尼犯如是事。長淨隨意時不許在眾。以無根罪詰苾芻尼訶責而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1a13] 若復苾芻尼。不善觀事而詰他者。波逸底迦。
[1001a14] 尼等同前。不善觀者。謂不審察而詰他者。謂以無根事而強詰責。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不觀床座坐臥學處第九十三
[1001a17]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夏安居竟。如佛聽許。尼安居已遊行人間。漸次而行至一聚落。時[1]將欲暮。從一長者求止宿處。長者報言。諸聖者。於客廳內可為居止。既見聽許不觀處所。先有人來。途路疲勞復患熱悶。不能住內出外而眠。於其夜中風雨忽起四面黑暗。各大驚恐。咸入內廳互不相見。先有俗人住在廳內。俗人亦起便執苾芻尼手。尼怕唱喚。誰無賴人而執我手。勝光大王敬奉諸尼事同妃后。豈容愚者而強逼耶。乃至告官。推勘截此人手。諸苾芻尼既至室羅伐城。即以此緣白尼。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於屏闇處不觀床座而坐臥。波逸底迦。
[1001b02] 尼等同前。屏處者。謂有覆障。不觀者。謂不審察。坐臥者。謂於夜宿。餘義如上。皆得墮罪。
以樹膠作生支學處第九十四
[1001b0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因行乞食往長者家。告其妻曰。無病長壽。知夫不在問曰。賢首。夫既不在云何存濟。彼便羞恥默而不答。尼乃低頭而出。至王宮內告勝鬘妃曰。無病長壽。復相慰問竊語妃曰。王出遠行如何適意。妃言。聖者既是出家何論俗法。尼曰。貴勝自在少年無偶實難度日。我甚為憂。妃曰聖者。若王不在。我取樹膠令彼巧人而作生支。用以暢意。尼聞是語。便往巧匠妻所報言。為我當以樹膠作一生支。如與勝鬘夫人造者相似。其巧匠妻報言。聖者。出家之人何用斯物。尼曰。我有所須。妻曰。若爾我當遣作。即便告夫可作一生支。夫曰。豈我不足更復求斯。妻曰。我有知識故來相憑。非我自須。匠作與妻。妻便付尼。時吐羅難[2]陀。飯食既了便入內房。即以樹膠生支繫脚跟上。內於身中而受欲樂。因此睡眠時尼寺中。忽然火起。有大喧聲。尼便驚起。忘解生支從房而出。眾人見時生大譏笑。[3]時諸小兒見唱言。聖者。脚上何物。尼聞斯言極生羞恥。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1b27] 若復苾芻尼。以樹膠作生支者。波逸底迦。
[1001b28] 尼等同前。以樹膠作生支者。謂諸樹膠乃至餘物。作男根形。餘義如上用得墮罪。作而不用得惡作罪。於中所有方便之罪。准事應知。
[1001c02]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4]請世尊曰。大德。唯願為說吐羅尼令眾人笑。佛告諸苾芻。此吐羅尼非但今時令大眾笑。過去亦爾。汝等諦聽。我今為說。乃往古昔有一聚落婆羅門。娶妻未久便生一男。具十八種諸惡相貌。年既長大遊學他方欲求藝業。於一聚落有大婆羅門尤善四明。妻生一女父作是念。若有婆羅門閑四明論者。我以此女當與為妻。其婆羅門童子漸漸遊行至此聚落。詣大婆羅門處學四明論無不通達。婆羅門念曰。我先有要。若淨行子明四論者。以女妻之。今此童子淨行種族復該四論。可與為妻。即便婚娶。既經多時婆羅門復作是念。我此女夫形儀醜陋。若在家中人多輕笑。又見其女行非貞謹。告女夫曰。今可將妻還汝本宅。夫作是念。我妻立性行不貞純。對我共他常為戲笑。今可還將詣父母所。作是念已。即告妻曰。賢首。汝可裝辦。明旦共爾遊觀芳園。妻言。可爾。至明清旦令妻乘驢欲歸本宅。妻言。君今將我欲往何處。夫曰。我今將汝往父母家。妻便念曰。禍來及身。於此自在所為如意。共他男子隨意交通。今若將我至彼家者。即有父母及諸親族護衛於我。何能更得自在遊行。即共夫鬪悲啼號哭。我終不去。夫乃大瞋以繩反縛。迎臥驢上驅前而進。夫欲心起遂行非法。為洗淨故取瓶注水。水出作聲。驢聞驚走。夫趁不及。驢入村中人皆共覩咸悉羞恥。問其夫曰。何意如此。夫乃具答其事。聞瓶水聲驢遂驚走。聞者大笑而說頌曰。
 瓶水[1]瀉作聲  驢[2]聞驚怖走
 由斯薄福女  醜惡令人笑

[1002a04]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昔時醜婆羅門妻者豈異人乎。今吐羅難陀尼是。汝諸苾芻。吐羅尼復於往昔。令諸人眾作大喧笑。汝等復聽。我今重說。乃往古昔於一聚落有婆羅門。娶妻未久。後於異時欲往餘處。其妻先不貞謹。聞夫欲去告外人曰。我夫欲行向餘村邑。君可來共宿。彼人隨語夜至其家。夫便却至。喚婦開門。問言。是誰。既識夫聲二俱惶怖。遂將外人置牛糞篅內。方與開門。夫入家已。妻持水來與夫洗足。家忽失火。夫主怱遽運出[3]貲財。妻語夫言。諸妙財貨在此篅內宜可先出。即欲共[4]輿篅便烈破。外人走出。柱打頭傷血流而去。時有人眾而說頌曰。
 此女先行私  以人置篅內
 被火便輿出  頭破眾人知

[1002a19]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婆羅門妻者豈異人乎。今吐羅難陀苾芻尼是。
白衣家說法不囑授臥具學處第九十五
[1002a2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數往長者婆羅門家。為他說法。其長者妻見尼來至。倍生敬重敷上妙座。尼即為說經中深義。彼聽法時家事憂心嫌時太久。作如是念。我有俗務不可久停。即便起去。尼說經已不見聽者。即離其座默然而去。後有賊來盜將座具。婦人見尼從索座物。尼曰。我於當時既不相見。棄座而歸。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2b02] 若復苾芻尼。在白衣家說法。去時不囑授家主收攝臥具者。波逸底迦。
[1002b04] 尼等如上。說法者。謂說經義。臥具者。謂敷座臥物。去時不囑授者。不報主知。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未許輒坐學處第九十六
[1002b08] 緣處同前。時吐羅尼因行乞食。時有婆羅門樂清淨法。尼因乞食入其家中。於客廳內有淨床座覆以白[疊*毛]。復有一女。執拂除蠅不令損污。女問尼言。聖者何事來此。尼曰。我為乞食汝可持來。女言。聖者。我若取食恐蠅污座。尼曰。我為除蠅不令有污。女便入舍。尼足不淨坐其床上。并有霑血。婆羅門見問言。聖者足踐塵土。云何不洗而坐淨床。尼曰。仁既得坐。我梵行者何不得耶。即從座起。時婆羅門見血污座。種種譏嫌。我觀此尼無有慚愧。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2b20] 若復苾芻尼。在白衣家。主人未許於床座上輒坐者。波逸底迦。
[1002b22] 尼等如上。若白衣家床座。若他未許不應輒坐。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問主人輒宿學處第九十七
[1002b25]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遊行人間至一聚落。為求宿處。織師不在妻擅許之。於一房中與尼共宿。織師夜來與妻同臥欲為非法。以手執妻。妻遂失聲。尼聞便笑。夫問妻曰。笑者是誰。答曰。是出家者。夫便忿恚驅尼令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2c03] 若復苾芻尼。在白衣家。不問主人輒宿者。波逸底迦。
[1002c05] 尼等如上。不問[5]主者。謂不諮請家主。輒宿者。謂於中臥坐。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除婦人無夫自為家主。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七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55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八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知尼先在白衣家後令他去學處第九十八
[1002c17] 緣處同前。時有眾多苾芻尼。遊行人間至一聚落。為求宿處。遂有長者許尼停止。時吐羅尼隨後而來。亦為求宿。村人告曰。有餘尼眾於彼家停。聖者亦宜往彼求宿。尼即前入告諸尼曰。可容我宿。諸尼報言。此處窄狹不容。吐羅尼曰。隨宜即得。諸尼聞已蹲跪相容。時吐羅尼即以手足推排舊尼。諸尼告曰。聖者何為如是相逼。報曰。不能住者任隨意去。諸尼議曰。此吐羅尼盛壯多力。苦見逼迫命難存濟。諸尼即起一時而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2c29] 若復苾芻尼。知苾芻尼先在白衣家。後令他去者。波逸底迦。
[1003a02] 尼等如上。先在白衣家者。謂前到俗家。令他去者。後至令出。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弟子有病不瞻視學處第九十九
[1003a0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病。有親弟子及依止弟子皆為供侍。病得差已。後於異時。弟子等患無看病者。不淨狼藉不與除棄。諸苾芻尼互相問曰。病者是誰。答言。吐羅尼弟子。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如前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3a11] 若復苾芻尼。於親弟子及依止弟子。見有病患不瞻侍者。波逸底迦。
[1003a13] 尼等如上。親弟子者。謂與授近圓。依止弟子者。謂依止而住。病者。謂四大不調。不瞻侍者。謂不以慈心供給看養。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二尼同一床臥學處第一百
[1003a18] 緣處同前。時[1]惡愛上愛二苾芻尼同在一床。如男與女共為戲樂。一尼於後遂即有娠。日月既滿生一肉團。諸根手足並皆未有。諸尼聞已擯令出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且未須擯當審觀察。將此肉團置於日中。若其消化即非有娠。如不消滅當實有胎。尼依佛教即置日中。悉皆消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3a26] 若復苾芻尼。二尼同一床臥者。波逸底迦。
[1003a27]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尼制學處已。時有眾多苾芻尼。因行日暮從一長者夜求宿處。長者容許與一大床。一尼獨居餘尼更索。長者報言。家內人多復無餘長。聖者處迮何不同床。尼曰。世尊不聽尼同床臥。由此事故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若得大床難[2]舁[3]舉者尼得同處。當以衣隔繫念而眠。不得相觸。小床安隔亦得同眠。
[1003b06] 第十一攝頌曰。
 二安居二怖  天祠未滿年
 畜眾二嫁人  僧未與無限

安居未隨意遊行學處第一百一
[1003b10]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於室羅伐城為夏安居。未作隨意便遊人間。諸外道等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皆共譏嫌。今觀此尼不樂出家。此時諸蟲遍地皆有。遊行聚落殘害無窮。小鳥之類。至夏雨時尚潛巢穴。此沙門女乃無慈悲損傷含識。誰更興心恭敬供養。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夏安居未為隨意人間遊行者。波逸底迦。
[1003b19] 尼等如上。夏安居者。謂前後三月安居。未為隨意者。謂不作隨意事。人間遊行者。謂隨心而去。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若八難中隨有一者遊行。無犯。
安居滿不遊行學處第一百二
[1003b24]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夏安居竟欲遊人間。告吐羅難陀尼曰。可遊人間。吐羅尼曰。我今何用遊行人間。諸尼[4]曰。佛教令去何因故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3b29] 若復苾芻尼。夏安居滿。不離舊處人間遊行者。波逸底迦。
[1003c02] 尼等如上。夏安居滿者。謂安居竟。不離舊處者。謂不往人間遊行。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有怖遊行學處第一百三
[1003c05] 緣在王舍城。時未生怨王。於廣嚴城為大怨讐欲行討擊。鳴鼓宣令告眾人曰。在我境內往廣嚴城者即斬其首。於要路處皆令防禦捉得依法。時有眾多苾芻尼。從王舍城欲向廣嚴。在路遭賊悉皆惶怖大聲叫喚。防守人聞尋聲即至。賊見[5]王軍四散奔走。問諸尼[6]曰。諸聖者等豈不聞王教。令往廣嚴者當斬首耶。又令我等境內守邏。我若不在。聖者可不為賊所擒。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3c15] 若復苾芻尼。知王國中有賊怖處而遊行者。波逸底迦。
[1003c17] 尼等如上。知王國中有賊怖處者。謂兩國有怨。遊行者。謂往他國。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有虎狼師子遊行學處第一百四
[1003c20] 緣處同前。有諸尼眾。於僻路遊行多遭虎狼師子之厄。俗旅譏嫌。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3c23] 若復苾芻尼。知彼處有虎狼師子。怖而遊行者。波逸底迦。
[1003c25] 尼等如上。知彼有者。謂知有虎狼。餘義可知。釋罪相等亦如上說。
往天祠論議學處第一百五
[1003c28] 緣在王舍城。時吐羅難陀苾芻尼。遊歷天祠及外道處。共為論議。時將欲暮。至尼寺中告諸弟子。我今疲困支節皆疼。與我解勞捉搦手足。門徒問言。聖者何為疲困若此。報曰。我詣天祠及諸外道所住之處。與彼論議。又復問言。聖者合往天祠及外道處耶。報言。合與不合我已去來。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4a07] 若復苾芻尼。往天祠中作論議者。波逸底迦。
[1004a08] 尼等如上。天祠中者。謂是天神外道住處。作論議者。謂申難問。釋罪相等皆如上說。
年未滿與他出家授近圓學處第一百六
[1004a11] 緣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年未滿十歲。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諸苾芻尼亦然。時十二眾尼門徒極眾。詣六眾住處。六眾告曰。汝等徒眾極多圍繞。尼言。如聖者等與他出家及受近圓。我等亦爾。問曰。汝與我等無差殊耶。答言不異。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4a18] 若復苾芻尼。未滿十二歲。與他出家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4a20] 尼等如上。與他出家者。謂受求寂學處。受近圓者。謂白四羯磨。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輒畜弟子學處第一百七
[1004a23] 緣處同前。爾時世尊制諸苾芻尼滿十二歲得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若尼雖滿十二歲。愚癡不分明不善解。而與他出家并受近圓。若自不調而欲調他。自不寂靜而欲靜他。自未超度而欲度他。自不能救而欲救他。斯等悉皆無有是處。時諸尼實無德。能輒度弟子。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尼若有力堪教弟子者。從僧伽乞。如是應與畜眾羯磨。僧伽悉集要滿十二。或復過此。彼尼隨次禮已。於上座前合掌蹲[1]踞。作如是語。
[1004b04] 大德尼僧伽聽。我某甲苾芻尼夏滿十二。堪教弟子。今從尼僧伽乞畜眾羯磨。願尼僧伽與我某甲苾芻尼畜眾羯磨。哀愍故。如是三說。次一苾芻尼作白羯磨。
[1004b08]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滿十二夏。欲畜門徒。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門徒法。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法。白如是。次作羯磨。
[1004b13]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滿十二夏欲畜門徒。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門徒法。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法。若諸具壽聽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法者默然。若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某甲滿十二夏畜門徒法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如是世尊聽許苾芻尼有力能教弟子者從僧伽乞畜眾法。時吐羅難陀尼。未蒙僧伽與畜眾法。擅自與他出家及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僧伽。未與畜眾法。輒畜弟子者。波逸底迦。
[1004b25] 尼等如上。僧伽未與畜眾法者。謂眾未許。輒畜弟子者。謂與他出家及受近圓。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曾嫁女人年未滿十二與出家學處第一百八
[1004c01] 緣處同前。時愚癡人惡生誅伐釋種。多有釋女無所依[2]怙得為出家。憂愁親戚思念悲泣。後既悟法憂念漸除求受近圓。諸苾芻尼曰。汝等待年滿二十方受近圓。白言。聖者。待滿二十時極久長。諸尼曰。若滿二十即能奉事鄔波馱耶及阿遮利耶。尼曰。我等在家事夫營業尚能成辦。今豈不能奉親教師及軌範師耶。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若曾嫁女年滿[3]十二或十八歲者。應與二年正學法方授近圓。應如是與。僧伽悉集。令彼隨次禮已。於上座前作如是語。大德尼僧伽聽。我某甲今因事故以尊重。某甲為親教師。今從尼僧伽。乞六法六隨法為正學女。願尼僧伽與某甲六法六隨法正學處。某甲為親教師。是能愍者。願哀愍故。如是三說。次一苾芻尼作白羯磨。大德尼僧伽聽。此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某甲為鄔波馱耶。今從苾芻尼僧伽。於二年內乞學六法六隨法。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尼僧伽聽。此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某甲為鄔波馱耶。今從苾芻尼僧伽。於二年內乞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苾芻尼僧伽今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若諸具壽聽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者默然。若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求寂女某甲年滿十八於二年內學六法六隨法某甲為鄔波馱耶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1005a03] 次應告言。汝某甲聽。始從今日應學六法。
[1005a04] 一者不得獨在道行。二者不得獨渡河水。
[1005a05] 三者不得觸丈夫身四者不得與男子同宿。
[1005a06] 五者不得為媒嫁事。六者不得覆尼重罪。
[1005a07] 攝頌曰。
 不獨在道行  不獨渡河水
 不故觸男子  不與男同宿
 不為媒嫁事  不覆尼重罪

[1005a11] 復言。汝某甲聽。始從今日應學六隨法。
[1005a12] 一者不得捉屬己金銀二者不得剃隱處毛。
[1005a13] 三者不得墾掘生地四者不得故斷生草木。
[1005a15] 五者不得不受而食六者不得食曾觸食。
[1005a16] 攝頌曰。
 不捉於金等  不除隱處毛
 不掘於生地  不壞生草木
 不受食不飡  曾觸不應食

[1005a20] 如是世尊令曾嫁女應滿二年學六法六隨法正學法已方受近圓。時吐羅難陀尼。未滿十二歲女。與出家并授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5a24] 若復苾芻尼。知曾嫁女人年未滿十二與出家者。波逸底迦。
[1005a26] 尼等如[1]上。曾嫁女者。謂曾適他氏。未滿者。謂年未十二。與出家者。義如上說。釋罪[2]相等廣說如前。
年滿十二不與正學法授近圓學處第一百九
[1005b0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知曾嫁女人年滿十二得與出家。即自念言。世尊聽許令受近圓。不與正學法便授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5b07] 若復苾芻尼。知曾嫁女人年滿十二。不與正學法。而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5b09] 尼等如上。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輒多畜眾學處第一百一十
[1005b1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無限與他出家及受近圓不為作名。所謂佛護法護僧護等字但有作業。喚言咄諸弟子。聞不知喚誰。或復喚言咄求寂女。咄正學女。咄少年者。或喚言一年者。乃至十歲。如是喚時皆悉不知師喚是誰。有尼語彼。聖者。既能與受近圓可不立名。何因作此閙亂。吐羅尼曰。我有多人云何作字。尼言。聖者。豈合無限畜眾應淨法耶。報曰。淨與不淨我已作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苾芻尼不應無限畜眾。然苾芻尼欲求無限畜眾者。彼尼應從僧伽乞無限畜眾法。從僧伽得後方得畜眾。若力堪者僧伽應集要滿十二。或復過此。彼尼隨次禮已。上座前合掌蹲踞。作如是語。
[1005b25] 大德尼僧伽聽。我某甲年滿十二堪能畜眾。願尼僧伽與我某甲無限畜眾法。願哀愍故。如是三說。次一苾芻尼作白羯磨。
[1005b28]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欲畜無限門徒。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無限門徒法。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白如是。次作羯磨。
[1005c04] 大德尼僧伽聽。此苾芻尼某甲。欲畜無限門徒。此某甲今從苾芻尼僧伽。乞畜無限門徒法。苾芻尼僧伽今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若諸具壽。聽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者默然。若不許者說。苾芻尼僧伽已與某甲畜無限門徒法竟。苾芻尼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1005c11] 如是世尊聽苾芻尼從。僧伽乞無限畜眾法。僧伽未許不得無限畜眾。時吐羅難陀尼。僧伽未與無限畜眾[3]擅自養畜。諸苾芻尼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5c16] 若復苾芻尼。僧伽未與無限畜眾法。輒多畜者。波逸底迦。
[1005c18] 尼等如上。僧伽者。謂如來聲聞弟子。未與者。謂未蒙眾許。無限者。謂隨意多少。畜眾輒多者。謂過限畜眾。法者。謂白二羯磨。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05c22] 第十二攝頌曰。
 度娠不教誡  不護不隨身
 二童女惡人  多憂二六法

與有娠[4]女學處第一百[5]一十一
[1005c2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有娠婦女出家。時至生女。時婆羅門長者見已譏嫌。沙門釋女實非清淨。於一寺中有二種法。謂是俗法及淨行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6a02] 若復苾芻尼。與有娠女人出家者。波逸底迦。
[1006a03]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有娠者。謂是有胎。女人者謂是婦人。出家者。謂授與求寂學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教誡學處第一百一十二
[1006a07]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諸有來者不擇家族便與出家并受近圓。不教誡不指授。著衣不如法。上下不齊正。不知軌則隨處即去。諸苾芻尼見共譏嫌。問言。是誰弟子。答言。是吐羅尼。諸尼即語。聖者何不教誡令其知法。答言。我今弟子眾多。何能遍教。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6a15] 若復苾芻尼。與他出家并受近圓。不教授[1]戒者。波逸底迦。
[1006a1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與他出家者。謂與他受求寂女學處。受近圓者。謂白四羯磨。不教授者。謂不教誡。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攝護學處第一百一十三
[1006a2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諸有女人來者皆與出家并受近圓。而不攝受衛護。隨情任去。或有出門望者。有在廊下住者。或有上閣者。或有窺窓者。晝夜如是。諸尼見譏。問言。汝誰弟子。答言。是吐羅尼。諸尼告曰。何不聖者攝受衛護諸弟子耶。答言。弟子眾多何能攝受。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6a29] 若復苾芻尼。與他出家并受近圓。不攝受衛護者。波逸底迦。
[1006b0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出家等者。義如上說。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不將隨身學處第一百一十四
[1006b0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有夫主婦人出家。彼出家後白吐羅尼言。聖者。若夫主知我出家來此。必為留難。幸願聖者將我餘方。吐羅尼曰。汝今何須更向餘處。捨家離俗即是餘方。後於異時夫主來見。令脫法衣與著俗服。便將歸舍。諸苾芻尼因乞食入其舍。彼見致禮。尼便問曰。汝今何故自還俗耶。若在佛法念念之中增長善品。今居俗累更受嬰纏。婦人答言。我不自由身屬於他。當時我頻諮請聖者吐羅尼。請將餘方勿遭留難。不蒙存護今至於此。諸尼至寺告吐羅尼言。聖者何故不將彼女往詣餘方。致使還俗為出家留難。吐羅尼曰。我無餘業。一一出家將餘方耶。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6b20] 若復苾芻尼。與他出家。不將隨身去者。波逸底迦。
[1006b2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與他出家義同上說。不將隨身去者。謂有難事不將餘方。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童女年未滿二十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一十五
[1006b27]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與年十八童女出家。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年未滿二十便受近圓。諸苾芻尼曰。如世尊說。十八歲童女應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年滿二十方受近圓。聖者云何知年未滿便授近圓。可為淨耶。答言。淨與不淨我已授近圓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6c06] 若復苾芻尼。知童女年未滿二十。與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6c08]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童女者。謂未[2]嫡男家。未滿二十歲者。謂年十九而受近圓。餘義如上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不授六學法授近圓學處第一百一十六
[1006c1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與他年滿二十童女出家。而自念曰。若年十八可受六法六隨法。彼今年滿二十。何須更與二年正學法。便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6c17] 若復苾芻尼。知童女年滿二十。不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即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6c19]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餘義如上。釋罪相等事並同前。
度惡性女人學處第一百一十七
[1006c22] 緣處同前。[3]時吐羅難陀苾芻尼。入室羅伐城乞食。見一女人。立性多瞋兇麁樂鬪。與餘女人共為諍競。頭髮皆竪作野干鳴。餘人聞聲即便倒地。吐羅尼見作如是念。我能引彼為出家者。必能與力助我相鬪。即以方便度彼出家。後於異時。吐羅尼共餘一尼有少諍競。新出家尼默然看住。吐羅尼告曰汝不能活。我與出家何故今時默然而住不見相助。尼言。聖者。我今不知本事。云何相助。吐羅尼曰。我若與大世主尼相競。汝可罵言。私剃頭者。蓮花色尼。於六大城衒色自活。法與尼。因使得受近圓。瘦喬答彌。被他抑令食其子肉者。當以此詞相助訶罵。惡性尼聞吐羅尼共他鬪時。調弄諸尼共相鬪諍。眾多尼曰。誰度如是惡性樂鬪令其出家。於中答言。除吐羅尼誰當度此。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7a10] 若復苾芻尼。知惡性女人好為鬪諍。與出家并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7a1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惡性女人者。謂好鬪諍。出家者。謂受求寂并餘學處。受近圓者。義如上說。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度多憂女人學處第一百一十八
[1007a1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無親族懷憂女人出家。彼常繫念思想親族。悲泣流淚初夜後夜。諸苾芻尼多為[1]驚覺。聞彼哭聲心皆散亂不得存念與定者為刺眾多尼諫勿作悲涕非出家法。彼尼不受。答言。汝等不知他苦。父亡母死兄弟姊妹夫主及子悉皆棄背。我情痛切寧得不憂。諸苾芻尼互相問曰。誰度如是憂惱女人而為出家。尼言是吐羅尼度。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7a26] 若復苾芻尼。知多憂惱女人。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1007a28]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多憂惱者。謂常懷[2]愁。度出家者義同上說。釋罪相等廣亦如前。
學法未滿與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一十九
[1007b02]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度他女人出家。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未滿與受近圓。彼便白言。聖者。我正學法猶未得了。吐羅尼曰。但受近圓正學自滿。便即與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7b08] 若復苾芻尼。知女人未滿二歲。學六法及六隨法。與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7b10]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未滿二歲者。謂學六法六隨法未了。與受近圓者。謂白四羯磨作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知學法了不與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二十
[1007b14]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度他女人出家。與二歲學六法六隨法。滿已白言。聖者。可與我受近圓。便報彼尼。汝可更學極令通利當受近圓。彼尼默住。後於異時。眾多苾芻尼告曰。汝既學法已滿。何不受近圓耶。答言。我已諮請聖者吐羅難陀。報曰。可更學令通利當受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7b22] 若復苾芻尼。知女人二歲學六法及六隨法了。不與受近圓者。波逸底迦。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知女人二歲學者。謂學法已滿不與受近圓。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07b26] 第十三攝頌曰。
 未放與我衣  收斂年年受
 欲半月無僧  安居隨意責

夫未放度出家學處第一百二十一
[1007c01] 緣在室羅伐城。時吐羅難陀尼。於其城中因乞食入他家。見有婦人為夫所打置在室中。夫行出外。吐羅難陀告言。賢首。願爾無病可施我食。婦人報曰。聖者。我今憂惱無容與食。問曰。何憂。彼便具告。尼曰。若爾何不出家。答言。是我所樂。吐羅難陀即便將去。遂與出家。夫主後來覓妻不得。家人報曰。彼去出家。又問曰。誰與出家。答言。吐羅難陀尼。彼若去者誰知家務。後於異時。其尼因行乞食。彼見問言。聖者既與我妻為出家者。誰知家業。情懷忿恚衣絞尼項共相牽曳。告言。汝與我妻為出家者。可來為我而作家業。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7c15] 若復苾芻尼。知他婦人夫主未放。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1007c1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知他婦人者。謂他妻妾。夫主未放者。謂夫未聽許。出家者。謂與剃髮等。餘說如前。
從索衣學處第一百二十二
[1007c2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有正學女。二歲[3]法已詣吐羅尼所。白言聖者。我已學法願授近圓。吐羅尼曰。若與我衣方可授汝。答言。我無福力所獲寡少。何處得衣。諸尼問彼。何故不受近圓。答言。我已諮請聖者吐羅難陀。為受近圓。彼云。若與我衣方授近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7c29] 若復苾芻尼。知彼女人希受近圓。告云。汝與我衣。當授汝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8a0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希受近圓者。求進學處。與我衣者。謂七衣中隨求於一。當授近圓者。謂得衣後作白四羯磨。餘說如前。
令他女人收斂家業學處第一百二十三
[1008a06] 緣處同前。時瘦喬答彌。於此城中巡行乞食。次第至一大長者家。長者身亡妻為家主。大富[1]饒財多諸僕從奴婢給使。懷憂而住。見瘦喬答彌。不申恭敬亦不施食。尼曰姊妹。因何事故憂惱若斯。婦人報言。聖者。夫主身死親族皆亡。我今不知欲何所作。煩惱毒箭中我內心常懷憂惱。雖有貲財奴婢產業。夫背親離斯為何用。尼曰。若爾何不出家。婦人白言。聖者。幸見與我出家。尼曰。若能收斂家務棄眾俗網。於出家路事亦非難。彼即所有庫藏貲產。即持奉施沙門婆羅門貧窮孤寡。悉皆捨已詣尼住處。至瘦喬答彌所。求請出家。尼曰。我今不能與汝出家。可往餘尼處。婦人念曰。家產罄盡來求出家。既不蒙許憂惱而住。時眾多尼見問言。賢首。情憂何事。彼即具答。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8a23] 若復苾芻尼。報俗女云。汝應收斂家業。我當與汝出家。如教作訖不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1008a25] 尼謂瘦喬答彌。或復餘尼。報俗女云者。謂令他在家婦人收斂家業。我當與汝出家者。謂許度出家。如教作[2]訖者。謂彼女人依尼言說。不度者。謂後不與出家。釋相如前。
每年與出家受近圓學處第一百二十四
[1008b0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於每年中與他出家并受近圓。不施名字。若有事至但喚言。咄求寂女。咄正學女。咄少年者。諸苾芻尼聞告吐羅尼曰。聖者何故每年與他出家。報諸尼曰。我與繫怨家項與彼出家。有尼問曰。誰是怨家。報曰。汝即大怨家。於我生不忍。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8b09] 若復苾芻尼。於每年中。與他出家及受近圓者。波逸底迦。
[1008b11]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於每年中者。謂年年中與他出家及受近圓。釋罪相等餘說如[3]前。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八

释迦真胜 2009-10-12 17:56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經宿與欲學處第一百二十五
[1008b2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僧伽有急要事。苾芻尼眾悉皆同集。告吐羅尼曰。聖者。尼眾皆集可見赴眾。吐羅尼曰。我已如法與欲所為隨作。復於明日尼眾須集。吐羅尼不往眾中授事。尼言。聖者。宜可與欲。吐羅尼曰。我已昨日如法與欲。尼曰。經宿與欲可得成耶。答曰。欲可朽爛而不成乎。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應如是說。
[1008c01] 若復苾芻尼。經宿與欲者。波逸底迦。
[1008c0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經宿者。謂是經夜。與欲者。謂說意樂。釋罪相等餘說如前。
求教授學處第一百二十六
[1008c0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眾多尼伴遊行人間。至一聚落。彼有住處即求居止。憶知今日是十五日應為長淨。餘尼告言。聖者。來共往僧寺求教授人。吐羅尼曰。我閑三藏豈可不知。更別求他以為教授。此事應作此不應作。我皆明了無勞往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8c12] 若復苾芻尼。半月半月應求教授。若不求者波逸底迦。
[1008c14]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半月半月者。謂每月黑白十五日。應求教授者。謂應求教授人。若不求者。謂不往請。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無苾芻處作長淨學處第一百二十七
[1008c18]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與眾多尼伴遊行人間至一村中。村外有尼住處。其日是十五日長淨日。餘尼語吐羅難陀曰。聖者。如世尊說。苾芻尼不應無苾芻處而為長淨。可來共往大僧寺中。吐羅尼曰。我閑三藏豈可不知長淨法耶。何勞更往欲為請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8c26] 若復苾芻尼。無苾芻處作長淨者。波逸底迦。
[1008c2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無苾芻處者。謂無大僧。作長淨者。謂說波羅底木叉戒經。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無苾芻處作安居學處第一百二十八
[1009a0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與尼伴遊行至一聚落。此有長者大富多財。供給尼眾為造住處。彼見尼眾遂前禮敬。告言。聖者。可於此住而作安居。諸人聞已欲於此住。有尼。報言。聖者。如世尊說。諸苾芻尼不應於無苾芻處作安居。可共同往近大僧處。吐羅尼曰。我閑三藏豈可不知安居法耶。何勞復往於苾芻處。諸尼受語安居過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9a11] 若復苾芻尼。無苾芻處作安居者。波逸底迦。
[1009a1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無苾芻處者。義如上說。作安居者。謂三月夏安居。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於二部眾三事作隨意學處第一百二十九
[1009a17]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夏安居了。於十五日欲作隨意事。餘尼語吐羅難陀曰。聖者。可來往僧寺中作隨意事。答曰。但於此作何勞往耶。尼曰。如世尊說。苾芻尼應於二部眾中說三事作隨意。謂見聞疑。吐羅尼曰。我是三藏善能問答。豈可不知作隨意事更往二部眾中耶。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9a25] 若復苾芻尼安居了。不於二部眾中以三事作隨意者。波逸底迦。
[1009a2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安居了者。謂三月安居竟。不於二部眾中者。謂不於僧尼眾內以三事見聞疑作隨意。餘說如前。
責眾學處第一百三十
[1009b0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說種種言詞訶責尼眾。作邪命事共相誘引。語餘尼言。汝是[1]愚癡無有善巧。不知何者應與應作。不閑眾務。諸尼諫言。聖者。豈合如是說訶責言。吐羅尼曰。合與不合我己說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9b09] 若復苾芻尼。訶責眾者。波逸底迦。
[1009b10] 尼謂窣吐羅難陀。或復餘尼。訶責眾者。謂訶僧伽。餘說如前。
[1009b12] 第十四攝頌曰。
 罵眾五種慳  讚家寺食法
 更食給孩子  洗裙令浣衣

罵眾學處第一百三十一
[1009b1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懷瞋罵眾云。汝不能自活故求剃髮。貧寒出家罪惡種族。聖法無分有賊住心[2][言*任]惑他人。實非清淨是破戒者。餘尼告言。聖者何故懷瞋說斯鄙語。吐羅尼曰。我生釋種族姓尊高。法合訶罵汝等。不知是何族姓。但聞訶罵默合忍受。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9b24] 若復苾芻尼。罵眾者。波逸底迦。
[1009b25] 尼謂窣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罵眾者。出惡言詞。釋罪相等廣亦同前。
見他讚譽起嫉妬心學處第一百三十二
[1009b28] 緣處同前。時婆羅門長者居士讚歎大世主喬答彌尼蓮花色尼法與尼瘦喬答彌此等諸尼。談其德行若[3]妙高山。吐羅尼見便即譏嫉。諸尼報言。聖者何故作斯譏謗。吐羅尼曰。我是釋迦種族出家。妙閑三藏為大法師。所有論難問答無滯。合歎我德返讚餘人。諸尼曰。聖者。何須歎德。報言。彼無種族妄談說者自招大過。諸尼曰。何以慳嫉不耐他榮。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9c08] 若復苾芻尼。見讚歎他起慳嫉心者。波逸底迦。
[1009c10]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讚歎他起慳嫉心者。謂慳他戒德。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於家慳學處第一百三十三
[1009c13]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因行乞食。入大富信心家。皆施清淨上妙飲食。既得食已速還本寺。吐羅尼見問言。汝等誰家得此精食。苾芻尼具陳得處吐羅尼譏嫌訶責。某家應去。某舍不應去。某宅不應入。諸尼言。聖者何故慳此多家。報曰何過。我是門師勿彼疲勞令失敬信。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09c21] 若復苾芻尼。於家慳者。波逸底迦。
[1009c22]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於家慳者。謂慳他舍。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於寺慳學處第一百三十[4]四
[1009c2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作一尼寺。於重棚上有尼居住。於上行時有大聲響。吐羅尼聞便起瞋嫌。何處得有無賴之物。行如雌象脚蹋作聲。由無教授。諸尼白言。聖者。何意慳寺出此麁言。答曰。我瞋何過。我造寺來。手足皴裂身體勞倦。種種艱辛所以慳惜。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0a04] 若復苾芻尼。於寺慳者。波逸底迦。
[1010a05]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於寺慳者。謂慳僧尼住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於利養飲食慳學處第一百三十五
[1010a08]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於小食時著衣持鉢次第乞食。乞已還寺。時吐羅尼貪多食故。初夜後夜不能眠睡。久而方臥。每於日出尼乞食迴入寺之時。吐羅尼見即作是念。今此諸尼乞食極早。我今與彼無可言說。宜作方便先行乞食令彼後至。因教誡時語言。汝等盜他飲食。於其長夜不能[1]眠睡。唯念飲食不思法義。不事親教師。不恭敬佛。不塗壇地讚歎諷誦。唯知早起持鉢行乞。是何法式。尼聞答曰。聖者所說斯為甚善。不敢早乞。時吐羅尼。即於他日天纔[2]明已。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有婆羅門。取良吉相欲往他方。正出城去門首。相見情生忿怒。即相羅頓被他苦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0a23] 若復苾芻尼。於利養飲食慳者。波逸底迦。
[1010a24]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於利養飲食慳者。謂惜他施物。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10a26]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觀察吐羅難陀尼為慳他利養飲食自貪心故被婆羅門苦打。佛告諸苾芻。此尼非但今生以貪心故被他苦打。往昔之時亦復如是。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有大鸜鵒鳥。見烏麻車在路首翻側。餘鸜鵒欲來取食。大鸜鵒告曰。勿於道邊捨此烏麻。時將欲暮。必有車乘鞍馬象畜。於此而過蹈殺汝等。餘鳥答言。如仁所說咸悉散飛。既教他已夜便自往喫彼烏麻。時有車過。為貪食故不存觀察。被車輾死。時有天人而說頌曰。
 自無有慧解  強復見教他
 由貪夜食麻  遭此車[3]輪苦

[1010b10] 汝諸苾芻。以是因緣。有所言者如說如行。應如是學。
慳法學處第一百三十六
[1010b13]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請吐羅難陀尼言。聖者。當教授我為讀誦等。彼既聞已教授之時。苾芻尼來皆令作務。或遣炙衣煖背。或授眼藥筒。或令掃房。或令汲水。或敷臥具曬曝衣裳。如是種種皆悉遣作。諸尼作念。今此聖者。於我慳法不為教授。但令作使可宜共問。便即問曰。何不相教。吐羅尼曰。汝等謂言法可易求。我經多時受諸艱苦。勤勞晝夜奉事明師。如是長時方始求得。竟不教授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告諸苾芻尼。慳法之者當招五種過失。一得生盲二無智慧。三遠離佛法。四室有怨家。五不入聖位。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0b26] 若復苾芻尼。慳法者。波逸底迦。
[1010b27] 尼謂[4]吐羅難陀。或復餘尼。慳法者。謂不開示教授。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食竟更食學處第一百三十七
[1010c0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晨朝持鉢入城乞食。乞得食已置於房中隨意而食便即經行。經行既訖復來噉食。鉢中食盡縱身而臥。諸尼告曰。聖者食竟經行。行竟更食食飽而臥耶。吐羅難陀聞已。惡罵訶責餘尼。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0c08] 若復苾芻尼。食竟更食者。波逸底迦。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食竟更食者。謂飽食後重食。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養他孩兒學處第一百三十八
[1010c12]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因乞食入他家。見其婦人生子未久。吐羅難陀尼告言。賢首。願爾無病可施我食。婦人報曰。聖者。子多啼泣欲何所為。尼曰。既解生兒何不知養法。婦人白言。聖者。頗知止哭方法。尼曰。世有勝法我尚知之。況養孩兒我不明解。若教養活施我食不。答言與。尼曰。隨我[5]侍尼亦與食不。答言亦與。守房之人亦與食不。答言亦與。尼便持兒坐於髀上。煖油塗身用麵揩拭。溫湯淨洗穩臥衣蓋。兒便得睡婦人所許皆悉與尼。後於異時。大世主尼亦因乞食入此家中。長者妻言。聖者。頗能令此小兒得安寧不。尼曰。此非出家者所為。豈曾見有出家之人作斯事業。婦人報言。聖者吐羅尼。先曾與我作如是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0c28] 若復苾芻尼。給養他孩兒者。波逸底迦。
[1010c29]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給養他孩兒者。謂供侍他婦人子女。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畜洗裙學處第一百三十九
[1011a03] 緣處同前。時有眾多苾芻尼。於阿氏羅河。與諸俗女同為洗浴。以指相指。看尼嬭房腰腹[骨*退]踹等。隨事讚說。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1a07] 若復苾芻尼。不畜洗裙者。波逸底迦。
[1011a08] 尼謂此法中尼。不畜洗裙者。謂無浴裙。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令浣衣人洗衣學處第一百四十
[1011a11]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夢與男子交漏洩不淨衣服點污。令[1]浣衣人洗。其人遂將苾芻尼赤衣。與俗白衣一處而洗。遂相霑壞。衣主來問誰壞我衣。浣人報曰。我以尼衣一處共浣。由斯染壞。俗眾譏嫌。觀此出家非是[2]寂靜。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1a18] 若復苾芻尼。令浣衣人洗衣者。波逸底迦。
[1011a19] 尼謂此法中尼。令浣衣人洗衣者。謂七衣中隨一衣令他浣。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11a21] 第十五攝頌曰。
 上眾沙門衣  二病衣從乞
 不共出不分  鬪不囑學呪

共上眾換衣學處第一百四十一
[1011a25] 緣處同前。時黑名苾芻尼有兒。名曰犢子。亦為出家。復有四女亦復出家。其黑名尼子作新僧伽胝。著詣母所。妹見兄衣鮮明光悅。情起愛心。從兄索衣兄不見與。便即涕泣。母語犢子。何不與衣令惱於我。子念母教誠不可違遂便[3]以衣與其妹著寺中。次妹尼白言。阿姊[4]著自大衣。此衣與我。既不肯與。便即[5]悲泣。母即告曰。可與勿令惱我。不違母教便即與衣。諸苾芻尼曰。何處得此上妙精細淨居天衣。皆[6]愛著用。報言。願兄無病安寧。如此衣服誰復在言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從兄處取衣虛實。答言實爾。世尊種種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1b09] 若復苾芻尼。共上眾換衣者。波逸底迦。
[1011b10] 尼謂此法中尼。上眾者。謂在已上者。換衣者。謂博換。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輒與俗人衣學處第一百四十二
[1011b13] 緣在王舍城。時樂兒從吐羅尼索衣。尼便與衣。彼既得已。即著此衣為求寂。譏[7]弄六眾苾芻。六眾察知吐羅尼與樂兒衣。各懷忿恚。只是其尼譏弄我等。非彼樂兒。遂於一時空閑之處遇吐羅尼。共為苦打身體遍腫在床而臥。諸尼問言。聖者何苦。答言。被六眾打。彼是我兄。若不教誡誰當責我。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8]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1b22] 若復苾芻尼。輒將沙門法衣。與俗人者。波逸底迦。
[1011b24] 尼者。謂吐羅難陀。沙門法衣者。謂僧尼法衣。與俗人者。謂授白衣令其著用。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畜病衣學處第一百四十三
[1011b28] 緣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尼因行乞食。所著內衣血流點污。婆羅門長者見皆共譏嫌。尼以此事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煩惱未除隨業流注。女人每月皆出不淨。諸苾芻尼應畜病衣。如是世尊制畜病衣。吐羅難陀不依教畜。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1c06] 若復苾芻尼。不畜病衣者。波逸底迦。
[1011c07]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不畜病衣者。謂是內衣。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大眾病衣私用學處第一百四十四
[1011c10]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語勝鬘夫人曰。世尊制尼令畜病衣。我今見無。夫人持衣奉施吐羅難陀并與大眾。皆將私用。復有眾多尼。詣夫人處白言。願施我等病衣。夫人告言。我已總施。問言。付誰。答言。吐羅難陀。諸尼從索不與。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1c17] 若復苾芻尼。大眾病衣將私用者。波逸底迦。
[1011c18] 尼者。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大眾病衣者。謂他施與僧伽。將私用者。謂迴入已。餘如前說。
從貧乞羯恥那衣學處第一百四十五
[1011c22] 緣處同前。時有信心長者。先富今貧貲財乏少。若苾芻尼張羯恥那衣時。常為施者。後一年中張衣時至。尼詣長者所告曰。可施堅實衣。長者報言。今[9]見無物。後若有時必當奉施。尼曰。羯恥那衣今時現至不可延遲。即可舉便奉施僧田。後當還債。長者報言可爾。即作契限從他舉債。後時限滿債主牽挽。餘人問曰。仁何被牽。報言。我謂施衣。彼即答言。若於沙門釋迦女處發淨信者遭斯苦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a04] 若復苾芻尼知是貧人從乞羯恥那衣者波逸底迦。
[1012a06] 尼者。謂此法中尼。知是貧人者。謂現無物從乞羯恥那衣。釋罪相等廣說如[1]餘。
不共出衣學處第一百四十六
[1012a09] 緣處同前。時有眾多尼皆共同集。如世尊說。苾芻尼安居竟應遊行人間。並即遊行於路遭賊。還至尼寺以告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我今聽諸遭賊苾芻尼應與羯恥那衣分。苾芻尼聞悉皆共集。便喚吐羅難陀尼[2]曰。聖者可來。共出羯恥那衣。彼不肯來。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a17] 若復苾芻尼不共出羯恥那衣者波逸底迦。
[1012a18] 尼者。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不共出羯恥那衣者。謂不與同集。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共分衣學處第一百四十七
[1012a21]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出羯恥那衣。欲共同分。吐羅難陀不肯來分。諸尼頻喚來往疲乏。其守衣尼心生懊惱。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a25] 若復苾芻尼。不共他分衣者。波逸底迦。
[1012a26] 尼謂吐羅難陀。或復餘尼。不共他分衣者。謂不與同集而作留難。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謂意不欲取其衣分。
見鬪不勸止息學處第一百四十八
[1012b01] 緣處同前。諸苾芻尼鬪競事起。分為二部不修善品。皆詣吐羅尼所。互相說意。吐羅尼有力。不[3]令止息竟不相勸。乃至紛競。吐羅尼曰。我今觀此汝伏我不。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b06] 若復苾芻尼。自知有力。見他尼鬪不勸止息者。波逸底迦。
[1012b08] 尼謂吐羅難陀等。自知有力者。謂有力能調伏。見他尼鬪不勸止息者。謂見尼作黨相鬪。不善言勸令止息。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棄住處不囑授學處第一百四十九
[1012b1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棄舊住處不為囑授。與諸尼伴遊行人間。去後失火寺舍被燒。所有衣鉢資緣悉皆焚盡。後尼還寺見火所燒。諸尼告言。聖者去時何不囑授。施僧伽物被火所燒。吐羅尼曰。寧遭火燒不應我物與汝受用。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b19] 若復苾芻尼。棄住處不囑授者。波逸底迦。
[1012b20] 尼謂吐羅難陀等。棄住處。謂尼住寺房舍。不囑授者。謂去時不告餘人等。並如前說。
從俗人受呪學處第一百五十
[1012b23]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從解呪俗人學其呪法。呪曰。呬里呬里普(破忽[4]反)莎訶。一度受已更復受。諸尼告言。聖者。我[5]本聞上人聰明廣識博達強記諷誦三藏。何故頻向此人令授小呪。吐羅尼曰。非不記憶。我愛其人欲得共語。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c01] 若復苾芻尼。從俗人受學呪法者。波逸底迦。
[1012c02] 尼謂吐羅難陀等。從俗人受學呪法者。謂從在家人求受呪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12c04] 第十六攝頌曰。
 教呪法賣麨  營理使他尼
 撚縷織蓋行  鞋瘡度婬女

教俗人呪法學處第一百五十一
[1012c08] 緣處同前。時有俗人來。從吐羅難陀尼求學呪法。尼即與之。呪曰。呬里呬里普莎訶。俗人聞已即便受得。尼復更授。彼便報曰。聖者。我已受得無勞更授。尼雖聞告仍授不休。俗人忿怒報言。我不須呪。時有餘尼問言。聖者。何意頻頻授人呪法。答曰。我愛此人欲得共語為此頻授。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頻授人法。答言。實爾。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2c17] 若復苾芻尼。教俗人呪法者。波逸底迦。
[1012c18] 尼謂[6]窣吐羅難陀等教俗人呪法者謂授他呪。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賣麨食學處第一百五十二
[1012c2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因行乞食。遂見一人買麨欲食。吐羅尼告曰。汝隨我來與汝好麨便即賣與。彼人即於大眾中高聲唱言。於尼寺內有好麨賣。餘人聞已來詣寺中求買麨食。遂見大世主尼。問言。聖者。頗有衰賣不。尼曰。何處見有尼賣麨耶。彼人報言。聖者。豈不自知吐羅難陀自賣麨耶。城中人民咸悉知委尼有麨賣。大世主尼曰。尼今至此賣麨之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3a02] 若復苾芻尼。賣麨食者。波逸底迦。
[1013a03] 尼謂[*]窣吐羅難陀等。賣食者。如常可知。或取金銀錢。等賣易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營俗家務學處第一百五十三
[1013a0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行乞食入他家。告彼妻曰。願爾無病可施我食。婦人報言。我今不閑俗人家務。不知欲何所作。尼曰。姊妹。唯解針線。不知餘作營理家務。婦人白言。聖者。頗解家務事不。尼曰。家有事業我何不知。婦人曰。若爾願見相助。尼曰。我與汝作能施食不。答言能。又云。隨我侍者及守房人皆能與不。答言亦與。即置衣鉢汲水觀蟲。遍為灑掃洗諸瓦器。并造飲食羹臛虀菜。悉皆辦已。即洗手足燒香供養家神靈祇。并散祭食持食歸寺。後於異時。大世主尼亦同乞食入此家中。長者妻見告言。聖者。與我營理家務。大世主曰。何處見有尼與他俗人營理家務。婦言。聖者吐羅難陀。曾於我家如是營理。餘人不及。大世主曰。尼豈至此與他營事耶。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與他俗人營理家務耶。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3a24] 若復苾芻尼。營理俗人家務者。波逸底迦。
[1013a25] 尼者。謂吐羅難陀等。營理俗人家務者。謂與在家人營作俗業。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移轉座床學處第一百五十四
[1013a28]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教授諸尼。來受法者遣移座床於房外置。復更轉移令安門外。或令置廊下。或置閣上。諸苾芻尼悉皆勞倦。疲困憂惱共為譏嫌。我等夙夜移轉床座。非蒙教授。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令其諸尼移轉床座。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3b06] 若復苾芻尼。令他諸尼移轉座床勞倦者。波逸底迦。
[1013b08] 尼者。謂吐羅難陀等。令移轉座床者。遣尼舉[1]舁使其疲困。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自手撚縷學處第一百五十五
[1013b1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自手撚縷。賣與一織師。餘織師見問言。何處得[2]斯好縷。答言。於沙門女處買得。後時織師見大世主尼。問言。聖者有成撚縷。我欲買取。尼曰。何處見尼賣撚縷耶。而今問我。答言。沙門女。人皆共知吐羅難陀常自撚賣。豈不聞耶。大世主念曰。我等今時至如是處。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自手撚縷賣與織師。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3b21] 若復苾芻尼。自手撚縷者。波逸底迦。
[1013b22] 尼者。謂吐羅難陀等。自手撚縷者。謂撚七種縷。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若自為已須用。於密處撚者無犯。
自織絡學處第一百五十六
[1013b26]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自手織絡被俗譏嫌。制戒同前應如是說。
[1013b28] 若復苾芻尼。自織絡者。波逸底迦(餘義同前)。
持蓋行學處第一百五十七
[1013c01] 緣處同前。時珠髻難陀苾芻尼。持蓋乞食。不信敬婆羅門長者見已譏嫌。禿沙門女雖剃髮出家。被欲纏惱。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珠髻難陀。汝實如此持蓋乞食。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3c06] 若復苾芻尼。持[3]傘蓋行者。波逸底迦。
[1013c07] 尼者。謂珠髻難陀等。持[*]傘蓋行者。謂持二種[*]傘蓋。一者謂竹草葉蓋。[4]二繒帛[*]傘。釋罪[5]相等廣說如前。
著彩色鞋履學處第一百五十八
[1013c11] 緣處同前。時珠髻難陀尼。著彩色鞋履而行乞食。婆羅門長者見共為譏嫌。禿沙門女雖為剃髮。非有淨行被欲所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珠髻難陀。汝實如此。著彩色鞋履而行乞食。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3c17] 若復苾芻尼。著彩色鞋履者。波逸底迦。
[1013c18] 尼者。謂珠髻難陀等。著彩色鞋履者。謂畜班雜刺繡鞋履而著用行。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於已房內著用無犯。
有瘡令數解繫學處第一百五十九
[1013c22] 緣處同前。時珠髻難陀苾芻尼。於右臂上生瘡。令使喚醫來。合生[6]肌膏。即以一團傅於瘡上。故帛繫之。纔繫未久。尼言。太急且解令緩。醫既與解。復言。太緩。如是令他數解數繫。醫生忿恚。告言。聖者。瘡差不差不關我事。捨之而去。諸尼問言。聖者。何意令他數解數繫。答言。情愛此人欲得共語。故令解繫。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珠髻難陀。汝實如此令他於瘡數解數繫。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4a03] 若復苾芻尼。臂上有瘡。令他數解數繫者。波逸底迦。
[1014a05] 尼謂珠髻難陀等。臂上有瘡者。生瘡癬等。令他數解數繫者。謂頻令解繫。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謂繫實急或緩令解繫。無犯。
度婬女學處第一百六十
[1014a09] 緣處同前。吐羅難陀尼。度一婬女共行乞食。諸耽色男子見已譏嫌。此女先與俗人常行非法。今共出家者同為聚集。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度婬女出家共行乞食。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4a15] 若復苾芻尼。度婬女出家者波逸底迦。
[1014a16] 尼謂吐羅難陀等。婬女者。謂先不貞謹女人。出家者。謂受求寂學處。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14a18] 第十七攝頌曰。
 尼不許揩身  約人有五別
 香及胡麻水  輒問俗莊嚴

使苾芻尼揩身學處第一百六十一
[1014a22]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使餘諸尼令揩身體。他觸之時自起樂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令尼揩身自起樂想。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4a27] 若復苾芻尼。使苾芻尼令揩身者。波逸底迦。
[1014a28] 尼謂吐羅難陀等。使苾芻尼者。謂此法中近。圓尼揩身者謂受。樂想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使正學女等揩身[1]學處第一百六十二[2]三四五
[1014b03]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使餘式叉女令揩身體。被他觸時便起樂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虛實。答實。訶責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4b07] 若復苾芻尼。令式叉摩拏女揩身者。波逸底迦。
[1014b09] 尼謂吐羅難陀等。式叉摩拏者。謂於二年學六法六隨法。令彼揩身便得墮罪。廣說如前。如是若使求寂女及諸俗女外道女揩身者。
[1014b12] 准前問答結罪應知[3](此上是三緣)。
以香塗身首學處第一百六十[4]六[5]七
[1014b14]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以香塗身。而行乞食入於他舍。香氣芬馥流遍宅中。敬信婆羅門長者妻問言。聖者。香氣何來。尼曰。我今塗身。婦人言。聖者。既為沙門釋女還有欲心。共為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以香塗身而行乞食。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4b21] 若復苾芻尼。以香塗身者。波逸底迦。
[1014b22] 尼謂吐羅難陀等。以香塗身者。謂香塗帶。釋罪相等廣說如[6]前。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九

释迦真胜 2009-10-12 18:05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二十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以胡麻滓及水揩身學處第一百六十八
[1014c08] 緣處同前。如是應知。以胡麻滓及使他以水揩身。二戒准前問答。結罪無異。
先未容許輒問學處第一百六十九
[1014c11]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持四阿笈摩詣尼寺中。諸尼設座苾芻便坐。吐羅難陀作如是念。此解四阿笈摩。我今試問。即便詰問。苾芻不[8]解尼所問義。深懷羞恥。尼即報言。虛道持經如鳥亂響。無所詮表徒費心力。尼聞是語合眾皆嫌。共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不求容許輒問苾芻。答言。實爾。世尊呵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4c19] 若復苾芻尼。不求容許輒詰問者。波逸底迦。
[1014c20] 尼謂吐羅難陀等。不求容許輒為詰問者。謂先未諮請輒為申問難。問者。謂問佛所說義聲聞說義。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然諸苾芻尼。我今為說請問之法。若苾芻來先須[9]設座。虔恭敬禮善言慰問。聖者頗習阿笈摩經及論律等皆誦持不。唯願聽許少有所問。彼許者問。若不許者莫問。若違此者得惡作罪。
著俗莊嚴具學處第一百七十
[1014c28]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因行乞食入婆羅門長者家。見長者妻著諸瓔珞俗莊嚴具。尼便從借用自嚴身。問言。我今端正可樂有妙相不。他便譏言。徒剃頭髮為禿沙門女。猶被欲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著俗莊嚴具。答言。實爾。世尊呵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a06] 若復苾芻尼。著俗莊嚴具者。波逸底迦。
[1015a07] 尼謂吐羅難陀等著俗莊嚴具者謂。著諸瓔珞環玔耳璫等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15a09] 第十八攝頌曰。
 相牽舞歌樂  獨出大小行
 刷[1]批梳三假  墮罪百八十

相牽洗浴學處第一百七十一
[1015a13]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以手相牽。於阿氏羅河而為洗浴。互相掉戲以水灒灑。婆羅門長者見已譏嫌。此非寂靜剃髮出家沙門女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尼眾。汝等實如此以手相牽河中洗浴。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a19] 若復苾芻尼。以手相牽河中洗浴者波逸底迦。
[1015a21] 尼謂十二眾等。以手相牽而洗浴者。謂互相執手入河水中。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自舞教他舞學處第一百七十二
[1015a24]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行乞食入他家。長者妻言。聖者教我作舞。尼即教他。復告彼曰。汝等家中若嫁娶時。生男誕女有歡會時如是應舞。人皆譏嫌。此禿沙門女徒自剃頭情懷欲染。皆詣尼處說其所作。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教他作舞及自作舞。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b03] 若復苾芻尼。自作舞。教他作舞者波逸底迦。
[1015b04] 尼謂吐羅難陀等。自作舞者。謂自舞教他舞者。謂教他作。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唱歌學處第一百七十三
[1015b07]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詣婆羅門長者家。諸婦人言。聖者教我唱歌。尼便教唱俗旅見譏如前所說。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教他唱歌。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b12] 若復苾芻尼。唱歌者波逸底迦。
[1015b13] 尼謂吐羅難陀等。唱歌者。謂唱歌詞音韻。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作樂學處第一百七十四
[1015b16]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詣豪富家。與其女人歡娛相愛。諸婦人言。聖者教我音樂。尼便教作。俗旅見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教他作樂。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b21] 若復苾芻尼。作樂者波逸底迦。
[1015b22] 尼謂吐羅難陀等。作樂者。謂作音聲絃管。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獨於空宅大小便學處第一百七十五
[1015b25] 緣處同前。時珠髻難陀苾芻尼。獨出寺外。於空閑處為大小行。時有耽色男子。見尼入此。即來捉尼欲行非法。尼曰放我此處不淨可於餘處。男[2]子便捉尼行求淨處。既至露處尼便大叫。男子惶怖放尼告言。[3]此禿沙門女多虛少實。喚我將來反自號叫。俗旅見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珠髻難陀。汝實如此獨出寺外於空閑處為大小行。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c05] 若復苾芻尼。獨出寺外。於空宅內大小行者波逸底迦。
[1015c07] 尼謂珠髻難陀等。獨出寺外者。謂無第二尼。於空宅內者。謂無人住舍牆匡等。中大小行。者謂便轉事。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畜香草刷學處第一百七十六
[1015c11] 緣處同時。時吐羅難陀因乞食入他家。見諸婦人畜香草根刷梳髮嚴身。時吐羅尼自畜嚴飾。復告諸婦人。我今極有妙相俗旅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畜香草根刷。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c17] 若復苾芻尼。畜香草根刷者。波逸底迦。
[1015c18] 尼謂吐羅難陀等。畜香草根刷者。謂畜香草刷。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畜細[4]枇學處第一百七十七
[1015c21]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因乞食入他舍。取婦人細[*]枇用梳。告言甚善。便即自畜。俗旅見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畜細[*]枇不。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5c26] 若復苾芻尼。畜細[*]枇者波逸底迦。
[1015c27] 尼謂吐羅難陀等。畜細[*]枇者。謂畜[*]枇梳。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畜麁梳學處第一百七十八
[1016a01] 緣處同前。尼畜麁梳。制戒如上。
用前三事學處第一百七十九
[1016a03] 吐羅難陀尼用前三事制戒如上。
畜假髻莊具學處第一百八十
[1016a05]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尼。作如是念。我今有何戲樂之事而猶未作。遂見婬女畜假髻莊具。諸耽色男子之所圍遶。尼往竊問曰。汝今云何得為存濟。彼以事意具向尼說。但由假髻眾人愛重故得存[1]濟。尼作是念。斯亦好計。我所須者[2]因此而得。即便作髻安於頭上嚴飾其身。同彼婬女一邊而住。耽色男子來求歡會。高索價直不遣近身。時有一人遂與其價便欲抱尼。婬女作念。我若不告此人。恐破苾芻尼戒。便即告曰。且放且放。我今在此。男纔放已。尼持財走男隨後趁。引手撮頭空髻在手。尼將物去。便出大聲叫言。禿沙門女。行鄙惡法誑惑世間。取我衣直急走而去。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吐羅難陀。汝實如此畜假髻莊具。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6a21] 若復苾芻尼。畜假髻莊具者波逸底迦。
[1016a22] 尼謂吐羅難陀等。畜假髻莊具者。謂畜偽頭髻。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1016a24] 諸大德。阿離移迦僧伽。我已說一百八十波逸底迦[3]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1016a26]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第三部[4]了)。
第四部波羅底提舍尼法
[1016a28] 諸大德。此十一波羅底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1016b01] 攝[5]誦曰。
 乳酪及生[6]酥  熟酥油糖蜜
 魚肉并乾脯  得法學人家

[1016b04] 緣在室羅伐城。時十二眾苾芻尼。無病為身而行乞食。從他索乳隨意而飲。諸外道不信敬長者婆羅門等共為譏嫌。諸苾芻尼非清淨行。但自養身從他索乳得便自飲。誰不樂欲精淳美味。諸尼聞此俗旅譏嫌。諸少欲尼具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諸尼。汝等如此實無有病為己身。從他乞乳便於俗家隨意而飲。答言實爾。世尊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6b13] 若復苾芻尼。無病為己。詣白衣家乞乳。若使人乞而飲用者。是苾芻尼。應還村外住處詣諸苾芻尼所。各別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為。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1016b17]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尼。制學處已。後於異時。苾芻尼病。餘尼問[7]疾。聖者病得損不。病尼報曰。我先以乳用為飲食。病得除損。世尊今制不許尼乞。病何能愈。即以此緣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我今聽尼有病乞乳隨意當飲。先制不許次復重開。如上廣說。乃至是名對說法。除有病時。
[1016b24] 尼謂此法中尼。無病為己詣白衣家乞乳者。謂身無病患從他求乳。若使人乞而食用者。謂使餘人乞。是苾芻尼者。謂犯此學尼。應還村外住處者。謂往餘尼所。各別告言者。謂各別說悔。大德我犯對說惡法者。謂陳所犯罪相。是不應為者。謂其非法。今對說悔者。謂自發露不覆藏。是名對說。法者。謂指其事。除病時者。謂有患苦。若無病乞食者皆得惡作罪。是名對說法。有病者乞無患者食。[8]乞者得惡作。[9]食者無犯。無病者乞有患者食。乞者得惡作罪。食者無犯。為病者乞無病者食。乞者無犯。食者應說悔。為病者乞病者食無犯。苾芻尼乞得乳更索酪者。乞者惡作。食者應對說悔。尼得酪更從索生酥。乞者惡作。食者應對說悔。尼得生酥更從索熟酥。得罪同前。尼得熟酥已更乞油者。亦如上說。尼得油已更乞沙糖。罪亦同前。尼得糖已更從索蜜肉。同前得罪。得蜜肉已更乞魚。亦如上說。得魚已更乞肉亦同上。得肉已乞乾脯。亦[10]如上。得乾脯已乞諸精食。亦如上說。得精食已更乞麁食。咸得惡作。無犯者。為眾營事。癡狂心亂痛惱所纏。此是最初對說悔法。如是應知。酪生酥熟酥油糖蜜魚肉乾脯。是此十對說法乞者皆犯。如上廣說。
[1016c19] 緣在廣嚴城。於此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師子。得見諦理。於佛聲聞眾深生正信。所有[11]貲財供養三寶。如是奉施。家財罄盡資產悉空。時具壽舍利子與大目連。因行人間至廣嚴城。其時師子聞二尊至。速詣奉請明當就食。俗旅譏嫌。作如是語。師子長者衣不覆身食不充口。皆由供養。苾芻聞已白佛。佛言。汝諸苾芻可與師子學家羯磨。更有斯類亦如是[12]與。如常集眾令一苾芻作白羯磨。應如是作。
[1016c28] 大德尼僧伽聽。此師子長者信心慇重意樂渟善。隨其所有悉皆惠施佛法僧伽曾無悋心。諸有求人亦皆給與。由是衣食悉皆罄盡。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師子長者作學家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應作。
[1017a04] 若苾芻尼知僧伽作學家羯磨已。不應往彼受其飲食床座臥具及為說法。違者得惡作罪。又因十二眾尼先不受請往此家食。以緣白佛。佛[1]問訶責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1017a08] 若復苾芻尼。知是學家僧伽與作學家羯磨。苾芻尼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受食食。是苾芻尼應還村外住處。詣苾芻尼所。各別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為。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1017a13] 諸苾芻尼皆不往彼悉不為受。佛言。應為受床座上而食。有餘菜茹及葉亦可為受。有小男女分與殘食。廣嚴城人皆聞師子為供養故今遭貧苦。躬為耕作收斂穀實倉庫豐盈。是時師子詣世尊所。白言大德。我先有物皆為供養佛法僧田致令罄盡。今者家中多收穀實。唯願世尊。哀愍我故解學家法。聽諸僧尼受我供養。佛言。諸苾芻。應為將軍解學家法。應如是與。僧伽悉集。令師子隨次禮敬。在上座前蹲踞合掌作如是語。大德僧伽聽。我師子先於三寶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由施三寶故以至貧窮。由此僧伽哀愍我故[2]為作羯磨。令諸聖眾不入我家。我今財食還復豐盈。然我師子先得眾法。今從大眾乞解羯磨。唯願為我解羯磨法。慈愍故。三說如是。白已禮眾而去。是時大眾應令一人准所為事作白二羯磨解。既作解已。諸苾芻苾芻尼眾。如昔還往隨受供養。並皆無犯。若復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餘如上說。學者。謂信三寶證得見諦。家謂四姓。尼謂佛弟子。羯磨者。謂白二法。於如是家先不受請輒往受食者得罪。此中犯者。於如是處受二五食噉咽之時。同前得罪。說悔如上。若得解法食皆無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說。
[1017b08] 諸大德。我已說十一波羅底提舍尼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第四部了)。
第五部眾學法
[1017b12] 諸大德。此眾學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1017b13] 總攝頌曰。
 衣食形齊整  俗舍善容儀
 護鉢除病人  洟唾過人樹

[1017b16] 爾時世尊為諸苾芻。制眾多學法著衣噉食等所有軌儀。諸苾芻尼皆須依學。時諸苾芻尼。雖聞教已未能依法。著衣太高。淨信婆羅門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是語。此諸苾芻尼衣不齊整同無恥人。諸苾芻尼聞已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不應太高著衣應當學。即著衣太下。俗復譏嫌。佛言。不應太下著衣如新嫁婦女。應當學。或時當前長垂猶如象鼻。或時腰邊細[3]襵如多羅葉。諸俗譏嫌。佛言不應爾。或時撮聚一角反擪腰邊。猶如蛇頭。佛言不應爾。或時捉其上角團內腰邊。猶如豆團。佛言不應如是著衣。應當學。
[1017b29] 緣處同前。時吐羅難陀苾芻尼。著衣露腹事同婬女。諸苾芻尼見共為譏嫌。告言聖者。如是著衣應為淨法。吐羅尼曰。我曾見諸宮內女人。如是著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諸苾芻尼不應著衣露腹。應當學。
[1017c05] 時諸苾芻尼。或時高視或復高聲入白衣[4]舍。諸俗譏嫌。佛言。不應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齊整著五衣。應當學。
[1017c08]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於婆羅門長者家乞食。顧視四方不為庠序。諸根掉動不觀前行。入他舍時見諸端正男子。欲心熾盛不淨流下。乞得不得速便出外。俗眾見已譏嫌。禿沙門女實非淨行詐言淨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苾芻尼若月期將至不應往他舍。應當學。
[1017c15] 時十二眾苾芻尼。覆頭偏抄衣雙抄衣叉腰拊肩。入白衣舍。同無恥人及新嫁女。諸苾芻尼聞見譏嫌。問言。諸具壽。豈合如此。彼便答言。諸耽色男女皆如是作。然我等不知欲求相學。白佛。佛言。不覆頭。不偏抄衣。不雙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應當學。時十二眾苾芻尼。蹲行足指行跳行[5]仄足行努身行。乃至諸人譏嫌。彼答同前。佛言。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仄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1017c25] 時十二眾苾芻尼。搖身掉臂搖頭排肩連手。入白衣舍。諸人見譏亦同前說佛言。不搖身。不掉臂。不搖頭。不排肩。不連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1017c29] 時鄔波難陀。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室羅[6]筏城乞食。時有婆羅門性樂清淨。家有床座。鄔波難陀入坐床上。婆羅門見譏嫌。佛言。在白衣舍。未請坐不應坐。應當學。
[1018a04] 時具壽鄔陀夷。有淨信婆羅門。屈請就座而坐。不善觀察輒爾便坐。於其床上有一孩兒遂便壓死。佛言。在白衣舍。不善觀察不應坐。應當學。
[1018a08] 爾時世尊與聲聞眾。受淨飯大王宮中供養時。具壽鄔陀夷不善歛身。令瞿卑夫人怪其非法。後於異時獨至宮中。夫人令坐朽床。放身而坐。床破倒地因致譏醜。廣說乃至。佛言。苾芻尼。若於俗家坐時。不應放身而坐。可善觀察。應當學。
[1018a14] 或於俗舍壘足而坐。或重內外踝而坐。或急歛足或長舒足或露身坐。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當制學處。在白衣舍不壘足。不重內踝不重外踝。不急歛足不長舒足不露身。應當學。時有施主。請佛又僧尼就舍而食。其行食者。不善用心摋放美團。苾芻尼。於鉢不恭敬護。遂多損破。佛言。恭敬受食。應當學。
[1018a21] 時十二眾苾芻尼。入菩提長者舍乞食。長者與食滿鉢受飯。復受羹臛。鉢便溢滿流出污地。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制學處應如是說。不得滿鉢受飯更安羹菜令食流溢。於鉢緣邊[1]應留屈指。用意受食。應當學。
[1018a26] 或食未至預申其鉢。如乞索人現饕餮相。因生譏恥。佛言。為制學處應如是說。行食未至勿預舒鉢。應當學。
[1018a29] 不安鉢在食上。應當學。
[1018b01] 或復食時現憍慢相。猶如小兒及諸婬女。佛言。不應如是憍慢而食。應恭敬食應當學。
[1018b03] 或復食時極小。入口極大。入口如貧乞人。佛言。不應如是。不極小摶不極大摶。圓整而食。應當學。
[1018b06] 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時鄔波難陀苾芻。與摩訶羅苾芻。隣次而坐。時摩訶羅大開其口向上而望。時鄔波難陀便以土塊遙擲口中。報言。且食此物。佛言。不應如是預張其口。若食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
[1018b11] 時十二眾苾芻尼。含食言語。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
[1018b13] [2]不含食語。應當學。
[1018b14] 或復至施主家。見羹菜少恐不充足。先請得羹。以飯蓋覆更望多得。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不得以飯覆羹菜。不將羹菜覆飯更望多得。應當學。
[1018b18] 時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甜。十二眾即便彈舌相告。謂食大醋。或復過醋。十二眾即便[口*專][口*集]相告。謂食大甜。或有施主。請二眾僧伽食。其食過熱。十二眾即便呵氣。相告云食大冷。呵熱方食。或其食過冷。十二眾即便吹氣。相告云食大熱。吹氣方食。此等皆是倒說其事故惱施主。佛言不應爾。應制學處。不彈舌食。不[口*專][口*集]食。不呵氣食。不吹氣食。應當學。或時六眾受請食時。以手[3]爬散飯食。猶如鷄鳥。或云食惡共相毀訾。或復以食填頰細細取食。或復食時齧半留半。或復舒舌舐掠脣口。佛言。應制學處。不手散食。不毀訾食。不填頰食。不齧半食。不舒舌食。應當學。
[1018c02] 時有露形外道鄔波索迦。近生敬信歸佛法僧。遂請佛就舍而食。行諸飲食及以麨團薄餅蘿菔。是時六眾欲譏施主。便以麨團作窣[4]覩波像。上安蘿菔覆以薄餅。遂相告曰。此是惡趣中露形外道脯刺拏塔。漸取食之蘿菔便倒。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作窣[*]覩波今便崩倒。施主見已息歸敬心。佛言。應制學處。不作窣[*]覩波形食。應當學。
[1018c10] 或時六眾受他請食。其美好者有餘著。手中即便以舌重舐其手。鉢亦如是。或是振手或復振鉢。謂以鉢水振灑餘人。污彼衣服。見他好衣生嫉妬故。佛言。如是等皆不應作。應當學。
[1018c15] 時有施主飯食眾僧。報言聖者。多有好食莫多請麨。六眾不信便多受麨。後見好食欲棄其麨。比座有一摩訶羅苾芻。四顧而望。干時六眾苾芻。便持麨團置彼鉢內。遂令溢滿不暇受餘。佛言。[5]常看鉢食。應當學。
[1018c20] 時有苾芻食時鉢滿。六眾傍觀共生輕慢。云此摩訶羅能噉食。佛言。不輕慢心觀比坐鉢中食。應當學。
[1018c23] 時六眾苾芻。以不淨手捉淨水瓶。遂令諸蠅競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以污手捉淨水瓶。應當學。
[1018c26] 時苾芻尼在江猪山。於菩提長者高樓上食。以洗鉢水棄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應制學處。在白衣舍不棄洗鉢水。除問主人。應當學。
[1018c29]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病。有鄔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僧處從諸苾芻乞鉢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時婆羅門即往求水。見鄔波難陀從乞鉢水。鄔波難陀便以殘麨餅。內置鉢水中而授與彼。彼見雜水起穢惡心。作如是語。我兒寧死誰能用此鄙惡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以此穢水持施於人。若人來乞鉢水時。應淨洗鉢置清淨水。誦經中要頌。阿利沙伽他。呪之三遍授與彼人。或洗或飲能除萬病(阿利沙伽他者。謂是佛所說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有大威力。但是餘處令誦伽[1]他者皆此類也。即如河池井處洗浴飲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茶羅踐佛塔影。[2]或時已影障[3]弊尊容。或大眾散時。或[4]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禮拜尊儀。或每[5]日食罷時。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6]其類寔[7]繫。皆須口誦伽他。奉行獲福。若故心違慢。[8]感得惡作之罪。但以東川法眾[9]此先不行。故因注言知聖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即如頌[10]曰。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11]盤處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
[1019a17] 佛言。不得以殘食置鉢水中應當學。時有苾芻。安鉢地上下無儭替。招致譏醜。令疾損壞。佛言。應制學處。地上無替不應安鉢應當學。
[1019a20] 時有尼立洗鉢。失手墮地打破其鉢。佛言。不[12]得立洗鉢。應當學。
[1019a22] 時有尼於危險崖岸置鉢。佛言不應爾。不於危險岸處置鉢。應當學。
[1019a24] 河水急流逆以鉢[戀-心+廾][13]遂令鉢破。佛言不應爾。不得逆流酌水。應當學。
[1019a26] 十二眾尼。前人坐。自己立。為其說法。時有敬信三寶婆羅門居士等譏訶。佛言不應爾。人坐己立不為說法。應當學。
[1019a29] 時有病人不能久立聽法。佛言。若是病人坐臥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車乘。著靴覆頭冠花瓔珞。持蓋刀仗并著甲冑等。若是病者隨何威儀為說無犯。非病不合。為制學處當如是說。人坐己立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05] 人臥己[14]坐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07]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09]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10] [15]不為覆頭者。不為偏抄衣。不為雙抄衣。不為叉腰者。不為拊肩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12] 不為乘象者。不為乘馬。不為乘輿。不為乘車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14] 不為著[16]屐靴鞋及履屨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15] 不為戴帽著冠及作佛頂髻。或纏頭或冠花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17] 不為持蓋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1019b18] 緣在劫比羅城。時吐羅難陀立大小便。諸俗人見共作譏嫌。佛言不應爾。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1019b21] 時吐羅尼。持己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洗。便起瞋心。於彼洗衣水中故放不淨。佛言不應爾。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1019b24]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僧受食。時看寺人怪其遲晚恐日時過。遂上高樹望彼歸來。時有俗旅見而譏笑。沙門釋子昇上高樹。與俗何殊。佛言不應爾。不上過人樹。時有苾芻尼。為繫染繩不敢昇樹。復有虎狼難至亦不敢昇。因被殘害。佛言。不得上過人樹。除為難緣。應當學。
七滅諍法
[1019c03] 攝頌曰。
 現前并憶念  不癡與求罪
 多人語自言  草掩除眾諍

[1019c06] 佛告諸苾芻尼。有七滅諍法。應當修學。
 應與現前毘奈耶  當與現前毘奈耶
 應與憶念毘奈耶  當與憶念毘奈耶
 應與不癡毘奈耶  當與不癡毘奈耶
 應與求罪自性毘奈耶
 當與求罪自性毘奈耶
 應與多人語毘奈耶  當與多人語毘奈耶
 應與自言毘奈耶  當與自言毘奈耶
 應與草掩毘奈耶  當與草掩毘奈耶

[1019c15] 若有諍事起。當以此七法順大師教。如法如律而殄滅之。
 忍是勤中上  能得涅槃處
 出家惱他人  不名沙門尼

[1019c19] 此是毘鉢尸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明眼避險途  能至安隱處
 智者於生界  能遠離諸惡

[1019c22] 此是尸棄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不毀亦不害  善護於戒經
 飲食知止足  受用下臥具
 勤修增上定  此是諸佛教

[1019c26] 此是毘舍浮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尼入聚落然

[1019c29] 此是俱留孫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不違逆他人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若正若不正

[1020a03] 此是羯諾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勿著於定心  勤修寂靜處
 能救者無憂  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惠施  福增怨自息
 修善除眾惡  惑盡至涅槃

[1020a08] 此是迦攝波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一切惡莫作  一切善應修
 遍調於自心  是則諸佛教
 護身為善哉  能護語亦善
 護意為善哉  盡護最為善
 尼若護一切  能解脫眾苦
 善護於口言  亦善護於意
 身不作諸惡  常淨三種業
 是則能隨順  大仙所行道

[1020a17] 此是釋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毘鉢尸式棄  毘舍俱留孫
 羯諾迦牟尼  迦葉釋迦尊
 如是天中天  無上調御者
 七佛皆雄猛  能救護世間
 具足大名稱  咸說此戒法
 諸佛及弟子  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經故  獲得無上果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所為說戒經  廣釋戒要義
 當共尊敬戒  如犛牛愛尾
 我已說戒經  眾僧長淨竟
 福利諸有情  皆共成佛道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二十
[1020b05] [1]此卷十九張第二十行污手捉淨水之下丹本有瓶應當學(乃至)佛言不等凡五十九行文國本宋本並無者食撿若無彼文則文義斷絕又違前略攝頌云俗舍善容儀護鉢除病人之言遂令眾學闕二十餘法故今依丹足之。


查看完整版本: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11-20(20卷)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44924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