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简介修行的目的和方法,根器(广福寺禅七开示) --]

佛法实践网 -> ≡法师答疑卍修行指导≡ -> 简介修行的目的和方法,根器(广福寺禅七开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会敬 2018-05-03 17:26

简介修行的目的和方法,根器(广福寺禅七开示)

法师开示录音整理文字版

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法门有自己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宗教就求和他的神相应,最后死了呢对他的神升起信心死了升天得永生,但是这个应该是不可能做到的。有的是求与神的感应,通过出现神异的感应。有的修行是为了身体的健康,目的各种各样。也有的是邪恶的目的,有的是愚痴的目的,其中也有善的目的,各自目的是不同的。我们佛教以什么为修行目的呢?

大家要看过佛陀的传记就知道佛是2500年前或者3000年前的一个小国的王子,他当时享受的生活是非常舒服的环境。但是他出门游玩时候一次看到了老人,他甚至从来没见过老人,不知道什么叫做老,他就问赶马车的奴隶这个是什么人呀?赶马车的告诉他是老人,他说什么叫老人呢?赶马车的就给讲解老人的虚弱,痛苦,他就问赶马车的人说我能不能不老?赶马车的告诉他你也一样会老,这样他就不高兴了不去游玩了就回去思考这个事情。后来又一次出门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病人,他也从来没见过病人自己也没生过病,那他也只能请教赶马车的人,赶马车的这个奴隶给他讲解了病人的苦,他就问赶马车的我能不能不病?赶马车的说你不行。还有一次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死人,同样的他从来没见过死人,赶马车的给他讲解死是怎么回事,这样他又不高兴了返回了他的王宫。还有一次见到了一个出家人,赶马车的给他这个人可能将来不受老,病,死,苦。大家都记得当初佛祖就因为这种原因出家,舍弃了王位,他的国王的位置,富有的财产,哪些众多的眷属。

然后他出家向各种外道求学。他修禅定修到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定到什么水平呢?他修的身体,物质都空尽了,最后只剩下了识,就是我们的心,他观心无所有成就。他连心都观的无所有的状态,你想这是多么清净多么高级的禅定,但是他发现这种禅定最终还会退失,也是没有达到究竟解脱。现在很多人静坐一下见见光明,见个漂亮的花,或者舒服起来了,或者身体感觉不到了就以为自己觉悟解脱了,这都是误解。你想佛都达到了除了身空之外甚至心都空尽的程度,他都发觉他还没有解脱,佛的智力观察力非常强这不是一般水平人能做到的。他跟那个外道修禅定达到了非想非非想定,他就是达到甚至连无所有这个心无所有念头他都给灭的差不多了,就是无想但是还微弱的有一点想叫非想非非想定,那么再灭点那点非非想这个人就跟死人相同了。佛达到这么清净这么高的禅定时候他还觉察到这个还是没有解脱,这个禅定应该是非常清净的。

后来他舍去这些外道要去修习印度教的各种各样的苦行。他经过6年修行他们的苦行做他们极端的苦行,那么同样他有神异的感应。现在有好多人在练瑜伽,练印度的苦行外道的那些修行的方法,有点感应就自以为自己是神了,以为到了极限了不去追求了。佛把他们的苦行都修遍了还是发现他的极端的苦行还不是解脱道,没有达到究竟的解脱。

因此后来佛陀舍弃了这些外道的修法自己在菩提树下静坐思维最终觉悟了真理,自己征得了究竟解脱,印度话的译音叫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

那么可见佛陀修行的目的,大家发现了吗?佛陀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离苦,要彻底的永远的离苦,永远不再受这些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要断绝一切苦,这是佛陀修行的目的。

我们没有佛陀这么高水平,要是我们以佛陀的修行目的为目的那这是最好的目的。但假如没这么高水平的要求话,因为我们的根器可能比较差,假如你有别的目的,比如只是为了健康,为了心情好点,为了开开智慧,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只要不是作恶的话也有情可原。因为我们修行也是个渐次进步的过程,逐渐培养培养解脱的善根就逐渐的成熟,终归有一天善根成熟的时候也能正确的修行得到究竟的解脱。

那么佛陀他觉悟发现造成苦的根本是烦恼——是爱染、爱欲,贪、嗔、痴,这些烦恼是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本,也因为这个使我们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不断的死,生生死死总不间断。当把这些贪、嗔、痴、烦恼除尽了以后就可以达到究竟的离苦,永远不再轮回,也永远不会再有死,这种苦的寂灭我们观它叫做涅槃。达到了究竟的寂静,究竟的寂灭解脱,这个叫涅槃。

那么具体修行达到涅槃的方法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是持戒、一个是禅定、一个是智慧,所有佛门修行方法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这个三无漏学要把他细分的话戒又可以分成——正语、正业、正命。正语就是口上的不作恶——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正业就是身上的不做恶——不杀、不盗、不淫或者不邪淫(在家人不邪淫)。正命就是正确的求活方法,就是我们换取生存资粮的那些正确的方法。不作恶,以不作恶的方法来换取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需要这叫正命。这三者大家发现属于戒的范畴,戒可以把它分成三项。定又可以三项,分别叫正念、正精进、正定。就是通过保持正念,精进的保持正念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的保持正念,甚至一生不间断的保持正念,最后达到禅定达到正定,这个属于定的范畴。慧又可以分成两项,慧就是正见(正确的见解)、还有正智(也可以叫正思维)。就是了知我们一切行为都于真理都于正见相应,那么这些合称为八正道。

戒定慧和八正道是类似的,它的范围是相似的,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戒的范畴比如出家人的戒有些规则它并不是因为作恶才戒制断的,而是这种行为本身没有做恶但世俗人不接受,他会因为这些行为诽谤出家人所以佛也制断了。所以戒里包括了一些不是恶行的内容,就是因为出家人要住持三宝要使佛法更久的住世利益更多的众生,所以他没办法他就有些事情就要随俗,即使佛也没办法,就是虽然它不算恶但为了住持三宝形象也把它制断了。

所以要是三无漏学的范畴比八正道的范畴有的地方还宽了一点,但是原则上来讲戒主要是来断恶。

假如我们能持戒的话这是开始我们佛门的修身体、修口。戒律的最基本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你们在家人)不邪淫(出家人是断一切淫,不淫)、然后是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我们戒律的内容。出家人的戒律中心也是这四条——杀、盗、淫、妄。出家人戒律多是因为刚才提到的住持三宝有很大关系,有好多戒它是一些礼仪一些贵族的礼仪,所以根本出家人的戒实际也主要是中心这四条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在家人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个遮戒。

对于这个戒律持戒对于一个清净的人来讲持戒是享受,而对于一个烦恼很重的人持戒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的欲望很重。欲望很重就档不住他要偷东西,他要杀生。比如我们贪吃就会去打猎,就会以各种方法来杀害生命。为了好色世间有强奸,为了自己生活条件更好就有偷盗,为了达到非份的目的我们就有妄语,因为我们烦恼太重的话我们需要酒这种毒药来麻痹自己。而对于嗔恨心重的人他会因为嗔恨心重发泄他的烦恼,他要杀、盗、淫、妄,为了麻痹自己他要饮酒。而对于一个清净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清净的人不烦恼的人他要杀生的话你感觉他会快乐还是痛苦?你想他杀生的时候肯定有强烈的贪嗔,那么这个清净的人马上就会感受到痛苦。那么同样偷盗、淫欲、妄语、饮酒(酒大家也理解它本来也是毒药),对于一个清净人它就是一种痛苦。

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戒断这些恶行呢?杀、盗、淫、妄都是伤害众生的行为我们为什么不能戒断呢?原因是我们有病!我们的烦恼逼使我们没法做到不伤害众生,没法做到不伤害自己,就是我们心里都是有病的。当我们心里健康了烦恼减轻了,没有烦恼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持戒。假如心清净的人你犯一点戒你会感觉很难受,你马上就会感觉到身心的状态是不相同的。所以持戒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烦恼轻的人是享受,对于一个烦恼重的人它是折磨。因为他的烦恼很严重,他的心理不正常心理有病,戒律又遏制他病的发作那么他就有点受不了。


所以这个戒我们修行实际是享受,实际作恶的时候好像烦恼重的人他杀生了实际上他同样感受痛苦,只是他的心太粗了痛苦太大了,这种苦当时他自以为是乐,还有这个邪见导致他以为是乐,实际上他同样受苦。


比如一个人通过一场战斗杀死了敌方之后他的身心也同样受伤,好像感觉他胜利了但是他的身心肯定也受到了伤害,所以他本身也是苦的。所以持戒是我们修行的基础,假如我们还不能断恶的话我们想修禅定、智慧,大家可以想象他是做不到的,所以戒律是我们修行的前提。

我们首先要持戒,而且戒律还有一个功效就是保护我们修行的成果。这是为什么呢?假如我们没持戒,我们关起门来你看我们打五个七,这五个七我们也不说话也不出去跟人做事业,那么这段时期可能相对清净的环境没有你发作的环境,你可能通过修行得到禅定,但是不持戒的人别出门,出去一到社会放纵你的杀、盗、淫、妄,马上你的修行成果就会清零,又恢复到以前那种痛苦烦恼的状态。所以你假如护持戒律的话你会享受到那种清净的安乐,所以修行的人他会自动护戒。他一做错事马上会感觉到身、心,的难受,而不清净的人是不一样的。

另外,戒律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防止形成邪教,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修行、学习,我们会开发一些智慧,出现一些超过常人的能力。那么假如有戒律做一个防护的话,我们不用这种能力去伤害众生的话就不会形成邪教。而有的人有点聪明才智就开始利用这些他的聪明,利用他的能力去骗人。比如他给人洗脑,洗脑后搞传销骗人钱财,给人洗脑后继续让他骗他的亲友,一层一层的去骗,邪教也是这个原理。他过去也修行过他通过学习了解了人的心理缺陷,他利用别人的心理缺陷来控制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形成了邪教。所以戒律对我们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持戒。

第二个是修禅定,我们有了戒律不作恶的基础,我们通过使心专注于一个善境界,比如:专注于呼吸,专注于慈悲心,专注于白骨、还有许多其他的专注方法(可以说禅定有无穷无尽的修法而且有的是和修神通是相关的)......通过心专注于一个善境界来压服这些烦恼,压服烦恼使我们可以达到色界、无色界,天的安乐,无苦和清净的境界。

禅定的最低水平就是初禅,到达初禅是色界初禅天的水平(色界初禅天的身心状态),在那种状态下是完全没有苦的感觉的。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短的二三十年,长的可能五六十年了,你经历过完全没有苦的境界吗?一般没有修行的人他是不会经历的。那种状态只有舒服、只有快乐,完全一丝苦你都找不到。假如还能在身上找出一丝苦来,在身心里找得出一丝苦的话那你还没达到初禅水平。

最低的禅定就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但它还有两种苦,虽然它完全没有苦但它还有两种苦。一个他色界天人虽然寿命很长很享受但是他最后还得死,不管他寿命多长还会要死。色界初禅天的寿命大概得有一劫长,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成到坏这个时间它是个天文数字,他的寿命是非常长的,但是不管多长最后还得死。死了因为过去的业感他可能继续升天、也可能就会堕落到人间、或者畜生、饿鬼、地狱,在哪里受苦,所以他不是究竟的。(但是你进入到最浅的禅定是完全没有苦的感觉)。另外他还有一种苦叫无常的苦,他的身心还是无常变化的,但是这种苦一般智慧的人、天,他自己感觉不到。除非观察力非常强的圣人才能感知到这个无常的苦。(所以在最浅的禅定的水平就已经达到完全无苦的感觉。)

今天不仔细讲四禅八定的境界,以后我们讲禅定的时候,哪天我们讲讲某种禅定的修法,我们到时候再讲一下具体这个四禅八定,到底不同的禅定都有什么不同的觉受?这是禅定。越高的禅定他的心就越清净。

再有得了禅定,即使达到了我们刚才讲了禅定的最高水平非想非非想天,(我们刚才说了初禅天的寿命是一劫,)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是无数劫,他的寿命非常漫长,但是即使这么长他还要死,那么这个都不能达到究竟的解脱,要想得到究竟的解脱还需要修智慧。

我们佛门是个智慧的宗教,我们不迷信于神,不迷信有造物主,而是一个智慧的宗教,要自己看透人生然后才能达到究竟的解脱。

修智慧实际也很简单,怎么简单呢?就是观察我们的人生、观察我们的身体、观察我们的精神。当一个人通过观察身体、观察精神,他看透人生的真相的时候这个人就叫觉悟了。就是破除了“见惑”(佛教的术语),什么叫“见惑”呢?见解上的迷惑,就是错误的见解就消除了,对人生的错误认识就消除了,那么从此开始算做是圣人。这个圣人继续保持他正确的见解,随他不断的努力他的那些烦恼习气就越来越少,最终他的烦恼习气都断尽的时候就达到了究竟的离苦解脱。所以修慧是我们佛门的中心,前面是两个辅助,戒律和禅定是辅助我们修慧的,是辅助我们证得解脱的辅助工具,但是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要说观察人生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做不到!原因是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定。一个前面没有戒我们会作恶,控制不住自己。另一个没有定,我们投入不到全身心的去观察我们人生。假如我们有了一定的定力,我们通过训练我们的禅定力,有了定力之后我们就可以专心的观察我们身体的真相,专心观察我们精神的真相,最终我们可以得到觉悟和究竟的解脱。

另外,我们刚才讲到持戒是享受,那么刚才提到禅定更是享受,刚才我们已经讲了初禅的水平已经是完全无苦的感觉了,那么智慧实际也是享受。当你看透了人生的究竟真相的时候,认知了我们人生苦、无常、无我的时候,他当时会使我们的很多执着放下,因此我们得到比禅定还享受的享受。随着我们的执着放的越多我们的身心就变的越来越自在,一些束缚感就越来越消失,最终完全断尽烦恼就得到完全的大自在,那种享受是超于禅定的享受。

现在有很多修行的人,比如婆罗门的外道,终归是末法时代了我们佛门也有人自讨苦吃,有好多人把受苦当做修行,那些不是修行,这是错误的,受苦不是修行。


我们对治烦恼,我们消除能造成苦的,为什么我们持戒?作恶是造成苦的原因,我们要把它断掉。我们不修禅定烦恼使我们痛苦,我们修禅定把烦恼断掉就断掉了痛苦。我们为什么要修智慧?因为我们的愚痴,我们的执着造成我们痛苦,所以要断除它。所以我们佛门的修行是断除哪些造成苦的原因所以越修痛苦越少,正确的修行越修痛苦越少。假如你越修越苦了那说明有问题,你受了苦之后可能感应了一些神异,但是那是错误的修行。我们越修痛苦越减少,越修对人生看的越透彻,越修烦恼越少,越修人越善良,越修错误的执着越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修行才是正确的。

简单的我们讲了这些修行的内容,戒、定、慧,这三者它互相是平衡的。刚才提到了没有戒律不行,没有了戒律就没有了修行的基础,而假使修成功了没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成果就会退失,还有就是戒律给我们制造了一个道德规范,让我们开发的智力和能力不用来伤害自己不用来伤害众生,所以戒律在修行上是很重要的。然后禅定,用现在的话就很像是心理的健康训练,通过心的专注的训练可以降服我们的烦恼,使我们的心越来越清净,这样它才利于我们去修智慧。而智慧同样对戒律和禅定有帮助,我们对人生认识了因果的报应,知道做恶会受苦,行善会得乐,那我们自然不敢去破戒,而且我们通过智慧的修行烦恼减轻。还有通过修禅定的修行使我们的烦恼减轻,我们会体会到越持戒越舒服,而当有一次某种原因自己持戒不严犯了一点错误马上你的修行会退失,这种修行人他会自己就束缚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要严持戒律。所以戒、定、慧,三者是互有帮助的。

祝愿大家都能走上佛陀的正法,都修行顺利成功。

另外,还有根器的问题。佛祖自己没受苦,他家亲人也没受苦,他就看到别人受苦,看到别人老了、看到别人病了、看到别人死了,他知道自己也逃不过这些,那么他就抓紧修行,这个是上根人。有的人看到别人的老、病、死、苦,他无动于衷,结果他周围的亲人有人老了、有人病了、有人死了(这个大家肯定都经历了),他知道自己也要受老病死苦,他就抓紧修行,修正解脱,这是中等根器的人。还有很多人连自己的亲人老病死了还以为自己能永生,还不当回事,这就是下根人了。当自己衰老了,自己病了,知道自己死期将近的时候才开始修行的这是下根人。假如到这种程度还起不了修行心,还想我能多活点呀,怎么样能活的更久一点?都90、100了还想我再多活活到120,120又想着活到150,那么这个人今生没希望。解脱根器不成熟,但这种人也可以修行,慢慢修行,今世没成熟下世成熟,下世没成熟再下下世再修行再成熟,也是渐次进步。那我们可以反观我们自己是那层的,我们是上根人?中根人?还是下根人?还是根器不在这个上中下之间的,就是解脱根器不成熟的人。假如感觉自己不对的话抓紧也练练自己的根,让自己赶紧修行起来,大家现在精进修行起来根器就成了上根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简介修行的目的和方法,根器(广福寺禅七开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21483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