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讲解杂阿含经第23-30经录音 --]

佛法实践网 -> 〖杂阿含经 相应部〗 -> 讲解杂阿含经第23-30经录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释迦真胜 2015-11-16 22:17

讲解杂阿含经第23-30经录音


点击打开音频网页
杂阿含经
(二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佛告罗睺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耶?”
罗睺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罗睺罗请问:云何了知、见到什么才能使我对自己心王(六识)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见、我所见、我慢(我慢使系着)?
佛答: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是我,没有我)、不异我(不是我的)、不相在(不成立我和我的关系),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是我,没有我)、不异我(不是我的)、不相在(不成立我和我的关系),如是平等慧如实观。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我慢)。
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这样的比丘是名断尽爱欲,转去诸烦恼(结),直接体证(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名词解释:
识身:六识,心王。
非我:无我,非神,非身。为「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之「我;真我」的否定词,因为这样的「真我」只是错误的观念(即「邪见」),不是事实上的存在。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我”是依于一系列的因缘而存在,即所谓“五蕴和合”而有,但在五蕴和合期间,其中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因缘关系发生变化,五蕴离散,更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
我所:我所有之略,自身为我,自身外之万物谓为我所有。有我之情者,以为自身外之事物,皆我之所有也。
使: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世之公使随逐罪人而系缚之,烦恼亦随逐行人。系缚三界使不出离,故名使。又使者驱役之义,烦恼能驱役人,故谓之使。
我慢使系着:另译作「我慢系着使;慢使;憍慢使」,南传作「慢烦恼潜在趋势」。
我慢:集论四卷十页云:我慢者:谓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心举为性。法蕴足论八卷九页云:云何我慢?谓于五取蕴,等随观见我或我所;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我慢。品类足论一卷四页云:我慢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或我所;由此正慢,已慢,当慢,心高举,心恃懱。
七慢:慢者:即七慢。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慢者:谓于下劣,计己为胜;或于不相似,计己相似;心举为性。过慢者:谓于相似,计己为胜;或复于胜,计己相似;心举为性。慢过慢者:谓于胜己,计己为胜;心举为性。我慢者:谓于五取蕴,观我我所;心举为性。增上慢者:谓于未得上胜证法,计己已得上胜证法;心举为性。下劣慢者:谓于多分胜,计己少分劣;心举为性。邪慢者:谓实无德,计己有德;心举为性。慢结所系故;于我我所,不能了知。不了知故;执我我所,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
无间等:梵语阿毗三摩耶(abhisamaya)玄奘于《瑜伽论》译为“现观”。意为直观、现证,即直接体悟正法。

(二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伽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比丘,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为法主、为导、为覆。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演说此义。诸比丘从佛闻已,当受持奉行。”
佛告罗睺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罗睺罗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佛问罗睺罗:云何了知、见到什么才能使我对自己六识(心王)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见、我所见、我慢(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请佛解答:世尊为正法之主、为导师、为众生的覆护。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演说此义。诸比丘从佛闻已,当受持奉行。
佛说: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就超越对正法对真理的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消除烦恼),正无间等(现证)究竟苦边。

 使增诸数  非我非彼  结系动摇
 劫波所问  亦罗睺罗  所问二经
注解:协助背诵的偈语。
“使增诸数”15,16经。“非我非彼”17,18经。“结系动摇”结系19,20经,动摇21经。“劫波所问”22经。“亦罗睺罗  所问二经”23,24经。

(二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注解: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二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注解:若说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说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二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于色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注解:比丘,于色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名词解释:
法次法向:另作「向法、次法」、「法、次法向」、「趣法、向法」、「顺法、次法」、「法、随法行」(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另译为「法、随法之行道;法、随法之实践」),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依照法实行」(practis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hamma)。
《法蕴足论》卷二(大正二六.四六三中)。
“法随法行者,谓涅槃名‘法’,八支圣道名‘随法’,佛弟子于此中行,名‘法随法行’。……”
《发智论》卷十八(大正二六.一○一八中下)。
《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一(大正二七.九一○下)。
“如契经说‘法随法行’,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法’、云何‘随法’、云何‘法随法行’?”
问:何故涅槃独名为‘法’、八支圣道名‘随法’耶?
  答:于诸法中,涅槃胜故,生老病死,不能侵故,独得‘法’名。八支圣道,次彼、顺彼,如王大臣,故名‘随法’。故契经说:‘一切法中,涅槃最胜;有为法中,圣道最胜。’
参考:《法次法向(法随法行)诠释的再斟酌》《阿含辞典》

(二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得见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见法涅槃?”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见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注解: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
名词解释:
见法涅槃:见法般涅槃,现法涅槃,现法般涅槃。当生证涅槃,现前证涅槃。

(二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名三蜜离提,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说法师,云何名为说法师?”
佛告比丘:“汝今欲知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注解: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

 多闻善说法  向法及涅槃
 三蜜离提问  云何说法师
注解:多闻(二五)善说法(二六);向法(二七)及涅槃(二八);三蜜离提问  云何说法师(二九)。

(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
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尊者舍利弗,问讯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不安隐色、变易,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否?”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否?”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于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长者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于他,于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注解:有一位富贵人家子弟名输屡那,天天四处游玩,一次来耆阇崛山,到尊者舍利弗面前,互相客气后坐在一面,对舍利弗说:“如果有诸沙门、婆罗门于无常的色身(物质)、变易、不安隐的色身(物质),却言我优胜、我相等、我低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作如是想,而不见色的真实相是无常变异不安稳?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优胜、我相等、我低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作如是想,而不见受想行识的真实相是无常变异不安稳?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身(物质)、不安隐色身(物质)、变易,却言我胜、我等、我劣,是因为执著(思考)什么而不见真实?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是因为(思考)执著什么而不见真实?”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生活中有很多苦,也有一些乐,但是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变易的,这些乐必定会破坏会失去之故其结果必定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我(我的)、相在(我与我所有的相属关系)否?”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否?”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思维则于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觉悟真理证得初果)。
时,长者子输屡那已见正法已得正法,不由于他,于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男信士)。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名词解释:
长者:年长,富有,有德,有实力,有势力,有影响,有地位,富贵之人。
沙门:(佛教和非佛教的)出家人。
婆罗门: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拏,又云没啰憾摩。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
法眼净:分明见真谛谓之法眼净。清净的法眼(具正法的观察力与视野),指证得初果的人。
胡跪:胡人跪坐之法也。右膝著地,其足指竖地,右股置空,竖左膝,左足踏地。是战战而表敬意之意。经中所谓右膝著地也。此为正仪。慧琳音义三十六曰:“胡跪,右膝著地,竖左膝危坐,或云互跪也。”

常勇 2015-12-03 15:18
    


查看完整版本: [-- 讲解杂阿含经第23-30经录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3204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