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1fade |
2015-06-01 21:21 |
杂阿含经21
廿一、本经叙说对于五蕴应不动摇,才不会被魔王所缚,获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个比丘从座位起立,向佛陀行礼,禀告佛陀说:「世尊啊!请您为我简略地解说佛法的要义,我听闻佛法后,将独自在一个僻静之处,专心思惟法义,不放逸懈怠。不放逸懈怠后,这样思惟:一个信佛的善男子之所以要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或不执着于家),而出家学道,……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 那时,世尊告诉那位比丘说:「问得好啊!问得真好!你今天这样问说:『慈悲的世尊啊!请为我简略解说佛法的要义,我听闻说法后,将独自在一僻静的处所,专心思惟法义,不放逸懈怠。……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吗?」 比丘禀告佛陀说:「是的,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说:「仔细听啊!仔细听啊!要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说法。比丘啊!一个人要是不能安住于正法时,便会到处追求执取,那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若不到处追求执取,那么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 比丘禀告佛陀说:「知道了,世尊!知道了,善逝!」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如何在我简略解说佛法中,深广地去了解其中的法义呢?」 比丘禀告佛陀说:「世尊啊!对于物质现象,向它追求执取时,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同样地,对于感受、六识取相及其它活动、六识本身等精神现象的追求执取,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所以,我从世尊您简略地解说佛法中,深广地去了解其中的法义。」 佛陀告诉比丘说:「答得好啊!答得真好!你能从我简略地解说佛法中,深广地去了解其中的法义。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物质现象,如果向其追求执取时,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同样地,对于感受、六识取相及其它活动、六识本身等精神现象追求执取时,就会被魔王波旬所束缚了;如果能安住于正法,不去追求执取的话,就能从魔王波旬的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了。」……乃至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心灵获得自在解脱,成为阿罗汉。 第廿一经注释: 1动摇时,则为魔所缚:动摇,指心不能安住于正法,到处追求,执取五蕴之意。魔,指魔王,名波旬,为欲界第六天天主,经常企图扰乱佛及诸弟子。 2若不动,则解脱波旬:不动,言心安住于正法,不逐求执取五蕴之意。解脱波旬,言自魔王波旬束缚中获得自在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