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

佛法实践网 -> ≡经藏≡ -> 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祝福中国 2010-06-28 12:38

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一时,世尊游王舍城,住竹林迦兰哆园。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本文来自:佛法实践论坛http://buddh.cn/bbs/read.php?tid=5
(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白话文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
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卢夷强耆(释迦族王者之子,在迦毘罗城出生),游行在于释中(释
迦族中),住在于无事禅室。于是,尊者卢夷强耆,在夜将向于旦晨之时,从那禅室
出来,就在于露地的禅室之荫当中,在于绳床上,敷一尼师檀(坐具),结跏趺坐在
那里。
那时,有一位天神,其形体极为微妙,色像巍巍,夜将向于旦晨之时,往诣尊
者卢夷强耆之处,到达后,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一边。那位天神的色像的威神极
妙,其身上的光明普照于其禅室。那
位天神退住在于一边后,白尊者卢夷强耆说:「比丘!您是否受持过跋地罗啼偈(贤
善一夜,所谓夜夜-日日,完全是如是的贤善之生活的人之偈),及受持过其意义
吗?」尊者卢夷强耆回答那位天神说:「我并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不受持其义。」
尊者寻则问那位天神说:「你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吗?」那位天神回答说:
「我曾经受持过跋地罗帝偈,然而并不受持其义。」尊者卢夷强耆又问那位天神说:
「为甚么受持跋地罗帝偈,而不受持其义呢?」
那位天神回答说:「有一个时候,世尊曾游行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竹
林精舍)。那时,世尊曾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而说: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千万要谨慎!不可念于过去之法,也不可以愿望于未来之法。因为过去之法,
已经灭掉了,未来之法,又是还未来到之故。至于现在所有之法,对
于它,也应该思察其义。要念现在之法,并没有坚强牢固〔念念之间,都在生灭变
易〕,有智慧的人,其所觉悟的,就是如是。)
(如果能作圣人之行的话,则谁来觉知生死之可愁呢?〔觉者无生死,自无生
死之忧〕。我必要这样做,我不再会遇那些生死了,我的大苦、大灾患,都已终止了。
像如是的,行于精勤,画夜都没有懈怠。因此之故,当应常于讲说跋地罗帝偈。)
比丘!我乃如是的受持跋地罗帝偈。然而并不受持其义。」尊者卢夷强耆又问那
位天神说:「到底谁能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呢?」
那位天神回答说:「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只园精舍),
他乃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的。比丘!您可往世尊住处,去面从世尊,去善
受持诵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为甚么呢?因为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乃为有义
有法,为梵行之本,为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盘。族姓者(善男信女)由于至信,
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应当要以跋地罗帝偈,及其义,善受
持诵。」那位天神说如是之语后,就稽首尊者卢夷强耆之足,绕尊者三匝后,即在于
那个地方隐没。
天神隐没不久后,于是,尊者卢夷强耆,在于释中受夏坐后(结夏安居后),经
过此三个月完毕,
补治衣服等事都作完了,就摄衣持钵,将往诣舍卫国。由展转前进,而至于舍卫国,
而住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卢夷强耆,往诣佛所,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于一边。他白佛说:
「世尊!我在于前一时,游行于释中,住在于无事禅室。世尊!我在那个时候,有
一次,夜将向于旦晨,曾从那禅室出来,在于露地的禅室的荫中,将尼师檀(坐具)
敷在于绳床上,而在那里结跏趺之坐。那时,有一位天神,其形体极为微妙,色像
非常的巍巍,夜将向于官旦晨之时,来诣我处,稽首作礼后,退住在一边。那位天
神,色像威神极为微妙,身上的光明普照于其禅室。那位天神退住在一边后,向我
告白而说:『比丘!您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意义吗?』我曾回答那位天神说:
『我并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不受持其义。』我寻即问那位天神说:『你受持过跋地
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吗?』那位天神回答我说:『我曾经受持过跋地罗帝偈,然而并
不受持其义。』我就又问那位天神说:『为甚么受持跋地罗帝偈,而不受持其义呢?』
天神回答我说:『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那时,
世尊曾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而说: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不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比丘!我乃如是的受持跋地罗帝偈,然而不受持其义。』我又问那位天神说:
『到底谁能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呢?』天神回答我说:『佛陀游行在于舍卫
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他能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的。比丘!您可以往
诣佛处,当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为甚么呢?因为跋地罗
帝偈,及其义,乃为有义有法,为梵行之本,为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盘。族姓
者(善男信女)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没有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应当要
以跋地罗帝偈,及其义,善受持诵啊!』那位天神说如是之语后,稽首礼足,绕我身
边三匝后,即在于那个地方隐没。」
于是,世尊就问尊者卢夷强耆而说:「你知道那位天神从何处来的吗?那位天神
的名字为何吗?」尊者卢夷强耆回答说:「世尊!我并不知道那位天
神到底是从甚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他的名讳啊!」世尊告诉他说「「强耆!那位天
子名叫般那(栴檀、般那末罗),是三十三天的军将啊!」
这时,尊者卢夷强耆白佛说:「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如
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的话,则诸比丘们能从世尊听此法后,当会善
受持诵。」世尊告诉他说:「强耆!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它,我当会为你广说
其义!」尊者卢夷强耆白佛说:「唯然!当受教听。」(当会受教,而注意的听!)
佛陀说: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念于过去之法呢?如比丘乐于过去之色,而贪欲、执着
而住于过去之色,也乐于过去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过去之
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
为念过去之法的。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念于过去之法呢?如比丘不乐于过去之
色,不欲、不着、不住于过去之色,也不乐于过去之觉(受)、想、行、识,不欲、
不着、不住于过去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不念过去之法。
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愿于未来之法呢?如比丘乐于未来之色,而贪欲、执着,
而住于未来之色,也乐于未来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受想
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愿于未来之法。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不愿于
未来之法呢?如比丘不乐于未来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未来之色,也不乐于未
来之觉(受)、想、行、识,而不欲、不着、不住于未来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
的比丘,就为之不愿于未来。
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受现在之法呢?如比丘乐于现在之色,而贪欲、执着而
住于色,也乐于现在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受想行识的话,
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受现在之法。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受于现在之法呢?如
比丘不乐于现在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现在之色,也不乐于现在之觉(受)、想、
行、识,不欲、不着、不住于现在之受想行识的话,像如是的,就为之比丘之不受
现在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卢夷强耆,及诸比丘
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古莲子 2010-07-02 22:38
这个翻译是谁译的啊,古莲试着译一下,与诸位同修交流: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这句什么意思呢?慎是加强语气,是世尊对诸比丘的开示咐嘱,是正等觉者对未觉者的开示,告诉大家,意思就是说千万不要贪念过去,也不要畅想未来,为什么呢,过去的事情已经消失不见了,未来又还没有到来,如此,所以,不要思前想后。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这句的意思是说,告诉大家智慧觉悟者是如何的,智慧的觉者,现在的所有身心,世界,展现的一切,就是现在,比如现在会谦现在的身心,世界,这所有的一切,智慧的觉者的话,他是坚定的无有常恒真实的正念,慧者的觉悟就是这样。坚强的正念,一个坚强,表示不迷糊,也就是代表了无比的清醒的正念。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这句的意思是这样的圣人之行,这是世尊自我做为一个觉者的自我表白,自我做师子吼,哪里还会为生死轮回发愁呢,我要不跟无常生死纠缠,瓜割,界线划得清清楚楚,无始颠倒的大苦灾患到此终结。
    最后这一句很有意思,有一个我,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也可以这样说,我要不会彼,我的大苦灾患从此停止,此我者,实是非我,说是一物即不中,非我者才是真我,这一份自在,正是涅盘体验,常乐我净。 离吐熄灭清凉,离是什么?出离,吐是什么?不瓜割,不会彼,熄灭,熄灭什么?熄灭念过去与愿未来,清凉,清凉是什么?自在涅盘之体验,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是什么?就是大苦灾患终。
    所以,这样一个偈子,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这是告诉大家,应当说,就是,应当说法,告诉其它的人,就是世尊告诉师父们,应当弘法的时候应当把这个偈子开示给大家。禅宗的,只在当下,一念断处,回光返照这个自在,其实也是对这个偈子的相应开示,何为达摩西来意?这是思考过去,过去达摩西来,到底要传个什么觉悟啊?师父告诉大家,庭前柏树子,就是要大家,不要想过去,回归当下,比如禅宗的公案一指禅,有人来求什么是明心见性,伸出一个手指头来,就是这个当下,好好的认识,先要回归当下,看这个手指头,不要乱想,这不就回归当下了吗?但当下就是吗,也不是,小和尚也拿一指禅来玩,给人家开示,师父拿个刀一刀砍下去,这个当下砍没有,剩下的,才是,所以,念无有坚强,不与现在瓜割,这就是了,解脱生死,证得涅盘,这个偈子,有文有义,有道理,有开示,有自做证师子吼,很全面,行者应当善思常常谨记。
  


查看完整版本: [-- 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1248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