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名词解释——什么是重担?什么是取担?什么是舍担?什么是担者? --]

佛法实践网 -> 〖杂阿含经 相应部〗 -> 名词解释——什么是重担?什么是取担?什么是舍担?什么是担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定慧之路 2010-01-12 15:15

名词解释——什么是重担?什么是取担?什么是舍担?什么是担者?

六四(七三)(7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重擔(73)、取擔(74)、捨擔(75)、擔者(76)。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重擔?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云何取擔?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
  「云何捨擔?若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永斷無餘已、滅已, *苦盡、離欲、滅沒
  「云何擔者?謂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齊限,是名為重擔、取擔、捨擔、擔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已捨於重擔,不復應更取,
   重任為大苦,捨任為大樂;
   當斷一切愛,則盡一切行,
   曉了有餘境,不復轉還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72)本經說明重擔及取擔、捨擔、擔者。相應部(S. 22. 22. Bhāra 重擔)、增一阿含二十五品第四經─大正〔No. 125(25.4)〕。
  (073)重擔(bhāra)(巴)。
  (074)取擔(bhārādāna)(巴)。
  (075)捨擔(bhāranikkhepana)(巴)。
  (076)擔者(bhārahāra)(巴)。


对应的南传经文
[二二] 第一 重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重担、担者、取担、舍担,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重担耶!应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此名为重担
诸比丘!以何为担者耶?应名为士夫(补特迦罗),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寿
诸比丘!以何为取担耶?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以此名为取担
诸比丘!以何为舍担耶?即前之渴爱,无余之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无执着是。诸比丘!以此名为舍担。’
八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师善逝更说曰:
(一) 重担是五蕴      担者名士夫       世间取担苦       舍担为安乐
(二) 已舍重担者      不再取重担       根绝渴爱者       无欲般涅盘
注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大正藏二、六三一)

--------------------------------------------------------------------------------
增壹阿含25品4經[佛光本218經](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擔,亦當說持擔人,亦當說擔因緣,亦當說捨擔。
  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
  「彼云何名為擔?
  所謂五盛陰是。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陰,是謂名為擔。
  彼云何名為持擔人?
  所謂持擔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壽命長短,是謂名為持擔人。
  彼云何名為擔因緣?
  所謂擔因緣者,愛著因緣是:與欲共俱,心不遠離,是謂名為擔因緣。
  彼云何名為當捨離擔?
  所謂能使彼愛永盡無餘,已除,已吐,是謂,比丘!名捨離擔。
  如是,比丘!我今已說擔,已說擔因緣,已說持擔人,已說捨擔。
  然諸如來所應行者,我今已辦。若樹下、空處、露坐,常念坐禪,莫行放逸。」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當念捨重擔,更莫造新擔,擔是世間病,捨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及捨非法行,盡當捨離此,更不復受愛。
  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捨離於擔。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25品4經[佛光本218經](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擔,亦當說持擔人,亦當說擔因緣,亦當說捨擔。
  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
  「彼云何名為擔?
  所謂五盛陰是。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陰,是謂名為擔。
  彼云何名為持擔人?
  所謂持擔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壽命長短,是謂名為持擔人。
  彼云何名為擔因緣?
  所謂擔因緣者,愛著因緣是:與欲共俱,心不遠離,是謂名為擔因緣。
  彼云何名為當捨離擔?
  所謂能使彼愛永盡無餘,已除,已吐,是謂,比丘!名捨離擔。
  如是,比丘!我今已說擔,已說擔因緣,已說持擔人,已說捨擔。
  然諸如來所應行者,我今已辦。若樹下、空處、露坐,常念坐禪,莫行放逸。」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當念捨重擔,更莫造新擔,擔是世間病,捨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及捨非法行,盡當捨離此,更不復受愛。
  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捨離於擔。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22相應22經/負擔經(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在那裡……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導負擔、荷負擔者、取負擔、以及放下負擔。
  你們要聽!
  而,比丘們!什麼是負擔?
  應該回答:五取蘊。
  哪五個?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比丘們!這被稱為負擔。
  而,比丘們!什麼是荷負擔者?
  應該回答:這樣的人,是這樣名、這樣姓的這樣一位尊者。
  比丘們!這被稱為荷負擔者。
  而,比丘們!什麼是取負擔?
  是這導致再生、伴隨喜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存在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比丘們!這被稱為取負擔。
  而,比丘們!什麼是放下負擔?
  就是那渴愛的褪去無餘而滅,捨棄、斷念、解脫、無依住。
  比丘們!這被稱為放下負擔。」
  這就是世尊所說。
  說了這個後,善逝、大師又更進一步這麼說:
  「五蘊確實是負擔,人是荷負擔者;
   世間之苦是取負擔,放下負擔為安樂。
   放下重負擔後,不再取另一個負擔;
   根除渴愛後,無飢渴的般涅槃。」


南北傳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1.北傳經文「如是我聞……歡喜奉行。」的經文格式,參看《雜阿含1經》、《雜阿含30經》「經文比對」。
  2.「負擔」(bhāra),另譯為「荷物;重擔」,就是「擔;擔子」的意思,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負擔;負荷;重荷」(burden),但因為南傳經文有「重擔;重負擔」(garuṃ bhāraṃ)一詞,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重負擔」(the heavy burden),故將bhāra譯為「負擔」,以為區別。
   「取擔」,《增壹阿含》譯作「擔因緣」,即「取負擔」(bhārādān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拿起負擔」(the taking up of burden)。
   「捨擔」即「放下負擔」(bhāranikkhepan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放下負擔」(the laying down of burden)。
   「擔者」,《增壹阿含》譯作「持擔人」,即「荷負擔者」(bhārahār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負擔的搬運者」(the carrier of burden)。
  3.「五受陰」,《增壹阿含經》通例譯作「五盛陰」,參看《雜阿含13經》「經文比對」。
  4.「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沒」,參看《雜阿含70經》及其「經文比對」。由此可知,「取擔」就是「四聖諦」中的「集諦」,也就是《增壹阿含經》所說的「因緣」,捨擔就是「四聖諦」中的「滅諦」。
  5.「士夫」(puggala,另譯為「人」),參看《雜阿含72經》「經文比對」。
  6.北傳經文的「大樂」、「第一樂」,南傳將文作「安樂」(sukha,另譯為「樂、幸福」),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充滿喜悅的;極大幸福的」(blissful)。
  7.北傳經文「有餘境」的「有餘」,參看《雜阿含957經》「經文比對」。
  8.北傳經文的「不復轉還有」,也就是「阿羅漢」的「不受後有」,參看《雜阿含11經》「經文比對」。
  9.南傳經文「根除渴愛後」(samūlaṃ taṇhamabbuyha,直譯為「有根的渴愛拔除後」),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連根抽取渴愛後」(having drawn out craving with its root),註解書指出,「渴愛的根」就是「無明」。
  10.南傳經文「無飢渴的般涅槃」,「無飢渴」(nicchāta,另譯為「無欲的;涅槃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無飢餓者」(one is free from hunger)。「般涅槃」(parinibbuta),參看《雜阿含237經》「經文比對」。
  11.「善逝」(sugata)為佛陀「十號」之一,參看《雜阿含916經》「經文比對」。
  12.「大師」(satthā)在佛教中唯指佛陀,參看《雜阿含108經》「經文比對」。
  13.南傳經文的「這樣名、這樣姓的這樣一位尊者」,參看《雜阿含72》「經文比對」。
 



查看完整版本: [-- 名词解释——什么是重担?什么是取担?什么是舍担?什么是担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19532 second(s),query:1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