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搜索 银行
  • 3096阅读
  • 0回复

能看的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大悲禅寺2018.4禅修班小参问答)

级别: 大学生
发帖
354
铜币
356
威望
301
贡献值
0
银元
0
好评度
0
感恩会理师兄发心整理法师开示录音文字版



学员问:

眼,但能看非眼,那个能看的东西是什么?是物质的吗?还是精神的?



法师答:

他这个思想来自于混乱的思想,所以他这个问题有点乱。就整体的来了解,我们佛教的术语把心叫做识。识是什么含义呢?就是了别的意思。我们了别东西是靠心来了别,靠精神来了别。我们把它叫做识,而从我们的理论上,物质是靠精神来了别,根据了别的境不一样,分出了不同的识。比如:了别这些光线、形象、色彩的叫眼识;了别声音的叫耳识;了别香臭的叫鼻识;了别味觉的叫舌识;了别身体的那些触觉,比如:感觉冷热、粗涩、轻重,了别这些的叫身识。还有了别法尘的叫做意识。



佛为什么要分成六识呢?它不是胡乱分的,它是有来源的,每个识它都是因缘所生,各有升起的原因。你看,我们的眼,为什么叫它眼识呢?因为我们眼下面有眼根,用我们现在话说,是视神经,当外界光线刺激到我们眼根的同时,这时,我们就产生出了别这个光线的识来,也可以说是心,识就是心的概念。识就是心。我们的“心”不是指哪个肉的心,是精神的“心”。那么这个眼识它和别的识不一样,它是由眼根所生的。为什么叫根呢?就是升起识的根,就像一个树木的茎叶花果是由根所生,它的根,它的来源,就是它是因缘所生。外界的光线,实际我们看东西的时候,一会我再细说这个看的问题,然后耳听声,外界的声音刺激我们的耳根,这时生个耳识,耳识不是从别处来的,是声音和耳根和合而生的;我们闻香也是,这个香尘与我们的鼻根,闻香臭的我们鼻子上的那些神经末梢那个感觉器;然后舌的这个触觉;身体上有身根,处尘与身根和合升起身识。



那么意根呢,我们的意呢,不能看东西,比如一个人没眼球了,我们意根看不见,实际看东西,只有眼在看,我们不能拿意识去看东西,意识可以干什么呢?眼识所取的境,意识来分析,眼识它取了这些境,然后意识去分析它是好?是坏?是什么东西,意识去分析它,可以做意识的法尘,意识和法尘和合。假如一个人先天没有眼球,没有眼根,没有那个视神经的话,或者它眼底视网膜脱落,他就没有眼根了,那意识没办法看了,就是它取不到这个色尘了,取不到这个光线了,所以,看东西,是用眼,还有佛门的一个术语,叫能看、所看,他提到“能看非眼”,这个是错的,看东西就是靠眼来看的,不是靠意来看的,意不能看,意只能分析眼所取的境界,你让意识出来干眼的工作,它干不了。



佛门的术语叫能所,比如我拿手去抓东西,所抓的是这个东西,能是手。手抓这个东西,叫能所的关系,看东西也一样,被看的叫所看,看的那个主人叫能看。能看到呢,能就是那个眼识,被看的色尘是所看,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能看的是眼,不是意识,耳根看不了,鼻根看不了,舌根看不了,舌识看不了,身识看不了。就是眼识要看,然后呢,我们眼识所取的境,就作为法尘被意识所取。然后意识再分别它的好坏。



这里?他问是物质的吗?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的根都是物质,佛经中提到,它是清净四大或者微细的四大,因为它太清净了,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用显微镜可能能看到这种物质了,现在甚至有电子显微镜能看到那个很微小的粒子,那以前用肉眼看这个物质你是看不到的,所以叫它清净的四大,四大本身就是物质的基本单位,说它是四大,那就说它是物质,然后,就是升起前五识的根是物质,然后能看、能听、能闻、能尝、能触的那个呢,那个五识是精神。然后再有,意根不是,佛在佛经中明确说明意根非色。色在这个里头指的一切物质都叫色。不是色欲,在这里指的是物质的含义。他说,意根非色,佛明确说明,意根非色。



前五根佛说明是色,是清净的四大,是色,那么,意根、意识,那么关于精神都包括那些?有七个,也叫七心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六个识是心,再加上意根,意根也属于心,它不是物质,而前五根它不属于心,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不属于心,而意根它也属于心法,在俱舍论中提到,意根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从俱舍论讲,我们意识它跟物质是不同的,我们前一念意识灭的同时,后一念意识就升起来了,它称作叫无间灭意。前一念意识灭的同时,中间没有间隔的后一念就升起,那么前一念意识就是升起后一念意识的根,那么要这么说的话,意根实际就是意识的本身,听明白了吗?就是从当下来讲它是意识,但是从它升下一念意识的角度,它又被称作意根,所以意识、意根是同一体,是同一个东西,就是从当体来讲它是了别法尘的心,那么我们叫它意识。但是它又是升起下一念意识的根,所以,它从这个角度又叫意根,所以,从俱舍论来讲,意识和意根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相对来讲是不一样的,那后来,佛教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思想的演变,就是佛讲的法,后人对它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就产生了不同说法,关于有多少识呢?有多少说法呢?有一识说,二识说、三识说、四识说、五识说、六识说、七识说、还有八识说,九识说、十识说、十一识说、十二识说,有十二种说法。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我想得起来的,有一识说,《楞严经》它属于一识说,它的比喻呢,就如同一只猴子被关到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有六个窗口,这个猴子到眼叫眼识,到耳叫耳识,到鼻叫鼻识,到舌。。。它是一识说,但是和这个六识说,它有点相冲突,为什么建立六识,它不是平白无故建立的,因为这些识的升起,它都有相应的根,另外,大乘起信论,据说还有密宗的黄教,也有说南传的,它们三家都是七识说。但我都没有深入研究,它们怎么个七识说,我就不清楚了,我只听说它们是七识说。它们有七种识。



最常见的,绝大多数宗派都是六识说,这是最常见的,你看不管是金刚经,还是哪里的都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它不会说无一识,无八识的,它只是六识,普遍都是六识,《阿含经》呢,也是六识说,第一次结集的都是六识说,另外,还有八识说,在我们汉传佛教最常听到,就提到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的唯识宗,这一宗执着有八识说,这都是后来的演变,要从中观宗来讲,一切识皆空的,都没有的这种说法,它后面演变的很多,你要全学,给它分析清楚,到底哪个对呀?就很有困难,这是关于这个问题。



他说呢,能看非眼,在我国流传的,像那个一识说、八识说的那个,还有中观的没有眼的说法,一切六识皆空,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的说法存在,所以能看非眼可能跟这个来源有关,那么比如一识说,能看的它后面有个见精明性,《楞严经》呢,它是自性见,它除六识之外,另外有个见精明性,它认为六识是无常的,但后面还有个见精明性,它是常的,就是能看的不是眼,它可能说的是后面的见精明性,或者呢,要是中观宗的呢,它眼根本就不存在,无眼耳鼻舌身意,它可以这么解释,就是因为它后来产生的思想多了,它这里掺杂了几个思想呢,就提到了这么个问题。



但是,我们要是实修呢,不要搞得太多,这些东西,一般的智力很难都把它搞清楚,干脆呢,我们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最好!我们把贪嗔痴都除尽了呢,自然解脱!这些都是无常的,有的是人想象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的存在,也是无常的。